师说朗诵范文

时间:2023-09-28 17:54:54

师说朗诵

师说朗诵篇1

关键词:初中英语;朗读;背诵

通过教学实验得知,很多学生学英语时都困难重重,害怕开口,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很差,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到了初三还不会正确朗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存在“哑巴英语”的现象。笔者认为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朗读和背诵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克服“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重视朗读与背诵,本文从以下几点出发对初中英语学习中的朗读和背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一、朗读与背诵的作用

1.朗读与背诵有利于建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在英语教学中,因为每次考试都不直接考朗读和背诵,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朗读背诵这方面,因而忽略了英语朗读和背诵。实际上,当他们的朗读和背诵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赏肯定时,自我满足感油然而生,自信心也随之加强,学习英语的兴趣自然会提高。但要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或背诵时,教师不要随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更不能打断学生的朗读或背诵,这样更有利于建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2.朗读与背诵是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

“语感”就是学习者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能力,语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败。中国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从古到今的语言学家都那么重视朗读与背诵的原因。在朗读的过程中,多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自然能取得特殊的效率。朱光潜先生在20年代初教中学英语时,严格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他的学生回忆说:“早晨一起,学生就在屋外,树下,千遍万遍地读……不到半年,舌头听使唤了,一些句子不假思索就要跑到嘴里来了。”由此看来,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朗读与背诵,朗读和背诵是提高语感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有着其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和效果。

3.朗读与背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第一,朗读和背诵能够提高学生听英语的能力。针对英语听力中的连读,爆破,升降调等朗读技巧,学生只有在平时英语学习中反复朗读和背诵才能正确掌握,所以说,朗读或背诵能很好地服务于听力。第二,朗读或背诵能够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经常朗读或背诵语言优美的课文,可以丰富词汇,熟悉句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三,朗读或背诵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如果不去朗读和背诵,不去了解和熟悉各种文体,就不可能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更不可能写出符合这些文体要求的文章。作为一名中学生,多朗读和背诵英语范文对写作是十分有益的。

二、朗读和背诵的具体实施

对于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于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那么如何实施朗读和背诵呢?

1.重视早读课。利用早读课,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大声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通过读和背,不但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可以对词、短语、句型加以巩固;同时也使他们的朗读技能达到练习的效果。在早读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模仿录音,以加强对语意的理解,使词句融于文中,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单调枯燥,才会积极主动、有意识、有目的的去朗读背诵。

2.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课文中的典型词和句的朗读。让学生多读并读熟课堂上学习到的新句型,接着再用不同的单词或短语替换这个句型,长此以往,便熟能生巧。最后进行写的练习,教师要让学生运用不同的单词或短语替换组成不同的句型边读边写。这样变背为练,以练促背,既能达到熟练掌握,灵活应用的目的,也可取得朗读与背诵的效果。

3.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瞬间记忆能力训练,也能取得朗读与背诵的效果。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一分钟内背出一段对话或文章,为了避免原文的整体背诵的难度和占用过多课堂时间,可让学生通过朗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读文章。教师可给学生提示一些连接词和过渡句,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学生为了快速记忆,必然高度集中注意力,非常认真地朗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在一分钟后准确、流利地背诵对话,课后再进行复习,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记忆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

4.朗读与背诵要经常性、反复性地进行。读得多了,背得多了,在以后学习中,许多句子就会脱口而出,运用自如。当然,朗读与背诵也要经常性、反复性地进行。只有及时背诵及时复习,才能加深记忆,提高效果。

5.检查朗读和背诵。在上课时,教师可先给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准备,然后让一些学生朗读或者背诵,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的教师可能会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讲语法,做练习的时间还不够,没有时间去做这些,但这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要想对中学生进行大量语言材料的有效输入与积累,一定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初中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英语的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教师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多朗读,多背诵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习惯用语,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基础,形成一定的语感,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成绩。

参考文献:

1.张霞.浅谈初中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诵和背诵.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0.

2.刘松.朗读和背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5.

3.孙玲.谈怎样做一名出色的英语老师[A].中国重汽科协获奖学术论文选编(2000-2001)[C],2002.

师说朗诵篇2

我是语文教师,毕业几年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我很喜欢自己的职业,更喜欢语文这个学科。每年的春季诗歌朗诵大赛都会如期举行,而我也就顺理成章地当起了孩子们的指导老师。今年我教的是七年级新生,他们才来到初中学习一个学期,但也进步了不少。昨天报名工作已经开始,有不少同学踊跃参加,我们班总共有四个同学参加。因为下周就要进行比赛了,所以我就抽出一节语文课先给他们指导指导。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我也精心地作了指导。快下课的时候,班长悄悄地告诉我班上还有一位同学朗诵得比这几位同学还要好,但他没有报名。这位同学就是小严,一个小个子的男生,语文成绩还行,但不爱发言。下课后,我把小严叫到办公室,想问问原因。我问他既然有朗诵这方面的天赋为什么不报名参加比赛。他先是低着头不说话,后来才小声地说:“老师,我怕朗诵不好,丢咱班的人。”我笑笑,鼓励他说:“既然平时朗诵得好,那你去参加比赛也能朗诵好。取得怎样的名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敢于挑战自我。你去试一试吧,要相信自己。我相信你能行,全班同学也相信你!”但他还是不说话,我让他回去考虑考虑再做决定,等考虑好了,再来告诉我,我会尊重他的选择。

第二天早上,他很早就来到办公室找我。我以为他已经想好了,谁知他却对我说:“老师,我还是不参加了吧。”我笑着耐心地问他:“为什么呢?老师可是很相信你的能力呦!班里同学也很信任你,大家都认为你有这方面的能力,还是不要让大家失望吧?”但是他还是使劲地摇头:“不行,老师,我心里没底,还是算了吧!”说完,他就跑出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的心久久没有平静下来。我在思考:怎样才能增强他的自信心呢?这可是一次机会,真的不能轻易错过。上午第二节是我的语文课,我走到小严的面前对他说:“这节课的后二十分钟是我们班内的朗诵比赛时间,你随便找一首诗歌朗诵一下吧!”他思考了一会儿,同意了。二十分钟后,班内的比赛开始了。小严是最后一个朗诵的,他不愿意到讲台上去,我就让他在自己的座位上朗诵。他刚站起来,脸就红了,声音也很小。我特地走到他的座位前,很认真、很仔细地听。虽然他的声音很小还有些颤抖,但是他的朗诵基础真的很好。等他朗诵结束后,我带头为他鼓掌,同学们也使劲地鼓掌。他感觉很不好意思。我深刻地知道:他已经迈出了很关键的一步,绝对不能放弃!所以接下来的每节语文课,只要有朗读课文的环节,我都会让他朗读。时间悄悄地流走,我也密切关注他的变化。但是他还是没有说要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可我的内心有些着急了。

三天过去了,小严的胆量也比以前大多了,我真的很高兴。今天就是比赛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我下课后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我语重心长地说:“小严同学,你朗诵得很好。真的,像你有这么好的朗诵基础不去参加比赛真的很可惜。取得怎样的成绩并不重要,关键是你要勇敢、自信,不能总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要不你去试试吧!老师和同学都很相信你呢!”可他还是低着头不说话。我接下来又给他讲了许多道理,举了许多名人的例子,他才勉强同意了。在比赛的前一天,他又找到我说担心上台朗诵的时候害怕。我告诉他要对自己有信心,老师相信你有这个能力。你也要相信你自己,要大声地朗诵,不要考虑其他事情,只想着朗诵的诗歌就可以了。

备受全校师生关注的春季诗歌朗诵比赛如期举行了,我静静地坐在观众席上观看学生的精彩表演。终于轮到小严上场了,他战战兢兢地走到台上,头也不敢抬,声音也不够响亮。我很着急,但也只能用目光注视着他。我发现他朗诵了几句后忽然抬起了头,目光在观众席上搜索什么,当他与我的目光相对时,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全班同学也在暗暗地鼓励他。渐渐地,他的声音就大了起来,也不颤抖了,而且很有感情。台下响起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我也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他的眼睛在那一刻格外明亮。我想:那应该就是自信的光芒。在这次诗歌朗诵比赛中,小严获得了大赛一等奖。比赛结束后,他找到我,小脸上满是自信的笑容。他说:“老师,我要谢谢你!是你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能力,让我找到了自信!”我说:“未来的路还很长,你要相信自己,努力奋斗,一定会有所作为的!”小严很高兴地走了,他说要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远在浙江打工的父母,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巨大的潜能如何才能被开发出来呢?我认为关键是要人们“唤起自信”。希望作为孩子的引路人的老师能多关注细节,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充满自信,真正地让他们做到自强、自立!

师说朗诵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诵教学 场景教学 多种形式 积极评价

培养学生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但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读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读,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应该被充分地利用,而朗诵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充满感情的朗诵,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大的误区,很多教师都只注重写的教学,甚至认为听说读都是为写作铺垫的,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是由于它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所以大部分人不会选择通过朗诵的方式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如果我们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的朗诵加以指导,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诵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场景教学,贴近作者的思想

小学生刚入校园,对语文学习还是充满好奇心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朗诵文章,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需精心准备学生朗诵的内容,才能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有效地进行朗诵教学。对于教材中出现的课文部分,教师可以细致揣摩,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然后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并加以指导。如在执教人《祖父的园子》时,作者采用了寄情于景、寄情于物的抒情手法,教师可以选择其中段落对学生进行指导,如“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一段话表面看上去只是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场景,实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寄情于物,表现了通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场景中,借助朗诵,想象并体会作者的心境,领悟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语文学习的魅力。

二、多种形式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朗诵教学并不重视,而朗诵教学也绝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朗诵本身就有多种形式,不同形式的朗诵适合不同的文章,根据不同题材、主旨的文章采取合适的朗诵形式可以对作者情感的传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见的朗诵形式根据朗诵对象可分为单人、双人和集体,按朗诵分工还分领颂与齐颂。例如,在《祖父的园子》中,“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这一段落中,教师可以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我”和祖父,在充分了解两人的情感变化后对这一段落进行朗诵,其余同学闭上眼睛倾听,真切地感受“我”对祖父的情感,对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课文是很有帮助的,还能以这种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进行以后的学习。

三、优秀朗诵的展现并阳光评价

朗诵教学在实施之初,老师和学生的自信心都不是很强大,所以教师可以将优秀的朗诵作品进行展出或对优秀的朗诵者进行表扬,不仅是为了调动学生朗诵的积极性,也是对教师朗诵教学成效的肯定,对老师和学生都是极大的鼓舞。优秀作品的展出还能帮助同学们找出自身不足的地方,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朗诵水平。

虽然在朗诵教学过程中免不了会在一些同学身上发现进步较慢,教学成果不明显的情况,但我们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而忽视那一小部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学生的缺点。比如,有的学生普通话不标准,但是他的音色也许很好,我们便可以夸奖他的声音好听,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有自信和动力矫正自己的发音,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结语

语文学习的真谛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小学作为语文教学的起步时期,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朗诵教学。虽然,朗诵教学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重视朗诵对掌握主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自身以及语文视野的发展都有着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朱淑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4).

师说朗诵篇4

一、树立朗读理念。让学生想读

要让学生从根本上树立以“读”为本的理念,知道文章需要从读中理解,从读中感悟。要有好的朗读效果,就必须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真正地用心去体验,才能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爱读

1 营造朗读氛围,引起学生朗读的乐趣

教学中要适当的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比如在教《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时,就精心设计了一个环节:小法布尔十分的迷恋昆虫,每次帮妈妈赶鸭子,到田野里观察昆虫都忘记了回家,于是着急的妈妈来到田野上,高声喊道:“法布尔,你在哪?”法布尔会怎么说?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大声朗读课文内容,并且读得起劲,读出了情。因此,营造朗读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朗读,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涨,这样才能人情入境,读出味来。

2 发挥范读作用,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范读能以声传情,唤起共鸣,使学生深深被课文吸引,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比如像《二泉映月》《大江保卫战》这类感彩很浓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把他们带入课文的意境之中。

3 善于运用评价,激发学生朗读的信心

学生朗读不好,多半都是缺乏自信,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他们每一次每一处朗读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比如:“你这次进步很大,声音比以前洪亮了。”“你很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进行重读,读出了文章的感情。”――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自然而然信心倍增,朗读兴趣就会越来越高,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三、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会读

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指导,善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课堂中多读少讲,给学生适当的点拨。比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中,哪个地方需要停顿,哪个地方需要重读,都要给学生以适时的指点。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把握了,也培养了语感,陶冶了情操。

总之,朗读教学多少年以来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通往语文教学的成功之路。所以,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重视朗读训练,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台东六路小学)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并加强诵读训练/曾冬槲

诵读是学生理解古文的首要条件,是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一把金钥匙,是文言课文教学的一种手段,一扇窗口,通过诵读,才能体味到作者的神思匠心及文章的要旨,才能获得各种语文知识技能。我国传统教学是十分重视诵读的,留下了许多有益的格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等脍炙人口的古训,可见诵读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诵读教学是我国语文传统教学经久不衰的教学方法。

一、诵读是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的有效途径

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掌握和积累,都不能单靠背解释、记术语,只有置之于一定的语言环境,通过诵读文章并熟悉相关例句,才能实现。如《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的“离”通“罹”,《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的“禽”通“擒”,《马说》“才美不外见”的“见”通“现”。如果对这些字词单凭死记硬背,绝对是“苦差”;如果相关文章熟读成诵了,感性例句积累多了,“苦差”也就变成“乐趣”,生疏也就变为熟悉了。

二、诵读能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文言文语言的内涵极为丰富,表达思想感情的区别也极为微妙,每篇文章的语言从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仅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须借助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想象、分析、推理,挖掘其思想内容。如讲《祭妹文》一文时,教师先对作者简单介绍,对课文内容不作任何分析讲解,然后用沉静的语调动情的朗读,学生们被深深地感染,都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寂无人声的教室响起了一片唏嘘,有的还“动声哭泣”。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具有巨大的言语感染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不用等待老师讲解,就理解了课文的意思,甚至连文章的主题都能明确地表达出来。

三、诵读能增强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语感是“言语交流中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这话十分有道理。学生诵读,老师的指导是关键。如诵读《醉瓮亭记》时抓住该文章的语言特点,全文二十一个“也”,读出了“也”字的语气、语调,也就读懂了文章,着力训练学生口诵心悟的能力。交流读“也”的感悟;试读“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提出各自的理解和朗读处理。以“读”为起点,以“悟”为归宿。熟读成诵,能背出不少古文,只有这样才能由懂字词的“点线的懂”过渡到更广阔的“立体的懂”。

四、诵读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古人称作诗为“吟诗”,因为只有放声“吟诵”,才能体现诗歌的节奏、音律、神韵来。学生在放声诵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同时也在涵泳体味古人苦心孤诣创造的声乐美。例如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在配乐诗朗读中感受作者巧妙的用词,再结合诗人被贬的经历,深入体会作者借山水抒别样怀抱的情感,再谈谈自己的感触;通过复读课文,在脑中尝试再现历史,与诗人同呼吸共命运,体会作者的喜与悲、爱与憎。通过诵读让学生个性张扬,特长展示,立体体验,并随着教师的引导逐步延伸,情感逐渐变得细腻,思维逐渐变得敏锐,视觉渐渐变得深邃。

五、诵读具有独特的道德修养、思想情操的浸润功能

如果说阅读古诗文可使我们超越时空与古圣贤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那么诵读古诗文就是我们“替”古圣贤抒发思想情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过程。他们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也会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如《劝学》体现了读书人顽强刻苦、勤奋好学的精神;《师说》劝导世人应尊师重教,谦虚好学,不耻下问;《荆轲刺秦王》中,不畏、勇于献身的荆轲与《苏武传》中的苏武,同样高尚;《离骚》与《归去来兮辞》所表现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愿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节操,一脉相传。当学生神情肃穆地朗声诵读《苏武传》“渴饮雪,饥吞毡”的时候,升腾在他们心灵中的是那股超越古今的浩然正气;当学生慷慨激昂地高声诵读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时候,充溢在他们心中的正是那种荡气回肠的爱国情操;吟诵岳武穆的《满江红》,学生壮怀激烈;朗读关汉卿的《窦娥冤》,学生悲愤满腔……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力求兼顾“文”与“言”的交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遵循文言文的文体特点。应重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诵读教学,创设文言语境,进行“立体式”学习,让学生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对文言文阅读的理解能力。

师说朗诵篇5

一、朗读背诵教学法的意义

加强读背教学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有助于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在我国古代,读书学文就非常注重熟读与背诵。学习写诗填词,除了要熟悉诗句的一些格律以外,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诵读大量诗词佳作。其中有些要熟读成用。文言文与我们相隔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很不熟悉。这就使学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要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没有必要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地领悟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而要进行语言积累,朗读和背诵是十分有效的途径。有的人一谈读和背诵就一律贬为“死记硬背”,认为这不符合教改精神。其实,并非如此。熟读背诵一部分名篇佳作,其作用不仅仅在于记诵这些佳作本身,还在于通过记诵,使学生掌握的字、词、语、句日益充盈起来,并可以渐渐地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进而具备敏锐的文言文语感,为进一步学好文言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强读背教学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完全符合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经验的积累和行为的逐渐复杂化是靠记忆来实现的。有了记忆,人才能保持过去的反映,使当前的反映在过去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使反馈更加全面和深入。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和扩大经验,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和统一的过程。

学习更是离不开记忆,有了记忆,才能有储备,有了储备,才能便于学习新的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力。加强读背教学,指导学生采用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相结合,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背诵,通过强化记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并且,通过记忆背诵佳作名篇还可以从中学习并掌握更多更好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这对学生获得丰富、巩固知识技能,学好文言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加强读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完全符合语文教学中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

二、朗读背诵教学法的方法

《课标》中明确提出中学语文科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其中,读是听说写的基础,读的能力也是自学能力的基础。这里的读虽然指全方位的阅读,但是其中的朗读和背诵是基础,是关键,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叶圣陶、朱自清两位先生曾说:“要亲切地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就必须花一番功夫去吟诵白话与文言。”古人也提倡吟咏,社同视诵读的作用。韩愈曾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其实,朗读的目的正在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力。通过吟咏溶入情感,感受会更深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通过反复朗读、吟咏、以至达到熟读成诵,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在朗读和背诵中,学生还会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语言美。如朗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时,文章中那整齐的格式,优美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高远的立意一定会使读者陶醉。而文章中的这种美唯有读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学生通过认真地反复地朗读和背诵,就可以把文章的内容、思路和语言都化为自己的。如果能够达到这种境界,那么文章的内容情感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加强读背教学,其次要注意进行读背指导,提高学生读背的兴趣和实效。

三、朗读的要求是准确、流利,背诵的要求是正确、熟练

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要注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带。让学生认真听规范的优秀的朗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还可以使学生听出一些朗读的“门道”,掌握朗读的技巧。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叶字发音正确、规范、清楚,并帮助学生克服误读和落读。这不仅是朗读的一项基本功,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正确的反应能力。朗读时的句读停顿要正确,这直接关系着对文章的理解。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乡邻之生/日蹙”等句子,朗读时,句读停顿出现错误,句子的意义就会出现歧义。指导朗读时,还应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扁鹊的几次劝告一次比一次争迫,而蔡桓公的几次回答一次比一次不耐烦,在朗读时就要注意语气和情感的变化。

在指导学生背诵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诸如:化整为零,分段背诵;相互背诵,查漏补缺;反复背诵,突破难点,以及理解记忆法、尝试记忆法和协同记忆法等,来提高学生背诵的实效。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组织形式宜灵活多样。朗读时,可以教师领读,也可以由学生领读;可以个别朗读,也可以分组朗读或齐读。背诵时,可以个别背诵,也可以分组背诵或齐背。在背诵与讲解的次序安排上,也宜灵活多样。对于较易理解的文章如《马说》、《卖炭翁》、《陋室铭》以及古诗词等可以先熟读背诵再讲解分析。对较难理解的如《口技》、《出师表》等文章可以先要求学生熟读,待讲解全文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及结构形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再要求背诵。

指导学生读背,应注重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创造竞赛的场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举行朗读比赛、背诵比赛或把一些作品改编成小品行进表演,充分调动学生读背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读背的兴趣,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去完成读背的任务。

指导学生读背,还应注重启发、诱导学生掌握文言文所特有的语言规律、思维规律和表达规律,如: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使用,古今词义的变化,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以及一些特殊句式等。

四、加快读背教学还应和考试评估相结合。

考试,特别是大规模考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教学的指挥棒,它影响着教学的方向。那么,要加强文言文教学中的读背教学,在平时考试中,就应该适当增加朗读和背诵的测试内容。在大规模选拔考试中,也可以通过按原文填空或简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课文背诵的情况。这样可以大大促进读背教学的深入。

师说朗诵篇6

回想起周三的课间,正当我玩得不亦乐乎时,潘老师心急火燎地冲进教室,大吼一声:“你还有心思玩!朗诵比赛周六就开始了。”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满打满算,我也只有四天时间了,怎么办呢?

能做的只有一件事了:苦背加苦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尽管我做好了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但接下来的辛苦还是超乎我的想象。为了多争取练习的时间,潘老师想尽一切办法调课,我也不得不放弃课间的休息时间,甚至放学了,同学们陆续离开了,我还要留下来接着练。

对于我,背诵是最拿手的,可怎样做到声情并茂呢?怎样才能做到面对评委不紧张呢?首先,老师让我在班级六十位同学面前朗诵,哪句高,哪句低,哪边慢,哪边快,一句一句反复练。有时一句话换了多少种语调,直到我练得口干舌燥。有时为了一个动作还挨了老师一顿骂。然后,又让我到别的班级继续朗诵。就这样,一遍,一遍,又一遍。

记得那是朗诵前的一个早读课,老师领我到三年级一个班级,正当我朗诵起劲时,老师突然打断了我,厉声喝道:“这怎么能这样朗诵呢,应该怎样?”在这么多的学弟学妹目光注视下,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恰巧,我的数学老师又巡课走到这里,我的泪水盈满了眼眶,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但是一看到班主任老师疲惫的身影,想起她这些天来对我苦口婆心的指导,心想:在班级都练了那么多遍了,每一句的语调都熟记于心,怎么可以这样呢。就这样,我强忍住夺眶而出的泪珠,深吸了一口气,待呼吸均匀后,我又开始朗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怎样才能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呢?老师和同学们帮我动了不少脑筋――给朗诵配乐!老师不停地筛选曲子,直到班得瑞的《初雪》出现。可是朗诵时间有限制。“怎么办?”又把找来的音乐剪辑成合适的长度,反反复复试了七八遍,终于合适了。接下来,我还要跟着节奏重新练习。就在万事具备时,老师突然说,如果配上背景图片,那就锦上添花了。于是,老师又请我到她家,为每一句台词设计背景图,这样一来,我又得重新把握节奏。快一秒,差一秒,都不行。已经记不得练了多少次了,反正,我特别盼望比赛早些开始……

终于,比赛开始了,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获得滨海县小学组朗诵比赛一等奖。真的太好了!我永远忘不了奖项宣布那一刻,老师的赞扬,同学们难以置信的眼光和兴奋的欢呼声……

一等奖的背后,有这么多酸甜苦辣!

(指导老师:潘利)

点评:

师说朗诵篇7

一、诵读的重要作用

课程目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各有教法,但在各方面的教学指导之外,有一步概括的基本功,能对这四个方面教学起极大的辅助作用,就是诵读――朗诵、默读、背诵。它可以把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深入,把所会的技能更加熟练、提高。

1、识字方面。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如果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法阅读和作文,也无从培养读书作文的能力。多多诵读,在一定语言环境里,把音、形、义,用规定得很严密,表示得很现实,特别是词字使用上的灵活性,在文章中才可以看得更清楚。

2、说话方面。“说话”是说普通话,学习普通话不能只停留在纸面,还必须训练口头表达,朗读、默读、背诵正是口头表达的最可靠的基本练习。

3、看书方面。诵读就是要养成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一字一句地、老老实实地读课文,由有声的诵读,逐渐学会无声的细心阅读,善于根据生活经验,根据一般生活语言的运用方法,根据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字里行间加以补充,使死文字变为活语言。

二、存在的普遍问题

语文教学不可不重视诵读,它可以把语文教学中几项内容结合起来,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朗读实践,有助于培养读写的能力,同时也巩固了识字教学,学习了普通话,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1、朗读。在语文的课堂训练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同时它也是诵读的重点,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大量的时间用在通过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根本无暇顾及朗读训练。许多教师的朗读技巧欠缺,水平不高,却不加强朗读训练,而一味用录音机代替,这样下去,就没有能力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2、默读。一般所说的“阅读能力”实际是指默读能力,也就是看懂别人文章的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培养这种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这样一项重要的能力训练却没有得到重视,有时忙于讲、问,没有时间练习;有时要求默读的,却变成了朗读;就算是真正默读时,却因为没有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结果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要克服存在问题,首先端正认识,教师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与实施过程,备课时备好诵读训练的要求、内容与具体指导步骤,课堂上扎实训练,将诵读列为语文成绩考查的一项内容,然后结合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朗读。培养学生朗读技巧,教师除了善于指导外,还要变换诵读的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克服学生厌读心理。

1、朗读的指导

(1)要以深入理解课文为基础,朗读是理解课文的主要方法,但正确表达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却要以理解为基础。

(2)采用多种的指导方式。教师应该有计划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词句、段落和课文,采用相应的方式,进行细致的指导。

①示范。教师的示范是指导朗读的重要方法,这在低年级尤其重要,但要防止机械模仿的偏向,以免造成学生动嘴不动脑,进行没有真情实感的机械朗读。

②比较。对同一语句和段落,用不同的方式读,让学生选择最能表达课文思想内容的一种,或是把几种不同的语句进行比较,加深体会。

③提示。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展开想象进行体验。

2、朗读的练习方式

(1)个别朗读

①范读。一般由教师担任,也可以指定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

②轮读。按照座位顺序逐个轮流读,所读的内容一样,让各种程度的学生都有读的机会,便于进一步进行比较,互相启发。

③分角色读。课文里有较多的对话,让一些学生分别担任其中的角色朗读,课文的叙述部分用齐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这种方式能激发练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领会角色的思想感情。

2、集体朗读

①齐读。由全班学生或一部分学生一起朗读,这种方式能够组织全班学生参加朗读练习,但要注意不能满足于读得整齐、读得流畅,而忽视读得正确、读得有感情,不能满足于声音读得响亮,而忽视思想内容的理解。

②行读与排读。按学生座次横的、竖的行列来读。

③领读。由教师或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领着大家齐读,可以领着全班学生读,也可以领一排、一行或部分学生读,这种方式适用于低年级,在教师的领导下,能引导学生读好字、词、句。

(二)默读。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进行默读,要培养他们理解内容,抓住要点的能力。

1、复述课文的内容,或摘述几个重点。

2、说出段落大意,或编写小标题。

3、谈谈读后体会、感想或写读书随笔。

师说朗诵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训练;教师指导;诵读能力

诵读使学生吸取更多的语言材料,提高阅读技巧,学生在诵读中掌握书面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授课与朗读是有机的综合;对学生则是创造性与主动性的具体体现。因此,加强诵读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直接途径。小学语文的诵读需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准。

一、把握诵读的导向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正体现了诵读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坚持讲解与诵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自主诵读中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老师不能一言堂,更不能替代学生的诵读。做到以坚持诵读为大方向,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配上诵读文章,培养学生的自主诵读能力,在诵读的基础上讲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词有真情实感,这些文章具有韵律感、节奏感,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从中感受到内容的语言美,文章的构思美,并在诵读中不断地积累语言,使表达能力有所增强。

比如,诗歌的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鉴赏与解读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反复揣摩,使自身的想象力及联想力得以发挥,能入情入境,在鉴赏中了解作者的主观感情及意象,学生进入诗词意境之中,方可感受到诗歌的韵味及情趣。诵读为揣摩诗句、入情入境提供了基础。

在欣赏古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诵读,划出生字词,基本熟悉作品,对诗歌的内容有所了解,并认真品味写景诗句之情境美与语言美。也不是说只让学生诵读,而不让教师讲解。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再加上教师的讲解,比如,老师的提示与引导等,可以有效地增进师生的互动,增强诵读的效果。

二、加强语感的训练

语感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也就是让学生对言语作品有一种精神方面的享受。通过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多种心理因素的交融、碰撞中,对凝固的、静态的知识经验做到有效地激活,放飞学生的心灵,使文章内容产生了新的意义,并具有更强烈、更深刻、更高妙的生命活力。在诵读教学中,要加强语感的训练,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中有所提高,能够结合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效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所领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课文内容感染学生,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借助“听、说、读”加强诵读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敏捷度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质量,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语感训练也就是在语感实践与语感分析中实现诵读,这里所说的实践主要是吟诵、揣摩、体味,入情入境地练习等;分析主要是根据语言知识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对语言的品味。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要靠诵读教学来实现。诵读内容除了课本知识还有新课标所推荐的篇目,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加以品读,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体会中国语言文化的内涵。

三、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提高诵读能力

老师在诵读教学中还是担当着指导者的角色,在朗读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只有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够准确地理解文章感情基调,把握文章的情感。老师在指导朗读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找到几个关键词,发挥出朗读的最大功效,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提前引导学生把握好节奏与停顿,并引导学生对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有所感悟。比如,哪些需要进行重读。

四、通过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

为了准确地、有效地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对诵朗产生兴趣,还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朗读激情,让学生对诵读训练充满激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以下诵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1.在把握文章的主要感情基调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朗读方法来体现这一感情

比如,奔放的感情,可以通过组内、班内齐读来体现;对于婉约的感情,要让学生先听读再默读,对于有情有景的,可以配乐诵读;对于戏剧文学,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来完成。通过丰富多彩的训练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活泼有序的语言,并从中感受到语言所带来的。

2.课文可以通过运用多种方式来读

比如,学习五年级的几首古诗时,为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的美感,创设意境让学生先听读,在听中感受到这种美妙的境界;可以由教师来诵读,也可以由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诵读,当学生沉浸在这种美的意境之中时,为了增添浓厚的感彩,还要配上音乐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对诗的意境有了深入的理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学生的语感也有所提高。

3.课文的自由品读

在朗读时可以不带任何问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读书之乐。学生对文章的意蕴有所感知,对内涵有所品味,也是靠反复诵读进行体会的。

4.在收听电视散文的诵读中,在听广播时,让学生模仿跟读;并开展诵读比赛,通过诗歌朗诵等一系列的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综上所述,诵读教学和现代小学语文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还要做好诵读教学的设计和指导,在继承中发扬,从发扬中创新。通过实践使它更具鲜明的时代特色,走上一条新的教育改革发展之路,促使小学生的诵读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李维鼎.语文言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上一篇:网络名言范文 下一篇:北京高考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