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11-25 16:27:23

海明威的名言篇1

关键词:硬汉 人物性格 文学创作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84-01

海明威在英美文学史上的最突出特点就在于其塑造了相当多的“硬汉”形象。他笔下的这些人物通常都不会屈服于艰难险阻,面对失败也依然乐观淡然。一般认为,作者往往会将自身的某些性格特质投射到其作品的人物当中去,不论题材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还是魔幻主义,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总是给予现实而赋予的,那么海明威笔下的人物性格与现实中其自身的性格是否也具备这样一种对应性呢?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所在。

心理学上一般认为,人的性格是从童年时期开始塑造,自青春期后开始定型的,如果没有较大的生活变故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应该是从童年时期开始就产生了萌芽的,而这一时期其身边其他人对其的影响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从海明威的成长史来看,童年时期对其影响最大的三个人都是男性,分别是祖父、外祖父和他的父亲。海明威传记记载,其从小就收到了祖父关于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故事的熏陶,在幼年时期就深深地刻画下了战争这一人类历史中最残酷也最壮烈的情景;而在跟随父亲成长的过程中,海明威学会了很多野外活动技巧,比如捕鱼、狩猎和游泳等等,这一方面使他过多地接触到了雄性的气息,也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以至于他从中学时代开始就常常同好友一起做长途的徒步旅行。他的朋友对他评价首先就是,海明威是一个及其好胜的人。对于外在的舒服,他总是充满了雄心壮志去抵抗乃至打破。因此,他的儿子霍启勒这样评价他:“海明威最超凡脱俗的地方就在于,别人只能通过梦想接触的事情,他是定要去实现的。”

虽然由于视力障碍所导致的不能当兵的遗憾,海明威并没有如常人般气馁,他曾经在给家人的信中这样说道:“即使这样(眼睛有疾病),我也依然要到欧洲战场去,这个愿望我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的。”最终,有志者事竟成。海明威以红十字车队一员的身份参加了陆军,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的救护车驾驶员,最终实现了他到达欧洲战场的愿望。海明威一生都是贯穿着这般冒险而度过的,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的参展经历,是很多职业军人都望尘莫及的。也正因为如此,他获得了美军兵团指挥官这样的赞誉―― 一颗狮子的心以及第一流的战士。

除了参战的经历,他的个人冒险历程也是丰富而刺激的。他第一次踏上非洲大陆的狩猎旅程就杀死了一头凶猛的雄狮,而在深海捕鱼的过程中,他独自在墨西哥湾捕获了数百公斤重的大马哈鱼。熟读海明威作品的人们,很容易在《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这本书中看到类似的情节。

文学往往被认为是某些人的天赋,然而对于海明威而言,其文学创作的道路可以说与其生涯一般是注定坎坷的。他曾经有着与凡尔纳类似的被多次退稿的经历,但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轻言放弃。他的第一部出版作品―― 《In Our Time(在我们的时代里)》这本小说集就是在他26岁的时候才得以出版的。相比于不满20岁就写出《静静的顿河》的肖洛霍夫等而言,他的确是名副其实的高龄出名的作家。然而厚积必然薄发,海明威自此开始在文坛上就发出了一声悠长而又充满着雄性气息的巨响,其对世界文学史的震撼,至今仍然不绝。

正如上面所说,海明威的文学创作之路是与其生涯一般坎坷不平的。在二战结束五年后,海明威发表了《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过河入林)》,结果却遭到了文艺评论界的一片毁誉之声。人们认为十年磨一剑的海明威,最终却拿出了完全不符合读者期待的作品。甚至有评论家指出该书不但是海明威最糟糕的一部小说,也是他所有作品中最糟糕的部分的大集合。作为一个年过五旬的作家,这样的评价往往会摧残掉其原本就剩下不多的生活意志。但是这一规律在海明威而言是例外的。海明威认为,对于人生和事业上的失败,可以灰心但不能放弃。果不其然,仅仅过了两年,“硬汉”就以惊雷之势回归文坛,而此次带来的是不朽的传世名著《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这本小说不仅可以看做是海明威个人经历的真实写照,更是他面对人生和事业上的重重困难所发出的的一声惊天巨吼。其实类似的情形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海明威的一生中。

海明威的作品中,从来都不缺乏男人之间的暴力色彩,这也是其作品中多数“硬汉”人物所必然具备的情节。在短篇小说《Fifty Thousand Dollars(五万美元)》中的主人公是一名拳击家,他在比赛中被人设局陷害,然而主角没有退缩,在剧痛与阴谋的环绕之下,他通过犯规来击倒对手,一方面展示了其不输于对手的个人实力;另一方面也使得阴谋最终被破坏;《The short Happy Life of Francis Macomber(短促的快乐生活)》中的主人公本身是一个胆小怯懦的人,但是当面对野牛的威胁之时,男人的本色立时体现出来。当然,以上作品都是海明威所塑造的“硬汉”形象,但是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还当属捕鱼老人圣地亚哥。可以说,圣地亚哥就是生活中的海明威。

海明威的一生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一个喜剧,然而海明威的一生却无时无刻不闪耀着“硬汉”的光芒。在人生事业上的失败,却更加体现了这位作家及其笔下人物的精神上的胜利,正如同那句已经被人无数传诵的名言一般――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海明威的性格已经同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同一化,作家即是角色,角色就是作家。

参考文献

[1] A.E.Hotchner.Dear Papa,Dear Hotch:The Correspondence of Ernest Hemingway And A.E.Hotchner[M]. Columbia,Missouri: 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2005.

[2] Burwell,Rose Marie.Hemingway: the postwar years and the posthumous novel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海明威的名言篇2

[关键词]海明威 语言特色 现代叙事手法 老人与海

简介

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是一位不平凡的语言大师, 他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和“在当代风格所发挥的影响”而荣获1954 年诺贝尔文学奖。文学语言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叙事语言, 另一种是人物话语。海明威正是通过这种创新的语言艺术, 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学散文风格。本文从《老人与海》入手, 对其语言特色和叙事手法简单的分析。粗略的探析了其独特写作风格及形成原因和影响。

一、语言特色——电报风格

以《老人与海》为例, 从中可以看出海明威对词汇、句式、语气、对话模式和语法等运用了他个人的偏好, 显示了他的电报风格语言特色。海明威倾向用英语中最核心、最普通的词汇。

从《老人与海》的用词和句子结构不难看出, 文章的用词很简单, 很少用表示抽象意义的大词。如: aware that he will need to keep his strength, the old man makes himself eat the tuna he caught the day before,which he had expected to use as bait. while he cuts and eats the fish with a claw under the strain of taking all the fish's resistance. stantiago is angered and frustrated by the weakness of his own body, but the tuna, he hopes,will reinvigo2rate the hand. as he eats, he feels abrotherly desire to feed the

marlin too. (老人清楚, 他必须得保持体力, 所以就强迫自己吃前一天捕获到的、原打算做诱饵用的金枪鱼。在右手切鱼、吃鱼的时候, 他那只被勒伤的左手开始抽筋, 而且, 由于那条大马林鱼在抵抗, 他必须拼尽全力拉住鱼线, 所以那只手搐得像一只爪子。桑提亚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既感到气馁, 又忿恨不已, 他希望金枪鱼能使他的伤手恢复劲力。他吃鱼的时候, 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 想喂一喂那条马林鱼, 像对兄弟那样。)

这段描写的是老人在与鱼僵持的几个简单的动作。就其用词而言, 喜欢用动词和名词写作, 少用形容词以增强动感。而且几乎所有的动词和名词都是简明、易懂。动词如: need, make, cut, eat, use, take 。将形容词变成动词和名词的形式, 如: an2gered, weakness 。从句子结构频繁使用he does something. 简单的句式。主语是he, 谓语以使役动词为主。由于使役动词的基本意义是指一个动作发生并完成, 因此这类句型就成了动作的执

行者做一件事, 并使其行为产生预期的结果。在《老人与海》中, 这类句型和描写具体行为的短小动词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从整体上传达出一个基本意义: 老人是个行动者, 他的行动都达到了预期目的。这完全符合海明威塑造“硬汉”形象的一贯追求。

在《老人与海》中, 作者充分使用贯穿小说的人物桑提亚哥和他忠实的助手兼朋友小诺曼林之间的对话或对话加上非常简练的描写与叙述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其中他们谈论最多的是棒球赛的最新战况, 探讨老人的偶像—狄马吉奥在球场的表现。

如:“tell me about the baseball, ”the boy asked h im.

“in the am erican league it is the yankees as i said, ”the old man said happily.

“t hey lot today, ”the boy told him.

“t hat means nothing. t he great d im aggio is him self again. ”

“t hey have o ther m en on the team. ”

“naturally. but he makes the difference. in the other league, between brook lyn and philadelphia i must take brooklyn. but then i thnk of dick sisler and those great drives in the old park. ”

省去不写, 这只会增强你的冰山重要的是那没有显露出来的部分。”这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出版后回答《巴黎评论》记者采访时的谈话。我们来看另一段摘自《老人与海》的片段: just then

“therewasnothingeverlike them. hehitsthe longestball i have ever seen. ”

从表面来看, 只是老人的兴趣爱好, 实则表现桑提亚哥老人坚信伴随84 天一无所获的背运马上就会结束, 由此而引出故事的开端, 老人去更远的水域捕鱼。《老人与海》通过使用第三人称, 不流露个人感情, 超然叙述事情发生的经过。作者通过老人内心的意识来反映事件, 进而流露出作者本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现代叙事手法—冰山理论

想知道的话, 我一直用冰山理论指导我的写作。冰山有八分之七在水下, 只有八分之一是显露出来的。任何你知道的, 你都可以电报风格主要是用于说明他谴词造句的简洁、朴实, 但这并不代表海明威小说的语言艺术, 因为海明威小说在简单的表层之下蕴藏着许多内涵。借用他自己的观点叫“冰山理论”:“如果

the stern line came taut under his foot,where he had kept the loopof the line,andhedroppedhisoarsandfelt the weight of theall tuna’sshiveringpullasheheldthelinefirm andcom 2menced to haul it in. the shivering increased as he pulled in and he could see the blue back of the fish in thewater and the gold of his sides before he swung him over the side and into the boat. he lay in the stern in the sun, compact and bullet shaped, his big, unintelligent eyes staring as he thumped his life out a2gainsttheplankingoftheboatwith thequick shiveringstrokes ofhisneat,fast-movingtail,theoldmanhithimonthehead for kindness and kicked him , his body still shuddering, under the shade of the stern.

(就在这个时候, 船尾的鱼线在他脚下突然绷紧, 因为他在那打了一个环。于是他放下船桨, 抓牢鱼线, 开始往回拉, 他感觉到金枪鱼把鱼线拉得沉甸甸地抖动。他越往回拉, 鱼线抖动得就越厉害, 接着他看见了水中浮动的蓝色鱼脊和金灿灿的两侧, 之后他把鱼从船帮处拉了上来, 扔到船里。鱼躺在船尾, 阳光照射着, 它身体密实, 形如子弹, 它把身体一次次重重地摔到船板上, 匀称、动作迅速的鱼尾快速颤抖着, 反复扫动着, 两只大而无神的眼睛一直瞪着, 最后一点力气也没有了。老人友好地打它的头, 又踢它, 鱼的身体在船尾的背阴处仍在抖动着。)

这段描写桑提亚哥在第二天捕获金枪鱼经过, 这段文字是海明威简洁煽情的典范, 传神且优美。作者也正是通过使用最简单、最普遍的字眼来表达具体但又有诗歌意象的内容。上面场景的描写, 即使是对那些根本没有捕鱼经验的人, 也会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除此之外, 作者在此段最后用“for kindness”,“友好”两个字, 以及在上一段文字的最后作者用“brotherly”,“兄弟般的”字眼来传达作者与金枪鱼的关系, 看似自相矛盾, 实则将作者的心境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几个字虽少, 却能使读者全面地了解到老人的个性。海明威在表现桑提亚哥与他所处的那个世界的关系, 他对世界的尊重时, 并未提及老人内心最深处到底想些什么, 而是刻意选择了这两个字, 从感情深处刻画出桑提亚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海明威把这种通过简单语言表达深刻意义的“冰山原则”运用得巧妙, 正如冰山顶端能够揭示出隐藏于水下的巨大冰块的品质一样, 潜移默化地揭示出人类最伟大的真理。

三、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是海明威小说语言艺术的又一大特色。甚至有人称海明威是象征主义作家。他善于依据作品内容运用象征手法来展现主体。在《老人与海》中, 基督教象征主义手法, 特别是基督受难的形象在这一著作中, 自始自终得到充分的体现。老人在和马林鱼搏斗的过程中, 手掌被鱼线勒割得血肉模糊, 虽然这说明了桑提亚哥的艰辛, 说明了他甘愿献身的精神, 但伤口却寓指基督身上的圣伤痕, 海明威一心要把桑提亚哥塑造成一个像基督一样的殉难者。鲨鱼袭来时, 老人立即发出一声“像是一个人的手被钉子钉穿在木板上时”所发出的惨叫。再有, 老人肩上扛着船桅, 艰难地攀爬小山, 向村里走去的情形会使人联想到基督朝着卡尔加里艰难行进的场面。甚至桑提亚哥精疲力竭地扑倒在床上的动作, 他脸朝下、双臂直伸、手心朝下的姿势, 都会让人联想到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惨景。此外, 在故事悲剧性的结尾时, 最后的画面寓意极其深刻: 他拖着沉重的步子走进小屋睡下了, 梦中他见了非洲的雄狮—勇敢无畏的象征。

四、海明威独特写作风格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海明威的简洁、朴素的散文文体风格, 其所以形成是有其原因的。首先, 继承。海明威十分推崇的前辈作家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 他认为,“一切现代文学来自马克·吐温的一本书《哈克贝利》, 这是我们最好的一本书”。舍伍德·安德森采用了一种随随便便、信手拈来的风格。这些都对海明威的创作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第二, 生活经历。一个作家的文体风格往往是作家本人, 即“文如其人”。而这个“人”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其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等因素的综合体。他从小受父亲影响, 喜欢打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踊跃报名参加, 大大地丰富了他的阅历。贯穿一生的记者身份和崇尚毅力的硬汉性格, 使他的作品中的“电报风格”语言特色尤为明显。第三, 独创精神。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 也为塑造行动型的人物性格, 开创了他“冰山理论”指导的叙事风格。

结语

海明威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体风格而著称。他的小说言近而指远, 平白而蕴籍。他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 他的叙事艺术则以藏而不露的感情变化支撑人物的行动, 他的对话简洁, 素有“电报风格”之称, 叙事则充分体现其“冰山理论”。他的写作开创了一代文风, 其影响将是永恒的。

参考文献

[1]donaldson,scott. ernesthemingway. [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戴金喜. 论海明威独特的文体风格. [j ]. 南平: 南平师专报2006 (1) , 63-66.

[3] 董衡巽. 海明威研究[m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

[4] 刘瑛. 从《白象似的群山》看海明威作品的语言特点. [j]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报. 2005 (12) , 116-118.

[5] 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m ]. 南京: 译林出版社, 1999.

海明威的名言篇3

关键词:海明威 文学翻译 语言风格 老人与海

世界名著《老人与海》是小说家海明威的一部代表作品,这部小说在中国也深受读者的欣赏。《老人与海》主要讲述的是一位老渔夫捕鱼的故事,尽管其故事情节描写得非常简单,然而,却带给人深刻的寓意,并将海明威简洁凝炼的语言风格以及冰山写作手法展现出来。其中朱海观将《老人与海》第一次翻译出来后,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翻译这部作品,这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老人与海》的译本,而朱海观、赵少伟以及吴劳所翻译的版本影响比较大。

一、概述文学翻译思想

从一部文学著作的创作过程就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和作家的艺术特色以及写作风格。每个艺术家和作家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艺术涵养与创作风格也会存在差异,在对写作题材、表现手法、形象塑造以及语言运用进行选择等方面都有着其独到的特点,此特点被称为作品风格。由此我们可知,创作风格就是作品的灵魂,风格中潜藏了作者很多思想感情,而且在作品的语言与形式中都有隐含,就作品译者而言,这可以说是一项非常不好把握的抽象工程。

作为一项意合神合、入情入味的艺术性活动,文学翻译要想保证读者在阅读译文的过程中感受到和原文有相同的效果,可谓难上加难。因此,译文的语言风格传递就逐渐成了文学作品创作风格的关键,并且成为再现作品中艺术风格以及人物形象的中心问题,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都要用译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小说的基础是风格,灵魂是语言。所以,在翻译文学作品时,翻译其语言风格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逐渐成为对一部译本的质量进行衡量的标尺。若想将原作品中生动的生活场景及人物想象用译文的方式展现给读者,实现译文与原著的融合,那么这部译文,就是一部优秀的翻译著作。

二、从文学翻译视角看《老人与海》的语言艺术

优秀的文学翻译作品要想将原作品的基调把握好,需要对原著作的作者有充分的了解,充分了解作者所生活的环境、时代背景、喜好以及经历,而最为关键的就是作者写这部作品的特点与动机。一部优秀的翻译作品其实就是翻译者和原作者合二为一、相互融通的结果,要想作者所想,只有深入地了解与把握原作者创作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够找到自己翻译作品时所要把握的审美方向。由此才能领悟到原作品的灵魂所在。

《老人与海》一经问世,就广受读者的欣赏,同时这部作品也受到委员会的认可,《老人与海》也充分体现了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即:人物形象深刻鲜明,语言简洁凝练,让人印象深刻。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几乎没有用副词、形容词以及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一般都是通过生动的动词以及精确的名词来对主体进行直接性描述,海明威通过串联若干短句,来进行相关事物的生动刻画与描写。无论是景物叙述还是人物刻画,或者是人的心理活动与对话,在《老人与海》中,作者统统运用的是简洁凝练的语言,而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却极为深刻。有人对海明威这样评价:在生活中,海明威就是一条汉子,所以在其作品中才会有很多硬汉形象。由此可见,只有对这些予以充分了解,在翻译的时候,翻译者才能把握好翻译的风格,将原作品的风格生动传神地展现出来,而这个过程需要作者与译者的完美融合。这种完美融合在《老人与海》译本的开始部分表现得非常明显:

He was an old man who fished lonely on a skiff at the GULF SEAM and he had gone already eighty-four days ,now without taking a fish .

他是一位独自在湾流中的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他已经在这里钓了84天鱼,但是,他一条鱼也没有钓到。(朱海观译)

他是一位老人,自己驾着一条小船,已经在墨西哥海湾84天了,然而,他还是没有钓到一条鱼。(赵少伟译)

他是一个独自在湾流船上钓鱼的老人,但是已经过了84天,她还是没有逮到一条鱼。(吴劳译)

作品中所出现的文字其实就是海明威运用“冰山原则”进行文学创作中能够看得见的一小部分,这些文字将海洋上轮廓清晰、晶莹剔透的冰山暴露出来,具有形象突出的意象,由此就为读者创造一种意境,刺激读者想象,让读者有兴趣去将作品中所隐藏的大部分挖掘出来,这也就是《老人与海》的精妙之处。上面的翻译内容是《老人与海》的开头部分,用词精确,简单易懂,简单的几个单词就概括了创作《老人与海》的时间、背景、地点以及人物,将简单的词语用整句的方式并列起来,为衔接句子需要,作者用了两个“he”,使整个句子能够自然。通过并列的形式来陈述整个作品事实,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为读者进行事物的精彩描绘,带给读者一种平坦舒适的感觉。因此,用怎样的方式将海明威独特的语言特色描述出来,对于翻译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翻译《老人与海》的开头部分时,朱海观将两个具有并列关系的分句进行了整个句子的合并,在句法结构上保持与原句的一致性,但频繁使用人称代词,使得这个句子累赘繁琐。此外,作品中英语定语内容置于所修饰词的后面或前面,一般都会将定语从句置于先行词之后,但在表达汉语的习惯中,通常都将修饰成分置于先行词之前,对定语进行修饰的成分越复杂,那么整个句子结构也就越繁琐,不但使句子失去了平衡感,而且还降低了原作品的节奏感。而在赵少伟与吴劳的翻译版本中,这两个译者将原作品中的句子进行若干小句子的分割,特别是在赵少伟的翻译版本中,一方面保持了《老人与海》原著的顺序,另一方面译本非常地道,在很大程度上让读者感受到了海明威式的文学创作语言特色,其译文中饱含海明威式气势,简单的几句话就让读者明白了作品所描述的故事背景与人物形象,并激发读者主动去发掘作品的深意。海明威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是生动、精确的风格。由此可见,翻译的人只有换位思考,将自己与《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融为一体,才能领悟到作品的真性情,由此在翻译时才能将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地翻译出来。

在对海明威的文学名著《老人与海》进行阅读时,我们要感受到的不但是作品中海景的壮阔,更要感受到海明威就活灵活现地存在于作品中,这个形象不是吴劳,不是朱海观,更不是赵少伟。

文学巨著《老人与海》向读者讲述的仅仅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故事,没有文邹邹的修辞语言,整个作品所用的词语非常朴实,但是在这种朴实中所蕴藏的是令人回味无穷的道理。鲜明的故事人物形象、简单的语言文字、深邃的思想以及充沛的情感,在这部享誉世界的文学赞歌中将冰山原则充分体现出来,而这一特点也是海明威进行文学创作的最大风格之一,这种风格是海明威独有的。

要想将一部文学作品翻译好,对原著与译文这两种文化进行充分掌握与了解非常重要,译者既能入乎其内,同时又可出乎其外。其中,入乎其内,就是翻译者深刻理解与把握原作品的精髓,再现原作品的灵魂;而我们所说的出乎其外,其实就是翻译者要让读者觉得译本具有一种浓烈的异国风情。一部优秀的译文必然是完美融合了两种不同文化之后的杰作,由此译文才能既可以展现出原著的创作风格与特色,又可以在翻译后打动读者的心。

三、结语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是享誉世界的语言大师与小说家,他一生创作了很多具有世界性的经典作品。在翻译海明威经典作品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要将其原文结构形式与特色最大限度地再现出来,与原作相融合,保证原作品语言风格的再现,又要与译文读者对原作品的审美要求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被读者所欣赏与接受。语

参考文献

[1]吴海进.“风格即人”的人学价值——论布封的创作主体观[J].艺术百家,2010(1):196-197.

[2]王丽沙.文学翻译中语言风格的传达——《老人与海》三译本比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5):745-746.

[3]李萍,汪桂芬.从文体的角度看《老人与海》两个中译本的效果[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3(03):64-65.

海明威的名言篇4

本文系广西教育厅2010年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010LX523)和广西梧州学院2010年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0C017)阶段性成果之一。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20世纪最为著名的作家之一,凭借其深沉含蓄,简洁凝练的语言艺术风格闻名于世;同时因为“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的小说充分体现了他独特的“冰山原则”创作风格。宏伟壮观的冰山露在水面以上的只有八分之一,而其余的八分之七则是在水面以下。海明威所创作的小说作品展现给读者的只有精髓所在的八分之一,另外想要表达的八分之七的小说主题思想则是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的。这一原则在海明威小说中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对话。海明威小说对话的模式是美国好几代作家进行小说创作模仿的标杆,对美国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人物的语言对话在海明威的小说中占据了主要地位,约有整个篇幅的三分之一,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二,特别是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中更为明显,有的时候就是接连几页的人物对话,有的则通篇都是对话,如小说《杀人者》和《白象似的群山》等。在海明威的小说中,除了对话以外,所有关于附带的情绪、神色、感情和语调等都被省略了,对于话语的解释和注释都省略了,剩下的只是用单词来表达意义。在海明威的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往往是单刀直入,含义深远,虽然表面上看对话之间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和有着似有似无的联系,但是读者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强烈的内在关联性以及对于主题的阐释和情感过度的凝聚力量。这样的人物对话起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常常是对说话人的表情,动作,手势,甚至是对话的背景和氛围都不重视,以便可以给读者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

一、有关小说《杀人者》的总体概述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一直被美国的文学家誉为是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同时也是海明威人物对话艺术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罗伯特弗洛斯特(美国诗人)赞誉《杀人者》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小说”。海明威小说创作的“冰山原则”在《杀人者》中通过含蓄凝练的文字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小说《杀人者》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大段的修饰性的语言,几乎都是简短的人物对话,但是却蕴涵着深远的寓意。在小说中,很多思想作者都没有直接表露出来,只是留下了大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凭借其凝重的八分之七支撑起来读者看到的八分之一的“冰山”的峰顶,用“最少”的部分对“最多”进行了阐述。读者初读海明威的小说《杀人者》会感觉平淡无味,没有什么文学色彩值得探讨,但是如果对其中的语言进行仔细的品味,读者就会发现像是咀嚼橄榄一样,越嚼越有味。读者可以从海明威的小说《杀人者》中感受到深远的寓意,从平凡之中见伟大,这是该小说的主要特征所在,也是海明威独特的语言写作风格。

二、人物对话推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海明威在小说中创作的人物对话可以传递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者事情的开始和结局,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自然而然的推定作用。也就是说,海明威用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代替了生硬的记事语言叙述。在小说《杀人者》中,海明威主要设置了三个重要的场景――杀手的到来(亨利快餐馆)、安德烈森的反应(赫希小公寓)和尼克决心离开此地(亨利快餐馆),给我们讲述了一件杀人未遂的故事。在小说中,没有特别深入人心的震撼场景,也没有刻意的人物形象塑造,看上去就是最平淡无奇地对这件事情进行客观冷静的“如实报道”。小说中的整个故事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故事的反战情节就是靠人物之间简短的单调式的对话展开以及作者的寥寥数语的描述。在小说《杀人者》中,海明威并不是作为一个全知全觉的讲述者出现的,也不是对故事进行一一的讲述,而是在小说中人物的对话中将主题思想传递给读者。

亨利的餐厅的门敞开着,这时候走进来了两个男人。他们在角落里坐下了。

乔治问道:“请问想吃点什么呢,先生?”

“我也不知道,”其中的一个男人回答道,“你想吃点什么呢?Al。”

“我也不知道,”Al说道,“我也不知道我想吃点什么。” ――《杀人者》

海明威在小说中起笔突兀,在开篇开门见山地从两个杀手写起,没有任何关于故事背景的交代,对对话者之间的心理活动也没有任何描述,对于对话者的身份和名字也没有做明确的交代。但是,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却给读者留下了某些暗示:走进餐馆的人竟然连自己想要吃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他肯定是怀有其他的目的了。在接下来两个人的故意刁难点菜,还有像摄影师准备拍摄集体照的创景准备一样的对话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两个人的弦外之音,他们来到这个地方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在最后,两个人干脆直截了当地道出了此行的目的:“我们来就是为了杀一个瑞典佬。”

在后来得知他们要暗杀的对象并没有来到这个餐馆的时候,两个人只好扫兴而去。

“等了这么久,聪明的孩子,”他对乔治说道,“你可真是有运气啊!”

“这可是实话啊,”迈克斯回答道,“聪明的孩子,你真的该去赌马啊!”――《杀人者》

这段对话的言外之意就是:那个人今天幸亏没有来,要不然你们的餐馆就遭殃了。今天算你们走运,否则你们就大难临头了。

小说中另外的两个场景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小说《杀人者》通篇都是以人物的对话为主,没有任何关于对话者的信息描述,对于故事的缘由也没有进行任何解释,同样听不到任何有关作者的声音。这两个杀手是从哪里来的?他们两个为什么要杀那个瑞典人?最后他们杀了那个人没有?关于这些问题,小说中都没有做任何的阐述,只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海明威直接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真实的片段,然后经过精心的删减,去掉了那些外在的背景语言和有关自己的看法,只留给了读者故事的本身。从表面上看似极尽繁华的资本主义生活中提炼出了最平凡的人物来呈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生。海明威这种独具匠心的语言艺术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空间去回味其中的含义。

三、人物对话传递了人物的性格和神情

在小说《杀人者》中,海明威对于故事主人公的心理、感情,无论是喜悦的,还是痛不欲生的,都没有进行多余的渲染,只是留下充分的空间让读者去想象,但是小说的语言中却包含着丰富的副语言。虽然在小说中海明威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人物的内心活动,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小说语言中感受出来。海明威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你想去描绘出一个人,那么这个人还是平面的,和一张照片是一样的。但是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出来的时候,对他进行塑造,那么就变成了立体的了。作家的主要文学创作任务是去塑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不是角色,因为角色是模仿的,不是自我塑造的结果。假若一个作家把人物的形象塑造得深入人心,即便是没有大角色的出现,但是书还一定会被广泛流传的。”在小说《杀人者》中,海明威并没有从正面直接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塑造,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进行间接性的刻画,这样就给了读者一种“立体”的效果。

海明威在小说中用了寥寥几笔就对两个人的外表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阿盟的身上穿着德比的帽子和黑色的大衣扣在了自己的胸口上。他长着一副又小又白的脸蛋,嘴唇绷得很紧,他穿着一件丝绸围巾和手套。”对于麦克斯的描写则是:“迈克斯和他是大体相同的身材。到那时他们的外表有所不同,但是穿着的倒是像一对双胞胎。他们都穿着很紧的大衣。”看过这样简短的描写,读者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电影画面中经常出现的杀手的形象:带着圆顶的帽子,穿着紧身的黑色大衣,带着手套,给人一种不可一世的感觉,立刻会产生一种不好的印象,虽然描述不多,但是形象却很鲜明。

当餐厅的小伙计尼克找到前拳击手安德烈森并告诉他有人要杀他的时候,安德烈森的反应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惊慌失措。“奥利・安德烈森悠闲地躺在了床上,头枕着双手,并没有多看一眼尼克。”奥利・安德烈森在这个时候还可以悠闲地躺在床上,说明他已经知道会有人暗杀他,他却束手无策,只能坐着等死了。“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也是无可奈何,我能有什么办法啊?”“我已经惹怒了对方,那么也就没什么办法了。”奥利・安德烈森知道那并不是恐吓,但是却还“不知道他们究竟长什么样子”,并且也不愿意去警察局寻求帮助,因为“即便是去了,也是没用的”。自己也不打算逃离这个地方,因此就麻木不仁躺在了床上,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四、结 语

海明威用他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用最简洁凝练的语言给全世界的观众传递出了最寓意深远的思想内涵,这也是其独特的“冰山原则“的运用。通过对海明威小说《杀人者》中语言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小说中的语言对于海明威小说主题思想的表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故事情节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Ernest Hemingway. The Killers[A].杨立民,龚雁,等.现代大学英语[C].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2] 曹萍.海明威短篇小说《杀人者》的语言风格[J].外国文学研究,1997(04).

[3] 孙致礼.精练含蓄的艺术结晶――试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艺术[J].外国语学院学报,1980(03).

[4] 权枫.海明威短篇小说《杀人者》中杀手形象的塑造――从语用学的视角出发[J].飞天, 2010(02).

[5] 张巍然.短篇小说《杀人者》中对话的人际功能分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05).

[作者简介]

海明威的名言篇5

关键词:《老人与海》;文体;象征;语言特色

abstract: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by hemingway,we can see how he deals with the tremendous subject of the struggle between man and nature,using unique language style,beautiful writing skills,vivid descriptions an d the writing principle of”iceberg”.hemingway symbolizes the subject,and thus the theme gives beyo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tory itself,and provides much room for thinking.th is essay analyses and discusses mainly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novel and its linguistic features.

key words:”the old man and the sea”;stylistic feature;sym bolization;linguistic features

“每一种文体都有超乎寻常的语言特点;每一个作家都在创作过程中使自己的语言显示出超乎寻常的风格。超乎寻常才能引人注目,超乎寻常才能体现风格”。[ 《老人与海》 是海明威一生思想和艺 术探索的 总结 ,是他赖以获得 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代表作。他运用象征手法、巧妙的细节描写、简练含蓄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编织出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新颖独特的具有双重审美层面的审美 体 ,小说的“冰山顶部”峻拔易透,而“水面以下”的大千世界则深藏若虚,让读者去揣摩、联想、体会。

一、 象征意义

象征的基本含义是用某种知觉或想象的图象标示来暗示某种不可见的意蕴,它可以通过意象来诱 发欣赏者的经验和情感的表现,使文学作品产生强盛的生命力和永久的 艺术 魅力。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深知此道,运用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思想变成具体的物象 ,再让读者从具体的物象激发经验想象和 情感的表现,去挖掘其中的意蕴。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通过局部修辞手段的象征手法来赋予这部小说的象征性。 (一)故事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生命英雄”的象征。他敢于向人生的种种磨难宣战,向人的生命的 极限挑战并超越它,以生命换荣誉、换尊严,从前所未有的角度震撼人心地展示了人的生命价值。在与 大海、大马林鱼和鲨鱼的较量中,他以自信、勇敢、强悍的英雄形象奏响了一曲深沉低 回的大提琴协奏 曲。 渔民以捕鱼为生,在茫茫大海上,孤独的老人划着小船连续八十四天没有钓到一条鱼,这真是“倒 了血霉”,然而,老人并没有失去信心:

everything about him was old except his eyes and they were the san'le color as the sea and were cheerfur and undefeated.[2](p.2)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海水一样蓝的眼睛”跟那象征着厄运的破帆相对照,揭示出了老人圣地亚哥绝不向命运屈服的性格特征 ,透着老人乐观开朗,一如继往,不达 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他决心在第八十五天“驶向远方”去钓大鱼,这是老人对理想的挚着追求,是人类要征服 自身懦弱的表现。 在同大马林鱼的较量中,明知对方力量比自己强,却表现出:

mine does not matter,i carl contro1.but his pain could drive him mad.[2](p.84)

you did not kill the fish only to keep alive an d to sell for food,he thought.you killed him for pride and because you are a fisherman .[2](p.1o1)

语言铿锵有力,落地有声,气吞山河。同马林鱼的较量不仅是体力对抗 ,更重要的是对 自我精神力量的确信,这种精神力量是“生命英雄”为捍卫人的尊严,实现生命价值的具体表现。而随着故事情节的 发展 ,海明威又将老人一次次地推向绝境。

面对“为所欲为”的鲨鱼,人是无法抗拒的,但老人用鱼叉、刀子、船浆、舵把、木棍等一切个人手段与之苦战,饿了就撕下一块生鱼吃。海明威这样描述道:

he hit it with his blood mushed hands driving a goo d harpoon with all his strength.he hit it without hope but with resolution an d conplete malignancy.[2](p 98)

he jerked the tiller from the rudder and beat and chopped with it,holding it in both hands and driving it down again and again.[2](p.115)

he lean ed over the side and pulled loose fl piece of the meat of the fish where the shark had cut him.he chewed it and noted its quality and its good taste.[2](p 102)

圣地亚哥不断承受着不幸命运的挑战,而正是他的勇敢和强悍战胜了一次次的厄运。面对着不断被鲨鱼撕咬的大马林鱼残骸,老人说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透过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我们再次领悟到“生命英雄”在精神上是不可摧毁的,是人类取得美好未来的保证。

(二)大海象征人生的搏斗场,是人类 社会 的剪影。海明威并没有只是对大海作客观的描写,许多地方是通过老人圣地亚哥带有倾向性的默想、回忆、自言 自语等形式叙述出来的。那有毒的水母是海里最欺诈成性的生物 ,但却是海龟的美食:

the turtles saw them,approached them from the front,then shut their eyes so they were completely carflpaced and ate them filaments and al1.[2](p.29)

可是,那可恶的鲨鱼对海龟却残酷无情:

it was these sharks that would cut the turtles leg and flippers off when the turtles were asleep on the stirface,? [2](p.104)

这海龟吃水母 ,鲨鱼吃海龟 ,还有那“在阳光下闪出银白色光的金枪鱼跳得很远地捕食小鱼”,小鸟被老鹰追捕时发出“微弱而凄惨的叫声”,于是我们便看到一幅从海底到天空的巨型画卷。在这幅画卷上到处是强者的追逐,弱者的逃奔,无处不隐伏着杀机,它所展现的是 自然界中真真切切、自亘古又永恒的弱肉强食生存斗争的景象。这象征当时的美国社会,人们靠实力确定 自己的地位,等级分明,没有平等、公正可言;有势力者高高在上,为所欲为,而芸芸众生则在社会底层受愚弄,遭鱼肉。大海暗示出只要出现本性同鲨鱼的统治者 ,哪里有他们,哪里就蒙受灾难。

(三)鲨鱼主要代表一切破坏性的力量,是掠夺成性 ,制造灾难 ,阻止人们达到理想境界的各种破坏性恶势力的象征。对鲨鱼的强壮、凶悍、残忍,作者这样描写道 :

(9)he came like a pig to the trough if a pig had a mouth so wide that you could put your head in it.【2](  108)

(1o)in the night sharks hit the carcasses as someone might pick up crumbs from the table.[2]( 116)

然而,面对鲨鱼不断残暴地摧残死去的大马林鱼,老人圣地亚哥“感到就像 自己挨到袭击一样”,他想:“跟它们斗,我要跟它们斗到死。”这生动地展示了人与自然界的殊死搏斗,更加反衬出人的伟大,同时也凸现了作者以斗争为乐的独特的“硬汉”性格。

(四)作者通过多处象征性描写,有意识地把老人比作基督的化身。在故事的全过程中,老人经历了两次被钉十字架的过程。如,当老人圣地亚哥看到星鲨(galanos)时,不禁“ay”[2](p.103)了一声。作者描述道:“这个词儿是没法翻译的,也许不过是一声叫喊,就像一个人感到钉子穿过他的双手,钉进木头时不由自主地发出的那种喊叫声”。作者在这里暗示的“这一个人”就是“被钉十字架的耶稣”。最生动的一点是老人拖着那巨大的鱼骨架回来后,“肩扛着桅杆开始往堤岸上爬去”时,曾回头望那绑在船边的马林鱼的残骸。这一静止的镜头显示出老人作为一个基督正在开始另一次苦难的历程,而鱼作为另一个基督正被绑在十字架上。这些象征性的描写是在暗示在美国耶稣重又被钉上了十字架,基督精神死亡了。通过这种隐晦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国现实 的极度悲观。

(五)小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象征物,是圣地亚哥魂系梦萦的“那群狮子”,它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象征着老人对力量的追求和对强者的向往,每次梦见“那群狮子”后都给老人增添了无穷的精神力量。群狮象征着同情弱者,仇视邪恶,既能创造人问奇迹,又能战胜各种邪恶势力的团结友爱的群体。

群狮的个体模式表现在老人圣地亚哥同鲨鱼搏斗到手无寸铁的风度,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标志着后期海明威在思想上的发展与进步,寄托着他的理想及对人类的希望。小说的结尾“the old man was dreaming about the lions”,[2](p_124)这是一个富有寓意的回声 ,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 哲学 与道德理想,即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虽然他拖回的只是一副鱼骨架,但他在精神上却始终是个胜利者。

(六)在故事的结尾处,当孩子看到那苍白的鱼骨架和老人那伤痕累累的双手时,“he started to cry?and all the way down the road he was crying”.[2]( 119)孩子心痛的不仅是老人那双流过血的手,更心痛的是老人历尽艰险才得到的战利品竟然被鲨鱼咬噬得一千二净,更心痛的是老人在历经长达八十四天的凄惶失意极度紧张艰苦的考验后所换来的却只是更大的失望。孩子的“放声大哭”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听觉感,深深地撞击着读者的心弦,甚至掩卷之后仍依稀可闻。这哭声包含着孩子对老人的无限崇敬和深深的同情。这哭声显然是孩子在老人的英雄气概感召下性格走向成熟的起点,象征孩子的回归。这一象征手法的处理昭示出“他是在通过一条相当新的路子返回到他的起点”,l-3 表达了作品的乐观主义倾 向。

二、语言特色

(一)简洁的语言风格

无论是叙述事实,铺陈景物,对话,还是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语言是简洁的,而所表达的思想又十分深刻,引人深思;不仅揭示了文体的结构关系,也表现了 现代 艺术的走向和美情趣——“越少,也就越多”(less is more);语言的表述方式简练客观而节奏迅速。如:

he no longer dreamed of storms,nor of women,nor of great occurrences,nor of great fish,nor fights,norcontests of strength.nor of his wife.(¨he only dreamed of places now and of the lions on the beach.( )theyplayed like young cats in the dusk and he loved them as he loved the boy.‘ ’he never dreamed about theboy.(¨he simple woke 1ooked out the open doo r at the moon and unrolled his trousers an d put them on.‘ )h.urinated ou~ide the shack an d then went up the road to wake the bo y.(‘)he was shivering with the mornincold.(’)but he knew he would shiver himselfw锄 an d that soon he would be rowi ng.(。)[2](只18)

这是海明威描写老人出海前的一段文字,共 119个词。现从语音、词法和句法来 分析 以上这段文字的简洁之处 。

从语音来看,其中单音节和双音节词竟有 115个,而三个音节以上的词仅有四个。(事实上整部小说也多是单音节和双音节词。)大量使用单音节和双音节词使得这段文字读起来清新活泼、简洁有力。

从词法来看,1、一词多义,如 ,wake(vi.醒来,、rt.叫醒),shiver(vi.哆嗦,、rt.使哆嗦)。这种情况在书中俯拾皆是 ,如,ship(n.船,、rt,把??放进船内),sail(n.帆 、ri.浮游)。2、词的构成 ,常用前缀 un来表示做相反的动作 ,使读者能很容易理解其含义。除本段文字中 unroll一词外 ,本书中其它地方 ,如: the old nlan unhooked the fish? [2](p.67)/surely it wi ll uncap to help my right hand.[2](p.58)/he had anleashed his effort and forced the hand of the negro down? [2](  64)

书中除了用前缀 un外 ,还常用后缀 less来表示相反的意义,如:a fishless desert/needless temptation his wing smotionless.

从句子结构来看 ,多用简单句(句(1)(2)(4)(5)(6)(7)),句(3)和句(8)分别是并列复合句和复合句。 可见这段文字结构并不复杂,文笔是简练的,直截了当的。句(1)和句(2)文字铿锵有力,干脆利落,作者七次重复“不再梦见”有力地烘托出老人对“那群狮子”的热烈追求 ,寄托着他的理想。由于梦狮所产生的精神力量 ,老人从梦中醒来 ,接着作者用了三个简单句(句(5)(6)(7))描写了老人一连串的动作 ,这些动作动词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感,仿佛看见老人怀着激切的心情去迎接新的战斗。

此外 ,《老人与海》简洁的语言风格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常用小词。如 :good,great,so,then和 and等,特别是 good一词的妙用 ,以引起读者 的联想。例如:

(1)he s good for the night and so锄 i.[2]( 6s)

(2)it was very good against all colds and grippes and it was good for the eyes.[2]( 30—31)

2、常用省略结构。从语法上分析,这种省略句结构不算完整,但从上下文看意义是清楚的,它使语言更生动活泼,更接近现实生活,表意更突出,能收到言简意赅的强烈效果。例如:

(3)i remember everything from when we first went togelher.[2](po5)(在 when前省略 the time)

(4)i better put a small line out with a spoon on it?[2]( 93)(在 better前省略 had,小说中有 3次省略 ,见 p.79,93,113)

读完下面的句子,细细咀嚼,更使我们对海明威简洁的写作技巧称口叫绝:

(5)i can do nothing with him and he can do nothing with me,he thought.not as long as he keeps them up.[2](  41)

(6)“i shouldn t have gone out so far,fish,”he said.“neither for you nor for me.i m sorry,fish”.[2(p.106)

句(5)中的“not”不仅指前面的并列句,而且以“not”一词开头,明白地告诉读者老人同大马林鱼的较量是谁也奈何不得,充分表达了老人此刻的内心活动 ,加强了语言表达效果。就句(6)而言,从语法上分析,在“neither”和“nor”后省略了good一词 ,这前后的省略表明了老人对这次“远海”钓到大马林鱼后的复杂心理活动。

3、含蓄也是这部小说简洁文体的一个特点。它对所提出的事实不加评论、解释,让读者从简洁平谈的叙述中去慢慢品味,猜想。且看老人是如何在清晨喊醒小男孩的: he took hold of one foo t gently an d held it until the bo y woke? [2](p.18) 这无声的语言意蕴着无限的温情 ,然而它丝毫无损于老人的“硬汉”形象,相反 ,它更充分地表现了老人“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刚柔共济,相得益彰。(--)比喻手法 比喻手法的运用是这部小说的一大语言特色。海明威在描写人物、景物和鱼类时都大量运用这一手法,充分展示了他细腻、精湛、巧妙的语言修辞 艺术 和独特的写作技巧。通过比喻,折射出许多丰富生动的形象和深层的意蕴 ,增强了语言在小说中的表意功能,突出了主题。如海明威对老人圣地亚哥左手的比喻模写:

(1)his left hand was still as tight as the gripped claws of an eagle.[2]( 58)

(2)but his left hand had always been a traitor and would not do what he called on it to do and he did not trust it.[2](65)

句(1)的比喻结构是 as+adj.+as+名词(喻体),明喻。鹰是人们熟悉的凶猛的飞禽,“像紧抓着的鹰爪”比喻具体、形象,使人们产生种种可怕的联想。句(2)是用一个名词“traitor”作隐喻,比喻他的左手总是不听他的吩咐,总是背叛他。这两句对左手背叛 比喻的描写有更深层的含意。海明威创作《老人与海》的年月正值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猖獗横行,民主与进步力量遭到疯狂的迫害,某些一度左倾的作家“在拼命地向麦卡锡道歉”,告密者成为名利双收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海明威用含蓄象征的比喻手法表示了对这“叛徒似的左手”极大的鄙视。

海明威在小说中常用比喻手法的描写以景抒情 ,以景喻情 ,充满丰富的象征寓意。例如:

(3)he could not see the green ofthe shore now but only the tops of the blue hills that showed white as though they were snow—capped and the clouds that looked like high snow mountains above them-[2](p.33)

(4)he looked at the sky and saw the white cumulus built like friendly piles ofice crealn and high above were the thin feathers of the cirrus against the high semptember sky-[2](  55)

句(3)的比喻结构分别由as though +从句和like+名词(喻体)构成。那青山的顶峰仿佛积着白雪顶峰上空的云块又像是高耸的雪山,这顶峰积着的白雪和高耸的雪山与深蓝色的海水相映衬 ,显示出大海无比的壮美。这白雪象征着小说中那不可缺少的小男孩 ,老人像山,有了雪,山才显得更加深沉与伟岸。句(4)的比喻结构分别由like+名词(喻体)和名词(喻体)+0f+名词(主体)构成。像一堆堆冰淇淋似的积云,像一缕缕羽毛般的卷云又一次展现了大海上空一幅美丽的景象 ,让人赏心悦 目,意蕴着老人对大海的热爱。 老人圣地亚哥同大马林鱼的搏斗是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海明威作意对大马林鱼身体形象细腻的比喻描写则意味着更多的东西。例如:

(5)his sword was as long as a baseball hat and tapered like a rapiered?[2](p.57)

(6)the wire must have slipped on the great hill of his back-[2]( 46)

(7)he could picture the fish swimming in the water with his purple pectoral fins set wide as wings?his eye is huge an d a horse,with less eye,can see in the dark-[2](p.61—62)

(8)the old man was afraid he would cut the line with his tail which was sharp as a scythe and almost othat size and shape.[2](  43)

句(7)、(8)的比喻结构都是由as+名词(喻体)构成 ,同时在句(7)中,作者把大马林鱼的眼睛同马的眼睛形象地联系起来作了大小的比较。通过以上四句的比喻描写,一条凶猛的大马林鱼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它的嘴像棒球棒一样长,然后逐渐细如轻剑,脊背像小山一样高高隆起 ,紫色的胸鳍宽如翅膀 ,眼像似马眼却比马眼还大,尾巴像大镰刀般锋利而大小和形状都和大镰刀差不多。这些形象精湛的比喻喻体都是具体名词,能使读者唤起对客观具体事物的联想,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而轻剑、大镰刀更容易使人产生可怕的联想。由此可见,这鱼不仅强大凶猛,而且美丽、高贵,这暗示着老人要战胜它是非常艰难的,是一次意志与力量的较量,是一场生死的搏斗。这些精湛的比喻也表明,凭着这鱼庞大的身躯、姿态、威力及美丽的色泽,谁也不配吃它,同时也使人联想到它象征人们渴望创造奇迹 ,要达到的宏伟 目标,甚至是要实现的远大理想。

(三 )重复手法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重复和略有变化的重复使用同一个词、短语或句子 ,一方面使得语句连贯文笔流畅,充满神秘的韵味,另一方面加强了语气和感情,突出了表达效果。例如:he let the line down down ,down ,unrolling off the first ofthe two reserve coils.[23(36)随着“down ”一词的不断重复,读者产生强烈的听觉感和视觉感 ,仿佛看见老人向海里放钓索时发出有节奏的 音乐 声,同时引起读者在猜想那咬着钓勾的大马林鱼不知正躲在大海深处的某个地方,让人感到鱼的狡猾 ,预示着同鱼的较量的艰难。伴随这“down ”一词的重复所带来的节奏感,读者的心仿佛也跟着下沉,抛向那吉凶未 卜、茫茫大海的深渊。

再如:if the boy was here,he would wet the coils of line,he thought.yes.if the boy were here.if the bo were here. 这是老人同马林鱼搏斗碰到困难时常发出的内心呼唤,语气是虚拟的,这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孩子是老人的精神支柱,每次呼唤后都给他增添了极大的勇气和无穷的力量 ,正如“他爱那群狮如同爱这孩子一样”。因此 ,在同马林鱼较量的过程中,“1 wish i had the boy.”或“1 wish the boy washere.”在不同情节中先后重复了五次[2]( 38,41,44,45,50),由此可见,海明威运用重复手法的良苦用心。

(四)自由直接引语

根据 英文 体学家利奇(g.leech)和肖特(m.short)的 理论 ,人的内心思想活动可用五种方式表达“直接思想”(例如:he wondered“does she still love me?”)、“间接思想”(he wondered if she still lovhiram)、“自由直接思想”(does she still love me?)、“自由间接思想”(did she still love him?)、“思想行为的叙述体”(he wondered about her love for him)等对应名称来描述表达思想的几种引语形式。【4 现代 小说正是通过展示第三人称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达到逼真的再现生活的目的。在意识流等现代小说中,作者要表现思想的随意性或潜意识性时,多采用“自由直接思想”或“自由间接思想”。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自由直接思想”出现约一百五十次,成为这部名著的一大语言特点。例如:

(1)i can do nothing  tll him and he can do nothing  tll me,he thought.not as long as he keeps thiup.[2】(  41)

(2)remember,no matter how little you want to,that you must eat him in the morning.rememb er,hsaid to himself.[2](  41,42)

这种比直接引语还要“直接的”引语可叫做“自由直接引语”(free direct speech)。它是现代小说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能使读者直接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缩短了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三、结 语

<老人与海》运用深刻的象征涵盖了整部作品丰富的思想主题,赋予老人圣地亚哥、大海、马林鱼鲨鱼、群狮、小男孩、老人那抽筋的左手等以丰富的象征和寓意。简练的语言风格使人于平淡处感到新奇,从一粒沙中看一个世界,从有限的文字中看到丰富的思想 内容 ,所谓“言犹尽而意无穷”,让读者透过纸面表象去努力追求、解释、咀嚼。因此,简洁而深蕴的表达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海明威“冰山”风格的完整体现,他给人们奉献了一个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永恒的艺术世界,构成《老人与海》这样一座完整而宏伟壮观的艺术大厦。小说中许多对比、对照、排比、反衬、交错配列句型、词序的变异等优美的语句为这部小说增添了一道又一道亮丽的光环。掩卷沉思,海明威独特的创作风格所塑造出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提高了艺术欣赏的能力,欣赏由动情到移性,在不知不觉中,性格情操得到陶冶 ,思想感情得到净化。

参考 文献 :

[1]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湖南 教育 出版社 ,1986.

[2]ernest hemingway[美国].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海明威的名言篇6

【关键词】语料库;文本;思想内涵;艺术成就

引言

近年来,国内出版了大量的海明威作品译本,有关海明威作品及海明威本人的研究论文也到处可见。海明威及其作品在中国读者群和学术界能引起如此大的热情和兴趣,这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研究的专题。作为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师,我们在讲授某个作家的作品时,总希望尽可能搜集到对该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资料,以及对作品文本简释性的评论,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切更全面的把握。但是,当我们翻检所搜集到的各种评论资料时,发现真正能用于课堂作品评析的东西并不太多。如何使学生从作品本身(甚至作品原文)体会到人物的塑造过程,情节的发展脉络,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以及作品的修辞特色,通过文字语言这一可视媒介体现出来的呢?我们认为这是英美文学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大凡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关系,情节预设,以及冲突的安排与修辞手段,无一不是通过选词、句法、节奏、比喻、象征及篇章结构得到实现。文学作品是由不同要素组成的,我们认为要想真正理解作品,必须重视对其作品文本本身的研究和改进研究方法,运用先进的研究理念和手段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论。

一、语料库技术在文学文本中的应用

世界文学研究出现两种重要趋势:一是语言学分析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文学分析中;另一个就是现代语料库技术在文学文本中的应用。文学与语言学的融合形成了独立的语体学学科,应用于诗歌、小说和戏剧研究。语料库的应用从最初的版本学研究,发展到为各种文学理论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及参照。英美文学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关系引起了语言学、文学界研究人士的广泛关注。研究和实验证明:文学批评是定性的、阐释性的,以阅读体验为基础的研究;而语料库方法则是量化的、描述性的,以概率为基础的语料统计分析。二者的结合能够使文本的分析描述更系统,也更为可靠。语料库语言学可以为文学研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及工具,使人们对文学作品可以进行更详实、更深入和更具体的描述。基于语料库的文学作品研究不仅可以从理念、假设到事例分析,还可以从文本实证入手,通过特征分析建构假设和理论。由于文学语料库可以包括单个作家所有作品,构成某个作家的语料库,也可以包括多个作家的作品语料,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也可以建成英汉两种平行文本的语料库。从作品语料中人们可以得到充分的例证,以验证或说明某一文学批评理论的适用性与有效性。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研究是利用文学作品语料库和语料库分析工具,以文学语言和文学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用词分布分析、文体特征分析、情节分析等计算机统计分析技术,拓展传统的文学研究,提炼文学修辞、文学叙事的规则,考察作者的写作风格,甚至鉴别作品的真实作者。主要分析手段包括词频分析、词汇分布分析、句法分析、关键词分析和以关键词分析为基础的情节分析。文学作品的关键词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该作品要表达哪些主题,反映何种思想内涵。

二、语料库技术运用于海明威作品研究的意义

笔者多年来对海明威的作品及其笔下硬汉形象颇感兴趣,一直想探索出一种先进的方法来对海明威的作品进行研究。我们可以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研究海明威的主要文学作品,包括《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等。

以往,我们通过定性的、阐释性的、以阅读体验为基础的研究--文学批评,从海明威的作品的人物中的“硬汉式”人物身上总结出他们共同的群体特征。我们发现,首先,“硬汉式”英雄在肉体上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勇气。第二,“硬汉式”英雄具有极强的意志力。与其体能相比,其意志力显得更为重要。正是这种意志力使人物在被打碎被重创后仍能保持“优雅的风度”,显示出人的尊严。第三,海明威的“硬汉”另一重要特质是忠诚。“硬汉式”英雄内心充满激情和忠诚精神,这一特质使得人物显得可信可靠,让人感到温暖可亲。第四,“硬汉式”英雄始终保持着作为一个人的崇高荣誉感,总能在失败面前表现出人的尊严。第五,“硬汉式”主角总是精通某种专门的技艺,如钓鱼、斗牛、打猎等。这种技艺上的精通使得“硬汉”能直面生活中各种环境而不会束手无策,同时也是构成他内在的勇气和约束力必不可少的原素之一。最后,海明威的人物的考验都发生在怯懦和勇敢的瞬间,他们任何不同的选择都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而正是由于死亡,人的态度才开始变为一种纯粹的东西,而正因为其纯粹,方显得意味深长。所以,死亡这一主题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死亡本身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对待死亡的态度,死亡是必然的,活着相爱是暂时的。这些观点使他的作品很少有良好的结局。但是可贵的一点是,他的人物并不轻易放弃生的欲望,他们敢于与死作斗争,力图争取自己的命运,因此他的悲剧仍焕发着生的光彩,预示着明亮的前景。海明威笔下“硬汉式”主角的力量来自其体质、精神、心理和社会能力诸种因素的合力,这些特质构成了海明威英雄人物的识别特征,一旦这些素质被放在与其难以抗衡的力量的冲突中,它们就会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从而显示出“硬汉子”的英雄本色。综上所述,海明威作品的思想内容,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以及海明威的创作艺术是一个永远不尽的研究主题,是永不过时的研究内容。

随着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在我国的兴起,运用先进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和手段来对海明威重要作品进行研究,通过对海明威重要作品《老人与海》等名著进行文本解读和对文本中词语、句法、节奏及篇章结构的检索和分析,挖掘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思想内涵、艺术成就和风格特点,进而对作品及人物进行评论将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也是我们对20世纪美国重要作家海明威作品研究的一种新的突破,将会对海明威作品文本分析,文学理论的验证、构建,文学教学具有一定的价值。

三、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海明威重要作品的方法和手段

运用先进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和手段来对海明威重要作品进行研究,通过对海明威的重要作品《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进行文本解读和语料检索与分析,挖掘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思想内涵、艺术风格和语言特点。构建海明威“硬汉式”英雄人物的识别特征体系,并试图把文学作品分析与文学教学结合起来,探讨其在文学教育中应用价值。我们可以将整个研究工作方案可分为三步:(1)海明威作品及传记作品的搜集、整理,形成规范的电子文本格式;对作品的创作时期和体裁进行标注,建立起一定规模的海明威作品及传记作品语料库;选择适当的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2)通过文本解读和语料库参照分析检查和验证相关的结论,并得出自己的分析结果。(3)探讨和研究这种分析和研究之于文学教学的意义及应用途径。

海明威一生都在创造code hero,该文学形象贯穿海明威各个重要时期的多部作品,其基本特征在文本中是如何体现的,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发生了哪些变化,而该形象的变化与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将是研究中要突破的重点。通过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和索引软件,通过词频分析、词汇分布分析、句法分析、关键词分析和以关键词分析为基础的情节分析等分析海明威的写作风格、语言风格等,挖掘海明威文学作品的艺术内涵。我们还可以用语料库语言学量化的、统计的、描述的方法,从文本着手,发掘‘硬汉’形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探讨这一主体形象的产生和塑造,论述海明威的“硬汉式”主角在桑提亚哥身上的基本归宿。

【参考文献】

[1]wang shouyi; “hemingway’s linguistics style and art”, foreign languages 2, no 48(april): 41-45, 1987.

[2]robert p. weeks; “hemingway: 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62.

[3]philip young; “ernest hemingway: a reconsideration”, university park,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66.

[4]robert .o. stephens; “ ernest hemingway: the critical”, new york, burt franklin, 1977].

[5]james nagel; “ ernest hemingway: the writer in context”,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52.

[6]carol. s. baker; “ ernest hemingway: the writer as artist”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2.

[7]jeffrey meyers; “hemingway: the critical heritage”,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82.

[8]miles donald “the american novel in the twentieth-century”, newton abbot, england: levid and charles, 1978.

[9]charles molesworth; “ hemingway's code:the spanish civil war and world power”, salamagundi, no.76-77 (fall--winter): 84-100. 1987.

[1]海明威:老人与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1。

[2]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m).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3.9。

[3]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1。

[4]李宜,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下册).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8。

[5]龙毛忠,颜静兰:《.英美文学精华导读》(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2。

[6]吴然.: “硬汉”海明威作品与人生演绎 (m). 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1。

[7]李文中:语料库索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

[8]甄凤超:语料库语言学发展趋势瞻望 ---2003语料库语言学国际会议综述  上海:外语界 2004,(4)。

海明威的名言篇7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经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司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就像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的那句响当当的名言:“一个人斌不是生下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地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海明威的自白,是海明威硬汉精神的一种标志。海明威是一片大海,一片精神的大海,于是人类昂扬向上的精神主流。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是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辛,最终也会有收获。

李白,一个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

作为诗人的李白,他性情洒脱,不寄托于庙堂的庄严,不羡慕官场的利禄,登山临水,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念他的名字,四壁间便仿佛溢满酒香;念他的名字,胸怀里便仿佛擂动着豪气的鼓。“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重量,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无论是得意之时,还是失意之日,李白始终保持傲岸不羁的个性入京时,他一路狂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赐金放还”之后,他愤然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他不失耿介光明之志,“笮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面对炙手可热的权贵,他始终保持着人格的尊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错。他也是满腹经纶,他也走了,带着宝剑,带着智慧,去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不能拯救一个王朝,那么也要将它美丽如花妙笔临摹下来。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

许蒿,一个80后原创音乐人,素有“音乐鬼才”之称。

他在百度,腾讯等门户歌手排行榜上常年稳居前十位;他的作品在中国移动彩铃榜上是畅销冠军;他的作品随便挑几首都可以累计突破亿的试听量。他的作品是年轻人的圣经,以至于在发表一年后仍然雄踞排行榜;他的贴吧、微薄等网络阵营常年人气旺盛;他的词曲作品尤为作词视角的把握独步江湖,素有“音乐鬼才”之称。初露锋芒的网络世代。2006年初,他还是一个医科大学读大二的男生,出于对音乐的爱好,只是将其简单的半成作品发于网络,却引来了惊人的试听量。个人魅力与音乐魅力拌在一起不断发生着化学反应。单打独斗的音乐奇迹,大学毕业后,他仍在做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事业,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做一些事情,而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经历。先前,一些舆论性的语言也开始议论起来,当时很多人认为他既传了网络歌星的草根性。根本没有把他当回事,大家都认为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大众淡忘到天边了。然而他并没有急着用语言来反驳,而用自己的实力来证明。终于是用自己的第一张作品来改变了大家对他的态度。这个音乐界劳模,创下的先河,付出的的确够多。未来如何拭目以待。

大马林,海里鲨,敌友分明,人生没有失败!

蜀道难人生更难,身心不老,生活只需坚强!

人生辛酸多少泪,若是强者,含着眼泪向前奔跑!

海明威的名言篇8

关键字:海明威 《老人与海》 叙事手法

我们不得不从小说的时代背景来给它一个定位和思考,当时处于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战争的双重夹缝中。相信这些和一些颠沛流离的社会现象,给作者的精神和身体带来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曾经被别人说才华已尽的海明威就是老人的一个典型的缩影,作者直到自杀都没有发表什么作品,这些相似的人生命运使海明威产生了极大的共鸣。老人失败后的行为和语言折射出海明威的行为准则和人生观,在精神上的胜利就是作者做人的勇气和尊严。

一、人物性格对话描写叙事手法

小说根据现实中发生的事件改编而成的,叙述了一个名为桑提亚哥的失去老伴的老人。生活中的磨难使老人后颈上凝聚着皱纹,瘦弱而憔悴。尽管很多部位都显示出年迈但是他却拥有着一双像海一样蓝的眼睛。老人拥有坚强的勇气和毅力,老人对年轻渔民的打趣保持很淡然的心态,因为他们就是以这种方式寻开心而已,自己又不会失去什么,无关紧要。而上了年纪的渔民对老人却抱有同情的态度,因为老人确实是很多天没有打到过大鱼了。从第三人称不流露自己的感情,叙述事情发生的结果。通过谈论棒球赛战况时,老人的偶像——狄马吉奥的表现。表面只是说老人的兴趣爱好,实则是桑提亚哥坚信自己的背运就快要过去的激动心情。电报风格一直是海明威的写作特点、语言对话模式语法运用更是写作风格之所在。

二、心理活动描写叙事手法

桑提亚哥捕获金枪鱼只是海明威想用简短的兴奋来煽情一下,正是用了简短的字句还有诗歌意象的内容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即使对于那些没有捕过鱼的人也像是自己在捕鱼,气氛烘托得很到位。尤其在写老人濒临绝境时候靠着坚强意志把体积巨大的马林鱼制服的时候,老人如获而归。事实上他捕捉的那条鱼儿已经被鲨鱼给剥削的只剩下空架子,但是老人丝毫没有被这样的结果所击败。叙述了象征耶稣的圣地亚哥在床上躺下来,拉起毯子、盖住双肩、裹住腿、两臂伸展得很直,手掌向上。对姿态的描写隐喻了像耶稣受难一样的老人的坚韧品格!作品中叙述孩子和老人的时候其实也隐喻了像基督教徒对耶稣的追随一样,因为孩子对老人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基督教徒当然对耶稣也是狂热追随的!他们之间存在的感情非常相似。其实这些东西通过作者对事情发展的叙述已经达到了一种渲染的效果。受尽磨难的老人最后在精神上获得新生,这是这部作品对世人最大的启示!

三、文章整体脉络描写叙事手法

出生在二十世纪的海明威善于应用叙事的模式去创作他的作品,这部《老人与海》里的叙事更是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境界。老人和孩子的对话,以及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心理对话现象的叙述栩栩如生。属于意识流小说的这部作品对话的倾向性很明显,在想要突出人物声音的方面海明威就大量运用了缺席叙述。借此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见解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老人在海上快要捕捉到鱼儿的时候,会不停地以自己的角度来自言自语,然后再站在鱼儿的角度来对话,这种方面其实是作者最善于应用的。还有不停地和人物对话是转换角度来进行心里思考的现象,整个叙述起来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简洁的语言去除那些繁冗复杂的词语,用简单的动词来表现出老人捕鱼的丰富经验。给出老人捕鱼时动作的时候、让读者就会知道下边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剧情总是那么起伏波动扣人心弦!小说之所以被称作名著是因为它表明虽然是简单的却是把时代背景和作者本身的命运都涵盖到文章里的。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叙事的作用就是读者可以直接地感受到当事人的感受。

四、人物动作语言描述叙事手法

整篇文章从几个简单的事情来推动文章故事情节发展,第一章节可以说是老人与孩子的酸甜苦辣,孩子其实挺喜欢老人的,但是出于父母的考虑不得不上别人的船。但是善良的孩子却还是对老人依然忠诚眷恋,他们一老一少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对比。但是他们却都拥有着善解人意的特点,作为一章全部是写男孩的善良来说,其实他是老人的真正的朋友。黎明前出海捕鱼,是一种新的出发,老人其实是满怀信心的;大海不寂寞这一章是先显现老人所处的环境,感叹自己其实和大海相比是渺小的,因为老人本身就是孤独的、无儿无女无妻子,更加能体现这种效果。大鱼即将要上钩了,他其实内心的澎湃是无法掩藏的,喜欢用自己和动物的角度对话达到烘托气氛的效果。老人时刻都整装待发,因为在海上,时刻充满着挑战和刺激。鲨鱼来袭的时候老人勇敢地搏斗,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老人不是一般人,代表了海明威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希望永远不会破灭。带给我们的精神价值却是不菲的,作品的伟大之处也就在于受尽折磨和煎熬后仍然保持一种倔强向上的心态!

五、利用象征手法描写叙事手法

大海是人生的缩影,众所周知,大海是最变幻无常的象征;这些暗喻了人生中的变化无常。老人是大海生活环境的依赖者,大海把他变得坚强。鲨鱼就是一种代表有破坏性的力量,是一种恶势力的写照,老人与鲨鱼进行搏斗是暗含了人们要获得幸福就要去敢于和恶势力进行搏斗。老人“硬汉”的形象被斗争显示得完美无缺;马林鱼大而美、风度优雅的特点作为一种自然的壮观而与孤独老人、小舟形成了鲜明对比。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你永远也战胜不了他!这些运用都是构成海明威风格的艺术世界,总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析作家的作品,但是这些都离不开叙述这样一个事件的事实。

六、结论

《老人与海》是具有深刻寓意的现实主义作品,刻画了老人的“硬汉子”的性格。叙事性的作品一般都能广泛地反应出社会生活的状况,因为不管是人物的心理还是事物的发展状态都可以详细地描写出来。构成一种海明威艺术风格的世界。尽管捕鱼捕到伤痕累累的地步,但是老人保持的那种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和积极的态度却是应该给予高度赞扬的。这部作品被海明威称为他这辈子最好的作品,《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因“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文学史上堪称独树一帜!语

参考文献

[1]邹理.身体创伤记忆与身份丢失.海明威一战小说中的身体叙述[D].西南大学,2010.

上一篇:我的漫画老师作文五年级范文 下一篇:我不能失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