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作者范文

时间:2023-12-05 16:00:01

水浒传的作者篇1

1、《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2、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3、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又名肇(zhao)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今属于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一带)。《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赞扬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施耐庵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

(来源:文章屋网 )

水浒传的作者篇2

作者:尹成敏 李延猛 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兖州市新兖镇中心小学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才是中国的,紧接着分别从器物层面、民俗层面和思维层面进行了外延的概括。只不过“传承形式”应该是“民俗”的组成部分,不必赘述,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的支柱,放在这里又有失偏颇,换为含义更为广泛的“思维方式”较为妥当。穆瑞丽、刘富顺在《水浒武术文化的发展战略》一文中第一次提到“水浒武术文化”这一词汇,文章只诠释了“水浒武术”,却没有给出“水浒武术文化”的相关解释。“水浒武术”乃属武术,“水浒武术文化”属于文化的大范畴“,水浒武术”同样也和“水浒武术文化”是种属关系。“水浒武术文化”相对于“武术文化”而言只是在前面加了“水浒”这一限定词,其文化属性不变,只是外延有所减少而已。“水浒”一词源于《水浒传》“,水浒武术文化”即与《水浒传》密切相关的武术文化,包括《水浒传》中的武术文化和受《水浒传》影响而延续至今的武术文化。参照温力老师对“武术文化”的概括可以将“水浒武术文化”界定为:水浒武术文化是指《水浒传》中或者在《水浒传》影响下形成并流传至今的以技击技术为核心,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包括与武技密切相关的器物、民俗,以及由他们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水浒传》中的武术文化《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农民起义、征战为题材的小说,其情节很多都是关于打斗、战争等与武术密切相关的内容。《水浒传》中不仅描写的军事练武项目多,而且情节细,练习过程清楚,使我们能够从这些描述中知道中国古代军事体育在民间开展的面貌,以及其发展演化的文化背景[5]。《水浒传》中描写武打场面的内容极多,在梁山县周边地区就有“要看‘武’就看《水浒》”的说法。

水浒武术无论是相关书籍著作还是在期刊网上,在穆瑞丽、刘富顺二位老师发表《水浒武术文化的发展战略》一文之前没有人提到过“水浒武术文化”这一词汇,文章虽然题名为“水浒武术文化”但却没有给出“水浒武术文化”的相关解释,却对“水浒武术”给出了概括。“水浒武术”又称“梁山武术”“,崇文尚武、义气豪爽”是其独特的文化特色,是主要流传于我国山东省梁山县一带的一种以武术为载体,及健身与技击及军事格斗、表演为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6]。文中将“水浒武术”等同于“梁山武术”的说法是不恰当的,那样无法解释很多梁山地区之外的水浒武术内容,因为目前我们无法论证其他地区的水浒武术内容和梁山武术之间是否有直接的传承、传播关系。关于“水浒武术”的概念问题,能够肯定的是“水浒武术”是由“武术”这一概念前面添加限定词“水浒”而来,即“水浒武术”是在“武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概念的内涵限制了概念的外延。武术是以具有攻防特点的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为主要形式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更确切地说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对抗性练习为主要形式以增强体质和提高竞技能力为目的的中国传统文化[7]。因此“水浒武术”可以表述为:《水浒传》中或者在《水浒传》影响下形成并流传至今的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功法和对抗性练习为主要形式以增强体质和提高搏斗能力为目的的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水浒武术”是“水浒武术文化”的核心部分,在“水浒武术文化”的外延中去除了器物、民俗,以及由他们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等部分。

梁山功夫李成银老师介绍说:“梁山功夫指的是梁山一带的民间武术,徐才先生称之为梁山武术文化”。实际上,李老师所说的“梁山功夫”是狭义的梁山功夫仅指武术,而徐才所说的“梁山武术文化”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说的,是广义的梁山功夫。关于梁山功夫的研究,笔者认为要从大处着眼,研究广义的梁山功夫对其未来发展的意义是无可限量的。由此笔者认为梁山功夫就指梁山武术文化是在山东梁山一带形成并流传至今的以技击技术为核心,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包括与武技密切相关的器物、民俗,以及由他们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提及水浒,必言梁山,很多人在二者之间划等号,实际上水浒故事只是部分发生在梁山周围地带而已,在水浒故事的影响下形成并流传至今的水浒武术更是遍及五湖四海。因此将梁山功夫等同于水浒武术是不可取的,即使梁山功夫在水浒武术中占有优势地位也不能混淆概念。前面提及的“水浒武术文化”“、《水浒传》中的武术文化”、“水浒武术”、“梁山功夫”四个概念在逻辑学上存在着种属、交叉等关系。《水浒传》中的武术文化是水浒武术文化的一部分,与水浒武术文化是种属关系。“水浒武术”是“水浒武术文化”的核心部分,在“水浒武术文化”的外延中去除了器物、民俗,以及由他们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等部分。此外“水浒武术”包含了“梁山功夫”和《水浒传》中的武技部分,“梁山功夫”又和“《水浒传》中的武术文化有相通之处,因此“水浒武术”、“梁山功夫”以及“《水浒传》中的武术文化”是交叉关系。在水浒武术文化的挖掘、整理与推广的过程中,抓住“梁山功夫”这一核心内容,在“《水浒传》中的武术文化”上取题材、做文章,将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武术资源开发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推动水浒武术文化的兴旺发达。

水浒传的作者篇3

远者如发生在上海的北京人杨佳袭警案,近者如引起人们密切关注的两件杀人案:前一件是药家鑫八刀“弹琴”杀人,后一件是夏俊峰杀城管。类似的血腥事件,凡是阅读过《水浒》的人,都已经不会感到新鲜吧?因为类似的暴力血腥,在《水浒》里面,都是很稀松平常的习惯动作,拿刀杀人,就如拿筷子吃饭一样不当回事。因为国人崇尚暴力哲学,所以李逵这样的刽子手,也是某些人心目中的英雄。

更引人深思的是,药家鑫恶性杀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偏偏有些很没劲儿的学者替他辩护,说是“激情杀人”,应该网开一面。小贩夏俊峰杀城管,看上去更像是防卫过当的“激情杀人”,但“激情杀人”的倡导者们,却突然哑口了。在社会上,同情夏俊峰“激情杀人”的舆论,也包括了很多的著名人士。只是,不管药家鑫和夏俊峰是不是属于“激情杀人”,他们的“水浒”化暴力倾向却是一致的。

当然了,如果你以为这种“水浒”化的暴力事件,只属于少部分人的偶然“激情”,显然是你太善良了。据报道,茅台酒的产地茅台镇政府,为了打造所谓的白酒一条街,公然抢劫了一条街上的商铺店家。这种抢劫方法,似乎比之水浒的梁山,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语说,“少不看《水浒》”,是因为害怕《水浒》这部作品唤醒国人心中的水浒情结。茅台镇的作为,虽然是“水浒”化的个别例子,但“水浒”文化的暴力情结,却具有相当大的辐射力。收费公路是比茅台镇更有代表性的水浒情结文化。这种水浒情结的文化辐射力,就是“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如要从此过,留下买路钱”的古已有之的传统文化的现代版普及。而且,类似的文学,在《隋唐演义》等作品中同样早为人熟知。中国有世界上最长的收费公路,这种收费公路的理论依据,就是来自于水浒情结的文化辐射。说到世界之最,我们似乎更在乎“世界上最长的收费公路”这个特征,而对其反面的“世界上最长的不收费公路”这个“世界之最”,丝毫不感兴趣。

同样,暴力拆迁的暴力行为,也是水浒文化的某种特征的一脉相传。甚至连某些人做个贪官,也是以“向西门庆看齐”为目标的,比如以前出现过的局长,又如最近被判刑的“许三多”,都是“以追求身边情妇的数量为最高理念”的低等动物本能型的西门庆式的贪官。性丑闻虽然是全世界男人的通病,但性丑闻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数量为基础的,却无疑是中国特色,或者说是西门庆特色。

如果说,茅台镇和收费公路以及暴力拆迁的水浒情结是由政府行为来表现的话,那么有毒食品的水浒情结,则是通过民众来互相传递的。这种有毒食品的水浒情结,表现到了极端,就是孙二娘的十字坡“人肉馒头”店。母夜叉的“人肉馒头”店,只不过是把三聚氰胺、地沟油、害人药品及其他有毒添加物等等经商手段夸张了点而已。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段时期,为了防止水浒情结的蔓延,多次把《水浒》列为禁书,错误地估计,只要民众看不到《水浒》这部书,“水浒”化的情结就可以被预防了。事实上,类似的低智商型的幼稚执政思路,从来也没有成功地解决过水浒情结引发的社会问题。《水浒》不应该成为禁书,因为《水浒》是部经书,它告诉了你解决中国社会水浒文化的应有的执政思路。换句话说,社会上出现水浒情结的原因,不是因为有了《水浒》这部书,而是因为皇上他老人家没有读懂《水浒》这部书;不是《水浒》唤醒了人们的“水浒”化情结,而是因为《水浒》这部书,深刻地“看图说话”般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广泛存在的水浒情结的群众基础。

【选自《凤凰博报》】

水浒传的作者篇4

关键词:水浒传 叙事学 叙事技巧

叙事为小说的重要因素,中国从古代就对小说叙事加以关注。其中较为著名的是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金氏对《水浒传》给予高度评价,将《水浒传》与《庄子》《离骚》《史记》《杜诗》《西厢记》统称为“六才子书”。金氏指出,《水浒传》的写作技法有倒插法、夹叙法、草蛇灰线法、横云断山法、鸾胶续弦法等等。金氏已经注意到《水浒传》的叙事技巧,但由于中国古代没有系统的批评理论与批评意识,批评者的思想光芒只能散见于评点之中。本文将从现代叙事学视角出发分析《水浒传》的叙事手法。

一、《水浒传》的叙事结构

浦安迪将明清长篇章回小说的叙事结构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外形结构,指大型叙事架构存在的内在形式规则和美学特征,类似结构之道;二是纹理特征,指叙事文本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细针密线,类似结构之技。”[1]《水浒传》的叙事结构也可如此划分。

(一)《水浒传》结构之道

蒲安迪认为明清章回小说为缀段性结构,并指出缀段性结构的弊端。“总而言之,中国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在‘外形’上的致命缺点,在于它的‘缀段性’(episodic),一段一段的故事,形如散沙,缺乏西方novel那种‘头、身、尾’一以贯之的有机结构,因而也就欠缺所谓的整体感。”[2]他认为缀段性结构使得小说没有整体感,如同散沙。

事实果真如此否?单从表面看《水浒传》叙事结构,或许会认同蒲安迪对于缀段性结构的批评,然而细读《水浒传》文本就会发现结构之道串联起看似无关的板块。王平在《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中指出:“《水浒传》的结构之道在于揭示‘’的社会现实,在于上演一出忠奸之争的悲剧。”[3]杨义也指出《水浒传》叙事具有三重结构层面或神理,“最外一层是以天人感应模式构建起来的超人间的玄想层面,中间一层是以高俅为代表的奸邪之辈和以宋江为代表的‘义士――罪人’两级对立的社会层面,最内一层是宋江内心的孝义或忠义两相构建的心理层面。”[4]杨义将《水浒传》结构之道分为心理、社会、玄想三个层面,比王平更加具体清晰。《水浒传》表面上看似散乱,实则运用结构之道将各个板块串联起来。

(二)《水浒传》结构之技

结构之道指叙事架构存在的内在形式规则和美学特征,而结构之技则是叙事文本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细针密线、作者的锦心绣口。

《水浒传》的引首和第一回写洪太尉奉旨到龙虎山请张天师祈禳瘟疫,在伏魔殿中“误走妖魔”,而接下来的一回书,却没有从一百零八星君写起,而是从他们的对立面东京的破落户子弟高俅写起。写了高俅的发迹史,高俅掌权之后就公报私仇,逼走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王进在流亡途中收了九纹龙史进这个徒弟,由此转到一百零八将的叙述上。金圣叹解释说:

一部大书七十回,将写一百八人也,乃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乱自下生,不可训也,作者之所必避也;乱自上作,不可长也,作者之所深惧也。一部大书七十回,而开书先写高俅,有以也。[5]

开头开得好,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哲学,还具备了结构哲学。“乱自上作,不可长也”,政治腐败必然,为下文的各种小聚义大起义提供了道德支撑。

《水浒传》通过石碣将全书连结起来。石碣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楔子中,洪太尉于伏魔殿撬开石碣,误走妖魔,洋洋一部大书,便以石碣起。第二次出现于第十四回,吴用到石碣村与三阮密谋截取生辰纲之事,石碣村此时的小聚义隐隐暗示着后来梁山之大聚义,因此金圣叹认为石碣为这一部大书之提纲。“《水浒》之始也,始于石碣;《水浒》之终也,终于石碣。石碣之为言一定之数,固也。然前乎此者之石碣,盖托始之例也。若一百八人自有共始,则又宜何所始?其必始于石碣矣。故读阮氏三雄,而至石碣村字,则知一百八人入水浒,断自始也。”[6]第三次石碣出现于最后一回梁山大聚义,公孙胜登于皇坛祈求上苍报应,是夜三更时,天门洞开,一火团入地而为石碣,预示着一百八人之归宿。金圣叹认为如此结构,真是“奇绝”。石碣使得《水浒传》文字血脉贯通,首尾圆合,三个石碣就如《水浒传》结构的三块主要基石,使其整体结构得以稳固地建构。

二、《水浒传》的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包括时序、时距和频率三方面。时序又分为顺叙、时序倒错(再分为倒叙、预叙、插叙、分叙四种)、无时性三种情况;时距包括省略、概要、场景、减缓、停顿五种类型;频率是指故事中事件的重复次数与该事件在文本中被讲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巧妙安排时序、时距、频率会给文本带来奇特的美学效果,可以造成叙事速度的变化,形成疏密有致、跌宕生姿的叙事节奏,使故事情节九曲回肠,更加引人入胜。

(一)时序

一部叙事作品必然涉及到两种时间,即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文本时间又称为叙事时间。热奈特将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不一致称为“时间倒错”。预叙和倒叙便是这种时间倒错的表现。

杨义认为,“与西方文学传统中预叙相对薄弱的情形相比,在中国的叙事传统中,预叙是其强项而非弱项。”[7]的确如此,自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到唐传奇,自宋元话本到明清长篇章回小说,预叙的使用都极为普遍。在《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中,娘娘给宋公明的法旨“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北幽南至睦,两处见奇功。”[8]便是一种预叙,在后文中就应验了。

金圣叹认为《水浒传》中多有“文中自注法”,即主要以说话人的口吻向读者介绍故事中人物出身和事件展开的缘由,这类“文中自注法”就是倒叙。这种倒叙使得人物出场和事件的发生显得顺其自然,同时又使得叙述不至于脱离情节而显得冗长。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中武松做了阳谷县都头后巧遇武大,作者叙述道:“看官听说,原来武大和武松,是一母所生两个。”随后介绍了武松、武大、潘金莲的出身及潘金莲与武大的这一段恶姻缘。在叙述晁盖“托塔天王”的由来和经历时,也是用的此种倒叙。《水浒传》第十六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通过鲁智深和杨志的对话,倒叙了一系列重要的事件:鲁智深的经历和“花和尚”名字的由来;林冲被高太尉陷害发配沧州一段;鲁智深在孟州十字坡险些被孙二娘毒害,后又被张青所救的一段;重要的是还交代了鲁智深在救了林冲后被迫离开大相国寺逃走后在江湖上的遭遇。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倒叙可以起到帮助读者理清人物关系,了解事件发展,揭示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作用。倒叙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省却不少笔墨。倒叙的使用比顺叙更加曲折紧张,扣人心弦,使作品更加紧凑。将故事时间的顺序解构,可以消解行文的沉闷感,进而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戏剧性、完整性。

(二)时距

时距是以故事时间为参照比较出的叙事时间的长短变化,时距的交替可以造成叙事速度的变化,形成疏密有致、跌宕生姿的叙事节奏。

1.概要

概要是叙事时间小于故事的实际时长的粗略叙述或交待。

《水浒传》开头借用宋儒邵尧夫的八句诗,概述五代十国“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的战乱,感得“天道循环”,派上界霹雳大仙投生为赵匡胤,“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建立了宋朝。然后以不到五百字的简述,跳跃了近百年的时光,到了宋仁宗嘉v三年。第一回叙写了嘉v三年洪太尉奉旨上龙虎山请张天师祈禳瘟疫,误放走了被镇压在伏魔殿石碑下的一百单八个魔君。其后跳跃了四十余年,到宋哲宗末年,端王即位的前两个月,踢得一脚好球的浮浪破落户子弟高俅受到宠信,从而进入全书叙事的真正主体。开头的一回半,时间跨度是一百四十年,几乎是每回一百年;以后的九十八回由宋哲宗末年写到宋徽宗宣和五年,时间跨度只有二十四年,平均一年就占了四回以上。二者的时间流逝速度几乎相差四百倍。叙事时间速度的差异,使人在眼花缭乱的时间流逝中,反省了王朝盛衰,沟通了宗教与世俗,融合了天人之道,为后面叙写的北宋末年的动乱提供了一种带神话色彩的解释。

2.场景

场景主要在对话和对行动的同步描写中,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同步,长度相等,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画面的逼真性。比如《水浒传》中各种打斗场景,其中武松打虎是场景化描写的典型,作者通过细致的场景描写将武松打虎刻化得惟妙惟肖。

3.减缓

减缓是叙事时长大于故事时长,它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可以造成节奏的延宕。在《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叙事时间明显长于故事时间,作者描述鲁提辖打镇关西时,不仅幽默地描绘了打斗的结果,“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还加入了心理描写,描写了鲁提辖的心理过程,鲁提辖见其脸色不对,心想三拳打死了他须吃官司,不如及早撒开。本来简短单调的打斗场面,作者通过对叙事时间的掌控,将这一场景描写得幽默生动。

4.停顿

停顿时,作者对事件、环境、背景的描写极力延长,描写时,故事时间暂时停顿。《水浒传》中停顿处很多,对人物、风景展开叙述,通过“但见”“只见”接上一段韵文,此时叙事时间停顿;再者,作者发表议论时,叙事时间也会暂时停顿。

5.省略

省略是对故事时间线索中的某一时间段不作叙述便跳过去,它可以省却叙述没价值的东西,也可以避免重复,或深化作品意蕴,为读者的再创造和作品意味的丰富性留下了余地。

(三)频率

频率是热奈特提出的,指的是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与该事件在文本中叙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叙事文本中某一事件、话语、意象的反复出现,有助于组织、传达和深化主题。《水浒传》中多次提及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令人印象深刻,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好汉们给人以豪爽、不拘小节之感,塑造了个性豪爽的好汉形象。

三、《水浒传》的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9]“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叙述大都是借用一个全知全能的说书人的口吻”。[10]一部作品在展现故事时,不可能只用一个视角。以《水浒传》为例,作为古代章回体小说的代表,《水浒传》主要以说书人全知全能视角展开故事的叙述,有时候也采用故事中人物的视角。如《水浒传》第八回、第九回中,两个公人要谋害林冲,鲁智深为救林冲大闹野猪林。先听声音,再见禅杖,最后才见鲁智深本尊――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以公人的视角描述了鲁智深这位彪形大汉,使得情节更具真实性。读者同公人一般,对于鲁智深的突然出现感到惊奇,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其后转为鲁智深视角,再现了公人虐待林教头的场面,同时交代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野猪林。这样的视角转变不仅使得情节更加连贯,也消除了读者的疑惑。《水浒传》的叙事视角活泼灵便,随人随事之所宜而灵活变换,让你读鲁达时化身为鲁达,读林冲时化身为林冲,读武松时化身为武松。[11]

《水浒传》视角选择具有艺术性,以一人视角观照全局。《水浒传》第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采用梁中书的视角,将水浒诸将当晚的行动全面地展现出来,将盛大的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

《水浒传》第十三回写杨志、索超在北京教场上比武,刀来斧往。两个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月台上梁中书看得呆了,两边众军官喝彩不迭。阵面上军士们递相厮觑道:“我们做了许多年军,也曾出了几遭征,何曾见这等一对好汉厮杀!”[12]采用众军官的视角,侧面描写精彩的打斗场面。

四、结语

《水浒传》作为古代章回体小说的代表,其研究价值十分丰富。本文采用叙事学理论研究《水浒传》的叙事技巧,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视角三方面入手,我们对《水浒传》的叙事技巧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卷帙浩繁,能够有意识地采用叙事学理论分析小说的叙事技巧,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1][2]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王平:《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6]金圣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金圣叹全集》第二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7][9][11]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12]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陈平原:《陈平原小说史论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水浒传的作者篇5

关键词《水浒传》 女性 悲剧命运

央视热播电视剧《水浒传》在观众中曾引起极大反响,尤其对于剧中女性的命运大家各有说法。那么,原著中的女性形象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施耐庵笔下的几位女性为什么会有各自悲惨的结局?

《水浒传》中的女性人物屈指可数,有人曾经作过统计,《水浒传》中提到的人物有787人,其中,男性711人,女性76人。男性占90%:以梁山排座次的108人来看,男性105人,女性只有3人。男性占97%。作为小说中的人物,《水浒传=》中男女命运大不相同。男性主人公成为作品的主角,占据相当大的篇幅,有的甚至是数十回的主角,女性的篇幅却相当少。作品强烈地传达出男性掌握绝对话语权的倾向,表现了特定历史阶段对女性的轻视和忽视。

众所周知,《水浒传》是一部历代累积型作品。难免出现情节相似、人物性格矛盾、话语表达重复的现象。但是,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性格的塑造、结局的安排却始终带着鄙视的态度。在作者的有意安排下,《水浒传》中的女性经历尤其坎坷,结局不胜悲惨。

《水浒传》中有三类女性,第一类是故事过渡的媒介,无足轻重的人物,如玉兰、宋玉莲、迎儿、梅香、玉娇枝等。有些甚至没有姓名,如刘太公的女儿、狄太公的女儿、花荣的妹妹、李小二的浑家、何涛的老婆、秦明的妻子、林冲的娘子、李逵的老母等。她们依附父亲、兄长、丈夫、儿子而生存,依附男人而存在。没有男人,也就没有了她们。在作品中,这类女性占女性人物形象的绝大部分。第二类是受到伤害的女人。在《水浒传》中,这些受到伤害的女人不仅得不到同情,而且是作为反面形象塑造的,如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贾氏等,她们都是梁山好汉的亲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与人私通,最终被好汉杀死。杀女人的好汉上了梁山,成了英雄,被杀的女人则落个千古骂名,变成千古罪人。对于这类女人,作者注重描写她们与人私通的细节,偏重色情的描写:注重因此遭致的恶果,偏重血淋淋的过程描绘。但对她们身首异处的原因却不作任何探讨,因为作者有意的导向作用,在《水浒传》中,这些受到伤害的女性作为遗臭万年,与青史留名的好汉形成鲜明对照。第三类是被扭曲的女人。在《水浒传》中,被扭曲的女人是作为正面形象来塑造的。如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一丈青扈三娘。三人极其罕见地与梁山英雄平起平坐,位列一百零一、一百零三和五十九位。但其中顾大嫂和孙二娘不论从长相到动作与男人无异,甚至比男人还男人。二人不论从动作、言语、长相还是打扮,由外到内没有任何女性气质,其绰号恰如其人:“母夜叉”和“母大虫”,彰显的是粗俗与凶悍,丝毫没有美感联想。一丈青扈三娘虽然有一副娇美如海棠的模样,不仅英姿飒爽。而且本事了得:不仅活捉了王矮虎,而且连战欧鹏、邓飞、马麟、李逵并追击宋江,是《水浒传》女性中难得的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但作者却偏偏安排她一个极为窝囊的归宿:归顺了抄斩满门的仇家。嫁给了生性好色、长相猥琐的手下败将――矮脚虎王英。面对这样一个窝囊的归宿,扈三娘却不发一言,毫无抗争的意愿和行动。成为一个精神扭曲的女性形象。

这种极端化的女性角色定位。既是作者男权意识的自然反映,又是男权社会男性话语权的必然呈现,说白了。出现在《水浒传》的女性不过是点缀和突出男性的生活,是为表现父权制男性英雄世界服务的。《水浒传》是男人们的世界,就连封建道德,也往往是男性制造出来供女性遵守的行为规范。女子终其只能是男人们的陪衬、附庸。去留、杀剐的大权都掌握在男性的手掌之中,而女性的命运也就仅仅是旦夕间的事情。在社会结构不平等的基础上,《水浒传》宣扬的是性别歧视的观念。使全书中女性处于男尊女卑的传统中难以解脱。

同时,《水浒传》树立了一种英雄传奇美。形成的是英雄传奇小说雄豪刚健。气势浩瀚的审美风格。小说所塑造的是英雄豪杰的群像,构建了光彩夺目的英雄画廊。所以英雄们是小说着力塑造的形象。女英雄的命运相比平民的命运要好很多。《水浒传》作为一本“忠义传”,以忠义号召天下归心,本就与女性的关系不大,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忽视也就不可避免,但凡是所设计的女性形象均无好的命运,与整个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主流趋势相照应。

而且,作者的笔下,男性英雄人物都是因女性而受难。他们不关心女人,不谈恋爱,梁山好汉极少结婚:这些英雄也不会怜香惜玉,他们害怕丧失身上的英雄气质。他们宁愿与同往,也不愿“溜骨髓”。“溜骨髓”原是贪恋女色之意,在作者眼中女性对武功修练有极大伤害。女性就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总体来说,作者在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上,虽然一定程度上对她们有褒扬,但根本上还是以否定她们为主。宋江的故事从南宋就开始流传,当时社会女性的地位是低下的,加上自古就有红颜祸水之说,作者也是这一说的继承者。中国传统的女性观念,导致了作者的时代局限。但作者生活的时代,又是人们在反思传统的封建制度的时代。明清之际大家纷纷指出制度的不合适宜,使作者在创作中心里非常矛盾,从而在文中形成了对女性的既褒扬又贬斥的特点。可以说作者的《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是封建社会人生观、价值观的牺牲品。受封建道德意识的束缚,在男权意识主导的制约下,女子不仅仅是地位低,而是基本上没有地位。尽管在这部作品里可以看做作者为了情节而牺牲人物性格,但表现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是女性的悲剧。无法拥有自利的悲剧。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绘了梁山好汉的男性世界和市井女子的女性世界。女性只是其英雄的陪衬和羔羊。正如西蒙娜・德・波伏瓦的指出:“有时,女性世界被用来和男人的宇宙相对照。但我必须再次强调,妇女从未构成一个和外界隔绝的独立社会,她们是团体的一部分,被男性统治着,处于从属的地位。”正如有学者指出:在施耐庵看来,女性要避免被男性仇恨的局面,只有走另一条路,即像顾大嫂,孙二娘那样变成“母老虎”,抛弃女性特征,向男性靠拢,使自己男性化。这样男女性对抗也许会消失,然而女性作为女性化特征也会荡然无存,这对于女性来说是更大的悲哀《水浒传》中女性悲剧形象的灰色人生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心理因素。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色彩既是当时女性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又是作者浸淫时代思想的真实表露。它对我们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蓝本,具有深远的思想文化意义。

水浒传的作者篇6

《水浒》人物的传说故事,在水浒故地梁山及其周边县市区都有广泛流传,除梁山县外,与水浒人物地缘关系十分密切的济宁市、菏泽市、汶上县、郓城县、东平县、阳谷县、临清市及河南省台前县都有故事流传。就目前搜集到的水浒人物传说故事,大致有下面类型:

一是众英雄上梁山之前的传说故事。这类故事又主要集中在拜师学艺、惩恶扬善两个方面。例如《吴用辍考》,写吴用拜师学习天文,为后来在义军中当军师做了知识上的准备。《吴用落第》写吴用用功苦读考上状元后,被蔡京除名,激起对朝政的不满,为上梁山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武松苦练铁砂掌》、《时迁拜师》、《“三星”学艺》等,写武松、时迁、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拜师学艺,为在梁山义军中建立大功做好了武艺上的准备。在民间传说中,《水浒》英雄在上梁山之前,几乎人人都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侠义事迹。例如《晃盖定计斗恶霸》、《宋江重修荆轲庙》、《智多星降妖》、《李逵拳打“赛恶虎”》等等,写的都是英雄们惩治恶霸之事,揭示了他们梁山起义的社会根源。

二是众英雄聚义期间、未见于《水浒》书中记载的故事。这类故事起着丰满人物形象和补充故事情节的作用。例如《宋江月夜钓英雄》,说神人托梦给宋江,让他于月夜到龟山垂钓,并交待说:“若要金鱼至,须为金石开。夜半来亭阁,稳坐钓鱼台。”宋江夜夜前往,皆空手而归。“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到第十五日夜里,果然钓到一尾金色鲤鱼。第二天,梁山寨便得到杨志这员大将。此后,宋江在龟山接连钓得九十多条大鱼,也陆续得到九十多位英雄。此故事说明,为了取得起义的胜利,宋江是多么重视人才。与燕昭王“千斤市骨”一样,同成美谈。

三是起义失败后,一些存活下来的英雄及英雄后代,继续反抗封建王朝统治的故事。例如《宋江的战马》,说宋江在楚州饮毒酒身死当天,他的战马玉狮子挣脱高俅亲信的羁绊,奔回梁山给义军报信,不料途中被恶狼所伤,为义军战士梁铁刚所搭救。后来梁铁刚连人带马被官军活捉,准备押往东京请赏。玉狮子挣脱缰绳,用头撞击牢门,救出梁铁刚,自己却献出了生命。梁铁刚为之修了“义马冢”。据说,这匹“义马”每到夜深人静,就在梁山虎头峰下嘶鸣不止。“义马”的形象,显然是那些不屈不挠、继续坚持反抗的起义英雄们的写照。也寄寓了梁山人民对宋江义军的深情怀念和哀悼。《阮小七重回梁山》、《张顺湖上除霸》、《雷横二上梁山》等故事,说的是起义失败后,阮小七、张顺、雷横等人继续为民除害、反抗朝廷的故事,表现出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李俊托女》说梁山义军失败后,混江龙李俊隐居太湖,得知阮小七在梁山继续造反,就带女儿红莲回梁山,半路上遭官军截杀,李俊重伤,在危难之际,得阮小七相救。李俊临死前,将女儿托付给阮小七,认作义父,改姓阮。阮红莲练就一身武艺,成为八百里水泊的一位造反女英雄。故事表现了英雄后代继承父志、继续反抗的英雄壮举。

四是《水浒》中非英雄人物的传说故事。这一类故事起着衬托英雄人物的作用,为增加《水浒》故事的趣味性,提供一些佐料。例如《武大郎蒙冤》、《潘金莲嫁武大郎》、《王伦题诗》、《金二强修牌坊》等。其中《潘金莲嫁武大郎》是为潘金莲翻案的故事,写得极有特色。故事说潘金莲在阳谷县一户叫高禄的财主家当丫环,高禄想霸占她,无奈其妻嫉妒反对。这老婆子想方设法地整治潘金莲,一些奸毒的办法用过后都未收到效果,最后又设计把潘金莲许配给其貌不扬的武大郎。新婚之夜,金莲嫌武大郎丑陋,准备逃走,结果被武大郎的菩萨心肠给感动了,二人结为恩爱夫妻。这个故事把《水浒》中的一个既被侮辱又遭贬责的女性,说成是既有反抗精神又有情有意的女性,显然是有意识地为劳动妇女潘金莲正名。所以故事一出,便广为传播,成为佳话。

历史上确有宋江起义,《宋史》中有明确的记载。通过《宋史》的记载可知,宋江起义的时间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义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山东及江苏北部一带,“横行河朔,转略十郡”,起义的首领是宋江。起义具有流寇性质,不一定有固定的根据地。起义的结局是严重受挫后投降。起义的规模虽然不太大,但战斗力特别强,“官军数万不敢撄其锋”。起义的影响不算小,起义的中心区域梁山泊,距东京汴梁仅百公里左右,严重威胁着京城的安全。起义所涉及的地区,在北宋是比较发达的。梁山泊在宣和年间是广济河中部的一个湖泊,而广济河上游就是从北宋的都城汴梁城中流出,广济河又是重要的漕运通道,占据广济河中间的梁山泊,对于北宋朝廷的政治、经济、军事威肋可想而知。宋江起义的故事在宋史上能够记上一笔,在民间广为流传,足以说明它的影响。

《水浒》中的起义,是以真实的起义为背景写成的。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和情节,应当有真实起义的影子。至于人物和故事不为宋史所记,那是因为起义为官府所恶,他们不会将这类丢面子的事写得太多太详细。正史不记的,不一定没有。正史不记,民间却传说开来,因为这些人物为群众所喜爱,民间传说,可以补正史之不足。

《水浒》作为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源于同一母体而又各自独立的许多口头流传的故事,最终融合到“逼上梁山”这条主线上来。所以,小说情节中仍残留着所谓“武十回”、“石十回”,可以独立成章的中篇故事的印记;而且在结构上也保留着链条式直线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衔接出现而展开的特色。由此可以想见,在当时水浒人物流传的故事一定很多。施耐庵只是取用了一部分,进行了再创作,所以,即使从《水浒》本身来讲,民间流传的水浒人物更具有多重意义。

一是水浒人物的传说故事,有力地证明了人民群众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和理想,为《水浒》这部巨著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是水浒人物的传说故事,都从一个侧面丰富和突出了水浒英雄的性格特征和形象。

三是水浒人物的传说故事,增加了“破辽”和“抗金”的内容,表现了水浒英雄的爱国主义情操。据专家考证,南宋渡江后,山东一带曾兴起一支抗金“忠义军”,《说岳全传》中也穿插有水浒老英雄抗金的故事。

四是水浒人物的传说,还搜集到了《水浒》的作者施耐庵的传说,多是施耐庵在写作过程中的趣事。《水浒》不同于其它几部古典小说,确实是“生于民间”,大量吸收了广泛流传的“奇闻异说”,有着深厚的口头文学的基础,并经历了“辗转繁变,以成故事”的创作过程。

儒学是齐鲁文化的主流,是山东“雅”文化的最高权威,它是一种“贵族文化”与“帝王文化”的混合物;水浒文化则是山东的亚文化,是山东“俗文化”的最杰出的代表,它是一种“江湖文化”表层遮掩下的“平民文化”。

《水浒》因其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形成了久盛不衰的水浒文化。从狭义上说,水浒文化是以《水浒》为核心,在水浒故事产生、成书和传播接受过程中形成的,与之相关的一切政治、伦理、宗教、军事、艺术、价值、习俗等精神现象的总和。如果从广义上认识,那么水浒文化遗迹――梁山泊的人文景观与旅游经济的整合,也是水浒文化呈现的最明显的物态文化现象。

水浒传的作者篇7

《水浒传》讲述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讲诉了一系列发生在英雄好汉上的事!小说以太尉高俅为中心刻画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贪官、污吏和恶霸。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水浒传》读书笔记,请您阅读。

《水浒传》读书笔记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同开掘不尽的宝藏,源源而出的精神财富,熏陶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睿智而高雅。由此我们敢在朗朗乾坤下挺起胸膛说:“我是炎黄子孙,我是中国人。”时间如大浪淘沙,为我们筛选出国学精品的四部伟大着作:《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这四大名着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当之无愧地堪称经典,其中有无尽的内涵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品味。

《水浒传》是一代伟人施耐庵对中国文化经典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此书详细记载了当时社会奸臣当道的黑暗制度和作者对这种制度强烈的不满和憎恨。作者把自己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全部寄托在了梁山108单将的每一人的身上。作者还用简洁的语言把自己高贵的灵魂和高尚的品格写在了这本书中,写在了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色中,写在了每一个角色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中。

江山非画但美如画,但万世的奸党佞臣却执意要破坏这大好河山。当前方将士醉卧于沙场,听着呐喊的沙哑;当在前方将士身上刻下道道伤疤,但他们仍要抢着上战场去洒热血,去抛头颅,去为祖国奉献自己平凡的一生。然而在前方的将士们可曾知道远在天子脚下的奸党佞臣却颠覆了天下,因为在他们眼中只有盛世的烟花,他们更不知道成王败寇,就只在那一念之差。

梁山好汉108单将他们视人生只不过是一场厮杀,如果他们的赤血染红了黄沙,青春变成了白发,他们是真英雄,怎么会害怕呢?他们视山寨如家但胜似家,视侠义如酒但浓于酒,视兄弟非亲但心更亲,他们将来世携手再次来到这个世界。但是他们恨不得快点儿金戈伴铁马,快刀斩乱麻,斩去奸臣之头颅,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丹可磨但不夺其色,兰可燔但不可灭其馨,玉可碎但不可改其白,金可销但不可易其刚,英雄可杀但不可赶尽杀绝。由此便可问,梁山好汉108单将那一个不是被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从这儿便可体现出当时社会奸臣当道祸乱朝纲的黑暗社会。

虽然黑暗制度能让英雄家破人亡,但他却掩盖不住英雄的对首领“忠”和对兄弟“义”的感情。

《水浒传》读书笔记2《水浒传》是四大名着之一,想必大家都读过吧!

《水浒传》里的人物有鲁达(鲁智深)。武松。宋江。柴进。李逵……

《水浒传》里的鲁达,武艺高强,粗武钢勇,他的武器是两把斧子。而且他十分爱吃狗肉。甚至有一次,鲁达要镇关西把十斤精肉和十斤肥肉剁成肉末。十斤骨头斩成细末。镇关西明白鲁达来学自己晦气。不愿干,鲁达便把两包肉末朝镇关西砸了过去。镇关西恼羞成怒,抄起剔骨尖刀,刺向鲁达,鲁达逃到街上。镇关西追来,鲁达就顺势按住他的左脚把他踢倒。

鲁达踏住他胸脯骂道:“你一个操刀屠户,竟然称镇关西,欺侮金家父女!今叫你尝尝俺的拳头

!”只一拳,就把镇关西打得出气没有进气了。

武松是一个硬汉,大家最熟悉他的故事,例如武松打老虎。这一天,武松摇摇晃晃上山,见一块大青石,便在那大石上休息了一会,这时忽有狂风刮来。武松心疑,又听得背后扑的一声,回头去却见一只吊眼白额大虫(老虎),已落在背后!武松急忙一闪,闪到了老虎背后。大虫见没扑着武松,便前爪一搭地下,猛吼一声,把虎尾一甩,武松又闪到了一边。武松等老虎再次吼时,双手抡起哨棒,尽全身力气一棒击去,不料打折了旁边的树杈,哨棒一截两半。大虫咆哮,再次扑来,武松丢了半截棒,赤手空拳就势按着虎头。武松把老虎头直往土里按,又举起拳头猛击“大虫”头部,终于把“大虫”打瘫了。

李逵是沂水县人,再戴宗手下当小牢子。《真假李逵》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逵那天路过树林子,忽见有人涂黑了脸,拿了两把板斧喝令留下买路钱。李逵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拦老爷去路?”那人说是“李逵”。李逵大笑,操起朴刀去战假李逵,假李逵挡不住想逃,屁股已挨了朴刀,李逵抢前一步踏住那老家伙胸脯说:“老爷才是黑旋风!”然后挺着胸脯走了。

读了《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我仿佛认识了108个梁山起义的绿林好汉。从中让我感受到了:我们一定要学那些正直、行善的人,不能学那些专横跋扈、欺善怕恶的人。刘备说得好:勿已善小而

《水浒传》读书笔记3每次,当水浒传中的大小好汉提起“宋江”,就会出现“莫不是及时雨宋公明?”宋江在江湖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宋江不能文不能武,为什么名号这么响亮?就因为他“仗义疏财”。义气,在当今社会中,顶多也只能起个辅助作用。可在《水浒传》中,宋江却凭义气做了梁山泊头领,看来,梁山泊的豪干义气真不是一般。

《水浒传》中那一百单八好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很讲义气。有财无友,一生就会变得单调;有友无财,就算饥渴寒酸也死而无憾。这一百单八将,他们都经历了许多生死之险,才投奔到梁山泊。有的受过重伤,有的被刺配,还有的甚至上过断头台……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团结合作,比那只会踢球的高太尉之流的一帮奸臣强多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阵亡了,其他人都是痛不欲生的,足见其兄弟情深意重。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名人,过着被人追捧的生活。但像宋公明那样仗义疏财的,屈指可数;像宋公明那样关心他人的,微乎其微。只因为“江湖”不存在了,取代之的是竞争。像《水浒传》中大小好汉那样武功高强的人,可能也不存在了,取代之的是枪炮弹药。天上的“天罡星”,也变得越来越少。

我也不懂,为什么宋公明在江湖中这么出名,走到哪里都有人认识。什么“只闻其名,不曾见其人”,这“及时雨”究竟做了什么上天入地的事,人们个个都把他捧得比天还高。甚至他死后,吴用和花荣还抛妻别子吊死在他的墓前。总之,宋江一定拥有什么。后来我明白了,做官就要做好官,体贴老百姓;做人就要做好人,乐于助人;做囚也要老实改造,做个好囚,毕竟是自己犯了罪。他拥有的是仗义,是民心。

真希望打听某人时,人们都会提到这样一个好人:“莫不是及时雨宋公明?”即使不是宋公明,只要做的是最好的自己,有一群仗义的朋友,是谁也无妨了。

《水浒传》读书笔记4《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水浒传读后感600字

《水浒传》充满了官逼民反的悲壮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洁,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水浒传》是运用日常口语达到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典范。

《水浒传》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彪炳文学史册。

《水浒传》读书笔记5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写,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这本书的故事有由发生在北宋末期的宋江起义为原型,生动的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结束。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的英雄。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名大众对统治者的反抗斗争……

本书刻画了英勇无畏的一百零八为梁山好汉,三十六天罡和七二地煞。本书共有一百二十四回。讲述了无数的精彩内容。同时,也揭示了当年官员的黑暗,奸臣的狡诈,阴险。是天下百姓陷入了水生火热之中。也让我看见了当时朝庭的腐败,皇上的昏庸无能……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喜爱的是宋江,宋江是梁上好汉之首,是一百零八将之中的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人称及时雨,不过一开始宋江并不是什么大角色,而是一位押司,是一刀笔小史。但一场奇遇,拉开了他人生的转折点,拉开了一场起义。智取生辰纲的事情被官府缉拿,当时宋江事先告知,晁盖就派刘康送金子与书信,但被宋江老婆发现,因此驻成了一场杀人案,原因是因为宋江憎恨阎婆惜这种趁机要挟,便一怒之下斩杀,被迫逼上了梁上。

水浒传中有许多有血有肉的任务,比如吴用、武松、林冲等等人物,也有许多内容丰富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在家中懒懒散散的扫着地,没有实质的扫。突然,看到了身旁的水浒传偏向到了许多故事中别人帮人干活都认认真真的,我自己为自己干活为何不能认认真真了?

水浒传这本书是每个人必读的一本书,因为它是一本好书,一本史诗。

《水浒传》读书笔记6《水浒传》时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斗争。它运用纯粹的白话,达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水浒传的作者篇8

《水浒传》讲述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讲诉了一系列发生在英雄好汉上的事!小说以太尉高俅为中心刻画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贪官、污吏和恶霸。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水浒传》读书笔记,请您阅读。

《水浒传》读书笔记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同开掘不尽的宝藏,源源而出的精神财富,熏陶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睿智而高雅。由此我们敢在朗朗乾坤下挺起胸膛说:“我是炎黄子孙,我是中国人。”时间如大浪淘沙,为我们筛选出国学精品的四部伟大着作:《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这四大名着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当之无愧地堪称经典,其中有无尽的内涵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品味。

《水浒传》是一代伟人施耐庵对中国文化经典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此书详细记载了当时社会奸臣当道的黑暗制度和作者对这种制度强烈的不满和憎恨。作者把自己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全部寄托在了梁山108单将的每一人的身上。作者还用简洁的语言把自己高贵的灵魂和高尚的品格写在了这本书中,写在了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色中,写在了每一个角色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中。

江山非画但美如画,但万世的奸党佞臣却执意要破坏这大好河山。当前方将士醉卧于沙场,听着呐喊的沙哑;当在前方将士身上刻下道道伤疤,但他们仍要抢着上战场去洒热血,去抛头颅,去为祖国奉献自己平凡的一生。然而在前方的将士们可曾知道远在天子脚下的奸党佞臣却颠覆了天下,因为在他们眼中只有盛世的烟花,他们更不知道成王败寇,就只在那一念之差。

梁山好汉108单将他们视人生只不过是一场厮杀,如果他们的赤血染红了黄沙,青春变成了白发,他们是真英雄,怎么会害怕呢?他们视山寨如家但胜似家,视侠义如酒但浓于酒,视兄弟非亲但心更亲,他们将来世携手再次来到这个世界。但是他们恨不得快点儿金戈伴铁马,快刀斩乱麻,斩去奸臣之头颅,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丹可磨但不夺其色,兰可燔但不可灭其馨,玉可碎但不可改其白,金可销但不可易其刚,英雄可杀但不可赶尽杀绝。由此便可问,梁山好汉108单将那一个不是被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从这儿便可体现出当时社会奸臣当道祸乱朝纲的黑暗社会。

虽然黑暗制度能让英雄家破人亡,但他却掩盖不住英雄的对首领“忠”和对兄弟“义”的感情。

《水浒传》读书笔记2《水浒传》是四大名着之一,想必大家都读过吧!

《水浒传》里的人物有鲁达(鲁智深)。武松。宋江。柴进。李逵……

《水浒传》里的鲁达,武艺高强,粗武钢勇,他的武器是两把斧子。而且他十分爱吃狗肉。甚至有一次,鲁达要镇关西把十斤精肉和十斤肥肉剁成肉末。十斤骨头斩成细末。镇关西明白鲁达来学自己晦气。不愿干,鲁达便把两包肉末朝镇关西砸了过去。镇关西恼羞成怒,抄起剔骨尖刀,刺向鲁达,鲁达逃到街上。镇关西追来,鲁达就顺势按住他的左脚把他踢倒。

鲁达踏住他胸脯骂道:“你一个操刀屠户,竟然称镇关西,欺侮金家父女!今叫你尝尝俺的拳头

!”只一拳,就把镇关西打得出气没有进气了。

武松是一个硬汉,大家最熟悉他的故事,例如武松打老虎。这一天,武松摇摇晃晃上山,见一块大青石,便在那大石上休息了一会,这时忽有狂风刮来。武松心疑,又听得背后扑的一声,回头去却见一只吊眼白额大虫(老虎),已落在背后!武松急忙一闪,闪到了老虎背后。大虫见没扑着武松,便前爪一搭地下,猛吼一声,把虎尾一甩,武松又闪到了一边。武松等老虎再次吼时,双手抡起哨棒,尽全身力气一棒击去,不料打折了旁边的树杈,哨棒一截两半。大虫咆哮,再次扑来,武松丢了半截棒,赤手空拳就势按着虎头。武松把老虎头直往土里按,又举起拳头猛击“大虫”头部,终于把“大虫”打瘫了。

李逵是沂水县人,再戴宗手下当小牢子。《真假李逵》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逵那天路过树林子,忽见有人涂黑了脸,拿了两把板斧喝令留下买路钱。李逵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拦老爷去路?”那人说是“李逵”。李逵大笑,操起朴刀去战假李逵,假李逵挡不住想逃,屁股已挨了朴刀,李逵抢前一步踏住那老家伙胸脯说:“老爷才是黑旋风!”然后挺着胸脯走了。

读了《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我仿佛认识了108个梁山起义的绿林好汉。从中让我感受到了:我们一定要学那些正直、行善的人,不能学那些专横跋扈、欺善怕恶的人。刘备说得好:勿已善小而

《水浒传》读书笔记3每次,当水浒传中的大小好汉提起“宋江”,就会出现“莫不是及时雨宋公明?”宋江在江湖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宋江不能文不能武,为什么名号这么响亮?就因为他“仗义疏财”。义气,在当今社会中,顶多也只能起个辅助作用。可在《水浒传》中,宋江却凭义气做了梁山泊头领,看来,梁山泊的豪干义气真不是一般。

《水浒传》中那一百单八好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很讲义气。有财无友,一生就会变得单调;有友无财,就算饥渴寒酸也死而无憾。这一百单八将,他们都经历了许多生死之险,才投奔到梁山泊。有的受过重伤,有的被刺配,还有的甚至上过断头台……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团结合作,比那只会踢球的高太尉之流的一帮奸臣强多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阵亡了,其他人都是痛不欲生的,足见其兄弟情深意重。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名人,过着被人追捧的生活。但像宋公明那样仗义疏财的,屈指可数;像宋公明那样关心他人的,微乎其微。只因为“江湖”不存在了,取代之的是竞争。像《水浒传》中大小好汉那样武功高强的人,可能也不存在了,取代之的是枪炮弹药。天上的“天罡星”,也变得越来越少。

我也不懂,为什么宋公明在江湖中这么出名,走到哪里都有人认识。什么“只闻其名,不曾见其人”,这“及时雨”究竟做了什么上天入地的事,人们个个都把他捧得比天还高。甚至他死后,吴用和花荣还抛妻别子吊死在他的墓前。总之,宋江一定拥有什么。后来我明白了,做官就要做好官,体贴老百姓;做人就要做好人,乐于助人;做囚也要老实改造,做个好囚,毕竟是自己犯了罪。他拥有的是仗义,是民心。

真希望打听某人时,人们都会提到这样一个好人:“莫不是及时雨宋公明?”即使不是宋公明,只要做的是最好的自己,有一群仗义的朋友,是谁也无妨了。

《水浒传》读书笔记4《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水浒传读后感600字

《水浒传》充满了官逼民反的悲壮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洁,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水浒传》是运用日常口语达到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典范。

《水浒传》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彪炳文学史册。

《水浒传》读书笔记5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写,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这本书的故事有由发生在北宋末期的宋江起义为原型,生动的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结束。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的英雄。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名大众对统治者的反抗斗争……

本书刻画了英勇无畏的一百零八为梁山好汉,三十六天罡和七二地煞。本书共有一百二十四回。讲述了无数的精彩内容。同时,也揭示了当年官员的黑暗,奸臣的狡诈,阴险。是天下百姓陷入了水生火热之中。也让我看见了当时朝庭的腐败,皇上的昏庸无能……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喜爱的是宋江,宋江是梁上好汉之首,是一百零八将之中的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人称及时雨,不过一开始宋江并不是什么大角色,而是一位押司,是一刀笔小史。但一场奇遇,拉开了他人生的转折点,拉开了一场起义。智取生辰纲的事情被官府缉拿,当时宋江事先告知,晁盖就派刘康送金子与书信,但被宋江老婆发现,因此驻成了一场杀人案,原因是因为宋江憎恨阎婆惜这种趁机要挟,便一怒之下斩杀,被迫逼上了梁上。

水浒传中有许多有血有肉的任务,比如吴用、武松、林冲等等人物,也有许多内容丰富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在家中懒懒散散的扫着地,没有实质的扫。突然,看到了身旁的水浒传偏向到了许多故事中别人帮人干活都认认真真的,我自己为自己干活为何不能认认真真了?

水浒传这本书是每个人必读的一本书,因为它是一本好书,一本史诗。

《水浒传》读书笔记6《水浒传》时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斗争。它运用纯粹的白话,达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上一篇:关于母亲的名言范文 下一篇:立春的诗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