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小学范文

时间:2023-09-29 14:15:13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小学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小学篇1

〔关键词〕两宋;端午诗;续命缕;公共写作;个体写作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3)04-0183-10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其民俗事象多姿多彩,诸如赛龙舟、吃粽子、采艾草、饮蒲酒、佩灵符之类,无不充满生活情趣,同时它们也是一些历史悠久之民间信仰的载体,颇具人文价值。

众所周知,古典诗歌至中唐后,题材的日常生活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不少诗人的生花妙笔,开始重点关注各种民俗活动。近些年来,学术界相关的研究成果,据笔者浅陋所见,也可算是五彩缤纷了,无论唐诗宋词,都有学人检讨它们和民俗之间的关系。①不过,总体看来,研究者还是宏观观照较多,而微观的个案分析相对较少。有鉴于此,笔者拟择取两宋端午诗一个小小的意象――“续命缕”来做些解析,谨请诸位方家批评赐正。

一、两宋端午诗“续命缕”之表现诸相

“续命缕”,也称“续命丝”、“长命丝”、“五色丝”、“长生缕”、“五色缕”等,说法虽异,所指实一,皆主要是五月端午节上所系之织物,多缠在臂上或佩之于身。①有趣的是:此种意象在唐五代端午诗中出现的次数,可谓屈指可数,比较重要的有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之“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1〕、张说《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之“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余”〔2〕、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之“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3〕、和凝《宫词百首》(九五)之“平明朝下夸宣赐,五色香丝系臂新”〔4〕等数例。

但两宋时期端午诗的写作,有两个新的变化:一者从形式看,出现了大量的组诗,特别是端午帖子词;二者无论是单篇诗作或端午帖子词之类的组诗,与“续命缕”同义的同型意象十分常见,简直到了俯拾皆是的地步。

所谓帖子词(“帖”又作“贴”),是北宋前期出现的一种新式实用性文体,②多由翰林学士以五七言绝句的形式撰出,主要目的在于庆贺立春与端午,一般用布帛书写,在宫廷诸阁张挂。其中,用于立春者有春端帖子、立春帖子、宜春帖子、春帖子、春帖、宫中春词等称呼,用于端午者则叫做端午帖子或五日帖子。所帖之阁,依据身份的不同,有帝(御)阁、后阁、太上皇阁、太皇太后阁、皇太后阁、皇太妃阁、淑妃阁、贵妃阁、夫人阁、太子阁、郡王阁等,作者多为名家高手,如夏竦、晏殊、胡宿、宋庠、宋祁、苏颂、欧阳修、苏轼、苏辙、司马光、周必大等人,无一不是当时的大手笔。另外,帖子词的数量也不小,动辄十几首甚至几十首,可知需求旺盛。北宋张公庠《宫词》(其一)云:“北斗回杓欲建寅,宫嫔排备立春时。镌花贴子留题处,只待金銮学士诗。”〔5〕此诗反映出立春帖子词深受宫中嫔妃喜爱的情形;岳珂《宫词一百首》(其八)又谓:“端辰帖子缕黄金,词苑题来禁深。共道万方欣解愠,南风已奏舜鸣琴。”〔6〕此乃端午帖子流行宫中之写照。

为清眉目,兹先择要列举两宋著名文人之端午帖子词中含有“续命缕”之同型意象者如次(大致以作者生年先后为序):

我们在前一节列举了宋代端午诗的两大类型:一是以端午帖子词为代表的公共写作,二是抒发个人情怀为主的个体写作。前者运用“续命缕”等意象时,多符合端午民俗之喜庆、辟邪、纳祥、祈愿等主题,故从用典角度言,多属正用。而后者更关注个体的生命感受,即便用到“续命缕”等意象,也多为反用。究其成因,笔者以为与创作场合的不同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我国现代民俗学建立伊始,就确立了眼光向下的研究视角,主要关注的是下层社会和民间生活,但实际上,重要的政治人物对某些民俗的发展与传播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张勃女史就以政治领袖李隆基与民俗事象节日的关系为例,指出今后的民俗学研究在眼光向下的同时,应该眼光适度向上,即在关注民俗于民间运作逻辑的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上层、国家政策在民俗传承和变迁中的重要作用。②其观点颇有启示意义,就本文所讨论的端午帖子词而言,至少上层社会或曰中央政府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有趣的是,宋代端午帖子词的主题范式,可说在一定程度上和唐玄宗重视端午民俗有关。其《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之序有云:

律中蕤宾,献酬之象著;火在盛德,文明之义。故以式宴陈诗,上和下畅者也。朕宵衣旰食,辑声教于万方;卜战行师,总兵钤于四海。勤贪日给,忧忘心劳;闻蝉声而悟物变,见槿花而惊候改。……新筒裹练,香芦角黍;恭俭之仪有序,慈惠之意溥洽。讽味黄、老,致息心于真妙;抑扬游、夏,涤烦想于诗书。超然玄览,自足为乐,何止柏枕桃门,验方术于经记;彩花命缕,观问遗于风俗。感婆娑于孝女,悯枯槁之忠臣而已哉?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凡百在会,咸可赋诗。〔9〕

细绎此序,可知玄宗皇帝重视端午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发扬光大端午民俗的两大传统,即个人方面的祈福(如长生)避邪功能与社会伦理方面的忠(以屈原为代表)、孝(以曹娥为代表③)观念;二是确立了节庆宴会诗的创作主题是歌功颂德。这点,玄宗皇帝“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以及当时参与宴会的大臣张说的“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余”等诗句,便有充分的表现。而前举(参表一)诸两宋端午帖子词,与此“颂上”传统,应该说是一脉相承。三是融合了某些道教因素,虽说具体措施如何,史书阙载,但序中所说“黄、老”、“方术”云云,无疑和道教有莫大的关联,何况道教还是唐王朝的国教呢!

唐玄宗还是我国节日放假制度化的关键人物,其开元七年(719)令首次以比较完整的法律形式规定了相关制度的实施,其后的开元二十五年令又进一步强化了有关条例,赵宋于此,则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日本学者丸山裕美子已做了较为详细的比较,据其研究,无论是唐代的开元七年令、开元二十五年令,还是宋代的天圣令、天丰令,端午节官员都可以休假一天。〔10〕易言之,自唐玄宗开元七年以后,端午就是国家法定的重要节日之一。

据前揭张说、窦叔向有关长命缕的诗句,知自玄宗始便有朝廷在端午日御赐大臣续命缕的做法,按,后来也有赐衣之举,如杜甫《端午日赐衣》曰:“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采结之贶以诗还答》则谓:“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裙映体鲜。”此种措施,在宋代更上升为礼的层面,成了一种制度,所赐物事,内容更丰富,《宋史》对此多有记载,如卷119的“端午粽子”,卷153的端午“时服”,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吴自牧《梦粱录》卷3所记虽为南宋都城临安的端午盛况,却也足资参考,曰:

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内司意思局以红纱彩金子,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围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内更以百索彩线、细巧镂金花朵,及银样鼓儿、糖蜜韵果、巧粽、五色珠儿结成经筒符袋,御书葵榴画扇,艾虎,纱匹段,分赐诸阁分、宰执、亲王。兼之诸宫观亦以经筒、符袋、灵符、卷轴、巧粽、夏橘等送馈贵宦之家。如市井看经道流,亦以分遗施主家。所谓经筒、符袋者,盖因《抱朴子》问辟五兵之道,以五月午日佩赤灵符挂心前,今以钗符佩带,即此意也。……其日正是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角黍色金,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11〕

据此,我们特别要注意者有三点:一者端午是普天同乐的节日,此即欧阳修《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其二)“宫闱九重乐,风俗万方同”、〔12〕苏辙《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皇太后阁六首》(其五)“民间风俗疑当共,天上清高定尔无”〔13〕所显示的公共狂欢吧。二者皇帝常常赐予重要官员以端午礼物,如百索彩线(即续命缕)、艾虎之类。三者道教也积极参与了相关的民俗活动。关于这一点,似有多说几句的必要。

宋真宗与唐玄宗一样也是个狂热的道教徒,大中祥符元年他将道教天书及圣祖降世的日子御定为法定节日,如正月三日为天庆节,六月六日为天贶节,七月一日为先天节,十月二十四日为降圣节……节日期间官员放假,诸州建醮断屠,中书、亲王、节度、枢密、三司以下至驸马都尉,则要求他们:“诣长春殿进金缕延寿带、金丝续命缕,上保生寿酒。”并“改御崇德殿,赐百官饮,如圣节仪。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金涂银结续命缕、绯彩罗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14〕结合胡宿《夫人阁端午帖子》(其八)之“续命由来宜彩缕,辟邪相向佩灵符。夏钧调乐长生酒,岁岁宫中祝圣图”〔15〕,则知真宗赐续命缕与保生酒的举措,其后成了宫中端午节的常态。

关于端午民俗的道教渊源,除了前文所及葛洪之《抱朴子》外前揭诸端午帖子词,“灵符”意象经常与“续命缕”等意象同时出现。此不复赘举。,清人又找出了《西京杂记》,《释名疏证补》卷4释“长命缕”时引其文曰:“取彩丝就北斗星求长命。”〔16〕如果其说不误,则知《正统道藏》所收宋初蜀中道士所作《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按,二经俱见《道藏》第11册,346页上-349页下,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又,二经篇幅悉短小,尤其是后一部,仅三百来字,无论抄写讲诵,都很适用。展示的北斗保生延命信仰,其源甚古。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两部道典的授经主尊是太上老君,而受经对象恰恰是天师张道陵;既然《梦粱录》卷3谓端午节皇宫所赐道教画像是天师像按,项安世《重午饷菜楚俗也,邓抚以诗来谢,次韵答之三首》(其一)“大家朱书亭午时,小家艾人张天师”(《全宋诗》第44册,27322页)、刘克庄《乙卯端午十绝》(其七)“门有艾天师”(同前,第58册,36427页)中的“天师”,正是《梦粱录》卷3所云用菖蒲草之类所雕刻的天师像。,笔者不妨大胆推断,它们极可能就是宫观在端午节中宣讲或赠与信众的道典。事实上,两部道典所宣扬的主旨与诸端午帖子词确有不少相同之处,比如经中“子孙保荣盛”、“长保亨利贞”、“保家保国”之类,与许及之《圣寿阁端午帖子》(其一)之“有德天同寿,无为日更长。每逢端午节,双上万年觞”、其三之“绕臂长生缕,当门五色丝。榴花看结子,叶叶在孙枝”〔17〕的寓意,不正相合么?此外,北宋真宗时著名道士张君房编《云笈七签》卷37引《三洞奉道科》曰:“五月五日,为续命斋。”〔18〕则知道教自唐以来在端午节便行斋法,既然名“续命”,那定会有“续命缕”、“长命丝”等物事之用了。

王钦若奉宋真宗之命撰集的道典《翊圣保德传》卷上,则载有真君所传九种结坛之法,曰:

上三坛则为国家设之:其上曰顺天兴国坛,凡星位三千六百,为普天大醮……其中曰延祚保生坛,凡星位二千四百,为周天大醮,法物仪范降上坛一等;其下曰祈谷福时坛,凡星位一千二百,为罗天大醮。……中三坛则为臣寮设之:其上曰黄延寿坛,凡星位六百四十;其中曰黄臻庆坛,凡星位四百九十;其下曰黄去邪坛,凡星位三百六十……下三坛则为士庶设之:其上曰续命坛,凡星位二百四十;其中曰集福坛,凡星位一百二十;其下曰却灾坛,星位八十一。所用仪范,量有等差。〔19〕

此处坛法虽分三等九品,但每一等中至少有一品的主旨是长生思想,只是称名有别而已,或曰“保生”,或曰“延寿”,或曰“续命”,究其本质,则毫无区别。难怪真宗皇帝对诸王公大臣参加斋醮时要赐予金丝续命缕、保生寿酒之类,是想取得名实相符的奇效吧。

此外,南宋释志磐《佛祖统纪》卷43指出王钦若奉诏撰《翊圣真君传》:“其间论佛,最为失义,如《翊圣》云‘诸天万灵,仙众梵佛,悉来朝上帝’。夫佛为三界师,为天中尊。……明知天帝所以奉佛也。今传言佛来朝帝,甚为无状。……虽欲尊天而卑佛,适所以诬天而慢佛也。戒之哉!”〔20〕志磐法师护教之情固可理解,但这其实说明了另一更有意义的历史问题,即宋真宋与其大臣们也有融合二教的努力,只是其中心点在于以道统佛罢了。对此,佛教方面并非全是反对的声音,如北宋法演禅师(?-1104)端午上堂时有语录曰:

师云:“急急如律令!”进云:“也待小鬼做个伎俩。”师云:“钟馗吓你。”乃云:“今日端午节,白云有一道神符也,有些小灵验,不敢隐藏,举似诸人。一要今上皇帝太皇太后圣躬万岁,二要合朝卿相文武百官州县寮常居禄位,三要万民乐业雨顺风调。”〔21〕

此处端午祝愿对象之三等分类,不正表明佛教对前述道教坛法是有所认同的吗?若从字面推断,祝语的主旨可分别对应上坛之“延祚保生”、中坛之“黄臻庆”及下坛之“集福”、“却灾”。而且,“急急如律令”与“钟馗”,同样是道教语词,对此,法演弟子佛果克勤(1063-1135)端午说法时,亦有承用,《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7曰:

上堂云:五月五日天中节,万祟千妖俱殄灭。眼里拈却须弥山,耳中拔出钉根楔。钟馗小妹舞三台,八臂那咤嚼生铁。敕摄截,急急如律令!〔22〕

克勤把道教的“钟馗”、佛教的“那咤”等同视之,盖二者皆降妖伏魔、驱邪灭鬼之神也。

若追溯佛教重视端午说法的缘由,我们认为最重要有原因有二:一者佛教尤其是密教(密宗)与道教一样,都十分重视信众现实利益的诉求,诸如延命长生、福禄富贵之类,且多以仪式坛法为宣教工具;这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萧登福先生的系列专著,如《道教与密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道教术仪与密教典籍》(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等,可参看。另,上文所说对端午等节日放假实行制度化的玄宗皇帝,则对道教、密宗都极为崇信。二者密教经典中也有“续命法”续命法的核心是续命神幡。其法出自药师类经典,用于祈祷药师如来,有延命增寿之效,故称。玄奘法师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即说:“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燃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幡,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大正藏》卷14,407页中)而续命神幡的性质其实和续命缕相当,同样有延生、解厄、禳灾等功用。、《续命经》关于佛教方面的《续命经》,今存多为敦煌写本,其思想来源之分析,可参拙撰《〈佛说续命经〉研究》(《敦煌研究》2010年第5期,71-79页)。另,道教之续命类经典,篇幅短小者除了上文所说《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外,尚有《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道藏》第1册,874页中),而其本身就是佛、道思想混合的产物。,特别是“五色缕(丝/)”的功用,与“续命缕”完全相同。兹举数例密教经文如下:

1.题为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佛说灌顶经》卷12曰:

救脱菩萨语阿难言:此诸鬼神别有七千以为眷属,皆悉叉手低头,听佛世尊说是药师璃光如来本愿功德,莫不一时舍鬼神形,得受人身,长得度脱,无众恼患。若人疾急厄难之日,当以五色缕结其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令人得福。〔23〕

《灌顶经》卷12,实即《药师经》之异本。此处经文,强调的是五色缕的除厄与福功能。所谓五色缕之五色,据《陀罗尼杂集》卷7,是“青黄赤白黑”。〔24〕其所系部位,最常见者是“臂”与“项”,唐阿地瞿多译《佛说陀罗尼集经》卷4即云:“若罪障重者,用五色缕一咒一结,如是结成一百八结,系病者项,或系臂上,罪障消灭,病即除差。”〔25〕疑端午“续命缕” 系手臂的做法,即源出于此。

2.隋那崛多译《如来方便善巧咒经》曰: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断一切病,当取五色缕结其咒索。……若护自身令安隐者,咒水一百八遍,散于四方,结其界场,取五色缕结咒索带行。〔26〕

此所言“界场”,也就是坛场(道教同之),五色缕之类,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法物(器物)之一。

3.唐一行大师记《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5则曰:

次当作金刚线法。凡作,当择上好细具缕,香水洗之极令清净,令洁净童女右合之,合五色缕。当用五如来真言各持一色,然后以成办诸事,真言总加持之。造漫荼罗亦尔。五如来色者,谓大日佛加持白色,宝幢持赤色,花开敷持黄色,无量寿持绿色,鼓音佛持黑色。阿梨先自取三结,作金刚结,用系左臂护持自身。次一一为诸弟子系臂,如是摄受弟子,则入漫荼罗,是离诸障难也。……五色者,即是如来五智,亦是信进念定慧五法。以此五法贯摄一切教门,是故名为修多罗。〔27〕

此则把五色缕在坛场中的重要性提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因为五色代表的是五如来,是如来五智,是佛法之根本,因此,它可以成办任何事情。

此外,五月五日又是密教炼制药品和驱邪灭蛊最有效的时日之一,《龙树五明论》载:“凡人得之化作大仙药者,五月五日,取牛黄大如雀子,干姜四两,麻八两,黄芩一两,大黄五两,甘草二两。”〔28〕“若人欲作此法时,于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取五色,诸咒一返作一结,如是十返作十结。”〔29〕“五色”者,即五色缕也。综言之,端午时节,若把药、咒及五色缕结合在一起,则密法最有成效。释集成等编宋代曹洞宗高僧释正觉(1091-1157)说《宏智禅师广录》卷4谓:

上堂云:五月五日天中节,百草头上看生杀。甘草黄连自苦甜,人参附子分寒热。熏莸难昧双垂爪,滋味那瞒初偃月。圆明了知心念间,摩诃迦叶能分别。〔30〕

此则说明诸师善知药性。

两宋时期的佛教丛林,一直十分重视端午节。朝廷方面也常利用这一天举行相关法事,《翻译名义集》卷5载:“徽宗皇帝,崇宁三年重午日尝迎请释迦佛牙入内,祈求舍利感应。隔水晶匣,出如雨点,神力如斯,嘉叹何已,因以偈赞。”〔31〕真德秀《皇后阁端午贴子词五首》(其四)则谓:“贝叶新传宝藏经,圣心端为福群生。从今物自无疵疠,安用桐君纪药名。”〔32〕无论迎请佛牙,还是新译佛经,因了端午这一特定的节日气氛,被赋予的政治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另外,寺院端午之情状,在时人诗作中也有所体现,如苏轼《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曰:“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独携三子出,古访禅祖。”喻良能《端午至太平寺》说:“客里逢端午,僧廊雨气凉。……糁蒲倾美酒,笑入醉中乡。”〔33〕章谦亨《祖教寺》(其二)则谓:“客过端阳欣采艾,僧嫌破衲懒缝针。杯中蒲酒休辞醉,目断青山有远心。”〔34〕从诗意可知,在寺院同样要饮菖蒲酒,酒多是招待俗客之用,僧人自己多用茶,有时也可僧俗共话茶禅之道,如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谓:“焚香引幽步,酌茗开筵……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全宋诗》第14册,9282页。真是应了曾丰《端午家集》(其一)那句“未能全免俗”的诗啊!而佛教的某些习俗,也可和端午相结合,比如放生。苏辙《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太皇太后阁六》(其五)即说:“舟楫宣呼招屈处,禽鱼鼓舞放生中。”《全宋诗》第15册,10054页。

现在回过头来审视两宋王室所用的端午帖子词,则不难发现它们的写作方式其实与佛道两教的续命法、续命斋(坛)一样,都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表现形态的仪式化。

所谓仪式化,其最基本的特征有二:一曰等级制,二曰意象使用的程序化。

兹先说第一点,其突出表现是帖子词的数量一般是与所奉对象的地位成正比,即先上地位高者,数量也多,反之则后上,数量亦逐次减少,此与前引《翊圣保德传》卷上“所用仪范,量有等差”的精神完全一致。比如夏竦端午帖子词,具体分为御阁(皇帝)12首、皇后阁7首、郡王阁、淑妃阁各4首;王《端午内中帖子》分为皇帝阁、太上皇后阁各12首,皇后阁10首,夫人阁9首;苏辙《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的分布情况是皇帝阁、太皇太后阁、皇太后阁各6首,皇太妃5首,夫人阁4首;周麟之《端午帖子词》则为太皇后阁、皇帝阁各6首,皇后阁5首;崔敦诗《淳熙六年端午帖子词》则是皇帝阁6首、皇后阁5首。诸如此类,不复繁举。而某些帖子词表明:皇家过端午节时似有持斋之举,如夏竦《御阁端午帖子》(其六)说:“太官角黍迎嘉节,上圣斋居袭美祥。金阙鉴观真绪远,永延鸿庆庇多方。”〔35〕晏殊《端午词・升王阁》(其二)则曰:“织组文缯载旧仪,晨朝丹奉天慈。六斋清素来多福,岁岁今辰侍宴私。”〔36〕我们虽不清楚所持斋法是道教还是佛教,但无论哪种斋法,参加仪式的对象,都有等级之分。

次说第二点意象使用的程序化,这主要指端午帖子词使用的民俗意象比较固定和集中,而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续命缕等同型意象。比如,夏竦《御阁端午帖子》12首,其中6首用到了此类意象;《皇后阁端午帖子》7首则有4首用之;《郡王阁端午帖子》、《淑妃阁端午帖子》各4首,则分别有2首、1首用之(具体诗句见表一,共13次)。再如欧阳修《端午帖子词・皇后阁五首》3首用之,《端午帖子・夫人阁五首》则2首用之。苏轼《端午帖子词・皇太妃阁五首》3首用之,真德秀《皇后阁端午帖子词五首》2首用之。夸张点说,诗人们创作端午帖子词时首先想到的民俗意象便是“续命缕”之类,因为它们既可祝愿皇家自然生命的绵长,也可祝福社稷的绵长。

与“续命缕”之类同时出现在端午帖子词而比较集中的是“灵符”类意象(包括金、长生、灵篆、珍符、瑞符等同型意象)。比如,夏竦27首端午帖子中有7首使用了此类意象,胡宿32首中6首用之(8首用“续命缕”类意象),苏轼27首中2首用之(4首用“续命缕”类意象)。有的则把“续命缕”、“灵符”二类意象等而视之,如晏殊16首帖子词有6首同用了两类意象,汪应辰30首中则各有3首用之。更多的情况,则是二类意象对举出现,如表一所列诸诗人,大率如此。但在个体写作中,虽说两类意象各自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对举的次数则少得多(参表三)。

个体写作所体现的情感色彩,则要复杂得多,“颂上”主题比较少见。为了更好地说明相关问题,笔者拟先对同一作家相同题材的诗作进行对比,兹举二家为例:

一者晏殊共有16首端午帖子,全是“颂上”之作,无非歌功颂德,庆幸自己生逢太平盛世之类。有趣的是,在同一题材的作品中,他也有1首个体创作《端午作》,曰:“汩渚沉沉不可追,楚人犹自吊湘累。灵均未免争琼糈,却道蛟龙畏色丝。”〔37〕若把它和前引《端午词・升王阁》(其二)比较一下,则知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巨大转向。其间“色丝”指“五色丝”,乃用典,据梁吴均撰《续齐谐记》曰:

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38〕

显而易见,晏殊诗的立意全据此而来,但对屈原的态度,则有所不恭,语含调侃之意。当然,这在两宋有关屈子的评论中,是较另类和少见的,意虽新而不正也。

二者苏轼共有《端午帖子词》27首,悉作于元三年(1088),所贴之阁分别是皇帝(哲宗)阁、太皇太后阁、皇太后阁、皇太妃阁以及夫人阁,其中绝大部分属于“颂上”之作,仅极少数作品微有讽谏之意,如《皇帝阁六首》(其五)之“扬子江心空百炼,只将无逸鉴兴亡”、《太皇太后阁六首》(其四)之“愿储医国三年艾,不作沉湘《九辩》文”。〔39〕其个体写作之《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则曰: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身随彩丝系,心与昌苦。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煮。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高谈付梁、罗,诗力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本诗作于元丰七年(1084)五月〔40〕,东坡与苏辙兄弟情深,但自熙宁十年(1077)中秋分别之后,期间却有七个端午未能共庆了,故此次筠州(今江西高安)相见,感慨良多。既有相见前急切的期盼之情,也有相见后与家人团圆的至极喜悦,特别是看到三个侄儿迟(字伯充,小字梁)、适(字仲南,小字罗)、远(字叔宽,小字阿虎)都活泼可爱,顿觉此前所受的种种不公、各种不快都烟消云散了。诗中同样用到了“续命缕”、“菖蒲”等端午民俗之意象,这说明作为士大夫的苏氏兄弟也未能免俗,但一“苦”字、一“愍”字,无疑点明了两人的贬谪者身份,由此自然而然地想到历史上最伟大的贬谪诗人屈原,进而要解开心中的疑团,为什么自己的满腔爱国情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诗人此行,除了兄弟相见外,还有访古拜见大愚禅师的目的,想必二人见面之后所讨论的话题,定然涉及了诗人所遇到的种种人生困惑,而且诗人也得到了相当满意的答案(这从“高谈”一词可得到某种推断,而迟、适二人年纪较大,故可把人生哲理相付)。通读全诗,完全体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境界。即使有万般苦,也能苦中作乐。

只有个体端午写作的诗人,其相关诗作,则以个性化的情感抒发为特色。如谢逸《端午绝句二首》(其二)云:“病臂懒缠长命缕,破衣羞带赤灵符。樽中有酒不得醉,忆着三闾屈大夫。”虽然也用了“续命缕”、“赤灵符”等民俗意象,但诗人内心感受,绝对不是什么公共狂欢,反而欲醉不能的极度冷漠和孤独。再如马廷鸾《次韵洁堂五日》曰:

故国天中节,吾侪日暮年。愁心菖苦,悲绪彩丝牵。迭雪虚唐赐,熏风绝舜弦。穷山越果,醉摘尚凄然。

马廷鸾是宋末著名的忠臣,为人秉性正直,一生勤政爱民,曾从地方官起家而升到宰相的高位。可惜当时大奸臣贾似道当道,把持朝政,把马视为异见,处处压制他,使之饮恨而退。南宋灭亡之后,马廷鸾拒绝与元合作,体现了遗民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本诗在今昔对比中反思历史,诗人触物(菖蒲、续命彩丝)生情,运用双关(彩丝之“丝”谐音“故国之思”的“思”、菖蒲之“苦”谐义 “心苦”之“苦”)等修辞手法,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复国无望的极度无奈和悲凉。

最后,笔者还要补充一点,即两宋民俗诗创作中和端午情形相同者,尚有立春、元日诗等,其公共写作、个体写作所表现出的民俗风貌、思想感情及创作模式都迥然有别,因此,对于民俗诗创作的这种分野而言,两种端午诗是很有代表的,有进一步关注的必要。

〔参考文献〕

〔1〕〔2〕〔3〕〔4〕〔9〕彭定求,等.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6,227,677,1840,26.

〔5〕〔6〕〔8〕〔12〕〔13〕〔15〕〔17〕〔32〕〔33〕〔34〕〔35〕〔36〕〔37〕〔39〕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6257,35403,43959,3809,10054,2129,28400,34856,26953,38798,1813,1956,1956,9591.

〔7〕徐坚,等.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4.73-74.

〔10〕丸山裕美子.唐宋节假制度的变迁――兼论“令”和“格敕”〔A〕.张国刚.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3卷〔C〕.北京:中华书局,2001.365-373.

〔11〕吴自牧.梦粱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39-40.

〔14〕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2680.

〔16〕王先谦.释名疏证补:卷4〔M〕.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30.

〔18〕张君房.云笈七签〔M〕.北京:中华书局,2003.815.

〔19〕道藏:第32册〔M〕.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651.

〔20〕〔21〕〔22〕〔23〕〔24〕〔25〕〔26〕〔27〕〔28〕〔29〕〔30〕〔31〕大藏经刊行会.大正新修大藏经〔Z〕.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卷49:397,卷47:661,卷47:774,卷21:538,卷21:619,卷18:818,卷21:565,卷39:627,卷21:957,卷21:960,卷48:36,卷54:1138.

〔38〕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008.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小学篇2

关键词:古典诗词;传统节日;节庆文化

诗和词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而同样古老的传统节庆与诗词结缘也已十分久远。早在我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年节时人们庆祝丰收、拜贺新岁的诗句。魏晋已降,与诗词艺术进入巅峰时代相同时,传统节庆也日渐发展和完善,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和喜爱。文人墨客参与其中,难免高歌浅唱,瞩笔成句。仅在流传至今的古典诗词之中,以节庆为主题的佳作名诗即层见叠出,许多文字早已成为流传不辍的千古绝句。

1 古典诗词中的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在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称为新正、元日、正旦、三元日等。自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始,新年就定在夏历的正月初一,此后历代相延。春节,在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中形成为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传统,它负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是亿万中国人情感的聚合。新春佳节,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每到此时,总是诗兴大发,赋诗言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这些诗篇,有的描写春节的习俗,有的抒发诗人的情怀,是春节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除夕之夜,人们通宵达旦地守岁,等待天明。南朝诗人徐君倩的《共内人夜坐守岁》,描写了除夕之夜,阖家团圆,一边饮酒一边等待天明的情景:“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碳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唐太宗李世民在《守岁》一诗中描绘了皇宫之内除夕守岁的情景:“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唐代诗人张说的《钦州守岁》表达了春节辞旧迎新、春回大地的特殊意义:“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宋代晏殊的《元日》描绘了人们斟满美酒,贴上门神,祈求福寿的情景:“屠苏醴酒盈金校郁垒神符卫紫关。三境上真垂介福,绵绵洪算等南山。”北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一派喜庆吉祥的节日景象:在哔哔啵啵的鞭炮声中,人们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把温暖吹进屠苏酒里,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饮着屠苏酒,迎接新年的到来。每天的旭日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忙着除旧布新,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庆贺新春佳节。

春节有拜会、拜年的习俗。三国曹植的《元会》:“初会元祚,吉日为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衣裳鲜洁,黼黻玄黄。珍膳杂沓,充溢圆方。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描绘了皇帝在“元日”这一天朝会群臣的景象,君臣穿着有华美纹饰的礼服,朝堂上陈列着美味佳肴,君臣欢笑喜悦,祈祝皇家荣贵,祝愿皇帝万寿无疆。

普通农家的新春佳节也别有一番风味。唐代孟浩然的《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此诗风格清新,展现了农家庆祝新年的情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清代吴曼云的《压岁钱》:“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描写了儿童得到压岁钱,悄悄藏在枕头底下,琢磨着是买爆竹还是买萧吹,兴奋得整夜睡不着觉。清新自然,十分传神。

春节还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容易让人感到岁月的无情,因此,感慨时序变化和时光流逝,勉励人们珍惜光阴,是春节诗词的另一大主题。北宋文学家梅尧臣的《除夕》诗云:“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

2 古典诗词中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据一般的文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元宵)在西汉已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为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元宵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赏月、观灯是元宵节的主要活动,也是历代元宵诗词歌咏的主要内容。唐朝诗人崔液的《上元夜》描绘了元宵之夜家家赏月观灯的盛况:“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朝卢照龄的《十五夜观灯》:“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描写了元宵节的各种灯饰,远看如繁星落地,近观如明月高悬,更有少女的笑脸相映成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宋代曾巩的《上元》:“金鞍驰骋属儿曹,夜半喧阗意气豪。明月满街流水远,华灯入望众星高。风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阑送目劳。自笑低心逐年少,只寻前事铀毛。”诗人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只见月光如水,花灯似星,一群少年骑马驰骋,意气风发。诗人感慨万千,勉励向年轻人学习,焕发生命的活力。

元宵观灯赏灯之际,人们还参与猜灯谜的游戏。清人顾震涛有一首《打灯谜》的诗:“一灯如豆挂门旁,草野能随艺苑忙。欲问还疑终缱绻,有何名利费思量。”除了观灯赏灯,元宵节还有一项传统活动,那就是吃元宵。在历代的元宵诗词中,也有很多歌咏这种节庆美食的篇章。宋朝周必大“”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煮元宵的情景。清代李调元在《元宵》中描绘了元宵节深夜小贩叫卖汤圆的情境:“”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3 古典诗词中的清明节

清明作为重要传统节日,它是唯一兼节气与节日于一身的时日。在唐宋之前,清明主要为时令的标志,时间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春分后十五日(即今公历的4月5日左右)。清明时节,天地明净,空气清新,自然万物显出勃勃生机,“清明”节气由此得名。唐宋以后清明逐渐将与自己日期临近的寒食节俗纳入名下,清明由普通节气演变为重要民俗节日。作为清明节文化的载体,清明节诗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人统计,在《全唐诗》和《全宋词》中,与清明节有关的诗词达八百首以上,现存清明节诗词的总数可能几倍于此。

提到清明节抒怀的诗词,就不得不说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千古佳作《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的广为流传不仅在于其意境的深刻,更在于其置“清明”二字于首,描绘了清明时节的物候。在每年清明节的丝丝细雨中,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这首诗。

早在战国时代,介子推的故事就与清明节产生了联系,后世更相传清明节就是起源于介子推,在清明节歌颂介子推就是理所当然了。北宋黄庭坚《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由清明时节百花盛开的景象联想到埋葬在荒郊野外的逝者,进而思考人生的价值。

凄风苦雨再加上离愁别绪,使清明节诗词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中。如唐代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大唐帝国的两座都城长安与洛阳,聚集了无数文人墨客,也饱含了这些人的辛酸血泪,洛阳城东,张继惆怅;长安城内,顾非熊憔悴,其有诗《长安清明言怀》:“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在清明节都是愁云惨淡的,比如宋代大文豪坡,一生虽然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平稳心态,一首《南歌子》一扫哀节悲凉,让江南的春意跃然纸上:“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垌,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人们在清明节扫墓,缅怀逝者,寄托哀思:“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宋代高翳《清明》);人们怀念亲人和故友:“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罗隐《清明日曲江怀友》);人们踏青郊游:“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北宋程颢《郊行即事》);人们蹴鞠“白打”,强身健体:“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彩绳拂花去,轻露雀罄础!保ㄌ拼韦应物《寒食》);人们荡秋千,放纸鸢:“好似隔帘红杏里,女郎缭乱送秋千”(韦庄《丙辰年~州遇寒食城外醉吟》)、“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宋代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节庆活动在古典诗词中生动再现,古典诗词也因为节庆文化而有了更深沉的底蕴和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4 古典诗词中的端午节

古代有以地支记月的习惯,称五月为“午月”。从史籍上看“端午”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为夏季大节,它从夏至节俗演变而来,人们要在仲夏之月(五月)的端午这一天煮粽子吃,人们把这一天当做夏至一样的大节日来对待。唐代以后,端午才用来专指五月初五。

《全唐诗》与《全宋诗》中有95篇作品与端午节有关,这些诗词记述了节日的意绪,描摹了节日的习俗,追忆了节日的源流,寄托了诗人的感遇,成为了端午节庆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历代在端午节歌颂屈原的诗词也最多。古典诗词以其特有的魅力弘扬了屈夫子”“好修为常,怀瑾握瑜”的独立不迁的文化人格。如唐代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的习俗也会勾起诗人对屈原的感慨,如唐代张耒在观看龙舟竞渡时写了一首《和端午》凭吊屈原:“竞渡深悲千古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端午节纪念屈原这样的爱国先贤,不仅来自民俗社会的朴素情感,“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更应该是国家层面的祭祀,在诗的国度对爱国诗人的纪念,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多难兴邦”,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必定会历经磨难与挑战,我们需要培养屈原那样的对国家忠诚、对人民悲悯的家国情怀。

端午节是传承家国情怀的重要节日,端午节在起源时主要是避瘟保健、水上祭祀活动等,随着历史的推移,人们逐渐在端午节日中加注纪念爱国先贤的内涵。自汉朝以来,屈原成了端午节文化习俗的核心,但我们也发现,各地端午纪念的历史人物不尽相同,除了楚地纪念屈原之外,越地纪念勾践、曹娥,吴地纪念伍子胥、古苍梧郡祭祀陈临等,但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同时由于区域的局限性,歌咏除屈原之外其他爱国先贤的诗词较少,影响也有限。如北齐魏收的《五日诗》:“麦凉殊未毕,蜩鸣早欲闻。喧林尚黄鸟,浮天已白云。辟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因想苍梧郡,兹日祀陈君。”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当时的端午习俗,并且可以感受到当时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背景,处在北方的鲜卑族政权已经知道南海之滨的苍梧郡于五月五日祭祀陈临的风俗。

端午节习俗众多,在古典诗词中多有反映。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插艾枝,储草药,配药方,饮雄黄酒,如南宋陆游的《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在这一天,人们龙舟竞渡,百舸争流,如唐代张说《岳州观竞渡》:“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在这一天,人们还击球、射柳,如清人饶智元:“簇簇朱衣分两队,百花深处蹴珠隆薄《天启宫词百首》:“飞凤三花逐电流,例逢e柳拜前旒。”在这一天,人们还插石榴花,采药,系五彩线,贴辟兵符,蒋之翘有诗云:“葵榴初缬药阑敷,彩线珍成续命需。遥听三韩烽火急,真人刚进避兵符。”

5 古典诗词中的中秋节

中秋节,是仲秋之节,以仲秋十五月圆为节日标志。中秋起源于古代“秋分夕月”的礼俗,唐朝时期中秋明月为游历之人思乡的物象寄托。唐代还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使仲秋明月充满浪漫色彩。宋朝中秋节开始成为社会民俗节日,明清时期中秋节上升为仅次于春节的民俗大节。古代诗词中关于中秋节的内容有很多,但广为传诵、最为广大世人所熟知的,当属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和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张九龄在唐玄宗时,当过中书侍郎等大官,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一生写下不少诗歌,但最为著名和广为流传的就是这首《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气象恢弘,意趣不凡。

另一首家喻户晓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词人在一个中秋之夜,思念弟弟“子由”就是苏辙,感时伤情,大醉,对月抒怀,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吟啸。这一声长啸,成为后世亲友之间忆念、共勉的永恒绝唱。就是在千年后的今天,这些句子依然令人动容,因为这是最接近生命本体的人生情怀,具有千古不灭的普世价值。

古人对于中秋的重视,仅次于春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远胜过年。因为在这个晚上,仰望天上的月亮,无限感慨涌上心头,于是想及关于它的传说和故事。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了月亮上银蟾玉兔的传说。白居易在《中秋月》一诗中说道:“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宋代词人辛弃疾在《满江红・中秋》一诗中也说:“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唐代诗人皮日休在《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就认为月亮上是有嫦娥居住的:“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高高在上的那轮明月,成为诗人浪漫、遐想的最好事物。

在很多古人关于中秋的诗词中,不仅仅只是怀念亲人、感怀身世,充盈着惆怅和低沉。也还有很多关于中秋风俗、节庆饮食等方面的描述。有个叫袁景澜的诗人,专门为中秋的月饼写了一首《咏月饼诗》。诗中道:“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这应该是对制作月饼最为详细的诗歌了。

可以这样说,翻开古代文人关于中秋节的诗词歌赋,从中不难窥见那高挂天空的一轮圆月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6 古典诗词与传统节庆的关系

古诗有云:“有雪无梅不精神,有梅无诗俗了人。”我们则可以说,有人类活动而无节庆活动则无精神,有节庆而无诗词的点缀则俗不可耐。幸运的是,中国传统节庆不仅与文学艺术早早结缘而行,而且相得益彰、泽被后世。

㈠传统节庆在内容上赋予古典诗词强烈深刻的启发刺激,同时又提供给其以充分展示、不断创新的机缘。

中国的传统节日,从悠远的时空隧道一路走来,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精神。

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清明节的怀祖情思、端午节的爱国情怀、七夕节的爱情绝唱、中秋节的团圆之盼……饱含了人们多少情感和寄托。传统节日也折射着中国人对“天、地、人”的思考,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中华民族的节庆文化,体现着一种民俗情结,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传统节日,使每一个中国人加强了同家庭、家族、家乡和国家的情感联系,寻找到了个体融入群体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一切,都为古典诗词在内容和气度的提升上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㈡古典诗词不仅大大活跃了节庆气氛,扩展了节庆影响,提高了节庆品味,而且它们本身也成为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节庆文化载体。

“诗言志”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可以说诗歌历来便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其文化身份的独特标志。对一个诗歌大国来说,诗歌便是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大至忧国忧民的社稷之慨,小至抒怀感悟,迎来送往,起居作息的生活常态,几乎无不成诗。因此,大量以节庆为主题的佳作名诗早已成为流传不辍的千古绝句。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这些人人都耳熟能详的佳句,早已成为了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节庆文化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萧放.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现代语境下的春节习俗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6(2).

[2]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文化遗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柏宏军.中华传统节日诗词赏析[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

[4]赵东玉.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等.全唐诗[Z].北京:中华书局,1960.

[6]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7]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8]盖国梁.节庆趣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小学篇3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范文一我将日历轻轻翻动,刹时,目光停留在农历五月五日那一天,日期下三个文字散发着一股又一股诱人的芳香:端午节。这芳香袭入心房,百种味道缕缕交织,便是这无法言说的芳香——这端午的味道。端午的味道是粽子送来的清香。粒粒香软的糯米,两颗甜蜜的枣、两片碧绿的粽叶、再一根彩色丝线紧紧缠绕——一只香粽尽是端午之香。一口轻轻咬下去,温热的糯米仿佛入口即化似的,唇齿间尽是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春夏之间江水送来的空气中渗透的气息。这样的气息,除了一份水上的清新,更是端午赛龙舟的火热。江上,几艘龙头船齐头并过,争先恐后地前进。船上,大鼓擂,振奋人心的鼓声催促着人们手中的桨加快地划,疾速地划。江两边的观众的一声声呐喊,仿佛也在迅速回执着这初夏的空气,端午的味道透着火热的气息,好像使人提前进入盛夏季节。端午的味道是屈原的人格芬芳与诗句的韵味悠长。

多少年前,诗人屈原纵身一跃,汨罗江从此祭奠着这位高风亮节的诗人,后人前来瞻仰,寄托哀思,只留一句流传千古之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息江水,从此盛满这样的芬香,一路奔流!端午的味道是……百种思绪缕缕交织,便是这无法言说的芳香——这端午的味道。所以,在五日五日这一天,请用你的嗅觉、味觉和心灵去感受这,端午的味道!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范文二五月五,是端午节。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可以吃到好吃可口,让人回味无穷的粽子。这个节是因为屈原而来的,也要感谢这位大英雄,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好吃的粽子。

今年,吃粽子一定要吃到我满意为止•••“什么?今年要自己包粽子?"我满脸疑惑的看着妈妈。“对!今年我们自己包,吃起来的话那多回味无穷啊!”妈妈一本正经道。好,包粽子,我堂堂一代女侠怎么可能会包不好一个小小的粽子。看我一出手就把它斩于马下。准备工作开始。非常好,开始工作吧。第一步,把粽子叶卷起椎体。只见妈妈瞬间弄好了,而我卷了半天,不是圆柱体就是圆柱体。唉,还是请妈妈帮忙吧。第一步总算是混过去了。第二步是把蜜枣和糯米放到里面,对我来说还是小菜一碟的。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粽子叶包好,再用线把粽子包好。妈妈已经完成了,就看我这最后一搏了。可是,没有料想到,意外中的意外,粽子叶——竟然裂开了,糯米们不满似的向我扑来,搞得我满脸饭粒。妈妈瞪大眼睛看着我:“ 再做一次吧。”可恶!我一定要成功。这次小心翼翼的实行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到最后关头,系上了,我成功了。虽然有点“惨不忍睹”,但这可是我的第一次“成功之作”啊!粽子蒸熟了,不知为什么,我惨不忍睹的粽子最香甜,我的心里也甜滋滋的。

端午的味道,有辛苦的味道,有快乐的味道,有甜美的味道••••••总之,要敢于尝试,敢于动手,敢于有第一次。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范文三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赛龙舟活动。早晨取龙须水——因为传说五月五日是龙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

故此人们在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沟、水沟、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插艾于门——因为艾能僻邪,这一天插艾于门上能保平安。上山采青——因为这一天是龙抬头喷发龙须水于大地青草的时间,人们上山采一些草药,像天冬、麦冬、金银花、山葡萄等来家备用,都比往日来的有价值。另者上山采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气也十分有意义。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大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才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放了下来。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步骤——扎棕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交给奶奶。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小学篇4

民间纪念端午节的风俗很丰富,较普遍的庆祝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等。每一项端午习俗背后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独特的文化记忆。共同阅读端午节演讲稿中小学生,请您阅读!

端午节演讲稿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又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点,端午节是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佑安的愿望。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点,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第四点,端午节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粽子。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习俗也稍有不同。有些传统的习惯已经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国旗下讲话,我们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们能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过好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今年的端午节,你打算好了吗?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谢谢大家!

端午节演讲稿2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的主题是《端午节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泪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端午节演讲稿3同学们,今天6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你们对这个节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节是爱国节,因为爱国诗人屈原在公园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并以呐喊旗鼓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端午节是防疫节。端午节前后是春夏交替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净化空气。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和雄黄的香囊预防疾病。

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一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赛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项国际体育赛事,也起到了友谊纽带的作用。

端午节还是美食节,以为我们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花色品种繁多的粽子,可以让你一饱口福。

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是浸润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化遗产,体现着一种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要肩负起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做好准备。

端午节演讲稿4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大家。

端午节演讲稿5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五月初五,泪罗江边,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

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轻轻地哀叹,眼角间流下难以掩饰的泪水,一滴滴那么晶莹,发出多么柔弱的泪光,苍白的脸色中,勾住过往,遥望蓝天长长地哀叹一声,无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诗歌,歌声响彻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义”。

悲哀的声音中,表达了你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你怀才不遇的无奈心情;表达了你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哀怜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声,可“伯乐”却不知在何处,你的一腔热血只能演变成满腹悲愤。你无奈,发出千叹万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泪罗江边,大风狂吹,江水更加汹涌,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轻轻一跃,就此殉身。

你,就是这一跃。从此,大地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中国传统节日中就多了一个。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为你而泪流满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为你感概不已。

你那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让我们赞叹不已,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你的爱国精神。

从你殉身的那一日,“赛龙舟”便出现了,和“吃粽子”一起成为端午节的特色,和你一起成为中国的传说。为了什么呢?为了纪念你——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缅怀你的爱国精神!

一本《离骚》,使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个端午节,使中华民族拥有传奇的一面;一种爱国情怀,更使中华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

或许在你投江之前,你为自己无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感到遗憾,但是我想你现在知道你为中华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一定会感到很欣慰。?

我为你而骄傲,又为你而悲哀。骄傲的是我们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时代的背景让你的才华无法施展,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这样的“主”啊!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小学篇5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体验端午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活动时间】2019年6月16日

【活动地点】四(2)教室

【活动准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准备材料。

【活动流程】

活动过程。

(一)走进端午。

主持人A: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呢?(生答)

主持人B:是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

合:“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队会现在开始!

(二)话说端午。

1、端午说由来。

主A: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那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别名吗?关于端午节,你们又知道哪些传说故事呢?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于是用竹叶包成肉粽投入江中,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生讲《曹娥救父的故事》、黄巢及伍子胥的故事)

2、端午话习俗。

主B: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撮五彩线、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等。)

主B:那你们知道在我们安庆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

(吃粽子、吃咸鸭蛋、划龙舟、悬艾叶菖蒲、吃绿豆糕、撮五彩线等。)

主B:那大家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赛龙舟)

主B:谁能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

(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主A: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那你们知道粽子的由来吗?

(屈原跳江后,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主B: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端午节哪些习俗的由来呢?(生结合屈原和黄巢的故事谈喝雄黄酒、悬艾草的由来)

主B:端午的时候,人们还要佩香囊、撮五彩线呢,你们知道五彩线由哪五种颜色组成呢?人们为什么撮五彩线呢?

(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这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

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民间喜欢用五彩线系在儿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称“长命线”,以祈求压邪避毒,长命百岁。)

3、端午赛诗会。

主A:我们知道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称作“诗人节”。现在谁来朗诵一首与端午节有关的诗篇。(生可以选择其他与端午节有关的诗篇)

(1)七律《 端午》 (老舍)

(2)《浣溪沙》(宋•苏轼)

(3)《端午 》(文秀)

(4)《渔家傲》(宋•欧阳修)

……

主B: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4、端午习俗小游戏 。

主A:今天,我们的许多活动也与端午节密切相连,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三角四棱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请问是什么呢?(谜底:粽子)

(1)包粽子比赛。

主A:下面我们就来个包粽子比赛,怎么样?

(主持人讲规则:每个小组选两名同学,准备好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小组包得又快又好。)

(2)撮五彩线比赛。

主B:接下来我们进行撮五彩线比赛。

(规则:每组两人合作,把各自准备好的五彩线拿出来,待主持人喊“开始”,自己动手开始撮,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

(三)描画端午。

主A:为了纪念我们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我班的同学们都办了手抄报,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手抄报,并评选出优秀的手抄报。

(分小组展示手抄报)

合: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主B:“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队会到此结束。现在请辅导员老师讲话。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小学篇6

端午节,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共同阅读端午节作文演讲稿5分钟,请您阅读!

端午节作文演讲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大家。

端午节作文演讲稿2老师们、同学们!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20__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端午节作文演讲稿3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在此佳节来临之际,我祝所有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端午节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每年的固定日,共同举行的仪式或庆典。全民认同并参与,一年一度,周而复始。

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蕴涵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影响广及东方,乃至世界。中国的节日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国节日,从元日到除夕,计十四个,其中最盛大的节日是端午、中秋、年(春节)三节。

端午节起源,传说多种。五月正值仲夏,“端”即“初”,端午既初五,古人“俗重五日”。又当“夏至”,汉初定五月五为节日,为逐疫辟邪。唐宋时称为“端午”(“五”“午”相通),别称端阳节、重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成为端午节中国两大民俗。

五月五日又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殉国之日。每逢此日,屈原家乡人民以竹筒盛糯米,投江中纪念屈原。后演变用竹叶或苇叶代替竹筒并系以彩绳,即“粽子”。于是,端午节包粽子纪念屈原,为广大人民所认同,两千年来,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任楚国左徒,世称三闾大夫。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弊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兴邦强国。因遭谗臣嫉谤,被楚怀王蔬远,后又放逐湘沅,虽辗转艰辛,仍忧国忧民。闻秦军攻破郢都,忧愤交加,投泪罗江以殉国难。屈原心系国运民生,是爱国爱民的贤臣,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一生写下《离骚》、《九章》、《九歌》等二十余篇诗歌。屈原诗歌表现出强烈爱国精神,具有巨大艺术魅力,是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中国古典文学遗产中的瑰宝。屈原和他的学生作品结集《楚辞》。《楚辞》与《诗经》并称中演讲稿国古典诗歌璀灿星空中“双子星座”。

屈原代表作《离骚》,是中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眷恋故土的深挚感情和忠诚正直追求光明的高尚品质。《离骚》诗句优美,想象丰富,开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之先河。诗如其人,屈原的崇高精神和屈原诗歌的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哺育着中国一代又一代诗人和文学家。

屈原热爱祖国,关怀人民,忠诚正直,信守芳洁,追求光明,舍生取义。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屈原精神就是表率万世、积厚流光的中华民族精神。

古往今来,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民族精神,抒发爱国情怀,已成华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共识,这就赋予端午节爱国主义情结,既“端午情结”。

我们永远纪念中华民族之魂,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端午节作文演讲稿4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的主题是《端午节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__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泪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__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这一传统佳节吧!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作文演讲稿5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__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小学篇7

开场白:

男:尊敬的。。

女:亲爱的。。。。。

合:大家晚上好!

男:沉江以报国,楚辞韵未尽。端午到,艾叶香。

女:二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他那爱国情杯、浪漫诗篇,已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

男:今天,我们翻开泛黄的史册,溯源而上,用青春的旋律、激情的游戏、动人的歌声,缅怀屈原,重温历史,欢度端午。

合:大家端午节快乐!

4 水果拼盘大赛(搬桌子,摆水果盘)(男主持人:大家都看到舞台前面桌子上的水果了吗?我们接下来的环节就是“水果拼盘大赛”,比赛总共有5个参赛小组,每一个小组2个人,要求:1时间为8分钟。2 浪费少。做完后有大众评审评出最佳作品,并发放有关奖品,前两组有奖。比赛完,各大厅参赛人员将自己的作品带回。现在请参赛队员准备好,计时开始)(计时员)

5 夹气球比赛(女主持人:水果拼盘需要的是同学之间的默契,那么我们接下来的游戏光有默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而且体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的比赛叫做“夹着气球跑”,跟以前大家玩的难度上会有所增加。总共可以有3个参赛小组,每组2名成员,开始时每小组先派一人在起点原地转8圈,然后跑向终点去取你们这组所对应的气球,取回跑回起点,两人背靠背夹住一只气球从起点向终点跑,到了终点后,把气球放到椅子上坐爆,先完成的获胜,当然我们也会有相应的小礼品送出。其中关于这个比赛有一个要求,就是两人不可以将双臂挽在一起夹气球。好,愿意参加的同学请上前来,,,,,,,,,,,准备好了吗?开始!)

6 自由活动时间(男主持人:想念你的微笑,回味你的味道,脱掉你的外套,露出你的美妙,控制我的心跳,压抑我的狂燥,想想我的需要,还是早点把你干掉……啊,粽子,节日快乐!万水千山“粽”是情,千秋犹怜屈子心,诗人仰天出门去,世间难觅离骚人!好了,让我们一起在这“粽”是情中一起进入我们下一个环节。接下来我们会把现场交给在座的同学们,大家可以自由的上台表演节目,一展风采。时间为25分钟到40分钟)工作人员()给每人发放一个粽子。

男:一眨眼,走过了十年,

女:一眨眼,便是三千六百天,

男:一眨眼十个寒暑逝去,

女:一眨眼,十个春秋兑现。

男:由。。。。和。。。。带来的一首《十年》献给大家。

男:她们如春天的雨露滋润患者久旱的心田,如夏天的微风吹走燥热的空气,带走患者心灵的创痛

女:她们如秋夜的明月照亮患者通往健康的心灵彼岸,如冬天的阳光温暖着患者,蒸发他们的忧伤。

男:有请。。。。。带来有关护士的《三句半》)(有护士照片)

男:一直寻,因为一直在遗失,夜夜花千树的浮世,曾经许诺恪守一生的东西,总是流离散尽,那时叹惋,也懒得再寻。

女:纵然千百度,只顾悟一时一笑,一生的沉浮,并不是每次都找得到归路。有多少人还在人群中寻找那个他,又能有多少人在灯火阑珊处寻到了他。

男:请欣赏。。。为我们带来的歌曲《千百度》)(有MV)

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它却在意想不到处,没错,魔术就是有这样的能力。今天胜利同学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小魔术,究竟有多么神奇呢?现在就是我们见证奇迹的时刻!有请)(音乐)7 猜人游戏(女主持人:好了,我们的游戏继续进行,当然我们的活动也开始进入高潮,在活动之前,我们收集了很多同学们的照片,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现在呢,我的手边有三个箱子,一个箱子里装的是大家的编号,一个是朋友们的名字,一个是惩罚措施。为了公平起见,抽取编号这件事我们就交给阿姨,被抽中的六个朋友按次序站好,分成2个小组,每一组的第一位朋友抽取一个朋友的名字,然后描述给组员听,要求不准说出朋友的职位,宿舍号,家乡,可以说同学比较突出的特点,爱好等,在十分钟内哪一组猜出的人多获胜。为了能够让观众了解比赛情况,两个组分批上台,抽取的名字由。。。展示给大家看,也让大家看看我们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了解度输了的小组中每人抽取一个惩罚措施,并实行。)

8赛龙舟(男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我们这里有一段关于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大家一起看一下。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 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 。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场上有六个垫子,分成三个小,每组2人,一人一个垫子,具体怎么使用将会有肖娟进行讲解。

9嘉宾表演(男主持人:龙舟年年往来,端午也岁岁重复。同样这个端午也将过去,我们这次活动也已接近尾声了,但是这端午的凭吊,这相聚的欢乐却将永远留在我们记忆里。就像屈原成了唯一,我们此时此刻的感觉与欢乐也将成为我们生命不可或缺的唯一。看到同学们精彩的演出,看到同学们在台上的风采,我们的嘉宾也想在这个节日里为大家送去一份礼物,我们有请。。。。为我们带来=====大家鼓掌,让我们在听着优美的旋律的同时,也看看一些有关端午节的图片,传说,以及一些诗歌谚语等)

11 结束语:

男:我们的活动到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女:感谢朋友们的精彩演出,感谢朋友们的积极参加,感谢。。。的到来,

男:在此我祝愿大家在这个节日里能够更加快乐,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预祝朋友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顺顺利利。

女:祝愿我们的。。。。节日快乐,同时跟你们道一声合:“你们辛苦了!”

男: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花不同。

女:让我们一起期待着明年的这个时候,再让我们一起汇聚于此,一起去凭吊,一起去释放我们的激情!

合:谢谢大家!

12 播放音乐,,,,由。。。。带领大家一起跳兔子舞

13 活动结束,清理现场,确保干净整洁后离开。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小学篇8

男:尊敬的。。

女:亲爱的。。。。。

合:大家晚上好!

男:沉江以报国,楚辞韵未尽。端午到,艾叶香。

女:二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他那爱国情杯、浪漫诗篇,已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

男:今天,我们翻开泛黄的史册,溯源而上,用青春的旋律、激情的游戏、动人的歌声,缅怀屈原,重温历史,欢度端午。

合:大家端午节快乐!

4 水果拼盘大赛(搬桌子,摆水果盘)(男主持人:大家都看到舞台前面桌子上的水果了吗?我们接下来的环节就是“水果拼盘大赛”,比赛总共有5个参赛小组,每一个小组2个人,要求:1时间为8分钟。2 浪费少。做完后有大众评审评出最佳作品,并发放有关奖品,前两组有奖。比赛完,各大厅参赛人员将自己的作品带回。现在请参赛队员准备好,计时开始)(计时员)

5 夹气球比赛(女主持人:水果拼盘需要的是同学之间的默契,那么我们接下来的游戏光有默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而且体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的比赛叫做“夹着气球跑”,跟以前大家玩的难度上会有所增加。总共可以有3个参赛小组,每组2名成员,开始时每小组先派一人在起点原地转8圈,然后跑向终点去取你们这组所对应的气球,取回跑回起点,两人背靠背夹住一只气球从起点向终点跑,到了终点后,把气球放到椅子上坐爆,先完成的获胜,当然我们也会有相应的小礼品送出。其中关于这个比赛有一个要求,就是两人不可以将双臂挽在一起夹气球。好,愿意参加的同学请上前来,,,,,,,,,,,准备好了吗?开始!)

6  自由活动时间(男主持人:想念你的微笑,回味你的味道,脱掉你的外套,露出你的美妙,控制我的心跳,压抑我的狂燥,想想我的需要,还是早点把你干掉……啊,粽子,节日快乐!万水千山“粽”是情,千秋犹怜屈子心,诗人仰天出门去,世间难觅离骚人!好了,让我们一起在这“粽”是情中一起进入我们下一个环节。接下来我们会把现场交给在座的同学们,大家可以自由的上台表演节目,一展风采。时间为25分钟到40分钟)工作人员()给每人发放一个粽子。

男:一眨眼,走过了十年,

女:一眨眼,便是三千六百天,

男:一眨眼十个寒暑逝去,

女:一眨眼,十个春秋兑现。

男:由。。。。和。。。。带来的一首《十年》献给大家。

男:她们如春天的雨露滋润患者久旱的心田,如夏天的微风吹走燥热的空气,带走患者心灵的创痛

女:她们如秋夜的明月照亮患者通往健康的心灵彼岸,如冬天的阳光温暖着患者,蒸发他们的忧伤。

男:有请。。。。。带来有关护士的《三句半》)(有护士照片)

男:一直寻,因为一直在遗失,夜夜花千树的浮世,曾经许诺恪守一生的东西,总是流离散尽,那时叹惋,也懒得再寻。

女:纵然千百度,只顾悟一时一笑,一生的沉浮,并不是每次都找得到归路。有多少人还在人群中寻找那个他,又能有多少人在灯火阑珊处寻到了他。

男:请欣赏。。。为我们带来的歌曲《千百度》)(有MV)

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它却在意想不到处,没错,魔术就是有这样的能力。今天胜利同学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小魔术,究竟有多么神奇呢?现在就是我们见证奇迹的时刻!有请)(音乐)7  猜人游戏(女主持人:好了,我们的游戏继续进行,当然我们的活动也开始进入高潮,在活动之前,我们收集了很多同学们的照片,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现在呢,我的手边有三个箱子,一个箱子里装的是大家的编号,一个是朋友们的名字,一个是惩罚措施。为了公平起见,抽取编号这件事我们就交给阿姨,被抽中的六个朋友按次序站好,分成2个小组,每一组的第一位朋友抽取一个朋友的名字,然后描述给组员听,要求不准说出朋友的职位,宿舍号,家乡,可以说同学比较突出的特点,爱好等,在十分钟内哪一组猜出的人多获胜。为了能够让观众了解比赛情况,两个组分批上台,抽取的名字由。。。展示给大家看,也让大家看看我们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了解度输了的小组中每人抽取一个惩罚措施,并实行。)

8 赛龙舟(男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我们这里有一段关于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大家一起看一下。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 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 。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场上有六个垫子,分成三个小,每组2人,一人一个垫子,具体怎么使用将会有肖娟进行讲解。

9 嘉宾表演(男主持人:龙舟年年往来,端午也岁岁重复。同样这个端午也将过去,我们这次活动也已接近尾声了,但是这端午的凭吊,这相聚的欢乐却将永远留在我们记忆里。就像屈原成了唯一,我们此时此刻的感觉与欢乐也将成为我们生命不可或缺的唯一。看到同学们精彩的演出,看到同学们在台上的风采,我们的嘉宾也想在这个节日里为大家送去一份礼物,我们有请。。。。为我们带来=====大家鼓掌,让我们在听着优美的旋律的同时,也看看一些有关端午节的图片,传说,以及一些诗歌谚语等)

11 结束语:

男:我们的活动到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女:感谢朋友们的精彩演出,感谢朋友们的积极参加,感谢。。。的到来,

男:在此我祝愿大家在这个节日里能够更加快乐,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预祝朋友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顺顺利利。

女:祝愿我们的。。。。节日快乐,同时跟你们道一声合:“你们辛苦了!”

男: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花不同。

女:让我们一起期待着明年的这个时候,再让我们一起汇聚于此,一起去凭吊,一起去释放我们的激情!

合:谢谢大家!

12  播放音乐,,,,由。。。。带领大家一起跳兔子舞

13  活动结束,清理现场,确保干净整洁后离开。

十二 活动所需材料诗歌谚语端午

(唐)文 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老 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相关谚语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

,不够百日又翻风。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

(西北)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苏)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当我们唱起这首歌那时你说的 我们天作之和然后怎么了 被时间捉弄了面带微笑的 乘不同的列车假装过头了 心里满满的 苦涩小贱:现在你的另一半呢 是否会更深刻星弟:现在的我全是孤单着 一个人当我唱起这首歌 我又想起你了还记得那年我们都很快乐当我唱起这首歌 眼泪不听话了才发现你是 最无法代替的那时你说的 我们天作之和然后怎么了 被时间捉弄了面带微笑的 乘不通的列车假装过头了 心里满满的 苦涩现在你的另一半呢 是否会更深刻现在的我全是孤单着 一个人当我唱起这首歌 我又想起你了还记得那年我们都很快乐当我唱起这首歌 眼泪不听话了才发现你是 最无法代替的当我唱起这首歌 我又想起你了还记得那年我们都很快乐当我唱起这首歌 眼泪不听话了才发现你是 最无法代替的亲爱的你是 最无法代替的。

开场语

(男)各位尊贵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女)欢迎大家来到汉兴圣地__山体验和感受中华文化。

(男)今天,__山汉博苑广场披红挂彩,古乐悠扬,盛装迎接各位宾客的到来。

(女)今天,我们将在这里举行端午节联欢活动,对您的参与,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男)再隔一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值此佳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__山景区全体员工向各位送上最诚挚的端午节祝福:

(女)艾叶香,香满堂,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齐)祝您端阳节快乐!

(男)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欢聚一堂,用欢乐的歌乐,经典的诵读,有趣的民俗活动,来纪念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神。

(女)“相约__ 粽香快乐”端午联欢活动现在开始

串词(不含现场活动部分)

(男)今天的活动内容为,健康快乐动起来,一同感受节日的气氛。一会还会有丰厚的礼品送给大家。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阳,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但不论如何这歌舞还是每个节日已必须的,下面请欣赏景区舞蹈队演出的《汉风长袖舞》。

(女)时逢端阳五月天,炎黄后辈思屈原。离骚九歌贯千古,傲骨诗风越万年。今朝吾辈过端午,吟诗抒怀敬先贤。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其中又以纪念屈原投江最为著名。人们一想到屈原必然会想起端午,一到了端午必然会想到屈原。屈原和端午也因此构成了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他是传承民俗的节日,也是唯一一个纪念文人的节日。下面请欣赏陈非为你带来的配乐朗诵《汨罗不灭的永恒》

(男) 过端午节,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其中洒雄黄酒是一项非常吉祥而且具有祈福意义的活动,可以驱毒气,带来一年的清爽,但不能喝奥!下面我们也给大家洒上雄黄,愿你百病全无,清清爽爽。

猜谜(奖扑克牌)

(女)中华民族是古老的民族,中华民族也是崭新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伟大祖国,日新月异,多娇的江山更加壮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们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她,下面有请李创新老帅为我们献上歌曲《最美的歌儿献给妈妈》,来表达我们对党的节日祝福

(女)有一个地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儿是我们的家园 (男)__山——山青水亦秀,地杰人亦灵。

(女)有一首歌,让我们非常亲切温暖,它唱出了我们的家园; (男)__山——汉兴圣地,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 请欣赏合唱《__山是咱共同的家园》

结束语:

(女)老节日,如好酒,清清淡淡,越久越醇; (男)真友谊,如好友,简简单单,

(女)愿我们的真友谊在这老节日里,越来越真;希望我们的活动能给大家带来节日的快乐和祥和,

(男)祝愿大家能过一个安康幸福的端午节。将我们的祝福带给家人和朋友。

端午节的话题就先说这么多,下面一项,大家一起动手包粽子。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我们相聚在这个美丽的白鹿温泉这里举行盛大的联欢篝火晚会!

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代表全体演职人员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以及热烈的欢迎,欢迎大家的到来!

好了!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首先在这里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非常感谢朋友们热情的掌声,为了迎接大家的到来,今天晚上将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台佤族风情歌舞表演,

希望我们的演出能伴随大家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接下来将用一段充满热情的舞蹈:摸你黑来迎接大家的到来,有请音乐。

歌曲部分:非常感谢阿瓦姑娘小伙子给大家带来精彩的舞蹈,一段精彩的舞蹈不仅跳出佤族的风情更跳出佤族的热情,

俗话说的好!有舞没有歌,那不叫舞台,有歌没有舞,那不叫演出,

所以接下来将有请一位:“中西合璧”的老朋友,

他是来自缅甸中国国籍的小伙子”波哥,菠萝菜给大家带来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__x,掌声有请菠萝菜!

非常感谢波哥,菠萝菜给大家带来精彩的演唱,好了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都知道白鹿温泉

这里风景如画,不仅山美,水美,而且身为“白鹿人”--更美。!

大家有没有感觉到,白鹿温泉温暖如家,可以说是我们的再生父母,

虽然今天晚上这里没有豪华的音响阵容,但大家的欢笑声和掌声就是最好的音乐,

虽然这里没有华丽的舞台,但白鹿温泉给大家的温暖是无限的,

我们为了共同的事业而相聚,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创我们心中那美丽的家园--白鹿温泉!大家说好不好!,好

既然大家都有共同的愿望!

接下来,把舞台交给他们,

佤族不仅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而且个个能歌善舞,阿瓦姑娘他们是东方的黑珍珠,亚洲的野玫瑰,云南的黑牡丹,

接下来他们用长长的头发舞动他们的青春与热情,请欣赏舞蹈:甩发舞,有请音乐。

非常感谢大家热情的掌声,

好了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接下来呢?我跟大家分享一件有趣的事!

前几天,我在宿舍和我们演出团黑人大哥聊天,

我好奇的问他说:你们这么黑,是不是都来自火星滴?

然后他不理我,他没有说话,

然后我换个话题问:说:“大哥”我对你们玩火这个表演,非常感兴趣,你们是这么练的?

然后他马上站起来,我还以为他受不了,要打我!

谁知道他突然冒出来一句:说“废话”我妈妈说我生下来,就与火结下不解之缘,

5岁的时候就上刀山,6岁的时候就开始下火海了,然后18岁的时候呢,

因为玩得过火,曾经给家里引起了一场巨大的火灾,从而我火燎火急踏上开往北京的火车,

来到这个水深火热地白鹿温泉,然后我说:“为什么”他说:“sorry”我已经讲完了,

我就纳闷:“为啥”就火燎火急滴来到这里,

但是今天晚上他“狮子开口了”刚才在后边那里跟我说:我就是因为这次联欢篝火晚会而来滴,

上一篇:七夕情人节活动方案范文 下一篇:公共基础试题及答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