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幸福范文

时间:2023-12-02 01:28:46

完美的幸福篇1

童言 著 新世界出版社

女人和女人之间,总能感同身受,年龄再小也一样。

要获得掌声,就得舍得付出,忍受痛楚,而且这种毅力是不分男女的。

选择是沉是浮,想走什么样的路,愿意花多少心力去扭转,都在自己。

人和人的差距就是在生活的细节中越来越大。

聪明的人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强制灌输”对于原本上进的人来说都是多余的,对于原本不上进的人也是多余的。每个人的道路的决定权永远只在自己。

羽西女士拿一支口红改变了中国女性,我最起码可以拿一支口红改变自己。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自信,并努力挤出一丝微笑,谁知道这浅浅的一笑居然让心情豁然舒畅,随后竟呵呵大笑起来――自信是最好的妆容。

其实所谓贵妇,若是物质上丰富了,而精神上仍旧贫瘠不堪,那做再多的慈善也只是作秀,终究不过是金钱的奴隶而已。

对于错误的感情,我义无反顾地选择放弃。不值得为了青蛙浪费青春和眼泪,否则你的王子一定会等得很着急。

若是碰到了一个好男人,不要依赖什么星座配对,因为哪怕无法走到最后,他也值得你放胆爱一次。

你无法改变不公平,但选择怎样面对它却是由自己决定的。

不要怪社会太浮夸,没人欣赏你的内在美,因为在眼球经济的时代,外在美无疑成了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可以提高自己竞争力的事情,对于聪明的女孩都没有理由不做。

有时候让人不敢前行的不是前方未知的恐惧,而是无法割舍那牵绊住的蜜一般的利益,谁没有来自生活的压力?可未来恰恰源自于改变当下的勇气。

嫁哪里人都不是重点,你的男人是否真正宠你,比其他任何外在条件都关键。被疼爱才是最大的幸福。幸福的婚姻也能够让女生减压,那些附加值只不过是给生活平添一点荧光剂罢了。

毕淑敏说过:婚姻是一双鞋,不论什么鞋,最重要的是合脚;不论什么样的婚姻,最美妙的是和谐,切莫贪图鞋的华贵,而委屈了自己的脚。别人看到的是鞋,自己感受到的是脚,脚比鞋重要,这是一条真理,许许多多的人却常常忘记。

《思奔于柔情江湖》

周寿伟 著 新世界出版社

这是一个人与十六座城市的故事,一路行走,一路寻找,风景凝固在相片里,刻上时间的烙印,便也成了生命中最珍贵、最美的定格。

《自然笔记》

芮东莉 著 中信出版社

本书教读者运用两种笔尖艺术――绘画和书写,去表现自己看到的大自然,从肤浅的感叹转为谨慎的了解。

《世界将我包围》?

林夕 著 译林出版社

书中集合林夕八十余篇散文,展现出一个词人对人生世事的感悟,以及看得见、看不见的人际纠葛。正因为他这样深邃地看世界,才会为世界写下这样永恒的歌。

《今日菖蒲花》

戴文采 著 九州出版社

书中有四时风物的观瞻,旅居异国的见闻,文坛好友的记忆,音乐与美术的品评,宗教哲学的思索,及人生情感的领悟。意象华美,见解独到,如一支打击乐与丝竹的间奏曲。

《别再错误护肤啦!2》

陈洁?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完美的幸福篇2

这节是最后一节,新来的数学老师,在讲台上自己投入的讲着,突然看见俊指了支他前面的依。恋。雪,老师立即明白了…。

“紫依,梦恋,傲雪同学,请你们来完成这三道提高题”这位不知情的老师指了指他自认为很难却在她们三人眼里很幼稚的题…

三人同时站了起来,这时俊的脸刷地黑了下来,因为他在她们的桌椅上动了手脚…

班上纷纷说话起来

“这下有好戏看了”

“哈哈~~”

“这下看她们怎么办”

“一定出大丑”

“谁叫他们惹了我们的俊王子”

就在班上的人议论纷纷时,不到十秒,讲台上留下了一脸惊讶的不知好逮老师

依。恋。雪都同时鄙视地看了俊一眼,又和周公玩去了…

……………………偶是分割线…………………………………。

“潇真是的,居然没叫我们起来,现在都6点了,本想去逛逛街呢”恋抱怨地说道

“依,我们恢复原样把,不然我们明天晚上都忙帮里的事情,没时间玩啊”恋继续说到

时间关系

完美的幸福篇3

1、香草山,比梦想更美好。

2、香草山,让新人情定终生。

3、品质服务,幸福态度。

4、香草山,用心做婚庆。

5、幸福如约而至,婚庆天天品质。

6、百年好合心连心。——心连心婚庆

7、婚庆一条龙,品质都说行。

8、专属爱的婚庆。

9、千群嫁依。留住永恒。——千群嫁依婚庆

10、婚庆,本该如此。

1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2、圆天下良缘,——良缘圆婚庆

13、放大幸福,放眼品质。

14、婚庆因品质更完美。

15、幸福此时此刻,品质完美独特。

16、香草山,见证神圣爱情的时刻到了。

17、婚礼的繁琐,有我,婚礼的幸福,有你们。

18、情定今生,见证爱情。

19、香草山,每一场婚礼都是艺术品。

20、品质全方位,幸福零距离。

21、好的婚庆决定幸福程度。

22、心相印,梦相连,缘相恋,爱相守

23、品质婚庆,优质婚礼。

24、此时此刻,爱最深刻。

25、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约定。——玫瑰之约婚庆

26、香草山婚庆,送你踏上幸福旅程。

27、品质婚庆,举家欢庆。

28、专注婚庆,关注品质。

29、给完美的爱情一个惊叹号。

30、有我,爱更完美。

31、香草山,完美婚礼的追求。

32、此时此刻,爱最独特。

33、婚庆仪式,就该品质。

34、只为幸福恋人做婚庆。

35、见证是一种幸福。

36、经典婚礼,让爱到家。

37、完美婚庆,极致爱情。

38、相拥美丽 共庆吉时。——美辰婚庆

39、花好月圆,缘定今生。——圆缘婚庆

40、定格幸福,珍惜缘分。

41、为幸福代言。

42、完美香草山,婚庆更独特。

43、佳偶天成,吉祥大婚。——吉祥天婚庆

44、我们把每一场婚礼都当作自己的婚礼。

45、见证爱情,缔造完美。

46、给爱情留一份刻骨铭心。

47、一生中最光彩的事,就是我的品质。

48、让我们见证你们幸福的一辈子!!

49、婚庆因品质独一无二。

50、优质婚庆,铭记今生。

51、缘定今生,幸福永恒!——缘今生婚庆

52、婚庆办得好,幸福指数高。

53、人生大事,婚庆品质。

54、缔造幸福喜事,婚庆我更品质。

55、今夕,明朝——永恒的情缘

56、为品质婚庆代言。

57、追求品质,婚庆优质。

58、一份完美,一份品质。

59、香草山,每一次婚礼都是用心之作。

60、爱情到亲情,幸福更倾情。

61、把幸福带到你身边。

62、品质香草山,婚庆更优先。

63、香草山,唯爱唯美。

64、用心做婚庆,用爱暖新人。

65、前生,今生,来生——三生石婚庆

66、让品质婚庆见证幸福爱情。

67、用完美诠释爱情。

68、一生一次,天天幸福。

69、情定香草山,百年不遗憾。

70、香草山,幸福就在身边。

71、定格美好,铭记永恒。

72、完美婚礼,一生幸福。

73、给你独一份的爱。

74、见证幸福,营造氛围。

75、有缘人见证有缘一生

76、天作之合,幸福相约。

77、锦绣天地喜结连理缘——锦缘婚庆

78、追求每一次的完美。

79、品质婚庆搭配,完美幸福加倍。

80、新人新品质,爱情爱完美。

81、追求完美,幸福加倍。

82、幸福喜事,我更品质。

83、品质婚庆,让爱情独一份。

84、山盟海誓不如香草山婚庆。

85、给你最美最幸福的开始。

86、牵手相伴,相约幸福。

87、品质婚庆香草山,定格美好长久远。

88、品质于心,幸福于型。

89、结婚好运来,好运自然来!——好运来婚庆

90、相恋今生,爱你一生。

91、一生一次,完美品质。

92、放大爱,放大美好。

93、婚庆办的好,幸福品质高。

94、给你不一样的婚礼。

95、品质香草山,婚庆是首选。

96、妆点爱情,渲染婚庆。

97、婚庆一条龙,幸福绕身行。

98、爱品质,爱真挚。

99、每一次,都是用心之作。

100、精彩婚礼,幸福如意。

101、完美品质,婚庆优质。

102、相约一生,见证香草山。

103、婚庆香草山,幸福更自然。

完美的幸福篇4

珍惜幸福吧,我们现在的幸福主要来自家庭和我们享受的美好的东西。珍惜家庭的幸福时光吧,我们大多数人的家庭是美满的,是快乐的,或许妈妈的一杯热水,爸爸的一句关心,都能让我们心里感到由内而外的温暖与幸福,我认为,这些幸福既是简单容易的,也不是不易的。因为有很多家庭都是不完整的,甚至有的完整的家庭也缺乏亲情的爱,或者是缺乏对家人的关心,或者是缺少与家人的陪伴时光。家庭幸福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我认为我们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是好的,我们也是幸福的。在很多贫穷的地区,是没有设施完备的学校的,有的学校甚至是没有教师的,在露天的场地下放上破旧的桌椅,学生坐在上面学习,没有多媒体,没有显示屏,没有扩音器,甚至没有黑板,我们的学习环境是来之不易的,应该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把握学习环境的优越。

还有我们幸福的社会生活,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的国家,没有硝烟,没有战火,生活越来越便利,百姓们安居乐业,领导们清廉执政,我们面对的苦难与挫折和挑战和战争年代,甚至是和平年代的贫穷时期相比,都是十分幸福的,这份幸福,这份安逸,是先驱,是前辈为我们争取来的,我们应该感到更加的来之不易,所以去好好珍惜。

幸福的事情是少的,但是如果我们有发现幸福,感受美好的心,那么幸福就是随处可见的。比如烈日下的一道清风,干渴时的一杯清泉,寒冷时的一缕暖阳,心情低落时见到的美丽景象,这些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美好感受的时刻,我们都是幸福的。

完美的幸福篇5

真实的幸福

[美]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著,洪兰译,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オオ

作为人的终极追求,幸福一直以来就是先哲圣人苦苦思索的问题,也是芸芸众生营营扰扰为之寻求的生活目标。人人渴求幸福,但是与人密切相关的这一术语――“幸福”却正如幸福本身一样人人都在追求却又不能完整地明白其中的意蕴。正如康德所言:“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至虽然人人都想得到它,但是,却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意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条理一贯”。

饮酒之后的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体验到了心灵的宁静与安闲,也触及到一种“真实的幸福”, 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此种简单的幸福看似人人唾手可得,原因在于幸福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然而也是最难获致的幸福,毕竟因生活所迫,几人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即便衣食无忧乃至锦衣玉食,也不见得就能感知幸福,一方面是因为习惯性适应以及社会比较的心理机制所致,另一方面则正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钝化了人的知觉。当通过各种各样繁复的手段获取“幸福”之后,蓦然回首却发现得到的并不是幸福,充其量只是幸福的一些外在条件。

那么,究竟什么是“真实的幸福”?对此问题的论述古来有之,也是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论及最多的问题之一,其核心在于道德与幸福的纷争。不幸的是,千百年来道德哲学家尽管承继快乐论和完善论的传统,但依然是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使得“幸福”这一让人眩晕的词更加扑朔迷离。故而麦金太尔在其备受争议的《德性之后》中强调,现代道德哲学正是因为沿袭了不同的伦理传统,故而成了一种“大杂烩”,原因在于传统之间本身的冲突以及不可通约性。所幸的是,现代心理学的介入和研究范式的转变,能够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幸福的本质认识,同时可知幸福产生的心理机制以及幸福会导致何种结果,并且对经验主义的哲学、伦理学提供足够的证据,弥补定性的自我言说和主观臆测的不足。

20世纪60年代,在生活质量运动基础上现代心理学展开相关研究,标志着以往哲学、伦理学对于幸福问题的定性逻辑推演转向心理学调查的定量分析。1967年,Wilson的文章《Correlates of avowed happiness》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研究幸福的重要文献,在对以往文献回顾后发现,“真实的幸福”的要素在于“高薪、已婚、健康、良好的教育、年轻等等”,然而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Myers和Diener关于“谁之幸福”的研究结果着实有些“意外”,也就是说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与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婚否、种族等并非显著相关。

那么,真实的幸福究竟何来?如何才能幸福?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对于此类问题自然当仁不让,于2002年在美国首次出版被称为“幸福四部曲”之一的《真实的幸福》(《Authentic Happiness》)。他认为,二战后由于心理学把研究重心几乎完全落在障碍心理和问题研究之上,“心理学几乎与心理疾病治疗画上了等号。心理学本来的任务――使健康的人更幸福,生活更充实,已退居其次,治疗心理疾病几乎统领了心理学。”亡羊补牢固然有可取之处,但是通过对问题的修修补补不能为人类谋取真正的幸福。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心理学需要回归与转向,于是,在他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期间,积极推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三个方面:积极情绪与体验;积极人格特征与品质;积极的组织系统。

不言而喻,从科学心理学的产生,以及经由学科间交叉与融合后的蓬勃发展,彰显了心理学的强大生命力以及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但也因其“技术主义”的倾向备受诟病。“现在的庸俗心理学喜欢以科学和量化的名义把复杂深刻的经验还原为简单肤浅的‘类似’经验。”(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P136)然而,以实证主义的价值判断来审视形而上的伦理道德研究,也有其致命的不足。所谓“幸福的范畴属于理性的、形而上的范畴,它不能为感性直观性所把握,也不能为知性分析所把握,它只有在生命的完整意义上才能被把握”。(高兆明:《幸福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P65)于是,找到心理学研究与道德研究的结合域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有幸的是二者的结合域是可能的也是存在的,那就是幸福终究是人的幸福,生活的幸福。

换而言之,当把幸福当做一个问题来研究的时候,走出误区也是一种进步,找到出路就是进一步接近真实的幸福,于是塞利格曼开了一个寻找幸福的“药方”,即H=SCV。其中,H代表幸福的持久度,S指幸福的范围,C是生活环境,V则是一些个体可控因素。显见,影响幸福的变量有三个方面,S因基因决定的个体特质以及享乐适应会影响幸福感的上限,其中基因对于幸福的影响作用占到五成。同样是心理学的另外一项针对4000对双胞胎的跟踪研究证实,人类的幸福存在一个恒定的“幸福定点”,因为遗传是不能改变的,所以我们只能相对地改变自身的“幸福定点”。面对这样的研究结论令人有些“不幸”,因为幸福似乎就是一种命定,不过好在还有其他变量。C包括较多因素,但是从价值判断,抑或其之于幸福感有无提升作用可以分为好的环境和坏的环境。当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为了真实的幸福就要注重亲密关系的建立并保持积极的情绪。塞利格曼的建议是,对于生活环境的态度是积极地去“适应”。在三个“变量”当中,V才是真正的变量,是可控的,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那就是所谓的积极情绪,这种情绪可以贯穿过去、未来和现在。如何在时间维度上保持积极情绪?塞氏给出三条法则:改变过去消极看法,立足当下积极体验,积极着眼未来。其中暗含幸福的本质就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真实的幸福似乎由此而变得简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变量S和C被认为是不可控的,那么在除却S和C的前提下,变量V的最大化才是获致幸福的关键。幸福究竟在哪里?众所周知,幸福的亲身性决定幸福必然是可感知、可把握的,正如苹果的味道、口感如何,别人所说只是别人的感觉,不去品尝也许会把以往吃梨的体验强加其上。塞利格曼作为心理学家并没有完全以心理实验来探究真实的幸福,而是将幸福回归于人性。人性有善恶之别,所有行为是人性的外化,行为的结果决定行为对于主体的价值与意义。在他看来关于人性的问题“从20世纪的心理学中消失了,而它们的兴亡史正与我要讨论的好品性有关”。于是,从3000年来东西方文化史出发,塞利格曼找出200多种人类历史以来被赏识的美德,并从中归纳了6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美德: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与精神卓越。凡此等等概念,似乎是道德学家的“专利”、美德伦理学的范畴,一个心理学家关注与此,似乎有些“不务正业”之嫌,然而这恰恰是塞利格曼的不同之处,在后现代语境和道德相对论盛行的年代,着眼于6项绝对的“美德”,并且以心理学的方法将此演绎为个体获致幸福的24个优势(Strength),并编制相关问卷进行幸福测试。问卷的可靠性、一致性、可比性暂且不说,毕竟这些优势“是心理特质,在不同的情境中长期存在;优势本身有价值,常能带来好的结果”。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幸福的生活(eudaimonia)是最值得过的生活,也是展现美德的生活,至于什么是美德,亚氏的回答是“中道”。显然,塞氏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传统,但是,在心理学家看来美德也好、中道也罢都太过抽象、难以测度。于是他没有忘记自己心理学家的身份,转而编制了一个“优势问卷”用来辨识和比较个体的优势。具体而言是指实现智慧和美德的好奇心、求知欲、判断力、创造力、社会智慧与洞察力;实现勇气美德的勇敢、毅力和正直;实现仁爱美德的仁慈与爱;实现正义美德的公民精神、公平与领导力;实现节制美德的自我控制、谨慎和谦虚;实现精神卓越美德的美感、感恩、希望、灵性、宽恕、幽默与热忱。塞利格曼强调,优势和美德是积极的性格特质,种种优秀的性格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的,它们会带来积极的感受和满足感。在经验心理学视角下,幸福可以被理解为主观幸福感,其“关键词”是主观。因此,并不足以告诉我们个人良好生活绝对的、伦理的意义。而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幸福可以理解为“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不仅需要、也一定需要主观幸福感作为表征。塞利格曼正好用他的公式弥合了心理学和伦理学意义之上对于幸福理解的罅隙,这也正是他的贡献之处。

真实的幸福就是知道何为幸福,如何去追求;不幸就是对于没有感知,不知如何把握。故而,积极主动地去生活并乐在其中,建立某种甜美的亲密关系是通往幸福之路的必然选择,而通过个体努力培养的优势是任何人都夺不走的,优势的建立将使人受益终身、幸福一生。至此,我们是否真的找到了真实的幸福?从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塞利格曼是对以往幸福研究的创新和突破,因为他的公式是对的,态度是积极的,理想是好的。但是若从追求幸福生活者的角度看,用这一公式来指导真实的生活似乎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首先,理论往往在于构建宏大的、先验性的“应然”之态,并以此来对未来进行某种预测和把握,而幸福的现实则恰恰表现为一种对于生活状态满意的“实然”状况。把幸福认定为需求的满足、精神的自由、道德的良善是毫无疑义的,但需求的满足受制于欲望的强弱或者期望的大小,精神的自由受制于自由的限度,道德的良善则要听命于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变迁。正如康德认为,追求幸福的规则永远不能普遍有效,所以,塞氏的法则不可避免地落入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境地。

其次,人的社会性存在,决定了幸福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个体之中,只能是建立在与他人关系品质的价值判断之上,故而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里才能有优势和美德的良好生存空间,否则失却了社会的整体价值判断,个体所谓的美德与优势尽管有存在的价值,但一定会失去可比性,最终能否导致有良好的感觉则不得而知。2010年“两会”期间,总理明确提出:“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幸福是目标,而社会的公正和和谐才是个体达致幸福的良好外部环境。如果个体和社会不是试图改变不能尽如人意的现实环境,即便拥有乐观豁达的积极性格,社会和个体何以进步。

第三,“人的真实幸福少不了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客观基础的”(《论幸福》,P74),尽管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但是这种主观感受却难以离缺客观的生活基础。塞利格曼承认好的环境的确可以提升幸福感,而要是改进坏的一面不仅昂贵而且不切实际。若是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屈从于自己并不满意的环境,不是改变它而是改变对于环境的态度,倒是颇有几分知足常乐的味道,虽然不失为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但似乎与他本人倡导的“积极”自相矛盾,而又有几人能在穷困潦倒、疾病染身、妻离子散之时不是想着努力改变生活环境而是转向提升自己的美德。或者说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尚不能满足之时,转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似乎有点自欺欺人的意思,所获致的幸福也许只能是虚假的幸福罢了。

完美的幸福篇6

我国的城镇化目的不是消灭农村,地震重灾区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不是把农村变成城市,我们必须在尊重城乡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2014年,中江县新农村建设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总体要求和“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以“集凤镇石垭子新农村综合体,7个省级幸福美丽新村、4个省级美丽乡村、8个地震灾区新村基础设施,23个省级新村聚居点、44个县乡幸福美丽新村和农村廉租房”建设为重点。2015年,继续抓好各项项目的实施,一是新建成1个新农村综合体,二是推进5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三是推进7个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结合D级危房改造,计划新建廉租房1196户,五是继续抓好44个县乡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1.1新农村综合体建设

集凤镇石垭子村场镇作为新农村综合体,我们以“旧村改造“为重点,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新型社区配套建设,加快乡村旅游和商贸发展,石垭子新农村综合体全面建成。旧村改造住户58户,新发展商贸服务业45户;新建道路1.66km,改造石垭子村小学1所,改造新型社区1个。

1.2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按照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要求,全面完成了7个省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44个县乡幸福美丽新村建设。(1)7个省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一是主导产业初具规模。集凤镇石垭子村以种植中江白芍促进芍药谷乡村旅游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白芍种植面积达到106.7hm2,2014年景区接待游客31.3万人次;二是新村建设加快推进。7个村新建和改造新村聚居点7个,其中新建聚居点4个,改造聚居点3个;新建农房213户,改造农户690户。三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建户间路15.5km、入户路0.6km、排水沟、排污管、安装路灯盏,整治沟渠350m,新建群众活动广场7个。四是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6%。新建和改造村级活动阵地7个、群众组织活动广场7个,便民超市11个。(2)44个县乡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在全县44个乡镇确定了44个县乡幸福美丽新村试点村,作为2014年乡镇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各乡镇高度重视,按照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目标和要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

1.3美丽乡村建设

2014年重点实施了集凤镇石垭子村、富兴镇富强村、柳林沟村,南华镇高桥村4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总投资1915万元,目前已经全部完工。(1)富强村美丽乡村完成投资405.08万元,项目主要包括聚居点道路、农房建设、风貌改造、电力改造外线及电缆线安装、入户箱表、广场、排水沟、停车场、挡土墙、安装木栅栏、村聚居点综合服务用房等。(2)集凤镇石垭子村美丽乡村完成投资600万元。石垭子村场镇风貌改造58户,道路沿线95户,新建道路8.66km,其中产业路6.95km,聚居点道路1.71km。(3)富兴镇柳林沟村完成投资210万元,主要包括路面硬化1610m2、观景台道路295m、观景台3个、蓄水池5口、塘堰4口、排水沟2485m、活动广场以及挡土墙等。(4)南华镇高桥村已完成投资410万元,其中新建道路2.1km、农户改造130户,新建老年活动中心、活动广场、公共场所和道路加宽、排污管和太阳能路灯等。

1.4新村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我们全面完成了8个新村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总投资2104.55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800万元,市、县投入42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58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304.55万元。新建活动广场9个,道路2.82km、排水沟1860m、排污管786m、安装太阳能灯40盏。

1.5新村聚居点建设

以农村新建聚居点、旧村庄改造提升、传统村落民居保护作为新村聚居点建设的基本形式,根据《中江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新村居民聚居点建设规划,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和“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2014年新建和改造居民聚居25个,占全年计划23个聚居点的108.7%,其中新建聚居点13个,涉及农户560户,改建聚居点12个,涉及农户335户。

2地震重灾区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

2.1领导重视,有序推进

中江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并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构建一个立足国情,政府角色定位明确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重要标志。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会议达6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检查、指导、督促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并及时解决建设的问题和困难。

2.2深入调查,科学制定规划

按照“一盘棋”理念,遵循“规划先行、规划引领、规划统筹”的原则,按照“先策划再规划、先全域再区域、先总体再专项”的思路,坚持放眼未来谋规划、立足高端制规划、全域统筹定规划。我县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试点村社,进行全方位调查和分析,在广泛征求各级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了7个省市幸福美丽新村和44个县乡幸福美丽新村的建设规划,23个新村聚居点新建和改造规划,8个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完美的幸福篇7

【关键词】幸福指数;GDP;统计

近年来,采用新的更合理的指标的讨论越来越激烈,其中30年前由不丹国王提出并实践的“幸福指数”这一指标备受关注。在对幸福指数取代GDP这一问题的理论探讨上,学者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相对一致的观点是大部分人都认为幸福指数理应取代GDP。李思认为幸福指数取代GDP是必要的,但是具体如何构建幸福指数体系,李思认为这是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在如测量幸福指数的问题上,俞灵燕和王岚采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对构建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做出了初步的设想。商晓伟则结合贝叶斯估计,提出了测量幸福指数的方法,并以北京市为例做了实证分析。

一、用GDP衡量福利水平的缺陷

(1)GDP没有考虑到外部性。在GDP模式下,不可能考虑到环境的污染等非货币化的外部性,而恰恰这些是极大地影响着居民的福利水平的,因此,这是GDP衡量福利水平的不完整性的体现。(2)GDP不仅统计好的产出,也统计坏的产出。并非说,生产了100万美元的消费品,这个社会就产生了100万美元的福利水平。因为这种消费品很可能是对福利有害的。(3)地下经济活动没有反映在GDP上。如果地下经济活动只是一个很小的数量级,那么这么一点小小的误差或许并不构成GDP的缺陷。(4)公共产品没有价格,无法计入GDP。很显然,一些公共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福利水平,但是由于这些产品没有价格,因此无法计入GDP。(5)家务劳动与闲暇的价值没有反映在GDP上。一个经济学家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GDP的这个缺陷。一个年轻男士雇佣了一个年轻的保姆做家务,月薪1000美元。这个举动为GDP增加了1000美元。之后,年轻男士取了这个保姆为妻,妻子天天在家中也是一样做家务,只是没有月薪了。这时候,居民的福利水平提高了,然而GDP却减少了。(6)人均GDP有时候也许什么都不是。试想这样一种情况,有两个国家,分别有着10个居民。甲国家一个人年收入为1亿美元,其他就个人为0美元。那么甲国家的人均GDP为1000万美元。而乙国家十个人都是年收入10万美元。那么乙国家的人均GDP为10万美元。

二、理论良好的幸福指数

GDP中未考量的地下经济,产出中坏的部分以及家务劳动产生的福利,这些在幸福指数中也没有完全地解决。但是在幸福指数这种衡量模式下,我们不应该抱着GDP那样的思维模式去看待福利问题了,幸福指数完全是另一个思维模式。在幸福指数这种思维模式下面,经济增长只是一个部分,那么,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在统计数字上有一点偏差和漏洞,问题并不是很大。

三、幸福指数在操作层面上的不可行

(1)指标难以量化。且不说经济增长与政府善治,光光是文化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两大部分,就根本无法量化。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可以让全世界都认可的环境量化体系。所以,指标的量化这一步骤,不可避免地要加入很多的主观成分。而一旦这种主观成分加入,则几乎丧失了幸福指数作为一个指标的意义。(2)幸福指数涉及意识形态问题。意识形态不等价于文化价值倾向,它是一种更难以调和的价值观。朝鲜之前就过“全球幸福指数排名”,在朝鲜的幸福指数排名中,中国以100分位居第一,朝鲜以98分位居第二,而同样也是社会主义的古巴位列第三。并且像伊朗这样的国家位列第四。而朝鲜眼中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却以3分的分数排在全球倒数第一,同为政敌的韩国也排在100名以外。所以,一旦把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福利水平的指标,则各国必然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制定排名方案。全世界统一的指标体系,怕是很难存在。(3)幸福指数涉及文化价值问题。在幸福指数中,四大部分有一大部分是文化发展。由于文化的特殊性,它不仅难以量化,而且每个国家,每个人民对待文化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西方人喜爱油画,中国人喜爱山水画,很难找到一个各国各民族都能认可的文化评价体系。

四、关于未来的看法

幸福指数由于它在操作层面上的不可行性,注定了它无法替代GDP。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以及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国家,民族,因此在涉及到价值层面的时候,很难达成全世界的统一。最大的优点就在于,GDP是一个明明白白的东西,每个国家都可以接受,也都能统计。并且经济实力的确是重中之重,经济基础有了,那么相应地环境保护和文化发展也会做的更好,所以,以经济实力作为福利的代表,有它的科学之处。我们能做的,是推行更为科学的统计方法,从而把GDP更好更精确地统计出来。并且在已有的GDP的框架上,使GDP这个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化与细致化。

参考文献

[1]李思.幸福指数之我见[J].统计与管理.2011(4)

[2]俞灵燕,王岚.“幸福指数”编制及指标体系建构探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10).

完美的幸福篇8

【摘要】自经济学诞生至今,功利主义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立论基础,经济学幸福理论的发展基本围绕幸福效用化—效用物质化—物质化效用数理化这么一条主线展开。幸福和快乐是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也是人类探讨的永恒主题。经济学自诞生之日就以促进人类幸福为当然使命,幸福理论在经济学中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耀地位,既是经济学存在的前提,又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还是经济学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从根本上讲,经济学就是幸福学,一部经济思想史就是一部幸福思想史。

一、古典经济学的幸福理论

参照赫希曼(AlbertHirschman)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道德哲学时代”的人们追逐权力和荣誉给人类带来的无尽灾难导致了中世纪禁欲主义的盛行,而18世纪中叶开始视赚钱为“一种温和的欲望”的思想又导致了道德情感主义伦理哲学的诞生。这个时期,伦理学也开始从研究“神”转向研究“人”,从谋幸福于神转向谋幸福于人。斯密师徒及好友一干人发起和倡导道德情感主义的根源正是赫希曼所讲:“人们期望通过巧妙地利用一种欲望抵制另一种欲望来调控社会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作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二者之间真正的内在思想联系应该是这样的:前者论情感、美德和幸福,而且论证了适当的情感才是美德,有美德才能得幸福;后者论经济人如何通过追求财富来满足个人“一种温和的欲望”,“温和的欲望”的满足将会调节其的欲望,抑制权力、荣誉等有攻略性和毁坏性的欲望,使人变得能自制,有美德,进而能幸福。而且,斯密还相信这种满足和调节能在“看不见的手”指引下通过“利己而利他”来普世。这就是斯密著作体现的道德情感主义的幸福原理。

边沁继承了快乐主义思想,同时也继承了道德情感主义的幸福思想。边沁避开了对幸福性质的价值判断,认为所有幸福无论源于何处,带给人们的愉悦感都是相同的,并声称“幸福的数量是相同的,图钉和诗歌一样美好。”边沁认为,人们对快乐和痛苦的评价是主观的,促进大最多数人的最大程度的幸福需要在个人之间进行功利或效用的对比才能实现,这种效用的对比需要用货币单位来进行度量和加减乘除的精确计算。边沁为衡量快乐制订了七大标准,同时列举了14种快乐。边沁对经济学幸福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确立了经济学的功利主义原则,把人类所有的动机都归结于对快乐的最大化追求。边沁因此而认为自己掌握了人类通往幸福的钥匙。二是用功利或效用表示幸福,用效用计算幸福,用效用原理来表述功利主义原则。三是指出了效用递减律。尽管边沁认为经济学应该成为用数学形式表达幸福的一门科学,但他并没有能够真正做到对效用的进行数学分析。

边沁的功利主义在经过了穆勒的修正和完善之后,才真正开始成为支撑功利主义经济学大厦的哲学基石。穆勒用幸福主义对边沁的快乐主义进行了修正。其一是对快乐进行了数量和质量的区分。穆勒同边沁的区别在于:边沁认为人类的行为动机仅受自我满足的欲望驱使,而穆勒认为边沁忽略了人们出于自身目的对美、荣誉和其它目标的追求,人们不仅要关心享乐的数量,也应关心享乐的质量。穆勒这一思想表现在他对一个著名论断的引用:“宁可做一个不满足的人,也不做一头满足的猪;宁可成为不满足的苏格拉底,也不愿成为一个满足的。”其二是用幸福主义取代了边沁的快乐主义。穆勒认为,幸福是一个具体的整体,也是一个多元的概念,爱音乐,追求健康,崇尚德性,追求个体的自由发展等等,都可以作为幸福的组成部分;金钱、名望、权势等是追求幸福的手段,也是可作为幸福的组成部分;快乐之有价值也是因为快乐是幸福的组成部分。这里,穆勒不是以快乐为最终标准,而是以幸福作为道德的终极目标。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幸福理论

边沁计算快乐的思想激励着其后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学家们,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的边际学派精心设计了一套计算幸福的效用理论,紧随其后的新古典主义,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人”的“理性”特征,发展了“理性经济人”以效用最大化为准则的幸福计算、比较、选择、交换和分配的整套市场理论。边际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经过百年发展,不仅实现了功利主义幸福理论的数理化表达,也让人类从只有“温和欲望”的“经济人”时代走向工于效用(幸福)计算和最大化选择的“理性经济人”时代。

1、效用函数:功利主义幸福理论的数理表达

杰文斯(WilliamstanleyJevons,1835—1882年)继承了功利主义的效用理论,认为“经济人”之为经济人具有两个特性:其一是他们从消费品中获取效用:“个人需要的任何物……必须具有效用。在经济科学中,我们尊重人的本性,而不是要求人应该怎么样。”其二是每个人都是理性的、计算效用最大化的。只有理性的、计算最大化的行为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为了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满足——以最小成本追求最大需要——换言之,快乐最大化,就是经济学问题。”

杰文斯对功利主义幸福理论的贡献,可用他自己的话说来概括:“财富和价值的性质要用无穷小快乐和痛苦来解释”,“我主张所有科学导向的经济学者必须掌握数学。”

2、理性经济人:效用最大化的幸福计算机

马歇尔(AlfredMarshall,1842—1924年)对功利主义经济学及其幸福理论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对“理性经济人”的界定。

马歇尔所谓“经济人”的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经济人”都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特性。其二,“理性”的“经济人”重视道德和法律的制约,是一种温和与开明的自利。其三,“经济人”的自利行为不仅包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也包括对精神满足的追求,而物质利益通常也能带来精神需求的满足。

马歇尔赋予“经济人”以“理性内涵”,“不仅构筑了现代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而且规定了市场经济下‘理性经济人’的道德出发点”。自此以后,“经济人”的概念逐渐被“理性经济人”所取代。

3、偏好和理性选择:使幸福的比较、计算和交换成为可能

马歇尔的另一大成就是通过偏好和理性选择的论述,提出了较为完善的需求理论,并将其与效用理论相结合,使功利主义的效用理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按照马歇尔的理论,“理性经济人”对幸福(效用)的偏好、欲望和需求,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操控,在经过市场的计算、比较和交换之后,最终能得以实现。

4、市场均衡:厂商和家庭的幸福最大化

马歇尔认为,财富的积累一般是享乐的等待。人们总是考虑进行合理的交换,以使得劳动带来的痛苦最小化或是避免因获得来自消费品的快乐而进行等待。劳动者进行效用计算,决定忍受多少痛苦的工作;而资本家进行效用计算,决定忍受多久的痛苦等待。“一个谨慎的人会努力把他的财产分配于一切不同用途——现在和将来的,以使他的财产在每一用途上都有相同的边际效用。”因而,效用最大化的计算掌控着从家庭部门到厂商部门的劳动和资本服务的实物流,以及从厂商部门到家庭部门的消费品实物流。

三、福利经济学幸福理论

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条件的基础上,新古典经济学家构建了一个精致、匀称、美丽、令人满意的演绎及数学大厦。福利经济学关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研究,使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如虎添翼,达到了发展的巅峰。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A.C.Pigou,1877-1959)基于功利主义幸福理论和个人效用可以比较的假设,提出了社会总效用可以计算并可最终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理论。但在经济学的实证研究证明了效用不可比较之后,庇古的理论被贴上了“旧福利经济学标签”而遭冷遇。而新福利经济学基于帕累托最优概念和一般均衡理论,构建了一套关于自由市场的竞争、均衡和最优状态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1、帕累托最优:功利主义的“极乐世界”和“永恒幸福”

帕累托最优概念的提出,导致了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诞生:在不存在“外部性”条件下,每一个完全竞争的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不存在规模经济条件下,每一个帕累托最优的社会状态也都是相对于某一价格组合和某种资源的初始分配的一个完全竞争状态,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黄有光教授甚至证明了“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部门、一个国家(或者一些国家)得到了诸多改善,他人也会从中受益”的福利经济学第三定理。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告诉我们,任何完全竞争的市场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同时,总存在一个资源的初始配置使得市场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社会状态。即便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只要通过“帕累托改进”能使一个人的福利有所提高,同时又不损害其他人的福利,这也是最为可取的最佳选择。一个人的福利的提高,致使他人福利也得到改善的情况尽管与帕累托最优原则相矛盾,但也不失为一种从个人最大化走向社会最大化的证明。

帕累托最优理论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使新古典微观经济学达到了发展的顶峰:自由市场的、竞争性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配置资源,分配收入,并且在消费者中分配消费品,以至于没有任何通过消费、交换或生产上的变化实现的资源再分配能够明显增加正在生产和交换的商品价值。帕累托最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表明了社会从资源和财富分配中所能获得的最大福利,亦即功利主义“最大多数人最大程度幸福”实现的理论上的可能性。

只要人们接受现在的资源和财富分配,那么,个人最大化行为自动促使社会达到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必然实现功利主义“最大多数人最大程度的幸福”,这在新古典福利经济学著作中被认为是“极乐点”或“受约束的极乐点”,类似于圣·奥古斯丁(SaintAugustine)教义中的“极乐世界”和“永恒幸福”。

2、次优理论:帕累托最大化幸福梦想难真

福利经济学关于市场最优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严格的前提条件是:完全的私人所有制、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完全的市场信息等等。犹他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享特(E.K.Hunt)则更为详尽地列出了福利经济学实证分析的全部假设:第一,大量的买卖者,任何人都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能对均衡产生明显的影响;第二,任何企业都能容易地进出一个行业;第三,投入和产出是同质的,且能分成任意大小的单位;第四,对未来没有不确定性;第五,对生产和消费的所有可能选择具有完全知识;第六,生产函数满足“合适的二阶最优条件”;第七,同样合适的效用函数在整个时期都是稳定的;第八,生产率一般不受财富、收入和权力分配影响;第九,只有那些外部经济和不经济(或“外部性”)可以通过税收、补贴或者新产权的创造得到纠正或抵消;第十,市场总是均衡的,有所变化都是从一种静态均衡状态向另一种静态均衡状态的瞬时变化。

3、不可能定理:个人最大化未必社会最大化

尽管新古典福利经济学告诉我们个人福利最大化必然导向社会福利最大化,然而,在次优理论证明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虚幻性之后,阿罗不可能定理又进一步证明了从个人最大化到社会最大化不仅没有必然性,甚至没有可能性。

阿罗(KennethJ.Arrow)对伯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从个人偏好导出集体偏好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命题。阿罗列出了从个人偏好导出集体或社会偏好必备的五个条件,基于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推理,阿罗发现,任何社会选择规则要同时满足五个条件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不存在满足全部五个条件从而实现从个人偏好导出社会偏好的社会福利函数。因为这一结论证明了从个人福利函数导出社会福利函数的不可能性而被人们称为阿罗不可能定理(Arrow’sImpossibilityTheory)。阿罗不可能定理实际上证明了福利经济学从个人福利最大化导向社会福利最大化这条“必由之路”根本走不通。

四、主流经济学幸福理论评价

1、经济人假设的局限

在“幸福效用化—效用物质化—物质化效用数理化和最大化”的演化进程中,新古典经济学进一步抽象了古典经济人的心理和伦理因素,使经济人成了彻底的经济动物和经济学分析工具。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人类的真实本性和追求主观幸福的经济学初衷。

2、有限理性

理性和非理性的并存,决定了人类不存在完全理性。因此,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1916—2001年)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理性的限度是从这样一个事实中看出来的,即人脑不可能考虑一项决策的价值、知识及有关行为的所有方面……人类理性是在心理环境的限度之内起作用的。”“理性在它缺乏全知全能时是有限的。不能全知全能大多是指不能知道所有选项,相关外生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不能计算后果。”西蒙还指出,“有限理性应作为对传统全知全能理性的替代”,事实上,“实际商业决策形式非常符合有限理性,但和完美理性假设不相符合。”

3、不完美信息和不完美市场

主流经济学的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已经被现代经济学家们证明是不存在的。现实的市场是非完全信息和非完全竞争的市场。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以及外部性等共同决定了真实的市场是一个不完美的市场,新古典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所描述的理想化的竞争市场使资源均衡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市场能力,实际上并不存在,市场失灵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市场的经常状态。这一点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无法回避的现实。

4、满意化和最大化

主流经济学信奉最大化原则,隐含前提是个体可以找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决策方案,即人是无所不知,绝对理性的。基于完全理性假设的经济学最大化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涵:在确定性条件下表现为效用函数的最大化,在不确定性条件下表现为期望效用函数的最大化。西蒙认为由于信息、时间、认识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人的理性有限,现实中不可能找到最优方案。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最大化的计算是一个简单的要求结果为零的一阶求导过程。“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许多情况的真正最优化,在可行的容量限度内,简直是不可计算的。”

如何重建经济学幸福理论,是摆在经济学家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纵观主流经济学幸福理论的发现脉络,我们不能不承认,以幸福为使命的经济学已经偏离了走向幸福的方向,距离我们追求的幸福目标已渐行渐远。

【参考文献】

[1]赫伯特·西蒙、约翰·伊特韦尔等编:满意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2]斯坦利·L.布鲁:经济思想史(第七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穆勒:功利主义[M].九州出版社,2007.

[4]E.K.亨特著,颜鹏飞等译:经济思想史:一种批判性的视角[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5]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4.

[6]贺蕊莉:新福利经济理论综述[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5(1).

[7]西蒙著,黄涛译:西蒙选集[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8]史金艳、李凯、李亚宁:行为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重新审视[J].商业研究,2006(5).

上一篇:小泽征尔的故事范文 下一篇:关于人生哲理的文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