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细胞范文

时间:2023-11-06 16:03:38

伟人细胞

伟人细胞篇1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凋亡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其诱导因素的研究十分有意义。本文就VSMC凋亡诱导因素做浅要的概述。

1血管平滑肌凋亡的诱导因素

1.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沈洪[1]等报道OX-LDL刺激可使培养的VSMC表现明显的细胞增殖,NS-398可减弱VSMC的增殖,但却协同OX-LDL导致凋亡作用的增强。巴玉峰[2]等发现7-酮胆固醇能诱导VSMC凋亡,并且是由脂质过氧化作用引起。Ding[3]等研究发现高浓度OX-LDL能增强平滑肌细胞凋亡。Ingueneau[4]等也发现OX-LDL诱导VSMC凋亡,其机制与caveolin-1有关。Zhang[5]等实验发现OX-LD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且其机制与ERK1/2和Ki-67的表达增加有关。因此笔者认为如何在AS的不同阶段控制OX-LDL的浓度对于预防和治疗AS是极为重要的。

1.2一氧化氮田宏[6]等发现一氧化氮(NO)可以促使平滑肌细胞中Fas抗原高表达,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与NF-kB信号通路有关。

1.3E1A激活基因阻遏子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分泌型糖蛋白,实验表明[7]在药物刺激后,CREG表达抑制的VSMC更容易发生凋亡,而CREG过表达明显抑制细胞凋亡。

1.4MG132郭芳[8]等的研究表明MG132能阻止26S蛋白酶体对泛素结合蛋白的降解、抑制20S蛋白酶体的糜凝乳蛋白酶活性,从而阻断UPP,它能激活c-Jun氨基端激酶(JNK1)从而启动凋亡。此外,MG132还可以通过上调caspase3来诱导凋亡。

1.5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HCY)被称为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独立而非传统的危险因素。张伟伟[9]等发现HCY呈时间依赖性诱导人VSMC的死亡受体Fas等表达上调,表明HCY诱导人VSMC凋亡可能是由Fas和TNFR1参与的死亡信号通路介导的。

1.6其他微小RNA-146a可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10]。此外,活性氧、细胞成分细胞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等也能调控平滑肌细胞的凋亡。

2展望

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诱导因素很多也十分复杂,如何控制好凋亡的速度,使血管平滑肌的增生和凋亡处于动态平衡是稳定粥样斑块的关键。虽然近年来对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十分迅速,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的不断深入研究对临床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沈洪,尹明,郭继鸿,等.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5):295-298.

[2]巴玉峰,赵高峰,僧靖静,等.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05,14(2):116-118.

[3]Ding Z,Wang X,Schnackenberg L,et al.Regulation of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in response to ox-LDL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and the modulatory effects of the microRNA hsa-let-7g[J].Int J Cardiol,2013,S0167-5273(12)01674-9.

[4]Ingueneau C,Huynh UD,Marcheix B,et al.TRPC1 is regulated by caveolin-1 and is involved in oxidized LDL-induced apoptosis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J Cell Mol Med,2009,13(8B):1620-310.

[5]Zhang Z,Zhang M,Li Y,Liu S,et al.Simvastatin inhibits the additive activation of ERK1/2 and proliferation of rat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induced by combined mechanical stress and oxLDL through LOX-1 pathway[J].Cell Signal,2013,25(1):332-40.

[6]田宏,杜军保,范瑾,等.一氧化氮诱导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机制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19(7):870-874.

[7]吴光哲,闫承慧,韩雅玲,等.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过表达通过抑制p38/JNK 信号分子活化对抗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36(12):1597-1606.

[8]郭芳,何慧,孙文清,等.MG132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对caspase3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5):381-383.

[9]张伟伟,张 静,徐会圃,等.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死亡受体Fas、TNFR1mRNA 表达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34(5):337-340.

伟人细胞篇2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瘤;超声造影;分化程度

肾透明细胞癌又称Grawitz瘤,是肾细胞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主要来源于肾小管上皮,发生在肾实质内。其早期症状常不典型,一旦出现腰痛、血尿、腹部肿块等症状时往往为中晚期,预后较差[1]。所以,对肾透明细胞癌的早期发现及明确其分化程度是治疗和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本文就几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待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1 肾透明细胞癌二维声像图特点

徐丽伟等[2]及董晓秋等[3]分别对病理结果为肾透明细胞癌的42例患者和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典型的肾透明细胞癌的声像图表现仍以低回声结节占67%(28/42例),包膜完整,血流略丰富者为著。

2 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特点

徐丽伟等[2]等研究结果表明以低分化癌为主的肾透明细胞癌病灶内造影剂快速灌注增强、早于或等于肾实质占74%(31/42例)。高分化肾透明细胞癌病灶内造影剂增强晚于肾实质占26%(11/42)。董晓秋等[3]研究结果表明以低分化癌为主的肾透明细胞癌病灶内造影剂快速灌注增强、早于或等于肾实质占75%(18/24例)。高分化肾透明细胞癌病灶内造影剂增强晚于肾实质占25%(6/24例)。

“快进快出”造影模式产生可能是由于肿瘤分化程度较低,内血管成分含量多,间质成分少,肿瘤组织包膜不完整或形成假包膜,动-静脉瘘等因素存在使得病灶内造影剂灌注和消退时间加快;“快进慢出”造影模式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早期肿瘤血管成分较多[4],血管及血管弹力层纤维丰富,分化程度较低,生长较快,肿瘤实质内的血管生长很难满足于肿瘤快速生长发育而逐渐形成的液化坏死区域,使造影剂不均匀充盈,坏死灶周边实质内生成较多的移位供养动脉,使造影剂灌注速度较快而流出速度减慢;“同进同出”造影模式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肿瘤内组织尚未形成自己的供养血管,无自身供养血管网络。因此,血流灌注特点同周边的正常肾实质;“慢进慢出”造影模式产生可能是由于肿瘤内间质成分较多,血管成分较少,管壁缺乏弹力层所致。

3 分析

以上研究发现肾透明细胞瘤以低回声结节,包膜完整,血流略丰富者为著,但无特异性,部分肿瘤有出血坏死、囊性变或血供较少者与良性病变无法鉴别。超声造影对病灶内血供更加敏感,明显提高了肾脏肿瘤血管检出率同时提高肾肿瘤的诊断率。其造影增强方式呈“快进快出”“快进慢出”“同进同出”“慢进慢出”四种模式,且无一种呈现明显优势,但也有学者[5]研究结果中“快进慢出”模式 占明显优势,因此我们不能从造影增强模式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超声造影能够提供不同肾细胞癌微血管灌注特征,为肾细胞癌的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5-6]。由此在二维超声声像基础上观察造影声像表现而高度怀疑肾恶性肿瘤者可以根据其造影增强模式初步判定病理分化程度,对于临床治疗的选择具有实用价值。

4 展望

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和造影剂的不断更新,我相信超声造影在肾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地位会越来越高,并能确定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将靶向药物与造影剂结合,可以用超声造影作更精细的检查甚至起到治疗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吴恩惠,李松年.中华影像医学泌尿生殖卷.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9-82.

[2] 徐丽伟,陈敬一,史笑荣.肾透明细胞癌诊断中超声造影的应用价值.哈尔滨医药,2010,30(2):35-36.

[3] 董晓秋,徐丽伟,沈毅,徐春媚,毕伟,王晓民.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模式与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中华超声医学杂志,2008,24(4):342-345.

[4] Nilsson A.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of the kidneys. Eur Radiol,2004,14 Suppl 8L:104-109.

[5] 顾继英,杜联芳,李凡,张学梅,伍瑛.超声造影对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11(2):91-94.

伟人细胞篇3

苏芸金芽孢杆菌的肠毒素及其编码基因的研究 张文成,任改新

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诱导豚鼠内耳产生热休克反应的分析(简报) 邹静,周永清,毕爱芳

RAPD分析在Hp菌株鉴定中的应用 王蔚虹,阎赞华,胡伏莲

检测孕妇感染解脲脲原体的意义 万加华,马守中,戚其玮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TNF-α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简报) 赵逵,马淑玉,龙小英

人巨细胞病毒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的筛选 杨淑静,卜凤荣,王全立

人瘤病毒16型致瘤基因E6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及其蛋白抗原特性的初步研究 栾怡,于修平,赵蔚明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基因分析(简报) 汪玎妍,罗宪玲,郭辉玉

牛轮状病毒受体分析 李金慧,訾自强

1b型丙肝病毒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感染状态及其对干扰素应答的影响(简报) 龚国忠,郑宣鹤,赖力英

原代沙鼠肾细胞流行性出血热双价疫苗临床观察与免疫学效果研究 董关木,安祺,朱智勇

恶性疟复合多价抗原基因在小鼠中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 黄建生,张丽芸,郭明秋

p185抗体可致小鼠流产的研究 李晓华,秦慧莲,Mery L Disis

国产与进口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乙肝的研究(简报) 赵桂珍,马力,梁争论

MRL/lpr Thy1.1小鼠中一个新的T细胞亚群的发现 宋永平,张永法,金雪兰

异型反应性CD4+-T淋巴细胞在MHC-Ⅰ类分子差异的异体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葛建军,内田孝之,张启伟

白细胞移动抑制因子(LMIF)释放的测定及条件性抑制LMIF的作用 梅林,李乐群,范少光

人瘤病毒16型(湖北株)E7基因免疫初探(简报) 王宇哲,伍欣星,盛德乔

肺癌患者红细胞CR1基因密度型分布与红细胞免疫变化的研究 王若霞,郭峰,张俊洁

ICAM-1和VCAM-1对活化淋巴细胞粘附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简报) 侯桂华,韩建奎,张庆殷

抗HBsAg和抗红细胞双特异Diabody的构建及表达 陈宇萍,王琰,化冰

CEA单链抗体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及表达 王冠华,孔建

血液透析前后血小板提取液中NPY与NT含量的变化(简报) 罗南萍,孟建中,杨道理

用抗原表位定向选择方法人源化抗TNF-α抗体Fab段 王卓智,王琰,李竞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IL-6、IL-2系统的变化和意义(简报) 赵彩彦,王彦锁,周俊英

人肿瘤细胞TH2类细胞因子的逆转与NK抗性变化的研究 刘杰,田志刚,张建华

跨膜型与分泌型TNF-α细胞毒效应的比较 石文芳,李卓娅,龚非力

感染人体的博尔纳病病毒ORF I基因前部片段的检测 谢鹏,岩田泰秀,高桥和郎

核酸序列扩增系统与套式RT-PCR检测博尔纳病病毒的方法学比较(简报) 谢鹏,岩田泰秀,高桥和郎

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E型肉毒神经毒素基因 王兴民,孟筱琦,邹开勇

EBV-LMP1基因对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简报) 陈宜芳,郭辉玉,汪慧民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任冰,程玉林,陈民钧

同一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 S基因的多态性(简报) 房德兴,甘人宝,李载平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羧基端编码基因真核表达重组克隆的构建 缪军,薛采芳,喻启桂

不同种属钩端螺旋体疏水外膜蛋白的特征研究 张燕华,许玉堂,曹勇

广州地区解脲脲原体分离株脲酶基因片段的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简报) 赖小敏,方国源,李彩霞

一种探找超抗原T细胞识别表位的新方法 胡伟钢,朱锡华,吴玉章

Ⅱ型胶原免疫调节功能的初步观察(简报) 何丽娜,吴亦伦,叶寿山

细胞性一氧化氮供体的建立及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效应 朱敏生,沈月许祥裕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简报) 刘玉峰,刘玉宁,石明仁

单抗5C5-G1识别的分化抗原表达于活化B细胞胞膜 马凤蓉,朱立平,张立新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血症与抗体型别及肝功能损害的关系(简报) 杨忠礼,邹林樾,马明睿

人重组C3片段通过IL-2自分泌效应对CTLL-2细胞产生促增殖作用 宋泉声,张颖妹,梁红梅

人亲环素A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李芳秋,赵权,武建国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正常人PBMCs对IL-4应答性的比较 石裕明,张立煌,孙永良

慢性丙肝患者外周CTL对HCV抗原位点的特异性识别及受HLA的限制 姚鹏,冯百芳,陶其敏

DCS细胞肿瘤相关膜蛋白大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简报) 段德义,赵雪梅,高进

HER2/neu抗体对SK3乳腺癌细胞株酪氨酸磷酸化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邵红霞,秦慧莲,李晓华

抗胶质瘤免疫放疗制剂35S标记单抗SZ39细胞毒效应 兰青,黄强,庄道玲

用地高辛标记的PCR/SSO方法进行HLA-B27等位基因检测 蒋黎华,杨珏琴,范丽安

EB病毒潜在膜蛋白对鼻咽癌细胞系CNE1生长及HLA表达的影响 张钦明,孙宁,陈小毅

IL-2基因直接转移促进CD4+缺损小鼠免疫功能的恢复 刘炜,殷金珠

肠杆菌科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研究 王辉,吴伟元,陈民钧

钙调蛋白基因缺陷TRP1酿酒酵母菌株的构建和鉴定 陈孙孝,廖万清,温海,姚志荣,邓安梅,仲人前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蒙古沙鼠模型的建立 郭刚,超,邹全明,刘开云,解庆华,张卫军

浙江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SHV型β-内酰胺酶分布 周伟琳,俞云松,陈亚岗,马亦林

念珠菌变应性鼻炎的sIgE检测 吕宏光,高晗

采用通用引物PCR配合SSCP及RFLP技术快速检测常见病原菌 罗雯,万雅各,彭宣宪,王三英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 刘敬忠,谭淑珍,周艳,雷箴,闫梅,邵伟,吴燕,何蕴韶,肖白

用随意扩增多态性DNA PCR方法检查实验小鼠的嗜肺性巴氏杆菌 常丙功,张远富,李红,石朝辉,张丽芳,刘星

黄病毒属病毒的感染性克隆研究进展 曾明

败血症动物模型中胸腺细胞凋亡及TNF-α作用的研究 胡荣,左大鹏,梁瑞彬,周学红,王耀宏

内源性一氧化氮对致敏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薛建敏,徐永健,张珍祥,沈关心

雷公藤多甙可诱导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凋亡 王振刚,王芳,刘爱华

L-4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王茂,许以平,朱丽君,姚苏杭,邵莉,王利民,王健华

MLC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检测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 贾保祥,刘利,徐秀红,张玉海

胃癌P-糖蛋白表达与癌周肥大细胞密度的关系 张友元,张志华,邢寿富,肖和平

雷公藤多甙诱导人前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凋亡 王振刚,高桥英则,WANG Zhengang,Hidenori Takahashi

伟人细胞篇4

神经干细胞研究的新进展 黄海花,苏敏,田冬萍

有关应激及糖皮质激素影响海马LTP的研究进展 马强,钱令嘉

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脑疾病 程庆保,李明阳,田野苹

交感神经系统中的神经肽 王宏梅,黄振信,孔德虎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新进展 邢晓为,傅俊江,李麓芸

味觉刺激与c-fos原癌基因表达 蒋恩社,阎剑群

组胺H3受体的研究进展 张晓娟,郭莲军

肥大细胞与炎症性肠病 余跃,陈元聪,侯晓华

糖皮质激素在免疫-炎症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徐俊玖,王敏伟

苯丙氨酸代谢失调与疾病 王清平,唐爱国

牛磺酸的跨细胞膜转运 石彦荣,唐朝枢

NF-κB拮抗措施的研究进展 郝天智,梁华平,罗艳

Caspase抑制剂研究进展 方强,宋波

端粒酶激活与细胞永生化 杨静,曹亚

TNF,p38 MAPK与细胞凋亡 章必成,张巍,李青

HSP 27研究现状 王万银,钱令嘉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肝星状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机制 陆翠华,张忠兵,陈岳祥

肾上腺素受体对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的调控 李泱,姚伟星

骨桥蛋白在血管重塑中的作用 孙爱军,朱鼎良

细胞因子与暴发性肝衰竭 郑丽,于艳秋,张海鹏

全身性感染与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代静泓,邱海波

表皮细胞分化标志与银屑病 田燕,刘玮

染色体脆性位点与肿瘤 卢善明,苏敏

造血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及配体与白血病 周仲玲,杨道理

血小板第4因子与造血调控 孟凡凯,孙汉英,袁慧玲

雌激素受体及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李薇,谢兆霞,谭达人

p21WAF1/CIP1与乳腺癌 马双慰,吴凯南

JNK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在应激中的作用 陈良恩,杨志华,吴铭权

Smads分子在TGF-β超家族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黄云剑,杨唐俊

缺氧/复氧诱导细胞凋亡及其调控 朱光旭,杨珂,霍江涛,余争平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T细胞受体研究及应用进展 张进安,司履生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细胞凋亡 吴卫中,周红,南国珍

中性粒细胞凋亡与组织损伤的研究进展 刘韧,肖南

蛋白激酶C与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调节 孟婕,杨红忠,胡成平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呼吸系统疾病 朱应群,陈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肺疾病 潘海英,魏经国

白介素-13与支气管哮喘 商艳,李强

细胞粘附分子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黄兵,左明章

细胞粘附分子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周红,董晓林,南国珍

TGF-β对细胞外基质降解酶及其抑制因子的调节 张悦,郭慕依

TGF-β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 林志鸿,李庚山,吴可贵

肿瘤微卫生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李忠花,李桂源

胸腺素在肿瘤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关有彦,周伟炜,邱雪杉

细胞间隙连接与肿瘤 邢毅飞,肖亚军,鲁功成

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鹿克风,陈良华,王克平

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的研究进展 侯周华,谭德明

ATP敏感性K通道与磺脲类药物 李霞,胡敏,周智广

维生素C在肝损伤防治中的作用 张晓岚,姚希贤

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王先梅,祝善俊,祝之明,惠汝太

MAPK信号转导通路和Caspase-3,Akt与脑缺血损伤 聂亚雄,黎杏群

泛素通路与脑缺血 龚峻梅,彭心昭,朴英杰,陈素云

兴奋性氨基酸、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与癫痫 吴冰洁,王铭维

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与癫痫 黄理金,漆松涛

雌激素营养和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机制 周杰明,赖世隆

吸烟与肺癌p53基因突变的关系 顾其华,陈琼

恶性肿瘤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表达及调控研究进展 胡骏,刘保安,曾庆富

白血病细胞JAK/STAT途径异常激活 谌登兵,张日,夏学鸣

髓细胞白血病-1基因及其产物研究进展 李登举,张瑶珍

PTEN基因与子宫内膜增生及内膜癌的研究进展 贾学玲,高云荷

SEREX在肿瘤抗原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舒峻,李官成

TGF-β超家族信号通路中的Smads蛋白 谷丽君,陈杰

焦点粘附物及其在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李春蕊,刘文励,孙汉英

基质细胞来源因子-1(SDF-1)与CD34+细胞的迁移 翟琼莉,周余,邱录贵,韩忠朝

有丝分裂原激动蛋白激酶(MAPK)信号级联与肾脏疾病 钟波,张憬

肾脏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张军,陶立坚

肝纤维化逆转和肝星状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周红义,姚伟星

ATP结合盒转运子A1与胆固醇外流 叶慧俊,赵水平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 陈杲,宋剑南,吕爱平

Rel/NF-κB/IκB/IKK信号转导途径与动脉粥样硬化 倪占玲,马爱群

CD40系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张敏,陆国平

雌激素对成骨细胞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肖新华,廖二元

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微卫星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 王钢,卢建

伟人细胞篇5

限制和修饰酶基因Lla B Ⅲ的克隆及分析 孔健,马桂荣,Jytte Josephsen

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文库的构建 韩红玉,黄兵,赵其平

GL-7ACA酰化酶表达检测系统的建立 李祥,张伟,茅翔,蔡煊,杨蕴刘,赵国屏,姜卫红

人骨形成蛋白-2C端102肽的诱骨活性 张斌,蒲勤,朱帮福,陈南春,陈苏民

毕赤酵母发酵液的脱色和重组水蛭素的分离 周卫斌,周祥山,张元兴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栀子悬浮细胞合成多糖的影响 王关林,石若夫,方宏筠

影响酵母细胞麦角固醇的发酵控制参数的分析 高桦,谭天伟

葡萄糖对重组CHO细胞生长代谢及EPO表达的影响 孙祥明,张元兴

基因工程猪生长激素的分离提纯及变复性技术的研究 李震,于瑞嵩,张平,王英刘,惠莉

金属离子对地衣芽孢杆菌合成多聚γ-谷氨酸的影响 杨革,陈坚,曲音波,伦世仪

甾体化合物RSA的11β-羟基化反应 王敏,路福平,王风清,蒋岳,杜连祥

全人源化抗结肠癌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朱建高,李官成,李跃辉,胡锦跃,周国华,胡志伟,孙去病,李小玲

RGD多肽与尿激酶原嵌合分子的构建及性质研究 焦建伟,茹强,俞梅敏,茹炳根

豌豆根瘤菌与新疆中华根瘤菌原生质体的属间融合研究 韦革宏,贺学礼,郭杰,朱铭莪,陈文新

脊髓灰质炎病毒C3表位和C-myc+肽表位在细菌表面的表达 高荣凯,张兆山,李淑琴,黄翠芬

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赵宝华,许崇波

小鼠白细胞介素18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周虎,赵惠仁,裴冬生,陆梁,胡书群

囊尾蚴膜联蛋白32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 郭瀛军,吴丹,颜宏利,孙树汉

耐高温酿酒酵母单倍体的RAPD分析 朱旭芬,吴雪昌,林靓,曾云中

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水母雪莲细胞的研究 黄艳,赵德修,吕东平,颜芳,李佐虎,陈洪章,赵乔

含FLP"交换盒"结构的打靶载体构建及ES细胞打靶研究 郑敬民,李坚,傅继梁

大肠杆菌中青霉素G酰化酶成熟的限制性因素 徐京宁,俞俊棠,杨运桂,龚毅,杨胜利

侧耳菌与粗毛栓菌在麦草培养基中产生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研究 谢君,孙迅,任路,张义正

影响白腐真菌AH28-2菌株漆酶合成的因子和发酵条件 肖亚中,张敏,吴涓,王怡平,杭俊,曾王勇,施蕴

万古霉素的磁性亲和吸附分离 郭立安,朱宝泉,陈代杰

重组BPI23-Fcγ1融合蛋白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徐俊杰,徐静,童贻刚,王海涛

昆虫保幼激素促进家蚕杆状病毒系统的基因表达 王厚伟,张志芳,肖庆利,何家禄,李卫国

不同流加发酵方式对重组大肠杆菌细胞外hEGF表达水平的影响 徐志南,岑沛霖,W K R Wong

以麦秸为基质豌豆根瘤菌的压力脉动固态发酵 赵华,张小勇,李佐虎

重组CHO细胞培养过程中氨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孙祥明,张元兴

营养条件对pcDNA3-HBS质粒DNA生产的影响 王志军,乐国伟,施用晖,汪垣

家兔膜蛋白rSP1O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刘建喜,林爱星,杨毅,侯健,胡宏宇,陈永福

转pGH基因猪外源基因染色体定位研究 牛屹东,何新,陈清轩,林爱星,陈永福,魏庆信

以猪IgG重链恒定区为抗原载体的抗口蹄疫病毒DNA疫苗的研制 李光金,严维耀,徐泉兴,盛祖恬,郑兆鑫

痘苗病毒原核增强子样序列VV1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曹茹,秘晓林,韩峰,杨贵宾,吴淑华

链霉菌Streptomyces tenebrarius H6中与抗生素有关的糖生物合成基因的克隆 李天伯,尚广东,夏焕章,王以光

克鲁氏假丝酵母在高渗环境中海藻糖和胞内甘油积累的研究 张岩,梁萌,刘德华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培养系统中的生长代谢特性 邓明安,周燕,华平,谭文松

嗜酸热硫化叶菌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合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王辉,陈炜,吴襟,金城

苹果铁结合蛋白基因(**Apf1)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周志钦,成明昊,周泽扬,裴炎,杨光伟

L(+)-酒石酸发酵法生产工艺改进的研究 杨阳,李文鹏,陆鲁生,陆和生

人RANTES基因克隆及其体外表达 曾庆平,杨瑞仪,冯丽玲,符林春

丝状真菌表达分泌系统中受体菌的构建 刘丽,刘谨,仇润祥,朱兴国,唐国敏

阿霉素肾病大鼠肌肉和静脉注射心钠素基因利尿作用的比较研究 李涛,梁红雁,闫峰,卢圣栋

大肠杆菌CMP-唾液酸合成酶最小活性域的研究 金春生,金城

毕赤酵母表达猪干扰素-γ基因及其抑制蓝耳病病毒效果 万建青,吴文学,夏春

苏云金杆菌vip3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杀虫活性分析 陈建武,唐丽霞,汤慕瑾,师永霞,庞义

RGD-葡激酶的凝胶过滤层析法复性及其纯化 程鏖,宋刚,苏华波,于敏,李育阳,宋后燕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1.7kD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金亚美,林矫矫,张亮,傅志强,吴祥甫,周元聪,蔡幼民

藻红蓝蛋白裂合异构酶对几种脱辅基藻胆蛋白的催化作用 朱菁萍,周明,赵开弘,曾志雄,周宜开

SA/CS-CaCl2/PMCG微胶囊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张立央,关怡新,姚善泾

苯丙氨酸脱氨酶在乳酸乳球菌NICE系统的高效表达及其实验动物研究 张晶,刘敬忠,谭淑珍,贾兴元,周艳

溶氧反馈-分批补料高密度培养人骨形成蛋白-2工程菌 李毅,蒲勤,赵忠良,柴玉波,陈南春,陈苏民

酵母发酵蔗渣半纤维素水解物生产木糖醇 张厚瑞,曾健智,何成新,方宏,蔡爱华

重组人sBLyS表达纯化条件的优化、理化特征及生物功能研究 闫晓梅,张双全,张大鹏,刘美艳,刘平

籼稻明恢63成熟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及转基因水稻的抗性检测 王莉江,明小天,安成才,苑华毅,陈章良

针对Ⅰ型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的二联核酶的构建及体外活性研究 况二胜,杨复华,温淑娟,向开军

蜘蛛拖丝蛋白基因的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李敏,章文贤,黄智华,黄建坤

含质粒复制起始区ori44的苏云金芽胞杆菌解离载体的构建 吴岚,孙明,朱晨光,张蕾,喻子牛

重组猪a干扰素基因定点突变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陈涛,于瑞嵩,刘惠莉,李震,曹祥荣

体外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与CD34+富集细胞 王斌,康自珍,迟占有,谭文松

不同甲醇流加策略对重组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生产水蛭素的影响 周祥山,范卫民,张元兴

家蚕抗菌肽-死亡素杂合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翁宏飚,牛宝龙,孟智启,徐孟奎

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高丽华,胡显文,吴清法,肖成祖,胥照平,张正光

连续灌流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 米力,李玲,冯强,余晓玲,陈志南

犬干扰素-γcDNA的克隆及其在鼠骨髓瘤细胞(SP2/O)中表达 杨琪,夏春,赵德明,汪明

微生物诱导子对青霉PT95菌株菌核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产率的影响 韩建荣,黄登宇,刘改花

钝顶螺旋藻富硒培养条件的优化 黄峙,郑文杰,郭宝江

基因表达的系列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熊勇华,许杨

基因工程改良作物营养品质的研究 范士靖,李建粤,程磊,周根余

钙离子通过降低细胞膜透性提高自絮凝颗粒酵母耐酒精能力 胡纯铿,白凤武,安利佳

高生物量富硒酵母的选育及培养条件初步优化 范秀英,郭雪娜,傅秀辉,何秀萍,王昌禄,张博润

谷氨酸生产菌S9114中的谷氨酸脱氢酶的研究 王燕,宋香,杨平平,段作营,毛忠贵

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的DNA适配子的筛选与鉴定 郭克泰,严馨蕊,黄国锦,徐春晓,柴映爽,张智清

溶氧及pH对产朊假丝酵母分批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影响 卫功元,李寅,堵国成,陈坚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丹参并尝试制订中药指纹图谱 顾铭,欧阳藩,苏志国

碳酸钙促进丙酮酸发酵过程中α-酮戊二酸的形成 刘立明,李寅,堵国成,陈坚

超抗原SEA与抗黑色素瘤ScFv融合基因的构建及表达 孙静,吕安国,吴文芳,白向阳,任秀宝,刘虹

内循环颗粒污泥床硝化反应器流动模型研究 卢刚,郑平

重组人卵透明带ZP3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唐键,谢琪璇,潘善培,肖銮娟,董鲁,张春雪,孙彩军

化学诱导法--卵母细胞去核新策略 王强,顾玲,张涌

体细胞基因打靶制备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策略与应用 沈伟,杨正田,邓继先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及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 张助,马清钧

青蒿素生物合成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王红,叶和春,刘本叶,李振秋,李国凤

根癌农杆菌致病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 陆小平,许雅香,小岛峰雄

OPG/RANKL/RANK系统与骨破坏性疾病 刘继中,纪宗玲,陈苏民

造血细胞体外悬浮培养和生物反应器开发 迟占有,夏泉鸣,康自珍,谭文松,戴干策

杂交瘤细胞培养中摄氧速率(OUR)的在线检测及其与细胞生长及代谢的关系 冯强,米力,李玲,王贤辉,陈志南

中华鲟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和活性分析 马冬梅,白俊杰,简清,劳海华,叶星,罗建仁

黄曲霉毒素解毒酶的固定化及其性质的研究 刘大岭,姚冬生,黄炳贺,谢春芳,梁郁强,马林

一种特异识别SV40启动子的人工转录因子的构建 赵兴卉,朱旭东,刘娟,饶相君,黄培堂

视网膜下液基质金属蛋白酶双向电泳分离酶谱鉴定分析 刘健平,陈百华,陈国华,陈本美

甲醇抑制时重组毕赤酵母发酵的特性研究 周祥山,范卫民,张元兴

抗禽流感病毒多表位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力研究 彭金美,童光志,王云峰,仇华吉

在胡杨NHX基因内发现细菌转座子IS10-L的存在 李金耀,马纪,蔡伦,曾幼玲,梅新娣,张富春

硝酸盐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诱导及硝酸还原酶基因的克隆 王利群,王勇,董英,王文兵

阿维链霉菌bkdAB的基因中断对阿维菌素合成的影响 朱浩君,梁运祥,周俊初,郑应华

嗜铬粒蛋白N端片段基因在枯草杆菌中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活性分析 李瑞芳,罗进贤,张添元

热带假丝酵母细胞内pH的测定及其与生长代谢活性的关系 刘树臣,谢澜漪,李春,曹竹安

固定化根霉发酵生产脂肪酶 杨学昊,谭天伟

氨基化二氧化硅颗粒固定木瓜蛋白酶研究 程凡亮,陈伶利,王卫,刘琳琳,邓乐

微生物生产辅酶Q

猪α1-干扰素的基因改造与高效原核表达 曹瑞兵,徐学清,周斌,陈德胜,陈溥言

假丝酵母发酵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生产木糖醇 方祥年,黄炜,夏黎明

STAT3 入核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叶中德,沈倍奋,宋伦

自絮凝酵母SPSC01在组合反应器系统中酒精连续发酵的研究 徐铁军,赵心清,周友超,白凤武

温度对假单胞rsmA突变株M-18R合成Plt和PCA的区别性影响 王震,何幸,王素莲,张雪洪,许煜泉

絮凝特性对自絮凝颗粒酵母耐酒精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胡纯铿,白凤武,安利佳

高速逆流双水相色谱法纯化卵白蛋白 郅文波,邓秋云,宋江楠,欧阳藩

兔出血症病毒衣壳蛋白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严维巍,崔治中,王永坤

ACA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初探 刘召华,郭洪年,郑光宇,田颖川

2005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计划表

MDMV CP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基因玉米的研究 刘小红,张红伟,刘昕,刘欣洁,谭振波,荣廷昭

伟人细胞篇6

神经胶质瘤

神经胶质瘤在颅内各种肿瘤中最为多见。在神经胶质瘤中以星形细胞瘤为最常见,其次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占第三位。性别以男性多见,特别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大多见于20~50岁间,以30~40岁为最高峰,另外在10岁左右儿童亦较多见,为另一个小高峰。

各类型神经胶质瘤各有其好发年龄,如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壮年,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髓母细胞瘤大多发生在儿童。各类型神经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亦不同,如星形细胞瘤多发生在成人大脑半球,在儿童则多发生在小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几乎均发生于大脑半球;室管膜瘤多见于第四脑室;少枝胶质细胞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大脑半球,髓母细胞瘤几乎均发生于小脑蚓部。

成神经细胞瘤,又称为神经母细胞瘤,它是一种由成神经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原发于自主神经系统或肾上腺骨髓中,主要见于婴幼儿中,成神经细胞瘤是四大常见儿童实体肿瘤之一,化疗后经常复发。成神经细胞瘤很难治愈。

其它神经细胞瘤

血管网状细胞瘤又称为血管母细胞瘤,是颅内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血管性肿瘤。可并发视网膜血管瘤,肾、胰腺、肝脏等内脏的先天性多发性囊肿或肿瘤,有遗传倾向。

听神经瘤为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是典型的神经鞘瘤,好发于中年人,高峰在30-5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早在一个世纪以前的1894年,世界上最伟大的神经外科肿瘤专家Charles Balance就最先成功地切除一例听神经瘤,在当时诊断及手术照明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他不得不用手指插入桥脑与肿瘤间以去除肿瘤,病人存活了,只遗留有面瘫与角膜麻木,手术非常成功。直至今日,这依然是一个非常伟大而成功的手术。

脑垂体瘤系良性腺瘤,相当常见,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

伟人细胞篇7

【摘要】

现代研究表明雷公藤具有抗炎、抗肿瘤、抑制免疫等多方面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在肾脏病领域尤其在IgA肾病(IgAN)的治疗中取得了瞩目的疗效,就雷公藤制剂治疗IgA肾病的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

【关键词】 雷公藤 IgA肾病 治疗 综述

Abstract:The modern research shows that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has functions of antiinflammation,antitumor and immune inhibition.It is broadly used in treating clinical diseases,esp.its application in nephritic diseases gets noticeable cure effect,i.e.IgA nephrosis(IgAN).The article makes review and status on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preparation treating IgAN.

Key words: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IgAN;treatment;review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TWH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活性成分主要在根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TWHF具有抑制免疫、抗炎、抗生育、抗肿瘤、抗菌等多方面作用,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在肾脏病领域尤其在IgA肾病(IgAN)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瞩目的疗效。本文就TWHF治疗IgAN的现状以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总结分析。

1 TWHF治疗IgAN临床进展

目前观察显示TWHF对IgAN具有良好的疗效。最早运用TWHF治疗IgAN是南京黎磊石教授,他治疗了4例患者,获得有效,其中2例配合抗凝剂治疗得到缓解;这以后,全国有较多临床验证工作见诸文献,发现TWHF可改善IgAN患者病情。其中蛋白尿或伴镜下血尿IgAN患者,有效率达到了76.9%~100%,而单纯肾病综合证IgAN患者缓解率可达87.5%[14]。其疗效与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单纯蛋白尿者疗效最佳,其次为单纯血尿者,蛋白尿伴血尿者疗效最差,血尿的疗效不如蛋白尿明显,随着尿红细胞计数的增加,缓解率逐渐下降;对有高血压、持续性蛋白尿、氮质血症者疗效较差[5];Lee分级1.0g/d,在联合ACEI及大黄制剂治疗后,也可有效减少IgAN的蛋白尿,稳定肾功能,重复肾活检发现显著减轻了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增生及间质纤维化病变,抑制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病变的进展,对改善患者的远期肾脏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67]。

2 TWHF治疗IgA肾病的机理研究

已证实TWHF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具有抑增殖的作用[8],目前认为其机理有以下几种可能:

2.1 对IgA纤维连接蛋白(IgAFN)的影响

IgAFN是IgAN时存在于血清中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其形成能使IgA沉积于系膜区。已证实IgAFN可上调系膜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mRNA表达,后者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激活多种细胞因子、炎性介质,损伤肾小球基底膜,从而导致蛋白尿的形成。李江涛[9]等做了雷公藤单体T4(tripchorolide)对IgAN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T4能明显减少IgAFN的表达,减轻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IgA的沉积,减少尿蛋白的排泄。

2.2 免疫调节作用

IgA肾病时红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红细胞C3b受体活性降低,结合免疫复合物的能力下降,影响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从而使其沉积于肾组织而致病。TWHF可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免疫复合物,减少IgA免疫复合物在肾组织沉积,减轻对肾脏的病理影响,有效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减轻肾病症状[10]。

2.3 诱导细胞凋亡

Fas基因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与其配体(FasL)结合可诱导细胞表面表达Fas的细胞发生凋亡,是目前最受关注的凋亡基因之一。已证明Fas在肾小球系膜区细胞中有表达[11]。TWHF可通过调控Fas在肾小球系膜区的表达,诱导IgA肾病系膜细胞凋亡,进而抑制细膜增殖[12]。

3 TWHF抗免疫机理

3.1 抑制白介素-2(IL-2)的产生及其受体效应 多数观点认为它能强烈抑制T细胞产生IL-2及IL-2活性,阻碍了有丝分裂原诱发静息T细胞进入细胞周期[13];抑制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IL-2受体表达,使IL-2与IL-2受体的相互作用受到影响,最终抑制了淋巴细胞增殖[14]。

3.2 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着重是已活化的淋巴细胞[15]

3.3 干扰淋巴细胞的生活周期,影响其增生 TWHF能在细胞周期G0-G1a,G1a-G1b,G1-S和S-G2/M多个关键点上抑制T细胞的增殖反应。

3.4 抑制核因子

κB(NFκB)的活性 研究显示了TWHF有效成分雷公藤内酯醇能降低普通状态下和激活后的NFKB活力,通过抑制NFKB活性而抑制NFKB参与调控的许多重要免疫因子的表达,包括IL-2、IL-2a、IL-6、IL-8、CDF、细胞粘附因子以及IFNB,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趋化、浸润、活化和增殖、分泌[16]Qiu D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成分PG490通过抑制了与特异性DNA序列结合后的NFKB转录活性来抑制细胞因子的表达[17]。

3.5 抑制炎症因子

可以抑制佛波脂(PMA)诱导的内皮细胞VEGF mRNA表达及VEGF生成与分泌,并呈剂量依赖性[18];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原癌基因(cmyc)和PDGF的mRNA的表达[19];不同程度地抑制NO水平[20]。Tao X、Maekawa K等发现TWHF的提取物以及雷公藤内酯醇可抑制人多种细胞的PGE2的合成,以及下调COX-2mRNA水平[21],说明了TWHF的抗风湿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E2的产生、导致COX-2 mRNA的表达下调而实现的;雷公藤内酯醇还可以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共同刺激下的人近段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抑制被激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合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以及TNFα刺激下的C3、CD40、B7h,提示这可能是雷公藤减少肾间质中炎细胞浸润及减轻小管间质损伤的机制之一。

4 TWHF临床应用的几个问题

4.1 缺乏高水平临床研究:TWHF治疗IgAN相当广泛和普遍,有的应用在IgAN呈无症状性尿检异常或肾病综合征表现;有的运用在系膜增生病变或继发FSGS;有的作为单独运用;有的联合激素等其它免疫抑制剂运用;可以使用在激素依赖患者,也应用在激素治疗反应不佳或无效患者等等。但缺乏远期疗效的观察以及适应征的确立。

4.2 与激素等其它免疫抑制剂的比较,TWHF不同于激素、环孢素A、细胞毒药物等其它免疫抑制剂,具有诱导凋亡、抑制NFκB、抑制IL-2、影响细胞周期等多种免疫抑制作用,近期的观察显示雷公藤内酯醇较CsA、FK506更明显抑制TNFα上调人肾小管上皮细胞C3、CD40、B7h的表达[26-27]如何更好发挥TWHF的优势?

4.3 治疗的剂量、疗程:早期TWHF多采用生药10-30g/日水煎剂,之后用TⅡ20mgTid,90年代,南京胡伟新等首先提出以双倍剂量的TⅡ(2mg/kg.d)治疗更为合适,可迅速缓解(4W内)IgAN的NS症状和蛋白尿,包括激素无效病例[4];在双倍剂量TⅡ方案后,又有间隙疗法,即4w双倍剂量后改每日2mg/kg,服2w停2w,交替进行,用这种“顿挫”方式进行维持治疗,可降低复发率、减少副反应[5]。但这些治疗方法尚未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和推广应用。

4.4 副作用与制剂问题:雷公藤的毒性或副作用常常使一部分临床医师感到困惑,不敢贸然使用。它的毒性主要来自地上部分(花、叶、茎),药用为去皮的木质根心部分,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TⅡ是其粗提物,为含雷公藤二萜内酯和雷公藤生物碱等成分提取物,只含少量甙类,在保留疗效同时较少毒副作用,主要副作用:肝损、骨髓抑制、性腺抑制,尤其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后,出现白细胞减少、肝酶升高、月经紊乱等副作用机率明显增加,限制了雷公藤的进一步的应用。是否能开发疗效更显著、副作用更小的单体?TⅡ作为粗提物,其体内的吸收、分布规律不清楚,临床缺乏血浆浓度、药代动力学资料,影响广泛应用。雷公藤及其提取物的成分很复杂,至今已从雷公藤中提取分离出80余种成分,目前已证实其有效抗炎及免疫抑制活性存在于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包括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10)、雷公藤氯内酯醇(tripchorolide T4)、雷藤内酯二醇(T8)、雷藤内酯(T9)、16-羟基内酯醇(L2)、雷藤内酯三醇(T11)7个,研究发现T10、T4是其抗炎、抗免疫活性最强的单体,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参考文献】

[1]钱家麒.雷公藤多甙治疗特发性IgA肾病的效果观察[J].中华肾脏病杂志,1989,5(1):2125.

[2]王庆文,黎磊石,张景红.雷公藤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研究[J].江苏医药,1991,17(1):79.

[3]李晖,陈庆荣,董德长.雷公藤治疗IgA肾病的疗效观察[J].上海医学,1993,16(4):223224.

[4]胡伟新,唐政,姚小丹,等.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证的近期疗效[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7,6(3):210214.

[5]戎没,胡伟新,刘志红,等.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新疗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8,7(5):409414.

[6]徐明忠,胡伟新.雷公藤多甙联合大黄素及苯那普利治疗重型IgA肾病的临床观察[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2,11(3):223227.

[7]徐明中,胡伟新,刘志红,等.雷公藤多甙联合苯那普利和大黄素治疗IgA肾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4,13(1):1924.

[8]丁樱,张红敏.雷公藤多甙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18(2):139.

[9]李江涛,徐晨,李素,等.雷公藤单体T4治疗IgA肾病的实验研究[J].上海医学,2003,26:1922.

[10]柯清林,呼健,李雪巧,等.雷公藤多甙对IgA肾病大鼠免疫调节的实验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10):814815.

[11]陈明,刘晓慧,黄颂敏,等.抗Fas抗体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15(3):127.

[12]宋纯东,丁樱.雷公藤多甙对IgA肾病系膜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Fas影响的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2004,24(7):2628.

[13]Chen BJ,Liu C,Cui X,et al.Prevention of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by a novel immunosuppressant,PG49088,through inhibition of alloreactive T cell expansion[J].Transplantation,2000,70(10):14421447.

[14].邹小明,林文,方向东,等.雷公藤内酯醇对小鼠IL-2产生和IL-2受体表达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9,19(6):507508.

[15]杨俊伟,陈朝红,刘栋,等.雷公藤内酯醇通过细胞凋亡阻止人T细胞增殖[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7,6(3):205220.

[16]刘浩,刘志红,章精,等.雷公藤内酯醇降低T淋巴细胞核因子-kB的活性[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8,7(4):312315.

[17]Qiu D,Zhao G,Aoki Y,et al.Immunosuppressant PG490(triptolide)inhibits Tcell interleukin-2 expression at the level of purinebox/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and NFkappaB trabscriptional activation[J].J Biol Chem,1999,274(19):1344313450.

[18]胡可斌,刘志红,刘栋,等.雷公藤内酯醇对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活性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9(3):229233.

[19]陈星,汪洛,丰美福,等.雷公藤红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cmyc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mRNA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3):156158.

[20]张永健,苏素文,谢彦华,等.雷公藤多甙的抗炎作用与NO的关系[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2023.

伟人细胞篇8

胃癌p16表达的预后意义马煜宋益锋等(4)

双胆囊畸形并发结石误诊为肿瘤1例报告曹红(6)

启东肝癌高发区肝癌患者血清中p53突变研究陆东东张锡然(7)

热化疗治疗晚期肺癌徐志龙刘中民等(10)

横纹肌肉瘤误诊为脑膜瘤1例报告徐涛张胡金等(12)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研究(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刘宁娜袁勇等(13)

胃低分化腺癌继发获得性血友病甲1例杨芳欣张海涛(16)

近红外线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刘同淮张伟等(17)

放疗对口腔粘膜白斑和扁平苔癣的作用观察陆顺娟(19)

18例老年胰腺癌姑息性治疗效果江武文林志相(21)

48例甲状腺癌术后放疗的临床分析王涛(23)

T1、T2No舌活动部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治疗赵华曾宗渊等(24)

甲状腺肿瘤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及处理唐亿华刘学明等(26)

全胃切除间置回盲部回肠“p”字代胃术魏法才杨风辉等(28)

甲状腺癌再手术临床分析徐荣李树业等(29)

乳腺导管内状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51例报告)施勇卢淑娇(31)

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74例分析胡浩(33)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7例临床观察李志义范开席等(34)

艾本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代志军王西京等(36)

CAF方案和CA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高绍荣夏海平(37)

溃疡恶变的再探讨(溃疡边缘病理改变和PCNA表达)王淑英吴玉娥等(39)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观察陕西肿瘤医学 杨怡萍吴湘阳等(40)

百福生胶囊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腹水疗效观察常林邓木秀(43)

P—170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李建辉侯东祥等(43)

中医辨证综合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子的研究李柳宁刘伟胜等(44)

康莱特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胡建兵翁洁等(48)

恶性肿瘤急症113例临床分析朱小龙(49)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SIL—2R和IL—8水平动态观察孙延亮雷兰芳等(50)

NP方案治疗晚期肺鳞癌36例临床疗效朱达军陈大可(52)

伊班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痛疗效比较杨谨南克俊等(53)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围手术期处理杨增陈健等(54)

老年人乙状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体会刘凤杰贾松岩等(55)

横切口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侯东祥李建辉等(56)

射频治疗实体肿瘤45例近期疗效观察李纯义马龙安等(58)

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郭慧石张华丽等(59)

主动脉弓上食管床食管胃吻合、大网膜覆盖吻合口治疗中下段食管癌效果朱元佑郭志坚等(61)

165例甲状腺一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体会李加伟(62)

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51例临床分析周芙玲李明众等(63)

卡介苗联合IL—2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附43例报告)上官学军(64)

儿童期甲状腺癌40例临床分析刘爱华(65)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附11例报告)李崇沧马社英(66)

以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王见(67)

甲状腺状癌92例临床分析吴黎敏李航等(67)

内镜微创治疗中心型肺肿物(附37例报告)胡建章任宝柱等(68)

中西药联用介入治疗上消化道恶性肿瘤40例分析胡泽民邓有峰等(69)

平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陈素琼马玉英等(70)

男性乳腺癌的诊治现状王亚军孙君昭等(71)

IGF—IR与肿瘤研究进展赵俊杰徐永刚等(73)

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张薛榜李东辉等(75)

不同性格的肿瘤患者对术前访视的评价李爱萍徐晓菊(78)

骨肉瘤膝关节置换围手术功能锻炼的教育杨宏娟李曙明等(79)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胡艳霞(80)

食管癌腔内后装治疗的配合与护理亓芳迎张珲聘等(U001)

陕西肿瘤医学 甲状腺手术切口包扎方法的改进袁旭孙冰清等(U002)

放射治疗的健康教育李向青李向英等(U002)HttP://

PPAR-γ配体对T淋巴瘤细胞NOS活性影响的研究金呈强刘仿肖红王文涓周细玉(999)

加温43℃对舌癌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费继敏姚乾陈芸李梅郝婷(1002)

视黄酸对急性放射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赵娜赵俊华赵玉霞刘丹门桐林曹丽艳陈延治(1005)

不同级别胶质瘤细胞MDM2基因差异表达的鉴定吴欣芮徐宏曾义游潮(1008)

胃癌组织中HPV16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刘文康张美萍楚雍烈张镇西(1012)

维生素C与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曹娟郑杰卢航青(1017)

内皮抑素基因抑制兔VX2肝癌肝动脉栓塞后肿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廖晓峰孙华朋易继林(1021)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肺癌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徐鉷张志培高坤祥李小飞(1027)

针对HPV16E7基因的RNA干扰对CaSKi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姜向阳刘文康张镇西楚雍烈(1029)

银杏叶总黄酮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刘红英杨利丽潘智芳耿秀芳王昌亮(1032)

中药夏枯草对结肠癌细胞FasL基因表达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陈畅辉付强雷彦刚(1034)

恩度与阿霉素联用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雷燕南克俊梁璇卢创新(1037)

口虾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鼻咽癌细胞CNE1生长和分化的影响孔霞顾帝水黄培春(1040)

肺积宁方对C57小鼠肺癌VEGF蛋白表达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周立江殷东风潘玉真唐广义(1042)

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HLA—A*0201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的预测曲萍张秀敏刘利兵陈健康刘芳娥黄小军(1046)

喉癌颈淋巴结转移行颈清扫术后的疗效观察梁建民许珉刘晖汪立张正民康全清张全安(1048)

采用RP—SL技术个性化人工下颌骨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李刚何三虎白岫峰杜良智李涤尘刘亚雄宁文德(1050)

甲状腺状微小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梁英平贾再利陈武科张勇(1053)

68例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观察钟伟铭高健全梁锦辉(1056)

立体定向辅助颅内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治疗陈世伟刘永军赵宪林(1058)

核素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通道显像的研究赵佳王水刘晓安凌立君(1060)

乳腺癌中ezrin和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李文广张燕妮颜海凌黎管同郁叶涛李京微(1063)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许建萍宋玲琴马飞张湘茹(1065)

ABCG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高坤祥徐鉷黄立军田玉兔邓迎春朱以芳王云杰(1068)

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意义尹小青黄立军黄志中李斌王占明(1070)

DP方案与NP方案治疗65例晚期乳腺癌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观察陈晓东王思亮李琦(1072)

GP和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陕西肿瘤医学 孙安平李燕红雍文穆张霞(1074)

体外药敏试验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其应用价值陆卫忠黄桂君蓝飞燕陈文福梁超英李瑾陈维中(1077)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对病人心肌钙蛋白的影响王书文和新盈何海涛(1079)

乳腺肿物异常摄取99Tc—MDP的84例临床分析徐微娜杨之光张彩霞(1082)

体部伽玛刀治疗老年性非小细胞肺癌96例近期疗效观察胡佳乐吴黎明秦萍刘炜张帆(1085)

乳腺癌ER、PR、p53及C—erbB-2癌基因的多因素分析王超奇吴云飞金锋徐惠绵宋英杰周珩(1087)

乳腺癌中HER-2基因及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马小斌薛兴欢王西京薛锋杰刘小旭康华锋张淑群(1089)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伽玛刀治疗癌性胸水疗效观察陈成宏李宏斌李迎春张小玉张君洋(1092)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汪覆鸣冷丽佳李晓军(1094)

125I粒子支架植入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岳江涛张玉斌李忠余德旺师恒伟袁培云(1096)

同时性食管重复癌27例的诊断与治疗分析丁以国沈振亚余云生叶文学牢伟杰(1098)

FAC和FT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金永任洪军陆佩知王奎(1100)

贞芪扶正胶囊联合多西他赛加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张美菊李宝明雷小芹苏捷(1102)

肺切除术后并发症与肺功能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陈德凤郎红娟员俊茹齐海妮房雅君黄立军韩勇(1104)

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瘤样增生56例临床观察海志刚何岩莉海兰(1106)

肾透明细胞癌中Ang-2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蔡大伟潘春雨卜仁戈詹运洪陈小楠王科峰吴斌(1107)

人胃癌相关抗原MG7在胃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COX-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刘霖吴开春陈峥刘志国许飞方莹靳斌(1110)

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局部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分析魏泽雄王晓凤胡丹葛四平罗鸣(1113)

RASSF1A在胃癌中的甲基化检测及表达蒋鹏程马圭孟鑫祁卫东(1115)

支架置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胆管癌疗效评价刘阳晨周绍兵高飞尹小祥赵莺叶宏勋(1118)

陕西肿瘤医学 胃间质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刘宏斌李文惠韩晓鹏苏琳赵宏伟(1120)

嗜中性活性肽2(NAP-2)在人肝癌细胞株和肝癌组织的表达蒋作祎钟艳平覃健何敏张志勇(1122)

PTEN、Fas/FasL和DC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赵毅邓鑫马瑀王鹏(1124)

LivinmRN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与Bcl-2相关性的研究周勇刘源孟相真耿东华刘金钢(1129)

奥沙利铂、5-FU/LV治疗老年晚期胃肠道腺癌俎云芬李新罗雁刘馨(1132)

肝动脉化疗栓塞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比较邵渊王作仁石磊(1134)

上一篇:小事情大道理范文 下一篇:行政助理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