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是谁范文

时间:2023-12-04 18:22:09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是谁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是谁篇1

另一种看法则是诸葛亮送货上门,应聘自荐,刘备器重,受邀而出。主要依据是《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的注解:“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显而易见,刘备当时对诸葛亮并不太“感冒”,近乎不理不睬。

但三顾茅庐并非一致通过,质疑者不少,有的甚至说诸葛亮自导自演。的确,就刘备和诸葛亮当时的实情而言,刘备固然需要诸葛亮,但诸葛亮更需要刘备。毕竟刘备当时“天下谁人不识君”,不仅号称汉室正胄,而且也算身经百战。就是年纪也差一大把,第一次见面,备大约46岁,而亮不过26岁。

最重要的是,诸葛亮需要出山,《三国志》说得分明,“每自比管仲、乐毅”——真的不求闻达,何有此比?真的不求闻达,何以通晓天下?隆中一对,让刘备折服,明显是有备而来嘛!

从诸葛亮出山后的作为看,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并没有怎么超凡脱俗,甚至也可说是凡夫俗子一个。某些方面,诸葛亮还表现出偏执,以至有人批他穷兵黩武,最明显的当然便是有点自不量力的“六出祁山,光复汉室”。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诸葛亮更需要出山,更需要刘备,又何以三顾茅庐之说广为流传?可能还有别的因素,比如以讹传讹,甚至也可能出现历史的选择性过滤。但综合起来考虑,易中天先生提出的假说应该可信,简单地说就是:诸葛亮先向刘备自荐,但一时没引起重视,由于的确称得上“卧龙”,而且人缘也不错,获得当时的文人士子反复推荐,遂引起刘备重视,最后发现诸葛亮确是个人才,遂多次上门请教治国之策,终致相互欣赏,成鱼水之交。

一定程度上,三顾茅庐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该看透人性的真假。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毫不客气地指出:“如果可行,对一个人最残忍的惩罚莫过于:给他自由,让他在社会上逍遥,却又视之如无物,完全不给他丝毫的关注。”如果诸葛亮不出山,一生逍遥于南阳,岂不是对他本人最大也最残忍的惩罚?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是谁篇2

雅俗共赏-——《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作者罗贯中在史书《三国志》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的历史长篇小说。再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政治集团、势力内部的相互争斗,并通过艺术手法,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此书开篇就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交待了全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然后以黄巾军作乱为开端,引出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势力被局限在北方。孙权巩固了在江南的地位。刘备先踞有荆州大部分地方,后进入益州。229年孙权称帝后,魏、蜀、吴三分天下。再经刘备三顾茅庐,得智绝——诸葛亮,帮刘备争夺天下。刘备死后,扶不起的阿斗——刘禅乐不思蜀,孔明再无回天之力。之后,魏先灭蜀,司马炎又灭魏,自立为帝,建西晋。后西晋灭吴。

三国的结局并不令人人都满意,现在人们普遍因小说故事情节而“尊刘贬曹”。但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所塑造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让历史更有魅力。

《三国演义》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便是人称“卧龙”的诸葛亮。他用三顾茅庐来测试刘备的诚心;再智算曹操败走华容道;用草船借箭使周瑜自愧不如;再定隆中对策,提出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西取益州,积蓄力量,伺机统一天下的策略;后又三气周瑜,使公谨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还记得诸葛亮舌战群儒,使张昭、虞翻、步骘、薛宗、陆绩、严?、程德枢等吴国能臣哑口无言,段末全用“无言”“默然无语”“不能对答”“语塞”“不能对”等词句作结。让我们身临其境般体会到诸葛亮当年巧舌如簧,伶牙俐齿,才思敏捷的风范,不知用何种语言来赞美诸葛孔明的智慧。

再论“义绝”关羽。当曹操因赤壁之败,狼狈逃亡时,吴军穷追不舍,后逼走华容道,谁料首将关云长在那方恭候。曹孟德以为命丧于此,但感言相劝。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于是放走了曹操。不顾孔明责罚,关云长就是这么一个讲义气的人。对敌人也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细想如果当时云长不义气用事,或许蜀国有一天能统一天下。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是谁篇3

庐隐的散文具有不可忽视的成就,本文从个性情感的坦陈与创作美的结合、爱国激情与忧国之恨的结合、天真浪漫的个性与严肃理性的态度的结合三方面分析庐隐散文的特色。

【关键词】庐隐;散文;特色

庐隐(1899-1934),这位第一个加入文学研究会、五四时期曾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以她鲜明的创作个性,众多的文学作品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光彩。然而,庐隐女士一生坎坷,在35岁时便因难产而死,当时上海的不少报刊都登载了她的遗墨和各种悼文,痛惜“一代才女”的“英年早逝”,连茅盾先生也惋惜地感叹:庐隐的早逝对于中国文坛,“不能不说是一个损失”。①

在一生的创作历程中,庐隐不仅留下了《海滨故人》等一系蜚声文坛的小说作品,而且在散文创作方面也成绩不菲。茅盾曾评论说:“庐隐未尝以‘小品文’出名。可是在我看来,她的几篇小品文如《月下的回忆》和《雷锋塔下》似乎比她的小说更好。”②而今重读庐隐散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又有了些深切地感受:

一、个性情感的坦陈与创作美的结合

庐隐是一位感情丰富外露、多愁善感的女作家。早在五四初期,她就主张,“足称创作的作品,唯一不可缺的就是个性——艺术的结晶,便是主观——个性的情感”③。在她的散文作品中,随处可见其鲜明的个性情感的宣泄;而在这些抒情文字中,无论是悲是喜,又处处流露出了庐隐在创作上对美的执著追求:

“马路上人际寥落,但黄昏时风已渐息,柳枝轻轻款摆,翠绿的景山巅上,斜晖散霞,紫罗兰的云幔,横铺在西方的天际,他们在松阴下,迈上轻舟,慢摇兰桨,荡向碧玉似的河心去。”(《月夜孤舟》)

天上“月白光清”,河上“银波雪浪”,可谓美景如画。但当时是五四狂潮方才退落,觉醒的个性意识刚挣脱封建的囚笼,又遇见世路的风雨,这些“寻春的骄子”,不仅满怀着“欢情”更有无限的“凄意”,因此,面对良辰美景,也只能感叹:“在这展布天衣缺陷的人间,谁曾看见过不谢的好花?只要在静默中掀起心幕,摧毁和焚炙的伤痕斑斑可认”;“呵!人间便是梦境,但不幸的人类,为什么永远没有快活的梦,……这惨愁,为什么没有焚化的可能?”。寻春的骄子,漂泊的归客,愁绪、悲情尽消融进这凄美的月光波影里了。

《寄天涯一孤鸿》中,这样的文字更是比比皆是:

“……我不时的想,倘若一只孤鸿,停驻在天水交接的云中,四顾苍茫,无枝可栖,其凄凉当如何?”

“……况且恋感譬如漠漠平林上的轻烟微雾,只是不可捉摸的,使恋感下跻于可捉摸的事实,恋感便将与时日而并逝了。”

“……当我读完文菊这封信,正是午夜人静的时候,淡月皎光已深深隐入云被之后,北风呜咽,以助我的叹息……”

更有《寄燕北故人》中“衰草寒烟”的“梅窠”、“人比黄花瘦”的“轩姊”、镂刻着和自己深爱之人前尘往事,不能忘怀又不敢亲临的“东郊民巷的皎月馨风,万牲园的幽廊斜晖,中央公园的薄霜淡雾”,以及自己“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的命运。除此之外,庐隐还有《醉后》、《灵海潮汐致梅子》、《愁情一缕付征鸿》、《雷锋塔下》等等一些充满“凄苦哀凉之音”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多直抒胸臆、言哀泣痛、坦陈隐衷。同时,作品语言酣畅淋漓、空灵凄婉,尤其在一些写景文字中,古典文学根基深厚的优长进一步显现,语言典雅华美,精雕细刻,形式上排列整饬,前后照应,这也正切合了她赋予自己的“悲哀的叹美者”④的称号。

虽然庐隐散文作品中多悲情哀婉之词,但也不乏一些热情洋溢、轻松愉快之作,如《云鸥情书集》、《夏的颂歌》、《我愿秋长驻人间》、《给我的小鸟儿们》等等,这些作品中一扫往日的愁怨哀伤之气,展示了作者的热情、喜悦和爱心:

“呵!爱人!前面有一盏光明的灯,前面有一杯幸福的美酒,还有许多青葱的茂林满溢着我们生命的露滴,吾爱!让我们放下人间一切的负荷,尽量的享受果实吧。”(《云鸥情书集》)

“当霜薄风清的秋晨,漫步郊野。你便可以看见如火般的颜色染在枫林、柿丛,和浓紫的颜色泼满了山颠天际……至于秋的犀利,可以洗尽积垢;秋月的明澈,可以照烛幽微;秋是又犀利又潇洒,不拘不束的一位艺术家的象征。这种色调,实可以苏醒现代困闷人群的灵魂,因此我愿秋长驻人间!”(《我愿秋长驻人间》)

在这些作品中,语言更加自然,艺术尤为精美,结构工巧,言简意丰,意象和节奏并美,具有散文诗的韵味。

庐隐就是这样,无论喜怒哀乐,都坦诚直率的表达给读者;而在坦陈个人情感的同时,她又时刻没有放弃对创作美的追求,使情与美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

二、爱国激情与忧国之恨的结合

茅盾先生说:“庐隐,她是‘五四’的产儿”。⑤

受“五四”运动时代大潮的影响,庐隐具有强烈的爱国激情,在对祖国倾注了满腔热爱的同时,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和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国民,作者也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她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关心时事,并写了《思想革新的原因》、《劳心者与劳力者》、《灵魂的伤痕》、《华严泷下》、《离开东京的前一天》、《扶桑印影》、《月下的回忆》、《东京小品》等等很多时事性较强的作品。正如她自己所说:“无论是国家,是社会,是世界,是天地万物,都不是与我心没有喜戚关系底”。⑥我们今天重读这些作品,仍会为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一腔爱国激情和忧国之恨而感到心灵的颤动。

在《灵魂的伤痕》中,作者在京都市立高等女学校偶遇一位中国女留学生,通过交谈,得知她来自台湾,“自幼就看见台湾不幸的民族的苦况”,虽留学到此,却“不时思念祖国,好像想她的母亲一样”。听了此言,作者浮想联翩,热血沸腾:

“……我没有看见台湾人的血,但是我却看见和血一般的杜鹃花了;我没有听见台湾人的悲啼,我却听见天边的孤雁嘹栗的哀鸣了!

呵!人心是肉做的。谁禁得起铁锤打,热炎焚呢?我听见我心血的奔腾了,我感到我鼻管的酸辣了!我也觉得热泪是缘两颊流下来了!”

又如《扶桑印影》中,作者先是在对日本教育作了详尽的考察后,对比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发出这样的感慨:

“……日本小小三岛,而能经营如此周到,我国反赶不上他十分之一,偌大一个北京,统共只有一个中央公园,并且里头茶肆酒寮,弄得俗不可耐,哪有一点的美趣,况且还要收入门券,更是叫那贫苦的人没有消散的地方。那一般有钱的,又被那些万恶的游艺场缠住了足,学生们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还不够社会的罪恶破坏呢。有心教育事业的人,不可不注意社会教育了。”

一踏上中国东北的土地,作者更是抑制不住悲忿的情绪,她看到,“奉天本是中国的领土,而南满铁路沿线廿里的地方都归日本所有了!”大连则成了日本人推行殖民化的租界地,连大连公学校也成为彻头彻尾的殖民学校,“教员都是日本人,所教的科目日语最重要,——他们课程表上写日语为国语,中国的国语就叫做汉语”,令作者“辛酸血沸”,愤慨不已。更有一些为虎作伥的奴才,与东洋主子狼狈为奸,私开烟馆,暗设妓院,残害中国百姓,把一个原本美丽的风景胜地搞得乌烟瘴气,作者在结尾愤慨而无奈地仰天长啸:“苍天总没有话,人仿佛都病着哟!我向那里唤起中国的魂呀!”

在《亡命》这篇散文中,作者写了1927年春重返北京后,应一位朋友之邀出任西长街一所中学的校长,谁知一些觊觎这个位置的小人竟写匿名信向市党部告其为反革命,于是便有了仓皇离家、半夜亡命的经历和感受。当她明白了亡命的真相之后,其忧愤的心情可想而知,“在我心里最大的痛苦,是我猜不透人类的心,我所想望的光明,永远只是我自己的想望”,“我心里又凄楚,又愤恨,……唉,好愚钝的人类!人们都在酣睡的时候,只有你一个人唱着神曲有什么用呢?你应当大胆敲响他们的门,使他们由恶梦中清醒,……”

在《扶桑印影》之后,庐隐又在《东京小品》中表达了她的忧国之心。文中,作者重游东京郊外的井之头公园,景色依旧而人事皆非,不由得触景生情:“故国不堪回首呵!”“唉!破碎紊乱的祖国呵,北海的风光能掩盖那凄凉的气象吗?来今雨轩的灯红酒绿能够安慰忧惧的人心吗?这一切我都深深地怀念着呵!”

庐隐这种爱国之心和忧国之情,犹如一根扯不断的红丝线,自始至终贯穿于她的散文之中,读她的作品,我们随时可以触摸到她那颗恋国忧民的拳拳之心,难怪矛盾先生说:“五四时期的女作家能够注目在革命性的社会题材的,不能不推庐隐是第一人”。⑦

三、天真、浪漫的个性与严肃、理性的态度的结合

庐隐的个性是天真浪漫的,这从她的感情经历我们可窥一斑,在她很多作品,我们也随处可见她率真直爽的语言表达和感情宣泄;但另一方面,庐隐对待人生、对待社会的态度又是非常严肃、非常理性的,正如茅盾先生所说:“在小品文中,庐隐很天真地把她的“心”给我们看。比我们在她的小说中看她更觉明白。她不掩饰自己的矛盾(她这种天真又严肃的态度在她的小说中也是一贯,这是她叫人敬重的一点)。”⑧这种严肃和理性不仅表达在她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患上,而且还表达在她鲜明的女性独立意识、社会批判意识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中。

1、鲜明的女性独立意识

庐隐作为一位觉醒了的女性,具有鲜明的女性独立意识。她写了一系列关注妇女生活和命运的杂文,在《妇女生活的改善》中,针对乡村妇女的解放问题,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提出了具体办法,认为正当的娱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对儿童的教育尤为重要。《今后妇女的出路》指出:“妇女回到家庭,埋没了个性,不但是妇女个人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甚至是人类的损失。”而对于家庭事务,她认为:“应男女共负,共同就其所长服务社会,不能有倚赖的生活,”妇女“不仅仅作个女人,还要作人。”《花瓶时代》深刻地指出当时妇女解放的现状“只是从奴隶阶级中解放出来”,由“大门内作执箕帚、和泄欲制造孩子的机器”而做起了装饰堂皇富丽的大厅的花瓶。作者恳切地指出:妇女真正的解放,全靠自我的觉醒,“不能再妄想从男人们那里乞求恩惠。”从中可见作者的语重心长,希望妇女尽快摆脱“花瓶”地位,争取自主独立。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作者觉醒的女性独立意识,在现代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

2、社会批判意识

庐隐散文中不乏一些辛辣、犀利的文字,表达了自己敏锐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一些丑恶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抨击。正如茅盾所说:“庐隐很注意题材的社会意义,她在自身以外的广大的社会生活中找题材。”⑨

在《玫瑰的刺·捉贼》中,作者由同情小贼太可怜,偷不到还要被捉到公安局去受冤,进而说道:“世界上只有小贼才是贼,至于大贼偷名偷利,甚至于把国家都偷卖了,那都是人们所崇拜的大人物,公安局的人连正眼都不敢觑他一觑呢!”从而对出卖国家的“大贼”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而《玫瑰的刺·池旁》中,她有感于崇洋、满口日语的“万先生”:“……难道说,说洋话仅仅是为了学时髦吗?‘时髦’这个名辞究竟太误人了,也许有那么一天,学者们竟为了‘时髦’废除国语而讲洋文,……那个局面可就糟!简直是人不杀你你自杀,自己往死里钻呵!”——多么辛辣的嘲讽!照搬到当今社会,不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吗?

在《屈伸自如》中,作者写道:“何谓屈伸自如?即见人之势与财强于我者,则恭敬如儿孙对父祖,卑颜屈膝舔痣拍马,……至于见无势无财之人,则傲之,骄之,虎吓之,吹法螺,装腔而作势,……”寥寥数语,把那些势利小人为了投机钻营而丢掉人格的丑恶嘴脸揭露的无处藏身;在《代三百万灾民请命》中,陈述黄河决口,灾情惨重而赈灾款却被一些人鲸吞的事实,作者大声疾呼:“请办赈灾的大人先生们,破格的克己点吧!”道出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当权者不顾人民死活而中饱私囊的切齿痛恨。另外,作者在《几句实话》和《丁玲之死》中虑及中国文艺发展的前途;在《灾还不够》与《监守自盗》中批判当权者的腐败昏聩,中国政治的黑暗……总之,庐隐在其杂文中表现出来的这种社会批判意识,体现了五四时代破旧立新的革命要求,也表达了庐隐对社会的密切关注和严肃理性的态度。细读她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其中很多观点,即使拿到当今社会,也是仍然具有积极的批判意义的。

3、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

庐隐的散文作品,经常在叙述中阐发一些带有哲理的议论。《离开东京的前一天》中,叙写与日本作家秋田先生一行人祭奠日本文学家岛村及其情人松井须磨子时说:“……离开这里约有五十步的光景,便是岛村先生和他夫人合葬的坟了,但是他的夫人现在还没有死,有人说,不如把松井须磨子的坟,跟他合葬了吧!而一般道德家、法律家,都很惊吓得发起狂来……其实不合葬的已合葬了!合葬的中间已竖起三千丈的壁垒,谁又明白这个呢?”对建立在理解与支持之上的爱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缺少爱情的婚姻进行了质疑;当祭奠完毕,原路返回时,路上情景已与去时不同,作者又因此感叹世事无常:“世界上的东西未曾有一秒钟是静止的,未来的一切谁能预料得到?”在《寄燕北故人》中,她劝告历经坎坷和磨难的朋友们要坚强地面对生活:“……所以朋友们!你们要好好记住,如果你们是有痛苦悲哀的时候,与其对那些不能了解的人诉说……不如闭紧你们的口,眼泪向肚里流要好得多呢。”并劝慰朋友忘掉个人无意义的悲哀,“与一切不幸者同运命”,“呵!亲爱的朋友!为了怜悯一个贫病的小孩子而流泪,要比因自己的不幸而流泪,要有意味得多呢!”在《东京小品·庙会》中,批评人性的怯懦:“迷信——具有伟大的威权,尤其是当一个人在倒霉不得意的时候,或者在心灵失却依据徘徊歧路的时候,神明便成为人心的主宰了。”在《东京小品·沐浴》中,对传统的礼教发问:“……我想到人间种种的束缚,种种的虚伪,据说这些是历来的圣人给我们的礼赐——尤其严重的是男女之大防,然而日本人似乎是个例外。究竟谁是更幸福些呢?”在《云鸥情书集·四》中,她憎恶人间之虚伪,歌颂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人与人的交接不得已而戴上假面具,那是人间最残酷最可怜的事实,如果能够在某一人面前率真,那就是幸福……”这种充满哲理性的议论在其作品中并不少见,所有这些言说,都表达了庐隐在历经坎坷之后,经过理性的思考、深刻的体悟,用苦难过滤生命,于心底积淀人生;其中虽不乏有感伤之词,但整体态度是积极的、理性的、严肃的。

从庐隐的散文作品中,我们品味出了作者的情、美、爱、痛、恨、忧,看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看到了作者性格的得多面性;我想,正是由于此,庐隐的作品才具有与时代抗衡的魅力,才值得我们反复体味和研究。

注释:

①②⑤⑥⑦⑧⑨茅盾:《庐隐论》。

③庐隐:《创作的我见》。

④庐隐:《庐隐自传》。

⑥庐隐:《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参考文献:

[1]庐隐,庐隐自传[M],上海:上海第一出版社,1934。

[2]茅盾,庐隐论[A],庐隐选集[C],天津:百花人民出版社,1983。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是谁篇4

本文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课程标准》认为教师要在课堂上“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在教学中紧扣“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诚心诚意的邀请诸葛亮”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采用自主探究、感悟然后交流的学习方式。带领孩子们在文本语言中穿行,让他们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在轻松愉悦地环境下引导他们跟文本对话、跟老师对话,指导学生完整地走一个阅读教学过程,较好地实现学生、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并适时引用故事原文,拓宽阅读角度,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

1.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品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了解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

3.能用“来到……,只见……”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有感情地读刘备三顾茅庐时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语句,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开放文本,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A.大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刘备言行的语句。

B.再一次默默地用心地读一读你画出的句子,想一想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做上标记,想好理由。

交流一: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刘备在对谁说话?(张飞)张飞说了什么刘备这么生气?指名读张飞的话。

(2)刘备和张飞之间是什么关系?(结拜兄弟,誓死相随)那刘备为什么如此生气呢?指导朗读。

(3)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一个乡野书生斥责自己誓死相随、桃园结拜的兄弟,可以看出?

(4)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 让我们再来读读刘备的话,感受他的赤诚之心。(生齐读刘备的话)

(5)课文描写张飞的鲁莽,是从侧面衬托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板书:侧面描写)

(1)刘备他们为何不快马加鞭,扬起一路灰尘赶马到草堂前,而那么早就下马步行呢?(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半里是多远呢?有250米,半里多路就比我们学校操场一圈的距离还要长。

(2)同学们可能有所不知,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尊敬。当时的刘备是一方诸侯,而诸葛亮不过是一介草民,但刘备却对诸葛亮行如此大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意)

(3)谁能读出刘备的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1)从“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都要“轻轻地敲门”呢?

(2)“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2)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地站的呢?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弯着腰,拱手作揖)他完全可以怎样站?透过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哎呀,这刘备可真是礼贤下士!齐读这部分。

2)这个时候,在外面等候的张飞耐不住性子了,他一看,大哥竟然还在那儿等。想一想,张飞会怎么做?

出示原文中片段: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

3)张飞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一般的人有这般耐心吗?(没有)那刘备为什么就能做到呢?老师迫切地想来采访一下刘备,谁愿意来做一回小刘备?

刘皇叔,您一直站在那儿等,难道您不觉得累,不感到冷吗?、

刘皇叔,这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夫,还要摆臭架子,您苦苦等候这样一个人值得吗?

刘皇叔,依我看这诸葛亮不过是徒有虚名,并无真才实学,我看他是不敢出来见您,有意躲避您啊?

刘皇叔,我看这诸葛亮分明是在装睡,他是有意戏弄您,您可千万别上他的当啊!

4) 就这样,刘备在春寒料峭的门外足足等了两三个小时,诸葛亮才悠然醒来。他这么做都是为了求得诸葛亮这个人才,对贤才如此渴求,这就叫做“求贤若渴”(板书)。

1.见面以后诸葛亮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华?他真的很有能耐吗?值不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请呢?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这是一个比喻句,它的前后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茅塞顿开”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也时有发生,比如:

当你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老师或同学的指导会让你_______。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父母或老师的一番话会使你_________。

(3)三分天下的具体策略是什么样的?

出示: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势力较大,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深得民心,可以以他为外援,不可谋取他。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它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益州有险要的关塞和广阔肥沃的土地,物产丰富,但君主昏庸,这是天助您啊!您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如果占据了荆州和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与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4)而诸葛亮的一番话,让刘备——引读(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才华横溢)

2.老师真替刘备感到高兴,有句成语说得好,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有了诸葛亮,刘备如鱼得水。

出示:“诸葛亮出山后……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指名读。

(1)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在同一张床上睡觉,这样的关系可谓是(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2)鱼和水是什么关系?在这里,谁是鱼,谁是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通过读把刘备内心的兴奋之情表达出来吗?

3.刘备以他的诚心和谦恭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出山也诚心诚意辅佐刘备南征北战,帮助他打了很多很多胜仗,你知道哪些胜仗?(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空城计、草船借箭……)最后还建立了蜀汉王朝,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见,卧龙先生不是浪得虚名,他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这样的结果书上早已有了暗示。

出示:“他们来到隆中……景色秀丽宜人。”

(1)指名读。

(2)这儿的卧龙好像是用来比喻山冈的,其实也是

用来隐喻谁?这真是贤人居雅地呀!(3)那你觉得隆中的景色美吗?美。那我们怎样才能将一处景物写美呢?

(4)谁能找找作者描写了隆中的哪些景物?难道隆中只有这些景物吗?为什么不写其他的?这些最具特点。所以我们想写好一处景物的第一个要点就是——选取几个有特色的景物。比如你来到公园,你会选取——?

(5)那么仅仅将这些景物罗列出来就可以了吗?在看看书上这些文字,哪儿吸引了你呢?你真聪明,如果你能用上一些生动的词语来形容这些景物的话,那就会吸引人了!

(6)练笔:你也用上“来到……只见……”写一段话。

认真品读《三国演义》。

最后,让我伴随着这首感慨历史而又不乏英雄气概的赞歌走出课堂,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8三顾茅庐

刘备 诚心诚意 诸葛亮

求贤若渴 才华横溢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已不是第一次执教了,教材已经非常熟悉。但作为互听互评课同课异构的课题,却是首次。课文的主线十分明显:刘备的诚心诚意。于是这也是我最先定下的教学思路,就围绕这个“诚心诚意”做文章。

不过我一直在琢磨的就是:如何将这堂课打造成一节学生喜欢的并且能从中激发起阅读兴趣的情趣课堂呢?如何能给这堂课寻找一个亮点呢?反复思索后我的目光落在了这篇课文的体裁上——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既然它是故事,那它本身应该就是学生所爱的,教师何不再将“故事”的特性放大一下呢?故事本该是生动曲折、扣人心弦的呀,如果课堂上也能让孩子自己读得兴趣盎然、情趣飞扬那该是件多么令人欣喜的事情。对,就从故事入手!由于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故事的来龙去脉有了多方面立体的了解,“三顾茅庐”的原版故事可比课文中要跌宕起伏的多了。我就想着如果将我在查阅资料中吸引我的情节也适时地传递给孩子们是不是更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呢?于是就有了开篇的故事导入,这样简单几句的背景介绍其实旨在给课堂增添点“玄乎”的氛围:你看,当时天下大乱,想得到诸葛亮的可不是刘备一人,他可是水镜先生最出色的弟子呀,各方想得天下的能人贤士都虎视眈眈着呢!为什么偏偏让刘备给得到了呢?课堂上在讲述这段背景时我发现学生听得很仔细,迅速进入了课堂状态,并且很快就找出原因:正是因为刘备的诚心诚意。

用故事导入的方式其实也获得了学生对我的信任,他们愿意跟着老师一起听故事、学故事、讲故事。四(3)班同学的语文素养很好,接下来刘备的言行孩子们读得好,分析得也非常到位。像“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候”等这些关键词句孩子自己交流着就能体会出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当然,在学生畅言的同时,我没有忘记补充故事:刘备在等了 “半晌”又“一个时辰”时,张飞又是什么表现呢?自然地引出了原著中对张飞语言的一段生动的记录。读完孩子们就笑了,这就是故事的魅力,张飞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更能让孩子们体会到刘备的不容易以及发自内心的诚意了。

本课还有一个目标,就是感受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这部分课文中描述的语句并不多,仅仅为第四自然段的两句话,而且“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比较模糊。于是这儿我补充了一段翻译成白话的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分析中提到了《三国演义》中不少重要的地名、人名,我想这也会激发他们产生对这部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吧!

至于课文中的一段景色描写,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神奇。看似描写景色,实际上也是暗喻了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在等待时机腾飞嘛!在这样浓厚的兴趣下,学习景色描写似乎也轻松多了!

这堂课的实施基本完成了我的教学设想,孩子们在浓浓的故事氛围中积极地亲近文本,也能将自己的体验代入角色,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当然,由于个人能力的有限,课堂上也留下了不少缺憾:

1、《新课程标准》上要求,中年级的语文课堂要留有5至10分钟给孩子写的环节。原本我的设计是指导完景色描写直接让孩子在课堂上练写然后再全班交流的,可是发现时间不够,只好将这一项留作课后作业了。其实在上课期间我就感受到,我部分语言不够简练,重复、罗嗦的话也不少,如果将教师语言优化一下,各环节切换得再干净利索些,我想是可以留下练写的时间的。

2、没有放手让学生来演一演:在学生交流到刘备恭恭敬敬站着等的时候,其实可以叫几个孩子到前面来表演:你认为刘备是怎么站的?让孩子们来模仿、表演,相信学生的兴趣会更浓,气氛也会更热烈。

3、在课文分析与朗读的分配上还不够合理,分析得多了,课文读得就不够了。在今后的课堂我中要重视并引导好理解后的读,毕竟“读”还是语文课堂的主体。

4、课堂上的教育机智还不够,当孩子的回答与我的预设不一致时我的回应总是有些不够自然。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是谁篇5

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被衬托的淋漓尽致,几乎是鬼神莫所能及。小说中的诸葛亮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上能呼风唤雨,下能安抚百姓,中能承帝王之业,一副大贤大儒、济世救民的高傲形象。至于历史真相是否这样?当然真伪自有定论。

鲁迅评《三国》曾说过:“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可见鲁迅对小说中诸葛亮的多智是持怀疑态度的,同时也道出了罗氏褒刘贬曹抑孙的著书思想。

我们谈到周瑜,就必须得提到东吴的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和周瑜有过“升堂拜母”(孙权的母亲也就成了周瑜的母亲)的顶头上司孙权,孙权在领导群臣治理江东方面是非常了不起的,有过人之处,曹操都曾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间接肯定了孙权在用人方面的管理才能,孙权是识人才的,也是重人才的,当然对周瑜也不会看走眼。

在赤壁之战前夕,促成孙刘联盟的关键人物是孙权和刘备,具体操办则是诸葛亮和周瑜,鲁肃在其中斡旋调停,我们回到主题,从这里入手,具体分析诸葛亮和周瑜在每次交锋斗智、论心用计中究竟谁占了优势,谁处于劣势。周瑜精通军事,又善音律,素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当时三十四岁,是东吴的三军都督,军事最高统帅,为将为帅已经六年,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而诸葛亮则是初出茅庐,虽然跟随刘表久居荆州,却无官职,从未带过兵,直至遇见刘备躬身三顾茅庐,才出山辅佐皇叔,后被曹操追赶至此,狼狈自不必说,诸葛亮开始是在刘备手下任幕僚,没有具体官职,也被诸将所排挤甚至看不起,直至确定了出使东吴,才被刘备勉强封了个军师中郎将,从权力对比上,诸葛亮是远远落后于周瑜的,就算是在自身所处集团的威望上也是不能和周瑜相比拟的,两人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诸葛亮是在刘备死后才走上了权利的顶峰,在刘备活着的时候甚至还不如关羽、张飞,法正、黄忠什么的。

在主导孙刘联盟上,诸葛亮和周瑜、鲁肃都是功不可没的,甚至鲁肃的功劳还超过了诸葛亮和周瑜,如果没有鲁肃在孙权面前的一再坚持,孙刘联盟的最终形成也许不会一帆风顺,或许会迁延时日,贻误战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谁可以妒忌谁的,我们就不用多说了。

众所周知,周瑜的老婆是当时东吴两大美女之一的小乔,曹操“铜雀台赋”有“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以此表达对小乔美色的垂涎,周瑜本人也是相貌英俊,人称周郎,且文武全才,属人中极品,而诸葛亮呢?虽然人长得也是不错,身长八尺,貌甚伟岸,但老婆就不行了,别说比小乔,就是和一般的村妇相比,也是逊色多了,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诸葛亮娶了黄月英后,乡里甚至以此取乐,作了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可见在老婆丑俊和自身相貌问题上周瑜确实没有可以嫉妒诸葛亮的地方。

赤壁之战第一个提出火攻的是黄盖,最后采纳的是周瑜,与诸葛亮根本不搭边,诈降行反间计更是周瑜一手策划,借东风一说,相信更是无稽之谈,常在江边的东吴将士,应该更比常年隐居于隆中的诸葛亮清楚什么时间会刮什么风,至于最后没能截击住退败的曹操,与其说是周瑜的失误,还不如说是周瑜的一种全局战略,围三缺一放走曹操,正是周瑜的高明之处,目的是假借刘备之手除掉曹操,以免遭到北方曹操余部的报复性打击,为的是转移矛盾,避免战事扩大,能有效的保存自己的实力。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安如泰山,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终能克敌制胜,以少胜多。这需要何等的气魄!

曹操在逃回北方后,曾多次派人许以重利,诱惑周瑜为己所用,周瑜不为所动,由此也证明在曹操的心目中,周瑜是智勇双全的帅才,绝不亚于诸葛亮。另据《三国志》人物传记中的一些记载,也能说明问题,蒋干评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三国志》评周瑜:“性度恢廓”,也就是性情开朗,气度宽宏。刘备说周瑜:“器量颇大”。说到这也不必再说了,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在历史上三气周瑜是不存在的,周瑜是死于疾病,终年三十六岁。周瑜临死前,推荐与自己政见不和的鲁肃替代自己的位置,足以说明周瑜的气度与气量,能全国事而不重私事。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是谁篇6

诸葛亮,字孔明,南阳人氏,人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他辅佐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故五丈原,享年54岁。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共同阅读有关诸葛亮的演讲稿3分钟,请您阅读!

有关诸葛亮的演讲稿1他是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军师,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之一。他有高尚的人格和品德;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识渊博;他读过很多的书并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诸葛亮很“仁慈”,他虽然满腹经纶,但为人谦虚,对刘备忠心耿耿,对将领们很和气,对士兵很体恤,对百姓很爱护。他是全国上上下下的人都敬重的好军师。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一出茅庐就火烧新野,还联合吴国孙权一起火烧赤壁,烧得曹军差一点就全军覆没。孙权手下有个三军都督叫周瑜,在火烧赤壁之前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周瑜很是担心。诸葛亮看了看天气,了解了什么时候会刮东南风,便跟周瑜说:“我能借来东风,请您给我修座祭台。”周瑜很高兴满口答应了。在祭台上,诸葛亮“借”来了东风,周瑜打了胜仗。但他很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害死诸葛亮,于是就派身边两员大将前去抓诸葛亮。可是诸葛亮知己知彼,早料到了这点,他派大将赵云赵之龙前来接应他。周瑜的两员大将赶忙驾照小船来追,可船帆的线被赵云射断,周瑜的计划失败了。诸葛亮真是一个聪明、料事如神的军师。

我很敬佩诸葛亮的才华,我要把他作为我的学习榜样,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的“小诸葛”。

有关诸葛亮的演讲稿2“忆昔当年在卧龙,万里乾坤掌握中。扫尽狼烟归汉统,人曰男儿大英雄。”长髯老生手持羽扇,在锣鼓声中登台。眼神中有着复杂的情绪,似悲恸,似无奈。最终又融成一种坚定。

他是谁?让刘备三顾茅庐的卧龙,让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心腹,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智多星――诸葛孔明。蜀魏交兵,司马懿统领魏军兵至祁山,他料定魏军必夺汉中咽喉要地街亭,选将防守;马谡请令前往;行前,他再三嘱咐,切须慎选营地,勿有疏虞,并命王平同往相佐。马谡刚愎自用,不听王平谏言,扎营山顶,致遭魏军围攻,街亭失守。随后司马懿乘胜直取西城,蜀军兵将俱被调遣在外,西城空虚。

燃眉之急下,他登场城楼,命人大开城门。端坐城楼之上,抚琴饮酒,焚香高歌,淡定自如。那一次,他只凭一张瑶琴,便解了围城之困。身后是空荡荡无兵可用的城池,身前是敌军精悍的千军万马。若不成功便是血流成河。他的内心怎么能不忐忑,想他的手心定早已沁出汗水,淡定自如的笑容下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慌张。

后来,斩马谡。他是最坚决却也是最痛苦的,一面是军令如山,一面是出生入死情同手足的兄弟。世人说,他是不败化身。料事如神,谋定乾坤。但从马谡失街亭到用空城妙计化解危机再到遵军令斩马谡。这些坊间陌巷中世人津津乐道的话本,背后的英雄却是多么无奈与孤独。

他本是山中不愿入尘世的卧龙,而一出世便注定撼动山河。烛光渐暗,戏台上诸葛孔明看着台下空空如也的客席。泪缓缓从眼角流下,模糊了戏妆。所谓战无不胜的半世纵横,所谓未卜先知的通天之能。最后都不过是也孑然一身的无力。“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博古通今。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料定了汉家业鼎足三分。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东西征南北剿保定乾坤。

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汉诸葛怎比得前辈的先生。闲无事在敌楼我亮一亮琴音,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开口唱的是空城计,却无三军也无琴。投注的感情里,显露得更多的却是悲痛。

最后想来,他这一生,好似都如空城计般,于天地间,孑然一身。

有关诸葛亮的演讲稿3身长八尺,面如冠玉,羽扇纶巾,身披鹤氅,飘然若仙,这便是你——一代贤相诸葛孔明。

你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实乃万古之人不及。你与玄德侃侃而谈,字字珠玑,令其茅塞顿开。你被后人赞曰:“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促成孙刘联盟,智胜曹操。

你智取十万箭;巧用东南风。令周郎大叹“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先帝驾崩,举国悲痛。先前刘备托孤,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此乃刘备肺腑之言,你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叩头流血,只为“效忠贞之节”,却不为皇位所动。

你征南寇,烧藤甲,七擒孟获,后人赞曰:“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街亭失守,仲达来犯,正值危难之时,你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镇定自若。却瞒天过海,空城退敌,化险为夷。后人赞曰:“摇琴三尺胜雄狮,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你不负先主重托,尽心竭力,呕心沥血,六出祁山,率军征伐曹魏。立志光复汉业统一中原,此豪情壮志,感动万千华夏儿女。杜甫在《蜀相》中赞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然而在你临终之际,依然两袖清风。你曾坦白“臣家有桑八百株,田五十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余财,以负陛下也。”此等忠诚,此等清廉,绝非常人能及。

你用睿智、贤能、忠诚、无私、清廉,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宏伟篇章;你依法治蜀,执法如山,为蜀汉立下了卓越的功劳!不负先帝,是你呕心沥血的目标;辅佐后主,是你尽心竭力的希望;匡扶大汉,是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夙愿!

一代贤相,舍你其谁!

有关诸葛亮的演讲稿4黄帝、炎帝奠基了中华,汇成了一条东方巨龙——华夏。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修筑长城,让我们的国家无愧地立于东方。成吉思汗壮大中国,横扫欧亚,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岳飞一生以江山社稷为重,精忠报国。但我更想对诸葛亮说:“您的一生多付辛劳,您的智慧与忠心造就了万古留芳的贤相之名。两千年来,您早已成为智慧的化身深入人心,您的存在是中国历史与华夏民族共同的骄傲!”

诸葛亮,公元181年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在公元234年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字孔明,号卧龙,被后人称为智圣。

我想对诸葛亮说:“一说起您,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您是智慧的化身,在我们严重的您,通天文,晓地理,神机妙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您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您以成为智慧的化身,您的传奇性故事也为世人传诵。不仅如此,您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还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您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而且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我还想对诸葛亮说:“在草船借箭中,周瑜看到您才华横溢,处处胜过他自己,便心生歹念想害死您。他以军中缺箭为由,令您三天造好十万支箭。您满口答应,并立下了军令状。周瑜暗自高兴,满以为这下可以除掉您了。而博学多才的您,利用您那渊博的知识,夜观星象,乘着大雾,去曹营“借”了十万多支箭回来复命,使周瑜的阴谋未能得逞。”

我又想对诸葛亮说:“自刘备三顾茅庐,请您出山,并封您为丞相,您便全力辅佐刘备,先联合孙权,在赤壁打败了曹操,又夺取了荆州、益州,建立了政权。公元223年刘备去世,您全力辅佐无能的刘禅,积极实行法治,赏罚分明。任用了一批有才能的人为官,推广屯田,鼓励发展农业,安定人民生活。在军事上,您连吴抗魏,严格训练军队,五次率军攻魏。您自己生活俭朴,虽身居相位,但家无余财,唯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蜀汉政权。”

仅仅这些,就足以说明,您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忠实的人。最后,我真得很想对你说:“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做一个聪明、忠实的人。所以,从现在起,我要努力学习,争取达到这个目标!”

有关诸葛亮的演讲稿5《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常称赞“卧龙“诸葛亮“智绝天下,后来人们也把诸葛亮当成智慧的化身,说他的智慧到了“近妖“的程度。但,在我看来,诸葛亮不过是一群笨蛋中的佼佼者罢。

先来看看诸葛亮“智“的地方:火烧新野;舌战群儒,将东吴群雄视作儿戏;七擒孟获,使南蛮永不再反;空城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由此看来,诸葛亮似乎的确是“智“到了极点,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然而,若你睁大眼睛,将全书再仔细看一遍,就会感到诸葛亮也不过是个平凡的人:

火烧新野,是因为被敌人逼得走投无路,没法子,只好烧了自己的老巢,撑撑面子;逃到江东,找别人帮忙,却还要故作姿态,若孙权一怒拒之,诸葛亮,你可真是后悔晚矣;

至于平定南方,若不是他的做法是人不能心服,又何来“平定”可言;说到空城计则更是他不智的表现,诸葛亮将兵马全部外派,却不知自身系举国之安危,而敌将司马懿却能察其弱点,攻其要害,将诸葛亮至于极度危险当中,由此看,司马懿的才能岂不是高出诸葛亮一大截?而夏侯淳、曹操、孟获等人却屡受欺骗,可见诸葛亮只是一群笨人中较为聪明的一个。

诸葛亮真正不智之处,是他不识大体。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他却还要六出祁山,攻打实力是自己几倍的强敌,凭一己之力,逆天而行。“大意失荆州”表面看来似乎是关羽过于自负而造成的,却不知错误的根源在于诸葛亮用人不当。如此多事之秋,你怎能将荆州如此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交予一个自负、目空一切的人呢?诸葛亮一生东征西讨,却忽略了储君的教育问题,对于流产后来的懦弱以致蜀国的灭亡,诸葛亮难辞其咎。

说到底,诸葛亮不过是颗任刘备玩弄的棋子。套句古话,刘备“善于将将”。要用好如此重要的棋子,可比指挥千军万马打几场胜仗难多了。所以,刘备才是三国时期“智绝天下”的人。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是谁篇7

时过境迁,斗转星移,感由心生,在无情地剖析别人的时候,更应该无情地剖析自己,感悟点滴,与大家分享。狂买彩票上演猴子捞月

2004年秋至2005年秋,一年中,我偶尔买了几注彩票,其中有1注6+1体彩,在临买时随意改动了号码,然不改即中500万。当夜无眠,觉得命运不济。好好的500万元就在一念之中灰飞烟灭了,懊悔不已,自己的老伴、儿女,以及我从大街上发现并捡回来养大的灰猫都没福气了。从那以后,我的心开始失去平静,明明知道中大奖是千万分之一的希望,却产生了舍我其谁的勇气。当时的决心不亚于破釜沉舟的项羽和翻越阿尔卑斯山攻打罗马的汉尼拔。

老天开眼,15选5一年我中了24次,奖金达6万多元。转而进军3D、双色球,每天便从一百两百上升到一千两千,几个月下来,十几万元打了水漂。到此时才悟到自己把手中已有的钱变成一串链环去钩捞水里的月亮,岂不愚哉。

豪赌直销 梦断消费理财

彩票闹剧后,我打算好好休息下,但经不住亲朋好友的死缠硬磨,想发财的心又蠢蠢欲动起来。拒绝了安利、天狮等公司直销人的邀约,认为太难、太慢,试着选了一个山东三农企业,心想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对方承诺消费理财,投个万元左右,少则三月多则半年,既吃了产品,又得两万元,今后还能分红,心里净打如意算盘。结果,数月过去,这一切许诺都成了泡影,自己的万元也都与梦想一起破灭。到这时才领悟到,进不对门,跟不对人,赔了活该。

放眼目前国内直销大环境,各路精英,芸芸众生,正在上演一幕幕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显其能的历史剧。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多是夸自己的产品如何好,领导如何棒,公司如何大,后台如何硬,制度如何新,系统如何优秀,加入后如何发财,大有逐鹿中原,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双轨、理财、滚动、奖车、奖房、国内外旅游,一浪高一浪,一波胜一波。在大师们的忽悠下,在阿哥阿妹的眉目传情、甜言蜜语的诱惑下,在那些直沁心肺的恰到好处的赞美声中,在那些精英们比刘备三顾茅庐还多几十次的“诚心”邀约下,也大多是“OK、OK”交了枪。真是攻心为上,攻心为上啊!

我记得苏轼有这样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假若我们能参透人生,跳出彩票看彩票,跳出直销看直销,那就会登高望远,心胸开阔。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是谁篇8

乌云消散,雨后初霁,东方巨龙苏醒了!

清晨曙光照亮中国大地,洒下点点金斑,映得河畔初开的桃花仿佛带上了少女的春意,春风习习,卷起瓣瓣奉献的桃红,带着丝丝如腰绿柳,落入滔滔浪花向远去。它们说:“复兴中华,从我做起”。

昆仑巍巍,长江滔滔,庐山顶峰,是谁在赞叹:“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岸沓凌陵苍苍”?浩荡黄河,有时谁在低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博大中国,你将腾飞!

回望中国历史,它们正如这浩荡无边黄河般惊涛澎湃。其中,有窄小逼狭的境界,也有“卷起千堆雪”的骄人地步。蓦然回首,中国在饱经风霜血雨后最终站起来了!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敲响,我们青少年身上更是担负着复兴中华的重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泱泱大国永远屹立于民族之林,我们要挑起这神圣而艰巨的重担。复兴中华,从我们做起。

光阴如水,岁月如梭,虽然改革开放已三十余年,可仍有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正受饥饿困扰,正为缺少书籍、学具而苦恼,为他们寄去一些生活和学习用品,就是爱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复兴中华,需要爱心。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良好的美德。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时刻守礼仪、懂礼貌,这就是爱国。复兴中华,需要文明懂理。

污染,多么令人憎恶的一个词语!中国环境急剧恶化,试想再过几十年,当自己伤心压抑时想出去走走,可空气不再清新,天空不再湛蓝,河水不再澄澈,周围只剩钢筋水泥……呜呼!保护自然环境,从身边做起,随手拾起地上的果皮纸屑,生活废水排到指定场所……这便是爱国的举动。复兴中华,需要环保。

闲暇之时,去看爱国电影,去走进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去重温历史,深深感受一心为国的仁人志士满腔的热血。忘记历史,就是背叛现在,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用不懈的努力去圆明日的梦想。这就是爱国。复兴中华,需要一颗赤子之心。

我时常看见一些学生目光空洞地宣读爱国宣言,对此不以为然,真正的爱国不能停留在信誓旦旦的口号上,而应该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行动。爱国,并不一定是惊天动地,荡气回肠。一个小小的举动,也可以是爱国的行为。只要做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事,就可以坚定而又骄傲地说:“我是中国的一份子,我爱中国”!

不管是什么时候,也不管是在哪里,我们都要挺直腰杆,因为我们身上生长的,是中国人的骨头,流淌着的,是中国人的血。想要复兴中华,就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生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要让五星红旗永远骄傲地飘扬。

【中学生爱国演讲稿:家园情,赤子心,中国梦】

中国,千年的中国,是有着千年中华儿女梦想魂归之处。

它是有着茶香古韵的远大抱负,有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斗志,有着科教兴国的美好未来。

祖国,我为你歌唱。

遥想当年,钟磬伴着竹香,渲染了你,养育了你。英雄人物辈出,永恒的光辉不曾泯灭,绕梁许久的琴音,寄托了多少回味与思念,三日不知肉味,也不知为了谁;江边的身影又为何许许伫立?十几年的流离,心向何处,纵身一跃,浪花再也不逝,只有端午的一祭,才能重新体验那颗赤子之心。

面对赤壁,旌旗遮蔽了天空,英雄、奸雄或是枭雄,一笑而过,有谁可以知晓你心中的蓝图;羽扇纶巾,谈笑间定了三分天下,三顾茅庐,终于有了所顾,有了自己的才华施展。

酒中仙,终是谪仙,终是要乘风归去的,舍与不舍,离与不离,欲归却被丝丝缕缕地牵绊,唉!浊酒一杯,不如醉去;茅屋被风破,却发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可算是一“狂人”了,一生漂泊,天下辛酸尽收眼底。

祖国,我为你激动。

炮火轰开了国门,天朝上国就沦为了木偶,如此,梦碎了,无尽的苦难降临了。不知何是,小小的希望与光明在国人彷徨之中呐喊了,笔锋如刀锋,刺中了敌人的心脏,但在这黑暗的年代,微弱的火光何以燎原?

于是,一群有志之士,担起大任,誓将光明还于人民,给中国一个安定。三个民主的大旗,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接着,新的太阳在湖面的游船上升起,将万丈光芒撒向大地,新的血液注入了这沉睡的巨龙之中。终于,终于,一个庄严的宣告响遍了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千万个破碎的梦又织起来了。

如今,巨龙飞了,它耀眼的金光射向宇宙,它代替中国人民飞了,东方的中国又崛起了,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又可以自豪的抬起头来了。

新的世纪,我们正如少年一般,有着青春活力,这是机遇吧!近百年的灾难非但没有打败我们,反而脱胎换骨,这便是机遇,它在向我们招手!

祖国,我为你欢腾!

XX年的神十飞天,你已然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然而,接下来的路途并不好走。影响你人民的三大难题如何解决?国内,如何制止不良之风?国外,中国威胁论你该如何面对?国际,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你又该如何面对?

如此如此,这似乎并不影响你的步伐,你信心满满,准备向世界再一次展示你的实力,你准备好了吗?我亲爱的祖国!

家园情,赤子心。

上一篇:虎年新春祝福语范文 下一篇:最想对老师说的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