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的方式阅读《三顾茅庐》

时间:2022-09-06 07:31:14

用“小说”的方式阅读《三顾茅庐》

一、掌握故事情节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建立在故事情节之上的,阅读小说必须从故事情节开始,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把握故事情节,才能进一步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拜访谁?为什么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的?结果怎么样?

带着疑问读课文。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虽然两次都没见着,但他并不灰心,依然执着地“三顾茅庐”。

生:课题虽叫“三顾茅庐”,但课文中实际只重点写了第三次,前两次都很简略地提了一下。

读小说,要学会概括,初读课文后,再次默读全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炼小说描写的“六要素”,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故事情节。

二、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环节,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多种多样,有肖像、语言、行动、神情、心理活动、细节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引领学生弄清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来刻画人物的。

师: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刘备的诚心诚意?圈一圈、划一划,再写一写你的感受。

集体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句体会:

(1)刘备生气地说……

(2)离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3)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4)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

(5)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师:作者抓住刘备的几个动作、几个细节进行描写,把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再次体会刘备的诚意。(学生齐读)

紧扣“诚心诚意”这个中心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读读、想想、说说,深入分析人物的特点,弄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这个特点的。在学生交流时,教师适时评价,及时引导。

三、欣赏艺术手法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小说的环境描写起着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揭示主题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明晰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师: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请同学们思考作者描写了哪几样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它们让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生:山、水、松、竹。这山和水的背后分明隐藏着一位世外高人。

生:这位高人就是诸葛亮。

师:“蜿蜒起伏的山冈像什么?”这里的“卧龙”只是形容山冈吗?

生: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卧龙冈秀丽的景,其实是为了衬托诸葛亮这个人。诸葛亮就是这条卧龙,他在等待贤明君主的召唤。

师:再读这几句话。(配乐《卧龙吟》)

师:这样的句式不仅可以描写隆中的美景,也可以描写其他地方的景物,比如山冈、湖泊、田野、小溪……拿起笔来吧,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隆中秀丽宜人的景色描写虽只有46个字,但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积淀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氛围。这是环境衬托、借景喻人写法的典范,引领学生亲近美景感悟意蕴,品读文本积累内化,链接生活仿写迁移势在必行。

上一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探讨 下一篇:和谐课堂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