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12-13 17:13:54

罗丹的名言篇1

1145年,安条克公国派出的使节于格(Hugh)向罗马教皇讲述了“约翰长老(耶律大石)的事迹”,“当约翰长老的传说远播到西亚和欧洲的时候,十字军正处在极端的劣势之中,一个又一个堡垒陷入穆斯林手中,绝望的思想开始在军中漫延”。而“上帝派来的同盟军‘约翰长老’打败了最强大的敌人苏旦?桑加尔(SultanSanjar)”的消息对十字军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喜讯,军中士气一时无比振奋。他们把挺进东方寻找契丹,与“约翰长老”会师联盟当成了终极理想。然而东西方之间横亘着的穆斯林势力却阻断了东西方交往的通道。

1236—1237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和速不台继1218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后,再度指挥蒙古大军主力继续向西进攻,攻无不克,打通了中西方的陆路通道。通道打开以后,罗马教皇并未想与东方鞑靼人决一死战,而是千方百计地想与之建立联盟以消灭宿敌穆斯林,数次向东方派遣携带其亲笔书信的使者以游说蒙古王公。1245年,罗马教皇派出了首位赴蒙古使节柏朗嘉宾(JohedePlanoCarpini),该使节着有《柏朗嘉宾蒙古行记》存世。该着作详细介绍了蒙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风土人情,并首次向西方社会介绍了契丹;1253年5月,法王路易九世派遣方济会传教士卢布鲁克(GuillaumedeRubruquis,约1215~1270)携函去见蒙哥。卢布鲁克着有《卢布鲁克东行记》,该着作详细描述了蒙元社会和契丹人的情况,指出“契丹是一个国家的名字,哈拉契丹(Kara-Catay)就是黑契丹,以此来区别前者。契丹人居住在东部临海的地方”。书中描述了契丹的富庶和居民的特征,“契丹的居民住在那里很久了,叫做塞里斯人(Seres),塞里斯是一个城镇的名字。我所得到的确切的信息说,那个国家的墙是用银子做的,防御工事和塔是用金子做的。他们与印度隔海相望。这些契丹人身材娇小,说话用鼻音。有着东方人普遍都有的小眼睛。这些契丹人都是优秀的工匠,学有各种各样的手艺,其医生对草药的药理极为精通,通过按脉来诊断疾病。”卢布鲁克在书中还经常提及他所遇到聂斯脱里教徒和景教徒,还特别提到哈拉和林“城端有一座教堂,天主教教堂”。卢布鲁克之后,约有100余位西方人进入中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孟高维诺(MonteCorvino)和马可?波罗(MarcoPolo)。孟高维诺是第一位成功在北京传教的西方人。马可?波罗则是最有影响力、最有争议的西方传奇人物。《马可?波罗游记》以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契丹,称其土地辽阔,富庶无以伦比。

当然,上述游记中所说的契丹是指中国,而不是真正的契丹人或辽朝。契丹的称谓可能是沿袭了中亚和俄罗斯(俄语的中国即Китай)人对中国的称谓。“契丹”一词通过陆路和海路向欧洲国家传播的时候,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产生了许多变异,其主要拼法有:Kitan/Kitay/Katay/Kitai/Kh-itan/Catai/Catayo/Catalane/Catay/Qitay/Chataio等等,但无论怎么变,都未与“契丹”的汉语本音相去太远,这些拼写方法上的变异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其口口相传的痕迹和西进的历程。Kitan在古俄语及一些匈牙利的编年史中经常出现,是14世纪拉丁文对契丹一词的写法;Kitay是穆斯林的写法,按《古兰经》经文的习惯,经常用y取代n或ń,很有可能是土耳其斯坦人通过居住在塔里木盆地的土耳其人的媒介作用而采用了他们的习惯称谓;最早的拉丁文的Kitay可能源于1245年至1247年出使蒙古的首位西方使节柏朗嘉宾之手,在其《柏朗嘉宾蒙古行记》契丹皆写为Kitay或NigriKitay(黑契丹,即哈喇契丹,有文献将其写为Charakitay)。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认为柏朗嘉宾的Kitay中的i取自于俄语,但这种说法颠倒了契丹向西传播的先后次序,俄语Китай先是由土耳其传入的,因而柏朗嘉宾的Kitay应来自于土耳其语;Katay(可能源自法国人卢布鲁克对契丹的称谓,他在其《卢布鲁克东行纪》中把契丹称为Katay,而Citay、Cathay、catai则是其英文拼写上同文异体写法;Katan则是阿拉伯语言对契丹的拼写方法。契丹在不同的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拼写方法,这正说明契丹的确曾在西方世界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基于上述游记对契丹的美好描述和西方社会对东方世界的合理想象,契丹被神化成“乌托邦”的代名词。这个令西方人无限神往的东方古国成为西方社会航海探险的终极目标。地理大发现正是在寻找契丹的原始冲动下展开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都展开了寻找东方契丹的航海行动。航海者出发时都携带着“致居住在东北方向的国王、王子和其他统治者的信,航海的最终方向就是伟大的契丹国”。在契丹梦的引领下,哥伦布怀揣着《马可?波罗游记》踏上了寻找契丹之旅,代表西班牙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葡萄牙人达?伽马开拓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路,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英国人卡博特在寻找东北航路中发现了纽芬兰……18世纪以来,随着航海者地理学知识的丰富以及东印度公司与中国沿海城市直接贸易的达成,还有入华西方传教士的反馈,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认识到西方世界的契丹就是中国。但是仍然有部分西方学者,特别是英国学者认为契丹仍然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尚未被发现的地方。

早在17世纪末期,西方社会出现了一些有关契丹的研究着述。英国人弥尔顿着有《莫斯科简史及其东部一些不太知名的最远至契丹的国家》(AbriefhistoryofMoscoviaandofotherless-knowncountrieslyingeastwardofRussiaasfarasCathay,gather'dfromthewritingsofseveraleye-witnesses/byJohnMilton.London:1682.)。弥尔顿以目击者的笔触对俄国莫斯科及其以东地区作了简单介绍。但弥尔顿所言的契丹仍是指不确定的东方理想国。西方学界真正开始研究辽史及契丹史则是从近代以来才开始的。最早引起西方学者兴趣的是有关契丹语言文字和族系的研究。法国学者克拉普洛特(JuliusKlaproth)在其《亚细亚民族语汇集》(1823年,巴黎)中论及了契丹语言文字的特性和语系问题,成为近代以来西方学者研究契丹语言文字的肇始。1870年,德国学者戈斯塔夫?奥波特(GustavOppert)发表了《关于契丹与哈喇契丹》“OntheKitaiandKara-Kitai”(TheJournaloftheEthnologicalSocietyofLondon(1869-1870),Vol.2,No.21870)一文,这是研究契丹及西辽契丹历史的首篇专题论文。该文讨论了契丹和哈喇契丹名称的来历、曾经的疆域和统治及其后裔的流向等问题。还特别提到了西辽王耶律大石与西方传说中的约翰长老(Presby-terJohannes)之间的关系。该文曾在伦敦民族学会举行的1870年1月11日的例行会议上宣读,引起了与会者的瞩目。1877年,德国着名的语言学家汉斯?盖博莱恩茨(Hans.C.vonderGa-belentz)译自满文的《大辽史》(GeschichtederGrossenLiao)出版,这是首部辽代通史性的文献被直译成西文。继汉斯之后,德国学者R.A.Stein(中文名石泰安)再次以带有注解的形式翻译了部分辽史史料]。这些原始译文的出版引起了学界同行的注意,为辽史研究者提供了诸多便捷的参考资料。1881年,英国学者亨利?霍沃斯(HenryHoyleHoworth)发表了他的长篇文章《中国北疆,第五部分:契丹与契丹人》(《皇家亚洲 学会会报》,N.S.13,1881年),详细论述了契丹民族史和辽朝的兴亡过程,分析并说明了契丹与契丹人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罗丹的名言篇2

电影《罗丹的情人》海报

“我们的文化深深根植于各种男性本位的创造神话里,表现在宗教、艺术、科学诸种领域中。正如女性主义宗教学者们指出的那样,基督教就建立在上帝——父亲的权力基础之上。是他,从‘无’中创造出自然万物。”(《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张京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女性作为一个整体在女性意识的觉醒方面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女性在社会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扮演“他者”角色。“女性主体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祖嘉合:《女性主体意识及其发展中的矛盾》,载《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1999年Z1期)在男权文化下,女性没有本体,没有独立身份,没有自己的声音,只是由他人来确定、描绘和解释的一个符号。这并不是说她就完全没有意义,只不过她的意义不存在于她本身,而是存在于别人对她这个符号的理解,存在与她同别人的关系中。历史上男人和女人在相互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女人一直是男人的奢侈品、是精神的慰藉;女人是画家的模特、诗人的缪斯;女人是女儿、是母亲、是妻子,可唯独不是她自己。

18至19世纪,一些女性作家带着对“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的质问,在其作品中开始关注妇女的生存境遇。相比之下,许多男性却害怕描写女性成长,他们担心会让妇女闯进男性长期控制的社会领地,从而失去统治女性的权威。

卡米尔·克洛岱尔是19世纪末期著名的雕塑家,但却只能被淹没在历史与一位伟大的男人——罗丹的光环之中。在有关罗丹的传记中,她曾经只能以“C小姐”或“某女艺术家”的无名身份被提及。1988年法国导演布鲁诺·努丹拍摄了这位杰出女雕塑家的传记片《卡米尔·克洛岱尔》,但是这部影片却被翻译成了《罗丹的情人》,这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市场法则的必然。因为在大众心中认识的是作为“罗丹的情人”的卡米尔,而不是作为雕塑家的卡米尔。这对于终其一生都想证明自己的卡米尔而言是太可悲了。

卡米尔生于1864年的法国,12岁就开始捏粘土的她拥有不能为那个时代所接纳的艺术才华。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才华得到了父亲和弟弟保罗的支持。为此卡米尔和母亲产生了很深的隔阂,因为母亲只希望女儿做能像那个时代大多数女人一样成为男人背后的“天使”,拥有所谓平常的生活和简单的幸福。但卡米尔却不想重复母亲的命运——陷落在家庭里,失去自我,成为男性世界里的附属品。而卡米尔天赋的才华注定了她不可能成为一个简单和平凡的女人。1883年,19岁的卡米尔遇见43岁的罗丹,当时的罗丹已经被公认是当代最重要的雕塑家了。卡米尔被罗丹在雕塑上的才华和激情所打动,成了他的学生,心甘情愿地做他的粗雕工和模特儿。卡米尔出众的领悟力和对艺术的独特见解,使她成为罗丹创作灵感的启示者和工作中得力的助手。在他们合作的这一时期,罗丹的创作力喷薄而出。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时期是罗丹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最丰产的时期,他的作品明显地表现出了比以往更深的思想境界。

由于对艺术共同的痴迷和对彼此艺术才华的倾慕,卡米尔和罗丹相爱了。卡米尔爱得深重而执着,但罗丹却依然游走于她与模特兼情人罗丝之间。卡米尔怀孕了,罗丹却不能在身边,由于焦虑、思念、怨恨,她失去了生命里唯一的孩子。波伏娃在《第二性》一书中说:“在男性世界的本质当中,她发现所有的原则、所有的价值、所有的存在物,其意义都是不明确的。她知道男性的道德观念一旦涉及她就会变成大骗局。”(《第二性》,波伏娃著,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与罗丹相伴了15年的卡米尔在迷乱挣扎之后,选择离开了“亲爱的罗丹”。她是怀着雕塑家的梦走进罗丹的世界,却成了罗丹的附庸,或者不过是罗丹手里的泥巴、是他铸造声名的工具。“女人怎么能够按照某个男人的意志而生活”,卡米尔心里回响起十三岁时自己像父亲表达的疑问。要想创作,要想取得一点什么成就,首先必须属于自己,而不是属于任何人。卡米尔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不再以“罗丹的助手”或“罗丹的学生”出现,而是雕塑家卡米尔·克洛岱尔,她的一系列作品如《华尔兹》、《克洛索》等获得了成功,但艺术界仍然不正视她的艺术才华,仍以“罗丹的学生”、“保罗的姐姐”来标识她。这依然反应了父权语境中的一种解释,即在男性——女性的结构关系中,男性是中心,是第一性的。社会把女人限制在一个低人一等的位置上,她们没有独立性,而是她们的丈夫和儿女的财产,无论何时,她们的丈夫和儿女都可以找到她们,要求得到某种解释、支持或帮助,而她们则不得不依从。女人属于某个家庭或群体,而不属于她们自己。19世纪的法国艺术是属于雨果、属于罗丹、属于女性的。“无数的理论家为我们许诺,艺术是人类最后一片‘飞地’,在这个诗意栖居之所,我们都是自由的。但是艺术世界的自由是针对男人而言的,对于女人却未必。”(韩敏:《被遮蔽的女性身体——解读影片》,载《电影文学》2007年22期)一位热爱艺术的女人,可能大多数都得像卡米尔一样遭遇到来自生活世界与艺术世界的男权思想的压制。

卡米尔拒绝认同男权文化对女性的规训,认为必须走出巨人的遮蔽,创造自己的世界。当时的罗丹已然登上了“大师”宝座,是法国艺术的代表,拒绝他,就无异与男性文化体制对抗。离开罗丹之后的卡米尔,不仅陷入物质的困境,还因为父亲的失望和对罗丹无法释怀的爱所产生的怨恨而处于癫狂的边缘。与卡米尔曾经息息相通的弟弟保罗早已成为出色的诗人和外交官,作为男性他无法理解姐姐的痛苦与焦灼而渐行渐远。卡米尔在最后一次艺术展览上以“小丑”的形象出现,以颠覆自己的天生丽质来表达对男性中心的艺术价值体系的抗争,但是她失败了。卡米尔亲手埋葬了自己的作品。从此我们只能从有限的留存下来的作品中去体悟卡米尔的艺术才华,更多的我们还得借助于罗丹那一时期的作品,以此来感知这位被罗丹内心所认可和嫉妒的强劲对手作品的韵味。

罗丹的名言篇3

帕罗机场地处群山怀抱之中,险恶的山势和紊乱的气流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难起降的机场之一,据说全球只有8位飞行员拥有帕罗机场的准航证。从加德满都到帕罗的飞机必须是在一早起飞,帕罗机场没有盲降系统,所有航班起降必须在白天完成。在这个山谷机场降落,全靠飞行员的经验和技术。这是我有生一来第一次为飞机能否安全着陆而紧张。快降落时我举目四望,圆睁了双眼却没看到任何一条跑道。正恍惚间,飞机忽然一个大转弯,顺着峡谷飞去,两侧的莽莽森林就从机翼旁呼啸而过,再接一个急转弯,飞机就这样晃晃悠悠地降落在帕罗机场那条传说中只有1800米的跑道。也许是紧张过度,降落后整个机舱竟然有数秒悄然无声,之后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欢呼雀跃地庆祝顺利着陆。

在候机楼外,一群身着“裙子”和长筒袜的不丹男子正手举牌子等候接机。很快地,整机的游客分别被这些长筒袜男子依次“认领”,我也跟随着“裙子”向导扎西上了车,他将陪我走完此次不丹之旅。从候机楼出来,我便对当地人特别是“裙子男”的行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一见到扎西便赶快问个清楚。据扎西说,这是不丹的国服,不丹男子一律都宽衣肥袖,上身穿着名为“果”的传统长袍,挽起雪白整齐的袖口,下身着齐膝裙;女人则是穿“旗拉”(Kira)——连身长裙和薄外套。肥大的衣袖可兼作口袋,服装上没有扣子和兜,只靠一根宽腰带束紧衣服。没承想不丹服饰居然如此让人眼前一亮,我自然不能错过这个“入乡随俗”的独特体验,所以第二天便特意选了一套不丹国王旺楚克经常穿的橙红色“果”,裙子穿起来,祈望国王陛下赐予我好运。

不丹为世人知晓的历史,是伴着佛教一路走来的。据说,公元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最早将佛教传入不丹,而真正将佛教文化发扬光大、普惠众生的却是莲花生大师。我在不丹的第一站便是前往大名鼎鼎的虎穴寺。虎穴寺坐落于帕罗山谷海拔3300米的悬崖峭壁之上,傲视苍穹,威严肃穆,是不丹民众心中最神圣的佛院圣地。虎穴寺的传说就同这个国家一样神秘。据经书记载,公元8世纪时莲花生大师骑着一只飞虎从来到此地降妖伏魔。老虎载着他飞到Taksang悬崖边,镇服了那时在不丹占据山头的山神鬼怪。大师在这里修行了3个月,后来人们建起寺庙,取名虎穴。

结束虎穴寺的行程,我前往乌玛帕罗度假村。其实,对不丹这个国家的好奇,一定程度上源于梁朝伟和刘嘉玲的婚礼就选在这个幸福而庄严的佛教圣地。乌玛帕罗度假村正是他们举行婚礼的地方,虽说不是追星族,但这两位巨星留下喜气的地方,我还是要好好观摩一番。度假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帕罗山顶,傍晚时分坐视整个山谷风光,实在惬意得很。

谁说由奢入简难?在体验了五星乌玛酒店的奢华之后,第二天我便转向不丹保留最完好的原生态村庄。入住原生态民宅,与热情的老妈妈把酒言欢,不亦乐乎。虽然语言不通,但她和蔼亲切的灿烂笑容却让我深深感动。热情的老妈妈还邀请我在她家体验不丹最具特色的热石浴。恭敬不如从命,那就好好感受一回著名的原生态热石浴吧。老妈妈家的浴室外挖了一个大坑,里面满是烧红了的河石,她拿着一把大铁钳,夹着热石放进冷水桶浸一下,热石“滋滋”作响,如打铁淬火,这道工序主要是为洗去热石表面的木灰。之后,清烟滚滚的热石被夹进浴室的小窗户,放进盛满山泉水的木制浴缸里。这个木制浴缸被分成两部分,五分之一的部分用来放热石头,五分之四供人沐浴,中间有一个挖了许多圆孔的木隔板,被石头烫热的水流就是透过这些圆孔传到整个浴缸的。以前热石浴是不丹贵族阶层享受的,现在很多家庭都有热石浴池,成为人们每天劳作之后最舒心的享受。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游客一样,有人“伺候”烧石、夹石,所有这些把热石夹来夹去的苦活都得是洗澡者亲自完成。看来,要泡热石浴,先得强身健体啊。

普纳卡,生殖崇拜与盛大节日

从帕罗出来经首都廷布前往普纳卡,路上要穿过海拔3200米的多楚拉山口。刚到山口,眼前便出现了108座佛塔,挂在松枝上的经幡在阳光下随风飘动。山口上的108塔和对面的战神庙都是为了纪念2003年一场战争的胜利而建的。当时第四代国王旺楚克御驾亲征击溃了藏匿于不丹东部的独立武装分子。通过这场胜仗,不丹人民对国王的崇拜达到了顶点,于是在家家户户的墙上都可以见到第四代国王的照片。

从多楚拉山口到普纳卡的路上,民众对生殖器的崇拜令我印象深刻,几乎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有与生殖崇拜相关的器物,很多村宅外墙上还赫然绘制有喷射着的巨大男性生殖器图案。据向导扎西介绍,这种习俗如同我们中国人的门口挂照妖镜和八卦镜,道理是一样的,含有驱邪避凶的功能。扎西还告诉我,在不丹,男人那玩意儿可以威吓妖魔鬼怪;如果一个男人在森林里独行感到恐惧的话,只需将裤子脱去,露出玩意甩甩,就会吓走树怪林妖。

难以置信的是,不丹人的生殖崇拜竟然还可以和严肃的佛教信仰互相结合。一些寺庙的大殿里,除了供奉佛像外,也摆放与生殖崇拜相关的器物。寺里的住持还特地以木制的生殖器轻轻敲击我的头顶,据说这样能为我带来好运,且含有祝福一路平安的意思。对我而言,这可真是一次强烈的文化震荡!

到达海拔1200米的古都普纳卡,在这里我见到了不丹最美的寺庙——普纳卡宗。宗是不丹的行政区域,大致相当于我们的市,因为不丹是政教合一的体制,所以宗既是地方政府所在,同时又是当地最壮观的寺庙所在。一条母亲河、一条父亲河将普纳卡宗合围在当中,一座木制廊桥成为前往普纳卡宗的唯一通道。普纳卡宗高达6层的中央塔楼里除了收藏有珍贵的不丹宗教画以外,还保存着古代不丹以香料防腐的遗体。可惜的是,安放遗体的房间并不对游客开放,据说除了国王和某些高级喇嘛外,任何人都不能进去。

此次不丹之行,浓厚的宗教文化令我印象深刻,无论是被奉为佛教圣地的寺庙殿堂,还是百姓人家的平凡生活,每个细节都体现出虔诚的。而著名的宗教节日普纳卡节更是将宗教盛事的欢腾神圣之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普纳卡节(戒楚节)是颂扬佛教圣僧莲花生的节日,堪称不丹最著名、最盛大的节日。起舞者身穿鹅黄色的丝缎裙,脚蹬绣花牛皮靴,头戴各式各样“面目狰狞”的面具,色彩缤纷。在这个深信神灵无处不在的国度,类似牛头马面、鹰嘴猴脸的面具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扎西告诉我,这些面具是原始宗教的产物,有的是表示对大自然的虔诚,有的是为了赶走妖魔鬼怪,有的则是祈求来年上天能赐予好收成。

普纳卡节期间,我还看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拉雅人。我觉得拉雅人很好看,他们有着宽阔而干净的脸庞,眼神清澈,女人通常留着长长的黑发,梳成辫子。不论男女都戴着尖顶小帽,帽尖用珍珠装饰着。每年,他们带着肉、牦牛奶酪以及一袋袋草药下山,换取大米、辣椒、盐巴等生活日用品。这种传统而朴素的生活方式千百年来从未改变过。

富毕卡,世外桃源与幸福指数

从普纳卡到富毕卡,都是盘山路,高山深谷,森林茂密,不丹不愧是全世界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富毕卡谷地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地方。清晨,晨雾迷蒙,青草绿树遍及山谷,民居星星点点散落山间,谷地犹如世外桃源般迷人静谧。弯曲漫延的山路串联起家家户户的百味生活,串联起整个山谷的繁衍生息。喜欢富毕卡的原因不仅是因为风光优美,更重要的是对我这个摄影爱好者来说,还能拍到珍稀的黑颈鹤。全世界黑颈鹤种群大概只有5600多只,每年大概有250多只黑颈鹤从飞越喜马拉雅山到不丹的这个小小山谷过冬。

在富毕卡停留的时光悠闲而充实,走走那些原生态的村镇集市,看看当地传统而手工化的日常生活场景,时而攀谈问候,时候默默倾听,虽然语言不通,也总会收获很多灿烂的笑容。年轻的姑娘甜美可爱中透着些许羞涩,年长的阿姨举手投足间显露风华依旧。友善、发自内心的笑容,让我无时无刻不为他们的热情好客而感动。

在世界GNH(国民幸福总值)指数前几位的国家中,不丹几乎是唯一的不发达国家。为何这个喜马拉雅山谷的小国,会享有如此高的幸福指数呢?也许在不丹导演宗萨仁波切的电影里,你会找到答案。《高山上的世界杯》是他的第一部电影,描述在一个遥远的藏族村落里,一群修道院里的喇嘛如何让当地人收看世界杯的故事。影片最后住持说的那段话堪称是点睛之笔:“如果困难是可以解决的,那为什么要不快乐?如果困难不能解决,那不快乐又有什么用。”

在我看来,不丹人珍惜所有、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绝对值得借鉴。能够赋予你内心宁静的,惟有你自身的感悟。活着,是为了用心生活而不是用脚匆忙地赶路。在这个年代,我们如此富有,不断占有更多的物质来征服世界;我们又如此贫穷,每天都在被各种欲望所奴役。在追逐世俗意义成功的同时,我们的心灵更加需要出口和依托。人的一生只有两万多天,非常短暂,所以努力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去生活,在匆忙追逐的时候,应该在嘈杂的世界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与内心对话,是一辈子要修习的功课。孔子说,人到70岁时的境界,就是“从心所欲,不愈矩。”从心所欲,听从内心的声音,做你想做的事情。于我而言,那就是我将继续以“快乐行摄生活”为终身坐标。

TIPS

价格: 不丹政府对每年入境的外国游客数量并没有限制,“每年只有6000名外国人被允许入境”纯属噱头,但由于航空运力和酒店床位有限,每年大概只有2-3万人可以圆不丹之梦。不丹政府规定所有外国游客必须参团方式旅行,其实不丹的“团队游”是非常灵活的,一个人也可成团,也会有专门的导游和车辆,并且行程也都可以随意调整,这其实已和自由行没有太大差别。此外不丹政府规定每位游客在不丹的日常消费额最低为250美元,如果成团人数少于4人,最低消费限额还会更高。因为所有游客都必须参团前往,且所有费用都须提前预付,所以这笔钱没的商量。其实这笔钱涵盖了酒店、三餐、导游、车辆等所有费用,细算起来并不离谱。

签证:中国与不丹没有外交关系,前往不丹旅行必须交由不丹政府授权的不丹国内旅行社或其中国境内合作旅行社办理。

航班:前往不丹只能搭乘不丹皇家航空航班,目前仅开通加德满都(尼泊尔)、德里(印度)、加尔各答(印度)、曼谷(泰国)、达卡(孟加拉国)。个人认为,以上5条航线最有价值的便是加德满都/不丹帕罗航线,仅需45分钟,价格也最便宜,最重要的是能看到包括珠峰在内的4座8000米以上雪山,还可以顺道把尼泊尔游览一番。

货币:货币名称为NU,印度卢比和努是同值的。人民币在不丹不能自由兑换,游客在所有不丹主要的城市银行都可以兑换努。

时差: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

购物:在不丹可以选购的旅游纪念品一般是手工编制物品、面具、编织篮子、木碗、手工纸制品、金属工艺品、唐卡。不丹把唱片做成邮票,还发行了很多在当时非常新颖的邮票形式,例如立体邮票、银箔邮票等,非常值得收藏。

罗丹的名言篇4

大亨――乔治雷弗林(George Raveling):一度曾是NCAA著名的篮球教练如今是耐克青年业余篮球的总监,触角涉及到青年训练营、锦标赛、全明星赛巡回表演球队以及高中篮球方案。

大亨――索尼・瓦卡罗(Sonny Vaccaro):在上世纪80年代曾是雷弗林的前任,现在(指此书出版的时候后来他又离开阿迪去了锐步)在阿迪达斯担任同样性质的职位。他曾经组织的项目包括阿迪达斯ABCD训练营以及“圆球经典赛”,以及不计其数的AAU(业余篮球联赛)和高中篮球队。

教练――乔伊霍普金斯(Joel Hopkins):北卡罗莱纳州著名高中蒙特基督高中主教练他以疯狂的招生策略闻名。据瓦卡罗介绍,他手下的高徒特雷西麦格雷迪在和阿迪签下长期合同后,每年霍普金斯教练能从这份合同中得益15万美元。

球员――科比・布莱恩特1996年成为首位在高考合格的前提下选择NBA的高中生,在一分钟NBA还没打的情况下下和阿迪达斯签下了5年500万美元的合同。

球员――特雷西・麦格雷迪:跟随科比并超过科比,6年阿迪达斯支付他1200万美元。其中还包括每年支付给他的教练以及发掘他的球探的6位数支票。

“篮球-贪婪-堕落的美国年轻一代”是本书的副标题,在超过200多次的一对一采访中,两位作者结识了许多有勇气涉及到篮球工业最忌讳的话题。一部分被采用引语的人是作者们熟知,而大部分都是首次打交道,其中包括不少都是直接通电话然后讨论一大堆尖刻的话题。但这些被采访的篮球产业从事者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愿意敞开心扉谈论目前被球鞋工业的金钱所腐蚀的篮球工业。尽管大部分的被采访者都希望能保持匿名,这点大家都可以理解,所以这本书内基本都不会出现被采访者的名字,但并不代表书中的记叙不属实。在出版这本书之前,作者们就做好了被质问的准备,电话录音和文字纪录随时都可以调出来和质疑者针锋相对。

索尼和迈克尔

史上最伟大的篮球球员发家根本不是靠篮球乔丹,更应该被称为是史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但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耐克作为他的头号衣食父母,当时签下乔丹可是不费吹灰之力。

那是1984的夏天,瓦卡罗坐在洛杉矶圣莫尼卡的托尼罗马餐厅,这顿午餐他将和正在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北卡三年级学生迈克尔乔丹一起享用,

当时的耐克根本没有在篮球市场立足的资格,那是属于匡威的年代,几乎所有的巨星,“魔术师”、“大鸟”“微笑刺客”都是匡威旗下的球员。而瓦卡罗不过也只是耐克市场部的一个小头目,但他有着远大的抱负。通过他当时的老朋友――俄亥俄大学主教练,美国队助理教练雷弗林当中间人,他得到了和乔丹一对一的机会。

瓦卡罗和耐克的想法是找到一个王牌球员,然后设计球星签名鞋,这样一来只要看中的王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上升,球鞋的销售也会去到个新阶段,匡威虽然拥有几乎所有NBA的巨星,但瓦卡罗认为巨星们都没有完全发挥销售员的潜力。他需要一个能让所有球迷都产生共鸣的球星,不论他为那支球队效力。

由此以来,1984年的前两号新秀,奥拉居旺和萨姆・鲍威都失去了竞争力。没有哪个街头的孩子能和这些大个中锋的球风产生共鸣,瓦卡罗需要一个可以在外线得分,有能力完成一系列眼花缭乱运球以及可以漂亮扣篮的球员。乔丹――他想要。

“我和乔丹从来没有过任何联系。”瓦卡罗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即使在北卡罗莱纳州,高中时代的乔丹都不是最好的球员。所以瓦卡罗从来没有邀请过他参加自己的青年训练营,“我第一次知道他,和大家一样,就是1982年NCAA决赛打乔治城的最后一投。在那之前,我俩从来没有过任何私人联系。”

1983年11月当耐克的计划开始运行时,瓦卡罗意识到来来的一届选秀将是美妙的。“迈克尔巴克利奥拉居旺,”瓦卡罗说,“从1984年1月我们开始和他们联系,谁都能预计到1984年将是最好的一届选秀之一。

计划中必须等这些大学生参加完选秀才能直接面谈,所以奥运会时在洛杉矶碰见面是再好不过的了。但巴克利之前被美国队主帅,脾气暴躁的鲍勃・奈特给踢出球队,而奥拉居旺当时还是尼日利亚籍,剩下的只有乔丹一人来到了南加州。所以在那个下午,托尼・罗马餐厅内只有乔丹・瓦卡罗和雷弗林三人。由于匡威和北卡主帅迪恩・史密斯的合同乔丹大学时都是穿匡威打球。而私下里他都是穿阿迪达斯,“在那之前乔丹从没穿过耐克,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在球场上。”不过当瓦卡罗把耐克的球星签名鞋计划简单地给乔丹阐述后,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他们约好了再次见面更正式的那种乔丹的经纪人大卫・弗尔克也会出席,

第二次见面被安排在比弗利山庄的L'Ermitage宾馆,这次瓦卡罗还带来了设计师斯特劳斯。当“Air Jordan”的概念签名鞋被展示给乔丹后,这个21岁的大男孩笑了,“这无疑是签约的最重要环节”瓦卡罗回忆道,“我们给出的是一份详细的计划其中包括球鞋的设计市场的推销以及一个长远的形象推广。”

几个月后的秋天乔丹被邀请到比弗顿附近的波特兰耐克象征性地安排了乔丹巡游市区,但瓦卡罗也承认那算不是什么巡游,当时的耐克什么都没有。不过CEO菲尔・奈特的器重还是给了乔丹很大的动力,

根据瓦卡罗的介绍,当时阿迪达斯出价50万美元签下乔丹。而耐克的报价则是25万美元外加球鞋销售的提成。大卫・弗尔克要求耐克把价钱提高了50万美元外加提成,最终耐克同意了,不过在提成百分比上略有下降,成交!

12年后故事就全变味了。科比们、麦格雷迪们,瓦卡罗深知不可能再像签乔丹那样从第一次接触到成交只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而他更清楚,他签下的下一个超级巨星,不可能是像乔丹那样的21岁大男孩,而恐怕只是个14岁的小男生。

比乔丹更难搞

他拥有完美的发型,迷人的微笑,无懈可击的行头,他的名字刚被大卫・斯特恩喊到――18岁的科比・布莱恩特正疾步走向1996年的选秀大舞台。父亲乔过来给儿子一个简短的拥抱,母亲潘也一样。TNT在现场直播的摄像机试图捕捉布莱恩特的一举一动,但一个可能具有历史意义的细节却被忽略了。在上台之前科比还拥抱了一个中年白人男子,名为索尼・瓦卡罗。

但这个拥抱还是不可能被耐克和阿迪达斯,两个总部都位于俄勒冈州比弗顿的球鞋大鳄所忽略。在很多人看来这个拥抱预示着现代美国篮球金钱工业的新纪元。瓦卡罗也许不像科比那样在球迷群体中的影响力但在篮球圈内他是不折不扣的大事级人物。上世纪80年代后的那十多年,正是他将耐克从无名小卒推到老大的地位,1992年和耐克分手后,他转投到阿迪达斯这个总部在德国的运动品牌公司担任同样的职位。

4年后的1996,阿迪达斯依旧是足球行当的老大,但在篮球方面依旧没什么大的进展。瓦

卡罗需要一张王牌,就像1984年他把迈克尔・乔丹搞掂那样。“迈克尔和耐克的婚姻是史上体育经营的最大故事,”瓦卡罗回忆道,“如果那桩婚姻没出现耐克永远都不会是现在的耐克我也不会是现在的瓦卡罗。耐克-乔丹-瓦卡罗,这是一个三方都受益的伟大婚姻。”

此刻在全美观众的注视下瓦卡罗和他的新王牌拥抱着。如今已步入中年的瓦卡罗已经不再像12年前那么冲动,冲动地对乔丹说耐克的计划冲动地在拉斯维加斯输得精光。年岁的增长带来的是更多的狡诈,他在科比身上看到了乔丹的影子,他认定新王牌就是这个来自费城的孩子。所以几周后当科比和阿迪达斯签下数百万美元的长期合同时,没有人感到意外。此前耐克同样也给科比报过价但湖人的新8号根本没花什么时间去左右掂量。作为阿迪达斯的青年篮球总监,瓦卡罗的个人因素已足以左右科比的决定――两年前的夏天是瓦卡罗破例把科比带到阿迪达斯的ABCD训练营,也是瓦卡罗把科比带到底特律的“圆球经典赛”并给了他当选MVP的机会。而且瓦卡罗从1972年开始就和科比的父亲乔成为朋友而乔当时和科比一样也在瓦卡罗推广的“圆球经典赛”中拿到MVP,当时同样在训练营中出现还有库基科克斯,科比母亲潘的亲哥哥,

“我有幸很早就结识科比的家庭。”瓦古罗说,“他们都认识我,虽然当时这种认识只是简单的打招呼,但这足够了,混个脸熟然后一切都好谈。所以在争夺科比的比赛中我一直遥遥领先,”

签下乔丹,12年后又签下科比,这都是瓦卡罗漂亮的手笔。唯一的区别在于12年前签乔丹瓦卡罗只需要些许的花言巧语而如今签科比以及接着的安托恩・沃克,蒂姆・托马斯、麦格雷迪,瓦卡罗需要做的功课比签乔丹时多上千百倍。

这12年篮球被乔丹一个人所改变,改变的程度是荒唐的,而连锁反应便是各大球鞋公司在挑选自己的王牌时的策略,这种改变的程度恐怕更荒唐。

“那是绝无可能的,”当被问及是否可以用当年签乔丹的程序来签现在的科比,瓦卡罗疯狂地摇头。“你必须得在他们更年轻的时候去发掘和意识他们的潜力你必须得和更多他们身边的人接触。这就像成立一个基金会一样,你必须得早早地就锁定目标,然后慢慢建立关系网。现在的情况就是你不可能盲目的抓阉套近乎更不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

从那个拥抱开始瓦卡罗正式开始了自己和前雇主――龙头老大耐克的对决。耐克深知瓦卡罗的把戏,早早地和年轻球员们建立友谊关系在尔虞我诈的篮球市场瓦卡罗证明了自己的忠诚有时的确可以击败耐克的金元。

4个月后,耐克总部,CEO菲尔・奈特召集所有20个耐克青年全明星队的主教练进行会议,“从今天起,我不想再看到任何一个不是耐克的球员直接从高中进入NBA!”奈特狠狠地指示道,“这是场战争,我们没理由成为输家。”

两周后奈特的一席话出现在《芝加哥太阳日报》随即在全美引起极大的反响。作为全美最有影响力的CEO之一,如果奈特把高中篮球作为篮球市场最大的一块战场,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所有的篮球社区都开始随之振荡。

奈特没有食言,未来的一年内耐克将大把大把的资金注入到AAU联赛中,疯狂地寻找有天赋的球员并效仿瓦卡罗的友谊和忠诚策略。这种操作被认为是十年计划――寻找下一个乔丹,一个多么伟大的标准。当时的乔丹正处于职业生涯和市场价值的巅峰,每年的广告合同包括耐克的1600万美元、佳德乐500万,Bijan古龙水500万、MC1400万、Ray-O-vac电池200万,汉斯内裤200万,Ball Park Franks火腿肠200万。Wheaties早餐200万,威尔森篮球200万,奥克利墨镜200万、AMF保龄100万、CBS网站100万以及雪弗莱芝加哥当地销售100万。

索尼和乔治

乔治・雷弗林被认为是现代篮球招生策略的先驱者,在上世纪60年代,作为维拉诺瓦和马里兰大学的助理教练是他最先开始了如今的撒网捕鱼的招生行动。

当时的NCAA招生根本不像现在的大学教练全国各地飞着看比赛更没有像如今几个牛B大学教练甚至还拥有专机。大多数招生旅途都是在开车一个小时的距离内,再远的地方就基本被淘汰,不管那里是否有超人的天赋出现。大多数的大学教练当时都是下午自己驱车去看高中生的比赛,然后赶在6点左右回家吃晚饭。 只有雷弗林是个例外,他一直把招生当作最重要的NCAA计划之一。他自己收集资料,到处观察年轻球员。而这些资料细到――这孩子能否左右手运球突破?他的教练是谁?他有没有女朋友?他宿舍挂着的三角旗是哪个大学的?谁将左右他挑大学的决定?

当这些详细的资料变成库存后,雷弗林尝到了甜头。他变得更加疯狂不计旅程,不计成本地考察新人。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以为来自匹兹堡的篮球狂热分子索尼・瓦卡罗。

1965年,瓦卡罗在家乡匹兹堡成立了Dapper Dan环球赛(圆球经典赛的前身),当时只有25岁的他正在经历人生的转折,瓦卡罗曾是个很有天分的棒球新人但背部的伤势让他不得不放弃,无奈之下,他接受在特拉福德高中当体育老师的职位,并在闲暇时组织自己的环球赛。

在当时这是最早的高中业余联赛很快便变茁壮成长为宾州所有高中篮球红人必出席的盛宴。而这正好迎合了雷弗林的计划他需要考察的就是一个可以集中有天赋年轻人参加的联赛,索尼和乔治很快便成为挚友,他们时常通电话讨论篮球,一个需要人才,一个则推荐人才。一旦有重要的高中联赛,他们都会到现场考察。

1965年的一天,两人在马里兰的科尔球馆见面,身高2.13米的高中生阿尔辛多带领自己的纽约队取得胜利。雷弗林和瓦卡罗当然就是来看他的,赛后两人都去找了这位未来将改名为贾巴尔的男孩。雷弗林希望阿尔辛多选择自己的马里兰大学,而瓦卡罗则希望阿尔辛多在暑假时能到自己环球赛中表演。最终两人都被拒绝了,但连锁反应并不是失望,而是更加团结,

当雷弗林在匹兹堡考察球员时,他一般都住在瓦卡罗的父母家,有时候直接睡瓦卡罗的床,一天晚上当瓦卡罗的弟弟吉米走过哥哥的房间时一不小心看见雷弗林住在里面,不知情的弟弟惊讶地喊着,“妈妈,有个黑鬼睡在哥哥的床上?!”

忘了说了,雷弗林是个黑人,那个年代,一个白人(瓦卡罗)和一个黑人(雷弗林)走得如此近,近到可以不在乎旁人的议论,可想而知两人的友谊有多深。所以当1978年瓦卡罗开始在耐克打工时他第一个签下的大学教练便是雷弗林。也正是雷弗林在1984年给了他和乔丹见面的机会,同一年在瓦卡罗的婚礼上,雷弗林还作为伴郎出席。“伴郎的选择没有人比乔治更符合逻辑了”瓦卡罗说,“他是唯一一个可以让我觉得篮球不是很重要的人。”

但时间对人的改变是不可思议的,如今他们不再是朋友,而是不折不扣的敌人。雷弗林取

代了瓦卡罗在耐克的位置,而瓦卡罗则转投阿迪达斯正式向老雇主和宣战,私下里虽然雷弗林不赞同,但瓦卡罗还是认为他俩是会随时割掉对方喉咙的死敌。

“我就是不喜欢乔治・雷弗林”瓦卡罗现在的态度,“我觉得他很恶心。”在这方面,雷弗林的态度要好很多。“大家总是唠叨个不停,OK,我是他的伴郎,但那有怎么样,”雷弗林说“很多夫妻都彼此不说话这就是人生、人性……我和索尼没什么私人恩怨我觉得这一切都被妖魔化了。”

但事实仿佛并非如此。

索尼和乔治的分裂出现在1990年,矛盾的中心在于一个洛杉矶郊区的高中明星埃德・奥巴农,埃迪在高三之前就和UNLV(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签下入学合同,但这是违规,当这份合同被NCAA宣布作废时其它大学的教练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抢夺。

根据瓦卡罗的策略,作为耐克的青年篮球总监,他和埃德的关系非常密切。埃德和弟弟查尔斯时常被邀请到瓦卡罗在圣莫尼卡的豪宅作客而整个奥巴农家庭几乎都各自拥有一柜子的耐克行头,雷弗林当时已经是位于洛杉矶的USC(南加州大学)主帅,但这已经不是60年代了,近水楼台并不一定就先得月。他需要关系,所以指望着瓦卡罗,他认为奥巴农基本已经是自己的人了。

不过,随着NCAA招生计划的完善首先大学主教练是不允许直接和高中生接触,但瓦卡罗可以,只是像雷弗林这样寻求瓦卡罗的帮助同样是违规的。两年前,瓦卡罗还被NCAA调查,他被怀疑用言语和行动左右阿隆佐・莫宁选择大学的决定。当时雷弗林还主动站出来为好友开脱,“如果索尼真指使莫宁的话那莫宁也只能是到我的学校来,而不是去约翰・汤普森的乔治城。”

此事最终也不了了之,只是在多年之后当汤普森成为耐克董事会成员之一后,大家才意识到汤普森教练和耐克已经当时瓦卡罗之间的关系。当然这都是后话,雷弗林当时也顾不着什么规矩不规矩了,他需要奥巴农,所以他必须求救瓦卡罗。但雷弗林万万没想到的是,奥巴农最终不但没选择USC,反倒是选择了USC的同城死敌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更夸张的是瓦卡罗还把雷弗林发给他的传真“急需你的帮助,奥巴农!”公开。

从那时起,两人再也没有任何来往。1992年瓦卡罗被耐克解雇,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不久后,在USC被炒忧郁的雷弗林正式接替瓦卡罗的位置,一场真正的好戏从此开始

麦格雷迪

时下正是春分时刻1998年3月佛罗里达州美丽的代通纳海滩你能想象到的画面只能是那些大学生们拥在海滩边,到处寻找排队的气息。乔伊・霍普金斯(Joel Hopkins)闻不到任何排队的气味他是来寻找球员的他的嗅觉全部都集中在那些身高超过1.9米的孩子身上了。

刚过去的那个下午,他见到了Edgewater高中的马基斯・丹尼尔斯(Marquis Daniels)。事情进展得很不错,霍普金斯说服了丹尼尔斯,让他打包好行李,和家人吻别,离开自己这个篮球不知名高中,转校到位于北卡罗莱纳州杜尔汉市的蒙特基督高中(Mount Zion Christian Acad.HS由同名教堂创办)也就是霍普金斯就职的地方。在北卡,蒙特基督高中被称为篮球工厂。

对于霍普金斯这位自称篮球救世主的人来说,把丹尼尔斯这样的孩子弄到手还不足以满足他的野心。当然,在他内心深处,他知道自己要做得还有很多。就在几年前,他还是个瘾君子,他需要更多的名望和成绩来摆脱不太美丽的过去。丹尼尔斯?只是他的棋子之一,算不了什么。因为在过去两年,他招揽的球员中拥有更高天赋的人比比皆是。特雷西・麦格雷迪就是其中之一。

1996年的春天,在奥本代尔,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小镇上,身高2.05米的特雷西正沉睡着。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他的天赋完全被隐藏了。这是佛罗里达州两个大城市奥兰多和坦帕之间的一个小镇,篮球圈似乎小的不能再小,但霍普金斯的嗅觉是灵敏的,他找到了特雷西,并劝说这个孩子放弃自己的学校转到蒙特基督高中。而且他还承诺将麦格雷迪带到索尼・瓦卡罗的阿迪达斯ABCD训练营,在那里,天赋是不可能被视而不见的。

“我的一个好朋友说乔伊可认识阿迪达斯的人,麦格雷迪说,”我就说,好啊,让我见见他然后他告诉我他为阿迪达斯工作然后希望我成为阿迪达斯大家庭的一部分。

曝光率从此不再是问题,麦格雷迪很快就吸引了整个美国的注意,这个瘦高瘦高的孩子有弹跳、有技术、有视野。在1996年的ABCD训练营结束后,他被认为是全美第一高中生。

“在训练营结束后,我无疑是最好的球员之一,”麦格雷迪说,“当我去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是,当时的老大是拉马尔・奥多姆。但很快,我就慢慢在排行榜上爬到最高。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和阿迪达斯的关系越来越好,和索尼也是一样。

那些疯狂的大学招生团,肯塔基、密歇根、北卡、UCLA此时才意识到自己下手晚了,他们聚集在蒙特基督高中,但麦格雷迪此时已经是霍普金斯的人了。任何人想得到任何特雷西的信息,必须得通过霍普金斯,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蒙特基督高中成为全美篮球的焦点,他们开始研究这个高中,研究他们模仿大学一样的全国招生范围。

ESPN的《美国体育学》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来介绍蒙特基督高中,HBO派出弗兰克德福德这位著名的纪录片编导,体育画报花了4P的内容介绍麦格雷迪和霍普金斯,每张照片工都出现了很现眼的阿迪达斯标识。

到了1997年春天,关于麦格雷迪的大学争吵已经结束。这个孩子决定效仿一年前ABCD的明星――科比布莱恩特的作法,直接进入NBA。最终他在第九名被多伦多猛龙选中,这个小地方对于一个明星的商业效应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但就算如此,耐克还是进入了另一场战争――争夺麦格雷迪的合同。

“其实在我宣布进入NBA时,我是想签耐克的,这很正常,每个美国的孩子都会选择耐克,”麦格雷迪说,“有趣的是,在我还没决定时,我被邀请去过耐克总部,却从没去过阿迪达斯的总部。当我在耐克总部里参观时,我看到了迈克尔和便士的照片看到他们是如何在耐克的文化下被推广一般普通的孩子都会说,‘妈的我要成为他们,我要成为耐克的一部分!’”

麦格雷迪还说他甚至被邀请去了耐克的员工店,在里面他被告知可以想拿什么就拿什么,想拿多少就拿多少,“我冲进去一顿扫荡,简直太有趣了。”

在这个不太成熟的年龄,麦格雷迪回忆到耐克的热情,比如说让他免费拿了几千美元的产品差点就让他做出了选择耐克的决定,但最终。“等着,我阻止了我自己,我不能这样,我和索尼是朋友,我们都和阿迪达斯关系很好。阿迪达斯有很多年轻球员,科比・杰梅因安托恩・沃克,我还是应该加入阿迪达斯,”

罗丹的名言篇5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结识当代实力派画家罗礼明,我为其艺术才华所感动,特作此文以表达对他的欣赏。

国画家罗礼明,艺名圣丹,1966年出生,重庆江津吴滩人。毕业于成都美术学校、四川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尚品阁书画院执行院长、重庆沧白书画院副院长,四川华西徐悲鸿张大千艺术研究院画家、重庆书画社画家。

出自农家的罗礼明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师承吕凤子大师的弟子李冰泉,齐白石嫡系传人王东常,著名书画家周尊圣、魏功钦、王禅、刘元红等。擅长工笔和写意人物、花鸟、山水,主攻写意牡丹。通过孜孜不倦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如今成果丰硕,逐渐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青年画家,他笔下冬春夏秋的作品,不是一味临摹,更不为传统画法所束缚,而是源于生活,技法洗练,凝重洒脱,意境秀雅,洋溢着浓郁的地域风情,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以致在坊间有“罗牡丹”之称。

为了开阔视野,画好牡丹,提升自己的艺术层次,画家曾多次足涉河南洛阳、重庆垫江等地观赏体察牡丹盛景并写生、拍摄,深入观察牡丹花的种类、形态、习性、结构、生长规律等,还多次亲聆牡丹画高手的言传身教。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再将牡丹花的神韵融入画中。他认为,想要达到用笔如神,就得将所画之物烂熟于心,做到胸有成竹,这和庖丁解牛是一个道理,只要以这种状态去画画,才能笔随心动,画出有灵性的画,画出雅俗共赏、人见人爱的画。

罗礼明通过借鉴前辈大师的笔墨气韵,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其作品立意清新、造型生动、色彩艳丽、颇具灵性,尤其是他画的牡丹犹如出水芙蓉、雾里仙子,朦胧而有诗意,滋润透彻,艳而不俗,做到了富丽堂皇、生机蓬勃、姹紫嫣红,且具有独创性、观赏性、收藏性,并达到了雅俗共赏。

画家的写意牡丹作品《盛世国风》构图饱满,疏密有致,笔墨灵动。画面中的牡丹色泽润丽,美不胜收。红牡丹昂首怒放,黄牡丹和紫牡丹恣意绽开。鲜的花,黄的蕊,在浓密的叶子衬托下,像少女的脸庞那样妩媚动人。那深浅墨绿色的叶片和待放的花苞,把鲜艳的牡丹衬托得更加娇媚丰满,惹人沉醉。两只栩栩如生的美丽蝴蝶翩翩飞来,缠绵在娇艳的花朵旁,它们似乎也知晓花开之美,与花朵嘤嘤对语,争奇斗艳。摇曳的剑兰与突兀的山石交织相衬,轻盈泛绿,更显得画面活跃生动。整幅作品通过画家精心描绘,色彩搭配精巧适宜,把各色牡丹娇艳欲滴的形象和雍容华贵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牡丹花的富贵神韵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与生命力。

《盛世繁华》用笔灵活洒脱,用墨浓淡相宜,画面大气绚烂、花团锦簇、异彩纷呈。在色彩搭配上做到了形似和神似,花叶、花朵和花蕊的颜色非常逼真,把绽放时的牡丹描绘得很有质感,宛如盛开在眼前。作者以各具形态、形神兼备的牡丹图展现了一派生机盎然、意趣恢宏的景象,传递出了一股激情昂扬、朝气蓬勃的艺术韵味,“百花丛中最鲜艳,众香国里最壮观”的感觉透过画家的手笔和墨法传神地显现出来,同时也寓意着伟大祖国在新形势下呈现出的繁荣昌盛、和谐安康的盛世局面。

罗礼明勤于笔耕,苦心探索,终得佳绩,他的画作曾多次获奖或发表在国家和省市级刊物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30多幅作品在国内专业媒体上发表。其中,牡丹画《雍容华贵》入选《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全国名家邀请展》;《春韵图》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国大展》并获金奖;《春和景明》入选《第三届重庆市中国画作品展》;《柿子图》入选《纪念徐悲鸿先生诞辰115周年全国大展》并荣获铜奖;《万紫千红》入选《在纪念抗日战争65周年全国大展》并荣获金奖;《和平吉祥》入选《庆祝建国60周年第四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暨第一届全国美展重庆市选送作品展》;《玉兔芭蕉》入选《十二生肖全国中国画年度大赛》并荣获优秀奖,并入编《中国牡丹诗书画大典》《诗书画印四绝大典》《中外哲理名言》《中国诗书画印大典全集》等20多部大型书画典籍。

罗礼明的作品还极具收藏潜力,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青睐,画家不仅于2013、2014年两次在新加坡成功举办画展,近期又继续受邀新加坡进行艺术交流并办画展。他的多幅作品分别被美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德国、阿根廷、匈牙利、日本和中国台湾知名人士等30多个国家及地区还有纪念馆、吕凤子纪念馆、陈独秀纪念馆收藏,如:《清香图》被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收藏;《牡丹图》被新加坡联合早报收藏;《和平之春》被新中文化教育交流中心收藏;《荷花》《三峡景色》被中国驻新加坡签证大厅收藏;《富贵长青》被美中工商联合会收藏;巨幅国画《盛世繁华》《岁寒三友》《工笔荷花》等被重庆巴南区政府收藏并置于接待现场。

由于罗礼明在画坛的卓越贡献,2008年被中国文艺联合协会授予“共和国艺术家”称号,2010年被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中国艺术名家研究院授予“艺坛名师”称号,2014年被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联合会,中国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评选组委会评为“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荣誉称号。

罗丹的名言篇6

这个不起眼的南亚小国,却在全球第一个提出用“国民幸福总值”(GNH)来衡量发展成果。在我的旅行经历中,不丹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充满生命启发性的地方。在不丹,你能找到的或许不是美丽的风景,也不是物质的收获,而是远离尘世喧嚣后内心的平静,感悟内心深处前所未有的静谧安宁。

帕罗,裙装男与热石浴

帕罗机场地处群山怀抱之中,险恶的山势和紊乱的气流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难起降的机场之一,据说全球只有8位飞行员拥有帕罗机场的准航证。从加德满都到帕罗的飞机必须是在一早起飞,帕罗机场没有盲降系统,所有航班起降必须在白天完成。在这个山谷机场降落,全靠飞行员的经验和技术。这是我有生一来第一次为飞机能否安全着陆而紧张。快降落时我举目四望,圆睁了双眼却没看到任何一条跑道。正恍惚间,飞机忽然一个大转弯,顺着峡谷飞去,两侧的莽莽森林就从机翼旁呼啸而过,再接一个急转弯,飞机就这样晃晃悠地降落在帕罗机场那条传说中只有1800米的跑道上。也许是紧张过度,降落后整个机舱竟然有数秒悄然无声,之后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欢呼雀跃地庆祝顺利着陆。

在候机楼外,一群身着“裙子”和长筒袜的不丹男子正手举牌子等候接机。很快地,整机的游客分别被这些长筒袜男子依次“认领”,我也跟随着“裙子”向导扎西上了车,他将陪我走完此次不丹之旅。从候机楼出来,我便对当地人特别是“裙子男”的行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一见到扎西便赶快问个清楚。据扎西说,这是不丹的国服,不丹男子一律都宽衣肥袖,上身穿着名为“果”的传统长袍,挽起雪白整齐的袖口,下身着齐膝裙;女人则是穿“旗拉”(Kira)—连身长裙和

薄外套。肥大的衣袖可兼作口袋,服装上没有扣子和兜,只靠一根宽腰带束紧衣服。没成想不丹服饰居然如此让人眼前一亮,我自然不能错过这个“入乡随俗”的独特体验,所以第二天便特意选了一套不丹国王旺楚克经常穿的橙红色“果”穿起来,祈望国王陛下赐予我好运。

不丹为世人知晓的历史,是伴着佛教一路走来的。据说,公元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最早将佛教传入不丹,而真正将佛教文化发扬光大、普惠众生的却是莲花生大师。我在不丹的第一站便是前往大名鼎鼎的虎穴寺。虎穴寺坐落于帕罗山谷海拔3300米的悬崖峭壁之上,傲视苍穹,威严肃穆,是不丹民众心中最神圣的佛院圣地。虎穴寺的传说就同这个国家一样神秘。据经书记载,公元8世纪时莲花生大师骑着一只飞虎从来到此地降妖服魔。老虎载着他飞到Taksang悬崖边,镇服了那时在不丹占据山头的山神鬼怪。大师在这里修行了3个月,后来人们建起寺庙,取名虎穴。

结束虎穴寺的行程,我前往乌玛帕罗度假村。其实,对不丹这个国家的好奇,一定程度上源于梁朝伟和刘嘉玲的婚礼就选在这个幸福而庄严的佛教圣地。乌玛帕罗度假村正是他们举行婚礼的地方,虽说不是追星族,但这两位巨星留下喜气的地方,我还是要好好观摩一番。度假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帕罗山顶,傍晚时分坐视整个山谷风光,实在惬意的很。

谁说由奢入简难?在体验了五星乌玛酒店的奢华之后,第二天我便转战不丹保留最完好的原生态村庄。入住原生态民宅,与热情的老妈妈把酒言欢,不亦乐乎。虽然语言不通,但她和蔼亲切的灿烂笑容却让我深深感动。热情的老妈妈还邀请我在她家体验不丹最具特色的热石浴,恭敬不如从命,那就好好感受一回著名的原生态热石浴吧。老妈妈家的浴室外挖了一个大坑,里面满是烧红了的河石,她拿着一把大铁钳,夹着热石放进冷水桶浸一下,热石“滋滋”作响,如打铁淬火,这道工序主要是为洗去热石表面的木灰。之后,清烟滚滚的热石被夹进浴室的小窗户,放进盛满山泉水的木制浴缸里。这个木制浴缸被分成两部分,五分之一的部分用来放热石头,五分之四供人沐浴,中间有一个挖了许多圆孔的木隔板,被石头烫热的水流就是透过这些圆孔传到整个浴缸的。以前热石浴是不丹贵族阶层享受的,现在很多家庭都有热石浴池,成为人们每天劳作之后最舒心的享受。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游客一样,有人“伺候”烧石、夹石,所有这些把热石夹来夹去的苦活都得是洗澡者亲自完成。看来,要泡热石浴,先得强身健体啊。

不丹旅行贴士

1.价格 不丹政府对每年入境的外国游客数量并没有限制,“每年只有6000名外国人被允许入境”纯属噱头,但由于航空运力和酒店床位有限,每年大概只有2~3万人可以圆不丹之梦。不丹政府规定所有外国游客必须参团方式旅行,其实不丹的“团队游”是非常灵活的,一个人也可成团,也会有专门的导游和车辆,并且行程也都可以随意调整,这其实已和自由行没有太大差别。此外不丹政府规定每位游客在不丹的日常消费额最低为250美元,如果成团人数少于4人,最低消费限额还会更高。因为所有游客都必须参团前往,且所有费用都须提前预付,所以这笔钱没的商量。其实这笔钱涵盖了酒店、三餐、导游、车辆等所有费用,细算起来并不离谱。

2.签证 中国与不丹没有外交关系,前往不丹旅行必须交由不丹政府授权的不丹国内旅行社或其中国境内合作旅行社办理。国内推荐旺楚克旅行网(),2011年中国游客赴不丹旅游为2813名,该网以860人继续蝉联国内大陆组团量第一的殊荣,能协助预定不丹仅有的几位中文向导是其特色服务。

3.航班 前往不丹只能搭乘不丹皇家航空航班,目前仅开通加德满都(尼泊尔)、德里(印度)、加尔各答(印度)、曼谷(泰国)、达卡(孟加拉国)。个人认为,以上5条航线最有价值的便是加德满都—不丹帕罗航线,仅需45分钟,价格也最便宜,最重要的是能看到包括珠峰在内的4座8000米以上雪山,还可以顺道把尼泊尔游览一番。

4.货币 货币名称为NU,印度卢比和努是同值的。人民币在不丹不能自由兑换,游客在所有不丹主要的城市银行都可以兑换努。

5.时差 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

6.购物 在不丹可以选购的旅游纪念品一般是手工编制物品、面具、木碗、手工纸制品、金属工艺品、唐卡。不丹把唱片做成邮票,还发行了很多在当时非常新颖的邮票形式,例如立体邮票、银箔邮票等,非常值得收藏。

7.提示 不丹于2005年开始全面禁烟,2010年出台更为严厉的禁烟令,宣布成为世界首个“无烟国”。不过“禁烟令”对外国游客还是有商量的,在缴纳了200%的关税后可以携带烟草入境,那张完税单便是外国人在不丹的“吸烟许可证”,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吸烟。“不影响他人”是条基本规则。如果真的熬不过烟瘾,建议在酒店房间偷偷抽,不要在公共场合给不丹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普纳卡、生殖崇拜与盛大节日

从帕罗出来经首都廷布前往普纳卡,路上要穿过海拔3200米的多楚拉山口。刚到山口,眼前便出现了108座佛塔,挂在松枝上的经幡在阳光下随风飘动。山口上的108塔和对面的战神庙都是为了纪念2003年一场战争的胜利而建的。当时第四代国王旺楚克御驾亲征击溃了藏匿于不丹东部的独立武装分子。通过这场胜战,不丹人民对国王的崇拜达到了顶点,于是在家家户户的墙上都可以见到第四代国王的照片。

从多楚拉山口到普纳卡的路上,民众对生殖器的崇拜令我印象深刻,几乎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有与生殖崇拜相关的器物,很多村宅外墙上还赫然绘制有喷射着的巨大男性生殖器图案。据向导扎西介绍,这种习俗和我们中国人的门口挂着照妖镜和八卦镜的道理是一样的,含有驱邪避凶的功能。扎西还告诉我,在不丹,男人那玩意儿可以威吓妖魔鬼怪;如果一个男人在森林里独行感到恐惧的话,只需将裤子脱去,露出玩意甩甩,就会吓走树怪林妖。

难以置信的是,不丹人的生殖崇拜竟然还可以和严肃的佛教信仰互相结合。一些寺庙的大殿里,除了供奉佛像外,也摆放与生殖崇拜相关的器物。寺里的住持还特地以木制的生殖器轻轻敲击我的头顶,据说这样能为我带来好运,且含有祝福一路平安的意思。对我而言,这可真是一次强烈的文化震荡!

到达海拔1200米的古都普纳卡,在这里我见到了不丹最美的寺庙——普纳卡宗。宗是不丹的行政区域,大致相当于我们的市,因为不丹是政教合一的体系,所以宗既是地方政府所在,同时又是当地最壮观的寺庙所在。一条母亲河、一条父亲河将普纳卡宗合围在当中,一座木制廊桥成为前往普纳卡宗的唯一通道。普纳卡宗高达6层的中央塔楼里除了收藏有珍贵的不丹宗教画以外,还保存着古代不丹以香料防腐的遗体。可惜的是,安放遗体的房间并不对游客开放,据说除了国王和某些高级喇嘛外,任何人都不能进去。

此次不丹之行,浓厚的宗教文化令我印象深刻,无论是被奉为佛教圣地的寺庙殿堂,还是百姓人家的平凡生活,每个细节都体现出虔诚的。而著名的宗教节日普纳卡节更是将宗教盛事的欢腾神圣以及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普纳卡节(戒楚节)是颂扬佛教圣僧莲花生的节日,堪称不丹最著名、最盛大的节日。起舞者身穿鹅黄色的丝缎裙,脚蹬绣花牛皮靴,头戴各式各样“面目狰狞”的面具,色彩缤纷。在这个深信神灵无处不在的国度,类似牛头马面、鹰嘴猴脸的面具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扎西告诉我,这些面具是原始宗教的产物,有的是表示对大自然的虔诚,有的是为了赶走妖魔鬼怪,有的则是祈求来年上天能赐予好收成。

普纳卡节期间,我还看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拉雅人。我觉得拉雅人很好看,她们有着宽阔而干净的脸庞,眼神清澈,女人通常留着长长的黑发,梳成辫子。不论男女都戴着尖顶小帽,帽尖用珍珠装饰着。每年,她们带着肉、牦牛奶酪以及一袋袋草药下山,换取大米、辣椒、盐巴等生活日用品。这种传统而朴素的生活方式千百年来从未改变过。

富毕卡,世外桃源与幸福指数

从普纳卡到富毕卡,都是盘山路,高山深谷,森林茂密,不丹不愧是全世界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富毕卡谷地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地方。清晨,晨雾迷蒙,青草绿树遍及山谷,民居星星点点散落山间,谷地犹如世外桃源般迷人静谧。弯曲漫延的山路串联起家家户户的百味生活,串联起整个山谷的繁衍生息。喜欢富毕卡的原因不仅是因为风光优美,更重要的是对我这个摄影爱好者来说,这里还能拍到珍稀的黑颈鹤。全世界黑颈鹤种群大概只有5600多只,每年大概有250多只黑颈鹤从飞越喜马拉雅山到不丹的这个小小山谷过冬。

在富毕卡停留的时光悠闲而充实,走走那些原生态的村镇集市,看看当地传统而手工化的日常生活场景,时而攀谈问候,时而默默倾听,虽然语言不通,也总会收获很多灿烂的笑容。

年轻的姑娘甜美可爱中透着些许羞涩,年长的阿姨举手投足间显露风华依旧。友善、发自内心的笑容,让我无时无刻不为他们的热情好客而感动。

在世界GNH(国民幸福总值)指数前几位的国家中,不丹几乎是唯一的不发达国家。为何这个喜马拉雅山谷的小国,会享有如此高的幸福指数呢?也许在不丹导演宗萨仁波切的电影里,你会找到答案。《高山上的世界杯》是他的第一部电影,描述在一个遥远的藏族村落里,一群修道院里的喇嘛如何让当地人收看世界杯的故事。影片最后住持说的那段话堪称是点睛之笔:“如果困难是可以解决的,那为什么要不快乐?如果困难不能解决,那不快乐又有什么用。”

罗丹的名言篇7

关于迈克尔·乔丹和他所创造的辉煌已经有太多文字,所以在此书中,作者独辟蹊径,在纵观乔丹传奇般生涯的同时,将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了乔丹对于平凡人的影响。也正是因此,我们清晰地看到一条由人成神的通天路。

大卫·哈伯斯塔姆

美国新闻最高荣誉奖普利策奖获得者先后供职于《纽约时报》《时代周刊》

帮助“经典梦之队”在巴塞罗那夺冠后一年,迈克尔·乔丹又率领公牛完成了首次“三连冠”,这些都让他声名更盛,成为了他个人传奇的部分。有人估算,乔丹参加奥运会后,年收入就从约2000万增加到约3000万。在乔丹之前的体育史上,还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奇迹。然而,事情渐渐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乔丹的成功太过辉煌,他成了自己名声的囚徒。

于是乔丹涉赌的传闻开始出现,一直以来他都乐于在任何形式的竞争中下赌注。大学他就喜欢在训练和投篮比赛中打赌,每多投进一球赢25美分,但他从未认真地找队友追过“赌债”。一次训练,乔丹不小心说溜了嘴,他告诉教练迪安·史密斯,助教罗伊·威廉姆斯欠他一罐可乐。史密斯有点摸不着头脑,于是问罗伊是怎么回事,后者答道,“我们在训练时打了个小赌。”

进入NBA后,乔丹依然赌性不减,一次他跟经纪人戴维‘法尔克在玩掌上游戏机时打了个赌。轮到法尔克玩时,乔丹开始跟他讨论一些很严肃的业务话题,此举显然是为了分散后者的注意力。乔丹喜欢打赌,而且更喜欢在打赌中取胜,他跟公牛队友赌投篮,在球队包机上无休止地玩扑克。乔丹拥有非同寻常的数学头脑,这让他成为了扑克中的好手。没过多久,公牛教练就警告那些年轻球员千万别跟乔丹赌牌,否则有输无赢,不过他们的警告没起什么作用。

如果说乔丹在与篮球无关的活动中有什么特色,那就是他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常常要求再玩轮扑克,或再打一场高尔夫,直到他赢。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乔丹与生俱来的战斗本能,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缓解压力,他生活在被层层围观的显微镜下,最内一圈是体育界,再往外是全美国,而最外面一圈是整个世界。这种关注使乔丹渐渐成了酒店房间的囚徒,因为他的每次公开露面都会造成骚乱,于是他只能深居简出,让亲朋好友来找他。

酒店房间便是乔丹的活动中心,他父亲通常都在那,还有那些最亲密的北卡校友,当然还有保镖。这些人没日没夜地玩扑克,乔丹的好友查尔斯’巴克利说,“我们见面的地方总是某家酒店的房间,他总是足不出户”

渐渐地,高尔夫对乔丹变得越来越重要,开阔的球场能让他找回点自由人的感觉,在人人都想从他身上得到点什么的世界里,他的自由和清醒面临着重大的危机。乔丹,这个对身心自由都有极度渴望的年轻人,在名利的世界里丧失了自由与隐私,这不能不说是种讽刺。高中和大学里的那些朋友永远不会忘记乔丹的精力有多么旺盛,他仿佛拥有非常人的生理构造,可以在训练和比赛中付出比其他人多一倍的努力,而睡眠时间却只有常人的一半。

乔丹精力过剩的第一次征兆出现在北卡,一次他们去欧洲打季前赛,由于赛程安排失误,他们不得不在同一天晚上跟两支强队交手,第一场打到了加时赛,乔丹在一次暂停中对威廉姆斯说,“教练,这场比赛拖得太久了,我要让它结束。”说过这话,乔丹就接管了加时赛,为北卡赢得了胜利。这场比赛结束30分钟后,乔丹匆匆吃了两根糖果棒就回到了球场,并再次把对手打得落花流水。进入NBA的第一年,乔丹旺盛的精力越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了“菜鸟”的“新秀墙”定律,在比赛中愈战愈勇。退役后,乔丹在篮球场外的活动越来越多,其中有些活动比打一场比赛还累,这就使他更需要高尔夫的慰藉。在高尔夫球场上,乔丹的精力毫不亚于打篮球时,“魔术师”约翰逊曾说,“迈克尔为什么喜欢打高尔夫?那是他逃离现实世界的方式……为什么他一下场就打36洞甚至48洞7他可以从早上7点打到太阳落山,因为在高尔夫球场上没人骚扰他,他自得其乐,把整个世界都关在门外。”

乔丹挣的钱越来越多,他在高尔夫球场上下的赌注也越来越大,甚至到了不计后果的程度。最开始,乔丹的赌注是100美元洞,最多100美元一杆,后来他的赌注高达1000美元一洞。“伙计,跟迈克尔一起打球就像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常和乔丹打高尔夫球的球友吉恩·埃利森说,“他会把你拖垮,把你逼疯,而他自己不但丝毫不受影响,还玩得挺尽兴。”

多年以来,乔丹在那些精明的高尔夫掮客眼中都是一块肥美的“鲜肉”,而公众对此却一无所知。直到1991年NBA赛季结束后,乔丹在南卡州的希尔顿黑德跟一群人打球,他们中一人后来因和所得税问题被捕,另一人被谋杀,在这两起案件进入法律程序后乔丹对高尔夫的痴迷才大白天下。

乔丹的球友之一是绰号“瘦子”的詹姆斯‘布莱尔,早在认识乔丹前他的名声就不怎么好,他曾因出售可卡因而定罪,在缓刑期间又两次违规携带半自动武器。除此之外,布莱尔还是个高尔夫赌徒,他代表一群赌棍跟他们选定的目标打球,并从中获利。布莱尔在北卡州的门罗经营着一家球具店和一座高尔夫练习场,1986年的某天,有人告诉他,乔丹正在附近打球。布莱尔最初无动于衷,他在球场上遇到的名人数不胜数,但后来那人告诉他,乔丹每洞都会下注几百美元。这个信息无异于在馋猫面前放了块奶酪,布莱尔立即取出球杆前往了那个球场。

1993年,《华盛顿邮报》记者比尔‘布鲁贝克在得州一所联邦监狱里采访布莱尔时,请他讲讲高尔夫掮客的经历,后者对此似乎还颇为自豪,“如果你非得叫我高尔夫掮客,告诉你,跟我打球的时候你最好自带午饭,这可不是去野餐。”

布莱尔跟乔丹打了五年球,或者说赌了五年球,每次去球场他都会携带三万美元的现金。1991年公牛夺冠后,乔丹和一群朋友来了一场历时五天的豪赌马拉松,他们白天打高尔夫,晚上玩扑克直到第二天凌晨,然后7点一起吃早饭,8点就又出现在高尔夫球场。这群人每天打27洞,每洞的赌注通常是100美元,有时候也会提升到500甚至1000美元。五天的豪赌结束后,乔丹欠布莱尔5.7万美元,还欠当地的保释人埃迪·道10.8万美元。乔丹给布莱尔一张支票付了赌债,但后者试图逃避这笔收入的所得税,为自己惹上了麻烦。1992年2月,道在一起入室抢劫中遇害。他的死当然跟没关系。不过警方在他的公文包里发现了两张乔丹开出的支票。

NBA当然不想见到联盟最杰出的球星跟一群声名狼藉的人一起陷入丑闻,他们展开调查,但整个进程既缓慢又敷衍。乔丹确实受到了警告,但调查也只是做做样子。乔丹在调查中并没有谈及其他赌局,但一年后,理查德·埃斯基纳斯自费出了本书,书中声称他跟乔丹在高尔夫球场上连赌10天,赢了125万美元,经两人协商,这笔赌债降到了30万美元。

乔丹的没有涉及篮球,他的赌性主要建立在对自己高尔夫球水平的信心上。求胜欲使他在输掉比赛后会不依不饶地继续打下去,并且提高赌注,这种本能帮助他在篮球场上取得了无数荣誉,也让他在高尔夫球场和牌桌上泥足深陷。“迈克尔不是赌徒,他就是好胜心太强。”父亲詹姆斯·乔丹说,法尔克则表示,好胜心让乔丹成了高尔夫掮客最理想的捕猎目标。

1993年季后赛,乔丹的丑闻再次激起轩然大波。当时公牛前往纽约打客场,而乔丹则溜到大西洋城赌了一夜,事情曝光后引发了全美媒体的穷追猛打。对乔丹而言,这是艰难的时刻,但更艰难的还在后头。媒体对丑闻的报道触怒了乔丹,以前这些媒体只会对他高唱赞歌,现在却成了敌人。在当代文化中,名人对媒体的认知时常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一开始他们觉得很幸运,媒体帮助他们从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变为坐拥财富和名声的骄子,但后来,他们会觉得自己成了财富和名声的牺牲品。那段时间,乔丹告诉《芝加哥论坛报》的记者鲍勃·格林,他痛恨巴塞罗那奥运会,因为其中的商业味太强,“那就是一次超漫长的电话推销,我们都是推销员。”

乔丹的才华和吸引力如今成了他的负担,他活在显微镜之下,毫无隐私可言,也犯不得一点错误,他的一点不足会被无限放大,并传播到全世界。有线电视网带来的信息爆炸在树立NBA的品牌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它同时带来的还有电视新闻的小报化,针对名人隐私的狗仔节目纷纷推出,这些节目对名人犯错尤其津津乐道。这是一头强有力的怪兽,掠夺成性且每天都需要大量信息来喂养,现在乔丹被送到了这头怪兽面前。

新型媒体对名人的报道事无巨细,他们对乔丹的关注也不仅限于篮球,许多之前被视为超越底线的报道,如今却合情合理。最开始,乔丹还能忍受,毕竟这是他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但当他攀到顶峰后,对媒体的看法就变了,在他眼中,媒体不再是他的盟军。

1993年8月,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乔丹的父亲被谋杀。詹姆斯是在参加完朋友的葬礼,从威明顿开车回家时被杀害的。路上他觉得有点累,就把车开下高速公路打了个盹。詹姆斯经常这样做,这大概是从汽车旅店拒绝黑人入住的时代养成的习惯。但这次他运气不好,两个当地小混混开枪杀死了他,偷走了他的车,这对乔丹是毁灭性的打击。

乔丹开始心灰意冷,球场上人们看不出这点,但训练时他已不像过去那样专注而快乐。私下,乔丹越来越频繁地跟朋友谈论退役的可能,1993年赛季后半段的一场比赛,所有人都看到了这种可能性。史密斯教练专程从北卡赶到芝加哥,这是他首次到现场看爱徒打职业比赛。史密斯不止一次答应乔丹到现场看他打球,但这一次他似乎是不得不来,因为往后似乎没机会了。

“魔术师”约翰逊也察觉到了,退役后他就加入了乔丹的好友圈,他曾向NBC体育台的同事预言过乔丹很可能退役,作为过来人,他完全能体会乔丹所承受的压力,他和伯德已经离去,格兰特·希尔和奥尼尔还未顶上,乔丹几乎是单枪匹马充当着NBA代言人。

约翰逊的预言没错,乔丹选择了退役,在为此而召开的新闻会上,他显得非常失礼,先后21次把台下坐着的记者称为“你们这些家伙”。乔丹还说,媒体不是他选择退役的原因,不过他也讽刺地指出,这么多记者前来参加他的新闻会,居然不是为了丑闻,这真是难得。作为对媒体最后的寄语,乔丹说,“你们这些家伙可以去别的地方寻找故事素材了,希望今后我们别经常见面。”

新书推荐

什么鞋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答案毫无疑问,篮球鞋。

无论场上,还是场外,篮球鞋都拥有着悠长且极富故事性的历史。时光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第一双篮球鞋被创造出来的初衷仅仅只是为了让球员在场上能有更好的表现,而时至今日,篮球鞋所担负的已然是双重责任既是为精英球员所设计,而对于球鞋狂热者而言,其美观程度几乎和它们在球场上的表现同样重要。

在《SLAM Kicks》一书中,作者从剖析篮球鞋的发展历程入手,从第一双拥有鞋标的球鞋——匡威Chuck TaylorAll-Star,到备受推崇,白热化销售的耐克Air Jordan系列,事事巨细。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个时代最炙手可热的鞋款,从它的设计,它的技术创新,它和球员的故事以及它在流行文化中所带来的轰动效应,完美呈现了一段段传奇。

罗丹的名言篇8

摘 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海明威塑造出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广大读者深受启迪。本文主要研究海明威是如何塑造主人公罗伯特·乔丹、安塞尔莫、皮拉尔和玛丽亚等正面人物形象、揭示反面人物巴勃罗的复杂性格,探讨海明威如何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构成了“三点一线对一点”的人物格局,从而解读人生的。

《丧钟为谁而鸣》描写的是西班牙内战时期,共和国的游击队在美国人罗伯特·乔丹的领导下,炸断铁桥,配合共和国政府军队进攻的军事行动。海明威主要的笔墨,放在了主人公罗伯特·乔丹身上。《丧钟为谁而鸣》中和罗伯特·乔丹直接联系的是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游击队。共和国政府军准备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攻,乔丹奉命在进攻开始后炸毁敌人的一座桥梁,使敌人不能增援。乔丹在西班牙老人安塞尔莫的带领下来到敌后的巴勃罗游击队,在和游击队共同生活的三天里,作品从乔丹的角度串起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这样,《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体系,就以罗伯特·乔丹为核心和支点,支撑起众多人物,犹如一个大树的主干,支撑起了天一样,这种支撑即是《丧钟为谁而鸣》的人物结构方式,同样也是它的主题表达方式。

1.主人公罗伯特·乔丹

主人公罗伯特·乔丹是教西班牙语的美国教师,他受祖父的影响,一生热爱共和事业。同时也与职业有关,他一生热爱西班牙,因此,当西班牙战事一起,正在西班牙考察学习的乔丹毫不犹豫地站在西班牙共和国一方,投身于反对法西斯、保卫共和国的战斗。在共和国政府军组织的反攻中,乔丹奉命进入敌后,炸毁敌人后援必经之桥,乔丹明知困难重重、任务艰巨,但依然领命而行。他克服了自然的、人为的各种困难,在敌后游击队的帮助下成功炸毁敌桥,在撤退中身负重伤,乔丹送别战友和爱人,独自留下阻击追击的敌人。结局是不言而喻的。乔丹以他最后的毁灭闪耀出自觉地走向死亡的勇士精神,他的宿命和虚无,他的理想追求,他的勇士精神都在这最后的毁灭中得到了升华。

乔丹是海明威倾力塑造的英雄,是有别于共产主义者、有别于西班牙“农民”的、真正的资产阶级思想的体现者,在《丧钟为谁而鸣》中,乔丹是所有优点的集中者,体现在第一个方面,乔丹是一位清醒者。乔丹热爱共和事业,执著于共和主义的追求,甚至于为了共和而不惜牺牲生命,但这种热爱和执著,是深深藏埋于乔丹内心的,与作品中的其他人物相比,乔丹是最理智,最冷静、最清醒、最成熟的战斗者。在《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众多人物中,除玛丽亚和华金外,乔丹是最年轻的,但年轻并不意味着幼稚,乔丹在诸多事情的处理上,是极显其机敏成熟的。乔丹跟随安塞尔莫老人进入游击队,就敏锐地意识到其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潜在于游击队长巴勃罗身上的敌对情绪,于是乔丹就试图改善与巴勃罗陌生疏远的关系,他违心地恭维巴勃罗,在看巴勃罗的五匹马时,迅速觉察到其中的微妙之处。乔丹信任安塞尔莫老人,这种信任是一个指挥员对一个老战士的信任,乔丹时时都在了解安塞尔莫,而且不断地做着安塞尔莫的思想工作,乔丹和安塞尔莫的关系,在很多时候既是指挥员和老战士的关系,又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山洞的第一夜巴勃罗与游击队员们关于炸桥一事激烈交锋,乔丹虽是旁观者,他没有置身于游击队内部的争论,却是山洞的主要人物,乔丹机敏地把握住形势,以随机应变,但处变不惊。皮拉尔评价乔丹,“你是个很冷静的小伙子”。乔丹是清醒的、理智的,他不同于农民式的愚蠢者,也不同于共产主义的狂热者。他有自己的立场和看法,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说,他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意识的、自立于天地的独立者。

2.人性境界高尚的安塞尔莫

安塞尔莫也是海明威着力刻画的人物之一。他不是游击队员,他负责的是共和国与游击队之间的往来联络。他带领罗伯特·乔丹进入山中,联系上山的游击队。他是乔丹忠诚的拥护者,义不容辞地执行乔丹的命令。山中三日,安塞尔莫主要帮助乔丹稳定游击队,侦察敌情,最后协助乔丹炸毁敌桥。由于巴勃罗的破坏,乔丹不能用引爆器引爆炸药,只好用手榴弹替代,这样,近距离爆破夺去了老人的生命,安塞尔莫安静地伏在地上,这个六十八岁的忠于共和国的老人,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如同《丧钟为谁而鸣》中的许多人物一样,安塞尔莫有两种表现。一个是行动的安塞尔莫,一个是思考的安塞尔莫。作为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安塞尔莫积极投身于保卫正义、保卫共和国政府的战争。他不像许多同龄人那样已放弃一切,准备安度晚年了。安塞尔莫奔波在前线和敌后,他是一个战斗者,而且是一个正义的战斗者,一个忠诚的共和卫士。

安塞尔莫不仅仅是一个真正的战斗者,同时也是一个思考的老人,安塞尔莫对世界有一个基本划线,这就是人的世界与野兽的世界。安塞尔莫是个猎人,他一辈子都是和野兽打交道,他对野兽的态度是坚决的,作为猎手,他感到快乐和自豪。但是对待人,安塞尔莫却只用一个标准,那就是人的标准。这个人的标准,是普遍的,抽象意义的,它没有绝对的阶级的分别。人在安塞尔莫那里是一个整体,如同作品中引用的约翰·堂恩的诗。他主张杀野兽但是不主张杀人,他认为人是应该相爱相恕的,他反对人与人之间的仇杀,而正是由于法西斯的存在,“人们才变成远古时候那样,互相残杀而不受惩罚”。“我们应该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而不去枪毙任何人。我们应该公正地治理国家。每个人都应根据他的贡献大小来分享社会福利。对那些反对过我们的人,应当教育他们认识他们过去的错误。”

杀人仅仅是争取胜利的一种手段,即使在胜利之后也不能杀人,而是要用劳动改造敌人,这是安塞尔莫人性思想的体现,尤其是在战争时期,面对着强大力量的敌人,安塞尔莫的这种思考,就已经超出了所有阶级的局限,进而上升到一个纯净的理想的人性境界。从意识方面来看,安塞尔莫是《丧钟为谁而鸣》中体现出来的“人性标准”。

3.同命运战斗的皮拉尔

山中游击队的实际领导是皮拉尔,她是原来游击队长巴勃罗的妻子,西班牙内战初期,她随同巴勃罗一起攻打民团,肃清法西斯分子之后撤入山中打游击。当罗伯特·乔丹奉命而来时,巴勃罗意识到任务的危险和艰巨,因而拒绝配合行动,皮拉尔主动站起来,同意炸桥并取得游击队其他队员的赞同和支持,因而取代巴勃罗,成为这支游击队的实际领导人。

与安塞尔莫老人有很大的不同,她是一个女巫式的人物,身上带着浓重的宿命的影子,但同时又是反法西斯战士,是迎着死亡的勇士,同时她身上又体现着爱和情欲,是热情的西班牙的象征。这里主要的方面是她的女巫精神。

第一次见到罗伯特·乔丹,皮拉尔就从他的手相上看到了他的结局,她认为乔丹可必死无疑。而且难以置信的是,皮拉尔的预言在作品结尾处应验了。在完成了炸桥之后,乔丹出人意外地受了伤,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死亡,乔丹后来的结局,似乎在完成一个巨大轮子的圈圈,似乎也在有意地应验皮拉尔的寓言。皮拉尔或许不仅看乔丹的死亡,也看到了游击队的灭亡。与巴勃罗不同,巴勃罗自从弄清了乔丹炸桥目的之后,即以他机敏的嗅觉和军事才能,看到了令人恐惧的结局,但皮拉尔不是从军事角度,不是从机敏的才能,而是凭女巫式的直觉感受到的。皮拉尔虽然有浓重的女巫气息,但从她内心深处,却有着一般男人也难以匹敌的勇气。她是内心坚强的勇士,海明威赋予皮拉尔以丑陋的外表,一方面强调皮拉尔的女巫气息和宿命,另一方面也吻合于她的勇士品格,这种粗犷的丑陋,这不是纤纤细弱所能比的。皮拉尔之所以和巴勃罗走到一起,原因就是皮拉尔被革命早期的巴勃罗身上的勇气所吸引,皮拉尔多次提及巴勃罗以前的英勇,而且特别自豪。皮拉尔向往勇士,这是她一生的追求。

4.乔丹的爱人——玛丽亚

乔丹的助手是安塞尔莫,协助者是皮拉尔,而乔丹的爱人就是玛丽亚。玛丽亚的父亲是亲共和的镇长,法西斯分子反攻倒算的时候,杀害了玛丽亚的父亲和母亲,又对玛丽亚肆意蹂躏,在把玛丽亚押解南方途中,恰遇皮拉尔游击队炸火车,玛丽亚被皮拉尔救了出来。此时的玛丽亚心力交瘁,身心受到极大损伤,在皮拉尔的爱护下,玛丽亚渐渐恢复,当罗伯特·乔丹来到游击队之际,玛丽亚与乔丹一见钟情,在皮拉尔的撮合下,玛丽亚和乔丹结合了,而且相爱至深,用乔丹的话说即:“你就是我。”炸桥的任务完成之后,正在撤退途中,乔丹受了重伤,玛丽亚忍死诀别,被游击队员带往不可知的远方。短短的三天之中,玛丽亚得到了乔丹,又很快失去了他,但由于乔丹的爱,玛丽亚的美与生命最终恢复了。玛丽亚走向远方,象征着美的不灭。如同海明威其他小说的女主人公,玛丽亚温柔可亲,柔情似水,爱情突然来临,而又猛然失去。

与《永别了,武器》以凯瑟琳的死亡作为结局不同,《丧钟为谁而鸣》却以玛丽亚的生作为结局。凯瑟琳代表着“怀抱”和“家”,而玛丽亚则象征着爱。《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和凯瑟琳逃往瑞士,并在瑞士过着田园般的自由生活,它所表现的就是“怀抱”和“家”。他们逃避战争,以“家”作为战争的对立面,以“家”的温馨对立战争的残酷,最终战争还是毁灭了亨利的“家”。玛丽亚代表的是“爱”而不是“家”,她不像凯瑟琳和亨利那样一心建筑自己的小巢。玛丽亚和乔丹之间是爱而没有更多的“家”的雏形,这是因为乔丹是积极地走向战争的,玛丽亚夜里对乔丹诉说自己的遭遇,在乔丹那里引起的是更为深沉的爱和对敌人的强烈的恨,这与亨利和凯瑟琳小两口的“家”截然不同。

5.反面人物巴勃罗

在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中,作为游击队对立面,也是作为乔丹对立面出现的、性格最为丰富与复杂的人物是巴勃罗。西班牙内战之前,他是个为斗牛士服务的马贩子,内战初期,他领头进攻民团,并且杀死了投降的民团队员,之后聚起镇子里的农民和酒鬼将镇子里的法西斯分子和有法西斯倾向分子全部杀死。法西斯反攻倒算时,他带领一支人数不多的游击队进入山中。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巴勃罗的战斗意识日渐减弱,意志逐渐消沉。当罗伯特·乔丹进入山中时,巴勃罗已经是拥有几匹马的阴郁的消沉者,而且也是坚守“狐狸原则”的狡猾者。乔丹的到来,第一要炸桥,第二要战斗,这都违背了巴勃罗的消极和“狐狸原则”,因此巴勃罗拒绝与乔丹合作,而且不许其他人配合乔丹行动,甚至不允许乔丹炸桥,因为这种行动要招来敌人的清剿,危及自身的安全,在皮拉尔和游击队其他队员的坚持下,巴勃罗不得已放弃了这种态度,然后数次为难,几次掣肘,甚至是破坏。为使乔丹不能如期炸桥,夜里偷走了乔丹的爆破器材,之后无路可投而回到了游击队,并且招来了五名其他地方的游击队员,协同乔丹炸桥,在撤退途中,为了得到这五名游击队员的五匹马,巴勃罗杀了他们之后才撤向格雷多斯大山。

作为一个反面角色,巴勃罗的行为与品格是和乔丹、安塞尔莫、皮拉尔、玛丽亚、奥古斯丁等人的行为品格截然对立的。安塞尔莫是人性标准,玛丽亚代表爱,而巴勃罗则是嗜血杀戮的人物;皮拉尔、安塞尔莫、乔丹、奥古斯丁是为共和国政府而战的勇士,而巴勃罗则是守候几匹马的怯懦者,乔丹、安塞尔莫、皮拉尔的忠诚和坦直,映衬着巴勃罗的机警和狡猾。

海明威是通过对立来塑造巴勃罗的形象的。巴勃罗是个反面人物,但只是游击队方面的反面人物,而不是纯粹的法西斯分子,尤其是曾经叱咤风云而今消极的反面人物,海明威没有简单地塑造巴勃罗,而是将他的性格的丰富与复杂揭示出来。

结 语

《丧钟为谁而鸣》着力刻画了主人公罗伯特·乔丹和游击队队员的安塞尔莫、皮拉尔、玛丽亚和巴勃罗。这个四个人物和乔丹构成极为密切的关系。玛丽亚是乔丹的至爱,是乔丹第二,她与乔丹融为一体,体现着乔丹真挚的爱情和美好的向往;安塞尔莫是人性标准的化身,也体现着乔丹的人类之爱的侧面;皮拉尔是个英勇的女巫,体现着乔丹的命运观和战斗精神;巴勃罗作为一个狡猾、怯懦和嗜杀成性的人物,成为乔丹的对立面。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构成了“三点一线对一点”的人物格局,三点:即安塞尔莫(乔丹),玛丽亚(乔丹),皮拉尔(乔丹),他们站在同一阵垒,同时体现着乔丹的性格和思想。而一线之中以玛丽亚乔丹为核心,与安塞尔莫和皮拉尔为一线之外对立的一点即巴勃罗。这是《丧钟为谁而鸣》中游击队正面描写的人物形象的格局,同时也是整部作品的核心格局。

参考文献

[1] 吴定柏.美国文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 Scott Donaldson. Ernest Hemingway [M].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3] Larry Phillips, Ernest Hemingway on Writing,Weidenfeld & Nicolson, London, 1999

上一篇:运动会致词范文 下一篇:简短走心的句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