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的诗范文

时间:2023-12-02 02:29:06

汪国真的诗篇1

写诗引导儿子自身就是“名牌”,告诫儿子“忠”“孝”是做人底线

1994年春节后,38岁的汪国真中年得子,他激动万分,给儿子取名汪黄任。儿子出生后,汪国真仍身不由己,整天忙着参加活动,到处签名售书、演讲。为了弥补对妻子的愧疚,汪国真只要在家,洗尿布之类的事情都包揽了。

汪国真的诗盛行不衰,稿费自然不菲。但在养育孩子方面,他却一直很俭朴,从不买奢华用品。他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养成的意识,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泯灭,它会潜藏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有时候甚至是一种传承。因此,在儿子面前,汪国真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衣着朴素,言语得体,从不讲粗话,对父母恭顺尊重。有了这样的言传身教,渐渐懂事的汪黄任,处处表现得像个小绅士。

汪黄任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了攀比心理,经常在饭桌上说班里某个男生很大方,爸妈从国外带回来的巧克力都分给同学;某个女生身上的衣服都是从香港买的等。汪国真意识到儿子的心态起了变化,但他并没有给儿子讲什么大道理,他觉得攀比心每个孩子都有,关键看家长如何引导。

一天,汪黄任在饭桌上对爸妈说想买一双名牌运动鞋,班里其他男生穿的都是名牌运动鞋,只有他没有。汪国真知道,如果直接拒绝儿子,会伤害儿子的自尊心,于是他说:“爸爸可以给你买名牌运动鞋,但必须用你的劳动来获得,如果你同意在家里洗半个月的碗,拖半个月的地,爸爸明天就可以给你买。”汪黄任爽快地答应了。汪国真信守承诺,第二天就帮儿子实现了心愿,儿子也认真履行了诺言。此后,汪国真多次通过按劳付酬的方法,引导儿子摒弃不劳而获的念头。

为了教育儿子放弃攀比心理,汪国真经常给儿子讲一些名人故事。他告诉儿子,袁隆平是我国“国宝级”的水稻专家,生活却非常俭朴,早年穿的衬衫都是花10元钱从街头地摊淘来的。尽管袁隆平如此朴素,因为他在水稻方面的卓越贡献,仍然获得了人们的尊重。所以,你是否赢得大家的肯定,并不在于你穿不穿名牌。汪国真还用诗诠释自己对名牌的理解:这名牌/那名牌/何牌能胜自身就是名牌/这闪光/那闪光/何光能闪奋斗之光?汪国真把这首诗用毛笔写在宣纸上,贴在儿子的书房里。

平时,汪国真衣着朴素,穿着以简单舒适为宜。有一次,北京一家书店邀请他签名售书,他决定带上儿子,让儿子体会一下:老爸穿着朴素的衣服,照样能被大家所尊重。那天,签名售书时,汪国真面前排起了长队,人们拿着新购的书,恭恭敬敬地请他签名,还不忘和他合影留念。看到爸爸如此受欢迎,汪黄任终于理解了爸爸诗中的“自身就是名牌”的含义。此后在生活中,他很少再向父母索要名牌东西。

汪国真经常教育儿子,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恪守的底线就是忠和孝。忠就是要忠于祖国,不能做对不起祖国的事情;孝就是要孝敬老人,孝敬父母。上中学时,汪黄任被父母送到姥姥所在的城市读书。此时的汪黄任迷上了网络游戏,经常玩得忘了回家。得知这个情况后,汪国真坐火车赶到了岳母家。当时儿子还没有回家,经岳母指点,他找到了儿子所在的网吧。

看到爸爸出现在面前,汪黄任有些害怕。汪国真没有训斥儿子,而是把儿子带到肯德基餐厅,父子俩边吃边谈。汪国真严肃地对儿子说:“做人首先是不能给别人添麻烦,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你姥姥有个习惯,每天晚上你不回家,她就不睡觉,一定要等你回来。你夜不归宿,就是在给你姥姥添麻烦,就是不孝,爸爸平生最看不起的就是这种人!”汪国真的语气很轻,分量却很重,深深地铭刻在儿子心里。从那以后,汪黄任虽然还是会去网吧玩游戏,但是到点他就会准时回家,因为他知道姥姥在等他。 本文主人公(中) 汪国真和儿子

贴心老爸一如“男闺蜜”,帮儿子走出早恋成为父子间的秘密

近两年,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真人秀节目收视率很高,大家对节目中明星老爸的育儿方式争论不休。汪国真很欣赏第一期节目中张亮和儿子的相处方式。他认为,父子间应该像朋友,更像哥们儿,这样的父子关系会让孩子感到轻松随意,有心里话会给父亲说,也便于父亲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包括他的行为、兴趣、爱好。

汪国真生长在一个传统的家庭,习惯于冷静缄默。中年得子,他没有对儿子娇纵宠溺,更没有处处摆父亲的架子,而是时时从儿子的心理出发,和儿子玩耍嬉戏,做儿子的知心朋友。儿子懂事后,有想不通的地方,或与小伙伴有了矛盾,就会找他拿主意。

小学三年级时,汪黄任告诉爸爸一件令他烦恼的事情。原来,每次上学时,他和住一个院的小明、小军一起走,后来,小明和小军有了矛盾,都来拉拢他,让他上学时不要和对方一起走。现在他烦恼的是,和小明一起走,小军不高兴;和小军一起走,小明又不高兴。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儿子的烦恼看上去似乎是无解的难题,但对于睿智的汪国真来说却非常容易。他问儿子:“小明和小军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汪黄任说:“小明生日时,爸爸给他买了架遥控飞机玩具,小明让其他小朋友玩的时间长,让小军玩的时间短,小军就生气了,说小明不够意思。因此,两人产生了矛盾。”听了儿子的话,汪国真认真思索了一下,说:“他俩现在最信任你,你可以想办法让他们和好呀!你不妨对小军说,小明把玩具给其他小朋友们玩的时间长,是因为你们是好朋友,小明欢迎你随时去他家玩玩具。这样两个人就会和好了。”按照爸爸的主意,汪黄任很快做通了小明和小军的工作,3个小伙伴又能快乐地在一起玩了。

在汪黄任眼里,爸爸是个“智多星”,只要有难解的心事,他总会第一个对爸爸说。一般男孩都不愿和父亲睡,汪黄任却喜欢和爸爸睡一个被窝,给爸爸讲他在学校里的趣事,与爸爸分享他的快乐与烦恼。汪国真也用孩子式的思维与儿子交流。

汪国真是个诗人,骨子里充满了浪漫和对自由的向往,在教育儿子方面,他也是不拘一格。儿子上初中后,他告诉儿子:“生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人生是可以冒险的,你可以有一些毛病和坏习惯,可以早恋,可以抽烟喝酒,虽然我不赞成抽烟喝酒,但是只要不太过分,我就不会干涉你。”

有了爸爸的宽松要求,汪黄任的青春期过得很放松,可以呼朋引伴地去溜冰、打球,去KTV唱歌,无拘无束地发泄着旺盛的精力。

不过,让汪国真没想到的是,儿子读高中时还真的谈了场恋爱。那天,妈妈不在家,汪黄任有些羞涩地问汪国真:“老爸,当年你第一次谈恋爱的感觉是怎样的?”作为过来人,汪国真立马意识到儿子有“情况”了。果然,儿子承认,他喜欢上班里的一名女同学,两人一同去逛公园、看电影,那种和女孩牵手的感觉让他回味无穷。看着儿子甜蜜的神情,汪国真并没有如临大敌,也没有告诉妻子。他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早恋并不是一件坏事,那个年龄段的朦胧情感也是正常的,但是如何处理是关键,因为再宽容的家长,也不会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

汪国真找了个时间,把儿子带到饭馆里,特地要了两瓶啤酒,在饭桌上和儿子进行了一次男人与男人的对话。他以商榷的口吻对儿子说:“你这个年龄恋爱太早,爸爸担心会影响你的学习,学生还是要以学业为重。中国有句古话,大丈夫何患无妻。作为男人,只要有能力,谈恋爱不是太难的事情。”听了爸爸的话,汪黄任想了想,点点头说:“老爸,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处理。”汪国真又提了条建议:“别伤害人家女孩子,除了恋人还可以做朋友嘛!”1个月后,汪黄任果断和那个女孩分了手。

后来,汪国真去学校开家长会时,遇到了儿子曾经喜欢的那个女生,调侃地对儿子说了句:“挺一般的啊!”当时儿子还有些不服气。汪黄任读大学时,偶然跟老爸聊到那个女孩,他认真地说:“老爸,现在我也觉得她挺一般,想不明白为什么当年觉得她特别好!”有趣的是,儿子中学时的恋情,汪国真的妻子至今仍不知情,这成了他们父子俩的秘密。

诗人的儿子不一定要写诗,鼓励儿子“去建一座美丽的城市”

有一天,汪黄任放学回家对汪国真说:“老爸,我现在才知道你这么牛啊!我们老师都喜欢你的诗。我太崇拜你了,以后我就跟着你混了!”

汪国真仔细一问才知道,儿子的班主任看到他的家长栏里写着“汪国真”三个字,就好奇地问他:“汪黄任,你爸是做什么工作的?”汪黄任不知老师问话的用意,调皮地说:“他就是摆摊的!”班主任接着问:“那你爸写不写诗?”汪黄任点头说:“有时也写两首。”确认汪国真的身份后,老师就对汪黄任说:“你有个大诗人爸爸,我们都很喜欢他的诗,有空请他给我们讲讲课!”汪黄任这才知道,在他眼里哥们儿似的老爸原来这么牛。

听了儿子的夸赞,汪国真趁热打铁向儿子讲起了自己的“励志史”:上中学前,汪国真的志向是做一名科学家。初中毕业后,他却到北京仪器厂当了一名铣工。那时他最怕的就是“三班倒”,每次夜班他都忍不住打瞌睡。在工厂有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的机会,可汪国真的家庭出身不好,他深感自己这辈子上大学无望,那时他最大的志向就是混个八级工。没想到1977年恢复高考,他连考了两年,才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中国青年报》选载了他发表在校刊上的一首诗,给了他2元钱稿费。从此,他发奋写诗,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老爸的奋斗史对汪黄任不无启发:人生没有坦途,只有奋斗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受老爸的熏陶,汪黄任喜欢上了写作。小学时,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范文在课堂上念,这让他很自豪。上中学后,汪黄任在中学课本里读到了爸爸的诗,更加崇拜爸爸了。因为崇拜,汪黄任成了爸爸的小尾巴。汪国真的朋友打趣他们:“你们俩不像父子,更像‘闺蜜’!”汪国真哈哈大笑说:“我就喜欢和儿子这样相处的感觉。”

汪黄任带着对文学的兴趣进入高中,仍热衷于读书写作。到了高二关键时期,汪国真接到班主任的投诉,说汪黄任这段时间成绩不太稳定,不知他私下里在做些什么,请家长配合做一下孩子的思想工作。那段时间汪国真比较忙,与儿子谈心的机会少了,于是,他抽了个时间专门和儿子谈了次话。

面对老爸的询问,汪黄任承认自己在创作一部小说,花费时间较多,可能耽搁了学习。汪国真没有责怪儿子,而是与儿子分析道:“读大学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成才途径,现在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努力考一所理想的大学。文学梦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去追逐,人生有大目标,也有近期目标,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写小说的事情可以缓一缓,经过时间的沉淀,以后你的构思可能会更成熟。”老爸的分析鞭辟入里,汪黄任忙点头称是。此后,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学习上,成绩很快提了上来。

汪黄任参加高考时,亲友们以为汪黄任会选一个与文学有关的专业,他却选择了郑州一所大学的市场经济专业,这个选择让关心他的人不太理解。汪国真却郑重地对儿子说:“你的人生道路是你自己选择的,只要你无怨无悔,诗人的儿子不一定也要写诗!”

在儿子到大学报到前夕,汪国真帮儿子打点行李。汪黄任开玩笑说:“老爸,你写了那么多的诗,也为我写一首呗,让我带着你的诗开启新的人生!”汪国真答应了儿子。很快,汪黄任的电子邮箱里收到了爸爸写给他的诗:过去已成为历史/重要的是如何去写未来的日子/逝去了的会是一种暗示/它会影响却不能决定/你怎样写就明天的故事/生活不会是迎风招展的花枝/你将历尽艰辛/才能拿到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去建一座美丽的城市/证明自己是最富有创意的设计师……看完诗,汪黄任才真正理解了爸爸对他的殷殷期盼。

对于儿子的未来,汪国真说:“作为父亲,我只是希望儿子不要甘于平庸,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他没有必要太勉强自己,只要志向和爱好结合起来就很好,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

然而2015年4月26日,汪国真去世。汪黄任回忆道:“从父亲确认病情到现在,他的身影变得可望不可及。他穿着平整的西服,梳理着一丝不苟的发式,戴着一架金丝眼镜冲着我笑。想起这些,我很平静。我是真的觉得,他只是站在远方,留给我一个背影,从来没有离开。”

与父亲一起在写作上切磋砥砺,是汪黄任生活中最闪亮的记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曾经说过,他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真实生活,不变的是追求,不改的是乐观。“不是我任岁月蹉跎,而是无人让我心折。”父亲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昂扬洒脱的生活态度,激励着汪黄任不断前行。

(责编/方遥

汪国真的诗篇2

那是一个很闲暇的周末,我在家里休息,感觉无聊的时候,便上网浏览一下新闻,不料一则新闻吸引了我的眼球:著名诗人汪国真于2015年4月26日凌晨两点十分去世。这个消息犹如雾霾一般笼罩在我的心头,一种窒息一般的感觉向我袭来。我随手抓起手机给我相熟的文朋诗友打电话求证。我在记忆里快速搜寻着某某人和汪国真很熟,我蓦地想起了《中国国门时报》文化周刊主编、女作家华静出版的散文集《给心找个家》就是汪国真给题写的,于是我拨通了华静的手机,华静在电话那一端迟疑了几秒钟后语调很沉重地说:“汪国真老师的确走了。”汪老师真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去到遥远的天国,做一个人的远行。我14年前采访他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恍若就在昨天。

那是2000年的一个初夏,我刚到《金秋科苑》杂志(2001年改为《今日科苑》)做编辑、记者不久。有一次我给总编辑收拾办公室,无意中发现一张汪国真的名片,我大喜过望。汪国真是上个世纪90年代特别有名气的诗人,我和那个时代的人们都很喜欢阅读他的诗歌,或多或少地得到过他的诗歌中包含的青春励志的精神哺育。当我流露出要采访汪国真的念头的时候,编辑部一位女同事极力支持我,当我想到这张名片是总编辑的,还是和他打个招呼为好。那时候总编辑不在编辑部,我打通电话说明了缘由。总编辑说:“汪国真是名人,不一定接受你的采访,你不妨一试。”我忐忑不安地拨通了名片上的手机号码,电话那一端,传来一位中年男子温文尔雅的声音:“喂,您好!我是汪国真,请问您是哪一位?”我听到汪国真的回应后,立马感到热血沸腾,心里好像在说“啊!真的是汪国真呀,我听到汪国真的声音了!”我由于激动,说话都有点儿结巴起来:“您…您好…您是汪国真老师吗?”汪国真回答道:“我是汪国真!请问您是哪一位?”我接着说:“是这样的,汪老师,我是《金秋科苑》杂志的编辑、记者,我是陈家忠,想对您做一下采访,不知道您方便接受我对您的采访吗?”汪国真爽快地说“当然可以!您看什么时候?”我说:“那就在今天下午2点如何?”之后汪国真告诉我在民族饭店见面。

我如约而至,很快在民族饭店茶厅看到了静候我的汪国真,我走到他的面前说:“汪老师您好呀!我是《金秋科苑》杂志陈家忠记者。”他连忙起身,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微笑地看着我道:“陈记者,您长得很有精神呀!也很年轻!”他优雅地挥了挥手,示意我坐下,招呼我喝桔黄色的橙汁。他说:“您在电话里对我说,您很喜欢阅读我的诗歌,您说说看,能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几首?”我知道他是在考我呢,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可不能掉链子呀,不然专访就泡汤了呀。我立马说出他流传广泛的《热爱生命》、《山高路远》、《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等等,末了,我还背诵了他诸多诗篇中的名句,诸如“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诗人听后一脸灿烂起来了。我们的专访就是在这样以诗会友的高雅、轻松的情境中开始了。

我带了一本《金秋科苑》杂志给他,他很认真的翻看着,看罢把杂志放在桌子上,对我说:“您对我采访写成文章发在哪个栏目呀?”我说:“我们杂志有往事悠悠栏目。”“往事悠悠栏目好!”汪国真微笑地说。我从包里拿出早已拟好的采访提纲、笔记本和笔,逐一对诗人做了提问。他告诉我他的新诗在上个世纪90年代深受广大青年朋友的青睐,先后出版了《年轻的潮》、《年轻的思绪》等诗集。到了新千年之后,他和整个诗坛一样沉寂了。他在写新诗之余,搞了书法、作词和谱曲,那几年好多宾馆和旅游景区都有他的书法作品。当我询问他很敏感的话题一一“你成名后,一定会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女士向你投来橄榄枝吧?”汪国真嘎然停止微笑,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说“这个我不能回答!”我们尴尬了一二分钟,都用嘴唇去吸允吸管中的橙汁。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汪国真给我哼唱了由他作词和谱曲的新歌,他忽而慢慢用手掌敲打桌面,忽而闭着眼做陶醉状,时而欢快,时而低沉,优雅的歌声在茶厅弥漫着。午后的阳光飞洒在他的身上,我知道说起诗歌,诗人的心灵一定感到特别的愉悦。

我当然没有放弃求教他的机会,我从提包里取出我的手抄本诗集《起步集》,约收录我多年来创作的新诗100多首。他很认真地翻看着,一边看,一边说“您的诗歌比我的诗歌写得还好!”我不由得报以羞涩道:“汪老师,我哪里敢和你相提并论呀?您是老师,您多给予指教!”汪国真很真诚地说:“我说的是真的,你的新诗写得很有灵性和激情。”我看了一下手表,我们14时开始采访,时针不由得走到15:30分,我对他的采访提纲都提问完了,到了结束采访的时候了。我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题词本,请他给我留下墨宝,他提笔写道:“山至高处人为峰。”临别的时候,我记得我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抓紧把这篇专访写出来,并送给他审阅再发表在《金秋科苑》杂志上。后来我看了好几遍采访记录,并仔细回忆我采访他的点点滴滴,可是文思枯竭,无法下笔。这是我第一次零距离采访名人,在我的心目中,汪国真是一座巍峨的高山,我竭尽全力也无法去攀越,也只有仰望的份儿了。索性不再去写这篇专访,权且把那次采访当成一次诗歌的约会。后来再也没有联系过他,我只是偶尔从报刊或互联网上去追逐他的文学艺术行踪。

当14年后,我在互联网上得知诗人驾鹤西游的不幸的噩耗时候,我回忆起与诗人见面的情景,不由得心存内疚和不安,作为记者去采访被采访人必须要写文章并发表的,可是由于我的懒惰和任性,没有实现对诗人的承诺。当我得知诗人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东厅举办的消息时候,我对自己说,我要给诗人送最后一程。那天在八宝山殡仪馆东厅给诗人送最后一程的人约有两三千人,大家表情写满肃穆和凝重,依次排着长队,手捧一朵白色的菊花,我看见有好多人哭泣着。我环顾了他生前文朋诗友送给他的花圈,挽联也是非同一般,大多是采用诗人诗中的名句,如“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的儿子汪黄任在花圈上写“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汪国真的妹妹汪玉华在花圈上写“愿所有的幸福都追随着你,月圆是画,月缺是诗”。

诗人安卧在白色的菊花丛中,人们分成一组6人分别向诗人的遗体三鞠躬。东山厅重复播放着诗人的音容笑貌的视频资料,屏幕上打出这样几个字眼“诗人没有离去,他只是换了一种活法……

汪国真的诗篇3

92年夏天,我曾经在西单的街头碰到过汪国真,那正是他从绚烂归于平淡的开始。我记得当时看见他走在人群当中,样子显得有一些落寞,所以我一直觉得这几年他应该过得很不快乐,可是我又错了。谈起当年,他也显得很自豪,但并不是特别的兴奋。

经过90年代初被少年人无限崇拜的日子,汪国真淡出诗坛。除了继续在一些杂志上开设个人专栏,他已经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和创作书画上。最开始,汪国真只是想弥补一下自己字形难看的缺陷,但是没想到潜心练习之中,汪国真开始有了真正的兴趣。这些年,汪国真远离变幻不测的传媒,独享生活的清闲,本以为不会再有人扰乱他的生活,但是出乎他的预料,就在接受我们访问的当天,互联网上一条虚假新闻再一次把汪国真推到大众的面前。新闻说,窘迫的汪国真连遭不幸,因为开火锅店失败,导致生计成了问题,由于2001年复出失败,只能靠卖字为生。在我们来到他工作室,拍摄他作画的场景时,提及此事,性情温和的汪国真表示非常气愤。汪国真列举了许多事例来反驳这则新闻的无中生有,认为这是所有关于他的假新闻里的最为离谱的一次。

从诗人到书法家,汪国真悄悄完成了这个转变。在近年的研习中,汪国真临摹过欧阳洵的楷书,尔后是王羲之的行书,然后是怀素和张旭的狂草。如今,当汪国真悄悄地为许多媒体题写刊头,为许多风景名胜题写诗词的时候,有心人也许会惊讶地发现,这个挥墨题记的汪国真,就是当年令无数少年狂热追崇的汪国真。

我对汪国真很坦率地说,见到你以后,我有一点失望,因为你太正常了。的确,他的样子、他的言谈举止、他的性格一点儿也不像一个诗人。他绝对谈不上浪漫,一点儿也不怪,好像没有一点儿诗人的气质,无论他的工作,还是家庭生活都和所有的人一样,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

还有谈话,和汪国真谈话就像读他的作品一样,这中间没有眼泪,没有坎坷的经历,也没有离奇的情节。汪国真一直过着很平淡,也很平凡的生活,但有时候他也会有一些让人很吃惊的选择。比如研习书法。我让他写几个字来表达他现在的心情,他想了想写了“风华”两个字。他说这表达了一代人的精神风貌,这两个字让我很感动。因为从中我看到了时光的变迁。我想无论什么时候,人们再看汪国真的作品,都能够想到他们曾经有过的青春往事。

汪国真简介:

汪国真的诗篇4

2015年4月26日,诗人汪国真因肝癌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9岁。他的离去,再次引发公众对诗歌的热情。有人戏称,这是汪国真第一次上网络头条。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20世纪那个诗歌正年轻的时代,欣赏那些影响了一代人的诗人们的作品和故事。

闪光诗人

正能量诗人・汪国真

汪国真的诗歌自1990年至今一直备受青年读者青睐,20年来,汪国真的诗集一直畅销不衰,盗版不断,形成独特的“汪国真现象”,可谓中国诗歌界乃至中国出版界的一个文化奇迹。

――中国作家网

微言人物:“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90年代初期,很多高中生是伴随着汪国真的诗歌名句长大的,在笔记本上,在贺年卡上,在日记本里,汪国真用诗歌激励了一代人。那时候,学生们还不知道卡耐基,更不知道李开复、徐小平,他们在教室里为了考上大学奋笔疾书,拼命苦读的时候,汪国真的诗作像一阵清新的风让他们朦胧地触摸爱情,追逐梦想,领悟感动。

微写作:诗歌是人类思想的阳光,它哺育和引领人类向上,这就是正能量传递的结果。汪国真的一生是伟大的,他让中国人不再总是抱着唐诗的乳瓶,而是有了自己新鲜的奶。

适用文题:正能量/励志/传递美好

童话诗人・顾城

顾城以其孩子般的诗思和语体构造了一个诗的天国,这样的天国,正因为其高于世界,而又面向着人类,所以在实际上,又与我们的尘世存在着隔膜。它不仅会安慰我们,也会在灵魂中撕裂着我们。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何言宏

微言人物:顾城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唯一的“童话诗人”。他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着自己的梦,这是他的执着,也是他的魅力。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顾城甘愿守住自己内心的童话去表现纯净的美。但令人唏嘘的是,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内心与生活的矛盾,使这位文弱的诗人最终以杀妻自缢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微写作:诗歌,是诗人认识世界后的一种倾诉。诗人只不过是生活的翻译者,在纷繁的世事中,顾城固执地坚守着童趣、童真和梦幻。“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道出了他以及他那一代人的精神。在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前进了;在语言停止的地方,诗歌前进了。

适用文题:坚守/固执/理想与现实

才情兼备・舒婷

舒婷最初的一批散文作品是知青时代人生经历的回顾和反思。不同的是,写那些诗时,舒婷面对紧迫、焦灼的现实压力,能够比较从容地从往事追怀中提摄出更超越具体人事的情思和哲蕴。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蔡强

微言人物:舒婷喜欢和作家朋友们开玩笑,也喜欢漂亮的衣服、精致的饰品,但她始终不愿意接受记者专访,说这是原则,十多年没有破过例。或许是她不愿意再谈诗,不愿意再谈论人尽皆知的《致橡树》,又或许是她希望将那些光环和荣耀留在那个时代,将时代造就的“幸运”放归原位。她曾说:“在缺少诗歌阅读和暂停诗歌写作的情况下,我只想保持对诗歌的敬畏,保持对诗歌的敬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洁身自好。”

微写作:有些时候,别人夸耀你伟大,不是因为你所站的高度,而是因为你可以在最高的位置做最平凡的自己。一首《致橡树》让舒婷名满天下,然而她却选择低调做事,毫不张扬。这份修养,令人敬佩。

适用文题:低调/洁身自好/敬畏诗歌

流浪诗人・芒克

诗人,最重要的是单纯,没有心机。对真正的创作者,文字是不会骗人的,诗人把自己真心话都说出来,还有什么要争的?诗人是最真诚的。

――芒克

微言人物:他仿佛在20岁之前就给自己定下了“流浪者”的形象。20岁,芒克身无分文,独自一人闯荡山西、内蒙古,身边没有熟识的人,买不起火车票,便扒火车。路上和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交朋友。芒克说:“我胆子特别大,一个人去哪儿都无所谓。”

微写作:王石说:“挑战是一种勇于冒险的精神。”芒克一向被冠以“一生放纵爱自由”的“浪荡者”的美名。即使是面对未知的世界,他仍然能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用自己的方式克服重重困难,“浪荡”于各个地方,大开眼界。与安于现状相比,敢于冒险才能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能力。

适用文题:冒险精神/勇于挑战/大胆

“中国钥匙”・梁小斌

梁小斌可能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群体中生活处境最差的诗人。

――诗人、评论家叶匡政

微言人物:2013年11月11日,诗人梁小斌因脑梗在北京紧急入院,因没有固定收入和社保、医保,导致难以承受高额的医疗费。这个曾因《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而为大家知晓的诗人,如今却是个无社保、无医保的患者,梁小斌面临的窘境和难题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诗人的困顿境遇,也引发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反思。

微写作:梁小斌的困顿像个圆点,围绕着他的境遇,那些长久被人淡忘的诗人们又站了出来。他们曾经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但是随着一个又一个十年过去,诗人们仿佛集体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诗歌被边缘化,现在写诗一无可图,写诗反而变得更纯粹,不因钱而堕落。

适用文题:远去的诗人/追忆

诗情画意

远方

汪国真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便远方的风景

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也无须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

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品鉴】我们为什么要到远方去?远方不仅有我们不熟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而且是人的梦想之所在。它昭示着人们去追求理想,探索未知。在追求远方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与意志。远方可以使人们超越现实,找到灵魂的归宿;远方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丰富人的阅历,提升人生价值;远方让人们心存希望,不断地走向成功。

【关键词】到远方去/丰富阅历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品鉴】近处的爱人却似乎远在天边,天上的云却似乎在爱人心灵近处。爱人可近却不可能真正地接近,自然被隔离在远方却在爱人的心旁。“合”则“天涯若比邻”,“离”则“肝胆如胡越”。这首诗所体现的,正是“肝胆如胡越”的距离。

【关键词】远与近/人际关系

文题预测

我们在祭奠着逝去的汪国真,却也正在青春的路上前行着,书写着属于我们的青春,撰写着前行未知的迷茫。而汪国真,则是我们生命中永远追忆的年华。

诗人离去,浮躁社会需心灵滋润

梁挺福

诗人汪国真的离去引发了很多人的追忆,其实,除了惋惜和悼念诗人汪国真,还应感怀和祭奠有他的诗歌一起陪伴过的青春。

不知从何时开始,不仅是“60后”“70后”,甚至是“80后”都开始怀旧了。重温青春甚至成为国产电影的票房灵药,从《致青春》《小时代》《同桌的你》到《左耳》,电影中的很多桥段、场景及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重温了一把青春岁月,是祭奠,更是宣泄。然而,青春究竟是什么?现代年轻人的青春究竟需要怎样的激荡?这值得思考。

不同的年代一定会有不同的青春感怀,但是伴随着年轻人青春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不能缺失,那就是精神的浪花。尽管汪国真的诗在文坛上褒贬不一,但是作为一种浅而易懂的汪式心灵鸡汤,它是陪伴一代人走过青春迷茫的正能量。

在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的当下,我们不缺“段子手”,但是真正能够触动心灵的鸡汤并不多;我们也不缺对青春的怀念和定义,但是通俗文化、通俗电影里把青春的迷茫和肆意简单贴成“打架、喝酒、泡妞”等标签,对于正在经历青春的年轻人来说,又会是怎样的信号?所以,如何给年轻人精神给养,让他们的心灵更丰富,这也应该是从汪国真的离去延伸开的一个思考。

汪国真的诗篇5

“我不去想我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那个年代的诗,面向青春,引领潮流。像被心灵鸡汤感染一样,在你涉世未深,对美好情感充满热忱的年纪,汪国真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个情感的乌托邦。

在那个时代,他的诗是整个时代的象征,虽然后来曾被常常诟病,但是喜欢过汪国真,喜欢过汪国真的诗并不丢人。文艺视野打开后,逐渐发现更有深度,更有韵味的文章,那个时候喜欢过汪国真诗的年轻人就会忘记了写在小本本上的诗歌。

多年以后,当你回忆起曾经喜欢诗歌时的激越与激情,青涩而美好,稚嫩又真纯,那就是青春的底色和原味吧。我们每个人的青春时光有许多部分组成,而我的青春时光,就是在这些诗歌中度过的。

即使当年的文学和诗歌都已成为昨日黄花,可是却也永远会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汪国真的诗篇6

2022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范文   这个暑假,我有幸读了《热爱生命》这本世界名著。《热爱生命》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写的。杰克.伦敦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丰富的人生经历带给他宝贵的写作素材。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思想深刻,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热爱生命》讲述的是一个淘金者在路上的惊险经历。这个淘金者原来是和同伴比尔一起去码头上一艘名为“白德福号”的捕鲸船。后来由于他的脚裸扭伤了,比尔抛弃了他,于是淘金者自己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了码头。

  有一天,淘金者早上一起来就听到咳嗽声,他以为那是比尔的声音。过了一会儿,他才发现那是一只病狼,淘金者心想:如果是一只健康的狼,我可以被它吃掉;但那是一只病狼,我不能。然后,他抓了三条鲦鱼简单吃了一个早饭,就出发了。一路上,那匹狼一直跟着他,淘金者一直喝热水提防那匹狼。晚上他饿了就吃灯心草,他在岩石上露宿,早已养成随遇而安的习惯。第二天早上,他发现那只狼已经走了,淘金者往前走了几步,发现前面有一摊骨头和一个鹿皮袋,那个鹿皮袋和他的一模一样,他怀疑这是比尔的,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黄金。淘金者认为比尔即使死了,也不应该拿他的黄金。于是他只把比尔的骨头收进了包里,没有拿走黄金。后来,他走不动了就一直爬到了码头;正巧捕鲸船来了,给他安排了一个铺位?

  读完这本书,给我感觉到,淘金者虽然孤身一人,但还是风餐露宿、随遇而安,并克服了重重困难;我要尽快适应环境。从“淘金者认为比尔即使死了,也不应该拿他的黄金”让我感到了友谊多么重要;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要用自己的劳动去挣。

2022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范文   有句话说得好,“自己选择的路,再荒谬也要走下去”,我认为,既然我们要走,就应该走自己既喜欢,又合适的路,尽管这样的路少之又少,但总是会有的。我们还应当心无旁骛地走下去,因为终有一天,我们会到达终点。

  在国庆假期,我们一家人就去了爬罗浮山的飞云顶。当我们走到一半时,看见天上的星星比平时要多得多,亮且密。于是便开始感慨自然风光的美好。当我们到了安营扎寨的地方,发现天上的星星更多了。

  在看星星和看日出的时候,我都想要用手机去拍下来,然而,我发现,手机拍下来的照片或录下来的视频,不仅不如亲眼所见那么美丽,也没有身临其境的那种愉悦。就好像,你看别人拍的照片,觉得美,觉得风景很靓,但远不如其亲眼所见之震撼,那种内心的触动,是观看照片无法带来的,因为你吃过了苦,而最后,你尝到甜的才会是加倍的。

  既然选择了一条道路,你也认为是正确的,是你想走的,那就坚持走下去,不要半途而废,不要因半路出现的诱惑而停下了你的脚步。路上或许会有绊倒你的石头,没关系,可以跨过去,如果路上有美丽的风景,稍作休息,便继续前行,以后还能看见更美的。也许你会遇见一个你很喜欢的人,先放一放,等你成功了,再去找他也不迟,尽管这期间会有许多的思念。吃过的苦,不要说出来,别人会当是个笑话,只有成功了,别人才会看见你。当你吃尽了苦头,甜蜜总会到来。

  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又怎会遇见彩虹?

  如果有机会,我会再去一次飞云顶,甚至更多。因为,只有我自己才知道那儿有多美,看过日出、凌晨两点的繁星,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也许下一次去又会是不一样的心情,带着不一样的心境呢。

  走自己的路,赏最美的景,加油!

  2022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范文

  汪国真的诗作,强调意象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对安抚痴迷者的心灵起过很大的作用。

  《热爱生命》,可以说是汪国真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四个肯定的回答表达出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四个段落,看似相似,却各有其趣。四个段落分别以"成功"、"爱情"、"奋斗历程"和"未来"为意象进行分析和回答。这四个意象可以说是包括汪国真、席慕容在内的一些清新哲理派诗人惯用的几个意象,不晦涩,不故弄玄虚,不生僻难解,可以说是完全区别于朦胧诗的特点,也是汪国真的诗歌取得成功之原因所在。

  中国的诗歌,从最早开始,就大多承载着歌唱功能的,但是朦胧诗却背弃了这个主要功能。尽管朦胧诗在八十年代受到读者的极大关注和追捧,但它毕竟是残缺的、先天不足的。我个人虽然非常欣赏朦胧诗,但对这一缺陷却深感遗憾。

  朦胧诗多半孤傲,这帮助诗歌成功,也促使它衰败。相反,汪国真的诗歌背弃孤傲,甚至在韵律的营造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的诗歌基本上都是可以直接拿来谱曲歌唱的,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年青人,自然也较容易接受这种诗歌形式了。

  在意境上,汪国真似乎不如朦胧派。汪国真惯用"爱情"、"成功"等意象,他的大量作品都采用了这些基本意象,这也许是汪国真本人的偏好,也可能是为了迎合意识形态的一种妥协吧。

  其实,汪国真的诗歌不是单纯的说教,他说"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他没有呼喊口号非要你去这么做,而是娓娓吟唱建议你去这么做,对九十年代的诗歌读者来说,这是非常明智的一种教化手段。

  汪国真的诗歌总是体现出一种鲜明的教化功能,因此他的诗歌甚至可以进入语文教材。汪国真的诗歌,曾经掀起过一个热潮,使他成为诗歌界的新秀,成为年青人的朋友和老师。我不知道,这一切是否得助于他的诗歌的富有热情的教化作用?

汪国真的诗篇7

关键词:大淖记事;诗境化叙事;自然;温润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014-01

诗境化叙事以“境”构意诗化氛围和感情,客观描写与主观情愫结合,融真实的生活图景和人心性情为一体,满含清新淡雅之感。诗境化小说承袭古已有之的诗骚传统,追求抒情、情调与意境。在中国传统审美视野中,乡村、田园依托其自有的天然清淡和淳朴民风构建出诗境化乐土,汪曾祺承袭废名、沈从文构建的乡村自然恬美的氛围,为诗境化叙事再添余韵。《大淖记事》即是他诗境化叙事代表作。

《大淖记事》在苏北乡村的自然风情画幅上,点染了小锡匠十一子和巧云纯真活泼的爱情。杨沫说“读了《大淖记事》这样的作品,使人仿佛漫步在春天的原野上,嗅到一阵阵清新温馨的花香”。《大淖记事》令人如沐春风的诗境到底是如何体现的呢?

首先,诗境化小说淡化人物和情节,着眼于环境描写、民俗呈现和气氛渲染。《大淖记事》展现了大淖周边的环境生活,构成自然生活的底色。前三节大量笔墨描写环境,刻画人物群像,第四节主人公始正式亮相。小说情节简单,故事缝隙中镶嵌细碎的环境、民俗描写,环境构建比人物情节更夺人眼球。汪曾祺自言“我不善于讲故事。我也不喜欢太像小说的小说,即故事性很强的小说。故事性太强了,我觉得就不大真实。”他在小说中增浓了风俗画的色彩,“我的小说里有些风俗画成分……作为小说,写风俗是为了写人。”《大淖记事》中浆衣打锡、过节滚钱、生孩子娘家送礼等工艺风俗真切地写出了这里的人和生活,诠释了“气氛即人物”。

其次,诗境化小说故事灵动,视角富有童心。“你亲我一下,我就好得快。好,亲你!”充满了孩子的活泼。汪曾祺推崇废名,“他的小说是天真的,具有天真的美”,汪曾祺小说充满赤子之心,谈到为什么会写“巧云把一碗尿碱汤灌进了十一子的喉咙。不知道为什么,她自己也尝了一口”的细节时,他说“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只是写到那里,出于感情的需要,我迫切地要写出这一句。写作过程中要随时紧贴着人物,用自己的心”。他以童心观察世界,世界充满美好和纯真,“她从一个姑娘变成了一个很能干的小媳妇。十一子的伤会好么?会。当然会!”在童真中一切苦难都褪去了颜色。以孩童般的心态相信希望、宽容一切,是童趣,也是人性美!

再次,诗境化小说以自然法度观照人性,不用普世规范绑架人物。《大淖记事》只是生活的自然展现,无所谓蛮风陋俗。“这里人家的婚嫁极少明媒正娶。媳妇,多是自己跑来的;姑娘,一般是自己找人。他们在男女关系上是比较随便的”,这是民间的尺度,是真挚纯朴的人情,无须以儒家礼仪眼光去批判。汪曾祺将一切指向自然法度,无可挞伐,一切都轻描淡写,正合“我的调色碟里没有颜色,只有墨,从渴墨焦墨到浅得像清水一样的淡墨”。“巧云的妈跑了,黄海蛟倒没有怎么伤心难过”、“巧云破了身子,她没有淌眼泪,更没有想到跳到淖里淹死。人生在世,总有这么一遭!只是为什么是这个人?”没有呼天抢地、寻死觅活,一切都自然发生、自然接受。“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风俗,他们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观念和街里的穿长衣念过‘子曰’的人完全不同”。但他们并不冷漠,相反,“东头的几家大娘、大婶杀了下蛋的老母鸡,给巧云送来了。锡匠们凑了钱,买了人参,熬了参汤。挑夫,锡匠,姑娘,媳妇,川流不息地来看望十一子”,他们挑担游行、顶香请愿,用古老的方式表达朴素的善恶观和乌托邦式的纯洁心灵。

最后,诗境化叙事小说细节描写精彩,语言平实优美,富有散文化的诗意美。细节是诗境化叙事的文眼。汪曾祺说“我觉得情节可以虚构,细节决不能虚构,必须有生活的感受”,“有时懒得费事,就从乡下人的草担上猛力拽出一把,拔腿就溜”、“他们吃饭不怎么嚼,只在嘴里打一个滚,咕冬一声就咽下去了”,细节描写使人倍感乡村生活的大气活泼。王安忆评价汪曾祺“总是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最平凡的事情”,语言朴素平淡却不失雅致,“浓黑的头发上涂了很多梳头油,梳得油光水滑(照当地说法是:苍蝇站上去都会闪了腿)”别有诙谐之趣。

汪曾祺的《大淖记事》精致地诠释了诗境化叙事,他认为“散文诗和小说的分界处只有一道篱笆,并无墙壁”,填充大量的环境和民俗描写,突出故事情节以外的风韵和意境。正如杨义评价道“追求雅致的古典作风和清淡的浪漫趣味的交融,乡下人趣味中又有对于带点道家脱俗和隐逸神韵的古国男女人生方式和人生情调的向往”。他用明朗的语言和精准的细节描绘了一幅真实又梦幻的图画,画轴展开,我们不只看到了醉人的风景,更有纯美的人性。巧云的名暗合纤云弄巧,十一子之名与“诗意”谐音,似在追求中国传统的爱情诗意,给人性的温暖镀上一层理想的诗情。

《大淖记事》娓娓道来,似浸润在氤氲晨雾中,温润而不失希望。汪曾祺坚持“散文化小说是抒情诗,不是史诗,它的美是阴柔之美,喜剧之美,作用是滋润,不是治疗”,“我认为作家的责任是给读者以喜悦,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小说的作用是使这个世界更诗化”,这正是诗境化叙事小说的艺术追求!

参考文献:

[1]汪曾祺.汪曾祺短篇小说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2]汪曾祺.汪曾祺说:我的世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汪国真的诗篇8

关键词:文化转向文化传真典籍英译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的加强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典籍英译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很多研究都侧重于对译文的静态的对等、等值等方面进行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翻译研究出现的“文化转向”,对翻译的研究已经不单纯侧重于语言层面上的对等,而是转向与研究促使翻译形成的一切语言之外的因素。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为典籍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英国文艺理论家Richards说:“翻译很可能是宇宙进化过程中最为复杂的活动。”(Wilss,2001)翻译之所以这样复杂,是因为翻译活动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体系和翻译规范,翻译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历史文化因素的制约。自1972年翻译研究学派创始人霍姆斯在第三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上宣读《翻译的名与实》到1990年巴斯奈特和勒夫维尔编辑论文集《翻译、历史与文化》,翻译研究逐步转向了文化,转向文本外部的研究,如意识形态、政治因素、诗学等。巴斯奈特认为:“翻译绝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植根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可以说,其理论中具有相当强的“革命因素”,对以前的翻译理论有极大的颠覆性(潘文国,2002)。文化学派的“文化转向”使翻译研究范式从纯语言层面转向探讨文化层面各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文化翻译观认为文化是决定信息核心的关键因素(骆贤凤,2007)。

三、典籍英译与文化传播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远的文明古国。传世的民族典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其丰富和完备的程度,世界罕见。汇集华夏文明精髓的典籍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系统、准确地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翻译成外文,编辑出版,介绍给全世界,是几代中国人的愿望(杨牧之,1999)。在当今世界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与翻译的工作越来越紧迫。因此,把我国民族典籍翻译成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让广大的英语读者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典籍,使之走向世界,普及民众,这就成为我们外语界和翻译界义不容辞的责任(汪榕培,2008)。

语言文字翻译工作的实质,是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沟通、交流和对话。要实现无障碍的沟通、交流和对话,译者首先就必须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当然也要对目的语文化有清楚的认识,否则难免出现误译、歪译。潘文国、汪榕培等认为中国译者应在加强中英语言与文化修养的基础上,理直气壮地从事汉籍的英译工作(潘文国,2004),承担起中华民族文化“守夜人”的职责。

四、典籍英译的文化传真

由于典籍是一种特殊的文本类型,因此其翻译难度较其他文本高,翻译方法也更为复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能否恰当地选择翻译策略以确保典籍中的文化准确传真变得尤为重要。汪榕培是我国著名的典籍英译家。下面我们就汪榕培译作中的片段来论证典籍英译中的文化传真。

1.音形之美的传真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Humboldt)评价汉语说:“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古典汉语具有一种惊人的高雅之美,这种美表现在他抛弃了一切无用的语法关系,以语言本身而不凭借语法形式来充分表达纯粹的思想。”例如,汪榕培翻译的《古诗十九首》之一:

青青河畔草,Green,greenspreadthebank-sidegrass;

郁郁园中柳。Lush,lushgrowthegardenwillows.

盈盈楼上女,Fine,finestandsupstairsthelass,

皎皎当窗牖。Fair,fairhershapebehindthewindows.

娥娥红粉妆,Bright,brightbeamsherroughedface;

纤纤出素手。Soft,softareherpale-skinnedhands.

(WangRongpei,1997:99)

诗歌一连用了六个叠字贴切而又生动。六个叠字无一不切,由而中心,由总体而局部,由朦胧而清晰,烘托刻画了楼上女尽善尽美的形象。在汪榕培的译文中,他成功地用green,green;lush,lush;fine,fine;fair,fair,bright,bright;soft,soft再现了原文了音乐美、形式美和所传达的意境。读起来朗朗上口,把古诗所传达的诗的节奏准确地表达出来。

2.语义传真

翻译古典典籍的目的是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鉴于古典汉语的特殊性,如何能在翻译过程中做到语义的准确传达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汪译《陶渊明诗歌》

结庐在人境,Myhouseisbuiltamidtheworldofmen,

而无车马喧。YetwithnosoundandfurydoIken.

问君何能尔,TotellyouhowIcankeepdeafandblind,

心远地自偏。Anyplaceiscalmforapeacefulmind.

采菊东篱下,Ipluckhedge-sidechrysanthemumswithpleasure悠然见南山。AndseethetranquilSouthernMountinleisure.

(WangRongpei,2003:112)

汪先生将第二句译成:YetwithnosoundandfurydoIken,这正是原句的深层意义,尤其soundandfury传达了车马喧之意,而没有字对字的对应翻译成:soundofhorsesorchariots或是clatterofcarriageorhorse,或是dinofcarriagesorhorses。汪先生又用动词ken这一英语古词,意为“意识到”及形容词no,就将“而无车马喧”确切地译了出来。汪先生的第四句译文刚好体现了他对这一原诗句的真知灼见。汪先生将陶渊明的妙语佳句“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译成Ipluckhedge_sidechrysanthemumswithpleasure,/AndseethetranquilSouthernMountinleisure。这两句译文,读起来流畅、自然,其效果同原诗一样,显示出陶诗透明似的质朴单纯,复现了原诗的自然美。

3.文化负载词的传真

中国典籍的一大艺术特色是充满了历史文化内涵的信息词,在典籍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随附的文化负载词需要译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才能恰当地把它的文化内涵传递出来,是外国读者明白易懂。例如,汪译《陶渊明诗歌》。

遥遥沮溺心,Theancienthermitswhowerefreefromfears

千载乃相关。Weremodelsinmylifethroughalltheyears?

但愿长如此,Ohthatmylifegoesonforeverlikethis

躬耕非所叹。BecauseItakemyfarmer’slifeasbliss!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WangRongpei,2003:24-25,68-69)

在上述两节中包含两个历史典故沮溺的故事。据《论语·徽子》所说,长沮和桀溺在耕地时,孔子发现了他们,让弟子子路去跟他们聊天。上述陶渊明诗歌中,陶渊明崇尚长沮和桀溺两位隐士。在汪榕培的译文中,它采用虚化的方法,即“沮溺”译为“Theancienthermits”。因为不可能把整个故事详细地讲述出来,所以虚化的翻译方法能够让外国读者容易读懂,但又没有失去原文表达的深层意思。

五、结语

上一篇:描写春天桃花的优美句子范文 下一篇:赞助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