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课件范文

时间:2023-10-26 22:01:43

七颗钻石课件

七颗钻石课件篇1

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出示旱灾大地干裂图片)很久很久以前,当时,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都没下过一滴雨,每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师:没有水,等待人和动物、植物的就只有死亡,因此,所有活着的人都眼巴巴地望着天,心里、嘴里都呼喊着同一个字――水。在大旱天,水就是生命、就是希望啊!

一、让情感在语言中流淌

卡西尔说:“语言常常被看成是等同于理性的,甚或就等同于理性的源泉。但是很容易看出,这个定义并没有能包括全部领域。它仍是以偏概全,是以一部分代替了全部。因为与概念语言并列的同时还有情感语言,与逻辑的或科学的语言并列的还有诗意想象的语言”。情感教育是依赖情感语言和诗意想象的语言以完成人的感受水平的上升的。

课堂教学中,教者首先用情感及诗意想象语言展示钻石外观与质底的美与神秘和学生的心灵进行活生生的交流,使学生萌感,并储备起来,让学生在茫茫的个人情感海洋中掌握方向。教者还利用参照物(如课件画面)解释情感词汇(如“钻石”、“炙烤”、“眼巴巴”等),同时运用语言语调和体态表情把词语概念本身的情感色彩凸显得五彩斑斓。

教者还使用了对话语言(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明白自己想说什么,来表情达意,以适合当时特定的交往环境,这样既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也取得了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很好的与自己合作,闪现出情感与火花,使课堂活跃起来。

1.出示句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想象小姑娘会到哪儿找水?

说话练习:她累,是因为( )。

过渡: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多么有爱心的小姑娘啊,为了给生病的妈妈找水竟累得倒在了沙地上,当她醒来时,奇迹出现了。

2.出示句子: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思考:到底为什么水罐会有如此神奇的变化呢?

指导读出小姑娘高兴、兴奋的心情。

3.出示句子:小姑娘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读句子领悟童话的神奇

过渡:这样的奇迹故事中还有出现吗?水罐还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

4.出示句子: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想象说话:小女孩和小狗说什么呢?

指导朗读:小姑娘不但深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

5.出示句子:小姑娘回到家,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生质疑,与文本对话,并读出对文段的理解。

6.出示句子: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思考:小姑娘认识这位过路人吗? 难道她不渴吗?

指导读:这时,小姑娘口渴难忍啊!但她却将自己历尽千辛万苦找来的一罐清水,递给了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她给路人的不仅仅是水还是关爱,是生命啊!

7.出示句子: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这是一股怎样的水流?

赏读体会。

想象说话:想象人、动物、植物乃至大地将会怎样呢?

过渡:是什么让世界有了如此巨大的改变呢?

8.出示最后一段: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指导读:广博无私的爱,真诚的爱,美好的爱,爱能感动天地,爱会创造奇迹。

小结: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七星,天空中永远放射光芒,向人们遍洒爱的光辉。

二、让情感回路在教学活动中穿行

教师、学生和文本,是教学中的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当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文本内容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这些情感因素便在教学情境中被激活了,并以情感信息的形式,在师生间发生流动,从而形成了教学中的情感交流的动态网络。

第一条是伴随认知信息传递的顺逆状况所产生的师生间情感交流回路。由于教者对文本理解非常深透,所以课文认知信息――《七颗钻石》所描述的内容传递非常顺利。学生又对此顺利地加以接受、加工、贮存和转化,整个认知信息传递处于高效率状态时,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形成了相应的积极流,从而实现了情感的独特化和个性化。

第二条是伴随认知信息传递,师生间交流蕴涵在文本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所形成的回路。从教者“红桃心”的板书设计,看出教者的独具匠心。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表情,将蕴涵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表现出来,同时融入教师对文本内容的情感。只有这样,心灵幼小柔嫩的学生才会“如坐春风如沾化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秀、理智融合为一”(柏拉图)。有教育专家提出:所有实际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有生动的对世界的感受,为自己的题材而激奋,甚至对他产生某种爱的情感。

七颗钻石课件篇2

1.宝格丽Serpenti Incantati 欢喜灵蛇系列腕表

宝格丽灵蛇主题的珠宝腕表采用富有装饰风格的蛇身线条,并通身镶嵌钻石与红碧玺。这一系列腕表共推出镶嵌宝石的玫瑰金或白金等四种款式。搭载石英机芯的灵蛇腕表,表壳直径为30mm,采用18K玫瑰金表壳,镶嵌79颗钻石与31颗红碧玺;或采用18K白金表壳,镶嵌251颗钻石。

2. 德・克里斯可诺New Retro Lady Taille Baguette系列腕表

拥有复古摩登风貌的New Retro Lady腕表取材自五十年代的时尚风格。腕表拥有密镶两排宝石的宽阔方形玫瑰金表壳,每颗宝石都采用长方形切割(70颗钻石或红宝石),12点钟位置搭配大胆新颖的表冠,而表盘中央的细腻镶工则尽显德・克里斯可诺珠宝工艺的卓越光芒。

3. 海瑞温斯顿卓时系列36毫米月相腕表

海瑞温斯顿卓时系列36毫米月相腕表,是一款诗意盎然的优美精品时计。表盘中一层深蓝色珍珠母贝代表了夜空,与白色珍珠母贝表盘交互辉映,如此对照让表盘中央的月相视窗更加醒目万分。6点钟位置日期显示器上方镶嵌的18颗明亮式切割钻石,与环绕表盘的钻石相映生辉。

4.宝玑Classique Phase de Lune Dame 9088女装月相腕表

宝玑全新Classique系列女装月相腕表采用白金打造,外缘雕饰精致饰纹,搭配“大明火”珐琅表盘。表盘饰以“宝玑数字”之称的阿拉伯数字时标,传承品牌于1783年创立时采用的装饰风格。分钟刻度盘饰以点点繁星,采用风格独具的百合花形五分钟刻度,再次致敬宝玑悠久的制表传统。腕表搭载537L自动上链机芯,表盘直径30mm,表圈及表耳共镶嵌66颗切割钻石。

5. Fendi Bugs Momento Fendi Bugs限量版腕表

Fendi Bugs自推出以来,便席卷时尚界,为芬迪精品加上几许古灵精怪的活泼气息。全新推出的 Momento Fendi Bugs Limited Edition腕表限量生产50枚。每枚腕表都镶嵌有382颗钻石,而表盘就占有286颗。腕表更细致地以两颗黑色钻石,来呈现Fendi Bugs那调皮淘气又略带怒意的瞳孔。另外,每次分针与秒针在相遇时,两根指针上的图案会共同形成Fendi标识。

6. 萧邦Happy Fish系列腕表

限量发行25枚的萧邦新款Happy Fish系列腕表,集合各项精湛工艺打造出富有诗意的海底世界。表盘中,采用珍珠母贝与金箔制作的游鱼,宛如在一片蓝宝石海洋中自在悠游,穿梭在七颗活动美钻之间。即使在暗处,腕表的细腻装饰也能焕发出青绿色的温柔光芒。精巧的珠宝镶嵌工艺也用到了表圈上,三种尺寸的美钻交替镶嵌,使得整体效果愈发柔美。

7.宝珀Ladybird贵妇鸟系列超薄腕表

宝铂重新诠释贵妇鸟系列腕表的各项迷人特色,推出更具摩登气质的超薄款式。这款腕表在1956年首度面世,搭载当时市面上最小巧的圆形机芯。相隔一甲子之后,它成为由白金打造、并镶饰美钻的纤细身影。在璀璨的镶钻(32颗)表圈下,腕表搭载一枚配备硅质游丝的袖珍自动上链机芯。采用层叠技法制作的珍珠母贝表盘,赋予时间明亮绚丽的面貌。

8.夏利豪圣曹菲35系列星月腕表

圣曹菲35系列星月腕表在宽阔的表圈上,镶嵌了渐变色调的紫红水晶、粉红蓝宝石及纯白美钻,腕表镶钻总数达到270颗。璀璨耀眼的光晕与白色珍珠母贝表盘中央的月相轨迹相互辉映。以六条扭绳组成的标志性表带独树一格,尽显品牌专属特色。腕表还搭配一条可拆卸式镶钻细链,可以根据心情不同而拆卸。

9. 宝齐莱Pathos Swan珠宝腕表

宝齐莱Pathos Swan腕表可谓诗意与美的赞颂。它体现出一堂真正的精湛工艺课程,是一件如凤毛麟角般的高级珠宝。至少922颗钻石以及不同颜色的蓝宝石,装饰着这枚以玫瑰金或灰金打造的腕表。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鉴赏,这枚珠宝腕表均如火花般的璀璨。表带、主表壳、盘缘或表冠,无一处细节不是经过工匠以手工耐心地装饰且精巧地镶嵌。

汉密尔顿爵士Viewmatic

37mm自动上链腕表

爵士Viewmatic一直是汉米尔顿爵士系列的代表性产品。37mm的表盘配以精钢表壳,表盘内圈采用拉丝工艺处理,外圈则采用哑光设计,使表盘呈现不同的层次感。12点、6点和9点位置襄刻了大号清晰的阿拉伯数字,3点位置则是日历显示,表盘整体设计经典又不失摩登。爵士Viewmatic 37mm的这款腕表可使佩戴着轻松自如地在正装与休闲风格之间切换,H型钢带款显大气硬朗,黑色牛皮表带款更显年轻时尚。

Baroncelli贝伦赛丽典藏系列纪念款超薄男士腕表

七颗钻石课件篇3

一、结尾延伸式――激趣

语文教材内容广泛,包含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几乎涉及到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如果我们就文教文,不作任何延伸,势必局限在十分狭小的天地里,学生所知甚少,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如果我们注意因文制宜,适当沟通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所及,扩充领域,开拓视野,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延伸式可以结合讲解进行,也可以在课终完成。

例如学习《云雀的心愿》一文,课后我布置同学们以6~8人小组排演课本剧,在班上表演,并选出优秀的一队,老师再作辅导,无论从道具到音响,舞台设计等都作精心的编排,六一儿童节时让他们为全校师生作汇报表演,此举轰动了全校。同学们通过朗诵表演,进一步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在强调浓厚的兴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能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兴趣,某种程度上比上好一堂课更为重要。再如学完《水上飞机》后,可激发学生们去搜集资料了解祖国航天领域的发展情况,如“神舟”系列的飞天等。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大大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视野必将大大开阔!课堂结尾,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个好时机,但要注意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不能空穴来风,始发点应是课文文本,要由文本而发,把学生从课内自然地延伸到课外。

二、结尾发散式――激思

语文课如果以“灌”完为止,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不能发散、灵活运用的能力也就相应地降低了。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开阔思路,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我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时采用了其方法。《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通过樟树的不怕虫蛀和永久保持香气的特点,赞颂了宋庆龄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为了让学生对樟树有个了解,在课件上特地下载了一幅樟树图,樟树的叶子绿得发亮,让学生来谈谈对樟树的最初的了解,有些学生说“叶子绿得发亮”、有些学生说“密得不透风”等等,有学生感性的认识,也有学生理性的想法,我相信这幅图一出来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识,这就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由以往的灌输式学习变成了主动、自觉的去思考,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文中所描写的樟树。打破了以往死记硬背,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三、结尾酿蜜式――激精

酿蜜式也可说成浓缩精华式结尾,这种方式精练简洁、言简意赅,教师要指导学生把纷繁复杂的内容浓缩、提炼成词、短语、图示或歌谣等。如学习《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后可指导学生提炼全文记住一个“美”字;学习《三顾茅庐》课文后可指导学生掌握刘备的诚心诚意,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学习《七颗钻石》一文后可展示多媒体动画让学生体会蕴含的道理。(设计内容:以斜行排列的形式,用箭头显示变化的过程:空的木头水罐有水的木头水罐重新变得满满的木头水罐银水罐金水罐冒出七颗钻石的金水罐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的大熊星座。画面背景为许多大小不一的浅色“心”形)这样既便于学生掌握巩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结尾设疑式――激疑

巧设悬念,可以使学生顿生疑窦,增强探究的欲望。课堂学习结束了,但我想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的思索、探究继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深化、内化,又活跃了学生的思想,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如学习《狼和鹿》后,结合“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的教学目标可作这样结尾:课文中展示了一幅幅凄美的图画,人在这里充当的是一种很不光彩的角色,人类的行径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而动物应该有生存在这个星球上的权利。请同学们想一想,对珍稀动物我们已经做了什么?我们又该做些什么?问题一出就激发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

五、结尾对比式――激异

俗语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吕叔湘先生这样认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这种比较研究,对于教学很有用。”就语文课堂对比式结尾而言,应该是突出本堂课、本篇文章的重点难点。如学习了杜牧的《山行》和张继的《枫桥夜泊》后,可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同样是描写深秋时节诗人的所见所闻,“爱”、“愁”两字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使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截然不同的。这样,一方面加大了信息量,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七颗钻石课件篇4

在我校的教研活动中,我讲授了《七颗钻石》一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听课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反思本课,我觉得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学生先围绕“哪些句子写出了水罐的神奇之处?”进行探究交流,教师相机进行点拨及朗读指导。然后学生又找出令人感动的句子,进行交流,汇报受感动的原因,从而得出“爱”是水罐一次又一次神奇变化的原因。我力求设置大问题教学情境,导引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回归阅读教学本色,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本,升华感情。整节课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回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整体入手,理解文本。二读,画出哪些句子写出了水罐的神奇之处。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三读,小组讨论交流令人感动的句子及感动的原因,水到渠成理解“爱可以创造奇迹”这一主体,并升华到“爱心像钻石一样恒久闪亮,像星星一样普照人间!”充分重视对朗读的指导,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出感情,读出语气,学生朗读的效果很好。

三、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结合时展,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让学生谈为西南五省旱灾捐款的感受,既结合实时,又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设计巧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课尾,让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爱心的事例和名言警句。学生谈了汶川地震救援、王家岭矿难救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等事例和有关爱心的名言,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本课的不足之处,其一,在交流小姑娘对陌生的过路人的爱时,教师存在急躁心理,没有把小姑娘这种无私广博的爱让学生体会得更深一些。其实,完全可以做到因势利导,丝丝入扣。其二,设计本课时,我觉得三年级的学生对作者托尔斯泰简单了解就可以了,但经过反思后觉得,如能布置课后延伸阅读托尔斯泰的作品,更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七颗钻石课件篇5

克莱因曾说:"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能淡化传授数学精神的意识,要始终坚持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而且注重在知识的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领悟数学精神,感悟数学文化。有些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像是一颗颗顽石拦在他们面前,学生只能避让或绕道而行。如何巧妙地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升数学素养培养数学精神?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学生非常喜欢的知识。学生除了书本中的知识,更希望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在此基础上,我大胆设想上一节思维训练课《有趣的公倍数》。起初准备在课堂上介绍与"公因数和公倍数"相关的拓展内容,例如:短除法、辗转相除法、同余问题等等。但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几次停笔,觉得不顺畅。问题有三:一,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学生能全部掌握吗?二、如何把有深度的知识用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来?三、该如何把教学内容有效地控制在40分钟内?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促成新的想法,我决定打破固有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坚定"一课一得"的目标。所谓"一课一得"并不仅仅着重于知识点的讲授,而在于对"同余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数学思维的强化训练,以及对数学兴趣的培养。

1趣题――迸发思维火花

在思维训练课中习题是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缺乏统揽全局的设计,尤其是没有画龙点睛式的提升和拓展,那么设计的习题只能是蜻蜓点水;如果我们过分在意习题数量的多少,随意增加同一层次的重复练习,那么练习就会成为学生的一个包袱,扼杀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偏重操练功能,以学生形成解题技能技巧为根本目的,那么学生的思维水平就难以提高。基于以上思考,在这节数学课中,我结合历史故事 "韩信点兵"作为问题主线设计了一系列递进式数学问题。第一层次--基本"同余"问题。"营地士兵六百有余,先分七路纵队站好,结果多3人,改成九路纵队,结果还是多3人。营地的士兵至少有多少人?"通过几次追问让学生理解题意,"如果把这些士兵分成七路纵队没有剩余,那么说明士兵人数是7的--?""如果分成九路纵队也没有剩余,那么又说明什么呢?""如果分成七路纵队没有剩余,分成九路纵队也没有剩余,那么士兵人数就是--(7和9的公倍数)"。第二层次--复杂"同余"问题。"一队士兵隔墙站队,每三人站成一排,最后一排少一人。 每五人站成一排 ,最后一排少三人。这队士兵至少有多少人?"这次的同余并不是那么容易发现的。第三层次--"同少"问题。"士兵数量不超过80人,每6人站一排,最后剩4人;每9人站一排,最后一排少了2人。士兵最多有多少人?"这也是同余问题的一种题型,只是平均分后不是剩余而是缺少。

2趣闻――丰富知识内涵

数学阅读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注重阅读延伸,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这节课结合公倍数的知识引出《孙子算经》中的经典数学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并透过这类问题向同学们介绍宋朝数学家秦九韶。他对于"中国剩余问题"有特殊的创见,于公元1247年写成《数书九章》。倍受国内外数学家的称赞。从《孙子算经》的"物不知数"题到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次同余式的研究,在世界数学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相同的理论,西方晚了五百多年,一直到了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才由著名的瑞士数学家欧勒和德国数学家高斯分别研究出来。

在这些介绍和了解中,学生自然感悟到每一个数学规律的发现,定理的归纳都是一部数学发展史,它们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其间的每一项成就都是以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为代价,无不包含着数学家对数学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并为之奋斗终身的精神;无不包含着数学家对数学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3趣解――提升数学素养

在这节课中就"解题"本身,我在设计中强调了以下几点:第一,加深对同余问题的理解。从抽象、逻辑上理解这种类型的习题,而不能流于直观化、表面化(而这正是大多数学生的问题所在)。本节课为了让学生了解《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题的经典解题方法,教师特意设计了递进式的习题,通过多思考、多分析,并向学生展示思考过程,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第二,学会对概念与公理的运用,形成本能。如果学生能潜意识运用知识和解题方法,这将会培养学生深刻理解问题本质,从基本假设出发建立理论体系的能力,这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将有不可估量的影响。第三,分散难点,让学生乐于思维。比如较难的同余问题,我引导学生找到关键句,并把它转化成容易理解的基础同余问题。"一队士兵隔墙站队,每三人站成一排,最后一排少一人。 每五人站成一排 ,最后一排少三人。这队士兵至少有多少人?"其中两个条件可以转化成同一句话"最后一排多2人"。这样把较难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

也就创造了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在课上我还向学生介绍《孙子算经》这本古代数学专著,里面记载着我们熟悉的"鸡兔同笼"题,还有"物不知数"题。不仅引导学生解答有关公倍数的难题,还出示了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写的诗歌--"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我把这首诗的意思详细说给学生听:用3除所得的余数2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的余数3乘21,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余数2乘15,结果大于105就减去105的倍数,这样就知道所求的数了。这是这类问题的另一种解法,学生们非常感兴趣。部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还会运用此类方法解答其他"物不知数"题--"今有物,二百至四百间,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三,八八数之,剩五,问物几何?"师生们在逐层深入的教学活动中,

七颗钻石课件篇6

思维方法方面的训练

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训练

例1:"装卸"的"卸"应该先查()部,再查()画。"装"是()意思,"卸"是()意思,两字合起来是()意思。海港岸边大吊车有如密林正在()货物。(《大海的歌》)

例2:默读课文思考"找碴儿"是什么意思?谁故意找碴儿?找谁的碴儿?它为啥要故意找碴儿?课文中哪些语句说明它是故意找碴儿?(《狼和小羊》)

例3:《我爱故乡的杨梅》是采用()结构形式来写的,文章紧扣题目由()到()由(),合理组织安排材料。在介绍杨梅果时按照杨梅的特点,先写(),再写(),最后写(),文章的重点是()。

例4:"一个球的输赢,不仅仅关系到个人颜面,而且关系到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啊!不但要打出个人风格,而且要打出我们的国格,胜利不是为个人出风头,而是为祖国争光荣!"每句话都分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从()和()两个方面来写的,说明打球不只是关系()的小事,而是关系到()的大事。

二、抽象与概括的思维训练

例1:"让邓妈妈给小郭送雨衣"这件事说明()。(《送雨衣》)

例2:"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你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例3:"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按的什么心?";"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说我的坏话!""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这三句话说明狼()。(《狼和小羊》)

三、判断与推理的思维训练

例1:因为(),所以大雁飞得(),因为(),所以大雁叫得(),因为()所以大雁拼命()。(《惊弓之鸟》)

例2:老人看见路上骆驼的脚印,左边一边深,右边一个浅,就知道();老人又看见路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便知道();老人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留下了牙齿印,所以他就知道()。(《找骆驼》)

例3:明明在上学的路上玩是不对的,但是他没有(),因为他认真改正了(),所以他仍然是个()。(《明明上学》)

例4:列宁想,蜜蜂采了蜜一定飞回()养峰人一定住在(),所以()。(《蜜蜂引路》)

四、比较与归类的思维训练

例1:比一比,再组词

骄()园()睁()渴()

桥()圆()挣()喝()

例2:把下列词语分四类写下来

镰刀、毛驴、月亮、白云、铁锨、山羊、星星、骡子、小狗、太阳、锄头、地球、风、雨、雷

例3:比较下面三句话,它们在表达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海里的动物有三万种。

海里的动物大约有三万种。

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

(《海底世界》)

例4:把不正确的词划去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句话是感叹句,表达了作者当时望见瀑布全身的心情十分(激动、害怕、喜悦、惊奇)(《瀑布》)

五、归纳与演绎的思维训练

例1:照样子组词又大又圆

又()又()又()又()

例2:填空

青蛙捉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猫头鹰捉(),七星瓢虫爱吃(),赤眼蜂能消灭(),它们都是()。(《庄稼的好朋友》)

做一个好猎手必须()叔叔不但()而且,所以叔叔是()。(《打猎》)

我并不比别人()。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也(),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中国人()。(《一定要争气》)

六、形象化概念化的思维训练

例1:图文结合思考

从图上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深夜,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还在紧张地工作?(《送雨衣》)

例2:把句子写得具体形象些

我们是花工,老师是园丁。

五壮士完成了任务。

例3填空

陈秉正的手(),什么棘针蒺藜都刺不破它。

他的弟弟简直象(),成天爬上爬下。

七、变式与逆向的思维训练

例1:"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生处"能换成"深处"?为什么?(《山行》)

例2:根据句意写出词语

生出奇怪的念头()

非常喜爱,到不肯放手地步()。

例3:缩句

年轻的战士用自己的胸膛挡住敌人的机枪口。

例4:找反义词

寂静()凉爽()崎岖()

例5:思考题

如果不把大家分成三个组,如果小伙伴们都去放牛,或者都去砍柴,或者都去采果子,结果会是什么样呢?(《这个办法真好》)

例6: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还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在炮兵阵地上》)

思维品质方面的训练

一、思维的准确性训练

例1:看了《捞铁牛》这个题目,你觉得应该写些什么?

例2:课文中写了三件棉衣()()()课题中"一件棉衣"怎样理解?

例3;选择正确的打"√"

"荷花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

形容荷叶长得非常多。()

形容荷叶长得太挤。()

形容荷叶长得茂盛,非常美。()

二、思维的广阔性训练

例1:说说下面的词语中"打"的意思。

打井打水打听打牵打球打扫打毛衣

例2: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穆老师的眼睛

(2)在炮兵阵地上

例3:把下面的词排成四句通顺的话写下来:

认识吗姐姐他你的

例4: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出汗,写出几种来:

()得满头大汗。

()得满头大汗。

()得满头大汗。

三、思维的深刻性训练

例1:学过《小猴子下山》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例2:《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例3: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王若飞同志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视死如归》)

例4:"人们仿佛看到了两颗钻石,两件无价之宝!"另一颗"钻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也是无价之宝呢?(《钻石》)

四、思维的批判性训练

例1:改病句

(1)有一天,我经常看见小明给王奶奶挑水。

(2)火药、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例2:判断题

(1)明明上学在路上玩不是好孩子。()

(2)"那声音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抖起来"是比喻句。()

(3)这个人是强盗,这个人是齐国人,所以齐国人是强盗。()

例3:选择题

"时时早,事事早"可以理解为

(1)时间抓得紧;(2)做事不拖拉;(3)时刻努力奋斗。

五、思维的灵活性训练

例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哥哥在屋里温习功课。改成疑问句--

(2)暴风雪把山口封住了。改成被字句--

(3)这朵花很红。改成比喻句--

(4)蟋蟀在平台上鸣叫。当作人来写--

(5)小刚背起书包,小刚打开门。小刚直向学校跑去。连成一句话--

例2:用"迅速"在句首、句中、句尾各写一话。

例3:思考题

七颗钻石课件篇7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人性化 课堂教学

面对全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基础教育受到严峻考验,为了顺应时展,课堂教学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语文在更多关注自身的工具性、知识性,却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我觉得这样只关注没血没肉的文字教学,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扼制了学习兴趣的萌发。在一线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尝试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指导课堂教学。本着为“构建人性化课堂”而努力,试图从“还语文课堂教学以生命”方面探索把人性放在核心位置、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一、民主平等,感受和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这一提法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是十分有人情味的,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放在了重要位置。也让我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实验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以前的课堂教学只要求学生乖乖坐在位置上,一堂课,他们只要听老师滔滔不绝地传授知识;一堂课,他们可以闭口不言;一堂课,他们可以……这显然忽视了新课程理念人文性的概念――民主、平等。怎样才能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呢?我认为,老师应该“走一走,聊一聊”,“走”“聊”不是简单的两个动作。“走一走,聊一聊”要做到:(1)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要有充分的互动时间,在互动过程中,老师不能只呆呆地站在讲台上,而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及时采集他们的学习情况,俯下身来和他们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2)在不同学习层次上的学生,老师都要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大胆质疑,大胆提问,大胆回答问题,表现自我,展示自我。(3)老师说话的语气要体现平等,如:“这个问题我也不清楚,咱们一起读读书,研究研究吧!”“同学们可以告诉老师你去庐山旅游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吗?”“你能教大家写这个生字吗?”“你真聪明,连老师都佩服你了。”……

我坚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课堂教学,教学观念的转变给课堂教学带来精彩,学生渐渐地爱发言,爱提问,爱和我争辩学习中的疑点。只有在真正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下,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才会生成意想不到的教学资源,才会使课堂成为学生感受和谐的海洋。

二、赏识评价,体验成功

评价学生历来是老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方式除采用传统的书面测试和作业外,要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阶段性特点,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老师的评价工作应该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服务。课堂教学同样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特别强调赏识评价。它对课堂教学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让学生得到赏识,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如:(1)当学生读完词语时,我会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你能把这些词语的字音都读准确了,而且声音很甜美。”“你能把词语的意思都读出来,真不错。”“你这个小老师声音可真响。”(2)教学《跟踪台风的卫星》(国家实验用本苏教版第六册),请学生读完课文后,我这样及时评价:“老师好像感觉到这猛烈的台风已经来了。”“你读得真像那不可一世的台风。”“嘿,这台风怎么那么温柔,应该怎样读呢?你能再读一遍吗?”“好的,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好描写台风的话。”“你像卫星一样自信,如果在平时的学习中你也能像读书这样自信,你肯定会更棒。”(3)在学生解读、内化文本的时候,我一直给予积极评价:“你真会动脑筋。”“如果你再认真读读课文,你可以回答的更加精彩。”“你今天真勇敢,把手举得高高的,表扬你。”“你能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真不错。”

自信来自成功的体验,在我的积极评价下,课堂上的小手越举越多,他们变得乐学、善说,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赏识评价,使课堂成为体验成功的沃土。

三、张扬个性,增强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教育发展的共同特征,又体现出基础、思维、发展的巨大差异。”学生不是某个统一生产出来的零件,老师也不是生产零件的工人,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人的个性包括人在世界观、现实态度、心理特征、行为习惯方式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探求精神与冒险精神等。我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提高自己驾驭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得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如:(1)教学《荷花》(国家实验用本苏教版第六册)第三小节时,我提问:“你们欣赏了这一池美丽的荷花,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这位画家是谁呢?”“是叶圣陶。”“是出书的编辑。”“是夏天。”“是大自然。”“是大自然的风。”(2)教学《七颗钻石》(国家实验用本苏教版第六册)最后一小节时,我抛出一个问题:“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再读读课文,举起手来说:“为什么七颗钻石只变成大熊星座呢?为什么不变成其他星座?”我皱着眉头说:“你真会动脑筋,可是老师也不太清楚,谁能告诉老师其中的原因?”这时,有人迫不及待地说:“这是天文知识,我是在《十万个为什么》上看到,因为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一年四季都能见到。”其他学生受到启发,说道:“哦,我知道了,作者结尾这么安排,是为了让小姑娘的爱永远照耀人间,让人们也学习她这种善良的精神。”

七颗钻石课件篇8

【关键词】朗读训练;语言习惯;激发兴趣;品读欣赏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经,也是学好普通话,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把语文训练课上成真正的语言训练课呢?

我在此方面曾走过不少歪路:

(1)一开始讲课时,自己讲得多,学生读得少,为了抓紧上课的 40分钟,拼命提问、讲解,学生很少有读课文的时间,最多开始读一遍,中间读一遍,结束再读一遍,这样读了三遍,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不到训练与提高。

(2)当我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后,又片面追求“多读”。课堂上让学生多次、反复朗读课文,却没有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读书流于形式,看起看起来“书声朗朗”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参与教学,更没有得到语言文学的训练,反而挫伤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甚至养成了“拖腔拉调”“一字一读”唱读、指读等不良的朗读习惯。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分析了以上两种错误的方法,请教了一些老教师,再通过自己的实践,认识到要使朗读训练扎实有效,应当少讲解,多朗读,还必须结合课文的讲读过程,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学生理解了课文,才能读得有感情;有感情地读,又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我把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分成三个阶段:初读、细读、品读,这和心理学中的心理发展过程正好相符,从感知中品味,最后学以致用,运用到阅读各作文中去,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一、初读

初读是朗读的初级阶段,目的在于初步激发学生兴趣,感知课文内容和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例如《钻石》这一课,学生都有知道钻石的珍贵,通过读都会想:这是写钻石的什么呢?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读完后,初步感知到课文内容,这篇课文讲的中“人们仿佛同时看到了两颗钻石,两件无价之宝”这句话不大好懂,所以只能算是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弄清名段意思,试着分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读除了抓课题外,还要抓统领全文的中心句、段。让学生着眼与对全文的理解和品味。

二、细读

细读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咀嚼语言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点,体会其中的课层含义和思想感情。

通过挖掘语言的深刻含义指导学生细读,使他们能深切感受到同作者当时一样的心情。如《钻石》一课,作者对献宝的魏姑娘是怀着十分敬佩、赞美的心情来写的。结尾描写姑娘献宝时的外貌的洁“……在场的同志都仔细打量着这个姑娘:白里透红的脸蛋儿,柔和安详的眼睛,从容平静的神情,朴素大方的举止,眼睛里泛有煊耀的神采,嘴角边没有表白的话语。”表面上看来只是一名描写姑娘外貌的话,学生朗读时并没有产生什么特别的感情。为了拔动学生的心弦,我便将这名话提出来让学生轻声读,并划出描写姑娘献宝时的外貌、神态的词语。接着提问:这是一个姑娘献宝时的珍贵镜头,写得好吗?(学生当然会说“好”,我便紧接着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在旁提示:这最后一段是叙述姑娘进城献宝,为要描写她的外貌、神态,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样,学生通过仔细读这句话,理解了隐藏在语句中的深刻含义:作者通过这六个排列整齐的句式:“白里透红……”充分地表达了姑娘的坚定信念,高度赞扬了她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

三、品读

品读是高层次的读,它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深一步探索文章主旨,品评、欣赏作者用词造句,深篇布局、精妙之处,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1)品读欣赏,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如《颐和园》一课,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通过品读欣赏,学生理解了游览顺序,作者写颐和园的不同景点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写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写长廊抓住长而美的特点”;“写万寿山抓住主要景物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昆明湖,采取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写十七孔桥)作者为了把这几处景色紧密地联系起来,文中多次用了过渡句。如“走完长廊就到万寿山脚下”,“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等等。

上一篇:爸爸在爱我一次范文 下一篇:学雷锋班会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