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8:31

鲸教学设计

鲸教学设计篇1

支架本是建筑业中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策略。该教学模式“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架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它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应用。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有难度的内容,超越学生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潜在发展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教师在充分理解学生现实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分析学生需求,分解复杂学习任务,适时地为学生搭建支架,如“情境”,“协商”,“会话”,“概念框架”等。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协商合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参与学习活动来内化和提升有关的知识。最后撤去支架,学生自主探究,逐步提高。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搭建支架;(2)引导探究;(3)自主探究;(4)合作学习;(5)引领提升。本文以人教版必修7第三单元的精读Old Tom The Killer Whale为例,谈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的教学案例

文本以第一人称讲述虎鲸帮捕鲸者捕杀须鲸及虎鲸救助落水捕鲸者的故事。文章篇幅长,生词多,信息量大。教学重点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用预设、速读等阅读策略,整体把握文本结构,理解其内容。教师运用适当方式讲解重点词汇,帮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节,继而探讨衍生问题。教学难点在于文章篇幅长,阅读耗时多;故事角色多、重点不突出,阅读重点难把握。为此笔者将文本分为两部分处理。前一故事为阅读范本,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层次阅读,了解背景、框架、及细节,然后深入逐层理解其内容。在此支架基础上,学生自主阅读后一故事,按故事发生背景、发展、结果的线索,从Old Tom的角度重新讲述救助捕鲸者的故事,检验阅读效果。

1.1 创设情境,搭建支架

观赏视频,巧妙导入;课间休息,教师播放一段精选的MV(Michael Jackson -Will You Be There)。提问:What is the sea animal in the MV? 休息放松的同时,也为新课的导入创设了“情境”支架。

拓展思维,全面理解。为使学生更了解whale,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Whale?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基本上能从外形方面简单描述,此时需继续搭建支架,帮学生从分类,习性方面了解鲸。问“How many kinds of whales do you know?”同时,教师将重要的词汇fish-shaped, blow-hole, enormous, fierce等词写在黑板上,为学生阅读文章准备必要的背景知识和词汇。减轻其阅读负担,也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尤其是killer whale,baleen whale两个词汇的巧妙呈现,为学生深入理解捕鲸人,虎鲸和须鲸三者间的关系搭好了支架,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就有所依托,而不是茫然地摸索。

1.2 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依托支架,强化理解。为了检测学生对whale的了解,教师让学生读图,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鼓励学生用已有或刚学到的相关词汇来描述图片,把学生吸引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动机。黑板上的新词汇降低了学生描述图片的难度,支架的作用清晰可见。

续搭支架,引入阅读。上一环节,教师让学生描述图片,是为导入阅读, 如果仅是描述图片,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虎鲸,捕鲸人和须鲸的概念。尤其理解不了前两者见的关系,而此关系也是阅读文章的主线和重点。因此,教师设计以下两个教学步骤: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Pre-reading部分的文字。读前问“What are a whaler,a killer whale and a baleen whale?”要求学生根据段落信息来解释。教师可以简单搭建支架:“A whaler is a person who ________.”适当降低难度的同时,也巩固了定语从句,更提高了学生重新整合阅读信息,给事物下定义的能力。

其次,借助图示将虎鲸,捕鲸人和须鲸间的关系清晰呈现给学生。这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搭好了一个大的脚手架。 然后,教师解说文章标题, 很自然地引入文本,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始终围绕已给图示,降低了学生探究难度,提高学生的信心与兴趣,也为引导学生解决挑战性的问题,实现更高水平认知目标做好铺垫。

1.3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此阶段,教师主要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虽然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一定提高,但要跨入“最近发展区”,还需在支架辅助下,逐步深入。

I. Skim教师直接让学生读两个故事的第一段,概括故事大意。该任务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引导其阅读故事类文本,也为推动理解向纵深发展打下基础。

鲸教学设计篇2

2014年11月2日,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4年全国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高峰研讨和应用成果展示活动中,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南阳里小学陈玉勋老师带来了一节精彩的展示课——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鲸》。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为核心,结合三元整合的教学理念,构建了一个有序、高效、互动、和谐的教学课堂,展示了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合电子书包等新技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这节《鲸》在来自全国100节优质展示课的激烈角逐中荣获一等奖。

课例《鲸》是“电子书包”双课堂教学应用环境下,以“学生个性化学习、研学后教”为理念的教学成果。课前,陈老师在“电子书包”创建的虚拟课堂中组织学生收集鲸的资料,上传到班级论坛与同学相互交流;并检测学生对生字词以及课文内容的预习情况。

课堂中,陈老师将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有机融合。通过课前检测,及时了解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自主研学、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成果展示与互评、多层次朗读等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学生在随堂测验中也能得到及时反馈。在拓展阅读环节,学生根据小组任务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阅读,通过观看《巧说说明文》微课、鲸的有关视频和文本等开展自主学习。学生也可以多角度自由表达,在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基础上,以鲸自述的口吻来介绍自己,也可以给《鲸类本领擂台赛》动画配音,还可以在了解鲸的命运后,设计保护鲸的警示语和倡议书,学生相互及时分享了学习评价与收获。相比较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都有了明显提升。

番禺区市桥南阳里小学关玉华校长认为,这节课就是要充分利用个性化学习和以学定教、技术促教这束“神光”去截取学生的智慧这块“蓝田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更自主、更有兴趣地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可见,“电子书包”的课堂将人机交互技术、无线技术、多媒体技术、智能终端技术有机整合,实现教学网络化、教学移动化、学习个性化、评价常态化!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潘小福在课例点评中指出:在《鲸》这节课中,陈老师借助“电子书包”,让学生的思维展开了翅膀,让学生的认知更具趣味,丰富和完善了课程的实施,体现了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理念。同时,这节课也得到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陈庆贵主任和华南师范大学刘繁华教授的高度评价。

本节课是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开展“智慧教育”项目的一个缩影。为落实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早在2012年3月就启动了“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和“让教育服务随处可行”为理念的“智慧教育”工程建设,以清华同方知好乐电子书包系统和安全可控的星海平板为技术依托,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途径,促进番禺教育高位、均衡、内涵式发展。目前,全区43所中小学实验学校正积极开展“电子书包”实验,涉及高中、初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参与师生13000多名,并已实现了常态化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鲸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创新;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89-01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过去的课堂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学生是被动的、消极的,是被灌输的器皿,是书本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课文阅读就是知道里面所讲意思,学语文简直一点味道都没有。

另外,《语文标准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小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其主要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语文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体精神,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反思过去自己曾经努力求索的课,过于注重知识灌输,所以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艺术,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兴趣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当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任务对他来说也是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渴求新知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教师的责任在于以丰富的教育经验、智慧和教育艺术来培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激活"状态,从而爆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之责任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科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课堂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否则就变"我要学"为"要我学",课堂效果不会太好。

2.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兴趣

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

例如我在教学课文《鲸》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然后叫学生议论,猜猜教师的用意。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有的说"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鲸字有鱼旁,但鲸不是鱼。"有的说:"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这时,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我趁机让学生速读课文,体会老师的用意。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2、3、4、5、6、7,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大",接着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上答案。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实践课激趣,扩大语文环境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语文教育观强调让丰富的校(课)内生活和精彩的校(课)外活动相统一,变封闭为开放,解放学生头脑,让学生放开手脚在更广的时空里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扩大认识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环境。在教学中可开展以下活动:(1)捕捉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材料,通过一事一议,小评论员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2)模仿影、视中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训练。(3)结合学校的校会、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座谈讨论等活动进行概貌 总结 。(4)以接待员、公关员身份向别人介绍学校、家庭、自己的爱好、理想,体验洽谈、交涉、公关的艺术与策略。(5)通过影视和生活接触学习广告的设计与制作,并为自己心爱的物品设计广告方案。(6)针对社会、学校、班级的热点问题,开展分析调查,举行论辩,用举例、列数以理服人,进行演讲比赛,在旁征博引中训练感情、语调。

鲸教学设计篇4

【作者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赛汉小学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兴趣 语文教学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发展的今天,教师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更多地考虑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效地参与,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是将图片、声音、文本、动画等融为一体,有利于创设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样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例如《荷花》一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对荷花没有多少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荷花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公园游览。同学们便兴致盎然,然后我播放荷花动画以及配乐朗诵,学生看着美丽的荷花,听着如诗般的语言,仿佛亲自来到荷花池边,闻着荷花的清香,看到亭亭玉立的荷花,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便不由自主的喜欢学习这一课。

二、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多媒体课件制作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具有形象、生动、真实的特点,对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鲸》这一课时,我先设计出课件,

播放鲸在大海中活动的画面,然后用“关于鲸,你想了解什么?”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瞬间活跃了起来,纷纷提出问题:鲸有哪些种类?鲸到底有多大?我想知道鲸是怎样捕食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为学习课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利用“动画”模拟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很多教师非常重视的一点。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把现代化媒体的视听功能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使静止的画面成为活动的情景,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在学习语文活动中进行深度思考,产生联想,发展思维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传授的知识是面向中等以及上中等的同学,对于知识较差的学生理解能力差,在课堂上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在多媒体技术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所能接受的方法去学习。在多媒体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是开展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它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不同学生水平的需要,促进智力和思维的发展。

五、应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备课、课件的设计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这些付出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将直观形象地内容显示出来,从中揭示道理、拓展知识。

自从多媒体进入教室后,我们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提高。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受到,教师只有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把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鲸教学设计篇5

如果《海豚湾》(“The Cove”)没有在今年3月8日拿到第8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那么日本的和歌山县太地町(Taiji)只是一个宁静秀美的普通海湾小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驯化海豚输出地,它的名声仅限于世界各地提供海豚表演的海洋馆老板们知道。随着《海豚湾》的公映,一帧帧被海豚鲜血染得猩红的海湾画面揭示了掩盖在秀美风光下的残酷―太地町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豚屠宰场,每年数以千计的“不够优秀的”、没被驯兽师挑中的海豚在这里被捕杀。

日本地方官的抗议

在《海豚湾》获奖后,日本太地町的地方官员三轩一高就致函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表示抗议:“我认为这是令人遗憾的事,纪录片中所呈现的事实材料并没有充足的科学根据。”三轩一高还称,捕杀海豚在日本是“合法”的行为并请奥斯卡尊重日本的“饮食文化和历史传统”。

那么三轩一高口中的“合法”和“历史传统”是否站得住脚呢?国际捕鲸委员会(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简称IWC)于1986年通过了《全球禁止捕鲸公约》,严格禁止商业捕鲸,每年被捕杀的鲸鱼数量从2.2万头下降到2700头。但遗憾的是,海豚属于不在IWC保护之列的小型鲸类,不受《公约》保护,由各国自行管理。

日本水产厅的统计显示,日本近年来每年的海豚捕杀量在1.5万〜1.8万只左右。为了防止滥杀,每个地方政府会设定捕杀数量,纪录片《海豚湾》的拍摄地太地町每年的捕杀限额是1100只,这数据和影片中的主人公奥巴瑞所述的“每年有2300只海豚在此被屠杀”有很大出入。假定奥巴瑞的数据缺乏科学根据,太地町的渔民是严格遵守政府1100只海豚的年度合法捕杀配额,那1100这个“合法捕杀”数字的科学根据又从何而来呢?

收买产生的“捕鲸者同盟”

合法与否只是相对的。近年来,日本一直在利用其政治、外交和财政手段,用提供渔业援助赠款等方式收买经济弱势国家,圣路西亚和圣文森特及格林纳达群岛这两个加勒比岛国就在获得了2000多万美元援助赠款后改变了支持国际捕鲸委员会的鲸保护方针。日本甚至还替某些没有海岸线的国家缴纳会费支持其加入IWC只为获得其支持票。

日本用收买投票活动在IWC中产生了一个强大的“捕鲸者同盟”,在IWC中鼓动各国赞成捕鲸的立场。这一现象正威胁着持续了30年的鲸保护活动,并损害着IWC在全球鲸保护活动中的权威性。2006年的IWC大会就通过了一项支持恢复商业捕鲸的议案,但由于1986年的商业捕鲸禁令需要得到委员会75%以上成员的支持,因此商业捕鲸禁令目前依然有效。倘若日本的金元政策继续高奏凯歌,使得商业捕鲸禁令最终被废除,届时这“合法”也只是皇帝的新衣。

日本人的吃鲸传统

捕获的海豚只有小部分能得以存活下来,它们会被驯兽师挑选出来出售给世界各地的海豚馆用作表演,其余大部分则被杀变作食品。在东京等大城市鲜有海豚肉出售,但在允许捕杀海豚的北海道网走、东北部宫城县的鲇川、中部千叶的和田、南部歌山的太地等地市,一般的超市里就可以看到有海豚肉出售。

捕杀食用海豚在日本确实拥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绳纹时代。但在现如今的日本,食用海豚的“饮食文化”是“少数派报告”了。《海豚湾》中随机走访到的几名日本民众对于太地町的大规模捕杀食用海豚全然无知并表示难以置信,世界爱护动物基金(IFAW)委托独立机构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61%的日本人自童年起从来没有吃过鲸肉,只有不到1%的公众声称每月吃一次”,日本机构J-cast的调查也显示“仅有2%的日本人经常性食用鲸肉”。

大部分日本人的饮食构成中猪牛羊鸡占据肉类消费的主要部分,一个日本人平均每年食用牛肉5.6公斤,猪肉12.1公斤,鸡肉10.5公斤,鲸类则只有46克(此数据是假定在2006年进入日本市场的5500吨鲸类被全部消费的状况下得出,而实际情况是截止当年10月,仍有4962吨鲸肉被搁置在冻库中,实际消费数字远低于这个数字)。然而拜日本政府长年鼓吹的保护传统文化所赐,即便食用鲸类的比例微乎其微,支持捕鲸的国民比例却超过65%。

难以置信的“吃鲸依据”

日本坚持捕杀海豚和鲸鱼公开理由之一是“鲸食量大”,日本给出的数据指出包括海豚在内的鲸每年所捕食的鱼类达3亿〜5亿吨,是世界人口渔业消费量的3至6倍。日本认为,再一味过度予以保护,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鲸不但会危及其他较小鱼类的生存,甚至有可能抢去人类的食物,破坏生态平衡。

这个观点遭到了科学家和环保人士的强烈反驳,认为它没有科学根据。也有人从政治角度分析指出,战时的日本主要靠鲸肉摄取蛋白质等营养,现在日本人饮食结构中占据主导的猪牛羊肉主要倚赖进口,日本政府鼓励民众重拾食鲸的传统是为方便日后战争时期可以自给自足。

食海豚肉如慢性服毒

随着海洋污染的每况愈下,海豚等鲸类作为海洋生物链顶端的生物,体内极易积聚各类毒素。日本卫生部公布的海产品建议汞含量为百万分之0.4,而科学家搜集回来的9类鲸鱼肉样本中,含汞量最高的一类达百万分之46.9,最低的也有百万分之1.26,其余的平均水平为百万分之5至百万分之10,其中以南部海洋捕获的鲸类含汞量最高。

纪录片《海豚湾》中的拍摄小组人员,把在位于南部海域太地町当地买到的海豚肉拿给北海道医疗大学的达腾哲教授化验时,发现该海豚肉的汞含量达到百万分之2000,足足是海产品建议汞含量的5000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发生了著名的水俣事件。水俣湾几百名儿童出生后有先天缺陷,致病原因正是由于怀孕的母亲吃了含汞量过高的鱼类。面对惨痛的历史教训和骇人的超标数字,日本政府却依然执拗地鼓励食用鲸类,甚至将汞含量超标5000倍的海豚肉强制纳入太地町学生每天的午餐计划。

海豚救人之谜

关于海豚救人的故事历来都有记载,它们不仅帮助溺水的人摆脱暗流漩涡,当人遭遇鲨鱼攻击时,海豚也会挺身相救。参加《海豚湾》拍摄的一名冲浪爱好者就是在亲历过遭遇鲨鱼被陌生海豚营救后加入到保护海豚的行动中的。

有海洋动物学家认为海豚救助溺水者的行为是出自本能,因为海豚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把头露出海面呼吸,否则就会窒息而死。对于刚出生的小海豚,成年海豚通常有将其托顶出水面助其呼吸的照料行为。对溺水者的托举不过是海豚这种照料行为的本能延续,海豚施救对象不限于人类,有人做过试验,在面对死海龟、厚木板、旧气垫等不同漂浮物时,海豚都会做出同样的“施救”行为。

做朋友好过吃它的肉

托举溺水者如果可以被视作无意识的本能,那么帮助人类击退虎视眈眈的鲨鱼,领航船只绕暗礁、躲湍流、穿越危险海面呢?海豚的智慧对人类来说是个未解的谜团。

海豚的脑部非常发达,大西洋瓶鼻海豚的体重250千克,而脑部重量约为1500克(这个值和成年男性的脑重1400克相近)脑重和体重的比值约为0.6,比值虽然远低于人类的1.93,但却超过大猩猩或猴类等灵长类。海豚大脑半球上的脑沟纵横交错,形成复杂的皱褶,大脑皮质每单位体积的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数目非常多,神经的分布也相当复杂,海豚甚至能支配左右脑交替休息。

这样一个友善、聪明、神秘的物种,应该是人类在海洋中最好的朋友,让它好好活着远比成为餐桌上含汞量超标的肉有意义。

《海豚湾》艰难诞生记

关于外星人和奇异物种的电影通常都是这样展开的:主人公机缘巧合结交了一个异种朋友,异种朋友展示它的友爱和神秘能量,受到人类朋友的喜欢。一旁觊觎的坏人很快跳了出来,为利益掠夺诛杀异种朋友的同类,主人公和他的朋友们开始为保护异种朋友和坏人宣战。刚刚获得第8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海豚湾》(“The Cove”)就是这个故事脉络的现实版。主人公理查德•奥巴瑞(Richard O’Barry)从四十年前在美国开始从事海豚训练师的职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参与拍摄了电视版和电影版的《海豚故事》(“Flipper”),这个系列影片取得了巨大成功,观影后的人们都热切希望与友善的海豚共泳并亲吻永远微笑的海豚,在其上映后的十年里,数十亿美元的海豚产业在世界各地被助长催生。当一只名为凯西的海豚在理查德-奥巴瑞臂弯中“自杀”(注①)后,奥巴瑞开始意识到海豚的生态环境正在被这一蓬勃的产业侵害。此后,奥巴瑞投入到了和这个被自己一手带动起来的海豚产业抗争的行动中,他的身影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海豚围捕场,他也多次因为剪断铁丝网释放海豚而被捕入狱。因为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IWC(International WhalingCommission,国际捕鲸委员会)将海豚等小型鲸类排除在保护物种之外,奥巴瑞还被永久禁止出席IWC的活动。

但这些都没有动摇奥巴瑞的信念,他把《国家地理杂志》的超级摄影师路易•皮斯霍斯(Louie Psihoyos)带到了日本和歌山县太地町(TAIJI)。皮斯霍斯找来了他的好朋友世界自由潜水女冠军曼迪-雷•克鲁克沙克(Mandy-Rae Cruickshank),她能在不借助水中呼吸器的情况下,屏息6分半钟,潜入海平面下300英尺,克鲁克沙克带来了她的丈夫,同为自由潜水顶级高手的克科•克拉克(Kirk Krack),他们帮助皮斯霍斯在水下偷偷装上摄像机和听音器。曾供职于乔治卢卡斯的特效公司“工业光魔”模型制作部门的科纳•奥布特克(Kerner Optical)过去是皮斯豪斯的一个摄影助理,奥布特克为他们制作了逼真的假岩石,用以镶嵌高清摄像机。前加拿大空军技师西蒙•哈金斯(SimonHutchins)为摄制组提供了高速的马力系统,能维持摄像机最大限度地运转,并设计制作了无人驾驶的遥控飞机模型,模型下方装着一架同样能够远程控制的高清摄像机。乔伊•齐瑟姆(Joe Chisholm)是摇滚乐组织者,他负责物流,把装满47个大黑箱子的摄影装备器找一个合理借口顺利运送到太地町⋯⋯各行各业的专家能手无私地参与进来,用3年多的时间缜密计划、冒险执行,目的只为让世人看到这个宁静港湾背后血淋淋的杀戮真相。

鲸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语文;插图;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巧妙把握时机,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或让学生展开想象给课文配插图,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对文本情感的体味,又可体现教师活用教材、合理开发利用教材资源的能力。而且,这一教学策略还体现了语文和美术学科的结合,即实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

一、图文对照,把握用图的时机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越来越丰富多样,多媒体、表演、活动、朗读……但因为有些教师没有利用好教学资源,没有考虑到利用资源的适时性,导致课堂流于形式,花哨、热闹却低效。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适时地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让这一教学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关于圆明园辉煌景观的文字描述与圆明园残垣断壁的插图,进行对比教学。在对比中,学生会深切地感受到昔日如此辉煌的圆明园因为清朝政府的无能而变成了废墟,生出强烈的遗憾和痛恨之感。又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感受胜利的喜悦后,让学生对照插图想象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举,抒发自己的感想。因为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利用插图这一资源的时机,准确抓住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情感的迸发处,通过读文、读图、说图、写图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极致,使得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作者、编者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自然而然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给文配图,发挥插图的特效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对形象、直观的东西更容易接受,因而直观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为深入的理性认识打好基础。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教师在理解“京张铁路为什么能提前竣工”这一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给文配图。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展开想象,将之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图画。从图画中,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工程设计的绝妙,从而感受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生出敬佩之情。

像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如《鲸》,在学习齿鲸和须鲸这两种鲸的喷水形状时,教师可以将这两种鲸的喷水水柱画出来,让学生通过水柱的形状分辨出各是哪一类鲸。又如《蟋蟀的住宅》一课,蟋蟀住宅的高超设计,除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感受,还可以配以插图,在图与文的相互补充印证中去感受蟋蟀的聪明与伟大,感受它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师”。

三、想象图画,延伸文字的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力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能常常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描述进行画面的想象,有利于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语感的形成、素养的提升。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因为桂林山水多姿多彩的美,单用挂图这一资源是不能完全展现出来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图画,感受桂林之美。

在这一训练过程中,学生想象的画面会比看到的文字与图画更精彩,在静心默想中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进行领会。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在交流中让学生与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与激发,会生发出更多绚丽的想象。

鲸教学设计篇7

一、运用远教手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也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自然他们才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陶醉于学习之中,乃至达到自我境界,形成一种期待的求知欲望。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的出现,对诱发学生的情趣、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优势。如在学习《鲸》一文时,我先出示课件,展现鲸在大海中活动的画面。然后用“关于鲸,你想了解什么?”的问题来诱发学生。学生马上活跃了起来:我想知道鲸是怎样捕食?鲸有哪些种类?鲸是怎样喷潮的?鲸到底有多大……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情绪处于亢奋状态,为学习课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加强朗读能力训练

在我们农村学校,由于条件差,信息闭塞,再加上受地方语言及教师语音不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朗读得不到很好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大量的课文范读和课堂实录中许多指导朗读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朗读能力。如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时,课文中的平舌音、翘舌音颇多,又受方言影响,上声很难读准的情况下,通过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中的课文范读,让学生跟着名师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能用文中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过程走向自主。有利于更好实现师生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都是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形成了比较典型和比较稳定的教学形式,有利也有弊。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师生交流,使长期以来信息传递的单向性转变为实时交流的双向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及时提出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同学讨论,从而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语文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教师提供解答,这样的双向交流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达到建构语文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的“讲”更多地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变整齐划一的“不得不学”为主动多样的“积极去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体验教学让学生融入到语文中

除了要引导学生发现,还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景,形成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思考能力和联想、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概括知识,形成概念。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有两个方面:一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应用)过程;二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属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构成了学生完善的学习心理过程。所以,从学生学习心理特点来分析,具体表象、视觉形象、听觉意象等丰富的感性认识能大大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在这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其他抽象的理论知识,必须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鲸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根据每个学生不同个性以及差异进行小班化教学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更能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应该努力采取各种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小班化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建设小班化课堂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班级人数在50人左右,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由于班级学生数居高不下,教师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往往顾此失彼,经常会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小班化教学是教育的整体需求。小学语文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而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具有特殊地位,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成为整个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小班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现更具现实意义。通过实现小班化教学,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在教学之前,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已经对教学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在教师教学时就会有的放矢,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认真学习,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小班化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小班化教学的改进措施

1.创设平等的学习环境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而且比较敏感,教师的态度如何学生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出来,并且教师态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实现小班化教学,就需要教师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做到一视同仁。并且还要将自己的地位放到与学生一致的水平线上,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确保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度。创设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素质高低进行不同层次的设问,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时,依照学习成绩的高低分别设置问题“哪些句子描写了鲁迅先生受人爱戴?”“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主要说明的是什么?”“整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通过不同层次的设问可以保证每一学生的自尊心,并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

2.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小班化教学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简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来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音频、视频等来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鲸》这一课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按照教材来讲,学生只能通过教材上的插图来了解鲸的样子,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鲸的视频可以使学生对鲸有了更好的理解。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以提问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同学们看到过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呢?”这时同学们大多会回答大象,这时教师可以继续提问“那大家想知道什么动物比大象还大吗?”,学生就会积极响应教师的提问。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有关鲸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来观察鲸的特征。将须鲸和齿鲸的图片和视频资料都播放给学生看,教师可以把自己放到与学生一样的位置“依我看这两种鲸是一样的,大家认为呢?”这时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观察向教师说明两者之间的不同。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可以更好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3.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小班化教学更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计教学。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教师应该重视师生、生生之间关系的培养,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酸的和甜的》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表演比赛的形式来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每四人一组,然后让学生自由分配角色,通过十分钟讨论安排时间以后以组为单位来进行比赛,最后由大家评选哪个组表演的最棒,哪个学生表演的最逼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积极对课文进行学习研究,并且通过讨论确定自己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将狐狸吃不到葡萄的无奈以及说葡萄是酸时的狡猾、小猴子的聪明机智,以及最后小兔子和小松鼠的无知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的精彩表演不但锻炼了其语言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小班化教学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班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对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建波.新课改下农村语文小班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4).

[2]阳红,陈淑英.小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3]张海英,潘涌.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实践创新[J].教育科学论坛,2010(11).

上一篇:成才的阶梯范文 下一篇:蝶蝶恋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