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故事范文

时间:2023-12-05 22:57:35

长篇故事

长篇故事篇1

书,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许多人都读过书,都说:书能让人增长智慧。对此,我的回答是:“是的,书可以告诉你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每当你读完一本书时,就像挖掘出了一片财富;书就像你最忠诚的朋友,每天它都默默无闻的陪伴着你,给予你知识,给予你快乐,更重要的是,它能带给你智慧和生活中的启示。”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孩。小时候,我每天都很吵闹,爸爸被我吵烦了,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给我讲故事,你别说,这办法还真灵,我被书中那生动的故事给吸引住了,很快,我就安静下来,静静地听着爸爸讲那动听的故事。日后,如果我还吵闹,爸爸就会给我讲故事。从此,我便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为我对阅读如饥似渴,所以,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小学一年级起,我就懂得运用书中的好词佳句来写作文,因此,我的作文从低等水平一直升到了优秀水平。每次写作文,我的作文都会当做范文读给全班同学听,我的想象力很丰富,这一切都源于读书给我带来的好处。

我喜欢看作文书,作文书中有很多类型,例如:写人篇、记事篇、写景篇、书信篇、状物片……写人篇主要写人和他(她)发生过的事情;记事篇主要写小作者发生过的难忘的事情;写景篇是描写某一处的美景;书信篇写的是读(观)后感和写信;而状物篇则是描述事物的形态、特征、用途等等。因为它有很多种类型,所以我喜欢看作文书。

读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读了一本书,就像交了一位良师益友;读了一本书,就像与智慧又拉近了一点距离。

有人说:“知识的道路是无止境的。”我们通过书了解每一样事物,我们也通过书走到了今天这一步,这都是书的功劳。

来吧,同学们,让我们乘坐书做的船,一同到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吧!让书香伴我们一起成长吧!

长篇故事篇2

话本小说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技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流行于宋元时期,又称宋元话本。大量的话本小说在明清时期又被重新整理编选,有力地推动了小说的发展。作为话本小说选集的《熊龙峰四种小说》撰者不详,明万历(一说嘉靖)年间刊行,因书中有“熊龙峰刊行”字样,学界始定为今名。熊龙峰刊行的话本小说,现存四种,即《张生彩鸾灯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和《孔淑芳双鱼扇坠传》。四篇小说的写作年代不同,但它们的创作题材都集中于表现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观,其所展现出的叙事艺术也有所不同。在这里将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手法等方面比较四篇小说叙事艺术的优劣。

一、叙事视角

话本是说书人叙述故事的的底稿,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尤为重要,因此叙述者通常采用全知叙述视角。全知叙述方式主要指叙述者以说话人的身份介入情节中,以凌驾的眼光交待一切人物事件,发挥陈述和解释的作用。这使得作者在叙述故事时不受任何限制的采取自由灵活的方式和角度,容易为文化层次不高的市民听众所接受,被广泛的运用于话本小说的创作中。

《熊龙峰小说四种》的四篇小说,也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全知的叙述视角进行故事叙述。不同的是全知视角下叙述者是否同时聚焦于多个人物,是否将众多人物在同一时空背景下进行叙述。《苏长公章台柳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两篇小说,叙述者一直以高屋建瓴的视点俯视人物,像下棋一样将男女主人公以及其他配角共同排列分布在同一维度的故事情节中。叙述者同时关照各个人物的表现,将与之相关的人物的活动都呈现给读者。《苏长公章台柳传》中,苏长公题字给章台柳,视点由苏转移到章处,描写章的反应和答复后,最后又转到苏与友人身上,对各个人物的着笔用力均衡。《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中,叙述者的笔触既有冯伯玉的煎熬,又有赵云琼的愁苦,同时还有侍女韶华暗中传信和以及赵母的察言观色,多个着力点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保证了故事的完整连贯,但平均着墨难免使故事情节显得平铺直叙,不能形成悬念和波折,叙事上流于平淡。

《张生彩鸾灯传》、《孔淑芳双鱼扇坠传》较之上述点状视角的叙述方式,采取的叙述方式更偏向线状,每个人物不再是故事情节的组成点,而是自身形成一条故事发展的线路。先将视点聚焦在某一人物身上叙述故事,伴随其完成部分情节后,再转过头来描写其他的人物活动,视角不再快速地转化,相对较稳定。《张生彩鸾灯传》中,开始一直以张舜美为主要叙事点,刘素香的相关情况都是通过张的心理、言语展示给读者。直到张以为刘坠入河中遇难,突然笔锋一转,视点移至刘身上,再重新描写其经历,以至张的再次出现。男女主人公两个视点形成故事发展的两条线路,在原本比较平淡的故事中形成很大的反转,有力地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孔淑芳双鱼扇坠传》也是采用此法,先以徐景春为叙述重点,虽然其间视点又转移到他的家人身上,但也只是通过家人对徐中邪后的情况进行描述,故事的最后才揭出孔实为女鬼的事实,一下把故事推向高潮。这种在全知视角下视点固定的线状叙述法使故事一波三折,使情节跌宕多姿,有峰回路转之妙。从这一角度来看,《张生彩鸾灯传》、《孔淑芳双鱼扇坠传》是优于另外两篇的。

二、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指文本内容的布局和作者的艺术构思,是一种“沟通写作行为和目标之间的模式和体制”[ 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话本小说的叙事结构基本呈直线型,又称“纵式结构”,叙事时间遵循客观单项一维性,叙述顺序不得调换。整个故事符合实际的时间线索,以顺序为基本叙述手段,按底本时间顺序循序渐进的叙述故事。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话本小说的叙事体制逐渐程式化、模式化,以人名、时间开篇,引出人物,再依次叙述故事的发展、高潮,最后结尾。《熊龙峰小说四种》中的选本基本继承了这种叙事结构的传统,开篇皆以诗词入话,稍稍点明主题后人物马上登场。四篇小说都依照时间顺序进行线型讲述,没有运用倒叙、插叙、回环等现代小说常用的叙事模式。结尾也都以诗词做结,紧承故事主干,不做任何议论和评价。这样的叙事结构既利于讲述,又利于理解。弊端是形成固定套路,情节过于单薄、缺乏艺术感染力。

四篇小说中唯一打破这种叙事结构的是《张生彩鸾灯传》,虽然主体故事依然遵循线型结构,但在展开叙述之前,插入了一段与主体故事有相似之处的故事,但起伏波折较小,作者只是粗略的进行情节描述。随后,以说话的方式将叙述点转移,至此引出主体故事。前面的插入故事是对主体故事的铺垫和预告,使读者心理对故事情节有些许猜测同时提升读者的心理期待。后面的主体故事与插入故事有相似之点却又有不同之处,无形中形成的前后对比凸显了主体故事在情节上的跌宕起伏和描写上的生动细致,使整个故事产生了层次,一步一步引导着读者进入故事高潮。由此颠覆了传统的线型结构的单一性,丰富完善故事叙述方面的逻辑层次,从而显现出高于其它三篇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三、叙事手法

虽然《熊龙峰小说四种》中刊行的四篇话本小说篇幅较短小,对读者的吸引主要依靠故事情节,叙事方面暴露出民间文学粗糙、简易等不足之处,但小说中也不乏丰富多彩的叙事手法的运用。以《苏长公章台柳传》和《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两篇表现得最为明显。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是作者直接从正面去描写任务、景物和事件,通过写实让读者直接正面的感受到被描写对象的情况和形态。《苏长公章台柳传》中,对于苏轼采用正面描写,开篇便直接介绍其生平经历和性格。而章台柳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则多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他人眼观、口讲、心想进行间接描写,使读者用想象与作者一起完成人物形象的审美创造。读者从苏轼的口中得知她“能文章,好歌唱,每日只是怨恨落在风尘里”,了解到她的才情与气节。苏轼和佛印长老对其词作的赞叹,充分烘托了她的聪明和机智。最后通过苏轼友人对她“累好奇才”的评价,反映了她高尚的思想情操。一个美丽聪明、自尊自爱,的女子形象已跃然纸上。比起正面描写,这样的侧面描写更加真实有力,加强读者对于人物的认同感。

《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中则将寓情于景的手法运用得很妥帖,作者没有直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对环境尤其是主人公眼中的环境的描写,借助景物来反映其情感变化。小说中冯伯玉与赵云琼暗中苦恋,七夕佳节在冯眼中却是月黯星稀,作者并没有直接探进冯的内心,而是用他“仰见”的景物间接地反映出他内心对于爱情苦苦追求的愁绪伤感,寥寥数语写活了人物的复杂情态。二人分离后,赵云琼陷入无限的思念中,悒郁不乐,用大量诗词表达苦闷。其所作诗词中连用八个象征分别、思念的意象,为“伫见”之景添加凄清萧瑟的色彩,烘托女人公内心哀伤之情。这里的描写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读者不自觉地跟随女主人公陷入离愁别绪之中。而最后加入激烈胶着战争场景给冯赵二人带来的不幸,使小说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内容,人物也在这种广阔社会背景的透视中呈现立体感,达到了叙述艺术层面的提升。

结语

长篇故事篇3

霍尔顿是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同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

霍尔顿几乎看不惯周围发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假装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要真正这样做,又是不可能的,结果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这一辈子最痛恨电影,但百无聊赖中又不得不在电影院里消磨时间;他厌恶没有爱情的性关系,却又糊里糊涂地叫来了;他讨厌虚荣庸俗的女友萨丽,却又迷恋她的美色,情不自禁地与她搂搂抱抱。

因此,他尽管看不惯世道,却只好苦闷、彷徨,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不免对现实社会妥协,成不了真正的叛逆。

作者塞林格全名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从一九四年在《小说》杂志上发表他的头一个短篇小说起,到一九五一年出版他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止,在十余年中他共发表了二十多个短篇,有些短篇还在《老爷》、《纽约人》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从而使他在文学界有了一点点名气。成名后他隐居到乡下,特地为自己造了一个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作书房,每天早晨八点半就带了饭盒入内写作,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准进去打扰他;如有要事,只能用电话联系。他写作的过程据说还十分艰苦,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他写作的进度越来越慢,十年只出版三个中篇和一个短篇,后来甚至不再发表作品。至今除本书外,作者只出版过一个短篇集《丸故事》和两个中篇集《弗兰尼与卓埃》及《木匠们,把屋梁升高;西厚;一个介绍》。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是恩德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德国,它就像《西游记》在中国那样家喻户晓。这部著作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令人恨不能一口气读完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巴斯蒂安在上学的路上意外地发现一本奇书:《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幻想王国正在毁灭,天真女皇生命垂危,需要一个人间的小孩为她起一个新的名字,她和幻想王国方能得救。于是巴斯蒂安被拉进故事之中,成了天真女皇和幻想王国的拯救者。这本书大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小故事,每个小故事既可独立成章,又互相关联;内容既是幻想世界的故事,又是现实世界的故事。其想象之丰富,情节之曲折,篇幅之长,都堪称恩德的巅峰之作。

米切尔・恩德1 929年生于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当过报社通讯员、演员,参加过大学生运动。一生以写作为主业。除了为青少年写作之外,他也为成人写作,为画配诗,出版了戏剧集和诗集。在德国,米切尔・恩德和安徒生一样,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两部代表作品《毛毛》、《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都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幕。他一生获得十余项国内外大奖。到1 995年以前,他的著作就已经被译成近四十种语言,总印数已经超过六百万册。1 995年,米切尔・恩德因病逝世。

《火星编年史》

世纪之交,地球上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火星成为人类最后的希望。

虽然前三批火星探险者都死于掌握神奇力量的火星人之手,但不屈不挠的人类终究还是得以在火星上安身立命。火星人销声匿迹,火星俨然成了另一个地球。

而地球老家上的矛盾日益加剧,毁灭性核战一触即发。定居火星的人类心怀故土,纷纷返回地球参战。地球和火星双双走向衰亡……

在火星这巨大的“火红色”背景之上,十三个浪漫婉转的故事会聚成一部独特而神奇的火星编年史。布拉德伯里以诗人般清秀隽永的笔触,渲染出一幅盛极而衰的火星文明图景,读来让人不胜唏嘘。

《火星编年史》不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是一部社会批判作品。布拉德伯里以极富创造性的想象力,给人以触及灵魂的震撼和冲击。 该书由一系列独立成章却又内在关联的短篇小说构成,讲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人类移民火星之后,火红色行星上发生的种种奇闻轶事。其中包含了布拉德伯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晚期在各类科幻杂志上发表的十三则短篇作品,作者在一个个小故事之间穿插了承前启后的简短插曲,从而使看似松散的单个故事巧妙地编结在一起,由此串成了一部宏篇巨制。 在《火星编年史》中,布拉德伯里不仅将卓绝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用优美而富于诗意的笔调勾勒出如梦似幻的火星世界,并以舒缓沉静的节奏直抒胸中沉郁激愤的情怀。经年积蕴的文学功底让布拉德伯里宛如一个匠人,把红色行星上神秘、浪漫的故事雕琢成一粒粒莹润的串珠,而贯穿全文的插曲铺垫则像一条纤巧的银链,与辉映着柔光的明珠构成了这件绝世珍宝,令人赞叹不已,感慨良多。

雷・布拉德伯里:美国著名科幻作家。1 920年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迄今已出版五百多篇(部)作品,涵盖短篇故事、长篇小说、诗歌、戏剧以及电影(电视)剧本。布拉德伯里非凡的写作才能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他对幻想世界的细致刻画发人深省,折射出人类的劣根性和种种社会问题。布拉德伯里的作品不仅在科幻界大受欢迎,更以其浪漫意境赢得了主流文学界的广泛赞誉,人们称他为“科幻界的爱伦・坡”。

《穿越时空的少女》

放学后,理科实验室里响起一声玻璃碎掉的声音。

破碎试管里流出的液体,正微微冒着白气,散发出薰衣草的甜香。

正在打扫实验室的国中三年级女生,芳山和子,忽然间意识恍惚了一下。一股浓浓的甜香猛然袭来,让她禁不住打了个趔趄,随后慢慢瘫倒在地上。

等到她再次睁开双眼,周围的事物、时间和记忆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不可思议的事一件接着一件……

筒井康隆(1934年――),日本科幻小说界“教父”级人物,与小松左京、星新一并称为日本三大科幻作家。

长篇故事篇4

关键词:《幽怪诗谈》 精怪 自况诗

《幽怪诗谈》是明碧山卧樵纂辑的一部文言小说选集,全书共96篇作品,每篇所写几乎都是人与非人的异物或人的亡灵幻化而成的人之间的故事,而且作品中大都有诗歌嵌入。其中有44篇作品中包含有异类用以自况的诗歌作品,这些篇目中共有152首完整的异类自况之诗,其中《桃园见梦》篇因底本及校本均有阙,蝶相所吟之诗仅见前四句,但据所见四句和《幽怪诗谈》其他此类诗歌的吟咏情况推测,此诗亦当为蝶相自况之诗。这些异类多由植物、动物、日用器物等幻化而来,这些异类精怪通过诗歌或多或少展露自身特性,有些篇目仅凭其自况之诗即可推测精怪的本来身份,犹如诗谜,带有些许娱乐气息,诙谐有趣,耐人寻味;还有部分诗作在描述精怪自身特性之外,往往会加入与其身份相关的典故或某些特指性的称谓来揭示自己的身份,也体现出作者较高的文学素养。

《幽怪诗谈》卷一《木叟怜材》、《花神衍嗣》,卷二《渭水攀花》、《花奴狎相》、《荔枝分爱》、《果石恋旧》、《术艳佐觞》、《桃李丛思》,卷三《置妾殒色》、《野庙花精》、《利欲证道》,卷五《四木惜柯》,卷六《媚戏介胄》这13篇作品皆有植物精怪自况的诗作,这些植物精怪大多为花类,如菊、紫薇、兰花、海棠、牡丹、梅花、木槿、金凤、金钱、芭蕉、芍药、梨花、杜鹃、辛夷、丽春、玉蕊、含笑、蔷薇、茉莉、鸡冠、玉簪、水仙、红莲、荷叶、芦花等;此外还包括部分树木精怪,如樱桃、枇杷、杨梅、桃树、李树、杏树、梧桐、枫树、杨柳、桑树、竹子、松、桧、柏、槐等。他们所吟之诗皆暗含对自己身份的介绍,如《渭水攀花》中红莲的诗句,“亭亭静植水云乡”[1]写莲花的生长状态和生存环境;“不染淤泥异众芳”[1]写莲花异于众花的独特品质;下文又引用“六郎”的典故来代指莲花,《旧唐书·杨再思传》:“易之弟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2]后因此以“六郎”代指莲;诗歌从莲花生长状态、生存环境、独特品质、相关典故方面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描述,犹如为莲花量身定做一般。《利欲证道》中蔷薇吟咏的诗句,“红刺青茎”[1]是对蔷薇的外貌描写,“连春代夏”[1]指其花期,“悬高架”[1]乃生长环境,“密布清阴”[1]、“浓似猩猩”[1]是其生长状态,读完诗作,一株花骨竞艳、明媚灿烂的蔷薇仿佛已映入眼帘,美不胜收。《术艳佐觞》中芍药、梨花、杜鹃等所吟之诗用其他故事或典故来自我诠释,药氏是化用白居易吟咏芍药的诗句,梨娘借用唐代洛阳赏梨花饮酒的风俗,杜娘则是利用鹤林寺有关花神与杜鹃的传说故事,荼娘则是借用何晏故事,精怪们皆通过其他故事、典故暗示自己的真实身份。另外,一些描写树木的诗句同样精彩,如《木叟怜材》中枫树和杨柳之诗,“叶尽红”[1]、“千章烂漫”[1]、“晴霞泛”[1]、“野火烘”[1]都是用以形容深秋枫叶的火红耀眼之姿,而能构成这一美景的也非枫树莫属;“万条垂”[1]、“花似雪”[1]、“叶如眉”[1]分别对柳条、柳絮、柳叶的情状做出描述,准确逼真。

《幽怪诗谈》卷一《申阳福地》、《蝌蚪郎君》,卷二《鄱湖水物》,卷三《绛帻老人》、《桃源见梦》,卷四《误认天台》,卷五《洞庭三娘》、《长沙四老》、《六畜警恶》、《山居禽异》、《永州业蛇》、《泰山鹿兔》,卷六《瓜步娶耦》、《虫闹书室》、《荷香五怪》、《黄貂口怪》这16篇皆有动物精怪吟咏自况的诗作。涉及的精怪有鸳鸯、鸥、鹭、雕、鹰、雁、蜂、蝶、鸡、鸭、鹅、马、牛、羊、犬、豕、猫,狐、貂、鹿、兔、蛇、猿、污蠖等,它们所吟咏的诗歌内容都包含有与其自身相关的信息,如《申阳福地》中老叟所吟之诗,猿类最突出的外形特征莫若形象如人,臂长而有力,所以诗歌首联即为“形象如人铁臂长”,[1]准确地抓住了猿猴的外形特点,下文又对其生活环境、生存方式做了描述。《桃源见梦》中“王”所吟之诗,王乃蜂王,其诗也是句句自况;“遍览风光醉艳阳”[1]是对蜜蜂采蜜的环境描写;“群分户牖防衙密”[1]是对蜂房的描写;“类聚君臣守义长”是指蜂群内部等级严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子孙自是多千万,岁岁分成第几房”[1]蜜蜂家族庞大,成员众多。《幽怪诗谈》中还有部分篇目中的诗作描述的虽为同一种精怪,但却也从不雷同,能够做到同中有异、各具特色,如《山居禽异》与《荷香五怪》中皆有“鸡”的自况诗,《山居禽异》主要从外形、习性上对其进行描述,“绣顶花冠五色新”[1]是指其鸡冠,“竦身斗敌全真勇”[1]指其昂首挺胸的雄姿,“留警萤窗笃志人”[1]是指其守时报晓;而《荷香五怪》则多从典故方面对其进行映射,如“狼育”[1]在古代盛产异鸡,“宋宗窗下谈锋起”[1]是讲宋处宗所养之鸡能如人言,“身五徳”[1]是指鸡所具有的文、武、勇、仁、信五德,“真如木”[1]是借用呆若木鸡的典故,虽诗中并无对其外形的描写,但所用典故却个个指向其真实身份。

《幽怪诗谈》卷一《江笔眩士》、《寄寓觏奇》,卷二《砧杵惑客》、《果石恋旧》、《遗音动听》,卷三《战场古迹》、《梵音化僧》、《乐器幻妓》、《华阳翰孽》、《丰年物感》、《建业渔踪》、《财富福人》,卷四《废宅青藜》、《田器传神》、《古驿八灵》,卷五《古寺朽报》这16篇皆有器物精怪吟咏自况的诗作,水车、水硙、犁锄、麈尾、丝鞭、汤婆、机杼、尺、笔、笙、箫、笛、角、笳、炉、镜、砚、墨、珠、玉、金、钱、伞、帘、帐、扇、枕等皆在作品中出现,他们都通过诗歌展现出自身的特性、功能。如《江笔眩士》毛中书所吟之诗,“铦锋如剑”[1]形容笔尖的形状,“付儒家”[1]指其为有学问的士子们所用,“象管”、“霜豪”[1]都是制作毛笔的材料,“江淹喜见吟边彩,九重金阙草黄麻”,[1]“江淹得彩”、“李白梦花”都是与笔相关的典故,江淹与李白因梦到笔后而文思泉涌。《华阳翰孽》中金竟之为镜,“鉴形易见妍媸面”,[1]“佳人喜把朱颜改”,[1]“骚客惊看白发生”[1]都是对其功能的介绍,“轩后洪炉旧铸成,工夫磨洗色澄清”[1]是指其制作的过程。《古寺朽报》中黄衣乌帽人所吟之诗,“竹作胚胎纸作衣,不忧风雨洒淋漓”[1]将伞的制作材料和功能在首联便予以点明,“轮阔当头从庇覆,柄长入手费扶持”[1]说明伞的使用情况以及多功能性。

《幽怪诗谈》各篇作品由于篇幅短小,因而叙事较弱,情节单调,而大量精怪自况诗的嵌入无疑给故事增添了趣味性,读者在阅读这些诗作时,不禁跟随着诗作的种种明写与暗示,驰骋想象,给阅读过程带来无限乐趣。

参考文献

[1] (明)碧山卧樵纂辑.幽怪诗谈校注[M].任明华,校注.济南:齐鲁书社,2011.

[2] 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长篇故事篇5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事理说明”,选编了六篇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活板》《核舟记》《叫三声夸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些文章都是说明文,结构巧妙严谨,语言简约精准。

学习第三单元时,同学们要体会作者是如何娓娓道来说事理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是中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文章不仅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充满了生动的文学趣味。比如开头写法显和玄奘两个人到过沙漠的故事,引出沙漠里的种种可怕现象,激起读者探求的欲望,为下铺垫。接着,作者从科学角度阐述沙漠中的怪现象,深入浅出,富有趣味。《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的作品,在这篇文章中,无论是开篇所写的重要发现,还是中间的举例印证,以及篇末的类比推理,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让读者感受到了求知的魅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作者是贾祖璋,他写作此文时已经78岁高龄,但是依然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此文一经发表,立即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获得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总之,本单元的六篇文章不仅让我们增长了知识,而且为我们写作说明文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小说之林”,单元中的每篇小说均塑造了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自命清高、好吃懒做的孔乙己,热衷功名、喜极而疯的范进,技艺超群、令人拍案叫绝的口技者,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奥楚蔑洛夫……五篇小说的作者都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设计文章的每一个环节,情节跌宕起伏、摇曳生姿;行文语言或生动形象,或典雅含蓄,意蕴深远悠长,给人带来启迪与思考。

学习第四单元时,同学们要掌握小说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则。据考证,《孔乙己》的原型可能是经常来咸亨酒店喝酒的“孟夫子”,也可能是作者的本家“田七”,还有可能是绍兴城内一个名叫“亦然先生”的卖大饼油条者。作者将生活中的人物写在了小说里,不一定与原型一模一样,但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是明确的,那就是:一般社会成员对穷苦人的凉薄。《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有人说文中主人公范进的原型是高邮的明末中举之人,又有人说范进的原型是清朝乾隆年间庐江人凌锦章,还有人说范进身上也有作者吴敬梓本人的影子,他也是深受科举毒害,晚年家境贫困、凄凉……小说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以及辛辣讽刺的笔调,描绘了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有力地揭露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以及在这种制度下生存的人的丑恶灵魂。另外,文章多次使用夸张手法,特别是通过范进喜极发疯这一节,展现了一个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腐儒形象,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总之,本单元的文章作者都是会侃侃而谈地讲故事的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在瑞典文学院发表演讲时说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小时候喜欢听故事,长大了喜欢说故事、写故事。他说:“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故事篇6

    关键词:先秦;诸子散文;庄子;文体

    一、《论语》

    它主要记载孔子的语录,也是一部说理散文,相传是由孔子及其弟子编纂而成。《论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记录了孔子的许多名言,它反映了孔子的仁爱思想。比如,“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这是孔子对子产的评价,从这个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作为政治家的政治主张。《孟子》一书的问世,标志着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相比于《论语》,它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文章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虽然还是以语录体为主,但是却减少使用三言两语式的独白,它从简明扼要的语录发展成了长篇大论,并且其中许多语录体散文已经具备了专题论文的性质。在先秦诸子散文文体的发展演变中,《墨子》是一部重要的作品。与《孟子》比较,它表现出由“对话”向“专论”过渡的特征。《墨子》各篇出现了简洁的标题,这些标题都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不仅如此,这些文章的谋篇布局也层次分明。当然,有些文章的语录体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但与之前的相比,它们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围绕中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庄子》

    它在我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很重要,下边重点来谈一下《庄子》。先秦诸子散文发展到《庄子》的时候,已经变化很大了。《庄子》给人的感觉人可谓是耳目一新。从文体上来说,《墨子》虽然已经表现出由“对话”为主转向“专论”,但仍有语录体的成分在内。而《庄子》已经摆脱了语录体的形式,进入了专题性论说文阶段,它用寓言的形式组成文章,与之前的《论语》《孟子》《墨子》以及后来的《荀子》《韩非子》有很大的不同。《庄子》里的寓言,达百篇之多,《内篇》有将近有神话幻想故事,也有借物寓言故事篇——寓言故事,这些寓言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往往环环相扣,组成一个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如《养生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身,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段文字表达了全文的中心,总述了养生之道,提出了“缘督以为经”的观点。但是庄子却没有用客观事实来论述,而是讲了庖丁解牛等寓言故事。表面看来,这几则寓言故事好像没有什么联系,但实际上都是为论点而服务,说明了养生的关键在于“依乎天理”。正因为《庄子》主要是寓言故事,这样就决定了它的论述方法不是运用逻辑推理,而是运用比喻及形象思维来论述观点,在故事情节中表达深刻的哲理。如,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没有使用抽象概念,而是展开想象,选取了一系列具体事务开始描写。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等都可以看出《庄子》驰骋的想象。庄子对具体的形象进行描述,说明世间万物虽然各不相同,有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是它们的存在和运行都是“有所待”的。如果只看浅层的话,《庄子》里的许多文章似乎有些模糊,但如果仔细品读的话又觉得有法可循。许多学者对此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的学者将《庄子》的篇章之法归纳成游龙式、故事式和议论式。其中游龙式体现了《庄子》的风格,它包括《内篇》和外篇的《秋水》等。这些文章由很多寓言故事组成,用议论连缀成篇。这些议论仿佛没有联系,但是其实贯穿于一个主旨之中。从论说文的角度来说,《庄子》这种光中引线的做法虽然不太合适,但对于论说文的写作来说也是一种独特的风格,在我国散文史上是辉煌的一个篇章。

    三、《荀子》和《韩非子》

    这时,先秦诸子散文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它在论述方式和论证方法上与《墨子》和《庄子》有很大的不同,代表着我国论说文体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为后世的论说文体建立了楷模,同时它也标志着我国论说文体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长篇故事篇7

【关键词】伊迪丝・华顿;《伊坦・弗洛美》;叙事艺术

引 论

伊迪丝・华顿(1862―1937)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出生于美国纽约上层社会一个富足的家庭。自幼酷爱文学,在父亲的图书室里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这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其著作颇丰,包括25部中长篇小说、87篇短篇小说、3本诗集、一本论文集、一本自传体《回顾》,还有其他文评和译作等等。其中有许多作品都是耳熟能详的,如《选择谷》(1902)、《欢乐之家》(1905)、《暗礁》(1912)、《纯真年代》(1920),以及以新英格兰背景的《伊坦・弗洛美》(1911)和《夏》(1917)等等。其中以《纯真年代》这部长篇小说使其创作达到高峰,因此而获得了1921年度的普利策奖,并于1923年成为第一位获得耶鲁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的女性。

华顿的小说题材广泛,既有描写纽约上流社会的世态风俗,又有真实刻画新英格兰的乡村生活和纽约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其小说结构精妙,语言俊美,思想深邃。《伊坦・弗洛美》是一部关于新英兰地区一对男女的爱情故事,伊坦・弗洛美爱上他妻子细娜的表妹玛提,但由于客观原因,还由于细娜的阻碍,他们只好以死相许,双双自杀,可是自杀未遂,导致他们的残疾,故事以这样的悲剧而结束。故事在于揭示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与悲苦生活。他们悲惨的命运一方面由于自然环境的残酷所致,另一方面也在于社会的压制以及机械化导致贫困人生活更潦倒不堪。

目前学术界对该作品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从自然主义的角度,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导致故事中人物的悲剧命运,个人只是社会中的一份薄弱力量,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受其双重压制,无法摆脱预定的命运。二是从《圣经》原型批评的角度,从人类的原罪观念以及上帝对人的拯救的视角,来分析该作品人物的《圣经》原型。通过仔细研读该作品,笔者发现该作品的研究潜质还不止于此,所以本文将从叙事学角度对其进行剖析,以弥补该方面的研究空白。

1.从叙事顺序来看伊迪丝・华顿在《伊坦・弗洛美》所采用的独特的叙事话语。

小说里一般总是先交待时间、地点,然后再引出人物,因此,叙述时间是叙事话语的重要内容。文学是一种在时间中展开和完成的艺术。一部叙事作品必然要涉及到两种时间: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而两者之间并不是一致的。故事越复杂,两者之间的不一致就越严重。而叙事顺序是表现叙事时间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叙事顺序而言,有顺叙、倒叙和预叙三种。而在《伊坦・弗洛美》中,很容易看到本文是采取的倒叙的方法,即在叙述过程中打乱故事中事件排列的自然顺序,将过去发生的事放到现在来讲述。例如,在《伊坦・弗洛美》中,文章开篇讲的是叙述者就现在这个时间而言对伊坦・弗洛美的认识,及对其的初步印象和大致描述,从各种人口中隐约了解到伊坦・弗洛美的过去,采用这种倒叙的方式,可以增强读者的好奇心,激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以便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接着到文章第一节时,完全抛开上文的话题,直接回叙到伊坦・弗洛美和他妻子表妹玛提・息尔味的浪漫情节。讲述伊坦・弗洛美到邓尼斯・伊迪所开的供青年女子跳舞的铺面来接玛提的情形。而故事情节也没有照现阶段的时间展开,而是又回叙到关于玛提初来伊坦家时的情境,以及隐约提到玛提的出生背景。这一回叙完毕后,接着又回到伊坦接玛提的情形,而后故事又采用回叙的方式,跳跃时间的跨度,讲述了关于伊坦的女人细娜的细节。而到了第二节时,文章才又提及伊坦接玛提的这个时间片断。以下各节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得以展开,但其中也穿插了许多回忆性情节。利用到倒叙的手法。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差距甚大,直到文章最后一节的最后一部份,故事时间才回到叙事时间,才继续回到开篇的讲述之时间中。

这种故事情节的安排以及时间的倒叙可以对故事中人物或事件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例如,在文章的第三、四节中,分别在文章中穿插了倒叙的成分,在第三节中,当讲到伊坦的工作时,又回叙到了玛提来伊坦家帮工的原因。又在第四节讲到伊坦和玛提单独相处时,又倒叙到了关于细娜的问题,更细致地介绍了细娜成为伊坦妻子的原因,以及介始了细娜的病情,以及伊坦为什么没有像他当初想的那样到城市发展,当工程师,干一番事业。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倒叙以及补充描写,读者可以更深入的理解该文章的来龙去脉。

2.从叙述人称以及叙述声音的多重性来看该小说中对叙术者的运用的叙事艺术。

故事总是要通过一定的人讲述出来,这讲故事的人就是叙事者。而在叙事作品中,叙事者与故事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人称、视角、叙事声音、叙事方式、以及表述这五个方面来考察。而叙事人称、叙事声音对这种关系的呈现至关重要。下文将从这两方面对《伊坦・弗洛美》这部作品进行分析。

长篇故事篇8

正如书的首页作者简介所言那般,茨威格擅长小说,尤其擅长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初观灼人的秘密,开场用的文字和组词构建出的句子所描绘的场景、风、黑暗、机车、旅馆、天色,都让人想到起创作背景,深受其中。

故事的中心明明不过是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寻花问柳的男爵百般聊赖中寻找到了猎物,一个优雅的犹太女人,于是这场或长或短的好戏开始上演了。仅仅是这么一个常见且令人不屑的故事,茨威格却能做到通过不同人物的心理来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令人直言称赞,拍手夸妙。

前期的代入感很强,以男爵的视角开始了故事,而到了故事的后半部分,由故事的角色增加、剧情的推动,巧妙的切换成了儿子埃德加的视角和心理,‘那个孩子是多么的单纯。’我们或许会为此感慨到,但纵观故事,埃德加,这个角色绝不会是谁的缩影,这个故事很好的上演了一出好戏,那个时代的贵族公子是如何一步步计划着让猎物上钩的,女人对这场艳遇是如何行动却又心含顾虑的,孩童对这场戏的天真想法及未知......

故事中推动情节的埃德加不会是谁的缩影,就连男爵和犹太女人也不会是那个年代谁的缩影,故事抛出的主题耐人寻味,里面的心理描写细腻且点到为止,就连这个故事的结局的那段‘更为深沉的梦开始了’也令人思考、探讨。

故事中有句话是这么描写的,‘她像许多人一样,常用一种粗暴的方式来拯救自己,使自己摆脱由于强烈感情的冲击所造成的狼狈处境。’就抛开故事来讲我是很同意这句话的,即使我同里面的女主角所处的环境完全不同,但我想但从字面来讲,我依旧属于话中的‘许多人之一’。

上一篇:小学美术课件范文 下一篇:结婚祝福语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