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05 03:23:18

振兴计划

振兴计划篇1

工作计划及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年4月---年5月)。

1.街道及各社区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召开动员会议,明确工作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并大力宣传质量振兴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要求,为我街道开展质量兴区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各社区辖区各相关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面安排部署质量振兴各项工作,按照街道《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各部门、相关企业根据《工作方案》有效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全面完成年度工作计划和总体工作目标,确保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年5月---年8月)。

1.各社区及辖区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市、区政府关于质量振兴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依据本实施方案,开展产品质量整治及加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及安全监管工作,及时将开展工作情况报街道进行登记备案。

2.组织街道社区协管员、信息员、监督员学习相关职责、法律法规,交流工作经验和做法,有效推进我街道的质量振兴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巩固推进(年9月---年12月)。

各社区对照工作目标认真做好本辖区质量振兴工作的总结,总结经验,巩固工作成果,扎实推进质量振兴工作于每年11月底以书面材料报街道产品质量监管办公室。开展自查,并做好准备工作,迎接区推进质量振兴领导小组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街道和各社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质量振兴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机制保障。一是建立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制定考核办法,落实半年督查和年终考核。配合质监城关分局、区建设局、区商务局、区环保局做好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振兴工作。二是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防患于未然,力争将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三是建立问责机制,对工作开展不利,目标任务落实不到位,甚至造成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问责,并追究责任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四是由街道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各社区质量振兴工作进展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解决方法。

(三)宣传保障。各社区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宣传质量振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社区及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产品质量振兴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明确各单位主要领导是质量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负责具体抓好本单位、本部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得到全面有效落实。

2.精心策划,积极推进。各社区及相关单位要按照市、区相关要求及本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按照各自的职责,认真制订工作方案,把质量振兴工作与建立落实质量责任制结合起来,与整顿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结合起来,与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以及落实打假工作责任制结合起来,促进本辖区质量振兴工作全面提升。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大力宣传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和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和加强群众自觉维护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意识,营造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振兴计划篇2

为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确保我镇乡村振兴战略按要求、分步骤、分阶段扎实推进,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和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牢牢把握“奋力赶超、进位争先”的目标定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基本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走符合XXX实际、具有XXX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坚持党管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政治保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注重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推进。

三、规划和实施计划

XXX镇地处XXX县东南边缘,距XXX城区1小时车程,距XXX县城54公里约1小时车程,距省会XXX139公里约2小时车程,距南京300公里约4小时车程。高铁从XXX出发到XXX市仅30分钟,XXX镇被纳入XXX都市圈2小时生活圈内。随着XXX高铁站的建成使用与未来XXX省道的建设开通,XXX镇对外交通联系将得到大幅优化提升,全镇实现跨越式发展腾飞迎来了战略机遇。

(一)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培植乡村振兴动能

1、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三转三化”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构建多元化特色农业格局,不断增强特色农业产业优势。XXX镇西部地势平坦低洼为城东湖的行蓄洪区,东部为岗丘坡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丰富的生态特色环境资源。西部淹没区水系密集、湿地遍布、圩台众多、土地肥沃,芡实等野生水湿生作物极具特色,适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东部岗丘区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水果种植和生态旅游。

2、加快农业农村产业融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大力培育“新六产”,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朗德鹅加工和副产品开发,推广“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产销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积极推进镇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龙虾、皖西白鹅等一批优质农产品电商经营业户,2018年实现镇级电子商务站点全覆盖、中心村覆盖率70%以上。到2019年实现镇、中心村电子商务站点全覆盖。

3、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坚持农业提质导向,推行农产品、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食药监管,每月对全镇食品药品领域进行1次巡查,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大力发展现代高效林业,加强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4、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及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提高抗旱防洪能力,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工程,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商品有机肥等技术模式,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积极推进农村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解决畜禽养殖场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

5、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XXX镇主要以种植业和传统养殖业为主。大力发展多元化、多类型的合作社,根据不同村的基础条件,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平台支撑。积极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合作社,探索完善“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

(二)建设生态美丽家园,提升乡村内涵品质

1、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巩固拓展镇村环卫一体化成果。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完成三年改厕任务,让农民群众用上洁净厕所。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与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相结合,建立多形式、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体系。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对我镇美丽乡村,进行标准化再提升,争创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2、提升城镇载体功能。扎实开展城镇形象“清底子”行动,对主干线“僵尸车辆”、废弃固堆等镇区乱象集中清理整顿,提升沿线绿化水平。抓好老旧供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解决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问题,保障农村供水保障率、水质达标率、群众满意率稳定在较高水平。进一步拓展乡村道路生命安防工程,加大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路段、路口警示装置、波形护栏安装力度,提升交通安全保障水平。

3、突破特色小镇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基础、旅游为引擎、文化为支撑、富民为根本,利用本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强调产业先导和领先的品牌定位,推动淹没区和丘岗区“山水”联动融合,体现精准扶贫的发展要求,推动农业一产接二连三与产业价值链提升,营造富有诗情画意的旅游主题形象,聚焦生态、美丽、富裕、诗意、众享的价值愿景,创建宜业、宜居、宜游、宜文的特色小镇。

4、全面深化河长制、湖长制。深入开展“河畅、水清、岸绿”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弥河、石河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立完善水源地和“禁养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三)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焕发农村文明新形象

1、深化乡村文明建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主旋律。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评选活动,把孝文化运用到农村社会治理中,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持续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户评选,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2、大力发展优秀文化。开展各类书画笔会、文学交流等艺术活动,组织开展文化名人辅导、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培训,积极培育民间艺术团体,提升文化队伍层次水平。深入开展以歌唱、舞蹈、表演、戏曲、书画、文学创作为模块的系列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文化参与率和满意度。

3、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加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统筹建设文化大院、农村书屋、活动中心等各类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确保村(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达标率和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文化大院建成率达到100%。

4、推进移风易俗。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建好、用活、优化村(街道)善行义举四德榜。充分发挥村级红白理事会作用,摒弃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相互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农村科普和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四)加强乡村治理,夯实基层基础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为重点,深入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治理整顿,扎实开展“过硬支部”创建活动,提高村级管理规范化水平。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改进基层干部作风。优化提升农村带头人队伍,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加强村“两委”干部教育培训,严格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管理,注重从新型经营主体中培养党员,注重培育农村优秀党组书记,在全镇树立一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领头人的典型。

2、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扩大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持续抓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阳光议事日”“三务”公开等村级基本制度落实,全面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进一步提升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

3、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功能,中心村司法行政工作室实现全覆盖,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加强对农村宗教活动的引导,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涉农村公共事务,形成崇法尚德、扶正祛邪的良好风气。

4、深化平安村庄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建“信息化支撑,立体化防控,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社会治理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能,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五)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农民幸福感

1、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积极开展脱贫“回头看”专项行动,精准做好脱贫核查,严格准入退出动态管理,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深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认真组织好产业扶贫项目效益分红,积极发展规模种养、特色加工等产业项目,切实发挥产业扶贫项目支撑带动作用。广泛开展社会扶贫,探索创新“互联网+”社会扶贫模式,完善社会扶贫供需对接机制,积极动员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参与扶贫开发。狠抓脱贫攻坚作风建设,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在全部兜底完成脱贫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不返贫,致富奔小康”。

2、加快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鼓励引导有志于在农村发展的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等回乡创业,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创新创业,加强村两委成员、合作社带头人、农业大户的创新创业培训,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优先发展农村教育。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学校建设的投入,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非外力情况下不落一人。

4、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完善贫困人口医疗商业补充保险,逐步提高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统筹使用各级救助资金,精准用于救急救难。完善农村残疾人生活用电、水等优惠政策。健全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6、改善农村养老服务。鼓励多种方式建设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打造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推行邻里互助、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方式,改善贫困老年人生活状况。对不赡养老人行为进行行政、司法干预。加快推进医养结合,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在农村养老机构设置服务站点、提供签约服务。

(六)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村改革

1、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激活资产资源、发挥权属效能,增加财产性收益。巩固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

2、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稳慎探索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有偿退出、继承及抵押、担保权能,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3、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完善盘活利用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进一步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等设施建设。

(七)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村工作相关站所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实行镇村两级书记一起抓,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切实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抓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上,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完善推进机制,成立乡村振兴战略五大工程推进组,每个推进组由班子成员牵头抓总,各责任站所、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工作指导,做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任务相适应。严格落实上级涉农资金管理体制,做好资金整合使用项目规划,提高资金使用效能。推广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让农民更多参与建设管护。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领作用,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乡村振兴。

3、改进工作作风。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要坚持规划先行,由点到面、由低到高,有序推进。要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依法作为,结合各自实际,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要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内外兼修,面子新,里子也要新,坚决杜绝“形象工程”。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群众支持参与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振兴计划篇3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州、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以健全全民社保体系为重点,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为抓手,以强化农村人才供给为支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助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注入强大的人社动力。

(二)目标任务

到2021年底,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就业岗位、创业服务等基本公共就业服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5万人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80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培训(包括新生代农民)400人;大力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争取创业培训完成40人以上。组织创业专家团队下乡指导4次,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900人。全年累计举办招聘会8场,其中农村劳动力专场招聘会4场。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适时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基层人员待遇、职称倾斜政策,扩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引导人才向乡村流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重点工作

(一)实施就业创业富民计划

1.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收。(1)挖掘就业岗位。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站(所)作用,深入所辖园区、企业挖掘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工作岗位,及时推荐就业岗位。(2)持续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统筹用好公益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大力培育劳务经纪人,鼓励劳务经纪人带动农村劳动力有组织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和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3)开展就业专项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送岗下乡”、“就业扶贫行动日”等就业招聘活动,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农村劳动力专场招聘会或送岗下乡活动,加大面对面对接,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4)打造“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在以半小时路程为半径的乡(镇)、行政村地域内,设立一个就业服务场所,为当地贫困劳动力及时提供就业信息,促进就业创业。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招聘求职服务,方便农村劳动力享受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就业服务。(责任部门:就业服务局)。

2.支持农民自主创业。(1)推介创业项目。开展“就业创业服务乡村行”“创业培训进乡村”活动,广泛征集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免费提供给有创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入乡有创业意愿的人员。加强返乡创业专家团队指导功能,对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群体人员开展“一对一”的创业指导服务,帮助提升创业能力。(2)鼓励自主创业。对贫困劳动力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且有正常经营行为1年以上,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一次性5000元初创企业补贴。对毕业三年内自主创业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3)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计划拿出10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指标,用于帮扶乡村振兴项目,给予项目资金支持。积极扶持农村电商创业,对在电商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贫困劳动力,也可按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政策。(4)强化返乡入乡创业载体建设。探索打造适合乡村创业的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为入驻基地的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的创业服务,同等享受扶持政策,落实房租物业费减免、水电暖费定额补贴等优惠政策,降低入驻企业和创业者经营成本。积极选树一批农民创业典型。(责任部门:就业服务局、小额担保贷款中心)

3.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进行乡(镇)、村专项培训活动,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向农技工转型培训、推动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就业技能培训或岗前培训,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加大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提高培训和就业需求的匹配性和培训后就业率,提升城乡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责任部门:局职业能力建设科、就业服务局)。

(二)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计划

(1)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力量建设。在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招聘)中,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年龄、学历、专业等招聘条件,拿出一定数量的职位(岗位)面向本县市或者周边县市户籍人员(或者生源)、退役士兵招录(招聘),可灵活确定考试方式。根据《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带编入伍方案》,将入伍高校毕业生招聘向乡镇一线倾斜,加强乡镇一线工作力量。(责任部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

(2)培育乡村专业技术人才。结合县域实际,开展教育、卫生等部门自主招聘。进一步降低招聘门槛,配合教育部门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协助卫生计生部门做好乡村医生“乡聘村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均衡基层教育、卫生人才资源配置。加强乡镇农经、农技、农水人才队伍建设。(责任部门: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3)引导人才乡村流动。推动实施人才政策2.0版落地,实施省内高校、科研院所、承担科研项目的医疗卫生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保障其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权益。扩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责任部门: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行政审批办、人才中心、就业服务局)

(4)落实基层待遇、职称倾斜政策。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高定工资政策。配合教育部门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推进基层教育、卫生职称改革。加大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乡村教师、农村基层工作的卫生专业等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政策倾斜力度,对表现优秀、业绩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符合条件的可破格晋升职称待遇。(责任部门: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行政审批办)

(5)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支持县技工学校(县职教中心)强化涉农专业建设,开设一批面向乡村的特色专业,针对性培养充实养老护理员、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专业技能人才。加大技工教育宣传力度,动员鼓励适龄青少年入读技工院校。落实技工院校免除学杂费政策。开办专门班次,为本地企业培养输送所需技能人才。组织农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业技能竞赛等多种技能评价。(责任部门:局职业能力建设科)

(三)实施农村社会保障提升计划

(1)全面落实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政策。依据《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经办规程的通知》文件要求,指导社保局严格按照制度要求经办制度衔接业务,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责任部门:局社会保险科)

(2)适时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认真执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积极主动指导社保经办部门持续实现符合条件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做好由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工作。(责任部门:局社会保险科)

(四)实施农民工劳动维权计划

(1)畅通农民工维权渠道。主动公开劳动监察、劳动关系、调解仲裁机构地址及联系方式,全面受理农民工咨询举报投诉,及时做出回应。对具有争议调解不成欠薪案件,启动仲裁“绿色通道”,快速化解争议矛盾。

(2)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强化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日常巡视检查、专项检查,以政府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排查整顿,落实根治欠薪各项举措。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进行通报警示,将拖欠农民工工资纳入信用体系建设,对符合规定情形的违法企业及个人,依规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对严重欠薪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联合惩戒,对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企业和个人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确保劳动报酬全部及时足额支付到位。

(3)加强企业劳动用工指导。指导督促用工企业与贫困劳动力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责任部门:劳动监察大队、调解仲裁管理科、劳动关系科)

(五)实施人社公共服务提优计划

(1)加强人社基层平台建设。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乡村延伸,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经办能力。

(2)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办法,允许在城镇常住并处于无业状态的农村转移劳动者在城镇常住地进行失业登记,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责任部门:就业服务局)

(六)加大部门年度乡村振兴绩效考核

紧紧围绕省、州、县的重大决策部署,并与州考县工作紧密衔接,将过去脱贫攻坚指标转换为乡村振兴列入绩效考核体系,并赋予不低于15%(30分)的权重。充分体现绩效考评的“指挥棒”作用,各部门重点职能工作指标体现乡村振兴工作,确保全县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形成合力。(责任部门:局绩效考核科)

三、保障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一思想,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共同意志、共同目标、共同行动,局党组定期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局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统筹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有关工作部署。乡村振工作情况纳入部门(科室)年度考核内容。局办公室每月实行月调度制度,每季度通报一次工作情况。

(3)注重示范引领。局各科室、各下属事业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围绕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劳动维权等方面,打造一批人社领域乡村振兴工作的典型示范,在人社系统形成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振兴计划篇4

2007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随着金融危机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中国的经济增长也逐渐感到压力,中国政府快速反应,及时改变经济运行结构,启动扩大内需、调整宏观调控政策,推出4万亿救市计划,具体分派到各个行业就变成产业振兴的范畴。

根据国务院总理同志在2009年11月23日科学大会上的讲话,“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水电、核能、生物质能)、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生物育种、新医药、信息产业。

二、发达国家实施产业振兴计划的相关经验

如何加快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欧美日等国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

(一)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信息高速公路是高速信息电子网络,即通过通信网络、数据库、计算机等组成的体系为用户随时提供信息。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使得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观,且进一步带动美国高技术的全面发展,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其国际竞争力。

(二)日本的“产业振兴计划”

日本的产业振兴计划以产业和企业为对象,以实现政府产业结构调整和贸易结构目标,以发展重点产业为中心而展开,以促进企业间的竞争力为宗旨。

1、经济恢复期(1945年—1959年):日本物资匮乏,通胀严重,唯有煤炭资源可以开发的情况下,日本采取了“倾斜生产”的方式,就是集中生产煤炭,将生产出来的煤炭用于生产钢铁,生产出来的钢铁又投入到煤矿业。以重新钢、煤两项基础产业为突破口来带动经济复苏。

2、产业振兴期(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为实现经济自立的目标采取了产业合理化政策,通过引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方式提高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重点是煤炭、话费、造船、钢铁、煤炭等基础产业。

3、经济高速增长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年代初):这段时期是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通过企业合并、联合提高规模效益,增强竞争力成为这一时期日本的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4、石油危机以后的时期:此阶段产业政策的内容扩大到了信息、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及关系环境、民生、地区开发等社会事业领域,产业政策从“硬”政策(对特定产业提供补助、优惠税收、低息贷款等)逐步转变为“软”政策(向社会经济展望、提供信息引导企业等)。

(三)芬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芬兰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0世纪50年代,芬兰把重点放在造纸业及造纸机械产业。芬兰主要依托于技术创新来推动林、浆、纸一体化的发展,使现代造纸技术及机械制造水平得到整体提升。芬兰在全球造纸自动化和技术创新领域扮演领导角色。

2、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芬兰推动现代造船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芬兰的经济发展和产品出口依赖于海运,这就决定了发展现代造船业及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其工业化的优先选择。

3、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芬兰加快了推动现代化电信产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工业的投资开始在国民经济中下降,电信服务业投资迅速上升,使得芬兰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最早推进电信技术创新的国家之一。

4、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实现了向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通讯业的跨越。

5、进入21世纪后,芬兰确立了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战略目标,使得芬兰在清洁工艺、能源效率、废物管理、水资源保护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拥有全球领先技术。

三、我国推进新兴产业建设政策建议

根据美日欧的先进经验,中国在实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候,应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法律强制、税收优惠、财政支持、融资鼓励等多种方法和措施创造适于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国的新兴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得到了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因此基础较为雄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科技创新方面“拿来主义”作风严重、产业布局雷同、低水平建设较多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体制、市场、政策的综合设计,注重自主创新,加强中国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等方式。

(一)国家层面战略部署,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完善管理和监督体制

1、在产业发展初期,政府的支持决定着新兴产业的发展程度。政策支持应该关注研发和产业化。政府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规划新兴产业的长远发展、促进各地协调发展。政府要有超前的战略思维,抓紧编制七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看准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选择集中突破的重点领域和产品,从而为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形成系统化的发展思路与措施。

2、完善相关管理和监督体制,确保市场有序健康发展。掌握核心技术,重视主流技术的升级。新兴产业内在动力在于知识、技术创新,外部动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激励与扶持政策。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制度是新兴产业发展成功的关键。

(二)发展新兴产业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在掌握技术的领域发展新兴产业

1、发展新兴产业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在掌握技术的领域发展新兴产业。利用边缘市场逐步升级,既要防止过于支持地段市场,又要防止技术标准定的过高。

2、关键技术实现突破。立足国内外资源和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组建由政府、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组成的产业联盟。

(三)优化产业结构

1、完善产业链条,促进研究成果转化。鼓励、引导人才流动,指定吸引国内外科技专家、企业家参与科研,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机会。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式,引进智力和成果。

2、通过产业补贴和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新兴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利用政府网站开展信息服务,建立技术服务系统,完善技术交易手段,加快建立技术中介经营体系,推动创新成果进入技术交易市场。

振兴计划篇5

中西部高校数量多但成效差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高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中西部普通高校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均接近全国的三分之二。但中西部高等教育存在着国家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数量相对偏少、学科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强、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等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中西部地区高校数量众多,是因为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西部地区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土地面积约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56%,总人口2.85亿人,占全国的23%。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9省、自治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9.5%,承载全国35%的人口。整个中西部地区占地和人口均超过中国的一半,但都没有达到三分之二。作为国土面积、行政区划和人口均过半的广阔区域,中西部地区有理由达到更高的教育水平。

促进均衡成第一要务

中国教育界提出教育均衡的口号已经有不少年了,过去一直在基础教育领域落实教育均衡的政策。随着均衡教育政策下中小学生的成长,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也需要提升水平,来为他们提供优质教育。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列为集中力量实施的37项重大发展项目之一,并启动这一全面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综合性计划。

作为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启动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着重解决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设施和办学条件滞后问题。据悉,工程以5年为一个周期,在2012年至2015年的一期工程中,将投入100亿元支持100所中西部高校建设,覆盖河北、山西、辽宁、吉林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获得支持的全部为地方本科高校,部属院校不在其中。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安排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对每所纳入“工程”建设的高校给予补助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中西部省级政府设立省级专项资金,中部地区省级政府专项资金按不低于中央与地方6∶4的比例安排;西部地区省级政府专项资金按不低于中央与地方8∶2的比例安排。

老办法:集中力量办大事

对于中西部高等教育来说,和东部最大的差距就是缺乏一流的大学。新政策将集中部分优势资源,在“十二五”期间,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省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支持每个省份建设1所地方高水平大学。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对这些高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给予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将比照直属高校,从人才队伍建设、招生计划、学位授予、交流合作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相关省份将把其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予以重点建设。

国家教育领导体制改革后,中央将原来的部委所属高校调整为大部分(75所)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少部分工信部等其它部委主管,其它高校改由省级地方政府管理,即形成了高校隶属格局:少数中央部(委)属高校和多数地方政府所属高校。中央部属高校得到的资源较多,发展较快,而大多数省属高校得到的财政支持较少,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2012年11月13日,在香港李兆基基金会和培华教育基金会资助下,教育部启动了“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旨在提升中西部地方高校办学水平,加强中西部地方高校领导的办学治校能力。到当年12月中旬,已完成首批94名中西部高校领导海外研修任务。此外,还将在中西部地区特色学科专业研究生招生、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等方面,适度扩大机会,给予倾斜支持。

本刊点评

振兴计划篇6

一、现状

xxxx位于xxxxx,辖x个村民组,x个自然村x户x口人,全村耕地x亩。现有脱贫户x户,其中:x户监测户。低保户x户x口人。

二、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机构单一,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总体收入水平不高。二是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技能培训,外出务工致富意识不强,技术型农民少、技能型劳务输出少。三是群众患大病后医疗支出过大,容易造成因病返贫致贫。

三、发展优势

1、产业扶贫。依托我县“巧媳妇”工程项目基地的优势,在村内大力推进服装加工、渔网编制项目,让一部分出不去的农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依托县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等,落实专项资金扶持、互助资金扶持、就业创业扶持和信贷资金扶持等措施,对脱贫户、监测户进行产业扶持,确保脱贫户稳定增收。充分发挥专项扶贫资金作用,建立专项扶贫资金到户台账,集中扶持脱贫户、监测户发展致富产业。积极引导小额创业贷款、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投入扶贫开发,向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户、监测户倾斜,重点扶持刚脱贫家庭退伍复转军人、大中专学生和进入城镇的自主创业者,拓宽脱贫渠道。积极探索推广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大中型农机具、农村有效房产等抵押贷款模式,为脱贫户、监测户提供更多贷款支持。拓宽农业保险险种和承保覆盖面,增强脱贫户、监测户应对自然风险能力。鼓励脱贫户、监测户入股或进入“巧媳妇”项目加工点从业,增加资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2、整村扶贫。坚持行业扶贫与专项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加大整村推进扶持力度,联系协调相关部门负责水、电、路、广播、电视、网络等“到村”问题,专项扶贫解决“到户”问题,提高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扶持标准。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3、能力扶贫。依托扶贫、人社、教育、农业、工会、团委、妇联等各类培训资源和培训资金,组织一部分有一定学历和意愿的脱贫户、监测户参加由农业服务中心牵头、扶贫办确定对象、远程教育及专家培训、社会各行业协助就业的培训计划,依托职业培训机构,举办扶贫培训班。实施“雨露培训”计划,对脱贫户、监测户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加强脱贫户、监测户剩余劳动能力输出,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带动一户。健全完善大中专学生返乡创业优惠政策,促进贫困家庭大中专学生自主创业、有效就业。对脱贫户监测户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确保脱贫户监测户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至少参与一项种植、养殖、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

四、帮扶措施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标准化卫生室

2、益农信息社

3、道路修建

4、路灯安装

5、自来水安装

6、村室维修

(二)产业项目规划

1、实施扶贫开发到户增收项目

采取使用扶贫到户资金入户扶贫基地办法,计划实施35户119人到到户增收项目,实现贫困户每户直接收益500元。

(三)因户施策落实扶贫政策

1、对因病致贫的xxx等17户,帮助办理就诊优惠卡、重症慢性病证等。

2、对特困人员实施低保、五保供养脱贫等政府脱贫措施,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员可申请集中供养。

3、对存在不安全住房,帮助申请危房改造。

五、未来规划

(一)及时统计好脱贫返贫的统计监测工作,持续巩固好脱贫攻坚的成效。不能觉得脱贫了就放松了工作要求,要加大监测和帮扶力度,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致贫。突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等带动作用,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二)持续优化发展产业,以产业来促进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把发展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鼓励更多的人成为致富的带头人,强化先进引领带头的作用,持续带动贫困户增收,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三)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创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消费扶贫是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和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举措,利用电商平台、抖音直播间,做好村里农产品的宣传促销工作,切实解决扶贫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要积极探索本村的电商人才,吸引外出务工的人员积极投入到乡村建设中来,切实做细做实消费扶贫各项工作,以消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四)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贯彻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以在“两不愁三保障”达到基本保障标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巩固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和收入不稳定等突出问题。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确保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长期可持续,做到长短结合,接续推动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改善。

六、总目标

振兴计划篇7

作为一个建厂40多年的军工企业,企业职工队伍中35岁以下青年职工是主体,和全国许多老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青年人才总量不足,青年人力资源素质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青年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近两年来,工厂团委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按照团省市委统一部署,紧扣经济发展大局和企业改革发展实际,通过开展“型号成功我成材主题活动”、“导师带徒”、青工技能培训、青年岗位能手技能大赛、“青年创新创效成果大赛”、先进操作法现场推广演示会、企业青年素质、状况调查等活动,扎实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有效地提高了青工整体技术水平,为企业发展积累了青年后备技术人才大军,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抓思想认识,明确提高青工技能素质的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是企业长远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培养造就青年人才大军是共青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引导青年投身建设一流航空企业的宏伟目标,为企业长远发展培养更多的青年人才队伍,成为了新时期企业团组织的新课题、新任务。根据团中央、团省市委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意见,结合我厂发展实际,我们感到全面振兴青工技能对于团结动员广大青年职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企业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立足本职、提高技能,充分发挥生力军、突击队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先后以研讨会、座谈会、团干部培训等形式,深入进行学习推动,使大家对青年人力资源开发,青工技能提升的目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

一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提高青工技能,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年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源,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技能青年人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大力弘扬企业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推动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满足青年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岗位成才的根本需要,实现青年的根本利益。当前,由于一些南方同类企业待遇较高,我厂人才流失也较为严重。这种情况下,大力培养造就各类高素质青年人才,也是落实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开发企业青年人力资源,动员、引导、激励广大青年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和素质,与时俱进,不断实现自身的持续进步和发展,必将会企业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提高青工技能,是共青团组织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具体体现。服务企业经济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是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技能振兴等活动,切实帮助青年职工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职业素养,能够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提高工作效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竞争力;有助于提高青年自身技能储备,增强青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可以说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过程既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青年人全面发展的过程,顺应了时展要求、符合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迎合了青年学习和成才的基本需求,实现了青年的根本利益。

三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提高青工技能,是与时俱进创新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的有益探索。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全面提高青工的技能素质,是在继承和整合共青团以往开展的青年创新创效、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抓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有效举措。

二、抓组织推动,健全和完善有效的活动机制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工厂团组织切实将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作为提高青工技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效载体,认真对待,精心谋划。

一是加强协调,整体推进。建立了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工厂党政领导牵头,总师办、人教处、技术处、团委共同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统一研究部署全厂青年技能提升和振兴工作。各基层单位按照厂团委的要求,相继成立了由党政领导任组长,团支部(总支)牵头,各相关领导参与的本单位活动领导小组,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工作中给予指导,形成了党政领导挂帅,团委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协作的运行机制,为“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与工厂人教部门确定了“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工作目标,即用三年时间,使青年职工100%接受培训,青年高技能人才增加两倍,使80%以上参加“计划”的企业青年职工提升一个技术等级。并将目标和任务进行了三级分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推动、层层抓落实,实现了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三是完善机制,强化指导。工厂团委要求各单位结合专业特性,确定活动实施计划。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强化5个环节、注重抓好6个结合。强化5个环节,即强化培训、比武、监督、考核、奖励为一体的活动运行机制;注重抓好六个结合,即各项活动与企业生产相结合,与岗位培训、练兵、成才相结合,与共青团的品牌活动相结合,与选树优秀青年典型相结合,与技能鉴定、技师评聘相结合。并定期组织工作汇报会、工作交流会,及时了解和把握各个单位活动的推进情况,研讨交流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活动的有效工作方式,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抓活动实践,为企业青工成长成才搭建舞台

一是开展“型号成功我成材”主题活动,培养青年树立岗位成材意识。工厂团委结合航空企业特点,在青工中全面开展了“型号成功我成材”主题活动,制订《5704厂青年成材手册》,从岗位技能、岗位文明、岗位效益、创效能力、质量安全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基层团支部每月考核打分,由团委、人教处、技术处组成的考核小组每季进行考核,每年进行评比表彰,并将考核中成绩优异的青工纳入工厂后备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推荐。通过主题活动,促进了青工成材意识,为青工快速成长搭建了舞台。

二是深化“导师带徒”活动,加大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导师带徒”是在开展青工培训的过程中,总结出的易于推广、操作性强的培训模式。同时也是我厂的青工培训工作中,一直以来开展较好的一项名牌工程。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导师带徒活动在我厂已经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活动机制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活动保障体系。同时,工作中我们还把“导师带徒”活动逐渐纳入到了企业行为,使此项活动成为了企业培养青年技术人才和各重要岗位接班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工厂劳资、人教、技术处的相关部门均介入活动的管理与考核,并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下发了相应的《导师带徒活动考核标准》、《导师带徒活动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厂、车间、团支部三级导师带徒活动考核制度》,做到每月检查、按季考核,定期评比,年度表彰。形成了科学的多元化管理的立体格局。在工厂处于“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依然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此项活动。每季给考核合格的师傅发放津贴,每年年底对表现突出的师傅进行一次性表彰奖励,在每届活动结束后,我们要单独对此项活动进行总结,并对评出的优秀师徒和活动最佳组织单位进行表彰。在活动中,我们总结了以往的活动经验,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改进。我们打破以往“一助一”的活动形式,采取“优优结合”的方法,以青年技术人员拜老工程学艺、一专多能多面手学艺和重要岗位一师一徒学艺三种形式,把技术基础好、上进心强、有培养价值的青工同掌握绝技绝活的老师傅或高级技术人员结成对子,努力为工厂培养高、新、尖青年技术人才,以进一步适应工厂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人才竞争较为激烈的今天,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极大调动了老师傅“传、帮、带”和青年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缩短了工厂“高、新、尖”技术人才的培养进程。几年来,全厂参加“导师带徒”活动的青工已达400余名,有51名青年徒弟被评为省、市、厂级青年岗位能手,其他参加前几届“导师带徒”活动的青工现已成长为各车间的生产骨干、技术能手,在各个关键岗位上挑起了技术大梁,为工厂的改革与发展积累了人才后劲。

三是深入开展“推百法练绝技”活动。在全厂青工中开展“推百法练绝技”,通过“小窍门、小技巧、小绝活”先进操作法的评选活动,不断发现挖掘先进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并在青工中演示推广了100项先进操作法。通过先进操作法的推广应用,提高了青工的技能水平,为企业节能降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进一步深化“号手”活动。通过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从提高青年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出发,以体现先进性的创建标准和争当标准要求青年,引导青年奋发向上;开展经常性的岗位训练,组织技术大赛、科技攻关等,使青年在岗位上长知识,增才干。通过开展“练绝技、展风采,做贡献”为主题的岗位建功活动、“百号创新促管理”活动、“百号促销创效”活动。动员青工围绕急、难、险、重任务,发挥青年先进集体生力军、突击队作用。

五是全面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青工创新能力。每年5月举办“青年创新创效成果大赛”,促进了青工投身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我们把技术创新重点放在了新机试修、扩修复活、设备改造、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先后组织开展了“五小”成果评展、“挖潜扩修”竞赛、“百岗百课题科技攻关”等活动,并把活动内容与工厂的重点科研项目、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技术成果与奖金、技师评定、晋级职称挂钩。极大调动了青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也有效促进了“五小”成果的转化和利用,解决了许多生产岗位上的急、难、新技术等问题。这项活动既提高了青年的科技能力,又为工厂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地推动了工厂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六是开展技能培训月活动。我们每年定期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并把每年9月定为“青工技能培训月”,每年参加岗位练兵的青工达2000多人次。通过这些活动来进一步检验培训效果。工作中,我们还把青工技术培训活动均纳入到了企业管理全过程,把活动中青工的表现及成绩与他们评职、进级挂钩。通过这种方法,对青工起到了较强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有效调动了青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了青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下一步主要工作:

1、营造氛围,突出广泛性。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从转变青年职工的思想认识入手,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国情企情教育、主人翁精神教育、危机意识教育等,激发职工参加提高技能、岗位成才的紧迫性、自觉性,深入认识“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提高青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使广大青年职工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工人阶级有知识才有力量的观念;不学习必被淘汰的观念;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加学习培训的热情,在企业中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加大选树优秀青工典型的力度,广泛挖掘,选树表彰一批各专业的优秀青年职工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掀起和带动广大青年职工围绕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岗位实践,岗位成才,岗位奉献的积极性。

2、开展技能培训,突出实效性。技能培训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基础环节。要认真组织卓有成效地开展好青工技能培训工作。首先,要拓展培训内容。要围绕工厂发展建设需要,并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更新等要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使培训符合企业和青年实际,体现岗位特点和青年的个性化需求,做到因岗制宜、因人制宜、因企制宜;其次,要创新培训方式。要根据培训内容和对象的不同,合理安排培训的形式、内容和培训手段,使青年职工接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并将技能培训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练互补、相互促进、融会贯通。第三要抓好展示。挖掘先进的操作法,开展“5704厂青工绝技绝活储蓄”活动,收集百种有代表性的青工绝技绝活、制作《5704厂青工先进操作法汇编》VCD光盘,下发到每名青工,加快青工提高技术水平步伐,促进青年职工先进成果向现实生产转化。

3、组织技能竞赛,突出创新性。开展技能竞赛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重要内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青工技能提高月”等活动为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有效载体,深入扎实开展技能培训活动,在活动的深化上,招法的创新上,经验的推广上寻求新得突破。版权所有

振兴计划篇8

某矿集团20__~20__年职工技能振兴计划20__年,某矿集团在册职工7.3万人,其中生产工人3.4万人。据统计,现在岗职工中有2608人取得中级工等级证书,654人取得高级工等级证书,评聘工人技师277人、高级技师19人。随着企业创业形势的发展,高技能人才数量偏少、技术等级结构不合理、以及培养鉴定和评聘工作相对滞后等问题更加突出。根据20__年党委工作会议要求,为更好地服务于集团公司新一轮创业发展,加快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步伐,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结合企业实际,特制定《某矿集团20__~20__年职工技能振兴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科教兴企”、“人才强企”战略,制定并实施职工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按照分类指导、针对性培训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及知识技能型人才步伐;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努力营造技能人才快速、健康成长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为集团公司创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技能人才基础。二、培养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即从20__年到20__年底,实现中级工占生产工人队伍的60、高级工占中级工队伍的15、技师和高级技师占高级工队伍的50的培养目标,缓解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按20__年至20__年集团公司在册生产工人平均人数2.4万人计算,到20__年中级工人数将达到14000人、高级工人数达到2100人、技师和高级技师1000人。每年须完成中级工5000人、高级工800人、技师及高级技师300人左右的培训、鉴定或考评任务。三、具体措施㈠采取自培、委培、自考和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加快技能人才培养1.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和矿(厂、处)两级培训基地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职工参加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班,不断提高职工的岗位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水平。矿(厂、处)重点开展中级工和部分工种高级工的培训;集团公司重点开展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同时承担职工技术等级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及考评工作。2.实施“职工技能等级达标培训工程”。普及中级工等级培训,凡现在岗的综采支架工、矿井维修电工、地面电工、值班电工、液压支架(支柱)修理工、矿井维修钳工、井下电钳工(综采维修电、钳工)、矿井通风工、瓦斯检查员、防爆电气设备检查员、主提升机司机、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救护队员、采掘班组长、电(气)焊工、车工、钳工、锅炉操作工、起重机械作业、企业内车辆驾驶作业、营业员、餐饮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通讯机务员、通讯设备检修工及其它特种作业人员,应在20__年底达到中级职业技能水平,取得国家《中级职业资格证书》。3.实施“职工学历达标培养工程”。通过举办“双证”(文化学历证、等级工证)培训班、业余文化学习班等形式,集团公司45周岁以下,从事煤矿通用工种、特种作业人员以及班组长,到20__年底,一般应达到高中文化学历;晋升技师的高级工在晋升前必须达到高中(或中专)或以上学历。4.推行“自学考试”模式。职工根据国家制定的工种岗位技术等级职业资格标准和规定的教材,通过自学、自主钻研或拜师学技等途径获得的知识、技能,集团公司将采取国家自学考试模式,于每年7月份的第一周和11月份最后一周,组织岗位技能应会和专业理论应知考试、考核。对成绩和鉴定合格者,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可直接发给相应的国家技术等级《职业资格证书》。5.推广“以师带徒”等传统培养方法。倡导已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资格的高技能人才,通过“传、帮、带”等方法,积极主动向周围职工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努力营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各单位应将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带徒工作列为评聘条件之一,并纳入薪酬分配考核内容。6.借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优先培养紧缺人才。煤矿紧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可借助有关高等院校、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力量,采取“校企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形式,立足实战、实用、实效,缩短培养周期,加快紧缺专业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方面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7.通过技能竞赛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技能竞赛是提高和检验职工技能水平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集团公司和矿(厂、处)两级职工技能竞赛要与职工技能等级鉴定工作相结合,对基础理论扎实、操作技能拔尖,在技能竞赛中成绩优秀的职工,除了给予表彰奖励外,经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可直接授予中级工或高级工职业资格,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晋升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㈡完善考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1.建立“职工技能等级CBA递进培训模式”。“职工技能等级CBA递进培训模式”就是职工技能逐级培训和递进考评机制,即C代表中级工,B代表高级工,A代表技师、高级技师。各单位要运用CBA递进培训模式,结合职工职业生涯设计和素质教育,制定职工技能人才培训、考评递进目标规划,按照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 技师序列,使他们普遍每两年上一个台阶,优秀的一年上一个台阶。各单位要将每年评选出的“劳动模范”、“六好职工”以及热爱煤炭事业、有培养前途的青年职工,优先纳入技能人才培训和递进考评目标规划。2.改进技师资格考评制度。在不断完善技师考评机制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促进集团公司技师考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坚持每年开展一次技师考评、鉴定工作,打破工龄、年限、资历等限制,使具备技师、高级技师素质和能力的职工及时晋升技术职业等级,取得国家《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对评聘在岗的技师、高级技师,坚持“一年一考核”和优升劣汰制度,不搞技术等级终身制。3.完善“技术能手”和“首席职工”评选机制。集团公司和矿(厂、处)每两年开展一届“十佳技术能”、“百名优秀技术能手”评选活动,对被评为集团公司、矿(厂、处)级“十佳技术能手”的职工,报上级批准,分别授予技师和高级工技术等级职业资格;对各单位产生的“首席职工”、“首席技术工人”、“专业工种(岗位)带头人”和“内聘技师”,符合条件的,可通过相关程序,纳入高级工鉴定和技师、高级技师申报评聘范围,并优先授予较高一级技术等级职业资格证书。㈢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激励机制1.鼓励各单位建立技能人才业绩与政治待遇、薪酬分配和职业生涯发展“三挂钩”的激励机制,既要营造用事业、感情、待遇留人的社会环境,也要完善制度留人的约束机制,参加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签订培养服务协议。2.落实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岗位津贴待遇,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岗位津贴分别不低于50元、100元、200元。还可通过技术创新奖励、岗位津贴、协议工资等多种形式,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贡献特别突出的,实行重奖。3.保护技能岗位职工的学习积极性,经费投入要向技能人才培养倾斜,妥善处理工学矛盾,及时帮助技能人才解决在实习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4.足额提取使用职教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且用于工人安全和岗位技能培训费用的比例要占60以上。各单位要按照职工操作技能特点,配备必要的现场生产设备、多媒体教室,添置投影机、摄像机等教学设备,提高教学实验、模拟操作设备和实验室的装备水平,推广现场教学和实际操作模块化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四、加强组织领导和考核工作㈠加强领导集团公司成立“20__年~20__年职工技能振兴计划”领导小组。某某同志任组长,某某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组织人事部、工会、人才培训中心、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劳动工资部、财务部、经营管理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人才培训中心,某某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基层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㈡明确责任组织人事部、劳动工资部负责专业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和培养规划的制定;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工会负责职工技能专业技术知识、安全知识培训及文化学习的指导和检查;人才培训中心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和协调、处理年度培训计划的汇总拟订和组织实施,并负责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年度考评工作。㈢强化考核1.列入重点工作考核。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作为集团公司“星级文明单位”的重点工作纳入考核,每年对各单位技能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计划指标的完成、“三挂钩”机制的落实等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2.加强职教目标管理考核。每年的技能人才培训计划纳入职工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加大考核得分比重,凡未完成技能人才年度培训计划的单位除不能被评为职教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外,并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追;要做好技能人才开发使用工作的考核、总结、评比、表彰、推广和提高等相关配套工作,鼓励职教培训工作不断创新,对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和管理者每年度予以表彰奖励。

上一篇:童年的梦想范文 下一篇:阳光灿烂的日子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