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训练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0:15

造句训练

造句训练篇1

一.添枝加叶训练。如用“暂时”造句,先进行扩词

附图{图}

1.谁暂时离开,结果……

2.因为……什么暂时停止……

3.为什么,谁暂时关掉……果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他们造出了很多内容不同的句子,如:阿姨因为有事暂时离开了一下,宿舍里乱作一团。影剧院正在装修,暂时停止开放。暑假的一天,我正在看精彩的电视,突然天黑了下来,雷声隆隆,我只好暂时关掉电视机。最后以此方法,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举一反三地扩词扩句。

二.联想训练。苏教版第九册练习5(3)要求造拟人句,有位学生造了这样一个句子:我往床上一坐,振动了不倒笑翁,它笑着说:“小主人,别生气。”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创设了三种情景引导该学生展开想象:

1.当你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沾沾自喜时(我一回家把书包一甩,高兴地往床上一躺,不倒笑翁发出宏亮的笑声,向我敲起了警钟,告诉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当你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时(不倒笑翁发出柔和的笑声,像和蔼可亲的老爷爷,抚摸着我的脸,轻轻地说:“孩子,记住,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3.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失去了信心时(不倒笑翁向我点头,对我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由于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使学生有话可说,语言丰富生动了。

三.变位训练。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往往只有一种意思,充当一种句子成份,而实际上,多数词语有多种意思,可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如用“沉重”造句。

1.爸爸公司的产品因为不合格滞销了,这两天他的心情特别沉重。(放在结尾,程度深的意思。)

2.爸爸妈妈今天离婚了,我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回家去。(放在中间,程度深的意思。)

3.这担子很沉重,不知道哥哥是否挑得起。(放在中间,分量大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用某个词表达同一种意思,也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如仿照书中“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这一句话,用“……像……”造比喻句,我先把这一句话改成了三句话:雪像柳絮一般,在风中飞舞。/在风中飞舞的雪,像芦花一般。/在风中飞舞的是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

造句训练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

一、提高小学阅读教学创造性的意义

教学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尤其是小学阅读教学更具有创造因素。因为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语言本身就有严格的规范性,同时,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随着交往的需要,会表达出丰富多样的语言样式。有时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出来。阅读教材就是作者的文学创作,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创作。新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语言训练

阅读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以训练创造思维为主,发展学生语言的创造性;有时以创造性的语言训练为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总之,二者总是统一的。有人总是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割裂开,那是不正确的。下面谈谈以发展创造思维为主的语言训练。

(一)丰富表象与发展学生语言的形象性

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指人过去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运动等来获得,而视觉表象最具有鲜明、多样性和灵活性。表象是可以储存的,它是想象的材料。儿童的表象积累多了,就会促进其思维、尤其是形象思维的发展。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儿童的观察活动,其目的就是为积累表象,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在方法上多引导儿童进行观察,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孩子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会获得大量的表象。

(二)发展想象与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最初一般具有复制或再现的性质,逐步发展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创造性成分会日益增多。由于儿童的知识的限制,其想象的逻辑性和概括水平不会很高。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呢?儿童想象的发展主要靠生动如画的语言。口头语言通过声音传导意义,由听觉接受;书面语言通过文字传导意义由视觉接受。不论是由听觉还是由视觉接受的信息,对语言所w现的景物、事物、人物,要能实现其具体效果,是需要通过学生的想象才能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的一般做法:

充分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唤起学生的表象和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人物、人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写的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方面要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画面。

揭示关键词句的内涵,唤起学生的想象。有的词句不是一看即明白,必须将词句内涵揭示出来,使学生理解该词句的比喻之义、含蓄之义、言外之义,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准确,才能唤起学生的想象。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头脑中积蓄的表象再现出来,要善于给学生一些联想的条件,善于给学生描绘、设计出一些情境,使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想象,使学生听教师读、讲,如身临其境。如教师的语言干巴巴,就是有好的教材,也不会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想象与情感分不开,只有情感充沛,想象才会丰富。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感情,要以富有感情的生动语言,唤起学生的想象。

(三)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鼓励质疑,激发求异思维和创造意识。有人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这话是千真万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广阔的、灵活的,并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发问,诚恳地欢迎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要善于设计多种形式、多层次、多答案的练习。鼓励学生动脑筋说自己的话,不要人云亦云,别人说了,你就不要重复。日久天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发展。

三、前面谈了以发展创造思维为主的创造语言训练为主发展创造思维

创造性的语言训练是以思维的创造力为基础的,所以创造性语言训练,也是创造思维的训练。创造性语言训练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过程中逐渐增加创造性成分。要使学生的语言发展具有创造性,关键取决于教师在设计语言训练上的创造性。

(一)扩展性的语言训练

我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有的教师教某一课,课文中有哪些生词或句子,就死死地教那些,多一点也不敢扩展。这样学生的语言、知识、思维就受到一定限制。而有的教师就不这样,他们给学生的词句那么丰富。

扩展词汇,发展语言。学生语言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词汇量的丰富。学生词汇掌握了就会促进语言的发展。

(二)重组性的语言训练

学生对已掌握的语言、知识的重组练习,是训练创造思维、训练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1、语文内容的重组训练

对课文的句、段、篇可以重新组织,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可以用“补充故事情节”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可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性词句、标点符号等,补充故事情节,使情节具体化;还可以根据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述,展开对人物 内心世界的想象;也可以利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想象故事情节。一般采用补写、改写、扩写或创造性复述等方式。

2、语文形式的重组训练

变换句式训练。如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或设问句,由反问句或设问句改陈述句,由二次否定句改为直述句或改为反问句、责问句,由一般句子改为比喻句或拟人句等。还有对话改为叙述或叙述改为对话,都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重组文章结构的训练。这种训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对于一些文章结构特殊的课文可以进行调整。

造句训练篇3

教学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尤其是小学阅读教学更具有创造因素。因为:1.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语言本身就有严格的规范性,同时,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随着交往的需要,会表达出丰富多样的语言样式。有时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出来。2.阅读教材就是作者的文学创作,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创作。3.新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目前小学阅读教学的实践来看,阅读教学的创造性还很不够。1.表现在学生学习方面主要是: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提问很少,提问的思路不开阔;学生的答问重复的多;学生的作文受“小八股”束缚,如开头总述、中间重点写一两件事、最后表达中心思想。当然,开始是可以这样训练的,但到高年级,必须放开。2.教学方法机械死板。如不少教师采用鹦鹉学舌的方法,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而不能做到教一句,学三句。同时,目前在教学中,往往以一种教学模式去套教材,课课是一种模式,这样就显得机械死板。3.受教学参考资料的束缚太大,如考试都要以教学参考资料上的要求做标准,否则即给扣分。因此教师教学不敢有半点灵活。4.更主要的是缺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个人看法,有的老师不但不支持,反而批评好表现个人。这种做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在谈阅读教学的创造性之前,先要明确创造性的含义。一般讲,创造就是把自己已知的材料重新组合成新的事物或思想。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已掌握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进行重组而获得新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所谓新即与以前的不同)。必须明确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有独自的看法。但这看法要求并不高,只要不重复自己和他人,就有新意。同时还应该明确,学习的创造力不是孤立的,还必须与敏感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果断的判断力紧密结合。阅读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的语言方面。而创造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广阔性等方面。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语言训练

阅读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以训练创造思维为主,发展学生语言的创造性;有时以创造性的语言训练为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总之,二者总是统一的。有人总是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割裂开,那是不正确的。下面谈谈以发展创造思维为主的语言训练。

(一)丰富表象与发展学生语言的形象性

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指人过去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运动等来获得,而视觉表象最具有鲜明、多样性和灵活性。表象是可以储存的,它是想象的材料。儿童的表象积累多了,就会促进其思维、尤其是形象思维的发展。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儿童的观察活动,其目的就是为积累表象,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在方法上多引导儿童进行观察,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孩子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会获得大量的表象。如春天到了,引导儿童观察花草树木。要求把看到的说出来或写下来。有的老师引导孩子认识柳树:柳条长长的,是绿色的,在风中摇摆着。他就可以说一句话:“绿色的柳条在春风中摇摆。”或“柳树的长长的绿色柳条,在风中飘摇。”又如,儿童看见桃花,数数五个花瓣儿,一串串的,粉红色,有香味。这时在语言调节下,就会说出:“桃花开了,粉红色的,每朵有五个花瓣,一串串的,太美了,我还闻到一阵阵的香味呢。”这些观察结果的表述,会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发展想象与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法国思想家狄镇罗普说过:“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这句话看来似乎过分,但确实是真理。如果学生的想象力差表现在阅读中,往往对课文的情景理解不具体。表现在说话、作文中就不会具体生动。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会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

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最初一般具有复制或再现的性质,逐步发展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创造性成分会日益增多。由于儿童的知识的限制,其想象的逻辑性和概括水平不会很高。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呢?儿童想象的发展主要靠生动如画的语言。口头语言通过声音传导意义,由听觉接受;书面语言通过文字传导意义由视觉接受。不论是由听觉还是由视觉接受的信息,对语言所体现的景物、事物、人物,要能实现其具体效果,是需要通过学生的想象才能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的一般做法:

1.充分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唤起学生的表象和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人物、人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写的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方面要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画面。例如《林海》的第2-5段,写岭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写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种的绿色: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写落叶松的海洋和俏丽的白桦的句子等。凡是这样生动具体的语言,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边读边想象画面;既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又会发展想象力。

2.揭示关键词句的内涵,唤起学生的想象。有的词句不是一看即明白,必须将词句内涵揭示出来,使学生理解该词句的比喻之义、含蓄之义、言外之义,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全神贯注》一课,第二节中,两个“好像”的句子,要引起学生的想象。“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出说了什么悄悄话?(可能自言自语:这样画,不如那样,这再加一点颜色,或那再淡些……)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为什么?似乎在跟谁争吵?实际上是自己的意见在争论(你那么画不对,应该这样……)。“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画好了,陶醉于作品之中,什么都忘了……)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把两个“好像”的句子内涵指示出来是需要学生想象的。在启发学生的想象时,学生还会想出更多的内容。

3.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准确,才能唤起学生的想象。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头脑中积蓄的表象再现出来,要善于给学生一些联想的条件,善于给学生描绘、设计出一些情境,使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想象,使学生听教师读、讲,如身临其境。如教师的语言干巴巴,就是有好的教材,也不会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想象与情感分不开,只有情感充沛,想象才会丰富。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感情,要以富有感情的生动语言,唤起学生的想象。

(三)发展学生的

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1.鼓励质疑,激发求异思维和创造意识。有人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这话是千真万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广阔的、灵活的,并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发问,诚恳地欢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还要善于启发激疑,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第二次比赛,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这时教师是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这场比赛中,当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胜了一场后,齐威王若改变对策,能取胜吗?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由此向广阔又引向深入。思维的广阔和深入还可以促进语言的重组,可以让学生把改变对策后的情况用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这样表达的语言即有创造因素。

2.教师要善于设计多种形式、多层次、多答案的练习。鼓励学生动脑筋说自己的话,不要人云亦云,别人说了,你就不要重复。日久天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发展。

三、前面谈了以发展创造思维为主的创造语言训练为主发展创造思维

创造性的语言训练是以思维的创造力为基础的,所以创造性语言训练,也是创造思维的训练。

创造性语言训练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过程中逐渐增加创造性成分。要使学生的语言发展具有创造性,关键取决于教师在设计语言训练上的创造性。

(一)扩展性的语言训练

我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有的教师教某一课,课文中有哪些生词或句子,就死死地教那些,多一点也不敢扩展。这样学生的语言、知识、思维就受到一定限制。而有的教师就不这样,他们给学生的词句那么丰富。

1.扩展词汇,发展语言。学生语言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词汇量的丰富。学生词汇掌握了就会促进语言的发展。如李吉林老师经常是抓住一个关键词,让学生学会一串词。她教《初冬》一课,结合学生课前观察的初冬景象,懂得冬天刚来到的时候,叫“初冬”。然后举一反三,春天刚来到的时候,叫“初春”;夏天刚来到的时候,叫“初夏”;秋天刚来到的时候,叫“初秋”。一下子就让学生掌握了“初春”、“初夏”、“初秋”、“初冬”一组词。又如教学《荷花》一课,第四节,老师问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学生:这个小朋友看得很仔细、认真。一般教师问答到此即结束了。可是李老师又问:请小朋友们想想,表示看得时间长、看得很专心,或看时表示出爱荷花心情的词有哪些?出示句式:我()看。于是学生答出: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出神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这样的词句训练生动活泼,不仅丰富了词汇,还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同时也为理解该段启动了学生的情绪,尤其是使学生理解了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词,对学生的说话、作文帮助甚大。

2.扩展句子,发展语言。学生语言发展的基础是掌握好句子。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学生能把句子说好或写好,就会为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尤其是扩展句子,既是连句成段、成文的基础,也是使思维发散和深化的过程。一般可以运用给连词造句,几个连词连用,说说出或写出连贯的句子,思维就展开了。例如《荷花》一课的第二小节,通过读,教师可以提示句式: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荷叶,看到()荷花,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然后再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就是在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具体、更美一些。例如有的学生说: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玩,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以上是李吉林的教学)

(二)重组性的语言训练

学生对已掌握的语言、知识的重组练习,是训练创造思维、训练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1.语文内容的重组训练

对课文的句、段、篇可以重新组织,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可以用“补充故事情节”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可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性词句、标点符号等,补充故事情节,使情节具体化;还可以根据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述,展开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想象;也可以利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想象故事情节。一般采用补写、改写、扩写或创造性复述等方式。

2.语文形式的重组训练

(1)变换句式训练。如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或设问句,由反问句或设问句改陈述句,由二次否定句改为直述句或改为反问句、责问句,由一般句子改为比喻句或拟人句等。还有对话改为叙述或叙述改为对话,都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改变人称的训练。有的课文可以由第三人称改为第一或第二人称,例如《小音乐家杨科》,读完第三、四节后,利用课文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可进行改变人称的句子训练,让学生表达内心感受。李吉林老师设计了以下的训练:用第一人称描述儿童的内心感受。教师给了一句话:训练一:“扬科终于看到了日夜思念的小提琴,他心里会怎么想,或者会自言自语地说什么?”(板书:“心想”、“自言自语地说”)训练二:复习朗读前一段写小扬科爱提琴的句子,“只要让他摸一摸……”“扬科多么想仔细地……”“扬科很想把它拿在手里……”,用第一人称口述,扬科想:“我……”用第二人称呼告的句式,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教师启发:小扬科多么想把心理的话告诉小提琴,他情不自禁地伸出双手(看图),这儿最好用第几人称说?谁能把刚才说的换成“你……”的口气说说。教师提供导语:“小提琴啊,小提琴……”这种变换人称的语言训练,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改变人称叙述。我们可以看到李老师很注意启发、提示导语,教师的设计非常用心,主要把学生的心里话导引出来。

(3)重组文章结构的训练。这种训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对于一些文章结构特殊的课文可以进行调整。例如《凡卡》一课是直叙、插叙交叉进行的。可以启发学生按两条线重新安排结构,一是选出书信内容,二是理出插叙的几件事,重新组织,使学生重新探索文章结构特点,加深理解,使思维条理化。有的课文还可变倒叙为直叙,或变直叙为倒叙;或改变开头、结尾;还可以改变构段的逻辑结构,如总分变分总,因果变果因,连续变递进等。这样的语言训练,实际上也是作文指导和思维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作文能力。

总之,要提高阅读教学创造性,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意识。如果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就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会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语言训练项目,会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果教师具有创造意识和民主意识,就会去创设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因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是需要多多鼓励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一些创造性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给以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能做到以上两点,学生的创造能力自然会得到充分发展。

造句训练篇4

一、小学阶段要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要训练学生说出对词、句的理解,对内容的理解,对感情的理解。凡是“说”的,就要通过大脑运用思维组织语言,这是内部语言训练;凡是“说”,就想说好,口头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连贯性、概括性、生动性水平都会逐步得到提高,这是外部语言训练。读熟了再用自己的口说出来,那就是复述,复述是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的过程。通过复述,加强了语言的再创造性训练,促进了学生把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重视读的训练。熟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点出了读的重要性。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从读中体会词句的意思与感情;反复诵读,文中词句烂熟于胸,到用时方能信手拈来。特别重要的是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训练,感情、语气都在那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朗朗读书声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通过回答问题、小声说、同桌说、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复述等多种形式的说的训练,加强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使语言规范、条理。课文中的词句由书面语言文字转化为信息符号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并进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实质性地掌握这一门工具。总之,词、句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落实到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每一步。

二、联系上下文来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其突出特点是以句(文)解词,以句(文)解句,即读书时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其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点:

一是前后联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把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凸现出来,从而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中的“循规蹈矩”这个词语,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找出表示“循规蹈矩”意思的语句。当学生找出“循规蹈矩”就是“按通常的切法”,“却未”用过“另一种切法”后,再引导学生读3、4两个自然段,具体说说“循规蹈矩”的切法是怎么切的,为什么说小男孩的切法不是“循规蹈矩”的?这样把“循规蹈矩”与人的具体行为做法联系起来,既大大地化解了理解的难度,又使这个词语形象地积累在学生的脑海中。二是归类组合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词语归类,特别是意思相近的词语归类,是以词解词的最好办法。为了在这方面给教师们以启示。

三、结合与环境进行词句训练

词句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则很难弄清它的准确含义,在阅读教学中,就要联系它所在的语言环境,进行一番深挖、体味和揣摩。也就是说,重视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来理解词语。有句古语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大松树和小松树》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你看我多高啊!”“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两句话中都有一个“多”字,这两个“多”字意思不一样。第一个“多”是特别、非常的意思。第二个“多”是有差距、多少的意思。同时一个“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的意思不同。我又让学生根据“多”字不同的意思练习说句子。表示特别非常的意思,同?W们说的句子有:“我的新衣服多漂亮啊!”“花园里的花多美丽呀!”……表示多少、有差距的意思,同学们说的句子有:“我的裙子可多了。”“我踢毽子比你踢得多。”……这样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多”的理解,体会到用词造句的妙处,增强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我们承认语言内涵的丰富性,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语言所具有的抽象性,在语文教学中,部分词句的表达十分抽象,造成学生对其理解的难度增加,如若置之不理,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具体的词句教学中,可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将抽象词句化为具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句所蕴含的意义。可通过实物展现、多媒体教学等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清晰的物象,直观感受词句含义。

造句训练篇5

一、从单词入手,加强基本功训练

词汇是句子的基本单位,句子是文章的基本单位,要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我们要注重加强词汇、句式方面的训练。这个训练要遵循由浅入深,步步为营的方式,才可以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即可以让学生有效地记住这个单词或词组,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句子结构甚至随时可以套用这些熟练句型,可以让学生打下英语写作的基础,夯实、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例如:教七年级Module 5 Healthy food 的几个单词(heathy,friut,drink,food,tomato,等)时,我先做这样的示例:

healthy,food healthy food;unhealthy,drinkunhealthy drink 等,然后,我利用这些词组进行造句,对学生说:

T:I like tomatoes and potatoes ,they are my favourite food. They are healthy food. I don’t like candy or hamburgers,because they are unhealthy food.

我领读几遍,学生们朗朗上口之后,我又利用图片让他们对饮料类词语进行造句。面对有趣的话题,学生们不甘示弱地喊开了:

Ss:Ilike milk and water,they are my favourite drink.They are healthy drink.I don’t like juice or coke,because they are unhealthy drink.

这样做,我既巩固了单词,拓展了词组,又练习了口语及句式,自然对英语写作起了很大的帮助,何乐而不为?

其次,要能够熟练掌握句子的基本类型。要写出好作文,理解简单句的几种基本类型是必要的。一个句子必须要有一个谓语动词,就相当于人要有心脏。在英语的基本句子结构中,不仅要掌握各种时态的肯定句,而且要掌握不同时态的否定句和疑问句,以简单句的构成作为对学生进行造句能力训练的起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句子,使之变为复合句。

再次,要学会用常用的英语句型造句。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能套用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类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句型需要掌握。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通过复述、模仿、替换、改装、扩展等各项训练,使其熟练掌握这些句型,要多做同义句转换和一句多译练习,帮助学生学习灵活的表达方式,避免枯燥无味和句型呆板单一。

二、从教材入手,模仿句型写短文

初中学生年龄虽然偏小,但他们学习积极性高,汉语表达能力也强,迫切需要能营造一个有利于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英语语言环境。因此,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模仿句型,活学活用,使每组句型都变成具有一定意义的实际片断。

随着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的深入,课文的难度也会逐渐增大,主要可进行课文改写。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全文的中心思想及段落大意;在改写课文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合理地进行扩充。这样做可以防止学生死记硬背课文中的句子,同时为了叙述这些情节,他们必须要采用许多学过的词、短语和句型,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复习已学语言材料的方式,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用英语写日记

要养成记英语日记勤练笔的好习惯。经常用英语记日记,等于天天在练笔,这无疑是提高英语协作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记日记时,不要总是用简单句,要有意识地用一些好的词组、句型、关联词和复合句等,使文句更优美生动。还有要按照题目或所给情景写文章练笔。写好后对照范文,找出差距,然后再练习,这对提高英语作文也很有帮助,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只有多练习才能练好。总之,平时学习语言素材积累多了,体裁格式记住了又经常练习不断提高,到作文下笔时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全面提升写作能力

现在农村中学大多也配备有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师可经常从网络中下载了一些生活中可以运用该语言的不同生活场景。如:商场购物的场景、饭店接待的场景、旅游景点的场景、车站机场的场景、书店买书的场景及户外场所帮助他人的场景等,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学生看到这些生活场景,会倍感亲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教师还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把写作任务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去看、去感受,使之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营造出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写作,将过去的“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走进课堂,还可以实现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并为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供了可能。教师在评改作文时,可以直接从学生作文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修改,集思广益,使学生从中受启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及时得到评判指导,从而不仅使反馈过程变得及时有效。

造句训练篇6

[关键词]低年级;写话;活用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81-01

新课标在写话教学别指出,在写话中要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小,语言积累匮乏,尤其是其思维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因此,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写话水平,教师就要活用文本,并结合文中的词语或者句子进行适当训练。

一、内化积累运用,活用词语造句

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正确理解词语是写话的基础。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或者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与积累,并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词语进行造句。这样一来,在具体的运用中,学生也就自然地学会了表达,学会了运用。

例如,教学《难忘的一天》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离开展览馆,我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兴奋地”是一个新学的词语。在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结合句子,说说“兴奋地”是什么意思。当学生答出“高兴地”以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说出几个同类的词语。于是,“欢快地、亲切地、紧紧地、顺利地、仔细地”等类似的词语从学生口中纷纷说出。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又借机鼓励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个词语造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积累了词语,而且在活学活用中,他们的写话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以文中的“兴奋地”一词为例子,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并学会触类旁通,认识与积累类似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词语进行造句练习。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学生的写话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写话能力的提升。

二、关注文本Z言,丰富语言扩句

句子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其生活经验、认知经验都比较有限,导致他们写出的句子比较平淡,不够生动。如何才能使学生的写话更为具体生动呢?教师可以从关注文本语言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扩句训练,从而促进学生写话水平的提升。

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在教学时,笔者主要采取了比较句子的方法,让学生把原句与“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一句作比较,并且说说哪个句子好,好在什么地方。在比较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原句不仅把水是怎样升高的描写了出来,而且也更为详细、具体、生动。为了提升学生活用文本的能力,教师可以此为平台,让学生进行扩句练习。如:“天气热了。天气 热了。”“雨下大了。雨 下大了。”就这样,在扩句训练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话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引领学生从关注文本语言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扩句训练。这样教学,使学生养成了自觉关注文本、品味语言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写话水平也定然会更上一层楼。

三、依托语言范式,规范表达仿句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学习表达的起步阶段。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低年级学生最爱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写话训练中不可或缺的拐杖与桥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依托文本的语言范式,进行仿句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写话水平。

例如,教学《画家和儿童》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画就成了。”在教学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写话水平,教师先让学生把句子多读几遍,找出这个句子的特点,当学生找出“一会儿……一会儿……”这个特点以后,教师又接着询问学生:“你会用这种句式写上几句话吗?”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写道:“他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写作业,学习真不认真!”有学生写道:“他一会儿玩积木,一会儿跳绳,玩得可高兴了!”就这样,在学生仿写的过程中,他们的写话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以文本中的特殊句子为例子,让学生找出句式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依照“一会儿……一会儿……”这种句式进行仿写训练。这对于学生写话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助推作用,使得学习效果显著。

总之,写话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今后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文本教材为凭借,鼓励学生活用文本,并让学生真正经历造句、扩句、仿句等几个阶段。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必能使学生的写话水平再上新台阶。

造句训练篇7

一、 突出培养表达能力的说写训练

练说。能够说出几句英语的人,往往会有一种成功感,会消除顾虑,树立信心。然而对于许多中学生来说,学了三、四年英语不一定用英语说过三、四十句话,总是因为怕犯错误而不敢开口,把说当成了一种望尘莫及的事。而至少学生又都持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即认为中国人学习英语缺少交际环境。其实我们是可以创造语言环境的。①从复述课文开始:对照课文以词类转换的方式进行复述;改变人称进行复述;抓住大意,简要复述。②把单词或短语放在熟悉的句型中造句。学生一般都觉得生词难记,死记硬背效果不佳且枯燥无味。若使用这种方法把每个生词造三到五个句子,那将是一举两得:既训练了遣词造句的基本功,又训练了说英语的语流。③练习会话。教师应主动,除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多说英语的语境外,更要注意随时诱导学生讲英语。只要学生能用英语进行回答,目的也就达到了。经常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如果全班的学生都能这样做,那么学生之间就可以创造情景练习会话。④每周或每月定期开展英语角或英语活动日,扩大言语实践量。

练写。用英语练写,不但能巩固学生英语词汇、句型、习惯用法、语法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达到用词准确、句型恰当、语法正确的境界;其次,学生经常通过写的训练可以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以及完整表达思想的能力。再次,在写的训练中,学生能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活用语言,发展其创造能力。同时,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在听和读的训练中捕捉主要的语音信息,从而正确理解语言材料。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写的训练又促进了听、说、读的能力。

就写的方法而言,①最好是抓住课文这个语言材料不放,笔头、口头复述并举,缩写或改写。②提供语言点,让学生连句成文。③要注重对英文书信、日记、通知、看图说话、故事、人物简介等分类进行系统训练,以了解和掌握相应的文体写作知识及技巧。当然,在写的过程中要把握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有针对性地训练。

二、 加强以培养语感为目的的听读训练

练听,具体可分四个步骤:(1)模仿跟读阶段。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或听老师读,模仿正确的语音或语调,适当讲解意群、连续、弱读、清辅音浊化等语言特征和现象;②辨音会意阶段。 转贴于 可以是一组组的单词(如ship/sheep;it/eat;Miss/Mrs;T/G等),也可以是一组组的句子(如:Is this box?/Is this bus?/Are they students?/Are there students?/The glass is small/The class is small等)。在此阶段教师除加工语言材料之外,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识别数字、时间、日期等方面作专项训练;③技能训练阶段。本阶段主要是以情景会话和短文理解作为听力材料。以上三个阶段应为教师控制下的听力训练;④智能培养阶段。即指导学生独自去听录音、广播。这阶段应属非控制下的听力训练。老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如翻录磁带、告诉学生可以收听什么波段或频率的英语广播等。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在初中阶段一般都侧重听说,在课堂上使用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排除了母语这个中介,这对于培养语感自不必说。但其侧重听力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语感的形成和今后整体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仍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所以初中阶段仍要加大听力训练的密度和广度。因为小学阶段的语言形式简单便于记忆,语言内容便于感知,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而初中阶段抽象内容增多,难以形成即刻理解的听力。若不加大训练的密度和广度,就不利于学生在语言接触中自然地内化吸收语言材料,培养语感。

练读。语言材料要多读,尤其是课文——规范化的阅读材料,既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出声地朗读,也可以采取默读的方式进行思考。精妙之处要圈圈点点,一方面注意句子结构,另一方面通过语词激发唤起有关表象、再造想象以及各种联想;或者在情感上引起强烈共鸣,或者运用语境和自己的体验品味出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当然,老师首先应从方法上引导。

人们常说:熟读成诵。诵,我想就是能够背诵,它属于读的高级阶段。旧时私塾先生常常强迫学童背《三字经》、《四书》、《五经》等,以达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目的。我想背外文也同样如此。只要长期坚持背诵大量语篇(包括对话),就基本上能掌握英语的“语序”和“一般结构”,在接受外界语言刺激时就有较高的“预期能力”,即只听清对方的个别词语就能感悟一句话,甚至下面要说的内容。有了这种“预期能力”,语感也就形成了。

三、 注重培养自学能力的综合训练

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要学好英语必须具备自学能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强调的:教学不仅是使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爱学”,把独立的学习能力交给学生。因此,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还要进行综合训练:①学会怎样使用词典,训练查词典时的迅速、准确。②教会学生抓住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和总结这五个学习环节,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③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英语读物,多方面了解英语特有的表达法、习惯用语、思维习惯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

依据认知规律,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感知语言材料(包括模仿),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语言材料(包括识别),培养思维能力;巩固语言材料,培养记忆能力;应用语言材料,培养运用能力;活用语言材料,培养创造能力。这五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很难绝然分开。从教的角度上看,前两个阶段合为一起,称为讲解语言材料;后三个阶段合为一起,称为练习。这样,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由讲和练两个大部分组成。学习外语要以练为主,讲练结合。

造句训练篇8

[关键词]英语书面表达 过程 基本功训练 写作技巧

书面表达一直都是中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有意识地系统地训练,学生才能在激烈的中高考竞争中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1.书面表达写作的三过程。书面表达一般分为三个过程:①思维、思考过程。学生要将所要表达的东西在大脑中进行思考,即进行构思和搜集素材的过程;②组织、整理过程。这些素材都是孤立、琐碎、凌乱、粗糙的,需要进行整理和组织,将其系统化、条理化:③表达、成稿过程。把进行过整理组织的材料进行仔细的推敲,确定无问题后,再落笔成文。

英语写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冰冻三尺,非一口之寒”,它必须是教师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和写作方法技巧的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点滴予以关注和培养。

2.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2.1 模仿是语言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学习手段。初中英语新教材就是一套取材广泛、体裁丰富、注重多样化、循序渐进训练方式、可模仿性很强的英语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写作、教师的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大最可模仿的写作素材。

在七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的写作训练中,教材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这一单元主要是谈论学生最喜欢的事物,如:My favorite__________,可供学生选用的内容极为广泛,color,city sports,teacher,food……学生可模仿教材中提供的“My favorite subject”表达自己最喜爱的事物及原因。书中的文章都是一些很好的范文,文笔流畅、语言规范,相信经过反复的学习和模仿,每个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都会有较明显的进步。

2.2 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同时加强练词造句的训练。英语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与矫正极为重要,教师应注重平时的指正错误过程,注重细节性的错误的纠正,如;大小写和标点符号等。

单词和句子是文章的基本构成,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环节中注重单词、词组和句子的训练,运用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练词造句的练习。如: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在学习了“color and clothes”之后,我让学生搜集各种颜色的衣物,拿到课堂上展示并进行造句练习。如:一学生做的句子是:I have a red sweater.It's five dollars.I like it very much.虽然是极为简单的句型,但却达到了训练学生组织表达语言能力的目的,为以后的英语写作打好扎实的基础。

2.3 注重课内外的阅读,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培养其阅读的兴趣。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通常也很强,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学习方面狠下苦功。首先,要读透教科书,因为我们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语言段落。其次,在初期训练阶段,可由教师指定些阅读段落,进行指导性阅读。以后由学生自己选择。同时指导学生注意收集积累好的词语、短语、句型,在阅读材料之后应做一些摘录,比如文章的题目、文中的精彩文句,积累一些常用的精彩的词,表达方式新颖、生动形象的句子,为今后的写作提供素材,达到学以致用。

3.英语写作技巧的指导。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是为英语写作做的准备工作,在具体的英语写作小,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只有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命题性作文。

3.1 仔细审题,确定主题。文章的内容、结构层次以及语言的运用都要围绕主题进行。教师应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在每次拿到写作话题之前,我都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询问学生会从哪些方面着手写作、土要思想表达是什么之类的问题,目的是训练学生确立和把握主题的能力。

3.2 注意时态问题与表达内容一致。根据情景提示和主题,学生要把握好语言运用的时态是否与文章的内容相符。

3.3 学生自由写作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引导写作。如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处,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化的句型表达,如: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等。在看图写作的训练中,对同一幅图片,不同的同学给出了多样的描述,将优秀的句子表达写于黑板上共同交流学习,如:八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给出了看图作文,第一幅图片提供了故事的发生时间、地点、人物及天气状况等。一学生的开头是:It was sunny this afternoon Mom and I went to the park for a walk.另一个学生的开头是:The weather was great.I 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mother.还有一学生的开头是:What a sunny day!I Was happy to go to the park.

3.4 要求学生进行自查错误和文字推敲。简单的语法错误、单词拼写、大小写、标点符号及词形变化不正确是学生常犯的错误,通常是粗心大意、不够仔细造成的,学生可通过自查得以更正错误。

上一篇:形容工作态度范文 下一篇:读书之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