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造句”

时间:2022-07-22 03:41:30

语文是教学生如何运用语言的一门学科,而造句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语言训练形式,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项有效的途径。一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欠缺,在课堂上占据一席之地的造句训练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课堂上,学生人云亦云,泛泛而谈的现象比比皆是,试问:我们的造句训练有效吗?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课文中适合学生说话造句的词语,还要明确造句最终要达到怎样的水平,并运用适当的指导方法,才能使造句训练告别低效和无效,向高效迈进。

一、激发想象,让比喻句精彩起来

比喻句可以使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具体、生动起来,因此,课堂上,我们常常让学生说比喻句,以达到丰富学生语言之目的。但是低年级孩子由于受知识水平、认识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脱口而出的往往是“月亮像香蕉”“太阳像个大火球”之类的句子。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教师要激发他们的想象,让造句这一项重要训练,为学生发展语言、培养表达能力起到真正的作用。

《小池塘》是一篇生动形象、想象力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课文通过六个比喻句写出池塘里水波、芦苇,以及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的美,促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师:小朋友们,还有什么会倒映在池塘里?

生:柳条。

师:柳条倒映在池塘里,会像什么呢?

生:像小姑娘的辫子。

生:像长长的头发。

师:很好!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

生:柳条倒映在池塘里,像小姑娘的辫子。

生:柳条倒映在池塘里,像长长的头发。

师:还有什么会倒映在池塘里,像什么?

生:蜻蜓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架小飞机。

生:燕子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把黑色的剪刀。

师:黑色的剪刀美吗?

生:不美。

师:那还可以像什么?

生:燕子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快乐的风筝。

师:真棒!还有什么倒映在池塘里?

……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在学生学完课文还未从小池塘那美丽的倒影里走出来,就趁热打铁引导学生顺着课文继续想下去。因为在课文情境的引导下,学生想象的大门打开了,才能说出精彩的比喻句。再者,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说话时出现的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学生才会越说越好。为什么很多老师在指导学生说比喻句时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想象,语言贫乏?殊不知有几个孩子天生就会想象,就能语出惊人?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在课堂上,在平时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提高起来的。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抓住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善于创设情境,努力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条件,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不知不觉地得到提升。

二、确定目标,让模仿式造句不仅仅是模仿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牙牙学语都是从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开始的。所谓“其来有自”,任何科学、艺术、技能、风格的发展和形成,都有它最初的范本和源头,没有模仿就没有学习。

《放小鸟》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 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后,让学生用“非常”模仿课文造句:

师:小朋友,课文中的小鸟非常可爱,你能用“非常”说一句话吗?

生:妹妹非常漂亮。

生:这朵花非常漂亮。

生:我家的小狗非常可爱。

师:嗯,小朋友们说得都非常好,老师也来说一句: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乖。

学生被老师表扬,都很得意。

师:还有谁能来说?

……

学生说得很多,热热闹闹很是精彩,但这些看似精彩的造句都局限于“什么非常怎样”这样简单的句式。如果仅是这样造句就算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那学生的语言岂不是只会模仿课文语言,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仅仅停留在模仿的层面。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很多词语在句子的不同位置都具有不一样的作用,句子表达效果也就不一样。作为教师,应该明确让学生用课文中词语来造句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要给学生创造一个从模仿开始,而不仅仅是模仿的训练机会。这样,学生的造句就不会只是依葫芦画瓢了。

用“非常”造句,在这堂课中是比较有意义的。但如何让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之后,真正学会运用语言?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课文语段的教学

很多时候学生用词说话是建立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进行的。课文中的小鸟非常可爱,教师却没有引领学生体会小鸟的可爱在哪里?“非常”一词学生就体会不到它的意思,自然不能深入人心,说出来的句子干巴巴的。所以,在让学生说话之前对文中写小鸟非常可爱的这句话要重点教学并指导朗读,体会小鸟的可爱表现在哪里?或者说哪里让你觉得这只小鸟非常可爱。从而让学生注意到“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一闪一闪的眼睛”这些短语的作用,就是因为小鸟有以上特征,才让小作者觉得这只小鸟非常可爱。只有把这段话教透了,一只活灵活现、可爱的小鸟才出现在了孩子们的眼前,学生才能与文本产生共鸣,真正走进文本,为接下来的说话训练埋下伏笔。

2.设计造句训练的梯度

学生的说话如果只是停留在一个填空式的,较为简单的水平,那么课堂就迫切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了。所以,教师应设计好造句训练的梯度,给学生一个提升语言表达的台阶,让他们顺着这个台阶一步一步往上走。如当第一个孩子回答“妹妹非常漂亮”时,教师就应该进一步追问:“妹妹非常漂亮,是哪里让你觉得非常漂亮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定会从妹妹的外貌特点来说,将话说得更具体。接下来第二个、第三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时就不会只是简单地说“这朵花非常漂亮”“我家的小狗非常可爱”了。

3.发散学生思维的广度

课文中的句子 “非常”一词在句尾,学生造句时很容易受到影响,也都把“非常”放在句子的最后。所以,教学时教师还要不时引导学生说说把“非常”放在前面的句式。教学时可以这样指导:当学生说出“妹妹那弯弯的眉毛下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一个高挺的鼻子和一张小小的嘴巴,非常漂亮”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这个句子还可以变换一下顺序来说吗?把‘非常漂亮’放在前面,‘妹妹非常漂亮……’”从而让学生体会原来同样的句子还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有突破性的提高。

一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课堂上的有效指导。让造句不仅仅是造句,学生的语言就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那么,我们的语言训练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上一篇: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下一篇:让情感之花在品德课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