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范文

时间:2023-11-09 12:14:28

材料学

材料学篇1

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感到政治课既好听又好懂,既好学又好用呢?本人认为,应将相关资料引进课堂,借助有关资料激活政治课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那么,如何获取教学所需的大量材料呢?

一、通过材料获得

在现行政治教材中收集了大量与知识的内容相联系的信息资料,这些材料有文字材料、

图表图片材料等,它们具有典型意义,形象生动,又能突破重难点,教师应加以充分利用。例如在讲“剩余价值”是时,本人利用教材第25页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列出剩余价值的式子。这样学生就轻而易举的理解剩余价值的含义。

二、通过报刊获得

我国有大量的与政治相关的报刊。象《广东省公安报》《参考消息》《中学政治报》等,

这些报刊上有许多相关的资料,教师平常可加以注意和利用。《广东省公安报》曾报道一编题为“无良司机活活拖死19岁少女”的案件。说的是一个司机在撞倒一名19岁的女青年后,不顾他人的提醒,竟拖着少女逃逸,致女青年被活活拖死,事后,该名司机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本人阅读之后即把其记住,在复习“什么是犯罪”时就利用此案件让学生分析出什么是犯罪。

三、通过电视节目获得

现在电视机已进入千家万户,电视节目丰富精彩,其中不乏涉及政治的节目。如中央电

视的《今日说法》、《焦点访谈》,南方电视台的《今日一线》,潮州电视胎的《法制天地》,潮安电视台的《南盾在行动》等等。这些电视节目中都有丰富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相应的利用。

例如,潮州电视台《法制天地》栏目最近播放了一个案件:古巷有一对年过五旬的夫妻

因感情不合等原因闹离婚,亲朋好友对此看法不一,有赞同离婚的,有指责离婚的女方的。在学习“婚姻自由“时就可以利用此案。先让学生思考:1、这对夫妻如果确实感情破裂,可以离婚吗?2、亲朋好友可以指责离婚的女方吗?通过层层分析,最后得出“婚姻自由”的相关内容。

四、通过杂志获得

我国发行有很多与政治科有关的杂志,如《时事》、《半月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

政治课教学参考》等。从这些杂志同样可以获取相关的资料。如在学习“资产阶级的本性”时,我就采用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例子加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该知识点。这个例子是日本一家电影公司为一部专门介绍自杀方法的影片做的广告词:喂——你失恋了吗?你破产了没?那么请你自杀吧!本片向你提供最佳的自杀方法!既简便易行,又毫无痛苦,是一种美的享受——向你表示人道主义的慰问!——恭喜你脱离苦海。借助这个材料,学生很快就明确了资产阶级的本性。

五、收集发生在身边的材料

发生在身边的材料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最为密切,自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收集发生在身

边的一些事件并加以整理也是教师获取教学所需材料的一个途径,因此,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如,从学校附近的鞋厂污染严重看环境保护法,从学生逃课上网到为筹上网费而偷窃看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等。

六、通过上网的途径获取材料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上网获取所需的资料

潮安教育网、法律之舟、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会、人民日报等网站上可以找到教学需要的相关材料。

总之,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注意收集大量材料,而且要对这些材料加以分类记录,这样教

材料学篇2

2.金相学史话(2):β-Fe的论战郭可信,GUOKe-xin

3.抗菌、消臭功能纤维的研究进展(1)——机理与前景材料科学与工程 萧耀南,曾汉民,XIAOYao-nan,ZENGHan-Min

4.La-Gd-Ca-Mn-O的磁性、电性和磁电阻效应刘宜华,岳龙强,徐丽,黄佶,季刚,王成建,张汝贞,胡季帆,梅良膜,LIUYi-Hua,YUELong-qiang,XULi,HUANGJi,JIGang,WANGCheng-jian,ZHANGRu-zhen,HUJi-fan,MEILiang-mo

5.银钠米粒子/二氧化钛复合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赵高凌,韩高荣,ZHAOGao-ling,HANGao-rong

6.Bi3+、Ce3+离子极大增强铁石榴石磁光法拉第效应微观机制研究黄敏,赵渭忠,张守业,HUANGMin,ZHAOWei-zhong,ZHANGShou-ye

7.硼掺杂对非晶硅薄膜微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张溪文,沈大可,韩高荣,ZHANGXi-wen,SHENDa-ke,HANGao-rong

8.金属注射成形蜡基粘结剂的研究李笃信,黄伯云,曲选辉,李益民,林健凉,LIDu-xin,HUANGBai-yun,QUXuan-hua,LIYi-min,LINJian-liang

9.温压技术中的致密化机制李元元,项品峰,徐铮,倪东惠,吴苑标,LIYuan-yuan,XIANGPin-feng,XUZheng,NIDong-hui,WUYuan-biao

10.温压法制备铜铅轴承合金的研究程继贵,夏永红,CHENGJi-gui,XiaYong-hong

11.包覆型纳米SiC-Al2O3水悬浮液流变特性研究张巨先,高陇桥,ZHANGJu-Xian,GAOLong-qiao

12.CVD金刚石薄膜二次形核机制的研究黄元盛,刘正义,邱万奇

13.涂层梯度液相烧结的扩散与输运动力学分析邱长军,刘瑞林,刘兵

14.不同温度下Ag/Cu复合界面的扩散处理陈燕俊,孟亮,周世平,杨富陶,林德仲,CHENYan-jun,MENGLiang,ZHOUShi-Ping,YANGFu-tao,LINDe-zhong

15.MSb2型金属间化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蒋小兵,赵新兵,张丽娟,曹高劭,周邦昌,邬正泰,JIANGXiao-bing,ZHAOXin-bing,ZHANGLi-juan,CAOGao-shao,ZHOUBan-chang,WUZheng-tai

16.氢对位错运动的影响刘白,LiuBai

17.土壤盐浓差对碳钢/铝合金电偶腐蚀行为影响孙成,李洪锡,张淑泉,高立群,黄磊,SUNCheng,LIHong-xi,ZHANGShu-quan,GAOLi-qun,HUANGLie

18.表面光电压法研究抛光硅片制造中铁沾污的来源罗俊一,沈益军,李刚,刘培东,张锦心,包宗明,黄宜平

19.纺织纤维表面的X光电子能谱研究袁骏袁骏,YUANJun

20.用交流阻抗法研究碳纤维混凝土导电性陈兵,姚武,吴科如,CHENBing,YAOWu,WUKe-ru

21.MgO-SiO2-ZrO2-C系复合材料显微结构及其抗蚀性研究王立久,谢风琴,尚洁,WangLi-jiu,XIEFen-gin,SHANGJie

22.2,5-二烷氧基取代聚对苯撑热性能研究王海侨,刘艳林,曾繁涤,WANGHai-qiao,LIUYan-lin,ZENGFan-di

23.NiFe2O4纳米晶的制备及表面效应对其比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方道来,郑翠红,朱伟长,晋传贵,FANGDao-lai,ZHENGCui-hong,ZHUWei-chang,JINChuan-gui

24.低电阻率Si-C-O纤维制备——聚合物原丝的不熔化处理刘军,冯春祥,宋永才,LIUJun,FENGChun-xiang,SONGYong-cai

25.锡酸四丁酯[[Sn(OBun)4]水解缩合实验研究郭玉忠,黄瑞安,王剑华,GUOYu-zhong,HUANGRui-an,WANGJian-hua

26.硬脂酸凝胶法制备CeO2纳米粉体董相廷,麦世坚,张伟,刘桂霞,孙晶,洪元佳,刘景和,洪广言,DONGXiang-ging,MAIShi-jiang,ZHANGWei,LIUGui-xia,SUNJing,HONJGYuan-jia,LIUJing-he,HONGGuang-yuan

27.泡沫陶瓷制备工艺的探讨任雪潭,曾令可,王慧,RenXue-tan,ZENGLing-ke,WANGHui

28.C6A4MS与C11A7.CaF2的共存与转化关系研究马德伟,杨利群,徐先宇,MADe-wei,YANGLi-qun,XUXian-yu

29.液晶环氧/双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研究陈立新,王汝敏,蓝立文,张广成,李小刚,CHNELi-xin,WNAGRu-min,LANLi-wen,ZHANGGuang-cheng,LIXiao-gang

30.外加剂在锆基颜料中的作用机理初探文进,孙淑珍,焦新建,高升洲,朱志斌,WENJin,SUNShu-zhen,JIAOXi-jian,GAOSheng-zhou,ZHUZhi-bing

31.聚合物复合电解质的界面结构与控制张亚峰,龚克成,ZHANGYa-feng,GONGKe-Cheng

32.透明导电聚苯胺复合膜的研究进展王金库,陈军,LINWei-Wei,林薇薇

33.材料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用钙磷酸盐微晶玻璃李延报,沈鸽,程逵,翁文剑,韩高荣,J.DomingosSantos,LIYan-bao,SHENGe,CHENGKui,WENGWen-jian,HANGao-rong,J.DomingosSantos

34.纳米线研究进展(1):制备与生长机制张亚利,郭玉国,孙典亭,ZHANGYa-li,GUOYu-guo,SUNDian-ting

35.无机材料机械力化学研究进展吴其胜,张少明,周勇敏,方莹,WUQi-sheng,ZHANGShao-ming,ZHOUYong-ming,FANGYing

36.快速凝固高强高导铜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张瑞丰,沈宁福,ZHANGRui-feng,SHENNing-fu

37.激光层裂法测量复合材料界面拉伸强度研究进展曾丹勇,张永康,於自岚,ZENGDan-yong,ZHANGYong-kang,YUZi-lan

1.“三”与“二”——丰富多彩与多变创新肖纪美

2.金相学史话(6):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郭可信

3.HEC/S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钱军民,李旭祥

4.Al2O3浆料体系中偶联剂的选择含量及作用影响颜鲁婷,司文捷,苗赫濯

5.复合稀土锰氧化物材料电阻温度特性杨建辉,唐超群

6.复合膨胀掺合料对水化热和混凝土温升的影响詹树林,钱晓倩,王章夫,钱匡亮,孟涛

7.Fe基纳米晶粉芯磁致频移特性的研究方允樟,赵振杰,阮建中,刘龙平,杨燮龙

8.CaO-MgO-Al2O3-SiO2-F系可切削微晶玻璃的晶化机理研究李红,冉均国,苟立

9.超级活性炭储氢性能研究詹亮,李开喜,朱星明,宋燕,吕春祥,凌立成

10.氧化锆烧成体性能的匹配性及其应用周泽华,丁培道,陈蓓,易于

11.在Ca(OH)2碱性条件下亚硫酸钙对矿渣的激发作用研究姚建可,杨利群,蒋年平,徐先宇

12.层板复合材料的疲劳剩余寿命预报模型冯培锋,李海涛,杜善义,赵承杰

13.WC对CuNiSiB喷焊覆层材料耐气蚀性的影响康进兴,赵文轸,肖洁

14.ZA27合金部分重熔过程中组织的扫描电镜观察陈体军,郝远,孙军,狄杰建

15.温度对退火态6.5%Si-Fe热轧合金塑性的影响王聪,单爱党,林栋粱,陈家光,曹涵清

16.空气超音速火焰喷枪设计理论与数学模型的建立王志健,田欣利,胡仲翔

17.溶胶-凝胶法制备疏水型SiO-2气凝胶李伟,王霞瑜,张平,黄舸,贺小华

18.磁流变材料的流变性能研究司鹄,彭向和HttP://

19.影响掺矿渣的钢纤维砼强度的主要因素曹国娥,刘雅君,曹琪

20.Mn代替代对La0.67Ca0.33MnO3电磁特性和磁电阻的影响任清褒

21.SnO2膜导电玻璃性能的研究朱月秀,王德苗

22.新型磷化液的研制陈洁,陈晔

23.电流变体研究进展易新文,李飞,胡克鳌

24.金属诱导晶化法制备多晶硅薄膜研究进展王瑞春,沈鸽,何智兵,赵高凌,张溪文,翁文剑,韩高荣,杜丕一

25.聚酰亚胺基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进展任力,毛名飞,侯有军,沈家瑞

26.玻璃工业中的计算机应用沈锦林,汪志勤,宋晨路,童军民

27.液相包覆技术及其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雷景轩,马学鸣,朱丽慧

28.Ni|MH二次电池负极用贮氢合金的研究发展徐艳辉,陈长聘,王国元,王启东

29.先进结构陶瓷的发展及其钎焊连接技术的进展吴爱萍,邹贵生,任家烈

30.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性质及应用前景李强,林薇薇,宋春芳

31.包晶凝固研究进展王猛,林鑫,苏云鹏,沈淑娟,黄卫东

32.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邓玉明,顾嫒娟,方征平

33.SHS陶瓷内衬复合管合成及陶瓷致密化技术赵忠民,叶明惠,杜心康,王建江,张龙

34.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施永明,赵高凌,沈鸽,张溪文,翁文剑,杜丕一,韩高荣

35.国内外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研究综述莫祥银,许仲梓,唐明述

36.抗静电防眩膜研究进展吴春春,杨辉,袁骏,何新波,陆文伟

37.金属注射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李笃信,黄伯云

38.层叠复合材料加工技术新进展材料科学与工程 陈燕俊,周世平,杨富陶,林德仲,孟亮

39.金属表面激光合金化及熔覆处理的研究进展居毅,郭绍义,李宗全

40.碳纳米管的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技术孙洪强,刘吉平,廖莉玲

1.原位生成TiC粒子在快凝Al-Fe合金中变化行为的研究孙玉峰,郭建,沈宁福,王育人

2.γ-AlON-TiN复相材料稳定性能的研究张作泰,赛音巴特尔,李文超

3.溶胶-凝胶提拉法制备ZnO薄膜及其性能研究宋永梁,季振国,王泉香,向因,叶志镇

4.ITO纳米粉末爆炸压实烧结致密化陶瓷靶材研究李晓杰,张越举,王金相,李瑞勇,赵铮

5.低温化学气相沉积SiC涂层沉积机理及微观结构刘荣军,张长瑞,周新贵,刘晓阳,曹英斌

6.W-Mo-Ti系梯度飞片的显微组织特征李松,何小于,张同俊,员文杰

7.高质量小直径单壁纳米碳管的CVD法制备李昱,张孝彬,沈利华,徐军明,陈飞,孔凡志,陶新永,刘芙,涂江平,陈长聘

8.镍基复合材料在水环境中的摩擦学性能及磨损机理研究贾均红,吕晋军,周惠娣,陈建敏

9.用异醇铝溶液燃烧化学沉积α-Al2O3纳米晶张增志,许海凤,张利梅

10.仿生磷灰石涂层与钛基体结合强度的划痕法实验梁芳慧,王克光,周廉

11.新型含氨丙基聚硅氧烷基高温硫化硅橡胶的制备吴拥中,李红云,冯圣玉

12.Fe基非晶合金涂层的多晶型晶化过程研究向兴华,穆晓冬

13.碳纳米管的化学镀Au研究李霞,马希骋,李士同,温树林,伦宁

14.增强毡C/C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李红,孙晋良,任慕苏,周春节,张家宝

15.稀土对SiC纳米粉体机械合金化形成的影响揭晓华,程秀,蔡莲淑,谢光荣

16.SiC晶须和Ti(C,N)颗粒协同增韧Al2O3陶瓷刀具的研究兰俊思,丁培道,黄楠

17.Ga,In对Fe40Ni40P14B6共晶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甘章华,杨依强,肖建中

18.空气中周期管阵列的声波禁带研究赵宏刚,韩小云,温激鸿,王刚

19.纳米TiO2表面包覆致密SiO2膜的试验研究邹建,高家诚,王勇,李易东,文敏

20.旋转填充床中反溶剂重结晶法制备超细硫酸沙丁胺醇实验研究马静,王玉红,梅,陈建峰,甄崇礼

21.冲击波在泡沫铝中的传播和衰减特性程和法,黄笑梅,薛国宪,周正存,韩福生

22.ZnO、PbO和SiO2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结构表征赵新强,周秋香,王延吉,张继炎

23.含1,4-萘基氯化聚芳醚酮酮无规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徐海云,程乐华

24.纳米ZnO掺杂对ZrO2(8mol%Y2O3稳定)电性能的影响研究黄英才,刘毅,劳令耳,袁望治

25.紫外光固化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涂料的研制田志高,陈红艳

26.掺锆纳米TiO2制备表征及其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毕怀庆,袁文辉,韦朝海

27.La0.67Sr0.33-xCuxMnO3的室温磁电阻效应刘兴民,唐贵德,刘力虎,侯登录,高书侠,杨连祥,潘成福,聂向富

28.材料科学与工程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杨祖华,王刚,王鸿灵,阎逢元

29.纳米ZnFe2O4的低温固相合成及其电磁损耗特性吁霁,庄稼,迟燕华,涂铭旌

30.表面修饰纳米ZnO对粘结固体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岳美娥,周惠娣,陈建敏

31.聚氨酯泡沫塑料吸能特性研究张海波,孙金坤,谭立伟,刘宏伟

32.新型抗静电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张洪波,苏春辉,李林

33.逾渗模型在计算材料学中的研究进展齐共金,张长瑞,曹英斌,吉洪亮,刘希从

材料学篇3

关键词:材料科学基础 功能材料专业 教学改革

Teaching experience of material science foundation course for functional materials major

Bai Jing, Teng Fei, Huang Mingli, Luo Shaohua, Qi Jianqua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 branch,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Abstract: The materials science of the metallic materials, the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and the polymer materials has been combined for the functional materials major in our university, and added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to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of fundamentals materials science to gain better teaching effe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idea of teaching reform, several important reforming measures have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materials science foundation course, aimed at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iciency; enhance students' analy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Key words: material science foundation; functional materials major; teaching reform

21世纪,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之一。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既要密切联系理论,又要为其他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1]。通过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学生能较好地了解材料的成分与组织结构,合成与制备,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的基本知识,相互关系及其影响规律;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及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用巨大。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变化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材料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已从原来较单一的技术人才转变为高素质、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研究和探讨课程体系的优化,兼顾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共性和个性,对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厚基础、宽口径、面向现代工程为前提,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2011年,我校应教育部要求开设功能材料新学科,而功能材料以所需知识领域宽、学科发展迅速区别于常规的结构材料学科。

(1)我校集合常年工作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教学和科研一线的教师编写了一本《材料科学基础》(功能材料用)新教材,融入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共性和个性知识,并结合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以及本校学科建设的进展,突出《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的共性,书中尤其注意了不同种类材料之间知识的交叉和渗透。

(2)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功能材料领域材料科学发展非常迅速,课本的知识永远落后于最新的科研成果,因而,能力的发展重于知识的传授。

①我校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采用导师制培养方式,每位导师都有自己的专攻学术领域,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自主选择导师。在导师带领下,学生开始进入实验室,学习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设备以及最新的学科动态。学校方面,给予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一定的实验经费,通过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自学能力。很多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各种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如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等,并多次获得奖项。2013年我院81002班本科生张溪溪等人“利用提钒弃渣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81002班侯瑞等人的“基于废弃锌锰干电池制备ZnMn2O4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获得2013年“力诺瑞特”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

②为切实做到“强专业、重实践”,我校采用3+1教学模式,即3年授课+1年毕业设计。在“3+1”模式的导向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有了更为清晰的专业成长目标。充足的毕业设计时间,使大四本科生充分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对本专业的前沿领域和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深刻的了解,优秀大四学生能多次发表学术论文以及申请专利项目。例如,罗绍华(本校教师)、翟向乐(学生)、张雅倩(学生)、田勇(学生)、李辉(学生),申请的发明专利“硅酸锰锂/纳米氧化物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1 1 0109725.0)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部分章节让学生自学。学生通过查找相关参考书籍,总结概括自学部分的知识要点,科研领域的名人轶事,材料领域发展中的重大里程碑进展等,然后分小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材料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安排中,每年度安排两次参观。一次是参观本校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实验室,一次是参观磁性材料生产企业,让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还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

2 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讲授中

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备课过程中,注意融入最新的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学生觉得所学知识非常新鲜和超前,能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对传统知识的理解亦会更为深刻。这种教学方法抓住了“90后”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特性,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图1 强磁场对Fe-C二元合金相图共析点的影响

例如:在讲授Fe-C二元相图时,加入了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获得者张宇东博士(东北大学毕业)关于10特斯拉强磁场对Fe-C相图影响的内容[2]。强磁场的使用会使共析点向高温高碳的方向移动(如图1所示)。从而将课本中平衡相图的局限打破,引入了外场对平衡相图的影响。

另外,在讲述固态相变―马氏体转变章节时,讲授应用马氏体相变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可以实现温控形状记忆效应。在该部分,融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说明由马氏体相变引起的形状记忆效应不仅可以由温度场驱动,还可以由磁场驱动,由此产生一类新的智能材料被称为磁控形状记忆合金,它兼具大的磁场诱导应变(传统的温控形状记忆合金)以及快速的响应频率(压电陶瓷和磁致伸缩材料),现已成为国际范围内智能材料的研究热点,从而补充和扩展了原有的知识体系。

3 合理运用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方式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内容多且抽象性、理论性强,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板书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3,4]。板书这种教学手段数百年来在教学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也始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单纯使用板书教学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信息容量小且板书内容不易保存,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很难保持持续的注意力,已不能完全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启动并迅速开展。与板书相比,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点,能创造出一个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把抽象的事物直观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将F-R位错源、位错扫过、位错的多滑移和交滑移、热聚合物拉伸变形、马氏体的表面浮凸现象等由书本的平面教学转为多媒体3D教学,使原来单调的课堂教学直观生动、新奇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省去教师板书的时间,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也有教师指出过多使用多媒体手段的弊端,如教师备课不充分,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制作课件,因而没有充足的时间备课;有的教师自己不制作课件,使用其他教师的课件,不能把课本知识充分消化理解,把讲课变成了“念课”,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一旦停电,讲课教师便束手无策,影响正常上课秩序。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充分备课、认真备课,将课本知识深刻理解,并且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流利地表达出来。课堂教学时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来授课。将理论知识和一些不易使用板书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对于一些学生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则使用板书的形式着重强调。将每堂课的知识点精心组织,恰当地设置问题进行启发,并预见学生的回答。从而达到板书、多媒体与启发式教学完美地结合,保证教学按照预期效果顺利完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传统的基础课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材料科学快速发展、本科教育向应用型方向转变的背景之下,该课程的教学要求、目标、重点、手段都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紧跟现代材料科学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和充实材料科学的最新理论及应用成果,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卓有成效地提高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细应,李培耀,童建华.《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5(2):1-3.

[2] 张宇东.强磁场下钢的扩散型相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7.

[3] 范群成,徐彤,席生岐.研究型教学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8):61-62.

[4] 贾淑果,宁向梅,田保红.材料科学基础多媒体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5):87-89.

材料学篇4

教学内容的调整优化

1结合地方实际,调整优化课程内容《材料化学》涉及的内容很繁杂,新材料广泛用于通讯、交通、能源、生物医用以及建筑等各种领域。作为一门选修课,只有36学时,不可能每个章节都能讲得非常细致全面,这就要求老师讲授内容要精心组织,贯彻少而精,求实效的原则,结合地方实际的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并且,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是将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将学生引入一个新领域。于是,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结合广东省尤其是惠州市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材料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对于特种陶瓷材料、光学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以及半导体材料等进行重点讲解。例如,惠州市是全国应用LED的试点城市之一,有强大的照明和显示产业。我们结合2008北京奥运会以及上海世博会应用了大量的LED灯作为实例,对LED的原理、优点、国内外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对LED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介绍学科前沿,拓宽学生知识面材料的发展突飞猛进使教材有一些滞后性,所以老师在阐明经典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要随时关注相关材料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入各个领域中材料化学的新进展、新成果。通过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前沿科学,不仅使材料化学教育富有生命力、感染力和时代感,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介绍前沿科技时,教师表现出的崇尚科学的情感和求真求实的价值观也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的同时,我们也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老师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让他们知道一些高新技术、前沿科学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帮助他们选择老师做毕业论文,这对于学生的就业甚至求学深造、走向科研之路都是有利的。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材料化学》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很多,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甚至包括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化工原理的相关知识。很多学生就不擅于综合应用化学化工的基础理论来理解材料科学,反映《材料化学》比较难学。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做了如下的改进:

(1)理论教学上,讲清难点,突出重点。在讲解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与加工工艺关系的时候,结合实例,把相关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基础知识提出来,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既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知识的应用能力,明白理论与实践有时只有一步之遥。在介绍高新技术和前沿科学的同时,强调它们所应用的经典基础理论知识,通过点面结合,让学生注重在扎实的理论知识上创新思维的培养。

(2)组织好课堂教学。在设计一堂课的时候,根据讲授内容,以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讲超导材料一章时,我们以3D电影《阿凡达》为例,让学生讨论地球人与纳威人为什么而战,名叫“Unobtanium”的矿石有什么用等等,从而引出超导材料,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功能高分子材料一章时,先让学生做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的选择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听讲,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但要授之于鱼,而且要授之于渔,因此一般采用设疑或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将他们的求知、就业、成才联系起来[2]。(3)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材料化学的发展,不外乎深化和融合。深化,即是从宏观的反应动力学到微观的反应动力学,从平衡态到非平衡态,从研究个体发展到研究相之间联系、渗透以及不同层次的整体统一。融合,即是采用多学科渗透、融合来解决各种问题。如果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来讲解材料化学,学生难以理解。而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人性化和科学性的特点,对于增加课堂容量,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个性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多媒体教学容易削弱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课堂上应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挂图、模型、板书,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记忆深刻。

考核方式多种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3]。而学生课程成绩的考核,既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考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的一种方法。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材料化学要培养大学生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的科学态度,培养大学生实现某个目标具有的科学思路、创新精神,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本课程强调平时成绩的重要性,占40%,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主要靠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打分:一是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二是根据课堂表现,例如老师提问,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是让学生自学、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大家参与讨论;三是平时布置一些小题目,考查学生课外查阅文献、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结语

材料学篇5

一、材料的选择原则

从现代儿童美术课程开发和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儿童艺术创作的材料、资源都可以被开发、改造和利用,这需要开拓思维,拓展材料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但如何选择材料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美学原则

材料的开发和选择是综合材料艺术创作的基础。不同的材料,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使得单一的艺术理念变得更加广泛。艺术美是作品的生命力,而符合美学原则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好的材料能为儿童自我的表达和展现提供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遵循美学原理来选择材料:

1.质感美 质感就是物体呈现出的外在特性,即材料的质地。材料在质感上的美也就是指材料本身具有的特性。“质感美”主要表现为材料的软、硬、轻、重、粗糙、光滑等本质特征,例如,在视觉和触觉感受上:玻璃给人光滑透明,岩石给人粗糙厚重,羽毛给人轻松柔软,金属给人沉重坚硬的感觉,不同的材料会体现出不同的质感美学特征,巧妙利用不同的质感美学特征及与人的视觉和触觉密切相联的特性进行儿童艺术创作,就会产生具有美感的视觉效果。

2.肌理美 任何物体的表面都有肌理,具体包括材料本身的纹理与组织构造,“肌理美”是指物体的纹理美,它是认识物质最直接的媒介,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肌理。美学艺术中的“肌理美”,是指材料本身图案化的肌理在艺术创作中与儿童艺术表现手法融合的产物。它利用不同的材料与表现手法创造出儿童美术作品中特有的艺术效果,使不同的“肌理美”在组合重构后呈现出特有的视觉感受。但有时“肌理美”在组合重构的过程中也会难以控制,即使是相同的材料,也会因为表现技法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这反而会给儿童美术作品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其他材质很难实现的乐趣。

(二)趣味原则

儿童艺术创作动力来源于趣味性,有趣的材料可以激活玩乐感官、丰富美术知识,可以让儿童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升自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材料的选择应遵循新颖、有趣的原则,这样可以激发儿童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使儿童更加喜欢综合材料艺术创作课程,提升学习的动力。

(三)经济原则

综合材料艺术创作因为选用的材料较多,所以其在开支上会比传统美术创作的花费要高。因此,在材料选择上,我们应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用最小的耗费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可替代的物品,尤其是可循环利用的废旧物品,以降低经济成本。同时利用可循环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让儿童在创作中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儿童的创意性。

(四)合理性原则

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因为材料资源的开发最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应遵循合理合适的原?t以实现教学目的:(1)选择具有趣味性,简单易学,方便制作,视觉效果强烈的材料;(2)选择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教师自身专长的材料。

(五)开放性原则

因为综合材料艺术的选材与传统艺术不同,根据这一特点,首先,教师要通过结合构成、绘画、雕塑,手工等相关学科和教学形式,多采用各种创新教学方法,这样会有利于学生掌握综合材料课程教学内容。其次,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了解发现各种新材料,探索尝试各种新方法,也有益于儿童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养成。

二、材料的选择方法

(一)走入自然

“走入自然”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在大自然中寻找创作材料。“自然材料”即是天然存在或自然生成之物,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实体物质。可以分为三类:植物、动物和无机物。“自然材料”是很好的天然艺术材料,常常应用在儿童艺术创作中:

1.植物类 蔬菜、鲜花、干花、树叶、树皮、树枝、果实都是常见的植物类材料,是自然界中获取最方便、最容易的材料之一,运用合适的表现手法如通过拓印肌理,直接拼贴都容易出效果,是最合适的儿童创作的自然材料之一。典型的代表就是《树叶贴画》。

2.动物类 动物类的材料运用也较多,可以采用动物标本,或者依据动物本身的象征意义来表达某种艺术思想和创意。虽然利用动物类材料对儿童来说难度较大,但比如儿童绘画中常出现的蛋壳、羽毛、贝壳等材料都是简单合适的自然材料。

3.无机物类 自然界中除了有机物,还有无机物。无机物主要包括金属、石头、沙子、土、水及冰等都是比较适合地创作材料。比较容易学习,其中适合课堂教学的如沙画、泥塑等。

(二)、体验生活

“体验生活”就是学会在生活中选择材料。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就是“人工材料”。“人工材料”是人为对天然材料加工所得的材料。人工材料的种类很多,选择范围极广。在教学中可以将其划分为美术材料和非美术材料两类。现在儿童美术材料品种繁多,如针对儿童生产的黏土,刮画纸,扭扭棒,海绵纸,卡纸,荧光笔市场上到处可见,在课堂教学上可以直接作为美术材料运用。非美术材料如日常用品,工业产品等生活物资,只要符合美学,趣味等原则也都可以纳入到选择范围,为艺术创作提供便利。随着美术观念的发展创新,材料的界限常越来越模糊,很多材料都可以运用到儿童艺术创作中。

(三)奇思妙想

“奇思妙想”就是在教学中激发儿童发挥创意思想选择材料,如废旧物品,生活物品再利用。废弃的塑料瓶,玻璃瓶、花盆;废纸盒;旧报纸等原本无用之物都可以通过发挥儿童的创意、想象力,巧妙地再利用在儿童综合材料艺术创作中。不但培养了儿童的环保意识,也增添了学习探索的乐趣和动力。通过创意性的选择材料来实现自己的设想,极大地丰富了材料的选择余地。

材料学篇6

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所使用的材料为第一代生物医学材料。代表材料有石膏、金属、橡胶以及棉花等物品。这一代的材料大都已被现代医学所淘汰。第二代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是建立在医学、材料科学(尤其是高分子材料学)、生物化学、物理学以及大型物理测试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研究人员也多由材料学家和医生来担任。代表材料有经基磷灰石、磷酸三钙、聚经基乙酸、聚甲基丙烯酸轻乙基醋、胶原、多肤、纤维蛋白等。这类材料与第一代生物医学材料一样,其研究思路仍旧是从改善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和生化性能,使其在生理环境下能够长期地替代生物组织。第三代生物医学材料川是一类具有促进人体自身修复和再生作用的生物医学复合材料。它是在生物体内各种细胞组织、生长因子、生长抑素及生长机制的结构和性能的基础上建立的叫,由具有生理“活性”的组元及控制载体的“非活性”组元构成,有较理想的修复再生效果。它通过材料之间的复合、材料与活细胞的融合、活体组织和人工材料的杂交等手段,赋予材料特异的靶向修复、治疗和促进作用,从而使病变组织大部分甚至全部由健康的再生组织取代。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eprotein,BMP)材料是第三代生物医学材料中的代表。表1列出了近年来生物陶瓷复合材料的发展情况〕。

2生物医学材料的分类

2.1生物医学金属材料(biomedicalmetallicmeterials)

生物医用金属材咪斗通常采用合金或钦金,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抗疲劳特性,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承力植人材料川,主要有钻合金(C。一Cr一Ni)、钦合金(Ti一6AI一4V)和不锈钢的人工关节和人工骨〔7口。镍钦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形状记忆特性和智能性,可用于矫形外科、心血管外科等。

2.2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biomediealpolymer)

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有天然和合成两种,其中合成高分子材料发展较快。合成的软性材料常用作人体软组织(如血管、食道和指关节等)的代用品;合成的硬性材料则用作人工硬脑膜、人工心脏瓣膜的球形阀等;液态的合成材料(如室温硫化硅橡胶)可作为注人式组织修补材料阁。

2.3生物医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或生物陶瓷(biomediealeeramies)

生物陶瓷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陶瓷主要包括两类:①惰性生物陶瓷(如氧化铝、医用碳素材料等),这类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能良好,分子中化学键的作用力较强;②生物活性陶瓷(如轻基磷灰石和生物活性玻璃等),此类材料能在生理环境中逐步降解、吸收,或与生物机体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因而具有极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2.4生物医学复合材料(biomediealeomposlites)

生物医学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复合而成的,主要用于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也可用作人工器官的制造。其中钻钦合金和聚乙烯组织假体常用作人工关节;被钦合成材料作为人工股骨头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应用;高分子材料与生物高分子(如酶、抗原、抗体和激素等)结合可以作为生物传感器。

2.5生物医学衍生材料(biOI.刃iadded目叮.妞dais)

生物医学衍生材料是由经过特殊处理的天然生物组织衍生而成的。经过处理的生物衍生材料是无生物活性的材料,但其具有类似天然组织的构型和功能,在维持人体动态的修复和替换中具有重要作用,如皮肤掩膜、血液透析膜、人工心脏瓣膜等〔9]。

3生物医学材料的市场现状

生物医学材料产业是一种发展迅猛的高新技术产业。1992一1995年,其销量的全国增长率为7%一12%,超过全球经济的一般发展水平,在亚洲地区发展最快,增长率达到22%。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ganizationofeeonomiceorporationanddevelopment,OECD)预算[5〕,到2010年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的市场销售额将达到4000亿美元(药物市场的销售额)。随着材料产业的发展和人体器官的广泛应用,生物医学材料这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已经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形成了新型的生物医学材料工业体系,其生产厂家由过去的商品材料工厂转为专业的生产工厂。生物医学材料的产品数目众多,仅高分子材料在全球医学上的应用已达到90多个品种,1800多种制品[‘o。1990~1995年,世界生物医学材料市场以每年大于20%的速度增长,中国虽然增长较快,但由于起点低,其市场份额只占全球市场的1.6%。近年来,生物医学材料产业发展迅猛,其经济地位同信息、汽车产业相当。现将世界各地区生物医学材料的市场状况。当代生物医学材料产业仍以常规材料占主导地位。2000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销售额己达1650亿美元,其中生物医学材料及制品约占40%一50%[ll〕。20世纪90年代,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的平均年增长率为n%左右,1999~2004年有所增加,其中发展中国家增长最快。例如,除日本外的亚洲地区其销售额从200。年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7%(280亿美元)增长至2005年的25%,其中矫形外科修复材料和制品的销售额在全球市场的年增长率可达26%(1999~2005年)。预计工程化组织和器官上市后,可开拓800亿美元的新市场;人造皮肤、组织粘合剂及术后防粘连制品的年增长率可达45%;心血管系统修复材料、血液净化材料、药物缓释材料等领域也呈高速增长的趋势〔‘2〕。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生物医学材料包括:①用于人工器官及代用品制造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低温各向同性碳、表面修饰与交联的血红蛋白、碳化硅脂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②用于人工关节及骨骼替代的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氧化铝陶瓷,甲基丙烯酸甲酷和苯乙烯的共聚物等;③用于人工膜替换的甲基烯酸醋类共聚水凝胶、硅橡胶聚甲基丙烯酷等;④用于应用粘合剂的亚甲基丙二酸酷、明胶、蛋白胶等。

4我国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前景

我国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和开发起步较晚,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如生物活性骨、关节系统替换材料、人工心脏瓣膜以及眼科手术类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国家科技部资料表明〔’3〕,1996一200。年间,我‘国生物医学材料市场需求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7%,比全球的增长速度高出10个百分点。其中生物医学材料制品的市场增长更加迅猛,例如2000年我国人工关节市场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0%,远高于美国同期的4%;“九五”期间国家的“复明计划’,[1叼规定,每年生产5万套人工晶体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国国内每年消耗接人人体内的导管1亿多条,而且需求量还在不断增长。但是我国国内生物医学材料的生产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其产值还不到全球份额的千分之一,且增长缓慢,1996一2001年,我国生物医学材料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只有2%左右。国内生物医学材料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4个突出的问题:①仿制品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②销售价格低,但档次和质量也低;③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④研发投入少,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与此同时,外商的大批涌人,不仅带来了大量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还展开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方面的竞争。2000年底国内公司在我国注册生产的生物医学材料及制品只有53种、,而国际医疗器械生产公司在我国注册生产、销售的品种多达300多种睡〕。因此,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我国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的竞争力。

4.1确立重点开发产品

复合材料作为硬组织修复材料的主体,有效地解决了材料的强度、韧性及生物相容性的问题,是生物医学材料新品种开发的重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哪〕。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合金、碳纤维、无机材料(生物陶瓷、生物活性玻璃)、高分子材料的复合以及血液净化剂的开发。这些生物医学材料应该作为我国今后重点开发的产品。

4.2构建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的新技术体系

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的新技术体系必须以生物医学材料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带头作用,实行产、学、研结合,成立学科齐全、队伍精干、人才结构合理的生物医学材料科研队伍,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学高新技术产品。

4.3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必须积极参加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及时掌握生物医学材料技术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强化“产品国际化”的意识,在新产品开发上要紧紧跟随甚至超越国际潮流,增强我国生物医学材料产品的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4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材料学篇7

(1)公共基础实验

主要包括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电子电工实验等。

(2)专业基础实验

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专业基础训练及综合实验。依据相应课程大纲,每门课程至少开设4个实验项日,且能支持专业培养日标的达成。

(3)专业实验

主要包括专业技能训练、材料制备与性能综合实验等。要求开设材料的力学、热学、电学等性能相关实验至少7项,同时完成至少1种材料的制备,包括原料的选择—配方计算—工艺方案设计—制备—相关性能测试及结构分析等全过程训练。

2、材料物理

学科基础知识被视为专业类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结构表征等知识领城。

(1)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结构、晶休缺陷、相结构与相图、非晶态结构与性能、固体表面与界面、材料的凝固与气相沉积、扩散与固态相变、烧结、变形与断裂、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物理性能以及材料概论等。

(2)材料工程基础知误包括流体流动基础、热量传递、传质过程及其控制、材料及其产品设计、选材、制造加工成型以及失效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及制造础、电工电子学等。

(3)物理化学知识包括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反应动力学、电化学、表面现象和胶体分散系统等。

3、冶金工程

主要课程:冶金工程概论、传输原理、金属学原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耐火材料等。

实践教学: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操作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材料学篇8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高职外语教学的总体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掌握使用的外语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一般的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并能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在外语教学中,既要突出外语的实用性,又要强化其职业性,即在一定工作场景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授课对象的特点组织教学内容,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境。

二、影视材料对高职外语教学的意义

首先,影视材料能为语言学习提供真实的语境。影视材料提供的语言信息具有语境丰富的特点,它所展现的语言材料和交际场景是对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和模拟加工,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真实的语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特别是影视材料中配合情感、肢体语言的表达,使语言更富冲击力。其次,影视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传统的教材、教学内容相比,影视材料是声音与图像的结合体,以声像形式出现的语言方式能显著提高外语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影视材料丰富的语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多角度地给学生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再次,影视材料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影视材料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能够从多方面展示外国的社会状况、文化教育、生活方式及民俗习惯等。最后,选取影视材料作为教学内容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客观要求。生态外语教学观认为,传统外语课堂教学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堂中存在的多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客观上抑制了诸因素的互动与课堂教学的发展,甚至破坏了课堂的自然生态。影视材料进入课堂可以实现教师、学生、教学设备的互动,调动各因素协调作用,符合教学规律。

三、影视材料的选取原则

影视材料在高职外语教学中有着其他文字或单纯听力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它不仅打破了外语教学的传统模式,还突破了课堂外语教学和教材的局限性。如果能合理选取影视材料,就可以把立体化的语言及其文化呈现给学生。

1.影视材料的选取

影视材料的选取要以教学为目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进行选择。选择时要注意语言文化信息含量、情节内容及语音语调等。清晰、生动、易懂,精彩的影视片断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刚开始要选择一些语言和内容较简单、轻松的材料。逐步对电影语言熟悉之后,再选择些语速较快、情节较复杂的,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2.不同课程的具体应用

目前,许多影视材料的运用多局限在听力或视听课上,其他课程试用视听材料较少。影视材料的运用,不应局限于某个课程,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单元选择。若能在综合课、国情概况课选择适当的影视材料应用,一定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韩国概况》课,在讲到婚礼风俗时,可把《结婚》里男女主人公的婚礼现场作为教学材料进行讲解;《综合韩语》课,在讲到自我介绍的章节时,可把《浪漫满屋》里出现的各种自我介绍的场景进行展示并模仿。影视资料的选择,一定是要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片断,对教学内容进行阐述。课堂时间有限,影视材料必定以选取某个场景或片段的形式播放,所以尽可能地选择普及率较高的影片,也可以提前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单独播放。另外,许多影视材料往往掺杂着各种方言,所以教师更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影视资料片断进行合理的整合。

3.注重培养听说表达能力,坚持“精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外语教学不可过于依赖影视材料本身传递的信息,还要让学生明确其学习动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语言的输入、输出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行为主义理论把语言习惯看成是习惯形成的过程,语言的学习过程是输入—吸收—输出的过程。在播放完每一个片段后,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一些活动,如复述情节、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总结和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讨论和写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书写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影视资料的选取,要求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影视信息储备。运用影视材料进行教学,从确定影视材料,到教学片断的选取,再到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是一项非常费时费力的工作。但它可以将高职外语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更好地结合起来,生动立体地把外语的语言和文化展现给学生,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上一篇:材料科学基础范文 下一篇:磁性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