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专业导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0:40:36

材料专业导论论文

材料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1篇

专业导论课是一门导论性质课程,是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入门课程,其内容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专业背景和特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及相互关系、基本专业知识、专业延伸及交叉学科、本科专业与研究生学科的对接关系等,以及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1.导论一,第一讲:绪言(2学时)。以解疑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产生和增进对本专业的兴趣,并以渐进式深入理解本专业的内涵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关于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专业———简介、历史沿革、国内外发展现状、前景;关于专业培养方案;本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问题讨论与解答。请思考: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Whattobe?Whattodo?如何使自己变聪明?“天道酬勤”。2.第二讲:火炸药科学技术(一)火炸药科学基础及新发展(2学时)。介绍火炸药科学技术的基本专业知识,所涉及的领域,国内外现状及新发展、发展趋势以及火炸药的应用技术,增进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和兴趣;并指出相关内容对应的专业课程及基础理论课程,提高同学们对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的兴趣和重视程度。问题:什么是含能材料?含能材料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按用途,含能材料怎样分类?其能量释放特点和做功形式各是怎样的?谈谈你对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专业的认识。你计划怎样去学好本专业?你有怎样的专业设想?请问同学们:你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途径和办法去解决自己在专业上遇到的困惑以及大学期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3.第三讲:火炸药科学技术(二)火炸药的安全与环保技术(2学时)。介绍火炸药的安全与环保技术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火炸药的安全与环保技术、方法。4.第四讲:应对就业我们的成长规划———与四年级学长的对谈(2学时)。以毕业班毕业、就业为契机,邀请各年级同学以专业、就业、成长为主题,与特能大一同学开展交流,引导学生从大一开始设计自己的大学成长规划,对学习的能力、做事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等各种能力及自信、诚信、勤奋等素质进行有规划、有实施方案的自我培养和自我管理。自己对自己负责。每个人记录自己的成长,为自己的成长留下一份档案。5.导论2,第一讲:烟火技术(一)烟火技术基础及新发展(2学时)。介绍烟火技术的基本专业知识、所涉及的领域、国内外现状及新发展、发展趋势,增进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和兴趣;并指出相关内容对应的专业课程及基础理论课程,提高同学们对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的兴趣和重视程度。6.第二讲:烟火技术(二)火工烟火安全技术(2学时)。介绍火工烟火安全技术的基本专业知识,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火工烟火安全技术和方法。7.第三讲:论我们的专业———论文写作与讨论(2学时)。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和方向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和假期社会实践调研,并进行论文写作。对学生的论文作品和专题进行点评并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和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热情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的能力)、讨论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学校组织的各类讲座包括专业学术讲座、科学讲座、人文社科类讲座等。8.第四讲:兴趣、专业兴趣与我们的专业成长(职业生涯)规划(2学时)。就此专题,邀请学院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和毕业班级在专业和就业方面的典型,和同学们展开热烈地讨论,并使同学们实际行动起来,建立规划并实施。

二、专业导论课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基于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和大一学生的学情,在专业导论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多种形式,包括:课堂讲述、主题调研报告、学研小组、专业论坛、专家讲座、开放专业实验等。首先,在大一新生的专业导论课上,学生会非常期待一场系统的、宽博的、具体的专业相关内容介绍,他们急切地想要了解自己所在的专业、要学什么、要做什么及将来的发展前景。因此,系统地讲述专业相关内容是专业导论极其重要的第一堂课。在讲述中引用实例,加入调查性的提问引起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并激发学生思考某些问题。另外,专家讲座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有专长、有成就的本学科领域内的专家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专业的被认可度,会带来一种榜样的力量。更多的专业相关知识和问题,在讲述了基本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则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多种途径去调研,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及沟通的能力。就这一环节,始终围绕一个“导”字,设计了专业论坛、专业主题调研、小组报告、学研小组等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的专业相关主题调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并培养团队精神、引导学生面对问题时学会多种途径去解疑释惑,促使学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实践表明,这些在大一时就积极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后来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和创新实践比赛中都表现出了优势。按照课程教学要求,专业导论课中必须开设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在这一部分中,鼓励学生设计并展示自己的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人生理想、职业理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进行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并实施之,逐步成长。这一点,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还需要在之后的每一学期进行督导。

三、专业导论课的课程考核

基于专业导论课的特殊性,笔者在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专业导论课的课程考核安排中综合了以下几种形式,包括:学生自己出题作答+小论文+报告、小论文+小组报告、读书笔记+小论文+小组报告等形式,灵活而严格。在这一环节,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态度、做事的态度以及学习的能力。通过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引起学生的某种注意、某种自我期望,启发、调动大一新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了解并热爱所学专业、进行大学成长规划及职业生涯规划并实施,逐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计划地进行自我培养。专业导论课是引领大学生建立专业自信心和专业归属感、走入专业领域的向导,在大学一年级新生在大学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领航作用。实践证明,专业导论课程所起到的作用需要后续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施加影响并强化。

材料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2篇

一、 毕业论文及其写作要求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从文体而言,它是对教学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论说文.从侧重点不同,分为学术论文和理论论文。工商管理本科的毕业论文一般为理论论文.理论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来探讨、论述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或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提出对策办法,并提升到理论高度的一种著述文体.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总结理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性质,就不能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结论,而是从已知求未知,必须具有一点新的思想深度和自己的观点、主张。

(二)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

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知识相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撰写毕业论文是在校大学生最后一次知识的全面检验,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与提高程度的一次总测试,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目的。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已经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学完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等,每门课程也都经过了考试或考查。学习期间的这种考核是单科进行,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本门学科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和理解程度。但毕业论文则不同,它不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某一学科已学知识的考核,而是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写好一篇毕业论文,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并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深厚的基础课和公共课知识。由于目前学校的考试方法大都偏重于记忆,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致使对学生掌握理论的深度和实际运用的能力,难以全面了解。有的学生平时学习马马虎虎,满足于应付考试,很少作课堂笔记和读书札记,对写作知识了解不多,很少进行写作练习,结果到写毕业论文时才临阵磨枪,回头补习各种知识,其写出来的论文连最基本的格式要求都不懂,逻辑上颠三倒四。还有一类学生平时学习死记硬背,缺乏能力的培养,缺少动手动笔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都会暴露出来。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克服缺点,也便于学校和毕业生录用单位全面地了解和考察每个学生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便于发现人才。同时还可以使学校全面考察了解教学质量,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二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他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大学生毕业后,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特别是本科生)。在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就要学会搞调查研究,学会起草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为此就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其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至于将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人,他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科学研究。大学是高层次的教育,其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开拓精神,既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发挥无限的创造力,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熟练地从事一般性的专业工作,又能对人类未知的领域大胆探索,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训练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材料;如何观察、如何调查、作样本分析;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等方法。撰写毕业论文是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因为它不仅有教师的指导与传授,可以减少摸索中的一些失误,少走弯路,而且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撰写论文是结合科研课题,把学过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接触实际的过程中,既可以印证学过的书本知识,又可以学到许多课堂和书本里学不到的活生生的新知识。此外,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某一侧面和专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会培养学习的志趣,这对于他们今后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增强攀登某一领域科学高峰的信心大有裨益。

(三)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首先毕业论文应符合社会学科类论文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性 :社会科学各学科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反映了作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术性 :学术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毕业论文的论点和论证不能只停留在描述事物的外部现象,而应在立论和论证过程中尽可能触及事物内部较深的层次,深入剖析事物的内在本质揭示出事物的规律性。

nbsp; (3)科学性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科学理论和科研实践为基础,采取严谨的态度去探求未知,得出结论。论文的科学性还体现在论文的立论要客观、正确;论据要可靠、充分;论证要符合逻辑,严密、有力;表述要严谨、准确。

(4)创造性 :创造性的核心是创新。在毕业论文撰写时要注意对所研究问题采取新的分析方法,得出新的观点,不能只重复前人的研究或人云亦云,不要大段复述已有的知识。当然,创造性并不排斥继承性,事实上,创造性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作为学生毕业论文,只要有一点创新也就够了。因为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要求相对要低一些。当然不排除也有较高水平的毕业论文。

2、除了以上四点外,毕业论文还应达到一些特定的要求 :

(1)学生应在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一人一题,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畅。

(2)毕业论文选题应在工商管理专业范围以内,文体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分析报告。

(3)毕业论文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基本上要求打印文稿),论文结构、纸型、版式与用字等执行重庆电大论文格式要求(附件1),毕业论文要制成电子文档。

(4)毕业论文正文字数要求5000~8000字。

(5)已发表的论文不能再用。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意义

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都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题目的好坏,不能离开一定时代的社会需要和作者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做到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二)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我们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了很大的精力,表达得再完善,也是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学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

1.从“热点”问题选题。在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发展和学科研究中,尤其是在我国深化改革的大潮中,经常出现集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界人士、专家学者等各方面人士关注度非常高,各种形式的讨论相当的热烈。这些“热点”问题一般在某个时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如曾经出现过的 “国有企业承包制”、“国有企业产权问题”、“资产重组问题”和当前的“经济是否过热问题”等等,“热点”问题有大有小,选择那些自己综合能力可以驾驭的论文选题。

2.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 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而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行业垄断”等。相对来讲,“热点”问题引人注意,一定时期集中讨论“热点”问题的文献资料也比较丰富,弊端问题则主要是要能发现问题,找准弊端,自己能够收集相关材料,研究出解决弊端的办法措施。

3.从具有一定倾向性的问题选题。在倾向性问题的苗头出现时,用理论观点分析,预见它的生命力或后果,这样具有前瞻性的选题往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如“居民富了要增加智力投资”、“居民收入增加了要外出旅游”、“乱划开发区破坏挤占耕地”等等。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题目。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并根据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具体地说,学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

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

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学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但能发挥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 展示出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才能大有益处。

第三、要选大小适宜题目。现实性强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当然是好题目,但由于自己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题目如果太大往往不容易写好.因此,一般来说,题目还是小一点具体一点好.如果学员在工作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熟悉,材料丰富,对问题的理解有深度,小题目也能发挥理论水平,写出好文章。选题可以大题小做,如论述工资制度改革,可以限定为论机关工资制度的改革;也可以小题大做,如从某企业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等等。总之,题目的选择应是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大小适宜为好。

第四、要拟一个好的标题。标题是给文章标的题目,即取个名字。毕业论文的标题是论文的眉目,应仔细推敲,尽可能从各个角度充分考虑,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好的标题应是确切适宜、简洁明白、醒目引人。标题不可过长,尽量在20个字以内。常用的拟标题的方法有:一是直接揭示或概括主题,如“应正确看待当前物价的上涨”;二是引人注意的标题,如“房改的出路在哪里?”;三是形象化暗示主题,如“大地超载----论我国的人口形势”;四是直接指明主题的所属范围,如“某某地区第三产业水平评价及发展战略”等等.

(三)获取最佳论文选题的途径?

1、选择你有浓厚兴趣,而且在某方面较有专长的课题。

2、要善于独辟蹊径,选择富有新意的课题。

3、选择能够找得到足够参考资料的课题。

4、征询指导老师的意见,在导师指导下选题。

5、利用图书馆、电子网络中的资料选题。

6、由教师提出系列参考题目,供大家根据自身情况予以选择。

三、 毕业论文的结构

毕业论文结构布局的基本格式由标题、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

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

中文摘要,不多于200字,要摘出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便于读者一看就能掌握论文内容的要点。目前比较通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内容摘要放在论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读者阅读,所以要简洁概括。

正文是论文的的核心内容,包括导论、正论、结论三大部分。导论部分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导论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通常几百字即可。正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作者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结论部分是论文的归结收缩部分,要写论证的结果,做到首尾一贯,同时要写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在一篇论文中,导论、正论和结论都要有,但却不一定是三部分三块。有的论文三部分齐全,导论提出提出问题,正论分几层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有的论文把结论提前融进导论,以解决问题导入,正论再一层一层地分析论证,最后没有结论,或只有一个结尾;还有的论文导论提出问题,正论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后,然后提出对策,再写个结尾。

参考文献的要求:

(1)参考文献一般应是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

(2)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3)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必须列在参考文献中;

(4)参考文献在整个论文中按出现先后依次列出;

(5)参考文献的书写顺序:序号,作者,论文名,杂志名,期号,出版社,年份,页号。

例:

期刊杂志:

【25】丁冰,李海珍,略论效率与公平,《财经研究》, No.l(1995), 109—120。

著作:

【11】中国税务学会编,中国税务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暨全国税收理论研究会文集,中国税务出版社,1995,P148,155;

四、毕业论文的起草、修改和定稿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第一、毕业论文的基础工作——收集与整理资料。学员收集资料的途径: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历史资料,从报刊杂志、电子网络中查找资料,也可以做实地调查研究。搜集资料越具体、越细致越好。在搜集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对新鲜论点,好的见解,要完完全全摘录;对能说明问题,有说服力的论据、好材料,要不加改动地摘录;对过长的资料,可加以简明扼要的概括,对这些资料都要分类整理。

第二、毕业论文的核心工作——确定论点和选定材料。学员要在占有大量资料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切忌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资料的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第四、毕业论文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包括拟定提纲、起草初稿、修改和最终定稿。

(1)拟定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主要依据以及如何进行论证等具体内容。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论文提纲一般不少于1000字。

(2)起草初稿要按照提纲结构写,又要发挥创造性。要用具体的材料、科学的论述和连贯成篇的语言去展开提纲上的要点。从论文的整体看,导论导出正论,正论必须根据导论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不能岔开,结论是论证的结果。在初稿写作过程中,最忌讳的是打断,使思路停顿,论文写不下去;要贯彻“大改小不改”的原则,不是论文的整体结构有问题,就不要停下,局部的小问题在论文修改时再解决。

(3)修改定稿是论文质量的重要保障工作。通过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白,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4)毕业论文起草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要注意论文正文结构的完整,首尾呼应,切忌结构松散、支离破碎。

②对已收集到的资料的使用,要注意该详则详,应略当略,不要形成资料的堆砌,要适当剪裁,使文章重点突出,层次清楚。

③毕业论文的语言是文章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毕业论文的语言要符合经济论文的语言特点。一是要精确。用词要恰当贴切,要多使用含义单一的专业术语;要多用附加成分多的、表意严密的长句和语义详尽、逻辑性强的复句;要多使用准确无误的经济统计数据。二是要简明。即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把尽可能多的信息明白无误地传递出去。三是要平易。语言要平实自然、明白流畅,所以要做到朴实无华,因为经济论文是非欣赏型文章,要实实在在,避免使用生僻难懂,或华丽的词藻,要做到直截了当,不要让人去领会“言外之意”,不需要含蓄和委婉。四是要庄重,句子形式要严整,在措词上要避免使用口语色彩过浓或感彩过强的语词,更不能使用粗俗词,也不要随便使用简称。

五、撰写进程

由指导老师在毕业论文写作时另行安排。

六、 毕业论文成绩评定

七、、毕业论文书写格式示例

(一)基本要求

1、统一使用16开普通白纸。

2、最好打印,打印格式:

论文标题(统一使用二号加粗黑体)

摘要:中文部分:不超过200字。中文使用小四号楷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正文(统一使用四号宋体)

参考文献(统一使用小四号宋体)

3、页码统一打在页下中间位置。

材料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3篇

一、毕业论文及其写作要求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从文体而言,它是对教学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论说文.从侧重点不同,分为学术论文和理论论文。经济学本科的毕业论文一般为理论论文.理论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来探讨、论述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或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提出对策办法,并提升到理论高度的一种著述文体.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总结理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性质,就不能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结论,而是从已知求未知,具有一点新的思想深度和自己的观点、主张。

(二)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

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毕业文凭的重要环节之一,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学员毕业的标志性作业,目的在于总结专业理论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衡量自考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专业相同层次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员要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绝不可应付了事。

(三)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首先毕业论文应符合社会学科类论文的基本要求,这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性:社会科学各学科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反映了作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术性:学术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毕业论文的论点和论证不能只停留在描述事物的外部现象,而应在立论和论证过程中尽可能触及事物内部较深的层次,深入剖析事物的内在本质揭示出事物的规律性。

(3)科学性:毕业论文的撰写应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科学理论和科研实践为基础,采取严谨的态度去探求未知,得出结论。论文的科学性还体现在论文的立论要客观、正确;论据要可靠、充分;论证要符合逻辑,严密、有力;表述要严谨、准确。

(4)创造性:创造性的核心是创新。在毕业论文撰写时要注意对所研究问题采取新的分析方法,得出新的观点,不能只重复前人的研究或人云亦云,不要大段复述已有的知识。当然,创造性并不排斥继承性,事实上,创造性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2、除了以上四点外,毕业论文还应达到一些特定的要求:

(1)符合本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应围绕自己所学专业进行。

(2)不能偏离经济学专业所要求的经济管理范围。

(3)正文字数5000-7000字。

(4)已发表的论文不能再用。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意义

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都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题目的好坏不能不能离开一定时代的社会需要和作者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做到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二)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我们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了很大的精力,表达得再完善,也是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学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

1.从“热点”问题选题。在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发展和学科研究中,尤其是在我国深化改革的大潮中,经常出现集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学者等各方面人士关注度非常高,各种形式的讨论相当的热烈。“热点”问题一般在某个时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如曾经出现过的“国有企业承包制”、“国有企业产权问题”、“资产重组问题”和当前的“经济是否过热问题”等等。相对来讲,“热点”问题引人注意,一定时期集中讨论“热点”问题的文献资料也比较丰富,从中确定自己论文的选题也是比较容易的。关键的是,自己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能力,即知识、信息、理论水平及分析提升的能力。“热点”问题有大有小,要选择自己综合能力可以驾驭的论文选题。

2.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而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行业垄断问题”等等。

3.从具有一定倾向性的问题选题。在倾向性问题的苗头出现时,用理论观点分析,预见它的生命力或后果,这样具有前瞻性的选题往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如“居民富了要增加智力投资”、“居民收入增加了要外出旅游”、“乱划开发区破坏挤占耕地”等等。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题目。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并根据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具体地说,学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学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但能发挥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展示出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才能大有益处。

第三、要选大小适宜题目。现实性强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当然是好题目,但由于自己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题目如果太大往往不容易写好.因此,一般来说,题目还是小一点具体一点好.如果学员在工作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熟悉,材料丰富,对问题的理解有深度,小题目也能发挥理论水平,写出好文章。选题可以大题小做,如论述工资制度改革,可以限定为论机关工资制度的改革;也可以小题大做,如从某企业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等等。总之,题目的选择应是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大小适宜为好。

第四、要拟一个好的标题。标题是给文章标的题目,即取个名字。毕业论文的标题是论文的眉目,应仔细推敲,尽可能从各个角度充分考虑,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好的标题应是确切适宜、简洁明白、醒目引人。标题不可过长,尽量在20个字以内。常用的拟标题的方法有:一是直接揭示或概括主题,如“应正确看待当前物价的上涨”;二是引人注意的标题,如“房改的出路在哪里?”;三是形象化暗示主题,如“大地超载----论我国的人口形势”;四是直接指明主题的所属范围,如“安徽省地区第三产业水平评价及发展战略”等等.

(三)获取最佳论文选题的途径?

1、选择你有浓厚兴趣,而且在某方面较有专长的课题。

2、要善于独辟蹊径,选择富有新意的课题。

3、选择能够找得到足够参考资料的课题。

4、征询指导老师的意见,在导师指导下选题。

5、利用图书馆、电子网络中的资料选题。

三、毕业论文的结构

毕业论文结构布局的基本格式由标题、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

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

中文摘要要以不多于200字的语汇摘出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便于读者一看就能掌握论文内容的要点。目前比较通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内容摘要放在论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读者阅读,所以要简洁概括。

正文是论文的的核心内容,包括导论、正论、结论三大部分。导论部分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导论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通常几百字即可。正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作者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

结论部分是论文的归结收缩部分,要写论证的结果,做到首尾一贯,同时要写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在一篇论文中,导论、正论和结论都要有,但却不一定是三部分三块。有的论文三部分齐全,导论提出提出问题,正论分几层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有的论文把结论提前融进导论,以解决问题导入,正论再一层一层地分析论证,最后没有结论,或只有一个结尾;还有的论文导论提出问题,正论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后,然后提出对策,再写个结尾。

参考文献的要求:

(1)参考文献一般应是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

(2)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3)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必须列在参考文献中;

(4)参考文献在整个论文中按出现先后依次列出;P>

材料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分子科学导论 案例教学 考核机制

包装材料对包装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时甚至引起发展上质的飞跃。①高分子材料作为现代包装材料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高分子科学导论主要包括高分子的合成与化学反应、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高分子的分析与表征、典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与应用,以及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前沿。②知识点多,内容繁杂,而教学时数只有48学时。如何安排好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按照包装工程专业是需求进行课程建设,成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课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如何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1 教学内容上,突出以专业特点为导向

教学大纲的完善和更新是教学内容建设的基本骨架。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大纲不是教学内容的堆砌,而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③④课程大纲的完善是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为主线,并要充分地展示课程教学设计思想。根据我校高分子科学导论教学时数少,同时专业方向又是以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艺为主要方向,以食品、药品及化妆品包装为主要应用领域,如何选择甚至编写合适的教材,如何确定本课程包含的各部分内容,合理分配学时,成为提升高分子科学导论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在对第一部分高分子合成化学部分的学习中,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于反应基本原理的认识和各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命名及分子量的影响因素。而不对聚合理论做深入探讨。在第二部分,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相关知识中,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着重介绍。作为包装容器的设计、加工和使用,这是考察材料的关键点,同时还需要介绍相关的耐热、耐化学性及其他一些基本性能。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后,对材料的基本理化性能有一个初步认识。第三部分是将材料的加工,对于包装材料而言,如何将粒料通过注射、吹塑、模压等方式制备成包装容器,这是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部分,也是与学生将来从事包装职业联系最紧密的部分。因此,从内容上、从学时上予以加强。尤其是针对我校包装专业比较偏重的食品包装,各种液状货品的包装容器(如各种瓶、壶、桶)以及各种薄膜的主要原材料( PE、PP、PET、PA 等)和主要加工工艺(挤出吹塑成型、注塑吹塑成型、注塑成型、单/双向拉伸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展开。

2 在教学方法上,辅助以案例教学

掌握和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⑤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能更加直观地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联系实际。例如在讲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的内容时,对身边的包装产品进行举例,例如牙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因此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国际牙膏巨头美国高露洁公司在进入我国牙膏市场以前,曾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发现,牙膏包装的同质化竞争严重。针对这些特点,高露洁采用了创新的复合管塑料内包装。结果大获成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迅速占领了我国1/3的牙膏市场份额。这个例子,充分让学生认识到,高分子材料对于传统材料的替代作用及其适用范围十分广阔,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述高分子注射成型工艺时候,拿出在工厂收集的残次样品,对气眼、流痕、欠注、银纹/水花、缩痕、熔接痕等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气眼为例,是由于困在型腔内气体不能被及时排出,易导致出现表面起泡,制件内部夹气,注塑不满等现象。其改进方法,从产品结构设计上,减少厚度的不一致,尽量保证壁厚均匀。这些处理手段,又都可以通过前期所学的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相关的链段运动、熔体流动、聚集态变化等相关知识进行解释。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综合体现,提高了学生的联想、归纳能力,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其将来在工作中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优化考核模式,多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时,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方法,而考核方式的优化,则是对学生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考核方式改为论文+PPT讲述+期末考试的模式,其中平时考勤、作业占二十分,论文占二十分,PPT讲述占二十分,期末考试占四十分。考虑到学生还处于大二阶段,尚未接触到文献调研等课程,经过简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以及初步学习使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武装了学生的文献调研手段,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查阅文献资料和标准,并按照正规的综述论文格式规范进行撰写。学生虽然还比较稚嫩,在专业领域几乎尚无法真正领会,但初步的锻炼,拓展了专业视野,深化了对本专业的认识,提高了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归纳的能力。虽然还不能提出和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但这种锻炼已经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大二第二学期,包装专业学生就可以以高分子材料为出发点,申请大学生创新的科技项目,其申请数每年都占到本专业的很大部分。另一个考核内容是将学生按四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做个PPT并请一位同学进行讲述,考核成绩作为该组四位同学的成绩。通过做PPT讲述,学生需要自行组织图片和说明,并进行PPT的设计,直至最后讲述。十分钟的讲述和五分钟的提问,有助于并在一定程度上能集思广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再经过最后的考试,学生需要对所学课程进行一个全面的复习和总结,三者结合,使得学生对整个学习内容都有较为直观、详尽的认识。

4 结语

材料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CDIO;专业导论;课程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105-03

近20年来,发达国家都在从观念、目标、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对工程教育进行整体改革。环顾欧美各科技强国不难发现,科技发展的加速化、综合化、产业化、国际化和一体化,对各国的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的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强调工程基础的、建立在真实世界的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CDIO)过程的背景环境基础上的工程教育。通过精心规划项目的CDIO,可以引导学生对核心专业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综合发展的目的。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以往培养计划的不同点之一是:通过开设导论性的基础课程,从起始阶段就将工程实践引导入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尽早领略工程技术的精华,并且让他们亲手制造一些简单的东西。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绝大部分只是凭专业名称或十分简单的专业介绍对所学专业有一个直观理解,对自己专业认识较少,甚至不知道所开设的课程对从事本专业工作有何作用,导致入学时找不到学习方向和目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缺乏动力。而现有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很少有学校开设引导类的课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提高学习兴趣。

在新生入学时开展专业引导教育,开设《专业导论》课,通过相关核心工程学科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动机。同时,学生CDl0教学大纲要求的主要能力发展也能有较早的起步。广东白云学院从2010年开始,在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创出一条新路,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施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人才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开始了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

根据CDIO教学大纲中对导论课程的教学要求,其教学内容和项目的设计建立在对学生的引导及激发学习兴趣上,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学生入校时即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教育。将《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项目制作实践两个部分。

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 《专业导论》课程强调教学的系统性、全面性、前沿性以及与国际化,强化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理论部分内容通过开设10次学科前沿及发展的讲座,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最新发展及应用领域。讲座主要内容如下:机械工程发展简史、工程图学概论、工程材料概论、机械设计概论、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制造概论、模具技术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机械工程师职业能力素质要求等。在开展讲座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带学生去相关企业参观见习,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专业。

项目制作实践内容的设计 项目制作实践让学生初步体验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装配调试过程及工程图的表达方法,为学生了解本专业、深入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打下必要基础。对模具方向的学生引入模具结构测绘项目,让学生以模具实物为载体,通过对模具的拆装及测绘,完成简单模具二维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输出;对机械设计制造方向的学生以齿轮泵、二级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为载体,测量并绘制典型零件图和装配图。这样,以工程图学基础理论和实验装置为依托,以工程绘图为载体,对实物装置进行结构分析和研讨,在实践中互动,在讨论中争辩,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达到了新旧知识优化和创新思维综合训练的目的。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本专业所需掌握的工程语言——机械制图及零件测绘,直接培养学生对工程图的识图、绘图能力,并对模具结构、常用的机械产品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CDIO改革并不是要淡化理论课程的学习,而是要改革教学方法,采取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理论课程的教学不能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应采取基于问题的学习、师生互动主题研讨、案例教学、论文研究、项目训练等教学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是实施教学和研究互动、课内和课外互动、寓学于研的培养模式,设置基于课程的科研训练项目和自主科研训练项目两类,资助学生开展研究工作。基于课程的科研训练项目由研究型教学课程责任教师组织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指导。自主科研训练项目一般为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经学院审批后开展科研训练工作,并以小组的形式参加创新设计大赛、机械设计竞赛、力学竞赛、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活动。较好地完成科研训练项目的学生可以取得实践教学环节学分,鼓励学生以科研训练项目研究成果为内容撰写毕业论文,完成毕业环节。

二是在知名企业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学生可优先获得去该类企业实习的机会,并鼓励其在企业中开展科研训练项目的研究工作。

三是通过组织科研训练团队、社会工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组织、沟通、协调等领导能力。

四是定期组织开展学术讨论。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各自研究的课题,发表各自观点,营造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激发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CDIO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部分的考核方式 学生结合10次讲座所讲授的内容,独立查阅中英文文献,开展市场调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调研报告或课程论文,并制作讲授课件,参加课堂上模拟的“21世纪制造业前沿国际论坛”,对调研报告或论文内容进行讲授。教师根据学生调研报告或论文撰写质量和课堂讲授的表现,以及平时教学活动全部环节的表现,确定此部分的分数。

项目制作实践部分的考核方式 (1)项目制作实践的组织形式及成果提交。项目制作实践时学生以4~6人为一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项目制作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在理论课堂外执行;项目组内活动方式有:座谈式交流研讨,专题式讲解介绍,边做边探讨式互动,系统性总结等。组间活动主要采用总结介绍方式。项目完成后团队需提交的成果资料有:零件图,总装图,工作原理介绍,项目工作总结或课程论文等。(2)项目制作实践考评方式与标准。项目制作实践的成绩分为优(>9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

课程教学的成效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动手能力等,提高了综合素质 在 “模具结构测绘”实践项目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完成后提交的资料有:项目工作报告(装配体的工作原理、拆装顺序、装配简图等);全部零件(标准件除外)正式零件图;装配图(每人一张)。据统计,采用实践项目教学后,在学时与原来相同的情况下,45名学生共完成零件图119 张(A4~A1 不等),A1 装配图39张、A2装配图6张,比往届多绘制了装配图,并且零件的种类结构形式也有所增加;学生首次对典型模具机构进行了拆装和测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促进了实践过程与工程实际接轨。虽然学习难度和工作量增加了,但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在项目团队的协作和交流中,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其综合素质得到较好的培养,成绩明显提高。

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的答辩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项目制作实践在最后环节进行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的答辩,采用答辩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答辩时,回答问题的不是“个人”,而是代表团队,每个成员都可以抢答或补充回答,以体现团队的真实水平。该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首先是团队的成绩,然后是在此之下的个人成绩,每名学生的成绩都和自己团队的表现息息相关。

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以提高 基于CDIO工程理念的课程教学,其主要理念是通过项目制作实践环节,让学生在项目制作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这就意味着教师决不可以袖手旁观,而是正好相反,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要根据每个项目组学生工作的进展情况给予引导和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面对不同的情况和对象,会灵活选用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手段。教师还要根据各组不同的工程项目,分别对学生讲解必须注意的问题和必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基本原则,介绍一些可供参考的途径和技巧等。

结语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需求,分别设置了模具结构测绘、齿轮泵、二级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等项目实践,测量并绘制了典型模具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典型零件图和装配图;以工程图学基础理论和实验装置为依托,以工程绘图为载体,对实物装置进行结构分析和研讨。在实践中互动,在讨论中争辩,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了新旧知识优化和创新思维综合训练的目标。

根据课程特点,建立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考核方式,对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教学部分,以课程论文代替传统考试;在项目制作实践部分,将学生的成绩与团队成绩挂钩,学生成绩由个人和团队两部分成绩组成,采用团队成员之间互评、团队之间互评及导师评价三部分组成,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陶勇芳,商存慧.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81-83.

[3]杨善林,潘轶山.专业导论课——种全新而有效的大学新生思想教育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4):1-3.

[4]杨景常.成功的《专业导论课》将影响学生的一生[J].高等教育研究,2007,23(1):38-38,41.

作者简介:

材料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论文写作 教学框架 教学环节

《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本科毕业论文正是考查学生这种初步能力的重要指标。《论文写作》是为中文类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限选课,一般在大学三年级开设,此时的学生在过去两年的专业学习中打下了一定的专业课基础,也有了理论的储备,初步具备从事论文写作的条件。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温儒编的《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该教材是为中文学科本科学术论文写作训练而编写的,编者强调应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结合,即将写作训练与专题课结合,将写作训练与本科毕业论文结合,这也决定了本教材的导向,即较少涉及理论而多提供学术性写作的范文,多往研究方法、规范和一般科研写作的路上引导。本教材在导言之后分为八个专题,即汉语言文学专业所涉及的八个学科领域,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为中文类本科生的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写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一、教学框架:总论与专题的合理设置

该教材编者原来设想该课程不是由一位教师单独讲授,而是分给各个教研室,由中文各学科老师共同完成,但在我院实际教学中均由一位教师单独讲授。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总论与专题结合的教学框架,加强了总论部分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本课程简介、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如何选题、如何拟定写作计划、材料搜集与观点设定、论文构思与常见问题、修改与定稿、学术规范。详尽的总论之后才开始分专题例文选读。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该课程的学习与探索中来,在第一堂课时就必须介绍该课程的内容、要求与意义,使学生明白该课程将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帮助,尽快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首先告知学生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打好基础,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同时也训练学生的学术实践能力。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学术论文(优秀的论文一般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文献的要求,对话性,递进感和规范性);学会选题:如判断其是否有学术意义。圈定合适的研究范围;保持客观、公正的研究立场,不人为拔高自己的研究对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则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思想上的发现、逻辑思维和理论分析能力、文字表达等等,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文字表达,错别字、病句、空话连篇、矫揉造作、哗众取宠的文风都是不提倡的。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与要求:如开列核心期刊目录,使学生有途径阅读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寻找规范的文本阅读,阅读并伴随思考: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对我有何启发?在研究方法、观点梳理、语言表达、资料搜集方面有何可学之处?要求学生从本课程开始具备选题意识,多阅读一些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经典研究成果,并随时记录阅读心得,以便寻找到合适的论题;要求学生学会查找相关纸质和电子图书资源,如纸质图书的第一手材料、超星数字图书馆、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晟后让学生思考论文写作的意义。相当多同学仅仅将论文写作作为毕业的手段,事实上通过论文写作,学生将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获得一种思维的能力,死记硬背的知识未必伴随终身,而智慧和能力则让人终身受益。

总论部分的重点包括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如何选题、如何拟定写作计划、材料搜集与观点设定、论文构思与常见问题、修改与定稿、学术规范等。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模拟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实际运作流程,就各个环节应当注意的问题加以强调,尤其侧重于思路的启发和规范的引导,使学生学会论文操作的具体模式。

而在分专题例文选读部分,由于本教材每个专题前均有该学科专家所写的导论,每篇范文前均有专家简明扼要的点评,笔者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将导论、点评与具体例文结合。使学生对范文有了多向度的观照视角,对不同学科的特点、研究方法、文章得失及文风有了深切的体会。从而在自己写作毕业论文时能找到有针对性的参照物,做到事半功倍。

二、教学环节:规范、实例与细读

学生以往的阅读体验多偏于感性,对学术论文的体制多有隔膜,故而笔者认为,在论文写作教学中首要确立的是规范。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主要强调四个方面:首先是创造性,毕业论文本就是对学生创造性、思考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尽量要求学生在选题、立论、材料运用方面有自己的独创;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这分为几种情况:或者是填补空白,或是在前人基础上有所推进,或是指出前人论述的谬误并加以新的阐发;第三则要求理论性,要求运用抽象思维进行提炼总结,避免仅仅是堆垛材料,或是停留在感性赏析的层面;最后是学术规范问题,从道德层面来说,明确要求不可抄袭。从文本层面来看,要求语言规范典雅,条理清晰,论证严谨,行文符合文体规范。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基于死记硬背型的学习方法,对论文写作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存在教条化的理解,实际操作时则错误百出。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重点强化学生经常出现问题的摘要、关键词、注释等部分的教学,要求学会实际操作而非仅仅熟知概念。在教导学生拟定写作计划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方面:1、选题价值与意义;2、前人相关的研究状况;3、论文准备解决的基本问题;4、研究的主要角度与理论方法;5、材料搜集的主要方面;6、难点与可能的突破点。这事实上也是规范的开题报告所必须解决的内容。在材料搜集与观点设定方面要求学生查找以下资料:1、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2、与所选论题有关的各种材料,特别是可以支持论点的原始材料:3、有助于建立研究范式和方法的理论资料。此时教师可通过列出书目训练学生筛选第一手资料及质量较高文本的能力。在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追溯法、常用法和循环法。此外还需重点强调阅读笔记的制作。要求学生注明书名、版本、摘抄页码,学会重点摘抄与自己论点相关的文字内容,如有个人见解可以加注。以上均为规范的确立。

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论文写作课态度不够积极,先人为主地认为该课程过于理性,枯燥无味,纯粹为完成学业的目来上课。为扭转这种局面,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侧重实例教学,尽量使偏于理性 的论文写作课生动起来。如在选题过程教学中。不提倡学生找教师要题目(这样就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摸索的机会,而且由于学养问题,教师能熟练操作的选题未必适合学生),而是要求学生自主思考,查找资料,找到选题后才和教师进行讨论,以便进一步筛选和深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让学生模拟选题并列出开题报告,这调动了学生自主选题的积极性,绝大多数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毕业选题,并就可行性及持续发展性和笔者进行热烈的讨论。学生选题往往存在过大或过小的现象。过大者,大而无当,动辄是跨文化研究,过小者,过于停留细节,作为赏析文章合格,作毕业论文则不合适,还有些选题构想很好,但需要相当多的学术储备,作为普通本科生可能还不具备这种能力,这时就要量力而行,忍痛割爱,这些情况都需要教师要加以引导。笔者讲授该课程已有几轮,平时注意搜集往届学生的选题构思、开题报告及论文全文以备教学之用。为让学生更感性理解选题进程,笔者多采用往届学生的选题案例进行教学。就以往学生的选题偏差、纠正、深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如何集中并深化选题,找到合适的论述范围与角度。在选题类型方面注重通过前人研究实例及往届学生实例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有学术意义同时又是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选题。在学生经常出现问题的开题报告格式及表述、摘要、正文行文等方面,笔者大多采用往届学生存在问题的实例,通过课堂互动环节,让本届学生指出问题并修改。这极大地引发了他们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并在这种课堂实践练习中学会正确的表述方式。事实证明这些实例更接近学生水平,有亲切感而无隔膜,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并非凭空出产,它建立在学生认真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本细读能力也很关键。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只会照抄文学史教科书的若干结论,却缺乏对作家作品的解读能力。为解决部分学生在文本细读能力方面的薄弱现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了大量例文,包括学术论文和文学文本,并与教材中的例文相结合。如结合专题导论补充例文:在讲解比较文学专题导论部分时,补充了帕斯捷尔纳克《二月》一诗的多个中译本以使学生理解译本选择的重要性;还原教材例文中研究对象的原文,让学生在对原文的解读中理解研究者的论述:如在讲解吴晓东《鲁迅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时,补充了《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与叙事视角有关的节选,让学生意识到自以为非常熟悉的材料也存在大量被忽略之处;补充与教材例文同一研究对象而在方法、角度方面均有不同的新例文,使学生在细读中拓展思维能力:如讲解吴宇宏《试论汪曾祺的传统性》一文时,辅以季红真《论汪曾祺散文文体与文章学传统》(《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使学生了解不同的研究视角及论文结构。

三、小结

材料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 质量控制 应用型本科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论文

CJ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依照“能力为重,通才+专才”的培养理念,培养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能够在营利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从事理财、会计、审计、税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毕业论文是CJ学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撰写毕业论文一般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释概念的含义,定义概念,揭示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能力,从发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评论能力,批判性地评价论据和论点;归纳和演绎能力,根据相关、一贯的论点和可靠论据进行归纳和演绎;创造能力,提出问题和假设,并分别验证;组织能力,将所搜集的材料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机整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二、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

(一)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抄袭现象严重,论文泛滥。首先,不想动脑筋,敷衍了事。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平时连一篇小论文都写不出来,更不知道如何写毕业论文,产生了畏难情绪;还有学生觉得写论文费时费事,没有什么用处,论文好与坏,与实习、就业、考研和考公务员均无关系。其次,某些学生在校时不抓紧时间,能拖就拖,幻想到时可以东拼西凑一篇论文来顶数,但到了第八学期,找到了工作单位或实习单位,常常加班加点,再加上要适应环境、熟悉实习工作,根本无暇顾及或者不能集中精力撰写毕业论文,所以不能按时提交论文,最后只能花钱找“”论文(教学楼的卫生间、楼道贴满了毕业论文的小广告),或者直接剽窃往届师兄、师姐的论文。

2.纯理论性论文居多,选题难以“接地气”。从CJ学院历年毕业论文选题来看,一般由指导教师提供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但是受限于教师个人的学习、工作与研究经历,选题多偏向于纯理论性研究。CJ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4届毕业论文中(详见表1),真正“接地气”的论文选题比例不足30%,大部分选题存在范围宽泛(学生难以把握)、选题陈旧(旧话重提,毫无新意)、纯理论研究(操作性较差)等问题。这些论文选题明显缺乏应用性,很少与区域经济、一线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相互结合,所以研究结果也大多为大道理、空话和套话,这显然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相吻合。

3.形式重于实质,质量控制不严。应用型本科完整的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一般包括论文选题、收集和分析文献、论文开题、拟定大纲、教师提出意见、完成初稿、二稿修改、论文定稿、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等环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环节的监管往往流于形式,比如在开题阶段一般要求学生深入研究文献资料,把握论文整体思路,但事实上因开题仓促,部分指导教师对该环节把关不够细致认真,直接导致学生正式写论文时出现较大偏差,甚至被迫改题。一些教师为了应付教研室、院系抽查论文质量,往往特别重视规范论文的表面形式,比如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标注参考文献等形式,往往忽略了论文核心的内容。

(二)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因素分析。首先,学生就业与撰写论文之间产生了矛盾。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本科第八学期,正是学生选择就业,找工作的重要“窗口期”。为了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学生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考公务员,将毕业论文放在次要位置。已签约工作单位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对其谋求饭碗的影响不大,投入精力不足。一些用人单位甚至要求已签订三方协议的学生提前上岗,导致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其次,学生科研能力不足。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日常教学多偏重于专业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在文献查阅、调查研究、论文撰写时缺乏相应的能力。这体现在论文撰写的各个环节,比如在撰写开题报告的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查阅资料能力缺失,文献利用效率低,资料陈旧,无法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研究架构。

2.指导教师因素分析。首先,指导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应用型本科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然而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短时间内难以赶上扩招规模,“师生比”严重失衡。一方面,指导教师白天时间基本忙于教学科研,只能牺牲晚上、周末和法定节假日时间来指导论文,教师们工作量较大;另一方面,教师指导论文数量过多,每位教师平均指导20名学生,一些教师指导的学生甚至超过了40名,直接导致缩短了对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其次,教师指导质量隐忧。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师资力量缺乏,高职称、高水平的师资明显不足,而这些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又因受累于教学任务或行政事务,所以在毕业论文环节难以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指导工作。另一方面,部分年轻教师由于自身工作和专业知识的限制,指导毕业论文的能力不足,责任心也相对缺乏,对学生要求不严,导致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第三,指导教师“投入产出比”低。以CJ学院讲师职称的指导教师为例,指导论文仅算5个学时/生,折算成酬金只有165元左右,事实上指导学生从选题到最终定稿,花费的时间远超过了10个学时,教师获得的劳动报酬相对较少,根据“投入产出”原则,在待遇不提高的情况下,教师指导论文付出的精力可能会减少,对论文质量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3.顶层制度设计不够科学。首先,院系层面在制定毕业论文相关制度时,有时搞“一刀切”,过分强调统一性和规范性,忽视了权变性和创新性。其次,制定毕业论文制度的指导思想还没有真正融入企业实际应用的层面,迫使应用型本科学生去撰写理论性较强的学术型论文,这也许是制度设计存在错位或缺陷。

三、提升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一)把好论文选题第一关。选题是毕业论文最具战略意义的一环,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针对CJ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作以下改进:首先,邀请论文指导资深教师在论文写作前开设“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讲座,对论文写作目的和要求;论文选题意义和操作方法;实地调研方法技巧及资料整理、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结构要求、论文撰写格式要求,及评分标准等方面,一一详细讲解。其次,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紧密联系,选题要求具有现实意义。一般认为,论文选题的范围应小一点、难度适中、内容新颖、应用性强,并按以下步骤确定:(1)指导教师根据自身专长、研究领域,申报论文题目,确保选题的可行性与学术性;(2)论文指导小组审核论文题目,剔除非应用型论文选题;(3)公布毕业论文选题及其指导教师;(4)学生在网络平台挑选选题,建立师生对应关系。在CJ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5届毕业论文指导中,笔者根据自身特长和研究领域,精心设计和挑选了20个选题(详见表2),从学生定稿的论文来看,质量有明显提升,成果的应用价值也有所提高。最后,论文题目选定之后,要求学生认真收集、分析和研究文献资料,设计问卷调查表格,撰写开题报告,梳理写作思路,初步确定论文框架。

(二)实施全面质量控制。系统化的毕业论文工作主要由选题、开题、评审、答辩等诸多环节构成,任何一个环节监控不到位都有可能影响论文的指导质量,进而影响论文的最终质量。首先,选题环节应尽量采用灵活多变的选题方法,鼓励并建议学生选择实践性强、与区域经济相关或者与实习工作紧密结合的题目。其次,在开题环节可尝试开题答辩,为学生论文写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明确写作进程,便于院系把握论文教学质量。最后,在论文评审和答辩环节,指导教师、评审教师和答辩小组应“背靠背”,做到评审和答辩规范化,避免走过场。

(三)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推进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改革,须有相配套的制度和政策予以支撑,特别是论文指导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和表彰。首先由指导教师对指导过程、撰写要点、指导经验进行总结。表彰和奖励在论文指导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论文质量高、工作细致的指导教师,树立正气和榜样;批评和教育敷衍了事、偷工减料的指导教师,甚至取消其指导资格,鞭策后进和惰性。其次是评选优秀毕业论文,将优秀毕业论文作为评选优秀毕业生的前置条件,即把论文优秀等级与评选优秀毕业生直接挂钩。

(四)毕业论文形式多元化。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对学生评价体系的转变,毕竟不是每位学生都擅长理论研究。客观地讲,应用型本科生的理论思辨能力,距离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还有一定的差距,毕业论文形式的多样性有助于学生发挥各自特长,也可以减少论文抄袭剽窃现象发生的几率。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论文形式多样化。除传统毕业论文形式外,学生完成的调研报告、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企业案例分析、文献资料综述、公开发表的小论文等均视同于毕业论文。例如,只要是学生独立完成、且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内容符合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字数达到3 000字以上的论文,或者可直接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EXCEL表模型设计,经院系审批后,也可以替代毕业论文。其次,论文答辩差别化。等级为优秀的、多人合作完成的论文必须参加答辩,其他的论文可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毕业答辩,既节约了人力物力,又把握了整体情况。S

参考文献:

1.江诚.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01):122-123.

2.王兴娟.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浅探[J].财会通讯,2013,(02)上:123-124.

3.任森春,李菁楠.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与改革思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12):145-147.

材料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 要:根据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材料化学学科专业特点,通过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修订完善了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更好地体现了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体现了“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要求。

材料化学作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高校纷纷设立材料化学专业。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我校于2003年增设了材料化学本科专业,并在当年正式招生,目前已经有5届毕业生,学生就业情况良好。材料化学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二级学科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理科人才,所以材料化学专业学生不但要加强数学、物理、化学及材料学科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必须接受更多的应用性、实践性的知识教育。如何完成这一培养目标,使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高校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只有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革新教学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培养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富有创造精神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才能办出高水平的材料化学专业,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1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从“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出发,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我校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五大部分内容构成。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教育,体育活动,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等。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类,自然科学和艺术类等知识体系。

专业课程包括:大类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和材料化学专业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材料化学专业方向性选修课程。

实践性课程包括: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材料化学专业实践训练知识体系。

2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材料化学作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其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材料的制备、表征、技术开发和生产的基本能力。在构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时,我们一直强化教学环节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将所有教育环节分为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五个知识体系。其专业课程体系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基础,把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等作为本专业的入门专业课程。在经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之后,陆续学习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技术、机械制图等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形成专业特色方向。并通过开设材料科学导论、纳米材料导论等任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了淡化专业界限,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和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实施按大类培养,统一设置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平台。在2011年修订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计划课内总学时为2633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154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与我校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一致;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和综合教育的课程体系与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有区别的开设,更加突显材料化学的特色。

3 构建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3.1 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材料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教学计划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们优化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实验层次,注重基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二是测量实验层次,注重专业技能训练,设置了课程设计、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三是综合实践层次,注重综合素质训练,设置了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科技竞赛和创新性实践活动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2 更新重组实践教学内容

在2011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为35学分,占总学分的22.7%。实践教学内容重点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和重组了原四大化学(无机、有机、分析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结构,将实践教学内容分层次进行教学,确立了基础实验、测量实验和专业实验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了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等教学内容。同时,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方法手段的改革,减少验证性实验,积极创造条件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强化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检查和指导;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安排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结语

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探索和完善将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今后多年的一大工作任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实际,研究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课程体系遵循“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在四年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分析理论教学相关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理论课程学时数,使课程体系逐渐趋于科学、规范,达到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禹筱元,罗颖,董先明.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24-25,39.

[2] 宋金玲,蔡颖,王瑞芬,等.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273-274.

[3] 易清风,申少华,肖秋国,等.教学研究型高校材料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广东化工,2011,38(10):174-175.

[4] 郭琳琳.材料化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初探[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6(1):115-116.

[5] 孙建之.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6.

[6] 瞿晓岳,刘常坤,孙延一.材料化学专业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8):147-148.

材料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特色教学;化学教学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学校办学机制创新与模式改革的产物,更是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与社会办学力量结合的产物。近年来,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和特色办学的不断创立,独立学院正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此同时,学生培养的质量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学生的特点,开展特色课堂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化学导论的课堂教学为例探讨独立学院特色教学。

化学导论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专业学习和未来的专业工作的基础学科。随着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变化和课程体系的整合,以及化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尤其作为三本独立学院来讲,它的教育是一种具有全新概念与目标的教育方式。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中比较特殊是一部分群体,他们除了具备当代高校大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点外,还具有很鲜明的特性。

1.入学成绩普遍较差,专业基础薄弱,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主动性学习能力。

2.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好,从小娇生惯养,为人常表现出自私的性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极弱。

3.大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强,兴趣爱好广泛,多才多艺,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

二、独立学院化学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

与高中相比,大学的课程难度和数量都增大了,需要掌握和理解的知识越来越多,尤其是化学专业的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专业性,这恰恰是独立学院学生的弱点,他们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主性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出现“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现象,或者是人在教室,却神游课堂。特别是大班课堂,更是前排座位遭冷遇,后排座位得青睐,手机上网、玩游戏、吃东西等更是屡见不鲜,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教学效率不高。相反在课堂上,老师讲些题外话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滔滔不绝的和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和互动。

三、特色教学的提出。基于上述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独立学院化学导论课程特色教学目标,基本思路是: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考核制度,加强教学实践,拓展知识应用。主要从课堂教学中、动手能力培养与实践经验的积累上进行改革创新,力求培养出具有学院特色的人才。

四、特色教学的实施

1.考勤,首先达到量再求质的突破。点名考勤对于独立学院这些自觉性积极性不是很高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节课就向学生明确日常考勤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打消部分学生逃课的念头,独立学院学生逃课的常用理由:“这门课程不重要也和我的专业关系不大,不上也罢”;“对这门课程毫无兴趣,老师讲课也枯燥乏味,不如自己看书”;“反正是老师不点名,考试肯定及格”。刚开始可能有一部学生是因为点名来上课的,但是慢慢的养成了不逃课的习惯,也慢慢喜欢上这门课程,并且把考勤作为期末考试考核的一部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上好绪论课。大一新生第一节化学课是非常最重要的,化学导论课也是学好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专业课的基础。通过化学导论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和规律;了解化学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心学科,其自身及相关学科(如材料、环境、生命、医学、信息等)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了解化学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化学学科的前沿发展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初步掌握自己查阅、索取相关学习资料的方法。

3.开展专题讲座。针对学生感兴趣方向及最前沿领域如绿色化学、能源材料等主题开展专题讲座活动,通过一些前沿科研实例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的应用及其合成方法,掌握化学最前沿及最热门的研究课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4.指导学生查阅、搜取资料及撰写科学小论文

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国内外科研动向并掌握最新研究进展和最新科研成果的有效途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理论、实验手段和研究方法,同时也可以从以往和目前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有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避免重做前人已经提出的正确观点,而且为更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有说服力的、丰富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上。

通过实例示范、视频教程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文献检索方法,培养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并且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整理,提出自己的观点撰写综述性小论文。

5.加强网络辅导。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内容繁杂、知识面广、信息量大、理论性强、交流互动时间有限等课堂教学难免会使学生感到迷茫无助,产生焦躁厌学等情绪,从而影响对课程的学习。因此,为了保证互动式教学的效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通过教学课件回顾、资源共享、微博、微信、QQ在线答疑、探讨等方式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难题,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材料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英语语言学导论》 研究型教学 范式 步骤

1.引言

高校英语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划分成三大板块: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英语语言学导论》、《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课程属英语专业知识课,是必修课程,一般在高年级开设。近年来,有关英语专业技能类和复合类课程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对英语专业知识性课程的了解相对较少;与此同时,英语专业专业知识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以《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为例,按照大纲要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从该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并未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潘之欣(2007)对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26所高校在读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调查统计,学生很喜欢这门课程者为0%,比较喜欢者为13.3%,感觉一般者为66.7%,不太喜欢者为13.3%,不喜欢者为6.7%。调查对象反映,任课教师往往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知识灌输模式,即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内部动力。

《英语语言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引起了一些一线教师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对该课程教学的研究可以分为3类:一种属内省反思性质的研究,研究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若干教学建议,如改革教材内容,改革上课方式等(熊学亮,2007;吴格奇,2005);一种属调查问卷式的研究,研究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教学的反馈情况,从而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来自授课教师和听课学生的调查数据能给研究者提供最真实的教与学的情况,让研究者看到教师眼里的一门课程究竟是什么样子,学生眼里的这门课程又是什么样子(蓝纯,2008;江晓红,2009;张铭涧、李忠善,2009);最后一种属以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改革研究,如姜晖(2010)以社会建构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理论对语言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构建者,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在《导论》课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和培养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黄源深,2010)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将研究型教学引入《导论》课堂能打破过分侧重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把教学由教师的灌输变为共同思考、相互交流、协同合作、思维碰撞的课堂。本文在简要介绍研究型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将这一教学模式引入《导论》课堂的具体做法。

2.研究型教学模式简介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在美国布鲁纳的和瑞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基础上综合构建而来的教学模式(范惠林,赵思宏,2002)。其基本内涵是:①教师把研究的理念、方法和研究成果引入课堂;②教师以研究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改变传统教学法中按照知识的逻辑组织课堂与教学内容的秩序;③让学生积极参与研究之中,在研究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④在研究过程中建立民主、和谐、文明的师生关系(李福华,2004)。朱桂琴(2003)认为,与被动的灌输型教学相比,研究型教学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的特性。推广研究型教学有助于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有助于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

3.《导论》课堂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基本范式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我们将《导论》课堂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基本范式分为大部分:①《导论》课研究型教学目标;②《导论》课研究型教学实施步骤;③《导论》课研究型教学评价。

3.1《导论》课研究型教学目标

我们将《导论》课研究型教学目标分为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我们将能力目标置于首位的原因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只有少部分从事教师工作和继续深造,因此强记《导论》课中抽象的术语和知识点对学生的日后发展并无太大帮助。在当今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的情况下,语言学涉及的许多理论和基本操作方式,对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其他方面都有借鉴的作用或功能,语言学对拓宽学生的跨学科视野及提高学生的总体思辨能力非常有用(熊学亮,2007)。因此,我们将研究型教学引入《导论》课堂的首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总体思辨能力。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3.2研究型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3.2.1引导―准备

我们把研究型课堂教学理解为两个部分:课堂教学环节和研究型实践环节,两个环节作为有机整体存在,不可分割。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开展之前,教师根据班级人数采用自由组合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分组时教师应要求团队成员间分工明确,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引导阶段的目的在于,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其与学生已有认知产生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浓厚愿望和兴趣,并发挥自身的智慧才能,强化其投入研究型学习的主动性(朱桂琴,2003)。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如“语言是如何产生的?”“语言有何功能?”此类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各种可能性。当学生给出不同的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扼要介绍若干当前说法,突出两者间的重合之处,从而增强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的信心或者给出不完整的,没有语境说明的对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象出不同的情景,解读对话语意(陈新仁,2007)。

3.2.2指导―实施

此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思考教学进程、探索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步骤。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英语辩论会、案例教学等形式(王体,2011);在任务教学中,教师设计新单元的教学任务,并分发给各团队,由团队成员通过协作方式完成这些任务;教师也可结合单元内容或社会热点设计辩论题目,让全班同学进行辩论;将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在教学中呈现给学生,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型实践活动则包括如下步骤:(1)信息查询: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渠道收集研究资料,比如图书馆,学术数据库或互联网搜索引擎;或者布置信息查询作业,比如寻找文献作者的背景信息,就同一主题寻找不同文献(陈新仁,2007)。通过以上工作,学生既可以初步掌握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又可以弥补语言学导论课时不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2)资料整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并综合判断其价值,将判断得出的结论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3.2.3展示―评价

在最后一个阶段中,学生通过交流分享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仅要评价研究成果与态度,过程和方法,还要引导反思(朱桂琴,2003)。课堂教学成果可以通过论文写作的方式展示:教师可以给每个团队设计论题或者让学生参与论题设计。论题可以是单元主题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话题。学生完成论文后在小组内交流,互改互评,并分享写作体会和心得(王体,2011)。研究型实践展示的形式可以结合教材,布置若干研究课题。课题内容应结合教材中相关理论具体分析生活语言。各研究团队以课件的形式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并在展示结束后上交一份研究报告(朱春发2010)。

3.3课程评价

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应遵循多样性、全面性和人文性的原则,既要包括对学生语言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又要将学生课堂参与和表现及自我学习能力纳入考核范围(姜晖,孙永君,2010)。课程评价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前者为主,后者为辅。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定期布置课外作业如文献查询,材料归纳等方式,考核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4.结语

《导论》作为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深入了解语言本质,而且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开展研究型课堂教学,可以使《导论》教学形式多样化,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强化其学习的主动性(陈新仁,2007)。此外,研究型教学能明显地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仁.本科生“英语语言学导论”教学法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39-42.

[2]范惠林,赵思宏.研究型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2(11):46-48.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39-42.

[5]姜晖,孙永君.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3-124.

[6]江晓红.“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广东某高校的调查报告[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03):80-83.

[7]蓝纯.本科生“语言学导论”课程的评估与反思(英文)[J].中国英语教学,2007(06):83-92.

[8]李福华.高等学校研究型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4(6).

[9]吴格奇.“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行动研究与教师知识体系的反思[J].国外外语教学,2005(02):32-37.

[10]王体.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思考[J][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2):70-71.

[11]熊学亮.本科生语言学教学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05):18-19.

[12]朱春发.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的研究型教学[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119-122.

[13]朱桂琴.研究型教学及其基本范式[J].教育探索,2003(7):37-38.

上一篇:机制专业导论论文范文 下一篇:研究生自动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