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基金范文

时间:2023-11-08 08:38:28

壹基金

壹基金篇1

芦山地震发生后的16天内(截至5月6日),壹基金共收到近300万人次捐款,捐赠总额近2.6亿元人民币。芦山地震期间,中国红十字会的公众形象有多“黑”,壹基金的公众形象就有多“红”。二者品牌形象之反差,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有人惊呼:“壹基金爆发了!”创始人李连杰当初制定的口号“尽我所能,人人公益”,看起来已然实现;壹基金的透明和专业,也得到公众认可。

但壹基金内部显然并没那么欢呼雀跃。5月7日,壹基金在北京召开一届七次理事会,专题讨论芦山地震救灾的行动计划。他们有一种如履薄冰之感。

“像抱着一枚炸弹。”李连杰在微博上如此描述捐赠者的信任所带来的压力。

“每分钱都是一种责任,每分钱都是一种压力。”壹基金秘书长杨鹏坦言。

毕竟,壹基金只有39名专职人员,2012年上半年,它只筹集到1900多万元善款。自从2011年壹基金完成公募化转型并“去李连杰化”后,壹基金似乎一度被公众遗忘。如果不是芦山地震期间的爆发,这家机构可能还在继续平衡“去李连杰化”后的心理落差。

芦山地震期间,此前一度声称自己只是壹基金“志愿者”的李连杰,在微博上频频发力,呼吁大家参与救灾。他的号召力,是壹基金爆发的重要推动力。

从2007年4月“李连杰壹基金计划”在北京正式启动以来,壹基金已经走过整整六年。前三年半,李连杰亲力亲为,用强大愿力令壹基金在短时间内成为家喻户晓的公益机构;其后,在实现公募化的同时,李连杰选择了淡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多位国内主流企业家担任理事的新型管理架构。

在度过了两年多“去李连杰化”的低迷期后,芦山地震期间公众对壹基金的鼎力支持,真正宣告了壹基金2.0时代的到来。

壹基金由1.0向2.0蜕变的故事值得被观察、被记录,是由于它属于这样一个案例:一个由明星发起的公益机构,当明星发起人不再是主要驱动力时,什么样的专业发展方向,可以将它带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一个人的战斗

2011年1月11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正式启动,壹基金成为一家公募基金会,从此不再姓“李”。李连杰说:“‘去李连杰化’是我一直的心愿,因为一个长久、持续、专业、透明的基金会,不能只在李连杰的名字下。”

公募化之前,李连杰作为壹基金的创始人,扮演着类似企业CEO的角色,全身心投入壹基金的管理中。在公众看来,从2004年末发愿做慈善开始,至2011年1月11日壹基金公募化成功,期间整整六年,李连杰一直是“一个人在战斗”。

“40岁前,我有一个清晰目标。我要赚钱,要证明自己的才华、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任何一个行为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但2004年那场印尼海啸,差点夺走了李连杰和他家人的生命。面对死亡,他意识到,物质、金钱都不能解决人生的痛苦。已是一个佛教徒的李连杰决定,40岁后的人生要做慈善,帮助他人减少痛苦。

他想到要做一个跨宗教、跨政治、跨文化的基金。2005年,李连杰将自己此前在美国设立的一个基金会更名为壹基金,主张每人每月拿出1块钱来帮助他人。

接下来的两年,李连杰带着一名助理,花费几十万元,走访了美国、加拿大、中东、印度、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大陆,调查各地的基金怎么做。在美国,李连杰曾一个月内访问了20多个城市。“那两年比拍戏20年还辛苦。”李连杰坦言。

亲自做调查的同时,李连杰还找到美国一家专业咨询公司,对中国的慈善捐赠进行调研。

这些工作的目的,都是为在大陆成立壹基金做准备。

2006年12月,在《满城尽带黄金甲》首映式上,李连杰首次对外公布将携手中国红十字会设立壹基金,致力于灾难救助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援助。此前,李连杰壹基金已与红十字会就合作事宜探讨了一年半之久,终获批准。

2007年4月,“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作为中国红十字会下属的慈善专项开始运作。

2008年10月,为保证公益项目更高效地实施,上海李连杰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以私募基金会的形式注册成立,成为红十字会“壹基金计划”的执行机构。

在决定创立壹基金后,李连杰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三年计划。“第一年有点像个体户,一个人满腔热情创业;第二年的壹基金则逐渐成为一个集体,专业的朋友们一起把壹基金建立起来;第三年的壹基金应当是一个公募基金会。第一年要叫李连杰,因为可以省广告费。第二年再推,引起社会更多关注。第三年去李连杰化,只剩壹基金。”

壹基金成立后的三年中,李连杰全力投入其间,只要向壹基金捐赠超过100万,他就会出现在该企业的活动现场。

“头三年,你可以问问所有团队成员,我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从企业角度讲就是首席执行官,运营上的大小事情,全都亲力亲为。壹基金头三年的合作伙伴,不说100%吧,起码有80%的企业是我一个个亲自谈下来的。没人了解那种辛苦。”李连杰说。有人评价这一时期的李连杰为,“把前半生的人脉都用尽了”。

而在此时期,壹基金一直坚持做平台型基金会,基金会执行主席是周惟彦—一位以市场营销见长的上海籍女性。她最大限度地借助李连杰的明星形象,利用现代的传播手段,把壹基金推介出去。

李连杰意识到,壹基金要想可持续发展,去“李连杰化”是必然选择。所以他一直积极寻求公募化。对于李连杰个人而言,公募化是把重担分摊给一群最聪明的人来共担。

2011年1月11日,壹基金公募基金会在深圳揭幕挂牌。此后,壹基金的性质从平台型基金会向项目型基金会转型。

一群名流的公益理想

壹基金项目化的战略转型,源于治理结构的转型——从中国红十字会下面的一个“计划”,转型成为独立的公募基金会——而这又与其“超豪华”的发起理事团队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王石、马云、马化腾、周其仁这些商业精英、学术领袖,是如何被吸引到壹基金的?

2007年12月,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时任《中国企业家》社长刘东华,将李连杰带到中国大饭店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现场,使其首次与企业界领袖及学术界精英建立了接触。

起初,李连杰的出现让大家十分惊奇,有的人甚至很不解,但李连杰很快就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赢得了企业家们的欣赏和信任。“我记得他介绍起壹基金时非常激动。我对他很有好感,也很感兴趣。”时任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回忆说。

这次会晤仅五个月后,5·12汶川地震期间,马云领导的阿里巴巴和淘宝、马化腾领导的腾讯,就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第一时间为壹基金开通了捐助平台。一年之后,马蔚华领导的招商银行和壹基金合作推出爱心信用卡,消费者每办一张卡向壹基金捐款一块钱,每消费一次向壹基金捐款一分钱。牛根生则通过老牛基金会与壹基金合作,对其给予多方面帮助。

“早期对壹基金帮助最大的主要是‘三马一牛’。”杨鹏说。“三马一牛”,即马蔚华、马云、马化腾、牛根生四位企业家。通过与上述企业家的合作,壹基金与其所领导的企业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仅汶川地震一项,阿里巴巴、招商银行、腾讯、老牛基金会,每家对壹基金的支持都不少于2000万元,几乎占了全部善款的70%。

刘东华对李连杰的评价是:“他是个真人。他是个想做大事的人。他是个思维健全、能把大事做成的人。”

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成员中,王石、冯仑对李连杰所描述的“人人公益”这一理念也颇为认同,但他们都在另一家集合了众多企业家的公益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况且,民间非公募基金会的公募化运作,在中国极少有先例可循。因此,王石、冯仑并没有完全确认加盟壹基金的意愿,而是委托时任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前秘书长、专家委员会主席杨鹏进行研究。

“我觉得这件事挺值得做。第一,这个事很纯;第二,意义很大;第三,困难很多。我跟王石说,你们这些有条件的人都不帮他,那谁帮他?那时候,大家都挺理想主义,既然让人感动又值得干,困难再多也要把局面撑起来。”杨鹏说,“那段时间,李连杰的头发都熬白了。”

2010年2月,包括李连杰、马蔚华、马云、马化腾、牛根生、周惟彦、柳传志和王石、冯仑、杨鹏在内的筹备组成员聚在一起,就壹基金公募化路径进行了一次讨论。王石戏称,“三马一牛”变成了“五马奔腾”—如果将冯仑比作“二马”的话。

都是大佬,由谁来领衔管理?“连杰比较中意的是王石。”杨鹏说,“他有几个理由:第一,王石的管理能力是公认的;第二,王石有正直的口碑;第三,王石有鲜明的个性,年轻人比较喜欢。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他企业家都忙得要死,但王石比较懂得放权,看重缓慢、持续的进步,所以他有时间去思考、爬山、去哈佛读书。”

就这样,以王石为组长、杨鹏为秘书组负责人的公募化之路开始了。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在中国大陆,独立的公募基金由政府部门独立操办,并享受事业单位编制。民间资本的公募化运作虽然也出现过,例如宁波市抗癌健康基金会,但往往是在打“球”,因为中国在这个领域存在着立法空白。因此,当壹基金这样一个在全国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公益组织申请独立的公募化运作时,没人敢于接招,筹备组的工作接连几个月都没有进展。

公募化破冰

在公募化前途未卜之际,旧的运作机制仍要维系。当时的流程是,“李连杰壹基金计划”的善款先进入中国红十字会账户,审核后才能拿给上海壹基金去执行。账户不能自主,中间难免有磕磕绊绊。于是就有了李连杰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时突然说“壹基金有中断的可能”这一幕。

李连杰这一表态,不仅引起了社会喧哗,也捅破了中国民间慈善中的一层窗户纸。时任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认为,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打破现有的登记管理体制。而在此领域,深圳市是有“尚方宝剑”的—早在2006年,深圳就对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开始了尝试性探索;2008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把体制创新扩展到工商经济、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领域;2009年,民政部直接与深圳市政府签署了《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

有了政策保障,刘润华主动联系到与壹基金关系密切的老朋友—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研究院(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通过其向李连杰递出了邀请壹基金到深圳落户的橄榄枝。“壹基金有两个人专程来找过我,一个是杨鹏,跟我谈壹基金注册的细节问题。我说没有细节,只有大局。壹基金落户深圳这是大局,一切细节都要让路。”刘润华说,“第二个来找我的是王石。他是我们深圳的企业家,知道我们的态度后,他连说了三句‘灯下黑’。”

随后,刘润华给民政部写了一封关于壹基金落户深圳的汇报信,民政部部长李立国给他回复短信:“感觉很好”,“高度共识,共同奋斗”。“我们登记壹基金,完全是在法规和政策的框架下进行,只是打破了一些工作惯例。可以说是做了一件既该做、又能做的小事。”刘润华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说。

实际上,上海市民政局也曾向李连杰表示过“先从地方落地”的合作意向。但李连杰权衡之后,还是选择了深圳。他考虑到,壹基金有三位理事在深圳,壹基金落户深圳,从人员、资源分配上都有利。“这件事有点机缘聚合,前后十多天的时间就办完了。”杨鹏说,“这个过程中,我还得筹集老牛基金会、上海壹基金、万通公益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总共5000万元的注册资金。”

这是一次被李连杰比喻为“先入洞房,其他事再说”的落户,因此,注册之后仍有许多细节需要商榷。比如,在理事会最初拟订的章程中,李连杰被注明为“永久理事”,但作为一个公募基金会,这一表述无法通过政府的审核。“为此,我们的章程差不多晚公布了一年半。”杨鹏说。最终,理事会章程只能将李连杰的身份表述为“发起人的权利”,“永久理事”则成为名誉上的称谓。

接下来是理事长的推选。壹基金作为一个大众化组织,由企业家领衔似乎并不合适。于是,王石向李连杰推荐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他是一个受大家尊敬的经济学家,身份比较中立。”杨鹏说,治学严谨、为人低调的周其仁最终同意了筹备组的邀请,担任壹基金的理事长和法人。

公募化后,杨鹏担任壹基金秘书长。作为一个学者型管理者,杨鹏此前在阿拉善SEE担任秘书长多年,非常熟悉怎么与企业家理事们互动。

“去李连杰化”之后,落差很快显现出来。2011年7月,壹基金在理事会讨论确定新的机构战略之前,处于战略调整期,在救灾和儿童领域推行了一些试验性的项目。在战略调整前后,机构的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名离职员工透露:“壹基金本应走向国际化,但目前跟一般的小基金会没什么区别,好像脱离了前瞻性。”而另一位新进入机构的员工则表示,“对于公募基金会而言,取信公众,就需要扎实的落地项目。好的公益项目是基金会生存的基础。”

在王振耀看来,壹基金公募化后迅速“去李连杰化”,需要进行一些反思。“李连杰希望做大壹基金,希望壹基金离了他照样做。根据我的判断,可能在某一个阶段,还是需要个人的人格化影响,李连杰还得经常代表壹基金说话。从目前来看,‘去李连杰化’是要付出代价的。”

5月11日,接受《中国慈善家》专访时,杨鹏对“去李连杰化”的说法作了正本清源:“公募化后,李连杰发挥作用的定位有了调整。李连杰是著名影星,是壹基金的创始人、永久理事和重要力量来源,出席壹基金几乎所有最重要的公众活动,他的一些特别作用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他参加每年两次的理事会,决定年度规划和预算。他没有退出,只是不再介入具体的微观管理,而是继续发挥创始人、代言人和理事的作用。”

一名前壹基金员工则对壹基金的转型表达了不满:“转型前之所以做平台型基金会,是因为筹资、公关、宣传是壹基金的强项。现在丢了优势去捡芝麻,路就变窄了。壹基金转型以后专注于做项目,但这不是它擅长干的事。”

无论众说如何纷纭,商业精英参与治理、专业团队执行、公众志愿参与的壹基金运作模式,已初步形成。

人人公益

壹基金一直很看重公众参与。其“尽我所能,人人公益”的初衷,就是为了激发更多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在杨鹏看来,一名企业家捐赠100万和100万名普通人每人捐赠1元相比,后者更为重要。

壹基金六年成长史,其实正是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一个缩影。在不断壮大自己的同时,壹基金也在积极培育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

“对中国社会的公共事务,大家这不满意,那不满意,其实背后缺的就是‘人人公益’。公共领域过去被国家垄断,好人好事有,但跨区域、跨家族,组织化的好人好事没有,不是一个自治社会。”杨鹏分析说。

为了建立一个专业化发展基础,从2011年1月到7月,壹基金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战略规划。参照国际著名管理咨询机构、合作伙伴贝恩咨询提供的相关数据,7月15日,壹基金公布了“一个平台+三个领域”的新战略,并确定了灾害救助、儿童关怀、公益人才培养三大业务领域。

为了能在救灾时发挥及时、专业的救援作用,壹基金非常注重灾难救援的准备工作。据壹基金传播部副总监姚遥介绍,壹基金积累了大量救灾经验。目前,壹基金平均每周启动一次救灾工作,每天都在进行救灾队伍、物资的调配。此外,壹基金建立了系统的备灾仓库,对于易贮存却很难一次性大量采购的帐篷、棉被等物资进行定时定量采购,确保灾害发生时能满足突然出现的庞大需求。

壹基金设有专门的灾害管理部。汶川地震一年后,李连杰在汶川宣布成立壹基金救援联盟。三年时间内,救援联盟从成立之初的30多支民间志愿救援队伍,发展为现在的近300支队伍、近5000名成员的规模,分布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另外,联盟还吸引了各领域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近80位行业专家志愿加入,其中包括中国红十字总会培训部培训师、卫生救护培训师、120急救中心专家、高校心理学博士生导师,以及天文、气象及地震专家等,尽量让救援队伍更专业。

据杨鹏介绍,芦山地震救援中,以上联盟发挥了巨大作用:“首先是紧急搜救,壹基金救援联盟共投入搜救队员168人,帮助了21名重伤员、50多名轻伤员。目前仍保留20名搜救队员,应对不断发生的次生灾害。二是联合救灾的900名NGO伙伴和志愿者,配送救灾物资。可以说,在民间公益组织中,壹基金是组织投入救援人数最多的公益组织,也是最有力量完成救灾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的组织。”

基金会的透明度是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早在2010年,壹基金就发现,财务管理是草根NGO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如果不能做到财务透明,就很难取信于捐赠人。会后,壹基金委托北京恩友开发出两个财务信息透明的软件,并对NGO组织提供培训服务—就是在此时期,发生了“郭美美事件”。同时,壹基金还聘请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担任审计工作。壹基金进入芦山地震灾区救援时,就有审计人员随行监督。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表示,壹基金的操作模式非常透明,有很多方面值得红十字会借鉴。

对于公益慈善培养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作用,李连杰有深刻的认识。2010年,他在谈及自己的公益理想时说:“我是一个很理性的人,我喜欢结构上的改变: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中国人的思想在改变,这个社会变成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每个公民都能担负起时代的责任。”

杨鹏也分享了一个案例。2011年,壹基金为云南某地流浪儿童发放助学资金,一位上海的捐赠人不放心这笔钱是否会用到孩子身上,便向壹基金索要了受益人名单,并亲自飞往昆明,再辗转到达贫困地区一家家检查。结果发现,50个孩子中有两个没收到现金,而是被人代签领取了。经过壹基金的二次调查之后,壹基金给出了答复:“签字人是孩子的老师,因为生病住院,所以没发到孩子手上。”并对当地合作方提出了发放流程的整改意见。这位先生认为该解释很合理,查证之后又向壹基金捐赠善款十万元。“他这一趟花了四天时间,但一圈走下来,他真的是一个公民了。”杨鹏说,“捐款过程成了公益精神的训练过程、公民意识的培养过程。”

尽管寄托着成千上万人对公益的期望,但壹基金仍只是一个发展中的、实力偏弱的公益组织,其未来的道路依然很漫长。杨鹏坦言,现在的壹基金时时在压力之下,“自主捐款、有选择性捐款的时代到来了。也就是说,壹基金成为民间第一家获得公募资格的基金会之后,公益世界开始进入减少垄断的开放时代。每家机构的压力都上升了,壹基金也不例外。”

5月7日晚,参加完壹基金一届七次理事会的李连杰,现身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会场,并向公众透露了理事会对于2.6亿元善款的使用规划,“理事会正研究如何有效利用,预计今年会投入8000万元,剩余物资大约用三到四年的时间投入灾后重建工作。”

“每一个劳动者都参与,才是壹基金渴望的公民力量。”李连杰补充道。

Q&A

壹基金希望的是合作

对话壹基金秘书长杨鹏

TA:在你看来,壹基金真正的转型表现在哪些方面?

杨鹏: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它转型为一个公募基金,以前只是红十字会下的一个计划;第二,它现在是理事会管理下的现代组织,建立了规范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一个集体、民主、法制的管理组织。

TA:公募化后,壹基金遇到了什么瓶颈?

杨鹏:公募化后,一个迫切的问题出现了:新的班底下一步该怎么走?李连杰希望有一个新的开始。好的东西要继承,过时的东西要调整。所以接下来就是制定战略,研究过去,设计未来。以前签过约的项目如何善终?未来要做哪些项目?制定战略差不多花了半年时间。一直到2011年7月15日,主要是承接过去和战略规划,基本上没有启动新战略。真正开始大动作,是7月15日以后。

TA:在制定战略的半年时间里,壹基金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对此,各方态度怎样?

杨鹏:壹基金以前风风火火的,公募化之后突然没声息了,很多人质疑壹基金不做事。那时舆论压力挺大,我作为秘书长压力也很大。但理事们好像都不着急。他们说,在决定做什么之前,首先要搞清楚战略。现在没人说了,因为大家慢慢发现,壹基金做事比较靠谱。这可能和企业家的特质有关,企业家倾向于一点一点地做事。

TA:从1.0阶段到2.0阶段,壹基金关注的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

杨鹏:公募化前,壹基金关注的面很广,李连杰、周惟彦都是充满激情的人,基本是有求必应,老人、儿童、环保、英语培训等都做,没有聚焦的领域。这是1.0阶段。自2011年2月起,壹基金携手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历时四个月完成并出台了新时期战略规划,7月15日壹基金宣布未来三年的工作重点将聚焦于灾害救助、儿童关怀和公益支持三大领域。这是2.0阶段。此后,壹基金的理念更加清晰—让更多的人参与公益,在参与公益的过程中,让自己发生改变。

TA:本届壹基金理事会的目标是什么?壹基金未来的战略会有哪些变化?

杨鹏:壹基金的理事会是一届三年,留给本届理事会的时间还有一年。我希望未来参与日常捐赠的人次能达到500万,一年被服务的人能达到20万人次,志愿者的参与人次能够达到1000万。我们的战略一定三年,大方向不会变,比如救灾。但会有细节调整。哪些项目需要保留、哪些项目需要收缩、哪些项目需要开拓,三年以后要有一个总结反省。不当壹基金秘书长之后,我肯定会去做它的志愿者。

TA:芦山地震救援中,壹基金得到大众高度支持。公众为什么选择壹基金?

杨鹏:公众是最聪明的,他们对壹基金的信任是点滴积累起来的。壹基金存在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帮助和改变;二是给热心公益的人提供帮助别人的平台,促进人人公益。对壹基金通过“人人公益”的方式帮助困境人群,公众表示了肯定;壹基金转型之后,有企业家带来上市公司的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公众认可。李连杰、王石这些人,某种程度上都是自由人,不会再为具体的利益所左右,他们觉得做壹基金这个事有意义才会去做。所以这个组织的根比较正,更易获得公众信赖。

TA:芦山地震中,壹基金的救援队投入达280多支。如此庞大的救援团队平时如何管理?

杨鹏:志愿参与,民主管理,人人是主人,为了公共利益而有效合作,这是组织核心。无灾时训练,有灾时救灾。

TA:壹基金支持的NGO备灾中心秘书长张国远说要做“联合救灾”,对抗壹基金的一家独大。对此你怎么看?

杨鹏:壹基金本身就是人人参与的公益平台;“联合救灾”本身就是壹基金全力资助和支持的项目;支持NGO发展,本就是壹基金的目标之一。目前情况下,没有壹基金,就没有联合救灾的大发展。公益世界中,不同基金会支持了不同的NGO救灾,我们希望的是合作,而不是对抗,对抗不是公益的心理。

TA:目前来看,壹基金有哪些隐忧?

杨鹏:隐忧就是自以为是。忘了壹基金只是捐赠人和受益人之间的桥梁;忘了壹基金只是一个爱心受托人,而不是资金的主人;忘了要以服务受益人为本;忘了壹基金的真正主人是捐赠人和志愿者。

图说:

1.2008年5月31日,台北,李连杰以“红十字会壹基金计画”发起人的身份来台湾吸取台湾在九·二一地震后救灾与重建经验

2.2008年5月15日,中国红十字会壹基金举行“5·12思四川地震救助情况通报会”,李连杰本人亲自出席

3.2011年1月,由影视巨星李连杰创办的“壹基金”终于走完了它的蜕变之路,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正式在深圳成立。其团队管理层王石、马云等同时亮相

4.2012年7月12日,深圳,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开幕

壹基金篇2

【关键词】壹基金 民间公募基金 发展

慈善事业被称为社会的“第三次分配”,在现代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作为慈善事业的重要组织,我国民间公募基金却长期处于尴尬的位置,特别是2010年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坦承壹基金可能随时中断的消息将我国慈善的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因此分析我国民间基金会所处时代环境和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关对策对于发展我国慈善事业、实现社会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

我国民间公募基金的存在形式

我国法律规定公募基金是可以面向社会范围内募集资金的基金会,基金会创办和运作的主体各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为官方基金会和民间基金会,前者的运作主体为政府或与政府密切相关的各类单位,后者的创建主体多来自非政府的民间个体或企业组织等。但事实上,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管理的转型期,因此所谓的“民间”或“非民间”界限并不清晰,而是相互渗透、融合、补充,甚至出现官办越俎代庖的行为。因此我国的民间公募基金会的存在形式较西方国家更丰富。

一是体制内获得合法身份地位的基金会。主要是指经过民政部门规定的审批程序,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和独立的资金募集账号,如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但这一类的民间基金会并不多。这一类基金会的总体特点是相对独立,“民间”自由度较大。

二是挂靠在官方基金会之下的民间基金会。我国法律规定任何基金会都必须找到一个具有官方背景的业务主管单位,如民政部下的爱佑华夏慈善基金会,教育部下的宝钢教育基金会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基金会本身没有独立的账户,因此所募集的资金都需要交予挂靠的单位,进行慈善活动时从挂靠单位上支取,并定期通过挂靠单位官方网站或其他媒体公布基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情况。总体上看,这一类基金是挂靠单位下面的一个独立项目。

三是注册在国外的民间基金会。正是因为我国民间基金会本身受到注册程序复杂、业务部门对其管辖较多、原始资金要求高等原因,使得很多国内民间人士依靠注册在国外的基金会,即保证其合法性,又能加强灵活管理,如章子怡基金会。

四是由慈善团体或组织设立的基金会。这一类的基金会设在一些慈善的团体组织之下,是他们在进行慈善活动的时候根据发展社会需要而设立的基金会组织,如香港的光华公益基金会、南京爱德基金会等。

五是非法性质的民间基金会。这一类基金会众多,既有打着“慈善基金”旗帜而进行非法集资的团体,也有未接受社会监督而使得基金会在集资和投资上缺乏监督和法律意识并造成对社会秩序的扰乱。

壹基金为挂靠在官方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之下的民间基金会,它不具备独立法人地位和独立的身份,但短短几年间,壹基金为我国的社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正如创始人李连杰所言,壹基金是已经在运作,但是没有身份证、法律结构模糊的孩子。

公募基金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壹基金为例

民间公募基金的身份问题。所谓“身份”问题,其实就是民间公募基金会的注册问题。2010年壹基金在挂靠中国红十字会3年期限即将到来之后,李连杰用“黑户口”理论阐释了其对于壹基金继续发展的担心,因为按照我国法律壹基金没有自己独立账户和公章,资金募集之后存入红十字会下的壹基金专户。尽管2010年12月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成立的同时注销了“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及“上海李连杰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但其目前只是取得一定的行政地位,我国法律并未对此进行明确陈述。事实上,很多有心从事慈善事业的人被这种程序的复杂性、管理的多头性、资金的高要求性所难住,并导致无法取得合法资格从事公益事业,于是部分慈善人士直接将基金会设立在国外。

慈善项目实施依赖于政府权力。既然民间公募基金没有独立的资金募集、管理、投资等权利,也必然导致他们募集资金的去向即慈善项目的实施受到政府权利的过多介入。和众多公募基金一样,壹基金在2011年前挂靠在红十字总会下,其慈善项目的实施受到诸多限制,不能做到“自己募集的钱自己花”。汶川地震后,按指导文件要求,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总会等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可自行分配捐款,但地方募集的资金则必须转交当地政府。这其实就大大制约了地方慈善基金的使用积极性,因为这些慈善组织通过各种渠道所募集的资金不能直接做其想做的那份慈善事业,这其实就背离了他们成立之初的愿景,成为为政府输送所募集资金的一个中转账户。而几乎所有的慈善组织与捐赠者都非常关注募集资金的去向问题。2012年所爆发的中国官办慈善事业的信任问题再次说明了这一点,民间的慈善力量与潜能受到体制的制约,最终伤害的只是慈善事业本身。在慈善项目的实施上,甚至出现很多地方政府因为怕“揭家丑”而拒绝一些民间基金的慈善行为,他们认为这种做法是间接批评政府未做好民生工作。

资金开源不足,“节流”多受公众质疑。除非开展慈善项目,否则基金会的本金一般不动用,其日常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经费主要来自于基金的增值,这要求基金会不仅要靠输血,也要靠造血,并不断让基金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事实上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对此也有明确规定,即要求“基金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其保值、增值”,否则基金会不断萎缩,最后失去生存和发展空间,这既违背了捐赠人的意志,也会对提高社会慈善意识带来不小的冲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开源不足不会受到公众苛责,毕竟这是对捐赠者慈善行为的最好保护。但“节流”却容易使得基金会丧失社会对其不信任。即便是壹基金也是如此,如2010年其行政及营运费用近160万元而受到网友质疑,更多的质疑则指向其资金募集动机与资金去向。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基金会的公开与透明化管理不足。

我国公募基金走出困境的对策分析

完善法律与监管制度。2010年发生的壹基金事件,其核心在于民间公募基金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约束之后,对政府主导的慈善以及官方垄断的公募基金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并最后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约束,不过体制性未根本扭转。对此,应建立一元化管理制度。笔者以为应该对基金的监管权力进行统一,制定统一的监督准则,由单一的部门对慈善基金进行审批和登记。借鉴其他国家经验,我国可以将监管权力全部交给民政部门,这样有利于提高效率,避免因职能交叉而带来的管理缺位和责任推诿,又能降低行政成本,统一实现对基金会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这种管理体制能推动原先的“重注册,轻监管”向“轻注册,重监管”转变。轻注册是为了降低慈善基金注册门槛,刺激民间慈善事业的活力,让更多的民间慈善组织获得与官方慈善基金一样的合法的地位。但降低门槛之后势必造成大量的公募基金的产生,因此监管部门就必须加强监管,这样才能规范和保证民间基金会的合法运转。

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我国慈善事业能够得以建立并迅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政府不适当的行政干预也是阻碍慈善事业得到更大发展的重要因素。减少行政干预就直接要求政府减少主持慈善事业和操办慈善活动,真正实现“大社会、小政府”的现代行政管理模式。在具体实现方式上,可以借鉴以下方式:

一是政府可以为基金会的发展提供资金和必要的物资,但它不提供更具体的服务。这在重大社会事件发生之后可以凸显慈善组织的自我组织作用以及专业的灵活性,因为一旦具备政府背景,就会让“慈善”变成了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大大降低了慈善本身的意义。

二是以税收优惠的方式提高全民慈善热情。对于民间基金会的发展,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首要表现为税收的优惠。以美国为例,其对企业实行捐赠善款即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样很多富豪愿意把财产拿出来作公益事业,但我国除了有地方性法规外,国家法律层面并未对此进行明确规定。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提高其税收的公平服务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慈善热情。

壹基金篇3

近年来,“全民慈善”的慈善理念正逐渐得到了大众的认同,各种慈善义举风起云涌,慈善已成为了现代人社会责任的一种回归。其中,不乏国内娱乐明星以个人的名义命名的基金会,王菲、李亚鹏夫妇设立的旨在为唇腭裂患儿提供帮助的“嫣然天使基金”与李连杰设立“李连杰壹基金”成为2007年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明星或因为目睹灾难,或因为亲身经历不幸,因此投身到慈善事业中去,他们的慈善行为也让部分需要救助的人得到救助。从宣传慈善理念的角度看,由于明星本身的名人效应以及他们不遗余力的宣传,带动了整个社会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关注,在培养和建立全民的慈善意识上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李连杰:“壹基金”回报社会

2004年12月26日,南亚发生海啸灾难。当时在马尔代夫度假的李连杰与死神擦肩而过。目睹大灾难的破坏力、从死亡边缘幸存的感受以及在等待救援那段期间看到人们不分你我,互相施予援手的经历,让李连杰感悟深刻,下决心以实际行动去做一点力所能及之事,以便帮助他人。李连杰在表述自己做慈善的初衷时说:“我已经是名利全有了,我觉得自己应该在后半生为社会做点什么来回报社会,我们是一家人。”为了实现回报社会的想法,李连杰进行了2年的筹备工作,直到2006年12月14日,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首映式上,李连杰才首次对外公布了“壹基金”计划,提出1人+1元+每1个月=1个大家庭的慈善概念,即每人每月捐出一元,积少成多,集涓涓溪流汇成江河,有效地实现慈善救济。

和许多人的理解不同,“李连杰壹基金”并非是属于李连杰的。挂着“李连杰”名号的“壹基金”实际是隶属于中国红十字会的专案,属于正规的公募基金。“李连杰壹基金”的范娜部长告诉《华人世界》记者,李连杰首创了“壹基金”的概念,也是“壹基金”的发起人,而之所以要在“壹基金”前面加上李连杰的名字一是为了发挥名人效应,增强“壹基金”的影响力,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防止“盗版”。考虑到于其他基金会也可能采用“壹基金”的名字,基金会决定在“壹基金”前面加上李连杰的名字来“防伪”。除此之外,李连杰和“壹基金”的关系与传统的明星做慈善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更有本质的区别。一般的明星代言是先有机构再寻找明星作为形象大使,而“壹基金”则是李连杰发起,在先后顺序和起到的作用上也不可同日而语。同时,作为公募基金“壹基金”和普通公募基金也有极大的不同,“壹基金”为了保证运作,还设有一支专业的运营团队。在运营上方式上不是坐等捐款,而是将市场运作模式引入基金运作过程中,运用商业手段来为“壹基金”进行市场推广。

范娜部长还告诉记者,为了确保资金运营的透明化,“壹基金”的资金在中国红十字会中进入单独账号。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每一个申请的项目和预算,都要由管委会集体讨论通过,才能签发文件拨款。同时,“壹基金”将对资金的每一笔使用进行审核和监督。例如在2007年“壹基金”为云南地震和山东水灾的两笔拨款,在发放过程中,“壹基金”将哪些钱用到哪些人身上都做了翔实的统计,消除了资金在发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让每一个捐助者放心。李连杰本人对于壹基金的管理制度也非常自信:“我们是双保险。红十字会那边不能擅自动用这笔钱,因为我要以基金的管理委员会名义监控它。我也不能动,因为我根本没有银行的签字权,钱在中国的国家银行里。但是我还是担心我们这个力量不够,所以我要用所有的法律和约定锁住。第三,我要用会计师行监督账目。第四,我还要组织大量公众人物做义工,他们的无形资产的分量无疑会压垮任何图谋。此外,我还要动用所有能动用的力量,比如媒体。”

2007年4月19日,“李连杰壹基金计划”在北京举行了启动仪式,“壹基金”网站同时开站。在基金的筹备过程中,李连杰因为没有做慈善事业的经验而承受了不少风波。由于李连杰在宣传“壹基金”的活动中表达不够准确,以及台湾出现有人利用“壹基金”之名敛财的行为,“壹基金”在宣传过程中曾引起了不小争议。然而,目前,“壹基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据“壹基金计划”最新的工作报告,截至2007年10月19日,“壹基金”共有3笔支出,共计120万元。2007年12月5日,“第一期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基础培训班”在北京正式启动,计划拨款42万元支持心灵阳光工程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

作为慈善事业的一个新人,李连杰也许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然而作为国际知名的艺人,李连杰做起慈善事业,却有着一般慈善家都难以企及的特殊优势。2008年1月,李连杰宣布放弃1000万美元犒劳的影片拍摄机会,专心宣传慈善事业。由于“壹基金”设立以来李连杰对宣传的不遗余力,如今,“壹基金”在海内外都取得了较大的知名度。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壹基金”首创“心灵环保”概念,倡导分担别人的痛苦让自己更快乐,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慈善互动理念。“壹基金”目前主要关注对象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这在目前国内的各类公益慈善项目中几乎是空白。

(李连杰壹基金官方网址:/)

李亚鹏:“嫣然天使基金会”的感悟

李亚鹏与李连杰的慈善动机颇有相似之处。这两位明星都是在一个突发事件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的。李连杰是因为亲身经历南亚海啸那一场自然灾难,而李亚鹏则是因为自己的小女儿李嫣。在李嫣幼小的身躯上所经历的那种痛苦,让李亚鹏意识到,自己有必要善用自己的“声名”,来拯救更多身患唇腭裂的儿童。他们是娱乐圈的“同行”,又同样是慈善事业的“外行”,对于慈善应当如何运营也仍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除此以外,李亚鹏对于慈善又有和李连杰不同的理解。李连杰的慈善理念源于“我们是一家人,家人有难,血脉相连。我们要以行动表达我们的爱”。李亚鹏谈到自己做慈善的动机时则说:“到底为什么要做慈善?我觉得慈善是社会财富分配成本最低的一条途径,这就是它的社会意义。”

李亚鹏谈到“嫣然天使基金会”的设立时说,“嫣然天使基金会的创立,我是一个发起者,这两到三年应该是一个建立管理团队和管理制度的过程。如果说李连杰在做壹基金之前做了两年准备,我跟他是反过来。他之前做的工作,我现在在做,因为我们的情况不同,我们是有突发性的,是因为一个突发事件引起的。而且最开始我的本意也并不是说要创立一个基金,而就是想捐一笔钱。”最终,李亚鹏、王菲夫妇并没有将慈善仅仅局限在“捐钱”上,2006年11月21日,他们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支持和管理下,设立了嫣然天使基金,主要资助家庭贫困、身患唇腭裂的14周岁以下儿童,并开始有计划地筹集医疗救助资金。

和传统的医疗专项基金不同的是,嫣然天使基金有自己的模式创新:定点医院制度,在北京、青岛、乌鲁木齐、成都设有定点及合作医院;专项专家医疗队,开展“天使之旅――把爱传出去”行动。2007年8月7日,李亚鹏在新疆乌鲁木齐正式启动“天使之旅”医疗救助行动。2007年11月14日,嫣然天使基金医疗救助行动四川站举行启动仪式。李亚鹏还想将基金管理做成理事会制度:“按理说一个单项基金没有这个设置的,但是我们想让更多的企业或者个人加入进来,这样就不再始终是我个人形象的基金会了;与银行合作联名卡,让基金有一个稳定的善款来源;我们还有一个愿望是建立一所非营利的天使医院。”

(嫣然天使基金会官方网址:.cn/yanran/)

部分明星慈善基金会

杨澜――阳光文化基金会

杨澜将阳光集团51%的股份无偿捐献,成立“阳光文化基金会”,并在胡润“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上以5.5亿元的捐款总额高居榜眼。

濮存昕――濮存昕爱心公益基金

2001年初,濮存昕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了“濮存昕爱心公益基金”,主要用于帮助贫困的艾滋病家庭以及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

成龙――成龙慈善基金会

在1988年,成龙设立了“成龙慈善基金会”,目的是为了帮助贫苦孩子、残疾人士、老年人以及那些在科学以及艺术领域颇有追求的学生。

刘德华――刘德华慈善基金会

壹基金篇4

关键词:管理角度;壹基金;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C93-02C9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089-01

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调控的过程。这五个要素集中体现为:(1)预测和计划:即预测未来和制定行动计划;(2)组织:确立企业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的结构;(3)指挥:使企业人员的活力得到保证;(4)协调:让企业人员团结一致,使企业的所有活力和努力得到统一与和谐;(5)控制:保证企业发生的每件事情,与既定原则和的命令相一致。[1]因此,管理既不是一种组织领导人独有的特权,也不是他的个人责任。反而,它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及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职能。

在现代组织发展中,管理有着更完整更准确的定义。正如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所说:管理并不是从属于某些个人,而是一种结构与信任。某种程度上,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组织经营的成败。而壹基金就是一个在建立之初就极其看重组织管理的一个典型,而且它的管理理念贯穿整个组织运营,特别是在理念与使命,管理与运作机构,主要工作三个方面。

一、理念与使命定位准确得当

作为中国公益行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壹基金致力于传播创新的、人人参与的公益文化,提出1人+1元+每1个月=1个大家庭的理念。壹基金的理念和使命是科学而清晰的,而理念或使命正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正如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所说:“非营利组织是使命感、责任感最强的组织,它们以“点化人类”和“改变社会大众”为目的,“以使命为先”,没有理念就没有非营利组织”。[2]当前中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很多问题,除了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之外,都与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动力不足、定位不明确有很大关系。换言之,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真正困难,并不在于缺乏资金、管理和专业技术,甚至不在于外部环境的好坏,而在于缺乏明确的理念和强烈的使命感,这就使得它们难有拔地而起的能动性、创新性和艰苦创业的自觉性,并从而带来被动、盲目、短视、缺乏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动力不足,使组织发展难有后劲。相比之下,壹基金有清晰的理念意识和对自身明确的定位,可以说赢在了起点。这也正启发其他非盈利组织在最初定位上更加注重明确清晰度的提高。

二、管理运作机构科学灵活

在团队的构成上,壹基金聘用了数十位不同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全职工作,组建了一支高效率的执行团队,包括拥有跨国工作经验以及500强公司工作经验的资深管理人士。与此同时,壹基金还有一大批认同壹基金的一家人理念,并承诺每个月向壹基金捐献 1 个小时志愿时间以发展和推动公益事业的各界精英。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的壹基金义工,不是仅仅在一次活动中充当志愿者,而是长期编制在一个集体组织中,有更强的凝聚了,也有更好的持久性。

管理的任务可以说就是设计一种环境,使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得以根据组织的目标,尽可能现实地接近理性。[3]壹基金为管理运作机构中的所有团体和个人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的环境,让各种思维都可以张扬,真正体现了人尽其用,各尽其材。

三、主要工作标准化产业化

壹基金的主要工作包括三大块:救灾、年度“壹基金公益奖”评比和开展国际公益慈善论坛。救灾一直是壹基金致力的重要领域之一,壹基金不仅对国内多起自然灾害进行了第一时间救助,并且将救援之手伸出国门。壹基金不仅在灾难发生时第一时间快速反应,提供生存必需的紧急物资援助,同时针对重大灾难,整合多方资源进行积极、长期的灾后重建工作。

壹基金每年举办一次“国际公益慈善论坛”,邀请来自世界各国的公益组织、知名企业、政府官员、研究学者,就壹基金关注的“环保、教育、扶贫、健康”四大公益主题进行全面交流。而“全球公益论坛”旨在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平台,加强国际间公益项目合作,分享他们的最佳实践和想法,完善公益组织体系,广泛集聚公益资源。

从上述几方面的主要工作我们可以看出壹基金的组织目标是明晰的,让组织内部成员对组织本身该做的事情有很明确的认知。组织目标为组织的前进指明了方向,从而也为组织的活动确定而来发展路线。[4]壹基金作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实践者和倡导者,力求不断推动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标准化和产业化,让每一份捐赠都能带来最大的社会效益 。相比很多非盈利组织目标模糊化到头来吃了苦头反过头来从新进行组织目标定位相比,不得不承认壹基金在这方面有充分的先见之明。

众所周知,中国的非营利性组织是“先天弱质、后天困难”。目前,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面临着种种困境。然而,通过对壹基金的了解及探究,我认为,壹基金与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相比,在管理理念上呈现出现出很多新的东西,而这些新的东西恰恰给了这个组织很大的活力和发展潜力,而其他非盈利组织的发展也可参考其管理理念,并结合自身实际,探究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管理的魅力也许就在于它并非一日之功,因此组织管理的探索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于显洋.组织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2][日]久恒启一.德鲁克管理精粹〖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3][英]D?S皮尤等.组织管理学名家思想荟萃〖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年10月

壹基金篇5

壹基金是年轻的公益组织,2011年1月成立于深圳,是全国首家具有独立身份的民间公募基金会。壹基金的启动基金来自国内一些著名企业家的捐助,这些捐助者组成了壹基金的管理层,其中包括王石、冯仑、柳传志、马化腾、马云等。管理层参考现代企业制度,设计了壹基金的治理结构。现任的11名理事组成理事会,定期讨论壹基金的重大决策;执委会以及秘书长负责具体执行;监事会则发挥监督作用。在财务上,壹基金聘请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担任账目审计,记账公司则是毕马威下属的凯誉管理咨询公司。这一财务管理标准高于国家的法定标准,接近上市企业的标准,其结果也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公布。

作为公募基金会,壹基金成立后也接受公众捐款。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壹基金尚不能在注册地深圳以外从事线下募捐,但由于互联网是开放的,线上募捐则不受地域限制。壹基金通过透明的治理模式和财务标准,来体现对捐赠人的负责和尊重。这使年轻的壹基金收获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此次线上募捐就是明证。

但凡重大灾难,对政府、社会和民众,都是一次重大考验。政府无疑是救援与灾后重建的主力,而社会的爱心和自组织潜力也是无限的,壹基金正是其中的一分子。面对灾难和一切重大挑战,政府和社会携手共济、共同成长,这或许就是中国梦的真谛。为此,本报特约记者专访了壹基金秘书长杨鹏。

时代周报:在雅安地震救灾行动中,壹基金的努力获得了社会的认同和支持,您如何看这种认同和支持?

杨鹏:壹基金是中国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这是一个突破。壹基金资金都来源于公众捐款。捐款是公众的自愿行为,因此公众认同壹基金,是壹基金存在的前提。如果公众缺乏认同,就不会捐赠,不会参与支持,壹基金就不可能有未来。任何公益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其前提都是公众发自内心的认同。

自从2011年1月11日在深圳成立以来,壹基金一直受到各界认同和支持。只不过在雅安地震中,大量捐款,体现了公众很大的认可和支持。对壹基金来说,这种认可和支持首先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壹基金的具体管理来说,这也是非常大的压力。这种认可和支持,不仅是捐赠金钱,更关键的是公众投入了信任的情感。公众托付了信任,对社会和未来的美好情感。公益组织只是一个爱心者,帮助公众去实现美好的愿望。公益,会有很重的情感性负担,不做公益的人大概很难理解这种信任压力有多大。当然,这也是激励我们竭尽全力的动力。

时代周报:在实际运作中,壹基金如何协调各方资源,又如何与政府部门协作?

杨鹏:做公益的出发点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政府是重要资源部门,要做成事情不可能绕开政府。我们有个说法叫“假定善意”,要相信政府官员也是有善意的,要尽可能获得政府支持,把事情做成。要与政府部门顺利合作,工作的思维方法就应该是建设性、合作性的。

时代周报:在您看来,公益组织在救灾行动中可以扮演怎样一种角色?

杨鹏:公益组织的角色,主要是由需要帮助的人的需求决定的。只有有人需要帮助,又没有其他救济渠道,公益组织就可以尽力做很多事。只要政府能满足需求的地方,公益组织就可以减少参与,寻找其他需要帮助的对象。

时代周报:在这次救灾行动中,公益组织也在成长,这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杨鹏:我觉得这意味着整个社会在成长,大家越来越自觉地参与公共事务,越来越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学会自我治理,逐渐增强社会自治能力。社会越强,需要政府管理的事情就不断减少,政府可以收缩自己的职能范围,强化其核心功能如外交、国防、公共安全等。很多的社会服务职能就由社会自己来管理了,这是比较根本性的变化,也为政府减轻了负担和压力。

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转型的时期,社会冲突和管理的问题正凸显出来。公益组织可能被赋予一种特殊的角色,帮助大家训练理性地参与公共生活。传统中国,民众较少参与公共事务,但是在现代社会,公共事务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公益组织可以提供一些途径,帮助大家熟悉公共事务及其管理,比如制度设计、财务运作等。在这过程中,每个参与者、公益组织和社会都在成长,提高公众公共参与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公共事务才能得到更好解决。

时代周报:目前各界都很关注壹基金的透明度,壹基金如何回应这种关注?

杨鹏:透明是公益的底线,是公益组织获得信任的基础。在组织机构上,壹基金建立了一套透明的管理机制,管理层由理事会、执委会和监事会组成,监事会的组成也非常多元化,既有政府官员、媒体人士,也有专业的审计专家。

在财务上,壹基金每年都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向社会公示审计结果,这是一个基础。此外,我们也通过官方网站、微博等渠道公布账单,内容包括捐赠收入、业务活动成本、管理成本、人员薪酬、筹资费用等数据报告。

壹基金篇6

2011年1月11日下午,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举行揭牌仪式和新闻会,备受关注的李连杰壹基金终获独立法人资格,可独立公开募款,而且壹基金也成为中国由公募基金会下面的基金成功变身独立公募基金的首例。

壹基金的法人代表由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担任,秘书长则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杨鹏担任,理事会成员包括王石、马化腾、马云、冯仑、柳传志等人。

而壹基金的创办人李连杰在壹基金转公募后的职务仅是理事,兑现其“壹基金去李连杰化”的愿望。

尴尬生存

基金会有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之别,前者可以向不特定的公众募捐,但在我国,公募基金会绝大多数由政府部门创办,带有浓厚官方色彩。

2007年,李连杰发起“壹基金计划”,挂靠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名下。作为国内首次尝试的一种公益模式,壹基金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签订了3年的合同,借助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名义向社会公开募捐,做公募基金会的项目。

壹基金创立不久,迅速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公益组织之一。

2008年10月,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上海民政局等多方主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上海李连杰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注册成立。

2010年9月,李连杰公开表示,壹基金可能会中断,而中断的主要原因是壹基金没有独立法人身份,没有独立的公章和银行账户。除了身份问题,还有理念上的冲突,按照章程,作为母体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专事人道主义救助,资金用途主要集中在救灾和紧急事件,作为子计划的壹基金,基金用途也不能超过这个范围。而壹基金人人慈善的公益理念和母体较为狭窄的资金使用范围实有冲突。

2011年1月7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有关人士透露,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正在对李连杰壹基金计划进行最后的清算,清算过后,壹基金将以其公募基金会的身份面对公众。当日,壹基金执行主席周惟彦在微博上说,“深圳这个拥有中国最多志愿者的城市,在慈善公益发展史上必定将留下闪亮的足迹。”

落户深圳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接受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节目采访时说,壹基金转为公募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

王振耀分析了壹基金落户深圳的原因,深圳是目前社会组织登记改革的一个试验性“特区”,民政部给予了深圳特殊的政策支持和权限。

2009年7月,民政部与深圳市政府签订《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深圳将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的制度;授权深圳市开展基金会、跨省区行业协会、商会登记管理试点。

2010年3月,深圳出台部市合作的实施方案,正式开始社会组织登记改革。其中明确提出“启动基金会的登记管理试点工作”,大力培育非公募基金会,探索开展在深涉外基金会的登记工作。4月,深圳民政部门就宣布开放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的申请,并批准了两家基金会成立。

公募基金会按照募捐的地域范围,分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也就是说,在民政部注册的基金会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募捐,而在深圳注册的基金会只能在深圳地区进行募捐活动。

然而,在深圳注册的地方性公募基金会是否会限制壹基金的发展?王振耀对此解释说,壹基金募捐的方式有独特性,李连杰的口号是壹基金一家人,实际就说每个月捐一块钱,很多都是通过手机来捐赠的,大家献爱心从原则上来说不会受太大影响。

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表示,“募款行为需要在深圳,但基金会的宣传效果和声望绝不会仅仅局限在深圳,归根结底,一个好的基金会,会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支持,而不会因为注册地受到影响”。

转型启示

就中国目前环境来说,已有的公募基金会绝大多数是由政府各部门创办,具有浓厚的官办色彩。

希望工程发起人徐永光多次表示,慈善由政府来做,意味着政府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就会造成监管缺位。而利用政府的行政权力来做慈善,势必让公募基金会环境存在产业内部的不公平竞争,缺乏真正的竞争意识,造成整个环境的“倦怠”。

很多公募基金会就经常不把保护捐赠人的情绪、尊重捐赠人的权利放在最重要位置,不利于激发公众的慈善热情,也不利于慈善文化的传播。

作为我国第一个成功变身为公募基金会的基金,壹基金将如何引领中国活力欠缺的公募基金会走向未来?王振耀说,转为公募基金会以后,很多网络捐赠的问题、高科技手段介入公益项目开发问题都会比较容易地解决。

徐永光表示,在发现民政部登记注册难以实现后,壹基金转而在深圳注册,这种操作上的变通对其他有转型需求的基金和非公募基金会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此次壹基金进入公募基金会的圈子,对活力不足、竞争不够的环境势必是一次有力的冲击。民间的公募基金会,在筹款和资金的使用上,一定会非常注重透明度和资金使用效率,它只能以此来取胜。这无疑会对已有的绝大多数公募基金会造成压力和挑战。

邓国胜则从多个角度阐明了这次转型后的启示效应,“首先对各个地方政府具有启示意义,其他政府看到深圳的试水和良好效果,会思考本地的公益事业政策是不是需要调整;其次对于基金和非公募基金会来说,壹基金的转型带来了示范效应;第三,对中国活力欠缺的公募基金会来说,壹基金的加入,将有效地刺激这个行业里的竞争意识和发展思考。”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白岩松说:“2011年1月11日,一个由民间主办的公募基金会成立了,这是一个突破,对我国慈善事业本身的意义都很大。但是,我是有节制地鼓掌,媳妇熬成婆,有了自己的账号,可以自行募集善款。那么李连杰壹基金独立办‘公’,是不是就彻底自主了呢?别忘了,婆婆不是最大的,背后还有老爷呢!”

壹基金篇7

信用卡的日行“壹”善

招商银行联手壹基金推出爱心信用卡,并於2008年底正式在上海。作为壹基金发起人,著名影星李连杰称,招商银行为他实现了一个多年的梦想:让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慈善行为。

壹基金信用卡是内地金融消费领域第一张采用“爱心额度”为信用卡核发及升等标准的慈善认同卡,它将每一个持卡人、招商银行、陆续拓展的每一家商户等无数的“1”联系起来 。

招行在每张卡片申请成功后将捐赠1元,持卡人承诺每月捐赠1元、11元、111元不等的爱心款,商户和招行同时在持卡人刷卡消费时也做捐款;招行还将季度性地召集持卡人参加“1日义工体验”和开展慈善义卖等公益活动。此举是“积极传播慈善文化、不断创新募捐方式”的又一次实践。

招商银行介绍,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紧急救灾劝募和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开展体育慈善等公益行动后,这次选择壹基金合作源自于壹基金在业内设立的新的公益标准:壹基金坚持"公信、专业、可持续、执行"的公益标准,将公益资助扶持的对象,从一个单一的项目或者针对一类人群拓展到对於整个公益平台的搭建,并切实关注善款的使用以确保最终的实际效果,把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作为己任。

关于“壹基金”

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是由中国红十字会“博爱大使”李连杰先生发起,在中国红十字总会架构下独立运作的慈善专项。

壹基金倡导“壹基金 壹家人”的全球公益理念,推广每人每月1块钱,一家人互相关爱彼此关怀的慈善互动模式,即:每1人+每1个月+每1元=1个大家庭。

壹基金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搭建公益平台,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同时,为各种自然灾难提供尽可能的人道援助。

立足于中国,壹基金正逐步成长为一个国际性的公益品牌。

关于招商银行信用卡

壹基金篇8

模式生态化:终端+内容+服务+金融+社群

市面上的一些老年智能产品或服务,销售情况并不理想,这既源于产品缺乏竞争力,也因为老人对智能化产品的使用率偏低,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们还是没有深刻挖掘到老人的需求,康壹在此方面正好存在优势,”段然表示,我们整个团队有做过互联网的人员,有做过硬件的人员,也有做过十多年产品行业销售的人员,我们积累了很多行业资源、经验,对整个养老行业人群的需求有深刻的理解。在经历了 2015年一整年的筹备后,康壹控股在今年实现了“终端+内容+服务+金融+社群”的生态布局。

在整个生态布局之下,康壹控股发展了8家旗下公司,以龙头企业康壹科技为主导,“2015年11月,康壹科技在京东股权众筹平台上实现了两个小时超千万的融资,我们围绕智能软硬件的开发和终端的铺设作为它重要的发展方向,所以康壹科技是作为排头兵冲锋陷阵在前面的。”段然表示,成立康壹文化、芝麻互助、康壹众联是为了帮助康壹科技整合内容,整合服务的;而成立创壹基金则是作为协同康壹科技的发展来做定向并购投资的;围绕线下服务创建的康喜到家,也是为了康壹科技的产品可以更直接地服务于老年用户群;另外,为了整个集团的人才培养和输送以及品牌的建设而创建了易然教育和琅琊创意两家公司。段然自信满满地表示,“因此,整个集团的布局围绕着终端+内容+服务+金融+社群,我们已经在今年铺设完成。”

产品生态化:视频+音频+文字+服务

康壹控股目前重点打造两款智能终端产品,一个是智能电视机,联合一类电视厂商推出中国首款智能老年电视;一个是智能收音机,在音频上将与喜马拉雅电合推出节目内容。在文字上,康壹还与国内知名老年健康杂志《益寿宝典》合作推出联合性的有关产品的文字内容。

提到智能电视的差异化功能,段然表示:“康壹会根据老人对电视内容的喜好进行分类,因为很多老人不会使用搜索功能,我们会给老人进行个性化的推送,同时,儿女也可以通过微信端为老人推送喜欢的内容。”此外,视频和音频也将相互打通,“比如老人在家里更喜欢看电视,在外面遛弯儿的时候喜欢听收音机,电视和收音机里的内容就可以打通,老人回到家里依然可以通过智能电视将收音机里的内容找到并连贯起来。”

同时,康壹还打通了文字,比如针对糖尿病的文章,一本杂志可能是半月刊或者月刊,看完了就没有了,康壹会在这篇文章加上二维码,电视上配置摄像头,扫一下二维码,同一类别内容的视频和音频节目就能够打通。段然表示,康壹正在做的就是给老人把内容分好类,同时可以让子女、第三方提供商能够多层次、多场景地参与老年人的生活。

针对产品带来的服务正是康壹控股的优势壁垒,段然说:“我们以智能电视为载体,除了为老人提供内容,还要提供服务,通过智能电视为老人预约一些其他便利服务,比如上门维修,老人助餐,提供健康医疗管理,这需要通过智能电视以及儿女端的配合来实现。”将产品的视频+音频+文字+服务打通,这是康壹正在打造的一整套产品生态。

战略布局:提升整个生态链价值

创壹基金是康壹成立的中国首支垂直于智能养老领域的创投基金,将主要用于投资具有成长潜力的智能养老企业,“我们要做养老领域独角兽公司的孵化场,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带动整个养老产业产品、技术、内容、营销等整个生态链的价值提升。”

基于“终端+内容+服务+金融+社群”的生态布局,康壹控股又成立了两家协会,“一家是中国保健协会居家养老分会,一家是中国房地产商会联盟健康养老地产商会,我们想借助中国保健协会的医疗保健资源扩大整个产品,扩大整个服务,利用地产商会来扩大整个物业和社区。”段然表示,希望有更智能的设备、更智慧的方法能真正满足养老的需求,未来康壹控股会围绕这方面的信息去完成更有价值的并购、投资,搭建真正的智能养老生态,形成开放的闭环。

提到智能养老行业的痛点,段然有着清晰的认识,老人市场相对特殊,有句玩笑话“老人的钱好骗,但是不好赚”。新闻也屡有报道,一些不法商家以“亲情”做招牌,通过举办所谓的免费体验、知识讲座活动,诱导、欺骗老年消费者购买售价昂贵而功效一般甚至功效不适合的产品,赚了大钱,却苦了老人。在养老产业进程中,真正做好养老服务的没有几家,而康壹控股却实实在在地为老年产业做实事,老年产业的软硬件服务、大量的线下资源整合、政府关系都需要一点点做起,将老人所需要的照护终端、内容终端连同内容、服务、金融、社群打通,才能协同发展,实现共享用户、共享数据、共享运营、共享价值。

上一篇:基金公司范文 下一篇:基金净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