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教学范文

时间:2023-09-21 15:00:27

吉他教学

吉他教学篇1

关键词 古典吉他;教学环境;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6-0143-02

古典吉他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音乐表现力的弹拨乐器,它既可独奏,亦可重奏或伴奏;既灵活多变,又逻辑严密,因此备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古典吉他演奏在国外业已成为一门较为系统和独立的学科,有着自己的一套成熟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相比之下,古典吉他在我国因传入历史不久而略显经验欠缺,教师在教学中难免陷入中国式的教学环境中,而学生也难以准确地捕捉到古典音乐的独特意境。

一个规范的音乐教学体系需要有一支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同时又富有创新精神和敢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师资队伍,唯如此,方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殿堂,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形成自己的风格。本文正是基于此,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培养的目标、施教方法及学生学习变现等方面进行中外古典吉他教学体系的比较,旨在通过比较,来改良我国的古典吉他教学现状。

1 教学理念的比较

国外的教学理念追求公平、开放与自由,注重培养学生自信的品格、独立的思想以及协作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和成长。国外古典吉他教学体系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素质全面的专业学生,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经得起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学生古典吉他的表演中,看到的往往是阳光、大气、健康、自觉性、自主性强的一面。相对于国外古典吉他的教学理念,国内的教学理念除了强调学生的勤奋刻苦等优秀理念外,却显得有些传统,思想未开放,没有良好吉他学术氛围,主要体现出教学的盲目性,无相互学习、教学相长的理念,更多关注学生如何将古典吉他弹奏,其他方面往往被忽视。

2 教学目标的比较

国外古典吉他教学目标注重的是质量,即在吉他的学习期间,确定演奏曲目高质量地完成,同时在学习期间引导学生将所学习演奏的曲目、练习曲在教学层次上呈现递进的趋势。然而在国内,古典吉他教学的目标过多地注重考级,学生想弹什么就弹什么,没有一个统一性的演奏曲、练习曲,在学习期间常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因此,学生的吉他演奏基本功不牢固,有的学生可能未弹过一首练习曲。

3 培养目标的比较

在国外古典吉他的教学体系中,吉他教师根据学生综合素质确定学生的培养方向,即教学型还是演奏型,同时吉他教学课程的设置也是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划分来设计进行培养的。然而国内的吉他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计相当混乱,主要体现教学体系中对吉他教学的不重视,责任心不强。同时没有一支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

4 教学内容的比较

国外古典吉他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专业,并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设置专业的相关课程的学习,对吉他作曲家的研究十分透彻,也注重学生对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接触,将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与舞台相互融合。而国内的吉他教学内容只是单纯进行古典吉他的学习演奏,在学习期间缺乏吉他作曲家的研究;由于学生在学习中欠缺主观能动性,课程设置的不完善,学生对所演奏曲目的作曲家、其生活的年代及作曲家的背景(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作曲家是谁、什么国籍)的不了解,从而对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意图没有准确地演奏出来,更不能很好地演绎出乐曲的最高思想境界。同时古典吉他的专业范围比较狭窄,在吉他界缺乏凝聚力,而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的学生也相当缺乏。在教学体系中,没有把吉他专业看成一门真正的专业,而更多地把培养古典吉他人才转化为产业化,从而造成不良的影响。

5 教学方式的比较

国外的古典吉他教学方式是极富耐心的,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将培养学生的艺术人生作为教育目标。而在学生的角色里,学校主要任务是如何将具有不同特长的人才引导到属于他们各自成长发展的道路上,至于在发展的道路上能否走到终点,能否走得更快,或者能否走下去,这就完全是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的学习了。因此,国外的吉他教学形式相对轻松。国内的教学方式从小到大,几乎完全是填鸭式或逼迫式的学习。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所学的古典吉他的曲子的目的和意义透彻地明白和了解;其次,学生主观能动性完全被激发出来,再废寝忘食地学习及演习。国内吉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操作电脑的时间较多,很多演示过程都通过播放预先制作的课件来进行,且课件制作精美,这也反映出我国教师教学中对课件的依赖性较大。而国外音乐教师的音乐课,虽然也会用课件,但更多的是通过亲身教学演示来组织教学,体现出技术含量很高,教学中对课件的依赖性较小。

6 施教方法的比较

国外的古典吉他教学不以培养成一模一样的学生作为目的,国外教师的音乐课通常是“除了音乐还是音乐”,几乎很少涉及音乐之外的东西,音乐教师不要求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回答诸如“通过音乐学习懂得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之类的问题,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带领学生一起参与音乐活动上。而国内的吉他教学体制,中学生像是产品,院校就像是工厂,家庭和社会的无形压力迫使学生无法去学习他们最热爱或最擅长的专业领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损,失去人生希望导航和学习的目标,更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学习。古典吉他教学关注点也有所不同。我国音乐教师的音乐课,在教授音乐内容之余,往往会让学生回答“懂得了什么道理,引起了什么情感体验”等问题,有时甚至宁可略去一些音乐内容的教学,也不忘“通过音乐进行思想教育”的“规定动作”。

7 学生学习表现的比较

国外古典吉他的教师主要是语言的限制,因此难以取得妙语连珠的效果。可是课堂上,教师能让学生表现出极强感染力,像是“被音乐吸引的感觉”。自然而然在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和引领,让学生完全沉醉于纯音乐活动中。而国内的古典吉他教学体现的是学生具有很强的“配合”回答教师所提问题的意识,常是“妙语连珠”式的回答来赢得满堂喝彩。这种教育程度使得学生自我学习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体现,在吉他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8 结论

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中外古典吉他教学现状的比较,体现出我国古典吉他教学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表明对我国古典吉他事业发展影响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我国古典吉他的教学体系中亟需一个参照系,去借鉴国外先进的、历经实践证明的教育体系、教学方法与经验,建立属于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古典吉他教学体系,并在吉他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创造新时代的音乐教育里程碑。

参考文献

[1]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吉他教学篇2

我从草原来吉他弹唱教学简谱

我从草原来歌词

我的马牵山外

听风唱着天籁

岁月已经更改

心胸依然自在

我放歌万里外

明月与我同在

远方为我等待 心澎湃

我寻梦梦就在

未来为我盛开

天空开始泛白

脚步如此轻快

我想爱爱就来

不要寂寞尘埃

心里花开不败 才精彩

风从草原来

吹动我心怀

吹来我的爱

这花香的海

我从草原来

温暖你心怀

不变我的情

那天蓝的爱

我的马牵山外

迎风唱着天籁

岁月已经更改

心胸依然自在

我放歌万里外

明月与我同在

远方为我等待 心澎湃

我寻梦梦就在

未来为我盛开

天空开始泛白

脚步如此轻快

我想爱爱就来

不要寂寞尘埃

心里花开不败 才精彩

风从草原来

吹动我心怀

吹来我的爱

这花香的海

我从草原来

温暖你心怀

不变我的情

那天蓝的爱

Rap 云白 白出了毡房华盖

草绿 绿出了绵延如海

花红 红出了急风烈马

酒醉 醉出了一生所爱

云白 白出了毡房华盖

草绿 绿出了绵延如海

花红 红出了急风烈马

酒醉 醉出了一生所爱

风从草原来

吹动我心怀

吹来我的爱

这花香的海

我从草原来

温暖你心怀

不变我的情

那天蓝的爱

风从草原来

吹动我心怀

吹来我的爱

这花香的海

我从草原来

温暖你心怀

不变我的情

那天蓝的爱

我从草原来创作背景

《我从草原来》的灵感来自于凤凰传奇的三张专辑。律动的节奏性旋律融入朗朗上口的流行元素,广袤草原的环保题材和女主唱玲花的民族豪情,堪称是凤凰传奇继《月亮之上》后内蒙音乐的强劲回归,必将口口相传再次引爆流行狂潮。除了延续,《我从草原来》也大胆创新,首次以“民族、古典、流行音乐语言三位一体”全新创作理念取代了民歌翻唱改编式的作品。这种所谓的“新民乐”,不同于传统原生态民歌单一的地域色彩,而是从民族民间的歌谣中汲取灵感,并大量借鉴了欧美蓝调说唱乐的特点。在新歌中,玲花的唱腔日臻丰满成熟,催生并焕发出了作为内蒙人的音乐新感悟。民族流行风席卷大中华,这首歌曲也是玲花作为内蒙歌手的真实写照。

据透露,《我从草原来》的出炉耗时三年。三年前,最初玲花在制作人的录音棚里听到了这首歌曲的demo小样,立刻被歌曲的旋律吸引,而这首歌曲是为内地某位即将复出歌坛的天后级歌手“钦定”的专辑主打歌。但玲花在听到小样后爱不释手,并确定这是她想要的内蒙感觉。经过公司的多方洽谈,孔雀唱片以多次谈判的诚意,不惜重金买下了歌曲版权。

原本,《我从草原来》已经确定收入凤凰传奇去年的《最炫民族风》中,并作为BONUS曲目随碟附赠。但由于歌曲的风格与专辑的时尚定位略有差异,最终成为遗珠。今年凤凰传奇在筹备亚洲巡回演唱会时立刻想起了这首歌曲,将这首歌曲定位今年的五周年纪念单曲加压轴派台曲目。凤凰传奇并未因为歌曲的周折而降低单曲的品质,相反亲赴日本为《我从草原来》缩混压碟,公司也给予了近七位数的投入支持。而最主要的是,凤凰传奇希望自己的每首作品都能够真正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以推陈出新的“民族流行“风格,让《我从草原来》成为“能经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

对于这首收歌难度远超《月亮之上》《自由飞翔》的作品,凤凰传奇的女主唱玲花寄予了特别的期望和特殊的感情,“从听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曲问世,一共花费了近三年时间,我相信这首压箱底的作品一定能得到听众的喜爱,为了一首真正的好歌,多久的等待都值!

看了“我从草原来吉他弹唱教学简谱”的人还看了

1.我从草原来简谱 德德玛

2.我从草原来简谱

3.凤凰传奇荷塘月色简谱

4.传奇简谱歌谱 王菲传奇歌谱

吉他教学篇3

大学是一个学生进入高等学府之后,对一种技能进行更深入的认识和学习的阶段,是对自己的专业进行一种研究一种立足于社会又面向世界的学习。我国对于吉他教育,尤其是电声吉他的教育的里程碑上还没有任何记载,原因有两个:第一,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走的是古典音乐教育体系,走的是欧洲的古典音乐教育路线和教纲,没有涉及到现代音乐和吉他这个方面。第二,我国没有完整的正规的吉他教学体系。既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对电吉他等级的衡量标准。还有就是我国刚刚开始涉足、承认这种音乐。这样一来许多学生在学习的期间也有很多困惑和无奈,比如风格方面,练习引导方面,技术掌握方面等。吉他的风格流派很多,吉他的种类也很多,这样学习起来的系统性就相对较差。我国现阶段在电声吉他上没有学院派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这样就给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弊端,也给技术和水平的定位加上了问号。在我国吉他初级学习无法和高等的音乐艺术院校接轨,还因为高等院校最初没有设立这个专业,也就没有人去引导正确的学习模式。最初的学习者都是跳跃的学习方法和过程,例如没有乐理,音阶练习就直接进入SOLO部分,没有五线谱和简谱的概念只能看六线谱,刚学会和弦就急于完成歌曲弹唱。没有进行各种基础的技术练习就直接简化曲子来达成目标。学过古典音乐的同学一定知道,这样学习乐器的过程是极不科学、极不合理的。这样就会给我们的理解上带来偏差,使我们的进度走弯路,乃至最终达不到学习目标。

吉他是一个完整的管弦乐团,以及其复杂的对位性和丰富的和声深受人喜爱。然而,如何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鉴于以上考虑,本人就吉他教学起步的一些主要特征,再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吉他教学的几个重要步骤。

一、基础教育

吉他的基础也是所有乐器的基础,除了要了解吉他的历史以外,就是识谱和小三门(听音,试唱,节奏)。这些是学习音乐的必备条件。吉他的考生通常进入大学后这个方面很薄弱,原因很简单,原来学的时候看的是六线谱(吉他谱),没有系统学过练过乐理和小三门。这也是我国吉他发展初级阶段的一个弊端,很多教材都没有五线谱,有的也只是配上了简谱,这样一来就使我们对音符和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没有了理解的概念。所以,很多吉他学生在基本乐理方面很薄弱,需要很好地进行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吉他的学习和对音乐的认识。

二、基础练习

我们都知道钢琴有车尔尼、哈农、拜厄等优秀的初级练习教本,可是吉他的初级教本是什么呢?现在市面上普及的入门训练教材的内容都是吉他的和弦的指法和单音练习的小片段,这些练习没有从根本上起到基础练习的目的,只能做到了解。基础的练习就我个人来看有三个关键:一是对姿势和手型的训练和掌握。二是对谱子的理解和认识,也就是五线谱和六线谱的相互对照。三对吉他指板上的音的了解。这三个基础方面又要通过哪些方面的练习来完成呢?有音阶的练习、节奏的练习、和弦的转化练习。通过这些练习,我们就能更好的衔接到下一步的学习之中去。

三、提高练习

提高练习主要是对手的灵活度和机能的练习。这种练习可能会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有琶音练习、八度音练习、过弦练习、速度的提高等。

四、技巧练习

吉他教学篇4

关键词:意大利;瑞吉欧;课程模式;述评

一、 瑞吉欧课程的基本理论

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模式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根本原因在于其拥有牢固的理论基础。该课程模式对既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及其它学科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了自己的理论基础。

(一)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对瑞吉欧课程的影响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对瑞吉欧影响最深的当属杜威的思想。首先,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原则,这意味着教育活动的进行需要以儿童的内部动机和倾向性为着眼点,让儿童根据自己的本能和兴趣去进行探索活动。其次,杜威认为教育是“行先知后”的过程,进而他提出了“做中学”的教育思想。最后,杜威的民主主义信念,他认为“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他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1]。基于上述思想,瑞吉欧教育十分重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辅助者的角色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整个教学过程还最为强调“互动合作”,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其合作理念贯穿于其教育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

(二) 建构主义理论对瑞吉欧课程的影响

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即儿童基于自己的经验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通过主题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融入主题世界的知识[2]。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是该理论的两个重要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是通过自己对学习对象的意义建构来学习的思想。这启发瑞吉欧要把教育的重心转向幼儿的需要、动机、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上来。维果茨基则认为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是社会性的,而不是纯个人性的。这使教师意识到应该将幼儿看成是具有社会性的人。另外,他认为教学的本质激发幼儿即将萌发的心理机能,并促使它实现自己的功能。另外,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还阐明了儿童的发展具有可塑性,基于此他为教师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理念。最后,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社会关系即学习的内容”,瑞吉欧课程中强调关系的取向体现了这一思想。

(三) 瑞吉欧人优良的文化传统对瑞吉欧课程模式的影响

瑞吉欧地区特有的文化传统对瑞吉欧的课程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原因在于:一方面当地人民主参与意识及社区合作观念比较强烈;另一方面, 意大利人家庭之间的关系比较亲密。 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之下,当地居民对幼儿教育非常关注。这样的社区文化理念体现在教育系统中就表现为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儿童之间以及家长和社区公民之间的积极合作, 民主参与与合作成了瑞吉欧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3]。

二、 瑞吉欧课程的目标

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不一样的是,瑞吉欧的教育者可以不用遵循任何国家预设的课程框架,就是指“方法”或者“教育体系”[4]。在此背景下,瑞吉欧课程可以自由追求其自身的教育观。瑞吉欧课程深受杜威思想的影响,他认为,“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无目的”。在此,杜威的本意不在于说是教育是没有任何目的一项活动,而是说教育没有固定的目的,不同的教育对象,针对他们的教育业应该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因而教育目的应该是千差万别的。瑞吉欧教育工作者受此影响,将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位幼儿和教师都感到自在、愉悦、幸福。其中,儿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被视为是这些目标的前提和核心。

在实施具体课程的过程之中,瑞吉欧人没有很明确的预设的课程目标,而是将儿童的幸福和快乐以及关系的协调作为其追求的价值目标。当然,在瑞吉欧的课程中,他们没有放弃或忽略教育目标,并且更加注重教师明白为什么要有这些目标,以及怎样实现它们。

三、 瑞吉欧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是完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受课程目标的影响,瑞吉欧没有明确规定课程的内容,更没有固定的教材或预先设计好的活动方案,课程主要是以“主题”的方式开展的。杜威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他十分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抨击了以往教育与生活相互脱离的弊端。因而瑞吉欧课程的内容的主要来源是儿童周围的环境,来自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来自他们的各种活动。

日常生活是课程取之不尽的资源,课程的价值也恰恰在于向幼儿充分揭示日常生活的意义。由于没有预先给所有幼儿指定必须学习的“正规课程”,教师便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儿童创造更有利于的学习机会。除了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开展研究外,儿童(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还可以从事许多其他活动:积木游戏、角色游戏、听故事、等自发性活动。

四、 瑞吉欧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瑞吉欧课程的组织和实施主要是通过“方案教学”进行的,采取此方式的主要原因是该教学方式的优点:方案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过程中既要顺应儿童自然发展,又要符合社会需要的两难问题。它是指教师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主题,以该主题为中心将概念加以扩散,编制主题网络,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概念的内涵。该教学方式的进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规划、探索和结束阶段。在整个课程的组织实施过程之中,观察并记录儿童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瑞吉欧人认为与幼儿一起时有三分之二的活动内容是不确定的, 所以教师所能计划的大约只占三分之一, 更多的课程方案要靠师生在交往中共同建构来完成[5]。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模式很好地将幼儿园的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有机结合在了一起,一方面解决了活动的无计划性,避免了幼儿在自己活动的过程之中的散漫和无纪律的弊端的出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探索能力的提高。

五、 瑞吉欧课程的特点

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模式是当代幼儿教育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模式之一,该课程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 对于各种学科理论进行批判和继承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瑞吉欧课程模式本身建立在批判传统教育弊端的角度上而产生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它吸收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态学、社会学、哲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成果。秉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将这些理论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世界了优秀幼儿教育的杰出典范。例如,它批判吸收了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思想,但其在某些方面比较孤立的对待儿童,马拉古兹等人则对此保持了批判的态度。

(二) 全新的儿童观、教师观和知识观的构建

课程模式只是要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而蕴藏在课程模式最深处的则是教育者的儿童观、教师观和知识观。瑞吉欧人在吸收了先贤的理论精华之后,架构起更具特色的课程模式。

在儿童观方面,儿童被视为是拥有权力的人,他有权利追求幸福、健康、快乐生活以及获得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成功;儿童还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他并不是只能被动的接受成人的知识灌输,他们拥有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一定的环境和关系,大部分的问题解决是在和周围人的互动中找到答案的,因为儿童是社会性的人。在教师观方面,瑞吉欧人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和共同学习者,而不是简单的干预者;教师还是一位研究人员,他需要仔细的观察和记录儿童的一点一滴,以此明白儿童的进步及发展的需要;最后,教师还应该是实践性反思者。在知识观方面,瑞吉欧人认为知识是在社会情境之下通过建构获得的,它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而不是单一的、固定的。与此同时,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可以说是一个整体。

(三) 实施过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

瑞吉欧的幼儿教育观念确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追求的价值观,它体现了人类对儿童应该持有的最根本精神。但是这种课程模式在实施过程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其操作难度较大。首先,它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角色不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解决学业困惑的先生,还包括每一个儿童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发展等方面的促进者。其次,这种课程模式的实施必须拥有较小的班额,如果班额较大,教师则很难照顾到每个儿童的需要,班额的缩小必然导致教育成本的增加,绝大部分民办幼儿园难以享用到此种教学模式。最后,该教学模式所获得的教学成果虽然十分重要,但是其效果见效慢,而且很难证明幼儿能力的获得就是此教学模式产生的效果,比如创造能力。因而很多人难以接受这种“不务正业”的教学模式,认为写写算算才是幼儿园该教给小朋友要做的事情。基于这些方面的原因,瑞吉欧课程模式的操作难度比较大。(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史瑾.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影响[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2)

[2]张金梅.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当代中国幼儿教育主流知识观的嬗变[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3][5] 高伟.“瑞吉欧”课程模式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4)

吉他教学篇5

编者按:天津音乐学院及附中古典吉他专业主科教师何青,2001年在天津音乐学院及附中开设古典吉他专业。他的学生陈曦在2007一举摘取了第七届泰国曼谷国际吉他比赛、第七届新加坡国际吉他艺术节暨第三届新加坡国际吉他比赛的桂冠,折射出天津音乐学院这一年轻学科的实力与活力。为了增加读者对吉他赛事及国内吉他教学的了解,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亲近这一专业,本报刊发桑坤等对何青的专访。

桑坤:请您介绍一下国内外吉他的重要赛事。

何青:国内的赛事还比较少,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主要是由“中国音协吉他学会”举办的“中国吉他艺术节”全国比赛。从2005―2007年,“中国吉他艺术节”已经举办了三届,包括古典吉他、民谣吉他、电吉他等组别。国内以前也举办过地方和全国性的吉他比赛。

国外的比赛就有很多了,而且历史也比较长。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巴黎的吉他大赛。这个大赛从20世纪初就开始举办了,有较高的权威性,现在国际上很多比较活跃的演奏家都曾经在这个比赛中获过奖。近年来比较受大家关注的国际比赛,如意大利的“亚历山大利亚比赛”,西班牙的“泰雷加比赛”、“克里斯蒂安娜公主殿下杯比赛”,还有美国的G.F.A比赛――美国吉他联合会(Guitar Federation Association)。此外,在奥地利和德国也有一些比赛。如,德国的“伊瑟隆国际吉他比赛”,这是德国“伊瑟隆国际吉他艺术节”上的比赛。我在2004年的时候参加了这个艺术节,在欧洲吉他艺术节中它的规模算是比较大的,参与者在200人以上。他们邀请的也都是世界上比较前沿的演奏家和学者,所以它的比赛也比较受人关注。在亚洲地区,日本东京的吉他比赛有比较长的历史,到现在已经有30多届了,有比较高的规格,参赛的国家比较多。泰国的比赛今年是第七届,有一定历史。据他们的主办人讲,今年的比赛是历届比赛中水平最高,也是参赛国家最多的一次,有来自11个国家的22名选手。前些年还有一个香港国际比赛,但这两年停赛了。目前国内外吉他比赛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了。

桑坤:国内与国外的古典吉他比赛不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何青:和国外的比赛相比,我们在专业水平、组织方式等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尤其是专业水平方面。

从规定曲目的范围、难度,组织形式,评分标准等方面,我觉得中国的赛事还需要积累经验,逐步提高。另外,作为评委我感觉大部分选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盲目地演奏过难过大的曲目,他们无法保证质量,从而使整个比赛的专业水准大打折扣。

桑坤:在具体教学中,您是如何培养学生的?

何青:首先是选曲,我要选择学生在技术和音乐上能够驾驭的作品。换句话说,就是他们自己最终能够理解的作品。多数情况下是我替他们选,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我也会征求他们的意见。

曲目布置完就要给学生曲谱去试奏。我会更多强调让他们自己对作品进行初步分析。这个第一轮的分析很重要,因为我首先要看看在我讲解之前他们的分析会达到一个什么程度。视奏阶段的教学中,我会看看他们技术上会有什么问题,音乐上也可能会存在更多的问题。然后,我会要求他们再进一步地配合老师进行第二轮分析,要真正让他们把老师的思路转化为自己的思路。

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我要让学生去听大量的音乐作品。比如他们演奏巴赫的作品,就一定要听很多巴赫或者同时期的音乐,各种体裁和形式的。因为吉他的音乐是很局限的,而且听吉他演奏巴赫的改编作品,每个人跟每个人都不一样,过分地听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必要,因此一定要多听原作。一定要建立起一个背景,建立起对风格的认识,然后再结合老师所讲的进行理解。

还有一点在我的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一定要请外国专家。我从2005年回国之后就开始邀请外国专家,至少一年一次。我坚信,中国的老师再有经验,再负责,也仍然有一些地方是无法代替外国老师的。外国老师内心当中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最主要的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每次邀请专家讲课,学生们在学,我也在学。有很多东西是我讲过的,有很多东西是我从来没有讲过的,这些对学生的启示很大,对我的启示更大。

桑坤:请您谈一下天津音乐学院古典吉他专业的教学特色。

何青:我希望我的学生不是专门学演奏,而是学音乐。也就是说,他们一定要把演奏还原到音乐本体上,决不能只会演奏几首曲子。我在以前给演奏专业的学生上史论课的时候,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完成本科四年学业后只会弹十几首曲子,而这些曲子的结构、特征、风格和背景知识几乎全然不知道;即便知道也十分浅显。我特别希望他们在谈到作品时能够侃侃而谈,很多国外的学生对自己所弹奏的作品有很深刻的了解。同时,国外的大多数音乐学家都有很好的演奏功底,而演奏者又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功底。这是我们中国学生,包括教师都要认真学习的。

除中央音乐学院,国内其他院校古典吉他专业的建立应该是近10来年的事,我们学校有7年的历史。我院是全国继中央音乐学院之后,第二所在国际吉他比赛上获得第一名的学校,这对我们是一种激励。当然,比赛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是对专业教学工作的一个检验。从今年的生源来看,目前有两个省级吉他比赛的第一名获得者报考我们专业。

桑坤:您对国内音乐院校古典吉他专业的发展前景怎么看?

吉他教学篇6

一般小学生在歌唱时容易犯两个毛病:一是音不准,二是节奏不稳,通过吉他的学习有音准可依,加上右手的节奏伴奏,能使学生控制好节奏。即一把吉他就可以完成识谱、视唱、和声、乐理、音乐表现等一系列课程,因而吉他是音乐课堂乐器的最佳选择之一。

富于节奏性的吉他比目前音乐课堂上普遍使用的笛子、口琴、竖笛、打击乐等其他乐器应该更具优越性,能迅速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如在教四年上《赶海的小姑娘》等歌曲时,我用吉他较欢快的节奏为歌曲伴奏范唱,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同时感受到这种较复杂的节奏型,为学习这种节奏奠定基础,也为学生学吉他带来浓厚的兴趣。这样一来,一个非常复杂枯燥的节奏型,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

吉他音域宽广,在不同把位、不同音区都能奏出动人的旋律。如在教四年下册《茉莉花》一课时,我除了让学生欣赏不同地域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还欣赏了美国萨克斯演奏家改编的萨克斯独奏曲《茉莉花》,再欣赏我用吉他改编演奏的《茉莉花》,让学生领略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旋律的不同风格,更让学生听到了乐曲在吉他清澈的和声伴奏下流淌出的如歌的旋律。这样,再让会弹吉他的同学亲自演奏这首乐曲,其他同学就会受到音乐的熏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习乐谱的兴趣极高。

吉他不但有独奏、重奏、合奏,还有广大学生最喜爱的演奏形式――自弹自唱,这种表演形式是口琴、笛子所难以胜任的。为自己的歌唱做伴奏,不但有利于学生本人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形成稳定持久的兴趣。由此,吉他可能伴随爱好音乐的学生度过小学、中学、大学的漫长生活,乃至走向社会,而成为终身喜好的乐器。

如在教五年下册《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我范唱时利用吉他伴奏,让学生感受到吉他小三分解和弦带来的细腻优雅的抒情效果,仿佛看到少年儿童游园时愉快喜悦的心情。最后一句用了两个大三扫弦和弦,令人耳目一新,音域变得宽广、爽朗。这样,学生感受到小三和大三、分解和扫弦给歌曲带来的不同效果,再唱这首歌时,学生便都开始模仿老师弹起了吉他,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多年的吉他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吉他更适合中小学音乐课堂伴奏。我常用吉他弦与弦之间的音高和单指弹拨来帮助学生了解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也善于用吉他弹奏节奏音型让学生既能在听觉上有分辨能力,又能在视觉的观察中熟悉节奏音型。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既能在吉他乐曲中领略优美的旋律,又能在吉他的和声伴奏中抒情地歌唱。

总之,吉他这种在改革开放前一直不被重视的外来乐器,将会被大多数的中小学生接受,在他们的音乐成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吉他教学篇7

一、 儿童观

(一)儿童有一百种语言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瑞吉欧教育方案的核心儿童观。这里的“一百种语言”是指儿童多种多样的认识、交流的表现手法和学习方式。即儿童是借助100种各具特色的方式或者符号系统(绘画、雕塑、音乐、建造、戏剧表演等)来表达他们的思维、认识和态度的,它们可以利用任何一种形式来记录、理解和表现自己在活动过程中所经历的记忆、想法、预测、假设、观察和情感,并运用多种方式、多角度进行最后的问题解决。

(二)儿童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

在瑞吉欧人的眼里,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生来有学习知识的强烈愿望,有各种各样的好奇心,他们渴望与他人和周围的环境联系,儿童积极主动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发展。他们在入学之前就已拥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并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二、 教师角色

瑞吉欧人喜欢一种隐喻:“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其含义是指教师对幼儿的倾听、关注,并且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与幼儿对话。

(一)教师是儿童的倾听者

在瑞吉欧幼儿教育中,“倾听”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把“倾听”儿童放在教师角色的中心地位。“倾听”的意思是“努力追随儿童正在发生的学习活动并加入其中”,去认真倾听儿童的语言、观察其行为,理解儿童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策略。

在瑞吉欧教师总是寻找机会倾听儿童的谈话、记录谈话,并认真对待这些谈话,努力理解儿童语言背后所蕴含的真实意愿。这不仅表达了教师的态度,而且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引导儿童进行学习。这样,“倾听”既丰富了倾听者,又丰富了讲话者。

(二)儿童活动的合作者和伙伴

在瑞吉欧,幼儿教师和儿童的关系是通过儿童的方案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在方案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以使活动顺利进行,从而形成了教师的参与者和伙伴角色。在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权威人物,而是儿童的合作伙伴,是“更有能力的其他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动的关系,而互动的内容就是儿童的活动本身。在这样的互动中,教师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了儿童。

三、 环境创设

瑞吉欧人把环境视为教育儿童的重要因素,把环境看作是除了班级两名教师之外的“第三位教师”。而且这位“教师”为了胜任工作,它必须是“有弹性”的,即幼儿与教师可以不断地对它进行修正,“以便维持符合时代的潮流,并回应幼儿与教师们的需要,让它们与幼儿一起成为建构自己的主角”。

瑞吉欧人认为,优质的教育

需要有理想的学习空间,所以在空间的设计上,不论是装潢设备的品质、空间的规划还是建筑物本身都考虑颇多。凡是参观过瑞吉欧学校的人都有一个明显、深刻的体会,即瑞吉欧的整体空间环境特别吸引人,营造出了一种舒适、温暖、愉悦的气氛以及令人感到快乐的情境。在瑞吉欧的学校中,没有一处无用的环境。在这里,幼儿与同伴、幼儿与不同的成人或成人之间经常碰面,就会生发出更多的想法与点子,促成更多的教育活动;幼儿的教室与其他空间设施、广场虽相隔一段距离,但也都与其相连接,每间教室被区分成两个紧邻的空间,主要是考虑让幼儿可独处或与老师在一起;校园内的所有墙壁都是会“说话”与“记录”的,因为它们是幼儿或教师作品临时或永久性的展示空间。

四、课程——方案教学

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上,瑞吉欧教育者采取“弹性计划”——有计划,但这种计划只是提供一个灵活而又复杂的基本框架。教师根据自己对儿童的了解以及前期的经验,对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出假设,在此基础上再形成目标。由于课程目标是弹性的,是借助一定的需求和条件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发展而形成的,一个目标达到之后,又会有新的目标产生,而方案活动就是联系一个个目标的纽带。可以说,在瑞吉欧的方案活动中, 儿童的主动学习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儿童可以同教师平等地合作,并在主动发展的关键时刻得到教师的引导,从而在不断探索之中逐步深入地主动学习。

吉他教学篇8

关键词:基督教;《大津顺吉》;“主我理念”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120-02

志贺直哉作为日本心境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多取材于身边杂事,小说中很多文学形象都可以在志贺直哉的实际生活中找到原型,《大津顺吉》即为志贺直哉自传式的小说。志贺直哉作为一个注重精神卫生的作家,他的文学作品中流动着强烈的“主我理念”,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志贺文学。谈及志贺初期文学中的“主我理念”的构建,首先不得不提到基督教。笔者将以《大津顺吉》这部小说为例,探讨基督教在志贺初期文学的“主我理念”的构建中起到的作用。

一、志贺直哉与基督教

志贺直哉之所以会接受基督教,是因为碰见了灵魂之父内村鉴三。内村鉴三即是《大津顺吉》中角譬的U老师。根据年谱记载,志贺直哉于明治三十三年第一次遇见内村鉴三,并从那一年开始了长达7年的往返于内村圣经研究会的生活。但志贺直哉并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在《大津顺吉》的开篇,他就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半吊子的基督教徒。之所以说是半吊子,是因为“从十七岁起我就将自己的信仰寄托在一直听其教诲的角管的U老师那里。……我并没有批判老师观念的想法,仅仅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家,所以把自己的信仰寄托在那里”。内村鉴三是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基督教宗教教育家,主张开展以研究圣经为中心的无教会运动,并进行独立传教。倡导非战论,并在担任《万朝报》英文栏主编的时候,批判足尾铜矿矿毒事件。对于志贺直哉而言,与内村鉴三的交流更多的是停留在宗教以前的部分。内村作为志贺的灵魂之父,教会了他憧憬正义,憎恶邪恶与虚伪。因此导致他在足尾铜矿矿毒事件上与实业家的父亲产生冲突。在志贺的心里,与其说传道士的内村倒不如说正义家的内村更有魅力。因此,相比内村的圣经解说,夏目漱石等的文学讲座更能引起他的共鸣。但就是这样一个半吊子的基督教徒,却对U老师所讲的“请勿奸淫”、“奸淫与杀人是同等大的罪恶”等基督教义感到不痛快。对于奸淫即为犯罪的教诲,志贺超于常人的感到苦恼,不禁让人感到不解。志贺直哉最终于明治四十一年五月以“于我而言,正在开拓一条虽小却适和我一个人走的路”为借口,脱离了其门下,离内村鉴三而去。

二、“主我理念”的构建

志贺直哉文学创作的初期,是其“主我理念”的萌芽阶段。志贺的“主我理念”体现在他的“真实”。“志贺的‘真实’即指‘现在的自己执著的心情’。真实理性思考之下,即便断定其为‘不良’,也不可压抑之。这就是志贺的‘主我理念’”。从志贺小说内容上来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志贺的文学主要是从‘性苦闷’起步的。他的大部分作品中,往往都程度不同地贯穿着‘性苦闷’因素”。《大津顺吉》、《浑浊的头脑》、《剃刀》、《速夫的妹妹》等一系列初期的作品都是描写围绕问题而产生的黑暗处的人类的心理。在生活方面,至《大津顺吉》完成之前,志贺经历了信仰基督教、与女仆C的结婚、脱离基督教、沉溺于花街柳巷一系列的围绕而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产生的根源都是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大津顺吉是个半吊子的基督徒,却因禁欲主义使内心感到纠结。为了不触犯此条戒律,决定在将对方纳为妻室之前,坚决不与之恋爱。并“决定自己要充分了解其人,自己也要为对方所了解,若非如此,坚决不结婚。最后,婚姻断然不能与自己的工作相冲突”。于是放弃了混血少女K・W。在禁欲思想的羁绊下,他渴望灵肉相契的恋爱,但随着身心的成长,年逾20以后,愈发难以抑制从肉体里积蓄的青春的能量。“奸淫”一词俨然已成为顺吉思想领域的恶性肿瘤,信仰与肉体的冲突愈发难以避免,。为了保持信仰与肉体欲望的平衡,志贺在其小说《关子和真三》中阐述了志贺式的夫妻伦理道德:“已婚的夫妻问存在奸淫罪,与此同时,未婚的但相爱的男女之间也存在不是奸淫的情况。”在思想上,志贺已经向基督教的教义发出质疑,并在此种思想指导之下,与女佣千代虽无夫妻之名,却已有了夫妻之实。

那么,作为基督徒的顺吉是否犯了奸淫罪呢,顺吉和千代这种关系又该如何判定呢?根据《旧约圣经》,所谓奸淫罪是指已婚(或者有婚约)的女性与其夫(或未婚夫)以外的男性,在自愿的基础上发生的。若无婚约且对方为处女者,男方应给予女方支付银50舍客勒,并纳其为妻。从这个角度来讲,顺吉和千代既无婚约,且发生后,由于父亲的阻挠,也未和千代结为夫妻,最后无果而终。在事实上,顺吉为了满足肉体的欲望,已经犯了奸淫罪,背弃了基督教义。而从志贺式的夫妻伦理道德角度讲,这是为了解放自己的,尊重自己的情感的宣泄而已。在志贺的伦理道德范畴中,婚前存在的合理性是以相爱为前提,那么顺吉爱千代呢?在《大津顺吉》的第二章第六节中,顺吉突然说:“我不知什么时候渐渐爱上了千代。”这种说辞总给人一种不自然之感。而且虽然顺吉说爱上了千代,却没有勇气向她表白。因为他知道“千代不是一个美女,而且觉得她对自己的工作不甚了解。总之一句话完全不想和她结婚”。从这点来看,千代并不是顺吉理想的结婚对象。顺吉即便爱千代,也非浓烈的炽爱。按照基督教的教义,不为妻室者是不能与之恋爱的,但顺吉却向千代求了婚。这是为禁欲主义下的肉体寻找释放能量的突破口,在不违反自己伦理道德的前提下,他需要解放自己的肉体本能需要。为了说服自己向千代求婚,顺吉把原因归咎为自己的少爷意识,认为只要抹杀掉自己的虚荣心,问题便得以解决。另一方面,受到屠格涅夫小说《初恋》的影响,害怕自己终生不能恋爱,必须谨慎抓住这次机会,如若不然,自己便是一个胆小鬼。于是将亡母的戒指戴在了毫无反应的千代手上,完成了求婚。并于3天后结成了事实的夫妻。由此可见,顺吉并非痴狂的爱恋着千代,而千代对顺吉也仅仅是顺从,二者谈不上相爱,自然他们的婚前也破了志贺所理解的奸淫罪。顺吉已经完全成了一个背教者。

由此可见,顺吉向千代的求婚不过是为了成全“主我理念”的自我欺瞒。为了缓解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带来的“性苦闷”,为了尊重自我本能的欲望,为了执著自己内心的“真实”,导致千代未婚发生了。虽然这一时期的志贺的“主我理念”表现的并非那么裸的,但是已经为其以后的思想发展铺就了道路。从这个维度上来讲,基督教的禁欲主义激发了志贺的“主我理念”,在志贺初期文学的“主我理念”构建上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且背教以后的志贺开始了沉迷于花街柳巷,完全遵从了肉体的本能欲望。

三、结语

青年的志贺直哉重视的自由,他在日记中暴漏了自己内心世界:“我渴求健康。因为健康的体魄才能拥有强烈的。”正因为基督教的奸淫罪招致了志贺内心的纠结,在宗教与情感的相克中,才让志贺发掘了真正的“自我”,即以尊重自我本能为基础,感情优先,初步构建了志贺文学中的“主我理念”,并将此理念贯穿于整个志贺文学。

上一篇:tpr教学法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学评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