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范文

时间:2023-10-09 13:33:40

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篇1

普惠商城是由祯藏天下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以“文化艺术品金融化”为主体的玉体鉴定平台。普惠金融是一个泛词,平安银行有普惠金融,招商银行也有,所以普惠商城和普惠金融没有什么关系。

普惠金融就是指能够有效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要实现普惠金融,主要在四个方面的创新出发,包括制度、机构、产品和科技这四个方面的创新。这些年极其火爆的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领域的一种创新。

目前在中国,普惠金融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而中国的普惠金融要面临两个难题:一是把普惠金融狭隘的放在了扶贫上,认为扶贫就是普惠金融,理念上存在偏差;二是中国的金融业发展到现在,失去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定位。

(来源:文章屋网 )

普惠金融篇2

【关键词】农村金融;普惠金融;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1 普惠金融的涵义

普惠金融是指能够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它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涵义:一方面,普惠金融是一种理念。唯有让每个人均能充分享受金融服务,才有机会使其充分参与我国经济发展,才有可能实现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另一方面,普惠金融是以较低的门槛将那些被排除在传统金融服务之外的人纳入到金融服务体系中来,它并非一种单纯的资金转移,而是要让所有人都享受到实惠且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2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意义

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逐步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广大农村地区的中低收入人口常游离于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去发展及扩大生产,使得这部分人群难以脱贫致富。通过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向农村居民提供充分的农村金融服务,是帮助他们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农村地区的人口能够获得平等的享有金融服务的权利,逐步促进教育公平、医疗公平等,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奠定良好的社会与经济基础。

3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多年发展,现阶段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与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相比,非正规的、以自由借贷为主要形式的民间融资在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仍然广泛存在。我国农村普惠金融还远未实现全面覆盖的发展目标。

4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镇一体化建设步伐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结合实际调查发现,当前提供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的金融机构惜贷,以及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相关服务对象取得金融服务的渠道缺失等问题。

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地区中的中低收入人口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金融需求旺盛,而目前市场实际情况为,种植业前期投入的成本较高而销售价格过低;养殖业由于受到禽流感等疫情影响,导致养殖成本增加,销售价格虽同步增长,但利润下降严重,甚至于经营亏损无力还贷。农村金融机构对未来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存在一定担忧,农村地区服务对象虽然迫切希望扩大再生产规模,但金融机构贷款面临市场风险较其他行业已然偏高。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金融机构惜贷严重。此外,贷款额度与经营者的期望需求难以充分匹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机构架设水平较低,也进一步加剧了相关金融服务的不匹配状况。

5 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对策

5.1 金融机构方面

5.1.1 坚持“扶农助小”市场定位,打造“阳光信贷”惠民工程

农村金融机构应紧紧围绕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大局,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疲弱等不利局面,以坚持“扶农助小”的市场定位,进一步满足农村市场需求为目标,积极加大个人贷款业务营销范畴,适度加强农户贷款的投放力度。与此同时,总结并积极探索信贷新模式,打造“阳光信贷”惠民工程,全面公开申贷条件、业务办理、利率执行、办结时限及监督管理方式,全面提升信贷服务的透明度,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常生产经营、生活消费资金需求。

5.1.2 实施农村普惠金融工程全覆盖,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切实提升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基础金融服务需求,各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便利店”的全覆盖建设工作,结合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分布特点,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架设水平,搭建多层次、差异化、立体化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体系,使得农村地区居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小额现金存取款、转账、查询、存折补登、话费缴纳、电费缴纳等基础金融业务,切实打通了乡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有效促进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全覆盖目标的逐步实现。

5.1.3 引进国内外先进贷款技术,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

为响应国家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加快经济转型,优化经济结构的整体要求,各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学习并引进国内外先进贷款技术,逐步完善信贷产品体系,推陈出新,同时通过优化信贷流程,最大程度地契合市场与客户需求,积极推动微小贷款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5.1.4 完善内控机制,提升金融贷款风险管理水平

为了积极应对信贷风险,农村金融机构应根据经营环境、内部流程变化及相关监管要求,全面梳理与修订相关信贷政策及操作规范,健全业务授权机制、分级审批流程,严格审贷分离和前中后台制约制度。强化贷款受理、尽职调查、风险评价、贷款审批、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资金支付、贷后管理等信贷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制约。同时,通过加强人员岗位培训,明确职责分工,规范贷款操作等措施,防范操作风险,保障业务合规开展,有效提升金融贷款风险管理水平。

5.2 政府方面

为逐步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各地区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与带头作用,积极协助搭建良好的金融环境。首先,政府应尝试扩大金融供给主体,引导更多普惠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户贷款需求较大区域,政府提供担保支持;其次,政府应建立利率定价补偿机制或制定贴息政策,在保证金融机构基本收益的前提下,实现农村地区农户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再次,政府应积极主导创立相应担保机构并注入担保基金,全面覆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风险;最后,政府应加强对于农村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引导,加快基础设施架设速度与水平。

6 综述

综上所述,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了目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通过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架设水平、提升金融贷款风险管理水平及加强政府主导作用等多措并举,我国农村金融定会得到良好发展,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也定能获得切实改善。

【参考文献】

[1]杜晓山.小额信贷的发展与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J].中国农村经济,2006(8).

[2]茅于轼.兴办小额贷款的几点经验[J].金融经济,2007(5).

[3]韩俊.建立普惠型的农村金融体系[J].中国金融,2009(22).

[4]焦瑾璞,陈瑾.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5]吴晓灵.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N].金融时报,2010-08-03.

[6]夏圆圆.普惠金融视角下小额信贷机制发展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0(9).

[7]蔡彤,唐录天,郭亮.以小额信贷为载体发展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金融,2010(10).

[8]周兆函.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供给绩效分析――基于普惠金融视角[J].金融发展研究,2010(12).

[9]张平.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J].开发研究,2011(2).

[10]梁明丽.我国普惠性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研究[J].山东经济学院,2011,04,12.

[11]李明贤,叶慧敏.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的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9).

普惠金融篇3

在9月25日上午举办的“女性经济学家谈金融创新”第一分论坛上,来自智库、高校、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十多位杰出女性代表围绕“普惠金融与创新”展开了深入讨论。通过研判当前的发展阶段、反思失败教训、总结成功经验,女经济学家们各抒己见、实事求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和金融改革思路。

普惠金融的提出具有时代必然性,有助于改善各类不均衡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指出,截至2014年,全球有27亿、超过50%的成年人难以获得正规的金融服务,20亿人没有银行账户。多位专家指出,金融界“二八定律”、“长尾理论”盛行,众多商业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如高盛、渣打等,只针对20%的高净值客户提供完备的金融服务,而80%的人群却被排除在外。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变迁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供需失衡。上海北外滩经济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朱磊指出,从需求端看,随着消费代替出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融资主体由企业向个人转变;产业转移也促使资源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向内地转移。因此,中低收入群体、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理应成为融资需求的主力。同时,由于这类群体边际消费倾向更高,对社会总效用贡献更大。但从供给端看,由于农民和其他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信息较难核实,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信贷档案严重缺失,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而传统金融行业基于商业化运作,为低净值客户和地区提供金融资源的动力不足。

同时,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欧阳敏指出,全世界的小微企业都存在贷款难的问题,这是市场基于风险控制的正常选择。我国小微企业的生存境况尤为严峻,平均寿命仅3.6年,远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但小微企业尤其是创业型企业是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创造新就业的重要源泉,更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何合理运用金融杠杆扶持小微企业,是“金融服务于实体”的重要内容。普惠金融在此背景下提出,有助于重建社会公平、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新经济增长点。因此,通过金融创新和金融体制改革,突破传统金融行业的供给约束,构建普惠金融的内在驱动,具有时代必要性。

“普”和“惠”的本质是普及金融机会和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注重融资效率

众多与会嘉宾基于对小额贷款和次贷危机的反思,认为发展普惠金融应该保持清醒头脑,不应以牺牲金融效率为代价,而应坚持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

一方面,“普”的本质是普及金融机会,而非普及银行贷款。多位嘉宾提及尤努斯教授创设格莱珉银行向穷人发放小额贷款的经典案例。然而,申万宏源证券宏观分析师吴金铎基于最新研究数据指出,获得尤努斯发放的普惠贷款的家庭各项经济指标均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善。欧阳敏以次贷危机为例,指出克林顿政府鼓励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贷款公司降低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贷款门槛,并降低对低息贷款的审核,最终导致“两房”,引发金融危机。因此,普惠金融并不意味着向贫困人口和小微企业降低放贷门槛,而是应该通过拓展金融广度和深度,普及金融机会,并同时采取审慎监管措施,建立合理的征信、监测与监管机制,保护消费者利益。

另一方面,“惠”的本质在于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供给质量。金融机构成本控制能力决定了普惠金融财务层面的可持续性。吴金铎指出,尤努斯教授在中国推行小额贷款,平均融资成本高达18%,相较于个位数的融资收益,商业价值过低,不具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此外,企业家代表指出,中小微企业贷款表现不佳,也可能因为经济下行时期民营企业家们更趋保守,扩大投资、增加负债的意愿不强。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椿赜Γ融资结构单一、融资效率低下也是造成企业融资需求不足的主要瓶颈,金融创新不仅需要增加融资便利,还需要提升融资效率,并通过财富管理,或与企业战略发展相结合,促进金融杠杆更大效益。

同时,嘉宾们还指出普惠金融需要在供给层面实现服务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郭晔指出,无论是大型跨国银行、中小区域银行、农村行用社,还是其他金融机构,都需要发挥各自优势,不应形成同质化恶性竞争,造成供给过剩。因此,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不仅需要降低融资成本,还需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金融系统的供给效率。

大数据和混业金融市场的发展为我国实现普惠金融弯道超车提供重要动力

(一)大数据优化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结构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7.1亿人,其中,移动网络用户数量超过美国人口,达到3.6亿人。刘英指出,我国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有扎实的硬件基础,完全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实现包容、稳步增长。

一方面,金融供给端通过结合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大幅提高融资效率,拓展融资渠道,有效控制风险。郭晔指出,互联网为传统金融行业带来效率、思维和服务方式上的创新。通过传统金融线上化,银行处理各类传统业务的时间大幅缩短,如贷款的发放从半至一个月缩减至不到一分钟。苏州银行董事长王凤兰指出,地方银行通过将传统银行业务与互联网结合,打破金融服务的区域限制,譬如,通过与旅游网站同程网合作推出联名信用卡,突破跨省甚至跨境服务限制。通过对江苏贫困区县的淘宝电商提供“淘宝贷”等金融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反哺地方经济,改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

另一方面,金融需求端通过与大数据结合,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小微企业、中低收入人群和内陆地区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信贷档案和信息不对称。朱磊指出,通过在互联网金融框架下发展普惠金融,可增加风险等级识别的可能性,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同时,通过互联网提供金融产品,价格和特性更透明。郭晔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与互联网公司等第三方合作,对消费者的最终端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可提供有针对性的消费金融产品,捕捉金融需求结构中的真空地带。

二是发展混业金融市场,深度拓展普惠金融的直融渠道。吴金铎提出证券和普惠金融可深度结合的观点,上海六家小贷公司近期以地方融资平台做征信,通过联合资产证券化获得融资,相较于银行贷款,融资成本大大降低。一些主体评级不达标的中小企业,若中间环节实现评级指标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获得融资。因此,包括证券融资系统、股权融资系统和债券融资系统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作为拓展普惠金融的重要考虑。华夏银行石家庄分行副行长赵巍指出,我国资本市场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近年来在直接融资领域有所探索。作为地区直融主要途径的区域性股权市场,目前,受人才、产品和监管约束的限制,未能发挥出积极作用。赵巍呼吁,应当通过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提高直融比例,降低融资成本,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普惠金融中,政府应厘清与市场的边界,精准施策

与会嘉宾还就政府如何参与普惠金融展开深入探讨。鉴于普惠金融兼有商业性和公益性的特征,嘉宾们认为,市场能够做的,政府应因势利导;市场做不了的,政府需要主动承担。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发挥市场能动性,加强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和联动。万粗赋觯在金融市场从抑制到放开的过程中,若完全依靠行政命令引导,势必引发金融体系的功能性失调。银监会为扶持小微企业,从增速、户数和申贷获得率三个维度考察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长情况。监管部门应当建立更全面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赋予金融机构更大的自由度和积极性,通过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建立普惠金融的良性互动机制。同时,小额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的发展瓶颈显示,光靠增加贷款的可获得性不足以满足普惠金融的可持续目标。金融机会的普及深化一方面需要在微观层面把握个人和企业需求、创新供给思维、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需要与经济增长动能相结合,譬如将普惠金融与就业、双创、产业升级、供给侧改革等政策目标相结合,并通过加强金融培训和辅导,更好地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

普惠金融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农村普惠金融;农村金融

一、引言

当今,中国从工业时代转型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当代金融业的潮流和宠儿。中国的金融对内和对外改革仍在继续,随着人民币加入SDR完成了对外改革这一里程碑的事件后,对内金融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十三五期间政府金融改革的核心就是普惠金融。2005年联合国第一次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后被世界银行积极推出。我国自小额信贷提出后,就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政府第一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目前,发展普惠金融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创新“三农”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是其根本所在。因为普惠金融实质上一个扶持弱势群体的金融体系,公平、正义的普及到一切需要金融服务的群体和地区。农村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所在,农业应作为其服务的主要产业,农民应成为其服务的主要群体,农村应成为普惠金融的根本。

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意义

发展普惠金融,尤其是农村普惠金融,对我国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农业发展需要普惠金融的支持

我国一直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大部分,只有农村真正富裕了,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的理念是建立在传统金融反思的基础上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缺陷,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实现更为公平合理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实现了公平正义

普惠金融的本意是为了让每一个人能享受到低成本高质量的金融产品,实现了经济上的“人人平等”。因此,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主要是针对那些难以享受到传统金融服务的个人或组织。在我国,农村相比城市弱势,农业相比工业弱势,农民相比城镇居民弱势。通过普惠金融,可以进一步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改善了贫困人口的教育,生活和医疗条件,提升妇女儿童的权益。

三、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薄弱

农村普惠金融的对象主要为农村居民,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性和自然环境的制约,以及政府政策扶持的局限性和风险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很多金融机构踌躇不前,不敢踏入这片土地,进入这块市场。截止2014年底,我国仍有1500多个乡镇未有金融机构出现。即便有,仍是以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少数金融机构为主力军。而这些少数金融组织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自身能力的制约以及数量上和规模上的限制,无法为数亿的农村居民提供高效满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导致农村居民融资模式单一,理财模式单一,降低了农户信贷的可获得性和投资渠道的多元化,金融的便利性不足使得农户的金融需求难以满足,制约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

(二)农村居民金融意识不足,信用环境差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导致农村居民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经济意识缺乏,金融基础知识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不了解,导致农户在接受金融知识普及,操作金融工具方面的难度加大,不利于普惠金融的推行。同时,政府和乡镇部门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居民的信用意识引导,农村契约意识不足,信用环境较差,居民缺少风险防范意识。近几年,不少居民将自己辛苦得来的血汗钱投入到了无保障的民间借贷中,最终血本无归。

(三)农村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状况不对称是造成信贷供给不足和金融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分散的,封闭的小农经济和居住环境在农村地区仍十分普遍。由于缺乏制度制约和畅通的信息来源,使得金融机构无法走进“千家万户”,无法掌握农村金融的需求状况,资产负债状况和信用状况。同时,信息不对称也容易导致成本的增加,一方面金融机构不得不提高借贷的成本和监督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导致金融机构的谨慎性提高,使得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到同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违背了普惠金融的本意,阻碍了农村普惠金融的推进。

(四)农村金融市场服务落后,覆盖率低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服务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方式落后。广大农村地区仍是以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为主,即以营业网点为主,缺少互联网和POSE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和机器设备;二是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落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仍以办理存贷款和支付结算为主,其他产品和服务如理财、基金、保险等产品仍存在一定的空白。此外,农民选择的金融产品也大多与农业生产相关,而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相对较少。

四、互联网金融时代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优势分析

(一)实现了农村金融产品的多样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很多的金融新产品被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而在城市金融产品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农村金融市场还是一片函带开垦的“处女地”,很多产品和服务还不完善,因此农村市场成了他们渴望进军的新市场,他们可以为农民和农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各类新型的产品和服务,惠及到每一位普惠金融的参与者。

(二)改善了农村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金融机构与金融需求者之间的最根本的矛盾就是金融信息不对称。农村客户相关数据信息的分散性和收集的有限性使得传统的金融机构不仅无法对金融参与者的信息进行收集、监控和评估,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交易的成本。而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平台,可以将分散的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管理,不仅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将不对称的信息扁平化,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评判客户信用状况,有效地规避违约和道德风险的发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互联网金融还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渠道和交易平台,方便了他们的投资理财的需求,鼓励和增加了农民的投资行为,使其脱贫致富,享受到了普惠金融带来的好处。

(三)有效地降低了农村金融的成本,提高了收益

互联网金融以大数据为基础开展业务,具有成本低,覆盖广,效率高等特点,而这与普惠金融强调的包容性和广覆盖是高度一致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是“三农”,即低收入的农民群体,农村企业以及小微企业等。他们希望得到公平合理的低成本服务,而这与传统金融企业的三大经营原则之一的盈利性原则是相互矛盾的。互联网金融主要依赖的是客户群的整体规模,即客户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单个的客户边际成本则非常低廉,这一客户群体中的每一位都能享受到低价格的产品和服务,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随着参与者人数的增多,收益不减反增。传统的金融机构在农村的业务办理渠道主要为广设营业网点,随着网点的增加,消耗了大量的成本,导致收益与成本不相符。

(四)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并未真正的为“三农”提供有效的金融产品,只是一味地强调农村金融的高风险,不断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投资。这种方法并不能促进农村金融的持续发展,互联网金融所提供的产品,比如P2P,众筹等,是一种全新的金融产品,可以满足农村和农民的各种需要,同时能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提高了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从根本上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五、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策略

(一)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的信息化,推广互联网金融知识

随着我国城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深化,农村的互联网金融进程依旧缓慢。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较低,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6月的数据统计,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只有30.1%,而我国城镇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64.2%,远远超过了农村地区。二是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和信息渠道来源的狭窄,我国广大农民对金融知识了解较少,对新型的金融模式更是闻所未闻,因此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推广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迫在眉睫,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只有提高农户对金融产品的了解和使用,改变农民的金融意识和金融行为,使互联网金融融入到千家万户,才能真正实现普惠金融。

(二)进一步创新互联网金融技术,环境普惠金融的矛盾

通过互联网金融,利用云平台和大数据可以降低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供需矛盾,缓解普惠金融的“信息不对称”,从客户对资金需求的各个方面入手,降低信贷门槛,让有需求的客户能够“进的容易,贷的安心”。同时,推荐互联网金融,也缓解了农村信贷市场的高成本难题。通过推荐农村移动金融服务,试点建立直销银行,鼓励农民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可以快速地实现农村金融的低成本和高效率。

(三)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实现“两个金融”协调发展

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大量涌现,互联网金融正在影响并不断改变着传统的金融业态和格局。传统的金融监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不受损害,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对于普惠金融而言,主要考虑的是农村的贫困群体和小微企业享有同等金融服务的路径和监管制度的融合。鉴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和挑战,以及在推动普惠金融方面的积极作用,建议首先应利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优势,规范金融产品的业务流程,建立起一个健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其次,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明确监管主体和准入机制,提高相应的制度支撑和保障措施。最后,对互联网金融企业采取分类监管和差异化管理,调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培育出一个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实现互联网金融与农村普惠金融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J].中国金融,2010,(10).

[2]马九杰,吴本健.互联网金融创新对农村金融普惠的作用:经验、前景与挑战[J].农村金融研究,2014.

[3]罗永进.制约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原因分析及建议———以衡水市为例[J].河北金融,2014,(9).

[4]马义玲.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金融教育发展的思考[J].西部金融,2014,(12).

普惠金融篇5

数年前,有企业铁了心要做这种小微企业的信用生意,执意为没有受到传统金融体系重视的人群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这在传统金融思维的认知里,是创办人“骑着大鹅撞门框”了。

然而就是这家企业,8年后能领先余额宝、财付通等,获评“互联网金融十大领军品牌”;就是这家企业,比2013年才前赴后继争赶“互联网金融潮”的阿里小贷、苏宁银行、腾讯支付、百度百发,早上路了8年;就是这家曾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如今业务已经覆盖全国120多个城乡地区、仅P2P小额信贷撮合额就已超百亿,累计服务超过100万个小微企业主、农户和学生,并且拥有自己研发的针对该人群的信贷技术和评分卡,这让监管层2013年以来考察这家互联网领军企业时常常颇感震撼。

这家企业叫宜信。

“草根”金融试水

现任宜信CEO的唐宁曾在北京大学学数学,后来赴美国学习经济学。2000年,唐宁从华尔街回国,是一个天使投资人。

2005年起,很多参加新东方、达内等知名培训机构培训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都愿意跟唐宁接触和交流。实践证明,人缘好一点,被人促膝长谈的机会就多,多跟人促膝长谈,有时候还能谈出大事来。

2006年,当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常谈到希望跟这个“天使”借钱的时候,唐宁认为机会来了。唐宁决定把钱借给超百多名的大学生,后面的结果是每一个“穷学生”都如期还了款。见微知著。穷学生还贷没有问题,这让宜信的初创团队信心满满。

2006年,唐宁创立了宜信公司,专注于通过小额信用借款中介服务,帮助传统上没有被金融体系覆盖的小微企业主、经济上活跃的农户、兼职创业的城市白领和学生就业培训,提供平均额度4万~ 6万的信用借款。

小微信贷启程

众所周知,在欧美发达国家,其金融体系相对丰富和完整。大中型金融和草根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共生共存,是一个有“大树”也有“小草”、有“大象”也有微型金融“小兔”的多元化金融生态系统,所以金融弱势群体相对容易获得特定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

中国经济此前波澜壮阔的发展,不能不说是受惠于中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中国金融体系的逐渐完善。然而,恰如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失衡也一直存在,突出体现在:为大型企业和政府平台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和业务能力过剩,而为小企业、微企业、个体、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不足。

“中国需要普惠金融,但单靠国有银行却不能实现。”国务院参事、经济学家汤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原因在于,首先收集信息成本过高,传统银行审批贷款一般只考虑征信系统中已有的那部分人,而真正需要小额贷款服务的人群,往往不在征信系统中,而银行又没有足够的人手去深入一线,主动搜集这些人的信息;对于银行来说,有的是大客户可以做,没必要顶着绩效考核的压力去做这部分小额贷款。”

的确,面向“小微”的“宜人宜己”的生意没那么容易做,这其实是一个门槛非常高的行业,需要有很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基于风险定价的风险管理,确保公司在执行标准、管理架构和风险控制工具上高度统一,又能兼顾不同业务、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特点,融入相当的灵活性,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是对要做百年企业的宜信的基本要求。”宜信首席品牌官吕海燕说。

金融服务活动中风险管理的控制一般是按照征信、评级、授信和催收的流程来操作的,在大数据的积累过程中,信用管理模型十分重要。这些模型可以最大程度帮助宜信预估成本、定价,并分散风险。

但是,征信记录的获取在中国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只有和银行有过往来,才会在央行的征信管理系统中留下信用记录。然而,“微个人”很多是没有这样的记录的,使得宜信的事业必须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

7年来,宜信的同事深入田间地头、集市工厂,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积累信用数据和完善信用评估技术。在实际操作中,一种是个人独立完成寻找客户、实地征信、风险评估、贷后管理全过程的“信贷员模式”;一种是以批量、流水线作业的方式,完成营销、审批、放款和催收流程的“信贷工场模式”。无论是信贷员模式还是信贷工场模式,都是一个凭数据决策的风险管理技术,包括现金流分析、风险定价模型、催收策略模型等。

“微企业”经常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而急需用款,不像中大型企业资金需求的确定性那么高。而且,大部分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话语权,往往被迫采取先生产后付款的方式,易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而这部分账款往往容易被拖欠,造成资金链中断,形成突然的资金需求。因此,决策要快而准。如果金融业务是天平,一边是销售,一边是风险,支点就是信用管理。企业的信用管理能力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

“普惠”未来更好

2013年11月17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称,“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这是“普惠金融”四个大字首次出现在政府重大纲领文件。

“普惠型金融是一个能有效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在中国建立普惠式金融服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覆盖不到的小微企业、小农户和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享受金融服务的机会。”汤敏说。

在中国,能够最广泛地开展各种金融业务的就是传统金融机构,所以他们也是中国普惠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参与者,这其中以银行最为典型。目前,全国性银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一些外资银行都已涉足小额信贷领域。由于银行定位和核心优势的差异,银行对小微企业的定义有较大差异,提供的服务也各有特点。

即便如此,汤敏对记者说:“给小农户、小微企业发放小额贷款,对于大银行来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银行不赚钱,或者说是没有贷给龙头企业、农业大户、大中企业赚的钱多。在贷款规模有限、人手有限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商业利益、机构绩效考核的压力下,小额贷款被挤压是不可避免的事。”

记者注意到,近一年来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到小额贷款机构大军中来。去年12月,苏宁斥资3亿元发起设立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腾讯、阿里、京东、百度最近也纷纷进军这一行业。

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会长刘克崮日前在2013年TALK全球社会创新大会上表示,利率市场化加上中央号召,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更多的金融机构产生,那样小支渠就可以发展了,再倡导民营资本办小微金融机构往下走,毛细渠也建起来了。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微金融、微企业和微个人将可能实现双螺旋上升,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或新兴金融服务行业,以丰富的产品和与众不同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成功地控制风险,为企业带来可持续收益,是任何金融服务持续成功的关键。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也好,实体网点也好,只不过是接触客户和服务客户的不同方式和工具而已,让每一个人都享有适合他们的金融服务的机会,才是国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目的。

普惠金融在中国

2013年11月17日,“普惠金融”首次出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而此前,用得较多的一个词叫“包容性金融”。

此前,周小川9月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畅谈如何推进包容性金融在我国进一步发展。周小川认为,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当然,也要看到金融涉及社会公众服务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农村金融基础弱、网点少、成本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小型社区类金融机构发展亟待加快;部分交叉类金融产品等创新业务有待进一步规范,一些地方金融秩序及监管仍需加强等。

如何在金融工作中解决好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的作用,应该说是摆在中央银行和金融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周小川在其规划里谈到普惠金融工作的“两个应该”:应该适度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应该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为小金融机构创造与大型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环境。包括“四个目标”:一是家庭和企业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较广泛的金融服务,包括开户、存款、支付、信贷、保险等;二是金融机构稳健,要求内控严密、接受市场监督以及健全的审慎监管;三是金融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长期提供金融服务;四是增强金融服务的竞争性,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其中心思想是,以可负担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向他们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周小川指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和金融系统将进一步研究如何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坚持民生金融优先,鼓励金融创新,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而在此前,我国央行也积极参与了国际组织有关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各种活动,并于2011年9月加入金融包容联盟。目前,我国与俄罗斯、美国合作担任全球金融包容合作伙伴第四工作组的共同主席国,央行金融研究所还与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在农村金融、微型金融和移动银行方面开展合作研究,促进金融普惠。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此前也表示,中国一直重视包容性金融体系建设,通过发展农村金融和微型金融使金融服务更多惠及低收入群体。据悉,2005年普惠金融概念被引进我国,央行推动在山西、陕西、内蒙古、四川和贵州5省份的5个县进行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目前我国仅小额信贷企业就已达7000家,贷款余额在7000亿左右。

普惠金融的国际实践

由于各国金融体系发展的程度有很大差别,因此不同国家推动普惠型金融发展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在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方面,巴西和墨西哥的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西央行实施两阶段的金融包容项目,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第一阶段是诊断与合作。巴西央行通过金融包容论坛等平台引导各方围绕微金融等展开讨论,金融包容报告。同时,巴西央行与巴西财政部、社会发展部等部门在包容性金融制度框架建设、发展微金融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第二阶段是推进合作。巴西积极参与全球金融包容专家组的讨论,在信息收集技术方面与金融包容联盟、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等国际组织积极展开合作。

巴西在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方面十分注重金融创新。一个典型例子是推广银行业务模式。在这种业务模式下,巴西允许银行在更大的范围,以更多的形式提供金融服务,巴西各大城市的零售商店、邮局、销售点成为银行分支机构的补充。

早在2005年,墨西哥政府就开始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为此,墨西哥政府制定了“2007—2012国家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银行业法律体系改革,为民众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2007年,墨西哥央行与证券业委员会将建立“健全的包容性银行体系”纳入职能范围,成立金融部专门负责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并实施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例如,通过电子支付渠道发放社会福利、开设存款账户和办理工资业务,不收取任何费用等。

墨西哥在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方面的努力提升了其金融基础设施水平和金融服务便利程度。2000年到2011年,墨西哥的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增长了六成以上,POS机数量增长了4倍,ATM数量翻了一番,银行数量从2009年的9000多家上升到2011年的20000多家。

普惠金融篇6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三农问题

相对于城镇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较差,各方面的基础设施都不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就更加落后,农民对金融服务的认识也不全面,普及率不高,这些都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政府对“三农”发展的扶持,农村金融发展也在进行积极的改革,尤其是普惠金融的提出,更是为农村金融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基于普惠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方向都以此为基础,真正落实各项政策以及做好各项利民措施,提高农民对金融服务的认识以及农村资金流动比率,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为农村经济提供有力的助力支持。自普惠金融的提出与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但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也不容乐观,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也将基于普惠金融下对于农村金融发展进行思考。

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农村金融市场成本高,主要是农村人口密度低,家庭储蓄少,贷款不多。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需要抵押品,而农民缺乏这样的抵押品,并且农村交通相对来说并不便利,使得金融市场分割,信息不能共享,增大了风险系数。一般的商业贷款都没有涉及农村金融业务,除了没有抵押品外,主要是风险高,这与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农村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农产品的价格及农产品的收成都不可控,都是融资风险高的因素。

自古以来中国的民间借贷就存在,而且一直是农村金融中重要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所导致的。传统农村借贷用于生产性用途的非常少,因此农村金融贷款分为两种,一是无息借贷,二是高息借贷;无息借贷一般都是亲戚或者朋友之间借贷,或者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农村不管是经济交易还是社会交往都非常具有人格化,相当于就是熟人社会,相对比较稳定。这些因素都导致农村金融的市场失灵,而政府很难在这一块进行扶持,例如政府主导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财务不可能一直补贴,政府也就面临着失灵。因此,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但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快农村金融的改革是刻不容缓的,发展农村金融,一方面应注重普惠性,另一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使得农村金融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到目前为止,普惠金融并没有准确的定义,普惠金融是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的,是指给社会所有阶层及群体提供全面的、有效的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金融服务能快速、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往往经济落后地区金融服务也跟不上,普惠金融的提出给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增加了信贷的投入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商业金融排除的客户能正确的获得金融服务,尤其是广大农民客户,而且普惠金融理念与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有很多共同点,促进了农村金融发展。

二、基于普惠金融下农村金融发展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相对城镇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利,金融服务于金融基础设施都不足等,农村金融改革也逐渐被重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农村金融改革才刚开始,之后的发展道路还很长,虽然有可以借鉴的经验理论,但还需要不断探索,据此笔者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一)农村金融发展应融合普惠金融理念

农村金融改革初期采取的改革方法还是传统的农村金融方法,没有真正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只是强调农村金融的高风险性,加大了农村金融的投资。这样的改革并不能持续发展,最终只能导致政府失灵。农村金融发展只有真正融合普惠金融理念,普及人人平等的融资权理念,让这个理念深入人心,才能使得农村金融改革得到更多的关注,农村金融体系才能更加完善,农村金融发展才能可持续发展。

在普惠金融理念下,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首先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机制应健全,其次是经营理念应紧跟时代,正确的评估农村金融风险并有效的预防,首先,在资金投入方面,不仅是促激农民的储蓄能力,还应该从商业银行方面引入资金,或者从企业以及其他个人融入。其次,降低金融成本,让发放的贷款能有效收回,减少呆账、死账,降低风险。第三,农村金融应进行创新,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应该符合农民的需求。最后,需要完善监督体系,完善的监督体系才能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二)加深农村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使得金融机构根据成本来覆盖风险,对于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定价更加合理,这样金融发展才能持续。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使得贷款利率市场化,但是却不深入,还是受政府调控影响大,只有推进农村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能逐步放开。在普惠金融理念下,农村金融机构既要获取自身的利润,寻求可持续发展,又要支持“三农”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贷款利率市场化能让金融机构正确的风险定价,预期的成本与风险能让贷款利息来弥补,金融机构在财务上可持续性才能成为可能,而且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新型农村机构在服务“三农”时,应追求自身的根本利润,这是企业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因此,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利率市场化使得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更加多元化,更好地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发挥地方政府的调控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

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系统性,农村金融发展需要政府的积极调控干预,但调控需要一个度,过分的干预使得农村金融风险增加,因此,政府调控应做到金融分权与监管分开。农村金融监管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机制,制约政府的过度干预,减少政府失灵现象,而将一部分金融权给予地方政府,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地方政府应该为农村金融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首先宏观经济环境应稳定,通货膨胀会使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收不回,增加风险。其次是农村金融市场应统一高效,农村金融虽然经济相对落后,需要政府等扶持,但应大致与整体金融市场分不开,这样才能发挥金融的作用。农村金融发展,深化改革,政府营造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还应对金融自由化加大支持,使得金融风险分散。

结束语

虽然农村经济近几年发展快速,但相对还是滞后,农村金融发展就更加比不上城市,加快深入农村金融改革是市场经济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由于各方面原因,商业金融很多都排除农村业务,随着普惠金融的提出,农村金融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在普惠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应从这几方面采取措施,在农村金融发展中融合普惠金融理念,加深农村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地方政府的调控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农村金融发展不是一朝一夕能取得可观的成绩的,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清星.普惠金融视野下农村金融教育发展探讨[J].区域金融研究,2014(04)

[2]马义玲.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金融教育发展的思考[J].西部金融,2014(12)

[3]谢婷婷.普惠金融对新疆农村金融发展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06)

作者简介:

普惠金融篇7

政府拉动

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其一,坚持扶持中低收入群体和贫困群体生活生产,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其二,坚持扶持、服务于中低收入群体和贫困群体的金融机构,对其相关业务予以必要的税收优惠、财政奖励或税收返还,合理补偿风险;对在边远乡镇设立机构网点和简易便民服务点的,给予适当的用地优惠,并要求地方公安机关做好对简易便民服务点和定时定点服务点的安全保卫工作。

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首先,完善担保体系,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信用担保机制,鼓励政府出资的各种信用担保机构积极开展担保业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以政策性担保为主体、互担保为辅助、商业性担保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担保体系。其次,建立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权、收益权、有偿退出及抵押权、担保权、继承权的相关配套措施,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有效解决担保抵质押不足问题;推动保险机构参与风险分担。

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其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尽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数据库,健全征信共享机制。其二,改善金融法制环境,加大打击金融犯罪力度,从严打击逃废债行为,整顿和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其三,尽早建立完善的普惠金融社会辅助体系,如评级机构、行业协会和专业金融服务网络等,及时提供金融产品信息、监控和跟踪服务。

监管推动

丰富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大型银行恢复或增设服务功能齐全的县域分支机构,引导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向县域和重要集镇延伸机构。在网点设置上,可采取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区机构与各乡镇机构相挂勾的政策。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适当放宽机构准入门槛,允许新设机构进入金融市场,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金融机构,重点引导各类资本到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不足、金融竞争不充分的地方投资设立机构,构成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职能,完善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的监管手段和监管机制,促进其不断提高内控水平,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民间金融规范发展,建立民间借贷监管机制,利用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加强监管,合理控制风险。同时,根据市场化原则,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完善破产保护制度。

发挥监管引领作用。灵活利用监管政策工具,将普惠金融(支农支小)要求嵌入监管体系之中,实施战略导向监管和信贷投向监管,督促银行业机构加强金融服务。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保障金融机构中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适当提高不良贷款比率的监管容忍度,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考核评价机制,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行政许可、监管评级、高管履职评价的重要内容,引领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性金融机构改善中低收入群体和贫困群体的金融服务。严格限制对小微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对小微企业、弱势群体社会公益活动等开展优惠服务。

银行行动

加快业务发展转型。大型商业金融机构要发挥自身网络优势、资产优势和信誉优势,在做好基础金融服务的同时,改善网点服务环境,赋予分支机构更多自主运用资金的权利,加快建立完善的资金回流机制,拓宽资金返还渠道。扩大政策性金融业务,弥补体制落后和市场失灵,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相互支持机制。

积极改善支付环境。在支付清算网络建设上,推动大小额支付系统向基层网点延伸,扩大支付系统辐射范围;在支付工具的推广上,加快计算机网络建设, 发展电子汇兑业务和银行卡业务, 增加高科技结算工具, 提高资金划汇、结算、取兑速度;在用卡环境改善上,协助、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在县城和商品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加大ATM、POS机、转账电话等机具的有效布放;采用先进的技术服务方式代替物理网点增设,降低金融服务下移造成的高额成本,方便边远地区、农村地区客户办理业务;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金融服务的需求,创新账户管理方式,简化开户手续,为农村经济组织、专业户等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提供便利条件。

普惠金融篇8

1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借贷失衡导致资金外流

近几年来各大金融机构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他们更倾向于进行大额贷款而非针对农户的小额贷款,这导致了资金更易向高收益城镇或非农区流动,使真正需要资金的农户无法获得应有的资源,弱化了政府资金投入。这种非农化倾向所造成的金融服务与资金额度的不足与农村旺盛的金融需求相悖,造成了农村贷款难、融资难,金融业务低效率,金融资源无法有效分配,没有发挥资金集聚效应,形成了供给与发展相互阻碍的恶性循环,加剧了资金供求矛盾与金融供给失衡。因此,促进贷款公平性和公开性,可以化解资金外流困境。

1.2金融主体匮乏,金融服务不足

金融主体单一始终是困扰农村金融创新的现象,其主要体现在金融产品单一和农户融资渠道单一两方面,金融产品单一表现为产品缺乏特色性的创新,业务品种缺乏,同质化明显,缺乏竞争力,如支付和结算工具单一。这样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迟缓,金融服务网点仅有存、取、转等基础业务,证券、理财产品、基金等业务尚属空白。融资渠道单一表现为金融机构选择单一,是由金融系统融资方式落后和融资规模小造成的,具体为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为农户所能选择的两种融资机构。这样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也降低了金融机构融资效率,使需要资金的农户却无法获得资金。

1.3农村金融创新风险高

农村金融创新始终伴随着高风险的隐患,风险主要来源于农业自身特点与信用制度的缺失两方面。首先,农业具有的较长产业链、收入不确定性、季节性、产品相似性、低收益性、生产分散性和自然灾害不确定性等特性决定了农业自身在收益取得方面所具一定的隐患,并且交易成本和资本运用成本较高。当农业自身具有的特点无法及时与金融产品进行匹配时,这些特点会阻碍农业产业升级。其次,农村信用环境不良与信用制度缺失,无法约束借款人行为,增大了农村贷款的信用风险。风险分担机制的缺失降低了风险分散能力,削弱了金融创新的动力,并切断了持续性创新的保障。

1.4网点覆盖率低,民间融资兴盛

近些年,随着商业银行面向农村的业务拓展,针对基础服务网点的覆盖率在逐渐增加,但现实中仍然存在网点配置不足、密度不均等布局缺位,城乡布局断层等区域性失衡,网点金融功能不健全等现象。这些问题影响了存取款的便利性,限制了农户的储蓄行为,也限制了金融机构吸收资金的能力。为推动基础金融服务向农村辐射,各商业银行应推进空白区域的网点建设,建立农村服务整体布局网,发展普惠金融。正规金融机构在某些地区的缺位给予了民间金融机构发展的空间,而民间金融的活跃,大多有血缘亲友、地缘乡亲与业缘同事等关系相联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资金需求的压力,但因其缺乏法律保障与监督机制,并具有偏高的偿还利率,易出现非法或不规范经营行为而引起纠纷,加大了农户负担的金融风险,威胁金融市场的稳定。

2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2005年,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首先提出了“普惠金融”一词,其具体是指以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为主的金融服务需求方能够获得金融服务。由此可见,普惠金融更适用于缓解农村所面临的金融排斥。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推动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改革,营造以客户为中心,适度竞争,服务得当,持久发展的市场环境。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了金融领域,而造就了当代的互联网金融。以大数据挖掘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资信评价技术、移动支付及云计算技术为主体工具的互联网金融,具有交易成本低,服务效率高、覆盖面广,使用便利等多方面的优势。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填补了金融领域空白,解决金融供需问题,打破垄断,引发市场竞争,推动我国金融服务更加国际化。现实的金融模式,往往会将传统金融在资金、网点、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和互联网金融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方面的长处相结合,推出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的金融产品和工具。为搭建跨平台、跨行业、惠及农村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成为了大势所趋,因而也造就了适用于农村的互联网金融方式。两者互为补充,创造农村金融发展的新契机。互联网金融主要有六种形态,分别是金融互联网化、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大数据征信系统与网络贷款,P2P网络贷款,互联网货币与众筹融资。可见,金融信息化与电子化已成为未来农村金融创新的主要方向。

3互联网金融提供农村金融基本服务研究

在我国农村金融环境逐渐完善,农户收入增加,城乡差距缩小,为金融普惠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基于此我国互联网普惠金融所提供的服务可分为三类:

3.1基本金融业务伴随信息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网络证券、金融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的出现,打破金融业务依附物理网点的局限,打破了农业分散的阻碍,丰富了传统银行存取款、保险、期货等金融服务渠道。通过运用全新互联网金融工具,客户不仅可以完成基本金融业务,更可以通过移动支付终端进行金融产品的购买。这种突破使金融机构转向以市场为导向,提供基本金融业务服务的金融工具属于互联网金融中金融互联网化与移动支付这两类。金融互联网化是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在网点缺乏与业务不足区域,克服空间障碍,开展金融服务的方式创新。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农户更加便捷的接触金融服务,也降低了交易成本。支付终端与移动支付的构建,便利了农户进行互联网贸易时的支付行为,也使得小额支付服务得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支付体验。

3.2提供融资平台

互联网金融融资主要以贷款产品为主,主要形式为新型P2P网络贷款和众筹融资。首先,P2P网贷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个体间的资金借贷与资料互通,因此其倾向于以金融中介的模式服务中小企业。作为新兴事物P2P平台在2014年内上线1228家。其互联网平台的公开性,高效性和低廉性,增加了信息透明度和客户进行选择的可能性,降低了收集信息的成本,激发了闲置资金的流转,创造了全新的便捷互联网贷款方式。其次,众筹融资凭借其突破性与无地域限制等特性远超股权融资与天使投资,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拓宽了其融资渠道。但由于融资行为涉及到双方资信水平评估,因此信息质量对于融资项目尤为重要。大数据挖掘技术具有捕捉个人信息的优势,因此其在收集与分析借款人信用水平,辅助评估借款人信用,并决定是否进行借贷业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且其增大了信息的对称性,打破了信息采集障碍,促进了信贷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大数据系统可以通过分析业务进行中的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及时限制借款人违约,降低违约风险与不良贷款率。因此线上融资业务逐步形成了大数据挖掘技术与互联网平合的经营模式,弥补了传统金融业务不足。而可以进行大数据采集的平台多为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我国目前最大的P2P小额信贷平台———宜信,是当代互联网融资机构的翘楚,其主要扮演中介平台,在彼此信任的两个个人间进行资金信贷业务。近些年,他们更是提出了未来五年的“谷雨战略”,计划通过自建服务网点、开辟农村金融平台、提升其征信能力与风控能力,来推动农村实体经济发展。相似的京东金融推出的金融白条与小额信贷等产品,阿里巴巴的蚂蚁微贷与投建村服务站的千县万村计划,正勤金融开发的惠农产品“e农贷”,翼龙贷推出的农业贷款,开鑫贷发行的惠农贷都是意图解决农户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

3.3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所谓的金融基础设施指的是农户征信体系、农户金融教育等中间服务。建立农户信用档案与信用评级系统可以改善农村征信水平。但信息不充分往往制约了普惠金融的发展,由于金融机构无法全面获取信息,而使其需要与社交网络平台、电商平台、政府机关、村级运营商处取得更详尽的非结构性信息,并分析客户还款意愿。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采用的是大数据征信与网贷的形式。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征信与信用评定的建立,有助于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同样为保证守信行为的贯彻,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与惩罚机制,并对农户进行道德教育。资信评级技术可以用于征信平台的构建。央行曾经给阿里、腾讯等几家具有资信评级技术的企业下发过征信牌照,推动征信数据共享,降低金融风险。利用这项技术还可建立目标客户资料库,进行客户细分,并在日后扶持信用状况和经济效益好的企业。

上一篇:金融学范文 下一篇:消费金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