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27 23:34:37

成功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析篇1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蒂蒙斯模型;平衡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122-02

通过将近半年时间的调查和统计,我们了解到有92.6%的同学考虑过创业,但大学生实际自主创业率不足1.2%,其中,成功比例不足4%。目前问题是高校毕业人数的不断增长(如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就超过了630万),带来了极大的就业压力。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如何在依靠优惠政策或措施的前提下创业成功,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而蒂蒙斯创业过程模型,正是提供了这方面的理论依据。

一、蒂蒙斯创业过程模型简介

该模型(见图1)的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商业机会是创业过程的核心驱动力,创始人或工作团队是创业过程的主导者,资源是创业成功的必要保证;二是创业过程是商业机会、创业者和资源三个要素匹配和平衡的结果;三是创业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寻求平衡的行为组合。

创业过程首先,有好的创业机会,机会来自于由于环境的变化,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进步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导致的顾客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了的顾客需求具有持久性和成长性,创业者据此可以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并同时使创业者自身获益。同时,机会只青睐于有准备的人;其次,处于模型底部的创始人或工作团队要充分认识到商机背后所蕴藏的风险,有规避风险的能力,善于配置和平衡商机和资源;最后,创业者要认识到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认识到在不同的阶段,商机、资源和团队的匹配是不同的,比如,目前的团队是否能领导公司未来的成长、资源状况、下一阶段成功所面临的陷阱等。创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动态平衡的过程。

总之,创始人或工作团队必须在推进业务的过程以及模糊和不确定的动态创业环境中具有创造性地捕捉商机、整合资源和构建战略、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勤奋工作、富于牺牲。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角色就像一个杂技表演者,一边要在平衡线上跳上跳下,保持平衡,一边还要在动荡的处境中进行各式各样的动作。

二、个案资料整理

本文收集了近五年来不同行业大学生创业的一些典型案例,通过个别深度访谈,资料整理如下:(1)农村婚庆公司。1)创始人是普通的农村女孩,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在校期间经常做兼职主持;2)选择自己所熟悉的农村作为突破口,看中其广阔前景,且避免激烈竞争;3)利用专业优势做婚礼主持,不断学习婚庆相关知识;4)筹资购置设备;5)整个团队尽心竭力,获得良好口碑;6)年营业额200万。(2)双孢菇种植。1)创始人某农业大学学生,成绩优异,多次获奖;2)运用所学知识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与当地农民一起建立了35个双孢菇大棚;3)初始阶段没有中间商收购,销售渠道拓展困难;4)聘用农民雇工,懂得激励措施;5)事件引起了学校重视,派专业老师来指导;6)当地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予以了一定鼓励;7)创业成功。(3)多媒体投影机开发。1)创始人是清华大学材料学学生;2)向亲朋好友借钱筹资五十万;3)次年与上海第一百货商店签订两期共计5 250万的风投协议,同时获澳柯玛集团3 000万投资;4)相关产品投放市场,业绩优良。(4)丹桂扦插。1)创始人是华中农业大学学生,与妻子共同搞桂花扦插;2)承包30亩土地,启动资金由父母垫付;3)无专业技术,精心培育的桂花苗大量死亡;4)与妻子产生分歧,培育工作延误;5)结果赔八万,转行。(5)网上订餐。1)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学生;2)主要业务是与校外饭店合作,将订座,外卖等业务搬到网上进行;3)启动资金由合伙同学打工取得;4)由于同学们认为上网订餐麻烦,因此使用者很少;5)由于缺乏资金,推广难度很大;6)部分合伙同学短时间内退出,业务已无法正常开展。(6)六味面馆。1)创始人是食品科学系6名研究生;2)自筹资金20万元,在成都著名景观——琴台故径边上开起了“六味面馆”;3)壮志雄心:五年后开20家连锁店,准备两年内在成都开20家连锁店;4)都称功课繁忙,无人管理,草草收场。

三、对以上六家创业公司的比较

从创业机会特点,创始人及团队能力,资源要求,成功与否等几个方面分析比较(见表1):

四、 结论

通过以上个案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蒂蒙斯创业过程模型”的内容,即凡是保证各因素平衡的创业都成功了,而未能保证各因素平衡的创业都以失败而告终,其中,良好的创业团队在创业成功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创业团队如果能敏锐抓住创业机会,是能够得到资金的青睐的。

参考文献:

[1] [美]杰弗里·蒂蒙斯.战略与商业机会[M].周伟民,田颖枝,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

[2] [美]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M].周伟民,吕长春,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0.

成功案例分析篇2

出镜人:李豹,清华大学研究生,就职于一家美国驻华的公司。

我是在XX年末和XX年初的时候进入这家公司的,总共经历了三场面试。第一轮是中国地区公司的一个副手,他对我的面试有点类似于聊天性质的,我就跟他说一说我的个人简历,自己的一个大致经历,以及自己对未来发展的一个看法,然后他向我介绍了一下公司的情况。

面试技巧:这一过程其实是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不仅是公司在了解应聘者,也是应聘者了解这家公司是否适合自己的一个途径。

第二轮是中国区的首席代表对我进行的面试,他主要问我以前做过一些什么项目。

面试技巧: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面试官问这些问题就是想了解你的基本能力,看你是否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另外,还会考查你是否是这个圈里的人。所以,当时首席代表就问过我一个问题:“你认识某某吗?”,这就是考查你对这个圈的认知程度了。所以,对于自己圈子里的人一定要有所了解,对这个行业、这个圈子里的发展动态也要尽可能多的了解才好。

第三轮就是美国过来的CEO对我的面试。他们的面试方式总是很特别。起初先是他的助理跟我进行了约十分钟的对话,然后他才进来对我进行的面试。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告诉我你的两个缺点”。我当时有点不太适应,停顿了几秒钟,考虑了一下,然后回答他:“经验缺乏和喜欢争论”。CEO看完我的简历后,拿笔圈出了5个圈,告诉我这些地方存在什么毛病,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面试技巧:老板的严谨和认真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也让我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提高了一层。在和老板对话的时候,不要急着回答他所提的问题,要想一下再作答。另外,对于自己的能力不要去掩饰,要很大方地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让老板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你产生兴趣,被录用的机会就会增大。要在平时注意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比如言谈举止,要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有说服人的本领。

面试技巧2:不要让简历撒谎

出镜人:石汶,现宝洁公司职员。

宝洁公司的面试比较严格,自有一套比较严谨的招聘流程。先是要进行网上申请,然后进行中文考试,再要通过托业考试,这些都过了以后,还要进行两到三次的面试。第一轮面试的时候记得是让我举很多例子,包括自己在学校的时候都举办或者参加过什么活动,在活动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这些困难的。他们就是不断挖掘你所经历事情的一切细节,通过这些细节来看你的实际能力。

面试技巧:千万不要让自己的简历中存在谎言,因为如果不是你做过的事情,当被问及细节时一定会穿帮的,那么你就没有任何机会进入这个公司了。另外,对于自己的简历一定要准备得充分些,把自己的所有优势都集中考虑一下,整理出一个清晰的线路,这样,问到什么你就可以很从容地回答了。另外,一定要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职位,要学会察言观色,了解人家想知道什么信息。不要急着说话,要慎重,思维也要集中一点,不要眼高手低,了解自己的能力最重要。

最后一轮面试我赶上了英文面试,倒没有太多问题,很轻松地就过了,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成功案例分析篇3

【关键词】企业大学;培训与开发;成功因素

企业大学交流公司在1997年对旧的企业模式和21世纪企业模式进行比较后,发现两者的主要变化是多方面的,21世纪企业模式在组织使命与战略、业务与流程再造、员工培训与教育等诸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满足由此产生的员工期望和接受教育及培训的需求,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模式与培训模式,学习型组织建设受到青睐,这种变化反映的是企业的人才观的转向与变革,从把人看作是企业发展的负担与实现其目标的工具向把人看作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战略资源转变。推动这种变革的战略工具之一就是企业大学。

伴随1993年摩托罗拉中国区大学成立,以及1997年西门子管理学院和爱立信中国学院的相继成立,国内一些企业也开始探索并建立了企业大学,如海信学院、春兰学院等。据凯洛格2007年对34个行业的调研数据显示,国内创办的企业大学近100家,预备企业大学或已在筹建过程中的企业大学为数不少。然而,凯洛格管理咨询公司对国内企业大学的调研显示,不少企业筹建大学的目的竟是为“装点门面”,有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则是为了规避相关限制性规定,能向国家多申请点企业预算。

凯洛格公司企业大学中心总监李智指出:“人才供给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企业持续、快速成长的障碍之一。但中国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未能支撑起源源不断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从应然角度看,企业大学应成为企业战略目标的解读者、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的推动者、培训课程的开发者、教育过程的监控者、人才教育体系的设计者、学习需求的分析者和评估者,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企业大学远未能承担这些功能,其结果是许多应该履行的功能缺失。

笔者通过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理论、组织学习理论、企业大学轮模型、“双环”中国企业大学管理层发展模型等相关理论的研究分析企业大学发展的相关理论和企业大学的结构模型及这些理论或模型与企业大学发展的内在关联性,并运用定性的案例研究,分析企业大学成长过程中支撑其成功运作的核心因素。此处列举J大学,通过对这一成功的企业大学进行案例剖析,归纳总结它之所以能够有效运作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J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团型民营企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现有员工2万余人。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展和员工发展需要的膨胀,为强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为不同层次的员工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培训服务,提升组织能力和建设学习型组织,经公司总裁会研究决定探索独立的内部培训机构。2006年初,公司准备筹建企业大学,2007年10月正式揭牌成立。J大学的服务对象为J公司全体员工,它的规划目标是将J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的企业大学,为全体员工谋求幸福,J大学有专职人员21人。为了有效支持企业大学的发展,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亲任J大学荣誉校长,校长由集团公司副总裁兼任。经过多年的建设与探索,J大学已于2012年发展成为集团级职能部门。作为培训与培养资源中心专注服务内部11家成员企业,与各成员企业人力资源部构成集团整体培养体系。内设三个教学部门,分管领导力、研发、营销、顾问、通用课程培训。

J大学的使命是推动公司组织能力建设,实现公司业务增长和员工发展。在J公司发展过程中,J大学不仅是公司变革助推者,扮演着业务伙伴及员工发展顾问的角色。J公司于2006年9月提出战略转型,确定从由产品和解决方案经营模式向“客户经营模式”转型。与此相对的是全员各序列人员能力结构都要依据战略转型而做出结构化变革。据此,J大学针对公司战略变革的要求,开发出一系列核心课程、精品课程,有计划地在整个公司推广行动学习,将行动学习应有于战略研讨等方面。

J大学的有效运行与师资队伍建设和信息系统管理是分不开的。为了保障企业大学的教学水平和培训质量,公司决定选拔集团干部与专家做兼任J大学讲师。J大学包括领导力、营销、顾问、研发及公共素质类讲师。在培养方式方面,主要包括基本技能培训、课程开发、课程评审、师资交流、精品课程授权等。为了稳定师资队伍和激发培训讲师的积极性和热情,J大学构建了教师节评优、课贴、培训优先权等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为了提高管理效率,J大学使用E-HR系统进行培训报名、培训项目申请、培训档案管理等培训管理。公司的信息系统和学习平台为整个集团公司员工的学习和知识共享创造了机会。

为了使集团公司战略落地,J大学设计和开发了一系列人才培养项目,全面推进全集团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以提升员工及组织能力,从而保障集团公司战略业务的实现。除了在员工培训与组织能力提升方面发挥建设外,一所企业大学要获得成功还必须在战略支撑、文化传承与整合、组织变革与知识管理等方面有所作为。J大学作为企业战略目标确定的参与者,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一旦确定就会细分到各个子公司和各组织序列,各业务部门制定出本部门的年度关键目标。在此基础上,J大学会同业务部门根据关键目标分析所需核心能力,确定各部门的年度培养项目,然后据此构建培养项目的知识库和教学单元。J大学通过发起一系列主题行动学习,在企业内部与社会上传递着企业文化,塑造者员工与组织的公共素质和公共能力。与此同时,为支撑企业集团公司的发展和满足员工学习的需要,J大学不仅在业务、管理和技术等方面需要有所创新,还必须走在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因为只有这样,企业大学才能更好实现其使命并获得企业与员工的支持和认同。J大学在人才胜任、组织发展、企业内部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贡献等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纵观J大学所取得的成绩,这与J大学发展的使命定位、高层的参与和支持、完备的组织体系建设与运作机制、精品课程开发、优质的师资队伍建设等是分不开的。

基于上述案例分析,笔者发现,企业大学的发展规划与母公司的战略匹配程度及公司的资金支持程度、组织构架的协同程度、产品结构和业务的完备程度、管理体系的运营情况、职能拓展与创新情况、社会效益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大学的发展,它们关系着企业大学能否成功。

企业大学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战略支持者、人才的培养者、业务增长促进者、产品供给的服务者、文化的传播者等多种角色。然而,企业大学本身可能也是问题。基于本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中国本土的企业大学要获得成功并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企业大学必须有明确的定位;其次,企业大学需有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且这种发展规划和战略符合企业战略需要的;再次,企业大学必须构建有效的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在创新中推动组织变革和职能调整;另外,企业大学以为企业发展和员工培养提供优质的产品为己任。除此之外,企业大学还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和知识传播的建构者。总而言之,企业应从企业自身性质、发展战略、人才结构等多维度出发来考虑企业大学的发展,构建适合企业自身的成功的企业大学,从而获得人才竞争优势,并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 考 文 献

[1]乐传永,王清强.企业大学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1(1)

[2]凯洛格公司(KeyLogic).2007年度企业大学白皮书[EB/OL].http:

//.cn/

成功案例分析篇4

关键词:制氮设备,使用成本,制氮设备

Abstract: For warehousing enterprises, pigging, cleaning and nitrogen seal is often the job, unless a cheaper, more convenient source of nitrogen supply, choose a set of their own safety, reliability, at any time to nitrogen making equipment available, essential. Compared to other equipment technology of nitrogen, such as liquid nitrogen use cost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cost of loss, gasification brought about by the artificial, and lease or purchase of the gasifier, the liquid nitrogen tank), per cubic nitrogen cost for 1.3-1.6 yuan / m3 (market price 1100 yuan -1350 yuan per ton of liquid nitrogen, exasperating to 800-840 m3 gaseous nitrogen), use by the liquid nitrogen supply constraints, so choose a economic, practical, nitrogen equipment price is every warehousing enterprises must consider the problem.

Key words: nitrogen production equipment, the use of cost, nitrogen equipment

中图分类号:X9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设备应用概述

1、应用场合和条件

石化仓储企业,通球、扫线,以及普通的氮封作业(即对氮气纯度无特别要求),往往采用纯度为95%-98%的氮气,如果码头与配套库区距离相对较近,氮气常规需求300-400Nm3/h,由于是间断作业,所以需要灵活、方便取氮气。以我司为例,购置的PSA制氮设备生产纯度98%的普氮,产量为400Nm3/h,氮气输出压力为0.6Mpa(可调),氮气常压露点为-48℃。设备安装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周围无腐蚀性物质的建筑物内,室内环境温度要求为-20~40℃,相对湿度≤80%,地面平整,设备与墙或其它设备的间距不小于800mm,排污口用管路接出设备外部。制取的氮气应用于管线通球、扫线及储罐氮封。适用范围:管道口径≤DN400且单管长≤1290米;具备氮封功能的储罐,压力0.8~1.5KPa,储罐容积不限,纯度≤99.9%。

2、方案说明

(1)工作原理:

空气首先通过空气过滤器进入螺杆空压机压缩后,压力达到0.75~0.85MPa,出口温度≤40℃,经储气罐缓冲、均压,经主管路高效除油过滤器,含油量达到≤0.01PPm,进入微热干燥器进行干燥器处理,压力露点降至-40℃,然后经后置除尘过滤器过滤后,空气中含有的尘埃微粒直径不大于0.03μm,进入仪表空气缓罐均压,送至PSA制氮机系统。洁净的压缩空气由吸附塔底端进入,气流经空气扩散器扩散后,均匀进入吸附塔,进行氧氮分离,然后从出口端流出氮气,经精密过滤器的再次过滤后进入氮气缓冲罐,之后经均压和减压(至常压),脱除所吸附的杂质组分(主要为氧气),完成吸附的再生,二个吸附交替循环操作,连续生产氮气,通过储氮罐,进入氮气系统管网。

(2)技术参数表:

(3)系统设备明细:

二、应用效果

PSA设备自2009年5月正式投用以来,设备总体运行平稳,流量、压力和纯度比较均衡,一直保持在最初规划的目标,即压力0.6MPa左右,产量400m3/h,纯度98%以上。系统设备为撬装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全自动化启停车快,程序化操作,简单、易懂,除了第一次由厂家上门调试、指导,后期运行即便有新手,只需内部点解,即会上岗操作。设备安全、可靠,无环境污染,开机后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只需正常巡检。设备投用期间,未出现系统设备故障,从未大修过,基本实现免维修,日常维护主要为除尘,过滤器排污,易耗件主要为滤芯按运行台时定期更换。设备购置成本当初为49万元,运行成本主要为电费,运行成本低,单位产量运行成本仅为0.3元/m3。

三、经验分享

1、技术原因

(1)吸附塔的气体扩散器采用发散性万向螺旋结构设计,使气流在吸附过程与解吸过程更加均匀、平稳。

(2)吸附塔采用了先进的气缸压紧技术,活塞始终保证分子筛压紧,同时避免了粉化的粉末进入管道、阀门引起的阀门泄漏、卡死等现象。

(3)吸附材料更是选用德国卡波公司的新型CMS-F1.3型碳分子筛,正常使用寿命长达10年之久。

(4)采用德国原装进口的BURKERT阀门,反应速度为0.02秒,使用寿命长达300万次以上,是氮气纯度与设备运行可靠的根本保障。

(5)选用西门子PLC可编程序控制仪及德国原装进口的BURKERT二位三通电磁阀,使制氮机连续可靠的运行得到保证。

(6)低噪音设计,控制制氮装置产生的噪音≤80dB(A)。

(7)系统设备均配置了压力表、安全阀、配对法兰等管路附件,成套设备为组装式带底框,内部管路阀门出厂已安装,现场定位与安装极为方便,只需连接外部接管。

2、其他原因

(1)设计前,对制氮技术进行调研、了解,对比了深冷分离、膜分离、液氮等技术后,结合国内市场情况,协同设计院选用了经济、实用的变压吸附技术。

(2)选购前,组织技术、商务人员,实地考察设备厂家生产规模、资质、业绩等方面的情况,并与厂家进行了技术交流,了解各厂家的产品结构特点、加工工艺、选用材料以及设备和关键材料、部件的技术指标,进一步确定采购设备的技术要求,在设计说明基础上编制设备采购技术规格书。同时确定拟邀请询比价的厂家,厂家选择除了考虑相关实力外,也本着就近原则。

四、未来应用中应关注的事宜

1、前期规划比较关键,在进行设计选型探讨时,首先要考虑到现场的最大用气量,否则使用时可能会出现通球不顺畅、效率低及扫线后劲不足的现象。另外设计选型应兼顾后期发展需求,在费用可控的前提下,为未来预留一定的空间,避免库容有所增加,氮气量则不足。

成功案例分析篇5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转型型”范例  “复兴型”范例  “告别型”范例

资源型城市是随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在国际国内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指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的一类城市。二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其主导产业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三是指伴随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或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开发促使其再度繁荣的城市。张以诚认为,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界定。质的方面看该城市所执行的职能,即矿业经济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所占的地位;量的方面看矿业产业产值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近年来,由于可采资源日益减少,资源开采难度越来越大,但由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又不得不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强度,所以,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日益显示其不合理,同时引发了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严重地困扰着中国资源型城市的“三危现象”在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样曾经出现,在国外资源型城市基地改造的成功范例中,比较典型的是德国鲁尔区的“转型型”范例、美国匹兹堡“复兴型”范例和法国洛林地区的“告别型”范例。本文通过介绍国外资源型城市从危机中成功转型的案例,意在为国内困难重重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借鉴。

1 “转型型”经济转型

德国的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它位于德国西北部,是一个以煤炭开采为基础的工业基地。鲁尔区煤田面积为6 200km2,煤炭地质储量达652亿t,煤层厚、开采条件好、煤的品种多。20世纪50~60年代,这一地区扮演着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高速增长的“发电机”角色,其钢铁产量占全国70%,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经济总量曾占到德国内生产总值的1/3。20世纪50年代后期,鲁尔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和传统产业受到严重挑战,过度开采造成资源趋于枯竭,生产成本直线上升,产品市场萎缩,工人大量失业。德国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起,对鲁尔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造。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调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共同参与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首先,联邦政府经济部下设联邦地区发展规划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州政府设立地区发展委员会及实行地区会议制度,市政府成立劳动局和经济促进会等职能部门,专门负责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综合协调,以克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低效”的弊端;其次,分期制定振兴规划,以规划的广泛认同性来保障行动的协调一致性;最后,提供资金扶持,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从1985年起,分5个阶段,投资1.3亿马克,建设了一个技术园。其建设费用中有9 000万马克是由欧盟、联邦和州政府资助的。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填充废井和环境整治提供资金,由联邦政府承担2/3,地方政府负责1/3,还启动了煤炭补贴税。

(2)改造传统产业,完善基础设施。1968年,北威州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鲁尔发展纲要”,对矿区进行重点清理整顿,将采煤集中到赢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类似于中国的“关、停、并、转”,同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并改造煤钢业。这些优惠政策包括价格补贴、税收优惠、投资补贴、政府收购、矿工补贴、环保资助、研究与发展补助等。此外,各级政府还通过大力改善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整治土地等措施,为鲁尔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3)吸引资金和技术,大力扶持新兴产业。1979年,联邦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及工业协会、工会等有关方面联合制定了“鲁尔行动计划”,旨在逐步发展新兴产业,以掌握结构调整的主导权。优惠的政策,加上强有力的扶持措施,使得信息、电子信息等“新经济”工业在鲁尔区的发展极为迅速,并远远领先于德国其他地区。据统计,目前北威州从事数据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的企业超过11万家,电信公司38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位于鲁尔区内。为确保鲁尔区在未来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州政府采取了大量措施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确立了12个优先发展领域,其中有生物、医疗技术、计算机、软件和通信技术等。

(4)因地制宜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同时积极创造就业。为充分调动有关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德国政府1989年制订了“矿冶地区未来动议”,近年来又着手实施“欧盟与北威州联合计划”,其目标是充分发挥鲁尔区内不同的区域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例如:多特蒙德依托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力发展软件业;杜伊斯堡发挥其港口优势,成为贸易中心,并建立了“船运博物馆”;埃森则凭借其广阔的森林和湖泊,成为当地的休闲和服务业中心等。

(5)筑起社会保障大堤。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由于资源枯竭,鲁尔区一大批工人失业,为了保障失业者能够安定地生活,德国政府为他们建起了必要的社会保障。在此,完善的保险制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德国保险业的基本险种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补贴)以及公职人员退休金和职工病假工资等。

经过数十年持续不断的发展,鲁尔地区成功实现了经济结构转型。如今大部分矿山和钢铁厂关闭了,在煤炭污染过和炼钢炉烧烤过的土地上是绿荫环绕着的高科技产业园和商贸中心和文化体育设施。昔日林立的烟囱、井架和高炉已经不在,而代之以农田、绿地、商业区、住宅区和展览馆等;昔日浓烟蔽日、煤渣满地,如今天空蔚蓝,绿荫环绕。在鲁尔区穿行,如同行走在一个巨大的露天公园里。

2 “复兴型”经济转型

匹兹堡曾经是美国的钢铁基地,因为这里有储量丰富的烟煤,铁矿石可以很方便地从大湖区运来,加上熔剂石灰岩也很丰富,这就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在20世纪70年代,匹兹堡地区因资源枯竭出现了严重的衰退,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问题丛生,市区人口大量下降,成为美国衰退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

匹兹堡所以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复兴,首先,得益于市政当局和工商界开始了第二次复兴运动,实施重大的建筑和改建计划。造成交通拥挤的无轨电车被地铁线路取代,新的摩天大厦雨后春笋般地兴起,最惹眼的是以后现代主义风格设计的匹兹堡优质厚板玻璃公司建筑群,匹兹堡从实践中认识到恢复著名的古建筑物的重要意义。

其次,1943年,当地梅隆金融家族的当家人梅隆和他的同事们带头发起组织后来称为地方发展会议的机构,动员工商界上层人物支持减少煤烟、修复闹市区及其后几乎所有其他主要的市政建设计划。但是,匹兹堡市政治却由民主党人控制着,因此在政治上需要他们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匹兹堡复兴的第二个关键人物:民主党内一名重要的活动家戴维·劳伦斯出场了。劳伦斯就任市长期间令人惊奇地与共和党控制的地方发展会议合作,执行强有力的减少煤烟法令,共同创造匹兹堡崭新的环境和面貌——清洁的空气、漂亮的楼群、高速公路和防洪水坝。

第三,地方发展会议还提出了一份内城建房与复兴计划,被人们称作美国在解决贫民窟住房问题方面规划得最周密和最全面的方案。20世纪60年代,匹兹堡历史古迹基金会开始鼓励保护有历史意义和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使其免于遭拆房铁球撞击的威胁。但是,匹兹堡中产阶级和中下阶级缺乏像样的住房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和其他保护组织不同,匹兹堡的保护组织突破以往的作法,不仅设法让中产阶级搬进来,而且还为本市的贫穷居民提供廉价住房,在吸引富裕的年轻专业人员搬进空房的同时,帮助许多贫困家庭留下来。

1979年出任州长的理查德·索恩伯格是匹兹堡复兴的第三个关键人物。索恩伯格强调领导者所必需具有的高尚道德品质,主张“稳步走”的行政管理,而不是轻举妄动。他认为振兴宾夕法尼亚州经济需要的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大工厂,而是创办各种各样小型企业,齐心协力使宾州的经济多样化,创建机器人、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高效能源和无线电通讯等行业。过去的4年里,州和区为营造好的经济环境削减了50亿美元的经营税,个人所得税也只是2.6%的低水平。在10个郡的区域内,基础产业区域不断扩大的免税区以及新的产业主要集中在10个郡的40个场所,占地2025hm2。

3 “告别型”经济转型

洛林位于法国东北部,是法国历史上以铁矿、煤矿资源丰富而著称的重化工基地,类似于中国现在的辽宁。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因资源、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以及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洛林下决心实施了“工业转型”战略。

第一,彻底关闭了煤矿、铁矿、炼钢厂和纺织厂等成本高、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如煤炭虽有资源,但因井深开采,吨煤成本高于世界市场煤炭价格345法郎,而采取逐步放弃的政策。钢铁工业也由于成本高,吨钢售价比进口高457法郎,尽管铁矿资源丰富,采矿、炼铁、炼钢企业也已全部关闭;二是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重点选择了核电、计算机、激光、电子、生物制药、环保机械和汽车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三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提高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将转型与国际接轨。

成功案例分析篇6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案例教学 实践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15-02

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科学等为一体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它为采集、存储、查询、空间分析、表达、输出和应用空间数据提供了技术方法[1]。GIS专业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已掌握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利用 GIS工具,主要是GIS软件, 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社会、文化等与空间信息相关的问题[2]。各大高校的教学方案中虽然开设了大量的GIS实践课程,往往由于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学内容没有很好的衔接或者实验实施不足等原因,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为适应GIS学科发展需要,提高GIS人才培养质量,GIS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方法设计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不足,本文从GIS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把GIS知识点和实际问题相互结合,在GIS课程实践教学中引入基于网络平台的软件案例教学法[3]。

1.案例设计与规划

案例的设计结合了GIS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以GIS的功能为主线、辅以GIS原理的各个知识点[4]。基本案例和综合案例组成了整个实践课程的案例库,每个案例不仅具有完善的功能,能够覆盖重要知识点,并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

根据课程内容,按照GIS基本功能、涉及的GIS原理知识点、基本案例和综合案例的顺序,由浅入深、从基本到综合的原则,建立了涵盖GIS课程理论体系的教学模式。GIS基本功能包括:GIS的概述、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表达、数据输出。首先设计地图与属性信息交互的案例从宏观上了解GIS;在地图数字化理论基础上,设计地图投影等案例;在数据结构和数据编辑理论的基础上,设计要素编辑等案例;在空间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设计要素闪烁等案例;在空间数据分析理论的基础上,设计缓冲区分析等案例;在空间数据可视化表达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专题图制作等案例;在地图输出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图幅整饰等案例。基本案例设计界面如图1。

综合案例是以实际问题为驱动,涵盖了基本案例以及GIS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GIS软件操作基础,包括:自动拓扑造区、最短路径分析等案例。综合案例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对GIS理论知识点的巩固,另一方面可以模拟实际工作过程中GIS软件的操作流程。以实验室选址为例说明。首先,根据需求分析,将实验所用的数据利用MapGIS Server Manager到软件案例教学平台上,涉及多源地图加载、地图基本操作等基本案例;在充分考虑影响实验室选址的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缓冲区分析功能确定河流等因素所影响的范围,涉及缓冲区分析案例;利用叠加分析功能进行相减、相交等操作,涉及叠加分析案例;利用查询分析功能查询满足条件的候选地址,涉及查询分析案例;最后根据缓冲区分析结果,结合土地的预计价格,利用地图制图功能将合适的候选地址突出显示出来,涉及地图输出案例。

案例的设计通过“总-分-总”式过程实现,即首先使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形成总体概念和基本理解; 然后使学生熟练掌握GIS的基本案例,具备各单项GIS软件操作的应用能力;最后能够对GIS综合案例灵活运用,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案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GIS软件的效率,而且还能引发他们对应用GIS理论、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考。各个GIS功能、知识点、基本案例、综合案例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图2。

2.案例教学平台构建

软件案例教学平台主要通过建设网站实现,在主页内实现教学案例、相关软件、参考书目等资源的上传和更新[5]。该平台是以国产GIS软件MapGIS的应用实训为基础,从辅助资料、案例资源、实验教学、综合测评、网上交流5个模块为师生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交流平台。平台构成如图3。

在软件案例教学平台设计中,各个模块相辅相成。1)辅助资料模块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2)案例资源模块整合了大量的GIS案例,将案例设计为基本案例、综合案例,以满足分层次教学的需要。根据GIS的功能和实践课程的内容,将GIS的基本功能分解制作成若干个基本案例;综合案例是把GIS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融合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基本案例资源。3)在各种辅助资料的帮助下,学生对案例的实现过程进行研究探索,通过教师的讲解对案例所涉及的GIS理论作进一步的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软件的功能和特性。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进行自动演播模式学习,让学生在每个操作步骤都可以自助得到指导。4)通过综合测评模块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5)网上交流模块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供了便利。教师对学生的在线咨询、留言等疑难问题进行反馈,学生之间可以针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学习。另外,通过该模块组织学生以不记名形式进行评教,根据评教数据分析结果,对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学效率,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

软件案例教学平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可以从课堂上获取教师讲解的知识,而且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获得全面详细的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6]。

3.案例教学实施与考核

GIS软件案例教学的主要目标有:理解并掌握GIS的基本原理,熟悉GIS软件的结构、功能、熟练掌握GIS软件的操作方法,达到知识向能力的熟练转化[7]。本文利用软件案例教学平台,应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开展案例教学;按照“准备-实施-调查-结束”循环迭代的过程进行教学实践;采用“分散的、阶段式”的考核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3.1案例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紧密结合案例实施教学过程。按照“准备-实施-调查-结束”循环迭代的过程进行软件案例的实施,其具体流程如图4。

在准备阶段由教师通过讲解GIS理论逐渐引入基本案例以及综合案例所应用的知识点,让学生对GIS原理、知识点有整体的认识。

在实施阶段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通过案例讲解对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学习重点进行介绍,使学生理解教学目标,逐步接受教学情境。然后由教师辅导学生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基本案例的实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改造拓宽案例。最后教师将综合案例分析分解为多个基本案例后,学生在若干个子问题模式下,由教师引导,逐步完成整个综合案例的实训。

在调查阶段学生对案例实训情况进行总结,教师对学生在案例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所用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总结与归纳,并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掌握学生对GIS软件的应用情况。

结束阶段学生对案例的实训情况进行匿名留言,反映案例设计情况,教师根据调查情况发现问题、改进策略,优化案例。

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中实施软件案例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实训反映、课后网上讨论等途径获取学生对案例的掌握情况。系列案例的实训可使学生对GIS概念有全面的认识,掌握GIS诸多功能,找到快速学习GIS软件的方法。

3.2案例的考核

传统的一张纸质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GIS实践课程的概念多、实践性强的特点,本文采用分散的、阶段式的案例考核方式[8]。

课堂考核方式呈现多样化,包括:1)课堂提交实训成果:将考核评价与课堂案例教学相互融合,按照教学内容和计划,分阶段地考核学生对各个案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综合案例考查:在学期初由教师根据GIS课程实践的内容,布置学生在学期末提交的一个综合案例成果,为了避免抄袭,案例主题、数据、问题设计等尽量不同。这个综合案例将贯穿整个实践课程,不仅杜绝了学生考试突击等情况,也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GIS的能力和案例整合能力。3)优秀作品展示:将优秀的作品在网络平台上展示,不仅是对优秀学生的鼓励,而且能让其他学生有很好的观摩学习机会,共同进步。4)上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相关概念定义题、简答题、分析题和案例设计题,这种考核方式,既考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也强调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无论是课堂提交成果还是贯穿整个学期的综合案例制作的考核方式,都将考核点分散到整个学期中,分阶段的、循序渐进的使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这种考核方式既能及时理解学生对软件的掌握情况,又能确保学生在实践课程的每个阶段都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

结束语

本文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GIS课程实践教学中,突出了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理念。案例教学平台提供的辅助资料和网上交流模块为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通过设计案例库,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GIS理论,把单纯的操作训练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利用GIS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的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组织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考核充分调动了学生在整个实践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

软件案例教学是以GIS功能为主线,具体问题为驱动,案例实训为重点,交流、考核为辅助。随着基本案例到综合案例的实训,所选案例内容的综合性、软件操作的复杂性逐步增强,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所学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改善GIS教学现状,促进学生GIS知识结构的完善,GIS应用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37-41.

[2]田雨,郑文华,卢秀山, 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11): 1426-1428.

[3]王志恒,胡卓玮,国巧真. GIS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的组件式开发案例实现[J]. 测绘科学, 2015, 40(7): 164-168.

[4]刘国栋,王政霞. 案例教学法在GIS原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矿山测量, 2011(2): 90-92+4.

[5]潘少奇,李亚婷.基于Web2.0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以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 38(10): 7-9.

[6]刘民士,郑朝贵,何桂芳. “GIS概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J]. 测绘工程, 2012, 21(2): 77-80.

[7]胡卓玮. 基于案例分析的“组件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设计[J]. 测绘通报, 2013(12): 122-125.

[8]尹淑欣,许楠,文春杰. 基于案例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考核方法探究与实践 [J]. 现代计算机, 2013(21): 37-39.

作者简介:

孙斌(1959-),男,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GIS研发与应用,空间数据库。

韩艳玲(1991-),女,汉族,河南商丘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研究方向:GIS研发与应用,资源与环境遥感。

成功案例分析篇7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网络课程 教学模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通过提供经典案例,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分析并展开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和反思。近年来,案例教学已广泛运用于教学和各类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案例教学一般在课堂教学环境当中进行,而在网络环境下如何组织好案例教学,实现案例的在线学习,还有待探索和实践。本文试图从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研究的意义入手,分析有关在线案例学习的网络课程网站,归纳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形式,从而构建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型,最后实现案例教学平台的设计。

一、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研究的意义

课堂面授环境下开展案例教学,由于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难以保证其高效实施,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课堂案例教学一般采用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准备、小组集中讨论、全班讨论,老师总结阶段和课后反思的基本模式,但授课班级的人数、教学时间、师生交流的时间长短等条件不同,直接影响学习者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共享的网络资源,实时的在线交互,使得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环境下的案例学习成为可能。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有以下优势。

(一)在线案例学习打破了时空的束缚,学习灵活性强。

课堂环境的案例教学,由于受课时和教室空间的限制,学生很难同时进入讨论状态,对案例进行多角度、全面和细致的分析。而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可以冲破时空的束缚,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并能实时记录讨论的全过程,供学习者共享。

(二)学习资源丰富,利用率高度,且具有增殖性。

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知识重组的功能,可以整合各类型的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学习资源。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大大扩大了参与讨论的学生的规模,课堂面授的案例教学学生数量控制在三十至四十之间最佳,人数超过四十,教学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但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可突破时空的限制,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和协作,学生的规模数量可扩大至约一百人,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学习资源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学资源得到不断增殖。

(三)学习交互性强,学生参与度高。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案例教学,可以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给予学习者实时的帮助,并能对讨论结果及时反馈,不断引导讨论的方向,使学习得以继续进行,学生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大大提高。

二、案例教学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形式分析

通过对有关在线案例学习的研究,案例教学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形式可归纳为以下六种。

(一)案例引入。

在正式学习内容之前,引入一个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案例创设情境,通过案例与主题内容的迁移类比,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常采用的方法有:案例可以是历史事件、生活当中常见的故事、经典实验或与主题相关的视频等。

(二)课中引例。

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对于重难点内容,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理解。常采用的方法有:①举例说明,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加深对主题观点的理解。②引用例子说明重点问题。③用举例的方法对知识点加以说明,给学习者提供实践方法。

(三)案例观摩。

在学习过程中展示观摩案例,然后让学习者对案例进行讨论思考,最后教师对案例进行详细的解读,对讨论和思考的结果进行点评。特点:在观摩并点评案例的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发现问题。案例观摩的过程:案例呈现、教师解读、专家解读、反思与启示。

(四)案例讨论。

给予一个案例,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引起思考,学员可以运用课程知识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常采用的方法:①呈现案例、提出问题、实时讨论或面对面交流。②给出一个案例供学习者讨论思考,并对案例中涉及的讨论要点给予提示。

(五)课例评析。

课例是对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与描述。课例评析的目的是通过对教案设计、讲课思路、说课等环节的分析,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改进。课例评析一般包含教案阅读、课堂实录、教学说明和课例点评等环节。

(六)案例研习。

教学内容融合于综合案例中,学习者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和实践,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深层理解。所以“案例研习”可以看做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广义上既包括活动类型,又包括“案例研习”的课程类型。常采有的方法:①通过介绍成功案例,指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②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介绍。③课堂实录案例学习。

三、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型

通过上面对现有典型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应用分析,其网络课程只能称得上是课堂教学中的案例、课例素材而已,大多数是案例的电子化,其网络优势发挥不明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该内容旨在构建一种以网络为依托,虚拟现实的在线案例学习的模式。

图 1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传统课堂面授案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共享、交互性强、突破时空的限制和学习灵活性等优点,以案例讨论为核心,利用网络监控机制,老师对学习者提供实时的引导和困难的帮助,使讨论得以继续进行,朝有益于解决问题的有利方面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协作共事的能力。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案例和相关资料,根据学生注册的班级对学生过行分组;各成员阅读、分析和思考案例,形成小组案例分析列表。案例分析列表在小组讨论区再进行广泛、细致深入的讨论,形成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各小组的分析报告组成案例分析报告列表,然后全部各小组对报告列表进行讨论,得出关于该案例学习的案例分析报告。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利用网络监控机制,对讨论进行引导,并提供实时的帮助,解决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不断树立学习信心,把持讨论的方向,保证讨论得以继续进行。最后,老师对整个案例学习的各个阶段、讨论结果,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优缺点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整个在线案例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在线案例学习模型,如图1所示。

(一)教学案例及相关学习资料。

老师除了要呈现蕴涵知识点的案例外,还需提供事先设计好的案例分析题,有利于学习者的思维的导航;相关学习资料可以是学习材料、背景资料、类似的案例、友情链接、案例的增殖资源、相关的文章及多媒体资料等。

(二)案例分析列表。

学习者阅读案例及相关资料,自主探究,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完成案例分析题。小组各成员可对个人分析题作业互相评议、补充、修改、反思,促进对案例的进一步理解,最终形成案例分析报告。

(三)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习者通过诠释案例的各要素,将案例中的表象与知识点相联系,实现的意义建构。

(四)总结与评价。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整个在线案例教学活进行总结和对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评议。

(五)监控机制。

监控机制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认识帮助工具和协作工具,如,QQ、微博、博客、电子学档、检索器、电子邮件、站内邮箱、案例报告生成器、留言板、论坛及通信电话等。

四、基于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型的网络课程设计

在了解了网络环境下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分析了现有典型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教学应用形式之后,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在线案例教学模型。为了使网络课程实现该模型,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可以从下方面考虑。

(一)系统设计的流程。

网络课程系统采用B/S结构架构,在功能上,要实现角色权限的设定、案例的和阅读、案例分析列表、讨论交流、分析报告的生成、教学笔记等功能。在线案例教学的过程包括:案例的、教学准备、教学进行和总结与反思四个阶段。案例的阶段,教师除了利用网络课程提供的案例编辑器编写案例或直接导入外,还要提供分析案例分析有关的相关资料,便于创设学习情境,并提出案例分析题;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可对案例进行管理、建立班级和对注册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进行阶段,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在小组在各自的讨论区进行自主、协作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形成本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提交至本班的案例分析报告模块,各小组成员可对分析报告,再进行评议、修改、反思,最终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教学进行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查看案例学习的全部信息和参与案例讨论的过程,并可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总结评价和反思阶段,教师对案例学习的全过程、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记录在线案例教学时的思考。

(二)角色权限的设计。

根据系统设计流程,网络课程内容的浏览包括四种角色的权限,即: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和访学者。

系统管理:具有管理网络课程的最高权限,涵盖了其他角色的全部功能,具有角色定义、查看登日志、管理用户、管理案例、管理素材、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等权限。

教师:和管理案例及相关资源、可以进入班级和各小组空间、可以上传和下载文件、查找用户等权限。

学生:进入案例空间、进入班级空间、进入小组空间、查找用户、上传文件等权限。

访学者:指没有注册的用户。其权限为浏览案例、检索资源等。

(三)监控机制的设计。

监控机制是在线案例教学得以胜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监控设计上,应做到制度监控、实时监控和事后监控三个方面。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在设计上可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监控,如,对参与讨论、发帖的数量,是否按时完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系统对学生成绩分数作相应的加分扣分或是零分处理;网络课程除了讨论区、留言板、邮箱等常见监控功能外,还应在教学进行阶段整合实时监控工具,如,在线QQ、博案、微博等。

五、结语

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处在摸索阶段,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支撑平台设计及影响教学效果因素等都有待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本文在分析现有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在线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下的网络课程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国民,张剑平,邱红霞.基于教学交互视角的网络课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7).

[2]白杨.网络环境下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案例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刘名卓.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应用[R].华东师范大学,2010.

[4]宋述强.基于网络的案例学习环境设计与研究[D].清华大学,2005.

成功案例分析篇8

一、案例教学的涵义和重要性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并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其基本原则有两条:其一,用案例而不是依赖演讲和读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其二,通过自学和相互学习使学生深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西方,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和充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相当规范的操作理论、操作规范和操作模式。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单纯从这个角度说,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而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来说,案例教学尤为重要。

从教学角度看,电子商务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够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二是能够使所学的知识转变成为技能,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三是在逼真模拟训练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之间在共同的分析讨论过程中,通过发散性思维,激发大家的灵感,做到相互启迪,相互学习。可以说电子商务案例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电子商务案例的特点和分类

电子商务案例是指对某一特定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容、情景与过程,进行客观描述的教学资料。通过对电子商务案例的分析研究,能够揭示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的案例必须是真实而具体的事件或实例。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启迪性与实践性。

根据教学难度,电子商务专业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可分为三类:

(1)已决问题案例

这类案例对电子商务活动从情景描述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作了较详尽的介绍,它是案例教学初级状态的教学资料。这类案例包括以下三部分:电子商务活动的状况及问题、解决方法和措施、经验或教训的评估。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电子商务所面临的环境和发展状况,初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2)待决问题案例

这类案例是指对电子商务某部分的活动,只介绍情况过程和指明问题所在,要求学生作思考和讨论,找出问题成因或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从比较优劣中抉择,它包括主要运作过程及存在问题的情景叙述和相关因素提示两部分。分析这类案例不要求有明确答案,重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探讨电子商务活动的相关因素和规律的能力。

(3)设想问题案例

这类案例是指只提供电子商务活动的相关背景材料或迹象,启发学生从中自己寻找存在的问题、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对活动的发展作出判断,并试图自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阐明这些措施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作用和效果。它一般包括经济活动的背景材料及其发展趋势的相关迹象两部分。这类案例是在前两类案例教学基础上的较高级的教学资料,对全面迅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很有益,但教学的组织难度明显提高。

三、案例分析的课堂教学过程

一般来说,采用案例分析的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阅读案例,发现问题。学生首先应该快速阅读案例,其目的是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获得感性认识。从案例中发现可供分析的材料和依据,清楚明白地掌握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发现问题。由于电子商务案例大多涉及某个(或某些)网站,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登陆这些网站,并参与网站实践(如网上购物、网上拍卖),体会网站经营特色,以更深刻地体会案例内容,发现问题,这也是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与其他学科的案例分析最大的区别。

第二,确定重点,提出思考。一个案例可供重点研究的地方一般不会太多,只有一个或几个,这也是案例中最为闪光的内容,教师应当把握关键事实,并针对这些重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寻找解决方案。如“亚玛逊的成功与失败”这个案例很长,我只确定了两个重点,让学生自己思考亚玛逊成功的原因,分析为什么会失败,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是CEO,你该如何做等问题。

第三,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紧扣要点,突出重点,并且力求讨论气氛热烈,让每一个同学都参加进来。同时要把代表发言和自由发言相结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必须提出明确的行动方案。如在上例中,学生们在全面分析了亚玛逊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业务扩张迅速,盈利点少,资金链断裂,从而提出了亚玛逊或可以缩小业务范围,或可以吸引风险投资,或可以被资金雄厚的大集团收购等等十余种解决方案,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大大地调动起来。

第四,深入浅出,得出结论。在提供的各种可供参考的思路中寻找联系,全面分析其关键环节,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如在提供的各种解决方案中,根据问题的成因,分析其可行性,认为虽然电子商务网站投入很大,但困难是暂时的,随着网民队伍的扩大和成熟,电子商务配套措施的完善,亚玛逊最终仍会走向成功,从而得出了继续吸引风险投资、提供创新的个性化服务等

三、四种解决方案。

第五,教师作案例分析的总结发言。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注意引导大家进行发散思维,将问题引向深化。如在对“亚玛逊的成功与失败”案例进行总结时,谈到亚玛逊的案例其实只是当时全世界电子商务发展的缩影,它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思考。

上一篇:班主任教育案例范文 下一篇:项目管理案例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