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范文

时间:2023-10-15 22:59:37

vb程序

vb程序篇1

1传统VB程序设计实验教学问题

1.1“VB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模式落后

传统的VB程序设计实验教学都基于“课堂讲语法、课后组织练习”的学习模式予以实施,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按照教师给定的课后实验步骤进行简单的语法验证性实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进行相对简单语法的程序设计语言编程,而一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拓展,脱离了既定的实验步骤,学生则显得力不从心,无计可施,这便是传统程序设计类课程实验教学过程的弊端,由于程序设计类语言较多如常见的C++、C、Java等其语法结构有诸多相似之处,而学生学习该类计算机课程时将实验教学作为验证原理性的过程予以实施,而缺乏对其作为工具性的编程学习来应用,导致了整个程序设计类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不足。

1.2“VB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目标性不足

VB程序设计教学实验与其他程序设计类语言教学目标相似,缺乏针对相应程序语言特点的目标性教学,不能突出VB程序设计在应用程序设计时其拖动式的窗体设计优势,学生对教学目标认识不明确,将其实验教学作为普通的教学环节予以学习,学习的目标性严重缺失,更别说学生利用VB程序设计语言进行创新性、自主性的探究式学习,综合程序应用和设计能力更无从谈起,整个实验教学环节学习的孤立性问题比较突出,在进行理论知识转换实践技能的环节过程中多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学生疲于应付语法的学习,对于VB语言缺乏结构性、整体性的理解,造成VB程序设计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不理想。

2创新VB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为了提高VB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效果,使得学生能够以工具的角度来看待VB程序设计语言,创新VB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新式的实验教学过程,明确教学目标性,结合必要的实验手段,不同层次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效的实现了当前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当然程序设计类的实验教学,并不是学生简单的掌握几个程序语法过程,而是利用已掌握的语法实施需求解决方案,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兴趣式学习的学习能力,而这才是程序设计类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

因此创新VB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就是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方式等实验内容进行“再设计”,结合VB语言特点,构建新式的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积极性,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作为一种学习能力予以重新审视,最终使得学生学有所获,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由此可见,创新VB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是重构其教学过程,使其能够符合程序语言类教学特点,同时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3“VB程序设计”课程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探析

3.1以项目为导向设计实验教学

要创新VB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应对传统的验证性的实验过程予以创新,减少语法性的实验练习。因此,在进行VB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时可以采取当前流行的项目式教学,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融入到一个一个的项目过程中来,让学生转变语法实验思维模式,将需求作为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予以对待,通过对项目需求的分析、探究、设计以及总结,实现程序设计过程的再现,模拟了真实的生产过程,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项目式教学的核心在于“项目”的设计,针对章节内容的项目设计应趋于合理,项目过于简单达不到练习的目的,项目过于复杂会导致有限的实验教学时间难以达成,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3.2实验教学学习模式的创新

程序类的学习模式应根据其课程特点予以创新,因此在开展VB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时,可以采取新式的学习模式进行实施。传统的学习模式都是学生进行单独练习和实践,整个实验过程单调而乏味,因此可以采取自主实验和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模式进行实验环节的创新。对于一些简单的实验过程,一个人就足够完成的部分采取自主学习模式,对于相对复杂的项目教学则可以采取分组学习模式,通过对学生分组,组内成员互相监督,互帮互助,在学习程序设计实践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协作学习、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将来走向开发行业实现平稳过度。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应注意个别学生滥竽充数的问题,小组的划分应根据实际需求予以实施,同时应明确组内成员任务,切实提高分组学习效果。

3.3层次化实验教学设计

层次化教学是近年来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思路,其理论依据是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在学习特定学科时接受程度的不同采取的一种差异化教学。层次化教学应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一般都会存在基础性教学目标、拔高性的教学目标以及拓展性的教?W目标,基础性教学目标是最为基础的教学要求,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而拔高性和拓展性的学习目标则是在基础性学习内容之上进行相关内容的拓展,以满足接受能力较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了解。因此基于上述理论,在实施VB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时候,可以通过基础实验目标、扩展性实验目标进行分层,基础实验目标作为共性标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努力完成,而拓展性学习目标则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充。

3.4加强综合性、模块化实验设计

VB程序设计实验环节还应加强综合性以及模块化的实验设计,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之后,通过具有一定功能性的程序目标引出综合性的实验设计,综合性的程序设计能够完成一定的功能,集成了诸多的功能组件,具有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可以通过XX系统的设计为需求目的,通过不断整个功能模块练习,增强整个系统的功能性,在此本文建议可以通过迭代式的程序设计予以实施,如在学生没有掌握数据库连接的时候通过以文本保存或者文本输出的形式予以替代,当有了相应的实验基础之后再进行相应功能的补充完善,这种迭代式的实验过程对于提升学生程序设计思路有着高度借鉴性的作用,应予以推广。总之,通过构建综合性、模块化的程序实验设计锻炼和增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小结

vb程序篇2

关键词: VB程序设计 案例教学 职业技术

一、引言

Visual Basic 6.0以其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优越性,被广泛用作编程学习的基础课程。如何强化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探索出一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是摆在每一位从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在VB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探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即“提出问题D分析问题D引入新知识D解决问题D总结提高”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每一个典型的、有针对性的、贴近现实的案例,把相关基本概念、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牢固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

VB课程的特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简单易学,入门比较容易,而且功能强大,可以开发出各种有实际功能的Windows应用程序。(2)VB面向对象的图形化界面技术,使得这门课程生动直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案例,使得VB教学更加具体,学生可以快速入门,学习起来更容易。

目前,许多VB程序设计的教材编排都是只考虑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课程从一开始就介绍属性、对象、事件和方法等一系列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如果我们按照课程的逻辑体系开展教学,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特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很难理解这些抽象难懂的知识概念,容易使学生对VB学习失去信心。因而教师要善于通过案例,给学生的课堂带去更多乐趣,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师在给学生上第一节VB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可以先演示制作一个VB小程序的过程。如通过计时器和图片框控件,设计一个每隔两秒钟可以自动切换图像的小程序,一下勾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然后展示一个VB设计的“考试评分系统”,让学生亲自体验,让他们感受到VB的实用性。这样通过具体的案例演示,学生自然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程序设计课程大都枯燥无味,难以入门,再加上算法分析的复杂性,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局限性,都给VB课程的教学带来不少困难。算法是程序设计的关键之一,是解题的方法与步骤,是学习程序设计的重点,而众多经典算法更是与数学相关,例如“水仙花数”、“猴子吃桃”、“百钱百鸡”、“素数”、“最大公约数”等。为了让学生掌握编程的方法步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首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学生讨论、分析问题,得到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方案,再根据思路写出最终的程序代码,这样就把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了。通过积累这些典型的编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程序开发能力等。

案例教学模式重视双向交流,着眼于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彼此互动的“学”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考试才知道,而且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不能学以致用。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例如通过讨论式、协作式、探索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案例,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思维状态,使其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学习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案例,提出案例要求、案例目的及重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对案例分析研究,对讨论结果整理,最后根据解决方案写出程序代码。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修改调试程序直到运行成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学效果,正所谓教学相长。这样,最终学生不仅了解了这个实例,掌握相关知识点,而且建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不但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而且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VB的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设计的案例,部分学生反映难度偏高,实现起来有困难;案例的选择要进一步切合学生的兴奋点,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以后的努力方向。

三、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掌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才是成功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红梅.算法设计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B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vb程序篇3

关键词:微课;VB程序设计;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265-02

一、引言

VB作为非计算机专业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达到信息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由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背景,导致学生对这门课普遍感到难以理解、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分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理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炼的特点,可以作为学生在课后的碎片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的辅助教学资源,基于微课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VB课程的课堂教学按照知识点讲解、举例说明、分析总结这一模式来组织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能较好地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但因知识枯燥,学生被动地进行听讲并记忆,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

2.学生基础薄弱。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必要的知识背景,很难适应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能顺利完成上机实验任务,因而产生畏惧心理,大大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学时限制。VB课程知识点多,包括界面设计和程序设计两个方面,但学时有限,所以每节课教师讲授的信息量^大,对于初学编程的学生来说,跟上老师的讲授进度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学需要向课外延伸。

三、微课

1.微课的定义。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1-2]。微课的核心内容是针对单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微视频,一般是教学重点、难点或答疑解惑,其教学目标明确,主题突出,内容简短。同时,还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微课时间短,一般为5到15分钟,学生可以通过移动学习或在线学习利用时间碎片学习微小知识单元,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2.微课的特征。微课是一种迎合人们学习心理的新兴网络教学资源,具有以下特点[2]。(1)目的性。微课作为短小精悍的在线教育资源,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最有效的方式和最短的时间解决实际教学问题。(2)针对性。微课内容具有针对性,用于阐述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掌握一项技能,主题鲜明,内容简短,适合个性化学习和按需学习。(3)趣味性。相比较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讲解,微课视频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网络性。微课作为新型学习资源,借助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实施教学活动,能够适应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学习或翻转课堂等多种学习方式。

3.微课建设意义。(1)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微课是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反复观看某节微课,直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为止,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又能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微课视频短小精悍,聚焦于单个知识点,学生可以下载到手机,自由安排课外的碎片时间观看,往往更能集中注意力,避免了长时间枯燥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疲倦感,提高学习效率。另外,丰富生动地微课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微课需打破原有知识结构和教学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重组,这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观看微课之后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提问、评价和反馈,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四、VB程序设计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设计与制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微课选题。在课后碎片时间里利用微课进行移动学习,就要求微课选题实用准确、内容生动有趣,形式短小精炼。可选取关键概念、教学重点、难点、课后拓展等内容,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讲解清楚,而且学习者很感兴趣,容易在短时间内掌握。

通过对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设计并制作了3种类型的微课:控件类微课、语法类微课和算法类微课,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可持续的个性化学习和使用。控件和语法类微课属于知识讲授型,每一个知识点均用一个微课来讲授,还未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可以快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习。算法类微课主要针对实际问题讲述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同学虽然学会了VB的语法知识,但在用计算机编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是比较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学生课后可以通过学习该类微课提高自身的编程能力,同时提升学习编程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微课教学设计。选题确定后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是整个微课的灵魂,是展开各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线索。因此,制作VB微课之前,整个教学团队对教学设计展开讨论。首先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微课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实施过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设计,自然而然地导入知识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展开教学,完成讲解。最后,并通过设问和课后作业环节,给学生以思考、消化和练习的空间,确保对知识点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3.微课教学课件的制作。根教学目标进行微课件的设计制作,为了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件中使用了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课件组织结构清晰、明确,沿着教学主题逐步展开,突出重点。

4.微课视频的录制。设计微视频严格遵循实用、简洁原则。由于VB程序设计课程操作步骤较多,更适合录屏软件录制微课视频。利用计算机录屏软件将屏幕显示的教学内容、教师的书写和点评、教师讲解的声音录制下来,实现微课教学过程的视频录制。在微课教学中,微视频承担重要角色,可以让学生系统化学习知识点和相关技能。依照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所有微视频时间都控制在10分钟以内。

5.微课配套资源的设计制作。微课教学资源除教学微视频外还有相关的配套资源,VB课程微课的相关支撑材料包括微课教学内容简介、多媒体教学素材和课件、练习测试及答案、学生的反馈等。所有这些都围绕一个知识点,构成一个主题明确的微课教学资源包。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结合资源库实现自主学习。微课教学内容简介有助于梳理学生所学知识点,明确学习思路。微练习让学生巩固专题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对微课进行补充完善,使微课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结论

微课使传统课堂教学突破时空限制,使教学资料的展示更加灵活与生动,实现对传统教学的完善和拓展。微课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和深度学习需求,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思考能力。另外,丰富生动的微课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2]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3]葛丽萍,计算机专业课程微课资源建设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6,18(1):15-20.

[4]陈晓红,蒋峥峥.微课在《VB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无线互联科技,2015,(21):91-92.

[5]褚红梅,何华芬.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5,(12):89-93.

Exploration to the Micro-lectures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VB Programming

LI Gui-zhi,ZHOU Chang-sheng,LIU Ya-hui

(Computer Center,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Beijing 100192,China)

Abstract: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VB has some disadvantages which result in po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order to arous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VB programming,the mix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micro-lectures is adopted in VB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B programming teaching,introduces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lectures,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icro-lectures construction and the design and making processes of the micro-lectures resources.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the micro-lectures breakthrough the time and spac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achieve effective complement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icro-lectures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vb程序篇4

关键词:VB程序设计;三阶段教学法;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6-0010-03

1 引言

VB程序设计语言因其入门简单、功能强大、应用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发现由于教师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导致很多学生对VB语言感到枯燥难学,学过之后不能独立设计程序。因此,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利用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VB程序设计课的教学质量成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能教好VB程序设计课,笔者根据VB课的特点,摸索出一种以“三阶段教学法”为主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和技巧,使VB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2 什么是“三阶段教学法”

理解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处理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从VB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出发,结合VB语言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VB教材的处理思路。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使用VB语言开发应用程序的基本能力。VB是一种可视化编程语言,提供了丰富的控件,采用事件驱动的编程方法,使编程更加容易,程序开发不再需要过多地与编写代码打交道,从而可以将更多时间放在程序设计上,放在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及更友好的用户界面上。但是以往教学中基础性实验比重过大,综合性实验比重相对较小,教学始终停留在语言基础层次上。而要想将教材各部分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教学体系,实现VB课程的教学目标,只有通过综合性练习才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那么怎样合理处理教材呢?

2.1 纵观全面,确定重点

确定教学重点是教师在处理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一项工作,需要统观全局,慎重对待。VB程序设计课程总的来说分程序设计语言和可视化界面设计两部分,教学重点在前一部分,以教授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算法为主线。为此,在整个VB教学中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六部分内容:⑴程序设计基础;⑵常用标准控件;⑶控制结构;⑷数组;⑸过程;⑹数据文件。抓住了这六部分教学内容就抓住了VB课程结构的主要线索。

2.2 整体规划,分阶段教学

重点确定之后,就应考虑如何处理重点。通过对VB教材的整体分析,可把VB程序设计课的教学内容总体上划分三大部分:VB入门知识、简单编程、综合程序设计,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即所谓“三阶段教学法”。“三阶段教学法”就是加大综合性实验比重,明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内容明确,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不同阶段掌握程序设计相应的能力,最终达到VB课程的教学目标。

3 VB教学的三个阶段及实施方案

3.1 VB入门阶段

该阶段的教学目标是熟悉VB集成开发环境,了解VB中对象的概念和事件驱动程序的基本特性,使学生初步掌握VB编程的基本过程,为下一阶段简单编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为对象的概念、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编程基础和常用控件的使用。具体教学内容涉及VB集成开发环境、常用对象及其操作、编码基础、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和常用控件。

调查表明,大多数VB没有学好的同学都是前几章没掌握好,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该门课程最终学习效果不是很好。究其原因,由于教学内容太多,学生在教学开始阶段很难一下理解这些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将教材前几章内容进行精心剪裁、梳理和调整。比如,窗体的部分属性放到基本控件中讲,记录类型合到数据文件中讲,部分函数揉到第二阶段简单编程中讲。这样调整后,降低了入门难度,突出了本阶段的重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难懂的概念也好理解了。这一阶段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事件驱动机制,加强面向对象编程的思维训练。为了讲清事件驱动的基本概念,要加强学生面向对象的编程思维训练,通过实例归纳出如下典型事件驱动序列:① 启动应用程序,加载和显示窗体;② 窗体或窗体上的控件接收事件;③ 如果相应的事件过程中存在代码,则执行代码;④ 应用程序等待下一次事件。这样可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事件驱动编程机制,如何设计事件驱动的程序。

(2)重视程序设计基础的学习,打好编程的基本功。程序设计基础介绍构成VB应用程序的基本元素,包括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函数、运算符和表达式等。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时感觉太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以下教学方式:① 关键概念,问题情境教学。如数据类型(整型变量、单精度变量、双精度变量)、变量作用域(局部变量、窗体/模块变量、全局变量)等一些概念之间的差别,如果只通过教师平铺直叙的讲述,学生的认识与理解往往是很肤浅的。如果能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验,情况将会完全是另一个样子。② 基础实验,立即窗口操作。程序设计基础内容多,而课时有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尤为重要。这部分内容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自己通过VB窗口来验证命令、函数和表达式,从中掌握一些有趣的技巧,不仅节省了课时,而且记忆深刻。

(3)学习编程,给出样例,完全模仿。这一阶段上机练习重点在界面设计(认识控件),对于编写控件的事件过程代码只要求学生根据样例模仿(完全模仿)做,其原因是入门阶段学生根本没有建立起程序的相关概念,不熟悉相关的编程指令,也就谈不上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变成程序代码。

(4)常用标准控件,分组教学。在VB中常用标准控件一共有20个。如果按教材顺序一个个地讲授,一是课时不够,二是学习效果不佳。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文本框、标签框、列表框和组合框为主,滚动条、计时器为辅,配以命令按钮、复选框和单选按钮,对控件分组,每一组控件组成一个实用教学实例。经过处理后,当再讲授控件的属性、方法、事件过程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控件,还可以从各个具有示范作用的实用教学实例设计过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为下一阶段简单编程积累更多的经验。

3.2 简单编程阶段

这一阶段教学目标为在熟练掌握VB语言的基本语句和了解简单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一定程序阅读能力和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教学重点是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和数组,要求熟练掌握各种结构的作用及实现方法,熟练掌握数组的定义方法、数组元素的引用方法、数组的使用。

这个阶段的教学逐渐从可视化界面设计的学习过渡到程序代码的编写。教师容易受到传统面向过程编程思维方法的影响,总是拘泥把程序设计语言和可视化界面设计教学硬性割裂开来,分成互不相干的两部分,未能在教学中体现结构程序设计与对象程序设计有机统一的客观规律。教学实践证明,将程序设计语言和可视化界面设计有机地结合,既可全面了解VB的基本风格,又可提高编程效率和教学效果,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由于第二阶段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基本理论,更要重视编程思路的引导和编程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中要注重对算法的教学。算法就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程序设计的灵魂。在讲程序设计时,应以算法为核心,先讲算法的概念、算法的描述,并结合教学实例引导学生如何分析出程序的算法,再编写代码实现算法的每一步。具体来说,要在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和数组的教学中,强化求和、求阶乘、通项计算、求最大最小值、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判断素数、判断奇偶数、字符串的一般处理、顺序和二分检索法以及数据交换等常用算法的技能训练。

(2)加强学生阅读程序的训练。在刚讲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和数组时,就要求学生根据题意自行编程,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力不从心。教学实践表明,在第二阶段开始增加程序阅读理解训练是较好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多进行读程序、写运行结果、指出程序的功能等训练,有助于学生从中体会各种语句的使用,积累各种算法设计技巧。在阅读程序的训练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中养成运用动态思维理解程序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待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后,再提出编程的要求。

(3)学习编程,分析引导,给出参考范例,留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半模仿。本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将这一阶段编程的学习分成两步,第一步精讲例题,详细分析其算法,逐一列出解题步骤,给出完整程序;第二步出一些与例题类似,但要求略高的编程问题,让学生(半)模仿完成。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逐步消除对编程的畏惧,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兴趣也进一步强化了。

3.3 综合编程阶段

该阶段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教学重点为过程和数据文件两部分。具体教学内容涉及过程、键盘与鼠标事件、菜单与对话框、多窗体与环境应用和数据文件等内容。这个阶段教学实施方法:将章节教学和综合复习穿行,课后习题分成基本题和综合题两类,基本题按章节进行设计,综合题从过程和数据文件两部分知识入手,设计难度适当、贯穿全书的练习题。课程经过这样处理后,加大了综合性实验比重,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综合编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为了使综合编程阶段的教学能对全书知识加以整理、系统、归纳、概括,以达到认识的再提高,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编程,从半模仿过渡到独立完成。第一步是“讲解”,对于讲解的综合实例要精选,使它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并且多少适量,难易适度。第二步是“改进”,编选练习题组要紧密结合所讲综合实例精心安排,举出与原题类似,但要求略高,形式多样的实例,如程序填空题、程序改错题、编程题等,让学生练习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程序分析能力。第三步是“创新”,即在完成上述练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练习,独立编写简单的程序。让学生在大量的编程练习中提高编程能力。

(2)编程知识系统化。第一,复习要弥补的知识缺陷,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部分综合题课堂知识不能解决,鼓励学生课外时间上网查询有关的编程资料、经验文章或通过MSDN帮助进行自学。第二,复习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抓住教材精髓。教师通过帮助学生细化大纲,将可视化界面设计按控件的属性、方法、事件进行列表整理,程序设计语言按数据组织(由常量、变量、数组、记录、文件等构成)、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有求和、求阶乘、文件操作等)、数据处理的逻辑组合(有顺序、选择、循环)进行分类归类串接,使学生从中体会程序设计方法和思想。

(3)经常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随时做好学习心得和经验积累的笔记,及时总结合理、简捷的编程方法和规律,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提高编程能力。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采用“三阶段教学法”,明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俊宇. 浅谈VB程序教学方法[J]. 科技资讯, 2006, (16) : 211-212.

[2] 康丽萍. VB教学的几点体会[J]. 农业网络信息, 2005, (09) : 45-46.

收稿日期:2006-11-02

vb程序篇5

关键词 VB语言程序设计 教与学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VB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YANG Yuanhua

(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Communication, Chongzhou, Sichuan 611230)

Abstract VB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is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programming language learning this course contains a lot of grammar, structure, algorithm, and learning this course requires students to have a certain logic thinking of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mode based on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half computer operation, through the teaching mod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is not good in this paper, the way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discussed.

Key words VB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and 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VB是通过事件驱动的面向对象可视化编程机制的高级语言。VB主要有三大特点:面向对象可视化,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设计结构化。VB语言设计大致的步骤为建立对象,设置对象属性,根据功能编写代码建立事件过程,运行调试。根据VB的特点和程序设计步骤可知VB实际是一种较为易学易理解的程序设计语言,相对其他的高级语言来讲更直观。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以及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而造成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现对该课程的教与学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教师的“教”

如何“教”才能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窍门,为今后其他高级语言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很必要,因此在第一次课上除了要让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感兴趣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清楚学习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在VB的开发环境下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创新新项目,掌握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技巧。

1.1 引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VB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第一种语言类课程。在学生不了解该课程的情况下引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相对来讲较为容易。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都不够自信,VB这门课程一定要给学生易学易用的第一印象,不然学生会产生畏难心理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会有担心自己学不会的心理。该课程的第一次课要让学生对VB有一定了解,产生学习兴趣,对该课程的学习充满自信和期待。课程的第一次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引入VB小游戏,操作演示,并抽取其中一两种游戏告知游戏的玩耍规则,并让学生试着玩耍。挑选的游戏玩耍时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把游戏放VB开发环境中再运行演示,同时对VB开发小游戏的流程进行简单的介绍,从而也让学生对VB的开发环境及设计步骤有了比较直观的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选取游戏中最简单的操作功能进行编程和运行演示,给学生易学易懂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自信。(3)布置学生课后练习抽取的游戏,在下一次课程时比赛通关。此过程主要是为了学生熟悉游戏规则及玩耍技巧,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对游戏的设计和编写代码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课程教学的整体规划

第一次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在后续的课程讲解中,同样需要关注学生的情况,尽量避免学生对该课程产生难学难懂的心理,一旦学生出现抵触的趋势,就应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后续课程主要以项目驱动法进行教学。主要的教学流程如下:(1)引入实例或游戏,运行实例或者游戏,进行功能分析、操作规则讲解,设计流程分析。(2)将实例或游戏按照功能进行分解,从易到难的原则选择模块进行分析设计。对每一个模块需要用到的语法、属性、方法进行大概的介绍。(3)每一模块进行模块分析,算法,设计,编写程序,运行调试的过程中,详情讲解如何应用对应的语法、属性、方法,从而完成对应模块的设计。(4)最后分析各模块的关系,联接各模块,从而完成实例或游戏。(5)布置新的游戏或者实例(与讲解的实例或游戏含有相同的语法,属性,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分析设计出新的实例或者游戏。(6)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进度,适当给予指导,设置惩罚和奖励来加强学生完成的动力。惩罚和奖励由学生自己提,以大多数学生赞成的惩奖方式为准。

2 学生如何学习

2.1 基础较弱的学生如何学习 (下转第154页)(上接第133页)

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从入学后,对所有专业的学习都不感兴趣,学习上动力不足,上课听不进去,注意力无法集中,作业全抄袭以应付教师检查。常常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即使偶尔想学习,也很难持久。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并未成熟,仍带有许多少年时期的痕迹,如幼稚,脆弱,自制力薄弱,依附性强等,加之他们没有社会阅历,无法感受到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放任自己。对于这部分同学需要教师特别关心和重视,了解学生,多与该类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尝试的去学习。对于语言类的学习,教师需要特别对待,布置一些简单的有趣的案例或项目让这一部分同学去完成,从而建立他们的自信。这类学生更适合理论知识较少,实践操作更多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处于实践中去理解基本的语法、结构等理论知识。对于不懂或者无法理解并应用的知识点,先让学生学会查阅书籍或者在网络上搜索查询在实践中如何应用对应的知识点,并多看该知识点的应用案例,从而理解和应用该知识点完成对应的案例或项目。

2.2 基础适中的学生如何学习

课程针对大部分学生(基础适中的学生)安排的项目或者游戏分组完成时各组都将按照基础较好、基础一般、基础较差的进行组合,均匀各组的实力。组内成员必须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分工协作完成整个项目,在完成后一起梳理整个完成过程,将各自完成的小模块的分析设计思路和流程分享给该组的其他同学,如果该组有不懂的同学,大家应该一起帮助该同学,给予详细的讲解,让整个组的同学对项目或者游戏的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从而使项目或游戏的分析设计流程更清晰明了。

2.3 基础较好的学生如何学习

对于自觉性比较高,领悟力比较强的同学,建议学生在完成课内项目的同时,再布置新项目让他们利用课后时间试着去完成,拓展该课程知识的应用学习,这一部分学生需要通过自学,更加熟练应用VB的语法、结构、算法去完成新项目,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所有项目或者游戏的分析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一直跟踪学生实施的进度,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引导。

3 总结

VB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进行。整个课程的教学以项目驱动为主线,并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语言类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卓然.VB语言程序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 崔艳莉,张敏,王重英.浅谈“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1).

vb程序篇6

关键词:VB;兴趣;教学方法;编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一、引言

VB(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属于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三个层次“文化、技术、应用”中的第二层次,VB做为一门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有其所见即所得的特点,且它能有效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为各院校大学生的入门程序设计语言。怎样教好、教会学生和怎样让学生学好、学会这门课程,是我一直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做了研究和探讨。

二、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原始的内部动力,在VB程序设计教学当中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在第一节新课上,如果直接给学生讲什么是对象、事件、控件,引入大量抽象的名词、概念,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先不讲或少讲理论知识,适当给学生看一些用VB编写的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如“计算器”、“蝴蝶飞舞”、“移动字幕”、“万年历”、“电脑开奖”、“交通红绿灯”、“倒计时牌”、等。给学生一个视觉冲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通过编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再给学生看一些与其专业想关的软件,例如会计专业用到“用友财会软件”及一些简单实用的插件,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热情和兴趣。

但学生长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艺术密不可分。刚接触计算机语言的学生接受程序概念和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难度,难免会影响学习兴趣。教师在VB教学中要立足于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效地突破难点,以提升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信心。下面介绍一些在VB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一)类比法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是教材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介绍对象的属性概念时,会用不同的事物作类比。例如:在介绍对象的属性概念时可以用一个人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属性特征作类比;介绍对象的方法概念时,可以用一个人会唱歌、会跳舞作类比,介绍循环嵌套时利用时钟的时针与分针的转动规律类比各个层次。

(二)直观与抽象相统一

理解Int(x)函数:数轴上在数x左边(包括x本身)的第一个整数,这样学生能比较直观的区分正数和负数的函数值。交换变量X与变量Y的数值:把x,y分别比喻成装有不同饮料的甲乙两个杯子,要交换甲乙两个杯子中的饮料,需要拿一个空杯子丙,作为中间周转饮料的杯子。使同学明白,x=y是错误的,应该设第三方变量,假设是t,先t=x,再x=y,最后y=t,或者是t=y,y=x,x=t.同时画变量交换的一个顺序图,提醒同学语句的顺序。

(三)利用多媒体

VB语言中的符号、语句、函数和过程,对刚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来说非常枯燥,通过多媒体的图形演示功能,能演示变化的过程,使那些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得一目了然,还可以把VB语言中的各种算法动态地演示出来,如选择法排序和冒泡法排序的flas。这样把学生引入了一个动态的、直观的、形象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案例法

由于VB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点多而且分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选用简洁实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实例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要避免在课堂上举太多太长的例子,那样会导致学生目不暇接,找不到重点。教师给学生展示的每一个案例程序都要有明确的知识点。能帮助学生把已学到的内容不断纳入新的内容体系中去,例如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循环结构实现同一个程序;用熟悉的程序改成自定义过程。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总结。

随着课程的进展,讲课时要讲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例子来贯穿所有知识点,比如在讲到VB与数据库连接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演示一个教务管理系统,这个例子能够把前面学的知识点都联系起来,并汇总,又做到了连接数据库。对源代码中的关键算法及与该知识点相关的内容教师可有选择的讲授。

(五)目标法

让学生看到好的VB作品,特别是教师自己的优秀作品或者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用好的作品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学生看到教师的优秀作品,才会从心底里信服老师,才会跟着教师认真学习编程。高年级学生的作品对学生也有很大的说服力,初学者不会觉得编程遥不可及,会以此为榜样,产生制作完整程序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另外给学生树立一个近期学习VB的目标,比如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VB的计算机证书考试,也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VB的兴趣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解决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VB的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提高编程效率和教学效果,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提高编程能力

开设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编程手段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所以VB程序设计教学应以程序设计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为目的开展教学活动。

(一)课堂引导

在程序教学中,重点难点是编写代码。不要一下子给出所有的代码,那样学生会分不出重点,可以在原有程序的基础上适当变换条件来激励学生去思考;或者通过改变语句的顺序或数量,让学生写出结果并判断不同之处;或者提出若要得到一定的结果,应该如何改写程序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内容举一反三,让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养成动态思维的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如变量的定义、程序的层次和注释等,要帮助学生树立面向工程的观点。但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过分注重语句教学,而忽视了算法。

开始新课前要对前面作业所暴露的典型问题及时加以总结,可以让作业完成情况比较好的学生上来评讲、找错,充分发挥高层次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带动低层次的学生。

(二)上机操作

程序设计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看花容易绣花难”。所以学生不能只看演示结果,要做到懂得基本方法,一定要自己动手上机写程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亲自去操作,要加大平时上机课的力度(上机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可让学生划分上机小组,由编程较好的同学任组长,编程过程中的小问题由组长及时解决,组长解决不了再问老师,每次上机都要验收上机成果,可抽查,也可让组长帮助验收,视具体上机人数而定。这样调动学生动手编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综合作业

经过系统学习,学生大致掌握了VB的基本知识,但对知识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系统的综合运用,对小型应用程序系统的开发步骤和调试都还不熟悉。所以在学期末有改要布置1~2道综合题让小组成员共同去完成,各小组员分担不同的模块,体现集体工作中的协作能力,以此来锻炼和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通过综合系统的开发,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授学转变为主动求学,从死记硬背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了领悟、创新和推断的能力。由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综合编程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对软件开发的理解也会有新的突破。

四、结束语

VB作为一门重要的编程语言,在高校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我们通过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际编程能力,从而使得VB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龚沛曾,陆慰民,杨志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勇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vb程序篇7

[关键词] VB 程序设计 教学改革 探索

Visual Basic(简称VB)语言是一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其特点是简单易学,适用性强。但对于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主动性差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教师想教好,学生要学好并非易事。笔者担任过中等职业学校《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多年,对《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有效地探索和改革。

一、引导学生编程入门得当,激发学生编程兴趣

VB程序设计是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该课程是零起点。开学初,不急于马上讲解教材中的概念,而是结合学生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室演示几个用VB开发的相关程序,让学生领悟到VB程序设计在今后专业岗位上的作用,通过案例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同时又要向学生介绍该课程的学习方法,强调学习程序设计是培养耐心、毅力、务实、严谨的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学生了解了学习VB的意义所在,就会迫切地想自己去尝试程序设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对教师来说,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有了良好的开始,如何使学生一直保持这样的兴趣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结合实际选择一些简单而有趣的习题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感受到VB程序设计的魅力,如“电脑开奖”、“计算器”、“猜数字”、“交通红绿灯”、“万年历”、“文本编辑器”、“倒计时牌”,“十以内数字的混合运算系统”等。让学生逐步认识到通过编程可以实现这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热情和兴趣。

二、组织学生多样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编程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以教授法为主、辅以演示法、实验法及讨论法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外,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知识的运用;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VB函数是一个理解容易应用难的知识点,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字面上的被动接受,在应用深度上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函数实践教学时,引导并布置学生自己写出函数格式及函数返回值,然后上机验证,再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函数的应用,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函数,教学效果非常好。任务驱动法要求教师做到两个坚持:(1)坚持“只要学生努力就能达到目标”的原则,即布置任务时需考虑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只有这样,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就会有一种成功感,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坚持及时检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给出正确评价,给予学生鼓励。

2.实例分析教学法

《VB程序设计》中有对象、属性、方法和事件等一系列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照本宣科的教学,学生感到乏味,越学越糊涂,如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从实例分析中学习概念,从特殊到一般,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例如,在一开始学习VB对象及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的有关概念时,引用一个课前准备好的窗体实例,通过程序的运行界面分析,对象、控件、属性、事件等新的概念由抽象变得直观。

3.错例分析法

学生对变量、类型、运算符、表达式这些基本概念和语言规则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对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知识需要不断积累。学习过程中,能听懂老师授课的内容,但自己编制的程序往往错误百出。课堂上,我经常将容易出错的概念以反例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找错误,通过运行。比如错误使用逻辑运算符。假设a、b和c是三个变量。如果已知a

例:Option Explicit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Integer,b As Integer,c As Integer

a = -3: b = -2: c = -1

Print a < b And b < c'显示True

Print a < b < c '显示False

End Sub

为什么 a < b < c会得False?因为,VB在计算这个表达式时,先计算“a < b”部分,得True;再计算“True

4.零散实例和核心实例结合

零散实例教学法,对每个知识点的运用和理解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但对前后知识的贯穿缺乏说服力。笔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体会到,除经典的零散实例外,将一个规模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核心实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非常帮助。所谓核心实例是指,实例从小到大、随章节的展开而逐步成长,呈现为逐步进化的多个版本。比如引入一个贯串全书的问题:设计一个“图书管理系统”。首先,用最基本的概念和最简单的结构,给出该系统的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版本,以后的每一次课,都对该系统提出新的功能和结构上的要求,并用本次课介绍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对它进行功能上的扩充和结构上的改进。每次得到该系统的一个增强的新版本。为达到设计目标,学生随着教学的进程,可以积极投入到对实例系统的调试、改进的实践中,逐渐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同时也提高了编程能力。

三、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学习程序设计是否成功,不是简单的操作,也不在乎于学生所编写的程序有多长,开发的软件功能的多与少。而是通过学习,学生是否具备了程序设计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要不断的、反复的训练和进行程序开发设计。因此,除了课堂教学和布置作业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和提高。例如,开办程序设计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开发任务。开展程序设计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程序设计方面的成果,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程序设计方法、思想、技巧等方面的交流,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程序设计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方面要求教师教法得当,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与教师积极配合。因此,教学改革应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改革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注重改革教材教法,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达到教与学完美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刘田.如何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新课标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体现.

[3]王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用教程(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vb程序篇8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改革;实践

Abstract: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as a public non-professional computer-based lessons, theory and practice strong, and teaching difficult. The article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students in an integrate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and explore reforms were made.

Key words: VB; programming; reform; practice

1 引言

Visual Basic(下面简称VB) 程序设计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然而VB语言枯燥、难以理解,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导致学生对这门课有恐惧心理,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分析、摸索出一些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掌握一门技能,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改革与实施

2.1 对课本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的教材总是先讲VB语言的基本语法,然后再讲VB中对象的使用。但在讲授时不宜将两者分开,要把VB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VB中的对象主要用于构建界面,而具体程序功能的实现则要编写代码行,因此任何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都不可能只用对象或只用语法。这两块内容可进行穿插讲解。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去理解抽象难懂的概念,挫伤他们编程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为基础,打破原有的以课本知识的逻辑结构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模式,先不讲基本概念,改用从简单的实例人手,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概念,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比如,在讲到循环结构中DO——LOOP语句和FOR——NEXT语句的用法时,我用DO——LOOP语句的4种形式和FOR——NEXT语句实现求解N!的过程,让学生去观察、领悟它们的异同。

2.2 教学方法多样化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提问法、小组讨论法外,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错例分析法

学生对变量、类型、运算符、表达式这些基本概念和语言规则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对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知识需要不断积累。学习过程中,能听懂老师授课的内容,但自己编制的程序往往错误百出。课堂上,我经常将容易出错的概念以反例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找错误,通过运行。比如错误使用逻辑运算符。

假设a、b和c是三个变量。如果已知a

不能写成:a < b < c 。

很多学生会错误延用数学上的概念,写成后一种形式。

例 Option Explicit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Integer,b As Integer,c As Integer

a = -3: b = -2: c = -1

Print a < b And b < c

’显示True

Print a < b < c

’显示False

End Sub

为什么 a < b < c会得False?因为,VB在计算这个表达式时,先计算“a < b”部分,得True;再计算“True

通过诸如此类的反例教学,使学生豁然开朗,印象深刻。

2)零散实例和核心实例结合

零散实例教学法,对每个知识点的运用和理解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但对前后知识的贯穿缺乏说服力。笔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体会到,除经典的零散实例外,将一个规模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核心实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非常帮助。所谓核心实例是指,实例从小到大、随章节的展开而逐步成长,呈现为逐步进化的多个版本。比如引入一个贯串全书的问题:设计一个“图书管理系统”。首先,用最基本的概念和最简单的结构,给出该系统的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版本,以后的每一次课,都对该系统提出新的功能和结构上的要求,并用本次课介绍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对它进行功能上的扩充和结构上的改进。每次得到该系统的一个增强的新版本。为达到设计目标,学生随着教学的进程,可以积极投入到对实例系统的调试、改进的实践中,逐渐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同时也提高了编程能力。

2.3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程序开发能力

VB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纸上谈兵,不上机练习,是不可能真正掌握VB 程序开发的。实践教学主要注意抓住以下几点:

(1)模仿阶段,对课堂核心实例系统的调试、改进。核心实例的每次增强版是全面反映教学内容的,学生通过模仿、知识再现达到在实践中领悟知识,开拓编程思路。

(2)分层次阶段,在教学过程实施的开始,和核心实例同步,我就给出了几个类似核心实例的课程设计内容,供学生选择。对核心实例的调试比较成功的,可以同步实施自己所学的课程设计内容,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掌握核心实例有困难的学生,针对教学内容重新布置实验,强化知识巩固。课程设计内容课后上机完成。

要掌握上面两个阶段的具体情况,教师应亲自指导,与学生一起上机实验,随时监控学生实验过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而发现学生常犯的共性错误,可在理论课上进行点评。

2.4 培养学生使用标准编码,养成良好编程习惯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使用标准编码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笔者在授课过程当中使用标准编码的实例,在讲解实例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编程习惯。

程序书写规范是非常重要问题,不仅书写格式应该结构层次分明,而且程序里面应添加起码的注释。不按照标准书写程序会增加别人查看程序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自己以后上机调试修改。强调学生避免使用Visual Basic 中的隐式操作,养成显式编码的习惯。比如永远使用Option Explicit,严格执行变量先定义后使用的原则。避免使用缺省属性,明确指出是在引用对象还是在引用对象属性。

3 结束语

一门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将以上一些改革和探索用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掌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应用程序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用教程(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袁锋谈.《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五个转变. 中国成人教育 2004(1)

上一篇:网卡驱动程序范文 下一篇:子程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