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6 20:32:53

vb程序设计论文

vb程序设计论文篇1

【关键词】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称VB)是各校各专业继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后,为增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读程序、编程序的水平,而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VB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包含协助开发环境的、事件驱动编程语言,较其他语言来讲,VB更为易学和使用,因此选择它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编程通识课程,可为后续开设其它程序设计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VB教学通常做法是先介绍操作方法和功能以及在程序中如何使用它,然后就是举例做练习。教师虽然认真备课、讲课,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在于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程序设计接触很少,进入大学之后计算机相关的先修课只有《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而它只有极少篇幅提到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开设 VB 程序设计课程,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过程中的理解、掌握程度较差,这直接影响到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VB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

分析VB课程的特点,不难发现,VB采取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思想,这使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一定的趣味性。课程分为教学篇和实验篇,采用多媒体教室教学与微机室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实现掌握一种可视化开发工具、一门基础编程语言和结构化编程基本思想的总体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程序编写,实现一定的界面功能,同时养成严谨、良好的程序开发习惯。它的实践性要求很强。VB 程序语言教学涉及的内容很多,知识面也非常的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教学难点之后,借鉴别人优良的教学技巧的同时,自身也应该多进行思考及尝试,使教学中的难点能够化难为易,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通过和学生交流可以发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 VB 程序设计课程认识不够,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学习程序设计对他们没有任何用处,与今后就业的关系不大。而VB到底能做什么,学生也不清楚,只是因为学校安排才学习。有上述想法的学生,他们在学习 VB程序设计课程上就会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不可能真正学好这门课程。VB 教学往往从讲授语法入手,语句格式如何,有什么样的功能,以及在程序中如何来用它,最后再来举例做练习。但学生往往缺乏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将知识点融会贯通于实践中来解决问题,体现不了 VB教学的优势。VB 程序设计知识体系庞大、涉及内容繁多。对每一节课或每一章的知识点,及时地梳理归纳和提炼总结,对于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很重要,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

二、VB课程教学方法改进

首先可以采取实践与理论的主次分层结合。即理论课上也要实践,实践目的是解决小知识点;然后在后续的实训课中,实践目的是解决理论教学中更为系统性的问题。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缺乏知识背景的前提下,理解VB中的抽象概念是有难度的,不同学生间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差异。对此可以采取分层分类教学方法,即引入问题分层、案例分类的方式。

另外,在实践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程序调试的教学。学生遇到较难的编程题时,一次性编写并不能完全正确,反复调试不见运行结果后,学生会失去耐心,时间长了将就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调试技巧的锻炼,当运行结果中出现bug时,使其能自主发现错误所在,进一步成功修改它,从而积累经验与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最后,为了更好地达到师生互动,可以尝试建立《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学论坛,将丰富的教学资源、优秀学生作业、参考资料等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下载教学资源,进行课后学习、作业提交、在线测试、网上讨论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度,修订教学计划,并进行在线答疑,从空间与时间两方面开阔了实践教学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仲淑.VB 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1(18):164-165.

[2] 王莉.VB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213):53-54.

[3] 文静.浅议VB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和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

vb程序设计论文篇2

关键词: 普通高中 VB程序设计 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

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VB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涉及信息技术课的专业知识,但VB程序设计教学不是专业编程,不是软件开发,教师必须注意大纲要求,注意应用教学向程序教学的过渡,注意程序设计的连贯性,否则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VB的课堂教学。结合几年来在教学中的深切体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上好VB编程课。

一、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们注意到,在VB程序设计语言的教材布局上,往往是先从基本的语法现象入手,比如先介绍数据类型常量变量等。实际上,教学过程中演示这些基本数据类型的例子本身就会涉及对象、属性、事件及方法。VB课程的教学是面对普通高中学生,缺乏对windows程序运行机制的相关背景知识。因此,VB教学中,讲解基本概念和VB的事件驱动机制、可视化程序设计必须结合。如果教师在讲解基本概念时照本宣科,演示数据类型的程序实例时,由于对VB的运行机制和可视化程序设计的方式不了解,学生的注意力并不关注也不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而是思考这个程序的实现过程是什么。由于没有关于对象的基本概念,立刻造成了理解障碍,不但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一头雾水,对程序设计也产生了恐惧心理,这是我在VB教学中的深刻体会。

在VB教学中教师应当时刻关心学生的知识结构,从学生的思维角度考虑问题,必要时整合教材相关知识点,特别要注意相关知识点的穿插讲解,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比如在讲解VB循环结构时,可以和后面的数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在有了变量这个概念以后还需要引入数组,而且通过循环结构对数组元素的打印,深化对循环结构的认识。有机地改变课本知识的逻辑结构,以相关知识点灵活组织课堂教学,通过让学生观看,在实际操作中主动模仿,领悟这些概念,最终引导学生明白抽象的理论知识并不神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

二、精选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将是枯燥无味的,也是被动的。教师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意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以能力为中心组织教学,使每一堂课都变成“我想学什么”和“如何去学”。要能够在教学中实现这些,我认为“精选教学案例”是关键。教师应根据特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案例,在讲课过程中适时提出供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获得答案。在上第一堂VB课时,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消除他们对程序设计的畏难情绪。我先制作了一个展翅飞翔的蝴蝶图案的屏幕保护程序演示给学生看,给学生讲解程序的具体设计。让学生觉得花几分钟的时间,就能编出一个漂亮实用程序,一下就激发了学生兴趣。这样做的效果是:学生从中可见VB的价值和实用性。学生有了兴趣和热情,接下来讲VB程序设计的步骤就顺理成章了,容易理解。在教学案例中重新组织并合理渗透知识点,保证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中学VB教学的要点可以用几句话概括,叫做“一箱两件三模式,四大概念五窗口”“控件对应代码段,事件驱动起响应”。其中“一箱”指工具箱,要求学生掌握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三种最常用的控件;“两件”指窗体、控件两类界面出现的对象;“三模式”指设计模式、运行模式、中断模式;“四大概念”指对象、属性、方法、事件四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五窗口”指设计时常用的五种窗口,即设计窗、属性窗、代码窗、工程管理窗及VB主窗口。如果教师仅仅简单地介绍这些知识点,则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例把知识点贯穿起来,在每个案例中适时、适量渗透一些相关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学案例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地、自然地体会概念。最后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概念了。在介绍定时器控件时,教师可选择一个“倒计时程序”作为教学案例。教师先演示一个倒计时程序,再介绍定时器控件的属性、方法、事件及其运用,这样学生知道在学完该控件后,可以用于哪些方面,因此,他们就不会再感到抽象和乏味。

vb程序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VB程序设计》;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357-02

1 培养学生编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能够学好VB编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是关键。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如何找到一条比较新颖、有效的解决程序设计枯燥、难懂的教学方式,一直是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方向。当学生对所学的课程知识产生兴趣和爱好时,就会从内心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那么学习过程也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也就是说不管老师讲得多好,如果学生对你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感觉没用,他就不会努力学习这门课程,你的教学肯定是不成功的。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对VB这门课的误解,对它失去兴趣。起初上课时,我们不要讲授太多太深的理论知识,但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演示几个用VB开发的相关程序,让学生领悟到《VB程序设计》在今后专业岗位上的作用,多讲一些VB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让学生玩一些由VB开发设计的五子棋、俄罗斯方块等游戏,或用各种计算器按要求计算求值,通过实例的有效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VB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让学生亲自上机操作,验证运行程序, 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VB的信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对教师来说,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另外,还可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和学生交流,巩固学生已经树立起来的学习积极性,如在网上论坛上设立留言板和讨论板,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在网上解答学生的问题,同时老师也可以在网上相关材料,让同学展开讨论,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以往老师的满堂灌输的填鸭式教学变成学生自主学习。

2 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1 设计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材”施教与因“需”施教相结合

《VB程序设计》课程的内涵十分丰富, 涉及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很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和系统开发的技能。实施VB的教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材,这样既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又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这里所讲的“材”是指以教材为纲,按照教材的章节按部就班地讲授,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讲课为主,要求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但是教学方法极易造成教与学的脱节,限制学生创造力的正常发挥。而“需”是紧扣教学大纲所确定的培养目标,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打破课程界限,将相关课程的知识点加以整合,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这是VB教学方法的重要方面,也为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设计是设计与实践并用的工作,只听、看、读是学不会的,只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实践,通过编写调试大量的程序,才能使学生从中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积累程序调试的经验,体会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实验环节,除了验证型实验外,增加了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为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要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上机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创造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2 实例教学

《VB程序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它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动手能力。讲授《VB程序设计》,像任何其他语言的程序设计一样,教材中前几章多数都是先介绍对象、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及VB语言基础等等一系列的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然后才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打破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改用从简单有趣的实例入手,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概念,例如,在一开始学习VB对象及对象的方法和事件的有关概念时,我设计了一个求外语、教育学平均成绩的并打印平均成绩的程序实例,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做,在当前打开的窗体内添加了三个命令按钮、三个文本框和两个标签,设置好各对象的属性;并分别在三个命令按钮的单击事件过程中添加相应代码,按功能键F5运行程序。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教师开始只简单提示学生完成程序,等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通过设问,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对象的方法和事件?并让学生找出本实例中各对象的名称、不同对象的方法和事件过程名称,教师再适当加以归纳和小结:窗体以及添加到窗体中的控件,统称为对象;而方法却是VB提供的内置于对象的特殊子程序,它可以直接调用,如Print方法;而事件则是对象能够响应和识别的动作,如单击鼠标触发Click事件等,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在VB中方法与事件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创建VB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及如何在界面内添加对象、设置事件等等,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在讲解实例时,教师当以精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程序实例,把重点放在具体实例的分析和讲解上,把要学习的语法和概念融入到具体实例中来讲解。

2.3 重视算法,抓住核心

在教学中经常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对语法、结构等知识掌握得很好,但一旦碰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实这是算法能力欠缺的一种表现。教师经常注重于分析每条语句的含义,却忽略了算法描述过程的展现,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在VB中,算法设计是它的核心。如果学生掌握了良好的算法设计能力,也就掌握了钓鱼的本领,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很好的解决。那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1)详细讲授常用的算法。算法有很多种,学生一般只要掌握常用的就可以满足编写模块的需要。而与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相关联的算法则不做要求。(2)教师带领学生多阅读程序,分析过程,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成熟的算法,使学生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3)开展实践性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编程实践,促进思维的飞跃,比如让学生练习编辑班级学生档案管理软件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为之设计合适的算法, 经过实践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应用意识和探究能力。这些意识和能力一旦形成,就会使学生利用VB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很快的提高。

2.4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自己动手的能力

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精讲多练”是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一大特点,实验教学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编写程序、上机调试程序,才能从中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积累程序调试的经验,体会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听不练根本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学生在完成课后习题时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甚至想抄作业应付老师。只有让学生动手编制他们感兴趣的程序,学生才会有成就感,才会对课程产生兴趣,学起来才会从容自如。如在学生学会编写求1+2+…+N!=?的程序后,即引导学生设计求N!的程序,待学生设计出N!的程序后,接着又让学生进一步设计求1!+2!+…+N!=?的程序。这种一环紧扣一环的探究式的动手实践练习, 以发展学生探索能力为主线来组织实践, 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的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主动实践的过程,产生一种探索和发现的心理。因此如何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也是我们需要加入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时,老师要重点设计选题, 使得选题既贴近实际需要,又能够让学生感兴趣,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程设计题目分为基本题和综合题。基本题按教学顺序设计,尽量避免涉及后续章节的知识,后续的课程设计题目尽量引用前面的课程设计内容,以便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综合性题目是对一学期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巩固,应与实际生活或工作相关且具有一定规模,可将其分成几个子项目,由更多的学生参与,分工合作,以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以学生学习内容为中心,完善考核形式

考试是测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对一阶段教学工作的总结与检查,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学习业绩的重要环节,考试的形式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由于VB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编程基础课,它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而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考试分理论考试与上机考试两种,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阅读和编写程序的能力,题目涉及选择、判断、简单概念填空、读程序写结果、根据给定的功能编写程序等,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理论水平。上机考试则更加侧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重点考查学生阅读程序、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的综合能力。另外再加上该课程的平时成绩,就可以对学生程序设计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几年经验积累表明考核形式实施后,学生的V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改革前有了明显的提高,为计算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为学生通过VB等级考试积累了经验,也为今后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奠定了基础。

总之,VB作为一门重要的编程语言,在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举足轻重制约着程序设计教学的效率。科学的教学方法一定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帮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采用综合评价学生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从而使得VB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萍,陆根书,程文文.教学情景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J].教学研究.2006,(4).

vb程序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VISUAL BAISC6.0程序设计》 教材 教学模式

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等有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是信息系统学科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是各类专业学习计算机的基础课。Visual VB(下面简称VB)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较流行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语言,利用它可以快速方便的创建具有专业外观的用户界面,使编程工作简单易行。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示例的分析,掌握使用VB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的一般方法和特点,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开发简单的Windows应用程序,并为今后进一步使用VB或其他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打下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程序实验环节只是配合每一章所学的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只是孤立的了解了某些VB 6.0程序设计知识,所涉及的知识面较窄,缺少学科的综合性,且动手能力很差,无法将实际的具体问题和VB 6.0程序设计知识联系起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VB课题组申请了学院的校级项目――《Visual VB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建设,对VB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一、努力培养学生编程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如果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感觉没用,那么不管教师讲得多好,他也不会努力学习这门课程,教学肯定是不成功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的兴趣,在开始上课时,先不要讲授太多太深的理论知识,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演示几个用VB开发的相关程序,让学生领悟到VB程序设计在今后专业岗位上的作用,多讲一些VB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的有效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VB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让学生亲自上机操作,验证运行程序,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VB的信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掌握学生认知能力

学生认知能力一般包括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创造等方面。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认知能力,采用相应方法。职高学生一般基础薄弱,认知能力较差,但不缺乏好奇心和上进心。其学习具有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及深的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职高VB语言教学必须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生动具体的例子进行教学,有些重要内容还要在不同的知识中反复出现。温故而知新是学生认知的规律,应通过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并加以适当循环的方式讲解。

三、遵循学习规律,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知识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授课对象,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接受和掌握。职高学生的学习内容是:三种基本程序结构和数组等相关知识。教材将这些内容分为两个章节安排,第一章是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和数组,第二章是综合应用。因为这样的安排,第一章的例题、练习选取了一些小学或初中的奥数题,题目有趣,不好理解,学生不会解题,编写程序更成问题。正如前面所描述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调整教学顺序,学习内容由直观到抽象,由浅显易懂进而逐渐深入,一步一步走过来,努力做到使学生想学习、能学会到主动学习。

四、在 VB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重视上机实践。计算机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仅仅听懂了还远远不够,必须亲自实践,正所谓“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使用”。VB教学不仅要听懂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好上机练习。所以,除了算法、语法教学外,其他时候都要安排在机房进行,教师精讲少讲,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时间上机练习。

2.教授方法,学会学习。作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VB的学习与前面的软件学习在学习方法上有很大区别,教师要不断地把学习方法介绍给学生们,方法得当,学习效果才会更好。比如,在学习程序设计的时候,学生们会学习到一些常用算法(如累加算法),这些算法如何用、何时用、怎么用?同学们只有真正理解、掌握了,才能灵活的解题。例如下面的题目都可以用累加算法完成:(程序略)

1+1/2+1/3+1/4+1/5+……+1/50=?

1-1/2+1/3-1/4+1/5-……-1/99+1/100=?

1*3*5*7*……*99=?

打印前30个数:0、1、1、2、3、5、8、13、……

vb程序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案例设计;总体思路;VB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案例教学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相比,案例教学侧重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充分参与和主体地位的实现,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归纳、演绎、推理、总结、反思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VB作为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因其操作性、实践性、应用性、直观性强(编程时采用图形用户界面开发环境),更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案例是对课程中某一单元或环节知识的情境再现,在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是借助典型案例来实现的,因此案例选取和设计的质量将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2VB教学案例设计的总体思路

案例教学的关键是选取和设计教学案例。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应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理解应用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为了使教学案例充分发挥其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应注意把握如下几个总体要求:(1)教师应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案例,针对知识点选择案例时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不能避难趋易或喧宾夺主;(2)选取和设计教学案例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兼顾知识本身的系统性,控制好分解的数量并留有伸缩余地,不能分解得过细;(3)选取和设计的教学案例要有延展性,不能是简单地把教学内容转换为一个个问题提出。案例应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介绍当前知识的同时,既有已往知识的复习巩固,又能对今后学习的内容有所涉及。当然,如果能兼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并能顾及学生的趣味,那么教学案例必然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基于以上几点的考虑,笔者在VB课程的案例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而形成了VB教学案例选取和设计的总体思路。

2.1案例选取贴近生活,与学生专业相关

教学案例的设计和选取应与学生的生活、专业相关联,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程序设计的实用性,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本校学生都配有一张中国农业银行卡,平时有很多学生会登录中国农业银行的个人网上银行,使用“卡号登录”的方式进入系统,查询自己银行卡的余额和交易情况。对图1所示的登录界面,本校学生是非常熟悉的,

而且学生发现每次重新登录或刷新该界面时,密码输入键盘中的数字键顺序都是随机变化的。由于这个登录界面跟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用我们要讲授的VB知识也比较容易实现,因此笔者在对其进行必要改造的基础上,制作成了一个VB案例。在讲授VB的多个知识点时,都借用了这个案例:(1)VB界面的设计以及控件的布局;(2)字符串函数的应用(如何实现“退格”命令按钮的功能);(3)控件数组的应用(如何实现密码输入键盘中的数字键顺序随机变化)等,实践证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由于VB课程可能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因此关于教学案例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的问题,对于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应区别对待:(1)如果是为大一的新生开设的,学生对专业知识基本一无所知,这时候VB教学与专业结合较困难,但可以与学生高中所学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知识结合,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用来解决数学、物理和化学计算问题的案例进行讲解,还可以结合学生常用软件某些功能的实现来设计案例,例如Windows计算器的实现、Word软件中查找/替换功能的实现等;(2)如果是为大二或大三的学生开设,这时候学生已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以考虑课程教学与专业应用的结合。考虑到任课教师未必熟悉学生的专业知识,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具体实施――VB任课教师与学生的专业课教师沟通,由专业课教师提出需求,给出相应问题的手工处理方法,然后由VB教师将其设计成案例。

2.2注重案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设计的案例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极大的兴趣和迫切需要下,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VB案例程序要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

例如,在讲解VB中的Do…Loop循环语句时,笔者引入了一个关于折纸问题的案例:纸厚0.5毫米,进行对折,问对折多少次后,其高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8848米)?

这个案例一呈现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家积极进行讨论,连平时上课不怎么听讲的学生都参与了进来,有的学生简单地凭借感性认识,认为这不可能,需要无数次,有的学生认为需要几千次、几万次……,在学生热烈的讨论和好奇心的驱使下,教师很轻松地就引入了今天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学生也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等待教师给出最终的答案来验证自己的判断。学生的兴趣调动了,非常渴望学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要让学生对案例产生兴趣,应注重两方面的问题:(1)设计的案例难度相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应当适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为按照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学生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是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因此设计案例前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2)设计的案例应贴近生活。日常生活现象是产生兴趣的主要源头,通过程序案例来模拟日常生活现象,必然让学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例如常用软件功能VB实现的案例、典型小游戏VB实现的案例(“猜数”游戏、Windows中的“扫雷”等)、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产品工作原理模拟的VB案例(模拟交通红绿灯、秒表、温度计等)等都会得到学生的共鸣。

2.3设计阶梯性案例组,循序渐进引导学生

设计阶梯性案例组是指按照教学内容内在的联系设计一组逐步推进的案例,这组案例的典型特点是前一案例的学习为后一案例的学习作铺垫,后一案例的学习在前一案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的难度逐步加大,但相邻两个案例之间的难度和跨度不大。使用这组案例教学采用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一般规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比较容易接受,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例如,在进行VB循环结构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下面一组阶梯性案例,通过由易到难地呈现案例,引导学生逐步思考,达到理解循环结构知识的目的。

阶梯组案例1:求和1 + 2 + 3 + 4 + … + n。

阶梯组案例2:求和1 + 1 / 2 + 1 / 3 + 1 / 4 + … + 1 / n。

阶梯组案例3:求和1 + 1 /3 + 1 / 5 + 1 / 7 + … + 1 / n。

阶梯组案例4:求和1 - 1 /3 + 1 / 5 - 1 / 7 + … 1 / n。

阶梯组案例5:利用公式 求圆周率 。

教师在讲解循环结构的实例时,如果直接给出阶梯组案例5,没有前面的4个阶梯组案例作为铺垫,学生会觉得有难度,一下子无从下手,也不太容易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

设计阶梯性案例组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案例组中的最后一个案例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案例,其余的案例是为方便目标案例的教学所作的铺垫,是为辅助目标案例的教学而设计的。

(2) 案例组中第一个案例的起点要低,足够简单,比如简单的求累加和问题、连乘问题等。

(3) 案例组中各个案例的难度逐步加大,但相邻的两个案例难度跨度较小,应尽量符合美国著名的教学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编制程序教学流程的“小步子原则”。

2.4恰当迁移案例,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能力

对案例进行迁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原有案例的基础上逐步改变或增加一些条件,就可以过渡到新的案例,从而把应用进一步引申到其他问题上,以此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述VB中的计时器控件前,首先由图2这个简单案例引出了计时器控件,方法是先向学生展示这个案例程序的功能,就是“单击一次命令按钮,文字就从左往右水平移动一段距离”。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很快就知道如何实现这一案例程序;然后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这样操作太机械化,能不能不需要人的干预而让文字自行移动呢?”,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向学生讲授了计时器控件的相关属性和事件等新知识后,学生很快就解决了新问题,写出了如下程序代码: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Label1.Left = Label1.Left + 200

End Sub

针对上述案例代码可以不断改变条件,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1) 当文字移动到窗体右边界后就会消失,如何让它从窗体的左边界重新出现?

(2) 如果要让文字从右向左水平移动,应如何修改程序?

(3) 如果要让文字从上往下沿垂直方向移动,应如何修改程序?

(4) 如果要让文字沿指定的路线移动,应如何修改程序?

(5) 如果要手动控制文字是否继续移动,应如何修改程序(展示计时器的Enabled属性作用)?

(6) 如果要控制文字移动的速度,应如何修改程序(引入滚动条控件的知识)?

通过案例的恰当迁移,可以产生一个接一个的新问题,用这些新问题牵引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不停地跟着教学内容思考,而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案例的恰当迁移,使得新案例产生于旧案例,旧案例引出新案例,旧案例和新案例之间平稳过渡,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在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下做到融会贯通。

要使案例具有良好的迁移性,教师必须抓住VB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体地系统地研究教学内容,将各个知识点的关联变成各种问题,根据问题的难度来巧妙地设计案例。

2.5制造错误案例陷阱,强化学生对模糊知识的理解

“吃一堑,长一智。”人们在认识事物获得认知时,往往出错、碰壁比不犯错误、一帆风顺更能增强印象,加深记忆。基于这一点,在设计案例时,我们可以专门针对学生容易出错和可能模糊的知识点来设计错误案例。在课堂上讲授相关知识点时,通过演示错误案例,学生会容易发现程序调试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这必然引起学生的困惑与思考,进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找出错误、改正错误,得到正确的程序代码。这样的处理方法可以明显加强学生对模糊知识点的印象。

例如,在讲授VB的多分支选择结构的执行流程时,笔者谈到“不管有几个分支,程序执行了一个分支后,其余分支不再执行”,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比较模糊,在编写多分支选择结构的程序时经常弄错各个分支出现的先后顺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设计了一个错误案例,如下所示。

编写程序,将学生的百分制成绩转换成对应的五级制成绩。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Cj As Single

Dim Dj As String

Cj = Val(Text1.Text)

Select Case Cj

Case Is >= 60: Dj = "及格"

Case Is >= 70: Dj = "中等"

Case Is >= 80: Dj = "良好"

Case Is >= 90: Dj = "优秀"

Case Else: Dj = "不及格"

End Select

Label3.Caption = Dj

End Sub

上述案例在演示时,学生很快发现在文本框中输入90分、80分后,单击命令按钮,程序显示的成绩等级都是“及格”,觉得比较困惑,很想知道原因,这时候再给学生具体阐明VB中多分支选择结构的程序执行流程问题,学生印象就非常深刻了,以后就很少犯类似的错误了。

2.6用综合性案例贯穿教学,让学生把握知识的有机联系

如果在VB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选用的案例过多,过于零碎,就会导致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仅会孤立地做一些简单的小程序,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VB知识来开发一个功能相对完整的应用系统。所以在设计VB教学案例时,最好能精选3~5个综合性案例,或仅选用1个规模较大的综合性案例(可简称为大案例)来覆盖或贯穿全部的课程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时以贯穿整个学期的综合性案例为中心,以此案例引导学生进入要学习的知识点,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新知识,逐步将案例完善。随着案例的完善,学习的新知识点也融入案例,这样逐步扩张地完成一个综合性案例项目的教学与开发。由于这些综合性案例将VB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对VB知识结构的整体认识,同时学生对软件的开发也能初步形成一个整体性概念。

采用综合性案例进行教学,可以选择从第一堂课开始,也可选择在一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月进行,笔者采用的是后一种。在讲授完VB的基本知识后,笔者会引入一个综合性案例“客房管理系统”,这个案例基本上覆盖了VB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对这个综合性案例的讲授遵循了软件项目开发的一般步骤,从需求分析开始,过渡到功能分析,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系统模块的设计、数据存储的设计、输入输出界面的设计,到最后完成代码的编制、调试、运行等一系列过程。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用文件和数据库管理数据的区别,我们分别用这两种数据管理方式实现了系统,通过这种处理更让学生有机会深刻地感受到用数据库管理数据的优势。

3结束语

当然,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对保证案例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案例教学毕竟不是简单地把设计好的案例逐个进行讲解就可以达到教学目的的。它还需要配合使用一些适当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等,并要结合一些实践活动,同时也需要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来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唐小燕,吴斌,鲁大林. 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 教育信息化,2006(10):63-65.

[2] 吴海珍,蒋加伏. 关联案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09(12):52-54.

[3] 李明,宣善立,冷金麟. 斯金纳教学理论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08(14):75-76.

[4] 孙振坤,孙斌. 条件迁移法在VB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11):47-48.

[5] 张广群,汪杭军,王保平. 问题驱动模式在VB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8(22):139-140.

[6] 王冰.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2):142-144.

[7] 叶品菊. 案例贯穿式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53-54.

[8] 陈龙猛,王保桂,李吉忠,等. 大案例教学法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探究[J]. 计算机教育,2008(5):59-62.

General Approach to Design of VB Teaching Case and Its Explanations with Examples

LI Zhi-hui

(School of Computing,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Wuhan 430205,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general approach to design of the high-quality VB teaching case, and gives the explanations by means of the examples in allusion to the problem about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VB course.

vb程序设计论文篇6

参考文献:

[1]宁德琼.VB下学生选课系统的设计方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11).

[2]邢国春.基于vb下的ADO控件对学生选课系统设计[J].师范学院学报,2004(3).

[3]李媛媛,傅申,李良彬.校园网上选课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22.

[4]张燕,兰彬.浅谈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6).

[5]康开锋.高职院校在线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参考文献:

[1]唐小燕,吴斌,鲁大林.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教育信息化,2006年19期

[2]王四化,林蟒,邱伯文,成明.基于VB和Surfer不连续区域气象资料自动成图的实现[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苟秉宸,余隋怀,王聪,初建杰.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践——基于TeamWorking的专业外语教学方法[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罗妤.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2009,20

[5]刘丽.信息化形式高校计算机语言课考试的改革[C].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4

[6]刘迎春.高职C程序设计实验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8

[7]彭鑫.VB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参考文献:

[1]于鹏,李霞.中文版VisualBasic6.0程序设计项目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张凯,李妙妍,袁静.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C].Proceedingsof2010Thi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TechnologyandTraining(Volume8),2010.

[3]段旭,潘舒,易德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30).

[4]苗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isualBasic”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36).

[5]李美满,李湘黔,易德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学习,2010(5).

vb程序设计论文篇7

VB是一门程序设计语言,也需要一定的英语基础。VB既能充实我们的生活,武装我们的头脑,锻炼我们的意志,又能在以后需要的时候成为帮助我们成功的推进动力。对于VB的学习,我个人觉得兴趣爱好占一部分,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努力程度和平时的学习习惯。下面,我也简要介绍一下我对于VB课程的看法。

VB程序设计的入门学习并不难,但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个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这时,做好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消化所学内容显得十分重要。上机实验课努力完成老师留的课堂作业,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做到这些,也是积极主动学习的表现。

对于VB,每一个VB老师都是一个严谨的老师,要求严格是应该的。刚学习VB,严格要求格式,这是熟练之后能随意运用的基础,也是学好VB课程的重要前提。在课上,应该注意老师所提到的每一点要求,上机课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注意每一个细节,争取做到零失误。

正式踏入VB课之后你会发现,编写程序代码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每一个程序当你完成时你都会有一种成就感。遇到问题时,程序代码可能会让很多人无从下手,建议大家多看别人设计好的程序代码,包括教材上的例题程序。读懂别人的程序后,要想他为什么这么设计,学到别人优秀的东西。积极跟同学讨论程序问题,在大家一起研究出一个正确的程序时,高兴的同时也促进了彼此的友情。

细节决定成败,VB程序设计的成败正是在于细节。纸上得来终觉浅,自己调试程序的时候总会犯很多错误,比如"文件未找到""下标越界"等等,都是平时没有机会解决和一些曾经被忽视的问题,为了找到代码中错误和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标点符号都不能放过。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小小的分号也会起着扭转乾坤的作用。我个人,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在于与滚动条有关的事件。与滚动条有关的事件主要是Scroll和Change.当在滚动条内拖动滚动框时会触发Scroll事件,但注意单击滚动箭头或滚动条时不发生Scroll事件,而改变滚动框的位置后会触发Change事件。Scroll事件用于跟踪滚动条中的动态变化,Change事件则用来得到滚动条的最后的值。不注意时,容易忽略Scroll事件与Change事件的区别,出现编程的问题不容易得到解决。VB中,这样的小细节比比皆是,一定要注意细节才能学好VB这门课。

我对VB的兴趣从何而来呢?从我对电脑的喜爱说起。我参加过一个学校的计算机培训班,之后在没事的时候自己还设计个ppt,photoshop什么的。大学加入广播站的网络技术部之后也学习了不少关于AU,AE,视频方面的制作。学习VB,我觉得能加深我对计算机已有认识的理解,能促进我对计算机的喜爱热情的提高,同时又能增长计算机知识。这么好的一门课,我为什么不好好学呢?兴趣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习惯,以来自于自身对VB这门课的看法。

vb程序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VB;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5-0000-01

Research on Exploratory Teaching Methods Applied in VB

Han Haixiao,Yun Yali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471023,China)

Abstract:As a basic cours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VB progromming is stronger echnical and practical than others.Through discussion concept of exploratory teaching,teaching

process of exploratory teaching and teaching principles of exploratory teaching,this paper elaborate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Using exploratory teaching in VB teaching.

Keywords:VB;Exploratory taching;Exploratory learning

一、引言

VB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其语法简洁、开发快捷,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VB这门课程。对于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VB程序设计的教学目的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传统的程序设计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进行教学,首先介绍编程语法及基础知识,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上机练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主体能动性,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动手探索结论,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VB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原理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认识

探究式教学法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设计,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吸引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发掘学生的探究潜能

探究性教学的关键步骤是教师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教师要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或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教师以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

3.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

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

4.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正确处理自身和学生的关系,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交流自学成果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用自由发言的形式或分小组进行交流,然后派代表发言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探究疑难的方式,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

三、探究式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是基于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现行教材为基本素材,让学生在设定的情景中通过师生的互动发现问题,产生探究主题,通过分析逻辑推理、实验,从而解疑释惑并获得一定的结论。探究性教学法在强调知识获取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要有一定的时间保障,由于受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的影响,在VB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可选择性的采取探究式教学法。

(一)探究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VB教学的入门阶段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为下一阶段简单编程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VB入门阶段的教学,首先,要明确该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VB集成开发环境,以及基本控件和基本语句的应用,使学生初步掌握VB编程的基本过程。其次,教师通过演示一个具体的实例提出问题,比如,通过演示一只蝴蝶飞舞的例子,提出控件的left,top,height,width属性如何使用,要求学生讨论并发言总结,进而要求学生模仿来编制类似的程序,实现对控件的缩放、移动等动态效果,学生用了不同的控件来实现,标签、命令按钮、图像框、图形框等,通过上机调试程序实现了简单的动画效果,这使得学生产生了成就感,最后,再回到课堂进行讨论,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多数学生都表示对VB的集成开发环境已经熟悉,对基本控件和语句有一定的掌握。探究式教学法在VB入门阶段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二)探究式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VB程序设计是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其前导课程开设的。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阶段,学生对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编程思想都有了清晰的把握,并且已经掌握了良好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C和VB均作为高级语言,其基本语言部分的思想和结构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表示形式上的差别,因此,VB基本语言部分,如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数组、过程、算法,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区分C语句与VB语句的差异。教师可以举一个实例,分别用C语言和VB语言写出程序,然后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该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的进行引导,最后,对该部分知识进行一个整体的总结,同时,把该部分知识与后续知识点关联比较紧密的地方加一强调,比如,选择结构语句在后面学习的单选按钮和检查框中经常会用到等。VB基本语言部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巩固了学生对基本语言的学习,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VB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恰到好处的引导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考,有创新的思考问题。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学生在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会接触和使用大量的计算机软件,比如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缴费管理系统等,鼓励学生多去了解、探究这些身边的常用软件,并进行讨论总结,然后自己设计一些常用软件。该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单独辅导解答。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一部分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能提出改进和提高任务的想法。针对该部分学生,教师可适时的给予指导,给他们一个发挥自学、提高自我的机会。这个阶段是学生从直观上消化和吸收知识的阶段,是他们发挥和提高能力的阶段。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开拓创新的精神,使学生接受科学研究全过程的训练,既有形象思维活动,又有逻辑思维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把知识运用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尝试改进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使用,并灵活创新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找到乐趣,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琳.在VB教学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探索实践.陕西教育,2009

[2]石严.VB语言程序开发设计的教学研究.科技信息,2007

[3]王方杰.VB教学方法探索.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

[4]杨树莲.以学生为主体的VB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5]张辉,魏晓君,钦明皖.洛扎诺夫教学法引入VB教学的几点尝试.计算机教育,2008

上一篇:资源建设论文范文 下一篇:室内设计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