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07 11:49:27

vb程序设计

vb程序设计篇1

关键词:VB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 能力

VB程序设计是大多高校必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我校,VB也针对绝大多数院系开课。但由于课程比较枯燥难学,学生对程序设计畏惧、对程序设计思想不理解等诸多原因,导致VB课程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通过几年的VB基础教学,我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基础必须打好

VB是一门面向对象、事件驱动机制的程序设计课程,为了以后能更好、更深入地学习,必须在开始时就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和事件驱动两大特点,这样在后续学习中,学生才能合理地使用合适的对象和事件。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个浅显易懂的例子进行详细讲解。比如“一行内容在窗体左、右移动;移动两种方法:手动和自动,当自动时,文字闪烁显示”,程序运行界面如图1所示:

讲解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看清楚题意,看清题目的目的和要求,提示学生找出这个题目中要进行操作的对象是什么,该对象该如何在窗口中体现,对对象的操作是什么。得出的结论是要操作的对象是“一行内容”,可以用一个能够显示文本的控件实现,操作是“左、右移动”。然后运行程序,通过演示程序运行,让学生们找出驱动结果显示的事件是什么。结论是单击“手动”和“自动”按钮,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通过多个简单例题的引导,通过对学生提问,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真正掌握对象的含义和事件驱动的含义,并能在给出的题目中说出需要添加什么对象,用什么事件来驱动。掌握好了这些,就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机制贯穿始终

VB语言内容繁多,层次性较差,采用“案例引入,上机实践,质疑解惑”的方式,学生即学即练,上手快,兴趣浓,有成就感。以VB的基础内容控件、控件属性、事件和方法为例。单个讲解的话很容易枯燥乏味,学生也难以真正体会其用途。教师应设计一个综合实例,实例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我以学生最经常接触的“登录界面”为例进行了讲解。程序运行界面如图1-4所示:

本实例包含两个窗体,主要涉及窗体、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图片等控件,通过本例可以详细讲解每个控件适合用在什么情况,以及相应属性、事件和方法的使用。由于此例学生经常遇到,所以可以很好地理解,便于掌握。控件外观属性如图1-4设置。

窗体一的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按钮单击事件

Form1.Hide‘窗体一隐藏,hide方法的使用

Form2.Show ‘窗体二显示,shoe方法的使用

End Sub

窗体二的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Form_Load()

Command1.Enabled = False ‘按钮可编辑属性设置,

窗体刚

Command2.Enabled = False 加载时是不可编辑的

Picture1.Picture = LoadPicture(″e:\素材\002.bmp″)

End Sub

Private Sub Text1_KeyPress(KeyAscii As Integer) ‘文本框 接收输入事件

Command1.Enabled = True ‘此时按钮变为可编辑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Picture1.Print ″用户″; Spc(2); Text1.Text; Spc(2); ″登录成功″

Command1.Enabled = False

Command2.Enabled = True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Picture1.Cls

Text1.Text = ″″

Text2.Text = ″″

Text1.SetFocus ‘文本框获得焦点

End Sub

三、问题求解能力的培养

Gagné说过:“教育的中心目标就是教会人们思考,运用他们的理性,成为更好的问题解决者。”VB的学习重点是程序设计,是用它来编程实现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单纯地靠讲解一些实例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采取的方法是给出初始创意,让学生给出扩展功能及相关功能的解决思路,最终能够转换为程序。仍以上例为例,让学生尽可能补充添加功能,并描述该用何方法,什么结构等等来实现,并以作业的形式交上来,然后课堂上给予总结,上机让学生实现,并给予指导。上例可以添加的功能很多,如输入不能为空,如果为空给出错误提示(分支语句和Msgbox的应用);密码校验功能(分支语句实现);设置输入次数不能超过3次(循环语句实现)等等。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并能够把理论知识同现实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更多问题的处理解决能力,形成了程序设计思维。

对一个题目要求用几种方法来实现,以此提高学生对程序的分析理解和举一反三的综合能力。例如,求1到100之间所有奇数的和。比较容易想到的是用For……Next循环语句实现。要求学生用Do While……Loop和Do……Loop While……来分别实现,学生就必须考虑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各自的语句执行特点、循环次数的控制和退出循环的方法等。这样既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了问题,也对这三种循环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进一步,要求学生求1到N之间所有奇数的和。循环变量的终止值需用变量N来表示,因此需要在程序的前面增加一条定义变量N的语句,还需要使用InputBox语句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将终止值输入给变量N,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编程能力可以得到训练和明显提高。

四、抓好上机实践环节

上机是提高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关键,所以要严格要求。做法是严格上机制度,上机表现直接跟成绩挂钩。学生自主意识较差,如果不明确布置任务,他们就会浑水摸鱼,上机无事可做,所以每次必须要详细分配任务,并且任务要具备趣味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充分调动他们的上机主动性和自我发挥能力。并且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互相帮助,耐心给学生指导,充分利用好每一次上机课。

五、结语

vb程序设计篇2

关键词:解题;优化;能力;提高;过程

新课程像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教学评价理念,逐渐渗透进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目前,学校对VB程序设计教育主要都放在课堂教学上,而对VB程序设计课的延伸(如:VB程序设计兴趣小组、VB程序设计各种制作比赛、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做得还不够,甚至根本没有去做。一周一堂的VB程序设计课在教学内容巩固与延伸上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情况。上一周VB程序设计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往往在下一周的VB程序设计课到来之前就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这给教师重复教学埋下严重隐患。所以,我们不仅要在课堂内让学生学到真功夫,而且还应延伸课外活动,通过一些生活任务、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自我价值。美国著名VB程序设计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VB程序设计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VB程序设计思想、VB程序设计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后,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VB程序设计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VB程序设计思想方法。

VB程序设计解题过程大致包括正确审题和变通、解题计划的制订、解题结构的优化和解题后的反思这四个环节。VB程序设计解题能力的培养也就可以根据这些环节进行。下面就这些环节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一、正确审题和变通

波利亚说过,理解了题意,相当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理解了题意,往往能直接找到问题的解法。拿到题目,不要匆忙去做,先认真阅读,正确审题,理解题意,全面掌握已知条件和设问要求,是问题解决的奠基性工作。审题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解题的成败。审题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弄清题目的两个组成部分:条件和结论。对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只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一般说来是并不困难的。然而对于某些要求综合或灵活运用知识来解答的题目,审题的要求就比较高了。这类题目的特点是条件比较复杂,甚至隐蔽而不明显。在审题时,对已知条件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随意外加。对于结论,经过审题要转换表达成其他各种等价形式。可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主要是培养分析隐蔽条件的能力,化简、转化已知和未知的能力。

二、解题计划的制订

VB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解题思路的源泉,离开了它们,解题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还可以进行大胆地猜想,由一般想到特殊,由特殊想到一般。经过这样一番深入思索之后,解题途径将会逐步明朗,解题计划便随之形成。

三、解题结构的优化

解题结构的优化,取决于对已知条件的整体、综合运用的程度,取决于对题意的整体把握程度,当然也取决于对求解(证)结论的理解和分析的程度。不少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对条件的利用往往是片面的、孤立的和局部的,从而使解题的过程冗繁多错,因此,在解题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从而探索更优的解法,获得更好的解题效果。

四、解题后的反思

波利亚曾说过,没有任何一道题是可以解决得十全十美的,总剩下些工作要做,经过充分探讨,总会有点滴发现,总能改进这个解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总能提高自己对这个解答的见解水平。波利亚在这里所说剩下些工作,说的就是解题后的反思。

反思什么呢?反思解题时运用了什么思维方法?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什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关键何在?如何进行突破?是否还有其他不同解法?试比较各种解法哪种解法最优、最合理?

VB程序设计解题中的许多问题是通过转化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应变能力。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演练,感知、体会解题的思想方法,逐步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题策略,如: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曲为直、以形论数、以数论形等等。在遇到新的问题情境时,能以有效的思维策略,去探索转化的途径,去优化解题过程。

vb程序设计篇3

关键词:VB程序设计;分步教学法;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7-0000-02

《VB程序设计》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专业开设的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程也是为学习以后的专业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我们中职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热情也不高。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产生出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变革,从而能够实现课程的有效教学。

1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们的中职学生在学习《VB程序设计》的时候,总觉得课程比较枯燥,并且觉得掌握起来难度很大,也不明白学好这门课程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往往在课程结束以后,我们大部分的学生根本就不能利用VB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产生这种结果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

1.1 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学习程序设计的课程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和一定的英语基础。而我们的中职学生本来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就偏差,大多数课程的学习成绩都处于不及格的状态,可以说是底子非常弱,这就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难度。同时,这门课程的理论性非常强。正因为我们中职学生底子非常弱,不太愿意学习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他们一般对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图片编辑等方面比较感兴趣。

1.2 教师的教学方式分析

目前,我们大多数教师是“为教而教”,并不特意注重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单纯注重强调语法、基本概念等细枝末节,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编写程序的能力,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注重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使学生感觉到《VB程序设计》的课程好像一门语言课程,通过朗读背诵就能掌握似的。这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也就根本不能掌握学习这门课程后所必须具有的技能。

2 实现《VB程序设计》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索

2.1 设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平时上课的时候,最好能够能举一些与学生专业有关的例子,学生会比较爱听。我们不仅是要教好自己的课程,也要把自己的课程和所教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告诉他们VB能对他们的专业有什么用处,这样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VB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如果提到某知识点在学生将来可以应用到他们自己的专业中,或者说当前人家怎么应用的,学生一般都会比较感兴趣,会很认真的去听。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对教师来说,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如何使学生一直保持这样的兴趣呢? 所以要求教师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实际选择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案例给学生感受到VB程序设计的魅力,如、“猜数字”、“万年历”、“交通红绿灯”、“计算器”、“倒计时牌”等。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体会到到通过编程可以实现这些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应用,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的热情并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 采取“分步教学法”,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要经过语言学习、程序阅读和程序编制的循序渐进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这些训练分解成三个由浅入深的阶段,分别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利用往届学生的优秀作业作为示范演示给同学们看,使学生能从认识上逐步深化。

首先,在VB入门阶段,该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主要掌握菜单栏、工具栏、工具箱窗口、属性窗口、代码窗口、工程资源管理器窗口的使用。使学生初步掌握VB编程的基本过程,为下一阶段简单编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阶段主要采用模仿式的教学方法,结合程序讲语言,以讲现成的程序为主,在程序讲解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并通过让学生模仿别人的作业编制类似的程序,从而刺激学生们的学习情绪,较深对程序语言的印象。

第二,简单编程阶段,该阶段教学目标为在熟练掌握VB语言的基本语句和了解简单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一定程序阅读能力和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并要求学生注意出现便面出现以下常见错误:(1)标点符号错误;(2)字母和数字形状相似;(3)对象名称(Name)属性写错;(4)对象的属性名、方法名写错;(5)语句书写位置错。这一阶段采用直观教学法,对涉及到的程序例题主要通过框图讲算法,培养学生理解程序流程并具备依据算法框图编制程序的能力。

第三,即综合阶段,该阶段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通过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实际问题的分析介绍,重点解释如何将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和训练达到提高学生们开发简单实用系统的能力。加大实验的比重,通过综合性习题的练习,提高学生们编程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2.3 分层布置实训作业。根据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每讲完一些知识,老师都应把新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任务的要求也不同。通过这样的练习和实训,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的不同的目标,采取分层推进法,即在同一时间内,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要求的练习和实训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因而老师布置作业也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优秀的学生我们一般控制在10到20个同学之间,让他们既能够自己得到提高,又能够带动其他同学学习,起到榜样的作用。

2.4 考核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根据VB的课程特点,除采用闭卷笔试考核之外,也对平时作业、实验和课程设计进行考核。期末闭卷考核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10%,课程设计成绩占2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和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给出。实验成绩根据每次的实验报告情况给出。对于课程设计,在课程即将结束的前两周,将所有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各小组分别选择不同的课题来设计。兴趣,客观、公正地评价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教学与课外实践是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保障。学生通过课堂实验、开放性实验、VB作品设计这三个实验教学环节,能开发出健壮的VB应用程序。这种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明显增强,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由VB开发的占60%以上,优秀率达80%以上。综上所述,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充分分析和把握,我们从用分步教学的教学方法,再通过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完全有信心和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多能很好的完成对《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并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这样我们也实现了《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炳文.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刘东辉.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2).

[3]沈大林等.Visual Basic编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http://省略/show.jsp?informationid=200911130908246225

[5]李绍芳.VB程序设计的教学研究和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10).

[作者简介]

vb程序设计篇4

关键词:VB;教学改革;任务驱动;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3)01-0113-03

Visual Basic(简称VB)程序设计语言是目前最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它简单易学且功能强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程序设计思想和计算机实际应用的能力,越来越多的高校将VB作为编程语言的首选课程。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却认为VB枯燥难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办法。

VB具有可视化、面向对象、采用事件驱动编程机制等特点,概念多,内容丰富。在程序设计方面,要介绍基本语法、函数、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和常用算法;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面,要介绍对象和类,对象的事件、属性和方法,以及封装、继承、多态等概念。在数据库模块,要介绍数据库的建立和访问技术[1]。知识点多,理论性强,使得同学们掌握起来非常困难,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1 VB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

目前,VB理论课的教学多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往往是2、3个班在一起的合堂课,教学内容是按照教学大纲设计的,课堂上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了解VB对所学专业的作用,因此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学习兴趣不浓。

再者,学生初学编程,基本功相对较差,对VB中的概念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并未完全掌握,使得遇到问题无从下手,即便写出了程序,也经常是错误百出,无法运行,这严重挫伤了同学们的自信心。

另外,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自学能力较弱,未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因而遇到问题就只能放弃。

1.2 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方式单一[2]

VB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编程、数据库访问三部分组成,传统教学也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的。在学习完变量、表达式、语句等基本知识后,才进入编程阶段,这时候学生对VB的学习兴趣早已消失殆尽,接下来是机械地完成作业,跟本谈不上什么学习热情了。

多班合堂上课,也决定了教学方式还是以老师一个人讲授为主,与同学的互动很少,更谈不上让学生思考、讨论了。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跟本无法培养他们的编程思维方式。

1.3 实践教学组织不利,实验课收效甚微

实践教学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理论课中讲解的原理、概念、案例等,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真正被学生掌握。每节课的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实验步骤以及要达到的实验目的,都需要精心组织。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老师不重视实践课,或者组织、引导不够,任由学生自由上机。学生实验目的不明确,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上机只能是敷衍了事。这样的实验课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没有任何效果。

2 教学改革

2.1 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高校本科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计算机实际应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运用各种教育技术将学生引入到教学中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将学生不理解的知识在课堂上细讲。将程序设计语言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起来,举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例题,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2 重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本门课的教学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开发能力。从面向应用、提高能力这个基本点出发,可以把教学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程序设计基础模块、面向对象编程模块、可视化程序设计模块、数据库访问模块[1]。教材中,某一模块所涉及的知识可能分布在不同的章节,在教学中,可以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起讲解,这样就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运用的最多的是“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模式。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教学内容作为一个任务,组织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把一个大的任务细化为若干个小的任务。以任务作为出发点,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由浅入深一步步完成所有的任务,从而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来,大大激发了学习热情。任务驱动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独立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的精神[3]。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来划分教学内容,把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典型的案例中去,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4]。案例要精心准备,选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例子,不要举过于复杂、知识点不突出的例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解决案例,最后将知识点总结归纳出来。例如,应用案例介绍动态变量与静态变量的使用可以经过如下的步骤:

提出问题:动态变量与静态变量在使用中有何区别。

分析问题:引领学生通过教材的描述来寻找答案,动态变量在程序运行进入其所在的过程时,才为该变量分配内存单元,退出过程时,该变量占用的内存单元自动释放,其值不被保留。静态变量在应用程序中只被初始化一次。程序运行进入过程后,静态变量参与过程内部的各种操作,退出过程后,其中静态变量的值仍被保留,当再次进入该过程时,变量原来的值可以继续使用。这样的讲解,学生只能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要想真正掌握必须通过案例来说明。

解决问题: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说明静态变量与动态变量的区别。

归纳总结:程序运行结果如图1所示。使用Dim关键词在过程中声明的局部变量属于动态变量,a是一个动态变量,每次进入过程都被重新初始化,其值始终等于1。使用Static关键词在过程中声明的局部变量属于静态变量。b是一个静态变量,每次调用过程时保持上一次的值。

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到的知识更扎实,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3 改革实践教学,增加实训项目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案例”的教学方法应该得到更好的应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又可以培养自身程序开发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在实践教学中除了要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还要注重培养程序设计的风格,规范的设计风格可以使程序结构清晰,一旦有错容易发现,便于维护。

程序中的错误主要有三类:语法错误、运行时错误和逻辑错误。语法错误是违反了语法规则而产生的;运行时错误是在运行代码时发生的,往往是由于执行了非法操作产生的;逻辑错误是指运行程序后,得不到所期望的结果[5]。要让学生掌握利用VB提供的调试工具,自己去发现和改正错误的方法,对程序执行过程进行跟踪监视,使编程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学期末要组织学生进行实训项目的练习。在理论教学中,有关数据库开发模块的内容往往介绍比较少,而这部分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又非常实用。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让学生开发一个有关学生管理的实训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开发。这样既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也使学生的编程能力得到真正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相互合作的精神。

2.4 改革考核办法

程序设计语言的考试要客观地反映学生实际的开发能力,所以要在计算机上进行考试。考试的内容要以编程题为主,同时兼顾基础知识。期末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机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主要考核平时上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实践成绩占20%,主要考核的是上机实践和实训项目完成的情况;机试成绩占60%。成绩基本上能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通过考核也能发现平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3 结束语

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实施“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加强实践教学等环节入手,探讨教学改革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使用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全面提升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洪波,石磊.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32-35.

[2] 卞爱莲.浅谈中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0(23):300-322.

[3] 王晓刚.任务驱动法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科教文汇,2010(3):167-168.

[4] 周永新.在VB程序设计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0(6):200.

vb程序设计篇5

关键词:VB;GUI;成绩;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2-7556-04

考试是衡量教学效果,进行教学研究,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重要手段。对每个教师而言,学期末分析学生的试卷和成绩,是教学工作中必要的一个环节。对此,特设计了“《VB程序》课程成绩分析系统”方便广大教师对所带课程成绩的分析。只需导入自己课程的学号和成绩即可。根据对学生成绩分析的特点,并本着操作方便,界面清晰,对使用者计算机水平不做要求的目的,系统设计思想如下:

l)功能齐全,能满足教师对学生成绩分析的各项工作要求。

2)界面好,完全符合当前最流行的Windows界面。

3)有效地防止用户的误操作,选项(按钮和菜单项)均采用Windows的技术特性。

4)设计结构灵活,易于扩充与维护。

5)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满足各门课程的成绩分析。

1 应用简介

本文利用matlab的GUI界面制作了一个成绩分析系统。主要分析表1中学生成绩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排序、直方图等,利用GUI界面的菜单和命令按钮来实现界面,一些函数来编写M文件来实现这些功能。

2 工具箱选择及常用函数介绍

2.1 imfilter函数用法

5 结论

本文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计1201班《VB程序设计》课程成绩为研究对象,用MATLAB中的GUI界面用户向导,对高计1201班《VB程序设计》课程成绩进行了成绩质量分析,为整体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我们以具体的数值计算结果,列出该课程的最低分、最高分及其相应学号,以及该课程的平均分和标准方差;并将该课程的成绩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同时显示相应学号;另外我们将全班的成绩作了统计分析,将其画成直方图,为任课教师前期教学工作鉴定和后期的教学调整提供了科学的数值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圣勤.MATLAB 7.0实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满晓宇,罗捷.战胜MATLAB[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关冶,陆金甫.数值分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vb程序设计篇6

关键词: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策略

初三学生的思维及认知尚处于发展与完善的阶段,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解决VB程序设计枯燥、难懂的问题,如何针对学生开展富有构造性、创造力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项重要课题。

一、形象比喻,注重贴近生活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部分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接受和理解的难度较大,尤其是程序设计的部分概念、算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巧用生活实例,用形象比喻的方式让学生轻松接受。如当学生要理解变量概念时,就可提出问题:在两个瓶子中,一个装了水,一个装了油,如何互换两个瓶子的液体?部分学生想到借助第三个瓶子的解决方法,类比程序设计中的变量,变量概念的理解就变得容易了,且学生不容易忘记这种比喻。又如,在讲到“事件驱动”这一概念时,我举了个例子,就如我们拿针扎气球,拿针扎气球这是一个事件,扎完后气球会破,这就是对“扎”这个事件所做的响应,而在VB里,就扎气球这个动作,就要为这个动作编写程序代码,编写代码就是事件驱动程序。这样进行类比,学生就容易理解到底什么是事件驱动了。

二、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从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掌握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但在学习VB时差异并不明显,因为可以说所有人都是从零开始,如在学习态度上,学生的学习态度分为主动型、被动型、放任型三类。主动性强的学生,能认真听讲,认真练习,他们接受新知也就快;主动学习的男同学比女同学普遍接受的要快,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能很快做出来,女同学相对而言就慢一些。而对被动型的学生来说,老师就是一个“监视器”,老师来了就赶快做,老师一走就开小差;放任型的学生不但在思想上放任自己,在行为上更是放任自己,不想对自己的行为做约束,上课不是说话,就是摧残微机设备,一堂课下来对他们是一种煎熬还何谈收获。鉴于此,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就选择实施分层教学。如,在我所带的2009届九(4)班的学生韩×、金××,他们对程序设计很感兴趣,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就比较高,除过要求他们完成要求的练习外,还增加难度,布置一些没讲的,有一定难度的程序,当他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适当地给予一些提示,让他们通过自学来达到自我探究的目的。他不但能完成课堂上的小练习,在他们的带领下还能带动班里一批学生讨论探究完成我所布置的额外练习。2013届的章××、周××也是如此,往往能带动一帮同学比拼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不同班分层是在不同的班级中实行分层教学,有些班级因为生源、环境不同等,学生整体素质比较差,这样再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对他们有点难,针对这种情况,就是对不同班进行分层,差别大的班级,整体降低要求,哪怕只是知道一点点关于VB的知识、素养,只是会绘制程序界面也行,避免流于形式而使整体丧失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比如,2009届的九(7)班、九(8)班,因为七年级时学生还在胜利中学没有合并过来,微机课一年没上,加上有些学生在小学就基本没接触过信息技术,他们两个班的基础都差,与九4班韩×所在班就是两个不同的档次,这样就不能采用同一个模式,只能整体班级分层,7班、8班学一点是一点,渗透信息素养也算达到目的。2013届的12班班风差,学习氛围差,只能整体降低要求,以培养兴趣为主。

三、循序渐进,逐步实现过渡

这套教材是按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宁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需求编写的。但考虑到初三学生认知的规律,一开始就学习设计程序界面,编写程序代码,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并且容易伤害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先给一段关于一元二次函数的程序代码并运行,学生一看,在VB中一元二次函数图像这么容易就画出来了,就会提起兴趣,然后再尝试着让他们就已给出的程序源代码,如果改变一下x轴、y轴的颜色该怎么做?抛物线的颜色?或是把y=x2这个函数变成另外一个函数如y=3x3+2等等,这样让学生先来领略VB的编程魅力,再自己动手对给定的程序代码稍做修改并运行,这样初步感受VB编程的独特魅力,然后再过渡到设计一个计算器的程序界面并为其编写程序代码,这样就不容易伤害学生学习编程的积极性。以上几点是对VB程序设计教学实践的心得与体会,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程序设计思想及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围绕该目标,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米文丽.《VB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5(1):103-105.

[2]连军.浅谈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6):150-151.

vb程序设计篇7

【关键词】VB 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 教学现状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13-01

VB(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职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相对于以前所学的QB程序设计,VB是一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好VB的程序设计方法及一些常用算法,是培养IT软件人才的基本需要,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将来学习其他的程序设计课程来说有很大的帮助。但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VB的情况不容乐观,那么如何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VB程序设计语言,让学生学以致用,是我们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进行《VB程序设计》教学。

一、职高《VB程序设计》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

《VB程序设计》语言中概念抽象,学生在学习后难以理解、消化。更重要的是职高学生毫无编程基础,英语底子差,逻辑判断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等原因,对该课程学习目标也不明确,课外的自学能力较为薄弱。此外,《VB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我们平常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一样,这是思维方法上的一个转变,这种转变过去一直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大量的练习,由学生自己自然而然感悟到的。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反复的挫折教育,不少学生在相对较短的学习周期内,无法逾越这个障碍,这样就造成挫折感一步步的加强,学习兴趣进一步下降,从而缺乏对该学科的认同感,最终产生了“我只要会软件的应用就可以了! ”的这样的错误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习的态度也就不够端正。

2.教材安排不够灵活

按照常规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先介绍VB可视化编程的概念、VB常量、变量、函数、语句等语言基础及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等知识点,再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也就是学生先学习理论,再进行实践。这从学习编程软件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考虑可以说是十分合理,没什么问题,但从职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考虑,把一些抽象、难懂的,枯燥的内容放在开头学习,并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反而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编程的积极性,更严重的可能会让学生排斥所有的程序设计,而且要在一个学期完成VB课程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人认为教材的处理上可以安排两学期,或者增加实践课时,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程序的基本思想、算法,并能设计出简单的程序。

二、《VB程序设计》教学的几点策略

1.第一堂课的重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保障。对于职业高中没有一点程序基础的学生而言,不能和他们开门见山的去讨论VB课程是怎么样的一门课。为了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对《VB程序设计》学习的兴趣,应避免第一堂课就开始讲授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由VB开发的一些小软件、小游戏,比方说QQ登录框、随机抽题活动,猜拳游戏等。这些程序选择上也必须考虑到设计的复杂性。最佳选择是:让同学们感觉有难度,却又觉得通过学习后能自己动手去实现它。

2.教学方法灵活应用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①直观演示法

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对于理论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如:类、对象、属性、事件、方法等,合理利用一些与之相关的素材,采取直观演示法,让教学更直观,让教学难点和重点深入浅出,又发挥了传统教学手段在解决学生现场问题上的优势。例如介绍算法,进行两个变量值的交换,先介绍计算机中数据的存放,让他们了解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知识。可通过黑板画图或其他方法给学生介绍存储单元,让学生建立起存储单元的思维模式。再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实现数据的交换,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这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程序中的算法,也使他们了解计算机中存储单元的唯一性,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

②案例教学法

VB程序设计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完成前先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进而引出任务中的知识点及所包含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该方法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引导他们采用相同方法或相类似方法去解决其他相近的问题。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能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例如在学期初的上机课中,让学生完成一个简单加法器的VB小程序,设计邮箱注册网站,简单的电子时钟,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其中的奥妙,激发学生想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VB程序设计》的课堂教学效果。

③任务驱动教学法

将已经做好的程序作品提供给学生,先让学生体验一下该程序的功能,分析窗体中用到哪些控件,分别要修改、设置哪些属性,要实现相应功能,应该在哪个或哪几个控件中添加代码等。当然,教学素材要选择恰当,任务难度要适中,如在介绍文本框的passwordchar属性时,我选择QQ登录框的设计。介绍图片框和图像框时,可以选择制作一个简单的电子相册,介绍定时器控件时可以选择制作一个简单的电子时钟,或者选择制作一个简单的交通指示灯(模拟红绿灯)等,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积极思考并动手实践。

④分组教学法

学生第一次接触编程,由于不熟悉VB操作环境,又缺乏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6―8人为一组,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劣互补,相互促进,组与组之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这样更有利于各组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公平的竞争,且每组确定一位组长,组内同学的问题可以由他来负责解答,组内的作业情况也可以由组长检查后汇报给老师,这样,每个组存在的问题经过组长汇总后给老师,老师根据反馈的情况可以进行统一讲解,当然组长和组长也可以进行问题的交流,这种组内交流,组间互动的方式可以更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了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精神,还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自我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训课堂中的教学评价

根据职高生的特点,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无论是掌握了一个算法,还是其中的一个控件的应用,都要给予公正的评价,如果因教师的不公正评价,可能会使学生灰心丧气,甚至讨厌这个老师,更严重的是使学生失去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因此,做好实训课中学生行为的评价,激励学生克服自己不足之处,争做有素养,有技能的职高生。既是教学的要求,也是育人的需要。

三、结束语

《VB程序设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只有不断挖掘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才能改善目前低效率的现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职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1]孙帝.《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远方出版.2004年10月第1版

[2]孙帝.《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远方出版.2004年10月第1版

vb程序设计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 考试改革 考试方式 考试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051-02

在充分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中仍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这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要求不相适应,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这些考试方式及内容亟待改革。

一、应充分重视课程考试改革

在国家日益强盛的今天,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人才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应该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建立将素质教育观内化于考试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

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有了新的标准,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的考试,不可能再沿用传统的模式,而应进行改革。应改变过去那些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通过改革使考试适应新的人才评价标准。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考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也是学习的指挥棒,这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识。通过考试改革,使学生在重视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二、《VB程序设计》课程考试改革迫在眉睫

《VB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可分为三大块:①VB程序设计的语法等基础理论知识。这部分主要是了解VB程序设计的各种语句如何使用;事件、方法的使用场合;数组、过程的使用等。②窗体中各种对象的使用方法。包括文本框、命令按钮、标签等常用控件的使用技巧;窗体对象的基本操作;菜单的设计与制作等。③简单软件的开发。主要是综合应用已学到的各种控制结构和各种对象,来设计小型的实用软件。其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教学和实验;二是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实用型人才。但目前的考试形式尚存在诸多问题:

1.考试重知识轻能力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加上划范围、定重点等,这样助长了一部分学生的惰性,造成了学生成绩优劣混淆,实际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卷面成绩不相一致,从而引起一些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这严重伤害了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破坏了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建设。

2.考试方式单一

现行的考试方法多以闭卷笔试为主,不能充分体现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真实情况,存在重理论、轻技能操作的倾向。在这种考试中,记忆力的考核处于主要地位,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处于边缘角色,考试无法测出学生真实素质的发展状况、且与高职教育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相吻合。再次,闭卷考试一般客观题较多,标准性答案使得课程教学走向趋同,限制了学生创造性、个性的成长,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3.考试重结果轻过程

现行考试以期末考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其他过程性考试。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平时学习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目前高职学生几乎没有升学压力,分数成了评价学生优劣的最重要手段,很多学生都抱着“60分万岁”态度学习,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偏离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

4.考试功能错位

考试应具有评定、诊断和反馈、预测、激励和选拔的功能,考试的目的、方法、内容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很强的指挥棒作用。但在现实教学中过分强调分数的价值功能,将分数同奖学金挂钩,与评优评先紧密结合。只重视分数的多少必然会导致课程教学结果的丧失,使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形成学生平时睡懒觉、逃课、上网,临到考试就忙于作弊的不良学习现象。

三、《VB程序设计》考试改革的策略和方法

1.树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考试理念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表现为实践经验不足、专业技能水平不强,更源自于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普遍较低。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将学生素质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于考试评价体系中,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加强素质教育过程评价,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

本课程应采用多元教学评价机制,将平时表现成绩与终结考试评定相结合,避免期末考试决定教学全局的情况发生。要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教师应进行考试结果分析,发现和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制定科学、规范的课程考试实施方案

本课程的考试成绩可以由多种考试形式的成绩按比例构成,它可以包括笔试、实际操作、作业、测验、小制作、课程设计、答辩、平时操守等形式中的几项,使考试方式丰富化、多元化,较全面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评。加大平时考核成绩的比例,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与评价,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紧张性,使老师更加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期末考试成绩以总结性、综合性考核内容为主,引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做到融会贯通。

四、《VB程序设计》考试改革的设计方案

1.平时成绩

学生平时出勤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平时表现等列入平时成绩考核范畴。通过上课前点名、下课前查点学生人数,随时掌握学生出勤情况,让学生养成按时上下课的习惯,作业完成情况也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证。

2.上机考试成绩

将部分内容的理论考试方式改为操作考试方式,如:《VB程序设计》。课程考试过去一般都采用笔试,现在可以改为笔试和上机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加大上机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给予评分。这种考试方式既考察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3.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以设计作品+报告+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中查资料、找素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自己的多媒体作品。使学生加深和巩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熟练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吸取他人的经验、探讨技术的习惯,提高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另外,要求学生按照给定的标准格式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使学生在完成报告的过程中掌握了技术文档的撰写方法。提高了文字表达能力。最后,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要全部参加答辩,有效地锻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教学中引入独立于百分制之外的加减分考察机制

对于上课讲话、睡觉、打游戏的学生进行扣分,对于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带头完成实验或作业,第一个提出正确答案的学生给予加分。尤其对后进的学生既要严格扣分也要多提供加分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该课程考试方式改革,达到如下预期效果:

(1)在考试改革中加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和一些阶段性考核,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减轻了学生期末集中考试的心理压力,调动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整体教学效果,从而转变了部分学生厌学的不良学风。

(2)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通过大作业和课程设计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技能水平。

(3)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可操作性强的考试,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4)课程考核评价方案较为合理,使考核过程规范化、科学化,形成考核与能力评测相结合,充分发挥了考试的作用。

(5)通过考试改革,使学生成绩评定方法更加合理,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反馈功能。教师可以实施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学生也比以前更加重视学习和考试。

五、对《VB程序设计》考试改革问题的思考

1.明确考试目的是成功进行考试改革的前提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而非目的,考试的基本任务是测验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学习。其目的在于检查教学效果、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应善于使用考试手段来监测和监控教学质量、规范和引导教学行为、鞭策学生积极努力地学习。要通过考试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积累、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塑造。

2.丰富考试方法

根据《VB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考试可以采用笔试、做设计、写设计报告、进行实际操作以及开卷、闭卷等多种方式。每一种考试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强调考试改革,而决不能否定闭卷考试的作用,但闭卷考试应特别强调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出试卷时要增加题型设计的灵活性,少出一些只用一种方法,只有一个答案的题目,多出一些综合思考题、分析题。题目的设计应能使每一位学生在解每道题时都有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分析、比较、融会贯通的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和可能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强调智力开发、避免考试中的偶然性。如果考试侧重能力考查,则必然会引导教学走上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正确轨道。

3.要建立健全考试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

淡化考试分数之间的微小差异,增大平时考试成绩的比例,逐步完善“形成性考核”,实行百分制、等级制及与评语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法,对有独立见解或创新的学生加鼓励分。应奖励有个性者,奖励有主见、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学生。反之,如果奖励服从者、适应者,只会使学生变得谨小慎微。同时,建立考试结果分析制度,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拓宽、疏通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建立健全沟通机制。

我们的考试方式改革今后的路程还很长,任务仍很艰巨。这不仅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思考和身体力行,更需要教学管理工作者在制度创新方面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有利于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付小晶、张国印、武俊鹏.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8)

2 杨日、赵丕锡.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模式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8(4)

3 王志超、王宜怀.从嵌入式系统教学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3)

4 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3

上一篇:木马程序范文 下一篇:驱动程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