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4:22:46

vb程序设计论文

vb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改革;实践

Abstract:VisualBasicprogrammingasapublicnon-professionalcomputer-basedlessons,theoryandpracticestrong,andteachingdifficult.Thearticleonhowtoimprovethequalityofteachingandtrainingstudentsinanintegratedapplicationdevelopmentcapabilitiesandexplorereformsweremade.

Keywords:VB;programming;reform;practice

1引言

VisualBasic(下面简称VB)程序设计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然而VB语言枯燥、难以理解,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导致学生对这门课有恐惧心理,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分析、摸索出一些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掌握一门技能,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改革与实施

2.1对课本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的教材总是先讲VB语言的基本语法,然后再讲VB中对象的使用。但在讲授时不宜将两者分开,要把VB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VB中的对象主要用于构建界面,而具体程序功能的实现则要编写代码行,因此任何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都不可能只用对象或只用语法。这两块内容可进行穿插讲解。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去理解抽象难懂的概念,挫伤他们编程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为基础,打破原有的以课本知识的逻辑结构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模式,先不讲基本概念,改用从简单的实例人手,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概念,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比如,在讲到循环结构中DO——LOOP语句和FOR——NEXT语句的用法时,我用DO——LOOP语句的4种形式和FOR——NEXT语句实现求解N!的过程,让学生去观察、领悟它们的异同。

2.2教学方法多样化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提问法、小组讨论法外,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错例分析法

学生对变量、类型、运算符、表达式这些基本概念和语言规则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对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知识需要不断积累。学习过程中,能听懂老师授课的内容,但自己编制的程序往往错误百出。课堂上,我经常将容易出错的概念以反例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找错误,通过运行。比如错误使用逻辑运算符。

假设a、b和c是三个变量。如果已知a<c,要判断b的值是否在a与c之间,可以使用以下表达式:a<bAndb<c

不能写成:a<b<c。

很多学生会错误延用数学上的概念,写成后一种形式。

例OptionExplicit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DimaAsInteger,bAsInteger,cAsInteger

a=-3:b=-2:c=-1

Printa<bAndb<c’显示True

Printa<b<c’显示False

EndSub

为什么a<b<c会得False?因为,VB在计算这个表达式时,先计算“a<b”部分,得True;再计算“True<c”,并将True转换为一1,-1<-1?最终得False。

通过诸如此类的反例教学,使学生豁然开朗,印象深刻。

2)零散实例和核心实例结合

零散实例教学法,对每个知识点的运用和理解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但对前后知识的贯穿缺乏说服力。笔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体会到,除经典的零散实例外,将一个规模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核心实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非常帮助。所谓核心实例是指,实例从小到大、随章节的展开而逐步成长,呈现为逐步进化的多个版本。比如引入一个贯串全书的问题:设计一个“图书管理系统”。首先,用最基本的概念和最简单的结构,给出该系统的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版本,以后的每一次课,都对该系统提出新的功能和结构上的要求,并用本次课介绍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对它进行功能上的扩充和结构上的改进。每次得到该系统的一个增强的新版本。为达到设计目标,学生随着教学的进程,可以积极投入到对实例系统的调试、改进的实践中,逐渐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同时也提高了编程能力。

2.3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程序开发能力

VB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纸上谈兵,不上机练习,是不可能真正掌握VB程序开发的。实践教学主要注意抓住以下几点:

(1)模仿阶段,对课堂核心实例系统的调试、改进。核心实例的每次增强版是全面反映教学内容的,学生通过模仿、知识再现达到在实践中领悟知识,开拓编程思路。

(2)分层次阶段,在教学过程实施的开始,和核心实例同步,我就给出了几个类似核心实例的课程设计内容,供学生选择。对核心实例的调试比较成功的,可以同步实施自己所学的课程设计内容,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掌握核心实例有困难的学生,针对教学内容重新布置实验,强化知识巩固。课程设计内容课后上机完成。

要掌握上面两个阶段的具体情况,教师应亲自指导,与学生一起上机实验,随时监控学生实验过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而发现学生常犯的共性错误,可在理论课上进行点评。

2.4培养学生使用标准编码,养成良好编程习惯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使用标准编码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笔者在授课过程当中使用标准编码的实例,在讲解实例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编程习惯。

程序书写规范是非常重要问题,不仅书写格式应该结构层次分明,而且程序里面应添加起码的注释。不按照标准书写程序会增加别人查看程序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自己以后上机调试修改。强调学生避免使用VisualBasic中的隐式操作,养成显式编码的习惯。比如永远使用OptionExplicit,严格执行变量先定义后使用的原则。避免使用缺省属性,明确指出是在引用对象还是在引用对象属性。

3结束语

一门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将以上一些改革和探索用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掌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应用程序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栋.VisualBasic程序设计实用教程(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袁锋谈.《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五个转变.中国成人教育2004(1)

vb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一、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设计中,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可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VB的开课学期一般在大一第二学期,按照专业培养计划,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对于从未接触过语言类课程的大一新生来说,C语言的学习,颠覆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普遍感到很吃力,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开始对程序类课程感到害怕。

二、教学方法探讨

1.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为了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对于VB教学,应首先与学生谈VB,而不是教VB。首先,要让学生明白VB和C语言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编程方式,不要因为害怕C语言,而害怕VB。教学中,通过演示一个简单的例子,向学生演示只需要两行代码便可制作出美观的界面和可爱的功能。比如:示例1:制作美观的界面,实现窗体上的文字自动或手动的向下移动。突现VB相对于C语言的简单易懂,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所需功能。最后,启发学生:如果想让文字上移,如何修改程序?如果想让文字左移或右移,如何修改程序?如果想让文字左右交替移动,又要如何修改程序?通过上述示例的讲解,使得学生对VB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直观、简单、易学、易用。其次,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学习VB,VB对于他们有多么重要。这门课的开设除了承上启下其他专业课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证,VB在二级考证中相对比较易学易用。再次,告诉学生,有了C语言的基础,代码的编写会更为容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示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比如,在讲属性、方法和事件这三个很枯燥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生活中有趣的示例来进行解释。示例2:通过“蟑螂从女生脚上爬过”的事例,讲解属性、方法和事件的概念。蟑螂从女生脚上爬过时,女生的脸色变红,脸的颜色为红色就是属性;女生尖叫起来,女生跳起来,这是女生本身做出的动作就是方法;蟑螂爬过女生的脚,这是外部事物对女生做出的动作,就是事件。通过这种类型的示例,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懂的概念。在讲属性、方法、事件的书写格式时,也可将这个示例写成VB伪代码的形式:属性的表示方法:女生.脸的颜色=红色方法的表示方法:女生.尖叫啊事件的表示方法:女生_蟑螂爬过至此,学生对VB程序一下就理解了。

3.实践中学习,项目中巩固

要想学好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将所有知识点都融入到一个个的项目实例中。课堂上边演示边制作,课后布置一些举一反三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完成。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不能放松,同一门课,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同样的学生,不同的课程,也要用不同的方法;同样的课程,不同的目标,也要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样的学生,同样的课程,在不同的时间点也需要不同的方法。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的过程。

vb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VB实例教学激发性主动性

作为语言程序设计领域的前沿软件,VB的发展历史已经很久,相关的技术也比较成熟,由于其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因此在很多职业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我校也在计算机信息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正是由于社会办学力量的推动和“程序设计”职业的热衷,现在会VB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很多人都局限在“会VB”,而不能灵活的运用,不能用VB完成相应的程序设计,更谈不上从事专业编程工作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高职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够吸引同学们努力主动的学习好VB,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虽然我们学生的起点相对来说较低,但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数也是以程序设计操作员为主的,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不仅是使学生熟悉VB的基本概念,而且还要能够熟练的掌握一些程序设计的相关技巧和方法,有一定的程序编写思维能力,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开展的:

一、注重实例教学

对于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我们是不可以只讲理论的,正如当我们学习游泳的时候,如果教练只是告诉我们每个动作的名称但不告诉我们这些动作怎么完成,我们是不可能学会游泳的。那么我们在学习VB的过程中也必须结合大量的实例演示,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VB的可视化设计和它的实用性。

在最初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我们必须先要详细的介绍各个控件,只有知道每个控件各自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以后我们才可以在VB中创造我们自己的程序。在控件介绍和程序设计中我们必须通过实例的演示来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各个控件的使用和程序的编写。特别是在程序的编写方面,我们一定要有相关的实例来让学生在感性上得到认识。比如在介绍IF……ELSE选择控制语句的时候,如果我们只是讲解单纯的语句,学生听起来觉得比较枯燥,但笔者首先给同学们演示一个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的登录界面,通过选择控制语句来确定我们在文本框中输入的条件是否为真做出判断,如果为真就登录到我们所需要的另一个界面,否则弹出一个提示信息框。在演示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思维表现得非常活跃,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知识非常有用。在这个时候我们抓住这一特点,首先,讲解实现这一程序的基本思路,提出实现思路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程序中讲解新语句的使用方法,总结新语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很快了解了程序设计的整个过程,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编程应用,整个创作过程只用到了简单的选择控制语句,但通过此例的学习学生学会了选择控制语句的使用以及如何设置选择控制语句,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从而创作出自己的程序。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关于VB的实例教材及各种参考书,但是都比较散而且内容也不是很详细,所以在讲解的时候笔者认为必须对实例进行慎重的选取和必要的修改,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程序结构严谨化

笔者所收集的程序除了强调程序的可靠性以外,还要特别强调程序的结构性,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实例,也需要做到程序结构的严谨化,使之符合大众的思维,但也要突出自己的特点。比如在讲FOR……NEXT等循环语句的时候,一般的都是利用从1累加到另一个固定的数值,来完成我们的循环讲解,这样的语句由于方法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最后的效果也没有什么吸引力可说。因此,笔者采用了另外一种方式,结合利用文本框输入的方式,即在两个文本框中可以输入任何两个数,使之从小的数值累加到另一个较大的数值,这样程序的效果也就更具结构严谨的魅力,同学们的感受也就会完全不同。

2、步骤详细化

因为同学们对新知识的接受,特别象程序设计这样的知识结构,还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实例,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笔者认为对每一个实例的操作步骤都要详细的板书出来,上机课或是在课余时间学生只要按照程序的操作步骤去做,就可以得到最终的效果,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相关步骤。

3、方法常规化

在讲解的过程中,力求采用最简单、最容易的方法完成每一个实例,尽量采用常规化的语句,避开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方法。比如,在利用文件操作对数据录入以及把录入的所有数据输出时,我们可以避开利用Type语句定义自己的数据类型的使用,因为采用Type语句定义,有多少个字段,就会产生多少个相关的成员,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就很难想得到这个成员代表的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就把程序复杂化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采用简单的文本框来进行输入,然后用Input函数输出就轻松完成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还是以游泳为例,不管我们怎么看别人游泳,但自己却不下水实践,我们是永远都学不会游泳的,那么我们在学习VB语言程序设计的过程中也必须不断的练习、实践。

笔者曾担任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班的该门课程的教学,为每周四学时,其中两学时是笔者的理论讲解课,两学时是上机实践操作课。由于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差,因此自觉性还不够好,为了监督他们很好的学习、认真的实践,笔者每次课都留一次作业,第一次就是完全按照笔者的课堂实例上机操作,以加强对本节课课程内容的理解并熟练这些操作技巧,这项作业是必须要上交的,并作为平时成绩登记。因为这是这门课程中最基本的知识要点和教学要求,虽然学生不可能每个人都对这门课程有浓厚的兴趣,不可能以后都有可能去从事专业的程序设计工作,但是作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笔者希望他们不管以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对于一些基本的程序设计思想以及常用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至少都能够体现出来。

在最后的综合实训、实践中,笔者结合同学们所学的知识并引进一些课外的知识实例来弥补课本上没有的相关内容。比如,我们利用VB做前台界面的设计,尽量用到所学过的所有控件进行布局、设置,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而用小型的Access数据库做后台数据管理来做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它具备一般的常用功能,即成绩的添加、查询、修改、删除,用户的管理等,虽然这个管理系统程序的设计比较简单,但通过这样一个小型的综合实例,就更加让同学们了解了VB语言程序设计的功能及特点。这是我们VB程序设计教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这样的一个综合实例,才能把同学们零散学到的知识全部的串联起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终于有了一定的成果,他们自己也会感觉很有成就感,也会产生一种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愿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才能更加有信心和目标。

以上的两个方面是笔者认为的主要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使课堂生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虽

然是实例教学,有很多有趣的程序及相关的小动画,但是这样的有趣如果久了,也并不能完全抓住学生的心,因为这些过程进行的场所都是在课堂,课堂生活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单调性,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笔者要求学生在完成自由独立创作这一作业以后要相互交流经验,这种交流我们一般都是在自己班内部进行的,次数多了大家就会觉得似乎还需要加入一些更新的内容,希望与其他班的同学一起探讨学习。为了弥补课堂学习和班内交流的不足,笔者有时间就会将两个班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首先每个班选几个优秀的作品演示给大家看,并向大家介绍创作的技巧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最后笔者会结合最近的学习内容对设计进行一个总的评说。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我们在教学中,实例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在教学中,我们不防在讲解本次课的内容之前,先演示本次课需要用到的实例,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性,这样也就抓住了同学们“人在教室,心也在教室”。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使同学们了解编程的基本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围绕着这个目标,在保证同学们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进而使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这是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炳文、杨明福、陈定中.全国计算机二级教程VB语言程序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__.4

[2]张书云、姜淑菊.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悉[J]计算机教育.20__(5)

vb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微课;程序设计;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3/14-0133-04

研究背景

微课(Micro-lecture)最早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Leroy A. McGrew教授在1993年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及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T.P.Kee提出的1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OML)。[1]目前,在国内普遍接受的微课概念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提出的[2],他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Knowledge Excavation)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就能产生与传统长时间授课相同的学习效果。

国内关于微课的研究,历史较为短暂。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将“微课”的概念引入国内,他认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3]另外,关中客又提出了“微课程”的说法[4],并指出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张中兴[5]在微课与微课程的研究进展综述中指出,微课程涵盖范围广,不仅限于课堂内,还可以包含课堂以外的非规范学习,其特点是贴近课堂,更容易被师生接受。

笔者认为,本研究无需对微课与微课程进行严格的概念区分,它们都应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且为了表述方便,后文中一律用“微课”一词。

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习程序设计的人也与日俱增。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难免会因为对某个知识点没有理解而感觉学习困难,也会因为跟不上后续课程内容而失去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便产生对程序设计的恐惧感。而微课围绕某个知识点,以一段讲授微视频和相关教学资源提供给学习者,使其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消除知识盲点。

程序设计课是大学计算机教学系列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课,知识点很多,而且知识点之间具有较强的连贯性[6],为了维持其连贯性,可针对各个不同的知识点录制微课并用于教学中。同时,通过微课的方式学习程序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程序设计类的微课进行梳理,分析其设计的特点、研究的趋势等。在本研究中的程序设计类微课是指为帮助程序设计学习者有效获取计算机编程相关知识(编程语言、算法等)、提高编程能力而设计和开发的微课。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程序设计类微课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希望能为程序设计类微课工作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些许帮助。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文献计量法用来统计论文篇目,获取各种分类之间的数量关系;内容分析法用来为论文定性分类。

分析数据得出的表格使用的是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

2.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来源为中国知网,在“高级检索”模式下,在检索范围、检索年限不限的条件下,以检索主题“微课”并含“程序设计”方式进行模糊检索,由于检索到的文献是从2013年开始的,所以本研究设定的时间跨度为2013年至2016年年底,共有144篇文献,经过笔者剔除重复、偏离研究主题较远的文章,共得到120篇论文,其中包括117篇期刊论文和3篇硕士论文。

数据分析

1.数量分析

经过统计,每年文献的数量如表1所示。

我国对微课的研究始于2011年[7],但是将其与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建立联系是在2013年,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下,不得不说这是很滞后的。笔者认为,这与微课的“舶来品”身份有关系,由于翻译等诸多原因,大批学者只关注其基本概念和意义特征[8],对微课的实际应用研究较少。从表1可以看出,程序设计类微课研究虽然起步晚,但是论文数量的逐年增多说明研究者越来越关注该领域。笔者认为,这跟21世纪教育技术研究进入集中爆发期[9]不无关系。从2013年到2015年论文数量增加很快,说明对程序设计类微课的研究不断升温;而从2015年到2016年,虽然论文的数量增加了,但是增速明显减缓,似乎相关的研究即将步入稳定状态,所以预期将来该方面研究的深度会更进一步。

2.主题分析

对论文的研究课程主题进行分析统计,得出如表2所示的结果。

笔者将课程主题主要分为C(语言)、C++、Java、C#、VB、Web(程序设计)和其他(基础课程、算法等)。C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因其具有灵活、简洁、易懂等优点而被广大计算机学习者作为入门语言,所以它占程序设计类微课研究的比例最高;在“其他”一类中,由于包括程序设计通识、数据结构、算法和其他编程语言等内容,也有40篇论文,占比为33.33%。其次是有关Java的研究有11篇论文,占比达到了9.17%;有关Web编程的研究论文有9篇,占比7.50%;VB方面的论文有7篇,占比5.84%;C++和C#方面的论文均为4篇,占比3.33%。有关Java程序设计的微课研究仅次于C语言,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3.研究机构分析

对所有文献的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类型进行分析统计,得出如上页表3所示的结果。

笔者以办学层次为标准,将论文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类型分为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和中小学。统计得出本科院校为程序设计类微课的研究主力机构,共发文65篇,占比54.17%;专科院校紧随其后,贡献了51篇论文,占比42.50%;中小学仅有4篇论文。

4.研究区域分析

按照中国地理区划,笔者对的单位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如上页表4所示的结果。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华东地区在程序设计类微课方面的研究明显高于其他六个区域,论文数量占比高达45.00%,相当于华中、华南、西南和华北四个区域的总和。笔者还统计出华东地区中仅江苏省的论文就有31篇,远多于其他各区域的论文数量;东北地区的8篇论文皆来自辽宁省。

5.研究内容主题分析

从教育技术学的角度出发,将程序设计类微课研究论文的内容主题从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5个角度进行分析统计,得出如表5所示的结果。

由于一篇论文涉及的主题往往不止一个,所以统计总量超过论文样本数量。从表5可以看出,程序设计类微课研究的主要关注领域在课程的应用、设计和开发上,各有论文78篇、39篇和24篇。研究者们在管理和评价方面关注很少,分别仅有1篇和2篇论文。笔者认为这是最令人担忧的现象,如果微课的研究者只关注微课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即把微课制作出来投放使用后,不再管理和评估效果了,就是把一个全周期的教学服务[10]的后期活动“”掉了,这样何谈构建基于微课的程序设计课程学习平台、环境?

6.研究技术整合分析

进入“互联网+”时代,研究者在研究程序设计类微课的同时, 不断拓展视野,将翻转课堂、MOOC、在线学习等热门教育技术与微n进行了整合,笔者对样本中与微课整合频率较高的技术进行了统计,得出如下页表6所示的结果。

在表6中,其他一类主要包含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微课与各种新技术的整合越来越多,并仍有继续增长的趋势;翻转课堂与微课的整合是研究者比较关注的点,共有23篇论文涉及到这方面的研究。

研究结论

从大量的程序设计类微课的研究论文可以感受到教育工作者对微课和程序设计课程的关注和热情,他们都希望通过微课的形式促进程序设计课程的高效开展。在论文样本时间跨度内可以看出,论文的数量逐渐稳定,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研究不是盲目跟风,而是真正有深度的研究。

从研究机构来看,本专科高校对程序设计类微课的关注和研究高于基础教育学校。然而,由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信息素养,所以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利用微课的形式开展计算机程序设计课是很有潜力的。中小学的一线教师也比专业研究人员具有更多的实践经验,所以教师可以多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新鲜、实用的观点和经验。

从地域角度看,华东、华南等较发达的地区对微课这类热门教育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研究较多,原因在于:一是地区发展水平高,提供了物质基础;二是研究者容易接触新事物并敢于尝试,成为研究主力。同时也反映出其他地区在程序设计类微课方面还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和研究空间,并且在推进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其他地区提供的经验和理论支持。

通过内容分析笔者发现,大量的相关微课不够开放,只是封闭式的教学短视频,没有教师与学习者、教学资源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研究者大多关注的是微课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而对微课的管理和评价有很大缺失。有些研究者试图通过平台开发的方式进行弥补,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科学的方向。搭建完善的微课体系,对程序设计类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等都有完整的流程设计,能为程序设计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新兴的教育技术――MOOC、翻转课堂、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等扑面而来,基于微课的程序设计课程,本身就有扎根于信息技术的优势,所以让其与新技术整合,实现网络化相当方便。研究者们应意识到这项优势,顺应时代潮流,以提升程序设计学习者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为目的,灵活采用各种教育技术和资源与微课整合,构建多维度、实时、在线的程序设计学习系统。

参考文献:

[1]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2]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1,13.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4-41.

[4]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5]张中兴.微课与微课程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6):586-589.

[6]柳泉.微课引入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J].物联网技术,2016(08):119-120.

[7]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8]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73+84.

[9]兰国帅,张一春.境外教育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教育技术领域20种SSCI和A&HCI期刊的可视化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5(07):114-120.

[10]乐艺.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管理――以“C语言程序设计”微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2):55-58.

vb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VB程序设计;教学探讨;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4-3378-02

Application on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of Visual Basic Program Desig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OU Gao-lin1,2

(1.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Jiangsu Institute of Economic & Trade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8, China; 2.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816, China)

Key words: The paper is based on course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VB and the mode of education with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 studies Task-driven teaching,which is Used in teaching in VB.Teaching computer programming is designed to provide useful experience and advice, enrich teaching methods tha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aching.

Abstract: task-driven teaching; visual basic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discuss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VB程序设计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入门级编程教育,方便以后进行更深入地学习计算机编程和设计。VB程序设计的特点是界面友好,采用可视化编程技术,“所见即所得”,适合做界面设计和数据库管理。计算机编程是一件枯燥无味和繁琐的应用技术, 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编程学习难以开展和深入研究。

高职院校侧重于职业教育,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主要是成绩中等偏下的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通过对高职学生知识能力架构进行统计和测量分析,数据显示,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高考的失足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们对计算机编程学习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没有自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VB程序设计教学的首要任务。高职学生虽厌恶理论和教条,但他们乐于动手实际操作,对简单实验和数据分析非常感兴趣,这种群体教育适合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教学实践表明,在完成一个具体项目并投入实际应用时,学生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针对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对课程进行总体目标、内容的整体设计、项目开发详细设计与流程分析等方面进行设置和分析。

1.1 课程的总体目标

依据“因材施教”原则,VB程序设计采用多媒体教室或电子教室教学与实训机房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及边学边做,重点突出技能培养。在突出技能的同时,还重点讲解解决思路和方法。学生通过学习,达到课程的总体目标:

1)专业能力:了解可视化编程语言VB的特点;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程序设计常用算法;掌握VB的编程环境、常用的VB标准控件的基本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教学环节,熟练掌握VB可视化界面设计方法及相应编程;能够正确的阅读、分析、调试VB程序;达到能用VB设计简单的应用系统的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组成一个小型的项目开发团队并积极主动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2)方法能力: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活动组织实施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项目策划能力;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备资料检索和阅读能力;能够使 用Office工具完成文档编写。

3)社会能力:学生能够吃苦耐劳、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熟练的进行技术交流;使命感和责任感,强烈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

1.2 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

在项目的设置上,把VB程序设计课程设置为9个具体开发项目,每个项目作为一个主题学习单元,项目均实行双线学习制,即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个规定项目,课外学生模仿课堂项目再完成一个自选项目。课程共设置72个学时,36个学时理论,36个学时实际操作和教师指导,每个项目占用8个学时。在课程的最后,设置一个综合项目开发的主题学习单元,与前面的学习单元不同的是,它是一个开放的项目,即需要学生自行组建开发团队,每个开发团队自行构思应用程序的类型和内容,明确软件的功能和效果,并完成应用程序的开发,这个主题学习单元可以综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组织能力,实现知识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一体化的目的。部分项目设置如表1。

1.3 项目开发详细设计与流程分析

通过对每个具体项目进行详细的系统分析,要开发出一个完整而实用的VB应用程序,需要经历6个典型的工作任务模式如图1。

每个工作任务模式具体描述:

1)准备工作(系统分析):确定要解决的问题;用什么方法实现;需要使用几个模块、几个窗体和每个窗体使用什么控件;使用什么算法,必要时需要画出流程图。

2)创建工程(程序设计):这是整个程序设计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具体步骤:①建立用户界面;②设置窗体和控件的属性;③编写代码。

3)运行与调试(软件测试):有3种方法可以运行程序:① 执行“运行”菜单中“启动”命令;② 单击工具栏上的“启动”按钮;③ 按F5键 。若程序代码有错,会出现错误信息提示框,针对具体的错误提示,对程序进行调试分析,并排除错误。在运行程序时,对界面和数据代码进行分析和调整,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要求。

4)保存文件(存储与备份):VB的应用程序包含窗体、代码、类模块、标准模块等,所以保存文件时要分别保存窗体文件(.frm)、工程文件(vbp)、标准文件(.bas)、类模块文件(cls)等。具体步骤如下:①单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工程”或工具栏上的“保存工程” 按钮。如果是从未保存过的新建工程,系统打开“文件另存为”对话框; ②选择文件的存放位置;③给要存盘的文件命名(可以含有路径,如d:\VB程序开发\PROG1);④ 单击“保存”按钮或按回车键。

5)生成可执行文件(投入使用):操作步骤如下:①执行“文件”菜单中的“生成VB1.exe”命令;②“文件名”部分是生成的可执行文件的名字。默认的可执行文件名与工程文件名相同,其扩展名为.exe。如果不想使用默认文件名,则应键入新文件名(eg:vb.exe) ;③单击“确定”按钮。

6)对文件进行打包(制作安装程序):在用VB等语言编写并编译成程序后,往往会制作一个精美的安装程序来自己的软件。通过对行业打包软件的对比,Setup Factory打包软件操作简单,实用易学,是一款强大的安装程序制作工具。Setup Factory提供了安装制作向导界面,即使学生对安装制作不了解,也可以生成专业性质的安装程序;该软件可建立快捷方式,也可直接在 Windows 系统的注册表加入内容,还能在 Win.ini 和 System.ini 内加入设定值,更可以建立反安装选项等等;它内附的向导可以一步步的带领学生做出漂亮又专业的安装程序。

1.4 根据流程分析图,结合任务驱动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开发

1) 授课教师对具体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对项目作分类整理,列出项目需求分析表。

2) 针对项目需求分析表,授课教师指导学生制定项目开发的详细方案。根据项目需求表、结合所了解的资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确定任务实施方案;让学生列出任务实施的方案与步骤。

3) 组织学生按照详细方案进行项目开发。授课教师列出方案实现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重点把握和攻克难点。创建工程(程序设计)是本次项目实践的重点,打包是项目实践的难点。

4) 参照项目需求分析表,授课教师对学生做好的应用程序和具体任务进行验收,并组织学生写出相关实验报告。可采用项目组互评、教师评价综合评判等方式进行,授课教师对各组反馈作点评,同时让学生有一个反复再实践的过程。

2 结束语

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符合国家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采用引入知识点、讲述知识点、强化知识点、应用知识点、综合知识点的模式,由浅入深地展开对技术内容的讲述;在整体上体现了内容主导、实例解析,以点带面的模式。该教学方法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并以实际工作的实例引入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具体项目为载体设置主题学习单元,每个主题学习单元的项目相互独立,也相互关联,都包含了完整的工作过程,但项目难度是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承上启下,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逐级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打破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而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于鹏,李霞.中文版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项目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凯,李妙妍,袁静.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C].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8),2010.

[3] 段旭,潘舒,易德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30).

[4] 苗h.“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isual Basic”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36) .

[5] 李美满,李湘黔,易德成.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学习,2010(5).

[6] 李可欣.案例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9).

vb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武警院校;NCRE;计算机语言;Visual Basic;C语言;

武警院校大多为指挥院校,目标是培养“适应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和履行职能使命需要的新型高素质指挥警官”。学员既有参加高考的学生,又有从部队考上的战士。生源不同,其文化基础知识相差甚远,但都按统一的实施方案和计划模式进行组织教学,采用封闭式的全程军事化管理制度。主要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军事基础、专业业务、身体心理等课程。

武警院校的学员毕业后大部分去基层部队工作,经常需要通过可视化的开发工具快速高效进行软件开发,比如建设网站或开发维护本单位的小型管理信息系统等,所以程序设计课程的科目选择不易过于专业化。选用Visual Basic(以下简称VB)等可视化易学易用的语言为宜,它不但简单易学,功能强大,而且因其先进的Windows编程思想理念,可以满足一些后续专业课程或毕业设计中对编制程序的需求。

武警院校在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应届本科毕业学员,需要完成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规定的内容,并且要求课程学习和毕业考试、毕业论文按照学籍管理规定成绩合格,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岗位任职能力者,在英语通过四级,计算机通过二级时,授予学士学位。这就给武警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NCRE与计算机语言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察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目前该考试共设四个等级,考核内容是根据社会不同部门应用计算机的不同程度和需要、国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计算机教育、教学和普及的现状而确定的;它以应用能力为主,划分等级,分别考核,为用人部门录用和考核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统一、客观、公正的标准。

NCRE二级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以及上机调试的基本技能。考试科目有语言程序设计(C、C++、Java、VB、Delphi)、数据库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Access)两大模块共七个科目。

如果单纯从取得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提高考试通过率的角度出发,选择数据库程序设计模块较为理想(比如Access科目,简单易学),但从满足武警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员毕业后的任职需要来说,选择一个与教学大纲相一致的科目则更为合理,能起到“既通过课程考核又取得证书”一箭双雕的效果。

根据教育部近年来对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提出的“1+X”的教学方案,即一门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武警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一般分为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两个层次,其中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正好与计算机二级考试中的语言程序设计(C、C++、Java、VB、Delphi)模块相对应。为此,武警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的科目选择尤为重要,选择的恰当不仅能让学员在校期间学到非常适用的编程知识、增长能力,而且能大大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更能使得课程建设与计算机等级考试二者兼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规律。

2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与教师的双主体理念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主体,所以课程内容的选择往往多从教师易于教的方面考虑。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因其授课教师大多是计算机或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对C语言比较熟悉,所以若从备课方便、讲授熟练程度来选择语言科目,教师喜欢选用C语言。因为C语言简洁、紧凑、使用灵活;同时C具有很强的流程控制结构、语言生成的代码质量高、运行速度快、可移植性较好,可以实现对程序的精确控制[1]。但是对于初学程序设计语言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情况却不尽如此。

新的教学理念是发挥学生与教师的双主体教学设计,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就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的选择也要充分考虑教学中学的一面,要从学生的任职需要和特点出发,进行程序设计科目的选择,要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学内容既要简单易学,又要满足学生毕业后的任职需要。

3以学生为本,统筹兼顾,VB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最好选择

VB是微软公司推崇的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首选程序设计语言,无疑也是武警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的首选科目。

(1)VB是现今流行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VB是基于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工具,它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程序提供了强大的编程工具。“Basic”指的是BASIC (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语言,意为“初学者最通用的语言代码”,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历史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Visual”意即可视的、可见的,指的是开发像Windows操作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的方法,它不需要编写大量代码去描述界面元素的外观和位置,只要把预先建立好的对象拖放到屏幕上相应的位置即可。

VB功能强大,语法简单,执行代码效率高。因此,VB已成为每一个编程工作者学习时的首选语言,但其功能一点也不比VC++逊色。据统计,开发同样的应用程序,采用VB要比VC++的效率提高70%[2],所以VB具有强大的用户群和生命力。

(2)VB易学实用,许多高校把它作为大学生的入门语言。

自从1975年Basic语言问世以来,“Basic”已成为编程入门者学习语言的代名词,Basic语言以其易学易用的特点风靡全球。自从微软公司推出了划时代的VB,Basic又从一门“玩具语言”一跃而成为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开发语言。专业人员可以用Visual Basic实现其他任何Windows编程语言的功能,而初学者只要掌握几个关键词就可以建立实用的应用程序。

许多很有威望的计算机专家对VB也是情有独钟,如同济大学的龚沛曾教授对VB深有研究,清华大学的周颖老师说自己是从VB的学习而成长起来的,我们从他们编著的有关VB书籍的学习中受益非浅。现在国内许多高校都把VB作为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语言。

谭浩强教授在谈到“什么人要学程序设计”时,曾说“对于最终用户,要学会Office;对于程序开发人员,要学习VB;对于系统开发人员,应学习C++”。我们很赞同谭教授的观点,C语言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因其具有面向机器的特点,涉及一些难懂的概念,如指针、位运算等,导致理解一些问题困难,学习起来很不容易。另外,对于初学者,尤其是对于武警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易讲解计算机专业知识太强的内容,应重在应用,而VB不需要很深的程序设计理论基础,易入门,故选择VB作为其程序设计的科目是再合适不过了。

vb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学生管理系统;Access2003;Visual Basic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1-0177-02

1 关于VB语言的简单介绍

1.1 Visual Basic 语言的特点

Visual Basic 语言用其设计应用程序时具有两个基本特点:可视化设计和事件驱动编程。 可视化设计:表现在VB在设计应用于程序界面时有“所见即所得”的处理功能。 事件驱动编程:在设计应用程序时,把对象添加到窗体中,在用户与程序进行交互时,用户基本上是通过鼠标、键盘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的,那些对象就必须对鼠标和键盘操作所引发的事件做出响应,来执行一段应用程序。

1.2 Visual Basic 系统几个在程序应用中的常用名词

Visual Basic 系统除了一般高级语言所具有的一些名词术语外,还有几个系统常用的名词。其基本含义如下:

(1)视窗(Form)

视窗是进行人机交互的界面或接口,也叫窗体。VB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或接口,无论是在设计时或是在运行时,都是Windows 系统的标准视窗。

(2)对象(Object)

对象是VB系统内部提供给设计者可以直接使用的处理输出的控制工具。本程序所应用到的对象类型有标签框 (Label Box),文本框 (Text Box),命令按扭 (Command Button),网格 (Data Grid),ADO控件 (Adodc1)等。当把这些工具放置到用户界面对应的窗体上时,被称为对象或控件。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对象的“属性”和“方法”,便于对象适应自己所设计应用程序的输入输出内容,对象的生成过程及结构都被封装起来。正确使用对象可以减少程序和开发时间,提高程序设计者的工作效率。

(3)属性(Properties)

属性是VB系统提供的有关对象的参数或数据接口。用户通过适当地设置或改变对象的属性来确定对象的外观及性能特征,从而有效地使用系统提供的对象。比如,对象的名称、在屏幕上显示的位置、大小、颜色、接收或容纳的数据内容及数据的表现格式等。

(4)事件(Events)

事件是指用户或操作者对计算机进行的某一操作(如击键、单击或移动鼠标等)的行为或系统状态发生的变化。VB系统常用事件来引导计算机执行一段程序。程序所用的键盘事件有KeyPress(按键)事件,KeyDown事件和KeyUp事件;鼠标事件有Click(单击鼠标)事件,DbDlicd(双击鼠标)。

(5)方法(Method)

方法主要是指对一个对象使用某种作用的过程。它是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要计算机执行的某种操作。其程序的方法有Show(显示)方法,Hide(隐藏)方法,Refresh(刷新)方法。

(6)过程(Procedure)

过程是指经过定义或说明的,或基于某一对象对应的事件所引发的程序段。

(7)模块 (Module)

模块是指一些运算量或过程进行声明或定义的一个集合。系统程序大体可分成四个模块:数据输入、根据查询、数据打印和通讯。

1.3 为何选择VB语言作为开发工具?

VB是一种可视化的、面向对象和采用事件驱动方式的结构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可用于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各类应用程序。它简单易学、效率高,且功能强大可以与Windowsr专业开发工具SDK相媲美。在Visual Basic环境下,利用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新颖易用的可视化设计工具,使用Windows内部的广泛应用程序接口(API)函数,以用动态链接库(DLL)、对象的链接与世隔嵌入(OLE)、开放式数据连接(ODBC)等技术,可以高效、快速地开发Windows环境下功能强大、图形界面丰富的应用软件系统。随着版本的提高,Visual Basic的功能也越来越强。5.0版以后,Visual Basic推出了中文版,与前个版本相比,其功能有了很大提升。

但是,功能再强大,Visual Basic仍然有一个缺点:在没有MSVBVM**.DLL的计算机上必须安装所需的DLL文件。

2 系统结构

2.1 系统模块

学生管理系统模块,整体分成部分,分别为:系统管理、班级管理、学生档案管理、学生交费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打印报表以及帮助。

2.2 系统管理模块

在系统管理模块中,此模块提供了添加用户、修改密码、重新登录和退出系统的功能。其中添加用户中,可以对用户的类别进行设置,还有权限的设置。

2.3 班级管理模块

在班级管理模块中,此模块提供了班级浏览、添加班级及班级查询的功能。在班级浏览中,可以查看各个班级的基本信息,还可以对班级信息进行查找、修改、删除及打印。

2.4 学生档案管理

在学生档案管理模块中,此模块提供了添加学生信息,浏览学生信息和查询学生信息等基本功能。其中浏览学生档案中,还可以对班级信息进行查找、修改、删除及打印。

2.5 学生交费管理

在学生交费管理模块中,此模块提供了基本学费设置、学生交费浏览、添加、查询学生交费情况的功能。其中基本学费设置也拥有浏览、添加查询学费的功能。

2.6 课程管理模块

在课程管理模块中,此模块提供了基本课程的设置和各个班级课程的设置的功能。基本课程的设置中,可以对课程修改、添加、删除;而班级课程的设置中,可以对每个班级的课程进行设置。

2.7 成绩管理模块

在成绩管理模块中,此模块中具备对进行了选课的学生所选择的的课程的成绩进行增加和浏览及查询的功能,除此以外,还可以对考试类型进行设置。

2.8 打印报表模块

另外,还设置了打印报表的菜单,拥有以下功能:打印学生信息、打印课程信息、打印交费信息。

其中,在学生查询模块中,可以按照学号、姓名、性别、姓名关键字等条件来进行查询;在学生交费管理模块中,可以查询各个学生的交费情况;在成绩查询模块中则可以查询出学生所有科目的成绩。

整个学生管理系统用起来比较方便,为学校管理人员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大大地提高了学校管理的办事效率。

3 数据库的设计

3.1 数据库的新建

打开access数据库新建一个数据库命名为xs,并且新建一些表,分别用于存放数据,

Xs库中包含allkecheng、cj、class、classkecheng、jf、kaoshineirong、use、xj、xuefei。

3.2 新建表

(1)新建allkecheng表,属性列为:课程名称、教材。元素行添加所需的课程名称。其数据类型为文本。

(2)新建cj表,其中可以对学号、学期、类型、课程名称和分数进行设置。学号、学期、类型、课程名称的数据类型为文本。分数的数据类型为数字。

(3)新建class表,年级、班级、教室、年制、专业、班主任的数据类型为文本,备注数据类型为备注。

(4)新建classkecheng表,年级、专业、年制、学期、课程名称的数据类型分别为文本。

(5)新建jf表,学号、学期、交费、欠费、日期、操作员的数据类型分别为文本、文本、货币、货币、日期/时间、文本。

(6)新建kaoshileixing表,字段名称为类型的数据类型为文本。

(7)新建use表,usename、passward、admin、readonly、qx1、qx2、qx3、qx4的数据类型都为文本。

(8)新建xj表,字段名称为:学号、姓名、性别、班级、出生年月、家庭住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入学时间,数据类型分别为:文本、文本、文本、文本、日期/时间、文本、数字、数字、日期/时间。

(9)新建xuefei表,年级、专业、年制、学期、学费的数据类型分别为文本、文本、文本、文本、货币。

4 结束语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该论文通过Visual Basic 6.0软件和ACCESS 2003数据库,实现了学生基本信息的查询、添加及修改和学生的课程、学费、成绩的查询、添加和修改等功能。

参考文献:

[1]郝佳波.中文版Visual 实用教程[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敏,王颖.Visual Basic+Access数据库应用实例完全解析[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吴绍根,陈建潮.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作者[M].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2006.

[4]卢湘鸿.数据库ACCESS 2003应用教程作[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5]郭静,李钊平.Visual Basic 可视化程序设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6]张翼英程序设计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刘瑞新,崔庆.Visual 程序设计作者[M].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6.

[8]高英,张晓冬.ACCESS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与实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9]吴文斗,吴心勇,周兵.VB程序设计教程[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vb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方法;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1-0922-02

An Exploration of VB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REN Hong-jian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China)

Abstract: In teaching program design, finding new ways to solve the dryness and complexity of program design has always been a fascinating subject for many computer science educators. This article provides several idea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teaching VB program design: how toimprove course quality, how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how to nurture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ability and creativity in analyzingand solving a design problem, etc.

Key words: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aptitude

1 引言

掌握和应用好计算机知识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为此,国家教育部根据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培养目标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的教育体系。VB属于第二层次范畴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已被列为公共必修课程。

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高级编程语言的知识、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又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更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灵活运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其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难点是作为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应当如何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培养程序设计的新思想。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谈谈在教学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2 VB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目前,Visual Basic 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使用多媒体教室,教师采用Powerpoint课件加实例演示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比以前的“粉笔”+“黑板”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更直观形象了。但如果仅采用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课件的信息量很大,授课速度又快,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得到充分调用;第二,上机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自主学习,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在上机实验中,教师布置上机的任务后,学生自行练习,教师就忙于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不引导全局。在这种放任学生自主练习的状况下,整个上机实验过程节奏松散,而实验任务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台阶过高,于是学生感到很茫然,便很快就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厌恶上机。其次,上机人数又多,学生遇到的问题往往得不到教师的及时解决,于是挫折感增加,产生厌烦心理。

3 教学方法的探索

3.1 实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程序设计是一种构造性的技术,对于学生来说,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概念都是全新的,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因此必须研究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打破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的原则,通过观看、模仿、理解、总结、提高五个阶段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很重要,而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或过程有兴趣,而不是在外界剌激下只关心学习的结果,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学中仅仅单纯地传递教材内容是不够的,在第一堂课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其对事物的好奇心,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从一开始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主体。实际上,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没有问题便没有深入,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即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时间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从而更深入地展开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数组的概念时,老师先设置问题编程计算10个数的和。根据以前所学,学生会想到需要定义10个变量用于存放这10个数。再进一步要求计算50个数的和。这时候如果再定义50个变量,则会非常麻烦,学生此刻开始思考该如何合理地声明变量。再深人一步求100个数的和。此时,当教师引出数组的概念、分析数组的性质时,学生不仅能够很容易记住数组的性质,还能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数组,事半功倍。

3.3 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编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独立地编写程序,而这正是编程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采用以下几步措施来逐渐使学生能够独立编一些简单的程序:第一步精讲例题,详细分析其算法,逐一列出解题步骤,给出完整程序;第二步精心挑选很多程序题,让学生阅读程序,写出程序执行结果,这一步十分关键,读懂理解人家的程序是以后自行独立编程的前提;第三步是让学生做程序填充题和程序改错题,即给出相应程序,把其中一些关键地方留空,让学生填充,或在程序中提供一些错误语句,要求学生修改正确;第四步出一些类似例题的编程问题,让学生模仿完成;第五步让学生独立编写简单的程序。例如,为了让学生独立解决求s=1-1/2+1/3-1/4+...+1/99-1/100的程序,首先详细分析了求s=1+2+3+...+99+100 的编程,程序如下:

Dim i As Integer

Dim sum As Integer

sum=0

For i=1 to 100 step 1

sum=sum+i

Next i

Print "sum="; sum

然后,将上题中“For i=1 to 100 step 1”这一语句略作改动:①For i=1 to 100 step 2;②For i=0 to 100 step 2;其余不变,让学生阅读程序并分析。程序①实际上是求100 以内奇数之和,程序②实际上是求100 以内偶数之和。再将上题中sum=sum+i 这一语句改成sum=sum+1/i,其余不变,那又如何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程序实际上是求s=1+1/2+1/3+...+1/100,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个程序有什么问题?答案是由于求和结果不可能是整数,故语句Dim sum As Integer 应该改成Dim sum As Single。再引导学生思考,要求s=1-2+3-4+...+99-100的编程,上题中循环体sum=sum+I 应该怎样改动? 结合相关数学知识,学生很自然得到正确结sum=sum+i*(-1)^(i+1)。有了上述的层层铺垫,相信学生是能够独立完成s=1-1/2+1/3-1/4+...+1/99-1/100 的程序代码设计的。

能独立编程后,还应善于总结。有些编程题,表面上看起来好象不一样,它们实质上可以用一道通用的程序来实现,只要改变其中的一条语句就可以了。如:

例1:编程求任意三个数中的最小数。

例2:编程求任意三个数中的最大数。

例3:编程求任意三个数中的中间数。

例4:编程将任意三个数从大到小输出。

例5:编程将任意三个数从小到大输出。

这五个编程题,虽然不一样,但只要会编写其中的一道题程序,其它题目只要在这道题程序的墓础上,修改最后的PRINT语句就可以了。

4 根据课程特点,做好归纳小结

程序设计的教学,一般都是从局部分散地讲,如果不归纳总结,学生则难以形成完整、清晰的框架,因此,教学中要及时归纳、做好小结。归纳可以是一个控件多方面(如事件、属性设置等)的归纳,也可以是对一种结构的归纳(如分支结构的归纳)。总结可以是一课的总结,也可以是几课的总结。归纳总结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使用文字概括,也可以使用图示总结,重难点要着重强调。这种归纳总结,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融会贯通,顺利实现知识迁移,另一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举足轻重,它制约着程序设计教学的效率。虽然教无定法,但万变不离其宗,绝不能离开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脱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必然会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还注意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在大学生能力层次当中属于最重要最基本的,首先,有了自学能力就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学到课本里没有的东西,知识丰富了,眼界也开阔了,对于活跃学生的思想,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大有好处:它可以使学生打破老师和课堂的限制,在学习上获取更大的自由。其次,学生在学校里生活毕竟是短暂的,现在提倡终身教育,将来不论他们从事哪种工作,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这种提高主要靠自学,即自已阅读有关书籍和报刊,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认知新知识,自觉发现问题,再归纳概念,作出判断,进而解决问题。再次,针对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特点,自学能力的成长和提高,显得更为重要。

在不断的教改实践中,笔者始终坚持一个指导思想,即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减少学生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独创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牛又奇,孙建国.新编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2] 沈国珍.《VB 程序设计》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7(4).

[3] 刘炳文.精通Visual Basic 6.0中文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vb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9篇

一、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新旧课程结构的比较 旧课程结构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的课程体系改革为:计算机基础分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其中:理工类建议选择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文科类选择VB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等;第四、五学期各专业可根据专业培养需要选择。同时为了使同学们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将《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动漫设计》课程分为两个学期完成,称为《C语言程序设计(1)》《C语言程序设计(2)》,其他课程以此类推。 二、教改具体措施以及效果 (一)全程机房教学,增强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措施。传统的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教学方法既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计算机教育的特色,必须改革。 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由原来的课堂教学,改为全程机房教学,使同学们在边听教师讲解的同时,可以直接上机进行操作,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立刻得到对计算机操作的感性认识。通过三个学期的教改实践,完善了全程机房教学模式,对同学们使用计算机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二)配套教学软件,提高学习能力 本课程组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发了一个《大学计算机基础辅导练习系统》,该系统分为抽题模块、答题模块、判卷模块,本系统为C/S结构,当管理员在服务器端设置好本次模拟练习的题型比例后,系统自动生成一套模拟试卷;所有的同学们可以在客户端进行答题,当答卷完毕时,由服务器端自动进行判卷并将本次练习的结果反馈给同学们;该系统可以提供给学习本课程的同学们经过教师的指导后,在课堂内外自行进行练习。以便同学们完成练习后,自己可以评判自身的学习程度,并在下一阶段的课内外学习中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本系统已经提供给2005级大一学生进行了初步使用,体现了较好的作用。 (三)开发网络平台,整合教学资源 本课程组在调研了周边各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情况,开发了一个本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心教学平台》,在本教学平台上,提供了基础部课程的相关介绍,教学信息的,教学资料的下载等等功能,可以提供给任课教师所任课程重点难点详细介绍。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方便了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本课题的后续时间里,拟设计开发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基于校园网教辅系统,使得同学们可以开展课余时间自由学习。 该平台具有以下优点:①发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多种媒体的作用,使教学信息组织超文本化。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②在培养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中,因特网和校园网是协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实现了协作式教学。③教学过程的生动性是多媒体计算机的强大魅力之所在。在教学中可以同样重视教与学这两个部分。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教与学成为两个相辅相成的部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现式”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④在短时间里要获得大量的信息与知识,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可望不可及的,而以多媒体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渠道,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同时传播大量的信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四)编制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吸引力 根据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重新编制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A》《计算机程序设计B》的电子课件,使之更符合我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更符合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其中《计算机程序设计A》课件获得中国计量学院首届多媒体课件竞赛二等奖。改编后的课件具有以下优点:界面清晰、美观,结构清晰,例题丰富、并附有书本外的课后习题。 (五)出版教辅材料,同步教学改革 根据高等教育中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结合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本课题组编制了《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与习题指导》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系列规划教材,该教材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于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投入我校、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使用;根据我校学生应考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需要,本课题组编制了《C语言辅导与讲义》、《VB程序设计辅导与讲义》,并与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投入使用,学生们反映良好。 (六)开发考试系统,改革测试手段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主要凭试卷来检测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且试题类型目前多是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了解,不是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挣脱应试教育的樊笼,严重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现在这种考试方法,使得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这种考试方法与素质教育大相径庭。 本课题组开发了《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考试系统》,本系统具有抽题功能、答题功能、判卷功能、存储功能、输出功能,对其中的实践部分从以前的“纸上谈兵”改为“上机实战”。其中的判卷功能、存储功能、输出功能也使得该课程实现无纸化考试,该考试系统于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投入使用。新的考核方法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才能的空间,变被动的死记硬背为灵活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 四、实际作用与效果 通过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明显。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C语言和准备迎接浙江省计算机二级考试中,选择了我校自行编制的《C语言程序设计辅导与讲义》《VB程序设计辅导与讲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p#分页标题#e#  在该完成该课题的过程中,陆慧娟老师等于2005年11月在“首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发表了《多科性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教改论文,该文以本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为背景,探讨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黄俊老师等于2005年11月在“首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发表了《配对编程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教改论文,配对编程方法是两学生并排在一台计算机上工作,协同完成一个设计、代码编写和调试的新的程序设计学习方法,该文对配对编程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了配对编程在程序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五、展望 在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基本确定的情况下,继续加强教材,教辅材料,网络教学等方面的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改项目的建设,争取早日在浙江省、全国获得教改的奖项。 1、针对新课程结构,加强教辅材料的建设;2、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提高网络教学的覆盖面;3、积极开发新课程体系中的各科网络版教学课件;4、积极总结教改中的新成果,多出教改论文;5、积极参加学生学术竞赛,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vb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公共课;VBA教学平台;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6-0084-03

研究背景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一直是学生反映比较难的一门课程。长期以来,很多高校使用VB语言作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笔者所在学校原来也是如此。在VB语言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两点:①学生反映学习编程比较难,而且历年考试成绩也不理想;②学生觉得学习这门课程用处不大。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没兴趣,上课纯粹为了应付考试,甚至产生厌学情绪。[1]笔者仔细分析了上述问题,认为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①学生基础较差,且逻辑思维能力不强。②VB语言要结合数据库编程,才能展现它的强大功能。而大多数学校只开一学期课程,学时太短,学生仅能机械地学习语法,没有时间学习实际应用部分的内容,从而觉得VB语言没有用。③学语法时,教师没有给学生呈现对其专业学习有帮助的例子,所以他们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笔者经过详细的论证,决定采用Excel VBA替代VB教学。VBA有着其他语言或开发工具所不具备的独特优点:①VBA可以通过操作Excel操作数据库,这样就可以开发出很多实用的程序,使学生对编程有了直观的体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2]②VBA是易学、上手较快的编程语言,且属于VB语言的子集。即使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也可以用它编写出需要的件,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③可以高效、快速地编制出Windows环境下功能强大、图形界面丰富的应用软件系统。用Excel VBA替代VB的教学改革在笔者所在学院已经进行了两年,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加强,对编程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目前仍存在的问题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完善的题库

由于笔者用Excel VBA替代了VB进行教学,学生在上机练习的过程中,有很多题目不再是传统的编程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把Excel作为数据库使用,让学生通过编程操作Excel,使他们能轻松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但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题库,每位教师上课时例题都有所不相同,对知识点的要求也有细微的差别,所以给期末考试命题带来了困难,未能实现教学标准化。

2.困难解答不及时,教学实时化不够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对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学生上机编程时,一个语法错误或隐含的逻辑错误都将导致程序运行失败,甚至系统崩溃。这时,如果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学生则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但在课堂中,教师要同时面对几十个学生,要想及时解答每个学生的问题是不可能的,教学实时化不够。

3.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考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及时发现他们哪些知识点掌握不足,并针对特定问题进行指导。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改革使学生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整体学习成效有了较大提高,但学校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教师对单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还不够精细。

“学、练、考”一体的VBA教学平台构思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开发一个集“学、练、考”于一体的VBA教学平台来实现教学的标准化、实时化、精细化,其具体步骤如下。

(1)开发一个统一的题库来实现教学的标准化。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把每一章的知识点按选择题、判断题、程序填空题、编程题四类题型编制成试题库。这样,不论哪位教师上课,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都是固定的,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定。

(2)单元测验后,软件会自动统计出每题的出错率,教师很容易就可以知道学生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好,以便下节课进行重点讲授,从而实现教学的实时化。

(3)系统对每位学生的每次登录练习都有记录(包括自测成绩、错题编号等),这样教师可以很容易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学习落后的学生进行定点辅导,以达到教学精细化的目的。

开发方案概述

1.关于自动阅卷问题

笔者采用Excel VBA进行教学,由于Excel自带了VBA开发环境,所以生成的题目只需要一个Excel文件即可保存。在该文件中,工作表一保存判断题,工作表二保存选择题,工作表三保存程序填空题,工作表四保存编程题。对于客观题(前三种题型),程序只需要按题号与题库答案进行对比就可以阅卷。对于编程题的自动阅卷,笔者这样设计:在题库中,每道编程题的结果都要求保存在题目文件的工作表四中;阅卷时,程序自动打开每位学生的试卷文件(一个Excel文件),采用Excel VBA的过程调用(call)命令执行过程(学生抽到的题目号),再把结果(保存在工作表四中的数据)跟题库中的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得出成绩。对于有语法错误不能运行的程序,系统将杀死进程,再对学生的源代码进行关键字对比,给出步骤分。[3]

2.系统结构

考虑到出题效率,笔者采用了C/S系统结构,开发工具使用Visual Studio 2010,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2008,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教师登录系统后,可以出卷,安排任课班级的考试,查阅任课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查阅学生的练习情况。学生登录后,可以进行单元练习,自我测试,查看题目答案以及知识点描述等。

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主要由学生信息表(如下页表1)、试卷信息表(如下页表2)和学生成绩表(如表3)三个表组成。

结束语

构建“学、练、考”一体的VBA教学平台,能有效解决“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的标准化、实时化、精细化,该平台还可以作为一种通用教学平台应用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淑霞.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4).

[2]杨循杰.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3]田甜.主观题自动阅卷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16).

上一篇:室内设计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资源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