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施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03 00:05:04

无障碍设施建设

无障碍设施建设篇1

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应与城市发展同步,这是中外大中城市建设中的经验。城市无障碍建设包括: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用。近年来,我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在海宁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通过建设、公安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无障碍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自1991年5月实施残疾人保障法以来,全面贯彻《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该标准通过近十年的运行,于20__年进行重新修订,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为此省、市各职能部门相继出台了有关文件。20__年8月,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规划建设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老龄委、市残联等六部门联合起草的《海宁市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无障碍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法规保障。 二是无障碍意识逐步加强。通过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政策法规,已经认识到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要措施。同时加强无障碍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公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无障碍环境也是一个城市品位的标志。 三是无障碍建设已逐步被政府职能部门重视,无障碍环境发展势头较好。近年来,我市新建、扩建盲道近60公里,新建、改建无障碍坡道800余处,在全市范围内安装了50多套有图像辅助提示的交通信号指挥灯,其中市区28套,有语音提示5套,共投入资金570多万元;新建、改建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公厕14个。如:漂亮的洛塘河公园在每个上下坡处都设有无障碍坡道;新建成的市人民医院门诊大楼里配有专门的残疾人厕所;刚刚扩建的南北大道人行道上铺上了醒目的盲道,这些都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充分肯定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成果的同时,对照《设计规范》,倾听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呼声,并与发达国家与地区无障碍环境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比较,只能说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的发展。主要差距:一是认识不足,错误的认为,盲道、坡道、残疾人专用厕所等无障碍设施,使用频率低,投入意义不大。二是无障碍环境发展慢,盲道、坡道建设虽已起步,但占城市道路总量还较少。大型公共建筑、住宅、医院、体育场、影剧院、残疾人轮椅专位、泊车位等无障碍设施建设尚未引起重视。三是管理意识急待加强,无障碍管理尚无明确的责任单位和相应的管理规定,在日常生活中,盲道、坡道被各类车辆、杂物占用的情况随处可见。 因此,切实改善我市无障碍环境已是当前海宁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海宁实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无障碍建设与管理。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增强无障碍环境意识。 我市现有1.3万余名持证残疾人和近10万老年人,在城市道路和公共设施中采取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措施,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提供基本条件,是推进社会文明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现代文明意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上充分认识推行无障碍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城市道路和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和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同时,新闻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宣传无障碍环境的意义,使广大市民认识到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体现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关心的一个重要内容,无障碍设施建设不仅方便残疾人、老年人,而且方便妇女儿童和所有有需要的人,从而增强自觉维护管理和爱护无障碍设施的意识。 二、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制度,将无障碍建设纳入设计审批和竣工验收程序。 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单位进行有关规划和设计时,必须按规范规定考虑无障碍设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基本建设综合管理部门在组织审查相关设计文件时,要把无障碍设计列为审查内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审查时,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有关建设一律不予以批准,不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不按规范规定进行施工的,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在有关建设竣工申请规划验收时,对于违反规范要求,未设置无障碍设施的,不予发放验收合格证明,并责令建设单位限期予以改正。为加大监督力度,可聘请残疾人代表、有关部门同志组成无障碍设施建设监督检查组,在设计、施工、验收过程中协助把关。同时,要加强培训,强化设计技术人员和有关责任人的无障碍意识,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感和执行规范的自觉性。 三、创造条件,切实将无障碍设施建设落到实处。 目前,正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海宁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旧城改造、“六城联创”、创建示范镇(街道)一波接着一波。因此,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尽可能避免“前边建、后边改”的现象发生。在新建或改建的城市道路、公共建筑、住宅区、公共绿地、大型广场等,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建设无障碍设施。过去已建的道路、重要公共建筑等,凡没有无障碍设施的,都应按照《规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予以系统化改造,使无障碍设施“连线成片”,并充分 发挥设施的综合效益和方便残疾人出行、生活的功能。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把无障碍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努力提高全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 四、部门联手,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强无障碍设施管理。 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管理,保证无障碍设施的正常使用需要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建设部门要重点做好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把关;市残联要争取事前加入,主动参与检查、管理和监督,并担任无障碍设施监督员,及时反馈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建设和使用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公安、城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维护管理,教育广大群众和业主单位自觉爱护无障碍设施,不在无障碍设施上堆物、停车或设置其他障碍,不得将无障碍设施另坐它用,以发挥正常的使用效益,不断推动我市的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再上新台阶。 相信通过几年、几十年的努力,海宁将建成一个美丽、繁荣、无障碍的现代化休闲都市,使广大残疾人、老年人真正在生活上、环境上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全社会的关爱。

无障碍设施建设篇2

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会发现盲道、坡道、无障碍垂直电梯、无障碍标示牌、提示音响、警示信号、指示装置、无障碍旅游路线图、无障碍停车位、轮椅席位、安全扶手、无障碍厕位等公用设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内。这些设施是专为行动不便的弱势群体而设计、建设的,称为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了保障儿童、老年人及残疾人等行动不便者在休闲和工作等社会活动中,能够自主、方便、安全地通行和使用各种物理环境及配套设施[1]。无障碍环境建设意在为弱势群体走向社会“修桥铺路”;无障碍设施的完善程度可以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和发达程度。

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中规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为便于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所进行的建设活动。并明确指出:优先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的物理环境有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国家机关的公共服务场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单位的公共服务场所;交通运输、金融、邮政、商业、旅游等公共服务场所。这些区域需要提供的无障碍环境具体包括:室外道路、室内通路走廊、楼梯、扶手、坡道、盲道、升降设备、厕所盥洗室、浴室、轮椅观众席位、停车空间、无障碍标志、无障碍客房等。

我国是世界上康复需求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康复理念的普及,2016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60号),明确指出要“促进康复辅助器具在养老、助残、医疗、健康、教育、通信、交通、文体娱乐等领域广泛应用。”可以预想未来的几年内,康复辅具在国内将得到快速地推广和广泛地使用。在高科技支持下的康复辅具能够帮助弱势群体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城市物理环境的无障碍化亦成为现代人进行家居设计、社区规划、城市建设过程中首要考虑的课题。

无障碍环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由小到大,包括自助辅具、生活辅具、建筑设备、单元空间、建筑物、城市规划等等。无障碍设施是指专门定做的建筑物构件,可以使建筑物、空间或区域成为行动不便者能够独立到达、进出并可以使用的空间、建筑物或环境。例如无障碍电梯、坡道等等。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常见的无障碍设施及建设要求:

1 室外无障碍通路

主要包括人行道、引导设施、门和出入口等。范围指从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到人行道或道路的建筑线;以及社区内各个建筑物之间的有引导设施的通路。首先是人行道应当成为连续不受阻的双向或单向通道,电线杆、变压器、公交车站台、电动车停放区等设备应建在人行道的外侧,避免成为视觉障碍者通行时的突出物,发生危险;人行道上的排水沟盖子的格栅开口应与行进方向垂直,且≤1.3 厘米,为了避免盲杖、拐杖、鞋跟插入,格栅上面建议铺上栅网;市区主要干道、商业街、公交候车站需要铺设盲道,包括长条形的行进盲道和圆点形的提示盲道(图1、图2);人行横道中间的安全岛需要设平地轮椅通道(图3),该通道还需要正对着人行横道两端的缘石坡道[3]。其次是引导设备应在大型建筑群发挥指引或确认方向、路线、位置,提供重要资讯,方便弱势群体认识和使用环境。引导设备设置的高度范围在从地面起60厘米以下或200厘米以上,夜间照明设备要保证引导设备能够正常发挥功能。再者是门和出入口的设计应方便通行和操作,出入口两边的地面120厘米范围内的地面要坚固、防滑、平坦,不允许出现高差,坡度要小于或等于1/50;门框间的净距离应大于或等于90厘米,旋转门不方便轮椅通过,最好不使用;水平推拉式自动门的感应区域应包括地面15-25厘米以及50-75厘米;玻璃门应在距离地面120-150厘米处张贴告知标志;门的把手不能使用喇叭锁,而是使用门把型式,且高度在距离地板上面75-85厘米的位置。

2 坡道

地面如果出现高低差会影响行进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如果高低差超过一定数值则会造成通行受阻。地面的高低差如果小于0.5厘米不会显著影响轮椅通过,可以不做处理;如果高低差在0.5-3厘米之间,需要做1/2的斜角处理;如果遇到大于3厘米的高低差,需要提供坡道等无障碍设施。坡道包括坡道设计、平台、防护设施、扶手等内容,其中坡道设计具体包括引导标志、坡道宽度和坡度、地面。坡道最好设计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 如果坡道不在主要出入口处,需要在附近并沿路醒目位置张贴引导标志,方便人们迅速找到坡道位置。坡道的坡度不得大于1/12,净宽需要≥90厘米,如果是需要保证两辆轮椅正面相对通过,那么净宽需要≥150厘米;坡面要求平整、坚实和不光滑。在坡道的起点和终点,需要有坡度≤1/50、长度和宽度均≥150厘米的平台;如果坡道的高低差达到75厘米,即需设置一个中间平台;如果坡道方向出现变换,需要设置转弯平台(图4)。

当坡道的高低差大于20厘米时,需要设置双道或者是单道的连续性扶手,单道扶手上缘距离地面应75厘米,双道扶手的高度分别是85厘米和65厘米,扶手的端部需要有防勾撞处理(图5);当坡道高于邻近地面75厘米时,为了防止跌倒,需要安装防护栏。坡道的形式需要综合考虑地面的高低差、空地面积、周围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设计成直线形、U字形或L形等,避免出现圆形或弧形坡道,会存在轮椅在坡面上的重心产生倾斜而发生摔倒的危险。

为广大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的空间,创造“平等、参与”的环境[4],需要运用现代技术来改造城市的物理环境,提供丰富的、规范的无障碍设施,实现无障碍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 宛丽.残疾人o障碍环境建设研究――以镇江市为考察个案[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5.4.

[2] 台湾省内政部营建署.建筑物设置无障碍设施设备勘检人员培训讲习教材[Z],2013.12.

[3] 建设部、民政部和残联.关于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2001]126号)[Z].

[4] 朱光远.谈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J].现代城市研究,2005(10):22-26.

无障碍设施建设篇3

【关健词】城市道路;建筑物;无障碍设施建设;存在问题;建设水平思考

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发展不仅起步晚,而且还受到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无障碍设施的信息化和技术化程度、社会各阶层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及公众意识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笔者在日常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各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都存在一些问题,甚至还有违反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出现。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进行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探讨。

1 监督依据

1998 年4 月,建设部《关于做好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通知》(建规[1998]93号),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城市道路、大型公共建筑、居住区等建设的无障碍规划、设计审查和批后管理、监督。1998 年6 月,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关于贯彻实施《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若干补充规定的通知”(建标[1998]177 号),要求切实有效地加强工程审批管理,严格把好工程验收关。2001 年8月1 日,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实施《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其中有24 条内容列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条文,对不执行这些标准的,可按照国务院第279 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部第81 号令《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的有关要求进行处罚。自此,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了国家强制性标准监督范畴。实现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质量监督,执法依据十分重要。为此,各级机构正不断地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相关标准。

2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是针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道路上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和设施的配备。根据建设类型的不同,主要分为新建和改建城市道路。经过多年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宣传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在新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上,基本上能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无障碍设施建设。但在日常的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在各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建设单位

鉴于城市道路的建设单位基本上都是各级人民政府或其属下的公有资产公司,所以建设单位对无障碍设施等建设都非常重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个建设单位之间协调不够,如:新建好的城市道路,其人行道和人行横道中的缘石坡道、盲道及相应的无障碍标志都已建设和配备好,但由于市政管道、电信设施及新建建筑物出入口等均在其后期建设,往往使无障碍设施增添了很多“障碍”,有的行进盲道被其他构筑物或堆放物中断、改道,有的将合格的盲道砖更换成了不合格的砖等。类似现象十分常见。解决这些问题,只通过质量监督机构对建设过程和验收的监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通过市政设施建设主管部门,加强对相应配套设施建设单位的协调和工作统筹,通过密切联系沟通和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解决。另外,采取由单项验收过渡到综合验收的办法,能有效地约束多方建设单位更好地履行其责任。

2.2 设计单位

2.2.1 设计人员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规范理解不够,认识不深。其主要表现为:对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隧道的无障碍设施和标志的设置,设计文件标识不清,造成施工单位难以施工,结果是无障碍设施和标志随意设置,不符合要求;忽略盲道的连续性布置问题,对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颜色宜为中黄色等规定没有很好地执行;街坊路口尤其是单位门口两边的缘石坡道最容易被忽视,由于这是没有人行横道线的路口,缘石坡道是顺人行道路面方向布置,因此应采用全宽式单面缘石坡道。

2.2.2 施工图审查机构把关不严,对设计文件中涉及无障碍设计部分的设计深度要求不统一。

2.2.3 设计人员对无障碍设备要求了解不够。在城市道路改造过程中,要求交通信号灯加装音响信号装置,但设计人员往往对相关技术指标要求不清楚。

2.3 施工单位

2.3.1 对设计文件表达不清楚的部分与对其他建设内容的处理态度不同,在很多时候不是主动询问,而是忽略不管,只有当质量监督机构提出疑问时,才与设计单位联系。

2.3.2 一些单位受利益的驱使,有偷工减料行为。

2.3.3 在工程某些部位的处理上,采用的施工工艺不合理。如对行进盲道的铺设,遇到盲道交叉点时应采用提示盲道,且铺装面积要大于直行盲道的宽道,又要考虑对称,而施工单位往往将此处铺装成与直行盲道一样的宽度;遇到道路平曲线和路口加宽路段的人行道时,用方砖砌缝走向会偏斜道路走向,而施工单位往往按此砌缝铺设盲道,使得盲道反复弯折,无法使用。正确的施工方法是采用曲线铺装,即用三角形砌缝将盲道铺成曲线,或将盲道转动角度后,顺着曲线方向继续成直线向前行走。

3 建筑物无障碍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建筑物无障碍实施范围主要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规范对不同功能的建筑物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要求有所不同。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主要以线为主,而建筑物无障碍设施建设则侧重于点和面的结合。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的主要部位为建筑入口、水平通道、垂直交通、洗手间、浴室、服务台、电话、客房、观众席、停车车位、室外通路和轮椅标志等,其中,建筑入口到室内保持相应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然而,在日常的监督过程中发现,建筑物无障碍设施建设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各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有关。

3.1 建设单位

现阶段,建设单位是属于各级人民政府或其属下的公有资产公司的,基本上能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设置无障碍设施;而对于建设单位是社会投资主体的(如房地产企业等),情况就不同了。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3.1.1 出于对投资成本的考虑,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投入能少则少、能免则免,特别是无障碍的特种设施,如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无障碍厕位的相关设置等;只考虑现阶段市场需求,不严格执行标准规定,如《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第5.2.1 条强制性条文规定:“高层、中高层住宅及公寓建筑,每50 套住房宜设两套符合乘轮椅者居住的无障碍住房套型”,现阶段很多新建的居住区都达不到这一要求。

3.1.2 选用不符合要求的无障碍特种设施,如在无障碍电梯的设置中,常忽略候梯厅电梯口提示盲道的设置以及轿厢上下运行方向和层数位置与电梯抵达的音响;电梯轿厢忽略侧面0.9~1.10m 高、带盲文的选层按钮,轿厢正面高0.9m 处至顶部未安装镜子及缺少相关显示与音响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层住宅建筑设置电梯的规格中,还应有一座能使急救担架进入的电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起到快速运送病人的作用。

3.2 设计单位

现阶段设计单位对无障碍设计的考虑程度主要取决于建设单位的重视程度和施工图审查机构的审图质量。设计单位在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建筑物无障碍设施建设中同样存在。为有效解决类似的问题,要明确设计单位在建筑物施工图设计中,应按专篇详细说明工程的无障碍设计内容,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专篇也可适当参考。与此同时,要求施工图审查机构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报告中,增加无障碍设计审查专栏,并出具审查意见。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使设计文件中无障碍设计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施工图审查阶段就加以解决,从而为质量监督人员在工程监督过程中提供了很好的监督依据。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基本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一样,这里就不再赘述。

4 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的几点思考

为了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水平,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残障群体的重视程度

从思想认识上的重视,延伸到日常行为的重视和对相关问题的考虑。这有赖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广泛宣传和教育,如正在进行的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城市活动等。

4.2 提倡通用设计,严把审图关

“通用设计”即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群体的需要或潜在的需要。因为现行设计规范都是根据正常人体所需的空间为计算依据,往往忽视了残障群体的需求。通过提倡通用设计,使设计单位更好地保证设计文件的深度要求,施工图审查机构把好审图关,从而有效地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水平。

4.3 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质量监督水平

在国内诚信体系尚未完善的建设行业中,提高质量监督水平是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的有力保证。为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4.3.1 组织专项学习,提高广大质量监督人员的思想认识。掌握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相关知识,总结日常质量监督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

4.3.2 按照无障碍设计的相关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条文的内容和条文说明的解析,统一监督执法依据和执法标准。记录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日常质量监督和验收情况。在提交的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应包括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监督内容。

4.3.3 加强对无障碍设施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督促各方责任主体履行相应责任,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责令其改正。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应组织施工(含分包单位)、设计、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无障碍设施进行专项检查验收,并填写《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无障碍工程验收记录表》。各责任主体应严格检查、验收,并如实出具验收结论意见,切实做好无障碍设施的竣工验收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S].

[2]GB/T50340-2003,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S].

无障碍设施建设篇4

目前,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检验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内容。无障碍设施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源自上世纪初社会对于人道主义精神的关注,并且逐渐在建筑学中产生了无障碍的设计理念,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更多平等参与城市公共生活的机会。目前,无障碍设施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城市的楼梯、房间通道、厕所、座椅、城市标识、通讯等各个方面。

二、我国城市建设中无障碍设施应用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在上海、北京等这些特大型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更是有着显著的成效。目前,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发现盲道和轮椅坡道的建设已经较为常见。而且无障碍设施在建筑物中的应用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建筑物的主通道都修筑了轮椅专用通道。然而,即便我国的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无障碍理念建设、设施建设以及无障碍设施的管理中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无障碍设施的意识不足

对于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意识不足主要是由于城市中的障碍群体仅占到城市人口中很小的一部分。根据有关数据显示,1996年,我国的残疾人仅占到总人口的5%,这个比例不足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城市建筑的设计到管理的各个部门对于无障碍设施认识的不足,或者将城市无障碍设施视为城市建筑设计的累赘的思想导致了城市建筑物中对于无障碍设施的重视程度不足;另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了对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宣传力度不足。群众对于无障碍设施的认识也十分缺乏,也在无形中导致了大量的无障碍设施被侵占或者作为其他用途。

2.无障碍设施无法全面的障碍人群

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城市中的障碍人群,因此正确的理解“障碍”人群的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这种障碍的概念只是相对正常人的一种相对的概念,是正常人能够完成而障碍人群无法完成的功能。通常情况下的障碍包括常见的盲人、聋哑、残疾等,因此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往往局限于这些群体。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城市的这些无障碍设施仍然难以满足“障碍”人群的需要。这主要是障碍人群不仅包括盲人、残疾人等这些较为常见的障碍群体,而且还包括城市中的暂时人群。他们可能是受伤人员、老人等,甚至还包括一些由于心理方面存在障碍的群体,他们都需要无障碍设备的帮助才能够正常的完成功能。从这个方面来说,目前城市建筑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范围只有进一步的扩大,才能更好的适应不同社会障碍人群的需要。

3.我国城市建筑中的无障碍设施管理存在着大量问题

根据对目前城市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在常见的盲道建设中,条形与圆点型都无法正确的给盲人指明道路的方向,而且盲道的功能较为单一,且无法将周边的环境告诉盲人,同时对附近的银行、商店等场所也缺少必要的标识。由于道路开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盲道很容易被切断,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盲道导引作用的发挥。另外,我国城市建筑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无障碍设施管理制度的缺失。对于已经建成的无障碍设施缺少必要的维护和管理,还存在着无障碍设施被非法占用等现象。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城市建筑中无障碍设施应用的对策

根据对目前我国城市建筑中无障碍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实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

1.要加强高新科技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可以将卫星的无线定位与导航技术应用于盲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中,通过卫星定位确定盲人的地理位置和寻找合适的出行路线,帮助盲人避开障碍物。

2.要在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中更多的注入人文关怀的元素,要真正的让有障碍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要从障碍者的角度出发,更多的为障碍者提供便利性。

3.还要加强和谐社会思想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中的体现,要体现出社会对于障碍者的关注,以更好的降低障碍者的心理压力,使得他们的生活能够平常化,促使障碍者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城市社会生活中。

四、结语

无障碍设施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做好城市无障碍的建设要从实际出发,要不断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和完善,以期更好的改善障碍者的生活条件。

无障碍设施建设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全体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新建和改建城市道路、大型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建设为重点,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创造和谐环境,全面推进我县无障碍建设工作。

二、实施时间

2014年—2015年,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我县无障碍设施建设及改造任务。具体目标完成时限2015年5月30日前完成。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20%。

第二阶段:2013年12月31日前完成60%。

第三阶段:2015年5月30日前全部完成。

具体责任部门要做好落实工作,具体承办单位要依据方案的总体要求,要合理安排时间,制定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上报县领导小组。

三、具体目标

(一)组织管理

1、开展无障碍建设工作成立由政府有关领导牵头,建设、民政、交通、铁路、财政、发展改革、城市综合管理办公室、公安、教育、宣传、广电、旅游、商务、银行、卫生、残联、老龄、信息等部门参加的无障碍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记录,建立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在无障碍建设中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2、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无障碍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建设和改造的重要内容,将无障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多渠道筹措资金,并拨出专门经费用于无障碍建设的组织管理。

3、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确保新建的道路和建筑物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及监理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凡进行扩建、改建的道路和建筑物,应参照上述有关规范同步进行相应的无障碍改造,确保使用功能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铁路、交通、公安、教育、旅游、卫生、邮政、信息、金融部门积极贯彻《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等相关无障碍规范、标准、文件,切实推进相关设施无障碍建设;

宣传部门组织有关媒体,关注宣传无障碍,创造良好无障碍社会舆论氛围;

广电部门,采取措施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

民政、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残疾人联合会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有关方面反映老年人、残疾人等的无障碍需求,对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使用提出意见,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等做好《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宣传、培训、贯彻、监督检查等工作。同时切实抓好本部门老年人福利设施、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发挥示范作用。

(4)无障碍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既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施改造计划,并分工负责实施。

(5)已经建成的无障碍设施应符合规范、标准,并确保使用情况良好。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监督管理,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对侵占、破坏无障碍设施的行为进行处罚。

(6)建立有效社会监督机制,如新闻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残疾人、老年人监督员队伍等,对无障碍建设和管理进行监督。

(7)组织开展对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执行无障碍相关标准规范的自觉性和能力。

(8)县建设局承担无障碍建设的规划、施工、改造和特别环境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9)组织开展无障碍宣传工作,制作播出无障碍公益广告、宣传片、专题片、印发宣传资料,提高公众的无障碍意识,教育公众维护、爱护无障碍设施,形成无障碍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城市道路无障碍建设和改造

1、缘石坡道

(1)城市市区和郊区进行新建、扩建和改建道路的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入口及人行横道等处缘石坡道设置率达100%,缘石坡道尽量采用全宽式单面缘石坡道。并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技术要求。

(2)城市人行道及人行横道各种路口坡化改造率(含新建率)不低于60%,要布局合理,缘石坡道尽量采用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

2、盲道

城市新建、扩建、改建的主干道及商业街、步行道等人行道,应设置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公园、广场、重点公共建筑的就近地段及主要出入口设置提示盲道和行进盲道,严格控制行进盲道实施范围和宽度。并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技术要求。新安路、明月路、瓮声街等主次干道的盲道、缘石坡道存在的断条、电话亭、书报亭随意占用等现象,要按规范进行整改,加强管理。

对商业街、步行道等人行道,应设置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公园、广场、重点公共建筑的主要出入口,设置提示盲道和行进盲道。

3、其他设施

(1)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主要位置的人行横道设过街音响信号装置,人行横道的安全岛能使轮椅通行。城市主要道路人行地道,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或垂直升降梯和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牌。

(2)已建城市道路主要位置的人行横道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增设过街音响信号装置。人行横道的安全岛修建轮椅通道。城市主要道路人行地道,宜增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或垂直升降梯和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牌。

主要责任部门:县建设局、县交通局、县公安局、城市综合管理办公室。

(三)公共建筑设施无障碍建设与改造

1、进行新建、扩建、改建的办公科研建筑、商业服务建筑、文化纪念建筑、观演体育建筑、医疗建筑、学校与园林建筑、室外公共厕所、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各类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并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技术要求。

主要责任部门:县建设局、卫生局、教育局

2、对已经建成的各类公共建筑的服务设施进行相应的无障碍改造,其中:

(1)政府办公建筑、综合医院、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大中型商场、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无障碍改造率不低于80%,要布局合理。

改造主要内容为:建筑物出入口坡化处理、安全走道及楼梯、无障碍厕所及厕位、停车场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在显著醒目位置设无障碍标志、大型场所设置无障碍行进路线图、医院、公园等公共服务建筑同时要设低位服务台、低位窗口、低位电话。

主要责任部门:县政府办、县卫生局、县建设局、县商务局、县交通局、县经济局

(2)饭店、宾馆、邮政、信息、银行、室外公共厕所无障碍改造率不低于60%,要布局合理。

改造主要内容为:建筑物出入口坡化处理、安全走道及楼梯、无障碍厕所及厕位、停车场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在显著醒目位置设无障碍标志、大型场所设置无障碍行进路线图,邮政、电信、银行等公共服务建筑同时要设低位服务台、低位窗口,有条件的设低位电话,宾馆、饭店同时要有一定数量的无障碍客房。

主要责任部门:县旅游局、邮政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人民银行支行

(3)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纪念馆、影剧院、音乐厅,体育场馆无障碍改造率不低于70%,且布局合理。

改造主要内容为:建筑出入口坡化处理、安全走道及楼梯、无障碍厕所及厕位、停车场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在显著醒目位置设无障碍标志、大型场所设置无障碍行进路线图、文化观演建筑、体育建筑同时要设低位窗口和轮椅席位。

主要责任部门:县文体局

(4)中小学、托幼建筑无障碍改造率不低于30%,且布局合理。

改造主要内容为:建筑出入口坡化处理、安全走道及楼梯、无障碍厕所及厕位、停车场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在显著醒目位置设无障碍标志。

主要责任部门:县教育局

(四)公共交通设施无障碍建设与改造

1、城市新建、扩建、改建交通、铁路旅客车站、汽车站应实现无障碍化。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技术要求。

主要责任部门:县建设局

2、已建道路交通、铁路旅客车站、汽车站应进行无障碍改造。

主要改造内容为:出入口坡化处理、轮椅水平及垂直通道设施、低位售票窗口、无障碍厕所或厕位、铁路旅客站台、公交车站等候区设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主要公交车站设置盲文站牌、大型场所设置无障碍行进路线图、无障碍标志、铁路旅客车站、长途汽车站、站台高度与车厢基本平齐。公共交通工具适应残疾人的需要,设置轮椅席位。

主要责任单位:火车站、县交通局

(五)特殊设施无障碍建设与改造

1、新建、扩建、改建与残疾人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特教学校、福利企业、康复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设施应实现无障碍化。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无障碍标准》等技术要求。

主要责任部门:县建设局

2、已建特教学校、福利企业、康复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改造率80%。

主要改造内容为:出入口坡化处理、安全走道及楼梯、有条件的设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及厕位、低位服务台、室内外主要位置地面铺设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

主要责任部门:县民政局、县残联、县老龄委

3、逐步对残疾人、老年人家庭进行无障碍建设和改造。

建设改造内容为:家庭出入口、厨房、卧室、厕所,要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出入和使用。

主要责任部门:县残联、县老龄委、各街道办事处

(六)居住小区、居住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

1、新建、扩建、改建居住小区、居住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技术要求。

主要责任部门:县建设局

2、已建居住小区改造率不低于60%,要布局合理。

主要改造内容为:小区内人行道、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主要责任部门:县建设局、各街道办事处

3、已建高层和中高层住宅、公寓、宿舍建筑无障碍改造率不低于80%,要布局合理。

主要改造内容为:居住建筑出入口坡化处理,没电梯的不作要求、有电梯的待更换电梯时再选用无障碍电梯,公寓、宿舍设无障碍公共卫生间。

主要责任部门:县建设局、各街道办事处

(七)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

1、电视台开办手语节目。

主要责任部门:县广电局

2、在医院、车站、城市中心广场等重点公共场所和城市重点线路公交车建立信息屏幕系统。

主要责任部门:县广电局、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城市综合管理办公室

3、在商业、医院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中推广手语。

主要责任部门:县卫生局、县商务局、县残联

四、具体措施

(一)充分发挥无障碍设施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调动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加强领导,各司其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领导小组每年不定期检查、督查落实情况。

(二)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将无障碍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建设和改造的重要内容,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多渠道筹措资金,并拨出专门经费用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组织管理。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强无障碍宣传工作,制作无障碍公益广告、宣传片、专题片,印发宣传资料,提高公众的无障碍意识,教育公众维护、爱护无障碍设施,形成无障碍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委员会要吸纳残联参加,对新建的公共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从规划、设计、审批的源头抓起,要听取残联意见,对不符合无障碍设计标准的设计,不予审批。

(五)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大型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执行。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其中,统筹兼顾,同步实施。

(六)政府授权残联和建设部门,对已建的设施逐步进行无障碍改造。

(七)城市建设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加强行政执法力度,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标准施工,对达不到标准,不予发放给验收合格证明,并责令限期改正。

(八)规划、建设、监理、公安、城市综合执法、交通、残联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切实加强无障碍设施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提高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效果。

(九)切实发挥政府无障碍设施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协调机关单位建立有残疾人参加的无障碍设施义务监督员队伍,建立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五、检查验收

2015年5月末,县无障碍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将对全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不达标,不规范的限期整改,并追究领导责任。届时请各责任单位认真做好自查。

无障碍设施建设篇6

第一条为了创造无障碍环境,保障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为便于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所进行的建设活动。

第三条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实用、易行、广泛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编制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应当征求残疾人组织等社会组织的意见。

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

第五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并对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第六条国家鼓励、支持采用无障碍通用设计的技术和产品,推进残疾人专用的无障碍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和推广。

第七条国家倡导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念,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捐助和志愿服务。

第八条对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无障碍设施建设

第九条城镇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居住区,应当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第十条无障碍设施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投入使用。新建的无障碍设施应当与周边的无障碍设施相衔接。

第十一条对城镇已建成的不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居住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无障碍设施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无障碍设施改造由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负责。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推进下列机构、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

(一)特殊教育、康复、社会福利等机构;

(二)国家机关的公共服务场所;

(三)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单位的公共服务场所;

(四)交通运输、金融、邮政、商业、旅游等公共服务场所。

第十三条城市的主要道路、主要商业区和大型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应当按照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配备无障碍设施,人行道交通信号设施应当逐步完善无障碍服务功能,适应残疾人等社会成员通行的需要。

第十四条城市的大中型公共场所的公共停车场和大型居住区的停车场,应当按照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设置并标明无障碍停车位。

无障碍停车位为肢体残疾人驾驶或者乘坐的机动车专用。

第十五条民用航空器、客运列车、客运船舶、公共汽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公共交通工具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设施的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共交通工具的无障碍技术标准并确定达标期限。

第十六条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无障碍服务。

第十七条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和管理人,应当对无障碍设施进行保护,有损毁或者故障及时进行维修,确保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

第三章无障碍信息交流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无障碍信息交流建设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并采取措施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重要政府信息和与残疾人相关的信息,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等信息交流服务。

第二十条国家举办的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视力残疾人参加的,应当为视力残疾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第二十一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电视台应当创造条件,在播出电视节目时配备字幕,每周播放至少一次配播手语的新闻节目。

公开出版发行的影视类录像制品应当配备字幕。

第二十二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开设视力残疾人阅览室,提供盲文读物、有声读物,其他图书馆应当逐步开设视力残疾人阅览室。

第二十三条残疾人组织的网站应当达到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网站、政府公益活动网站,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

第二十四条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手语、盲文等信息交流服务,并对工作人员进行无障碍服务技能培训。

第二十五条举办听力残疾人集中参加的公共活动,举办单位应当提供字幕或者手语服务。

第二十六条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电信服务,应当创造条件为有需求的听力、言语残疾人提供文字信息服务,为有需求的视力残疾人提供语音信息服务。

电信终端设备制造者应当提供能够与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相衔接的技术、产品。

第四章无障碍社区服务

第二十七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应当逐步完善无障碍服务功能,为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参与社区生活提供便利。

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完善报警、医疗急救等紧急呼叫系统,方便残疾人等社会成员报警、呼救。

第二十九条对需要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的贫困家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补助。

第三十条组织选举的部门应当为残疾人参加选举提供便利,为视力残疾人提供盲文选票。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城镇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居住区,不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罚。

第三十二条肢体残疾人驾驶或者乘坐的机动车以外的机动车占用无障碍停车位,影响肢体残疾人使用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罚。

第三十三条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对无障碍设施未进行保护或者及时维修,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维修;造成使用人人身、财产损害的,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四条无障碍环境建设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条例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无障碍设施建设篇7

《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城市道路、居住建筑、居住区等建设工程(简称建设项目),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及相关管理活动。公交车辆无障碍设施、信息无障碍设施等的建设和改造,将由相关管理部门根据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规划和年度改造计划予以落实。

二、关于实施日期

《办法》从**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按照以下规定执行:㈠、从**年6月1日起批准立项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办法》规定配建无障碍设施;㈡、**年6月1日前已立项,但在8月1日后申请初步设计文件审查的建设项目必须执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三、关于项目审查和工程监督管理的具体要求

(一)市或区(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时,应当将无障碍设施的配套方案列入审查范围。对不按规定配套设计无障碍设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步设计审查不合格的建设项目,规划管理部门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市或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对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时,应当将是否配套设计无障碍设施,是否执行设计规范和建设标准,以及是否在工程概算中包括无障碍设施费用列入审查内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查通过。

(三)施工图设计文件审图机构受委托审查建设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时,应当将是否执行设计规范和建设标准要求作为审查内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通过审查。

(四)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建造无障碍设施。

监理单位不得与被监理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建设项目无障碍设施质量标准。

(五)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配套的无障碍设施,并持含有无障碍设施内容的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其他材料向市或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交的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应当含有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

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办法》规定行为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经整改后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交的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不含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应当限期改正。

四、关于行政处罚的具体规定

(一)对违反建设和改造规定的处罚。

1、未按照无障碍设施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建造、监理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由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市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行政处罚。

2、对不按照无障碍设施年度改造计划实施改造的行为,由市或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根据情节轻重,处5000-30000元的罚款。

(二)对违反使用管理规定的处罚。

1、对没有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养护、维修无障碍设施的行为,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城市监察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依法处罚。

2、对于损坏、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无障碍设施用途的行为,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由区城管监察大队(已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区)或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未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区)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违反《办法》规定,损坏无障碍设施的,除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外,可以依据损坏结果按下列情况给予行政处罚:

无障碍设施损坏金额在500元(含500元)以下的,视为情节轻微,可以处500元至1000元罚款;

无障碍设施损坏金额在500元(不含500元)以上的,视为情节严重,可以处1000元至5000元罚款。

(2)违反《办法》规定,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按下列情况给予行政处罚;

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尚未丧失其基本功能的,视为情节轻微,可以处500元至1000元罚款;

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基本丧失其功能的,视为情节严重,可以处1000元至5000元罚款。

(3)违反《办法》规定,改变无障碍设施用途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按下列情况给予行政处罚:

改变无障碍设施用途,经教育能即时改正的,视为情节轻微,可以处500元至1000元罚款;

改变无障碍设施用途,不能即时改正的,视为情节严重,可以处1000元至5000元罚款。

无障碍设施建设篇8

关键词:无障碍:外部空间;武汉

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5-0095-02

作家史铁生曾说过:“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我想走而不能走,就像健全人想飞而不能飞……对人而言,幸福总是有限的,而困难总是无限的。”

一个具有“无障碍化环境”的城市建设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城市无障碍化环境”的建设是残障人士、老人、妇幼、伤病等相对弱势人群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方便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条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水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随着残障人士融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日益迫切。关爱弱势人群,构筑现代化、国际化的新的无障碍城市,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和谐社会氛围,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1 概念界定

无障碍外部空间是指通过规划、建筑、管理等手段,消除建筑物以外城市开放空间中妨碍或限制使用者正常活动的空间不利条件,形成方便全体社会成员使用和进行社会活动的空间环境。与无障碍外部空间相对应的是建筑内部的无障碍空间,两者共同组成无障碍环境空间整体,相互影响。

2 武汉市无障碍外部空间发展历程

根据2006年末的相关统计,武汉市有65岁以上人口56.2万人,武汉市35万残疾人中有肢残人5.4万人、盲人6.2万人、言语听力残疾7.6万人,儿童的数量也在武汉市中占有一定比例,如此庞大的人群是对无障碍设施需求的一个很大的特殊群体。

武汉市的无障碍外部空间建设较国内其它大城市晚,1994年,武汉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建委、市残联关于开展通道与交通无障碍试点改造工作的报告》。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大声疾呼建立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市建委、设计院、残联等有关部门也大力配合,积极努力采取措施。因而,武汉市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取得了不少成绩。经过10余年的努力,法律、规范有了明确的规定,武汉市的无障碍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武汉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3 武汉市无障碍外部空间现状

由笔者调研成果总结出,武汉市无障碍外部空间的建设经过10年努力取得了初步成绩,现在武汉市的重点区域及地段如天河机场、武汉客运港、黄鹤楼、江汉路、以及最新改造完成的武昌火车站以及一些大型商场、重要路段等处均较好地进行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见图1、2)

但由于种种主客观上的原因,整座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速度、建设规模、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与武汉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速度和残疾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很不相适应,与国家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和全国其他城市发展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总的讲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

3.1 无障碍外部空间设施建设没有形成系统,总量过小,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武汉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还缺乏中长期建设规划,设施建设存在着无规划指导的问题。居住小区、住宅建筑和公共交通是武汉市无障碍建设的薄弱环节。武汉市目前公共交通还没有一条无障碍公交车线路,没有一辆无障碍公交车辆;主要繁华地段、主次干道均未设置盲人过街语音提示装置:居住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更是寥寥可数。许多新建的公共建筑、大型商场等都没有设计无障碍设施。

3.2 无障碍设施建设不规范问题大量存在。违反强制性标准的现象大量存在,已建的盲道、路口坡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的设计和施工存在着比较突出的不符合《规范》设计要求的情况,如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坡度不达标,不便轮椅车行走。有的盲道在设计时就不规范,如盲道终止处没有铺设停步块材。绝大部分无障碍设施没有设置国际通行的无障碍标志。(见图3)

3.3 原有已建的道路及设施的无障碍设施改造进度较慢。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所限,武汉市原有已建的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特别是居住小区和居民建筑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进展不快、速度较慢。大部分商场、宾馆、餐饮业、娱乐场所、公园、旅游、景区(点)、医院、银行、政府行政办公场所特别是社会服务性窗口单位、公安派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改造进度缓慢。(见图4)

3.4 已建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当前,武汉市没有对无障碍设施进行维修和管理的工作部门,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比较严重,以至辛苦建设起来的无障碍设施由于缺乏管理被挤占、损坏的情况比较普遍。许多亩道成了停车场,或者被其它经营摊点、电话亭等占用,无障碍设施无法发挥正常作用,形同虚设,甚至给残疾人造成身体伤害。已建的无障碍设施缺乏必要的养护,部分设施损坏后没有及时维修,降低了无障碍设施的实际使用率。

4 武汉市无障碍外部空间问题解决对策及设计建议

4.1 解决策略

(1)加大对已建设施和建筑的无障碍改造力度,不断提高无障碍设施的水平。建议武汉市在制定城市改造计划时,调动各方积极性,重点抓好现有主要道路、车站、码头、商场、剧院等主要公共建筑以及住宅小区、公园、旅游景区(点)的无障碍改造。

(2)加强对已建无障碍设施的管理,提高无障碍设施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建立健全无障碍设施管理工作机制,加大监管办度,加强经常性的检查与维护保养。对占用、损坏和管理失职的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确保已建无障碍设施的完好率,提高使用率,让其发挥好社会效益。

(3)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无障碍环境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宣传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建设无障碍环境的认识,增强无障碍公众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引导全社会养成关注、支持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爱护、维护无障碍设施的良好习惯。

4.2 设计建议

(1)系统化

武汉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大系统,系统内各元素、子系统之间只有相互配合,有机协调才能维持城市的正常运作和发展。武汉城市无障碍外部空间系统化建设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控件开发的系统化。二是总开发方式上,武汉市无障碍城市步行环境与周围用地的开发应采取相互提携,互为开发奇迹的综合性关系。

(2)阶段性

必须看到武汉市现有无障碍设施的阶段性。武汉市现在应还处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初级阶段,即满足基本无障碍的要求。保证设施的质量是重点,而发展到高阶段,保证设施的舒适性就成为重点。

(3)定位与分类

武汉市无障碍外部空间设施作为城市辅助系统其角色决定其形式和功能的一致性,以实用和易识别为主,不易过分夸张和张扬。

对武汉城市无障碍整体空间进行分析和分类,不以具体区划为边界进行配置,在针对具体设施空间所在区域情况进行调配和建议。

5 结语

上一篇:公共设施管理范文 下一篇:消防设施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