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饮食范文

时间:2023-10-19 20:42:02

月子饮食

月子饮食篇1

从流食慢慢过度到正常的饮食。产后,消化系统的功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因此,产后几天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从粥、面条过渡到稀饭,然后再吃米饭和面食。

少食多餐,不可贪吃。因为月子里面新妈妈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因此,每顿饭不宜吃太多,可以饿了再吃。

最好以天然食物为主,不要过多服用营养品。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保健食品,有些人认为怀孕和生产的过程让女人大伤元气,要多吃些保健品补一补。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月子里应该以天然绿色的食物为主,尽量少食用或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各种补品。还可以选择食用一些专为孕产妇设计的妈妈奶粉、多种维生素或钙片,因为月子里的妈妈,尤其是进行母乳喂养的妈妈需要补充更多的钙、铁、维生素和矿物质。

要多喝一些温的白开水,避免冷饮。饮料和酒精类饮品不适合月子里的新妈妈饮用,应该多喝一些温热的白开水,补充大量出汗时体内丢失的水分。千万不要因为天气炎热或怕出汗而喝冰水或是大量食用冷饮。

避免辛辣和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产后容易出现便秘的问题,饮食要丰富、多食用富含植物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饮食不能过于清淡。新妈妈在产后出汗、分泌乳汁需要大量的饮水,这些都会导致体内盐分的流失,因此饭菜里面可以少盐,但绝对不能一点都不放。

不要为了恢复身材,而控制饮食的摄取量。对于月子里的妈妈,尤其是进行哺乳的妈妈,应该保证足够热量的摄入,哺乳的妈妈每天应比正常的女性多摄入700卡的热量,所以这个时期绝不能采取节食的手段瘦身。

保证补钙补铁的食物摄取量。新妈妈因为在孕期和产程中会丢失大量的钙和铁,应该保证每天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钙和铁,每天钙的摄取量应不少于1.1克,铁为20毫克。富含钙质的食物有骨头汤、海带、牛奶、芝麻等。富含铁的食物有木耳、动物的内脏等。

产后两个星期内避免大鱼大肉。在肠胃功能恢复之前,可以将鱼、肉熬成汤食用,两周之后再食用肉类。不够比较油腻的汤也要谨慎食用。

瓜果如果担心凉可以榨成果汁饮用。不食用生冷的食物。蔬菜可以烫一烫或炒熟,水果可以榨成果汁后,将装有果汁的杯子放入热水里5-10分钟后再饮用。或者是将水果煮成水果茶饮用。

月子饮食篇2

进食能力培养

通常在孩子六七个月手会拿玩具时,就应该着手培养他吃喝方面的自我服务能力。

①双手捧杯子喝水杯子里先少盛一点水,引导孩子喝水,起初孩子从杯子里饮水可能会呛水,呛水的体验使他的吞咽功能得到了训练,他能学会咽水时如何不呛水,待1岁时,孩子就能自己拿杯子独立完成喝水过程了。如果家长没有这样有意识地训练他,孩子用奶瓶也可以饮水,这是先天的吞咽反射能力。孩子长大后虽然也能拿杯子自然熟练地饮水,但婴儿期吞咽肌肉协调能力的训练就被错过了,大脑中此条信息道路建设的机会就被错过了。

②拿勺子吃东西孩子12个月左右时,会用勺子从碗中取食物送到嘴的方向;到能够将勺中食物准确送到嘴里要经过5~6个月的学习。因此,1岁半的孩子能够用勺子成功吃饭,但会有食物撒落;到2岁后孩子能独立完成吃喝过程,就很少有食物撒落了。

③进食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六七个月至2岁的孩子会反复体验寻求成功,加上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吃喝的自我服务能力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同时也促进了孩子大脑中信息高速道路的建设;2岁以后,孩子的学习兴趣点转移了,对吃喝这些简单的动作不感兴趣了,于是部分孩子的饮食问题伴随出现了,如饮食量少、偏食、挑食、喜吃液体食物、容易反胃、呕吐、吃饭乱跑、吃饭时常掉饭粒、口水多、喜欢吃有添加剂的食物等,这时家长们才着急了,但再纠正这些饮食问题需要家长花多倍的精力。

良好饮食习惯培养

主要包括:

饮食多样化1岁以后的孩子逐渐要和成人一样,必须从食物中得到需要的营养物质。强调荤素搭配、色泽搭配、品种搭配等,这要求家长在给小儿准备食物时,还要讲究艺术性,增加其对食物的兴趣。

饮食有规律6个月之前的宝宝以奶为主,次数和间隔不加任何限制。6个月至1岁为饮食规律性的过渡期,在添辅食的过程中,白天进食的时间逐渐形成规律性,夜间喂奶的次数逐渐减少,孩子1岁以后家长就要有意识让他的一日生活节律尽早贴近常态饮食,即三个正餐(早、中、晚),另外加2次点心。规律饮食对小儿的智力和心理发育有益。

细嚼慢咽引导孩子把嘴里的食物多咀嚼一会,可以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时还训练了牙齿运动和舌头运动的协调能力。另外,从小培养孩子细嚼慢咽,也属于早期文明教养范畴。

避免食用加工包装食品食品加工过程中要应用添加剂、食物色素和稳定剂等,可能会污染少量重金属铅、砷、汞等,在孩子体内蓄积过多,直接损害肝脏、肾脏和免疫功能;同时还会诱发肿瘤、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

饮食卫生习惯养成吃饭或吃食物前洗手,饭后或吃食物后漱口,玩耍时不吃零食等习惯。

吃饭专心吃饭时不走动,不讲故事,不看书画,不看电视等。专心吃饭就等于在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是孩子今后学习能力的基础。

月子饮食篇3

预产期在夏季7~9月份的孕妈咪,相信都有上面那位孕妈咪的担心。那么,夏天坐月子到底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我们帮各位夏天的产妇制定了最新的坐月子方案,让各位孕妈咪在夏天也能轻松坐月子。

穿衣方案:

材质应该选择棉制的,既保暖又吸汗。产后,最常见的身体现象就是出汗多,俗称“褥汗”,尤其是以夜间睡眠和初醒时最为明显,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身体在以出汗的形式排除孕期体内增加的水分。因此,新妈妈的衣物一定要选择纯棉的、透气性好的,袜子也是一样。

应该穿长衣长裤,穿薄袜子。户外晒太阳时可以选择短袖上衣。平时穿好长衣长裤和袜子,尤其是淋浴后。如果天气好,可以到户外晒太阳,为了能更好地接受阳光照射,上衣可以选择半袖衫,不过一定要做好防晒。

睡衣要宽松,必要时可以穿着袜子睡觉。有些新妈妈在清醒的时候会十分小心,可是一旦睡着了就会蹬被子,很容易着凉,最好的办法就是穿着睡衣和袜子入睡。

衣物一定要勤洗勤换。产后多汗,有时不到半天衣服裤子已经湿透了,千万不要怕麻烦,要多准备一些内衣内裤和贴身的衣物,一旦感觉不舒服马上换下来,避免着凉。

根据天气,适当增减衣物。必要时可以戴个头巾或帽子,遇到雷雨天气或温度不是很高的天气,如果想外出晒太阳,最好是能戴个头巾,以防着凉。

居家方案:

室内的温度不能过高,要经常通风换气。一定要杜绝门窗紧闭的现象,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为了避免新妈妈在换气的时候着凉,可以不采用对流的形式,在房间换气的时候,让新妈妈待在另外一个房间里,或者趁她出外晒太阳的时候,把各个房间的窗户都打开。

天气炎热的时候,可以使用空调、风扇或手摇扇。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以新妈妈感觉舒适为宜。必要的时候可以开空调,或者使用风扇,但一定要避免直接吹到新妈妈。空调的过滤网一定要经常冲洗,防止细菌滋生。

刷牙、洗头、洗澡一样也不能少。洗澡最好采用淋浴。一些有害的旧习俗一定要摒弃,例如不能刷牙、洗头等等,是完全没有科学根据的。应该坚持每天淋浴,这样才能保持肌肤的毛孔通畅,正常排汗。

淋浴时注意外阴的清洁,不过千万不要灌洗或者进行盆浴,否则容易引起感染。淋浴后,一定要把身体擦干,以免着凉。月子里应特别注意保护牙齿,因为在孕期和分娩过程中,妈妈体内的钙质流失比较严重。因此餐后要漱口,睡前刷牙。

洗头后,不要使用吹风机。即使是热风也不可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自然风干。

如果感觉太热,无法入睡,可以使用草席。草席清凉但也很温和,千万不能使用麻将席。

饮食方案:

适当饮用红糖水,补铁、利尿。红糖的铁含量很高,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能够促进恶露排出,防治尿失禁。不过,饮用过多会导致新妈妈出汗更多,体内盐分流失。因此不宜饮用时间过长,最多不要超过10天。

从流食慢慢过度到正常的饮食。产后,消化系统的功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因此,产后几天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从粥、面条过渡到软饭,然后再吃米饭和面食。

少食多餐,不可贪吃。因为月子里面新妈妈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因此,每顿饭不宜吃太多,可以饿了再吃。

最好以天然食物为主,不要过多服用营养品。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保健食品,有些人认为怀孕和生产的过程让女人大伤元气,要多吃些保健品补一补。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月子里应该以天然绿色的食物为主,尽量少食用或不食用人工合成的各种补品。

要多喝一些温的白开水,避免冷饮。饮料和酒精类饮品不适合月子里的新妈妈饮用,应该多喝一些温热的白开水,补充大量出汗时体内丢失的水分。千万不要因为天气炎热或怕出汗而喝冰水或是大量食用冷饮。

避免辛辣和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产后容易出现便秘的问题,饮食要丰富、多食用富含植物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饮食不能过于清淡。新妈妈在产后出汗、分泌乳汁需要大量的饮水,这些都会导致体内盐分的流失,因此饭菜里面可以少盐,但绝对不能一点都不放。

产后两个星期内避免大鱼大肉。在肠胃功能恢复之前,可以将鱼、肉熬成汤食用,两周之后再食用肉类。不过比较油腻的汤也要谨慎食用。

月子饮食篇4

0〜3岁

刚出生的孩子可从母体获得免疫力,这种免疫保护可持续6个月左右。6个月以后,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开始发育,1岁左右其体内免疫水平达到成人的60%,3岁时达到成人的80%。所以0〜3岁是孩子免疫力较弱的时期。

无论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孩子,4个月后单纯母乳及乳制品都不能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必须添加辅食,直到1岁后孩子基本上以食物为主,妈妈应有计划地添加促进孩子免疫力合成的物质或免疫制剂,保护孩子的免疫力。

食物中能提高免疫力的物质主要是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维生素A、C、D和微量元素锌作用最为显著。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肝脏、奶粉、蛋类、胡萝卜、油菜、菠菜、空心菜、香菜、韭菜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有柠檬、橙子、西红柿、青椒等。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高的是动物肝脏和蛋黄。微量元素锌含量丰富的食物有鱼、蛋、动物肝、谷类等。

乳类食品中所含的与免疫相关的营养素较少,孩子在二三个月大时,应少量添加鲜果汁、菜汁、蛋黄、鱼泥等。因此,妈妈应给予孩子品种多样的饮食,以保证其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

3岁〜10岁

孩子3岁左右时,免疫力逐渐发育成熟,只是呼吸道及消化道免疫力仍低,呼吸道和消化道易感染,容易出现感冒、腹泻、肠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此时期的孩子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免疫保护,不仅要给他提供健康饮食,还要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健康饮食包括饮食成分合理搭配和饮食有规律,这样孩子不仅发育正常,且身心健康。

3岁〜10岁

孩子常出现的饮食问题

1.偏食使孩子营养素摄入不合理,致使体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应不足。

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更易出现维生素缺乏,因为其进食新鲜水果蔬菜较少,水果蔬菜经储存、包装,其中的维生素有损失。

2.不良饮食行为如暴饮暴食、喜吃油腻食物和嗜好甜食,影响身体免疫力。孩子吃了油腻、太甜的食物后,身体将血液调到消化系统,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但免疫力“卫兵”因血流较少,处于不活跃状态,一旦有感染原侵入,免疫力防御系统脆弱,便给病原体、细菌或病毒可乘之机。

3.喜欢快餐。快餐配方简单,却谈不上营养均衡,只是能填饱肚子。孩子若天天早晨不吃饭,中午吃快餐,很容易出现饮食失调,尤其是维生素缺乏。

所以孩子3岁〜10岁期间,应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做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新鲜水果与蔬菜搭配。同时,妈妈应注意提高烹调技术,注意花色品种多样化,重视色、香、味,调味适当,避免使用刺激性调味品,少给孩子吃油炸油腻辛辣食物。

月子饮食篇5

[关键词]礼;先秦饮食;整合

周代礼制的建立不仅影响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层面,而且对饮食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从饮食禁忌、饮食方式及饮食理念三个层面完成了对先秦饮食构建与整合。

一、“礼”对饮食禁忌的整合

原始社会,人类对食物的要求仅仅是果腹而已,并无禁忌。所谓“未由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到了先秦时期,人们对饮食逐渐重视起来,尤其是“礼”的整合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饮食禁忌。

首先,形态禁忌。主要是人们通过动物形态变化来判断动物是否可以食用。据《周礼・内饔》记载:“牛夜鸣则睿谎蜚雒而毳,膻;犬赤股而躁,臊;鸟色而沙鸣,郁。狸、豕盲视而交睫,腥;乌黑脊而般臂,蝼。”显然,人们观察到动物在声音、毛发、肤色等形态上出现异常时,正是患有疾病的表现,如果对这些肉类进行烹调,不仅气味难闻,而且还会严重损害食用者的健康。

其次,部位禁忌。某些动物的内脏不可食用。如“舒雁翠,鹄、胖,舒凫翠,鸡肝、雁肾、鸨奥、鹿胃”等。因为这些部位或者有毒、或者难于处理,或者与风俗有关。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在加工过程必须去除特定的器官。如“狼去肠,狗去肾,狸去正脊,兔去尻,狐去首,豚去脑,鱼去乙,鳖去丑”。

再次,感官禁忌。某些食物在感官上给人造成不好印象,也应避免食用。如《礼记・少仪》提到,“君子不食蹼椤保郑玄注:“《周礼》‘酢作‘豢’,谓犬豕之属食米谷者也。”孔颖达疏:“酰猪犬也;腴,猪犬肠也。”为什么君子不吃这类食物呢?因为猪狗的肠子无论是从视觉、嗅觉还是名称总会引起不太愉悦的联想,尤其对于有地位有德行的君子而言,食用这类食品显然有失身份。

总之,通过“礼”的整合,形成了一套饮食禁忌,尽管有些带有迷信的成份,但大多数禁忌都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这也使得先秦饮食摆脱过去的野蛮,开始走向文明。

二、“礼”对饮食方式的整合

先秦时期“礼”对饮食方式的整合,主要表现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饮食搭配、制定了相对规范的饮食工艺以及相对完备的饮食礼仪。

(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饮食搭配。

先秦时期的饮食搭配主要包括荤素搭配、酱料搭配、主食与肉食搭配。

荤素搭配。水里所产的菜必配陆地动物的肉酱,陆地所产的蔬菜必配水中的物产。以祭祀饮食为例,《礼记・郊特牲》记载:“恒豆之菹,水草之和气;其醢,陆产之物也。加豆,陆产也;其醢,水物也”。这段话是说,腌菜都是水中得到和美之气而生长的菜蔬;而与其相配的肉酱,都是陆地上出产的兽肉。加设的豆,腌菜都是陆地的物产,与其相配的肉酱,都是水中的物产。

酱料搭配。烹调食物需要特点的酱料作为搭配。《礼记・内则》云:“濡鱼,卵酱实蓼;濡鳖,醢酱实蓼。a修,h醢,脯羹,兔醢,糜肤,鱼醢,鱼脍,芥酱。”煮鱼要配鱼子酱,鱼肚里填上蓼菜。煮甲鱼需要肉酱,吃干肉条要配蚁子酱,吃熟的麋肉要蘸鱼酱,吃肉羹要配兔肉酱,吃鱼肉丝要配以芥子酱等等。

主食与肉食搭配。根据《礼记・内则》记载,饭食在周代有八种,即稻、黍、稷、粱、白黍、黄粱、P、q。在与肉食的搭配上,讲究“牛宜,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菰”。此种搭配,还成就了先秦美食“八珍”里的“淳熬”,“煎醢加于陆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

(二)制定了相对规范的饮食工艺

先秦时期,在“礼”的规范下,形成了一套较为标准的饮食工艺,包括烹调器具、加工技术、烹调方法等。

烹调器具,礼食通用。当时用于煮食物的炊具主要的是釜、鼎、鬲等。据文献记载,釜主要用于煮谷物或蔬菜,如《诗经・采苹》载:“云于以湘,维W及釜。”鼎则用于煮肉,除了作为炊器,鼎还作为盛器,贵族们也用铜鼎来盛放肉类和其它珍贵食品。此外,鼎在周代,不仅是一种炊器,而已成为一种礼器,是各级贵族的专用,被视为权力的象征。

加工技术,日臻成熟。食物的加工技术越发细致,对不同食材的加工,都有特定的技术名称。如《礼记・内则》载:“肉曰脱之,鱼曰作之,枣曰新之,栗曰撰之,桃曰胆之,肌⒗嬖辉苤。”另外,不同的食材,加工方法也有不同,以肉食为例,“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麋鹿为菹,野豕为轩,皆聂而不切。为辟鸡,兔为宛脾,皆聂而切之。”

烹调方法,形式多样。早期人类茹毛饮血,无所谓烹调方法,随着时展,烹调食物的方式在不断进步,逐渐发展出了烹煮、烧烤、蒸、煎等烹调方式。先秦时期烹调方法则更加丰富,所谓“以炮以燔,以亨以炙”,针对不同食材,采取相应的烹调方法,如《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三)形成了相对完备的饮食礼仪

先秦时期,饮食在“礼”的规范下,形成了一套完备的饮食礼仪,包括宴会礼仪、餐桌礼仪等。

首先,宴会礼仪。先秦的宴会礼仪主要是“燕礼”,根据《礼记・燕义》记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迎宾。体现在主人对宾客的迎接,所谓“宾入中庭,君降一等而揖之,礼之也”。第二,定席。确立主人和宾客的席位,“君立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大夫皆少进,定位也。君席阼阶之上,居主位也;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适之义也”。当然,席位的安排主要依据来宾身份。“席,小卿次上卿,大夫次小卿,士、庶子以次就位于下”。第三,行酒。“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主,臣莫敢与君亢礼也”。

其次,餐桌礼仪。饮食摆放有固定要求。如《礼记・曲礼》载“凡进食之礼,左肴右u,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以脯修置者,左朐右末。”此外,陪同有身份的君子吃饭,需注意“先饭而后已。毋放饭,毋流f。小饭而亟之。数焦,毋为口容”。在席上还需注意“毋抟饭,毋放饭,毋留f,毋咤食,毋m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羹,毋絮羹,毋刺齿,毋f醢”。因为这些都是无礼表现,会引起他人的反感。

以上规矩虽多,但体现出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正如姚伟钧先生所言,“这些繁琐礼节的宗旨,是培养人们‘尊让契让’的精神,它要求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都得遵照礼的规定去从事饮食活动,以保证上下有礼,从而达到贵贱不相逾的生活方式”。

三、“礼”对饮食理念的整合

先秦时期,“礼”对饮食理念进行了整合,包括“敬”的理念、“和”的理念、“合”的理念、“称”的理念。

(一)“敬”的理念。是指饮食中要体现敬意

《孝经》云:“礼,敬而已矣。”“礼”的最初形式是先民用饮食的方式向神灵或祖先致以敬意,《礼记・礼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g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正如杨宽先生所说:“把鬼神看作活人一样,给以饮食,在给以饮食时,讲究尊敬的方式,这就产生了祭礼。”先秦时期,人们依然通过精心准备的饮食,传达敬意。如祭祀宗庙,从食物的称谓上可见一斑。《礼记・曲礼》载,“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豚曰]肥,羊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羹献,雉曰疏趾,兔曰明视”。

(二)“和”的理念。是指要善于调和滋味

《国语・郑语》云:“以和五味以调口”,意思是说,调和酸甜苦辣咸五种滋味满足人们口味。《礼记・内则》亦载,“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这种调味理念也为后世所重视。该理念还体现在治国方面,强调国家要要尊重不同的风俗。如“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这种理念在先秦时期实属可贵。

(三)“合”的理念

是指饮食要与时节、产地、阴阳相符合。

第一,合于时。饮食要合于时令。《礼记・礼运》强调,“饮食必时”,因为凡是动植物都有一定的生长期,在特定的时节,它们的品质才能达到最佳。如“春宜羔豚膳膏芗,夏宜KT膳膏臊;秋宜犊膳膏腥,冬宜鲜羽膳膏”。不当时令的食物,不仅口感不佳,而且还会有损人们健康。因此,《礼记・王制》规定,“五谷不时,果实未孰,不粥于市”,“禽兽龟鳖不中杀,不粥于市”。

第二,合于地。饮食与产地必须相合,否则就是不知礼。《礼记・礼器》云:“居山以龟鳖为礼,居泽以鹿豕为礼,君子谓之不知礼。”此外,食物品质的好坏与产地关系密切,以鱼为例,《诗经・陈风・衡门》提到,“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显然作者对当时人们热衷食用黄河的鲂鱼、鲤鱼颇有微词,但是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人们对黄河鲤鱼品质的高度认可。

第三,合于阴阳。饮食要符合阴阳。如《礼记・郊特牲》提到,“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再如《礼记・月令》提到天子于孟春之月“食麦与羊”、孟夏之月“食菽与鸡”孟秋之月“食麻与犬”、孟冬之月“食黍与彘”。如果天子不遵照规定,则阴阳混淆,天灾人祸不断,“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谷,戎兵乃来;行春令,则其国乃旱,阳气复还,五谷无实;行夏令,则国多火灾,寒热不节,民多疟疾”。可见,饮食合于阴阳也关乎国家安危。

(四)“称”的理念

即饮食要与身份相称。如《仪礼・公食大夫礼》载,招待来聘上大夫的标准是“八豆、八簋、六、九俎”,外加雉、兔、鹑、四味,招待下大夫是“六豆、六簋、四、七俎”。对此,有学者从政治角度出发,指出这是等级制度的体现,如王学泰先生说:“周代是等级森严的宗法社会,按照周礼,各等级的人食有常式,不许僭越;统治阶级内部亦如此。”但是从举办宴会的角度看,这种制度的确立却有着积极意义,主办方可以根据来宾的身份订立相应的宴会标准,这也为后世宴会标准设立开创了先河。

四、结语

周代的“礼”对先秦饮食进行了整合,丰富了先秦饮食的内涵:

第一,饮食禁忌。包括形态禁忌、部位禁忌、感官禁忌。

第二,饮食方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饮食搭配、制定了相对规范的饮食工艺以及相对完备的饮食礼仪。

第三,饮食理念。形成了“敬”的理念、“和”的理念、“合”的理念、“称”的理念。

总之,这种整合使先秦时期的饮食从日常需要转变为一种文化,并且深深影响了后世中国的饮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乃.中国古代饮食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陈苏华.中国饮食文化学[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

[3]姚伟钧.中国饮食礼俗与文化史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5]赵锡元,杨建华.论先秦的饮食与传统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1989(4)

[6]杨钊.中国先秦时期的生活饮食[J].史学月刊,1992(1)

月子饮食篇6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意义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类型中,糖尿病占较高的发生比例。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显著提高了公众生活水平,饮食结构及日常生活方式不断调整,加之人口老龄化加剧,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1]。长期糖尿病易引发机体多系统慢性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饮食治疗为综合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其核心为营养治疗、控制血糖等,是改善疾病预后的关键[2]。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行常疗医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依据糖尿病饮食原则,制定针对性膳食方案,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男67例,女33例,年龄34~77岁,平均(569±45)岁。均与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符合。1型糖尿病12例,2型糖尿病88例。病程1个月至29年,空腹血糖85~255 mmol/L。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9例,高中及以上31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取糖尿病常规医疗方案及饮食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依据患者具体情况,糖尿病饮食治疗方案,制定膳食计划,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饮食治疗原则分析患者病情及机体状况,包括性别、年龄、实际体重、身高、有无并发症、心理及饮食状况、工作性质、对糖尿病基础知识的认识、活动量等。饮食宜易消化,含有丰富营养,含多种矿物质和维他命,可控制血糖,加强免疫,止渴,加强肝脏、肾脏、胰腺功能的饮品和食品为主。含糖量高的饮品和食品忌用[3]。

122糖尿病膳食计划制定个体的饮食计划,对患者行针对性的指导,营养成分包括乳品、主食、油脂、水果、蔬菜、瘦肉6类,每份食品产热均与3766kJ接近。以1 d食谱为例,1份蔬菜:500 g含碳水化合物3%的蔬菜;1份主食:各类干果及米面等各25 g;1份肉蛋豆类:瘦肉50 g、南豆腐150 g,鱼类80~100 g、北豆腐100 g,带壳鸡蛋60 g,豆腐干50 g;1份乳类:酸奶130 g,鲜奶160 g,脱脂奶粉25 g,奶粉20 g。1份硬果及油脂类:核桃或花生各15 g,油脂10 g,西瓜子40 g,南瓜子25 g。轻型糖尿病可减少1份肉类或豆、蛋类。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脂血症者需提高蛋白质的用量,进一步限制主食[2]。

13效果评定行3个月的治疗后。评估饮食依从性及饮食知识知晓率。依从性:从患者定时定量进餐、按计划控制饮食、准确或称量估量食品等进行评价,完全执行为依从。饮食知识知晓率:内容包括基本知识、主副食搭配、饮食误区、每日油脂量、每日水果量、每日蔬菜量等,完全掌握为知晓。并检测空腹血糖。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饮食依从性为90%,饮食知识知晓率为92%;对照组饮食依从性为74%,饮食知识知晓率为72%,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实践表明,依据饮食原则,制定糖尿病膳食卡,以1日食谱举例,使患者掌握机体所需的总热量,并可遵循现有条件,对食物种类和花样自主调节,使患者了解必需营养素在常用食品中的含量,做到副食荤素搭配、主食粗细搭配、营养均衡,可使患者依从性显著提高,进而增强饮食治疗的效果[4]。制定饮食膳食卡,可对患者合理饮食加以指导,使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均衡,提高对饮食治疗的知晓水平。膳食计划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掌握,可使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对医护人员的医疗可积极配合,提高自觉实施饮食治疗的意识,认识到饮食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使食品丰富多样,又可满足喜好,利于总热量控制,保持愉快情绪,进而控制血糖水平。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依据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制定个体化膳食计划,利于血糖稳定,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蔚正英 糖尿病饮食治疗进展.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5): 330332.

[2]张来华,胡萍,李春华 糖尿病饮食知识教育与饮食治疗依从性相关性研究. 海南医学,2012,23(4):104105.

[3]刘爱民,张香菊,李新 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进行暗示干预的观察. 中国医药导刊,2010,12(8): 1420.

月子饮食篇7

胃石症是患者食用尤其是空腹大量食用柿子、柿饼、黑枣等食物,食物中的鞣酸、果酸等成分在胃酸作用下,与蛋白、纤维等结合凝结,在胃的机械作用下压结成类圆球形,质地坚硬。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型。病程在6个月内为急性,超过6个月为慢性,急性者多见。急性型在大量吃柿子、柿饼、黑枣等1-2小时即出现症状,半数以上病人有上腹部疼痛、胀满、恶心、呕吐,一般呕吐量不多,可有呕咖啡色或血性物,而大量呕血少见。而在我院临床中发现部队官兵胃石症患者高于地方患者。严重影响了官兵的训练和生活。我科自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12例武警官兵胃石症患者,现对其发病及制,临床表现及康复治疗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2年2月患者12例,均为男性。年龄17-32岁,平均21岁。病程2-21天。12例均有上腹部不适或腹痛表现(部分患者进食后加重)。其中4例伴反酸、烧心,3例伴恶心、呕吐,1例伴有黑便。12例中有10例发病于10月至次年3月的寒冷季节。

1.2 内镜检查结果 单发胃石11例,多发胃石1例。内镜下胃石呈黄绿色或黄褐色。胃石最大约3.0×3.5cm,最小约1.0×1.5cm,9例胃石位于胃体或胃底,2例位于球部。9例患者合并溃疡。溃疡数目1-6个不等。大多位于胃角及胃窦。同时6例合并胃黏膜糜烂。

2 结果

2.1 2008年4月-2010年2月7例患者在内镜下确诊后,给予患者采取5%碳酸氢钠50ml每天3次口服治疗。同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嘱患者一周后复查胃镜。除一例未来复查,无完整的随访资料。其余6例均按时复诊。其中一例胃石位于食管(大约1.0×1.5cm)和一例胃石位于胃体(大约2.5×2cm),在复查时胃镜提示胃石消失,且胃石位于胃体时合并胃小溃疡已愈合。2例患者经口服碳酸氢钠后胃石变化缩小。2例患者未坚持按时服药,效果不明显后外科手术治疗。

2.2 2012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开始让患者饮用可口可乐治疗胃石。在2002年Lalas[1]等率先报道了可口可乐经鼻导管灌洗治疗植物性胃石5例,全部获得成功,随后各国学者各有报道,对于可口可乐溶石机制,Ladas[1]等推测可能与PH值为2.6可口可乐酸化胃内容物以及释放CO2气泡使胃石破裂有关,胃石处于大量酸性溶液中软化溶解。而本身胃内PH值常低于2,故PH值为2.6的可乐对胃黏膜无明显损伤作用。5例患者接受可口可乐溶石治疗。对于合并溃疡和出血糜烂者,首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3-5天,辅以胃黏膜保护剂,然后嘱患者每天空腹分2-3次饮用可口可乐700-1200ml,并适当按摩上腹部,使可乐与胃石进行充分的作用,连续饮用一周后复查胃镜。复查内镜下提示3例经口服可口可乐后胃石自行排出,1例胃石明显缩小经碎石治疗排出,1例胃石缩小后经碎石治疗效果不明显后外科手术治疗,5例饮用可口可乐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治疗过程中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均逐渐好转,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部队官兵胃石症的发病原因 胃石症是患者使用尤其是空腹大量食用柿子、柿饼等食物,在胃酸作用下形成胃石,南方产柿子果肉松,,不易形成柿石。我们发现大部分胃石好发于寒冷季节,可能与此时期相关食物上市及患者饮水减少有关。部队患者胃石症的形成大多是在节假日,且同时大多多个患者同时发病。究其原因,部队官兵自我饮食健康知识较缺乏,在节假日外出购买零食,饮食起居不如正课时间规律。用零食当正餐食用,另外北方地区在冬季常食用羊肉汤,加速了胃石的形成。这与北方地区的饮食结构及特点有关。

3.2 部队官兵胃石症的预防 由于胃石症在部队官兵中的发生率高于地方,因此要教会官兵们做好预防工作:首先合理正规饮食,了解常食食物的配伍禁忌。其次避免空腹大量进食柿子,柿饼,特别是生柿子、黑枣等易引起胃石的物质,避免进食柿子、柿饼、黑枣等食物的同时饮茶,进食大量食醋[2]。第三是不吃未成熟的柿子和黑枣,更不要集中一次吃大量柿子、柿饼和黑枣,空腹时胃酸较多,故不宜在空腹吃柿子、柿饼和黑枣。最后,在吃完柿子等食物后可适当喝可口可乐会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 Ladas SD,Triantafyllou K,Tzathas C,et al.Gastric phytobezoars may be treated by nasogastric CoCa Cola lavage [J].Eur.J Gastroenltrol Hepatol,2002,14:801-803.

月子饮食篇8

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甚至没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够见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那么,中国的烹饪原料、烹饪技法、传统食品、食风食俗等等,又是怎样传播到世界各地去的呢﹖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开始了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据《史记》、《汉书》等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通过丝绸之路同中亚各国开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动。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今天在原西域地区的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来自中原的木制筷子。我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也很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吃的烤羊肉串。 比西北丝绸之路还要早一些的西南丝绸之路,北起西南重镇成都,途经云南到达中南半岛缅甸和印度。这条丝绸之路在汉代同样发挥着对外传播饮食文化的作用。例如,东汉建武年间,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到达交趾(今越南)一带。当时,大批的汉朝官兵在交趾等地筑城居住,将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等食俗带到了交趾等地。所以,至今越南和东南亚各国仍然保留着吃粽子的习俗。 此外,我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影响也很大,这种情况大概始于秦代。据《汉书》等记载,秦代时“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这么多的中国居民来到朝鲜,自然会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朝鲜。汉代的时候,中国人卫满曾一度在朝鲜称王,此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影响最深。朝鲜习惯使用筷子吃饭,朝鲜人使用的烹饪原料、朝鲜人在饭菜的搭配上,都明显地带有中国的特色。甚至在烹饪理论上,朝鲜也讲究中国的“五味”、“五色”等说法。 受中国饮食文化影响更大的国家是日本。公元8世纪中叶,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大量的中国食品,如干薄饼、干蒸饼、胡饼等糕点,还有制造这些糕点的工具和技术。日本人称这些中国点心为果子,并依样仿造。当时在日本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唐果子就有20多种。 鉴真东渡还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了日本,日本人吃饭时使用筷子就是受中国的影响。唐代时,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还几乎把中国的全套岁时食俗带回了本国,如元旦饮屠苏酒,正月初七吃七种菜,三月上巳摆曲水宴,五月初五饮菖蒲酒,九月初九饮菊花酒等等。其中,端午节的粽子在引入日本后,日本人又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作了一些改进,并发展出若干品种,如道喜粽、饴粽、葛粽、朝比奈粽等等。唐代时,日本还从中国传入了面条、馒头、饺子、馄饨和制酱法等等。 中国菜对日本菜的影响很大。17世纪中叶,清代中国僧人黄檗宗将素食菜肴带到日本,被日本人称之为“普茶料理”。后来又有一种中国民间的荤素菜肴传到日本,称为“卓袱料理”。“卓袱料理”对日本的餐饮业影响很大,它的代表菜如“胡麻豆腐”、“松肉汤”等,至今还列在日本一些餐馆的菜谱上。 日本人调味时经常使用的酱油、醋、豆豉、红曲以及日本人经常食用的豆腐、酸饭团、梅干、清酒等等,都来源于中国。饶有趣味的是,日本人称豆酱为唐酱,蚕豆为唐豇,辣椒为唐辛子,萝卜为唐物,花生为南京豆,豆腐皮为汤皮等等。为了纪念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日本人,日本还将一些引进的中国食品以传播者的名字命名。如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僧人泽庵学习中国烹饪,用萝卜拌上盐和米糠进行腌渍,日本人便将其称之为泽庵渍。清朝顺治年间,另一位日本僧人隐元从中国传入菜豆,日本人便称之为隐元豆。 除了西北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之外,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它扩大了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 泰国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加上和我国便利的陆上交通,因此两国交往甚多。泰国人自唐代以来便和中国的汉族交往频繁,公元9~10世纪,我国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的居民大批移居东南亚,其中很多人在泰国定居,中国的饮食文化对当地的影响很大,以致于泰国人的米食、挂面、豆豉、干肉、腊肠、腌鱼以及就餐用的羹匙等等,都和中国内地的有许多共同之处。 在中国的陶瓷传入泰国之前,当地人多以植物叶子作为餐具。随着中国瓷器的传入,当地人有了精美实用的餐饮器具,这使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大为改观。同时,中国移民还把制糖、制茶、豆制品加工等生产技术带到了泰国,促进了当地食品业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对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影响也很大,其中以缅甸较为突出。公元14世纪初,元朝军队深入缅甸,驻防达20年之久。同时,许多中国商人也旅居缅甸,给当地人的饮食生活带来很大的变革。由于这些中国商人多来自福建,所以缅语中与饮食文化有关的名词,不少是用福建方言来拼写的,像筷子、豆腐、荔枝、油炸桧油条等等。 距离中国稍远的几个东南亚岛国,像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也不小。 菲律宾人从中国引进了白菜、菠菜、芹菜、莴苣、大辣椒、花生、大豆、梨、柿、柑桔、石榴、水蜜桃、香蕉、柠檬等蔬菜和水果,菲律宾人还爱吃中国的饭菜,如馄饨、米线、春饼、叉烧包、杂碎、烤乳猪等,日常饮食则离不开米粉、面干、豆干、豆豉等,使用的炊具也是中国式的尖底锅和小煎平锅。菲律宾人特别爱吃粽子,他们不但端午节吃,圣诞节也吃,平时还把粽子当成风味小吃。菲律宾的粽子,造型依照中国古制,呈长条形,而味道则很像浙江嘉兴的粽子。 马来西亚在饮食文化上也受到中国的影响。据考证,马来人的祖先主要是来自我国云南一带种植水稻的民族,马来人的某些食俗同这些先民大有关系。例如,马来人的大米从种植到收获,都有类似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和礼仪。马来菜的烹制方法和中国菜相似。马来语中称作“塔夫”的中国豆腐,在当地十分受人喜爱,有些地方还把豆腐的色、香、味揉和在本土传统的咖喱菜中。 中国的饮食文化对印度尼西亚的影响历史悠久。历代来到印度尼西亚的中国移民,向当地人提供了酿酒、制茶、制糖、榨油、水田养鱼等技术,并把中国的大豆、扁豆、绿豆、花生、豆腐、豆芽、酱油、粉丝、米粉、面条等引入印度尼西亚,极大地丰富了当地人的饮食生活。 茶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最大。各国语言中的“茶”和“茶叶”这两个词的发音,都是从汉语演变而来的。中国的茶改变了许多外国人的饮食习俗,例如,英国人由于中国的茶而养成了喝下午茶的习惯,而日本人则由于中国的茶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道”。 来源:星辰在线

上一篇:饮食搭配范文 下一篇:激光焊接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