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专业范文

时间:2023-09-18 23:33:03

会展专业

会展专业篇1

社会工作的专业权威在某些时候曾被人怀疑。社会工作的核心是助人和服务,它经常面临如何解决个人和群体困难与需要的问题,从而同普通人的生活有关。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往往不能确定一套仅被专业人士掌握的概念和语言,其专业性并不象其他社会科学那样显得高深。而民主和尊重个人特性的专业特质,又使得工作者的权威在某种程度上被削弱。

其实,这些只是表面的认识或者误解。与其他社会科学专业一样,社会工作的实践和研究也必须遵循科学原则。如:基于证据的经验研究、严密的逻辑推理等。由于专业过程必然涉及专业人员与受助对象的互动,社会工作服务人群的道德实践就有价值倾向和伦理判断。在某些层面,主观或主体(Subjective)的生活经验成为分析的重要素材,社会工作实践还演化成艺术般的技巧,从而难免带上主观主义的色彩,这就与科学的价值无涉立场存在差异。价值冲突、决定主义的判断趋向在多元化世界里丧失活力等等,都使该专业必须在更复杂社会环境中迎接挑战。不过,专业实践中的道德敏感性使社会工作在考虑到科学精神的同时,注重个人价值的重要性,而这正好符合科学服务于大众的目的。

就社会工作而言。人们已不再怀疑专业所具有的独特性,基于研究成果的实践模式和基于实践的理论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工作者与教育者之间共识的基础。但是,由于社会工作一开始就频借用其他社会科学甚至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它不得不依附于其他社会科学,因此,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地位受到质疑的致命之处。

与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不同,社会工作不仅要推进理论建设,更要注重理论的效度过(Theoreticalvalidity)。其实践更直接地同特定社会变迁联系在一起,而受助对象往往就是这一变迁中的失意者或受害者。随着服务模式的改变,特别是市场的进入,受助者成为服务使用者,使用者参与(Usersparticipation)重新将既有的权利模式进行调整,专业工作者在很多时候要与受助者共享权力。而这无凝造成了专业化与消费者抗拒(Consumersconfrontation)之间的冲突。增权的实践(Empowermentpractice)近年来在社会工作领域成为流行的工作取向,依附专业权威的传统工作模式受到挑战,福利改革又进一步加强了受助者对自我权益的诉求。因此,社会工作的专业性面临着不安全的局面;保持专业性又不损害受助者参与和表达的民利,对这门专业实在是一个挑战(Fedsteinl,1971)。

应该从专业变迁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一个专业的成长历程。格林伍德的专业五个标准只是静态的分析。很少有一个职业是在完全具备所有条件后被认可成专业的,因此仅仅静态地讨论一个职业群体是否是一个专业的意义不大。社会学者开普罗认为:对一门专业来说,重要的是要审视那些标志化特征的连续发展,而不是专业的理论与知识。比如,在专业范围内,服务领域的独特地位形成、伦理守则的建立、培训的实施等(Caplow,1954)。也有学者提出,一门专业的发展过程本身是一种仪式化过程,其中以专业联合会的出现为最显著。其次就是一专业被社会接受和认同,最明显标志是被颁发执照,工作者成为从事并管理专门领域活动的专业人员。对社会工作来说,成为专业就是使社会工作者最终变为注册的专业人员。在此之前,所有的仪式化过程都是为形成专门才能的知识或技术范围做准备。社会工作行业的工作人员再经过证照资格认定之后,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也就水到渠成。

社会工作与其他象牙塔式的学科实践差异十分明显。西方的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进程中,其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但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不仅仅代表一个专业联合体的利益,它还是大众尤其是社会不利阶层和普通市民的代言人。凭借专业知识和社会承诺,社会工作者可代表大众利益进入决策体系。从而,社会工作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从事某一领域的活动时,专业人员比非专业人员更容易被社会认可。科层制的发展毫无疑问又促进了教育训练体系的精细化,专业领域的纵深发展,使得学科内部的专业分式日益复杂。这也显然使专业化的垄断实践成为可能,它使专业的排他性增强,也使专业之间的界限有可能变得清晰。

会展专业篇2

然而,在接下来的微格教学中,我终于见识到了教师的辛苦了。作为初出茅庐的我们,老师对我们要求很高,她把所有的课都给我们讲了,每个人也只有两次上台讲课的机会。我的第一次讲课是讲语言技能。第一次讲课很兴奋,一口气讲下来了。同学们反映说虽然语言流畅,到位但是讲的太快了,而且语调基本上很兴奋,难以消化。我的一腔热血被打击了。我的第二次讲课是关于高二的等差数列。没有试讲过,板书没有演练过,就上讲台了。讲完后,我受到了严肃的批评:板书太草了,没有系统(之前我是有设计板书,但是现场的版面太小了,不好写开),擅自修改课本内容。慢慢的,在看到许多同学的上课和老师的及时点评后,我明白了:教师只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才是主体,你的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自己想当然的改变教学内容,要注意学生的知识背景。中学生的模仿性很高,老师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随便修改课本上的内容,在修改前要参考很多资料的。老师,作为一个传道解惑的人,学生很轻易的把他们看成榜样。如果老师一旦出现错误或者不得当,这需要多少时间补救的呀!

基于自己这么浅短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见解。

第一个方面: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与渔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上,对老师的一个例子印象很深刻:对于小学的一年级的1+1=2,邻居的三年级的哥哥会教,孩子的父母会教,你也会教,如果你讲的和他们一样,那学生为什么要向你学习呢?教师不但是一个职业,它还需要一种技巧,一种不同于其他人的教法。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怎么去求得一种适合大家的教法呢?这是教学中最大的问题,解决好了它,你的教学质量就不会差了。教师教给学生的也不单单是知识,还有一种技能。而且慢慢的,教师在教学中注入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

第二方面:进课堂之前收拾好自己的情绪。

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意识到教师的重要性,追求完美的我不允许自己犯错,但是我慢慢发现在现实课堂上,这是很难控制的,教师也有情绪,也有生气的时候,怎么控制好自己心情是一个问题。做不成完人,我们就努力往好的地方上靠。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亲切自然的示范表演,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幽默活泼的话语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全身心投入,会将学生带入轻松愉悦的学习境地。在学生的面前尽量表现成积极向上的一面,把自己的消极情绪收拾好进入课堂。

第三方面:表达好自己的意思,不要轻易扼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怎么表达自己对书本内容的看法是一个问题,怎么批评调皮捣蛋的学生是一个问题,怎么表扬学生是一个问题。这些都是有技巧的,见惯了身边一些因为老师的一些话而对学科产生兴趣的例子,当然也有因为老师的误会而放弃的学科的例子。在学生心里,老师就是神了。你要如何演绎这个形象呢?注意自己的措辞,注意场合,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在事情不明白的时候,把学生往好的地方去想,假设学生们都是好的,这样你才不会对号入座,非理性解决事情。

第四方面:你要有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半桶水

作为老师,要努力做到比学生知道的多,这句话可笑吗?老师本来就比学生知道的多。是的,老师是知道的多,可是他也忘得多呀,而且作为一个老师,不仅仅要知道多,还要讲的通才行。这样就不断的督促老师们学习,我们不仅仅要学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我们需要横纵发展。很多知识都是共通的,往往在一个地方你看不到它的本质,换了一个地方你轻而易举的看到了。如果你想吃老本,不求上进,那么你就愧对教师这个职业了。在学生面前支支吾吾,讲不通,自己也会觉得难受的。

第五方面:不要强迫学生做任何事

这一点,很难办到。在高三的时候,老师们恨铁不成钢,常常告诉学生们怎么做怎么做。学习本来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急了也没用。我们要鼓励他们学习,而不是强迫,所谓强扭的瓜都是不甜的。在见习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附中高一的林老师,他一直都在说我建议什么什么,我本人习惯什么什么,我觉得什么什么比较好,而不是说你们要怎样怎样。他退了一步,却更能让学生接受他的意见。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会展专业篇3

关键词:会展专业;就业能力;模式

F713;G712

就业是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尤其对会展经济与管理这样的应用型专业,学生就业比例高,专业优势不明显。如何提高专业教育的水平,进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在人才市场上形成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就业,也关乎会展专业教育的走向。在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会展专业的学生具有一些特征,比如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表示非常喜欢会展专业,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但同时对专业缺乏了解,对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本文将从就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解决这个矛盾问题。

一、就业能力的内涵与结构

就业能力的概念提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内涵解释随社会发展不断地变化。本文采用Fugate和Kinicki的观点,从心理结构角度解释就业能力。Fugate和Kinicki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心理结构, 主要包括五个维度:对待工作变化的开放性、工作和职业生涯韧性、工作和职业生涯前摄主动性、职业生涯动机、工作认同。对待工作变化的开放性反映个体愿意接受和积极响应变化, 当变化发生时一般认为它是积极的。工作和职业韧性反映个体能乐观看待其职业机会和工作,感觉自己能掌控职业生涯,能在工作上做出真正的、可见的贡献。工作和职业生涯前摄主动性反映个体去获取潜在影响工作和职业机会的信息的倾向和行动。职业生涯动机反映个体倾向于作出特定的职业规划和策略,倾向于自己控制职业生涯管理和设定与工作或职业相关的目标。工作认同反映个体在何种程度上根据特定的组织、工作、职业或行业的特征或要求来定义自己,它更多关于一个人做什么、做得有多好、以及其他人的印象如何等方面。

二、就业能力提升模式的层次体系

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科学选拔的基础上,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入学前对学生的报考进行指导。入学后,学生要通过系统学习,提高综合能力。毕业前,训练核心能力,定制化学习。毕业后,能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能力。

(一)入学前――加深专业理解,应对职业开放性

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会展专业缺乏了解,盲目报考,学习兴趣低,动力不足,这样的问题应该在入学前解决。报考时考生要有多条渠道了解会展专业的就业前景、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等。就业前景应包括就业职位、岗位职责、薪酬等。培养目标要明确具体。课程体系要说明专业课程名称及代表书目。推荐学生进行就业能力倾向型测试。

(二)入学后――建立综合能力,增加工作和职业韧性

毕业生就业反馈发现,会展行业对从业者的综合能力要求高。不仅需要策划、组织、沟通协调协作等基本能力,还需要其他综合能力。比如艺术鉴赏能力、外语交流沟通能力、公共事务处理能力、法律事务处理能力等。大学学习期间必须广泛涉猎相关学科,不能局限于课程的学习,还需要丰富的阅读来拓宽视野。这样就业后在业内的选择会更多,工作和职业的韧性更强,对新工作的适应得更快,贡献也会更大。

(三)毕业前――培养核心技能,实现职业生涯前摄主动性

经验发现,毕业前准备越充分,就业情况越好。毕业前,指导学生加强核心技能。例如,一些学生有艺术类特长、语言特长或者专业等级证书,可以在毕业前通过定制课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并在求职时形成核心能力。同时,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践机会,在实习实践中,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水平,并能初步确定目标岗位。

(四)毕业后――能够持续学习以强化职业生涯动机,获得工作认同

近些年,就业整体环境有了很大变化,技术进步的影响尤为突出。这要求会展从业者要不断学习以适应环境变化,同时通过持续学习,从业者更容易获得工作认同。例如,移动终端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对会展营销中的宣传推广有直接影响,会展从业者必须快速跟进,应用新的技术保持客户联系并获得竞争优势。一些新技术在校时并没有学习,但是如果从业者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就能够积极并高效地掌握所需技术。

三、就业能力提升模式的实现路径

(一)树立会展专业教育就业能力培养理念

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及社会各方面的协作才能够实现,因此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会展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毕业生中的大部分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概率很小,教学中更应突出就业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在教学中将学生放在中心,围绕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教授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和协助。

(二)建立针对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会展专业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可以包括四个基本的模块,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特长培养模块和实习实践模块。通识课程模块需加大学生选择的课程范围,包括社会人文历史、科学技术前沿资讯、商业伦理道德、科学研究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掌握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方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模式。专业课程模块部分需要完善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会展专业教材的建设。特长培养模块可以引入网络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形成个性化的课程表。实习实践模块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条件和机会,把行业和社会资源引入到教学中。

(三)构建就业能力培养的支持系统

会展专业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学院、专业及基层教师和学生全面配合,才能够实现。从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管理层面,应该给专业更多的自力,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能够更多体现对就业能力的培养。基层教师在课程安排设计方面,要充分体现对就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合作,积极探讨就业能力培养的方案。学生要树立就业能力培养意识,通过个性化的课程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会展专业教育相对于成熟的学科,仍处于探索阶段。围绕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所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围绕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否则会展人才培养就会失去方向。

参考文献:

1.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何玉润 李晓慧;会计研究;2013年4月

2.工业 4.0 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李立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年1月

会展专业篇4

1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上海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2012—2014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共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87份。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上海市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职业选择现状

近几届社会体育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较分散,岗位主要为:教师、公务员(以警察为主)和街道工作人员、经营性健身场所以及体育用品销售及咨询公司、体育拓展培训公司,还有一部分自由职业者和待业者。其中就职于学校、经营性健身场所以及体育用品销售及咨询公司、体育拓展培训公司的毕业生数量占比重较大,分别为39.50%,8.00%和14.43%。总体来看,有61.93%的毕业生从事了与社会体育相关的工作,其中约六成选择了体育教师职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38.07%)从事与体育无关的工作。

2.2上海市中小学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程度

据数据反映,全国2013年中小学体育教师缺口达到30万,上海市的教师空缺尤为明显。从各中小学得到的信息反馈了解到,对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各中小学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需求量。但这仅仅是对代课老师的需求,由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无教师资格证,所以大部分并不能继续在中小学里从教。且从2016届开始,全国采取教师资格证统考制度,师范类专业毕业后也不颁发教师资格证,这代表大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也将和社会体育专业一样,面临着毕业后没有教师资格证,无法进入中小学任教的尴尬场面,这意味着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教师岗位上与其将有同等的竞争力。

2.3相关体育产业公司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程度

根据据企业访谈,以及在上海优客策划素质拓展公司实习期间,亲身体验了解到,社会上得到一些体育咨询公司、素质拓展公司以及体育用品销售公司,虽然近几年取得较为快速的发展,但随着类似公司企业,团体组织的增加,竞争压力正在逐步增加。因此,对于从业者的要求增加,虽然就业岗位还存在较大缺口,但对于应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提升自身能力。这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面的支持。

2.4影响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的重要因素

如今由于高校的扩招,生源大面积提高,而相反的,生源质量随之下降。一部分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身体素质达不到成为一名体育类专业学生的要求,导致在本科四年的专业学习中并不能很好地驾驭。因此专业技术能力的缺乏导致了应聘时专业素质不够硬,从而就业难度加大。此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对毕业后的期望值过高也影响到了其毕业后的就业顺利度。此外,社会体育学生的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理论知识水平状况也令人堪忧。因此,毕业生的个人竞争力的高低水平是影响其就业率的一大重要因素。

3结语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加,社会上的相关岗位无法容纳过多的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并且社会对毕业生专业技能的需求期望值超过了毕业生本身的能力;高校扩招导致生源质量降低,同时伴随着的是教学质量下降;学生没有在大学四年中重视自己专业技能的达成,也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导致面临毕业无事可做;大学毕业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就业观念造成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难。

作者:吴熔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驰骋,唐金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研究———社会需求为导向、微格培训强技能[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48-50.

[2]袁丽.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心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8):22-30.

[3]黄瑞霞.陕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0(03):43-50.

会展专业篇5

在今年奥运会的特殊时期,我们更要完备自己,融入社会之中,与时俱进,发扬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去感受这个社会所需,要为国家的强大而去做出自己的贡献。

广阔的社会,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年轻的大学生们。找准自己的位置,激发对生活的热情,是人生的精髓所在。莘莘学子们将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以他们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纪大学生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风采。

这次学校所组织的活动,要求我们专业去光大会展中心参观,正逢是有关国际影像和摄影器材的展览会。坐落于位于徐汇区腹地,周围也是交通便利,拥有众多重要场所的地区。附近也有饭店提供专业人员的吃住问题。在上海是颇具知名度的展览中心。

我们所参观的是西馆。西馆是一座三层标准展馆,25000平米展厅面积可容纳1200个标准摊位。展厅内中央空气压、给排水、电力、现代化通讯设施、国际互联网以及配合展览期间技术交流的会议室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第一次踏进这么大规模的展览中心,首先进入我视线的展览馆,每间展览厅都被分隔成一家家所参展的公司或组织。每家公司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纷纷拿出自家的产品给顾客进行介绍与使用。相应的工作人员会对不同需求的顾客进行了解,同时也分发着广告,赠送的小礼品,对自己的品牌、产品进行宣传。在这些展品之中,我也所见到了不少我国国内的品牌,可见近几年来,我国的科技也在飞速的发展。展会间品牌与品牌的竞争,促进了国内外的交流,对产业也是最大的帮助。

这都使我大开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知识,了解了许多在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在他们的认真讲解之下,学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的社会经验。而我国的会展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应该跟着西方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缩小差距。

这次去暑期的个人社会实践,去了超市,做了两周的工作。一开始什么都是陌生的,什么都不会。但是万事开头难,什么事都要有尝试,都要开始,都要有经过,都要有失败。我经历了在超市的工作之后,懂得了许多道理。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与自己所想像的有很大的差距。一个小小的超市的经营也不容忽视,不但需要有细心,还要有谋划,策略,总之,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全。

觉得自己这次在我们那边的超市实习,增加了自己的很多见识与方法。初次尝试经商的滋味,增加了自己的阅历。家长的平时养家赚钱都是不容易的,而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希望不久能为家里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口头上说学习社会经验,其实还是想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应有的回报。

初次到超市工作其实很开心,学到的知识太多了,钱赚来真的很不容易,对于社会与人生,真的有太多无奈,可是我们没办法,就得努力。我们也必须牢记“八荣八耻”,只要自己肯踏实肯做,总会有回报的那一天。天真的以为五彩缤纷的世界原来是那么错综复杂。可以说自己这次实践还是挺顺利。

在实践中,放下学校里的那种轻狂,家里的那种娇宠。不要有太大期望,要一步步去完成,要抱有一颗平常心,乐观的去面对社会里遇到的不如意与挫折,把这当作是一种经历,一种成长。我们要学会节约,学会珍惜,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乐观的心,其实面对生活就应该这样,只要有了拼搏,就算失败了那又怎样,至少这是一种成长。

会展专业篇6

关键词:高职高职;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257-03

快速发展的会展业不仅可以带来自身可观的效益,更能带到了一个城市经济和国际化建设,因此越来越被重视。为持续会展业的发展,社会会展人才缺口正需要全国各大高校不断补给。至2010年,中国高校本科和高职高专已有200多所学校开设了会展专业,每年大约1万会展专业的毕业生,然而从近几年的会展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会展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寻找相关专业工作难度却很大,机率少,2009届高职高专会展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29%,处于10个最低对口率之列。由于会展专业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业界对会展人才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更多的是强调在实践上的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上,社会尤其短缺适合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的基础性工作的会展人才,因此,对高职院校会展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一、我国会展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展专业开设10年,尽管人们知道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高校的层次、教学定位、发展基础、可用资源等差异性,相应的在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和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

1.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会展专业一般开设在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两类高校,普通高校既要为会展企业输送人才,也要为公共管理部门输送人才,与此同时还要为行业教育、培训和研究工作输送人才;职业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生产、设计、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与会展业的人才需求现状相一致。部分高职院校会展专业的人才定位和普通高校几乎相似,以培养管理类和策划类的人才类型为主要出发点,这脱离了教育部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人才职能定位的轨道,同时也脱离了社会对会展人才需求。从社会需求量来看,会展业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对从事策划、管理工作的高端人才需求量极其有限,会展项目落实后,需要跟进大量的会展电话营销、会展现场管理和服务等工作,这就需要大量的基础性人才。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可重点考虑从会展基础性的实践工作入手,逐步进入专业性强的会展设计和会展策划实践,再深入到知识性全面的会展管理实践来开展。

2.会展专业发展依托背景不同,则实践性教学环节目标选择不同

我国会展专业发展时间不长,并且分别依托在不同院系不同学科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依托的旅游院系开设了会展专业的院校有: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等;依托艺术设计院系开设会展专业的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电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依托经贸院系开设会展专业的有:上海外贸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外经贸学院等;依托外语学院系开设会展专业的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由于依托院系背景不同,则造成会展专业实践性教学侧重原有的实践教学环境,而忽视了会展专业自身实践性特征。如:旅游管理学院的会展专业学生实习期间前往星级酒店和旅行社机率大,艺术学院的会展专业学生选择广告公司或相似类似的单位较多。如此会展专业由于受到依托背景的影响,实践教学环节无法往会展专业自身的特征发展,仍然是围绕原背景开展。

3.会展企业规模制约着高校会展专业学生实践环节

社会上的会展公司以中小型为主,成规模的会展公司不多,而同时能接纳50名为班级单位的学生同时进行专业实习的岗位更是少之又少。专业实践教学同学们往往进入的是同时接收大量学生的大型的展览会,如广交会等。但在类似广交会这样的展览会的专业实习过程中,学生们往往接触的是如接待顾客、接打电话、资料录入、文件传达、证件制作、器材租赁等简单工作,因而无法深入了解会展活动重要环节,也就难以习得有用的经验和技能,致使实践流于形式。因此,学校有必要与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效、深度的合作机制,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为学生提供深层次的实习机会。

二、高职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1.开展会展专业特色教学原则

特色教学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发展会展专业自身的特性,培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这是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应遵循的原则。

2.注重实用性教学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学生为本,能力为主”的教学方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实际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技能能力为培养目标。

3.教学方式混合型原则

会展专业实践教学应充分应用理论与实践教学混合、教室与实训场地、校内和校外、专业教师和企业实践指导教师等模式来进行学生的实践教学,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三、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实践课程的体系建设

1.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的思路

第一,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对学生的培养应从素质、知识、能力三方面来同时进行。随着会展业的发展,企业对会展专业人才素质已从专业型转变为创新型的趋势,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会展专业知识,还要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流利的外语沟通和快速书写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健康的体魄等。对会展人才培养从应用型实践操作入手,包括展会流程中所涉及的调研、策划设计、营销宣传、现场服务、运营管理等诸多环节的相关知识,转化到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展会运作模式、会展项目的运营管理等知识的洞察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的能力。会展从业人员具备了较强的创新能力,会展业才能不断地壮大前行,从而具备持续发展的无线潜力。

第二,弹性制定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计。通过近年对会展专业应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来看,会展企业用人一直注重那种实践能力强、能够很快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在其专业技术应用领域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有事业心、有责任心、适应力强、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为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在三年教学计划采用2.5+0.5的形式,各学期中相应制定弹性灵活的实践教学计划,目的是为了保障实践性教学顺利实施。为配合二三年级学生参与到春、秋季广交会的现场实习,教学计划随广交会的召开时间每学期弹性变化。

第三,会展专业实训课程教材、指导书和课程标准的编制。为配合实践教学需求,会展教研室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编制会展实务、会展营销、会展策划、展示设计、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会展礼仪、会展项目管理等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指导用书,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实践能力的提高。

2.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

会展专业实践的形式不仅在课堂伴随进行,相应在课外也应采用多种形式同时进行。

第一,实践各类校园活动。为丰富会展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了,酒会。迎新酒会和欢送酒会:二年级学生在迎接新生和欢送毕业生而筹划的一场真实酒会,达到让新生相互认识和毕业生留念的功能,同时提供了二年级学生实操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季。和校团委合作策划每年夏天的毕业季活动,每年以不同主题的方式进行,加强低年级学生的策划和服务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树立学生们创新创业的精神。校园自办展。从2012学年开始计划会展专业在校学生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校内展览,要求学生们根据校园环境自选主题、自己寻找赞助商、联系场地和安排工作。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指导学生们共同完成。在校举办自办展览要求学生按照正式展会的程序进行展会的计划立项、实施招展、观众组织、相关活动、展会现场、展后服务等工作,还要涉及展会资金预算、场地布置、展位搭建、展会评估等工作。

第二,调研、考察。老师通过指导会展专业学生参加校省挑战杯比赛和参与企业调研,提高学生们的调研和创新能力。每个项目小组成员有计划地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期间到校外进行项目的考察和实地调研工作,同时寻求合适的管理方法和途径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会展专业学生利用专业的优势,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第11届挑战杯赛中拿下了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且成功入选省赛。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号召力下,6组作品成功申报广轻第12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2组作品成功申报2013年度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赛学生人数达48人。学生们带着浓厚兴趣参与各类校内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三,商业策划。每年秋季组织2、3年级会展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商业联合会举办的“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会展专业竞赛”,且在2010年成为广东轻工职业学院分赛区。赛制流程是首先组织会展专业学生参加中国商业联合会的初赛(会展专业知识赛)考核并获得初级会展策划职业资格证书,初赛选拔通过的同学再进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分区赛,比赛成绩优异的团队被选拔进入全国赛区参赛。广轻会展学生共参加了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赛事,共获得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和三等级3名的好成绩。学生们通过参与比赛过程,知道会展策划并不是凭空想象、纸上谈兵,而是要符合商业市场运作,具有投资价值的可行性方案。

第四,工作室运作。以在广轻策划协会为依托的背景下成立了金点策划工作室,工作室成员主要是会展专业各年级学生在经营运作,老师为工作室顾问。工作室主要承接本校、周边院校和校外企业的大小型活动的策划与执行、市场调研、企业管理策划、广告宣传策划、文案编制和培训等工作,如生日宴会策划、开幕式策划、婚礼策划、企业产品宣传策划等活动。目前工作室正在积极和社会会展企业洽谈达成合作协议,为工作室更好发展铺好道路。会展专业学生通过亲历经营工作室,能真实的清楚会展企业的业务范畴和工作流程,同时更好地锻炼学生们沟通洽谈和营销能力。

第五,社会实践。部分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到会展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来加深对会展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自己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更同时可以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同时学生们趁暑假打份零工,为下学期积攒一份生活费。本教研室老师们为了配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同珠三角数十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会展专业学生的实习提供更广的机会。

第六,毕业设计。为了更好的顺应学生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广轻会展教研室屏弃了传统毕业设计只是撰写相关论文的唯一途径的考核方式,扩通会展项目策划或和会展设计方向的考核方式。使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更好的协同顶岗实习方向发展。

3.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方案设计

第一,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过程设计。通过近几年对会展专业应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来看,会展企业用人一直注重那种实践能力强、能够很快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在其专业技术应用领域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有事业心、有责任心、适应力强、品学兼优的毕业生。为了能培养出能胜任会展岗位的专业人才,在实践教学的实施中,我们以金字塔结构搭建成从“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培养出复合型会展专业人才。

第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为了丰富会展专业实践课程的内容,我们教研室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穿插到各个学期中,使会展专业学生从专业认知学习到专业创新能力形成的实现。专业见习在第一学期周后一周,学生参观会展企业;校内实训:由专职教师带领学生实践能力模块的操作;校外实训:加入到大型展览展会(如广交会等)的工作操作中。具体实训计划(见表1),会展专业实践能力模块(见表2)。

4.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

第一,壮大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会展教研室教师响应学院要求专职教师“5年中2年在企业实践”的方针,轮流安排专业教师到会展企业一线进行上岗锻炼,专业教师在企业体验和考察过程中,摸索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方案,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专职教师也成为能研究理论又能企业实操的“双师型”教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一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如本专业《会展项目管理》实践课程一直都是聘请会展企业相关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担任。每学期专、兼职教师进行一次座谈会,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整个会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

第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坚持“大力开拓校外企业资源、充分建设校内实训资源”为原则进行会展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依托广东会展行业协会资源,按照校企合作、互利互惠的原则建设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如广交会、点子广告策划公司;校内实训基地建立了计算机和设计实训室、形体实训室、会展旅游实训室、金点策划工作室等资源。

第三,整理实践教学资料。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所需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融入教材之中,尽量使每个实践教学环节都有相应配套教材。专业教师要根据课程教材和教学大纲撰写实训手册和实习指导书建立案例资料库。

5.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

实践教学评价的方式要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地来对主体进行项目活动评价。

第一,评价主体的方式。实践教学评价主体的主要方式有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学生自评是完成某一次工作任务教学内容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是以团队组织方式完成工作任务后,要求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对每个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互评;教师评价是教师对学生一次工作任务完成时间内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企业评价是教学项目来源真实企业,由企业进行成果评价。

第二,会展活动评价。会展活动内容评核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在此,选择更为具体的“活动策划”、“活动执行”、“活动效果”三方面作主要评核对象。活动策划评价。此部分内容是综合活动执行后消费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反馈信息而对当初活动的策划做出评判。包括活动策划目的、对象、主题、活动形式、创意表现等内容。可以通过对参加活动的消费者对话或者电话访问获得相关信息。活动执行评价。内容是回顾活动进入实操阶段的各个环节而对活动的执行状况做出评判,如买手机赠送礼品活动,主要考核指标可以设计为礼品选择、礼品采购、手机宣传单制作、活动传达、活动现场布置、礼品传达、现场解说等。上述信息通过对参加活动的消费者对话或者电话回访来获得。活动效果评价。评价活动效果的权衡系数为认知度、转换度、说服度。认知度是衡量活动对提升品牌认知度的贡献程度;转化度是衡量活动对转化竞争对手潜在客户的贡献程度,如过去经常购买的品牌、公关活动当时产生的购买比例、最经常购买品牌同公关活动情况下的购买意向、未来继续购买目前品牌的意愿等指标;说服度是衡量活动对提升品牌认知度的贡献程度,如公关活动的吸引力和有效度评价、公关活动后对主要竞争品牌的评价、未来推荐公关活动的品牌的可能性等。

总之,任何院校会展专业都应该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基准,根据会展专业实践的特性,立足于现有的基础,不断挖掘校内的资源和拓展校外资源,丰富会展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蒋永业王英哲.高职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9,(6).

[2]杨铭德,刘松萍.基于需求导向的会展实践教学设计[J].学理论,2012,(9).

[3]黎春红,邓飞虎.对旅游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0,(4).

会展专业篇7

关键词:创新;会计专业;教育发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一、引言

会计是企业财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财务全面健康运行的重要部门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国际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会计作为企业财务发展的中心环节,实现企业预算和核算等业务的重要途径。在企业发展中,会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纵观国际国内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特点,会计的发展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得到较快的发展与更新。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展现出现阶段不少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趋于能力素质和专业素质现代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现代企业高要求的会计人才招聘制度导致高校或会计培训机构传统的会计专业教育无法实现现代型的会计人才的输送,致使会计专业人才在就业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其强劲的改革浪潮,席卷着全国。从实业界对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反映看,他们的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尚可,但在外语、计算机应用、会计实务动手能力和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欠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需要严重脱节。这对会计教育界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会计人才,已成为会计教育界面临的核心问题。

二、国外先进的企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企业大学教育模式萌发于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半个世纪以来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尤其在信息化与全球化两大潮流的合力推动下,其功能、结构、特点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作为根植于企业生产实践但却相对独立于传统高等教育系统的各具特色的企业大学,在其逐渐发展、完善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也探索出各自的成功之道。然而,不同的企业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在的行业各异,所在国家的社会文化、经济土壤各不相同,因此,具体企业大学的成功之道显然难以推广和效仿;同时,企业大学是基于母体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应运而生的,具有实践先于研究的发展特点,由此导致了对企业大学的研究远远滞后于如火如荼的企业大学实践。近年来,国外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对企业大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遗憾的是社会各界,尤其是我国高等教育实践和研究领域,至今对企业大学知之甚少。这不仅影响到企业大学在我国的健康发展,而且使我国高等教育实践和研究不能及时吸取企业大学的许多独特经验和有价值的理念,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开放程度,尤其是与现代企业和企业制度的联系与合作,发展的步伐相对缓慢,成熟力度也很难显现。

现阶段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相对欠缺一个更佳的可行的发展方案,在人才培养方面与社会中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相匹配,导致人才发展方向偏离时展的潮流,给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也给企业人力资源发展和人才建设带来不少负面影响。由此,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企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国外企业大学模式的发展正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当今社会现代化企业发展需要一批具备现代化能力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人才的需求不是量的积累,而是质的提高,由此,高校要实现高端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借鉴国外企业大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我国不少高校也在努力寻求人才培养的优越渠道。例如校企联合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体现出专业人才的优化培养,同样在预定时期内培养出一大批专业能力素质相对较高的高端会计专业人才。

三、现阶段国内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育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活动单位较为频繁,人力资源需求量和质量方面需要的力度不断提升,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故此,对于会计专业教育的方式呈现滞后的发展现象。纵观近年来会计专业人才发展态势,虽然会计专业人才在人力资源发展方面有一些突破,但对于专业的能够实现英语、计算机、现代化会计信息软件办公操作实际能力的专业型高端会计人才却相对较少,同时实现计算机、英语、专业软件操作等三方面的高端人才更是屈指可数。出现这种发展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相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模式方面赶不上时展的潮流。例如,某理工类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英语专业教师人才队伍不全,加之计算机方面专业设备和专业师资力量也相对缺乏,更谈不上专业的会计信息软件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了,这样教育出来的会计专业大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出现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无法适销对路,自然加大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高校在会计专业学生录取方面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录取方式上看,对于招生对象来说,不少高校会计专业招生条件是考试外语语种是英语,成绩达到高考成绩标准就会择优录取,并没有对英语单科成绩分数的标准要求,也没有对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进行纵向考察。这样,会给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带来很大难度,因为这样录取进来的学生首先英语成绩相对低下,很难实现精通英语或者国际商务英语的高标准要求。

会展专业篇8

关键词:会展业 ;高校;课程设置

一、我国会展业总体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业历经30余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分别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昆明为会展中心城市组成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及中西部会展城市经济带等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并逐渐走向全球化、品牌化、资本化、产业化、集群化、市场化、专业化和智能化。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我国会展业也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不断拓宽,带动性逐年增强,经济效益日益显著。

然而,目前我国会展业也遇到较多问题:一、会议主办者过多,市场主体混乱,缺乏凝聚力;二、场馆老化、盲目建造场馆、场馆运营不善;三、展会服务水平较低,客户满意度低;四、市场机制不全,会展企业良莠不齐;五、会展人才缺口较大,结构不合理,供需不衔接;六、会展组织管理模式落后,政府权责不明确,行业协会功能未完全发挥。

二、我国高校会展专业教育情况

2013年,本科“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被撤并,全国招收会展新生12966人,较上年增加5.4%。2013年,全国招收会展专业新生的高等院校达220所(未含大类招生)。2013年秋季全国会展专业在校生为37826人,较上年增加4135人,增长12.3%。其中本科生为10798人,我国会展专业本科在校生首次过万。今后几年全国会展专业本科和高职应届毕业生人数为: 2014年10297人、2015年11707人、2016年12523人。2013年, 以各城市会展专业在校生人数排名,上海居首,第2-10位依次为广州、杭州、重庆、天津、济南、合肥、武汉、北京、石家庄。10城市在校生为19,540人,占全国51.7% 其中本科7230人,占全国67.0%。

三、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本文分别从北京、上海、广州选择具有6个代表性的已经设立会展专业课程的高校,作为城市高校样本进行分析。

表1:代表高校会展专业课程开设目标及课程内容(略)

基本上,所有样本学校的课程都涵盖了工商管理类通识课程,而在专业课程上各个地区不同学校也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从上表也能够总结出,以下课程较为缺乏:政策法规类、场馆管理类、信息科技类以及实践实务类课程。

四、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总结

目前我国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有:

(一)与现实匹配度较低,无法为解决会展业问题而培养和供给人才,如欠缺政策法规课程、欠缺场馆管理课程。同时对比国外高校:乔治.华盛顿大学开设了法律与道德问题课程,内华达大学开设了会展设施管理课程,英国利兹城市大学则开设了节庆法律与法规、会展场地及其设施管理课程。

(二)缺乏对国际素质的培养,欠缺外语课程和外国文化、礼仪课程,不利于会展业走向国际化。

(三)课程过多重视策划、管理,忽视会展支持性业务的教学,不够脚踏实地。而会展业国际巨头德国的会展教育则专门划出展台施工模块的教学。

(四)会展业重实践,但会展专业课程理论偏多,缺乏实践机会,学生仅是纸上谈兵。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英国则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新西兰林肯大学的休闲与会展策划专业每年都会与基金会合作共同举办Rebel Kiwi运动会,由学生负责策划、组织、评估等各方面工作)。而德国更是在校三年,一年半学习理论知识,一年半参加实习。

五、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设想

本文旨在通过把高校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目前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和匹配,从而挖掘出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并提出课程设置优化的设想方案。这些方案并非为了一蹴而就、完全解决目前我国及国内各地区会展业发展的问题,而是从课程设置的角度为长线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思路。本文提出以下关于我国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设想:

(一)仔细分析、总结目前我国会展业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情况预测未来四年会展业的走向,重新整合设置会展专业课程。

(二)适当增设政策法规课程、场馆管理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

刘林艳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024

摘 要:随着我国会展业的蓬勃发展,会展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同时,经历了十年的发展,我国会展专业教育也逐步走向平稳时期。本文将抓住这一契机,研究我国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与目前会展业的发展的匹配程度。在得出我国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四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四条关于课程设置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会展业 ;高校;课程设置展支持性业务的教学。而建议增设这些课程并非等同于依赖这些课程便可立刻培养出可以解决会展政策法规不完善或者场馆老化等问题的人才,而是希望通过这些课程增加学生对目前情况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在大环境内、行业内工作。

(三)高校间相互借鉴经验,同地区的高校尝试联合开设课程,共享资源,提高效率;亦可跨地区联合开设网络课程,教授政策法规、网络会展等课程。

(四)加强校企合作,大幅度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采用“体验式学习”,鼓励学生从实践中深入学习并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马勇.2013年中国会展发展新趋势[N].中国贸易报,2013-04-02007.

[2]焦微玲.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13,18:134-136.

[3]郭巍.高等院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4]杨琳. 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研究[D].扬州大学,2012.

[5]高耀松,王玲,戴桂麟,刘春章.后世博长三角会展业态发展研究[J].科学发展,2012,12:23-34.

[6]邬国梅.国际会展高等教育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J].市场论坛,2007,05:13-16.

[7]徐红罡,罗秋菊.国际会展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304-308.

作者简介:刘林艳(1985―),女,安徽淮北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讲师。

上一篇:实务教学范文 下一篇:纺织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