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9 12:34:22

测绘技术论文

测绘技术论文篇1

移动测量技术是在测量车辆上装载卫星导航系统、摄影测量系统(CCD)相机、360°全景相机、惯性导航系统(INS)、激光扫描仪等传感器和设备。“在车辆高速行进中,通过高精度的卫星定位技术,配合惯性导航设备,获取精确位置及姿态数据,将这些位置及姿态数据,与移动测量车辆同步采集的实景影像数据和激光点云数据进行融合,形成具有地理参考的可量测实景影像”。通过这一技术,我们可以得到任意部件的精确位置和实景影像,将能够解决立面部件无法普查和监督处置困难的问题,如路灯杆、行道树、交通设施、建筑细节等。此外,这一技术还能够实现数据在短时期内的动态更新,大大提高了监督和处置的效率。另外,“由于影像带有绝对方位元素,因此可以实现影像中任意地物的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绝对测量的精度可达0.5米,相对测量精度达到厘米级”。此外,实景影像融合技术和车载GPS技术,也能够为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功能提供更新的技术支持。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通过移动测量技术,已经得到了实景影像数据库。城市管理巡查员在日常巡查中,通过手持的“城管通”对问题进行拍照,并上传至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平台通过对带有位置、姿态信息的实景影像进行融合,得到更新的、实时的实景影像。传统的车载GPS技术仅能够观察和记录车辆的行驶路线,通过“ArcGIS自带的空间分析功能为基础、改进的遗传算法为核心,开发出城管车巡逻最优路径选择功能”。这一技术可以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安排各类城市管理监督执法和作业车辆的行驶路线,避免交叉和空白。

2.功能应用

2.1立面部件普查

在传统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所有部件均以平面投影的方式在地图上展现,而大量的立面管理部件则无法在二维地图上表示出来。通过新的移动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将立面管理部件全部进行普查,比如建筑立面上的广告牌、建筑首层原始结构、私搭乱盖、立交桥、树木等。升级后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以前很难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当有未经审批擅自设立的广告牌,或未按审批规定的尺寸和内容的广告牌出现时,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管理人员就能通过巡查员上报的实时照片,运用实景影像融合技术与历史影像进行对比和测量,在广告设立完成前及时发现问题,予以处置;②当有商家在居民楼首层为经营方便而私自扩大窗户尺寸、将窗户扩大成门、甚至在承重墙上开门时,这一技术同样能起到准确判断和及时纠正的作用;③其他部件的普查,如建筑顶部的坡屋顶、老虎窗及各种装饰构件,还有行道树、城市家具等。

2.2实时动态事件监管

城市管理中的动态管理和实时上报是快速处置,甚至是靠前防治的基础。当城市中出现生活垃圾堆存、餐厨垃圾外溢、工程渣土洒漏、违章建筑、植物病虫害等事件时,巡查车辆具有比巡查员行动更快、发现和核查问题范围更大的优势。通过移动测量、视频传输、实景融合等方法,不仅可以快速捕捉和记录目标点,为大数据提供基础,还能克服巡查员不能在同一时刻出现在多个地点,造成的随机性和滞后性问题,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实时动态的监督管理。

2.3监管车辆智能化调度

目前,城市管理监管和作业车辆包括环卫、园林、市政、交通、执法、电力(路灯)等,数量众多。如果这些车辆在城市中漫无目的地行驶,不仅可能把时间和燃油浪费在未发生问题的区域和线路上,而且可能无法及时出现在发生问题的点位上,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和盲区。通过车载GPS系统由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行驶最优路径,同时配合巡查员,对所有车辆进行智能化调度,就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3.结语

卫星导航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以及遥感等新一代测绘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转化,能够为现有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功能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些技术的应用,必将为我国由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测绘技术论文篇2

GPS技术的技术原理具体来说是将GPS接收机设置在某一点上,通过不断地向GPS卫星的发送定位信息和信号,借助计算机对所接收到的信息再进行数据处理,以此确定接收机所在的三维位置。利用GPS进行铁路工程测绘,它的坐标系统分为地固坐标系统两种和空间固定坐标系统两种,在运用过程中这两种坐标系统可以互相转换,可以判断出控制点所在的具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以具体方式来划分定位,可以将定位方式区分两种:一是绝对定位;二是相对定位。相对定位是以空间几何理论为基础的,相对定位在已知的GPS测量点和距离三颗卫星的基础上,在有关数学理论的基础上,来算出测量点的实际具置;而绝对定位是在经纬度和海拔信息已知的基础上,来判断出测量点的具体空间坐标。

2铁路工程中

GPS测绘技术的优越性分析在大量的铁路工程测量的实践的基础上,已经能够体现出了GPS测绘的优越性,经过测绘能比较出该测绘的高精度和高效益特点。GPS技术有着更大和更广阔的空间得以发展。运用GPS测绘技术,有助于对土地的权属界点进行来测定,有助于节省了人工测量的时间,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大大提高铁路测量工作的精准性;对GPS测绘技术的良好运用能够更加有效地对铁路工程结构进行基础设计、更加便利地观测时段设计、对设计强度以及监测周期设计等方面更好地来进行全方位的监测有助于改善传统铁路测绘技术的缺陷得以解决,从而有效的改善和切实改进铁路工程测绘的效果和质量。与传统的铁路技术相比较,铁路工程GPS测绘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凸显出来了,具体来说有定位成本低、不用建标、速度快、高效和不容易受天气影响等,在现如今铁路工程测绘中的使用GPS测绘技术已经得到了普遍运用,发展为具有多种用途、多种功效,涉及多种领域,具有多种模式的高科技新兴技术。在铁路工程的测绘中,使用GPS测绘技术,从多角度定位对具体的物体进行测量和准确把握,尤其在那些复杂的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就目前来看,在铁路测绘中,在大量的工程测量的实践的基础上,已经能够体现出了GPS测绘的优越性,经过测绘能比较出该测绘的高精度和高效益特点此外,在铁路工程测绘中GPS测绘技术的在对施工临时水准点的测量和实地测量等诸多方面应用还体现了优势。伴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数字化采集和自动化处理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深入和应用。在铁路工程测绘中,采用GPS测绘技术在铁路工程测量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它较好地解决了点和位之间通视困难的问题,实现了灵活选点,不需要高标,还可以使得外业施测在不受天气影响方面得到保证。尤其是在通视条件困难的情况之下,GPS测绘技术能够显示其优越性。因为GPS测绘技术在进行测量时对通视条件不存在限制,铁路工程测量一般多为小范围的测量并还受到工程成本的限制。因此,在实际的铁路工程测量中,还是要考虑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常用的并且投入较少的仪器。

3铁路工程测绘中

GPS测绘技术的应用过程在铁路工程测绘中所应用广泛的GPS测绘技术,对它应用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目的是使铁路工程测绘工作能够顺利实现,并且有所保障。GPS铁路工程测绘技术的应用过程主要分为这样几方面,也就是四个环节:一是选择GPS测绘测量点;二是实施GPS测绘外业观测;三是建立GPS测绘测量标志;四是处理GPS测绘数据结果。与传统的测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铁路过程GPS测绘技术中,一是要尽量保证测量视野的开阔性,在相关设备安装上要便捷,地位信号要注意选择好,以避免测量到的数据受到电磁信号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完成相关的测绘绘图工作;二是要等到GPS测量点选好之后,再建立测量标志,为埋置标石等其他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便捷的服务;三是GPS测绘技术在应用方面的关键环节是在外业测绘方面,借助空间卫星导航系统,搜集到准确的测绘工作所需要的信号和信息来进行观察和测量工作,从而实现精准定位和便于安装天线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GPS测绘技术主要是依靠开机观测和无线安置两种方式来完成作业,与传统测试最大的不同也主要体现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GPS安置的过程中,需要将GPS设备务必要安置在三脚架上。GPS测绘技术在铁路工程测绘中运用,使得铁路工程测绘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为城市建设的完善提供了而技术支撑。

测绘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工程测绘 技术应用测绘发展发展趋势现状

中图分类号:TB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社会发展需要工程建设的大力支持,做好工程测绘是对工程建设质量和效果的保障。工程建设前期的测量与测绘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工程的施工难度,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着工程测绘技术的进步,各个学科的科学技术得到提升,这也要求传统的工程测绘技术发生变化。同时,近些年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脚步的加快,各种高规格、严要求的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多,面对新的任务和要求,工程测绘技术的应用要求也越来越严,任务也越来越重。

二.工程测绘技术的现状。

1.新技术在工程测绘中起显著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电子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激光扫平仪、激光准直仪等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作业方法得以改变,测绘技术开始走向现代化、自动化和数字化。

先进技术设备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操作模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了三、四等水准测量。三边网,边角网和测距导线网取代了三角网。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弥补了传统测绘作业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传统测绘中,难以攀登的山峰或无法到达的测量点,在测绘中很难直接进行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的出现,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在传统的测量和绘图中,是通过人工在野外进行手动测量,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绘制图表,绘图用时较长,工序繁杂且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电子经纬仪等仪器的出现和GEOMAP系统的问世,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将野外数据采集工作也计算机数据处理工作和绘图设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多功能自动绘图系统。

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和RS遥感技术等其他科学被利用到测绘工程中,测绘技术和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测绘工程中产生新的综合性信息采集、处理、监控管理系统。

GPS定位是通过高空的24颗卫星,由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接收装置组成,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全天候、距离远等特点。在工程测绘中,GPS定位技术的应用使的测量范围大大延伸。利用GPS技术和水准测量资料可精化大地水准面,在进行城市、矿山等控制网时不需要造标观测,在工程测绘中及灵活又方便,同时使用成本相对较低。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是利用计算机存贮、处理地理信息的工具和技术。将各种资源信息和环境的参数按空间分布地理坐标,输入规定的格式和分类编码,进行处理、存贮、输出,即可满足应用需要。通过对诸多要素的分析和对数据的处理,可方便的将数据转换成为图形、图像、数字等多种形式。

RS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等平台上,利用可见光、微波、红外等探测仪器,采取摄像、扫描、信息感应,通过信息传输和数据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通过遥感技术为城市和郊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植被、水、土壤、岩石等提供了获取空间信息的可能。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对测绘产品形式和地图更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保障工程测绘技术得以实施。在信息技术中,计算机技术是核心内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促使工程测绘技术朝向数字化和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发展。电子经纬仪、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地图自动设计和电子制版系统等都是计算机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就是计算机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典型应用,通过计算机替代传统的人工分析和计算,既能保证数据结果的准确度,又能节省测绘时间,提高测绘效率。

有多平台和多仪器支持的工程测绘系统是传统测量结合计算机技术后的改变,是通过运用工程测绘技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建筑区域的地质、建筑物以及施工采用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进行勘测设计和管理而构成的系统。工程测绘技术可对工程具体施工中的项目设计和测绘信息进行综合,为施工工程提供及时可用的信息。

2.现阶段工程测绘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长期以来,国家对于测绘技术的投入不是很充足,对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购置都较少。测绘的体制一直未有改善,加上基础信息资源不足,信心化标准进程缓慢,数据库建设重复,数据共享的机制也不健全。在工程测绘技术中,技术储备不足,在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中,重视力度不够。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软件上的投入不够,目前国内采用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都是来自国外开发的,国产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同国外软件差距太大。

三.工程测绘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目前,工程测绘技术是朝向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专业的深入研究和拓展,未来的工程测绘技术将呈现高水平,大规模,拥有具有高度精密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测绘成果更准确、更精密的发展趋势。在测绘数据采集中,实现自动化和实时化,数据结果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对测量数据的管理实现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数据传输实现网络化、安全化;测绘硬件实现人性化、智能化、经度化。

2011年12月27日,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兼容其他国家的卫星定位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始试运行。依靠国外硬件设备的时代即将结束,国内的定位技术和测绘技术将真正实现国产化。有了这一个硬件支持,提高了数据交换的效率,对工程测绘使用成本也起到降低的作用。同时,由于国产卫星的加入,在测绘终端上,设备的国产化程度将提高。届时将涌现一批适合我国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环境的更加人性化的设备,这对提升工程测绘效率和保证测绘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工程测绘技术成熟后,将被逐渐导入其他领域,如人体科学测量、显微测量、显微图像处理等方面。测绘技术中数据处理的数学、物理模型建立、分析和辨别会成为工程测量专业教育与应用的重要内容。

在保持科学严谨的情况下,传统的测量和绘制技术要从一维、二维、三维变成四维,不仅仅在空间上发生改变,同时对地域和测绘手段上都将发生变化。现代工业自动化流程的加入,三维工程测绘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结束语

伴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工程测绘也开始走向自动化、智能化,测绘设备技术含量高,测绘手段也得到了提升,测绘结果准确度也越来越高。新技术的加入,促进了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对测绘技术信息化程度要求也较高。数据的整合、信息的共享,都将促使测绘手段和测绘技术走向先进、准确、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希波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浅析[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6)

[2] 章正武,邵光敏. 浅谈工程测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期刊论文] 《民营科技,2009,(07) 》

[3] 李木子. 浅析数字化测绘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年08期

[4] 赖振发. 现代测绘技术的作用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9期

[5] 郝鹏,高素平,郭志芳,杨静 试论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9期

[6]沈家涛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改进建议[期刊论文]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年28期

测绘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标准;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054?04

针对当前工程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设计等问题,2010年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的要求而提出的一项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1]。目前我国有61所高校被批准为卓越计划高校,其中部分高校开设了测绘工程专业(中南大学与黑龙江工程学院的测绘工程专业已被批准为“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2]。测绘工程专业是地学领域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之一,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3],这使得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培养要求具有更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由于“3S”(GPS、RS、GIS)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和普及,使测绘工作从工具到理论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专业整合、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及测绘学科内涵的不断扩展,使得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卓越计划”正符合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之一是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培养方案,它是从专业培养角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方面的内容。本文针对信息化测绘系统下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分析制定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具体研究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制定和实施“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制定原则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定首先应对人才培养的层次定好位,然后根据专业特点,突出行业背景,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生产管理能力的培养。

1. 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

行业和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从工程师的类型来说,有服务型、生产型、设计型和研发型[4]。笔者认为卓越测绘工程人才的培养至少应该分两个层次,即生产设计型和生产研发型。他们的区别只是侧重点不同,前一层次应强调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后一层则应多一些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具有多种类型,主要可分为研究型和教学型两大类。我国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层次有明显的不同,本次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包含这两大类型的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也应根据学校的类型在培养层次上定好位。同时,在制定培养方案或具体措施时,还要考虑同一学校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2. 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

每个专业人才培养都应符合其专业的特点,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课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主要有:①实践性强。从工程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测绘产品制作,都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主干课程都应安排较多的实验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实践类课程,课程设置时,其占的总学时数应在30%以上。②专业涵盖面宽。从内容上来说,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因此,制定方案时要融合四个旧专业的主要内容,并以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的内容为重点。从专业服务来说,测绘工程技术可以应用于广泛的工作领域,如国土、矿业、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国防等,这就需要开设相关专业领域的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地质学基础、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③依赖工具。测绘科学是随着测绘工具发展而发展的,现代测绘基本上就是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包括体现测绘学科特色的“3S”技术。根据该特点,方案中应设置计算机技术与测绘专业结合紧密的课程,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

3. 行业背景不同

虽然许多高校都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大部分高校仍具有行业特色。各高校在测绘工程专业上一般也结合其行业特色进行人才培养,如: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河南理工等具有地矿特色,同济大学具有土木特色,西南交大具有铁路特色,河海大学具有水利特色等。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增加一些与行业特色相关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并在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中体现出行业特色。“卓越计划”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该计划的前提,其中的校企联合培养阶段的培养方案可以更充分地体现行业特色。

4. 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管理能力的培养

从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讲,“卓越计划”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生产管理与企业经营能力及人文素养。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我校以教师科研项目和科研实验室向学生发为手段,联通教学和科研,采用案例、启迪、学科交叉、科研训练、自主设计实验等方式,打造学生创新能力锻造平台,并设置相应考核办法以及必须达到的学分要求。在工程专业的教育过程中除了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哲学、经济、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5],人文社科的知识素养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创新视野和创新思维,培养方案中应加强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我校结合“卓越计划”的培养特点,在全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从培养人才层次来说,“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今后本行业领域的领军人才,这就需要加强培养其领导管理能力,培养方案中除设置相应的管理类课程外,在课外研学中也应有所加强。

二、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是指学校层面制定的本校加入“卓越计划”的各个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它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参与高校制定的本校实施“卓越计划”的纲领性文件,一般在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基础进行深化,强调实践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及企业管理能力的培养。测绘工程专业总体应达到的标准是: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测绘工程理论知识、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技能、具备空间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较强的测绘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的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测绘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生可从事测绘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从事空间信息的采集、分析、整合、评价、决策等测绘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能达到工程测量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工程测量员的技术资格,并具有在毕业4年后能获得国家注册测绘师的能力。对应国家标准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拥有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感。

第二,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所需的相应自然科学知识,具备扎实的测绘工程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①具备从事测绘工程学科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等。②掌握测绘工程技术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实用数据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土建工程、工程地质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应用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③掌握测绘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包括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具体包括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籍与房产测绘的理论与技术。

第三,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能从事测绘工程设计与施工工作。

第四,能参与测绘工程生产过程和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经营能力。

第五,善于沟通,能适应环境,不断学习,初步具有竞争和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与能力矩阵设计

培养标准细化后,就要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标准实现矩阵”,把相应的知识能力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本方案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六类:

①基础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大学物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测绘学概论、大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等。

②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测量学基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技术、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GPS测量与数据处理、测绘程序设计基础、地图学概论。

③“卓越计划”人文与管理特色课程。包括人际传播与沟通、文学与创意、经济法、领导学、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公共关系学。

④校企联合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测绘工程监理、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⑤行业特色课程。包括地下工程测量、地质学基础、土建工程概论。

⑥校企联合实践课程。包括测绘基本技能训练、测量学实习(含设计)、控制测量生产实习(含设计)、工程测量实习、企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其中,实践类课程可以全部或部分安排在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也可以部分在企业进行或者由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专题讲座。课程体系建立后,应对照培养标准中知识能力大纲所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素,与用于实现这些要素要求的每一门具体课程和教学环节一一对应起来,即建立起 “标准实现矩阵”(见表1)。在此基础上,拟定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大纲的制定应对照知识能力大纲中各要素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

四、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实践是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卓越计划”创立了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目的是通过此方式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问题。依据“卓越计划”的要求,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有一年时间是校企联合培养。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培养方案分时段先后进入优秀测绘企业完成36周的工程实践,有5门课程校企联合授课。通过具体工程实践,参预测绘项目策划、技术设计、实施、技术总结、成果检查验收,使学生掌握测绘工程项目生产与管理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企业阶段的培养计划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指导与考核方式等。

1. 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①测绘基本技能训练3周。要求了解测绘基础知识,掌握测绘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距离、角度、高差测量以及方位角、坐标、高程确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②测量学实习5周。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小地区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测绘成果检查验收的基本要求。③控制测量实习4周。掌握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对控制测量成果进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④工程测量实习3周。深入实践,广泛接触各种工程项目,掌握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的技术与方法。⑤部分专业课程学习5周。主要包括测绘工程监理1周,企业实务1周,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1周,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2周。⑥企业综合实习4周。到所在企业的总经办、总工办、生产部、综合部、法律部、财务部、市场部、质检部、后勤部、安全部等部门,学习测绘企业经营管理方法、测绘项目生产、技术管理过程。⑦毕业设计17周。在优秀测绘企业,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测绘项目的技术设计、生产、检查验收和总结工作,其成果作为毕业设计提交学校。具体内容和计划由学校和相应的大型测绘企业结合实际企业生产情况、岗位需求、学生特点综合制定。

2.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学体要求

①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应根据各阶段实践的主要内容和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制定自身学习、工作计划。②掌握多种测绘仪器的操作及检校技能,掌握常规测量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③参加测绘项目的生产与管理,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初步培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努力提高测绘工程专业素养。④了解测绘企业及测绘项目管理和经营体制。⑤做好企业学习日志、学结和实践报告或论文。

3.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的指导和成绩考核方式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学生的学习由在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联合指导,并实行导师制。中南大学在实施“卓越计划”时,要求全面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校外各有一位导师。校企联合培养首先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由校企联合制订阶段培养计划和预期培养目标,学生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要随时向企业指导教师汇报学习进展,在校指导教师也会定期前往企业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和指导,督促学生按进度完成学习任务。

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学生除了需要获得上述课程的各科学习成绩以外,还需要获得企业综合学习成绩,该成绩由三部分组成:①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等,该部分成绩占校企联合培养总成绩的40%。②学生撰写的毕业设计(论文),该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0%。③学生的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校企联合组成),该部分成绩占企业学成绩的20%。

五、结语

为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教育部与国家测绘局决定联合实施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并成立了工作组和专家组。以推进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的实施,协调相关政策措施,制定专业标准和实施方案,论证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等工作。在此背景下,我校制定了“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由于“卓越计划”刚开始实施,其标准体系和培养方案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探索完善之。

参考文献:

[1] 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7-92.

[2] 田青.教育部国家测绘局联合实施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N].中国测绘报,2011-04-08(1).

[3] 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J].测绘工程,2000,9(2):70-74.

[4] 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11,32(2):47-55.

测绘技术论文篇5

测绘工程专业要求学生需要学习人文社科、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工程、通讯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测绘项目设计、技术开发、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了解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前沿理论、技术发展动态,掌握扎实的测绘学科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测绘数据分析能力,从事测绘生产的专业技能,能进行测绘工程软硬件系统的集成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与沟通能力、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2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若干课程的集合,课程也是若干知识单元的集合。为了适应信息化测绘时代下社会对测绘人才的要求。学院改革传统的“书本型”和“技工型”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分析每门课程开课的先后顺序、内部逻辑关系、教学大纲、知识内容结构以及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院参照测绘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规范,确定测绘工程专业主干学科为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地球物理学。核心知识领域为地球空间信息采集技术、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测绘信息表达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地球科学理论与空间环境知识。加强课程之间的合并归类,加强课程之间逻辑结构的联系和内容衔接,使课程之间具备连贯性、交叉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把握专业知识。同时加强相关专业的课程,如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航空与航天成像技术、土建工程概论、城市空间信息学、城市规划原理、土地资源管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课程,跟踪学科前沿知识、新技术和社会热点问题。总之,课程设置高度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3优化测绘实践教学环节

测绘工程专业属于技术应用型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高的标准和要求。为了适应信息化测绘下的实践要求,学院本着“增加比重,注重实效,提高能力,形成特色”的原则,每个课程层次和模块都设置有相应的实践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和新技术应用的实践环节,构建适应信息化测绘下的3个实验层次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同时学院充分利用与测绘有关企事业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共建共享实验平台,建成多个系列化、层次化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践基地。3个实验层次是指基础技能型、综合设计型和创新研究型实验:基础技能型实验:主要开设二、四等水准测量、数字测图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等实验,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相关仪器,掌握基础操作技能和专业基本理论素养。综合设计型实验:主要开设专业实践课程,如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三维建模、遥感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大地形变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IS课程设计与实习、空间数据库实习等。并按照专业基础、专业组选方向设置综合性课堂实习,将数字测图、GPS测量、大地测量、GIS实习以及测绘数据处理这5门相互独立实习的课程组合为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实习。创新研究型实验:主要是通过大学生科研项目、毕业设计和学生参加老师的课题等方式,让学生在各个开放专业实验室中自主设计和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

4借鉴国外办学经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测绘工程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这就要求培养的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必须既懂专业技术,又懂国际工程惯例和相关法律。学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如与美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相关院所进行合作研究,学生交流),学习和借鉴国际高校在高等教育中的先进管理经验、办学思想和培养模式,并将国际标准引入到学校平时的教学与管理之中,不断完善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信息化测绘时代下,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就必须紧跟社会和时展的要求,紧跟时代科技技术的进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实践环节,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满足信息测绘人才培养的需求。

测绘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土地调查;土地测绘技术;应用;遥感测绘技术

伴随着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有效的利用和管理,传统形式上的测绘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土地管理工作,因此现代测绘技术以及土地测绘技术才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现代测绘技术相较于传统形式上的测绘技术在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上都有非常大的提升和优化。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在我国土地开发应用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着重阐述和分析我国目前现代测绘技术以及土地测绘技术的相关内容,在现代测绘技术内容阐述的过程中还必须结合现代测绘技术的主要应用,这样才能够实践理论相结合的进行综合性阐述,才能够达到相应的效果。

1 简要叙述我国现代测绘技术以及土地测绘技术对于目前土地测绘工作的主要意义

相较于传统形式上的测绘技术,现代测绘技术包含的内容更加的广泛和丰富。这主要是现代测绘技术完美的融合了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在进行土地测绘的过程中,能够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和突出。现代测绘技术主要包括了三项现代技术,首先是测绘过程中的全球定位技术;其次是测量过程中的遥感技术;最后是测量过程中的3S测绘技术。除去上述三种主要的现代测绘技术之外,还有很多的现代测绘技术在实际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范围以及起到的效果和作用没有上述的三种现代测绘技术突出。现代测绘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目前已经基本涵盖了土地测绘领域的各个方面。在我国土地资源相对缺乏的今天,在进行土地测绘的过程中,我们要将土地调查工作,土地规划工作以及土地管理工作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土地测绘的过程中进一步的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伴随着我国土地测绘工作过程中的现代化要求,自动化要求以及智能化要求,现代测绘技术已经在逐渐的呼应和改变发展。根据目前实际应用的反馈来分析,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土地资源测绘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不仅仅实现了我国土地节省的目的,还在土地可持续化应用规划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测绘技术在土地测绘工作中的应用已经给我国的土地测量带来了非常深远的意义,具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潜力。

2 简要叙述我国现代测绘技术以及土地测绘技术的应用调查

2.1 在应用现代测绘技术的过程中要对实际的土地现状进行相应的勘察

在现代测绘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进行的就是针对土地资源的现状勘察。在土地资源勘察的过程中包含了很多的方面。主要的工作流程为现场的实际勘察,现场的实际测量,对现场测量数据的校正,根据现场测量结果进行图片编辑以及对相应的测量结果的管理以及保存等流程。在实际的土地勘察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流程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最终的结果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地勘察的过程中要针对每一环节和流程进行细致的衔接。目前在土地勘察的过程中使用的数据比例为1:1000,通过这种形式的测量数据在图纸中进行数据体现。在现场土地勘察的过程中使用的测量方法主要是全站仪测绘解析法。通过对于数据的测量将数据传输到电脑进行保存。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测量数据的分析和绘制。

2.2 在应用现代测绘技术的过程中要针对土地的现状进行相应的分析

在现场土地测量结束之后,我们就会根据现场的测量数据来进行实际分析,我们分析的重点内容有四个方面。首先是土地的可利用空间;其次是土地的数据信息分析;再次是土地的结构分析,最后是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分析。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能够得出土地的开发评估。根据土地开发评估数据同相似的土地资源进行比较得出综合性的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效果,找出土地资源利益最大化的途径和办法。特别是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对土地测绘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土地资源的无谓浪费,避免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直接损失或者是间接损失。

2.3 在应用现代测绘技术的过程中要依托现代测绘技术找出土地资源的未来发展潜力

对土地测量数据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估能有效的分析出土地资源的发展潜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扩展土地的利用有效途径。在土地潜力评估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首先是单指标土地资源潜力评估;其次是综合指标的土地资源潜力评估。需要注意的是土地资源的潜力评估还能够为日后土地资源升级改造整合提供便利。

3 简要叙述我国现代测绘技术以及土地测绘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简述现代测绘技术中3S测绘集成技术的应用

3S集成技术是一项整体技术的综合,由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结合而来,实现土地的监测、应用分析和管理等内容。随着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日渐完善,其在土地调查的应用逐步得到拓展,所包含的功能有数据采集、分析和产品的利用等,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高精度调查和动态监测,达到实时化、全方位、精确化的监测模拟。

3.2 简述现代测绘技术中全球定位技术的应用

全球定位技术发源于军事领域,由于其具有高精度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满足土地资源的各种利用要求,全球定位技术的应用已经在土地测绘中得到推广,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全球定位技术的基础是通过全球定位的24颗卫星,通过卫星数据接收装置获取信号,接收的信号具有全天候、无障碍的特点,可以实现对土地信息的精确测量。

3.3 简述现代测绘技术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基础是计算机设备,通过专业软件对土地信息进行采集、分类、归总和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的影响因素比较广泛,如土地的环境因素、地形因素、土地的风土人情、土地的区域地段等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处理,可以加快信息获取的速度,经过软件的处理以数字和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李翔,丘小春,叶科峰.浅谈全州泥石流灾害中的应急测绘技术[C].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测绘服务灾害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2]刘万利,张伟.浅谈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C].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

[3]黄太山.基于VB与MapgisSDK开发GIS应用程序[C].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

测绘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地形测绘技术 自动化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P21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221-1

0引言

最近,各个电子领域都在向测试自动化和测试无人值守化发展,测绘仪器本身也不例外。在生产部门,自动化是节约劳力的基础,可以确保大量生产时产品的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效果非常明显。测绘仪器由于其使用对象的条件经常在变化,不可能借助自动化技术获致批量生产的效果,不过,却可以消除因操作人员技能水平不同而带来的差异,确保测量的精度。而且,它还可以提高从测量要素的检测、读取、记录、数据传输直到计算整理及结果输出这一系列数据流程的效率,消除各种人为的差错等。

1地形测绘技术概念

地形测绘技术是以各种理论和方法作为基础,研究和绘制各种地形图的一种应用性技术。它是通过对各个城市,各种矿区,以及各类不同的工程建设提供地形图,方便城市的建设,矿区开采,以及各类工程的建设等。 地形测绘是经济建设的基础,因此,地形测绘技术在经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经济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

2地形测绘技术的自动化

2.1 GPS 技术

GPS称为全球定位系统,其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于1994年3月全面建成的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测绘工具,GPS 定位技术与常规地面测量定位相比,具有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功能多、应用广,观测时间短,执行操作简便,全球、全覆盖、全天候、高精度的特点,特别是 RTK的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在水上定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最近几年出现的地形测绘的新技术,GIS技术在功能上实现了突破改进,计算机技术是GIS系统的核心技术,其通过各个方面的理论学知识对地形测绘的数据全面分析,如:地理学、测量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等。种学科融合于一体使得GIS技术能为地形测绘提供更大的帮助。首先,对采集与编辑功能看,GIS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其内部包含了各个方面的地理信息。这也显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数据采集、编辑等方面的作用。当地形测绘人员收集到数据之后,将其输入计算机内则可通过GIS技术自动分析,对数据筛选之后保留实用的信息,及时找出错误数据以修改。

其次,从处理与分析功能看。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中都配备了数据管理结构,主要负责对地形测绘数据的处理分析,分析后的数据会自动传输到数据库存储。如:GIS管理人员可利用计算机界面对某个地区的地形测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将对应的结果记录到数据库中,使用户对属性数据的输入、编辑、查询等操作更加便捷。第三,可用于制图与调配。制图是把地面上的实体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融合处理后,自动生成用户要求的图片表格以供使用。除了单一的地图测绘外,GIS还能参照用户的要求分层输出各种专题地图,如行政区划图、土壤利用图、道路交通图等。第四,可用于建模与管理。建模是为了更好地测绘,让地形测绘的图形、表格与实际地域情况接近。地形测绘人员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上,GIS 均配备了地理数据库,有助于数据库的维护。

2.3 RS技术

遥感RS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不直接接触被研究的目标,感测目标的特征信息一般是电磁波的反射辐射和发射辐射,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遥感包括摄影、陆地、卫星、航空、航天摄影测量等技术。遥感技术依其波谱性质,可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声学遥感技术、物理场遥感技术、遥感信息技术已从可见光发展到红外、微波;从单波段发展到多波段、多角度、多时相、多极化;从空间维扩展到时空维;从静态分析发展到动态监测。RS为GIS提供信息源,RS为GIS提供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GPS 作为GIS有力的补测、补绘手段,实现了原始地图数据的实时更新。3S的综合应用是一种充分利用各自的技术特点,快速准确而又经济地为人们提供所需的有关信息的新技术,三者的紧密结合,为地形测量提供了精确的图形和数据。

3测绘技术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系统、智能化,测绘技术自动化向着3G技术及集成技术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化发展。使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能全方位的应用于地形测量中,提高了地形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这三大技术合理结合使用,能够全面的实时监测地表信息并及时的传输信息,而且能够实时的监测出现的自然灾害,及时的传输自然灾害的情况。在研究地形地貌的过程中,利用这三大技术,不仅能提供地形地埋的准确信息,还能使人们对这一地形地貌进行合理分析和评价,比如地质结构、地貌特征及岩石的构造等,这都是建筑工程中的保障性工作,是进行安全性建设的基础保障。

除此之外,操作这些自动化技术的人员,他们的技术水平也关系着操作的结果是否更优化,要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是未来测绘技术自动化发展的趋势。在地形测绘的过程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都是高端技术,因此,需要高技术人才来进行操作和研究,并且优化自动化的配置。在地形测绘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测绘结果,所以说,为了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培养高技术型人才是非常必要的。优化自动化的设施设备的配置,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闲置,还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这样使自动化技术在地形测绘中全面的应用,科学合理的配置设施设备,走向全面智能化发展的方向。

4结语

随着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发展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面临诸多技术更新中以及使用中的问题,这需呀进一步研究提高自动化的程度,使得自动化技术在地形测绘中不断地发展,不断的深入智能化、数字化及自动化的方向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颖.论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0年09期.

测绘技术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GPS、遥感技术、3S 等技术的应用飞速发展,数字化测量技术使地籍测量的数据库完整建立,为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促进了数据和信息获取,使地籍测量进一步实现科学、现代化的管理。地籍测量需要测量的精确度及可靠性,伴随技术革新,地籍测绘中有了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数字测绘、GPS、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形成了数字化测绘项目的新体系,使地籍测量更精准和科学,使地籍测量项目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 1.1 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模拟功能,反映地形特征生动,地籍要素清晰,对传统测绘有较大优势,即使使用者无相关知识,也能看得一目了然。

1.2由于数字化测绘产品的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在使用上更方便快捷,对需调整部位能够及时修改补充,修改完毕后能做到及时出图,使用上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具有极大的方便性。

1.3 由于计算机在测绘技术中的广泛使用,对于数据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详细的设计,而且对图片的处理更随意,所以数字化后数据在用途上更具有广泛性。

1.4 利用现代化的测绘成果,通过计算进行详细的设计有利用清楚的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计算,对各种要素的统计、汇总、叠加、分析也方便、准确。计算机在测绘技术中的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使测绘工作更规范化、自动化和科学化,面对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数字化的测绘成果能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是现代测绘行业发展的方向。 2 数字地籍测绘技术的分类 目前,数字化测绘已成为绘制大比例尺地籍图或地形图及其他专业图的主要途径。其又可以分为野外数字化地籍图测绘和对原有地籍图进行室内数字化两种类型。 2.1 野外数字化地籍图测绘,即通过专业设备和数字化成图软件,在测区作业现场进行全解析法测绘,得到最终数字化地籍图成果。主要优点地籍图现实性强、信息完整度和精度高等,主要不足为软硬件设备都比较高昂,成本较高。 2.2 所谓已有地籍图数字化,主要是指利用专业软件,将其转换为数字化测绘成果。这种方式优势在于投入比较少,数字化成图周期也较短,但缺点在于地籍图的现实性较差,信息完整度和精度也比较差,最多只能维持原图的表示精度。 3 数字化地籍测绘的作业方法 3.1 控制测量 众所周知,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的基础,使用精密测量方法得到具有精确平面坐标值的平面控制点。随着 GPS 技术的发展成熟及全站仪的普及,传统的三角测量方法逐渐被高精度的静态GPS 控制和灵活简便的导线网控制所代替,这无疑大大地减轻了控制测量工作的强度,去掉了三角测量的繁琐和限制。首级控制测量可用静态GPS 技术测定,并用随机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外业细部点的采集如果采用RTK 技术无需做图根控制点,如果采用全站仪,需要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做图根控制点,也可采用RTK技术直接加密,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导线测量和各种交会测量等方法进行。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所采集的界址点、地物点的精度,使测图的精度控制在规程和用户允许的精度范围内。 3.2 界址点、地物点等细部点的测量 外业数据采集的方法有: GPSRTK 技术、全站仪、扫描数字化、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3.2.1 GPSRTK 技术 RTK 技术主要适用于无障碍、无遮拦的开阔地,一般建筑物的房角和较容易到达顶部的高大建筑测量。它能够将野外采集的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或内存中,并在现场绘制地籍草图。与传统技术相比,其主要优点为: 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强大; 降低了作业条件要求,RTK 技术不要求两点间满足光学通视,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和对天基本通视;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没有误差积累; 作业效率高,操作简便、数据处理能力强。 3.2.2 使用全站仪进行外业测量 对高大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界址点和地物点,应利用RTK测设一组图根点,使用全站仪利用图根点进行界址点和地物点测量,全站仪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和地物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测量过程中注意绘制宗地草图。全站仪测量坐标精度高,记录数据准确,与计算机交互数据方便尤其是免棱镜全站仪的出现,大大减轻操作负担,使用时更加灵活方便,目前,全站仪测量是数字化测图最主要方法。而对于在十分隐蔽的死角,或无法使用仪器进行测量时,可以采用量取界址点、地物点与已测点和线的关系距离,利用几何关系来确定其位置。

不论是使用全站仪还是RTK技术,都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实现内外业一体化:一是对测绘的对象进行边测边记,即记录各种观测数据及各测点的特征代码和相互关系,然后将记录的信息输入微机,利用专业软件将其换为图形,再对图形进行必要的编辑和修正,便得到所需要的数字化地籍图成果;二是利用笔记本电脑,在测站直接将观测数据进行展点,并根据实地情况对地籍要素进行编辑、注记和绘图。 3.2.3 扫描数字化作业 实现原测地籍图、地形图的数字化,应将已有的地籍图、地形图,采用将原图用扫描仪进行扫描,得到栅格图形后,再利用扫描矢量化软件将栅格图形转换成矢量图形。该方法所获得的数字精度要比原图的精度差,主要原因是地图其精度因受原图精度的影响和数字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解决方法通过采取修测、补测等方法,实测一部分界址点或地物点的精确坐标,以此为据对原坐标调整纠正,可有效提高原图精度。 3.2.4 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通过专门的航测软件,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再通过专用的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

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引导了未来数字测图的发展方向。该方法可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主要优点:成图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匀、成本低,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主要适用城市密集地区大面积成图。 4 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稳步推进,土地管理部门应更好地对土地进行系规划,准确掌握土地界、土地权属、土地面积及各类土地的利用情况。在满足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现状掌握情况的需要方面,地籍测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地籍测量能够准确掌握土地情况,精确测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地籍测量并不等同于测出数据,传统的测量方法已无法满足测量实际工作的需要,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部门需要现代的测绘技术的精准性。在地籍测量过程中,应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使地籍测量的结果更全面,也方便使用者的随时查询。只有现代的地籍测量需要配以现代代的测绘技术,才能使地籍测量工作从理论到实践发生质变。

参考文献:

[1] 付世峰.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7).

上一篇:物理实验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电子控制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