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技巧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1 22:45:43

主持技巧论文

主持技巧论文篇1

1 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即兴技巧概述

良好的即兴发挥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是一名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在现场新闻报道当中面对突发情况能够在客观条件所允许范围内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调动大脑思维,作出快速反应,推动势态良好发展的必要能力,一般主要体现在思维和语言两个方面。对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即兴技巧进行概述,可以从思维即兴技巧和语言即兴技巧两个方面入手。

1.1 主持人思维即兴技巧

思维即兴技巧应该是当代任何类型节目主持人均具备的最基本即兴技巧与能力之一。主持人在新媒体时代,无论生活或者工作中均会接收到与过去相比成本增长的信息和资料,其必须要能够对该部分信息与资料进行迅速的整理与分析,尤其对于新闻栏目的出镜主持人而言,其必须要能够从众多信息当中抓住重点,因而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即兴技巧与能力[ 2 ]。与此同时,当前社会的竞争十分激烈,各个岗位的竞争更加严峻,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维即兴技巧,保持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出镜主持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自身比较敏捷的思维能力向广大受众传播具有吸引力和高价值的信息,方能够为自身以及新闻栏目的生存与发展予以保障。

1.2 主持人语言即兴技巧

主持人具有通顺、流畅的语言是其主持好一个节目的最基本要求。作为新闻栏目的出镜主持人,其不仅仅要口齿伶俐,对于所要报道的新闻内容能够清晰的表达,更要凭借自身的语言即兴技巧应对现场报道当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令观众对自身的报道能够信服。若出镜主持人在报道的过程中语言十分生涩,词不达意,不能够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则观众难以明确主持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因而不能够进一步了解新闻报道所要展现的意图。从该方面可以说,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属于与观众之间最直接、最能够沟通情感的中介,只有其准确的向观众传达信息,观众方能够对主持人以及新闻栏目产生信服感。一般情况下,主持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形态、目光、手势、语言等与观众之间进行交流,其中最主要的便应该为语言,主持人通过语言与环境的结合,再配合重音、语气、节奏、停连等方法,将能够更加有效的吸引和打动观众[ 3 ]。

2 新媒体形势下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即兴技巧必要性

主持人的即兴能力主要是指主持人对于其主持过程中周围所发生的突发情况所能够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其要求主持人能够针对自身无法预知的事情作出迅速的、机敏的反应,且要具备冷静、机敏的心理素质,通过思想以及语言方面的表达展现自身的内涵素养,向广大观众传达更加具有价值的新闻资讯[ 4 ]。

新媒体形式下,新闻栏目主持人的即兴能力与即兴技巧应该被视为评价其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即興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主持人的职业水平会产生一定影响,若主持人具有良好的即兴技巧,其必定有利于拓展自己的社交,促使主持事业获得成功。另外,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属于传播社会正能力的核心人物,其在摄像机以及话筒面前必须要能够保持比较敏锐的思维与语言能力,对于意外事件、尴尬事件要能够巧妙、圆滑应对,由此方能够进一步推动自身以及新闻栏目的发展。

3 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提升即兴技巧的策略

3.1 丰富自身知识储备

作为新媒体形势下的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其若要提升自身的即兴技巧,首先便必须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在此方面,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需要明确自身的职业特征,其需要不断与社会与人们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进行信息的传递,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话题必须要保证具有意义性和价值性。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针对话题进行报道,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必须要在报到前收集好信息资料,并且在信息资料的整理与消化当中融入自身的文化功底。若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缺少扎实的文化底蕴,其在一定程度上便难以保证现场新闻报道变得具有吸引力,更加难以体现自身作为主持人的专业水准[5]。此时,即便面对突发情况能够作出相应的处理,无论在思维或者语言上却均会存在一定欠缺。为此,新媒体时代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必须要重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要能够在采访与报道的过程中良好的作出即兴应对,由此方能够保证自身采访具有价值性。

3.2 抓住现场即兴灵感

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若要提升自身的即兴技巧,也应该从现场即兴灵感方面入手,准确掌握灵感以及方法。在此方面,受新媒体时代的影响,新闻栏目出镜主持人在现场报道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均会快速、广泛地传播到大众群体当中。为此,面对突发情况,主持人必须要能够抓住现场即兴灵感,要能够从现场发现即兴发挥的信息,明确现场相关人员以及事件之间的关系,并且巧妙融入与事件相关的气氛,在渲染气氛的过程中于周边场景找到即兴发挥的突破口,继而继续顺利的完成采访与报道工作[6]。

4 结论

主持技巧论文篇2

访谈类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出现,并通过多年发展,目前国内成熟型新闻访谈类节目数量正在持续增加,带领民众能够从新闻角度对中国乃至世界进行了解与认知,民生民情更是成为了访谈类节目关注的重点内容。而各新闻节目也因主持语言技巧以及风格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特色,这也间接表明了语言技巧对于新闻访谈节目的重要性。

在新闻访谈节目中,语言技巧的重要性

有利于对新闻内容的准确性表达。新闻访谈类主持人承担着对传播者和被传播者之间的沟通,因此,其在节目中的作用就是运用自身的语言对新闻内容进行播报,从而达到相应的内容传播目标,使受众心理、行为能够被其所感染,形成良好的社会效果。但由于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如果语言使用不明确就会使受众产生歧义,不仅达不到理想的传播效果,而且还有可能造成相反的作用,所以先玩工作者必须要掌握相应的语言技巧,以实现对新闻节目内容的准确表达。

有利于访谈节目与时展的一致性。由于时展,现代新闻访谈类节目无论是从节目类型方面,还是内容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民众对于访谈类节目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节目能够更加多元、有特色,不会与其他新闻访谈类节目过于类似,能够具有一定的个性,对访谈节目语言技巧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标准。在访谈过程中,主持人要运用语言技巧对嘉宾进行引导,并要对嘉宾的不同观点进行调和,确保在讨论之后嘉宾观点达到统一,以便进行更加深层次的交谈,从而满足信息技术时代中访谈节目的发展需求,使访谈交流更加专业、规范。

语言技巧在新闻访谈节目中的\用

话题引入技巧。新闻访谈节目相对较为严肃,以往主持人在与嘉宾进行交谈时,往往都会采用直接切入主题的方式,来完成话题导入。但由于部分嘉宾性格相对慢热,直接进入并不能使该类嘉宾迅速进入到理想状态之中,相应问题讨论质量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因此主持人应尝试改变固有的话题引入方式,可以先运用一些相对轻松的话题让嘉宾对访谈模式进行适应,使他们可以在主持人语言的引导之下,逐步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更好地参与到讨论之中。例如在对察千湖冬捕活动进行介绍时,主持人可以请嘉宾简单介绍一下,察千湖中的鱼类种类以及相应的吃法,以这种轻松的话题作为切入点,使嘉宾能够逐步适应访谈节目的节奏与模式。

紧绕主题实施访谈。在对嘉宾进行访谈过程中,主持人谈话应始终围绕节目主题,应通过语言沟通使嘉宾能够就节目内容发表出自己的见解,进而得出相应讨论结果,以实现新闻访谈的目标。但在讨论过程中,嘉宾难免会出现谈话与主题发生偏离的情况,这时主持人应合理运用相应的语言技巧对嘉宾进行带领,使他们可以再次回到主题讨论之中,以实现高质量完成访谈的目的。

以央视《面对面》节目为例。该档节目属于长篇人物专访节目,是一档以对话形式对新闻任务进行解读,是中国的一本“人物志”。该节目在对岳云鹏进行采访时,主持人通过引导使岳云鹏对自己的北漂生活进行了回忆,并在回忆餐馆受辱的记忆时不禁流泪,这时主持人问他:“你现在原谅那个人了吗?”岳云鹏直接给了否定的回答。这段对话看似与本期主题关系不大,但却可以从嘉宾的回答中看出他的真性情以及其生活的不易,这也间接阐明了岳云鹏为什么一直那么努力的原因,是一段直击人心的采访。

提问语言技巧。提问是访谈类节目重要的一种手段,因此提问技巧也是访谈者必须要掌握的技巧。一方面主持人要适时对节目提问方式进行变换。在访谈过程中,主持人应对嘉宾的回答进行仔细聆听,并按照嘉宾回答提出新型问题,这些问题提问往往较为即兴,能够逐步了解到被访者的真实情感,同时在访问时如果被访者认为问题过于敏感故意回避时,主持人也可以通过及时变换问题的方式,完成本次访问;另一方面要运用问题对嘉宾进行适当提示。由于专业不同,嘉宾可能在观点表达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自己的观点表述存在问题,尤其是科学家以及各领域专家在交谈过程中可能会加入专业术语或者专业性见解等等,这时主持人应以提问的方式达到对嘉宾进行提示的目的,像“您可以对…做出进一步解释吗”、“对于…您觉得…”等等,进而帮助嘉宾对自己的观点做出更加清晰的表述。

保证访问深刻性。新闻访谈类节目与其他类型节目有所不同,其不仅为了取悦大众,获得更好地收视率,同时还期望节目内容能够带给受众一定的启示,能够将新闻具有的价值以及作用真正挖掘出来,进而达到唤醒受众认识以及传播正能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所以主持人也应按照新闻节目定位,合理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设计,确保自身语言能够达到一定感染力,可以通过节目将正能量传播到社会之中,从而在社会中起到良好地效果,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有效激发出来。所以主持人应从这一角度入手,将节目内容的深刻性充分反映出来,进而以主持人语言为纽带,成功将节目与受众联系在一起,真正将思想以及承载着行为连接在一起,真正实现新闻访谈节目的价值。

主持技巧论文篇3

论文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着之一,因其丰富的人物个性、诗词歌赋和战争所运用的战略战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学价值,和军事价值。在其中的人物塑造中,诸葛亮杰出的军事和辩论才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不灭的印象。本文从传统修辞学的角度分析了在他江东之行劝说孙权联合抗曹,与江东的众谋士舌辨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为当今的修辞辩论技巧提供一些借鉴和方法。

一、引言

《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着作取材于历史,但又不为历史所限制。 它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惊心动魄的战争描写深深打动着中外的读者。在许多广为流传的故事中,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片段向读者展示了诸葛亮非凡的才华和气度,他运用其清醒的辩论策略和技巧一一驳斥了以张昭为代表的江东众谋士的降曹思想,为孙刘联合扫清了道路。在传统的西方修辞学中,修辞的概念始于演讲与辩论,被伊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劝说的技巧”(the artificer of persuasion),本文以传统修辞理论分析了诸葛亮在其辩论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修辞策略,意在开拓些以逻辑为基础的巧妙有力而又行之有效的辩论技巧,为现在的演讲与辩论提供些方法和策略。

二、西方传统修辞学理论概述

传统修辞学起源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主要以论辩和演讲的方式用来影响法庭、集会上的听众,或者称赞、颂扬某些人或事。修辞被当作一种劝说的特别技巧。着名的修辞学家柏拉图—苏格拉底、伊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所创建的修辞理论对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理论依据。

柏拉图(Plato)在其书中列出有关篇章结构的文章:以引言开头,进入说明,直接或间接的论据、或然性、证明和补充说明、驳斥指控和辩护。他对修辞学的主张在演说者须知晓真理;基本勇于应该界定;词类应恰当安排等等。

伊索克拉底 (Isocrates )则坚持修辞的生成性(Genesis)和分析性(Analysis),这种特性后来成为现代修辞学的重要内容.他和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是“劝说的技巧”,在辩论中,为了说服别人,要采取一定的战术策略,并且这些战术策略要随听众和场合的变化而变化。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西方修辞最着名的一位修辞学家,他的着作《修辞学》(Rhetorique, rhetoric)是最古老和最有影响的修辞学专着,为西方古典修辞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世界修辞学提供了经典着作。

亚里士多德对修辞提出一系列三分法描述:演讲者,主题,和听众。演说要想打动听众,需要三个因素:一是内容,二是文辞;三是演说技巧。他认为劝说的成功取决于演说者的人格,和是否将听众置于一种合适的心态,以及由演说词所提供的表面证据。劝说的风格特征包括:清晰(clarity),适体(Propriety),和正确(correctness).他还将演讲的过程同辩证法结合在一起,认为修辞学是一种反诘的方法,是一种工具,人们借助这种工具来面对或然性和可能性(problematicity)的问题。

三、诸葛亮舌战群儒之修辞策略

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曹操统兵百万来讨伐江东,在此生死存亡的关头,诸葛亮随鲁肃来到江东劝说吴主孙权联合抗曹,吴主孙权并不了解诸葛亮的雄韬武略,对他的才能持有怀疑的态度,因此才想出用江东的谋士试探诸葛亮。而且江东的众谋士对诸葛亮是只听到传闻但未见其人,对他也是半信半疑,有些人认为他更是徒有虚名。相反,诸葛亮却心怀坦然,他十分了解江东吴主和他属下的心理,对他来说,来江东有两个任务:一是要说服孙权不能降曹的利害关系,二是要自下而上使江东所有人的意见保持一致,也就是不能让孙权的谋臣产生任何动摇孙权意志的举动,所以他已经想到了对策,可谓胸有成竹,对全局已有了成熟的判断和掌握。在与吴主孙权和众谋士的辩论中, 他采取了一系列必要的修辞策略:

(一)先徐后速法

《孙子兵法·九地篇》中说:“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入脱兔,敌不及拒”。意思是知己知/,!/彼而后动,欲速则不达。在与众谋士的辩论中,诸葛亮没有急于求成,主动向众谋士讲明降与战厉害关系,而是蓄势待发,等待他们来发问,然后一一驳斥他们的偏见和错误思想从而证明自己的才能,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远见卓识。这样,循序渐进地从心理上使众谋士消除对曹操的恐惧,了解抗曹生降曹灭的道理,加深对联合抗曹的认识。

(二)擒贼擒王法

在江东谋士中,张昭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在当年孙策临终时,曾对弟弟孙权说过:“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在主战主降的立场上,他主张降曹。因此,使他心服口服地主战就相当于说服了大多数的谋士,对孙权的决定其到关键性的作用。诸葛亮深知这一点,因此与其的辩论也最激烈和最尖锐。他阐述了刘备兵败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诸葛亮的战略战术的错误,而是因为刘备的贤德贻误了战机才导致现在的窘境,一方面驳斥了张昭对刘备的不公正的指责和对诸葛亮才能的怀疑;另一方面又指出刘备的境况只不过是一时,一旦养精蓄锐,一定会重整旗鼓,前途无量;也从侧面指出张昭的鼠目寸光的局限性和力求自保的降曹思想的错误。

(三)旁敲侧击法

在驳斥薛综和程德枢时,诸葛亮没有从正面指出他们的错误,而是以儒家思想为道德准则,“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和“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后世,名留后世。若小人之儒,惟物雕虫,专工汉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义正词严得指出他们不为国家和社稷着想而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唯诺性格,使他们理屈词穷,无话可说。诸葛亮以其丰神飘洒,气宇轩昂的气度和豪迈自信、爱恨鲜明、才华出众的人格魅力的赢得了这场舌辨的胜利;并将众谋士的心态调整到正确的状态,用充分的论据唤起了众谋士的忧国忧民的意识和必胜的信心。亚里士多德认为劝说的成功取决于演讲者的人格力量,是否将听众置于一种合适的心态,及由演说词所提供的表面证据这一修辞理论在此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四)机智激将法

在舌战群儒后,吴主孙权为诸葛亮的口才所折服,但他仍旧对孙刘联合抗曹的可能性和成功性持有怀疑的态度,使他举棋不定,烦躁不安。诸葛亮洞悉他的心理,借助《孙子兵法·始计篇》中的“怒而挠之,卑而骄之”的激将法,故意夸大曹操的势力,让孙权对曹操俯首称臣的方法来激怒他,从而推动事态向抗曹的方向发展,使吴主孙权明白唯有下定决心与刘备联合抗曹才能挽救江东。诸葛亮为孙权分析了抗曹的必要性以及曹操失败的必然性,坚定了孙权抗曹的信心。

诸葛亮的江东之行无疑是成功的,这都归结于诸葛亮非凡的才华,他纵观寰宇的全局意识使他能够站在更高处去审时度势,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结论

诸葛亮所运用的战略战术和辩论技巧无论从军事上还是实际生活中,多为读者提供了广博的学习资料,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为现代社会待人接物,辩论演讲提供了诸多的技巧和方法。只有巧妙的运用这些技巧,才能打动听众,使人信服,达到演讲及劝说的目的。

参考书目:

[1]从莱庭 西方修辞学 上海: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德春 现代修辞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主持技巧论文篇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24-01

护理健康传播是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患者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它有效地指导着护理健康教育实践。护理人员如何将信息传播到患者中呢?现将我院2010年至2013年对4000例患者健康传播的情况介绍如下:

1 人际传播

1.1 人际传播的特点:人际传播是信息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传播其主要形式是面对面的传播,主要特点包括以下三点:(1)是全身心的传播;(2)以个体化信息为主;(3)反馈及时。

1.2 人际传播的技巧

1.2.1 说话技巧:讲话者首先让对方能听懂自己的话,理解自己的话,讲话人与听话人应该具有“共同的经验范围”。如果对一个不懂医学的人讲话使用了很多的医写术语,对方不能理解其含义,讲话的人也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讲话者注意语速,掌握讲话的节奏和音调高低,避免平铺直叙。语言力求通俗易懂。

1.2.2 问话技巧:人际交流中,提问作为一种交流的普通方式,提出问题应是在人际交流的适合实机,问话要有所间隔,不给对方造成的紧张和心理压力,提问要明确和简练,让对方很清楚的理解问题的核心,能够准确地回答出问题的要点,在提问索究型问题时,要特别注意使用缓和型的口气,避免使用诱导型问题。

1.2.3 听话技巧:在听对方谈话时要专心,不要轻易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讲话,必要时恰当的引导对方的讲话,要适时的做出恰当的反应,明确对方要表达的内容。

1.2.4 反馈技巧:对对方的正确言行表示赞同时应适时插入肯定性语言或点头微笑予以肯定;当发现对方不正确的言行或存在的问题时应先肯定对方值得肯定的一面,然后以建议的方式指出问题的所在,使对方易于接受批评和建议;当需要暂时回避对方某些敏感问题或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可做出无明确态度和立场上的反应。

2 群体传播

2.1 群体传播的特点:(1)信息传播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是一种双向性的直接传播。(2)群体意识越强,群体的疑聚力就越强,越有利于群体目标的实现。(3)在群体交流中形成的一致性意见会产生一种群体倾向,这种群体压力能够改变群体中个别人不同的意见,从而产生从众行为。

2.2 小组讨论的步骤与技巧 小组讨论是指在选择适当的主持人,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掌握小组讨论的技巧,是确保小组讨论效果的关键。

2.2.1 小组讨论的步骤

(1)明确讨论的主题:讨论前应首先 制 定提纲。讨论提纲包括讨论目的,讨论的问题,内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2)组成小组:根据讨论的主题,选择相关人员组成的小组,小组讨论的人数一般以6―10人为宜。(3)选择时间和地点:根据讨论小组人员的特点,选择讨论的时间和地点。讨论时间一般掌握在一个小时左右;讨论地点应该选择小组成员感觉舒适,方便的地方。(4)排列座位:座位的排列同样是保证小组讨论成功的主要因素。座位应围成圆圈或马蹄形,以利于参与者面对面地交谈。

2.2.2主持小组讨论的技巧:(1)热情接待:主持人应提前到达会场。对每一位前来参加小组讨论的人表示欢迎。(2(说好“开场白”:主持人可以自我介绍,介绍讨论的目的和主题为开场白。开场白应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使每一位明确讨论的重要性及自身的作用。(3)建立融洽的关系:开场白后,可请每一位与会者进行自我介绍,以增强与会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4)鼓励发言:主持人应以各种方式鼓励大家发言,对 发言者给予适当的肯定性反馈。(5)控制局面:当讨论出现偏离主题,争论激烈或因某个人健谈而形成“一言堂”时,主持人应采取及时提醒,婉转引导,礼貌插话等方式控制讨论的局面。

3 效果评价

3.1 知晓健康信息:患者在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控制疾病危险因素,疾病与伤残防治和康复等方面与其共享信息,使公共的卫生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为其自身保健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3.2 健康信念认同:患者自觉或不自觉地依靠这样的信念对自我健康方面的态度,行为和客观环境进行分析判断,有利于患者的态度行为的转变,以及对健康环境的追求和选择。

3.3 态度转变:使患者的态度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变,转变其不利于健康的态度。

主持技巧论文篇5

关键词 电视新闻专题;选题;叙事技巧;措施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4-0010-02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主要是采取多元化的新闻报道形式和技巧围绕某一新闻题材进行深度挖掘的一系列报道,以专栏形式进行周期播放,具有鲜明的特色,深受受众的喜爱。随着新媒介的不断发展,给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带来一定的冲击,为了在媒介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必须在选题和叙事技巧上进一步下功夫。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发展现状;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如何提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和叙事技巧,促进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1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发展现状

我国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起于20世纪末,在二十几年的发展中日益成熟和完善,在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最初的《东方时空》到《看见》、《焦点访谈》、《王刚讲故事》等等,电视新闻专题以它独特的形式和特点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随着社会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题同质化,没有特色。目前我国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存在主要问题是偏重国家政治、社会重大事件,而相对忽略对老百姓生活的报道,同时选题范围比较狭窄,受众定位比较单一,相对失去了其他受众;二是叙事视角、风格、方式等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国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偏重国家和社会重大事件,而相对远离百姓生活;叙事比较夸张、华丽,而实质内容不多;三是为了吸引受众,新闻报道呈现出低俗化、恶俗化等现象,失去新闻报道原有的严肃性。

2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和叙事技巧要点分析

2.1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要点

第一,扩大选题范围,与群众生活接近。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对电视新闻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要选取当下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为主要素材,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积极配合国家和党重大方针策略的宣传工作,特别是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政策的及时传达,为百姓服务,促进媒体形象和政府形象的提升。另一方面,电视新闻专题选题要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打假事件、食品安全问题、煤矿事故安全问题、先进人物报道等,切实为百姓做实事,真正成为百姓讨公道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对同一选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出发,挖掘出不同的价值点,采取故事化、巧设悬念等形式提升选题价值;

第二,不断丰富选题内容,呈现多元化受众特点。电视新闻专题选题一般比较统一,受众定位明确,一方面保证其受众量,但另一方面却失去其他受众,因此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在保持原有风格和定位的基础上,根据现代节目风格和受众情况进行相应的增设,适时改变节目固定模式,增强节目功能,吸引更多的受众,提高收视率;

第三,适当增加人物类电视新闻专题选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选题不要局限于国家和社会重大事件,要适当增加人物类选题,采取讲故事的方式以细节、故事情节去打动和吸引受众。具体来说,要适当的设置悬念,以时间顺序加以故事性贯穿于人物的一生,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能对受众有一个榜样作用。

2.2不断优化叙事技巧,提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质量

第一,要从百姓利益出发,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亲切感。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叙事视角要坚持以人为本,从百姓利益出发,体现“三贴近”原则。在进行电视新闻专题采访时,要深入百姓和百姓生活中,加强与百姓的沟通交流,听取百姓的意见和心声,并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素材,真正为百姓说实话和做实事,同时避免新闻报道朝低俗、媚俗和庸俗等方向发展;

第二,叙事风格要从华丽向朴实转变。目前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叙事风格存在过于华丽等现象,人们往往被其手段所吸引,而相对忽略了新闻的本质和真实性,因此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叙事要向朴实、清新转变。如《看见》,它的一个报道特色是“我们主要负责把石头搬开,而水流问题则是它自己的事情。”,采取朴实的话语和表达方式对事件进行还原,循序渐进的挖掘事件背后深层次的东西;

第三,采取展现为主、评论为辅的叙事方式。要重视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编排,对所引用或者链接的素材进行合理的编排和设置,坚持新闻节目报道的真实性,以事件讲述和展现为主,主持人适当的给以评论,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意见,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但主持人一定要把握一个度——适当评论,主要以问题为工具,对受众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第四,坚持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电视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它必须坚持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制作人在进行节目编排和设计时,要保证每一个报道对象都是真实存在的,且在新闻节目播出中,对于事实的反映或者事实的再现,都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在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吸引更多的受众,促进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稳定发展。

此外,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要吸取利用新媒体,在网站、微博等上面进行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播放、参与和讨论。

3结论

选题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成功的关键,在选取一个独特的题目之后,采取故事化、朴实化等多样化的叙事技巧,增强新闻专题节目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吸引受众,不仅可以提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收视率,打造品牌,而且可以更好的为受众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学亮.浅谈电视新闻专题栏目的竞争力[J].活力,2011(6).

[2]贺丛周,赵芬兰.浅析电视新闻专题片的选题原则[J].大众文艺,2010(10).

主持技巧论文篇6

【关键词】干群关系;处理;技巧

干群关系处理对于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意义。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这充分说了干群关系处理的重要性。新时期干群关系处理面临很多新要求、新矛盾和新问题,我们需要选取适当的方式处理干群关系,不断优化干群关系处理的技巧。本文主要就新时期如何处理干群关系展开一些探讨,希望能够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一、干群关系处理的沟通技巧

干群关系处理的起点是沟通。很多不必要的误会、矛盾都是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沟通是相互接触、相互了解、相互体谅的过程,只有加强沟通,才能消除误会和矛盾。建好沟通桥梁,拉近干群关系,使干群沟通零距离,应成为新时期干群关系处理的一大目标。干群之间沟通,就是要坚持问计于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耐心听取群众的建议,遇事多与群众商量,广泛汇聚群众的智慧,促进问题更好更快地解决。要坚持问效于民,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是否“真办事、办实事”的核心标准。

沟通是有方法和技巧的。就干群关系处理来说,应重视如下几方面的沟通技巧:一是换位思考。党员干部要更多地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以群众的视角看待问题,从而反思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二是尊重体谅。沟通过程中要尊重对方、体谅对方。党员干部应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和主体人格,体谅群众的不易,切实从群众利益出发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绝不能一意孤行。三是民主互动。干群之间的沟通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的,干群之间应民主互动,党员干部应主动邀请群众发表意见和建议,提出批评,从而实现群众监督。

二、干群关系处理的宣传技巧

宣传工作对于干群关系处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一些媒体喜欢捕风捉影,热衷于报道干群冲突案例,使人误以为干群冲突已经成为社会常态,从而加剧了干群对立。在此背景下,党员干部一方面需要警醒,另一方面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宣传技巧,将干群和谐、干群融洽的一面展现给社会公众。

干群关系处理中的宣传技巧应着力于如下几方面:一是危机管理。政府治理中难免会出现危机事件,此类事件的发生极易成为媒体报道的对象,但是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真。干群关系处理应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出发,掌握舆论主动权,及时平息舆论,并且使社会获知真相,避免不当舆论的干扰,以免谣言四起。二是把握实质。宣传工作的真正意义在于使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宣传不是为了作秀,而是为了传递正能量。干群关系处理中的宣传工作也要从正能量传递出发,为干群和谐关系的构建提供前提条件。三是善用技术。党员干部的时间、人数毕竟受限的,要让每一个党员干部整天围着群众转这是不现实的,要让党员干部走到每一户群众家去了解他们最急、最盼、最想、最怨等事也是不现实的。新时期的宣传工作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东风,以“互联网+”为理念,通过党宣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听取群众意见,方便群众表达意见,方便党员干部了解群众需求。

三、干群关系处理的关爱技巧

干群关系处理要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爱,尤其是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关爱。关爱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能够给弱势群众和困难群众送去温暖,是干群关系中服务群众的体现,能够减轻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从而赢得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

干群关系中党员干部对群众的关系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一是抓住重点。对群众的关爱,必须整合现有资源,抓住重点,切实关爱受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这就要求负有职责的党员干部对辖区内的相关群众进行排查,以此充分了解群众的情况和需求。二是平等对待。当前我国流动人口较多,由于城乡差别、户籍制度的存在,导致流动人口难以享受到平等的福利,群众对此意见颇多。干群关系处理要重视对外来人口的关爱,不能因为他们是外来人口就对他们的区别对待。一视同仁,做好外来人口的服务工作,是对外来人口作出的社会贡献的充分肯定。我们要切实解决外来人口子女入学、医疗等难题,本着方便群众、关爱群众的思路,给予他们必要的、力所能及的帮助。三是真情实意。干群关系处理中对群众的关爱必须真情实意,不能作秀,不能说的比做的多。只有为群众办实事,与群众交往用真情,群众才能认可你,才能切实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办实事、用真情”,切忌虚情假意,切忌走过场,切忌忽冷忽热。我们要多换位思考、多交心谈心,着力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增进情与情的交流,努力用党员干部的“拳拳真心”换来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的“炽热恒心”。

总之,新时期干群关系处理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应本着服务群众、关爱群众、帮助群众的心态,注重干群关系处理的技巧,加强和群众的沟通,做好干群关系宣传工作并引入危机管理意识,同时还要真情实意地关爱群众,使干群关系处理具备实质内容。

【参考文献】

[1]杜启文.论我国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3).

主持技巧论文篇7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辑 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其中很多技巧值得学习和摸索。

一、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模糊化处理技巧

在编辑新闻处理工作和记者新闻写作中,很多时候需要进行新闻模糊处理。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什么新闻需要模糊处理、什么新闻不能模糊处理、新闻模糊处理技巧等常识性知识。对急发稿件的模糊处理。我们往往会遇到一时没条件弄清的事情或问题,而稿子又必须及时播发,这时就不能盲目确认,而应当采取模糊处理,这样做既保证了新闻时效性,又可以避免新闻失实。对需要防止泄密的稿件进行模糊处理。军事报道中有关驻某地、某部官兵及科技报道中的一些技术数据等,这些是需要保密的内容。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据权威人士透露”模糊语言,就比用精确的语言表述更合适。为遵守法律和道德对新闻进行模糊处理,新闻报道也必须遵守法律,尊崇社会道德。在新闻报道中,涉及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肖像、姓名、家庭住址等、性犯罪案件中的被害人姓名及有可能引起名誉纠纷的事件和人物姓名,应该做模糊处理。另外,出现当事人清晰图像的,也往往需要打上马赛克或采取侧面拍摄的方式模糊处理。凡是涉及个人隐私的报道,新闻工作者都应慎重处理,不能违背法律和社会道德。模糊处理的技巧编辑应在事件中不断摸索。

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组织指导技巧

编辑部应该是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同时,电视新闻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对民间DV拍摄素材的编辑技巧

不少行业和部门都很重视媒体的宣传作用,像公安、消防、工商、质监等部门,有的还在内部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比如宣传科(或资料科)、宣传员等等,负责拍摄、整理和保存本单位活动的资料,并部分提供给新闻媒体使用。这些机构及其中的人员,与电视台的联系密切,并逐渐形成一支通讯员队伍。他们提供给电视台的新闻素材,往往具有独特优势:代表单位提供新闻素材,真实性有保障,可信程度较高;在所报道领域较为专业、内行,在表达上不容易出现常识性错误;拍摄及时、全面,特别是一些执法现场的镜头捕捉,常常能够提供记者赶到现场之前的精彩画面,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迅速进步,DV摄像设备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国内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有条件加入到电视新闻素材的拍摄队伍中来。目前,已经有不少电视台采用由这些民间DV拍摄者拍摄到的画面,编辑加工成完整的新闻加以播出。这部分的新闻素材,作为新出现的新闻资源,今后在数量上将会逐渐增大,它们具有其他新闻来源不容易具备的一些天然优势。但另一方面,这两者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需要通联编辑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如因专业能力欠缺而造成画面素材和文字稿质量良莠不齐。通讯员和DV拍摄者大多未受过新闻业务的专门训练,因此,不论在拍摄水平和新闻叙事组织能力上都与记者有较大差距。对于他们提供的素材,从画面组织到文字措辞、叙事逻辑,都需要编辑认真地加以重新改造。如因知识层次、生活经验不一造成对所拍摄事物的理解存在偏差。特别是在为数不少的DV拍摄者提供的素材中,拍摄者往往受到自身知识结构、社会经验等等方面的限制,不能正确把握所拍摄事物的实质。

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制作舆论监督节目技巧

一是坚持建设性监督。要始终坚持重在建设、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抓住那些群众关心、政府重视、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舆论监督,要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着眼于推动问题的解决,向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二是坚持科学监督。开展舆论监督,应当有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做到事实准确、客观全面、以理服人。三是坚持依法监督。舆论监督受法律保护,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依法办事。舆论监督报道的内容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不能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泄露国家秘密,不能干扰和妨碍政法机关依法办案,不能侵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舆论监督的手段、方法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获取新闻素材、核实报道内容都要通过合法的途径、程序和正当的方式,不能采取非法和不道德的手段进行采访。

五、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后期控制指挥技巧

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直播式节目的播出过程是非常紧张的,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的,但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工作是节目的编排。与报纸排版相比,时间就是电视的版面空间,在单位时间里丰富、活跃版面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根据电视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突发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受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及时切入。插播消息,意味着打乱原来拟订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何时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另外,新闻类节目可以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不同时段有不同的观众群,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从以上可以看出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周建国.新闻编辑的艺术.新闻爱好者,2003.9.

主持技巧论文篇8

力度控制的心理方法

・心灵的想象

“所有歌手和教师都知道,音质和音量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着思维的调节和控制”。(威尔科克斯)“只要你的脑海里出现一个弱音,声带便会实现自动调节”。(艾波曼)“对一个音的方方面面的要求――音高、强度、音量、集中等等――都来自大脑的听觉中枢。”(巴赫尔)

・间接方法

科林斯引用西德尼的话说:“大部分歌手的问题在于,想让事情发生但却做不到。他们应该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生。”“只要坚持不懈地在音质上下工夫,音量自然会逐渐发展”。(拉尔森)“一个不受辅音阻碍、不让喉咙感到紧张、能在共鸣腔内‘回旋’的元音能让人感受到力量,能把它唱出来”。(彼德森)“我们并不是刻意让声音变得柔弱或洪亮”。(蒙特尔)

力度控制的技巧方法

・身体动作

一些作者认为。身体动作对力度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强音的演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部肌肉的正确使用”。(塔彼德)“腹肌张力越大,声音振动幅度越大,力量也越强。同样,声门闭合得也就越紧,以增大压力”。(阿诺斯)“美化声音的唯―方法就是发展双腿和躯干的协调运动。我们越放松,声音越会充满力量”。(贝克曼)

・共鸣和声音力度的关系

声音的力度和共鸣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教师都将两者做为一种技巧来培养。“正确的弱音演唱总是以充分的头腔共鸣为基础,而不是靠来自喉咙和颈部肌肉的压力”。(福斯)“高强音的演唱应该丰满,但应以共鸣为主”。(凯萨雷)“经过训练,歌唱演员能够通过最柔弱、最低沉,乃至最高亢、最洪亮的声音来表达生活中一切充满矛盾的情感。实现这一目的要靠共鸣腔,它们能让你唱强音时保持轻松舒适的感觉”。(兰佩尔蒂)“嗓音的产生是呼出的气息受到了来自声带的阻力,从而发生振动的结果;随后,在声音通过不同的共鸣腔体的过程中,音量逐渐得到加强”。(贝克)

・呼吸和声音力度的关系

呼吸及其相关的过程(气息释放量和气息压力的多少)也是力度变化艺术的一个要素。“唱极强音比极弱音要耗费更多的气息”。(艾波曼)“无论上行还是下行练习,都要自始至终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息。这一原则对于强音和弱音――无论高音还是低音――的演唱都是一样的”。(阿博迪)“唱某个音时――无论弱音还是强音――耗费的气息越少演唱效果越好”。(伯德尼)“决定声音强度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增加强度需要增大气息压力,这又会导致整个呼吸道内肌肉力量的增强”。(雷德)

・强弱练习技巧

一些作者鼓励歌唱演员采用弱声的练习技巧,认为这是保护嗓子的一个方法。“硬要用原本正确的技巧唱过高的音,与用拙劣的技巧演唱一样会对喉咙造成损害”。(鲁宾)“良好的歌唱很少是大声的”。(费里曼托)“用很大的力量直接唱高音总是非常冒险的”。(福斯) 将近半数的作者和职业歌唱演员都主张采用高声练习的方法。

“我认为,应该放开歌喉练习那些完美的角色和歌曲……就像在舞台上表演一样”。(耶里扎)“教师非常主张学生在尝试轻声歌唱之前,先掌握大声歌唱的技巧。这并不意味过分地大声练习。要记住,优美、轻柔的声音与低弱的声音不同,它们并非缺乏生气;在发音强度的良好控制方面,它是所有声音中最强有力的”。(萨勒・布朗)

一些作者认为,大声和轻声练习对发展良好的歌唱都有积极意义:

轻声歌唱有助于美化音质。唱中强音有助于发展丰满自然、不受阻碍的声音,并能练好开元音。(阿吉尔)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不要经常唱极弱音,极强音也要少唱。歌唱演员对自己歌喉的控制要像对说话嗓音的控制那样自如,让丰富多彩的力度给观众带来惊喜。(罗赛利・米勒)

・渐强渐弱发声法

无论做为练声曲还是精湛的歌唱技巧。渐强渐弱发声法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阿克塞对它的解释是:“它是一个意大利术语,字面义为‘声音的安放’。指在比较舒服的音高上演唱一个力度先强后弱的音,这个音长而平稳。开始时渐强,随后渐弱…一经过这样的练习,你就能演唱优美而富于表现力的音o’, 福斯建议“一开始,渐强渐弱发声法应只限于比较窄的音域范围,千万不要唱得太高”。雷德觉得渐强渐弱发声法只适合“换声点前后的两三个半音”,因此“中央C上面的F便是这种练习所允许的最高音”。

渐强渐弱发声法中的渐弱唱法是难度最大的声乐技巧之一。韦斯特曼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只要学生在渐强的最高音处停止,增加气息的支持,渐弱就会自然出现。此时,要想将气息支持保持住,让音的力度逐渐消失,只需想象这个持续的音在渐弱总结

声音的力度与轻重的艺术和歌唱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大部分声乐教育文献都将这一问题纳入声乐教学的其他方面讨论。

菲尔德几乎没有找到如何从生理上控制力度变化的材料。在本研究所跨越的时间范围内,爱斯特姆、胡森、罗格斯、罗斯、鲁宾等人的试验研究都在这一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鲁宾发现“在音量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气流并不是起支持作用的主要因素”。他的研究表明“喉头的抵抗要重要得多”。胡森从生理方面解释了歌手的歌声如何才能充满力量。爱斯特姆发现初学者和经验丰富的歌唱演员在声音的强度上存在着重要的差异。当然,他的意思是,强度的控制来自于实践和经验。“一般来说,高声歌唱和轻声歌唱两相比较而言,歌唱演员对前者的把握更精确。经验丰富的歌手认为自己对歌唱强度的控制主要靠生理感觉,而缺乏经验的歌手则更依赖于听觉感受。”

罗格斯发现音高对强度的控制非常重要。“总而言之,唱一个很低的音时,强度的控制最主要靠来自声门的抵抗(喉的控制),随着音高的升高,这种抵抗越来越弱,当音高达到最高时,强度则几乎完全由呼吸肌肉控制。”

菲尔德大胆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声音响度的控制是人的一种天生的、非获得性状。如果这一理论能够得到有说服力的客观依据的支持,力度控制的教学将毫无必要;歌唱演员的任务将不再是培养一种并不存在的新技巧,而是将这种已经具备的技巧发展完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人们仍在不断询问力度控制的方法。大多数观点主张音量是由气息压力控制的。这种观点得到了美国声乐教师学会以及试验研究的支持。

支持高声练习和轻声练习的作者数量均等。他们经常提醒人们,不要养成在力度变化的任一极端练习的习惯。克里斯蒂又补充了另一个观点:“高声和轻声练习都应该做,但一定要运用不损害嗓音的技巧。仅用高声和轻声中的一种方法演唱,会导致嗓音发展不平衡。建议学生去寻找能唱出最佳音质的力度和音域,并在每次练习的开始阶段反复练习……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唱歌,而不是声音多高多低……只要发声方法自如,极轻和极高的声音都有助于嗓音的发展和音质的改善。”

上一篇:打印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现代主义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