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9 08:17:17

有线电视管理论文

有线电视管理论文篇1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有线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做好有线电视维修技术维护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对进一步提高有线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越来越重要,选取有线电视维修技术中出现若干关键性问题并做出相关分析说明。

一、放大器的维修

由于送来维修的放大器没有注明故障现象,首先应检查放大器的电源部分是否完好,对于用220V供电的放大器,在通电前先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电源插头,正常阻值有几百欧,如果阻值很大或很低应更换变压器;同时分别测电源插头是否对地短路,如果对地短路则应找出对地短路的元件并更换,常见有保险管座受雷击后对地短路。对于用60V供电的放大器,同样在通电前用万用表测输入端,正常阻值有几十欧,之后可通电检查稳压块输入输出端的电压,如果输出端的电压偏低,则检查稳压块或输出端的滤波电容。检查完电源后,对于分立元件的放大器,还应测三极管C极电压、BE极间电压,BE极间电压应在0.6~0.75V之间,如果低于或高于则应更换三极管一至此,可接入信号进行测量,调节增益调节器、斜率调节器看能否达到增益要求,之后还应在检测端连接电视机,看各频道节目图像是否正常。

二、网纹干扰

这类干扰在系统中最为常见,情况也比较复杂,在屏幕上的表现是呈现出网状条纹或弯曲细波纹、网纹、不规则斜纹等,称为“网纹”干扰,如图1。网纹干扰是由互调引起的,所谓互调就是由系统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引起,使传送的信号产生和频或差频信号落到某个接收频道范围内,和该频道一起进入接收机,产生干扰。互调产生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几个频道之间产生的干扰,有3次互调;另一种是同一频道内的图像载频、伴音载频和色副载频3者产生的干扰,称为“3音互调”。

排除“网纹”干扰故障。首先要区分是外界干扰还是系统自身生产互调。这时可以去掉电视信号,由信号发生器送人标准图像信号,若干扰噪波消失,说明是外来干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在前端输入端采用调频陷波器、频道陷波器、频道带通滤波器等加以消除。若送人标准图像后还有网纹,说明是系统本身产生互调,应调小放大器的输出电平,输出电平降低,互调就下降。或者是放大器、调制器等设备性能不良产生的,应更换。对于邻频传输前端还要注意如下几点:设备器件要严格要求,频道选择性要好,要有良好的带外衰减特性,带外寄生抑制应大于60dB,并且有严格的残留边带特性和对强信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要有严格的V/A比,伴音载频电平比图像载频电平调低17dB,以防伴音干扰图像;放大器要有足够大的AGC控制范围,国际规定输入电平变化±10dB,输出电平变化应在±ldB范围内,在大型CATV系统中仍感不足,为了达到输入电平变化±20dB,输出电平应在±0.5dB范围内变化;各频道输入电平基本相当,相邻频道电平差<~3dB。干扰频率越靠近图像载频、网纹干扰越粗,原因如下:

(一)放大器输出电平过高,造成各组合互调分量过大。为了消除互调,在前端输出电平正常的情况下,要保证每个干线和支线放大器输出电平符合要求。首先应检查前端,前端设备中的调制器和频道处理器的带外寄生输出是造成干扰的主要原因。检查时可逐个去掉各频道的电源,系统网纹消失,则应对相应设备进行修理。

(二)邻频干扰,在屏幕上表现的也是网纹干扰。其主要原因是相邻频道电平差太大,在接收机高频头内产生互调。此时应对前端电平进行调整,把前端各个频道的输出电平差都控制在ldB内。

(三)一些邻频系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个别频道会出现一些网纹,时有时无,这是由于某个频道的频率发生了漂移的缘故。若去掉某个频道的电源或输出后网纹消失,则可判定频道频率产生了漂移,应修理该频道插件。

(四)输入电平过高产生的干扰,其干扰有两种:一种是接收某频道处理器的AGC控制能力超出动态范围,产生网纹干扰、图像扭曲,这时应将输入信号先经过衰减后再进入前端;另一种是在接收空间信号时,接收到信号比较弱,而邻近频道的信号却很强,致使频道处理器的输入频道滤波器不能把这个强信号进行大幅度抑制,造成高放级失真,产生互调或交调干扰,形成网纹式的“雨刷”,这时应在输入端外加频道滤波器,使其经过滤波后再进入前端设备。

三、元器件、线路老化引起的故障及其维修

(一)现象:个别用户反映电视画面颜色淡,雪花干扰严重。

(二)分析:这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信号电平低引起的。引起信号电平低的原因有入户分配器坏或接触不良、同轴线老化、用户盒接触不良、用户盒至电视机连接不好等。经检查、测试发现,该用户盒输出信号较低.打开用户盒发现内部严重锈蚀变色,造成信号损耗,引起故障。

(三)维修:更换用户盒,对接头进行除锈处理后恢复正常。应当注意的是,用户线连接不当,也会造成这种故障,因此,①用户线不宜太长,否则,不仅不好堆放,影响美观,而且易产生干扰,衰减信号;②电视机天线输入口和用户线之间的阻抗要匹配,用户线不能随意用其他线代替,同轴线与扁平线不能混接;③如果用户有两台电视机共用一根入户线时,不能直接把两根用户线并联起来使用,也不能简单地用三通连接,而要用分配器进行分配,否则,不能同时使用。

四、光接收机供电问题引起的故障

关于光接收机供电问题引起的故障,在网络传输中是相对比较容易发生的。这是因为供电器与光接收机一般是野外使用,供电电缆与接头较容易受到雨水和潮气侵蚀发生氧化或遭到人为的破坏,供电条件复杂,供电器与光接收机本身的保险管因为长期使用也会不可避免的出问题。所以在制作供电接头的时候,一定要使用质量较好的电缆F头,要加工牢固、连接牢固,要保证供电接头接触良好。另外还要加装防雨罩,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避免故障的发生。即使这样,供电故障还是很难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故障发生时判断一定要条理清楚,采集故障信息要准确无误,最好亲自到故障现场测量勘察,坚持顺藤摸瓜的原则,不能错过任何可能的故障点。对于表现为光接收机无信号输出或是信号忽高忽低不正常的故障,一般都要先检查接收机的供电问题,然后再检查光信号是否正常,特别要注意中继机房里接收机的供电检查,因为如果中继机房光接收机与供电器连接电缆接头或是保险管出问题,其中的光接收机不能正常工作,光发射机就只有光功率输出,而没有调制信号输入,光节点处的表现是有光功率输出但没有电信号输出,故障仍然不能得到解决。

检查接收机供电问题,不能只看供电电缆电压,还要检查接收机各模块的工作电压是否正常。供电电缆的电压只是接收机的输入电压,经过接收机内部的变压器部分转换输出供接收机各模块工作的实际工作电压。例如光接收模块的供电电压是12V,如果接收机本身的供电系统出现问题,例如保险管坏了,就会使接收模块没有供电电压致使接收模块不能正常工作,而使接收机没有正常的信号输出。所以供电电压的检查也一定要仔细、认真,这样才能尽快的查找到故障原因并予以解决。

五、系统内故障维修

(一)确定故障的大致部位。根据故障现象,按照顺序对故障进行分析判断,把故障压缩在最小的范围,然后排除。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鉴别故障器件:测量法,用场强仪对电平进行测量,例如:某用户区的用户电平普遍下降30dB左右,前面分支器输入电平85dB左右,与其主输出口电平52dB相差33dB,误差较大,超过分支器正常的电平损耗范围,更换分支器后信号正常。在处理故障点时,应将损坏或老化的设备、元件更换成正常的,对电平、供电电压不正常的要进行调试,信号电平过高或过低,频道间电平特别是高低端频道之间电平值相差太大,需要调试放大器的增益和斜率,严重的要加衰减器、均衡器。对供电电压不正常的线路,应增加供电器减轻负荷,一般供电器负荷不超过6级放大器。信号输出口加上匹配的负载终端,不要留系统信号输出口,防止干扰串入系统。

参考文献:

[1]王集武.UNICOMHA-30ER(N)-65/85型放大器电源故障的修理[J].中国有线电视,2003,(17).

[2]刘孝刚,周中汉.放大器电源故障两例[J].中国有线电视,2004,(13).

[3]李峻.有线电视故障维修两例[J].中国有线电视,2007,(Z2).

有线电视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有线电视, 法规制度, 法律秩序, 竞争

社会秩序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秩序与规则具有内在的因果关系,没有规则,就没有社会的秩序。“社会规则是社会秩序的内核。”[1]“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的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2]自从国家出现以后,主要的社会规则就是法律。古今中外学者认为,法律与秩序是密切相关的,秩序被视为法律的基本追求。如,“法律(和礼俗)就是某种秩序。”[3]“与法律相伴随的基本价值,便是社会秩序。”[4]“如果在一个国家的司法中,甚至连最低限度的有序常规性都没有,那么人们就可以认为这个国家没有‘法律’。”[5]“一种法律或法律制度可能并不追求所有的法价值,但它却不能不追求秩序。”[6]西方学者对法律秩序的运用有两类:一是以凯尔森为代表,把法律循序看作法律制度本身。二是以庞德为代表,认为法律秩序是在社会中实现的与法律有关的秩序。我国学者吕世伦等认为:循序是法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体现于静态的规则体系和结构上,也体现于它的运行过程之中,还体现于它的运行结果里”。[7]

人类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就是法律价值现代化的历史。例如在西方,人们把社会秩序的价值抽象为平等、权利、公平等理念,并体现于法律制度之中。“研究法律秩序的价值内涵的真正意义在于促进法律的实现,建立有利于社会自身运行和发展的法律秩序。这不仅是法律秩序的价值所在,而且也是法制现代化的真正内涵。”[8] 秩序有五种规定性:限制性、相互性、可预知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据此,法律秩序的价值包括,一、人们安居乐业的政治秩序和谋求发展的经济秩序。前者表现为特定的意识形态性,后者通过导向性规范和制裁性规范来使行为主体规则化。二、社会主体行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求,法律必须建立和维护公民的权利、义务秩序。

不同于其他的电子媒介,有线电视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之处。1964年,由于要在北京饭店召开国际会议,中央广播事业局电视服务部设计、安装了我国第一套共用天线电视实验系统,我国的有线电视由此拉开了序幕,发展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在这并不太长的历史进程中,相关的法规制度得到相应发展,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有线电视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关于中国有线电视史的分期有多种观点,因为本文旨在分析有线电视法规制度,因而将有线电视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4年至1990年。有线电视从无到有,经历了共用天线阶段和网络发展阶段(或称闭路电视阶段)。第二阶段:1990年至1998年。1990年11月2日《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出台,1994年2月3日颁布《有线电视管理规定》,有线电视进入法制规范的发展轨道。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简称“82号文件”),实现了台网分离,有线电视网络资源进入市场(产业化),此后,数字电视开始起步,原有法规制度亟需调整。

不论是共用天线阶段,还是网络发展阶段,我国的有线电视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之下,和无线广播、电视一样,其事业性质十分明确,无论其节目内容还是网络资源,都由国家所有并管理,其管理机构是中央广播事业局。从整个社会环境来看,在第一阶段,我国经历了从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转变,可以说这是一段动荡的年代,在此形势下宣传是极为重要的,政府必须借助媒介对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进行引导。而有线电视因其技术上的特点,在统一宣传、加强控制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有线广播的急剧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革命委员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农村有线广播,为的就是对这些无线不到的地区实行控制。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及时纠正引导人们的认识,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又需要宣传的保证。因而在这个阶段,有线电视只是无线电视的延伸、补充和发展,即扩大无线电视的覆盖面,改善无线电视的收视质量,帮助无线电视完成宣传功能。有线电视还只是无线电视的附庸,可以说其自身发展的矛盾尚未展露。也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其管理方式仅为行政方式,还没有进入法制阶段。

1990年11月2日,国务院批准了《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艾知生部长在11月16日签署了广播电影电视部1990年第2号令,予以施行。这标志着我国有线电视事业走上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轨道。为了保证《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的贯彻执行,广播电影电视部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有线电视的行政法规和技术规划、标准,如《<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有线电视系统技术维护运行管理暂行规定》等。1994年2月3日,广播电影电视部了《有线电视管理规定》,它与《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最大之不同在于废除了有线电视站的设立,并将有线电视台分为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和非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我国有线电视有了由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等组成的法律体系的管理。

有了法规制度的规范,我国的有线电视发展喜人。截至1995年底,全国经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建立的有线电视台已有1200座,有线电视用户达3000多万。[9]有线电视台的审批,有线电视节目的管理,有线电视与无线电视的关系等等问题都有章可循,这也充分体现出国家对有线电视的重视。

在这一阶段的分析中,我们仍以中美两国情况作比较,来看看我国有线电视法规制度的特点。美国的有线电视法主要有1992年《有线电视消费者保护和竞争法》和1996年《美国联邦通信法》第六章。我们首先列表对比两国有线电视的管理情况。

表一 中美有线电视管理情况比较

从此表中可以看出,两国的有线电视在制度、管理体制和营运批准单位上是相似的,但是在跨媒介经营、收视费、装机费、节目控制和盈利模式上却存在差异。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两国的有线电视在产生之初就由于国家对其的界定不同而有着性质上的根本差异,而国 家的界定与国家的体制是分不开的,不同国家的管理自然是不同的。博登海默认为不能根据任何单一的、绝对的因素或原因去解释法律制度,若干社会的、经济的、心理的、历史的和文化的因素以及若干价值判断影响着和决定着立法和司法。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身在淮南不知有枳时往往忽略自身生长之环境,比较之后方才知其所以然。法律追求秩序,秩序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有序性,对于某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管理亦旨在实现秩序,即使得造成无序冲突的各方达到均衡。中美两国在不同的环境下,所追求的秩序也有所不同。

我国《有线电视管理规定》所述之立法宗旨为:“为了加强对有线电视的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个宗旨是不明确的,是笼统的,乃至包罗万象的。而在美国,《联邦通信法》是针对电信和广播电视媒介的私营部分制定的,因而其管理的是有线电视的私有部分,立法宗旨是促进竞争,保证公平;而《有线电视消费者保护和竞争法》则旨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协调同地面电视的关系,更多地从公益性上考虑其宗旨。可见,美国有线电视的产业属性是十分明显的,但它走的是一条市场化和政府调节结合的路子。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两者的不同:

第一,频道的使用规则不同。《美国联邦通信法》第六章第二部分对此做了详细的规定,特许权管理机构在授予特许权时必须指定两种频道的使用和容量,即对公共、教育和政府频道与商用频道的分配必须合理。第一种频道是为了保证有线电视的社会公器的作用,即它的公益性质;第二种频道-商用频道,是“供与有线电视运营商无关联的自然人或法人使用”,“目的是促进多渠道视频节目的竞争,确保随着有线电视系统的发展,为公众提供最多样化的信息源”,根据经营的规模不同所指定的容量也不同。对于合格的少数民族节目源、本地商业电视台信号、低功率电视台、非商业教育电视台的有线传输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包括是否允许收费等。而《有线电视消费者保护和竞争法》中有关于“强制载播”的条款,对于商业电视台规定了一定规模的有线电视系统必须载播所有本地地面电视台,只有达到一定数量后才有选择载播其他电视台的权利;对于非商业性电视台则规定少于12个频道的有线系统必须载播至少一个合格的非商业电视台。另外,有线订户还可以依据此法进行投诉,比如就节目基本层(公共、教育、政府节目)所应包含的内容进行投诉。在这里,有线电视是产业,因为其按照市场规律运作,那么恶性竞争和垄断都很有可能发生,所以要从法律上加以保护。而同时有线电视也是媒介,所以法律保障的竞争不仅仅是商业上的竞争,更是要保障文化上的多元竞争,防止垄断,因为这种垄断对于信息多元和言论自由是致命的,所以法律必须保证政府的声音、地方的声音、商业的声音、教育的声音等等。这里实现的就是一种公益性与竞争间的均衡。

我国的情况不同。根据《有线电视管理规定》,我国的有线电视台由政府或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设立,个人不得申请设立有线电视台,且不得与境外机构或个人合资、合股设立有线电视台和建设、经营有线电视网。在频道的安排上,只规定“有线电视台必须安排专用频道完整地直接传送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和当地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以及国家教委办的电视教学节目”。有线电视台自办的节目包括“自制的电视节目、购买或交换的影视剧和录像制品、购买或交换的其他专题、文艺节目”。从这里可以看出,从制作源头上讲,有线电视中播出的节目,不论是自办的还是载播的都在政府的掌控之下,因为无线台是国家办的,私营台不存在,境外台不能进入,制播分离还未实现,同时节目还必须事前审查。也就是说,虽然能收看到更多的频道,但声音还是相对单一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重复的。所以有线电视法规建立的是主流意识形态下的秩序,它牢牢地控制着方向,并没有考虑和保证竞争。

第二,收费管理不同。美国《联邦通信法》第623条对收费管理有详细的规定,拥有制定通过有线电视系统为有线电视订户提供有线电视服务或其他通信服务的收费标准权利的是特许权管理机构,而联邦政府机构或州不可以规定有线电视服务的收费标准,除非另有规定。并且如果联邦通信委员会发现有线电视系统面临有效竞争,则该委员会、州或特许权管理机构都不得根据此条规定对有线电视服务的收费标准作任何规定。所谓的有效竞争是指当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的经营达到了一定规模(有明确条文规定);而对于没有达到这一规模的运营商,特许权管理机构制定的收费标准是有利于他们在市场中的生存的。并且《1996年联邦通信改革法》规定,从1999年起取消对有线电视额外付费层等其他层订户收费标准的管理。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有线电视提供的服务的商品性质是很明显的,其价格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来决定,管理机构只在宏观上加以管理。同时,《有线电视消费者保护和竞争法》则从保障公众,即消费者的视听权益的角度设立了条款,消费者可依此进行投诉。

有线电视的收费主要包括初装费、网络维护费、节目费和其他合法费用。美国有线电视收取的主要是节目费,其中基本业务每月19美元左右,其他专业频道(可自由选择)平均每户每月消费30美元左右。[10]从这里可以看出,有线电视经营者和订户之间是一种民事关系,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均由法律明确规定。而这种关系的背后隐含的是一种直接的满足和使用的关系,它更多地受需求的影响,即言论自由和信息多元的需求。

我国的《有线电视管理规定》在附则中指出:“收取的设计费、安装费、验收测试费、建设费和收视维护费,其标准由省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商同级物价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可见,我国的有线电视收取的主要是安装费和维护费,而不是节目费,也就是说用户是免费受视节目的,并且我国的有线电视收费基本上是世界各国最低的,90年代初每户收取安装费80到120 元,到90年代后期也仅收取300元左右的安装费,每月10元左右的维护费,这个水平只是美国、欧洲等国的1/30,印度、南美等国的1/20.[11]由此可见中国有线电视的公益性和服务性是第一位的,这也说明在有线电视系统与用户之间不存在对等给付义务(用户按规定交费,系统保质保量传输节目),这样用户的收视权益也相应显得有点底气不足。在这样的关系下,供方显然处于强势地位,当然这能保证用户花较少的钱收看到清晰的节目,但多样化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得到保证。

从这两方面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两部法律希望建立的是一种有序的竞争秩序,在经营商、政府和用户之间形成一种张力,相互制衡,虽然有线电视仍被界定为媒介,政府仍有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考虑,但是它并没有凌驾于另两方之上,而是融入法律规定的秩序之中。而我国的有线电视法规看重的是政治的秩序而非经济的秩序,所以没有确保竞争,只是突出保证了政府的权力,其他方的利益没有得到直接的体现。当然这和中美两国法律体系不同有关(有线电视的接收者权利可以在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寻求相关的保护规定)。博登海默认为法律是秩序与正义的综合体,一个法律制度要恰当地完成其职能,就不仅要力求实现正义,而且要致力于创造秩序。[12]就具体的部门的法规而言,它们追求的是和整体的正义相一致的秩序,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在有线电视上,美国通过保障竞争期望实现信息多元和言论自由,中国则是通过保证政府管理的权利来到达满足受众权益的目的,因为在我国立法的前提是,政府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

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简称“82号文件”),规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包括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在内的广播电视集团;广电和电信不能相互进入;广电系统改革,实行台网分离,要对网络资产进行公司化改造。”2001年8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最终形成了《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即中办17号文件)。文件的重点有三条,一是推进集团化,二是媒体可以跨行业、跨地区经营,三是经营性资产可以上市。据2001年4季度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分析报告称:2001年全国的有线和无线台合并已经基本完成,所有的有线电视台已经基本完成了网台分离;全国各地原有网络资产组建的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公司也纷纷成立,有线网络资产正在完成从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的转变。另外,全国广电集团的体改、重组进程也明显加快,企业化的运作对有线电视的经营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表明了在新的世纪里,有线电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具体从两个直接而宏观地影响有线电视市场秩序的方面来探讨这些变化对于法规制度建设来讲意味着什么。

第一,台网分离的发展趋势。有线电视和其他媒介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它的网络资源,根据美国的有线电视法律,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拥有有线电视网络,因而拥有频道资源,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对频道的使用进行管理。在我国,业界显然已经认识到了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的巨大优势,首先它频带宽、传输速度快、信息量大,与电话网相比,它能以目前电话网1/10的价格、10倍的速度、传送10倍的信息量,同轴电缆带宽最高可达1000兆赫,几乎是电信网带宽的10万倍;其次入户率高,全国的有线电视用户总数已超过8000万户,收视人口以亿计算,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入户率已达90%以上,在有的农村也达到40%;再次收费标准低,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我国有线电视的收费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而与我国的电话收费相比也低得多,我国电话的初装费为1000上下,月收费在20元左右的基础费上加收计时通话费。[13]另外,除了电视服务之外,它还可以进行互动视频服务、网上通信、网上交易、远程教育等等业务,潜力巨大。1999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以巨资收购了美国第二大有线电视公司TCI,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都是看中了后者充足的用户和庞大的网络资源。而在我国,由于两份文件的颁布,网络资源进入了市场,2004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和广电总局达成协议,以组建合资公司的形式来承担国家广播电视光缆干线传输网络的开发、运营和管理,这标志着国家广电传输网络开始向国有法人大规模开放。

第二,与电信管制的错综关系。美国的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职能包括管理广播电视和管理电信两大部分,有线电视公司可以经营电信业务,比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收购TCI就是用其网络进入市话市场,打破电信业中的垄断。而电信公司也可以经营有线电视业务,但只能是双向视频服务,而不能是广播业务,两方进入对方的市场都是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互补关系,而不是“双向开放”。[14]《联邦通信法》有专门部分对由电话公司提供的视频节目服务进行规范。在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法令规定有线电视和电信的业务可以相互渗透,但是在业界不乏这样的尝试,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郑红凤表示:“《电信法》和电信管制政策适用于有线电视业务是大势所趋,是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的必然。原先独立的管制机制也将走向融合、管制政策的拓展和融合也是必然。”数字电视出现后这种融合可的能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加入WTO后,电信市场对外开放,而有线电视不能,因此如何管理更需要从法规上加以廓清。

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许多的无序性加入进来,原有的法规秩序显然不能保证现阶段该有的竞争,需要重新确立游戏规则。实践会迫不及待地作出各种尝试,而法规没有确立相应的规范,市场就会混乱。例如,如果允许经营付费电视,对于收费标准自然要有详细的规定;网络资源产业化,甚至上市,管理的形式和性质都会有变化;而多样化的经营又会与电信业务有摩擦;受众作为消费者与有线电视台也免不了存在各种利益冲突。各方都渴望发展,而发展要靠竞争来实现。竞争要规范,利益要调节,在没有有效的法规制度来规范时,无序的竞争虽然也有规律在调节,但是发展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所以突破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限制,及时建立新的秩序是必要的,同时,国家政府的宣传教育目的也是不能忽略的,所以必须从公法和私法两个领域考量并建构新广播电视法规。有线电视法规制度其根本作用不仅在于调节有线电视内部、有线电视和国家的关系,还必须调节有线电视与其他媒介、与社会各利益群体的种种经济关系。所以,我们立法的宗旨应该是既考虑政治秩序的建构,又尊重个人的权利诉求,还要均衡经济主体的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后者尤其重要。平衡经济主体各方利益的最好方法就是以法律手段保证公平竞争。追求秩序,当然包括允许公平竞争,竞争才能发展。所以本文在梳理我国有线电视法规的基础上,着重强调电视法规中竞争秩序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 邢建国:《秩序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38-539页。

[3]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353页。

[4] 奥古斯汀语。转引自彼得。斯坦等:《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38页。

有线电视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水平极化波;反射波;阴影区(用户)

1.有关开路电视发射,接收电波信号的一般知识

1.1 开路电视发射电波信号的一般知识

电视信号是通过电场、磁场的能量在空间相互转换而传播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传播的距离与发射功率和波长及方式等因素有关。

电视波的传播与光波类似(即水平极化波)。它的穿透能力很强,一般是沿着直线方向传播(称为视距传播。视距大小主要取决于发射天线高度h1和接收天线高度h2,它由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

d≈3.57[(米)+(米)]千米

考虑到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要受到大气层折射的影响,实际视距应为:

D(视距)≈4.12[(米)+(米)]千米

除了视距传播外,电视波还可以靠反射传播。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建筑物,高山、森林等静止的物体和火车、汽车、飞机等运动的物体,都可对电视波起阻碍、反射、吸收的作用。其中被反射的电视波称之反射波,图略。

电视波在传播中遇到高山或高大建筑物阻挡时,在高山或高建筑物背面将出现电视波阴影区。居住在阴影区的电视用户收看电视非常困难。不过由于空气中对流层对电视波的散射和电视波的绕射,也可以使“阴影区”的电视用户收看到电视节目。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由于受太阳照射,上部的气体将发生电离而产生自由电子和离子,形成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的无线电波频率为20~40MH2或更高。电离层的这种作用,可使距电视发射天线上千公里外的阴影区或半阴影区的电视用户收到电视节目,但因电离层是变化的,因此反射波不稳定,使收看效果不佳。电离后随天气、季节变化而变化,一般冬季接收范围小于夏季,但接收效果优于夏季,夜间、早晨接收效果要优于白天。

电视波分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两种,因为大多数电视台发射的都是水平极化波,所以要想使电视接收到有效的电视信号,电视天线就要水平放置。

电视波的反射波中一部分也会变成垂直极化波,而垂直极化波中的反射波中一部分也有变成水平极化波。

一般来讲,水平安装的室外接收天线不会收到垂直极化波,而垂直安装的接收天线也不会接收到水平极化波。

1.2 电视信号接收点的场强

电视发射天线向空间发射电视波,空间某一点电视波的强度叫做该点电视信号的场强,场强的单位是毫伏/米。

通常我们将能在半波振子或天线(它的增益系数为“1”)上感应出1毫伏/米以上强度信号的地区称之电视台的服务区。

2.有线电视传输的一般知识

为了使用户接收到高质量的电视信号,国内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末期产生了有线传输的电视信号。有线电视是为了解决空间电波拥挤,防止干扰电波使用户享受高质量的电视画面而产生的新的电视信号传输方式,当然其本身的设施、安装要求很高。

就其设计而言:(1)保证用户端的信号电平在一定范围内,以便发挥电视的最佳性能,这个范围通常为57-83dBμv;(2)提高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在干扰信号电平较高的城区、电视台、电台、雷达站附近的地区,系统抗干扰的能力是必须重点考虑的设计内容;(3)保证电视信号的逼真度,使信号在处理传输的整个过程不失真,这就要求系统的交扰调制、相互调制及反射波成分在一定范围内,否则失真太严重就会影响图像质量。

安装是按设计要求严格操作的,否则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3.如何理解同一台电视(主指彩电)接收有线信号若干年后,再接收开路电视信号效果变差的疑问

3.1 城市居民收视开路电视的实情

以上简要的阐述了开路电视和有线电视的一般知识,现结合实情来具体分析用户反映的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中期我检修过大量的黑白彩色电视机。当时都是开路电视信号,这种传播电视信号的方式,在城市区有相当部分用户的黑白电视机使用室外天线,才能正常收视;对彩电而言部分用户使用室外天线还加装电视信号放大器才能正常收视。仅有部分用户使用室内天线能正常收视电视节目,他们大部分是居住在电视台附近且无阻挡物的地方,因此,收视效果好。

在实际检修黑白/彩色电视机时,我专门测试过黑白/彩色电视机的AGC电压值,结果显示:大部分接受开路电视信号的电视机(无故障的)没有或只有较浅的中放AGC电压,高放AGC电压几乎没有。而电视机的AGC电压值直接反映电视信号的强弱。

从以上的情况可以得出结论:开路电视因各种原因使电视信号不能满足大多数城市电视用户的需求。

从专业的角度讲:城市居民电视机用户中相当一部分电视信号达不到规定的场强,且有较严重的干扰波存在,即使能正常收看,那也指的是“大部分时间”收视的情况。

总之,开路电视(信号)因各种原因不能给用户电视机长期稳定的电视信号,使大部分电视机在欠信号或免强够用信号的场强下工作,这种状况工作的电视机功耗自然就小,也就是损耗小。

3.2 城市居民收视有线(台)电视信号的实情。

九十年代初、中期城区有了有线电视,在实际检修电视机时发现:能正常接受有线台电视信号的用户电视机,几乎所有的黑白/彩色电视机的高/中放AGC电压都有,有的AGC电压还很强(深)。

从电视机(黑白/彩色电视机)接受开路电视信号和有线电视信号中的AGC电压的现象,可得出结论:有线电视信号量要远大于开路电视信号量且稳定。

3.3 现从电视机电路理论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电视机电路元件的中的晶体三极管(指公共通道)均设置(一个)工作点,若电视信号较弱时,则晶三极管的“工作点居中”(正/反向AGC控制均如此),此时的晶体三极管在正常放大状态,功耗不大;若电视信号较强则中放电路的AGC电压起控,此时受控晶体三极管的工作点偏高(正向AGC控制方式)导致晶体三极管功耗增大;电视信号经中放AGC电压控制后,若不能使电视信号限制在“正常范围”则高放AGC电压开始起控,此时高放管的基极电压下降(控制状态),以此使过高的电视信号幅度限制在“正常的范围”。若因高放AGC电压延迟量过大,则导致高放管的基极电压“偏高”,高放管处在这种状态下工作,即使电路能勉强工作,但公共通道中的晶体三极管和相关元件功耗偏高(非正常状态),长期以往则使公共通道中的晶体三极管和相关元件过早衰退,导致晶体三极管β值下降,其它元件性能也变劣。即使电视机公共通道中的电子元件属良好状态,调试也在“最佳”状态,长期的,偏高的电视信号也会使电视机公共通道中的元件(晶体管、电容、电阻等)因损耗偏高,导致电路元件参数变劣。因电视机调试不佳(当)的原因导致其过早衰退;其次的原因就是电子元件的“质量”问题也会导致电视机接收电视节目(信号)效果变差,只是因为其在有线(台)“强信号”下工作,掩盖了电视机的电子元件质量变劣的故障。

对于这些状态下的电视机,一旦接收开路电视信号(信号相对较弱)则会使电视机画面有雪花点出现。但若其接收较强的开路电视信号,则也能使电视机“正常”收视屏幕不出现雪花点。

有关开路电视的一般知识在“1”中已有详述,总结其中的要点即由于各种复杂的现象使开路电视并不能保证每户的电视机获得足够的电视信号量。出现本文讨论的问题就是那些原本在电视信号相对“弱场强区”工作的电视机用户接收若干年有线(台)电视信号后,再接收开路电视信号出现的现象。

客观的讲家用电视机的质量标准不可能太理想。出现本文讨论的问题也属难免的事,即使“达标”的高质量的电视机,长期工作于较强信号下也会使其电路元件“趋于老化”,这是客观事实,就象一辆高质量标准轿车,长期高速行驶,也会使其“早一点衰退”(但不会使其过早衰退)。

本文讨论的就属那些质量一般或较差的电视机接收有线(台)较强的信号,使其过早的衰退。用户是按一般情况或理想情况看待自己购置的电视机的,一旦出现本文所述的现象用户是不能理解的。

4.结束语

开路电视信号是在空间传播的,空间的复杂情况导致电视信号不可能理想传输,用户对接收开路电视信号有各种说法本文只涉及某些方面的问题。有线电视传输信号的最初目的,就是改善开路电视传播的不良现象,使用户电视满意收视。

有线电视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网剧;禁播;分级制度;法律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 3198.2016.22.062

1 网剧“禁播”事件回顾

2015年12月13日,乐视网开始播出古装穿越网剧《太子妃升职记》。该剧改编自网络作家鲜橙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男孩穿越到古代变为“太子妃”,在经过各种明争暗斗和爱恨纠葛之后一路顺利升职为“太后”的故事。《太子妃升职记》开播仅12小时就打破了网剧播放记录,创造了400万播放量的奇迹。2016年1月20日,《太子妃升职记》在乐视网突然下线。乐视网官方回应:“应有关部门要求,1月20日起,《太子妃升职记》暂时下线(海外用户可正常观看)……部分内容正在做优化处理”。1月27日,《太子妃升职记》经过删减重新上线,但此次修改剪掉了原剧三分之一的内容。

2016年1月29日,网剧《上瘾》在腾讯视频、搜狐视频、爱奇艺等各大视频网站同时上映。该剧改编自网络作家柴鸡蛋的耽美小说,讲述了发生在两名高中男生之间的爱情故事。《上瘾》在播出24小时内就创下了1000万的点击量,刷新了网剧首日最高点击量的记录。2月22日,《上瘾》被全网下线。4月30日,《上瘾》在台湾开始播出,再次掀起追剧浪潮。截至目前,大陆网络媒体仍然没有任何关于恢复播出的消息。

与《太子妃升职记》和《上瘾》几乎同时被下线的还有多部非主流文化题材网剧。大多数网民认为“尺度过大”或“含有暴力、色情、迷信内容”是下线的主要原因。另外,为了应对网剧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负责监管、审查网络视听节目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下简称“国家广电总局”)频频推出新政,进而加强网剧等互联网视听节目的管理。同时,网剧的忠实观众开展了一场持久的关于网剧审查制度的大讨论。

2 网剧热播的原因

2.1 网剧满足了多元化市场需求

近些年,传统影视剧相同类型的作品扎堆出现,大量占据黄金时段的“婆媳”、“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往往迎合的是中老年观众。年轻人对于多元文化的需求在传统影视播放平台难以得到满足,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转向网络。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其中10-39岁的网民占75.1%。网剧的出现,满足了网络受众对多元化题材影视作品的需求。首先,网剧大都根据网络小说改编,其中的人物形象是贴近生活的小人物,人物语言大量地使用了时下流行语,拉近了观众与作品的距离。其次,网剧采用轻松、愉快的现代生活或虚拟时空作为叙事背景,使得观众更加关注剧情的发展,从而体会到影视艺术带来的精神愉悦。再次,网剧的时间大多在20分钟左右,剧情紧凑不拖沓,笑点笑料集中,适应了年轻人的生活节奏。

2.2 网剧自审模式顺应了市场规律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网剧并不适用传统影视审查制度,而是以“谁办网谁负责”为原则,采用自审自播的审查模式。国家广电总局关于网剧的审查模式一经公布就受到了广大网民和各大网络视频网站的广泛支持。因为网络的普及面和影响力都远远比不上广播电视,网剧的目标受众又是占绝大多数的成年网民,所以网剧的审查标准和模式理应比电视剧、电影更加宽松。网络之于传统影视平台的优势绝不是简单地点播,而是它能够更加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生产行为。各大视频网站通过网上问卷、微博和贴吧讨论等市场调查方式,能够准确地了解网络受众对于影视作品的需求,进而调整网剧制作计划,甚至在网剧播出过程中根据观众的意愿来修改剧情。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一部影视作品能否真实地反映生活,能否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能否满足观众影视文化需求,是检验影视作品优劣的根本标准。

2.3 网剧中的非主流文化因素产生了“长尾效应”

2015年热播的众多网剧中不乏对、同性恋、犯罪、鬼神等非主流文化因素的表现。这些内容并非主流文化所倡导,在尺度上可能触犯国家广电总局的禁止性规定。传统影视剧的主流产品往往针对的是中老年观众,因而家庭剧、战争剧盛行。更多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则因为成本太高而被忽略,网剧却将目标转移到这一广阔的市场上来,进而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就是近些年新兴的经济理论――长尾效应。长尾理论认为,人们更加关注成本效益分析中的最优目标,而往往忽视数量更多、关注成本较高的普通目标;但互联网的发展将这种关注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得原本收益不高的目标市场份额甚至会超过最优目标市场。因为在正太分布曲线中最优目标代表曲线的“头部”,普通目标代表曲线的“尾部”,所以这一理论被称为“长尾理论”。以前“边缘化、非主流、地下的”影视题材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块共同的市场份额,足以与传统影视题材匹敌,并受到网剧市场的热烈追捧。这也是2015年网剧整体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3 网剧“禁播”的法律依据

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禁止制作和播放“宣扬、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等内容的广播电视节目。该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对于制作、播放含有禁止内容的节目,由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制作、播放……这是关于“禁播”最早也是最高的法律依据。但是,由于立法时代的限制,互联网的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还未得到广泛普及,因此该条例并未对网剧的管理作出规定。立法者在制定《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时不可能预见二十多年后网剧的盛行。因此,无论采用文义解释还是历史解释的方法,“广播电视节目”在内涵与外延上都不可能包含“网剧”。

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于2015年修订)是我国第一部提及“网剧”的法律文件。该规章规定网络视听节目不得含有“诱导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渲染暴力、色情、、恐怖活动”等十项禁止内容。该规章对含有禁止内容的视听节目设定了警告、3万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适用《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的处罚规定。《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的处罚规定并不能直接适用于网剧,因此这里的“引用”无异于设定了新的行政处罚,而该处罚的法律效力值得商榷。

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明确了网剧“自审自播”的审查模式,重申网剧制作内容不得触犯十项禁止规定。2012年底,中广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颁布《电视剧制作通则》,细化了“十项禁止规定”的标准,包括不得含有涉及同性恋、婚外情、未成年人早恋等情节。该通则虽然是行业协会的自律文件,不属于正式的法律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对电视剧行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与此同时,在2015年全国电视剧行业年会上,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网络司相关负责人先后表示,总局将加强网剧的管理,线上线下统一标准,电视台不能播的,网络就不能播。这预示着网剧将与电视剧执行相同的审查标准,网剧的春天即将过去。

4 网剧产业发展的法律对策

据调查,我国网民中20岁以上的网民约占80%,通过家用电脑上网的占90.3%,可见,观看网剧的大多为成年网民,他们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知识,有能力辨别是非,足以对网剧的内容进行甄别,作出恰当的价值判断。当然,一部分未成年人在家长的监督下也有可能接触网剧,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容易沾染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对于网剧产业的发展,政府既不能不管不顾又不能管得过死,应当因势利导,疏堵结合。

4.1 积极引导网剧发展,建立网剧分级制度

无论是自审自播还是严格的先审后播都是单一的审查模式,是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淘汰的影视审查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渐开放,“要么准许播放,要么禁止播放”的粗放型影视审查标准已经不适应人民群众对影视文化的需求了。因此,网剧分级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需求,有助于网剧类型多元化发展,有助于网剧产业的持续繁荣。

顾名思义,网剧分级制度就是根据网剧内容对不同年龄段受众的适宜性,将网剧分为若干级别,以提醒观众选择观看。根据香港《电影检查条例》的规定,电影分成三级:第Ⅰ级,适合任何年龄人士观看;第Ⅱ级,儿童不宜(其中第ⅡA级儿童不宜,第ⅡB级青少年及儿童不宜);第Ⅲ级,只准18岁或以上人士观看。而美国电影分级制度则更加成熟,将“儿童不宜”的类型细分为“建议父母陪同观看”、“13岁以下儿童由父母陪同观看”和“17岁以下儿童由父母陪同观看”三个级别。如今,电影分级涉及的领域不仅仅是在影院上映的电影,还包括电视及其他类型影视作品。可见,建立影视分级制度对于我国网剧产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4.2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规范网剧产业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形势下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网剧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依法管理是网剧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市场依然是网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于网剧内容、审查模式和标准,观众是最有发言权的。人民群众对于影视文化的多元需求,绝不是充满血腥暴力、色情或违法犯罪情节的影视作品。同样地,观众喜爱的网剧也一定是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网剧作品。通过充分发挥市场的反馈功能和调节功能,市场上存在的恶俗、庸俗、媚俗的网剧会因遭到观众的抛弃而逐渐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观众喜闻乐见的优质网剧。

4.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剧审查标准

目前,作为网剧管理的法律依据只有国务院颁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但这两部法律文件仍然缺乏对网剧的明确规定。对于网剧的管理,相关部门的依据大多是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各类文件,而这些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政府部门应当结合网剧观众、制作商和专家的意见,适时将成熟的经验形成法律文件。

另外,《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对于网剧审查标准的规定过于抽象,而《电视剧通则》对于“十项禁止规定”的解释又过于宽泛。因此,国家广电总局应当结合国情、社情,考虑观众多元化需求和专家的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多级别、多层次、开放型网剧审查标准。

参考文献

[1]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胡智峰.影视文化论稿[M].北京:北京广播电视学院出版社,2001.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1月)[EB/OL].http://.cn/i/2016-01-22/doc-ifxnuvxh5088776.shtml,2016-01-22/2016 08 02.

[4][美]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有线电视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R2R梯形电阻网络;输出放大器;积分非线性;微分非线性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R2R ladder network 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suitable for video applications. The active circuit was implemented in CSM 0.11μm CMOS Logic technology. The whole DAC consists of R2R ladder network DAC、output amplifier、level shift circuits、reference voltage and latch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is work with integral non-linearity (INL) and differential non-linearity (DNL) is less than 1.65LSB and 0.23LSB, respectively. The power consumption is only 3.86 mW.

Keywords: R2R ladder network、output amplifier、INL、DNL

1引言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多媒体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而且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强大。然而,所有的自然界信号,例如:视频信号、音频信号等,都是模拟信号,所以为了加强处理视频信号的能力,许多视频系统都要求具有高速高分辨率的CMOS视频数模转换器。在这些应用中,CMOS视频数模转换器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小尺寸等优点,而且它能够与存贮器和数字信号处理IC集成到一块,从而能够实现多样化的视频应用[1]。

为了能够达到高的速度和好的线性度,高速数模转换器一般都采用电流陀的结构来实现。但是,由于工艺偏差、电流源的不匹配、电流切换毛刺和大的芯片面积等因素影响了电流陀数模转换器的静态和动态的性能[2]。基于上述描述,本文采用R2R梯形电阻网络DAC,图1为一个DAC结构框图。

图1中,DAC结构框图包含n位R2R梯形电阻网络DAC、n位模拟开关、输出放大器、参考电压和锁存器电路。其中,锁存器用于同步并锁存n位的数字输入码;参考电压用于给DAC作参考电压;n位模拟开关用于接通参考电压至R2R DAC的支路电阻或地电平;R2R DAC为梯形电阻网络数模转换器;输出放大器用于驱动后续电路并放大R2R DAC的模拟输出电压。本文首先对R2R DAC的原理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到DAC的模拟输出电压与n位数字输入码的关系。然后根据理论对DAC的各个子模块电路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整个DAC的仿真结果,最后给出结论。

2R2R梯形电阻网络DAC理论推导

图2所示为一个n位电压模式R2R梯形电阻网络数模转换器[3],假设所有的电阻均匹配且开关均为理想开关。从图中可以看到,R2R梯形电阻网络只由两种电阻组成,而不管它有几位。输入数字码(d0 ~dn -1:d0为低位,dn -1为高位)控制各个支路中的开关,当输入数码为1时,开关将接通2R电阻和参考电压Vref,反之接通地。因为参考电压Vref的内阻可以视为零,所以开关不管接Vref还是接地,从每个节点向左看的电阻值都为R[4]。

根据输入数字码接通到参考电压Vref或地电平,DAC的输出电压Vout在0~Vref之间变化。如果所有的输入数字码都接通到地,则DAC的输出电压为0;如果所有的输入数字码都接通到Vref,则DAC的输出电压接近Vref。如果最低位d0接到Vref,而其他位接到地电平,那么DAC的输出为:

3子模块设计

3.1 8位电压模式R2R梯形电阻网络数模转换器的设计

图3所示的电路为8位电压模式R2R梯形电阻网络数模转换器。在图2的理论推导中,开关都假设为理想的开关。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开关都是有导通电阻的,如图3所示,在一些CMOS工艺中,开关电阻的阻值可高达50Ω。由于开关是与2R串联的,所以开关的导通电阻Rsw将会影响2R支路的阻值,从而影响梯形电阻网络数模转换器的精度。本论文将计算开关的阻值,然后在2R支路中减去开关的导通电阻Rsw,那么经过开关补偿后的2R支路的阻值将为保持为2R,从而8位电压模式R2R梯形电阻网络数模转换器的精度将能得到保证[5]。

3.2 输出放大器

由于视频信号的输出范围要求很宽,所以数模转换器的输出范围也要求很宽。本论文中的电源电压为3.3 V,参考电压Vref为2 V,而且要求经过输出放大器后的输出电压范围为3 V,所以,在比较各种放大器的结构类型之后,本论文采用轨到轨输出级的运算放大器,如图4(a)所示,该结构能够提供很宽的输出电压范围。

图4(a)中,流过晶体管M14和M18的电流都为Ib,该电流通过晶体管M15和M8镜像、晶体管M20和M9镜像,且用晶体管M15和M20的栅电压去偏置共栅晶体管M8和M9,在稳态情况下,流过晶体管M8和M9的电流都为Ib,即流过晶体管M7的支路的电流为2Ib。

假设:

由图4(b)可知,当放大器的输入电压Vout降低时,即图4(a)的VIP降低时,则V1和V2的电压将升高,在这种条件下,晶体管M9将截止,晶体管M8将流过2Ib的电流,由于此时V1电压很高,那么晶体管M22将截止;而且V2的电压也很高,晶体管M23将完全导通,从而使得输出降低。同理,当放大器的输入电压Vout升高时,即图4(a)的VIP升高时,则V1和V2的电压将下降,在这种条件下,晶体管M8将截止,晶体管M9将流过2Ib的电流,由于此时V2电压很低,那么晶体管M23将截止;而且V1的电压也很低,晶体管M22将完全导通,从而使得输出升高[6]。

4整体仿真结果

在前文子电路分析与设计的基础上,采用CSM 0.11μm CMOS Logic模型,用Hspice对整体电路进行了仿真。差分非线性误差小于0.23 LSB,如图5(a)所示,积分非线性误差小于1.65 LSB,如图5(b)所示。输入采样时钟为27 MHz、输入数字码为13.5 Mbps的情况下的功耗为3.86 mW。图6为3路RGB的DAC版图,3路DAC的版图面积仅为0.1935 mm2。

5总结

本文以“自顶而下”的方法设计了一款用于视频中的R2R梯形电阻网络数模转换器。首先从n位电压模式R2R梯形电阻网络数模转换器的理论入手,缜密地推导出了数模转换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入数字码的关系;接着详细分析了构成数模转换器的各个子电路:8位R2R梯形电阻网络DAC、输出放大器等。最后将整个DAC进行了整体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差分非线性误差小于0.23 LSB,积分非线性误差为小于1.65 LSB,在输入采样时钟为27 MHz、输入数字码为13.5 Mbps的情况下的功耗仅为 3.86 mW。设计完全可以满足视频DAC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Tien-Yu Wu, Ching-Tsing Jih, Jueh-Chi Chen, and Chung-Yu Wu, “A low glitch 10-bit 75-MHz CMOS video D/A converter,” 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Volume 30, Issue 1, pp.68 -72, Jan. 1995.

[2] Ionascu, C. and Burdia, D, “Design and imple- mentation of video DAC in 0.13/spl mu/m CMOS technology,” IEEE SCS 2003.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ignals, Circuits and Systems, Volume2, 10-11 July 2003, pp.381-384.

[3] 陆志梁,模一数和数一模转换器,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1988.

[4] 许丽娜,十位数模转换器的设计,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 David Marche, Yvon Savaria,“An Improved Switch Compensation Technique for Inverted R-2R Ladder DACs,”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REGULAR PAPERS, VOL. 56, NO. 6, JUNE 2009.

[6] Behzad Razavi.Design of Analog CMOS Integrated Circuit, Xian:Xian JiaotongUniversity Press,20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有线电视管理论文篇6

本期将刊登两份文件进行对比和讨论,由于版面有限,不能全文进行刊载,故对文件内容进行了相关整理和缩减。

《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

1999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信息产业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

为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避免有线传输网络的重复建设,现就加强对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决制止重复建设: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函〔1998〕3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广播电视部门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措施,抓紧落实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实行政企分开,成立企业化的广播电视传输公司,接受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和行业管理,切实避免重复建设等要求。

二、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传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以自身的技术优势,已成为群众最广泛的传播媒体,是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对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管理,应充分考试这种特殊性。同时,在我国将要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如何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传输,为此,在规定建立广播电视网传输公司、接受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在制定广播电视传输网的统筹规划和全国统一技术标准等方面行业管理的同时,为给管住管好广播电视宣传提供必要条件,必须进一步明确,建立有线电视频道、设立网上播出前端和经营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等,须经广播电视主管部门许可。

三、加快广播电视行业改革步伐:建立企业化的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公司。结合广播电视业的改革和中央关于治散治滥的精神,以现有广播电视网络资产为基础,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建公司,地(市)、县相应建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广播电视传输业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已建成的部级光缆干线资产的重组问题将作为专题研究,然后提出处理方案。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公司的归属方式可以有两种:一是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包括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在内的广播电视集团的基础上,将网络传输公司纳入集团;二是将各级广播电视部门已形成的传输网络资产划入同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由广播电台、电视台组建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公司。网络传输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传输,同时处理好与电信等方面的合作关系。在作出有关规定之前,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公司暂不上市,确有需要的个案报批。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播出业务、节目制作和广播经营不得上市。大力推广公共频道。在县级广播电视实行三台合一的基础上,由省级电视台制作一套公共节目供所辖各县电视台播出,从中空出一定时段供县级电视台播放自己制作的新闻和专题节目。推进地(市)、省级无线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的合并,进一步优化资源的合理配大幅度降低网络租费:目前,租用电信网资费过高,租网不如建网合算。为改变这种现象,要尽快确定合理价格,把租金下调到让用网单位感到建网不如租网的水平,从机制上避免重复建设。

四、继续遵守电信部门与广播电视部门的分工:按照规定,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播电视业务,广播电视部门不得从事通信业务,对此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对各类网络资源的综合利用,暂只在上海试点。

评论

《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是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税务总局、广电总局六大部委联合发文。该通知发出之后,网上有两种声音,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此通知关于推进“三网融合”、形成数字电视产业链作为明确的战略目标提出来,不再是建议而是“目标”。由发展改革委、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负责组织实施数字电视专项工程,而不是由广电总局单独负责,说明“大部委”重组方案有一定可能性;

还有人认为,“三网合一”只是个很诱人的说法。文件也是浓墨重彩,然而误区多多。简单的概而论之的“融合”其实没有意义,在行政层面言及“融合”更是障碍重重。所谓“三网融合”其实应当针对业务层面有所引导。例如文中所说广电的网络,具有天然的带宽优势,不妨发文鼓励其加快双向改造,更多地参与语音、互联网之类的业务,首先在业务层面达成“三网融合”。文件中规定:“在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传输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适应‘三网融合’发展要求的运营服务机制。鼓励广播电视机构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在符合国家有关投融资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包括国有电信企业在内的国有资本参与数字电视接入网络建设和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鼓励”广电参与电信的增值业务,而“支持”电信进入广电的基本业务,这显然是一种不对等的“融合”和“开放”,很可能糟蹋了“三网融合”的美丽构思。

中国目前的社会,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的社会,所以呈现多元格局。就政府文件而言,行政指令越来越少,思想引领政策规范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拥有先进思想,把握出台时机相当重要。作为广电和电信的消费者,希望代表政府的发改委站在一个客观中立公正的立场上,对于两个行业的问题进行一番清理再说融合事情,否则,匆匆融合,必然产生一个怪胎,既垄断又封闭,既低效又专横,让广大消费者看在眼里恨在心上,且奈何不得,何苦呢!

广电与电信的相互禁入变相互准入,给人的感觉是革命性的文件。1号文明确指出“鼓励广播电视机构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在符合国家有关投融资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包括国有电信企业在内的国有资本参与数字电视接入网络建设和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

有线电视管理论文篇7

一、构建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平台的背景

网络教育试点开始阶段,在我国利用互联网实施远程教育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网络应用水平较低。如何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组织教学资源及实施教学活动,是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界的热点话题。国家政府部门、网络公司和高校等都把研发网络教学平台和网上教学资源开发立为重要研究项目。

在此背景下,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积极组织力量开展了网络教学平台的研发和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等工作,并在网络课程的研发上取得了成果。所开发的多项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在浙江省高校多媒体课件评比中屡次获奖,崭露头角。以此为基础,2002年9月完成了“平台型网络课件――《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研发工作,并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现已被20多所高校采用。网络课程的功能模块如图1“示。

该网络课件由通用教学和开发平台、教学资源库及学习工具等构成,包含一套多媒体电子书、一套电子讲稿、全书的知识点库和习题库、1200多道标准化试题和400多分钟高质量的视频和动画演示等教学资源,可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活动如讨论区和在线授课与答疑,以及在线测试,自动组卷,教学信息的采集、分析、评价、管理和存档等基本功能,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网络课程平台具备的基本功能

(1)资源和信息的上传、浏览和检索;

(2)实时\非实时交互系统:包括在线虚拟课堂、视频交流、电子邮件、BBS讨论区等;

(3)课程作业系统:包括课程作业题库管理、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和查看教师批改的结果;

(4)自检自测系统:含单元测试、综合测试、模拟考试;

(5)试卷管理系统:根据教师设置的命题策略,系统自动组成试卷;

(6)试题库系统: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创建标准化题库,题型包括单项选题、多项选题、判断题和填空题4种题型:

(7)教学过程跟踪与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学生学习行为和过程、教师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各种报表。

2.网络课程平台所含的教学资源

(1)多媒体电子教材:教材的电子版,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和动画演示;

(2)课程的知识点库:提供课程全部的知识点;

(3)重点和难点讲解和演示:设计学习策略,帮助学习者掌握重点难点;

(4)电子讲稿:与教材配套的完整的电子讲稿;

(5)试题库和作业题库:按章节或主题或知识点组卷、组题;

(6)模拟试验或实验演示:为缺少实验条件或环境的学习者提供实验演示;

(7)网上资料室:围绕课程提供相关学习资料。

网络课程的研发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要解决大规模的网上教学问题,必须构建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

二、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

经过近4年的研发和不断改进,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目前使用的网络平台于2004年5月通过技术鉴定和测试并投入使用。

1.网络平台的总体结构和特点

网络教学系统平台由实时远程授课系统(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和在线学习平台两大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其主要特点如下:

(1)丰富的接入方式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区域分布和上网环境,构建了多ISP的Intemet接入方式。教学网络同时与Chi-naNet,CNC和CerNet等ISP互联,并与ChinaNet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网络带宽达到了100MB。教学网络在各个Intemet接入和域名服务等方面可判断学生所在的ISP,动态地给出最佳网络访问路径,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高效率、高质量、高速度的网络服务。还建立了卫星接收系统,全天候接收中央电大的各类教学资源与数据。

(2)高效、稳定的宽带教学网络

2000年,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在全省电大系统内部构建了宽带专用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组成了一个高效、稳定、多功能的计算机网络。宽带网目前由75个教学点构成,租用2条155MB的ATM线路,通过2MB帧中继连接各个教学点,形成了一个集中式的星型网络架构。采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可快捷、方便地对网络进行扩展,保证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建立了网络传输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各种设备上设置了OOS,确保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宽带网主要用于直播授课、召开各类教学研讨会、开展实时音/视频教学答疑等,同时利用宽带网,还可以进行各种教学资源、教学管理、自动化办公等一系列的数据通讯。

(3)网络系统资源的一体化

通过宽带网和在线学习平台的结合,教师不仅能通过双向视频与学生形成面对面的互动,也能在BBS系统中进行交流,并在在线学习平台上进行实况直播;实时教学教研活动可以被录制下来(或进行一定的后期制作)形成流媒体视频资料片,可上载到在线学习平台的点播系统中,供学生随时在线学习。在线学习平台全面管理、传输网络教学信息,使宽带网教学与Inter-net网络教学能有机地融合,扩大了功能的范围。

2.在线学习平台

在线学习平台是我校网络教学的主要门户,其主要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本平台系统配备了多台服务器,Web服务器由两台大容量、高性能的服务器提供负载均衡;视频点播服务器配备了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具有很高的吞吐能力,能同时存储超过8700多课时的视频教学资源;同时还配备了大容量的网络存储设备,不断更新视频点播服务器的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平台运行以来,平均每天的访问人次均在1000人以上,最高达到4483人,同时在线人数超过400人;每门课程均配备多个师生沟通交流空间,每天的帖子数可达2300个。

在线学习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为:

(1)教学资源管理:省电大课程教学资源和管理、中央电大IP资源管理。

(2)学生学习支持:学习计划、学习笔记、留言、收藏夹。

(3)网上交流:课程讨论、小组讨论、教学研讨、课程答疑。

(4)班级管理:校本部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员管理、课程辅导教师管理。

(5)行为记录:学生在线学习行为记录、教师在线教学活动记录。

(6)评价系统:对本部学生学习行为评价、对教师在线教学活动评价。

(7)统计系统: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教师网上教学活动、系统运行情况。

(8)用户权限管理:用户身份管理、用户权限管理。

该平台除了具备大多数教学平台通用功能之外,具有以下特点:

用户身份的多样性:学校高层管理者和评估专家、教学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学生(本地的和全省的)、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和导学教师(学生管理员)。

统计功能的完整性:网上教学活动信息的统计和分析是教学评价的基础,也是我们改善网络教学环境调整网上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学习者和教师的在线信息,实质上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统计信息的掌握和利用可实现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在线学习平台统计系统设计如下:

(1)教学资源统计:按专业统计、按课程统计、按教师统计。

(2)教师在线行为统计:资源统计、网上行为记录、网上互动统计。

(3)学生在线行为统计:在线测试成绩、网上行为记录、网上行为统计。

(4)网站统计:用户访问分时统计、在线用户统计、用户来源统计。

学生在线行为记录分为时间记录和行为记录两大部分。行为记录:包括用户名称、用户类型、班级信息、课程名称、栏目名称、资源名称、资源类型、行为类型等20余种学习活动行为。

交互方式的灵活性:交流互动既是远程教育的特点,也是其灵魂,在在线学习平台,我们对交流讨论区域的设置给予了加强并有了明确的分工。讨论交流区:教学研讨区、课程讨论区(课程论坛、课程自建论坛、实时讨论答疑)、公共论坛。课程讨论区由课程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分校教师和选修本课程的所有学生共同参与,讨论交流本课程内容,其中“课程自建论坛”也即小组讨论由课程辅导教师、指定的学生、指定的分校教师参与,学生也可自建论坛发起讨论。教学研讨区为各专业的教师提高一个教学研讨的网络空间,参与者为版主指定的教师。公共论坛则是平台事务、意见和建议讨论交流的地方,对所有用户开放,版主由系统管理员指定。

各系统模块的合理安排、有机结合、有序管理、有效运行最终构成在线学习平台的良性运作,实现对学习者进行学习全过程支持服务。

三、网络平台的使用情况

1.教学资源统计截至2006年1月9日,浙江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平台已拥有的教学资源为:

(1)视频资源:视频课件共565门课程,合计8745课时(其中中央电大提供4890课时,浙江电大自建3885课时),视频课件的形式主要是流媒体课件和IP课件;

(2)文本资源共26244个文档(中央电大提供14524个,浙江电大自建11720个),文本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辅导、课程作业、期末复习及参考资料等。

(3)网络课件65件。

2.教学活动情况统计

(1)学生访问在线学习平台的人数、时间及访问次数等情况分地区统计,见表1。

(2)课程责任教师访问在线学习平台,上载或修改文本教学资源的次数和在线时间统计,见表2。

(3)课程责任教师运用在线学习平台的交互工具开展实时教学研讨活动的情况统计,见表3。

(4)课程责任教师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实时教学活动的情况统计,见表4。

(5)浙江电大本部教学点,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的有明确主题的非实时小组讨论交流活动情况统计,见表5。

(6)期末考试前2-3周,各教学系按专业组织教师,同时运用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和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实时的期末辅导和答疑活动情况统计,见表6。

四、问题和反思

网络平台功能齐备并具良好的运行环境,但从平台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来看,有这样一些现象和问题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

1.网络平台使用情况分析

(1)网络教育平台正在丰富和完善,网络学习环境已经形成。平台上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已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并包含了文本、视频和网络课件等多种形式,教学活动类型也呈现了多选性和丰富性。

(2)平台受益学生数庞大,凸现远程教育规模效应。平台注册学生总数达128593人,远程教育优势明显,也为网络平台的成功运行提供了充足数量的学生和教学活动的客观存在。

(3)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的活跃度不高,平台对学习者的粘着度较弱。注册学生数众多,但学生对平台的访问次数少,在线时间短,在一年八个月的使用时间段中,学生平均访问次数在10个地区低于10次,最低的区域竟只有2.5次,而平均在线时间也仅为69.56分钟,平台对学生并无强烈的吸引力。

(4)教学互动相对踊跃,地区之间不均衡,本部效应显著。在各种具互动功能的教学活动中,如小组活动、BBS、考前互动等,学生。向应性相对好于纯浏览性自学,揭示出互动在学习过程和教学支持中的重要性。但地区间极不均衡,本部学生因组织落实加之网络学习意识成长性较快,是互动教学活动中的主要人群,参与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考前互动”是我校极为重视的教学活动,由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和在线学习平台同步接入,联通使用,但全省75个教学点,远程视频教室接人点数每次均不超过10个点,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有各地区专业课程开设不尽相同的原因,更在于当地学校的组织落实和网络教学意识的不到位。

(5)教师在乎台上开展教学活动已成为普遍现象,但个体差异较大。由于网络平台使用方便,使得对教师在技术掌握上的要求降到了最低,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课程教师已掌握和使用平台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但教师之间的个体差异带来网上教学活动强度和深入度的巨大差别,如资源的更新率、网上讨论的程度等。

2.值得反思的几个问题

上述现象和问题的存在,表明在网络教育平台取得突出的进展的同时,仍然有许多因素阻碍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以及学习者的获益。尤其是过低的学生上网率和平台利用率,使得平台开发和存在的价值大打折扣,非常值得我们反思。我们认为,问题的出现有以下几方面的缘由,在此提出供讨论:

(1)网络教育机构利用平台意识薄弱,师生网络教与学的理念尚不成熟。各级网络教育机构并未真正将网络平台视为学生基于网络学习的“主战场”,因此平台的利用意识薄弱,创造性地使用更为欠缺,直接影响到师生网络教与学意识的培育,致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长缓慢,网络平台使用率趋低。

(2)过多强调技术的使用和设备的投入,忽视教学设计,以资源代替教学。长期以来,政府和远程教育组织过于强调硬件的投资和建设,看重资源的数量和形式,并以此代表远程教育的进展和实力。但在任何形式的教育中,教学一定是核心,网络教育也是如此。资源汇集了,技术实现了,但没有学生使用,同样也是失败。应把学生的学习需求纳入网络教育平台的整体设计之中,深层次地研究基于网络的教与学。

(3)个性化服务智能性较低,教师在互动中引领性欠佳。虽然平台在构建中设置了相应的模块,追踪、分析学习者的个体信息,以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但由于个性化服务的复杂性,在实际的平台教学中,并没能将诸个功能模块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结合起来,统一学习界面和学习资源,无法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发挥。互动的教学环节受到欢迎,也是个性化服务需求的体现,但教师在互动上的引导、把握及主动性、积极性较差,使互动教学环节的效能减损。

有线电视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农村,配网,供电可靠性

 

供电可靠性指标直接体现供电系统对用户的安全、可靠的供电能力,是供电系统规划、设计、基建、设备改造、生产运行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一、农村配电网运行检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有关规程需修订。

配网现行的架空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是原能源部1988年颁发的,而目前配网的接线方式,设备性能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规程所涉及的内容显然不能满足运行管理需要.如在真空开关、SF6开关设备绝缘线路的巡视管理等方面都是空白,而运行单位制定现场运行规程时也只能在现有部颁规程的基础上编制,要在运行管理上有新的突破,应自下而上逐级征求章见,修订配网现行的架空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

(二)检修人员和数据管理存在问题。

当前配网设备的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但维护检修人员变化大、业务素质提高慢,出现技术断层,配网管理中重要的基础数据和运行经验难以得到较好的记录和总结。运行管理工作比较被动,对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形成制约。

(三)设备选型不规范.

在以往的农网建设改造期间,配电网虽进行了大且设备的更新换代,但设备选型却不规范.如自动化设备、配电设备选自五六个厂家,产品虽然按国标设计,但运行状态有好有坏。

(四)检修模式待完善。

目前配网线路设备的缺陷检修一般都是以班站为主组织开展,受施工等因素影响,缺陷消除比较缓慢,容易造成配网线路多次重复停电,因此要逐步改变原有的检修模式。

二、加强农村配电网运行检修管理的建议

县供电企业应该加强供电可靠性的管理,不断提升安全、可靠供电水平和企业的服务质量。笔者以为,提高10千伏配网的供电可靠性,要注重解决好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科学改善电网结构

加强配网的环网运行水平,有条件的可考虑改造配电线路为“手拉手”衔接运行方式。经过城农网建设改造和年度配电线路大修改造,现在大多数10千伏配电线路主线截面增大,在满足当前负荷的情况下留有余度,这样当一条线路出现故障或计划检修时,可通过环网设备,将故障段或工作段以外的线路设备继续实施带电运行。目前,国家一流县供电企业山东省寿光市供电公司10千伏岳寺线与孙三线、城二线与新兴线等均实行了这一运行方式,有力地保证了连续供电。

科学选择开关安装位置。科技论文,农村。对单电源辐射式的配电线路,按线路负荷分布情况在主线上安装2至3台真空开关,开关动作电流按线路末端最小短路电流值选定,真空开关动作电流值前后应配合,并建立开关定值档案,当线路负荷发生变动时,相应调整真空开关的动作电流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分支线首端安装分段开关设备。山东省寿光市供电公司某条10千伏配电线路带有客户50户,如有一新上客户接火停电需3个工作时,如若全线停电,本次停电将造成150个停电时户,但如果该新上户位于一个有6个客户的分支线上,而该分支线又安装了隔离开关,则只需将隔离开关断开,这样只会造成18个停电时户,同样一个工作任务,后者造成的停电时户数仅为前者的12%。

(二)努力减少线路故障

加强对配电设备的巡视。主要是检查导线与绝缘子的绑扎和固定是否牢固,导线与建筑物、树木的距离,横担、绝缘子、拉线螺栓是否松脱,导线的垂弧过松或过紧等。要建立详细的巡视记录,特别是对巡视出的线路缺陷或隐患,应限期整改。对配电变压器特别是农村配电变压器定期进行试验,对不合格的进行维修或更换;对配电线路上的绝缘子、开关、断路器、熔断器、避雷器等设备进行绝缘测试,不合格的立即进行更换。科技论文,农村。加强对辖区内蔬菜大棚膜、锡箔纸等的管理,防止其对线路的破坏。特别是对于大棚区的配电线路,在春、秋多风季节,极易发生大棚膜、锡箔纸刮到配电线路上造成导线相间短路故障的发生,要预防这类事故,应从宣传入手,可采用印发宣传标语或手册的方式,广泛深入宣传,形成全社会保护电力设施的良好氛围;与大棚种植户签订大棚管理协议书,依靠群众的力量用坚固的尼龙绳将大棚覆膜压牢、压实;依法保护电力设施,禁止在法定的电力线路防护区内新建任何构筑物。

防止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在居民区、交通道路旁边的电杆应采用打警示漆、建加固墩等措施,电缆通道应敷设足够的电缆桩,防止外力破坏电力线路。露天配变台架等应设置可靠遮栏,防止小动物进入配变引线侧引起配电线路故障。做好线路设备防雷措施,应认真对配电线路防雷装置下引线或接地线进行检查,接地引线应接触良好,应无开焊现象,避雷设备螺丝不应有锈蚀松动,定期测试设备接地电阻并使其符合规程要求,给开关变压器接挂防雷帽。

(三)加快事故处理速度

建立事故应急处理机制。科技论文,农村。要通过反事故演习等措施,不断提高调度人员和生产一线人员应付突发事故的能力,严格执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缩短事故处理时间。对于修复较困难的事故,应采取切机、切负荷等措施,将故障段暂时隔离,使线路其它部分恢复供电。

对重要电力客户,或突然停电或间断供电会严重威胁人身及设备安全和具有重大政治影响的电力客户,应采用二路或以上供电线路作为备用电源,且备用线路的电源不为同一主电源。当一条电力线路发生故障停电时,备用电源应通过自动投切装置继续对客户持续供电。实行带电作业。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更换线路开关、绝缘子等线路设备类工作,T接新线路以及烦琐的事故抢修等,往往停电时间较长。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实行带电作业,减少停电损失,方便电力客户。

(四)加强配电运行人员的培训工作。

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设备运行方面的规程规定,掌握衡番设备运行状态是否良好的标尺,要注重实战演练。科技论文,农村。

(五)加大加快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在农网应得到广泛的应用。科技论文,农村。我国各个地区实施了许多配网自动化项日,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科技论文,农村。农村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也将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设备的不断成熟而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农村电网,辐射性配电线路占绝大多数,如果直接选用远动控制模式,通信系统建设投资规模会非常大,而选用就地控制方式的饮线自动化则更为实际。因此,县级农电企业在选择配电自动化建设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农电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尽量满足可靠性、先进性、免维护性或少维护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煜.加强农村配网运行检修管理的建议[J].电力设备,2006,(06)

[2]实施科技兴电战略推动企业健康发展[J].电力设备,2006,(06)

 

上一篇:电视媒体论文范文 下一篇:民生新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