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8 03:07:40

比赛教学法论文

比赛教学法论文篇1

关键词:篮球辅修课;教学质量;教学比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122-01

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方向的主流,为推动和适应民族地区素质教育顺利进行,改革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教学比赛来提高篮球辅修课教学质量。

一、“领会教学法”教学的核心内容

“领会教学法”的主要思路就是通过比赛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战术、规则和裁判法。通过领会教学,以“比赛”过渡到“技巧演示”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效果。

二、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比赛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效果影响非常大,学生对教学比赛有极大的热情,利用好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对搞好教学工作非常有利。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0%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利用这种积极性,强调比赛必须要有基本技术,战术作保证,并且要掌握基本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参加比赛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一次成功的助攻、快攻、三分远投和运球过人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体验,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体会比赛的乐趣,就会不自觉地进行基本技术的练习,并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术。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84・3%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促进他们学习基本技术,这是教师进行基本技术教学的最好时机。

(三)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基本的战术配合。参加比赛除了掌握基本的技术以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战术配合,学生通过配合完成一次攻防战术并获得成功,这其中的乐趣是仅靠个人能力获得局部成功无法比拟的。通过集体配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得教学比赛充满了乐趣。.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85・7%的学生认为,比赛有助于他们对战术配合的理解和掌握,有些战术练习的跑位、传球是基本固定的,只有在比赛中才能深刻体会掌握跑位、传球时机的重要性,才懂得如何去运用所学的战术进行配合,什么时候起动、什么时候运球、什么时候传球及如何跑位等是进行成功战术配合的核心,仅依靠练习是不够的,必须在比赛中去实践、去领会、去掌握。

(四)教学比赛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本文研究对象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打过篮球,更不用说参加篮球比赛,他们对规则和裁判法了解的并不多。实践已经证明,8学时的理论讲授和对规则条文的死记硬背是无法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只有通过比赛和裁判实习,结合理论讲解和课堂讨论,才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竞赛的一般规则和裁判方法。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0%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使他们基本掌握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三、教学比赛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篮球教学比赛只是一种手段,主要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并渴望掌握基本的技术、战术、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这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有责任在此基础上努力钻研业务,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比赛分析能帮助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教学比赛既然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就有必要对教学比赛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通过对篮球教学比赛的进攻、防守和攻守转换这三种情况的观察和分析来确定下次课的教学方案,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比赛分析必须围绕教学进行。

(二)教学比赛指导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对教学比赛进行指导,不论是战术还是技术,必须在比赛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和指导所学的技、战术内容,必须想办法贯彻到教学比赛中去。否则,就失去了教学比赛的意义。

(三)教学比赛能促使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和提高教学质量。体育辅修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技、战术,了解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还必须掌握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篮球教学。因此,使学生掌握教学方法和技能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仅仅依靠有限的课时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的,学生也无法在一、二次教学课中掌握基本的技术和战术,必须进行课外练习。在教学课中,教师不但要会讲解、示范,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为什么这样学,使之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1・4%的同学认为教学比赛能促使他们去进行课外练习,利用学生对教学比赛的积极性,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练习作业,使学生尽快掌握大纲中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相当大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1)教学比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基本掌握脚步移动,双手胸前传球、罚球、传接球技术、运球技术、跳投技术、行进间不同方法的投篮技术,掌握和理解两三人之间的局部战术配合及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教学比赛能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有目的地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议。在篮球辅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技术动作原理和战术配合要求并进行适当的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比赛来领会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裘文.园艺植物组织培养[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

[2] 冯天哲,余舒.养花解疑1000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 孙可群,张应麟,龙雅宜,等.花卉及观赏树木栽培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4] 陈俊愉,刘佩.园林花卉[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7.

比赛教学法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师范生;技能竞赛;专业实践;综合素质;提升

专业技能竞赛是当今许多大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之一,师范生专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从教素质。如何将它与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竞赛开展得更有成效,从而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师范生基本功的不足与专业技能竞赛的内容

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毕业后大多数要从事教师职业,从目前在校的一些师范生来看,他们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仅如此,他们作为一个准教师,许多人做教师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范专业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1)口头表达能力差,普通话很不标准;(2)书法水平差,不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都离一个教师的要求相差太远,板书没有章法;(3)尽管会制作一些简单的多媒体课件,但课件与教学切合得不够紧,有的课件内容与教学无多大关系;(4)说课和模拟讲课容易紧张怯场,其心理素质和对课堂教学的掌控有待提高。

当前的师范院校学生之所以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存在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实习实训与实践锻炼。目前,许多学校对实训教学重视不够,给学生提供锻炼各种师范生技能的机会很有限。各种技能竞赛本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经费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得太少。有的学校甚至对学生实习也不重视,放任学生“自主”实习,有的不到教育岗位实习。

全国许多省份开展了师范生技能竞赛。一些设有师范专业的职业院校,也纷纷参加这类比赛。如在2010年举办的浙江省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获得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和3个优胜奖。有的省份(如湖北)在开展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时,高职高专单独设组,不分学科类别。为了参加省里比赛,各个学校自己经常性地举行师范生技能比赛,而且将此作为一个传统项目保留下来,定期举行师范生技能竞赛。

江西省教育厅师范处2008年举办了江西省首届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基本功比赛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写字、二是演讲、三是课件制作。纵观其他省份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内容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书写、普通话、课件制作和说课、讲课上。

二、专业技能竞赛对于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少实训机会,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对师范生来说,在正式上讲台之前锻炼一下从教的基本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书写比赛对提高板书水平的作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书法水平不断下降。据调查,书法水平在师范生中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书法和板书普遍要好一些。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内部,书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从小练字书法较好,有的缺少练习书法较差。从整体来看,硬笔字明显又要比软笔字好,学生的毛笔字普遍较差。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现在对板书的重视程度很不够,许多刚毕业的师范生的板书非常差。一些学生到中小学教育实习,他们在板书时不但字很差,黑板上所写内容安排得也杂乱无章,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板书设计”。从这一点来看,举行板书比赛也是提高师范生从教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可惜现在这方面的比赛开展得不够广泛,作为师范生技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提高师范生书法水平的办法之一,是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比赛可分为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具体一点说主要是“三字”即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通过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板书比赛,可使广大的学生在书法上取得较大的进步。

(二)演讲、辩论比赛对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促进

普通话过关是对一个教师的起码要求,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对此有明确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普通话测试水平要达到二甲以上,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作为一个教师,除了普通话要标准,口头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不少师范院校在平时便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而通过技能竞赛的形式进行的,大多是演讲比赛或辩论赛。

演讲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江西省的师范生技能赛,其中就有演讲这一项,第一届比赛的演讲主题是“怎样当一个好老师”。在练习和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可以通过有经验的老师加以指导,以克服自身的不足。如演讲时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演讲时的语速、语调以及节奏的把握等等,都可以在指导老师的点拨之下得到校正。同时,演讲比赛还可以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为演讲比赛通常要写演讲稿,为了演讲得更精彩往往还要反复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师范生的书面表达(写作)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

除了演讲比赛,还可以举行辩论赛。围绕一个辩论主题,将参赛者分为正反两大阵营,然后进行辩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辩论赛。自从著名的“狮城舌战”后,这种方式大受人们欢迎。参与辩论的辩手要有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赛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转贴于

(三)课件制作对教材把握能力的检验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工具。教师从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智能水平与学习现状,依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以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的方式来调配课程资源,按教学环节与流程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位老师基本的教学技能。作为将来要走向教学岗位的学生,自然也应重视这项技能,在实训过程中熟练掌握它。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和Flash等等。这些制作工具,都可以在每门学科中运用的。每个软件都有优点与不足,其关键处在于体现学科教学特性与适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的运用恰当与否,是对课件制作者把握教材能力的一种检验。通过课件制作比赛,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要通过课件制作比赛,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体,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第一要切合课文的题旨情境。例如,有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欧化”(现代气息太浓)的金边相框中播放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在草地跋涉的场面,这是不妥当的;第二要准确地表现出课文或语句的意思来。例如,有一个《沁园春·长沙》的课件给“百舸争流,鱼翔浅底”制作了一幻灯片,画了几只帆船在航行,水中有几尾鱼不时跃出水面。这没有准确地表现出“鱼翔浅底”的意境来。“翔”是形容鱼在清澈的水里自由游动,绝不是跃出水面。这样的画面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对诗句的形象理解,反而会导致学生误解。

(四)说课、讲课对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目前,许多省份办理教师资格证时,都有“说课”这一环节。而一些中小学招聘教师所进行的考试,也都要过“说课”这一关。2010年笔者曾担任过本校附中招聘语文教师的评委,当时就有“说课”这一关。从应聘者说课的情况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比起没有经验的硕士生来,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显然要强得多。由此可见,多“说(课)”、多“讲(课)”对师范生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即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其实就是要谈谈你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通过说课,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情况。例如,说课人是否把握重点难点、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作为师范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说课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客串讲课在当今的教学中经常会被采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借以提高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但是,作为实训教学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不可能在课堂中占太多的时间,因为这样做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通过讲课比赛来促进学生课后自练,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如西南大学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中就有讲课比赛。

现在绝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建立了微格教室,创建微格教室是十分必要的。在微格教室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按自己的构想去进行讲课,然后再反笔观看自己讲课的录像,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许多学生到外面的学校实习,开始总是会胆怯,紧张时说话的节奏太快。在微格教室多训练几次,多参加有关说课、讲课的比赛,有利于提高他们教学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对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思考

首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问题。过去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只开设《教材教法》方面的课程。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过去开设《中学语文教学法》,现在有的更名为《语文教育学》,实际上讲得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抽象。为了弥补学生在从教实践方面的不足,我系曾开设了《普通话教程》、《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后来修改教学计划,又将上述两门课取消,新开设了《教师职业技能》课。《教师职业技能》课包括普通话、书法和课件制作等方面内容,每周三节共54课时。毫无疑问,《教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但课时是否太少,普通话、书法、课件制作各占18课时是否合理,还有应当放在第几个学期开更科学,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生反映这门课的课时偏少,有必要将《普通话教程》和《演讲与口才》作为选修课加以恢复。

其次,竞赛内容的再拓展问题。就竞赛内容来说,还要体现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如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只进行书法、课件方面的训练是不够的,中文系毕业生将来当语文老师,要教学生作文,有的还要指导学校文学社,写作技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写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所以我们每年都组织大学生参加江西省写作学会举办的“大学生写作比赛”。除了比赛内容的拓展,赛后的拓展也很重要。如课件比赛,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与交互性,要重视把课件建立在网络上。赛后可模仿网络聊天室进行设计,如利用网络聊天室的“大厅”和“独立窗口”进行研讨,发表意见。“大厅”供学生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独立窗口”供学生讨论有关问题,学生在讨论时可以同时打开浏览窗口,调用网上资源供自己研究讨论用。或在课件中设置供网络笔谈的特殊交流版块,如供表达的写作板,供别人发表意见的意见板等。

再次,竞赛形式的多样化问题。现在的师范生技能比赛,大多围绕“三字一话”、课件制作和说课、讲课来进行,其基本内容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在竞赛形式上长期不加变化,会使学生感到缺乏新鲜感,兴趣会渐渐消失。特别是已经参加过这类比赛又拿过名次奖项的学生,兴趣会更差。因此,如何将竞赛形式变得丰富多样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成为摆在举办者面前的一大课题。如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从举办单纯的演讲比赛进到辩论赛、擂台赛,形式就更吸引人。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竞赛的兴趣,还可以在奖励机制上作点文章,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加大奖励。如西南大学举行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四名学生可公派出国学习一学期。这种奖励形式的比赛,其吸引力不言而喻。条件差一点的学校,可以考虑与重点中学或相关企业合办比赛。

比赛教学法论文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师资队伍建设;影响

职业教育的技能竞赛是由各级职业院校和有关行业部门、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专业教学标准、技能训练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开展的群众性教育类比赛活动。目前,全国职业学校汽车专业的职业技能竞赛已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多层次技能竞赛的格局,参赛学校和选手逐届增多,比赛规模不断扩大,比赛大类、比赛项目逐年增加,社会影响日益增强[ 1]。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名校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研究职业技能竞赛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探索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下的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技能竞赛对汽车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的促进作用

1.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了教师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

职业教育要关注行业企业对用人的需求,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而且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比赛内容和评分标准非常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具体表现在技能竞赛的项目设置和评判标准中,这将引领职业学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专业技能教学,提高汽车专业教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能力,促进职业学校教师认识的转变。汽车专业课教师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力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方能有效的指导学生,使其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教师从本质上是要求教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原来的偏理论教学转变成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汽车专业教师通过本人参加和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了解赛项规程,研究大赛文件,了解了汽车行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掌握了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时改进专业教学方法,把"填鸭式"教学方法转变成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项目教学法,教学内容贴近企业实际,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理实一体。

3.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了教师个人职业技能的提升

竞赛检验了教师的职业技能,教师必须精通比赛项目,熟悉企业行业当前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灵活运用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任务驱动法。因为竞赛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高低和竞赛教师的指导密不可分。为了适应技能竞赛的要求,保障教师队伍良性发展,技能竞赛的指导教师要到企业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特别是缺乏专业经验的新教师,通过顶岗实习来适应技能竞赛所参照的实际工作环境。

以我校指导竞赛老师的经验来说,只有指导教师的素质过硬,学生才能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所以,技能竞赛要求教师必须自我学习,重技能、重创新、重实践的评价,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这就对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汽车专业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个人职业技能得到了提升[1]。

4. 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了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在技能竞赛的准备过程中,单靠一位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加强合作与交流,相互学习。因为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程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了,很多教学中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职业技能竞赛为培养与训练教师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体现的是职业领域中对职业技术人员团队合作的要求。特别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有的参赛项目是团体赛,从参赛方案的制定,到训练计划的实施,都离不开师生间的同心协力、全力以赴[2]。这样就促进了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传播,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良好的氛围,促进了教师队伍朝着更高职业技能水平的方向发展。

二、职业技能竞赛在执行过程中对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利影响

总理强调:"只有职业教育才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应是大众化教育,技能大赛制度也强调"技能大赛要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转变",但是一些职业院校受竞赛功利化倾向的影响,举全校之力抓大赛、以赛代考、以赛代学。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不计成本向大赛学生倾斜,严重背离了职业教育面向人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因此,职业院校应不要"重名次轻过程",应该鼓励教师团队参与或轮流参与指导技能大赛,让更多的教师参与指导技能大赛得到提升,并鼓励指导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课程改革、课程教学中去,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同时,职业院校培养的目标应是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技能大赛的侧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提升,但并非意味着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有些学校为了在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狠抓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而忽略了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从而走向注重技能而忽略理论的另一种极端。学生刚人学不久就被挑选出来参加技能比赛培训,理论知识只是简单传授,大部分时间用来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中,专攻参赛项目,各级比赛时间跨度长,不能完成教学计划的规定内容,对正常教学工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最终导致即使在大赛中侥幸获奖却失去了大学时光应有的人文素养的系统培养和应有的专业理论知识,或者在学校备战大赛不充分的情况下因没有合理的教学秩序作后盾而悲哀的成了大赛的牺牲品。因此落实竞赛制度,应基于正常教学计划,以赛促教,在校内开展丰富的技能比赛活动,从而让竞赛做到精英生与大众生一起抓,真正普及全体学生,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通过技能竞赛加快了教师队伍建设速度,培养出了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有利于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也不能过分夸大职业技能竞赛,在执行过程中不应该脱离职业教育是大众教育的理念,不能弱化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 1] 李君晖. 技能竞赛导向下的汽车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 科技向导,2013(8).

[ 2] 于波等. 职业技能大赛对师资队伍建设影响的理性思考[J]. 中国职工教育,2012(12).

作者简介:

比赛教学法论文篇4

关键词:足球;竞赛情报;内容;对手;环境

中图分类号:G8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3)02-0079-08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1

近年来我国各级水平足球队在国际赛场全面溃败,究其原因,除了技不如人外,情报工作开展不利或对竞赛对手的不了解是加剧球队赛场失利、拉大与对手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广泛收集有关竞赛的情报信息,才能获得理想的比赛效果;只有充分收集和研究比赛对手的情报,才能在与对手竞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为了迅速提高我国高水平球队在国际赛场上的竞技成绩,需要对足球运动竞赛情报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足球运动竞赛情报理论,为球队研究竞赛对手、获得赛场优胜服务。

运动竞赛情报概念自1988年体育情报理论与实践编写组首次提出后,至今尚未发现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专题研究。本研究结合足球运动对运动竞赛情报展开研究,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国内情报专家、研究学者对此的研究与探讨,为中国足球竞赛情报的发展与中国足球的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11年我国高水平足球队足球运动竞赛情报工作开展的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这些高水平球队分别为:我国男女国家足球队国家男女奥林匹克足球队、国家男女青年足球队,以及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国足球甲级联赛、中国足球乙级联赛和中国足球协会女子联赛等各参赛足球俱乐部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来源主要有:中文图书期刊、中国足协资料、中外文数据库、各类报纸、电子文献、情报专著、相关球队和俱乐部官方网站等。根据本研究需要,查阅我国足球、体育相关的国家情报、信息文件,阅读竞争情报、训练学、体育情报等相关著作 40 余部,情报相关论文 100 多篇。

1.2.2 实地考察法

笔者于2011年5月6日—5月20日远赴西班牙,先后观摩了瓦伦西亚、比利亚雷亚尔、莱万特、西班牙人和巴塞罗那等5家西甲的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训练基地、情报技术部,并就足球运动竞赛情报相关内容与其俱乐部情报、技术分析相关部门人员作了交流。

1.2.3 访谈法

1)从 2009 年 9月至 2011年 12 月,先后走访了上海申花、上海东亚、浦东中邦、上海中邦、山东鲁能泰山、南昌衡源、浙江绿城、广州恒大、深圳红钻、青岛中能、天津松江、沈阳沈北(原天津润宇隆)等20余家职业足球俱乐部,实地走访了解俱乐部技术情报部门的建设与情报工作开展情况,并和奚志康、曹晓东、姜峰、彭伟国和黄勇等多位教练员进行足球运动竞赛情报专题内容访谈。

2)在2010和2011年在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和中国男子国奥队集训期间,分别就足球运动情报领域的相关问题和教练员区楚良、李霄鹏、郝伟和布拉泽维奇等进行交流。

3)在2009-2011年期间,就足球运动竞赛情报专题研究相关问题先后向国内体育专业的专家何志林教授等进行访谈。

1.2.4 问卷调查法

1.2.4.1 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在深入预调查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设计了《我国足球运动竞赛情报专题调查研究问卷》。为了保证问卷的科学性,请有关专家对问卷指标进行论证,对样卷进行修定,并请部分教练员试填,最后汇总各方意见先后进行多次修改,最终制定成正式问卷。

1.2.4.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1)于2011年1月5日-11月8日,先后利用2011年1月和2月中超、中甲和中乙的各支足球俱乐部队在昆明海埂足球训练基地、广东佛山三水足球训练中心,上海集中冬训的期间和联赛期间赴上海,在上海申花、上海东亚、上海中邦和上海女足足球俱乐部主场比赛期间陆续完成问卷发放和回收。

2)问卷发放对象:16家中超足球俱乐部、14家中甲俱乐部、10家中乙和8家女足联赛足球俱乐部的负责一线队竞赛与训练的教练员;2011年期间曾任中国6支国字号队伍竞赛训练工作的教练员。

3)问卷发放数量:共计发放54份,回收54份,回收率100%。

2 足球运动竞赛情报的内涵

关于“情报”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关于某种情况的消息和报告,多带机密性质”。《体育情报工作理论与实践》对相关定义作以下解释:“情报”是一种经过传递的、有使用价值的知识;“体育情报”是针对体育运动某种特定的需要而及时传递的反映体育运动现象和规律的知识;“运动竞赛情报”是关于运动竞赛前决定比赛方案和对策所需要的情报[1]。

因为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I)一词是外来词,加之其长期用在非体育行业,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从英文翻译角度competitive可以翻译为“竞赛的”,结合《体育情报工作理论与实践》对体育情报等相关概念界定,在本研究中,可以认为在足球运动竞赛情报工作中,“竞赛情报”是情报科学领域里的“竞争情报”一词在体育运动领域里的衍生与演义。

本研究中足球运动竞赛情报的操作定义为:关于足球竞赛前为了获得竞赛优势,有针对性地、合乎职业道德地收集、分析竞赛对手、竞赛环境以及自身的信息,并用于决定比赛方案和对策所需要的情报活动过程。

3 足球运动竞赛情报理论框架

关于竞争情报内容的观点,国内学者略有不同。张翠英教授认为,竞争情报内容可以概括为“三知”,即“知己”、“知彼”、“知环境”[2]。

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靖继鹏教授认为,从竞争情报研究对象的角度来分析竞争情报的研究内容,一般将其归纳为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此外,随着竞争情报活动的广泛开展,反竞争情报也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因此,反竞争情报也成为竞争情报的重要研究内容[3]。

因此我们认为,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和项目特征而言,把竞争情报理论运用到足球运动竞赛情报领域,足球运动竞赛情报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本队备战信息、竞赛对手信息、竞赛环境信息、裁判员信息。

在本研究中,我们借助问卷调查法对足球运动竞赛情报内容在实践中应用的实证情况作了相关研究。

在参与调查的54支我国高水平足球队的教练员中,竞赛对手情报信息和反竞赛情报信息被90%以上的教练员公认为是比赛前应重点收集的情报信息,访谈中教练员们一致认为竞赛对手的相关情报信息会对比赛备战工作带来帮助。相对而言,教练员们对竞赛环境和裁判员信息的重视程度有偏差。有40人认为竞赛环境是比赛前应重点收集的情报信息之一,占总人数的74.1%,大部分教练员认为比赛场地天气、草皮、灯光器械和食宿交通等会对比赛产生影响;也有教练员对竞赛环境持无所谓态度,他们认为双方球员都处在同一环境下比赛,只要队员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心态就可以正常比赛,何况还有赛前提前一天适应场地的相关规定,完全能满足备战需要;出乎预料的是,有近80%的球队教练员认为裁判员信息是比赛前也应重点收集的情报信息,在问卷发放过程中他们谈到在当今足球竞技水平高速发展的比赛中,裁判员的判罚习惯、判罚尺度及个人判罚倾向很有可能会影响比赛的结果;对本队备战信息这个选项内容,参与调查的教练员颇有争议,48.1%的教练员认为赛前备战中的情报内容应当包含本方球队的详细备战信息,队员伤病及停赛情况、队员身心状态等。另外近半数的教练员认为自己对本方球队非常熟悉,对自己的球员更是了如指掌,因此不需要刻意去统计分析本方球队球员的详细备战信息。

概括而言,我国高水平球队赛前备战需要收集的足球运动竞赛情报内容包括:竞赛对手信息、竞赛环境信息、本队信息和执法比赛的裁判员信息。与本研究理论部分论述的其他领域的情报理论不同的是,足球运动是一个同场对抗集体球类运动项目,执法裁判员对足球竞赛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此将裁判员信息单独作为一个特殊因素来论证、阐述。

3.1 本队备战信息

由表1可知,赛前备战中,所要获知的足球运动竞赛情报中的本队信息主要包括:

1)队员生理机能指标、身体状态。借助先进的运动生理检测仪器可以获得球员的各项身体指标测试数据,从而能够根据参考数据科学界定运动员的体能竞技状态是否良好、队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等,为主教练的排兵布阵提供依据。在调查中发现,我国部分老教练员更多地是借助多年经验去判断,而不是去依靠科学测试手段。对于引起此种情况的原因,我们推断是由于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练员长期驻扎在偏僻的训练基地,训练理念落伍所致,但对此我们缺乏论据去验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队员心理状态。在当今高度科学化和全面系统性发展的职业化足球领域,队员心理状况成为现代足球需要研究并给予高度重视的新问题。赛前队员是否心理压力过大、是否对比赛带有心理包袱等心理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队员竞技状态的重要因素。然而在调查中发现,近半数的我国高水平球队教练员未曾对队员赛前心理状态给予重视,这已严重滞后于当今竞技足球发展的速度。

3)队员伤病及停赛等情况。所有参与调查的教练员对队员伤病及停赛等情况列为赛前收集的本队的竞赛情报信息持赞同意见,认为这是教练员准备一场比赛的基本条件。

4)训练与比赛技战术数据。笔者在2011年5月应邀赴西班牙各甲级足球俱乐部考察学习期间,发现巴塞罗那、西班牙人、比利亚雷亚尔和莱万特等欧洲高水平职业足球俱乐部除了非常重视收集分析竞赛对手的技战术数据、比赛视频等情报工作外,所有俱乐部也都非常重视对本队队员的训练和比赛技战术数据化分析。他们庞大的情报技术团队在每场正式比赛赛前的对抗训练课中会对每个队员的传球、射门、过人、铲球和头球等指标做详细的数据化处理,为主教练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排兵布阵提供科学有力的参考依据。反观我国高水平球队对此认识情况则非常不乐观,仅有55.6%的教练员认为赛前本队情报信息应当包含队员的训练与比赛技战术数据,访谈中发现,其他教练员更多地是凭直观印象和经验来界定队员的比赛技战术能力。由此看来,我国足球的训练与竞赛科学化还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3.2 竞赛对手

竞赛对手是足球竞赛情报中最受关注的核心内容。只有充分了解竞赛对手的实力和收集竞赛对手详细的备战比赛情报,监视对手的训练、比赛行动,预测竞赛对手可能的竞赛策略和竞赛行为,结合本方球队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适当的竞赛策略,赢取当今日益激烈的足球赛场上的竞赛优势和最后的赛场优胜。

由表2可知,我国高水平足球队教练员希望在赛前备战竞赛情报工作中获得竞赛对手的信息为:

1)竞赛对手比赛技战术数据和视频。随着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其各项相关工作得到日益完善,借助先进的比赛分析系统软件将队员的赛场竞技表现数据化,借助高清摄像机使比赛还原再现变为可能,这为教练员带来了福音,使他们能更好地研究竞赛对手,最终取得同场对抗的胜利。这也得到了参与调查的所有教练员的认可。

2)竞赛对手的主要比赛阵型和人员配备。了解竞赛对手的球员组成和比赛阵型,是赛前备战情报工作中首当其冲的环节。

3)竞赛对手核心队员的特点。一支成熟、优秀的球队必然有组织进攻、指挥形成防守和攻城拔寨的核心球员,他们的存在对这支球队取得赛场优胜至关重要。要想取得与这种球队的同场竞赛胜利,研究其核心球员并在比赛中限制该队员的作用和正常发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竞赛对手攻守战术的主要打法、定位球的配合特点。赛前备战情报工作过程中获知竞赛对手的主要进攻套路、定位球这种主要得分手段的配合方法,就如同在战场上提前获知敌军的进攻时间、路线和使用的武器,那取得最终的胜利只取决于我方对策实施的效果。

5)竞赛对手教练员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的习惯及特点。赛前备战情报工作过程中获知竞赛对手教练员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的习惯及特点,就如同在战场上提前获知敌军的作战方案,只要合理地根据对方的情况实施策略就会大大增加本方球队获胜的几率。

6)此次比赛对竞赛对手成绩的影响。每场比赛的胜负情况都会对竞赛参与者在足球竞赛总体形势中产生新的位置。因此,非常有必要在与竞赛对手赛前仔细研究此役对竞赛对手的排名或成绩是否有影响、影响程度有多大,这事关对手的排兵布阵、战术与比赛目的,也是本方球队取得预期目的实施竞赛策略的基本出发点之一。

7)竞赛对手的实力及作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竞赛对手的实力与作风等方面了然于胸,才能在比赛中排出自己的理想阵容。

8)竞赛对手近期的动态如热身赛情况等。随着现代足球运动训练竞赛理念和手段的日益更新,任何一支球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离比赛日最近一段时期内的竞赛对手的动态才是竞赛对手真实面目与实力水平的展现。尤其是竞赛对手近期热身赛上的竞技表现和教练员排出的阵容与打法,才是其与我方球队比赛时的真实实力与阵容的提早展现。

3.2.1 竞赛对手识别理论

国内外竞争对手识别理论通常认为,除了自身以外的所有竞争主体都是竞争对手,他们与本企业或本产品有着共同的目标市场,并且有或可能有利益冲突。

结合竞争情报领域竞争对手识别理论和足球运动项目竞赛特点,我们认为,足球运动竞赛情报中的竞赛对手应该是指除了本方球队、俱乐部以外所有该项赛事参与的竞赛实体,他们与本方球队有着共同的竞赛目标,并且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冲突。

我们以中国男子国家足球队在近几年亚洲赛场上的竞争对手为例,将足球运动竞赛情报中的竞赛对手分为直接竞赛对手、间接竞赛对手和潜在竞赛对手三类。

1)直接竞赛对手。这些竞赛对手正在某项赛事中与本方球队进行同场对抗竞赛,客观上都对本方竞赛目标构成最直接的、最明显的竞争。

2)间接竞赛对手。该类竞赛对手与本队是非同场竞技比赛对抗关系。虽然不是同场竞技争夺比赛胜负,但可能会争夺同一赛事资源与利益,其比赛结果可能会给本方球队带来名次、出线权的影响。

3)潜在竞赛对手。潜在竞赛对手是指与本方球队在同一足球地理区域的竞争对手现在与本方很难构成竞争关系,或不具备实力与本方造成同场对抗威胁,但将来有可能转化为直接或间接的竞赛对手。例如,综观2014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比赛结果,马尔代夫0-1伊朗、也门0-0伊拉克、越南2-1卡塔尔、印度2-2阿联酋、尼泊尔1-1约旦、老挝1-6中国(中国队以总比分13-3晋级),谁人相信昔日马尔代夫、也门、越南尼泊尔、老挝这些东南亚鱼腩军团,能纷纷在与昔日亚洲足坛豪门比赛中取得进球,甚至将昔日亚洲列强逼得狼狈不堪。事实胜于雄辩,我们不得不相信,未来亚洲10强赛和亚洲洲际比赛决赛圈肯定中会有这些昔日鱼腩部队——潜在的竞赛对手的面孔出现。

3.2.2 竞赛对手分析理论

波特在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竞争对手分析模型理论[4],从而构成了竞争对手分析的主要内容。

我们经过对比分析发现,波特的竞争对手分析模型理论同样适用于足球运动竞赛情报理论。模型中心是竞赛对手分析的重要目的,四个支持点是竞赛对手分析的具体内容:了解和确定竞赛对手的未来目标、弄清竞赛对手的自我假设(评估)、识别竞赛对手现行战略、评估竞赛对手的实力。运用波特的竞争对手跟踪分析模型理论可以建立足球运动竞赛情报模型图(图1)。

3.3 竞赛环境

足球运动员由于其从事项目的特殊性,决定着只要参加比赛,必然会遇到参赛赛场环境因素的变化。

近年来,新闻媒介屡屡报道“运动员参赛时所面临的场地、气候、饮食、裁判员和球迷等诸多因素影响到球员的发挥,导致比赛失利”的现象。

另外,根据《1997年全国足球甲A联赛的调查报告》,造成球队客场失利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为:1)球员心理因素;2)球员对赴客场比赛地的旅途、饮食、场地、噪音等客场环境的不适应。前苏联学者也曾对影响俄国国内足球运动员客场比赛的不利因素进行过研究[5],研究结果表明存在着以下五种因素:1)球员的习惯性思维;2)球员对客场场地不习惯;3)赛场周边环境的变化;4)对当值裁判员主观判断;5)观众影响的社会心理因素。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异地参赛的竞赛环境对球员参与竞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获得赛场优胜是教练员和球员艰苦训练的动力和目标。因此,除了做好球队训练外,合理地适应参赛环境的改变,也是实现竞赛优胜的重要因素。

3.3.1 竞赛环境相关概念的界定

系统论认为一个系统之外的一切事物或系统的总和,称为该系统的环境[6]。《辞海》将环境按其要素属性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7]。自然环境(又称地理环境)是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是人类生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刘建和(1989)将竞赛环境定义为竞赛活动赖以在其中进行的环境[8]。

本研究认为,竞赛环境是指竞赛参赛各方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球队参与赛场和赛事竞争的外部因素,是竞赛情报中涉及面最广泛的研究内容。

3.3.2 竞赛环境信息的内容

赛前备战竞赛情报工作过程中需要获知的竞赛环境所含内容非常丰富,也可以理解成可能对球员参赛竞技状态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较多。据相关研究,尤其是赴国外、陌生、距生活地较远的客场比赛时,容易对运动员竞技状态和能力产生消极影响。经访谈结合调查研究发现,竞赛环境情报信息应当主要包括赛地地理位置、气候、场地设施、交通、食宿和球迷观众的赛场氛围、当地的社会文化习俗等因素,具体内容见表3。

1)比赛地地理位置情况。地理位置一般是指该地的经度、纬度和海拔,由此带来的就是时差、地心引力与重力做功和高原对队员的生理竞技状态的影响。赴客场或出国比赛,会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时差问题。有关研究表明,连续跨越3个以上的时区时,人体内就会产生异常生理反应,影响竞技状态的正常发挥。因此,要想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就要采取时差调整措施消除时差的负面影响。目前,国内常用的方法为根据比赛地时区调整作息时间、提早赶赴比赛地适应和注射黑色素等。其次,纬度的变化会对运动员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也是当前运动领域专家研究的新命题。有关研究发现,随着比赛地离赤道远近的纬度变化,温度和物体的重量会有变化,离赤道越远温度越低,离赤道越近物体重量越轻。提前适应这些细微的变化,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充分条件。海拔因素中对运动员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高原参赛问题,这也是近几十年国内外运动专家研究的热门话题。对球员竞技状态产生影响的主要是赴高海拔地区参赛所面临的物体重量随海拔高度逐渐变小、低压缺氧使运动员很难发挥正常的运动状态。在足球比赛中,利用高原主场获得竞赛优势的实例不胜枚举。甲A时期,云南红塔利用其高原优势令山东、大连、上海等国内足球劲旅屡屡败北。南美足球弱国玻利维亚也曾经利用该国得天独厚的高原赛场条件在世界杯预选赛中从足球霸主巴西队身上捞分。

由此看来,比赛地理位置的改变对足球运动员的临场竞技状态和表现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改变的。赛前进行充分的情报工作,细致入微地考察竞赛环境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对策行动,才是切实可行的方案。

2)比赛地气候情况。比赛地点的气候列为赛前足球运动竞赛环境情报收集研究的重点得到所有参与调查的教练员的一致认可,由此看来,气候对足球比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赛场的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会给球员的运动带来不良影响。近几年,我国球队在东南亚赛区客场比赛屡屡发挥失常。而风力与风向、气压对足球比赛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对球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的影响上,使队员很难对球的运行和落点进行判断。

3)比赛场地与设施条件。调查结果中,参与问卷调查的教练员对其100%的认同,显示了熟悉比赛场地与设施条件对赢得比赛的重要性和其在赛前竞赛环境情报收集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随着近些年足球技战术的发展,讲究地面配合和地面传球渗透的控制球打法成为当今的潮流,那么合适的草皮厚度、优质平整的草皮成为双方球员打出赏心悦目比赛的基本保障。当今足坛,在晚间比赛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新闻了,但不同比赛场地的灯光各不相同,如果赛场灯光情况与球员长期比赛训练环境中的灯光条件差别,势必会对球员的视觉造成影响,自然也就会对球员的竞技状态造成不利影响。另外,由于商家的商业发展要求和足球制造工艺的精益求精,现在的每届世界杯、洲际杯甚至不同国家的职业联赛的不同赛季都会推广使用新的比赛专用球,然而几乎是每次更换新球的初期球员们都会花一段时间去适应。不同的比赛用球其摩擦力、击球后的飞行速度和轨迹也会各不相同,因此提前在训练中使用比赛正式用球是取得赛场优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4)赴比赛地的交通情况。赴客场比赛时的交通问题在竞赛情报中的重要性得到我国高水平教练员们的一致认同。在奔赴比赛赛场旅途中选择乘坐高档快速的飞机、大巴车和高铁等交通工具,选择最简短的旅行距离和时间、最简洁的路线,不仅为球员教练们提供舒适的环境,最大程度上缓解疲劳,更为球队节约了大量的休息和备战时间。西班牙籍主教练卡马乔在2011年入主我国男子国家队后,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行动,在赴约旦客场比赛时根据备战计划,选择乘坐时间和换乘都最理想的飞机,并预订了部分商务舱的座位供主力球员轮换休息,最大程度上保障了队员的战斗力。虽然最后因实力和战术运用不得当等原因,最终没能赢得比赛,但是这无疑为我国足球的备战工作开创了先河,为中国足球的发展迈出意义深远的一步。

5)比赛地点的食宿。比赛地的饮食与住宿问题应当属于赛前备战情报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竞赛环境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得到参与问卷调查球队教练员们100%的赞同。饮食和睡眠是球员营养补给、能量补充和体力与精力恢复的主要手段。营养搭配合理、色香味俱佳的符合球员口味的饮食不仅最大程度上给予队员能量补充,而且为队员上场比赛做好了最优质的保障;安静安全的居住环境、卫生舒适与长期居住房间的朝向、房间设施搭配类似的宾馆,能为球员提供高质量的睡眠环境,可以使球员的生理和心理得到最有效的恢复。

6)赛场气氛——观众、球迷的情况。球迷、观众观看球赛时所营造的气氛、场面永远是绿茵场上不可或缺的风景。作为球队的一员,除了享受本队球迷的欢呼与呐喊带来的欢乐,还要承担客队球迷的嘘声、喝倒彩甚至谩骂带来的压力。作为球员,只有赛前判断赛场上有可能发生的球迷、观众所创造的氛围或突发事件,才有可能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化解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去。客场球迷特有的文化和助威与庆祝方式也常常对球员产生干扰。

7)比赛当地的政治文化背景、社会风俗习惯。为参加冲击世界杯、亚洲杯和亚冠比赛,西亚各国成为中国球队近些年来经常光顾的地方,然而西亚各国特有的风土人情、独特的人文社会风俗与语言、与众不同的给我们的球员、教练带来了新的考验。访谈中,队员、教练员反映如果在一个完全听不懂的语言环境中比赛会感到压力和有被孤立的感觉,因此,在官方和当地主要使用的语言对球队产生很大障碍时,建议多配备翻译减少因此为球队备战带来的不利影响。

3.4 裁判员信息

在当今足球竞技水平高速发展的比赛中,裁判员的判罚习惯、判罚尺度及个人判罚倾向很有可能会影响比赛的结果,教练员们普遍认为裁判员信息是比赛前也应重点收集的情报信息。与其他领域情报理论不同的是足球运动是个同场对抗集体球类运动项目,执法裁判员对足球竞赛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此将裁判员信息单独作为一个特殊因素来论述。

由表4可知足球运动竞赛情报收集工作中包括的裁判员信息为:裁判员的职业判罚习惯及特征,裁判员的生活地域、文化政治等背景以及该场比赛对裁判员的判罚和心态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1)裁判员的职业判罚习惯及特征。执法比赛的裁判员中通常有些裁判员有其特有的判罚习惯和特征,如果对此不重视可能会在比赛中受到影响。如英超裁判韦伯向来以派发红黄牌来控制比赛而闻名,曼联在他执法的比赛中保持非常高的获胜率,切尔西和利物浦俱乐部都在和曼联的比赛中深受其害,英国媒体笑称韦伯是曼联队的御用裁判。从世界整体来看,日本、西班牙等国裁判员如同他们国家足球一样注重对技术流派队员的保护,所以在执法中对侵犯身体犯规判罚非常严厉;而英国、德国和韩国裁判则对身体对抗冲撞持相对宽松的判罚尺度。

2)裁判员的生活地域、文化政治等背景。对和比赛队来自同一生活地理地域、与参赛队有着同样、文化和政治倾向的裁判员容易在判罚时持偏袒该队的观点,大多数教练员持赞同态度。他们认为,由于同样的宗教、政治信仰和特殊的民族历史渊源,裁判员作为一名有感情、有思维的主观个体,在主观上形成偏袒是一件自然、可以接受的事情。

3)该场比赛对裁判员的判罚和心态可能产生的影响等。在近代足球历史上,由于受政治、武力胁迫和金钱等诱惑,裁判员偏袒、帮助球队获胜的事例时有发生。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厄瓜多尔籍裁判莫雷诺在意大利对阵东道主韩国队四分之一决赛中,多次明显误判帮助韩国队晋级四强,赛后爆出莫雷诺收受韩国足球官员的贿赂,并且莫雷诺早在南美地区就有过臭名昭著的黑哨行为,先后多次遭到禁哨。试想如果得知该类主裁判执法本队的比赛,要想获得公平的竞赛过程,恐怕只能求救于竞赛委员会改派执法裁判员了。

参考文献:

[1]《体育情报工作理论与实践》课题组.体育情报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张翠英.竞争情报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靖继鹏,马费成,等.情报科学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包昌火,谢新洲,李艳.竞争对手分析论纲[J].情报学报,2003,22(11):103-114.

[5]A.Z.尼古拉.小议足球运动员客场比赛的适应性问题[J].常利军,译.足球理论与实践,1999(5):12-15.

[6]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8.

[7]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8]刘建和.竞赛环境及其适应[J].成都体院学报,1989(4): 29-33.

[9]罗智波,闻庭孝.体育竞赛中的竞争情报策略研究[J].情报探索,2007(11):78-80.

[10] 肖欣,司虎克.信息化环境下体育院校的体育竞争情报服务[J].体育科研,2009,30(2):39-41.

[11]刘莹.体育情报刍议[J].情报探索,2006(7).

[12]罗智波.论竞争情报在体育竞赛中的运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3):8-12.

[13]吴晓玲.试论体育竞争情报研究的基本内容[J].情报科学,2002,20(10).

[14]陈有忠.论体育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及运用[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26(3):21-23.

[15] 郝树敏.体育竞争情报[J].情报杂志,1997,16(6).

[16]陈明.浅析体育竞争情报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3).

[17]吴大才.悉尼奥运会气候适应性训练基地的选择和时差适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116-118.

[18]姚明旭,高留红.系统学对建立体育情报系统的提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21).

[19]罗智波,熊茂湘.我国备战北京奥运会的体育情报保密工作探析[J].社会科学家,2008(4):114-120.

[20]牛敬莹,刘文娟,张重喜,白洁.体育情报学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9).

[21]朱斌.网络环境下体育情报的特点[J].长沙大学学报,2004,18(1).

[22]李建平.试论网络环境下的体育情报工作[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

[23]易华通.试论体育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8,29(1).

[24]应中.国家体育竞争情报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4):60-61.

[25]张卓熙,陈国瑞.多哈亚运会体育竞争情报运用研究[J].体育世界,2007.

[26]赵敏山.对体育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探讨[J].现代情报,2004(6):114-118.

比赛教学法论文篇5

关键词:篮球教学,比赛中,合理动作,合理方法

前言:在篮球技术教学过程中认识技术概念改进教学方法,缩短学与用的“时间差”,高效果教学研究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1. 动作概念

篮球技术是指导运动员在比赛中采用的合理动作和动作方法的总称。是在任何比赛情况下复合动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比赛状态下对球的控制表现为不同状态下的稳定性、熟练性及创造性。动作方法仅表现为处理球瞬间的动作过程,而比赛中采用的合理动作这一心理活动过程,是一个运动员判断决策的过程,是别人看不见的;二者合一才是技术的全貌。如教学生持球突破上篮,教会了学生三步上篮左、右手篮突破的动作方法,而没有继续教会学生因人、因时、因地的采用合理行动和动作方法,是对技术的片面理解,继而导致脱节现象的产生。

2. 要采用对抗比赛状态的教学方法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学会在充满许多对手和同伴的错综复杂的比赛情况和对手紧逼下控制球,并突破对手,而不在于僵硬的比赛之外的教条的动作的规范性练习。

篮球在比赛中要求在共同任务和目标的前提下,自由确定和选择成套战术动作和单项运动技术动作,随着篮球的发展越来越要求选择动作要自由灵活多变富有建设性,每一个动作都要经过思考,具有高度责任感,富有机智的想象力。防守时要通过严密的组织和积极的个人动作击溃对方的进攻,进攻必须设法突破对方坚固的防守,在持球突破中,首先一定要利用身体,保护好球突破上篮。同时对每一个运动员比赛手段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高,比赛的强度增大了,要求注意力更加集中,动作和反应更加迅速,行动更加勇猛有力和有条不紊。运动员在紧张剧烈、纷繁复杂的比赛中要机智灵活运用自如。

3.1 动作方法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

3.1.1教学示范、决定练习目的和组织形式

3.1.2纠正错误、积极启发诱导和技术动作好的学生进行比较。

3.2 接近比赛状态的教学手段

技术任务要寓于等应用于上方式之中。目的要求要和训练与比赛结合,使学生对他在练习中看得见,摸得着。例如练习如何进行穿插掩护、不停的传球、运球突破分手,最后以投篮告终。。在练习集体配合时,一控制球之后,马上就要飞快的转为下一个动作和运球传球。

教学比赛的分组,尽量以水平相接近的学生在一组,以利于提高对抗性、积极性和增加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教学中要设置多付篮架和球,并根据教学内容、运球的形式多样化,如设置障碍八字运球来适应教学的需要。。

在完成教学计划的最后阶段,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技术动作,(1)提高速度;(2)提高技术要求和比赛状态下的熟练性;(3)提高个人和全班比赛时的重点技术。最后阶段多以安排教学比赛,教师在各组之间及时提醒和纠正错误,可采用鸣哨暂停等方法。。

4. 小结和设想

4.1篮球技术是一个概念,实质就是运球、传、接球投篮等。是在比赛压力下的多复合行动中中的一个动作部分,动作方法只是技术表现出来的一部分,教会学生在比赛中采用合理行动配合和动作方法才是篮球教学课的主要内容。

4.2采用比赛状态下的篮球教学能迅速提高学生篮球技术水平使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增强,支配对手和摆脱防守的能力有显著的改善,突破上篮和跳起投篮得分的欲望更加强烈,是迅速提高基层学生篮球运动技术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

4.3能增加篮球普修课的学时数,效果会更好。

4.4采用比赛状态下的篮球教学法应大力提倡,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体育院校成人教育《篮球》人民体育出版社

比赛教学法论文篇6

关键词:模因论 英语教师 课堂教学能力 

 

近年来,模因论为我们的外语教学与师资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值得关注。模因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一项新理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其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该术语是牛津大学教授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写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里首次提到的。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模仿要经历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四个前后有序、周而复始的运行阶段。同化意指一个有效的模因应该能够“感化”受体,被受体注意、理解和接受。记忆指模因必须在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否则就不是模仿。表达指模因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必须从记忆模因中出来,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传播指模因传播需要有形载体或者媒体,这些载体或者媒体应该有很强的稳定性,能够防止信息流失或者变形。 

自模因论引进我国学术界以来,不少研究人员对国内外模因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但从实证性的角度阐述相应的教学实践还未有人涉及。本文以模因论为切入点,以参加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为例,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以期实现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模仿是提高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国高校优秀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由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学观、外语教师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等四个维度构成。其中,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和外语教学观均与课堂教学能力,即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驾驭相关。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呢?笔者认为,模仿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模仿是人类的一种重要天性。模仿理论的创建者gabriel tarde在1890年出版的《the laws of imitation》一书中,认定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模仿的历史,是模仿得以使某一个人的发明灵感成为大家共有的财富。模仿的目的是创新,而创新又是模因传播的动力。模因论认为人是模因的主人,也是模因的机器。在语言交际中,语言选择和使用的过程是传播模因的过程,也是各种模因相互竞争的过程。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交际者可以根据表达或语境需要将储存在大脑里的各种模因信息激活,直接套用,或在旧模因的基础上类推而模仿出新模因。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语言学和教学法理论知识或操作,两者关系密切。课堂教学活动的选择和教学能力的发挥与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密切相关。外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主要从课堂教学实践中来,最终又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而不是单纯理论和认识上的提高。师资培训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必须回归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应该尊重和重视中老年教师在常年教学中积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发挥其传帮带和示范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和效果。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通过模仿学习语言知识、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模仿在提高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教师培训方法中,通过模仿提高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很多,如进修培训、说课、听课、课件比赛、教学比赛等。本文结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语学院的教学实际,以教师参加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为例,探讨模仿在提高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中的应用。

2010年3~6月,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在全国各地举行。其宗旨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纲要》的精神,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教师钻研课堂教学,探索先进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运用的氛围,交流、传播和推广先进的教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为了组织好教师参加这次比赛,我们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参赛、观摩比赛录像等环节选拔优秀教师参赛的同时,也是一个树立典范、模仿和被模仿的过程。 

1.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全体教师围绕“教什么?如何教?学什么?如何学?”这一主题,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手段的集思广益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参加竞赛的教师在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难点和方法,撰写教案

。这一过程也是每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等模仿和被模仿的学习过程。 

2.课堂听课。本次研究的课堂听课不是以评价为目的,而是围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的。听课者都是上课教师的同事。他们有针对性地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进行听课,课后听课者可就某一个方面的问题提供客观的信息,如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课堂师生互动的模式和学生的语言输出量,课堂气氛沉闷的原因,在实施新的教学方案后的效果等。确定了教学内容和方法后,我们首先组织了2~3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上公开课。然后,由参赛的教师上课。全体教师按照听课表进行听课。这一过程是听课者模仿被听者的语言语调以及课堂技巧的过程,是一个通过模仿吸收、巩固和记忆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的过程。 

3.评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评课与听课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只有听课者如实地对所听的课进行客观评价,教师才能做到扬长避短,改进方法,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评课是每位教师就上公开课的教师和参赛教师的课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其优缺点。这一过程加深了每位教师对“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意识,为在今后的课堂中加以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参赛。为了使我们的教师观摩、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我们组织了部分教师去比赛现场听课。我们的教师不仅听了综合课,而且听了视听说课。通过听课,他们认识到了其他教师上课的优缺点,而且明确了今后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5.观摩获奖者比赛录像。比赛结束后,大赛组委会给各个院校寄送了获奖者比赛的录像光盘,为我们教师模仿获奖者的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独到的教学设计、机敏的临场表现等课堂教学技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获奖者的比赛录像是我们广大教师模仿学习的典范。通过模仿、交流与切磋促进了具有中国特色外语教学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探索,为全面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加强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整个参赛的过程结束后,我们对参与这一过程的29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大家都认为,这次大赛非常有意义,对教师影响巨大。通过参与整个大赛的过程,教师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技巧,受到了获奖者高尚的师风师德的感染,而且促进了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比赛教学法论文篇7

关键词: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

 

1前言

足球运动是一种承载着丰富文化积淀和精神财富的社会文化现象,足球竞赛规则是足球运动的核心,纵观现代足球运动100多年的发展史,可以说,没有竞赛就没有足球运动今天的辉煌。从现代足球运动诞生之日起,在竞赛规则统一的同时,也就相继出现了裁判工作和裁判员。足球裁判员作为足球运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球场上的“法官”和足球运动全部法律文化的体现者和执行者,他们的执法水平对足球运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足球运动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职业足球联赛的健康发展。

2 高校培养足球裁判员的优势

2.1 人才资源的优势。

高校的体育教师毕业于全国各地的体育院校,他们都有着深厚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加上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积累拥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手段。他们在经常参与的各级别足球裁判员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场执法和实践经验。学生精力旺盛,有较好文化素质和其他专业知识的背景,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这是打造一名合格高校足球裁判员的必备条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这又给他们日后进入高一级裁判员团队增加了筹码。

2.2 场地器材的优势。

高校一般都具有标准的、质量完好的运动场馆和与之相匹配的较为完备的体育运动器材设施,并且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这些设备、设施还日完善,这是其他单位,部门不能比拟的。而条件相对优良的理论教学场所,多媒体现代化教学平台,丰富的音像图书情报资料为培养合格的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提供了优良的物质条件。

2.3 临场实践的优势。

普通高校每年、每学期都会举办不同级别、不同档次各类型的足球赛事。如迎新杯、院系联赛、体育专业组的联赛、普通系的联赛、班与班之间的比赛等等。硕士论文,高校学生。这些比赛参加的队伍多、比赛场次多、时间跨度大,这都为裁判员提供了大量的执法实践机会。参加不同水平、不同档次比赛的裁判工作,可以积累临场经验。学习——实践——提高,再学习——再实践——再提高,这是培养一名合格裁判员的最佳方法。

3 从高校学生中培养高素质足球裁判员是足球发展的基础

3.1 足球运动是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运动。尽管在我们国家由于受财力、场地设施的制约,足球运动远没有像欧、美洲国家那样普及,但随着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实行体育强国的战略,足球运动发展高涨。除了全国职业联赛之外,中学和高校是足球运动的主要群体。就高校而言,校内联赛不断增多,班级之间的赛事不断,单凭为数不多的高校体育教师来满足比赛裁判员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硕士论文,高校学生。就社会来说,对足球裁判员的需求存在着缺口,极需对足球裁判的培养引以足够重视。

3.2 高素质的裁判对推进足球运动的发展和运动水平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作用。高级别的足球比赛,需要高级别的裁判员。裁判员的作用不只限于赛场执法,他通过对足球规则准确、严明、公平的临场贯彻,能提高足球运动的技、战术和足球竞技水平。

3.3 高校培养学生足球裁判员,是实施素质教育、终身体育之需要。当前,我国足球事业正以良好的态势发展,但中国要想成为世界足球强国,不仅要有高水平的运动员,同时也要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的裁判队伍。目前,我国足球裁判队伍是相对短缺的,特别是国际级裁判员。高校必须重视学生足球裁判员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其走向社会,开展群体活动和推进足球运动发展,提供过硬的本领和技能。

4 高校足球裁判员的培养途径

4.1 通过情景教学培养裁判员。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边把足球裁判执法的镜头回放,边结合图板的平面演示,给学生讲解足球裁判规则、裁判法,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提高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学生带到球场,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硕士论文,高校学生。让学生模仿场上常会发生的情景,进行实例剖析。通过老师的讲解,加上学生的亲临现场,这就更加强了直观的认识。硕士论文,高校学生。

4.2 通过讲、练结合的方法培养裁判员。

教师在讲解主裁判手势、哨语和旗语过程中,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学生听讲的同时跟着老师做练习。教师讲解在什么情况下用长哨声、短哨声、长短结合哨声、碎哨声和助理裁判的各种旗示,并做出标准的示范动作,学生在明晰的前提下进行练习,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硕士论文,高校学生。

4.3 通过练、带结合的方法培养裁判员。

通过上述两种方法的训练,学生对足球竞赛规则、裁判法的理性认识会有很大提高。但在执裁时对主裁判的手势、哨语和跑位,助理裁判的旗示等基本技能掌握和运用,要达到准确、及时还有一定差距。学生必须加强自行练习,熟能生巧,使裁判基本技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场下带吹法”是指临场实践中教师吹哨,学生在场下跟随模仿教师的各种判罚哨声、手势或助理裁判员旗示进行训练的方法。“场上带吹法”则是指教师与学生同时上场,教师不带口哨,学生带哨子紧跟教师,按教师的意示吹哨。多年的实际证明,运用这些训练手段有利于基本技能的尽快掌握,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4 通过临场实践方法培养裁判员。

高校内足球比赛名目繁多、级别不一。在一些校内低级别比赛中,让学生独立工作,教师在场外观看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中场休息和全场比赛结束时同学生裁判交换意见,提出不足,加于正确的指导,使他们在现实比赛执法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执法水平,真正成为具有一定水平的足球裁判员。

4.5 健全考试制度加强理论考核法。

高校主动与中国足协各地方协会协调、联系,将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的培养与使用纳入地方协会的整体规划中,定期对高校培养的学生足球裁判员进行国家等级裁判员考试,及时颁发等级证书。通过理论考试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裁判员的自身素质。经过理论和实践考核的裁判员,高校主动向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足球裁判员。并择优选用其中的佼佼者参加地、市级比赛,对表现突出的推荐参加更高级的比赛。

4.6 通过对外交流培养裁判员。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裁判的执法水平,克服本校教师自身经验和学校足球水平的局限性,必须加强广泛的对外交流。选派表现出色大学生裁判员参加省、市足协组织的各类裁判员培训班学习。通过引进高级别高水平的裁判员为本校担任裁判,提供直接学习的机会,同时聘请资深裁判员为本校讲座,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硕士论文,高校学生。

5普通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体系的构建

5.1 制定“普通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计划”对普通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的培养要列出具体计划,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以适当的形式列入到“教学计划”或其他计划中,从制度上保障培养体系的顺利实施。

5.2 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年限、阶段及使用年限普通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年

限一般为2 年,即从入学至大二结束,培养人数以每一期20~30 人为宜。培养过程分三个主要阶段,即学习阶段、实践阶段、参赛阶段。使用年限为2 年,即从大三至大四。

5.3 学生参加足球裁判员培训可取代的环节学生参加足球裁判员培训、学习、实践、比赛的过程,在一、二年级可作为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成绩,取得相应必修学分;在三、四年级可作为学生体育与健康选修课成绩,获取相应选修学分。还可根据学生在足球竞赛工作中的表现给予以适当的奖励学分。

6结语

6.1 足球比赛已成为大学生进行课内外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的绝佳方式。足球裁判是维系比赛平等、公正、公平进行,提高足球运动技、战术的根本保障,尽快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体系势在必行。

6.2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良好的足球竞赛氛围,为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体系提供了充分必要的条件。

6.3 培养体系实施的基本原则是,课外与课内相结合(以课外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以分散指导为主) ,中心环节是学生裁判员的选拔与培养,最终目的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学生足球裁判员队伍。

6.4呼吁加强对普通高校足球裁判员培养体系的深层次研究,不断完善普通高校学生足球裁判员的选拔、培训、考核、使用等管理与运行机制,使之能尽快适应我国普通高校群众性足球运动蓬勃开展新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乔蓓云,乔镖.武术新规则对世界武术锦标赛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

[2]王路遥.竞技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创新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编辑委员会审定.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4]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6]王汉臣,王永权.对我国实行足球裁判职业化的分析与探讨[J].2007.10.

[7]杨一民.营造良好环境推进足球文化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4.2:15~16.

[8]薛龙,张鲲.裁判对足球赛场秩序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3,10(4):30~33

[9]李海,马国凯.我国足球裁判员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1):67~69.

[10]中国足球深化改革课题组.中国足球深化改革研究[M].中国足球协会.2001.9.

[11]易人.国际足联秘书长说裁判的职业化[J].国外体育动态.1993,第30期:234~235.

[12]陆明辉等.论利用教学比赛提高足球普修课教学质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4):526—527.

[13]成一祥.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浅析叨.科技信息.

[14]齐锋,朱书祥.普通高校足球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探讨叨.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6).

[15]李宁.高校足球选项教学改革新论『J].体育文吏.2000(6):49.

[16]陈春政.停球是影响足球比赛的重要因素IJl山东体育~2005(3):24.

 

比赛教学法论文篇8

关键词: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体系

排球运动从1895年正式由裁判员主持比赛开始,裁判员就和排球运动交织在一起,对排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高校排球运动日益普及,基层比赛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普通高校学生裁判员培养体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观摩法、实践法等研究手段和方法。

2 讨论与分析

2.1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排球运动在我国高校非常普及,排球比赛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各高校由于排球裁判员严重匮乏,已严重制约了排球运动在我国高校的进一步开展。

(2)普通高校体育教研部雄厚的教科研师资力量,能够保障在严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对大学生裁判员进行系统的培养。另外,普通高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文献图书音像资料,也为培养学生裁判员提供了必要的物资基础。

(3)大学生思维敏捷、知识丰富、激情涌动、勤学好练,具备了排球裁判员的潜能。

(4)大学校园日益增多的排球比赛为学生裁判员的培养提供了较多的实习环境。

2.2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体系以“健康第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归纳出一套符合普通高校学生特点的排球裁判员培养体系,使高校的排球比赛更好地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服务。

2.3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体系的构建

2.3.1制定“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计划”

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以适当的形式列入到“教学计划”、“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或其他计划中,从制度上保障培养体系的顺利实施。

2.3.2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年限、阶段及使用年限

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年限一般为2年,即从入学至大二结束,使用年限为2年,即从大三至大四。培养人数以每一期20~30人为宜。培养过程分三个主要阶段,即学习阶段;实践阶段;参赛阶段。

2.3.3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训经费的来源

主要经费来源于体育教学维持费或专项经费,另外一部分经费来源于学校、校工会、校团委对“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计划”的资助。

2.3.4学生排球裁判员的选拔与分组

(1)选拔途径与方法。在校内的宣传橱窗张贴海报,在校园网公布培养计划与人数,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进行选拔。

(2)选拔条件。具有一定的排球理论与实践基础;良好的思想素质、良好的心理品格和优良的身体素质。

(3)分组。将选拔的学生分为4~6组交由不同的教师具体指导。

2.3.6学生排球裁判员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1)培养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的基本原则。本着课外与课内相结合(以课外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以分散指导为主)的原则,从理论与实践两个主要层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培养。

(2)培养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所采用的主要教法与手段。采用CAI教学法、视听法、诱导法、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观摩法、实践法等教学手段进行培训。

(3)理论教材的选用。理论教材宜选用1998年,高子琦和黄辅周编著的《排球裁判必读》,作为辅助的是高峰的《竞技指导论》,参加培训的学生应人手各一册。

(4)全面加强排球规则及裁判法等基础理论的学习。基础理论的学习主要包括排球裁判培养与实施小组的教师定期集体授课和学生自修两个主要环节。内容除了包括“排球竞赛规则”,“排球竞赛规则分析”,“裁判方法”等专业理论知识外,尤其还要关注“裁判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对有关“专题”的探讨。

(5)主裁判,第二裁判员手势、哨声,司线员旗示,记录员职责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技能的学习可以分两个基本步骤。一是在比赛环境之外单独训练,要求学员必须达到自动化程度。二是在比赛的环境中综合训练,常用的手段有“场下带吹法”和“场上带吹法”。这些手段有利于基本技能的尽快掌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开展专题讲座与讨论、咨询活动。排球比赛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裁判员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或进行讨论、咨询活动,使学生增长见识。

(7)观摩学习。观摩学习有两类:一类是组织学生现场观看基层排球比赛,另一类是组织学生观看重要排球比赛,通过观摩,使学生了解一般裁判员和优秀裁判员在临场执法时的区别,以解决学生在理论学习与竞赛实践中遇到的未能解决的问题。

(8)临场实践及其指导。经过比较系统的理论与技能训练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临场执法的能力,需大量的临场比赛实践来提高学生裁判员对比赛的监控能力和实际执法能力。

2.3.7学生裁判员等级考试机制与使用机制的健全

中国排球裁判员的等级分为3级、2级、1级、部级和国际级五个级别,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的培养与使用纳入到地方协会的整体计划之中,定期对高校培养的学生排球裁判员进行国家等级裁判员考核,及时颁发等级证书,并择优选用其中的佼佼者参加地、市级比赛,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应推荐参加省乃至更高级别的比赛。

3 结论

(1)排球比赛已成为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方式。排球裁判可维系比赛公正、公平进行。

(2)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良好的排球竞赛氛围,为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体系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3)构建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体系的关键是领导的重视,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分工协作,重点与难点是有关政策、制度的健全和经费的落实。

(4)呼吁加强对普通高校排球裁判员培养体系的深层次研究,不断完善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的选拔、培训、考核、使用等管理与运行机制,使之能尽快适应我国普通高校群众性排球运动蓬勃开展新形势的需要。

(5)普通高校排球裁判员队伍与高校的群众性排球运动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如果再不扭转的话,我国普通高校的群众性排球运动必定会继续滑坡。

参考文献:

[1]高子琦.黄辅周[M]排球裁判必读.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8.

[2]中国排球协会.排球竞赛规则2005-2008[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

[3]高子琦等.排球裁判法图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驱动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诗文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