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1 11:12:38

过渡教育论文

过渡教育论文篇1

一、过渡环节主要存在的三个问题

1.幼儿被动等待,教师消极控制。教学活动结束后幼儿无所事事地游走在教室,教师只是消极地控制幼儿,避免幼儿出现安全问题即可。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意识淡薄,教师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化”,以“保姆”的方式作用于幼儿。

2.渡环节缺乏教育性。过渡环节处于教育“真空”状态,幼儿无法在这一环节中获得身心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教育意识,不能抓住过渡环节的教育契机,特别是不能将过渡环节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比如,教师在午休后独自忙着整理幼儿的床铺,却没有意识到整理床铺是一个教育契机。有些教师也曾尝试让幼儿自己叠被子,可是这样做不仅秩序很乱,而且大多幼儿也叠不好被子,还得自己重新整理,反而加重了工作量。因此,放弃了这种尝试。工作的效率化使教师片面追求外在的效果,而没有把幼儿本身的发展看作最重要的问题。

3.过渡环节无法与主题教学发生联系。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包括集体教学、过渡环节、户外自由活动等都应该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并形成系统化的方案。这些设计应该具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所有活动都应该为这一目标服务。但是,很多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单元活动目标时,只注重集体教学活动目标的设计和达成,而忽视了过渡环节的处理,未将过渡环节纳入到整体目标之中。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为了过渡而过渡,把过渡环节看作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认为它不是“正规”活动,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对其不够重视。

二、过渡环节存在问题的应对之策

1.游戏托盘。即教师事先将活动室内不同区角中的某一材料放置在托盘中,在某些过渡环节时让幼儿一起讨论教师呈现出的材料的多种玩法;同时,通过对区角材料的讨论使幼儿在过渡环节时能在区角中自主学习。

游戏托盘可以在教师早上接园、从集体活动过渡到区角活动、从户外活动过渡到室内活动等过渡环节中使用,其具体功能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增强幼儿对区角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幼儿在过渡环节时自主学习。很多幼儿只关注于区角当中某些特定的材料,而对区角中的其余材料或是其他区角视而不见。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操作游戏托盘中的区角材料时,能调动幼儿对该材料及其所在区角的兴趣。另外,当某些区角出现鲜有问津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将幼儿不大感兴趣的区角的材料放置在游戏托盘中,在过渡环节时提醒幼儿予以关注并进行讨论,进而使幼儿对其产生兴趣。

(2)使幼儿学会选择和计划,避免游离于区角。幼儿园中不少幼儿在区角活动时不会选择而出现“随大流”的现象,或是瞻前顾后,哪个区角都想去,但哪个区角都不能集中注意活动,最终在整个活动期间游离于区角。因此,教师使用游戏托盘引导幼儿熟悉所有区角的材料,有利于幼儿自主选择和计划区角活动。

2.活动回顾卡片。即教师亲自或是邀请家长,甚至可以是幼儿自己通过拍照记录幼儿生活、学习活动的情境,特别是与教学主题相结合的事物、场景等,并将照片制作成带有简要文字说明的活动卡片。

活动回顾卡片主要是在过渡环节引导幼儿通过谈话的方式回顾自己的所见所闻,并愿意和同伴分享,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同时还能通过交流丰富幼儿的阅历,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替代性经验。

过渡教育论文篇2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过渡语是衔接教学各环节非常重要的桥梁,恰如其分的运用课堂教学过渡语不仅是评价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准,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对课堂教学过渡语的重要性和过渡方式做以概括和总结,希望对今后的高效课堂乃至教育教学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课堂教学过渡语,作为教师教学语言素质的一方面,属于教学基本功范畴,是教学技能之一。作为一名教师不知何用和不善其用都会大大影响课堂的效果和质量。对于一位新教师来说,能否灵活并恰到好处地运用过渡语在高效课堂中显得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运用课堂教学的过渡语呢?

一、课堂教学过渡语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于教材的每个部分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架设一座桥梁式的过渡语,才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才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以顺利通过并深入发展。

2.“串糖葫芦”的作用。教学过渡语,就像串糖葫芦一样,把这些“山楂”(教学内容)串起来使其上下贯通,环环相扣,不落痕迹地把学生的思路由一个教学环节顺利地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给学生清晰的教学脉络。

3.激发学生有意注意的作用。课堂教学过渡语,可以提醒学生下环节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起到引导作用。

4.温固而知新的作用。在教学过渡时,采用铺垫式的过渡语,不仅使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而且有意的让学生思考已有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存在哪些内在的联系。

二、地理课堂教学过渡语的运用方式

1.自然过渡式。即教者直接引入施教的内容。此类用语大多用于一堂课的开头。教师在上课时,直接说我们今天学习什么内容的语言来过渡。例如:《美国》这节的学习,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过渡语:“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同时也是2008年经济危机非常严重的国家,大家知道它是谁呢?”依据学情,学生的感知,设计过渡语导入,没有任何跳跃,自然引入新课。

2.承上启下式过渡。此种类型的过渡语,是一种基本用语形式,用于课堂教学的各环节都行。例如,《大洲和大洋》这节内容,教师的过渡语就可以直截了当的这样设计:“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那么在地球上最明显的差别就是陆地和海洋的差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陆地和海洋,即大洲和大洋。”

3.小结式过渡。这类过渡语一般用于教学环节之间或课堂教学环节之末。教师在上环节教学内容结束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择其重点作以小结,然后过渡到下一环节施教内容。例如,《黄土高原》这节内容,我们在学习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之后,接着教师问:“如此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想出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呢?请大家根据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结合教材图文资料来总结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功经验。”学生不仅能把教学的重点在脑子里再现出来,而且加深印象,巩固教学效果。

4.疑问式过渡。教师用一句话把上环节中所讲述的内容说出来,然后提出相关问题,引入下环节施教内容。这类过渡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中常用而又较好的一种过渡手段。例如,《中东》这节内容,在观看了海湾战争、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等图片和相关视频后,教师提问:“为什么这里的战争和冲突不断,什么原因使它成为全世界的热点地区?”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产生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欲望。这种过渡方式,如果教师能够再深入研究问题的提出方式,把握问题的层次和梯度,配之以声情并茂的表述,又将给课堂教学润色不少。

5.铺垫式过渡。这类过渡语一般是把上一环节或几环节所学主要内容,复述一遍(或结合板书复述),然后过渡到下环节施教内容上来。例如,《新疆》这节内容,教师通过对新疆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征的复习,并配以板书,得出恶劣的自然条件,自然而然地引到新疆在这种环境下要因地制宜进行发展,即特色的绿洲农业、畜牧业以及西部的能源开发。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还可以帮助中等生、学困生重温上一环节的知识点,既有“温故”作用,又为新授知识做好铺垫。

6.转折式过渡。通过前一环节内容的学习,利用过渡语承转到下一环节内容的学习。这种过渡方式通常用于教学的环节之间。例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这节课中,对于近几年旅游业下滑的内容,教师可以这样来设计过渡语:“丰富的旅游资源使旅游业成为了这里的支柱产业,并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傣家人们的生活也富裕起来了,但是不是这样就高枕无忧了呢?接着引出旅游业下滑的问题。通过承接前一环节的内容,学生不仅掌握了旅游业是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又通过转折式的语言,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目前的旅游业仍存在很多问题,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到一堂课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要使学生有个清晰的内容框架,认清内在的联系,恰当的过渡语相当重要。课堂教学过渡语既是教师行业的用语,又是一种语言艺术,因此不仅需要我们青年教师多听,还要多思考,勤于精心设计,逐步达到会用、善用、巧用的程度。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精炼教学过渡语,发挥它的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得明白、学得轻松、学有所获,为课堂教学增辉添彩。

参考文献:

[1]罗建国.会用、善用课堂教学过渡语[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10):59-59.

[2]刘品德.精妙的数学课堂过渡语[j].广东教育,2007,(3):37-38.

[3]覃旦军.巧用教学语言,激活学生思维[j].湖北教育,2001,(7):30-30.

[4]张岩.巧设过渡语言,优化课堂教学[j].黑龙江教育,1994,(12):27-28.

[5]唐有泉.巧设过渡语[j].湖南教育,1991.

[6]陈平.谈课堂过渡语的运用[j].现代技能开发,2003,(3):35-35.

过渡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 本科教育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本文将选择中美两所酒店与旅游高等教育中的著名高校――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和普渡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系,利用现代网络工具在两所大学网站上搜索、浏览、下载相关资料作为参考,通过对比这两所大学酒店与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探讨我国当前该专业本科课程改革的重点。这对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酒店与旅游管理人才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课程指导思想

高等酒店与旅游教育,是在高等教育的前提下,进行酒店与旅游管理的专业性教育,以培养酒店与旅游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再加上旅游学的综合学科特性,反映在课程设置指导思想上,则应是理论与实践并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强调国际性和超前性。一方面,专业课程多以双语教学为主,以国际旅游发展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为基础,注重培养掌握国际旅游商业管理领域所需要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与国际著名酒店企业集团的合作,使学生获得广泛的现代国际酒店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职业经验和技术。

普渡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则强调广泛性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一是鼓励学生在一切与接待服务相关的企业培养其服务技能;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接待业所需的相关理论和技能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及科学知识,使学生成为知识面广、实践和创新能力强、人文素质高的高级接待业管理人才。

2 课程结构

近20年来,我国高校旅游专业的课程结构基本上是以学科或知识的逻辑来组织的,在纵向上实行的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体系,在横向上又以必修课、选修课进行划分。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秉承了这一设计理念,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领域课构成(如表1),理论教学总学分为141分,比例分别为44%、36.9%、19.1%。这种结构化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对学问的逻辑关系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但这套课程体系专业课少,教学时数仅占总学时的19.7%,而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则分别为43.7%和36.6%。

在课程设计上,我国的高等院校可借鉴美国普渡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课程结构,该校的课程设计为:能力培养(Competency Requirements,60学分)-专业课(Major Requirements,60学分)-选修课(Electives,10学分),共130学分,比例分别为46.2%,46.2%,7.6%。这一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的数量与能力培养课的数量相当。另外,普渡大学设有一个专门负责与学生沟通并对其选修课程进行指导的机构,帮助学生有计划的学习。

3 专业课程设置

将华工旅游管理专业与普渡大学的酒店与旅游专业课程分为学科基础理论、商业管理、酒店管理、餐饮管理和旅游管理四类(如表2所示),进行横向比较后发现:

华工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总量多,以学科基础、旅游和商业管理三类课程为主。其中,学科基础课的数量最多,真正体现了培养目标中追求的“厚基础”;商业管理类课程中,财会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等可以说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通识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关联度不大,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行业发展对旅游教育的要求。另外,华工的专业课程存在较为明显的“重理论、轻应用”现象,专业理论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很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

普渡大学的专业课程总量少,主要集中在酒店、餐饮和商业管理三个领域。商业管理类课程中将服务业的实际与财会学、市场营销学、法律等领域的知识相结合,开设了诸如服务业财务会计、酒店和旅游业法律等多门此类课程,与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紧密联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行业指导性。与华南理工大学相比,普渡大学的专业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日常课程实施中强调“能力教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使学生成为接待业领域中集合了技能、理论与职业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

4 实践教学环节

美国旅游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具有明显的“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渡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除了130学分的理论教学外,还有至少32学分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①校内实习:学院的餐厅既能为学校师生提供服务,又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学生每学期可以有两次在这一真实的餐厅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机会。②社会实践:普渡大学职业中心负责安排学生到行业内著名企业带薪实习和就业。在实习过程中,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完成酒店业内至少包括从采购到市场营销再到服务管理三个运营领域的实习,以全面了解酒店的整体业务,应对今后在管理职位中面临的挑战。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共25学分,课程均为必修课,包括校内的前厅与客房、餐饮、西餐与酒水等服务实训,每门课程为期两周,均集中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校外实践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专业实习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使学生的职业意识、择业目标更加清晰,为学生就业打开了绿色通道。

5 结论与讨论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所代表的本科课程体系层次较多,强调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未能凸显专业教育的重要性,重理论,轻应用。普渡大学的课程体系架构简单,专业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学生获取知识的自由度大,学生毕业后知识技能储备较为丰富,就业去向多样。未来我国酒店与旅游管理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可适当增加选修课门类,定期邀请名师和行业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介绍学科和行业的前沿研究动态,使课程形式多样化。还要注意立足于某一专业方向,以必修或限选的方式增加专业主干课程,以强化专业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通过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改善高校实践教学的条件,既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的问题,又能使学校教育有的放矢,不失为加强专业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庄捷.我国与国外旅游高等教育之比较[J].旅游学刊,1998,旅游教育专刊:47-50.

[2]谭白英,毛福禄.中外旅游专业本科教学体系的比较[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20(5):105-108.

[3]李婧扬.中外饭店管理教育比较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7,

19(11):84-95.

过渡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过渡技巧;方法;多媒体

众所周知,要写好英语文章,一方面要保证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整体一致性,另一方面要保证段落之间的结构的连贯合理性以及完整性。

一、学习过渡技巧的重要性

在英语写作中,要想做到文章段落的统一、连贯和完整,文章和段落内部的句子就应该按照一定的关系组合在一起,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衔接流畅。即使是这样,所有的句子意思都清楚,并且逻辑顺序正确地排列,但是如果句与句之间缺乏恰当的过渡,整个段落的连贯性还是会受到影响,而段与段之间也缺乏恰当的过渡,那么整篇文章就会受到影响。

二、学生常出现过渡技巧使用错误的问题分析

1.英汉语言结构特点的不同导致过渡语使用上的差距

英语借助语言的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来实现词语和句子的连接;汉语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词或句子的连接。

例子:虽然教育投资越来越贵,但是人们学习的热情却没有一丝减少。

Although the education investment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expensive, but people don’t reduce their enthusiasm about learning.(×)

Although the education investment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expensive, people don’t reduce their enthusiasm about learning .(√)

要点提示:汉语中有“虽然……但是……”,而英语中只有“although+从句、+主句”的这种形式。

2.段落间缺乏应有的必然过渡句

受汉语母语语言习惯的影响,很多学生不会使用段落间的过渡,导致写出的英语段落有汉语的书写因素,从而影响英语写作习惯的培养,不利于英语语感和英语写作能力及技巧的把握。

三、过渡技巧

1.段落间承上启下过渡语句的使用

在议论文体中,为了使段落间能够自然过渡,使用具有概括意义的语句很重要,从而使文章承上启下、一气呵成。

例子:(1)There are many reasons explaining the phenomenon.有许多原因解释了这个现象。

(2)A variety of reasons have led people to give up their city life. Some have... Others,... But most of them...一些原因导致人们放弃了他们的城市生活。

要点提示:这两个例句可用于原因型议论文体中,在第一段交代了社会现象后,为了保证一、二段自然地过渡,可使用这样简单的短句将两段连接起来,保证文章具有条理性。

在教学过程中,事先给学生准备好缺乏过渡句的文章段落,让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多媒体查找相关的信息,并做出书面的报告和口头的总结,自我意识到过渡技巧的妙处和实际作用。

2.批驳型议论文的文章过渡

批驳型议论文主要是对某一观点或做法进行批判与驳斥。这种论文往往会先阐述一种看法,然后给予驳斥,正面阐述。因此为了保证论文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就需要用相关的过渡句子进行连接。

例子:(1)Although there are also a number of persuasive arguments advanced in defense of advertising, they ignore some facts. In the first place,...In the second place...

尽管也有一些说服力的论证为广告辩护,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些事实……

(2)It looks like a good idea, but they don’t notice...

看上去这是个好主意,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

要点提示:在交代过一种观点后,利用这样的过渡句引出自己的观点,并对前者进行批驳。像although...,It looks like...,but...所引导的过渡句,以退为进,评论的观点更加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英语作文中过渡技巧的学习和使用是伴随英语写作学习全过程的。如同饮食中的佐料、调味品,虽不是什么大菜、主菜,但是缺少它,味道肯定大打折扣。让学生发挥主动性,以口头作文的方式,利用ppt演示作文中这些方法技巧的使用情况,从而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自觉养成巧用过渡方法、完善句子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中级写作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杨贤玉.新编英语写作概论.中国传媒出版社,2009.

注:本论文为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2012年度立项课题(立项编号103)阶段性成果之一。

过渡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官渡区;阳光体育;课间操

以前的课间操就是广播体操、眼保健操为主,其运动负荷较小,课间操等于广播体操,并且广播体操普遍存在周而复始,单调重复的使学生厌倦的内容,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大家看到,课间操单一的老一套的形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暴露出的诸多弊端逐渐显现,人们开始考虑:能否改变课间操只做广播体操的做法,而用其他形式代替,随着“阳光体育”这个词语的出现,客观分析形式,转变传统观念,不断提高认识。

本课题就是对“阳光体育”提出后的校园里课间操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我区各校的发展现状,及其各校对其自身的不足提出的相应措施及改进的方案,为我区的“阳光体育”更好更优良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和理论、实践参考。

1.1昆明市官渡区四所中学“阳光体育”现状调查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7.2%的学生了解“阳光体育运动”,而62.8%的学生只是简单从电视和老师那里听说过或根本不知道“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导致部分学生认为阳光体育运动等同于学校的运动会和体育课,误导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和意义。这说明了我区“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不深入、不彻底,学生没有从本质上理解国家的文件下发的重要性。

1.2昆明市官渡区四所中学学生对“阳光体育”的认知途径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以广播操的形式开展大课间的有78人,占到总人数的20.1%,最多的选择还是以广播操加跑步的形式进行开展,这部人的人数占到25%,因为这样的哦选择的原因是其一,广播操动作单一,集体性比较强,比较符合学校的实际进行开展,跑步也是其中之一,跑步是容易组织进行开展。所以大多数学校都进行这样的课间操组合,以其他形式开展活动的只有4.4%,因此在开展出新的阳光体育项目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官渡区四所中学学生没有完全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学生的认知途径太过局限,学校宣传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3.1.2官渡区四所中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频率低、次数少,而且运动量明显不足。

3.1.3学校占课现象比较严重,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成为影响了学生体育课被占用的主要原因。

3.1.4官渡区四所中学学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式单一,除了正常的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之外,学生几乎没有条件参与其他体育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2建议

3.2.1大力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和引导力度,指导学生强化体育参与意识,不断吸取健身知识,理解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下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3.2.2学校应加强学生早操和课间操管理,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3.2.3适当调整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内容多样化,增加形体健美课程,流行时尚科目,及赋有挑战性的科目,加强小球类(乒乓球、网球、羽毛球),休闲类(舞蹈、太极拳、健身操等)及游戏体育的一般技能学习,增强学生体质。

[参考文献]

[1]张立国.时明旺.对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1.52-55

[2]杨红.阳光体育:学生生命成长的诉求[J].南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09.5(8).26-32

[3]李莽.让阳光体育渗透到校运会.[J].四川巴中市第二中学.2010.11.(2).101-108

[4]何凤英.赵惠.程丹.全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2009.(35).951-993

[5]周唯,王娟,等.“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与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6).108-115

[6]李冬梅.“阳光体育运动”对体育教育专业提出的新要求[J].辽宁体育科技.2007.(85).9-18

[7]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0-14.

[8]胡传庆,许国芳.对“阳光体育“的思考和对策[J].体育师友.2007.(6).31-46

[9]罗振宇.关于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百家论坛.2007:44-45.

过渡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 高职生 职业生涯规划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eaching Combined with Career Planning

YE Xiaolu

(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four major problems exist i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psyc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noting that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generate complex social factors and practical factors, and then presented corresponding solu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Key words vocational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1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逐渐提高,就业机会日趋紧张,用人单位在注重员工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个人规划。但是,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中,只凭单薄的文凭和常规的专业技能在求职竞争中屡屡碰壁。甚至有些高职毕业生将就业压力一味的消极埋怨高校扩招和社会结构失调,丧失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皆开始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高职院校以怎样的形式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

据调查发现,由于多方条件限制,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独立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而是将课程内容融入到其他课程与校园活动中。但是,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与客观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因此,要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成长达到全方位的效果,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尽早的系统引导学生开展对自己个人职业选择主观因素的分析。

2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的普及,2011年被教育部列入高校必修课程范畴,因此,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高职院校的大一公共必修课之一。但由于这门课程发展时间较短,框架不够清晰,使这门课开展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并面临着重重困境。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预防和干预为主,发展为辅,大部分内容都重在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及时调整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把课程教育引入了被动式防守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积极品质与健全人格的形成。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繁多,但效果甚微。如今说教式已不流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尝试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但一直都没有形成一种极具本课程特色的教学模式。较为提倡的体验式授课法,仍是停留在理论上居多,实际的教学手段呈现甚少。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评估方式依然陈旧,平时的考勤、作业加上期末的试卷测试或小论文,合成学生本门课程的成绩,与其他课程无异,也不能很好反映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态,因此教学评估不能评估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真实情况,有失公正。

3 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均属于心理学的分支,都建立在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对“全人”的理解有着共同的看法。1909年,帕森斯第一次阐述了个人特质与职业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心理学的人之匹配理论帮助人们选择适合的职业。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心理学人本主义思潮的崛起,推动了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的诞生和发展。而在心理健康方面,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在《论人的成长》一书中指出:“人的成长不是等心理疾病发生以后再进行矫正,而是要在教育中促进新一代人的健康发展。”大学正是一个人从学生时代逐渐向职业过度的准备与探索阶段。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促进了自我认识和外在职业环境的认识,也提高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自我意识的要求包括沟通能力、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激励-强化自信等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有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适应、学习心理、意志品质、情绪健康、自我认识、人格健全、人际关系等。可见,两者内容的重合度较高。而且,之所以大学阶段为个人心理问题高发期,是因为考上大学的目标实现后,大部分学生陷入了目标缺失期。因此,为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让学生在入校之始就开始学习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的修炼自己是十分有必要的。研究表明,人的自我意识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况且,职业生涯规划在个人自我认识教育方面,能打通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三者间的任督二脉,很好地弥补当今大学教育只重视知识灌输这方面的缺陷。

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仅使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更为系统有序,环环相扣,而且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更具体,内容更贴近时代需求,更有利于当下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成熟。因此,构建一套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极具可行性和必要性。

4 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索

4.1 调整教学目标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应从预防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以潜能开发与良好心理素质为培养目标,自我认识与自我规划相结合,人格健全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积极面对生活,乐于面对挑战的态度与品质。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不仅仅停留在没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阶段,而是持续的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调整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变化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奠定了自我意识、人格特征等个人内环境建设的基础。

4.2 延伸教学内容

根据以上《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标准,要对课程教学内容从单纯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向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整合转变,将培养方向从心理健康的学生过渡向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未来职业人。因此,在心理适应板块的教学中要从校园环境的心理适应过渡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再进一步过渡到求职与就业环境的心理适应;在学习心理板块的教学中要从学习压力应对、考试焦虑调适过渡到学习目标制定、学习习惯养成,再进一步过渡到应变能力、创新能力、逆向思维等潜能开发与行为能力训练;在情绪健康板块的教学中要从学习情绪问题的解决过渡到学习自我情绪的管理,再进一步过渡到对自我情商的开发;在人际关系板块的教学中要从校园友谊与爱情的处理过渡到人际沟通技巧,再进一步过渡到职场人际关系的处理;在自我认识和人格健全板块的教学中要从自卑心理与自恋心理的调适过渡到对自身气质、性格与兴趣的解读,再进一步过渡到个人与职业的匹配度的分析。

4.3 创新教学形式

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笔者一直尝试以心理游戏与课堂研讨相结合为主,再结合案例教学、视频教学等其他方式为辅的特色体验式教学形式。每堂课都设计一个与本次课程目标相关且全体学生可参与的心理游戏,游戏结束后以讨论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本次游戏的理解和感悟,最后经过教师统整与延伸,深化内涵,总结课程重点内容,在轻松氛围与主动参与中让学生不知不觉接受知识点。以人际关系板块中的沟通技巧内容为例,设计了“天使与主人”的心理游戏,每位学生将在小纸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并将自己的名字折叠投入一个盒子内,然后每位同学在盒子里抽取一个小纸条(如果抽到自己的名字将重抽),偷偷记住纸条上的名字,这个名字就是这位同学的主人,自己就成为自己主人的天使。用一周的时间,天使要为主人默默的服务但不能被主人发现。在下一周课堂上,如果天使一直没被自己主人发现,但在谜底揭晓后,主人却想得起来自己的天使帮助过他,天使获胜;如果主人早已猜到自己的天使,则主人获胜。游戏结束后,全班开始讨论三个问题:(1)天使和主人获胜的技巧有哪些?(2)哪些天使和主人是你喜欢的?(3)在校园中,你该如何做别人的天使和主人?(4)在职场中,你又该如何做别人的天使和主人?最后,教师将学生的答案整合在一起后就形成了一套既贴近学生自身又容易实践的人际沟通技巧。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课堂氛围轻松,学生参与度高,而且环节清晰,层次分明,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4.4 改进教学评估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直以期末测试或者课后作业等终结性评价作为教学评估方式,但为了增加教学评估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可以将阶段性评价作为一部分比例的成绩,如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第一部分为自我分析,在课程初期完成,教师修改后学生可根据教师的修改建议进行修正。教师再根据学生修改的程度给予成绩,这种评估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对任务的理解,也能更好得达到任务效果。第二部分为学习规划,可在课程后期完成,教师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修改与给予成绩。第三部分为职业初期规划,可放在学生大二、大三时的就业指导课上继续完成。类似这类阶段性的教学评估方式将成为未来高职生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教学评估手段。

4.5 增设课外咨询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中心都是将重心放在学生心理疾病的排查与心理问题的咨询,未来应该增加发展性的咨询项目,比如学生生涯规划与个人成长咨询等,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完善化的体现,也为学生提供自我成长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总而言之,将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成为一门集知识、体验、操作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是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目标为导向,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层面的人格与意志的健全,心理健康以自我完善为导向,更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层面的自我意识觉醒,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职业修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潘云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5).

[2] 张豫晋,姜琪.高校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2012(1).

[3] 程利娜.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J].教学研究,2012(7).

[4] 门瑞雪,李菲,范志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3).

[5] 刘艳.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

[6] 张利兵.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J].科教文化,2013(1).

[7] 蒋涛.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与路径探索[J].学术探索,2012(6).

过渡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教学衔接

通过具体的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是无可非议的,从扎实训练学生基本功入手,搭好了三座桥:即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桥,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小学向初中过渡的桥。低年级侧重搭了启蒙桥。在入学之初,注意为儿童创设了学习语文的情境,让儿童在语言环境中学好汉语拼音,打好识字和写字的基础,利用汉语拼音工具,提早读书,同时早读书为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架起了桥梁。中年级一直是学生低凹段,语文教学一方面在注意丰富学生词汇的同时,加强句段训练,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学生独立默读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指导读书方法。从三下开始以读写训练为重点,从多方面拓宽道路,铺好了过渡桥。高年级语文教学注重把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统一起来,以阅读为基础,读写有机结合,同时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能自己读书,自己会作文,在实践中培养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初步的创造精神,为升入初中搭好了挺进桥。

到了初中以后,尤其在七年级上半学期这个“过渡期”内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自信心。七年级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又例如在初一上学期的每次测验或考试前,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列出详细的复习提纲;测验考试后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总结教训;到初一下学期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上述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避免使用深奥艰涩的学术语言。对于学生的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六年级到七年级是中小学教育过渡的结合部,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这一结合部的衔接是基础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小学毕业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认知前提差异较大,从而加剧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特别是新生跨入初中大门,心理年龄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在他们的眼里,初中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陌生的世界: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功课增加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初中教师不再像小学教师那样,保姆式地扶着走,加上对新的学习生活、学习任务、规范要求了解较少,使大部分初中生在心理、学习、交往等各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很快适应,走了弯路,出现滑坡。所以说,认真抓好中小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非常必要,很有意义。

传统闭卷考试对检验学生的知识量,测试学生的记忆能力、技巧运用能力、知识综合能力等是有益盼,但是很难综合考量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操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在这种评价方法下,学生高分低能、按部就班,缺乏创新精神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应该对传统闭卷考试进行改革,使考核方式和考试形式多样化。增加小论文、小设计、小制作、现场操作、抽查实验、分组测试、口试、计算机测试等考核方式。考试形式既可以闭卷,也可以开卷;既可以笔试,也可以口试;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集体完成;既可以场内完成,也可以场外完成。总之,新的考核方式既要能考查知识,又要能考核能力。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因教师、课程、学生制宜。教师有命题、选择考试形式和评定成绩的权利。

总之,中小学有效衔接的问题是一个大课题,需要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地开展实践与研究,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为断改进教学,不断加强中小学教学的联系与衔接,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探索才刚刚起步,让我们携起手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教师、走近学生,共同走出一条中小学教学有效衔接的光明之路。

过渡教育论文篇8

一、从绪论课开始,让学生感受课程价值,实现心理上的过渡

从笔者调研的经验看,绪论课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其实,学生从义务教育阶段进入高中阶段充满了好奇、疑惑、渴望,还有恐惧甚至有些无所适从。教师如果能够精心设计绪论课的内容,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思想情感、精神向往、价值追求、教学风格和特色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科书为教师提供了进行绪论课教学的材料,但并不是把教科书内容简单罗列,要精心设计、灵活应用。如可选用静电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听声音,从而联想到雷电现象。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贴近学生生活,从这个角度自然切入高中物理要涉及的一部分内容——静电现象。

还可以选用阴极射线管实验,教师事先说明观察到的亮线是从阴极射出的电子打在荧光粉上产生的。然后像魔术师一样控制射线向上、向下偏转,在学生惊叹的同时揭示问题的本质——是利用磁场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正是人们对电磁现象的深入研究使我们处于电气化和信息时代。

精选这两个实验,学生首先感觉很新奇,有视觉冲击感,其次,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本身的价值看得见、摸得着,心理上那种距离感消失,最重要的是它延伸到促进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进步,很能体现高中物理课程的价值。

二、通过逻辑关系的梳理实现思维方式的过渡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规律的得出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不同的实验关注的要素虽然不同,但基本上旨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在高中阶段,在理性分析、逻辑思维、定量要求、数学计算、概念的严密性、实验的复杂性等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

因此,除了重视科学实验探究外,还应注重理论探究、逻辑思维过程、数学演变思想等。学生的思维方式也要从感性向理性过渡,让学生养成“说话要有根据、说话要合乎逻辑”的好的思维习惯。

如,同样是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义务教育阶段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物体不受力的状态。而高中阶段再现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比上述实验更严谨,同时更注重牛顿的根据事实合理外推的思想方法。还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电流的微观表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得出,等等,都是引导学生探究理论、训练逻辑思维的好材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方式的过渡而不是单纯知识的重复和叠加。

三、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实现学习方式的过渡

高中阶段,学生会学习很多科学研究方法,高一伊始,学生第一次接触理想模型的方法;第一次在物理问题中接触极限思想;第一次用图像定量描述某个物理量;第一次用打点计时器来进行定量的实验,等等。这仅仅是高一开始渗透给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单纯靠概念获得肯定是不够的,要在实际情景中认识、在实践中应用,才能掌握科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过渡。

1.从显性阅读到领会过程方法的过渡。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学,自学要从自读开始,在自读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只关注显性的概念、规律,对于隐含在叙述过程中“过程方法”“整体结构”“逻辑关系”“情感体验”不够关注。这就要求教师自初始阶段提出明确的阅读提纲或问题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问题涉及概念、规律、方法、逻辑关系、情感体验等,引导学生实现从显性的文本中挖掘出思想方法、逻辑关系、知识结构的过渡。

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中,教师把猜想与假说环节设计为学生自读,同时提出如下问题: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困难的?你认为伽利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伽利略的猜想是什么?它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不但能重温伽利略的思维过程、科学方法,还会被伽利略的勇气和创造力所震撼。

2.从体验探究过程到提高探究质量的过渡。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对】探究的质量没有过高要求。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该在此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质量,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1)自主提炼问题。

关于提出问题要素,大多是教师和教科书直接给出,很少有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构思问题。爱因斯坦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有必要对一些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

(2)探究计划的优化和选择。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原理、器材、信息收集技术、操作程序等不同方面构思探究计划,根据现有条件选择、优化有关方法,在交流中完善探究计划,最终应让学生独立制定探究计划。

(3)客观地收集和分析处理信息。

在收集信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数据,树立把数据作为证据的观念,尤其是与预期目标相背离的数据,也要认真分析原因,运用逻辑判断来确定各物理量间的因果关系。该阶段要求会应用图像分析、数学计算等数学工具,定量的要求较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直接影响着科学探究的质量。

(4)科学地评估探究结果。

学生之间的公开讨论、评议是提高评估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让学生提出并比较不同的解释,看看收集的证据究竟更支持哪种探究结果。

当然,学生在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能力往往是不平衡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和指导,能够有效完成科学探究的学习目标,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

上一篇:中学化学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档案学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