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临床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11 21:24:42

肿瘤临床论文

肿瘤临床论文篇1

2003年~2014年我该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标本1000例。所有标本均经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制成4μm的组织切片,HE染色。由两位病理专家经光镜初检后,对部分疑难病例进一步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按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并结合临床作出病理诊断。

2结果

2.1神经上皮组织肿瘤508例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各亚型分类情况。

2.1.1星形细胞肿瘤

包括九小类共390例,约占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的76.8%。其中①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共计16例,年龄4~41岁,平均18.63岁,肿瘤位于幕下者12例,占75%。②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2例,男、女各1例,平均年龄22.5岁,肿瘤位于顶叶和颞顶叶。③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共计140例,男:女约为1.63:1.00,平均年龄36.96岁,<40岁59例,占65.56%,肿瘤位于幕上82例,占91.11%。④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各141例,(各占31.38%)。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构成比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岁以后发病人数逐渐增多,呈上升趋势。

2.1.2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66例,(占13.0%),平均年龄36.9岁,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26例,平均年龄40.19岁,>40岁者14例,占53.85%,2.1.3少突-星形细胞肿瘤49例,(占9.6%)。其中少突-星形细胞瘤38例,平均年龄41.90岁,>40岁者27例,占71.05%,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11例,平均年龄47.2岁。>40岁者6例,占54.55%。

2.1.3脑膜肿瘤

共492例(占49.2%),脑膜皮细胞肿瘤共432例,占87.8%,其中良性各型脑膜瘤404例,占92.87%,不典型脑膜瘤25例,间变性脑膜瘤6例。女:男约为2.18:1.00。脑膜瘤男性和女性总体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对于男性。其他脑膜相关的肿瘤血管母细胞瘤44例,位于小脑者36例,占86.36%。

3讨论

按照2007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重新分类后,本组1000例病例中神经上皮肿瘤仍居首位,占全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50.8%,高于文献报道37.64%。其中星形细胞肿瘤是起源于星形胶质细胞的肿瘤,是神经上皮肿瘤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占神经上皮肿瘤的76.8%,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58.93%~60%。少突胶质细胞瘤是颅内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是胶质瘤的一种独立类型,占神经上皮肿瘤的13.0%,与文献报道的结果接近。脑膜瘤居第二位,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9.2%,高于文献报道34.64%~38%。本组病例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部位以幕上占优势。幕下最常见的部位是小脑。小脑好发肿瘤共36例,主要包括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8例,占50.0%;脑膜瘤18例,占50.0%。了解和掌握各种肿瘤的好发部位,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通过1000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复习,对2007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新认识,与2000年WHO关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相比,2007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对各个肿瘤的发病率、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大体和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标记、细胞增殖状况、遗传学和分子改变、预后因素进行了细致的修订和更新,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对部分肿瘤的WHO的分级进行了修订,如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由原来的WHOⅠ级变为WHOⅡ级。有文献报道,该肿瘤复发率约为50%,一般进展较为缓慢,偶有较快复发者。同时增加了有关遗传学研究进展,如血管母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α-inhibin和D-240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定义中增加了1p和19q杂合子缺失。本组病例虽然未见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但在2007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对其预后的变化值得注意。

4总结

总之,2007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一些新观点体现了WHO对肿瘤认识方面的新变化,这个分级系统不是一个纯组织学的分级系统,而是组织学与生物学行为相结合的分级系统,是病理密切联系临床的结果,突出了全方位、多层次认识肿瘤的重要性,强调了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次新增和明确的肿瘤类型,使病理工作者与临床外科医生之间有共同标准共识,有效的指导临床工作,对于实际工作中的诊断、鉴别诊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肿瘤临床论文篇2

【关键词】跨文化护理理论;肿瘤护理;临床应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与国际文化出现更多的接触,并且也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我国发展,但是,由于文化冲突造成的矛盾等不良现象也不断发生。因此,在临床疾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更多的外国文化,了解不同患者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道德信仰等各方面的事情,掌握跨文化护理理论[1],本文针对外国患者的实际特征,采取跨文化护理理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摘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外国肿瘤患者20例进行观察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的年龄在29岁至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3.8)岁,患病时间为6个月至3年;所有患者都为白种人,并且都信仰基督教,所有患者在中国生活的时间都超过3年,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其中,有3例男性患者与4例女性患者为留学生,另外,有8例患者的妻子为中国人。

1.2护理方法

1.2.1文化维持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在交流的时候,要注重东西方文化差异会对语义理解造成的歧义,按照医生规定的叮嘱对患者进行给药以及个体化的护理,运用跨文化护理理论贯穿整个护理过程,由于所有患者都信奉基督教,因此,不能再患者面前提到“13”以及“星期五”等基督信徒忌讳的字眼;另外,西方人比较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因此,医护人员在进入患者的病房以及进行近距离接触的时候,一定要首先征得患者的同意;禁止向患者提问涉及隐私的问题[2]。

1.2.2文化协商可以针对患者的信仰,在患者的病房布置耶稣的画像等,还可以在患者的病房放置《圣经》,让患者能够在空闲时间阅读;另外,每逢周日,可以请牧师到医院集中为患者做祈祷,使患者能够放松心情,缓解治疗导致的不良情绪。

1.2.3文化重塑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讲述肿瘤治疗的进展,使他们能够清楚知道病情变化,做好心理准备;另外,医护人员还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灵上的关怀,引导他们述说心中的焦虑、悲观以及抑郁等消极情绪,通过“吐苦水”的方式,从而有效舒缓患者的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充分体现肿瘤护理中应用跨文化护理理论的有效性。

1.3统计学处理采取卡方进行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肿瘤患者进行跨文化护理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从护理前的50.0%上升到护理后的95.0%;另外,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从护理前的20.0%上升到护理后的90.0%;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跨文化护理理论来源于实际的护理经验,在本质上强调护理工作的内在逻辑性,指出护理理论的各项概念之间的相辅相成性,在目前的护理研究与教育以及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以及更进一步的发展,促进护理事业的不断进步,有效提高护理效率[3]。

本文选取的20例外国肿瘤患者中,在肿瘤护理工作中采取跨文化护理理论,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提高患者的肿瘤护理效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儒君,李俊英.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临床肿瘤护理的应用[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1,(9):2445-2447.

[2]蔡桂芳,刘玲,李秋莲,等.护理人员应用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99-100.

肿瘤临床论文篇3

为了更好地搜集本研究的资料数据,研究者直接选取了近期来我院进行乳腺分叶状肿瘤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选择的研究对象中,38例患者都为女性,并且她们的年龄大致处于31~59岁,平均年龄则是45岁。其中,选取的对象中处于绝经期前的女性主要有17例,而处于绝经期后的则是21例,全部对象的病史时间可以从6个月延伸到15年左右。对于所有的研究对象,病情起初都是隐藏的,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的肿块,另外其中的18例出现肿块在短期内迅速增大的情形。检查其体表特征可以发现:患者的外形呈现不对称的现象,肿块明显,其直径可达6~16cm;肿块可呈球形,亦呈不规则状,其质地比较坚韧,能够自由活动。

2方法

2.1手术方法

在总体的研究对象治疗中,在正式进行手术治疗之前通过细胞血影像学的检查,可以大致得出其中的22例是乳腺纤维瘤,10例可能是乳腺囊性增生症,剩下的6例则大概是乳腺叶状肿瘤。对全部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34例进行局部肿块的切除,4例进行切除加肿大淋巴结的摘除手术。经过详细的病理检查,可以确定29例是分叶状纤维腺瘤,另外9例是叶状囊肉瘤。对于所有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没有增加辅助治疗。

2.2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对拥有的信息进行差异统计处理,如果P<0.05,就说明是有差异意义的,否则就没有意义。

3结果

3.1病理结果

所有选择对象在进行了严格的病理检查之后可以确定,其中良性肿瘤有24例,交界性则是8例,另外的6例则是恶性的肿瘤。其中,有6例患者进行了全切加腋淋巴结清除手术,在经过手术之后没有出现腋淋巴结转移的现象。

3.2随访结果

在进行治疗之后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随访,得知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形十分良好,没有出现并发症、死亡案例的情况。随访结果显示,有15例患者进行肿块切除术出现复发的情形,经过再次的肿物扩大切除手术(9例)、乳腺全切(6例)手术之后,出现复发的患者均得到治愈。

4讨论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单发性的无痛肿块,起初病情是隐匿的,病程特别的长,出现短期内肿块迅速增大的情形较少。如果患者出现较大的肿块,或者是出现肿块突然增大,或是进行了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手术之后还多次复发的情形,则极大可能是患有乳腺分叶状肿瘤。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断难度比较大,应该结合术前穿刺细胞学检查、术中冷冻切片检查等方式进行慎重的诊断。对于乳腺分叶状肿瘤治疗最好的措施是进行手术,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病理特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手术的方式包括了局部以及全切,具体可以依据患者的年龄、肿块的大小、检查结果等因素最终确定方式。具体而言,如果患者的年龄较高、肿块较大,并且是恶性的分叶状肿瘤,则需要进行单纯的切除手术。乳腺分叶状肿瘤极易出现误诊的情形,并且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形和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手术方式有极大的关联,需要医护人员谨慎对待。

肿瘤临床论文篇4

 

1选择合适的教材,建立循证医学理念选择合适的教材肿瘤科作为专科设置在我国只有30多年的历程,临床肿瘤学‘‘专科化”的教学则起步更晚。我国多数医学院校在早期没有独立的临床肿瘤学师资队伍和教材,教学基础非常薄弱,这部分内容多放在其他专科性质的教学中,教材的肿瘤学‘‘属性”不高,相关内容更新慢,这种状况已经无法适应当今临床肿瘤学快速发展和“专科化”教学的要求1。例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肿瘤发生机制穿插在基础学科的课程中,通过病理学、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教材学习相关知识点,而临床部分又放在各种系统性疾病的章节中。这种教学模式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不强,重点不突出,已经无法适应临床肿瘤学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其他专业的非肿瘤学内容上,客观上忽视了肿瘤学的专业特色,有时也出现内容上的赘述或者脱节。可见,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很难胜任当今肿瘤学的临床工作。

 

要解决这些问题,合理地选择教材是首要环节。目前,国内有少数几个高等医学院校在参考发达国家肿瘤学教育的基础上,编写了适用于我国医科院校的临床肿瘤学教材。除了以导论和概论为主的综合类教材外,临床肿瘤学教材已经能系统地展示学科发展现状。在选取教材时,要依据教育部设定的培养目标和我国大学教育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教材的“经典性”和‘‘先进性”力求教材在体现出科学性的同时,特别能贴近临床实践。我院在总结多年来对临床肿瘤学选修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院教学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内外使用的教材自行编写了《肿瘤学概论》,以此作为肿瘤学本科生教材。该教材在国内编写时起步较早,内容完善,基本上能满足本科生的教学需求。教材系统地概括了临床肿瘤学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涵盖了肿瘤病因学、病理学、诊断和治疗学方面的内容。《肿瘤学概论》特色之处在于强调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初步介绍了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从宏观上较好地把握了现代肿瘤学的发展方向。我们将继续把成熟的肿瘤学基础和临床进展的内容修订进更新的版本中,使其更具科学性、临床实用性和前沿性,力求能够在国内推广。

 

1.2贯彻循证医学理念循证医学将临床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以及患者期望合理地结合起来,是当今临床实践的基础。循证医学模式与传统的经验医学有很大不同,其精髓是遵循最佳的研究证据,把最可靠和最有学术价值的医学研究成果在临床上推广,为诊治患者做出当前医疗条件下的最佳决策2。临床肿瘤学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贯彻循证医学理念,这是临床实践的要求,也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循证的过程既是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也是医学教学的过程,这种思想应贯穿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过程中。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使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避免偏离实际、妄加推断的“想象式”的工作习惯。例如,在肿瘤学临床实习阶段,可以从临床病例汇报开始建立循证理念,通过认真地采集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完善患者的资料,在此基础上依靠本专业成熟的治疗指南进行分析,从错综复杂的线索中发现主要问题,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这个过程即是以证据解决临床问题的体现。

 

恶性肿瘤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介入治疗、中医中药和姑息治疗等,这就要求能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治疗结果,这个目标是建立在临床研究证据基础上的。高级别的临床试验、荟萃分析、学术界公认的专家共识和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的治疗指南等为医生提供了这类证据。在临床肿瘤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依据研究证据来选择最佳的治疗。当然,也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和我国肿瘤临床的实际情况。《NCCN指南》是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的各种恶性肿瘤临床实践的指南,每年都会根据循证医学数据进行更新,它不仅是美国肿瘤学科领域进行临床决策的标准,也成为了全球肿瘤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3。该指南在中国也得到了肿瘤专科医生的认可,并被国内专家“汉化”。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接触并初步领会该指南中的循证医学理念,为未来继续教育奠定基础。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参与科室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学习临床研究设计的基本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循证医学理念。

 

2扩展教学思路,突出肿瘤学特色

 

2.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塑造学生优秀品格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是保证肿瘤学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由于临床肿瘤学涉及到多种基础和临床学科,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系统性的知识结构。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在不断更新肿瘤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相应地提升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避免简单地重复其它学科中教授过的肿瘤学内容,教师要将肿瘤学知识横向地融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肿瘤学不是其他学科的配角,而是多学科有机的结合和深化,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独立学科。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也非常重要,优秀的教师必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指导学生见习时,带教教师的业务水平、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会自然而然地直接影响学生。教师的这种正面示范和引导作用特别重要,有利于提升学生未来的从医境界。

 

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除了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外,还要重视塑造学生的职业道德。对肿瘤学专业医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特别重要,包括引导他们如何做人、如何以医疗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修养,使其能真正理解和同情患者,从而做到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训医患沟通技巧,尤其是可以结合医疗纠纷案例,向学生示范如何进行医患沟通,比如有计划地把医患沟通中经常使用的谈话技巧传授给学生,这些交流方法包括了解性谈话、启发性谈话、鼓励性谈话、解疑性谈话、预防性谈话和慰问性谈话等5。在传授这些沟通方法时,教师要注意语言严谨,尊重患者隐私,这些细节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2.2将基础学科与临床肿瘤学有机结合临床肿瘤学依赖很多基础性学科的支撑。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等是临床肿瘤学的基础。就病理学而言,它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也提供了肿瘤治疗的关键依据。病理学提供了组织学方面的信息,如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程度、肿瘤分级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等,这些信息是肿瘤分期的依据,也是判断预后的根据。在临床部分的教学中,既要强调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性,还要将病理学和临床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汇总所有的资料后进行科学地分析,以便作出正确诊断。更重要的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恶性肿瘤的认识也不仅仅停留在形态学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现把肿瘤病理学推进到分子水平。一方面,将形态学、免疫学和基因诊断有机地结合成为肿瘤诊断的新趋势;另_方面,分子靶向药物能特异地杀伤肿瘤细胞,但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在很多情况下依赖于分子病理学测定技术的支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肿瘤学教学提高到分子层面,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临床肿瘤学的发展6。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学科对临床肿瘤学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学科知识,并与临床实践合理地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临床肿瘤学飞速发展要求的医学生。

 

2.3将肿瘤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多学科综合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根据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体力状态等因素,科学地制定治疗方案,有计划地使用多种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7。目前认为,恶性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发病机制及其复杂,临床治疗难度大,只有通过多学科密切协作,在合适的时间点上使用最佳治疗手段,才能达到相对满意的疗效。这就需要向医学生阐明,综合治疗不是几种治疗手段简单的相加,而是有机地使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合理而规范地治疗肿瘤。建立恶性肿瘤多学科治疗的理念,将为学生进入临床后拓展治疗思路打下基础。与此同时,要强调恶性肿瘤的治疗不仅要重视疾病本身的治疗,也要充分考虑患者体力状态。没有脏器功能支持的抗肿瘤治疗患者无法耐受,反而可能降低生存期。

 

随着人类基因组学等高通量技术的发展,恶性肿瘤药物治疗由广谱的细胞毒药物治疗向特异性强的分子靶向治疗延伸,“量体裁衣”式的“个体化”治疗已经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发展趋势8。根据恶性肿瘤特点和患者体力状况制订出的有的放矢的治疗方案,能选择最佳的治疗药物,避免无效或者过度治疗,使患者得到最大的生存期获益,同时也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在强调肿瘤综合治疗的同时,要重视并依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将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工作思路。

 

2.4注重临床实践医学生在成为临床医生之前,必须经历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过程,即开始于医学院校课堂,循序渐进地进入见习和临床实习阶段,最后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培养一名合格的“专科型”肿瘤科医生,需要将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又能不断地学习并提高理论水平。因此,在临床肿瘤学教学时,教师要将临床工作的经验带到课堂的理论教学之中,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详实深入的临床资料、多彩动感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主动地将理论知识放到临床实践的背景中,建立理论为临床服务的观念。临床实习阶段在整个肿瘤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临床带教教师要定期进行教学查房,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选择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方面的示教工作,并通过具体病例展示如何进行实验室检查、如何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如何选择规范的治疗方案9。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诊疗活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并进行必要的补充和纠错,为以后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理清思路、打好基础。与此同时,在培养学生临床技能和科学思维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们的自学能力。例如,每周开展_次典型病例讨论,鼓励学生以主角身份分析病情和参加讨论,以达到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临床实战能力,促进了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转化。

 

2.5培养科学研究思路科学实验是促进临床肿瘤学不断进步的重要方法。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指导和帮助学生设计科学实验来解决临床问题,对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代表性的实验研究,包括从选题、阅读文献、设计方案、具体实施到汇总和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等过程,对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科研思路,学会为解决临床问题而寻求实验研究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课学习阶段,可以鼓励学生组织科研小组,通过亲自参与设计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加深领会理论知识。在临床实习阶段,教师应初步传授临床试验的思维和方法,把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目标,通过传授学生如何查阅文献、如何进行统计学分析、如何使用简单的观察研究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些训练为学生以后的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一些常见病进行文献综述和分析,或以个案报告等形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接触到高级别临床试验,有利于建立循证医学的研究思路。另外,临床研究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不仅涉及到临床实践中的科学问题,还要考虑到伦理学的要求,进行临床研究时要把患者的利益放在优先位置。以上这些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科研素质的同时,也培养了研究兴趣,客观上会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

 

3优化教学方法,发挥教学媒介优势

 

3.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对于临床肿瘤学乃至整个医学都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作为临床医生培养对象的医学生,未来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和疾病案例,需要处理各种复杂和疑难的临床问题。因此,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的临床肿瘤学案例进行示教特别具有意义。这种直观形象的“实战”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能启发他们如何合理地运用医学知识有效地解决临床问题。教师在分析案例和制定治疗方案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通过深入细致地解析来提高他们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10。这种教学方法以点带面,不但能梳理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思路,强化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比如,有些教师会通过提出“疑难问题”来训练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有利于巩固学到的知识,并能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引导”的带有互动性质的教学模式[11],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2多媒体教学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应该广泛使用多媒体工具和课件。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声音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传统的板书、挂图、胶片图像等教学方法,只能表现出静态的教学内容,而建立在多媒体手段下的现代教学方法,能直观、动态和立体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并有利于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复杂的理论。另外,还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临床工作的相关视频,例如医患沟通过程、教学查房、手术过程、多学科病例讨论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虽然身在课堂,却能身临其境般地走入临床实践。近10年来,我院临床肿瘤学教学已全部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并已拓展到临床带教和见习阶段,这些教学手段有力地提升了临床肿瘤学教学的水平。然而,在多媒体教学时也要避免只进行僵化地灌输,弱化师生之间的言语交流。教师要不断提高制作多媒体的能力,既要考虑到教学形式,更要保证教学质量。

 

3.3使用网络资源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里,网络已成为文献集成和技术推广的最重要的途径,网络资源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在临床肿瘤学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地帮助医学生学会利用网络上的医学信息资源,使学生懂得如何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取和鉴别自己所需的东西,以适应临床肿瘤学科的快速发展。网络远程教学是一种成熟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式拉近了教学平台之间的距离,其中的网络课程和网络医学讨论因为参与的便利性得到很多学生的青睐。网络教学不仅能扩展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便于参与,能大幅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在选择临床肿瘤学精品课程时,使用了经过优化的教案和多媒体课件,显著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后,我们也在网上推荐优秀的参考书,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我校建立的临床肿瘤学网络论坛,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发表见解的舞台和管道,他们在积极参与论坛活动过程中,不断进行着临床肿瘤学的继续教育。

 

肿瘤临床论文篇5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56-01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30例恶性肿瘤患者与30例健康人群进行临床分组分析,从而探讨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高恶性肿瘤诊断正确率提供可靠依据,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13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性患者为79例、女性患者为51例,年龄在29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0.9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为恶性肿瘤疾病,其中肺癌患者为43例、胃癌患者为55例、食道癌患者为10例、乳腺癌患者为7例、肝癌患者为6例、卵巢癌患者5例、胰腺癌患者4例。

1.2方法。于清晨空腹抽取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3毫升,之后将血清分离,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检测血清β2-MG方法为免疫比浊法,使用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以及东芝TBA-4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CA153、AFP、CA125、CEA、CA199方法为免疫发光法,使用罗氏cobas601化学发光仪进行检测,检测试剂为配套原装进口试剂,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对各类恶性肿瘤疾病患者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后,对其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并记录,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130例恶性肿瘤患者体内血清中β2-MG、CA153、AFP、CA125、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诊断常用的方法为医学影像检查[1],但对患者进行医学影像检查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贻误患者病情[2]。随着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检查,能够有效提高恶性肿瘤诊断正确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3]。

本文研究可知,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β2-MG、CA153、AFP、CA125、CEA、CA199等六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单一肿瘤联合检测阳性率,由此可知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可增加检测结果阳性率以及检测敏感率,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疾病诊断、鉴别、治疗、预后等均具有临床意义[4]。

综上所述,对患者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尤其是进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检测阳性率,相较于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更具有准确性,提高患者病情确诊率,最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5],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徐峰坡,吴翼伟,李清茹,等.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28(1):1027-1028

[2]高建军,王国礼,王明义.消化道疾病血清CRP与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8(1):47-49

[3]原新红,田亚平,郭广宏.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评价[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26(5):350-351

[4]Seong S Y.Microimmunoassay using a protein chip:optimizing conditions for protein immobilization[J].ClinDiagn labImmunol,2009,94,9(4):927-930

肿瘤临床论文篇6

临床医学临床肿瘤学教学探索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世界癌症报告》报道,2012年约有1400万新发病例,其中中国约占20%。预测未来20年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将增至2200万,同期癌症死亡病例将从每年820万上升到每年1300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肿瘤防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且近年来肿瘤相关知识更新迅速,因此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肿瘤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治疗原则和肿瘤最新研究进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肿瘤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中一门新兴学科,以往多数医学院校的临床专业未设置专门的肿瘤学课程,肿瘤学知识分散于各学科中内容不够系统、不够全面。因此,本校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临床肿瘤学选修课,一方面是对必修课教学内容的补充,另一方面介绍肿瘤研究的新进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及专业思维。但是由于临床肿瘤学教学时数相对较少,而且内容多、涉及多门学科,要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的掌握肿瘤学知识存在一定难度。

一、《临床肿瘤学》选修课的教学经验

1.典型病例分析导入,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建立

托尔(Towl,A.R)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一个好的肿瘤病例可以起到在肿瘤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穿针引线的作用。比如在一个典型的乳腺癌患者的病例,学生可以从中学习乳腺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特点、病理类型及转移途径、肿瘤分期、乳腺癌治疗措施等多种相关知识。这种病例真实自然,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对典型病例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般我们会提供一个典型的肿瘤病例留给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下次上课的时候先讨论,各成员总结出自己对临床病例的分析结果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组学生派代表充分阐明观点,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以此为本次教学内容的导入,进一步扩展相关知识。在教的层面上,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与PBL教学法融为一体,结合启发式、交互式和自学式等教学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的层面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理清思路,然后共同讨论、各抒己见,交流学习心得,拓展了学生的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在辩驳和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到知识,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临床实践中要敢于质疑、科学地评判资料和信息。批判性思维是我们通过主动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个人判断而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认知过程。对于医生这个职业,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客观地观察现象、审视理论、分析观点,有着特殊的实际意义。这些病例的学习和讨论进一步增强了肿瘤知识的学习,促进了批判性思维的建立。

2.结合地域特色、引入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才能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结合地域特色、引入熟悉的实例,丰富肿瘤学教学内容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例如,将广东地区的生活、饮食特点与我国广东潮汕人群鼻咽癌高发的实例相联系,将肿瘤的流行病学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生动化而加强学习效果,教师在随后介绍鼻咽癌病因时启发学生思考广东潮汕人群鼻咽癌为何高发;再如,简介大家熟悉的著名演员傅彪两次肝移植,最终死于肝癌,与其早年过量饮酒、过度劳累及乙型肝炎病史关系密切,使学生对肝癌的病因及高危人群印象深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加强学科间融合,强化临床综合思维能力

临床肿瘤学教学内容在设计上遵循不重叠、重素质、跨学科、讲实效的原则。课程内容主要为肿瘤的概论及我国常见的9种肿瘤,附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和肿瘤最新研究进展。

凡是病理学课程曾涉及的内容,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学。比如讲授肿瘤的概论时,重点介绍肿瘤病理诊断以及与肿瘤有关的病变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常见肿瘤则重点介绍病理分型、转移途径、临床病理联系、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与预后,简介肿瘤流行病学、病因学及最新研究进展。将以往多学科分散讲解融为病理、诊断、内科、外科等多学科内容优化组合的系统化学习。在教学中渗透病理诊断对肿瘤诊断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注意病理诊断的必要性,增强了临床医学生对临床病理诊断的认识。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对于肿瘤,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治疗是时间,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三级预防。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请学生注意常见致癌因素及预防措施;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警惕癌症早期信号,重视癌前病变及筛查方法。三级预防:综合临床治疗,避免临床并发症及复发,了解肿瘤综合治疗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强化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念,注重培养肿瘤综合治疗的意识。比如,列举肝癌的综合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支持治疗,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多学科协作方能实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肿瘤类型、侵犯范围、分期等合理地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肿瘤治愈率和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除了肿瘤的治疗过程本身、肿瘤患者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等同样体现了医者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自主学习是教学的环节之一。尤其是医学教育,其综合性实践性极强,传统的“死啃教科书”和机械式的记忆已经不能适应医学知识的更新速度,更不能满足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才能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时迎刃而解,所以探索知识的过程更具有意义。在临床肿瘤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思考永远比背诵重要,通过典型的肿瘤病例,向学生提出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学生通过查阅、分析资料,思考解决方法,独立自主探索、发现并掌握相应的临床表现及规律,实现了知识内化,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达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在问题选择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基础和临床问题,比如,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为明确诊断还需进行哪些检查?该患者诊断明确后有哪些治疗措施?该肿瘤治疗的新方法研究进展如何?曲妥珠单抗(赫赛汀)的临床适应症及最新研究进展。这些问题除教科书外还必须动手查阅资料才能获得答案。查阅过程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学习利用专业的数据库和医学论坛,比如PubMed、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丁香园医学论坛等。鼓励学生通过自己上网查找资料解决问题,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关于《临床肿瘤学》选修课的思考

1.加强教师专业素质是关键

肿瘤学专业属于新兴专业,教师资源匮乏,高素质的肿瘤学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加强肿瘤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当务之急。近年来随着肿瘤学相关知识的迅猛发展,肿瘤学涉及的内容已经广泛覆盖了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影像学等多门学科,因此在肿瘤学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了解肿瘤研究的前沿,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调整知识结构。

2.培养转化医学人才是目标

临床医生长年致力于临床一线,在接触、治疗患者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受自身科研能力所限,往往会显得束手无策。另外,肿瘤研究人员不重视研究成果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基础研究与临床实际应用脱钩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培养能将基础研究转化为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转化医学人才已成为医学界及教育界的焦点问题。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科研实验,学习基本实验技术,了解科研的各个环节,培养科研综合素质,同时又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医学前沿知识得到及时补充,激发了创新意识,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双向转化奠定了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21世纪的肿瘤治疗正朝着规范化、个体化的循证医学方向迅猛前进。肿瘤学专业属于一门特殊的新兴专业,针对当前我国肿瘤学教学面临的严峻形势,必须加快建设肿瘤学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具备系统肿瘤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肿瘤学专科人才,造福于广大肿瘤患者。

参考文献:

[1]Stewart, B. W., Wild, C. P. World Cancer Report 2014[M].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14.

[2]张兰胜,陈冬波.对临床肿瘤学教学的几点看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8):979-981.

[3]戴艳军,杨慧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戴晓明,蒋凤荣,戴建国.中医院校肿瘤病理学选修课的开设与教学改革[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2):265-266.

肿瘤临床论文篇7

【关键词】妊娠;卵巢肿瘤;诊断;治疗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5-0688-01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可直接影响孕妇的健康,故早期发现及慎重处理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2年9月~2007年9月收治妊娠合并卵巢肿瘤43例,占分娩总数的0.5%(43/8620)。年龄22~40岁,平均30.5岁;初产妇34例,经产妇9例。卵巢肿瘤发生于左侧18例,右侧16例,双侧9例。

1.2临床诊断: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临床缺乏特异性,绝大部分是在妇检、孕检、B超检查或剖宫产时发现,具体诊断时间及方法见表1。

1.3病理诊断:43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认,其中囊性畸胎瘤21例(48.8%),浆液性腺瘤8例(18.6%),黏液性腺瘤5例(11.6%),单纯性囊肿3例(6.9%),黄体囊肿3例(6.9%),巧克力囊肿2例(4.6%),浆液性状囊腺癌1例(2.3%)。良性肿瘤42例(97.7%),其中8例(18.6%)并发蒂扭转,孕8~12周发生蒂扭转5例(11.6%)。

1.4治疗方法及结果:根据孕周、临床表现、肿瘤大小及性质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其中孕早期施术者3例,孕中期14例,剖宫产同时施术24例,产后施术2例。妊娠成功41例(95.3%),自然流产1例(2.3%)(孕早期施术者3例中有1例因卵巢蒂扭转急诊手术,术后保胎治疗失败)。其中卵巢肿瘤剔除术37例(86.0%),患侧附件切除术5例(11.66%),孕期确诊卵巢癌1例,及时终止妊娠,行卵巢根治术,术后予以化疗,预后良好。本组患者手术成功,胎儿及孕妇未发生严重后果及死亡。

2讨论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并非少见,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15%[1],以21~31岁孕妇多见,本组资料中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发生率为0.5%,发病年龄平均30.5岁,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文献报道[2],卵巢良性肿瘤中以囊性畸胎瘤和浆液性或黏液性囊腺瘤最多,约占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90%,恶性者以无性细胞瘤和浆液性囊腺癌居多。本组资料中良性肿瘤占97.7%(42/43),恶性肿瘤1例,2.3%(1/43)。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诊断困难。妊娠早期妇科检查是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最方便有效的方法。早孕期间,双合诊检查,仔细检查双附件可发现卵巢肿瘤。至孕中期及孕晚期。由于增大的子宫掩盖卵巢肿瘤,故不易查出[3~5],因此,妊娠早期做妇科检查相当重要。但由于不少孕妇妊娠早期因惧怕内诊检查引起流产,遗漏了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存在。随着妊娠子宫的增大,B超检查显示出其重要价值。本组43例中,29例是通过早期妇科检查与B超检查在术前得以证实。而孕晚期肿瘤相对移位或被子宫遮挡不易探测,本组有12例在剖宫产时发现,故应在妊娠早、中期行常规孕期检查及B超检查,对合并的卵巢肿瘤可以早确诊、早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危害较非孕期严重,早期可引起流产,中期易并发肿瘤蒂扭转,晚期肿瘤较大可致胎位异常,分娩时肿瘤破裂,阻塞产道,使产程延长而发生滞产、难产、子宫破裂,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6~7]。因此,对确诊为良性卵巢肿瘤者,或疑诊为良性者,可择期行卵巢肿瘤切除术。对孕前检查发现卵巢肿瘤的妇女,原则上应手术处理卵巢肿瘤后妊娠。对早期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者应严密观察等待至孕中期(孕12~22周)手术较为安全,因此时的子宫敏感性最低,且又不太大,胎盘已形成,手术操作较方便。对晚期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者,应尽可能待胎儿成熟后剖宫产同时处理。值得指出的是,不管在妊娠任何时期,肿瘤一旦发生扭转,破裂时应进行急诊手术,绝不应顾及胎儿因素。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已确诊为恶性者,不论孕期如何,均应尽快手术。

参考文献:

[1]朱雪静,狄文.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术86例诊治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3,27(4):223.

[2]乐杰.妇产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0.

[3]王美玉,潘晓燕,赵淑琴,等.妊娠合并卵巢肿瘤56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5,29(10):766.

[4]梁慧敏.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临床诊治[J].医学论坛杂志,2005,20(19):61.

[5]吴俊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46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5,6(3):210.

[6]衣秀苇,潘月梅.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诊治体会[J].黑龙江医学,2004,28(9):693.

[7]马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30例治疗分析[J].山东医药,2006,46(15):14.

肿瘤临床论文篇8

安徽省舒城县舒城人民医院肿瘤科,安徽六安 231300

[摘要] 肿瘤疾病是一类复杂难治的疾病,它给患者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肿瘤的临床治疗体现在“量”和“质”两方面。传统的肿瘤疗效主要依靠技术检测肿瘤变小、指标变好等来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目标并不理想。而中医肿瘤临床治疗中结合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正确的评价和评估,可以很大程度上优化治疗,使得治疗过程更加有效。

[

关键词 ] 生活质量评价;肿瘤;中医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a)-0186-02

生活质量的英文名称为Quality of Life,简称QOL,也可以称为生存质量或者生命质量[1]。生活质量可以全面评价生活的优劣。生活质量跟生活水平不同,生活水平是指为了满足物质、文化、生活、精神的消费水平,生活质量是指生活的好与坏。生活水平是生活质量的基础,但是生活质量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它更注重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满足程度和评价[2]。

生活质量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经济学家提出的[3]。1960年美国《总统委员会国民计划报告》和《社会指标》正式提出生活质量这个专门术语[4]。从此以后,生活质量渐渐的成为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60、70年代,美国学者做了大量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70年代后,加拿大西欧、东欧、亚洲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逐渐开始了生活质量的研究。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开始研究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等。

生活质量引入医学领域,主要指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也可以称为健康质量[5]。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评价一个医学治疗效果的重要的指标。

1传统肿瘤疗效评价的缺点

传统的肿瘤临床治疗疗效评价是以肿瘤体积变小,各项指标变好为标准的。肿瘤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使肿瘤完全消失,清除体内所有的肿瘤细胞。目前为止,手术、放疗、化疗等现代医学手段为临床医学常用的综合治疗手段,这些方法能够使肿瘤最大限度的消失,但是不能保证肿瘤细胞不再复发或者转移到其他位置,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大多数肿瘤没有达到治愈的标准。在治疗的过程中,药物和化疗等不仅消灭肿瘤细胞,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和后遗症,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有时候甚至可能会缩短生命。肿瘤细胞彻底的消除是理想的状态,通过手术能够去除肉眼可见的肿瘤,放疗也是一种局部的治疗方式,不能消灭潜在的癌细胞从而阻止癌细胞转移。全身化疗的疗效也非常有限,虽然能够缓解患者短期的痛苦,但是从长远来看,效果仍然不理想。所以,以治愈为目的评价肿瘤的疗效并不是一种好的方法,过分的治疗有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2 生活质量评价的提出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内外都已开始重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肿瘤的治疗也不例外。在1994年,Schipper教授指出:“对肿瘤的有效治疗并不是需要肿瘤完全的消退,患者机体的反应性更重要”。此时,我国的肿瘤治疗也开始关注生存质量的评价。我国的肿瘤专家认为:患者已经不满足于因治疗肿瘤而导致的自身功能失调的生活状态。生活质量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1985年,美国FDA把生活质量评价作为了临床疗效评定的重要指标。目前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肿瘤的方法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生活质量评价也越来越多的作为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

3生活质量评价在中医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3.1中医肿瘤治疗的患者群体特征

中医肿瘤临床治疗面对的患者群体有着自身的特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患者已经接受过手术、化疗或者放疗等治疗;患者出现肿瘤复发的情况且不能再次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治疗;患者在确诊肿瘤的时候已经丧失了手术、化疗、放疗的机会。这些患者群体大多数为中晚期的肿瘤病人,他们的病情较为复杂,体质已经很差,并且有并发症,或者病灶已经转移,此时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消除病灶已经非常困难,治疗的主要目的转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尽可能的缓解痛苦,延长生命,已不是消除肿瘤细胞了。患者的群体特征决定了中医肿瘤临床治疗的方向。

3.2中药肿瘤临床治疗的疗效

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中医治疗肿瘤的方式与西医不同,西医主要以杀伤肿瘤细胞为目的,追求杀灭全部的肿瘤细胞,但是中医的治疗是整体治疗,所以治疗效果也要看整体的情况,不能以局部的肿瘤变化作为依据,其疗效也是整体的,不能单纯以局部瘤体的变化程度作为判定依据。中医肿瘤治疗临床可以观察到,病患的症状减轻,整体体质改善,瘤体趋向稳定,患者可以带着肿瘤细胞长期生存。虽然患者的肿瘤不一定缩小明显,但是患者自身感觉症状好转,或可以带瘤长期生存。西医临床治疗,患者的肿瘤可以在短期内缩小,但是体质和生活质量却直线下降,短期内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较大,且不一定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中医肿瘤临床治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中医治疗肿瘤可以改善症状,增强患者体质,稳定肿瘤病灶,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②中医治疗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③中医治疗可以增加效果,减少毒素,放疗或者化疗的患者结合中医治疗可以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

④中医可以治疗肿瘤的并发症,如减轻疼痛,缓解发热,改善患者肝肾功能的损害。

⑤中医肿瘤治疗也可以适当的延长部分病人的生存期。

⑥中医治疗可以调节患者机体的功能,可以增加患者的食欲,改善患者的心情。

4.3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在中医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虽然中医肿瘤临床治疗有很多疗效,但是疗效的标准不能使用瘤体的变化来衡量。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如何评价患者主观的症状改善,一直是中医肿瘤界努力解决的问题。生活质量评价注重患者的自我感觉,评定的内容反应了患者的症状、体能、心态、社会因素、社会关系、家庭关系、日常生活的情况等方面。中医的疗效主要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的状态和症状等主观感觉。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来说,主观状态的变化比单纯的瘤体指标等客观变化更有价值。由于生活质量评定的内容和中医肿瘤治疗的疗效特点一致,因此,生活质量评价可以从客观上评价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能够很好的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特点。

目前,生活质量评价日益在中医肿瘤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但是生活质量评价的指标比较随意,缺乏统一的标准,比较难具有说服性。但是如果采用专用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就可以避免这些情况。生活质量的评定因为地域、人文、生活习惯和生活观念不同,国外制定的量表不一定适合中医,并且,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截然不同,临床治疗的重点也有差异,因此中医肿瘤临床治疗应该制定特定的评价量表,并且需要在广泛的临床应用来验证。

中医治疗特定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用于评价中医肿瘤临床治疗疗效,则评定的结果就具有较强的说服性,既可以客观的反应中医肿瘤临床治疗的实际疗效,也容易被学术界接受。

4结语

通过多年的实验和临床的研究,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特点已经有了定论,一直没有评价标准的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问题也因生活质量评价的引进而具有了较好的标准。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在中医中普及生活质量评价的思想,提高医生对生活质量的认识,重视生活质量评定和生活质量量表的使用。相关卫生部门也可以促进使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肿瘤治疗疗效,这样,生活质量评价在中医肿瘤临床治疗领域的应用会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

参考文献]

[1] 万崇华.基于中医理论的恶性肿瘤生活质量评价体系之共性量表的研制:理论构架与条目筛选[J].中国全科医学,2012,5(3):255-259.

[2] 万崇华. 基于中医理论的恶性肿瘤生活质量评价体系之共性量表的研制:测量学特性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2012,6(2):25-29.

[3] 杨丽华. 2011年湖南省肿瘤标志物项目检测室间质量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2,2(5):352-355.

[4] 窦倩.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评价[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16(10):17-19.

[5] 王静慧. 健康教育干预联合康复指导对肿瘤化疗者的影响观察及远期生存质量评价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9(6):48-50.

[6] 焦迎春. 消化肿瘤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4,2(4):15-18.

上一篇:妇科肿瘤论文范文 下一篇:医院医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