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艺术范文

时间:2023-11-30 23:50:01

授课艺术

授课艺术篇1

一、故事开头,抛砖引玉

上课前,讲一个短小有趣、贴近本节课内容的小故事,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提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到老师不是给我们讲假大空的理论。

我在讲初一“人生自立少年始”这一框题时,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妻子出远门,因丈夫不会做饭,临走时便给丈夫做了一个大烧饼,中间挖了一个洞,套住丈夫的脖子上,让他饿了吃。三天后,妻子回来了,发现丈夫已饿得奄奄一息。原来,丈夫只把嘴能够吃得着的烧饼吃了……学生们听完后个个哈哈大笑。借此机会,我与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师:你们为什么好笑?

生:这位丈夫实在太懒了!

生:这位丈夫实在太蠢了!

生:这位妻子把丈夫惯坏了,把他害了!

生:……

师:归纳起来,这位丈夫的挨饿主要是自己不会做饭和不懂得吃东西,也就是自己的事情不会自己做。那么,同学们,你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

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下,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上了这节课课题:人生自立少年始。

以故事为开头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寓教于乐,很受学生欢迎。

二、风趣幽默,活跃气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进而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政治学科的内容虽然以理论为依据但绝非没有感彩,它的道理既深刻又平凡,既抽象又生动。如果在课堂上运用幽默语言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给人以温和友善之感,一般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哲莱卡尔有一趣味说法:“真正的幽默不是发自头脑,而是发自内心,幽默不是轻薄,而是爱”。在一次课堂上,看见两名同学伏在桌子上打瞌睡,我放下课本,故意揉揉眼睛说:“春风吹得人陶醉,教室已有君入睡。”在笑声中这两名同学立刻打起精神听课了。而另一名同学却说:“反正我各门功课不及格,已经废了,不学也没有关系。”我说:“现在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废料不废,变废为宝,所以,千万不能把自己当成真的废料噢,废料只是放错了地方的垃圾,一旦利用好,可能价值连城。我最大责任就是把你这块废料(笑)铸成玉器。”在这里,我既用了“废了”与“废料”的谐音,又对其进行了思想教育,培养了他的自信心,打消了他放弃的思想,那位同学心悦诚服地笑了。可见,幽默是温和友善的,批评也蕴含着对学生热切期待。因此,对于我们广大的政治教师来说,完全没有必要一上课就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这种方式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

三、寓理于例,以理为主

要提高授课质量,讲究讲课艺术,要求在讲述每个理论观点时,都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特点,举一些有趣的或学生熟悉的例子来吸引和启发学生,使他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大量事实证明,老师在上政治课时,如果只阐明观点而不讲透道理,教学就意味着没有灵魂;如果缺乏生动有趣的例子,理论也会失去依托,使说理流于空泛。容易让人产生理论无法指导实践、理论深奥晦涩、假大空之感。为此老师所举的事例必须使学生爱听,并能很快领会其中所含哲理。必须寓理于例,我在上课举例时力求做到:1.趣味生动富有新意。中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奇,对于新鲜的事情容易接受,因此,日常生活中的笑话,电视中的小品相声都是趣味生动的且为学生所熟知。例如:讲初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可以引用赵本山的小品“卖拐”,条件允许时还可以请学生来表演,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2.联系学科特点,举一反三。在课堂中讲的例子除要有趣味外,还尽可能地与其他学科知识,如历史、地理、生物、语文等学科联系起来。如在讲“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这一观点时我当时联系了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学过叶挺将军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观点。3.主次分明,切合观点。例如:讲初三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时,以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作为引入点,提问学生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历时3个半小时,还记得有哪些精彩我・的节目吗?学生立即回答:击鼓、岩画、陶瓷、四大发明、孔子的三千弟子执行简漫漫歌颂、木偶、皮影……在这么多纷繁复杂的文化你能归类简化吗?这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这样学生立刻在纷繁复杂的文化中理清头绪,把上下五千年用24个字概括出来: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课堂上所举的事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政治理论观点的理解。因此在举例时要有“主”“次”之分。没有主次之分整堂课都变成了讲事例,会变成故事会。同时,所举的事例必须真实准确,不能漫无边际,更不能随心所欲,一切与课本内容无关的事例,就是再有趣,也应毫不吝啬地删弃,做到观点“制约”着趣例,趣例“依从”于主题。

四、巧用名言,凤尾续貂

每一堂课都应当是一个完美的整体,从主体构成到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应当刻意雕琢,给人以美感。一堂课的结尾如果语言无味,空洞死板,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使整堂课黯然失色。为避免狗尾续貂,我们不妨以凤尾续貂,运用一些名言、警句、谚语之类的精美词句,对结尾多加装饰润色,升华课题。如我在讲“少年当自强”这节时便引用了梁启超的“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自立,则国自立,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名言并同时播放《真心英雄》这首歌给同学欣赏,这样使结尾生动活泼,回味无穷。

对于以上几种政治课的讲课艺术的采用,老师要酌情而定,或多种合用,或几种交叉使用,不必生搬硬套。同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

授课艺术篇2

关键词: 党性教育 授课艺术 实效性

党性教育课是党校的必修课,贯穿于党校教学全过程。[1]党校作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党性修养是党校教育的最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但是,由于党性教育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其理论性强,突出党性,同时党性修养又注重“自我”,贵在自觉,而学员多是干部,其阅历丰富、思想成熟,面授时间少,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党性教育课的实效性便成为一大难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难题,除了认真备课外,授课是个关键环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讲究授课艺术,运用启发诱导、寓理于事等方法,入情入理地灌输正面道理,贴近实际解读热点、难点问题,用生动的语言吸引人,用真诚的态度感染人,必将极大地调动学员听课的积极性,激发学员接受理论的自觉性,从而使党性教育课入脑、入心,产生实效。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逻辑严密,形式灵活

党性教育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授课对象大都是干部,他们对党的理论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甚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他们的认识与理解不系统、不全面。教师在讲课中如果层次不分,逻辑混乱,就会使学员不知所云,甚至产生质疑,进一步影响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严密的逻辑顺序可以使教学内容丝丝入扣,合情合理,增强理论的说服力;还可以使课堂教学紧扣主题,通过逻辑思维设问、反问,使学员不断地产生兴奋感,保持旺盛的听课欲。因此,教师应注意授课内容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前一环节为后一环节作铺垫,后一环节又是前一环节的发展,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善于运用逻辑的力量抓住学员的思维,使学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所讲述的道理,接受理论和观点,达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理论的枯燥可以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弥补,比如互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这些教学共同的特点就是师生互动,通过师生双方互相提问、互相启发,共同探讨,最终明确结论。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枯燥与沉闷,活跃了课堂气氛,符合学员的学习特点,调动了学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关键的是引发了学员积极思考,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自己得出正确结论,进而转变思维,改变行为,实现党性教育的目的。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二、事理结合,深入浅出

所谓事,就是讲课中要举的事例;理,就是讲课时所要阐述的道理,只有把事理结合好,才能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复杂的问题条理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事理结合,深入浅出,必须注意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要恰当地选择和运用事例。特别要注意防止事理相悖和前后矛盾。举例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说明道理。因此,事例必须为道理服务。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运用鲜明的对比、恰当的比喻和精炼的概括,从普遍的现象中引申出深刻的哲理,做到把共性的问题个性化,原则性的问题具体化,抽象的道理通俗化,深奥的道理透彻化,枯燥的道理生动化。

二是要把大道理和小道理结合好。要把二者结合好,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四点:第一,要理直气壮地讲大道理。就是要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要坚信大道理的巨大威力;第二,讲大道理要联系小道理。使情、理、例融为一体,把大道理讲得入耳入脑入心;第三,讲小道理要上升到大道理。如果不上升到大道理,学员的思想就难以升华,觉悟就难以提高,甚至萌生消极因素;第四,用大道理管住小道理。就是说当大道理和小道理发生矛盾时,必须用大道理管住小道理,否则,小道理就会变成背离大道理的歪道理。

三、语言生动,声形并茂

“从信息论观点看,课堂教学是一种传递信息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语言便是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能否准确使用美的教学语言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信息传递的效果”[2]。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板着面孔,讲话单调枯燥,那么讲课就只能进耳,不能入心。如果教师在讲课中谈笑风生,妙语连珠,就会大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员乐于接受。所以,要想上好党性教育课,必须认真锤炼授课语言,做到声形并茂。而要想使语言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注意吸收四种艺术长处:一是相声的幽默。相声既有逗趣的“疙瘩话”,又有夸张、比喻,运用得好就能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员;二是小说的形象。小说在描述典型人物、生动事例、感人情节的时候,常常是绘声绘色,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三是戏剧的冲突。要注意学习戏剧中形成冲突和处理矛盾的艺术,也就是说,在讲课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矛盾,用矛盾的冲突来叩击学员的心灵,以陶冶情操,锤炼党性;四是诗歌的激情。在讲课的整个过程中,语言要抑扬顿挫,如在激动人心之处时要充满激情,充分表达爱与憎,以自己的感情来感染学员。

四、态度真诚,善于诱导

党性教育课不应是单一的灌输说教,而应是师生之间平等的沟通与交流。通情才能达理,入情才能入理。教师只有以真诚的态度与学员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所讲的道理才易于被学员接受。如果教师居高临下,不注意与学员进行心灵沟通,交流感情,只是一味用大道理训人,便很容易使学员产生逆反心理,听不进任何道理。因此,教师要经常站在学员的角度,分析学员的思维,对他们的利益诉求表示理解,正视社会“潜规则”的存在,在取得一定认同的基础上加强教育引导。教育引导离不开对学员进行正确的理论灌输,但灌输不等于把观点强加于人。特别是对于干部学员来讲,强加于人的观点和见解让人难以接受,更难使其自觉地应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的方式,使学员对理论学习产生较强的兴趣,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教师的诱导主要在于调动学员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员对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发问、质疑、分析,甚至是辩论,最后自己得出结论。

五、重视开头,讲究结尾

一堂党性教育课要取得好的效果,开头和结尾十分重要。课开头开得好,一下子就能吸引学员的注意力,使学员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讲课用的开头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有:一是直接破题,就是开门见山,直接切入正题。如热点理论的讲授;二是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引发兴趣。如党课老题新讲;三是引用名言警句或令人震惊的事实,富含哲理使人深思,使学员感受到听课的价值;四是讲故事或幽默语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员更乐于接受,等等。

结尾一般没有固定格式,常用的方法有四种:一是照应开头,结尾点破。就是对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到最后来点破;二是引用名言,指明方向;三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只提出问题,不给出答案,而是让学员去积极思考,以达到提高认识的目的,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四是归纳小结,指出重点。总之,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要既点明要旨又富有哲理,饱含激情,发人深省,令人回味,使教育产生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授课艺术篇3

一、语调“高”“低”结合的艺术

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时声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因此要做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声神融会,相得益彰,语调有变,应做到随境而迁,高低起伏。运用比喻、拟人、摹状、夸张等,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给学生以直观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讲到重点时,缓和语气声调,音调委婉、清晰,当阐述成功时,语气应庄重严肃,生动,铿锵有力;当解剖失败时,语调应沉稳,诚然有理。声调不能太高震天响,也不能嘶哑低沉,既有高亢情激的鼓励,也有轻声细雨的推动,一堂课有时像“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有时像“三月里的小雨”形成高低结合、轻重交替,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这毫无疑问会将知识的甘露和谐地注入学生的心田。

二、容量“密”“疏”结合的艺术

语文课堂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是有“密”有“疏”,疏密结合。有的教师往往会担心学生不会,在课堂上只“密”不“疏”,一味盲目加大单位时间的教学量,“马不停蹄”地跑,这个问题还未解决好,那个问题又抛出了,学生也只能“上气不接下气”地赶,时间一长,造成脑力劳动超负荷,产生抑制,效果会适得其反。也有的课堂教学“疏”而不“密”,教师慢条斯理,像温开水,一步一踱,一堂课能解决的问题非要拉长的两节或两节以上的课。因此,当语文教学进入最佳状态时,要让学生较重的负担,较大的容量,让学生精神抖擞,或讲或辩,或练或议,或观察或参与,使兴趣达到高潮。大密之后,定要读之以小疏,让每一个学生有回味再三的空间。

三、速度“快”“慢”结合的艺术

授课艺术篇4

高中政治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目前的高中政治新课程虽然已经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但仍然存在着信息反馈滞后、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和忽视教学结构体系等突出问题,导致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现象。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必须不断地升华授课艺术,提高教学效率。

一、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出发,把学科知识寓于生活现象中,帮助学生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通过巧妙提问满足各层次学生需要。通过设置简单问题让学困生跟上教学节奏,设置一些难度中等的问题启发中等生,设置很有难度的问题让学优生深入探究。二是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实际情况对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分别在授课计划、教学目标、学习要求、作业要求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能够扬长避短,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三是尊重个性,激发学生思维。在师生彼此尊重的和谐课堂中,教师的精辟讲解和学生的畅所欲言相得益彰、良性互动,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情感实际,让学生的个性精神和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展现。

我在讲解“股票、债券和保险”和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搞清楚各种投资方式的异同,我先从区别(性质、收益权、偿还方法、特点)和联系两个方面列表股票、债券、储蓄和保险等不同投资方式。并且设问:这四种投资方式有何区别和联系?让后进生查阅教材和相关资料,弄清它们各自的含义、区别和联系。设问:风险最大(小)、收益最大(小)的投资方式是什么?让中等生指出不同投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而对优秀生解决生活问题能力则设问:给你10万元现金,你将如何选择投资的方式?通过这些与教材内容和学生层次相匹配的问题的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调动了其学习内驱力,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种环环相扣的分层问题设计能够一步步把学生思维引入深入,促进思维由低及高逐层发展,促进学生知识的习得和情感的养成。

二、巧妙导入,创设认知冲突

课堂导入环节的合理设置,不仅能够迅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教师教学智慧和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的体现,闪烁着教师教学风格的光芒,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注重氛围铺垫,实施教学新策略,在课堂导入时,必须重视学习氛围的营造,善于为学生的认知铺路搭桥,还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为学生自然、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打好基础。二是要注重生活情境创设,开启教学新篇章。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创设近乎真实的学习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来提出相关问题。三是多种方法联动,实现导入多样化。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就要以多种方式联动,力争每节课都能抓住学生的眼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知识,建立新旧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同时,导入内容与新课重点紧密结合,导入语言精练简洁,导入方式灵活多样。

例如,在讲解“价值与价值观”这一课时,我引用了这样一段材料:眼下,“高富帅”“白富美”等网络词语频频出现,他们成为了年轻人心目中完美男人和完美女人的代表,不少年轻男女更是将“高富帅”“白富美”视为自己择偶的标准。接着设问:结合价值与价值观有关知识,分析人们对“高富帅”“白富美”追求的哲学依据。这是一个社会关注度高、争议大的焦点问题,在课堂导入环节,学生以极大兴趣带着问题认真研读教材,从价值观的作用的角度系统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随时随地都有众多的热点问题产生和发展,而这些热点问题就为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课程资源支撑,这不仅有利于充分体现高中政治教学的时代性特点,也能够充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时事热点分析能力和参与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打破常规,增强教学魅力

教学常规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但是,有时候教学常规会束缚教师的个性发挥和学生的自由发展,成为实现教学良性循环的无形枷锁。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大胆革新,打破常规观念、常规思维、常规教法,解除不必要的课堂束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学别具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提高教学实效。二是逆向思维,激发学生潜能。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分析研究新事物,解决新问题。三是大胆创新,打造个性课堂。这不仅体现在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创新、重组与整合,而且还包括积极打造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需求的生活化课堂、关注信息技术应用和课程整合的信息化课堂、关注学生个性和人文情感关怀的生命化课堂等个性化特色课堂。

例如,在讲“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课时,我精选了2011年4月在西安举行的世界园艺博览会相关资料,首先播放了《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宣传片》,然后从主题理念、规模、展示内容三段文字材料巧妙设问:结合所学,这三段材料分别体现事物之间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导入新课。接着,从西安世园会标志性建筑之一的长安塔中历史与现实的巧妙融合设问:材料如何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从西安世园会与举办地浐霸生态区和西安生态环境、“天人长安,创意自然”主题的长安塔反映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所反映的联系的客观性深入分析设问:西安为办好世园会是如何尊重联系的客观性的?从“西安为办好世界会应如何利用一切条件?”来分析联系的多样性,最后用西安世园会主题曲《送你一个长安》结束新课教学,用“一例到底”依次讲解了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充分利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源呈现方式,利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较好地实现了学习目标。

四、运用机智,提高教学艺术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不具备教学机智,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教学机智是教师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环境中创造性地实施教学的机敏性和应变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科学预设。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三维目标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情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二是机智生成。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外”。教师要善于营造生成的教学氛围,因势利导地调整原来的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动态生成。

例如,在讲解“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这一课时,我引用了这样一段材料:W省发改委决定召开听证会,就阶梯电价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方案涉及加快户表改造步伐,扩大阶梯电价实施范围,规范电费代收行为,减轻合表负担等方面。该阶梯电价方案将采纳听证会多数参加人的意见,加大惠民力度。接着设问:(1)假如你是W省发改委的负责人,请你组织这场价格听证会,你应邀请哪些方面的人员参加听证会?请分别说明理由(至少三个方面)。(2)假如你所在的班级准备针对材料中的问题举办一次模拟听证会,请你设计一个活动步骤。召开听证会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决策方案中存在哪些问题,因而需要听取社会中各种利益群体的声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把涉及水价调整的利益各方进行深入的分析,如影响群众生活的市民代表、影响经济效益的企业代表、代表公众利益的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富有专业素质的专家学者代表、媒体记者等。同时,草拟的活动步骤和教材中听证会的一般程序进行对照分析,能够更准确地巩固所学知识。这种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探究式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满足其现实生活需要和未来发展需求。

总之,教学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架设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在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中实现意义建构,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授课艺术篇5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阶段性授课;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4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当前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文化创意产业是现阶段国家政府大力提倡发展的关系国家长远持续发展大计的重要行业,而电脑艺术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其地位更是举足轻重,目前,电脑艺术设计已经成为21世纪新的朝阳产业。在日本、香港美国、韩国、英国等国家中,电脑艺术设计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电脑艺术设计产业市场潜力更是巨大,随着政府推动下国内电脑艺术设计产业的整体好转,其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将会越来越快。

随着电脑艺术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大量需求,每年虽有大量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这与市场需求还有巨大缺口。大量需要从事图形图像、广告策划、媒体设计与制作等工作的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操作技能、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当前主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从培养模式出发。本文从分析目前高职高专电脑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入手,探讨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阶段性授课的培养模式。

1 当前现状

长期以来,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都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大多数课程是以某版本的教材为依据,按照教学计划,讲授一学期的内容,大部分课程每周上4课时或6课时,也有个别课程每周上2课时,这种方式的授课在艺术类教育中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课程内容的衔接性差,效率低下

例如包装设计这门课,原教学计划每周4课时,上15周课时,共60课时。当教师在授课时,讲授一个小时,学生只能设计一个小时,此时学生的思维刚要开始创意的时候,铃声响了,下课了,打断了正在思考的学生,过几天,继续上2课时,学生就得又重新开始考虑这个设计,可能还没考虑全,就又要下课了,只能课下完成,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教师指导;再就是大多数高职学生自学能力差,课下作业只是应付完成。下个星期,老师就会讲新的内容,可是学生也许早已忘了上星期讲的内容,老师不得不重新回顾上节课内容,本来就4课时,每星期都要花费一部分时间重复讲上次的课,那么学生自己动手的时间就越少,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就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1.2 教学内容知识点散

对于艺术专业来说,学生需要长时间创作,但是周学时的设定,让学生只能从零散的知识点累积学起,有的教师想采用项目教学法,可能没讲多少,就要下课了,学生更没时间完成创作了,最终只能形成学生眼高手低的习惯。

1.3 前续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连贯性差

例如影视广告设计的前序课程需要好多门课程支撑,但是每学期的课程门数是有限的,不能完全的放在前2个学期,这个时候本来是前序的课程,但是只能并行开课,那么在授课中就要受到影响,使得学生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

2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阶段性授课培养模式的构思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广泛征求了各专业负责人、专业任课教师和各专业学生的意见,收集了大量的相关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反思教学中的不足,结合本院教学的实际需求,重新修改培养方案,采取阶段性授课的培养模式。

(1)按照工作岗位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重构课程体系,在建立艺术设计基础这一公共课程平台的基础上,每个岗位都设置对应的课程模块,构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根据自身对岗位的认识与定位去规划职业生涯、确定发展方向提供良好的课程体系基础。

(2)在课程模块中嵌入相应的项目,以项目教学取代传统的课程教学,将设计所需的知识通过项目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并使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吸收与消化,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并使学生学会面对艺术设计、技术设计和市场设计的多重挑战。

(3)在扩展能力模块课程中,开发艺术鉴赏与分析、创意与表达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

(4)课程模块的构建,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控制项目的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同时,加大实训课时比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艺术设计是以服务市场和社会为目的的内涵,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本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平面设计创意能力和广告设计创意能力,分别建构每一项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学习链路。每个链路课程反映掌握专门技术的从易到难的训练过程,也是理论知识学习的从简到难的过程。横向几个链路之间课程形成相关性,一般低年级为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中年级要集中掌握关键性技术技能及其相关理论知识,毕业前进行综合性能力培训,形成横向能力递进的层次关系。本专业的主要课程链路描述如下表所示。

电脑艺术设计课程链路描述

3 阶段性授课的优点在于

3.1 教学内容充实、连贯性强

例如包装设计这门课程,采取周12课时,授课5周,这样学生就能在短时间内对这门知识掌握的比较熟练,教师可在一周内系统的讲授知识,也可以更好的辅导学生,那么学生在一周内,也可完成一个小型项目,这样学生既系统的学到了知识,又能更好地发挥创意。

3.2 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辅导学生

集中性的阶段性授课,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回顾学习的时间,这样学生就有时间多在课上做设计,这样学生的灵感和思维不被打断,并且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能及时的给予指导,这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3.3 可使学生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传统的模式中,知识点零散的讲,真正需要做个整体的创作时,学生很难下笔。利用阶段性教学授课模式,学生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达到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3.4 阶段性教学对任课教师的能力是一种检验

阶段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单纯的某一阶段小测验,而是对教学内容的总体检验,“以应用为目的”贯穿于整个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它要求教师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去驾驭课堂教学,保持知识的结构体系,又需求教师具备将基础理论与专业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4 结束语

本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阶段性授课的培养计划执行两年以来,使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得到了提高,同时任课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参考文献:

[1]吴锡莲.浅谈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培训的教学方法――论模拟工作过程在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0,16.

[2]陈妮娜.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电脑教学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9,05,01.

[3]邱波.陈丽霞.试论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创新教育,2012,6.

授课艺术篇6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理论讲授:设计实训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是个相对年轻的专业。 到如今也不过二十几年的历史 ,环境艺术的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室内设计,一类是室外环境设计。因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直接面对市场和社会,所以很多院校环艺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专业设置也多以社会需求为基准。在课程设计上注重现实性、应用性和功能性。

一、 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特点

环境艺术学科的课程体系是以美术、空间造型和建筑学为专业基础,融合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知识范围上,兼有艺、工、文的特点。  作为一门设计学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是构筑在艺术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性的学科[1]。它以艺术性的思维为手段,以对社会和环境的理想为目标。环艺设计人才的专业教育是在一定具备材料、工程技术的基础上,着力于创造性和创新性设计思维的培养。

1、课程方向上具有内外性

对环境这个概念讲,无论是从地理学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学角度、心理学的角度讲,都包括了室内和室外两类环境内容。清华大学李砚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所以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在内容上也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两个部分。

2、课程数量上实训设计的绝多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强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环艺教学的办学思想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一些国外大学的环境艺术专业课程中实践和操作的教学比例都较高,基本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为案例教授、工程实践和课程设计。课程作业和毕业设计越来越注重实题实做的方法,增加对实际项目的现实性的分析,增强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体系上,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文化课,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以建筑学的基础课程为主。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环艺专业表现方法、手段和技能,形成一定的环艺专业理论素养和基本的审美能力,即做好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和表现基础;专业课程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两大部分,是对具体环艺专业范围的设计方法的学习与练习。这一阶段,课程的理论讲授的内容会减少,而实际操作和设计训练的比例会大大增加[2]。本文就是以专业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设计类教学中理论教授与设计实训的不同特点,探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课程内理论部分与设计训练部分究竟如何的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课课程特点

环艺设计的专业课程基本是从大三开始进行。几乎占了全部课程的一般时间。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建筑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不同的学校根据各自的办学优势各有侧重。艺术院校多倾向于室内空间设计,建筑院校多倾向于建筑景观设计,农林院校偏于园林设计。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多是结合社会的需要来确定。例如,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认识的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很多学校就相应的提高和注重对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的设置;在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形象也日益被关注,教学中就增多对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街道景观设计以及博物馆、展览馆类题目的课程。目前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潮流下,小城镇已经而且会很长时期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性的发展课题,随之相应提出了乡村景观设计的要求,作为超前的探索,有的学校又把这类课题列为研究性和探索性的题目,供学生交流和选修。在低碳和绿色生态思潮下,不少学校在课程内容上增加了对废旧工厂、湿地景观的环境设计类课程。

按照课程的授课特点,专业课在课程内容上都可以分成两部分:理论讲授部分和设计实训部分。这两部分均各自具有不同的教学特点。其中:

1、理论教授的特点:以理论为主,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并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由于理论部分多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接受速度较慢、老师备课时间较长。在课程的安排上,适宜分散性排课。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复习时间,也可以为老师增多课前的准备时间。所以这类课程小课节的安排课程非常有利。

2、设计实训的特点:这个环节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加实际的设计。是理论的具体应用。它要求学生能把所学习的理论连贯性的应用在实际的训练之中。而且设计的特点是要求时间集中连续,所以这个环节的课程安排以时间集中为特点。现列表作为比较:

教学环节名称

角色上的不同

方法上的不同

培养要求上的不同

课程时间安排上不同

理论教授

教师为主

理论教授

注重理论修养的培修

课程宜相对分散

设计实训

学生为主

实践动手

注重艺术创作的培养

时间宜相对集中

三、 专业课程中理论讲授与设计实训结合的理想模式:分段式排课法

根据理论教授和设计实训不同的授课特点,分段式排课法就把同一门课程的这两个部分分开设置。我们以An代表某一专业课的理论课部分,以An'代表该专业课的设计实训部分。那么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可以如下安排课程:

A1A2A3A4A5·····A1' ·······A2'······A3' ······A4'······A5'·····

例如:前五周,每周安排A1A2A3A4A5这五门专业课程各一天的理论讲授。四周结束后,可以连续安排A1'A2'A3'A4'A5'各三周的课程设计。

1、分段式排课方法的优点:

1)前期理论教授阶段的小课时,能够使教师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补充理论知识基础,增加理论讲授的深度与宽度。使得在理论学习阶段,给学生以足够的思索时间,用课程的丰富性来调节学生对单一知识长时间接受的麻痹性和烦躁感。

2)课时按照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不同的安排。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各点的要求。整个教学程序完整、环节连贯、有序。增强了做为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理论性。不但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循序渐进,逐次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符合学习思维的特点

3)把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训适当的分开,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反复的学习与巩固,起到加强记忆的作用。

2、分段式排课的缺点:

   1)课程在时间安排上过于复杂,不太适合公共课程比较多的低年级。这种排课主要适用于高年级的专业课的教学安排。

   2)会加大教学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难度。在课程归类和教学管理上也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增加教学成本的投入。

虽然从理论上说这种模式应该是比较理想的把理论与设计有机结合的方式,但是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院校并不采用这种专业课的设置方法。

鉴于分段式排课的特点,很多院校更愿意集中的按排专业课。 一门课程往往集中在几周之内就要完成。教师对专业课的讲授,基本是先理论,后设计。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紧凑集中,便于教学的管理和教学课程的统一安排,教学成本小。但是这种教学管理和课程教授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

   1)、由于连续的讲授理论部分,使得教师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补充理论知识,在精神和体力上都过于劳累。学生也会对连续几天进行单一科目的理论讲授产生厌烦感和烦躁感,情绪和注意力都会减弱,影响了教学效果。

2)、有的教师为减轻这种强负荷的理论教授,往往偷工减料,把理论课时大大压缩,增加一些无关紧要的考察调研或者自由讨论的课时来滥竽充数。

四、 实践教学中理论讲授与设计实训结合的方法:并列式授课法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每门课的每一次课,都分成两部分:理论教授部分和实训讨论部分。这样的安排课程的方法可以叫做并列式授课法。这种方法是在当即教学环境下更为实际和更能有利于操作的一种方法。以笔者在讲授小区景观设计课程作为例。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该课程的课时安排是每周四次,每天4节课程。在课程内容在安排上,每天只讲授两节理论课,其余两节先是临摹、调研或是案例欣赏分析,以后逐渐引导学生小场地景观设计题目的构思。理论讲解内容由浅入深,紧紧的和后两节的设计内容相衔接。在讲到第三周课程的时候,布置课程作业,加大设计的内容和深度。 

当然这种把理论讲授和设计实训结合的方法对教授有比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熟悉学生以往的课程进度和安排,这样才能确定自己课程内容的安排。其次,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状况,要了解其他主讲教师的课程内容和侧重点,以次确定自己的讲授内容。再次,要求教师在课程计划中,要把理论部分和实训设计部分紧密结合起来,理论内容由浅入深,紧紧的和后面的设计内容衔接,理论讲解"细水长流",设计实训部分"由浅入深"。

1、注重理论讲授的条理性

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理论讲授中,要切忌以下几点:

1)、理论要落到实处,不能讲"空"。一定要针对专业课程的题目,做到内容有原则,有方法,有程序,有案例,有分析,有评价,不要泛泛而谈。艺术设计是一种计谋和策划,它的图示化的艺术性表现是一种策划和智慧的结果。好的艺术设计离不开文化和思想。作为一名设计师,要立足民族根基,掌握民族文化,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但是文化容易讲"空",不容易讲"实"。好的专业课的讲授一定要做到一切内容为"设计"服务,注意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设计思路,提高学生设计审美和判断,不要让文化使学生一头雾水。

2)、课程内容宜"精"不宜"杂"。课程不要面面俱到,要做到重点突出,内容有序,前后连贯,层次井然。

2、 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上,要坚持课程教学真题化

环艺设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环艺教学的办学思想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而目前国内大多数设计院校都还没有条件在教学中加入社会的实践教学,无法真正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大多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在很多情况下也是"闭门造车",拼凑设计作品,只注重表面形式,而不考虑实际功能。教师教授的内容和学生的研究课题大都是陈旧案例或凭空想象,研究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假想的境界。艺术设计类教学要注意积累和总结实践教学的成果和应用。在课程教学上尽量做到真题化。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本领。课程作业和毕业设计要注重以实题实做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增加对实际项目的现实性的分析。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和教学安排,课题的题目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实题真做、实题虚做、实题重做。同时增加对实践题目和实施项目的调研与分析。

五、 小结

艺术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为突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要不断探索教育教学中的种种规律。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上不断根据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变化,培养适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环艺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绮曼.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75-76.

授课艺术篇7

为满足社会及就业所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在重视实践技术学习及实践技能提高的同时,不应忽视对艺术理论课程的学习。主要原因如下:

1.实践应该与理论相结合。虽然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应该以实践课程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们就要只学习实践知识,而忽略理论知识的摄取。实践来源于理论,理论能够指导实践,这就像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一样,“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每一次认识都比上一次的认识提高一个层次,同样每一次的实践也都比上一次实践得到提高。如果只重视实践技能而忽略理论的获取,那么实践技能就会停滞不前,停留在原地,得不到发展。因为理论知识并不是只用于指导实践,相反它可以使思维方式打开,并有利于形成独立的思考方式。

2.艺术理论能够促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等方面素质的提升。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开设艺术理论这门课程,其目的并不单单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艺术风格、艺术思维等这些抽象理论,而是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通过老师课上结合实例的讲授过程,以逐渐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只有在提高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同时,才能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专业素养技能,如在室内装饰设计时,使室内装饰的配色、布局等方面更加协调,满足业主的多方面需求;在设计一个商品包装时,由于外观新颖,使商品更加醒目,让购买者在一瞬间便被商品所吸引,从而增加商品的销售率及市场覆盖率,以达到商品宣传,刺激消费的目的。

3.如果只会实践而不懂理论,那么设计出来的作品也只会变成空洞的设计,譬如:设计者要掌握艺术史上各个流派的特点以及设计风格的演变。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使设计不显得乏味,不与他人雷同,并且能够将艺术史上各个流派的特色,及各个风格的不同之处在设计作品中进行合理地运用,再结合自身的体会感受使作品具有自己的风格,与众不同,独具特色。这样的作品才会显得富有内涵,充分显示出自己的风格特色。

二、艺术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课程中,安排一定的艺术史论内容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在具体艺术史论教学中,决不能就史论讲史论,而应该从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角度,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确定方法、具体实施。所以,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中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十分重要。

1.艺术理论课程的当代性和实践性。“当代性”这就需要我们在讲授艺术理论课程时,要做到“与时俱进”。即从选取的材料到讲述的理论观点都要瞄准和跟上当今艺术前沿的步伐。要做到便于学生设计眼界的开阔以及设计理念的更新,使其设计思维与当今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导观念同步发展。尽管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些难度,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基础缺乏信心以及对自己所学专业领域接触的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老师耐心地进行引导,让他们能放开自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自信心提高的基础上可以更大范围的融入到专业领域。举例来说,可以针对学生的求知需求举办一些讲座,还可以模拟拍卖会的形式,让学生用直接参与的形式理解课堂上教师讲授的艺术市场,亦可根据课程内容,让学生自己编组,做一些专题类的辩论或专题片,这就需要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的技能知识,充分利用所学专业优势,比如讲述艺术风格的课程时,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可以偏重于平面设计领域中他们所熟知的设计师来讲述何为艺术风格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深入其中,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激励他们去获取所需知识。又可以通过活动,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加深他们的专业技能及学识,促使他们在实际任务中提高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另外在相应的时机,根据需要也可采取传统型教师传授的形式,这种形式在设计实践课程上更为常见,即由老师带领学生完成实际的设计工程,涉及到艺术理论的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策划艺术展览之类的活动。

2.艺术理论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即少使用一些教条主义的知识框架,不从既定的各种原则框架及既成的艺术理论定义出发,更多地使用作品来解释概念,使概念不再深奥晦涩,更加浅显易懂。并且还要多联系些学生熟知的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创作的实际,多利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及作品,通过学生直观上的感触,动员他们自己去寻找艺术形式的内部规律,且进行深入地研究,这样他们既把艺术学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又能够因为找到自己的熟悉点,从而对艺术理论的探索产生兴趣。不仅如此,在讲授艺术理论课程的同时,还要注意一层层深入、一点点地渗透,不能简单直接地讲述一些概念性的理论,而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这就要求讲授艺术理论课程做到条理清楚,层层递进,从易到难地深入传授。在系统地传授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同时,有利于他们的记忆。只有做到熟记于心,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当中,才是真正地实现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

3.艺术理论课程的开放性和国际性。实际上,艺术理论是一门范围和领域都很广博的学科,这就促使我们在教学中尽量不要拘泥于教材的桎梏,应该打破束缚,给学生讲述更多艺术前沿的艺术理论。并且在教学中应该加有对国内外及现代各种艺术流派、艺术理论学派研究成果的介绍,用来丰富我们的艺术理论。这样才能让打开学生的知识范围,并不只是单一地了解本专业小范围内的知识,而是具备广泛领域的知识储备,在艺术实践中可以做到相互融合,相互补充,触类旁通。这样才能使得设计更具有内涵,能融入与世界的潮流之中。具体涉及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接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艺术领域,比如给学生们看一些现代艺术的视频,在观看视频中,给学生们讲解现代艺术的学派和艺术家创作现代艺术的出发点和理论根据。

4.艺术理论课程的民族性和传承性。即开掘我国古典艺术学的宝藏,吸收营养,建造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不应该只追随西方的理论模式及理论内容,而应该立足于本民族的实际,在课程的讲授中应该融入一些本国或者本民族的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因素,引导学生努力发掘具有民族特色的成分。为了结合这方面特点所设置的教学实践,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自己喜爱的民族艺术,让学生从欣赏者的角度去体会艺术风格以及了解该民族艺术的艺术市场状况,使这些艺术不受欣赏群体的局限,并且能够传承下去。综上所述,职业教育艺术专业中艺术理论课程的讲授应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授课内容,应该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以满足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的学生学其所学,用其所用,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实现艺术理论课程的授课目的。(本文来自于《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杂志。《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授课艺术篇8

关键词:对接;地方传统;产品设计高职院校的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常常有很强的行业背景和地方特色。[1]高职院校以地方产业为指导,在专业建设上有着很强的区域特色,如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眼镜设计专业,其设立之初就是依托温州地区庞大的眼镜生产产业和众多从业人员这一产业背景,为温州、浙江乃至全国培养高素质的眼镜生产一线设计、技术和管理人员。在这个背景之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眼镜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和其他院校的设计专业有相同之处,更有自己的特质,即源于地方经济文化背景,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2]

1高职教学对接对象

温州地处浙江南部,濒临东海,传统手工艺众多,如瓯塑、瓯绣、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米塑、发绣等。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办学中,吸取地方特色,将部分地方特色工艺和学院专业教学融和,实现对接。对接过程中,分析地方传统工艺,瓯绣和发绣属于刺绣类,不能将其与眼镜实物相整合,但是可以应用这些工艺的图案、纹样、用色方式等,丰富眼镜设计专业教学;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等工艺不同于刺绣工艺,如果作品面积不大,粘贴牢固性不强,多采取镶嵌、镭射、精雕、电化学腐蚀、线切割等方式装饰眼镜架。瓯塑,又称“油泥塑”,其作品初期比较柔软,粘贴在平整物体表面之后,经过48小时以上风干,其表面会十分坚硬和耐磨,非常适合制作在眼镜架表面,装饰镜架。

2高职教学对接方式

(1)学习形式对接。眼镜设计大一新生第一个学期上工艺美术史和产品设计概论这两门课程。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讲授课本知识,还在授课过程中集中4~8个课时的时间,针对温州传统工艺进行授课。通过这种方式的集中授课,使学生在大一的专业基础课学习中就被打下地方传统的烙印,有助于后续学习地方传统工艺,并将其应用于眼镜设计中。(2)课程授课对接。对授课学生调查,发现高职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课程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部分任务能强化技艺、促进理解,尤其在实训类课程中表现明显,如眼镜数控加工课程中,主要学习精雕和镭射等机器的操作使用。当学习到镭射加工时,很多学生对细纹刻纸图案应用到镭射加工中表示感兴趣,纷纷进行实训操作,通过这个教学项目实训,学生能将温州细纹刻纸应用到眼镜设计中,并加深对细纹刻纸的理解。(3)理论知识对接。在实训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已经在实践操作上了解和掌握了如何在工艺上将眼镜加工制作和地方传统工艺相结合。为升华实践知识,从实践中检验理论,眼镜设计专业在实训课程后,安排理论授课,通过理论授课,可以加强实训效果,强化理论知识。经过几年授课,学生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常常表示,理论授课中学习的知识点和理论知识都能和以前的实训内容相联系,且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联系更紧密了,如眼镜设计这门课程,主要讲授设计方法等内容,理论为主,实训为辅,但是课程授课过程中,很多理论知识与前序实训课程都有关联性,讲授到设计风格这一模块,学生很容易将这些风格和以前的实践内容相联想,并且都能很好地对号入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设计风格这个模块的知识点。

综上所述,眼镜设计专业学生设计素养培养经过学习形式对接、课程授课对接、理论知识对接、地方文化对接四个阶段之后,学生整体思维得到有效提升,其文化层次、设计素养都有了质的提高,不仅对地方传统工艺有深刻理解,还能通过眼镜设计和制作加以表达和实现,通过眼镜这个实物进行转移,更能利用眼镜销售渠道加以推广和弘扬。

3高职教学对接效果

(1)课堂效果。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认真,尤其在实训课程中,均能主动动手,对不懂的问题能做到主动提问,主动解决问题。课堂授课过程中,调研2010级和2011级共60名眼镜设计专业在读学生,经过调研发现,约85%的学生普遍反映有关地方传统工艺的实训内

容十分有趣,对其有很强的吸引力;约59.4%学生表示实践课程中涉及地方传统工艺的内容将会对其后续的眼镜设计产生很大的影响;83.3%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此种授课方式,并称该授课方式能提高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93.3%的学生表示采取此授课方式后,积极或者偶尔会参与到课堂授课过程中。(2)学习效果。采取此种方式进行专业教学,对学生提升设计素养,提高设计层次,建立良好的设计文化氛围有着积极意义,课堂授课过程以及课程学习完成后,调研2009和2010级共60名眼镜设计专业毕业或者在读学生,经过调研发现,约81.7%的学生表示在入校之前并不知道这些地方传统文化,或者是仅耳闻其中的一两项;约23.3%学生表示肯定会,36.7%学生表示可能会在今后的设计中会主动吸纳地方传统工艺;约88.3%学生表示学习地方传统工艺对其设计修养和设计素养的提高有显著功效。(3)就业效果。该专业毕业生中从事眼镜设计的多人均表示,地方传统工艺的系统化设计教学对于其个人设计素养和文化层次提升较明显,部分学生表示这方面知识的获得和实践让其在目前工作岗位上获益良多、游刃有余,很多设计作品纷纷被客户选中,令同行刮目相看。

综上所述,学生设计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4]需要有一套系统化的教学方案。眼镜设计专业针对该专业的就业特点以及专业区域性特征,建立一套对接地方传统的课程设置方案,开展教学。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该套教学方案效果明显,不仅受在校生的欢迎,也得到毕业生的认可,真正做到源于地方,服务地方,弘扬地方的目的。参考文献:

[1] 孟铁鑫.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地方社会文化对接的意义和策略[j].法制与社会,2009(16):238.

[2] 夏洁露.高职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对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4):3132.

[3] 肖斌,陈琳琳.关于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艺术素养缺失现象的分析[j].职教论坛,2012(23):7173.

上一篇:行业监管论文范文 下一篇:民用建筑工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