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10 14:38:56

声学设计论文

声学设计论文篇1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属于声乐学习的主要方式,其中包含技术训练、音乐作品理解、人文知识普及、艺术家演唱观摩、曲目选择及检验教学成果等内容,故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中,需注重所有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一)人文知识普及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需加大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普及,从声乐作品中获取人文知识。但声乐作品内的人文知识比较复杂多样,仅靠声乐教师传授,学生无法领略到人文知识的全部内涵,因此,可通过中西音乐史、音乐欣赏和音乐美学等与声乐教学相关的教学科目,帮助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和掌握音乐中的人文知识。同时音乐教师需减少音乐技术类训练,增加音乐的综合素养知识教学,以提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曲目选择

对于声乐教学的教学曲目选择,需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母语作品的主导性: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曲目需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宗旨,发挥出“母语”传承我国文化的载体作用。中国作品曲目的体裁需突出戏曲和中国民族歌剧等,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从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二是小组课曲目选择的可行性:小组课是高师声乐教学中比较灵活的上课形式,在小组课上,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曲目,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培养学生独立演唱或小合唱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的多样性

课堂教学成果的检验需在不限曲目、不限演唱方式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发挥,使其能展现阶段性声乐学习优势。声乐教学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如采取独唱、二人合唱和多人分声部演唱等,调动学生多元化考核的思维,将考核当作个人才艺的展示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积极性。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践锻炼的多元性

(一)舞台实践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才能在毕业后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一角色。因此,高师院校需为学生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除了校园演唱外,还可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如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声乐大赛、电台传媒、节目录制、重大节日演出等,让学生积累演出经验,并培养学生的舞台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教学基地实践

教学基地实践是考验和锻炼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表演功底、综合声乐素养、歌唱技能等的场地。在直接参加课堂互动教学和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声乐教学模式、课外舞台实践经验等进行有序整合,还可在音乐世界中尽情表现自己,发挥自身优势,展现自身才华。同时在教学基地实践课程中,带队教师需不间断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通过听课、课外指导等方式,全面观摩每位学生的实践状况,发现学生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帮助其克服困难,不断取得进步。

三、结语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一定要符合目前中小学对外招聘的音乐教育人才要求,并在对口培养中凸显出“师范”特征。在声乐课堂中,高师教师不但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知识的传授、曲目的选择及组织教学的多样化等培养,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锻炼,让学生在具备丰富的声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面对各类舞台或社会实践的检验,从而在声乐教学设计中实现美育和德育目的。

声学设计论文篇2

关键词:声线追踪法; 虚声源法;声线束追踪法;有限元法

准确地预测房间的音质效果一直是建筑声学研究者追求的理想,谁不想在设计音乐厅图纸时就能听到她的声音效果呢?一百多年来,人们逐渐发现了一些物理指标,并揭示了它们与房间主观音质的关系,包括混响时间RT60、早期衰减时间EDT、脉冲声响应、清晰度指数等等。音质参量预估是室内声学设计的关键。目前,人们采用经典公式、缩尺比例模型、计算机模拟来预测这些参数。

室内声学的复杂性源于声音的波动性,任何一种模拟方法目前都不能获得绝对真实的结果。本文在参考研究国外计算机音质模拟文献的基础上,对室内声学的主要模拟方法进行汇编和总结,以便深入地了解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适用性和局限性。

1、比例缩尺模型模拟和计算机声场模拟

自塞宾时代起,比例缩尺模型就在室内声学中获得应用,但模型比较简单,无法得到定量结果。20世纪60年代,模拟理论、测试技术等逐渐发展完善,进行大量研究和实践后,比例模型在客观指标的测量方面已经基本达到了实用化。现在,声源、麦克风、模拟声学材料已经可以和实物对应,仪器的频带也扩展了,在模拟混响时间、声压级分布、脉冲响应等常用指标已经达到实用的精度。

比例模型的原理是相似性原理,根据库特鲁夫的推导,对于1:10的模型来讲,房间尺度缩小10倍后,如果波长同样缩短10倍,即频率提高10倍时,若模型界面上的吸声系数与实际相同,那么对应位置的声压级参量不变,时间参量缩短10倍。如10倍频率的混响时间为实际频率混响时间的1/10。然而,很难依靠物理的手段完全满足相似性的要求。空气吸收、表面吸收相似性的处理是保证模拟测量精度的关键。比例模型是现阶段所知唯一能够较好模拟室内声场波动特性的实用方法,可是由于模型制作成本较高、需要利用充氮气或干燥空气法降低高频空气吸收、模拟材料吸声特性难于控制的因素,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使用计算机进行声场的模拟研究成为现实。从数学的观点来看,声音的传播由波动方程,即由Helmholtz 方程所描述。理论上,从声源到接收点的声脉冲响应可以通过求解波动方程来获得。但是,当室内几何结构和界面声学属性非常复杂时,人们根本无法获得精确的方程形式和边界条件,也不能得到有价值的解析解。如果对方程进行简化处理,所得到的结果极不精确,不能实用,完全利用波动方程通过计算机求解室内声场是不可行的。实用角度讲,使用几何声学的声线追踪法和镜像虚声源法,通过计算机程序可以获得具有一定参考程度的房间声学参数。但由于忽略了声音的波动特性,处理高频声和近次反射声效果较好,模拟声场全部信息尚有很大不足。近年来,使用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方法模拟声音的高阶波动特性,在低频模拟上获得了一些进展。

2、几何声学模拟方法

几何声学模拟方法借鉴几何光学理论,假设声音沿直线传播,并忽略其波动特性,通过计算声音传播中能量的变化及反射到达的区域进行声场模拟。由于模拟精度不高,而且高阶反射和衍射的计算量巨大,因此,大多数情况是使用几何方法计算早期反射,而使用统计模型来计算后期混响。

2.1 声线追踪方法

声线追踪方法是从声源向各方向发射的“声粒子”,追踪它们的传播路径。声粒子因反射吸声不断地失去能量,并按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确定新的传播方向。

声学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声学、扩声、建模、计算机辅助设计、EASE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第一部分EASE简介

EASE是当今在在国内使用较多的一种建筑声学和厅堂扩声领域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厅堂建筑声学设计和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过程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本文通过中山市纪念中学音乐厅扩声工程为实例,介绍EASE声学设计软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及经验。

第二部分 音乐厅音响系统设计

2.1 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参照《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WH/T18-2003大音乐厅扩声系统室内一级标准。

2.2 模型建立及混响时间设计

2.2.1 建立模型

首先通过使用EASE软件按照音乐厅的建筑尺寸在计算机上建立仿真模型。

2.2.2 观众厅的混响时间设计

在已建立的音乐厅声学模型上对观众厅的侧墙、后墙、顶棚、地面、座椅等定义相应的吸声材料后进行分析与计算,观众厅混响时间如下:

2.3 音乐厅扩声系统设计

2.3.1 中央扬声器组

主要用于中间声道的人声和乐器独奏的扩声。在舞台口上方拱顶声桥内中央位置,布置了一组2只同轴二分频全频音箱COAD CO-15覆盖二层池座观众区。布置了一组2只同轴二分频全频音箱COAD CO-15覆盖一层楼座观众区。

2.3.2左、右扬声器组

主要用于左、右声道音乐放送、乐器扩声和效果声。为避免前区声压级高,后区声压级低的不均匀弊端,在舞台口两侧安置了2只COAD CO-15全音域音箱,分别安装在与中央声道同高度分别向池座中、后区扩声。

2.3.3超低扬声器组

超低扬声器组分为两组,分别布置于左右主扬声器组的外侧。

一组:选用2只COAD SUB118超低音箱。另一组,选用2只2只COAD SUB118超低音箱。

2.3.4 拉声像扬声器系统

在舞台台唇镶嵌方式布置4只COAD CO-8小型全频扬声器。利用人耳哈斯效应的原理,声桥上中央主扬声器信号进行延时和台唇音箱提高前区声压的方法,可保证前区听众的声像一致性,消除声音压顶的感觉,同时又可弥补前排观众席声压级的不足。

同时台口左右下方的各两只COAD CO-18也将对应的上方的左右声道的声像下拉,让左右前区域的观众席位也能得到较好的声像一致性。

2.3.5 音乐厅声学特性指标计算

依据本设计方案所给出的扩声设计计算结果,可以清楚的看到了本观众厅预期的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主扬声器组

混响声场最大声压级分布图(空场稳态准峰值)

125Hz混响声场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2 dB

250Hz混响声场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3 dB

500Hz混响声场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4 dB

1000Hz混响声场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3 dB

2000Hz混响声场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4 dB

4000Hz混响声场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4 dB

8000Hz混响声场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5 dB

语言快速传递指数(RASTI): 0.58~0.66

辅音损失百分比(Alcon%):5%-8%

2.4.6 舞台反送扩声系统

专门为会议配置了4只COAD CO-12全音域两用音箱以流动方式布置在舞台,向主席台或表演区域供声。

2.4.7 后场补声兼效果声系统

为了满足一层观众区后区的听音效果,在一层观众区后区和二层楼座后区各配置了4只COAD CO-10同轴小型全频扬声器吸顶安装。

2.4.8 音乐厅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分析

由主扬声器组声场分布图中统计的计算结果统计如下表:

最大声压级(空场稳态准峰值声压级):由统计表中可计算出,125~8000Hz范围内平均声压级为114 dB。

声场的不均度:由统计表中可计算出最大值为:1000~8000Hz ≤4 dB。

传输频率特性:由统计表计算可得出,125~8000Hz的平均值声压级为114 dB,与表中125~4000Hz的声压级比较,均满足≤±4 dB的范围;在63~125Hz内(EASE软件只计算到100Hz,无法计算);在1000~8000Hz内≤ 6 dB,满足指标范围要求。

快速传递指数(RASTI):0.58~0.66。

标准范围是1-0.6优良

0.45-0.6好

45以下差和不可接受

本音乐厅语言快速传递指数达到良好的标准

辅音损失百分比Alcon%:5%-8%

标准范围是0-3%优

3%-7%良

7%-11%好

11%-15%差

15%以下不可接受

本音乐厅辅音损失百分比Alcon%达到良好的标准

2.4.9 结论

由上述的分析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本设计方案的主要声学特性指标全面达到国标一级指标参数。

2.4.10 工程实践达到的声学特性指标

本扩声系统在认真安装,精心调试后,我们将按照国家标准GB4959-9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使用国外先进的标准声学测量仪器,达到《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WH/T18-2003中“大音乐厅扩声一级指标”。

按照国家标准GB/T 14476-93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对本扩声系统语言可懂度进行测量,使其全场平均达到优良标准以上,符合评优、获奖的要求。

第三章总论

本人认为,计算机的声学建模,它作为一个准确的预测工具,而且能够给用户提供很好的演示,对于工程设计而言具有很好的指导性。但实际施工中遇到不同的问题,技术困难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不能反映及得出结论的。因此工程项目实施必须在具有良好的声系统基础上,实事求是地从实际出发,以理论为基础,计算机设计为设计参考依,这样可以做到工程项目实施合理、高效及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厅堂建筑音质计算机畏助设计-EASE4.1使用详解》,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2、《RENKUS-HEINZ.EASE4.1 Tutorial》,,2010

声学设计论文篇4

Abstract: Traditional screen-like sound-absorbing material is adopted in the top of absorbers,it has the disadvantages of high proportion , poor water resistance, not ideal noise reduction capability. Quadratic residue sequenc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sonance, not only greatly improves defects of traditional screen top absorber, but also reduces the specified range of audio noise by design .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wo models(T-type and hexagon-type) specifically developed to reduce traffic noise and screen the top quadratic residue sequence diffusers, their effective noise reduction ranges from 400Hz to 2500Hz. The preliminary test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T-and hexagonal body shows that the insertion loss is 6 to 7.5 dbin the low-IF.

关键词:吸声体;声屏障;数论扩散体;插入损失;吸声系数

Key words: absorber; sound barrier;number of diffusers;insertion loss;absorption coefficient

中图分类号:TB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226-01

0引言

在不断建造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工业区中,安装隔声屏障已成为一项不可缺少的降噪设施。要提高屏障的隔声效果,一般会将屏障的高度增加。但加高屏障无可避免地增加了屏障及基础建造成本,及对光线及道路使用者的视线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屏顶吸声体正是提高屏障的隔声效果,及降低屏障高度的最佳选择。吸声体通过吸声原理,减少噪声在屏障顶部的折射及改变噪声的传递途径,从而达到更佳的隔声效果。

1平方余数序列扩散体的原理

“平方余数序列扩散体”由德国声学家施罗德根据数论和声学原理发明,简称数论扩散体(QRD)。它是一种格栅型槽沟扩散体。声波进入槽时会因为密封的槽底反弹向槽口,由于反弹的声波要经过较长的距离,与刚进入槽的声波出现时差,从而产生扩散。扩散的特性取决于槽的宽度和深度。

它基于共振原理消声,不但大大改善了以上传统屏顶吸声体的缺点,更可以通过设计,为指定的音频范围降噪。数论扩散体运用平方余数序列来决定槽深。在设计时一般会利用平方余数方法计算出造成均匀的扩散所需要的槽深和排列方式。

基于数论扩散体的有关理论,M•R•Monazzam & Y•W•Lam[1]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一系列数论扩散体 (包括 T字型,箭型,圆桶型及Y字型)进行详细的分析,而我们的扩散体设计也是基于他们的计算结果。

2平方余数序列扩散体的设计

至于平方余数序列扩散体的设计,我们用以下程式来计算有效频率要求的槽深 (dn)[2,3]:

dn=

其中n为整数,N为奇素数及fr为有效频率。

而扩散体的有效波长则以以下程式推算[3]:

max≈;min≈2w

其中dmax为最大槽深,nmax为排序中的最大数值。因此,如果要设计N=7的二次余数扩散体,而槽宽为12cm,目标频带约为1.4kHz,则从以上程式得出最大槽深约为24.45cm,有效频带为400Hz至1.4kHz。

3测试方法

由于扩散体的吸声系数直接影响着它的插入损失,我们首先根据ISO 354 标准,在通过了国家认证的混响实验室测试了扩散体的吸声系数。从得到的吸声系数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扩散体在不同频带的声学表现,从而确认我们的扩散体设计。

插入损失的测试方法以ISO 10847:1997为基准,如图1所示,我们先按以下位置对扩散体作测量,然后将扩散体拆除并重复测试,我们在相同位置将两个数值相减便得到扩散体对声屏障隔声效果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测试过程中,为避免声源不稳定对测试结果造成的影响,我们在离开声源1米位置增加了一个噪声测量仪,以监察及修改声源不稳定的情形。

4测试结果

在完成平方余数序列扩散体的设计后,我们先根据ISO 354 在回响实验室为扩散体进行吸声测试。从吸声测试结果可以看到,扩散体的吸声系数在低中频带,吸声系数可高达0.85。

以ISO 10847:1997为基准的插入损失的测试结果如下:

插入损失的测试结果基本上和吸声测试结果吻合。扩散体在低频,特别是500Hz附近的效果尤其显注。一般来说,插入损失的提升在低中频比较显注,一般有6至7.5分贝的提升。

5结论

根据平方余数序列理论,我们成功地研发了二款数论扩散体。它们不但改善了传统屏顶扩散体比重高,防水性能差,降噪能力不理想等缺点,更在指定频带发挥显注功效,值得在道路隔声屏障设计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M•R•Monazzam,Y•W•Lam.Performance of profiled single noise barriers covered with quadratic residue diffusers[J]. Appl Acoust,2004.

[2]H•Kuttruff.Sound Absorption by psedostochastic diffusers (Schroeder diffusers)[J].Appl Acoust,1994,42(3):15-31.

声学设计论文篇5

艺术学院简介

艺术学院创办艺术专业教育始于1983年,是陕西省最早开办艺术专业的教学单位之一。现有音乐表演系、音乐教育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美术学系、公共艺术系、数字媒体艺术系、戏剧影视文学系7个教学单位。学院招生范围涵盖陕西、山西、江苏、福建、河北、山东、湖南、广西、河南、甘肃十个省份,第一志愿录取率连续四年为100%,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17年在校生共计1555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08人,专任教师9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1人,讲师48人;博士3人,硕士52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一千余万元。拥有11个实验室、3个专业展厅、4个排练室、1个音乐厅、1个虚拟演播厅以及12个教学实践基地和6个产学研基地。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陕西省特色建设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还与泰国斯巴顿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建立了办学及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并在美国蒙格马利大学举办画展。学院先后有90多人次获得国内外艺术奖项137多个(入选国际性专业展览22件次)、国际国内声乐和器乐大赛奖87余项。

招生专业介绍

设计学类

设计学类包含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三个专业,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

公共艺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意能力,能在室内外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视觉设计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的专门艺术设计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艺术造型能力与视觉设计能力的训练,掌握现代城市的公共景观、公共场所等领域空间造型规律,学习与培养艺术工程、艺术化设施、陈设艺术品等设计、制作及施工能力。本专业要求学生分别对公共艺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涵盖公共艺术本体形态、艺术形式、创作形式、创作观念、方法、技巧及审美意识等综合内容。

专业方向: 陶瓷雕塑方向、现代壁画方向。

主要课程:公共艺术概论、公共景观设计、公共展示设计、公共设施设计、材料与工艺、中国民间美术史、当代艺术思潮、数码图形处理、雕塑基础、陶瓷基础、雕塑表现、陶瓷表现、壁画基础、浮雕基础、壁画表现、浮雕表现等。

实践环节:陶瓷雕塑方向主要有:陶瓷材料雕塑、传统与现代艺术性陶艺、日用陶瓷、陶瓷工艺品等;现代壁画方向主要有:壁画设计与制作、壁画材料应用、壁画综合表现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创作、设计、研究、教学及艺术工程管理等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数字化信息与传播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类产品设计、开发、制作、传输、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相应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能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审美与技术两个层面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领域、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领域、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专业设计机构、企业、传播机构、院校、研究单位从事数字媒体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专业方向: 数字游戏3D设计方向、UI与游戏原画设计方向。

主要课程:3D模型基础、专业造型基础、专业设计基础I、专业设计基础Ⅱ、动画设计、数字影像技术、 3D动画设计与引擎测试、UI设计、动态图文设计、视觉表述。

实践环节:风景写生、毕业考察、职前定岗实习、行业考察、行业实习。

就业方向:动漫或游戏原画设计师、3D 游戏设计与制作岗位、APP 设计师、游戏UI界面设计师、商业插画师、多媒体制作师。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宽的视觉传达理论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掌握设计方法并具备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地方文化创意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能以“平面设计”作为信息沟通和表达的形式,针对社会机构通过系统有效的方式传递信息、价值或表达某种体验,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化设计手段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专业方向: 平面设计、插图设计。

主要课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有:视觉传达基础、视觉表述、文本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插图综合设计、影像与设计、综合媒介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丝网印技术、插图与设计、图形创意等。

实践环节:风景写生、毕业考察、企业实训。

就业方向:媒体的版面设计、创意设计、企业的形象设计及导入、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出版社编辑设计师,书籍装帧设计师、杂志编辑设计师、信息设计师、广告创意策划、公共区域导视设计、平面媒体的插图设计、绘本设计、公共图形、时尚设计和多媒体应用设计等。

美术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知能并重、开放兼容”的人才培养目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注重学生“知识、能力 、素养”的个性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具备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科研、美术评论和编辑、艺术文博等工作能力。

专业方向: 中国画方向、自由视觉表现方向。

主要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术教学方法论、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美术概论、油画、版画、设计、摄影、美术评论、自由绘画、综合艺术实践、民间造型艺术研究、工笔技法、写意花鸟技法与写生、写意山水技法等课程。

实践环节:风景写生、民间美术考察、毕业考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研究、艺术文博等方面的工作。

音乐表演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传承地方传统音乐、适应现代音乐发展现状需求,具备音乐表演(演唱、演奏)等方面的系统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能够在各级各类艺术演出院团、教育单位、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基层文化馆、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电台、电视台、媒体、文教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工会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学、艺术辅导、社会培训、音乐采编、音乐活动策划等有关文艺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专业方向: 民族乐器演奏专业方向:二胡、竹笛、古筝、扬琴、琵琶、打击乐(排鼓、中国大鼓)等;声乐表演专业方向: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流行唱法;西洋乐器演奏专业方向: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双排键、打击乐(军鼓、爵士鼓)等专业。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歌剧、声乐艺术史、合唱与指挥、形体、重奏、合奏、钢琴即兴伴奏、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

实践环节:西安鼓乐排练、歌剧排练、声乐排练、民族器乐排练、专业比赛、校外演出项目组织策划、毕业音乐会管理与实施等。

就业方向:社会文艺演出院团、教育单位、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基层文化馆、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电台、电视台、媒体、文教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工会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学、艺术辅导、社会培训、音乐采编、音乐活动策划等有关文艺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音乐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与一定研究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以及一定的表演能力,具备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和伴奏、合唱指挥、中外器乐演奏以及舞蹈的基本技能;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机构工作者、艺术工作者。

专业方向: 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中外乐器、舞蹈、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中西方音乐史及作品赏析、合唱、合唱指挥常识、歌曲编配与弹唱、电脑音乐创编以及教师教育类理论课程和技术应用类课程。

实践环节: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声乐及器乐作品排练、专业比赛、校内外演出项目组织策划与实施、毕业音乐会等。

就业方向: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师,社会培训机构教师、教育管理、文艺表演人才。

戏剧影视文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够适应戏剧影视快速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能在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影视剧项目策划、审核、创作,影视剧拍摄和制作,戏剧影视评论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专业方向:影视策划与编剧、影视拍摄与制作。

主要课程: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艺术概论、影视概论、影视美学、视听语言、经典影片读解、影视导演基础、影视摄影、影视剪辑、影视编剧理论、新媒体推广与营销、文化产业概述等。影视策划与编剧方向课程:剧本策划与创意、剧本分析、剧本写作、新媒体创意与策划、文案基础写作。影视拍摄与制作方向课程:短片创作、后期特效、纪录片创作、录音基础、新媒体技术与运用。

实践环节:专业采风、行业考察、专业实习,影视短片创作、编剧、小剧场工作室实训项目以及影视自主创新训练项目等。

就业方向:在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影视剧项目策划、审核、创作,影视剧拍摄和制作,戏剧影视评论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报考条件与录取原则

报考条件:符合2018年生源省份高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

录取原则

1.专业课成绩的使用:我校所设考点省份的考生文化课成绩合格且专业课通过生源所在省份专业课统考并合格后,使用我校校考成绩;我校未设考点省份的考生文化课成绩合格且专业课通过生源所在省份专业课统考并合格后,使用生源所在省份专业课统考成绩。

2.录取原则:除在陕西省编导类专业课统考过线,按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外,其他各专业均按照文化课成绩过线,按照专业课成绩择优录取。

校考考试内容

1.美术类:科目:素描、色彩。总分:200分。考试时间各科3小时。

2.音乐类: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在湖南组织校考,考试内容如下:

3.戏剧影视文学:在河北使用河北大学校考成绩;认可河北大学考试内容。在湖南组织校考,考试科目为:专业基础知识。时间为3小时。

专业考试成绩查询和发放专业合格证

声学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17-03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1]。“物理性污染控制”主要研究有关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热和光等污染的基础知识以及有效治理措施和方案。当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了人体的耐受程度时即会形成物理性污染[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物理环境(特别是声环境)的污染问题愈发突出,如何经济有效地控制物理性污染问题是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作为一名计划或即将从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将参加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内容明确了物理性污染防治与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四个专业方向为主要考核内容[2],这足以说明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的重要性以及物理性污染控制在环境治理中的必要性。

通常,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并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高。如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我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物理性污染控制”的课程内容和实践体系进行建设和改革。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教学改革的方法展开讨论。

一、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课程内容选择。“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囊括了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热和光等六大物理性污染及其治理措施和方案。噪声和振动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外,其他的物理要素间的关联性则较弱,各类物理性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措施方面存在较大不同。“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的内容抽象、结构逻辑性松散、理论计算公式较多[3,4],但课程教学学时短等问题。如何合理安排各章节内容找准课程重点,加强学生对关联性较差知识点的掌握,是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课程内容重叠。根据教学大纲,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内容主要讨论噪声污染控制、振动污染控制、电磁污染及其控制、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热污染及其控制和光污染及其控制。各章节在内容设计中均涉及了污染的监测和评价部分,其中污染物监测与“环境监测”(第五学期开课)课程中的监测等内容重复,污染物评价内容与“环境影响评价”(第六学期开课)课程中的评价内容有部分重叠。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协调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抓住课程重点展开教学活动。

3.实践环节薄弱。理论教学通常是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纯理论教学虽然可以使学生学到物理性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但是对于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这样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言,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深入体会课程内容则非常重要。目前,学校在物理性污染控制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尚没有可以用于开展物理性污染控制实验课程的场所。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课程设计为主,而课程设计主要又偏重于理论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则有待加强。

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1.课程内容的选择。物理性污染是物理要素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要解决物理性污染的问题就应该从物理学原理出发寻找经济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因此在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的设计中,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依次为基础知识、防治和控制技术原理和防治和控制技术应用。教学过程中按照物理性要素的基础知识测量与评价控制技术三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图1)。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依据勘察设计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选择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噪声污染控制”、“振动污染及其控制”和“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并以噪声污染控制的技术原理、设计计算和案例分析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将放射性及其防治、热污染及其防治和光污染及其防治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行简要的讲解。

2.辅助教参的选择。我们根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大纲,选择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性污染控制》(陈杰)作为课程教材。为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亦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几本参考书。例如,针对“噪声污染与防治”和“振动污染与防治”两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我们选择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噪声污染控制工程》作为教参,增强学生对于噪声和振动污染防治的理解。此外,在国家实施注册环保工程师的大背景下,我们在教学环节依据勘察设计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专业的基本要求,亦将《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导丛书:物理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与实践》作为教参之一。

3.教学手段的选择。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过程中采取较多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4,5]。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引入PPT软件、网络资源和社会实践等多种素材,使教学内容更为充实,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如,介绍噪声污染及噪声污染控制的相关知识时,利用网络上的噪声污染及其控制等视频和声频资料,以及采用业余时间拍摄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污染等视频和课程实习过程中拍摄工业噪声污染防治、交通噪声污染防治等视频,使抽象难懂的理论直观化和具体化,提高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2)案例教学。“物理性污染控制”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课程教学过程中若局限于理论讲授,则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案例教学方法引入课程教学环节,将抽象化的理论内容和枯燥的设计计算公式与工程实例相接合,改变抽象难懂的知识点为浅显易懂的知识,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案例包括吸声降噪应用实例、隔声降噪应用实例、消声降噪应用实例、隔振应用实例等。通过案例教学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特别是难懂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3)课外辅导与答疑。课程的课外辅导和答疑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6],亦是一种成效较好的教学方法。新知识的掌握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得以实现,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会遇到理解困难的知识点,若没有得到及时的辅导,就可能会出现“拿来主义”的情况。所以在课外答疑辅导环节,我们开展的工作包括如下三个方面:①课程材料的。学期初我们会将有关课程的材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件、课程作业、课程设计和实验等信息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进行公布,与学生共享,选课学生可根据需求下载相关教学材料。②答疑辅导。开课期间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答疑辅导,定期答疑辅导时间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不定期答疑辅导多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进行。辅导的内容不仅包括疑难问题,更将学习方法的指导作为答疑辅导的重点。同时在答疑辅导时可以得到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馈,这有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调整。③网络资源的利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利用微信平台和QQ平台等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搭建课后答疑辅导平台,学生可直接通过微信和QQ参加课程讨论和查阅相关问题及解答,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教学实践的选择。教学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7,8]。“物理性污染控制”与工程实践紧密相连,理论教学不足以提升学生对工程实践活动的认识和体会,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室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等环节。前文已经提及,我校“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实践目前主要以课程设计为主,设计任务基本上是依据教材拟定的题目,与实际案例的联系程度较低,而实验室实验和实习两个实践环节尚没有很好地开展。因此,根据“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特点,拟在充实“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增加2~4学时的实验室实验课程。实验内容设定为:①吸声材料(结构)吸声系数的测定,以多种材料(结构)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吸声材料(结构)与吸声系数之间的关系;②隔声墙隔声效果评估实验,探讨单层匀质墙和双层墙的隔声效果,特别是空气层对隔声效果的影响。在后期实验仪器设备购置计划顺利完成的前提下,我们将不断的增加和完善相关实验项目,增设一些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独立实验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意识。

5.习题库的编制与应用。为了增强学生对“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灵活应用能力,我们通常会根据知识点布置相应的课程作业,而作业内容则通常采用教材中的课后习题。课后习题的设置采用的题型主要为简答题和计算题,这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本课程以课程教材为主要依据,参照《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导丛书》,编制了“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库。习题库设置了单选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单选题和多选题主要以课程基本理论知识为主,包括基本概念、理论和理论计算等知识;案例分析题则主要以解决实际设计和工程问题为主。习题库在学期初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课堂理论讲解,有针对性选做相应的习题。针对学生疑问较多的习题,展开课堂讨论和讲评,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三、实践效果分析

考试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评价和反馈等积极作用,还对提升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9]。因此,我们对近三年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2010~2012级的学业优良率分别为57%、59%和67%,而不及格率则由4%降低为0,这可以说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提高。

四、结论

“物理性污染控制”是环境工程专业主修课程,为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方式改革和实践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得以完善。实践表明,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打牢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取得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杰.物理性污染控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环保专业管理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15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材[M].第三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3]宋卫军,谢妤.“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36-238.

[4]洪新,唐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教改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130-132.

[5]张雪乔.“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和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5):138-139.

[6]杜茂德,王宝玉.辅导答疑教学效果[J].安阳大学学报,2003,(6):122-123.

[7]卢曼萍,潘晓华,张继河.体验:实践教学的重要内涵――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解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3):105-107.

[8]何文广,李伟,刘桂波,国绍文.高校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化,2013,(10):168-169.

声学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GPS;噪声系数;增益;驻波比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6-0251-03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简称。是美国国防部研制的一种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1]。如今GPS 的应用已经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芯片技术的出现 ,使得 GPS 与其他通信工具可结合设计 。应用于 GPS 的低噪声放大器,也陆续出现了集成芯片。但其较高的市场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关于GPS射频技术方面的发展。文献[2]论述了GPS频段天线的设计,本文在ADS仿真环境下设计了一款应用于GPS导航系统接收机前端的低噪声放大器。

1 LNA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关键因素

1.1 LNA设计的基本原理

LNA的设计旨在于为高频电路提供一个线性度高、噪声系数低的放大电路,为防止放大器产生震荡,电路稳定性的设计也很关键。对放大器噪声系数指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除了对性能良好的元器件的选用之外,得当的电路设计拓扑结构也至关重要。为了获得较低的输出驻波比和良好的增益,输出端匹配网络则采用共扼匹配的方法[3]。设计放大器时尽可能低的噪声系数是首要考虑的,其次才考虑增益是否良好。因此,较低的噪声系数通过牺牲少许增益来换取是有必要的,两者之间应折中考虑。本文采用两级放大的方式来实现设计。

第一级放大电路按照最小噪声系数来选取最佳工作电流,这样可以使LNA具有更低的噪声系数。第二级放大电路应根据最佳增益条件以及最低噪声系数来确保足够的增益。输入输出端均采用单枝节微带线进行匹配 ,级间匹配则采用集总元件。

1.2 LNA设计的关键因素

1)放大器的稳定性

在所有放大器的设计中,对于在不同的源和负载的情况下,考虑电路的稳定性也是至关重要的。稳定性指的是放大器在周围环境变化比较大的条件下仍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特性。按照放大电路的不同,稳定性分为绝对稳定和条件稳定两种。放大器在稳定的情况下才能够完成正常的放大功能,因此通常在源极和地之间串联电感或者用一段微带线来代替电感构成负反馈,使放大器在带宽内能够无条件稳定。负反馈电路不仅能够在宽频带内降低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而且能够使增益响应更加平坦。对于绝对稳定条件的判断方法,本文使用[K-Δ]法,当同时满足:[K>1]和[Δ

此公式只给出了判定绝对稳定的方法,而器件的稳定程度并未给出,我们可以采用单参数(u参数)来判定器件的稳定程度。单参数判定准则如下:

若[μ>1],则有源器件处于绝对稳定状态;若[μ

2) 低噪声系数的实现

噪声系数反映的是信号通过系统后,由系统内部噪声引起信噪比恶化的程度。通常噪声系数用分贝来表示 ,即

[Nf(dB)=10logNf]

噪声系数的基本定义是放大器输入和输出信噪比的比值。即

[NF=SinNinSoutNout]

对于n级的放大器级联电路,噪声级联公式为:

[F=F1+F2-1G1+F3-1G1G2+…+Fi-1G1G2…Gi-1+…]

由噪声系数级联公式可知,在接收机中,第一级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对系统的影响较大,所以系统的噪声特性是以第一级的特性为主的,而第二级放大器的影响会因为第一级放大器的增益而减弱。因此,第一级放大器有中等水平的增益和较低的噪声系数将会成为总系统达到最佳噪声性能的基本要求。

3)LNA的1dB压缩点

输出功率的 1dB压缩点[4] 是指增益比线性增益下降低于1dB时的输出功率的值。 放大器的线性度可以通过1dB压缩点来反映,放大器在某一个动态范围内是线性的,在这个动态范围内,输入功率增加时,输出功率随其线性增加。当输入功率的不断增大超出这个动态范围时,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将不再是线性关系增加的。

2 LNA的仿真设计及结果分析

2.1 设计指标

设计目标如下:工作频率:1575MHz,工作带宽:1575±5MHz ,噪声系数:NF < 0.7dB,增益:25±1dB,带内平坦度:±1dB,输入输出驻波比:VSWR

2.2 仿真及其结果分析

1)偏置电路设计

ATF-54143在源漏极电流为30mA的静态工作点下,不仅能满足1.575GHz频点上的增益要求,而且可以得到最小的噪系数。由于该晶体管的封装上有两个栅极,故偏置电流Id应设置为60mA,通过计算得出偏置电阻R1=180Ω,R2=27Ω。

2)稳定性分析

本文使放大器达到稳定采用的是在源极加微带线的方法。并在频率为1.575GHz时,放大器的稳定性系数如图2所示:

3)匹配电路的设计

匹配电路的设计旨在于让馈线的特性阻抗在理论上与包括匹配网络在内的总负载输入阻抗相等,从而使信号源到负载传输的功率达到最大。因为噪声系数是第一级放大电路主要影响因子,所以第一级的输入端应采用最小噪声匹配,输出端则采用最大增益进行匹配,而第二级放大电路主要影响增益,所以第二级应采用最佳阻抗匹配[5_6],由此可避免输入输出的相互影响。最小噪声系数和最大增益匹配法,在文献[7]中详细说明。

匹配网络的仿真原理图如图3所示:

4) LNA的ADS仿真原理图

因为增益要达到25dB以上,因此放大器采用两级级级联的方式搭建。由于衰减器有增加稳定性,改善射频电路阻抗匹配的作用,所以在第一、二级之间应插入一个 3dB的[∏]型电阻衰减器[8],衰减器的输入和输出阻抗均设置为50Ω,这样一来匹配网络的匹配性能是不会因为衰减量的改变而受到影响,从而整个放大器的增益就可以灵活地调节。有源衰减电路和无源衰减电路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本文选择简单的无源电阻衰减网络。LNA的ADS仿真原理图如图4所示:

3 总结

本文设计了一款GPS导航系统接收机前端的低噪声放大器。该设计中的低噪声放大器采用的是两级级联结构,为了便于对输入输出驻波进行灵活调试,使用分立元件搭建电路。通过用ADS软件进行仿真,同时对整个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 ,该设计是完全符合指标要求的 。

参考文献:

[1] 孔庆亮.GPS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性能分析及应用技术[C].太原: 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4学术年会,2004.

[2] 商锋.用于卫星定位系统的矩形圆极化天线的研究[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8, 13(3) : 29-32.

[3] 廖成恩. 微波技术基础[M] .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4] DAVID M P. 微波工程[M].3版.张肇仪,周乐柱,译.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5] 范寿康,卢春兰,李平辉.微波技术与微波电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35-200.

[6] 陈邦媛.射频通信电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8-37.

[7] 徐兴福.ADS2008射频电路设计与仿真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18-120.

[8] Reinhold Ludwig,Pavel Bretchko著,射频电路设计-理论与应用[M]. 王子宇,等g.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19-205.

[9] 秦岭,商锋.GPS的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7).

声学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多元支架 ;文明素养 ;自主建构

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植根于儿童的生活,而活动性又是这一培养过程的显著特性。目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已越来越成为共识。但实践中教师“促学”缺位,在组织儿童活动的时候没有发挥好该有的促进学习的作用。而连结“儿童活动”与“教师促学”的桥梁就是“支架”。支架式教学是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1]。即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师搭建“支架”,把学习转化为儿童可以实现的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建构意义,逐步达成教学目标。文明礼仪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儿童文明礼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搭建恰当而多元的支架,让儿童在实践中进行辨析、反思、体悟、检验、实践等,最终养成文明礼仪素养。

一、基于明确的目标设计支架,力求活动有实效

任何活动的设计都指向教学目标,所以基于明确的学习目标搭建支架,可以让每个活动都有鲜明的指向,这样才会有实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旨在引导学生从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善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学会文明生活。笔者就这一课的教学,谈一谈基于目标的支架设计。1.从目标出发,倒推活动过程,设计支架支架教学的一个重要做法,就是从目标出发,倒推出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学生实现了这一目标,可以设计哪些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支架来促进活动的完成和目标的最终实现,即进行基于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如图1)。《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的具体目标有:体验和感受垃圾暴增的现状,建立垃圾污染的危机意识;了解垃圾的分类方式,知道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变废为宝是垃圾处理的重要途径,列举生活中变废为宝的事例,并付诸实践。基于以上目标,倒推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创设真实的情境和进行活动的及时评价,同时倒推出教学目标对应的四个活动,分别是“感受垃圾数量之多”“探究垃圾的危害”“探究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有妙招”,并着手在每个活动中设计支架。如,在“感受垃圾数量之多”这一活动中,教师就搭建了诸如“垃圾调查统计图表”“城市运送垃圾车数量的数学题”“垃圾暴增视频”等可视化、可感知的支架,让这一活动立足生活,逐步深入,力求实效。2.从学情出发,设计活动过程,搭建支架在具体的活动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学情,从儿童的已有经验出发,立足于最近发展区,搭建的支架要有利于儿童学习活动的展开,从而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一般来说,从学情出发的支架教学活动过程包括五个环节,即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学习、合作探究、评价反馈(如图2)。如《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中“探究垃圾的危害”这一活动的设计基于儿童对垃圾的危害有一定程度的认知这一学情来搭建支架,具体做法如下:先用图片创设“垃圾家庭”迅速扩大、挤占我们的生存空间的情境,再引导学生利用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探究,搭建“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评一评”这样的过程性活动支架。具体如下:读一读:读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垃圾的危害。想一想:选择自己认为危害最大的一个方面,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来。说一说:每个小组推荐一位代表汇报调查成果。评一评:你觉得哪个小组汇报得有理有据。3.从过程出发,安排学习活动,调整支架在活动中,教师要和孩子一起经历活动,如果之前预设的支架不能很好地组织与指导活动,应该及时进行调整或者补充,以此让学生继续活动或教师点拨引导,以期达到预期目标(如图3)。还是以《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探究垃圾的危害”活动为例,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调查成果时,有的小组说得不够深入,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及时进行支架的调整和补充,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如学生在汇报“垃圾对土地的危害”时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教师应调整支架,补充资料,并用实验去提升他们的认识。

二、基于真实的活动搭建支架,力求儿童有所得

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与学的桥梁。儿童的品德学习要在真实的活动中去体验、建构,并付诸实践。搭建适切而多元的支架,促进学生真实活动的开展,是建构式课堂上老师的重要任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说话小点声》一课旨在让儿童感受在公共场所中保持合适的音量对营造舒适的公共环境的意义,培养儿童的公共文明礼仪。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搭建多元支架,让活动真实开展。1.搭建情境支架,调动兴趣,创设稳定的活动氛围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如果这个情境能把一节课的几个活动串联起来,就营造了一个有内在关联的学习的“场”,使得学习氛围变得稳定。这个情境的创设,需要老师搭建支架,开展游戏、体验等活动。例如,《说话小点声》的课堂伊始,教师用图片和声音作为支架,创设了“大雨小雨”的游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模拟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体验出“声音是有大小的,音量是可以调节的”,接着教师播放真实的大雨和小雨的录音,让学生听声发现,风声、雨声调节小了,就可以听见泉水声和鸟鸣声,以此启发学生一起来当“小小调音师”。2.搭建探究支架,激发动力,驱动积极的任务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品德学习的重要内容。在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时,教师要注重搭建探究支架,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例如,《说话小点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出示《图图的烦恼》这一生活视频,引导学生辩论“说话声音是不是越小越好?”学生通过探究交流明晰:小点儿声不是音量越小越好,而是在不同的场合有合适的音量。再例如,在探究和辨别不同的场合所用的音量大小这一活动时,教师设计了“音量大小排排序”的活动支架,让儿童将小组讨论时、在小朋友耳边说话时、做游戏呐喊时、课堂发言时、用心写字时的音量按从小到大排序,分别用“0-5级”的音量等级去表示。在这样积极的探究活动中,儿童对不同场合的说话音量有了深切的体验,从而为在公共场合考虑他人的文明行为作铺垫。3.搭建评价支架,能动建构,提升儿童的文明素养在学生进行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搭建评价支架,促进真实评价的实现。评价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让儿童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评价,另一种是对活动本身进行评价。无论是哪一种评价,都要有评价量表、图片、视频等可视化支架的参与,让学生在评价中能动建构,从而促进文明素养的提升。例如,《说话小点声》一课的教学就分别为这两种评价搭建了支架。教师先出示随机录取的一段课堂视频,让学生观看后进行评价,在学生不能完全把这段视频中出现的吵闹现象梳理出来时,教师提供了视频的截图,让学生关注细节进行评价,从而为后面如何当好教室调音师作准备。再如,在一段讨论之后,教师评出讨论声音大小最为合适的小组,然后提供“声音小了,听见关心的声音;声音小了,听见文明的声音”等标语和“静”的图示和图标等支架,让学生制作“调音卡”,送给自己或同伴,让学生在互动中建构“文明的声音”,提升文明素养。

三、基于结构化的课堂搭建支架,力求过程合逻辑

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可大致安排两三个探究活动,教师在设计这几个活动时统筹考虑,将活动打通,整合为一个大的体验或探究活动。这样的课堂更趋结构化,意味着更加合理的过程设计,活动的支架设计也尽可能体现开放、整合的特点,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也会是建构的、立体的、深切的。1.设计开放性的支架道德与法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具有开放性,在设计品德活动时要搭建开放性的支架,促进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涵养儿童的德性。统编四下《买东西的学问》一课中的“文明购物”教学旨在让儿童学做文明的顾客,学会看商品包装的有关信息,学会辨别优劣产品,培养独立购买商品的能力,增强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常规的教学会设计“找一找”“选一选”“辨一辨”等活动,教师尝试将这些零散的活动进行统筹,设计成一个大活动,并为这一大活动搭建一个开放性的支架。具体做法是:把班级“打扮”成大的购物市场,学生分成售货员、顾客以及文明购物指导员,通过营造购物氛围为学生的实践体验提供开放性的支架:“市场上”有售卖“三无”产品的、有在购物电梯旁独自玩耍的、有随便拆开包装的、有未把商品放回原处等不文明行为;并出示“你发现了一些不文明行为吗?身为______角色的你,面对这种行为会采取什么样的处理办法?先独立思考,再和同一角色的伙伴讨论”。如此开放的情境支架和探究支架激活了儿童思维,他们很快进入角色,并现身说法。2.设计整合性的支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2]。这样综合性的课程,其活动也应该是综合性的,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具有整合性的活动支架。统编二上第三单元中的《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说话小点声》这四课都涉及公共场所文明礼仪的学习,学生在进行每一课的学习时,习得的是相对孤立的文明素养,而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时候往往是对一个人文明素养的整体检阅,于是,这一单元的复习课上,教师把四课内容整合起来,创设了一个“秋游花果山”的生活化、整合性的大活动。教师设计了学生排队坐游1路公交车,车上礼让乘客、下车礼貌询问路线、爬山时爱护景观文物、不乱涂乱刻、不招惹猴子、不乱丢垃圾、聚餐讲文明等一系列情境游戏,并搭建了“你觉得哪位同学的行为是符合文明礼仪规范的?用你喜欢的方式给他(她)点赞”的整合性支架,通过评价,将每个情境游戏中所体现的礼仪规范再次巩固。

参考文献

[1]单志明.基于学习支架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8(1-2):91-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上一篇:摄影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市政施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