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应急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06 10:16:09

门诊应急工作计划

门诊应急工作计划篇1

1项目概况

泗阳妇产儿童医院是广东省江苏商会在泗阳投资兴建的一所新型现代化民营医院。该项目基地位于泗阳县城区桃源路与锦州中路交叉处的西北象限,呈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方形,总用地面积35826m2。基地南侧隔锦州中路与民居小区相邻,西侧隔拟建农贸市场是相文路,北侧为文城新都居民小区,东侧紧邻主干道桃源路。建成后的泗阳妇产儿童医院包含门急诊综合楼、住院部,总建筑面积约77798m2。其中门急诊综合楼为3层(局部4层),住院部为16层,设有病床500床。(图1)

2总体规划

医院建筑的规划与设计总是在一定的特定背景条件下完成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建筑的空间需求亦随之变化,导致了医院建筑的过早“老龄化”,早期的总体规划未考虑到医院远期发展和新技术带来的新的空间需求,尤其是中小型医院“见缝插针、零扩碎改”影响了医院的运行效率与环境品质。因此,在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中应该考虑未来随医疗技术进步提出的新要求,要将医院的远近期建设综合考虑,尽可能地采用灵活的、可拓展的系统化设计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改、扩建时期医院系统的功能完整性和运行效率。在泗阳妇产儿童医院方案中,我们采用模块化的总体布局模式,既增强了医院总体规划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又避免了改建、扩建过程中带来的衔接问题。

2.1模块化的整体布局

泗阳妇产儿童医院基地呈狭长的长方形状,这决定了建筑空间布局呈东西向延展的特征。方案总体规划结合模块化设计的理念,充分考虑了医疗流程的科学合理和服务效率的提升,采用“一轴三区”的布局模式。一轴为由东向西延展的医疗街主轴线,即交通模块,串联整个院区的主体医疗功能。三区指三个模块分区,分别为“门(急)诊模块区”、“医技模块区”、“住院模块区”。医院的核心医疗区主要由门诊模块、急诊模块以及医技模块等组成;医技模块布置于场地中部,使得门(急)诊模块与住院模块可方便快捷地共享中心医技资源。(图2)

2.2外部空间与外部流线组织

医院建筑功能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其外部空间与城市道路空间应直接衔接,以实现大人流量的集散。泗阳妇产儿童医院地处桃源路与锦州中路交叉处的西北象限,在近交叉路口地带设置了开敞的广场以及大片绿地,以此为媒介实现医院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衔接。富有韵律的模块化布局使门诊区、医技区等形成极具趣味性的庭院空间,既解决医院的通风、采光的要求,也为患者与医疗工作者创造更加舒适的医疗环境。模块化的总体布局使建筑外部流线脉络清晰,在外部各种流线的组织中,我们将传染与非传染、洁净与非洁净、住院与门(急)诊病的人流和物资流线合理分开,使之不交叉、不干扰,各行其道。(图3)

2.3医院的功能分区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参照“三级甲等专科、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设计要求,将整个医疗区具体划分为门诊区、急诊区、医技区、病房区、管理区等。门诊区设置于基地东侧,主要包括门诊大厅、中西药房、标准门诊单元等。入口门诊大厅设计为2层的通高大厅,结合宽敞明亮的医疗街,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舒适宽敞的分流和等候空间。门诊模块单元的设计结合了采光中庭,使诊室可享受直接的通风采光,实现了主动节能。根据医院建设的规模,每层设置了2个门诊模块,并串联在医疗街主轴上,模块之间通过连廊相互联通。急诊区紧邻南侧的锦州中路并设置独立出入口,配置急诊、急救,急诊输液,急诊手术,急诊留观等功能。急诊模块的一层急诊、急救分区明确,设置急救绿色通道方便快捷。医技区位于基地中部偏北,与门急诊模块以及南侧的住院模块联系紧密。医技模块主要设置了放射科、检验中心、B超科、心肺功能检查中心、病理科、手术中心等功能。病房区设置在急诊区西侧,一层为出入院结算大厅、员工餐厅、儿童游憩等。住院模块平面采用医患双通道的复廊布置形式,实现医患分流。宽敞的活动室和舒适的房间布置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基本理念。

3医疗模块设计

3.1模块标准化

设计模块的标准化设计可以使建筑具有统一的技术参数、结构体系和构造作法,标准模块是柱网和功能最大限度的契合,并具备一定的通用性。

3.1.1“回”字形门诊模块

(1)基本尺寸及柱网布置本方案中标准的“回”字形模块长宽分别为32.4m×32.4m,模块面积约1000m2,其特点是自带一个内庭院,解决了自身的通风采光问题。“回”字形模块的基本柱网尺寸为5.4m(8.1m)×8.1m,“回”字形的面宽为32.4m,一般分为5开间,中间天井开间为6m;两侧诊室尺寸为:5.4m(诊室)+2.7m(走廊)=8.1m(柱距)。模块中的柱网可根据实际空间需求按模数灵活设计,共可划分成一个候诊厅和诊室约40间。(图4)(2)基本特征“回”字形模块平面形式,形态简单,柱网布置灵活,适应性强。模块之间形成半开放的庭院,以及模块本身的内庭,使得医院整体上形成了一个通风采光佳、趣味性强、环境优美的人性化氛围。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有联系,串联模块的医疗街增强模块间的联系和便捷性,模块的尽端设置了连廊,用于医患分流。

3.1.2复廊式住院模块

(1)基本尺寸及柱网布置方案中复廊式平面模块长宽分别为78m×28.6m,模块面积约2250m2;模块平面的基本柱网尺寸为7.8m×8.1m,模块面宽为78m,共10开间。柱网设计还需考虑地下车库的布置。南北两侧可各划分房间20间。(图5)(2)基本特征复廊式住院模块将护士工作站设置在两条走廊之间,这种设计被证明比单廊式平面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在平面设计中体现了集中的工作核心区与一些分散的辅助功能区域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按自然层划分护理单元,一个护理单元的病床规模控制在40~50床。病房南北向布置,以南面布置为主,北侧配以医生办公室和辅助用房;垂直交通主要设置在北侧中部,两端为辅助交通单元。

3.1.3矩形医技模块

(1)基本尺寸及柱网布置医技模块平面尺寸为43.2m×32.4m,模块面积约1400m2;医技模块的功能和设备的技术要求对空间灵活性的要求更高,大小空间的划分和组合依照医疗设备的技术要求进行。因此,模块平面采用便于划分的8.1m×8.1m柱网尺寸,南北进深长度与门诊模块一致。(图6)(2)基本特征矩形医技模块主要由影像部、检验中心和手术部等组成,均对空间有其各自的要求。影像部的设备不一,对房间尺寸也不尽相同,同时部分大型设备需要操控室和机房。方案中将需要操控室的大型设备用房集中布置,并形成控制廊。检验中心内部为开放式的大空间,这样使用起来最为便利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手术部采用双走廊模式布局,洁污分流,共设16间不同规格的手术室。与门诊模块相同,医技模块与交通廊道连接。

3.2模块的连接组合

由于各模块在医院系统中的功能不同,模块之间的组合关系也各不相同。根据模块可连接的数量,分为单向连接、双向连接和多向连接。门诊模块采用了多向连接组合方式,方便患者就诊及相关的检查等行为要求;急诊模块采用了双向连接,形成了急诊、医技、手术中心直接的“生命通道”;手术中心、医技模块因技术要求采用了单向连接,保证了该模块的管理和效率要求,模块间的合理连接提高了整个医院的可达性、便捷性,较易实现医患分流、洁污分流。医院内部主交通流线是以“医疗街”为轴线的“非”字形交通组织形式,通过宽敞的医疗街将门急诊模块、医技模块及住院模块等有序地串联起来。就医人群在医院前广场进行一次分流,进入门诊大厅后进行第二次分流,在各候诊厅进行第三次分流,实现了分层次的交通组织和空间安排,优化了医院内部流线和空间效率,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往返、相互干扰,塑造了一个宁静而高效的诊疗环境。

4结语

门诊应急工作计划篇2

石岩人民医院位于深圳市八景之一的羊台山北麓,辖区人口已近50万人。是辖区内唯一的公立性医院,全院职工共有667人,其中高级职称76人,中级职称 140 人。博士1人,硕士23人,本科213人。现有开放住院病床300张,现有开放住院病床300张,其中内科36张,儿科27张,妇科45张,外一科43张,外二科46张,外三科40 张,产科63张,2010年病床使用率达到109.39%。2009年,深圳宝安区政府批准了“石岩医院扩建工程项目”并由政府全额投资建设扩建工程。扩建规模为:500张病床,建筑面积:70118平方米,一期投资:28504万元。截止2011年石岩人民医院扩建(一期)工程被列为宝安区政府“十项民生实事”项目。

医院改扩建项目由山东省建筑研究院第三分院进行规划设计,在院长王岗,副院长贾敬龙的亲自指导下石岩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设计中主导“生态医院”理念,主抓整体布局,规划,环境和用房设计,展现出医院改扩建工程的特色。

绿色设计理念

在整体设计方面将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医院建筑设计中,通过医院街组织解决门急诊,医技等科室的交通空间的通风采光要求等问题,使病人和医生有一个舒适的医疗就诊环境。为解决项目用地紧张,绿化采用条状绿化为主,结合停车位种植落叶乔木,地面铺植草砖。绿化物种选择适应本地气候的植物,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观叶植物和开花植物相结合,构成多层次、多色彩的绿化体系。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吸滞道路尘土,隔离城市道路噪音污染,降低入口处风速,为建筑入口创造较好的小环境。利用南侧河畔公园的绿化资源,使病房拥有良好朝向,推窗见绿,给病人带来愉悦心情。建筑的五层架空作为空中花园,种植绿色植物,组织休闲空间,弥补用地紧张带来的地面绿化的不足,为病人营造安全舒适的休闲场所。

设计布局特色

扩建综合病房楼位于原有门诊综合楼的西侧,其规划布局重点考虑了与原有建筑的完整性,其特点表现在

1.充分研究基地西侧建筑的消防间距及北侧住宅的日照制约因素,科学定位改扩建综合楼,使之与相邻关系协调统一。

2.将主入口广场架空四层,配置绿化水池,形成入口的重要景观。

3.新旧建筑之间设架空一层,作为消防车道,满足消防要求。

4.污水处理在北侧布置,污物出口与城市道路相连,满足洁污分流的要求。

医院设出入口三个,一为基地南侧中间的医院总出入口(开放式),单独设急诊急救,儿科,探视入口。二为基地北侧的后勤供应出入口,三为湖滨北路的地下车库出入口,所有出入口均开向城市道路。

另外在道路系统及停车场设计规划上建立院区完善的院内道路交通系统,将新旧门诊医技、病房、连接起来,满足医疗功能的实现。道路系统充分考虑消防的需求,设围绕建筑物的环行消防车道,道路宽度:6M。主入口南侧设一个集中式机动车停车场。办公科研教学入口北侧设停车场,后勤保障系统设少量机动车停车位,根据规范要求,结合基地实际情况,地上停车:小型车: 41辆救护车: 4辆。残疾人车位:2辆,大型车车位:1辆。

垂直分区解决单体医疗功能问题

新建主楼地下3层地上24层,由门诊公共空间、门急诊、儿科、内科、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五官科、查体中心、康复中心、手术室、ICU、病理、血库、制剂、后勤保障等组成。地下3层为车库, 后勤保障。地上建筑 底层 (1--2层)为急诊、急救、VIP门诊。门诊大厅、急诊留观、儿科、住院大厅。3层放射科、介入治疗。4层内科、外科、检验、超声、门诊手术。5层屋顶花园。6层功能检查、妇科、产科。7层康复、中西医、肿瘤、保健、皮肤病。8层耳鼻喉、眼科、口腔、门诊办公性病。9层中心ICU、病理、血库。10层洁净中心手术室。11层中心供应室消毒。12层药剂科。13层产科及新生儿。14层---23层标准病房。24层VIP病房。

门诊应急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功能分区,人性化,现代化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henzhen xili people's hospital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building design, expounds the hospital should be kind of architecture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deal with functional partition and shunt organization, provide the patients with convenient, comfortable medical environment.

Keywords: functional partition, humanization, moderniz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位于南山区留仙大道以南,石鼓路以东。医院占地24000平方米,现有建筑包括门诊住院楼、行政医技楼、职工宿舍、职工食堂、供应室及动力间等,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新建项目选址位于医院现址内,是深圳市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医院进行规划改扩建后,总规模将达500张床位,远期可实现800床,总建筑面积88702平方米。本项目新建地上20层,建筑面积52150平方米,地下3层,建筑面积22350平方米。

2场地现在分析

西丽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项目位于医院现址内,地形方正,南北进深约114米,东西宽约208米。用地基本平整,南面大部分用地现状为休闲绿化用地,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西南侧临山体,风景优美,顶部距院内场地落差为30米。现有建筑物大多位于用地的北面,其中门诊住院楼、行政医技楼和职工宿舍,由西往东临市政主干道留仙大道一字展开;供应室及动力间、职工食堂分别紧贴着这些建筑的南面布置。

按规划要求,门诊住院楼和职工宿舍是该规划项目中必须保留的建筑物;职工食堂可先行拆除;行政医技楼、供应室及动力间在保证医院于施工期间可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被拆除,或在新住院大楼建成后拆卸。

3总体规划布局:

⑴总平面设计

根据建设用地位置、建筑现状、周边环境、交通组织、气候特征以及功能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引入现代化医院的建设模式,采用高效节能的集中式建筑布局方式,创造引人入胜的公共空间,营造舒适优美的室内外环境,体现时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在总体布局上,医院北面沿留仙大道设置了主入口和急诊入口,其中主入口靠东布置,即位于现有门诊住院楼和职工宿舍之间,急诊入口则靠西布置。车辆出口设在用地东北角,污物出口、车辆及物流入口则设在西北角。各个出入口互不干扰,各尽其职。用地东、南、西面受山体或民宅的影响,均不能设出入口。建筑整体规划布局是现有门诊住院楼规划改造为集门急诊、行政办公为一体的门诊行政楼,和新住院大楼连成整体,形成完善的医疗区。新住院大楼和职工宿舍有一定的间距,留出较为开阔的中心地带,和主入口一起作为主入口广场。考虑到建筑消防距离、日照间距、功能布置、分期建设等因素,新住院大楼的塔楼靠主入口广场布置是最合理的位置。新住院楼西面的地面停车场可用作未来预留发展用地,高压氧仓布置在用地西南角自成一体。

根据医疗建筑功能特征,门诊行政楼和新住院大楼的裙房之间以“医疗街”的形式设置连廊和绿化中庭,新旧建筑连成一体形成诊疗区。门诊阳光大厅以一定角度面向主入口广场设置,延续“医疗街”的空间枢纽职能,门急诊、医技、住院等功能都可以围绕核心空间开展,从而使相互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清晰、高效。“医疗街”与门诊阳光大厅、出入院大厅相连,具有良好的空间指示性,患者在此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各医疗功能区的位置。门诊行政楼和新住院大楼连成建筑整体,根据功能要求合理设置各出入口:急诊抢救入口和儿科入口位于门诊行政楼北面,沿留仙大道布置,其中急诊抢救入口正对急诊入口。普通门诊及住院出入口设在门诊行政楼和职工宿舍之间的广场内,大楼东北角和东南角还分别设有体检单独出入口和营养食堂后勤出入口。整个建筑群分区合理、流线清晰便捷。

图1总平面图

图2东北鸟瞰图

⑵交通规划

室外交通实行人车分流:用地四周设置环形车道,北面道路为医院主干道,是组织地面交通的主要枢纽:北干道和主入口广场南侧设有各种重要出入口,其中急诊抢救、儿科、门诊、住院和体检入口车辆均可直接停靠。除了主干道及通往地下停车库和地面停车场的车道外,院内部其他车道平时用作步行系统,必要时可作为消防车通道。步行人员则分别经过急诊入口和主入口广场进入各功能区。北干道用地西侧设有地面停车场,停车后可直接进入“医疗街”。地下车库设两个出入口,分别在用地的东北角和西北面,车辆进入院内后可通过地下室出入口分流进入地下停车库。两个地下室出入口可以实现进出有别,互不干扰。场地西北角设置污物、尸体、物流出入口。诊疗区各处的污物通过垂直污物梯,先进入地下室,经过汇集后通过专用污物通道运出医院,日常物品则通过地下室的洁梯运至各层。在诊疗区内部,各建筑物之间通过门急诊大厅、出入院大厅和“医疗街”组织人流集散。

⑶分期建设:

供应室及动力间所在的位置是医院用地中心,对整个用地规划影响甚大,是本次项目的最大障碍。本方案巧妙地通过地下室的分期建设来解决这个难题。地下室首期建设部分主要以动力机房为主要功能,并在地下室设置临时供应室。待新的动力机房和临时供应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现有供应室及动力间即可拆除,地下室二期部分及地面以上的建筑部分随后进行建设。医技行政楼则可待新建筑完全建成后拆除。

该方案利用医技行政楼拆除后的场地作为主入口及广场,在现有的门诊住院楼和职工宿舍之间以玻璃雨棚相连,形成了医院的新大门,既满足了新规划功能需要,又尊重了原有建筑。现有建筑与新建筑都得到了原佳的组合方案,使新与旧完成融合。

⑷远期规划:

为了适应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医院的总体规划设计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这就需要把远近期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并预留足够的发展用地。本方案在总体布局上,充分考虑了远、近期建设的延续性,建筑的“可生长性”。平整用地西南角的山体,不仅是为了使新建筑的形状更为方整,还为了在用地西面留出为医院未来发展所预留的用地。

⑸消防设计

门诊行政楼和新住院大楼连成一整体建筑,建筑四面均有7米宽的供消防车道,其中塔楼(高层)东、南两面直接落地,可供消防车登高扑救。该建筑整体和职工宿舍、高压氧仓之间的建筑距离均大于13米,满足消防规范。

4人性化的建筑设计

⑴情感化的立面设计

外立面主要采用石材和白色铝板作为装饰材料,以体现医院温馨、宁静的建筑风格,整体色调明快淡雅,形成较高的现代品味。沿街立面通过大量的水平线条及弧线营造动感的建筑形体,并巧妙的把直升机升降坪融入建筑造型元素中,流畅、轻快而富有现代感,南立面通过水平向的出挑阳台、透澈的玻璃栏杆及丰富多变的遮阳百叶与优美的山地景观相互映衬,更增强建筑的表现力,形成视觉亮点,模糊了传统医疗建筑严肃、死板的建筑形象,有效缓解病患的紧张心理。

⑵人性化的景观设计

绿色环境不仅有滞尘、降温、保温、净化空气、涵养水土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调节和改善人的机体功能。所以,本方案从总体规划阶段就十分重视环境的营造。对于各种环境空间,我们采用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系统。包括建筑小品、绿化庭院、广场绿化、建筑周边绿地、道路绿化和屋顶花园等多种多样的绿化形式,形成立体交叉式的绿化景观,活跃空间气氛,为公众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平面布局和室内设计坚持园林生态化的理念,门诊行政楼和新住院大楼之间是“医疗街”,设置各种绿化、休息座椅等,绿色植物贯穿各层空间,营造出清新自然的室内环境。各医疗功能单元都围绕“医疗街”,每个候诊区都面向庭院,具有较好的景观和通风效果。

5现代化的建筑造型

⑴新旧建筑的共生如何使新旧建筑融合形成完善的医疗体系,达到与现状和谐共生,新旧建筑之间空间及层高的设计是关键。在新的建筑规划中,原门诊住院楼改造为以急诊、门诊和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门诊行政楼,它和新住院大楼连为一体,形成包含门诊、医技、住院的建筑整体。门诊行政楼和新建筑的裙楼之间利用“医疗街”为新旧建筑创造自然良好的就诊环境和通风采光效果,也改善新旧建筑的内部小气候。“医疗街”和门诊阳光大厅之间相互穿插呼应,使各个部门都处于园林绿化和阳光的围绕之中,不但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同时也获得了很好的景观效果。为使现有建筑改造后和新建筑的功能更好地融合,新旧建筑的层高设计相当重要。门诊行政楼的各层层高如下:首层3.6米,二至六层3.2米,七层4米。考虑到新旧建筑相连后更方便使用,新住院大楼各层层高分别设计为:首层5.5米,二至三层4.5米,四层5.1米,五层4.3米,使新建筑的一、三、五层可分别与原有建筑的一、四、七层在同一标高上,方便病人和医护人员到达个医疗科室。其余各层也可通过在新旧建筑之间连廊上的步级来消化高差,或利用原有建筑的楼梯半层平台来相接。

⑵功能布局

功能分局主要分为:门诊阳光大厅、门诊主要科室、医技科室中门诊行政楼、地下室。

结束语

通过此建筑的设计,笔者充分认识到,医院建筑在满足其功能的同时,必须融入人性化的元素,为使用者的心理感受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如何将多元化的智能要求表现出来,并使其和谐统一,是我们身为建筑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门诊应急工作计划篇4

2009年医院急诊科工作计划

2009年是我院‘二甲’评审后重要的一年,也是我院急诊科适应市场经济持续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来源:免费这一年我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急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凝聚人心,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急诊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强急诊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巩固并壮大急诊队伍,使急诊医疗体系更加规范化,加快我院急诊发展。现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2.质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2008年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要贯彻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9.院前急救

增加院前急救设施,加强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如车载心电监护除颤仪,呼吸机等。

门诊应急工作计划篇5

1.1健康干预

关键是以人为本,目的是使师生不生病或少生病,措施是筛查与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每年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一次常规健康检查,包括血压、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胸透、彩超(甲状腺、乳腺、心脏、肝、胆、脾、胰、肾、子宫、卵巢、前列腺检查)、体重指数、指诊、癌胚抗原、甲胎球蛋白、前列腺特异抗原、内外科普通检查、白内障和眼压检查、口腔检查、宫颈刮片和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发现问题者,加做CT、胃镜、结肠镜、宫腔镜等特殊检查。②设立体检咨询室,方便解答被体检者的相关问题,同时给予饮食、锻炼、睡眠、性生活、合理用药等方面指导,采取面谈或通过邮件、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

1.2健康教育

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师生防病治病知识的教育。每年举行一次健康宣传周,集中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提升师生健康理念;定期出版教工版和学生版《河南大学预防保健杂志》;不定期出版《老年健康知识读本》、《职工健康导读》、《常见病防治生活指导》、《性病、艾滋病防治读本》、《大学生健康教育》、《急症急病急救知识》等健康指导小册子;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诸如食品卫生知识、糖尿病、癌症、高血压防治等专题讲座,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选修课。

1.3“一对一”服务

为使健康服务措施的责任落实到人,对院士、特聘教授、中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每人指定一名医师,开展“一对一”24小时全方位健康服务;对全校所有单位安排一名医务人员,开展“一对一”24小时健康服务。此项服务受到全校教职工的一致好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给予了报道,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1.4校内医疗保障

关键是有力保障,目的是延伸保健服务,措施是人员和药械到位。随着我校国内一流大学建设的热潮和校园文化的迅速发展,各类运动会、庆典、文艺演出、学术报告会、考察活动等日益增多,所有这些校内外活动,都要求做好医疗保障。因此,我们成立了现场医疗保障小组,由业务院长和医教科科长分别任正副组长,挑选业务精、技术好、责任心强的内、外科医师及护理人员任组员,配备固定救护车一辆。同时,院内做好抢救准备,以应对突发事件。

1.5师生医疗保险工作

关键是师生医疗保险归口管理,目的是人人参保,措施是广泛宣传与发动。既往我校职工及学生医保分属于人事处和学生处,此举不利于统筹安排。为此,我校成立医保科,隶属于医疗保健机构,主要职能是师生基本医保、大病统筹、公务员补助、计划生育、工伤保险等医疗保险费征缴、校内医保补充基金管理与报销、学生医保门诊统筹基金管理与报销、医保政策宣传、本院医保病人管理及内部医保政策调整等。1.7计划生育管理关键是政策要深入人心,目标是杜绝计划外怀孕,措施是工作到位。计划生育工作不仅关乎教职工,而且也关乎学生。我们对适龄女性建立计划生育档案,每年组织一次女工计划生育体检,发放计划生育药具,宣讲计划生育政策,动态掌握并计划生育现状。

2基本医疗服务

2.1基本医疗服务

关键是人才、设备,目标是提供廉价、安全、快捷、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措施是落实各项规定。建立健全科室,配备基本设备,引进人才,免收挂号费、项目外杜绝收费、单病种限价等措施提供医疗保障。

2.2开设专家门诊

为解决师生看专家难,我院广开邀请专家渠道。门诊除了本院专家坐诊外,还在省市两级医院聘请了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内分泌疾病、骨创伤科、普外科、妇科、眼科、口腔科、超声科、放射科等专家每周固定时间坐诊。同时,这些专家还参与病房查房、会诊及手术,也进行学术讲座、义诊、健康咨询等活动。

2.3建立有效的三级医院

转诊体系关键是选择医院,目标是使患病的师生能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开门办院。按学科分别选择2~3家市、省、部级医院,长期与这些医院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使患重病的师生能够及时转诊及得到有效医治。

2.4围绕师生常见病建设特色专科为在校内解决师生常见病的诊治,采取自办、协作办医等形式建设专科,如老年病病房、高血压和糖尿病门诊、口腔科门诊、眼科配镜中心、康复科等。

2.5校内急救服务关键是急救,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措施是急救与自救相结合。加强全员急救自救培训,使师生掌握一定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急救车辆、药械、人员要到位,拉得出,救得成。加强院内急救知识、急救技术培训与考核,使之成为医院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并注重发挥社会120的急救作用。总之,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因其职能的特殊性,功能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准确的定位,明确的任务,才能确保整个机构的和谐发展,更好地满足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需求。

门诊应急工作计划篇6

一、质控原则

实行分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的二级质量监控,加强专项质控和安全管理,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二、工作目标

1、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分70分)≥100%

2、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3、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合格率≥95%

4、优质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8、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9、健康教育有效率≥90%

10、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100%

11、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一消毒执行率100%

12、注射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合格率(合格分90分)100%

13、手卫生依从性≧90%

14、核心制度执行率100%

1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

16、护理差错发生率<0.5%

17、导医导诊出勤率100%

三、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及《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平安医院建设》等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质量标准,提高门诊服务水平。

1、加强导医导诊、分诊护士服务能力的培训,体现我院良好精神风貌。上岗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合理配置门诊大厅人员,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2、保持环境整洁,营造温馨就诊环境。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候诊区、诊室、卫生间等环境管理,保持安静、整洁、安全、舒适。达到公共场所无吸烟要求。

3、设置醒目标识。路标、楼层、科室、安全标识指引醒目易于辩认。

4、提供便民设施。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

5、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门诊全覆盖:导医、分诊、注射室等部门,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门诊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6、分诊护士做好分诊工作。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检查室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保护患者隐私。

7、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配合医院完善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积极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8、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规范门诊投诉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由门诊主任、护士长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改进。

9、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皮肤科治疗室、门诊外科检查室、门诊注射室几个重点部门院感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预防院感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10、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教常见病多发病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慢性病和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

1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加大应急处置能力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安全教育,以提高门诊病人的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告知报警及投诉电话。门诊的应急处置主要是突发火灾、地震、停水、停电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首先做好应急的培训,做到一旦发生应急事件能正确处理,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好全年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不断完善门诊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

12、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及急救能力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及危急重症的抢救配合能力。

13、认真落实两级质控职能职责。科室质控小组每周质量自查,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护理部每月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反馈和改进措施,并对重点问题跟踪检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4、严格按医疗文书书写要求,完善各种文书及表格登记。

15、加强质控人员和护士长能力培养,会应用:五常法、QCC、PDCA等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16、进一步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利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门诊应急工作计划篇7

医院的整体规划,从城市大局出发,在满足医院建设、契合城市规划同时,将目标定位为5个方向:园林化的绿色低碳医院,体系化、模数化、标准化的功能医院,以人为本的人文医院,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可持续发展医院,功能分区明确、流线顺畅的现代化智能医院。

整体布局采取模块化设计

医院的门急诊、医技及住院楼均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可实现各功能间的置换、重组和完善,为医疗技术和设备的进一步更新、改造和发展预留空间。

功能空间依据模块化设计分区如下:门急诊、急救功能沿东侧新胜利二路展开,便于设置各特殊功能区的对外服务入口;三栋住院楼由南向北成序列状布置于院区内部,紧邻规划的疗养区,医技区布置于住院楼的底层门急诊区西侧,并以一条医院街串联,垂直和水平的连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办公后勤区相对独立地设置于用地最南端。

其中竖向发展的医院街设计可实现二期病房楼的顺利衔接,并为门诊、医技、病房、办公后勤等多方面扩建提供了可能,实现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入口分流的交通组织

为方便县城患者就诊,以整体建筑为中心四面设多个不同作用的功能入口,方便来者快捷抵达医院功能空间。医院主入口设于新胜利二路上,门诊、急诊、急救、儿科、体检中心等入口沿弧形建筑展开,形成清晰明确的功能中心入口。

为方便出入住院楼,北侧规划路上设置出入口,起到分流人员,避免阻塞主入口处交通的作用。洁污出入口以简洁合理、互不交叉为原则。洁物由后勤入口进入,沿医护流线到达各功能区,污物则由各功能单元发出,从污物出口运出。

停车场建设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综合楼地下室做车库,解决停车场地,保证地上舒适的人行交通环境。

建筑单体严格保证自然通风与采光

建筑单体设计在保证适宜舒适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建筑对设备的依赖。被动式的节能设计策略体现在简洁的体型处理、利于自然通风采光的空间组织和低能耗的护设计。

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建筑主体采用方整的形体,节制外表凹凸,以尽量降低体型系数。建筑东侧主入口为两层通高设计,因公共性和景观需求,外立面采用通透的玻璃幕墙,由双层中空LOW-E玻璃绝热门窗和保温墙体组成。外凸门斗和外挑走廊的设计对东侧形成自然遮阳,有效降低了夏季太阳辐射。

为保证室内舒适的热环境,且缩短空调运行时间,建筑内部贯穿上下各层的中庭是自然通风系统的核心。在适宜季节,新鲜空气从开启的门窗导入,利用热压和风压,排除的空气在中庭汇合并从顶部排出。入口大厅玻璃顶部设计,利用太阳辐射把空气加热,从两侧排出,强化通风效果。

病房楼和门诊科室用房为南北向布局,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综合楼屋面采用屋顶绿化,选用体现当地特色和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品种。

此外,建筑顶部结合太阳能集热器设置飘板,避免了屋面上各种设备的暴露,并改善了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利于节能。

满足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应变需求

柱网规整化:门诊医技综合楼采用8m×8m的规整柱网,为因功能调整而改变房间布局带来便利。

服务空间集中化:围绕医疗街布置主要交通核及公共卫生间,形成功能复合的服务空间。

门诊单元模块化:每个门诊单元均采用二次候诊模式,医患通道可分可合,满足尽可能多的变化需求。

庭院化的绿色景观自然节能

依据绿色医院的概念,建筑设计遵循舒适、低能耗和经济可行的原则。博兴县人民医院采用“庭院化”的设计理念,即使用最少的能耗营造最舒服的空间,这也是绿色医院的根本要求之一。

在设计中,由楼与楼、景与楼、景与景之间围合而成多处或封闭或开敞的庭院,将阳光、空气引入建筑内部,有利于建筑的自然通风降温,降低运行费用。

门诊应急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急诊观察室、护理、服务流程、优化方法、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65-02

前言

随着医院急诊室的工作量不断扩大,急诊室的护理服务流程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患者的需求,急症室的护理工作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之处,迫切需要得到解决,例如在区域功能方面的划分不够清晰,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能力比较低,操作技能欠缺完善等等。在本文中探讨了如何对急诊观察室的护理服务流程进行优化以及优化的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了急诊观察区域以及输液区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22人,其中有主管护师6人,护师有3人,护士有13人;本科学历以上的有5人,大专学历的有12人,中专学历的有5人。根据统计急诊观察区域平均每天接收的患者有235人左右,门诊输液区平均每天输液的病患者有100左右。

2、研究方法

(1)准备工作:

通过急诊观察室的全体护理人员共同讨论后确定优化急诊观察室的护理流程的方法,采取的评价标准是患者的满意度、等候护理服务的时间、病人的投诉率等,统计对象选择在每天上午十点后登记的前2例病人,对患者从登记到开始接受护理服务的时间作为患者等候护理服务的时间,抽选统计对象的时间段有两个,一个是当年的1月-6月,另一个是7月-12月,在这两个时间段抽取的患者的人数分别是300人与260人。在每个月的10号、20号以及30号通过调查表来统计病患者的满意程度,每次发放调查表的数量为10份,在两个时间段所发放的调查表一共有360份,回收率100%。在调查表中,涉及到了急诊观察室的服务态度、流程、技术、环境、健康教育护理、护理失误发生、解决问题的及时性与有效性等方面的内容。

(2)优化急诊观察室的功能划分与布局。

目前的急诊观察室存在功能区域划分不清晰的问题。护理人员的职责定位不明确、功能出现混淆;护理环境比较嘈杂、秩序出现混乱――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以下的措施来解决:首先,把急诊观察区域和急诊输液区域在布局方面进行清楚的划分,分开对患者进行接诊,以免两者出现混乱;其二,急诊室的护理人员应当在安排班次的时候分开进行排班;第三,每个不同的区域应当在各自区域内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第四,在每个入口以及通道都摆放好明确的指示牌,在急诊室通道的墙上可以布置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宣传画以及摆设绿色植物;最后可以为患者准备一些便民的措施,例如电视、饮水机、一次性杯子等等。

(3)优化急诊观察室的排班模式。

首先,改变传统排班模式,从急诊观察室每天接收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上班班次。对中班、夜班以及节假日的班次增加工作人员,确保每个班次都有2名护理人员负责对患者的护理,并且安排一名护理人员在休息时间内保持通讯畅通,以便为突发事件做支援。然后,以护理人员各自的工作能力与经验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安排分组,以此达到护理小组优缺点互补的护理模式,并且从急诊观察室的特点出发考虑,培养护理人员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

(4)优化输液流程。

首先应当对登记以及收药流程进行优化。在排队方式上,应当改变原本的急诊输液患者与观察区域的患者共同排队的方式,应当分开为急诊输液患者排成一队,急诊观察区域患者排成一队,采取双通道排队的模式。对于负责登记的办公人员应当安排办公班的护理人员作为主要的人员,而总务的护理人员作为辅助的人员。负责急诊观察区域登记的是办公班的护理人员,负责门诊输液患者登记的是总务的护理人员。其二,优化配药以及输液的流程。在急诊室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负责一半的观察床位,每个班次每个小组需要有两名护理人员,一名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配药,并且核对好输液袋上的信息;另一名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管理病人,包括对患者进行输液、加药以及巡视观察等方面的工作。

3、统计学方法

采用了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采用了例数N值和百分比作为表示,采用了T值检验,当P

二、研究的结果

1、比较优化措施实施前后的急诊观察室病人等待护理服务的时间、患者的满意程度:

优化措施实施前:等待护理服务的时间是5-45min,平均等待时间是27min,病人的满意率为75%;

优化措施实施后:等待护理服务的时间是3-25min,平均等待时间是10min,病人的满意率为95%。

上述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

2、比较优化措施实施前后的急诊室病患者的投诉次数:

优化措施实施前:护理人员出现护理失误的次数为5次,接收到的护理投诉次数有10次;

优化措施实施后:护理人员出现护理失误的次数为0次,接收到的护理投诉次数有1次。

上述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

三、研究结论

通过对急诊观察室的护理服务流程的优化之后,改变了优化措施实施之前的问题,营造了整洁有序温馨的急诊室护理环境,缓解了急诊室病人的焦虑情绪,加强了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护理的全程性以及有效性,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缩短了患者等候输液的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由此可见急诊室优化护理流程措施的实施为医院的管理创新带来了一种新方式。该种新方式充分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以及其人文关怀的服务宗旨。

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观察室护理服务流程的方法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帅丽,李寒梅,江锦平. 优化输液流程及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 上海医药. 2011(03)

[2]王从华,廖全全,王立军,邹红梅,廖月红,张文武.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急诊处理流程的制定与实施[J]. 护理学杂志. 2008(21)

上一篇:门诊部控烟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结核门诊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