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队后勤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22 03:07:27

交警队后勤工作计划

交警队后勤工作计划篇1

公路巡逻队工作调研报告

我们××县总面积2054平方公里,共有19个乡镇,总人口118.3万人,管辖省道161公里,重要县道119.781公里,乡道和村道1533公里。二级公路四条共208公里,三级公路213公里,四级公路1661公里。我县共成立5个公路巡逻民警中队,担负着维护全县道路交通治安秩序、纠正和处罚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堵截逃犯、预防和先期处置发生在公路上的违法犯罪活动等任务,为保障全县路畅民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大队以“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公路巡逻民警中队的正规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中队正规化建设的进程,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一)搞好警力配置,优化队伍结构近年来,为从源头上提高公路巡逻民警中队人员的素质,大队积极争取局党委支持,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从全局范围内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的骨干力量调整充实到公路中队,切实增强一线力量,坚决把一批不适合、不胜任交警岗位的民警调整出来。大队将从县局选调的24名正式民警以及16名部队退伍人员全部分配到公路中队,将路面原有的合同制民警全部抽回到城区中队。同时对交警大队的非警人员队伍进行教育培训、严格考核,结合日常工作情况,对有明显违纪违规行为或群众反应强烈的人员,依据有关规定,坚决予以清退。对属交警大队自聘的和原来因违纪违规被研究辞退未落实的,坚决予以辞退。通过调整,使交警大队正式民警由原来的45名增加到现在的65名,非警人员由原来的99人精简到现在的75人,全面优化了队伍结构。(二)强化职能,狠抓中队硬件建设以前,××大队没有一个中队有营房队址,中队的规范化建设严重滞后,为此,大队积极争取省交警总队、市交警支队和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300余万元于底同时建成大路、尹集、黄湾三个规范化的公路巡逻交警中队营房,对界沟交警中队办公楼也进行了改造。各公路中队设置了办公室、值班室、档案室、设备控制室等,新建了食堂、菜地、娱乐室、浴室、图书室等“五小”工程;在中队值班室配备了供驾驶人查询用的计算机,并放置了供群众使用的桌椅、纸笔和茶水;大队在中队门前统一设置了标识牌,并安装了夜间警灯,在队址公路两侧双向300米设置了标志牌,注明了队名、方位及报警电话,统一外观标识,方便了服务群众;同时加大了对中队执勤执法装备的科技投入,为每名执勤民警中都配备了一部数码相机、录音笔和一台计算机、打印机,计算机全部接入公安网。为中队开通了外线与内线电话,建立了大队与中队的无线通讯基地台,为每台执勤车辆全部装上车载台,为每名执勤民警全部配备了手持对讲机,截止目前,大队现有执勤车辆30台,对讲机42部,无线车载台26台,录音笔28支,数码相机27部,摄像机19部,酒精测试仪6部,雷达测速仪2部,单警装备65套,防弹背心8件,阻车器4个,破胎拦截器2部,电脑72台,硬件全部超标准达到要求,切实增强了公路中队科技应用水平,提高了战斗力。(三)强化基础“软件”,推进中队正规化建设按照公安部“一所一队一岗位”正规化建设标准,大队将各项标准细化分解到岗责中,落实到行动中,每月检查通报一次,切实强化中队的“软件”建设。一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借助全省交警信息平台系统,大队要求全体民警全部要会使用公安信息网,尤其是中队长以上的干部要在熟练使用公安信息网的前提下,掌握本辖区的基本情况,交通流量、道路状况、事故多发路段等基础数据,要利用信息平台建立文字台帐和图表等基础数据库,将这些内容全部录入中队网络系统中,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进行科学的分析,明确辖区内的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车辆、重点交通违法行为,以“警力跟着车流走,警力跟着隐患走”、“车流变勤务模式变,气候路况变勤务预案变”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勤务工作方案,切实提高交通勤务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二是建立中队正规化建设台帐。对照公安部《交警中队正规化建设标准》,大队列出交警中队所需建立的各类纸质台帐和电子台帐,并将各类台帐所应包含的具体内容和建立要求制作成文下发各中队。具体包括每日勤务讲评、每周勤务例会、每周辖区交通安全形势分析、每周政治业务学习、每月民警思想状况分析等各类制度和《公路巡逻民警中队日志》、《公路接警案件移送书》、《值班记录簿》,《接处警登记簿》、《案件移交登记簿》、《中队队务会记录簿》、《民警个人执勤执法档案》等各类登记簿册。大队每月对中队正规化建设台帐进行一次督查,督促完善。目前

 

,各中队均按要求建立了规范的台帐,为中队正规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强化日常管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一是各公路中队结合辖区交通事故状况,及时调整勤务制度,维护公路交通秩序和治安秩序。大队实行每月例会制度,由事故中队把每月事故情况详细通报给各公路中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共同分析影响交通秩序的主要因素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堵塞管理漏洞,及时调整工作部署。二是大力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以来相继开展了“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整治”、“严重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报废车和未定期检验机动车专项整治”、“百日会战”和“决战70天集中整治活动”、“客车超员专项整治”、“奥运交通安全攻坚战”、集中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等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坚持标本兼治,有效扭转了交通事故频发的严峻态势。三是大力开展“五进”宣传活动,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五)苦练基本功,造就过硬队伍大队现有民警65人,大专以上文化55人,平均年龄41岁。近年来,通过狠抓民警工作、学习、生活素质的养成教育,实现了向素质要警力、向纪律要战斗力、向工作要群众满意率的目标。一是严格执行《内务条令》,内务管理正规化。交警中队的正规化建设,关键在于严格执行《内务条令》。为此大队结合“三基”工程建设考核标准制定了对中队的考核标准,为各中队统一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在中队院内醒目位置设立了警务公开栏和交通安全宣传栏,公开民警的照片、姓名、警号、岗位职责等内容;公开有关法律法规、处罚标准、办事程序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政治业务学习、内务条令学习、警示教育、岗位练兵、绩效考核等制度和台帐。内务管理军事化,中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二是加强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大队把素质养成教育当成重要内容来抓,中队每天工作有小结,执勤训练后有讲评,开会、学习、执勤、训练、内务卫生全部形成制度化。开始,为提高中队民警的业务能力,大队开展法律法规一口清活动,组织民警强化基本知识、技能训练和实战本领训练,大队还编印了《交警常用法律法规汇编》,中队民警每人一本,自开展“一口清”培训活动以来,中队的执法质量明显提高,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二、当前公路巡逻民警中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当前情况看,我县公路巡逻民警中队队伍建设形势不容乐观,队伍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客观条件制约出现的问题一是机构设置不能满足现有交通管理任务的需要。根据公安部《交警队正规化建设标准》第三条规定:交警队的设置应当按照行政区划、道路里程、交通流量、机动车保有量和道路交通、治安管理任务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公路中队一般东、中部地区按1个中队管辖2至4个乡镇的标准设置。××大队现有公路中队5个,需管辖全县19个乡镇,其中界沟中队和晏路中队管辖三个乡镇,尹集中队管辖6个乡镇,大路中队管辖甚至达到7个乡镇,远远超出公安部设置的标准,管理难免存在死角和盲点,导致部分县乡道路失管失控。二是警力不足。根据公安部《交警队正规化建设标准》第五条规定:交警队依据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需求合理配置警力。公路中队的警力配置一般按照东部地区不少于7人、中部地区不少于5人、西部地区不少于4人的标准确定。××大队公路中队民警共计30人,平均每个中队达到5人,尚有晏路中队仅有正式民警4人,如按每个中队不少于7人计算,缺口更大。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980公里(包括乡村道路),平均每个民警需要管理66公里的路程,还要担负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安全宣传、简易程序交通事故处理、车辆纳管、正规化建设台帐和公路巡逻民警中队台帐的建立、信息平台的录入、重大活动的警卫任务等,所谓“上级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就是中队民警工作压力繁重的真实写照,民警长期处在紧张状态,极易产生疲劳厌战情绪,缺乏工作热情,必然难于胜任工作。三是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健康状况堪忧。以××大队为例,现有民警65人,协警员75人,现有的警力面对庞大的辖区面积和庞大的机动车、驾驶员保有量,给全体民警特别是路面执勤民警带来了超负荷工作,严重影响了民警的身心健康。从底大队组织的健康体检数据上可以看出,有35名民警身患不同疾病,占民警总数的49.6%,而且患病民警的数量还在呈递增趋势,其中道路执勤岗位的民警占51%。路面执勤民警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白班、夜班轮流上,一个星期只能轮休一次,面对当前日益繁重的交通管理工作,只能加班加点拼体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四是经费得不到全额保障。根据公安部《交警队正规化建设标准》第四十一条规定:交警队的公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额保障,不得与罚没款项挂钩。××大队目前的经费仍然主要依靠罚没款返还,不能得到全额保障。为抓好“三基”工程建设,夯实硬件基础,大队近三年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基层基础建设,包括建设三个中队营房、绿化改造、购置大量的执勤执法装备、为中队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制作宣传标牌、刻录光盘、邀请文艺团体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等,总投入在400万元左右,这对于一个县级交警大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目前,××大队还有一个灵城中队没有营房队址,仅土地划拨补偿费用就需160万元,再加上后期建设费用,又是一笔巨大的支出,长期的过紧日子,民警的福利待遇低,年体检制度、民警子女升学、就业优惠政策等从优待警措施也无法落到实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队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经费紧张,不少科技装备无法购置,交通监控设备、测速仪、测酒仪没有得到普遍的运用,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新形势下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

 

交警队后勤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武警部队 后勤保障 军民融合 对策研究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富国强军新局面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后勤领域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有利于充分整合军地保障资源,降低整体保障成本,提升综合保障效益。相较而言,武警部队和地方联系较为紧密,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当前武警部队后勤保障军民融合已经初见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着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

一、当前后勤保障军民融合改革面临的困难

(一)理论研究滞后,改革实践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近年来,武警部队上下围绕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问题开展了广泛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改革的顺利启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综观现有的研究成果,总体研究层次仍然比较低,缺乏对深化改革的全局性、系统性的深层次研究,对深化后勤领域军民融合改革的实际工作指导意义不大。理论研究的低水平和滞后性,致使部分改革实施单位对深化改革的目标认识不明确,信心不坚定,从而制约着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政策法规不健全,改革实践缺乏法律支持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与市场打交道,必须有完备的法律制度作保障。与市场上的其他主体相比,部队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因此,必须有一套特殊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军队与市场的各种交易行为,使其既符合市场经济的共性,又能够满足部队后勤保障的特殊要求。现实情况是,当前在后勤保障军民融合立法方面还存在诸多空白,特别是在运行机制、领导责任、劳动人事、经费保障、合同管理、质量监督、服务仲裁和执行等方面,法律制度严重缺位[1]。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军队与市场主体合作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大,一方面导致地方经济组织介入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又使得武警部队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不断增多。

(三)业务部门控制权部分丧失,改革动力不足

随着后勤保障军民融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许多后勤业务部门不再从事直接的后勤保障工作,也不直接管理后勤保障实体,其职能将逐步转向计划筹措、协调社会力量以及监督合同执行情况等。业务部门职能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对人、财、物的控制和使用,影响了部分后勤工作人员的既得利益,使其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改革产生某种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改革的内部动力不足,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内部阻力,影响改革发展的步伐。

(四)市场发育不均衡,交易代价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第三产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整体上讲,与后勤保障军民融合改革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仍不发达,从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来考察,还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加之武警部队驻地较分散,一些单位驻地偏远,缺乏规模大、实力强、资信好的服务企业。一方面,由于高资质的服务企业数量少,造成合作伙伴难找,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往往形成行业垄断,比如伙食这一块儿,普遍出现一家单位多个食堂由某一家公司承包的现象;另一方面,个别单位为了追求政治效益,急于完成改革任务,仓促与地方公司签订合同,一些条款有可能考虑不深不细。

二、深化军队后勤保障军民融合改革的对策

(一)加强理论创新,为深化改革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

武警部队后勤保障军民融合改革要向纵深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创新,以理论突破推动改革深化。不同部门、不同机构应围绕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加强对策性理论创新。主要包括三点:一是从全局出发,对深化后勤保障军民融合改革的内涵、外延、发展方向、发展目标、运行模式、配套政策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重点研究,为国家和军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各单位要针对地区环境和自身特点,加强军民融合改革的运行方式、组织形式、实施步骤及配套措施研究,为扩大改革范围,提高社会化保障程度提供理论支持;三是具体实施单位要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具体实施方案研究,增强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构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改革提供完备的法律支持

新的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法规制度的完善和法律意识的普及。武警部队必须参照国家机关、地方高校和外军通行的作法,按照社会化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抓紧出台《军队后勤保障军民融合促进法》、《军队采购法》、《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等一系列与后勤保障军民融合密切相关的法规制度,对军民融合保障的目标、范围和方式等加以规范,对地方企业的资质认定、军地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保障效益评估以及纠纷调解等给予具体的确认,确保军地双方合作稳定、运作规范[2]。

(三)建立科学的经费补偿机制,激发改革单位的积极性

从当前改革的实际情况看,要提高改革单位的积极性,必须从改革单位的实际利益出发,尽快建立起科学、可行的经费补偿机制,弥补因改革造成的各种经费缺口,真正实现改革后保障水平稳中有升。具体来讲,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建立各项经费补偿模型,适时调整经费标准。要根据不同经费的供给特点,建立相应的经费标准调整模型,适时预测不同部队需求和供给条件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费供应标准,建立起动态的经费标准调整机制。二是加快军人福利货币化改革步伐。军队要尽快适应市场经济有偿服务的需要,尽量压缩集体福利投入比重和实物供应比例,提高军人工资福利货币化的水平,将交通、医疗、住房、服装等实物保障项目逐步以货币形式发放,以提高军人个体的社会消费能力。

(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改革创造更加稳定的运行环境

实行武警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引进社会保障力量为部队服务,武警部队和社会保障实体之间是平等的价值交换关系。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波动性、承包商的逐利性,部队需求与地方供给之间存在着先天的矛盾。为有效保障武警部队这个特殊消费集团的供给,地方政府必须综合运用计划、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规范市场行为,加大对市场的调控力度,为改革创造稳定的运行环境。武警部队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使其充分发挥“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等职能。地方政府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尽快出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武警部队后勤保障军民融合改革中来;二要做好中间人,政府要为武警部队推荐实力强、信誉好的承包商,同时要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协调好武警部队和承包商之间的利益关系[2]。

参考文献

[1]王永恒.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D]:[硕士学位论文].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09.

[2]陈海涛.深化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问题研究[J].军事经济研究,2012(2):63-65.

交警队后勤工作计划篇3

[摘要]近年来,武警部队遂行任务日趋复杂,特别是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后勤保障更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做好后勤保障能力建设,是顺利完成处置突发事件任务的基础和重要保证。本文从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后勤应急保障准备、进行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训练、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指挥保障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突发事件;武警部队;后勤保障

[中图分类号]E0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094-02

1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后勤应急保障准备

突发事件突发性强,不易预测,平时必须立足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精心做好一切可能的准备。

11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的理论准备

理论从来就是行动的先导,尤其面对处置突发事件后勤保障这样一个新课题,更需要加强后勤理论的研究,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做好后勤应急保障准备的各项工作。

(1)要加强处置突发事件的后勤战例研究。由于武警部队尚缺乏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的实战经验,因此,应在总结以往各地作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外军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除了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后勤应急保障经验外,就是俄罗斯两次车臣战争后勤应急保障的经验。我们应该从这两个战例的认真比较和分析中,把握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的特点和规律,认真汲取经验和教训,进而从我国突发事件的特点和规律出发,从武警部队后勤的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后勤应急保障方案。

(2)重视国际后勤的研究。近年来,一些突发事件已经发展为一种国际间的联合行动,其后勤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国际后勤。美军2010年联合构想把“多国后勤”,作为未来联合作战四大方针之一的“聚集后勤”原则,并编写出版了多国行动的后勤应急保障,从理论上为多国后勤提供了战略和战役指导。同时以扩大双边和多边后勤协议为龙头,以提高多国军队间后勤相互适应性和信息分享能力为技术指标,以签订应急行动保障合同为手段,以参与北约建立多国后勤中心和太平洋地区高级军官后勤研讨会为契机,将国际后勤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加强国际后勤的研究是适应突发事件国际化趋势的必然。

12完善相关后勤法规和标准制度

建立健全处置突发事件及其后勤应急保障法规体系,是做好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准备的根本保证和重要基础。目前,在我国处置突发事件及其后勤应急保障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考虑到处置突发事件的迫切性,应根据防暴条令、防暴后勤保障条令、联勤条例等基本法律法规,在总结国内外处置突发事件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方向的后勤应急保障实际,制订与处置突发事件相配套的后勤保障条令,确保处置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研究制定后勤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具有我国武警特色的、有利于处置突发事件的相关后勤政策和标准制度,以便于实战中遵照执行。

13做好保障方案制订和战场后勤准备工作

首先有关各级后勤部门应针对自身可能担负的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任务、恐怖活动特点和突发事件重点地区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处置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预案,明确后勤组织指挥、力量编组与配置、机动路线与方式、保障内容与方法、后勤防卫措施等,切实使保障预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要加强重点地区社情、民情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以便在后勤应急保障中准确把握政策和策略。最后摸清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和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可供动员的实际情况,为组织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时的物资筹措提供准确数据。尤其要对重点地区民情、自然地理和气候变化等情况了如指掌,做好处置突发事件重点地区的战场后勤建设工作,着力加强重点地区的道路、后勤仓库、医疗机构和其他后勤设施的建设,以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2进行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训练

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属于一种特殊的后勤保障,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作战后勤保障相比,既有共同之处,更有明显的区别。

21搞好重点地区的训练

从以往的情况看,我国的突发事件主要发生在新疆、地区。这些地区或是高山峻岭,或是戈壁沙漠,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加之与多国接壤,成为恐怖组织开展武装分裂活动的基地。因此,加强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准备尤其是特殊地形的军事训练,成为武警部队首当其冲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22搞好重点部队的训练

突发事件不是全面战争,不能采取杀鸡用牛刀的战法。当恐怖活动出现时,通常只需动用重点部队来承担处置突发事件。承担处置突发事件的重点部队,主要包括特种部队、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和应急保障部队。对这些部队,除完成后勤应急保障训练任务外,还应加大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内容的训练,使这些部队成为处置突发事件的铁军。

23搞好重点内容的训练

(1)突出应急救援训练。大规模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电力、交通、供水等各类设施的破坏,给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困难,这就要求后勤部门必须具有很强的应急救援能力。应急救援训练的内容通常包括:应急救援方案的制订,人员救治的组织与实施,野战食品的筹划与补给,有关设施设备的抢修等。

(2)搞好后勤的联合训练。突发事件军事行动是一种联合作战行动,这就要求必须实行联合后勤应急保障,而有效的联合保障则来自于有效的联合训练,后勤联合训练就外延来讲,主要包括警地一体的联合训练,警地联合行动、一体保障将是未来反恐军事行动的重要手段。武警部队是处置突发事件作战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在遂行特种作战行动中,更担任着主要角色,因此,必须将警地一体化保障和训练问题列入议事日程,从条令条例、编制体制、教育训练等各方面加以重视。

(3)强化后勤官兵自身的心理素质训练。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官兵,一旦面对极度惊恐、紧张的突发事件,往往容易患上恐惧症,从而影响作战和后勤应急保障工作的效能。在新的形势下,应把政治思想工作和心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政治思想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除此之外,后勤官兵还应掌握有关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政策、分发救援物资、安置受难群众和与当地群众交往、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等。

3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指挥保障体系

处置突发事件涉及范围广、后勤应急保障的协同单位多、强有力的指挥保障体系,是有效实施后勤应急保障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须建立便于集中指挥、便于各方协同的体制和机制,以统一部署后勤力量,协调战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后勤应急保障的效能。

31建立警地一体的保障体制

依靠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发挥部队和地方整体保障的威力,是后勤完成保障任务的重要保证。在未来的处置突发事件中,同样离不开警地一体的联合行动。由于处置突发事件的后勤应急保障主要是通用保障,较少涉及专用保障,而突发事件的地区通常又相当集中,这就为建立警地一体化的后勤应急保障体制创造了重要的前提。因此,在保障体制的设计上,要按照警地一体化的模式,明确各系统和各级后勤部门的职责、任务及相互关系,分工负责,确保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的组织与实施。在保障力量的使用上,将警地的仓储、医疗、餐饮、物资供应、交通运输、装备修理、电信等单位纳入统一的使用计划,对各系统、各单位的后勤物资品种、类别、数量等建立数据库,并入后勤信息网络进行统一管理,形成警地一体化的后勤保障体系。

32建立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机构

警地一体的后勤保障体系,必然要求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机构。从突发事件的实际看,在整体上一般应由警地最高专属机构统一组织区域内的后勤保障。同时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区域、规模和保障任务,在重点地区建立后勤指挥机构。指挥机构通常以担负处置突发事件的部队后勤指挥机关为主,吸收地方等各方相关人员参加,各指挥机构要根据突发事件对后勤应急保障的要求,一般承担指挥协调、信息处理、抢救抢修、物资筹供、交通运输、后方防卫、政治工作与心理作战等工作内容。明确后勤力量的配置及任务、专业勤务保障、保障关系的调整、地方动员力量的使用等,尽量提高后勤应急保障的效率。各指挥机构在警地一体的后勤指挥方式上,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统一指挥与分散指挥相结合。凡属于处置突发事件的重大后勤问题,应统一计划、统一决策,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对于一些局部性的后勤应急保障问题,则可授权下级后勤指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组织实施。二是属地指挥与垂直指挥相结合。属地指挥是一种以当地党委、政府指挥为主的指挥模式,也是处置突发事件最常用的指挥方式。参与联合保障的武警、公安以及当地政府部门的后勤力量,可根据上级指挥机构总的保障意图,分系统实施垂直指挥,以便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后勤应急保障的时效。三是逐级指挥与越级指挥相结合。一般情况下,后勤系统实施逐级指挥。特殊情况下,指挥机构可越级对执行保障任务的部队乃至个人实施指挥,以确保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武警部队要保持箭在弦上[EB/OL].http:newsxinhuacom,2013-01-29.

[2]沈涛建强力量打胜仗[N].人民武警报,2013-04-10.

交警队后勤工作计划篇4

中心区支队的管界,既包含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等知名旅游景点,又毗邻王府井、东单等重要商业区,交通流量密集,是重大活动的交通咽喉要道,确保这个区域道路交通安全畅通责任重大。虽然管界面积只有2.7平方公里,但由于是在祖国心脏站岗执勤,这支队伍极其引人注目,被称为“神州第一岗支队”。

与这个帅气的称号相对应的也正是一帮阳光、帅气的年轻人。中心区支队民警平均年龄34.23岁,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就有35人。正是这帮有学历、有才华、有颜值的年轻人,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警察这个让他们引以为荣的职业,更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公安工作的最基层、最前线,把青春燃烧在首都公安工作的主战场。严冬,他们在呼气成冰的风雪中屹立坚守;酷暑,他们在地表五十几摄氏度的长安街上挥汗如雨。在基层警营这个火热熔炉里,小鲜肉炼成了铮铮铁骨的真汉子,青年才俊成了文武双全的铁血骑警。

对了!“最帅交警”孟昆玉也在这个队伍哟!这帮年轻人都说:“站在‘神州第一岗’执勤是交通警察的无上荣耀。”

“部级篮球裁判”赵贡凯

26岁的赵贡凯,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主修篮球,现为中心区支队六中队执勤民警。

从一名“运动健将”到一名交通警察,改变的是身上的“戎装”,不变的是“战场”上的拼搏精神。从2014年入警至今,赵贡凯将“坚韧、刻苦、执着”的运动精神发扬在工作中,努力学习公安业务知识,通过“APEC”安保和“两大安保”的历练,逐渐在首都公安第一线岗位上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圆满地完成了各项重要工作任务。同时,作为部级篮球裁判的他,将敏锐发现违规违法的职业素养带进了警察生涯,将“公平、公正”的执法理念延续到一线执法工作中。从裁判到警察,不变的是目光的敏锐,坚持的是执法的公正。

“歌神”郭凇男

25岁的郭凇男,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多次获得各级专业比赛大奖,是同志们心中的“歌神”。现为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支队一中队执勤民警。

从华丽的舞台来到长安街的岗台,不变的是人生的精彩,无论特勤警卫还是日常执法都能够出色完成。做好基层一线业务的同时,郭凇男还代表首都警官合唱团参加第九届声乐金钟奖,并斩获金奖,记集体一等功一次。凯旋之后便投入到APEC安保活动中,因工作认真负责,荣获安检标兵称号,并受到市局通报表扬。在2015年“两大安保”工作期间,他时刻牢记“四个第一”工作理念,在岗履职尽责,严格查控禁限车种,快速处理交通事故,圆满完成特勤警卫任务260余次。郭凇男就是这样一位热爱艺术、无私奉献的一线交警,在公安交管事业最基层这片沃土扎根发芽,在组织的关怀下不断奋进前行。

“大博士”郭伟

34岁的郭伟,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2014年参加工作,现为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支队二中队一线执勤民警,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大博士”。

长期在实验室进行石油专业科学研究的他,带着厚厚的眼镜片投入到了首都交管工作第一线。他秉承着科学研究严谨的工作态度,将科研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精神融入到路面执勤执法中,并充分发挥自身信息技术专业特长,在实践中积极研究破解交通管理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主动提出有实操性的“金点子”7条,为首都交管事业做出了贡献。

近两年的基层工作使他从一名警务“小学生”,慢慢成长为业务能手,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一线首都交警。

“交通工程专家”孙光正

30岁的孙光正,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专业。2007年8月参加工作,擅长工程制图和多媒体制作。现为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中心区支队综合中队民警。

毕业分配到机关工作的他,一直在办公室里从事着交通规划审查工作,进行着理论上的研究。2013年,响应局党委机关支援一线的号召,他义无反顾地来到了中心区支队扎根基层,通过亲身感受交通管理工作,真正地从纸上谈兵转变为工作实践,将交通管理规划从程序化的理论研究,转变为科学高效、实际操作性强的“金点子”。在长安街交通设施改造、重点路口优化渠化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肯定,并荣获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1次。

“哲学硕士”申洪昌

27岁的申洪昌,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4年8月参加工作,现为交管局中心区支队六中队执勤民警。

申洪昌始终认为生活处处是哲学,但学习马哲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成为一名哲学家。相反,成为一名交通警察、投身一线执勤,实现向实践求真知,恰恰是哲学所要求的。

从警已一年有余,申洪昌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研读公安交通管理业务书籍,积极向老同志“取经”。之后在工作中实践、反思,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本领,印证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进步的真理,迅速地完成了由一名大学生向公安干警的转变。

“杰出青年交警”曹子健

27岁的曹子健,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法专业,2011年参加工作,现为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中心区支队五中队民警。

日常工作中,他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交警,一个富有创新意识的交警。他利用业余时间将天安门周边所有公交线路、地铁站进行汇总,创意设计了《天安门周边便民地图》。同时将各旅游景点、司机出行提示一并装订成册,让执法工作更细致更周到。参加工作的5个年头里,他一心扎根基层,踏实专注工作。虽没有惊天动地的成绩,但领导放心、同事认可、群众满意是对他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最好评价。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16年他被评为第一届“首都杰出青年交警”。

“8+2”的宋冉

33岁的宋冉,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法律专业学士,中共党员。2005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支队三中队指导员。

从警10年,8年在机关工作,两年前来到中心区支队三中队,值守在全国最核心的地区,身负神州第一岗的荣耀,不仅是锻炼,也是一种机遇。

交警队后勤工作计划篇5

交警支队“迎世博、保平安”情况汇报

自4月15日“迎世博、保平安”打击整治攻坚战开展以来,交警支队按照分局和市局总队总体部署要求,精心组织,集中精力,全面抓好集中整治八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各项工作,全力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截止7月1日,交警支队共查处八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53208起,其中机动车超速8125起、酒后驾驶517起、客车超员20起、疲劳驾驶7起、违法鸣号4332起、机动车滞留路口、压黄格线457起、行人违法行为6714起、非机动车违法行为33036起。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夯实专项行动各项基础。整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作为打击整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支队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筹划,积极落实各项准备工作。一是认真动员部署。市局“迎世博、保平安”打击整治攻坚战交通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后,支队专门召开战前动员会议,传达贯彻部局、市局、总队相关工作要求,号召全体干部和民警充分认识到开展此次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并要求各单位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全力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二是强化组织领导。为切实抓好此次专项行动,支队专门成立了“打击整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整个面上专项行动的指导、协调、督查等工作;各业务科队也建立“一把手”负责的工作班子;同时,支队建立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制度,根据分工深入基层科队督促指导专项行动,确保各项措施得到全面落实。三是精心制定方案。支队根据市局、总队工作要求,结合本区交通实际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支队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需重点整治的道路、违法行为、车辆,为行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同时,支队又通过制定《整治序列表》的形式,明确支队及各外勤队每周整治重点,由各外勤队自行制定本单位工作计划,此举既确保整治工作重点突出,又发挥了外勤队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抓住重点,强势整治,全面打响专项行动攻坚战。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支队紧紧盯住易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突出交通违法行为,组织开展了不间断、强有力整治行动。一是盯住重点路段,实施严管重罚。各外勤队针对辖区交通违法、事故多发的路段,精心组织各类突出违法行为专项性整治。如机动中队、高速大队充分利用流动电子警察车在莘奉金高速、中春路、沪闵路等重点道路开展流动测速,先后查处机动车超速8098起;一、二、四中队分别以沪青平公路、吴中路、漕宝路、都市路等辖区酒店、娱乐场所集中的主要道路为重点,以上半夜20时至24时为重点时段,采取公密结合、邀请新闻媒体派员现场曝光等方式,每周开展不少于一次的酒后驾车专项整治行动,共查处酒后驾车243起。二是结合文明路口创建,规范行人、非机动车秩序。支队将“二乱”整治与迎世博文明路口创建工作相结合,每两周统一组织内、外勤民警在“七虹梅莘”重点区域开展以纠处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为执法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积极营造严管严治的高压态势;各外勤队也结合辖区实际,每周开展至少一次有针对性的区域性整治,截止目前共纠处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39750起。同时支队以沪闵莘松等6个市级文明创建路口及七莘漕宝等6个区级文明创建路口为重点路口,实施交警、交通协管员、交通文明志愿者“三位一体”叠加式管理模式,明确各自职责,加强联动配合,进一步加大对路口行人、非机动车的执法管理和教育劝阻。三是精心组织集中整治,形成严管高压态势。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支队以机动车超速、客车超员、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车辆违法鸣喇叭、行人乱穿马路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为执法重点,每周开展至少一次全区性集中整治行动,共查处各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18978起,在全区形成了持续性严管严治的高压整治态势。

三、“点、线、面”结合,三位一体宣传,全力营造专项行动宣传氛围。为积极配合专项行动的顺利开展,支队采取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从“点、线、面”多方位开展宣传。一是围绕重大节点,持续开展主题宣传。支队通过积极配合区“600办”、文明办等职能部门,每月开展以“文明走路”、“文明骑车”、“文明驾车”等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迎世博”交通文明创建活动。如5月25日上午,支队积极会同区文明办在镇广场隆重举行“和谐的城市、谦让的我,迎世博5.25交通文明集中宣传日”活动。活动通过宣布区12个交通文明重点监测路口、举行志愿者路口认领授牌仪式、接待市民群众咨询等形式开展多角度的交通文明宣传。期间,共摆放“迎世博——文明在我脚下”为主题内容的宣传展板40块,累计接待群众咨询50人次,发放“5.25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1500余份。二是围绕重点路段,开展“纠教考处”专项宣整。支队通过积极组织“纠教考处”宣整小分队,在“七虹梅莘”重点路口、交通主干道沿线对行人、非机动车开展“纠违、教育、考试、处罚”四位一体的体验式宣整活动,进一步增强交通违法行为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同时结合分局“迎世博社会宣传动员600天行动交通宣传整治工作计划”要求,从4月14日起,在本区沪闵莘松等12个市、区级文明示范路口及周边道路沿线开展了“迎世博600天第三个百日行动——纠教考处”专项宣整活动,共纠处交通违法行为500余起,展示宣传版面300余块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70名交通违法行为人参与了《交通安全知识》书面测试。三是借助“五进”、媒体开展社会面宣传。支队车宣科、各外勤队结合“五进”工作,选择辖区主干道沿线、大型超市、地铁站、客运汽车站、大型公交车站等人流、车流密集区域,以发放宣传资料、拉置横幅、在户外电子显示屏播放宣传教育专题短片等形式,积极开展打击整治攻坚战宣传工作,努力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截止目前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0余份,展示宣传版面200余块次。同时支队充分借助区“两台一报”宣传媒体,通过《平安在线——交警伴你行》交通栏目、102.7兆赫《高峰时刻》、《交警伴你行》自办刊物、区政府网站《交通安全专栏》等渠道进一步加强对市民群众“ 走文明路、做文明人”的交通宣传,定期向社会通报支队打击整治攻坚战专项行动开展情况,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此外,支队还通过电视、报刊违法曝光专栏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曝光,从而通过社会舆论压力对交通违法人产生教育震慑效果。

交警队后勤工作计划篇6

工作目标是:交警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民警的执勤执法能力明显提升;交通管理科技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明显提升;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交通事故四项指标保持平稳,年内不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单项工作争第一,全面工作创一流。

一、健全交通事故预防体系,完善交通事故预防机制,不断提高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水平

1、继续深入推进“畅通安全行”主题活动开展。将主题活动与集中整治道路交通安全突出问题,开展各类专项治理活动,搞好节日和重大活动保卫等工作结合起来,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全面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2、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道路交通事故危险路段的排查、整治工作。积极协调公路、安监、交通等部门,不间断的排查道路交通事故易发或多发路段,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建议报告政府,统一协调,及时整改。加强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接送学生车辆的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台帐更新及时,定期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定期组织驾驶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督促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3、大力整顿道路交通秩序。以省道和城区道路为主战场,以超速行驶、超员行驶、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为重点,开展阶段性、区域性专项整治;进一步落实“摩托车管理32字工作法”,减少摩托车事故发生率和事故死亡率;进一步加强对客运车、校车和危化品运输车的源头管理与路面查控,积极构建重点车辆及驾驶人社会化安全管理体系;认真落实《勤务民警量化指标》,落实勤务巡查制度,提高路面见警率和勤务民警管事率;继续推行适时勤务和错时工作制,增强勤务工作实效性;在重点路段、重点时段设置固定检查点,对重点车辆逐一检查,消除过往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周密部署,对重大警卫任务进行演练,确保各类交通警卫万无一失。

4、努力提高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四个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加强安全村、安全学校、安全企业的规范化建设,逐步实现省道沿线交通安全村创建率达到100%,使“四个创建”工作向深层次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5、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主题,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传播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安全交通、依法交通和文明交通意识;与教育部门联合,实行课时制度,强化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充分发挥交通安全宣教基地的作用,有计划组织各行业人员接受交通安全教育。

6、认真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并加强督导检查;加强对基层交通安全组织的业务指导,坚持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分析交通安全形势,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完善“政府负责,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机制。

7、推进“平安畅通县区”创建工作。认真落实《县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科学组织交通,提高城区道路通行效率,力争达到“平安畅通县区”部级模范等次。

二、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推进科技和信息化建设

8、完善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在重点路段、路口安装电子监控、电子警察、固定测速系统,加大流动测速设备的使用力度,扩大交通信息采集覆盖范围和非现场执法设备监控范围,严厉打击各类交通违法犯罪行为,为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优良的交通环境。

9、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用好交警队信息平台,努力推进办公自动化、管理科学化,提高各项业务工作效率;升级改造指挥中心,进一步完善综合调度功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三、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

10、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机动车登记规定》和《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的学习贯彻,认真落实《公安交通警务规范》,切实规范民警执勤执法行为。

11、推进法制建设。制定法制培训计划,加强法制员队伍建设,完善执法档案,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完善网上办案程序,开展优秀执法单位和优秀执法民警评选活动,提高执法质量。

12、推进文明规范执法。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提高驾驶员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提高执法效果;加大非现场处罚工作力度,力争年内非现场处罚率达到60%以上。

13、狠抓车驾管工作。严格机动车驾驶员考试和机动车检测工作,筑牢防线;开展挂牌落户上门服务,提高“三小”车辆上牌率和年审率;转变理念,积极推进车管工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2013年6月底前,实现50%以上的摩托车注册登记业务由销售商代办,使群众办理车管业务更方便、更快捷;加大全省一等车管所的创建力度,力争2013年达到全省一等车管所标准。

14、巩固全省一等事故岗位成果,进一步规范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坚持案件主办人制度,严格执行错案责任追究制,增强民警责任心,预防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完善事故处理调解工作,健全多渠道的调解处理机制;按照《省交通事故处理执法行为规范》和《省交通事故案卷文书制作规范》的要求,狠抓办案质量和案卷质量;严厉打击交通肇事犯罪行为和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四、加强警民关系和谐化建设,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15、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推行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工作机制,力争年内适用快速处理达到70%以上;加强与交通事故速裁庭的协调,提高一般程序案件处结速度;进一步强化中队适用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的责任和事故现场先期处置责任;进一步扩大交通事故信息员队伍,落实奖励措施,完善联动机制,提高逃逸事故侦破率,力争年内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率达到90%以上。

16、健全工作机制。定期排查隐患,对重点案件实行包案到人;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加强内部监督,及时发现并着力解决执法突出问题,力争年内不发生到市、赴省、进京上访案件。

17、加强警民沟通。扎实开展好警民恳谈活动和“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积极参加行风评议和“双述双评”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深化警营开放制度,扩大警务公开范围和层次,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加强自身宣传,展示警队风采,密切警民关系,努力建立起警爱民、民拥警的和谐警民关系。

五、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18、坚持政治建警。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民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19、坚持从严治警。认真签定无违纪、一岗双责等责任书;采取警示教育、法制教育、民情教育等形式,教育引导民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深化“四无警队”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监督员和社会各界群众的作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加大督察工作力度,加强案件查处,防止违法违纪问题发生;定期分析民警队伍思想状况,强化思想疏导和矛盾化解工作,保证队伍良好的精神状态。

20、巩固“两车”治理成果,落实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警车内部管理,切实规范警车使用。严格落实涉案车辆登记、报备等规章制度,加强对停车场的管理,完善涉案车辆分类登记、分类停放、集中统一保管等制度。

21、深化大练兵活动。认真组织各类岗位培训班,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民警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22、落实从优待警措施。继续对民警实施“温情、关爱、感动”式管理,认真执行年休假、年体检制度,做好民警执法权益保障、民警心理健康保护工作,积极建设“五小工程”,强化后勤保障,改善办公条件,加强警营文化建设,进一步凝聚警心,提高民警工作积极性。

交警队后勤工作计划篇7

一、明确奋斗目标,组建优秀团队

这支年轻的队伍由6名女警组成,她们毕业于山东省警察学院,平均年龄不到22岁,有着大学本科学历,是__市公务员考试名列前茅的优秀人才。她们怀着对交警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憧憬放弃了其他相对安逸的职位,毅然选择了站岗执勤。

自20__年1月5日女子形象岗率全市之先组建上岗执勤以来,始终坚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以一流的执勤形象、服务质量和工作业绩创出了“飒爽英姿执勤、优质热情服务”的__女交警特色,打出了“鸢都风景线”的亮丽旗帜,成为全市公安系统的“形象代言人”。

她们英姿飒爽、精神抖擞、一丝不苟地指挥着过往行人和车辆;她们那严整的警容、规范的手势,给老老少少的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城市的一道美丽风景;她们视形象如生命,恪尽职守,服务百姓,用辛勤和汗水在红绿灯下铸就警魂,谱写了新时代人民交警的青春之歌,赢得了八方赞誉。

在这个优秀的团队里,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时时打动着人们,催人奋进,令人激扬。为了培养女警们良好的思想业务素质,从大队到中队在抓队伍管理工作方面都始终突出一个“严”字,坚持教育先行,着眼于练好内功。上岗之前,大队对她们进行了准军事化训练。训练场上,女警们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女性生理和心理困难,硬是咬着牙关,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了高强度的集训任务,由昔日的娇娇淑女转变成一名交警战士。回到大队宿舍,她们互为明镜,一遍遍的练着手势指挥。有人还将自己的背包装满东西挂在手上,练习手势到位和力度。一个周的时间她们身上都贴满了膏药,有人甚至浑身疼到整夜难眠,有的发烧到40度,打完吊瓶仍然坚持训练,无一人请病假休息。

正式上岗值勤后,女警们每天都要工作8小时以上。她们不畏严寒,整日与废气噪音相伴,但这些不服输的姑娘们毫不畏惧,响亮的喊出“上岗一分钟,战斗六十秒”的口号,毅然象一颗不松动的螺丝钉,凭着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依法文明处理交通违法,保障了城市交通的畅通。

为保证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中队将思想政治工作放于首位,从抓学习、重素质入手,坚持每周中队例会制度和政治学习制度,全面加强民警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纪律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民警的政治修养和业务技能。同时深入开展争创“三满意”集体活动(即上级领导满意,人民群众满意,民警自己满意),进一步端正工作态度,严肃执法程序。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为适应公安工作的需要,中队还组织女干警们学习《实用警务英语》及电子政务系统,以扩大她们工作的服务面,提高业务技能,以实际行动朝中队既定的“能文能武”目标靠拢。

二、文明执法执勤,展示良好形象

女性是柔情的,但柔情的背后往往藏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坚韧与刚强。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要求女警们严肃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微环节,严格执法,公正、公平地对待群众。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时常会遇到一些态度蛮横、不讲道理、不服从管理的违法者。有的认为违反交通法规不是什么大事,有的违法者甚至还辱骂、纠缠民警。在这些人面前,女警们讲原则,不妥协,敢于碰硬,大胆管理。

正是因为女警们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用文明行为去感化不文明的交通违法行为,对待每一起违法均能做到严格、公正、合法、合理,__市民笑称姑娘们是“铁面无私的铿锵警花。平凡的岗位里有太多的不平凡。

三、为民热情服务,谱写爱心新曲

为人民服务是公安工作的最终归宿。女警们认识到,为民服务,让民满意是一种比常规宣传更有效的宣传。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地坚持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热情服务、

兑现承诺就像一把尺子时时丈量着女警们工作的差距,激励着她们履行职责。在日常的执勤中,她们发现群众经常遇上一些自行车没气、爆胎等尴尬事,为了解决群众的这一困难,她们在中队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安全岛上设立了“便民服务架”,架上存放了各种多功能打气筒、气门芯等,以备群众不时之需。大到便民指路牌、打气筒,小到气门芯、小螺丝这些都凝聚着女警们的心血和热情,蕴含着对每一位过往群众的责任和承诺。

女警们在执勤过程中发现,社区内几所中小学校的放学时间和每天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期相重合,特别是年幼的小学生们每次放学通过马路都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于是主动到辖区重点学校为学生们讲

交通安全课、并对学生们做了“争做交通安全守护神”的动员,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介绍了他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用到的交通常识,用生活化的语言和简单明了的图形以及提问、做游戏等方式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寓教于乐,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师生们的一致好评。3月7日晚7点,__新闻频道的直播__栏目对此进行了报道,报道中一位听过课的小学生说道:“特别好玩,生动有趣,阿姨带着我们做游戏,在游戏中懂得了很多安全常识。”

四、时刻奋发进取,争显拿手特长

女子岗的6名警花在工作时不忘学习,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鲜的知识。现在的她们各有各的绝活,有的能够熟记城区各条大小道路的方位,并对沿途的重要建筑、单位了如指掌,遇到问路群众可以迅速给出准确的答案,被姐妹们戏称为“活地图”;有的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对假牌照、假证件一眼断个明了;有的手势指挥相当标准,姿势刚中带柔,威严又不失优美,对于违反交通法的行为处理起来又快又好,让接受处罚的人也不禁心服口服;有的十分具有亲和力,深入辖区了解工作动向和人民所需,为民解决实际问题,得到群众交口称赞;有的文采出众,妙笔生花,将每日工作情况清楚记载,快速上报,不断获取各种信息,及时组织相应活动;有的对计算机操作十分熟练,将日常工作、交通信息及时上网上报,并且自学了各种与业务相关的软件使用及实用编程,解决了队上不少计算机难题。

交警队后勤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应急救援;课程教学;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138-03

当前,武警警种部队建设面临全面调整转型。武警黄金、森林、水电、交通四支警种部队,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中发挥着独特专业队伍的作用。1999年6月3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修改〈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的决定》颁发后,部队的士官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士官数量较原来增加了一倍多,士官成为部队组成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在士官岗位任职培训任务中,应做到超前培养、合理规划、增设应急救援课程,加强应急救援技能培训,打好应急救援理论与实践基础,提高士官岗位任职的能力,提高部队的应急救援意识与能力是当前首要研究的问题。

一、应急救援课程教学的特点

(一)学科特点:新型学科、知识体系庞大

根据2009年11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安全科学技术”是一级学科,代码620;二级学科“公共安全”,代码62080;下设三级学科中有“应急救援”,代码6208040。在我国军队院校重点建设工程中,应急救援学科属于建设基础比较薄弱的新兴、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组织指挥、政治工作、后勤保障、装备建设等相关内容,与军事理论、勤务战术、政治理论与工作、军事心理、管理与后勤、信息技术等多个基础学科,以及地质勘探、森林防灭火、机电工程、道路桥隧工程、医疗卫生等专业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叉。

(二)学员特点:经历阅历单一、综合素质偏低

武警警种部队的士官分别分布在通信、机要、文化、军交、财务、军需、卫生、营房、保管、防火、地勘、交通、水电等十几个专业中。他们对各警种部队职能任务、基层任职岗位、繁重的执勤、战备和紧张的生活节奏、严格的纪律约束认识有一定的认识,但经历阅历单一,由于没有较高的理论素养、丰知识,综合素质偏低,还不能完全适应部队建设需要。新的兵役制度赋予了士官更大的责任和权利,要求士官成为各个方面的骨干,在部队建设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从部队的实际情况看,士官队伍的素质与部队建设的实际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改选技术专业的士官尽管有些经过一定的培训,但其技术水平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三)教学特点: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

应急救援任务是党和国家赋予警种部队新的职责使命,瞄准警种部队任务转型需求,培养多警种联合应急救援专业技术人才,是应急救援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应急救援学科又是一个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使得应急救援的教学既要优化基础理论进行专题课程设计,力求实现专题搭配合理、内容衔接有效、理论与实践教学搭配得当,满足第一任职需要,又要精选教学内容,区分基础内容、核心内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重点突出、贴近实际、满足需求。同时,应急救援具有实践性较强、危险性较大的特点,应急救援任务突发,属于非常态下的行动任务,故教学主要应采取现场模拟、桌面推演、模拟演练、综合演习等实践性方式进行。

二、应急救援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架构不完善、理论研究滞后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以及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都开设了应急相关课程。但是,国内相关课程设计偏重于宏观性培训,重管理轻实践的现象较为严重,针对应急处置的内容呈现出零散、系统性差的特点,大多以传统授课、讲座、报告等形式为主,缺乏实战检验反馈及专业化评价。军队院校虽然也开设了许多与应急救援相关的专业化课程,但对于武警警种部队的职能任务来说,不能直接搬来照用。而警种部队按照总部关于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一系列指示要求,把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作为有效履行新的职责使命的大事来抓,各级均成立了由军政主官挂帅的组织领导机构,经常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先后编写了《应急救援行动实施办法》、《应急救援作业指导战法》等规范性文件。从应急救援研究方面看,部队的建设走在了院校教育的前面,实战工作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从应急救援装备方面看,基层部队配备的应急救援装备内容远多于院校,装备的使用与维护还是靠“以老代新”的传统方式进行。

(二)应急救援意识不强、观望意识严重

武警部队随着职能任务的拓展,黄金、森林、水电、交通等警种部队成为国家应急救援力量的国家队。各指挥部都结合任务转型,着眼打造国家应急救援精锐之师,注重开展经常性的战备教育,不断增强官兵应急救援意识;制订了各类战备方案和行动预案,并经常组织演练;对以工代训、脱产专训、分类组训、警地联训等进行了规范指导,各总队、支队也分别抓了试点推广经验。而来院培训的士官生们在部队呆的时间较长,对警种部队的职能任务有一定了解,但对形势任务认识不清,导致应急救援的意识不强、在学以致用方面研究较少,对当前的任务转型有些模糊甚至是偏差的认识,觉得任务转型后发挥专业特长的机会少了,普遍还存在观望的态度。

(三)基础理论知识较多、实践环节较少

随着军队院校编制体制调整工作的落实,警种学院任职教育承担着黄金、森林、水电、交通等专业士官的应急救援培训任务。而现有课程设置及内容设计,不能完全满足应急救援人才培养需求。为了提高教学的时效性,该学院从应急救援概述、应急救援装备、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与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四个方向进行了专题式的教学。但因目前应急救援装备配备不到位、场地建设、实验基地建设和校队联合办学都在设计计划中,故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只占到6课时,占全部课程的五分之一的比例,士官们要求最多的是增大实践课的比重,多讲授装备的操作与使用,与他们的一线工作相适应。

(四)信息化基础建设较弱、智能化水平不高

目前,警种部队都建立起信息综合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完成了三级网络的建设,三级网络的扩容也基本完成。按照总部明确的基本标准,各单位把人员装备的投入、整合作为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重点来抓,力求配实配强。从调研的26个重点中队情况看,除少数今年新建的重点中队还缺少一些通信和保障类装备外,其他中队都达到了齐装满员。同时,不少单位还把便携式卫星站、卫星电话、短波电台等通信手段贯穿全程,实现了现场视频实时传输。并普遍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灾害预警机制,保证了第一时间掌握灾情信息。而警种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失了“十一五”建设的机遇,现在正加紧筹划建设,争取把握好“十二五”建设机遇,加快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方面赶上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也需加快基于信息系统下的应急救援指挥模拟系统研究与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改善现有信息水平低、智能化教学差的不足。

三、应急救援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应急救援学科、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夯实教学基础

武警黄金、森林、水电、交通四支警种部队具有特有的专业、技术和装备优势,已经成为国家应急力量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作为武警警种部队院校唯一的警种应急救援学科,其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其建设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关系着警种部队应急救援指挥和技术人才的培养,而且对于推动我国国家应急体系建设进程和提高新时期我军履行职能使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警种部队应急救援作为综合性学科,学科建设组织结构以警种学院应急救援教研室为核心,以现有的军事理论、勤务战术、政治理论与工作、军事心理、信息技术等基础教研室,以及黄金勘探、森林防灭火、水电工程、道路桥隧工程、机械机电等专业教研室为支撑。以体现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和着重研究应急救援实际问题的教学和科研为方针的应急救援课程体系应包括:应急救援基本理论、应急救援建设理论、应急救援专业理论、应急救援指挥、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等五个方面。应急救援课程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警种部队所担负的任务来设置课程。笔者认为,应急救援课程建设,应围绕岗位任职所需来重点设计。士官制度的改革,是加强部队建设、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科学创举。士官要很好地发挥在管理教育、技术工作、执勤训练三个方面的骨干作用。所以,在士官课程设置上应突出重实践少理论、重技能少研究的内容,如黄金部队重点加强物化探、化验加工、野外快速分析和航测遥感等现代化装备操作技能的训练;森林部队应重点加强以水灭火、化学灭火、航空灭火等新型装备技能的训练;水电、交通部队应重点加强抢险救援中推、挖、装、运和钻、爆、破、拆,以及水面船艇等应急救援专用装备识别、操作技能的训练。并将各项基本的能力,整合成相应的专题分立课程,穿插渗透到以任务模块为主线的一个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内容上要侧重实务性,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实操性,在师资队伍上要强化专业性,在士官对象上要有一定业务集中性。

(二)营造以提高应急救援理念与意识为主体的院校校园文化环境,提高救援意识

多年来,黄金、森林、水电、交通部队在发展壮大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光荣历史传统,如黄金部队的“三光荣”、“三特别”、“三热爱”和“阳山精神”、“西口子精神”;森林部队的“火场精神”;水电部队的“三峡精神”、“羊湖精神”;交通部队的“天山精神”、“老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激励着历代警种部队的官兵们,同时,它也是构成我们警种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底蕴。随着警种部队职能任务的不断拓展,应急救援任务的范围不断加大,对此,作为武警部队唯一一所警种院校,学院的黄金、森林、水电、交通警种专业建设是学院的突出特点,积极研究探索多警种办学的特点规律,紧紧围绕警种部队职能使命和遂行多样化任务现实需要,培育具有“警种元素”的专业文化、特别是宣传危机意识、树立应急救援理念成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方向。通过宣传、报道近年来警种部队参与应急救援的急难险重任务及感人事迹,组织士官参与地方应急救援等活动,强化士官的应急救援理念,提高应急救援意识,树立“警种战场”敢打必胜的信念,培养士官“警种战场”牺牲奉献的精神、英勇顽强的作风和不辱使命的能力。

(三)构建院校与部队的交流机制,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

为适应我国应急救援的新形势和我院任职教育的特点,应广泛增设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新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手段,在巩固与完善以往实践性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增加参观警种部队建设、参与部队演练等教学手段,强化和扩大教学领域。一是要从部队精选知识结构合理、有组训教学能力的专、兼职教官。将一线的实践经验与案例充分让士官接触与领会。二是要构建院校与部队的共享资源、训练基地的机制,让士官通过在实地训练过程中锻炼自己,增强自己的认识与能力。三是要建立各警种部队应急救援队伍间的综合演练制度,不断强化各部门间协调演练,形成“总部主导、统一指挥、职责明确、反应灵敏、协调有力、运行高效”的应急救援联运机制。使士官能够经常参与到应急救援综合演练的实战场,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应急救援能力。结合自然灾害多发区以及事故灾难高发季节等,制定相应的应急培训规划,组织开展各类联动应急演练活动,并实现经常化、制度化。

(四)加强教师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科实力

把应急救援学科的教研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关键性的基础工程来抓,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团队。通过参加院或国防大学轮训班、参加全军学术交流等形式,不断更新现有教授、副教授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始终站在学科前沿,成为应急学科名符其实的学术带头人。有计划地安排中、青教员在职或脱产学习、出国留学或进修深造,大力培养中、青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选拔青年专业人才,改善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形成老、中、青比例协调的师资队伍。

(五)增大应急救援信息化内容、实现现代化教学

上一篇:宿管科后勤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中心校后勤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