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工作失误整改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01 05:07:29

交警工作失误整改报告

交警工作失误整改报告篇1

1车次窗设置

一般在区间、站内股道和能够停车的无岔区段上设置车次窗,在每个进站口设置一个由三个车次窗组成的车次预告窗。

2车次号来源及优先级

顺序列车(助理)调度员人工输入车站值班员人工输入车次在站内的自动传递同一调度区段管辖范围内车次的自动传递同一调度区段中站与站之间的自动传递相邻调度区段TDCS/CTC自动传递来自GSM-R系统的无线车次号来自无线校核系统的无线车次号。

3车次号中包含的信息

表示正在运行的列车的车次、早晚点时分、运行方向、列车客货、电力内燃属性、停稳、启动标志、车次号来源及报警等。

二车次号在CTC系统中的应用

车次号是列车进路自动控制的基础,是实现调度命令和行车凭证不停车交付和接车进路信息自动预告的前提,是CTC系统的关键信息。

1跟踪所有列车车次

记录列车实时位置车次跟踪主要包括原始车次的获取、逻辑跟踪和定点校核3个方面。车次号基本上采用人工手动输入,少量客车原始车次号采用列车运行调整计划的车次顺序匹配,货车以车站货票管理系统获取的方式;逻辑跟踪的基本原理是CTC系统根据轨道电路的占用、出清或进路的开通、占用和出清,来自动推算当前运行或停车的车次号、改变一个车次号的位置,使车次号随着列车位置的改变在各个区间(闭塞分区)和车站间不断地进行传递;车次号的跟踪要求必须可靠、准确,但实际中由于受到轨道电路等故障的影响不能做到完全正确,故应当与无线车次号进行校核,通过第三方系统以无线车次号校核的方式来保证车次号跟踪的正确性。

2利用车次号生成进路指令信息

实现进路的自动控制CTC系统除了具备传统的行车调度指挥功能外,还具备分散自律控制,车站联锁操作远程集中控制、列车进路的自动办理、调车作业与列车作业的冲突检查等相关逻辑和功能。通过编制列车运行调整计划,并适时地下达给各个车站的自律机、由自律机根据列车运行调整计划自动生成列车进路操作指令,并根据车次号跟踪结果适时地将进路操作命令传送给联锁系统予以执行,实现列车进路的自动控制。

3在GSM-R区段

通过车次号注册、确认,利用CIR设备实现无线通话、调度命令无线传输和进路预告。

三日常应用中影响安全的问题及处理

1假车次CTC分散自律控制模式下

车次号对于自动触发进路、系统进行冲突检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对车次号丢失的列车未输入车次号时,通过无线车次号校核也能自动匹配车次号,此时在该车次号下面有一横线,表示该车次号需要人工执行“车次号确认”操作,否则无法自动排路。当列车紧跟踪、校核错误、车次号丢失、误删除车次号、系统收到的无线车次号与系统中人工添加的车次号不一致等情况时,CTC系统产生以“E”开头的假车次并报警,此时需确认“E”开头的假车次,并确认红光带确实是列车时,将其修改为正确的车次号。

2车次号丢失

由于车次号跟踪与轨道电路和进路信息息息相关,因此轨道电路的异常会造成车次号的丢失、滞留,影响CTC系统自动排列进路。通过以往车次号丢失的案例可以总结出:这种情况多数是由于轨道绝缘或调谐区不能可靠良好的分路,造成列车假出清,出现“闪红”或轻车跳动等现象造成的,特别是在列车运行速度高、下坡道区段、下雨后长时间不行车,轻车等情况下更易发生,再加上分路条件的传递延迟也是问题发生的次因。这些问题需要电务部门通过技术手段改造、日常维修来提高设备性能,防止问题的发生。

3同一车次号

就是在同一时间存在着相同车次号的不同列车在线路上运行,高速铁路采用GSM-R铁路专用通信系统,具有相同车次号的列车司机具有相同的功能号,对功能寻址来说,呼叫一个功能号就会找到多个列车的相关人员,从而无法区分哪个列车才是呼叫的列车,影响列车运行安全。通常会在以下情况下出现:①运行在GSM-R区段的长交路列车,其行驶时间超过24小时;②前行列车因故障未按时到达,后续列车已发车,且运行在GSM-R区段;③不同铁路局管内在同一时间段使用了同一车次,且均运行于GSM-R区段。解决方案:一是在车次号注册时给车次号信息的号码区段后增加一些用于区分不同列车的附加信息,解决同一功能号的问题;二是在始发、换乘时相关行车人员之间需相互掌握本务机车配属CIR和各行车人员配属OPH用的MSISDN号码,并完成车次功能号注册;三是有预见性的获取MSISDN号码,出现功能号呼叫失败时,改用MSISDN号码呼叫。

4占用丢失原理

是当列车在区间时,所在闭塞分区列车占用红光带消失后、连续15秒前方闭塞分区无占用红光带表示,则判断为列车占用丢失。列车占用丢失报警与车次号跟踪逻辑有关,当车次号跟踪逻辑发生问题后,会发生误报警,主要在施工、非正常行车、调车等情况下发生。所以使用时需注意:①增加车次号时需在红光带运行前方预置车次号;②列车在区间运行时,在进入前方站之前,如后方站排列同一反向接车进路,会产生列车占用报警;③因列车按正常信号出站,再反向调车进站,车次号不能跟踪,会产生占用丢失误报警;④调车进入区间的列车,禁止人工在区间输入车次号;⑤区间施工折返车次导致误报警;⑥调监信息闪断或不正常可能产生误报警;⑦CTC/TDCS设备检修或施工时,可能产生误报警。

5列车车次放大

闪烁列车车次号放大闪烁经常表现在以下方面:①两列车紧跟踪时;②自动排路失败时;③修改、删除车次号时;④列车占用丢失时,出现以上情况都需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确认列车运行状态。

6其他自律机

在执行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时,要检查列车车次与运行调整计划下达的车次一致后,方能自动触发进路,因此列车(助理)调度员对本区段始发列车,一定要输入正确的车次号,避免大小写字母不分、字母与其后数字间有空格、在全角状态下输入、字母“O”与数字“0”混淆等。对相邻区段接入,尤其是非调度集中区段,检查接入列车调整计划是否与列车实际运行情况一致、列车车次号是否与运行调整计划一致,另外相邻区间有同一车次号会影响自动排路。及时修改列车计划电力牵引属性,避免与车次号中的电力牵引。

交警工作失误整改报告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全面依法依规治企,加强公司内控管理,规范职工行为和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以及国家有关公职人员政务处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直接建立劳动关系的员工和劳务派遣制员工。

第三条  职工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应当承担政纪责任的,依照本规定给予处理。

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机关对职工处分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各管理中心、公司及其所属分(子)公司、控股子公司有关职工处分的制度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  问责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权责一致、惩教结合的原则;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应当与职工考核、任用、奖惩工作相结合。

第二章  问责方式及适用

第五条  履职问责处理方式分为经济处罚、组织处理和处分。根据违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以上三种处理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并处。

(一)经济处罚,包括损失赔偿、扣发绩效等;

(二)组织处理,包括责令限期改正、责令书面检查、提醒谈话、通报批评、调离岗位、停职检查、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免职等;

(三)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第六条  组织处理的责令限期改正、责令书面检查、提醒谈话、通报批评、调离岗位和纪律处分适用对象为公司全体员工。   

组织处理的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适用对象为公司各级以任命、聘任或者委派等方式在管理岗位任职的工作人员,主要为公司基层副职以上的管理人员。

第七条  本办法规定的纪律处分,警告的处分期为半年;记过、记大过和降级的处分期为一年;撤职的处分期为两年;留用察看的考察期为一年、二年。

降级,应当在相应职务薪酬等级范围内降低一个及以上薪酬等级。无薪酬等级可降的,降低一个及以上薪酬档次。无薪酬档次可降的,给予记大过处分。

撤职,应当撤销现任所有职务。撤职时应当降低一个及以上职级另行确定职务,一般不得安排领导职务。无职务可撤销的,给予降级处分。 

职工受到处分,涉及职务、职级、岗位、薪酬、劳动合同等变更的,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规定办理。 

第八条 受到停职检查处理的员工,在停职检查期间,发放50%的基本薪酬(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基本薪酬为基本工资项及岗位工资项合计数。

第九条  职工受到留用察看处分的,其所担任的职务自然撤销,停止执行原薪酬待遇,安排临时性工作,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适当的劳动报酬。留用察看期间,没有再发生违规违纪行为的,期满后重新确定工作岗位和薪酬待遇,但二年内不得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又发生其他应当受到处分的违规违纪行为的,予以开除。

第十条  职工受到留用察看及以下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被评为先进、列为后备干部,不得晋升职务、职级、岗位级别、职称。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且没有再发生违规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自动解除,晋升职务、职级、岗位级别、职称等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 

受到降级、撤职或者留用察看处分的,处分解除不视为恢复原职务、原职级、原岗位级别、原薪酬待遇。

第十一条  给予职工开除处分,用人单位应当先征求工会意见,再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等手续,并依法依规追回有关利益。

第十二条  职工因违规违纪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收缴或者责令退赔,所获得的职务、职级、职称、荣誉、资格等其他利益,应当予以纠正;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经济赔偿责任。

第十三条 受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

职工在受处分期间受到新的处分的,其处分期为原处分尚未执行的期限与新处分期限之和。

第十四条  二人及以上共同违规违纪应当给予处分的,根据各自应当承担的政纪责任,分别给予处分。

第十五条  违规违纪行为有关责任人员的区分:

(一)直接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员。

(二)主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人员。

(三)重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人员。

本规定所称领导责任者,包括主要领导责任者和重要领导责任者。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

(一)多次违规,屡教不改的;

(二)在共同违规行为中负主要责任的;

(三)干扰、妨碍、阻挠、抗拒调查和处理的;

(四)隐瞒事实真相或者伪造、隐匿、篡改、毁灭证据的;

(五)发生违规行为后,不采取积极措施挽回影响或防止损失发生、扩大的;

(六)对检举人、控告人、证人、调查处理人打击报复的;

(七)指使、教唆、强迫他人实施违规行为的;

(八)违规后逃匿的;

(九)因违规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理:

(一)由于过失且情节轻微,认识到位、整改到位,未造成经济损失、信誉损害或其他不良后果的;

(二)违规后认识错误态度较好,能主动检查纠正错误或者坦白交待问题,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减少损失和不良影响的;

(三)违规后主动检举揭发他人违规行为,经调查属实的;

(四)主动赔偿因违规行为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的;

(五)抵制无效,被迫实施违规行为后,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违规后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的。

第十八条  被问责对象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依据本办法给予处理,同时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可由所在党组织或干部管理权限根据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同时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

第十九条  造成公司经济损失的,由相关业务部门核定直接经济损失后,会同监察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责任人除承担应负的责任外,按以下规定赔偿公司损失: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下(含5万元),责任人赔偿10%--50%,相关部门核定后报总经理批准,决定责任人应赔偿的金额;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的,相关部门核定后报本单位总经理办公会议通过,决定责任人应赔偿的金额。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所称后果或情节严重,是指下列情形:

(一)因违规行为发生案件或重大事故的;

(二)因违规行为造成人员伤亡的;

(三)因违规行为造成公司较大财产损失的;

(四)因违规行为造成公司声誉严重损害的;

(五)因违规行为造成公司经营管理秩序混乱的;

(六)因违规行为导致公司受到外部监管机构或政府部门处罚的;

(七)经他人劝阻,仍继续实施违规行为的;

(八)违规行为查处机构认定为情节严重或者后果严重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职工被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其劳动合同。但若本人一贯工作表现良好,属过失犯罪判处三年(含三年)以下被宣告缓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且未造成恶劣影响,犯罪后能够认真检讨并有悔过表现的,可由所属单位出具书面报告报请公司批准后,给予留用察看处分。被判决免予刑事处罚的,可根据本人工作表现情况给予降级、撤职或者留用察看处分。

职工受到行政处罚,应当追究政纪责任的,可以根据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经核实后依照本办法给予处分。

第三章  违规行为及处理

第二十二条  决策失误,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关责任人应当引咎辞职,或者给予记过至撤职处分:

(一)未及时、有效传达、执行上级单位的重大决策和重要规章制度,违反规定或者超越权限制定、修改规章制度,或者由于严重失误做出与上级单位的重大决策、重要规章制度严重相悖的决定、规定,后果或情节严重的;

(二)重大经营活动的目的或目标不符合公司利益,或决策、执行、监督的程序和方法严重不当,造成重大损失、风险、浪费或恶劣影响,或严重影响业务发展的;

(三)重大经营活动不符合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监管机关的要求,严重损害公司声誉或造成重大损失、风险的;

(四)重大改革方案的决策、执行工作出现严重失误,严重影响所辖机构的稳定,或有其他严重影响所辖机构稳定的不当决定或行为,后果或情节严重的;

(五)违反民主决策程序, 个人或少数人决定经营和改革的重大决策、大额资金调度、大额财务开支等重大问题,拒不执行或擅自改变集体决定,后果或情节严重的;

(六)有其他决策失误行为,后果或情节严重的。

第二十三条  在管理工作中严重失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责任人应当引咎辞职,或者给予警告至撤职处分:

(一)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漏洞或执行不力,机制不健全或运行失控,导致内部控制无效,或者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熟视无睹,管理混乱,致使违规经营情况长期存在,造成重大风险、损失,或有其他严重后果的;

(二)安全管理工作严重失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其他重大责任事故的;或者发生重大事故、自然灾害、意外事件后,处置工作严重失当,后果或情节严重的;

(三)管理工作严重失误,未及时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办公、营业秩序,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响的;

(四)检查工作严重失误,重大问题应当发现但未发现;或者发现问题后,查处整改工作不力,以及在整改中弄虚作假,导致损失或风险隐患严重扩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五)经办人员对违规行为不予抵制和纠正,也不向单位及时反映的,或对发现的违规情况不及时报告,或瞒报、漏报发现的问题,或上报时弄虚作假的;

(六)不按要求或擅自有关信息、资料、数据等,受到上级通报批评或造成不良影响的;

(七)干扰阻碍、不积极配合审计或监察工作的,拒绝或者故意拖延提供与审计、监察等工作事项有关资料的;拒绝调查或者拒绝提供安全、质量事故有关资料,或提供伪证、故意破坏现场,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工作的;

(八)对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应解决未及时解决,致使发生影响企业稳定的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的;

(九)发生重大情况或问题未按规定请示报告,后果或情节严重的;

(十)有其他违反生产经营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在收费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有关责任人组织处理、警告至记过处分:

(一)收费员在工作中使用服务禁语的、无故造成车辆拥堵的、或因客观原因造成拥堵未作耐心解释,造成司乘人员投诉或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擅自简化验货手续,稽核审查不严格或逾期不审查,及对发现明显违规行为不予指正、纠正及私放“人情车”等违反收费规定的。

第二十五条  在收费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有关责任人记大过至开除处分:

(一)不严格执行国家、省政府有关收费的政策、法规,公开收费标准,出现乱收费、乱罚款现象的;

(二)出现收钱收取通行费不给票、多收钱通行费少给票、长款不上交、私藏废票、倒卖已售出的通行费票据、售假票等行为的;

(三)通过各种手段协助他人逃费。

(四)员工利用工作便利或职务便利自己逃费的。

第二十六条 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至开除处分:

(一)对依法应当招标的项目不招标,或者虚假招标、规避招标等违反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转包或者违规发包、分包工程项目,未按照规定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和验收的,违规编制、审核、审批项目预算或者结算,违规进行工程采购等违反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的行为;

(三)采购标的物与市场同等商品价格相比明显偏高,采购标的物与合同约定不符等违反采购管理规定的行为;

(四)在采购、工程验收过程中,失职或者弄虚作假;

(五)其它违反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管理规定的。

第二十七条  在资金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至开除处分:

(一)违规调动、使用大额度资金的;

(二)截留、坐支、挪用、转移资金的;

(三)设立“小金库”或者使用“小金库”款项的;

(四)违规担保、委托理财、拆借资金、办理银行票据的;

(五)违规对外捐赠、赞助的;

(六)其他违反会计行为、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至开除处分:

(一)违规将企业资产低价出租、发包或者交由其他单位、个人无偿使用的;

(二)违规划转、调拨、转让、处置、核销企业资产的;

(三)违规出售科研成果或者转让知识产权的;

(四)与中介机构串通出具虚假资产评估报告、审计报告的;

(五)其他违反资产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在投资管理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至开除处分:

(一)违规决策、审批投资项目的;计划外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或者擅自扩大投资规模的;

(二)虚列、隐匿、截留、挪用投资,或者擅自超出批复总概算的;

(三)违规以各种形式为其他合资合作方提供垫资,或者通过高溢价并购等手段向关联方输送利益的;

(四)未按规定开展尽职调查,或者尽职调查未进行风险分析;

(五)其它违反投资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条  合同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至开除处分:

(一)未按规定履行合同审核、审批程序,超越授权订立合同,或者应签未签合同,造成经济损失的;

(二)签订虚假合同,或者在合同谈判、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终止过程中与对方串通,损害企业利益的;

(三)没有合同等支付依据或者未按合同约定擅自支付各种款项,造成经济损失的;

(四)无正当理由放弃应得合同权益、不采取措施追究对方违约责任或者因失职被对方追究违约责任,造成经济损失的;

(五)违规开展商品期货、期权等衍生业务的;

(六)其他违反合同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责任人员实行履职问责:

(一)拒不执行上级组织依法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和决定、指示,或制定与上级组织颁发的规定相违背的内部规定,并予以实施的;

(二)在干部人事任免、选人用人、培养考察等工作中违规操作;泄露应保密的情况、资料;或违规导致用人失察失误的;

(三)擅自设立机构、提高机构规格,或者超规格、超职数配备干部的;

(四)拒不服从组织的任免、分配、调动、交流决定的;

(五)违规办理员工招聘录用、调动、晋级、考核、职称评定等事项的;违规因人设岗,超编配人的;

(六)违规擅自进人、冒名顶替、吃空饷、虚列人头费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

(七)违规发放津补贴、奖金、福利、物品或搞其他福利的,冒领工资归单位或个人使用的。

(八)有其他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违反劳动纪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责任人员实行履职问责:

(一)工作时间擅自脱岗、无故迟到、早退、旷工或者请假期满逾期不归的;

(二)在工作时间聊天、玩游戏、炒股或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的;

(三)对管理、服务对象态度冷漠,蛮横粗暴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造谣生事,散播谣言或制造不当言论,使企业受到不良影响或恶意损坏他人形象的;

(五)在工作场所喧哗吵闹、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辱骂同事、毁坏公共和私人财物,影响生产和工作秩序以及企业社会形象的。

(六)其它违反劳动纪律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违反廉洁从业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给予警告至撤职处分:

(一)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企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各项要求或执行中故意打折扣、搞变通的;

(二)在公务活动中收取礼金、储蓄卡、购物卡、贵金属等财物未按规定登记、上交的;

(三)本人或者借他人名义从事有偿中介活动的;

(四)擅自在其它经济实体中兼职,或者经批准兼职但违反规定领取兼职工资或其它报酬的;

(五)未办理停职领办创办企业手续,私自经商办企业的;

(六)借用公款、公物逾期不还,或者违规借用公款、公物的;

(七)在员工利益分配中违反规定,暗箱操作、显失公平的;

(八)违反规定进行职务消费或者职务消费中奢侈浪费的;

(九)其它违反廉洁从业规定的。

第三十四条  违背社会公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开除处分:

(一)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虐待、遗弃家庭

成员的;

(三)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其他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

(五)违反公司其他管理规定的(10点以后约谈女员工)

第三十五条  负有监督管理责任的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管辖范围内违规行为长期失察或者发现后不制止、不查处的;因失职或者滥用职权,引发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或者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不力,导致事态恶化,给企业稳定和生产经营造成影响、损失的,应当对相关责任人员实行履职问责。

第三十六条  职工有其他应当承担政纪责任的行为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处分。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三十七条  监察部门负责职工违纪违规的调查处理。业务主管部门在职责和管理权限范围内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应当及时向监察部门通报,并根据需要配合调查。

发生安全、质量事故需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或给予纪律处分,由相关业务管理部门负责调查、提出处理意见,监察部门、人力资源部参与并负责办理问责事宜。

第三十八条  对违规违纪职工的调查处理,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对需要调查处理的问题,按照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经主管监察部门的领导批准后进行初步核实;

(二)经初步核实,确有违规违纪事实,需要追究政纪责任的,报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后立案调查;

(三)对违规违纪事实做进一步调查,收集、查证有关证据材料,听取被调查人陈述和申辩,被调查人在违规违纪错误事实材料上签署意见后,经集体讨论形成案件调查报告,经监察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移送审理;

(四)经审理并提出处理意见,经单位领导集体研究,作出给予处分、其他处理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

(五)将处分或者其他处理决定以书面形式送达有关单位、部门和受处分人,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六)涉及受处分人职务、职级、岗位、薪酬、劳动合同等变更的,有关部门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相关手续;

(七)有关部门应将处分决定及有关材料归入受处分人档案。

第三十九条  受处分人对问责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问责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单位监察部门申请复审,监察部门应当自收到复审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审决定;对复审决定仍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审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监察部门申请复核,上一级监察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复审、复核期间,不停止原处分决定的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实施后,公司以前涉及违规处理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对违规行为的处分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监察室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追及效力的问题,从轻  参考纪律处分条例

交警工作失误整改报告篇3

关键词:PCM;日常维护;故障处理

PCM可以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既可以提供从2M到155M速率的数字数据专线业务,也可以提供话音、图象传送、远程教学等其他业务。PCM线路使用费用相对便宜、能够提供较大的带宽、接口丰富便于用户连接内部网络、可以承载更多的数据传输业务,特别适用于电力调度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较高,需要更高带宽的用户使用。在电力系统中,PCM承载着大量的重要用户,如继电保护信息、调度电话、自动化信息、会议电话等。因此对PCM设备的维护对保证电力安全运行来讲非常重要。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针对通信系统中PCM的常见故障,将PCM设备的维护分为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两部分。

1  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主要是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环境,主要工作是监视设备工作状态和检测一些主要参数,这种维护只要从网管界面查看和相关监测设备就可实现。

在日常维护中要时刻关注指示灯的情况,如是否常亮、亮什么颜色等等。在设备出现故障时,经常出现较多单板同时告警。这时分析的原则一般为,先检查CU(Center Unit,中央处理单元),再分析TU(Tributary Unit,支路单元);从分析高级别告警开始,再分析低级别告警的单板。维护中,首先从整体上观察设备是否有高级别(危急和主要)告警。即CU板上的红、绿灯的工作状态。再观察支路板的指示灯告警情况,同时结合用户反馈的情况一般可以初步判定故障点。

2  常用检测方法

2.1  环路检测法

对PCM传输设备而言,设备故障定位时最常用的一个手段就是构造环路检测(简称自环)。设备的自环有多种,按自环的信号方向来分有:设备外自环和设备内自环。前者用来检查对端站及传输链路是否有故障,后者用来检查本站设备是否有故障。按自环的信号等级来划分,又可分为:2Mbit/s自环(CU)、TU自环、单支路自环以及设备自环,自环分别检查各自的单元是否有故障。通过设备各种不同的自环,就可逐级地分离出故障点来,从而排除故障。比如整个系统不工作,怀疑某块CU板有故障时作2Mbit/s自环判定;某类支路(如数据或4WE&M用户)出现中断,怀疑该TU板故障时作单支路自环检测;需要注意的是,自环时还须注意接口特性,如4WE&M的收发电平是否一致,因此必要时须加衰减器。

2.2  替代法

“替代法”也是一种常用的PCM设备故障处理方法。“替代法”就是使用一个工作正常的物件替代一个怀疑工作不正常的物件,从而达到定位、排除故障的目的。这里的物件,可以是一个设备、一块单板、一条支路、一段线缆等等。“替代法”适用于故障定位到单站后,用于排除单站内单板或支路的问题。如2Mbit/s系统异常,怀疑某块CU板故障时可替代该CU板(当然先得作相应的软件配置);某类支路同时出现中断时可以更换该TU板;某支路发生故障时用另一支路替代(一般每块TU板上有6路到10路不等)。替代单元板时须注意防静电措施。

2.3  仪表测试法

“仪表测试法”指采用各种仪表(如PCM综合测试仪或PCM性能分析仪、误码仪、选频表和振荡器、万用表等)检查传输故障。“仪表测试法”分析定位故障准确,说明力较强,但需要仪表配合工作,对维护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高。用PCM综合测试仪可以检测:音频话路(2W、4WE&M)、数据链路(64Kbit/s以及n*64Kbit/s、2Mbit/s等),用性能分析仪分析帧的情况,误码仪测试数据业务通道的通断、误码性能;用选频表、振荡器测试4WE&M话路;用万用表测试供电电压,比如检查SUB102板接口、4WE&M的M线电压是否为37v。

2.4  PCM设备上拷贝相关数据,使用已杀毒的U盘或将U盘格式化后,再在终端上使用,确保维护终端的安全性。

2.5  做到安全生产,严格遵守PCM操作规程,确保PCM设备各方向畅通。

2.6  每月一次检查PCM设备各旋钮、开关是否工作正常。每月查看一次PCM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状况,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1)配置管理:主要负责配置(包括增加或减少)网络单元、控制其运行状态、设置和查看参数以及完成软件升级等,并能对全网配置数据的正确性及合理性进行检查。通过查看配置管理,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2)故障管理:包括故障时间和位置的判定,并完成对相应故障修复的处理。通过故障管理,可对每月发生的故障次数及故障类型做好总结。

3)性能管理:负责采集和处理系统性能参数,根据测量结构采用必要的网络管理控制行动,改善网络的总体性能水平。

4)安全管理:包括对接入网的物理安全性、传输安全性及业务安全性能的管理。

2.7  PCM设备的网管终端平时设置在只读状态,如无必要请勿进入到可写可读状态,以免造成误操作;如需进行相关配置时,需报告相关人员,在得到允许或有技术人员在场时,值班人员可做必要操作。

3  故障处理

当某一PCM系统与对端的相应系统的连接中由于单板配置、数据配置、虚焊、光路中断或其它原因而导致的传输故障时即引起该告警。

通过单板告警指示灯的状态或从网管计算机上观察到的告警信息,再结合告警信号流程表,可大致定位出故障点。这时就可采用具体的方法来精确定位和排除故障。

常用的故障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检查单板

根据告警模块号、告警参数来确定所对应的告警的DT单板。

3.2  检查PCM系统

根据告警参数来确定出现告警的是该DT单板上的哪个PCM系统。查看对应的告警灯。每个PCM系统在面板上有六个告警灯,其中四个对应一号中继的告警,即FAS(帧失步)、MFA(复帧失步)和RFAS(对端帧失步)、RMFA(对端复帧失步)。全灭表示PCM系统传输OK,否则表示传输告警。如果确定告警正确,可断开传输,在交换机侧自环(该PCM系统收发自环),如果告警消除,说明问题已不在本交换机,否则仍要查询数据或更换备板。

下图就是目前PCM典型的组网方案:

3.3  传 输故障

1)  在排除以上两种故障的情况下,则可能是传输故障。在传输通路上一一自环,即从交换机到配线架再到光端机的每段线路都进行自环检查,一查到对端交换机侧,就可迅速确定哪一段传输有故障,或是光端机的故障,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步骤如下:

(1)从本端配线架的交换机侧对我局自环;

(2)从本端配线架的网络侧对我局自环;

(3)从对端配线架的网络侧对我局自环;

(4)从对端配线架的交换机侧对我局自环。

(5)对局问题

如果直到对端交换机侧对我局自环仍无告警,则可能是对局问题。确认对局已正确配置相应中继系统的数据。如未配置,则会导致传输告警。

2)  常见的2M传输电路不通或工作不正常情况汇总如下表:故障原因

传输线不通

传输设备故障

人为因素造成传输不通

具体故障位置

①2M传输线插头处内芯与表皮短路;②2M传输线插头处内芯断;③2M传输线插头虚焊;④传输线插头与座接触不良;⑤2M传输线收发反向;⑥由其它原因造成传输线路直接断裂

①T43板因雷击等原因损坏;②T43板插针松动,因受力后退,有效接触长度变短;③NIU板故障;④MSI板故障;⑤MCU板故障;⑥架顶背板故障;⑦传输SDH等设备故障;⑧DN2交叉机等设备故障;⑨设备不匹配,超出基站允许的误码范围;⑩传输设备时钟不同步;11DDF架故障;12接地系统不良;13设备电源故障

①鸳鸯线;②传输线路在设备某一段自环;③传输线标签错误;④设备传输所采用校验码不统一;⑤设备误码率容许门限过高;⑥交叉机或DN2数据做错,时隙不对应;⑦用户传输表错误;⑧施工时,用户准备跳线表错误;⑨数据错误,时隙不一致;⑩数据做错,造成2M传输所服务小区工作不正常;11设备软件版本过低

根据以往工作经验,经过统计,传输故障高发生事件分别为:2M电路接触不良、设备自环、接头虚焊、收发接反、鸳鸯线、标签错误。因此,当发生传输故障时,首先从可能发生的高概率事件入手,层层分析,逐段自环,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3.4  核对系统

如对局也无问题,则只有两种可能:系统对岔和收发接反。

可以通过我方对对局的PCM系统进行自环或断开来查明。

4  网管中有网元告警信息

4.1  对方对应总站的2M电连接口告警时,则先检查总站原因:首先在总站数字配线架上将该网元方向做一环回,如果网管上告警消失,则说明总站PCM正常;如果告警未消失,就用E1环回线在PCM设备背板的相应路口上作收、发环回,如果网管上告警消失,则说明自数字配线架至PCM设备这一段线路存在问题,检查这段线路,用万用表测试E1线头是否短路等;如E1线环回后,告警还未消失,应为PCM设备自身问题,再查板子原因;

4.2  排除总站原因后,与告警网元所对应的通信站联系,询问是否为光端机停电等外部原因,如未停电,则叫对方的PCM设备专管员用自环线将E1的收、发环起来,观察双方PCM设备状态,如对方PCM设备告警红灯消失,而总站网管上依然显示告警,说明对方PCM设备没有问题,应为移动公司的传输有问题,及时与移动公司取得联系;同理,如果环回后,对方PCM设备告警未消失,则该通信站PCM设备有问题,通知相关人员,查找自身原因。

以上所介绍的PCM设备故障处理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可靠的措施。但众所周知,PCM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工作处理中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考虑,采用多种方法,才能达到防患于未然、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交警工作失误整改报告篇4

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变电站运行操作培训仿真、液晶显示、远程监控等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应用,“三化”改造和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高效、实时、可靠,从而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一、综合自动化技术应用

1.1 设计原则和特点

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充分保证可靠性这一原则,采用分散分层分布式模块化结构,各保护、测量、控制、通信等各个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

1.2系统结构

1.2.1 微机监控系统采用分散分层分布式系统。

变电站运行管理为无人值班值守方式。微机监控系统采用分散分层分布式系统。

1.2.2 各装置优化组合

主变保护及测控装置、110kV线路保护装置采用分别组屏方式,布置在二次设备室。35kV馈线、10kV馈线、电容器组站用变等设备采用微机型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组屏安装在二次设备室。其它智能设备可通过通信口接入监控系统。

1.2.3微机监控系统

微机监控系统分为站级控制层和间隔级控制层,网络按双网配置。间隔级控制层设备配置双以太网接口。将采集和处理后的数据信号,经双绞线传输到站级控制层,各间隔级单元相互独立,不相互影响。站级网络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自适应10/100M双以太网结构(A、B网)。应用层协议使用DL/T 667-1999标准。

1.2.4系统通讯能力

综合自动化系统具备为双串口、双网络通讯能力,系统配备相关通讯接口及通讯设备。监控系统与调度SCADA系统能同时实现以串口方式及网络方式同时进行通讯,选用的通讯规约为DL/T 634-5-101-2002、DL/T 634-5-104-2002和新部颁CDT。远动通道具备2路数字串口通讯、2路数字模拟通讯、2路网络通讯。通道具有防雷、过压保护装置。

调制解调器满足CCITT标准的要求,传送电平0~20db可调,接受电平-40~0db,低于-40db发告警信号,通道误码率小于10-5时,调制解调器能正常工作。其调制方式为FSK。同步方式为同步或异步可设置,与调度通信方式为异步方式。

1.3硬件的配置

1.3.1监控主机

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该用标准的、网络的、分布功能和系统化的开放式的硬件结构。所有设备部件均应采取紧锁措施,抗振性能好,并且更换拆卸方便,I/O测控装置的部件在输入、输出回路上都必须具有电气隔离措施。一个元件故障不引起误动作,一个单元故障不影响其它单元。监控系统站控层与间隔层的通信介质应为屏蔽双绞线或光纤,以保证通信可靠性。

1.3.2 操作员工作、继保工程师工作站

操作员工作站是站控层数据收集、处理、存贮及发送的中心以及所内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要人机界面,用于图形及报表显示、事件记录及报警状态显示和查询,设备状态和参数的查询,操作指导,操作控制命令的解释和下达等

工程师工作站主要由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维护使用,可完成数据库的定义、修改,系统参数的定义、修改,报表的制作、修改,以及网络维护、系统诊断等工作,与操作员工作站互为热备机,正常时作为操作员工作站运行。

1.3.3 系统配置一台微机五防工作站

应具有防止误拉、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接地线;防止带地线送电;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的功能(五防)。

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逻辑闭锁软件实现全站的防误操作闭锁功能,同时在受控设备的操作回路中串接本间隔的闭锁回路。计算机监控系统设置防误工作站。远方操作时通过防误工作站实现全站的防误操作闭锁功能,就地操作时则由电脑钥匙和锁具来实现,在受控设备的操作回路中串接本间隔的闭锁回路。

1.4 电源

系统站级控制层交流电源由在线式UPS供电。其他交流电源由站用变交流系统提供。二次设备室的设备由变电站直流系统220V电源供电。直流电源应采用专用进口直流小开关,并具有合适的断流能力和指示器。

二、系统功能介绍

2.1微机监控系统的功能

2.1.1 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2.1.1.1 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建立如下数据库

(1) 实时数据库:装入计算机监控系统采集的实时数据,其数值应根据运行工况的实时变化而不断更新,记录着被监控设备的当前状态。实时数据库的刷新周期及数据精度应满足工程要求。

(2) 历史数据库: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重要数据将存放在历史数据库中。历史数据应能在线存储2年,所有历史数据应能转存至光盘作长期存档。

2.1.3 控制操作和同期检测

2.1.3.1 控制方式

控制方式为四级控制:即就地控制、间隔层控制、站控层控制、远方遥控。操作命令的优先级为:就地控制间隔层控制站控层控制远方遥控。

2.1.3.2 同期检测

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有同期检测功能,同期电压输入分别来自断路器两侧PT的单相电压。当两侧均无压或一侧无压时,允许合闸;当两侧有压,必须满足同期条件时,才允许合闸。同期判断在间隔层测控单元上进行,同步成功与失败均有信息输出,同步测量时间应满足规程规范要求。

2.1.4 电压―无功自动调节

根据变电站的运行方式和运行工况,按照上级调度部门确定的电压曲线和无功补偿原则,自动投切无功补偿设备及调节变压器分接头。设“自动/手动”选择开关,选择操作方式。调节控制的正常或异常操作均应有操作报告。

2.1.5 报警处理

设备状态异常、故障、测量值越限及传输通道故障等,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输出报警信息。并相应的推出事故画面。报警分事故报警和预告报警两类。报警显示具有模拟光字牌分类告警画面和确认功能。

2.1.6 运行管理功能

计算机监控系统根据运行要求,可实现如下各种管理功能:

(1) 运行操作指导:对典型的设备异常/事故提出指导性的处理意见,编制设备运行技术统计表,并推出相应的操作指导画面;(2) 事故分析检索:对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大量报警信号进行分类检索和相关分析,对典型事故宜直接推出事故指导画面;(3) 在线设备分析:对主要设备的运行记录和历史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提出设备安全运行报告和检修计划;(4) 操作票:根据运行要求开列操作票;(注:也可由独立设置的微机防误装置开列操作票);(5) 模拟操作:提供电气一次系统及二次系统有关布置、接线、运行、维护及电气操作前的实际预演,通过相应的操作画面对运行人员进行操作培训。(6) 变电站其它日常管理,如操作票、工作票管理,运行记录及交接班记录管理,设备运行状态、缺陷、维修记录管理、规章制度等。 (7) 管理功能应满足用户要求,适用、方便、资源共享。各种文档能存储、检索、编辑、显示、打印。(8) 应具备操作人员、监护人员的二级密码和自行修改使用者自己密码的管理功能。

三、结语

上述综自站主要采用北京四方CSC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南瑞科技RCS9700监控系统、国电南自PS600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深圳南自的ISA3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许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等。

交警工作失误整改报告篇5

第一条为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坚决防止和纠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切实保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发[2002]7号,以下简称《条例》)的贯彻执行,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干部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是指县级(含县级)以上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和相关部门及其人员,在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中,违反《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造成用人不当,在群众中反映强烈或对工作造成损失的,要对有关责任部门

和人员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对失察失误的认定及责任追究,要实事求是,严格审查,分

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和有关部门及个人应负的责任,分清

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部门领导及主要承办人应负的责任。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各县市区委,市直党政工作部门党委(党

组),各人民团体党组,对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

第二章推荐责任追究

第四条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都有向党组织实事求

是、认真负责地推荐优秀干部人选的权利和义务。推荐干部实行责任制,所推荐人选失实失真的,要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五条推荐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干部推荐的组织工作负全部责任。要按照《条例》规定的参加推荐人员范围和推荐程序等拟定推荐方案。推荐要严格按方案进行,不得隐瞒、谎报民主推荐结果。对违反《条例》规定的,要对推荐单位通报批评,进行重新推荐,并视情节轻重,对推荐单位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予以诫勉或给予党内警告直至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六条对在民主推荐中搞串联等非组织活动不采取制止措施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单位负责人和主要责任人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造成恶劣影响的加重处分。所有参与非组织活动的党员干部,不得列为本次考察对象,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直至处分。

第七条个别谈话推荐时,谈话推荐人要对谈话内容负责,如实评价被推荐者的品德、才能。对故意歪曲事实,借机打击报复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诫勉;情节较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第八条党委(党组)或领导干部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按《条例》规定进行;不实事求是介绍被推荐人的情况、明知被推荐的干部有严重问题,但隐瞒事实,坚持推荐的,给予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或推荐人批评教育、诫勉或者纪律处分。

第九条党委(党组)向上级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召开党委常委(党组)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没有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而上报的,推荐结果无效,同时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视情给予通报批评、诫勉或党内

警告直至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十条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具体组织推荐工作的人员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或对参与推荐人员把关不严,导致用人失误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党内警告直至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调离组织(人事)部门,同时对该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

导和分管领导予以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

第十一条在确定考察对象过程中,未按《条例》规定程序集体研究确定,或者没有完备的推荐材料,或者没有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重要依据,把民意低、群众威信差的列为考察对象的,给予考察对象所在党委(党组)或上级党委考察组的负责人批评教育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第三章考察责任追究

第十二条考察干部时,参加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人员,特别是被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应如实向考察组提供被考察对象的德才表现和有关情况;有关部门、机构要提供被考察对象有关真实情况的材料。违反规定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三条考察组如违反《条例》规定的考察原则和程序,擅自变更考察方案,造成工作失误或者给考察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的,对考察组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诫勉或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四条考察组对考察中发现的情况或问题,未作调查或者调查不够清楚,或者在考察材料中不如实反映、不如实向组织汇报,甚至有意隐瞒和夸大事实、弄虚作假,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的,视情节轻重,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通报批评、诫勉或者给予党内警告直至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十五条考察组成员篡改记录或有意误导谈话对象、误记谈话内容、泄露干部考察情况等违反干部考察工作纪律的,视情节轻重和造成的后果,给予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通报批评、诫勉或者党内警告直至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组织人事干部违反本条规定的,应当调离组织(人事)工作部门。

第十六条考察组在考察期间违反规定接受被考察单位或考察对象礼物馈赠,参加被考察单位或考察对象举办的宴请或营业性娱乐活动,视情节轻重及所造成的影响,给予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批评教育、诫勉或者纪律处分。

第十七条考察组成员按照《条例》规定,需要回避而未能回避的,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组织(人事)部门应予及时调换。拒不报告纠正的,视情节轻重及所造成的后果,给予直接责任人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

第十八条对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考察,未按照《条例》规定,全面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纪检机关(监察部门)和机关党组织意见造成用人失误的,给予考察组负责人批评教育或者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九条考察组根据考察情况提出班子调整的初步方案,要及时向派出考察组的组织(人事)部门汇报,经组织(人事)部门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提出调整或任用建议方案,向本级党委报告。未通过集体研究而确定的领导班子任用建议方案,均为无效方案,对私自确定方案的有关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诫勉;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纪律处分。

第二十条经干部管理部门考察的干部,已经提拔任职的,其考察材料要存入本人档案。违反规定不及时存档或存档不全的,要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或者诫勉。

第四章任免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违反《条例》规定,以书记办公会、少数人研究或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所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由上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或者同级党委(党组)按照规定程序予以纠正,并对主要责任者和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诫勉;情节较重的,给予党内警告处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或者个人改变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作出干部任免决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主要责任人通报批评、党内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的,一律无效,并对违反规定的党组织和主要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

第二十二条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党委(党组)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集体研究,并经党委(党组)应到会成员过半数同意后,方可形成决定。对违反规定决定干部任免的党组织,要通报批评;给工作造成较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给予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纪律处分。

第二十三条对有关干部的任免决定需要复议的,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进行,对违反规定擅自组织复议,或者是阻挠复议的,给予责任人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

第二十四条干部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将干部推荐、考察情况在党委常委会、党委(党组)会上详细汇报并提出使用建议。对于汇报不真实,或有意隐瞒、歪曲事实真相导致用人失误的,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第二十五条党委常委会、党委(党组)会的记录人员,应当详细、准确地记录干部管理部门对干部的介绍和参加会议的每一位成员的意见。对于记录不详细、不准确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对故意弄虚作假的,进行组织处理或给予纪律处分。

第二十六条党委(党组)研究干部问题实行回避制度。凡会议研究的干部与参会成员存在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在研究该干部的使用问题时,该参会成员应主动回避。违反规定拒不回避的,对该成员给予批评、诫勉或纪律处分。

第二十七条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在己经明确工作调动或者在机构变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或者调离后仍干预原任职单位干部选拔任用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党内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二十八条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在干部调整任用前,须报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

(一)在重要问题上有争议,且群众影响大的干部;

(二)破格提拔的;

(三)越级提拔的;

(四)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在与领导干部有直接隶属关系的单位或系统提拔的;

(五)受过党纪政纪处分又重新提拔的;

(六)超过任职年龄需继续留任的。

对违反上述规定擅自提拔任用干部的,视情节轻重及造成的后果,给予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第二十九条需报上级审批和实行备案管理的,要将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组织部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议或党委(党组)会议记录等资料和职数情况如实上报,上级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把关审核。对不按此项规定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无效,上级党委根据情况对违反规定的党组织进行通报批评,对有关责任人作出诫勉等组织处理。

第三十条党委(党组)成员及组织人事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不得泄露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干部工作的情况。对违反规定的,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党内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三十一条对经考察拟新进党政领导班子的人选,组织部门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进行公示。没有公示或不按规定进行公示,致使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检举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对拟任人选的有关问题没有及时发现而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的,给予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党内警告直至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五章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有关责任追究

第三十二条建立选拔任用干部考试工作责任制和竞争上岗工作责任制。凡参加命题、考务、阅卷、面试和监考的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职责要求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十三条对有泄露试题内容等行为的,一经查实,考试结果无效,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有关责任人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第三十四条对考务管理工作松懈,考场监督不力,以致考场无序、发生舞弊行为的,根据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给予考务管理的组织者和具体工作人员党内警告直至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三十五条在判卷和面试时违反有关规定,,或者泄露试题的,取消有关责任人判卷或考官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在追究责任时,需对干部进行诫勉、组织调整或免职、降职的,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同级组织(人事)部门作出处理。需对有关干部作出纪律处分的,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作出处理。需给予行政处分的,由党组织向同级行政监察机关提出处理的意见建议。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违反《条例》规定,应受纪律处分,但能主动纠正、挽回影响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

第三十七条组织人事干部违反本《办法》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的,一般应调离组织(人事)部门。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由中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交警工作失误整改报告篇6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 监控 信号 管理

1 监控系统信号分级规定

1.1 告警信号分类原则 保定供电公司监控系统使用国电南瑞的OPEN-3000系统,告警窗共支持8个TAB页,每个TAB页可以设置相应的告警类型,根据信号特点和影响危急程度,我们将采集信号分为事故(A类)、异常(B类)、告知(C类)、变位(D类)、越限(E类)等五类,并以不同的字体颜色和告警行为来区分:①字体颜色:A类告警红色,未确认为深红色、确认后为浅红色;B类告警橙色,C类告警蓝色,D、E类告警黑色。②A、B、C未确认告警闪烁,确认告警后停止闪烁。③告警行为:事故信号(A类)——3~10秒内开关变位+本间隔A类事故信号同时发生时,判断为事故跳闸,要求推事故列表,事故列表要求列在最上层。先响警铃10秒后报语音1遍、同一开关在事故列表中仅显示最新的记录;只有A类事故信号上报时,警铃2秒x5遍,不推事故列表。上“A类事故信号”告警窗、需人工确认、登录告警库,未确认的事故事件应保留。异常信号(B类)——报语音2遍、上“B类异常信号”告警窗、需人工确认、登录告警库。告知信号(C类)——上“C类告警信号”告警窗、登录告警库。变位信号(D类)——上“D类变位信号”告警窗、登录告警库;越限信号(E类)——上“E类越限信号”告警窗、登录告警库;第二下限语音1遍,需人工确认。

对于设备正常运行中发出的部分信号,采用延时过滤防抖进行过滤调整,避免误报。

1.2 现场设备告警信号分类原则

1.2.1 A类事故信号 主要指通过保护装置硬接点发出动作信号,需要立即进行事故处理的信号,包括:

保护和自动装置动作跳闸信号:断路器非全相动作、母差保护动作、失灵保护动作、重合闸动作、备自投装置动作、低周减载装置动作、过流、速断保护动作。

主变本体重要异常信号:重瓦斯动作、调压重瓦斯动作。

1.2.2 B类异常信号(延时30秒后再报警) 相关设备闭锁、异常等信号,可能影响保护和开关误动作或拒动,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并进行处理的信号,包括:

断路器机构异常信号:断路器分合闸闭锁、GIS气室压力降低(闭锁)报警等。

保护及自动装置异常信号:TA断线、TV断线、保护及自动装置告警、保护及自动装置闭锁、控制回路断线等。

主变本体异常信号:轻瓦斯动作、主变油温高、本体油位异常、调压开关油位异常等。

交直流系统信号:直流充电机交流电源故障、直流接地、充电机故障、所变切换动作等。

自动化装置异常信号:变电站远动通道中断或异常、前置机工况退出。

重要模拟量越限信号:负荷越限、交流系统母线电压越限、消弧线圈残流及残压越限。

1.2.3 C类告警信号(延时40秒后再报警) 不影响事故时保护动作,开关跳闸,但对设备安全运行影响较大,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包括:断路器机构告警信号:加热器电源故障、电机电源故障。保护告警信号:过负荷信号、保护测控装置通讯中断。消弧线圈告警信号:消弧线圈动作、消弧线圈异常报警、消弧线圈控制器异常。

1.2.4 D类变位信号(延时50秒后再报警) 仅对设备正常运行时变位情况进行提示,无需进行处理,进行核对即可,包括:遥控操作断路器的变位信号、断路器弹簧未储能、主变分接头档位变化等。压板及把手状态:压板的投退状态、手分、手合。

1.2.5 E类越限信号 无需进行处理,需要时进行核对即可,包括:故障录波器动作、开关远方就地切换、强油循环及油浸风冷状态、通讯装置失电告警等。

1.2.6 不上传调控中心的信号 包括:开关、刀闸机构箱内远方就地切换。用于作业现场的提示信息:母线互联告警、调压开关正在进行中、断路器电机运转等。

2 电网监控业务现存问题

2.1 事故情况下接地信号太多 35千伏和10千伏线路由于线路走廊环境原因,在遇到大风雷雨等恶劣天气时,经常发生接地事故,且大部分接地事故均是从虚接发展到死接,长时间的虚接就导致了接地信号的频繁动作和复归,造成一次接地事故发出的告警信号可能达到几十条之多。

例如,2012年4月18日,保定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监控人员所监控的A类信号中含有“接地”字样的信号占到全部A类信号的94.5%;相对的,包含跳闸信息在内的其它信号则只占A类信号的5.5%,但实际当天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故障线路只有12条次,而事故跳闸线路达到105条次之多。

所以,事故情况下,频繁动作和复归的大量接地信息对监控人员来讲是干扰远远大于提醒,对电网监控是起负面作用的。

2.2 事故情况下监控系统告警信息爆炸 事故情况下,监控系统告警信息会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出,形成信息爆炸,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人手应对如此多的信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2.3 监控人员数量偏少 目前,保定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监控人员每值4人,实行四值三运转模式,共16人。而在实施调控一体化之前,保定供电公司共有监控中心7个,按每值3人计算,电网监控共有21人。4人与21人相比,是人员数量的巨大差距,究竟多少人的配置最为合理,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

3 电网监控业务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来优化告警信号的分类,促进电网监控业务高效、安全运行。

3.1 接地信号的准确定位 建议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跳闸及接地信息很少,将其统一放入A类信息监视,不用反复切换画面便于监视;恶劣天气情况下,将接地信息独立成一类,安排专人监视,另有专人监视事故跳闸信息。如此一来,跳闸信息与接地信息互不影响,使告警信息监控更加有序、合理。

3.2 进一步优化、过滤告警信号 由于站端、主站、通道等因素,保护信息误发及抖动情况所占比例很大,如:5月2日抖动及误发信号占总信号的70%左右,所以应进一步对信号进行优化,过滤掉误发和抖动信号。

首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讨论,优化报警信息分类,并应用延时过滤防抖、信号动作次数统计等技术,避免误报、漏报现象的发生。

其次,针对部分频发信号可采取第一次动作不加延时,第二次及以后的动作延时5秒发出,如:主变温度过高信号,第一次发出后提醒监控人员立即查看主变温度,确定信号是否误发。

再次,保护信息中,可有可无的信息不再显示,如PT投入等信号,正常情况下不再发出,PT退出时发“PT退出信息”。

3.3 适当增加监控人员数量 目前,保定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监控人员每值4人,监控业务为24小时值班业务,监控人员本来就比正常白班人员上班时间更多(四值三倒模式下),这样大规模的集中加班,一次两次尚可承受,若经常如此,岂不严重影响监控人员的休息,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

为此,笔者建议增加监控人员数量至每值6-8人,可适当分摊每个人的工作量,缓解监控人员高度紧张的工作节奏。

4 小结

交警工作失误整改报告篇7

1994年4月15日,两架美军F-15战机在伊拉克禁飞区上空巡逻时,误将两架美国陆军“黑鹰”直升机当作伊拉克米-24“雌鹿”直升机,发射导弹将其击落。误击导致包括美、英、法、土耳其及库尔德人在内的26名乘员丧生,是美军历史上最严重的误击事件之一。

十多年来,诸多国家对这次事件进行了深入研究,推进了航空识别系统的设计与改进。本文参考了1994年美国国防部对于该事件的调查报告、1997年美国联邦政府会计署的调查报告、200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相关博士论文等资料,历数了这次事故中的“致命”细节,回溯了这次灾难的过程。

整个系统都出了问题?

“问题不仅仅出某一点上,而是一系列安全保护措施都失效了,包括某些人,某些流程及技术措施;此外,大量人员没能尽职完成工作。”对于F-15的误击事件,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在调查报告的附言中是这么写的。

在这场事件中,由美国空军高层、OPC行动指挥、军队技术人员、预警机、事故飞行员共同构成了一个涵盖众多“社会-技术”因素的复杂系统。误击事件当天天气晴朗,事故飞机安装了电子识别与通讯系统,飞行员也具备娴熟的驾驶技巧。似乎一切都处于正常状态。因此,误击事件之所以发生,并不是由于某些偶然因素,而是整个系统出了问题。

【误击事件涉及的组织和人员关系图】

这次事件中涉及的组织和个人可以用一个简明关系图来表达。在这个“社会-技术”系统中,介于海湾战争的教训,位于顶层的国家指挥当局(NCA)在美国总统及国防部长的指导下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提供“交战规则指南”,由美国欧洲司令官基于自身情况建立战区内的“交战规则”,限定在美国军队在己方、特定个人或设施遭到敌方攻击时的反应和向目标开火的严格流程。

欧洲司令以下是OPC行动司令及参谋组成的“联合任务组”(CTF)。 CTF负责具体作战,首先是制定“空域控制指令”(ACO),如标准飞行高度和航线,空中加油程序等。还规定禁飞区内,战机在3050米(1万英尺)以上、直升机在122米(400英尺)以下飞行。制定任务须知文件(ARFs),明确交战规则、当前任务等,以及制定空中任务指令(ATO)(包括当日飞行计划,雷达频率,敌我识别代码等)。

CTF具体负责控制其下的“联合任务空中组”(CFAC)和“陆军军事协调中心”(MCC)开展日常工作。CFAC总部位于土耳其因斯里克空军基地,原则上负责OPC行动所属美国陆海空军,法、英及土耳其的飞机、直升机的战术控制。每天的任务指令由欧洲司令发出,交由CTF生成OPC行动计划,再经CFAC地面任务指挥员借助预警机传达到每位飞行员。而MCC负责协调禁飞区内人道主义援助任务,派出“飞行之鹰”直升机分队在库尔德村庄遍插美国星条旗,象征美军的存在。MCC的前线总部位于伊拉克扎库镇,由驻扎在土耳其皮林克里克机场的黑鹰直升机机队提供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为应对各部门协调工作,美国专门成立了“联合行动及情报中心”(JOIC)专职负责CTF内部的通讯。值得注意的是,1991年9月由于伊拉克北部任务变更,美国欧洲司令撤回了大量的地面武装,当时要求CTF需做相应的支持,而这次事故后的调查发现无证据表明CTF对该变更带来的关系、责任变化进行了组织更新,这直接导致了空、陆军间的通讯缺少了重要的环节。具体而言,是MCC官员未被安排到JOIC的工作中,而仅仅是在需要时负责接通MCC直升机分遣队与CTF的通讯。

E-3“望楼”

这次误击事故中,作用最关键的是作为空军高层和战机飞行员间“桥梁”的E-3“望楼”预警机。它负责识别、跟踪禁飞区内所有飞机,向己方飞机通报所要求的目标状态。一旦锁定的是己方飞机,要向攻击方发出警告。

本次事件中的预警机来自美国第963机载空中控制分遣队,驻地位于美国俄克拉荷马的廷克空军基地,当天全机乘员共19人,分为飞行机组(飞行员,副驾驶,导航员及飞行工程师)和任务机组。任务机组由劳伦斯·特雷西少校担任机组司令,其余乘员分为三类:

监视:由一名空中监视官(ASO)领导四名空中监视技师负责探测、跟踪、识别、参数测量及记录。事故当天的ASO是蒂尔德拉·贝尔上尉,她本来是ASO教官,但是由于原来ASO晋级离岗,她自愿补充。她已在OPC行动中服役了5周半(ASO每年的飞行时间200天)。

由一名高级武器指挥员领导三名武器指挥员负责控制禁飞区内的所有飞机及武器系统。事故当天的高级指挥员吉姆·王上尉拥有2383小时飞行经验,他是第四次参加OPC任务,事故当天是其在禁飞区执行的第六次任务。他每年的工作时间为200天。其手下的三名武器指挥员还分别承担不同的职务:

约瑟夫·哈克里中尉任航线控制员,负责控制OPC行动飞机出、入禁飞区及对禁飞区外的友机的无线电、IFF检查。他在空军服役了4年,于1992年5月完成了预警机乘员培训,曾在禁飞区中服役。

瑞奇·威尔森中尉任禁飞区控制员,负责为禁飞区内OPC行动飞机提供威胁告警和战术控制。他刚从控制员学校毕业,这次是首次被部署到美国境外。本次事故中他第一次担任禁飞区控制员,只接受过三次前期的训练飞行。他的岗位安排是:遵照预警机指南“将经验度最低的控制员安排为禁飞区控制员”。

比较特别的是,OPC行动中预警机机组实行一月轮班制。为了保障新机组乘员的首次任务,由专职的“影子教官”负责实际指导。在本次事故中有两名“影子教官”陪同在机。最后,还有一名专职的机载指令员(ACE)——道格·马丁少校。他负责根据实时战况控制战斗过程并确保“交火规则”的执行。他有19年空军服役经验,2000飞行小时,参加过125次任务,其中27次是在海湾战争中,获得了杰出飞行十字勋章以及两枚空中英雄勋章,已作为ACE工作了4个月。此外ACE还负责实时联系CFAC的地面任务指挥,向飞行员传达CFAC高层的实时决策指令,事故当天的地面任务指挥是一位拥有18年空军服役经验的中校,他在欧洲驾驶F-4战机达1000飞行小时,驾驶F-15有100小时。

F-15和“黑鹰”

两架执行当日“清扫任务”的美国空军F-15战机负责在所有联军飞机进入前巡视禁飞区,确认无敌方目标后,通报其他飞机可以进入。

本次事故中的F-15战机来自美国空军第53飞行中队,机上的航电、通讯设备等与黑鹰类似,唯一的区别是其装备了HQ-II 跳频电台,用以防止敌方的无线电干扰。在ACO指令中要求当未装备HQ-II的己方飞机出现在禁飞区时,F-15应使用非跳频模式与之通讯。

“黑鹰飞行”任务中队需要遵守ACO指令的要求:联军飞机在没有预警机覆盖时不得进入禁飞区以南;在禁飞区内,一旦机载雷达搜索到非己方飞机就进行拦截,在识别之后可以按照“交火规则”条例采取行动。

事故中的黑鹰直升机隶属于第159航空团第6营,长机飞行员为“黑鹰飞行”中队指挥官、陆军上尉帕特里克·麦肯纳。黑鹰上装备了完善的调频、超高频、甚高频电台及敌我识别装置。其中的调频和超高电台每天都要更换加密,并在当天的ACO中注明当天频率。此外由于常常会在多山的伊拉克北部飞行,为躲避可能的敌方防空雷达,黑鹰都处于较低的飞行高度。为了与MCC进行通讯,机上配备了战术卫星电台,但由于该电台不能在运动中使用,黑鹰要想进行卫星通信,必须在行动中临时着陆。黑鹰还在机门、机鼻、机腹、副油箱上都喷绘了美国国旗作为识别标志。

事件过程复原

1994年4月15日当地时间7时36分,E-3预警机在获得了当天的任务简报后从土耳其因斯里克空军基地起飞。

8时22分,2架黑鹰直升机从临近土耳其皮林克里克空军基地的迪亚巴克尔起飞。黑鹰第一个目的地是扎库的MCC,这在OPC行动中几乎是黑鹰中队每日例行飞行。

8时45分,E-3到达禁飞区北部边境高度9750米的预定位置,9时16分在雷达中发现了黑鹰,并将其初步标记为友军直升机“H”。

9点21分,黑鹰将要进入禁飞区,使用航线频率和航线控制员联系,预警机将其标注为友军直升机“EE01”,但是黑鹰此后未将其IFF模式I的代码从土耳其领空内的#42切换到禁飞区内的#52,并仍使用航线无线电频率而未改为禁飞区频率,ACE和高级指挥员均未要求更正。

9点24分,黑鹰到达MCC着陆,以搭载16名联合国OPC行动联合领导组成员。其雷达信号和IFF应答在预警机雷达屏幕上消失。

9点35分,两架作为当天首批进入禁飞区执行“清扫任务”的F-15战机从因斯里克机场起飞。9点54分,黑鹰向预警机报告其将飞离扎库前往Irbil(禁飞区山区的一个小镇),预警机随后回复EE01的身份标注对其继续进行监视。10点05分,F-15到达进入禁飞区前的最终检查点,打开所有战斗系统,将IFF模式I代码从#42切换到#52,通讯频率切换到禁飞区频率,获得预警机放行许可。

9点54分,黑鹰向预警机通报准备离开MCC,计划将MCC司令——美国陆军上校杰瑞·汤姆森以及将要接替他担任下一任司令的理查德·马亨上校送往190公里外的禁飞区内小镇阿尔贝拉以及萨拉赫丁,届时汤姆森将向当地的库德尔领导人介绍马亨。航线控制员获知该信息后,在雷达屏幕上重新标注了黑鹰路径。该提示在高级指挥员、任务乘员司令以及ACE的屏幕上均有显示。

从10点11分开始,黑鹰进入了山区,空中监视官发现黑鹰的雷达回波及IFF应答消失,即向高级武器指挥员的屏幕发送了提示箭头,表明了黑鹰直升机的最后位置,但后者未曾理会这一信息,一分钟后箭头和告警灯都熄灭了。

10点20分,F-15进入禁飞区与禁飞区控制员获得联系,但未被告知有黑鹰在禁飞区内飞行。10点21分,禁飞区控制员认为黑鹰应该又一次着陆了,便向高级指挥员询问是否在雷达屏幕上取消直升机的标志并得到批准(因为10点11分以后黑鹰的电台通讯也中断了)。在此过程中,本应负责协助禁飞区控制员的乘员影子教官马克·凯西上尉由于觉得无所事事,居然跑到机舱后面的休息间打盹去了。

10点22分,位于8230米的F-15长机飞行员埃里克·威克森的雷达截获了东南方64公里外一架低空低速飞机,在通知僚机飞行员兰迪·W·梅后即使用空对空问询器模式I询问目标IFF代码(如果是联军飞机,当回复#52),但回复为非。随后威克森将该状况报告预警机,禁飞区控制员回复“Clear there”(意思是该区域没有目标),此时梅回复说同样截获了目标。此时,任务乘员司令和高级指挥员均未要求对F-15的雷达截获目标进行进一步确认(这本应是一个标准流程)。随后,威克森将问询器切换到模式IV,在刚开始瞬间应答信号正确,但是4~5秒后应答错误。此时,预警机开始接受到断续的IFF模式I信号,雷达屏幕上的友军直升机标志也出现了。

10点25分,F-15接近到距离目标32公里处,向预警机重复了目标位置、高度。这次预警机的禁飞区控制员答复说发现了所述位置存在目标,也获得了稳定的IFF应答信号,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预警机人员仍未向F-15飞行员提醒该目标可能是友军直升机。

10点28分,威克森重复了模式I和IV依然没能获得应答,故采取了目视辨识(违背了战机不得在3050米以下飞行的交战规则)。当时,黑鹰正以240千米/小时的速度、60米高度在峡谷中飞行。威克森担心贴地飞行危险而一直保持较高的飞行高度,仅仅是以830千米/小时的速度掠过直升机并与其保持了150米的高度差和300米的右侧间距,目视时间仅为3-4秒。事后,事故调查委员会进行了事故复现,试验中的F-15飞行员无法识别出融入山谷绿色背景中的黑鹰直升机轮廓,也看不清国旗标志。威克森事后也提到“当时我试图让我的飞机与山体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于此同时我一边通过主无线电进行呼叫,一边拿出辨识手册,我一共只看了3眼,每次最多只有1秒”。威克森靠近目标,根据轮廓判断认为这是两架伊拉克的“雌鹿”直升机。

10点29分,威克森向预警机报告:“Tiger II确认两架雌鹿,攻击”,并命令僚机准备攻击,随后激活导弹。禁飞区控制员回答“收到,雌鹿”,并随即问高级指挥员“长官是否听到?”,后者回答“听到”。在这过程中,僚机飞行员梅也执行了目视识别,这里存在一个值得注意细节,梅当时没有告知威克森他并未识别出目标身份,而仅报告“确有两架”(“Tally Two”)。但威克森事后说他当时确定目标是“雌鹿”无疑,根本没有闪现过可能是“黑鹰”的念头,他只是在询问僚机是否确认这一情况,当僚机回答“确有两架”时,就认为梅是肯定了这一识别结果。但是,在这一细节上,僚机的陈述却存在差异,他认为长机在自己报告“确有两架直升机”以前就已经向预警机呼叫了“攻击”,他的“确有两架”的呼叫仅仅是表明他看到了两架目标,并不代表自己确认是雌鹿。按照这个理解,他当时的确没有必要去确认目标身份。

后来,梅的这一经典回复成为了空军战机飞行员训练基地的反面教材,被称之为“史上最差的飞行员通讯”。

此外,还有一个插曲,在数月之后的军事法庭上,梅又了之前“未识别出这是雌鹿”的说法,可能是因为如果不这样说则可能被指控为好战。

在目视识别后,F-15兜回到直升机后方16公里处占位,威克森向预警机报告他和僚机已经“接战”并告知梅“导弹激活”。随后,在再次使用模式1进行辨认未果后威克森率先向一直跟踪的那架直升机(黑鹰僚机)发射了AIM-120中距空空导弹(距离约10千米),约7秒钟后,直升机凌空爆炸坠落山区。此时,见势不妙的黑鹰长机飞行员麦肯纳立即左滚转俯冲试图躲避攻击,约20秒后,梅在距离其约2.8千米位置发射一枚AIM-9近距空空导弹将其击落。看着地面燃烧的“战果”,梅通过无线电对威克森说:“都捅下来了,他们都完蛋了”。

【误击事件发展过程简图】

美国空军事故调查

事故发生的数小时后,CNN首先报道了这一起事故。不久,克林顿总统发表电视讲话,责成国防部长佩里开展调查,“给自己人以及盟友一个交代”。此后,由美国空军欧洲战区司令欧克斯将军为首,英法、土耳其等参与,组成了空军事故调查组,于1994年7月13日公布了长达27卷、3630页的调查报告。

调查组特地调用了F-15战斗机,配合另一架黑鹰进行了事故复原,以帮助研究。调查发现,IFF模式IV的敌我识别应答信号的确存在不连续,这可能与黑鹰当时贴地飞行,在山区中受到地形遮蔽和干扰有关。但是最终未能确认这一故障的原因。而模式I的应答失败是人为因素导致的,IFF的失效是这次事故最直接的导火索。虽然OPC行动的交火规则明确规定了预警机对控制和监视禁飞区内的直升机负有责任,但是调查发现,预警机乘员都认为自己无责任控制陆军直升机,也不负责告知联军飞机禁飞区内的黑鹰存在。例如,在调查被问及此问题时,预警机任务机组司令翠西说“我的确不知道”,高级指挥员王说“没人负责”;当问到机载指令员“F-15提出要进行目视识别时你做了什么”,马丁回答“我什么也没做”。

根据ACO的规定,战机完成禁飞区清扫前,联军飞机不得进入,但是由于黑鹰机队频繁执行前往扎库的输送任务,陆军直升机实际上是得到了官方特许的,但是这样的例外并没有通知到空军。此外,ACO要求F-15使用非HQ模式与友军不具备HQ能力的飞机通话,但在提供给F-15飞行员的非HQ机型列表上却没有黑鹰。避免误击的关键,是战机飞行员需知道谁处于禁飞区内、其存在的合法性。但无论是CTF还是CFAC的职员,都未将陆军直升机视作OPC行动的一部分。为飞行员编写的ATO中没有具体的黑鹰行动信息,直接导致事故当天的黑鹰的IFF模式I的代码和空军飞机的不一致。然而,事故调查还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事实上黑鹰机队截止到事故发生时已经在禁飞区内飞行了将近两年,其间黑鹰的IFF应答错误屡有发生,预警机已经“见怪不怪”了。

事故调查的很重要一部分工作,是对于“凶手”——F-15飞行员的。调查报告援引军事法庭主席的话提到,由于在事故当时飞行员处于“兴奋状态”,F-15长机飞行员的法庭证言中回忆事故当天向黑鹰的IFF问询次数并不准确。威克森不但忘记了按照要求令僚机打开HUD录像,也忘了打开自己的录像,这导致事故调查最终的证据并无旁证。

分析进行到这里,F-15飞行员在事故当时的心理状态变得让人很是好奇。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

长机飞行员威克森上尉,有9年的飞行经验,在F-15上的飞行时间为3年,曾执行过在波斯尼亚的11次战斗任务及19次伊拉克禁飞区任务。这次事故发生在其支援OPC行动的第二阶段的第60次飞行中。

僚机飞行员梅中尉,在本次事故时是第53飞行分遣队指挥官,他是海湾战争中唯一确认曾击落敌军雌鹿直升机的飞行员,但是那次击落是超视距的,他并没有亲眼见过雌鹿。

禁飞区内的F-15的飞行员6-8周轮换一次,这是和平时期飞行员难得的实战机会。由于伊拉克政府不承认英美划定的禁飞区,在该地执行任务的飞行员处于时刻准备战斗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OPC行动中的F-15和F-16飞行员之间的竞争很激烈。在OPC行动中,F-16率先击落了敌机、获得战果。F-15的飞行员认为他们一旦犹豫,就会让F-16将夺去他们的战果。此外,飞行员都有强烈的保证无线电静默的天性(呼叫语句都尽可能简单)。这一习惯是合理的,因为不必要的打断会分散飞行员的精力,使通讯的准确性和可理解度打折扣。

此外,威克森和梅的日常训练大多是针对高速飞行的战斗机,训练使用的是高速摄影照片;而对直升机这类目标却只是观看地面静态图片,这和实战中的尾追视角显然差别巨大,并且OPC行动中的黑鹰直升机外挂了副油箱,其外形也使F-15飞行员更觉陌生。

1994年9月,美国国防部对公布的调查报告作出回应:指控僚机飞行员梅犯有“过失杀人”, 指控预警机机载指令员马丁、任务机组司令翠西、高级指挥员王、航线控制员哈克里以及禁飞区控制员威尔森犯有“渎职”。而由于长机飞行员威克森认定自己确认目标就是雌鹿,故威克森未被。1994年11月,先举行了预警机乘员的听证会,结果是预警机高级指挥员王被移交军事法庭,其余预警机乘员均陆续被解除指控。而当僚机飞行员梅听到这一消息后,改变了在事故调查中的“未能辨明目标”的陈述,说自己“确认目标就是雌鹿”。对于这一陈述,52战机中队司令以及曾是F-15飞行员的空军达拉格准将出面表示“可以理解”,故听证会主席认为他的新证言可信。12月底,美国空军宣布撤销对梅的,也不再追究其他OPC行动人员的责任,但随后向与这次事故相关的人员都发出了申斥信,该申斥信将在他们的个人档案里保持两年。

尾声

在事故发生的五天后,美国空军OPC行动办公室将黑鹰的飞行架次情况明确列入了每日的ATO中,尤其突出了黑鹰的IFF代码。到1996年12月31日OPC行动正式结束,也未再发生误击事件。

1995年,在空军主导的事故调查结束后,由于遇难者家属等的呼吁,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进一步开展了深入调查,但由于受到国防部的抵制最终也没有起到具体作用。而后来继任的美国空军参谋长福格尔曼也开展了新的调查,最终勒令威克森、梅、王、哈克里及威尔森离开航空行业至少三年,并在以上人员的固定档案(还包括了皮尔金顿准将)中增加了“不称职”等评语,停发了计划向奥布莱恩颁发的OPC行动奖章。

交警工作失误整改报告篇8

关键词:变电站无人值班 220KV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2002年以来,我国供电局对变电站进行了全部技术升级改造,主要对220KV变电站无人值守系统进行了技术升级。无人值守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变电站的运行状态以及公司的总体经济效益,研究如何提高变电站的无人监控技术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完善四遥功能

专人管理的变电站通常没有装备遥控设备和技术,只具有常规遥信、遥测功能,且主要为供电系统自动化提供支撑。由于在工作时采集的遥信量相对有限,无法为工作人员提供充分的信息参考,使得只能高度依靠监控系统来完成监控工作,因此,在对变电站无人值班技术升级改造时,要注意信息收集的准确和全面性,同时也要符合现有遥控技术的能力。 使得任何突况和意外故障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并得到处理,尽量节省变电站对人力监管的时间。

1.1 遥信的完善

成功的遥信技术就是能够远程监控到任何异常情况并即时反馈给管理人员,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依靠以下遥信技术:

(1) 线路(旁路)单元:电路回路控制系统信号、断路器操作机构异常信号、断路器控制回路断线信号、继电设备故障信号、工作电流短路监测信号、收发讯机(光端机)装置异常或通道告警信号(220 kV)、跳闸启动监测信号、断路器三相位置不一致(220 kV)、SF6气压低、SF6 低压闭锁、油泵频繁启动(越限报警)、远方/就地控制信号、小电流接地信号(35 kV及以下)、单元事故总信号。

(2) 主变单元:通风系统故障警告、温控系统异常信号、监控线路故障信号、主变油位异常信号。

(3) 中央信号:预告总信号、电力系统接地情况信号、继电保护装置故障信号、10 kV 系统接地信号、PT 二次回路异常信号(计量、同期)、载波器不稳定运行信号、故障录波器异常信号、低周减载装置动作信号、电力负荷超压报警信号、变电站备用电源启动信号、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异常信号、供电直流电异常信号、消防装置动作及报警信号、消防装置异常信号、远动及通讯装置异常信号、遥控装置自身异常转为备用系统信号、防盗报警信号、GIS 设备的有关信号。

以其中2个信号为例:第一,在对变电站升级改造过程中,增设了小电流接地信号功能,该变电站在一次工作中出现了20KV单相接地故障,但是对于这次异常情况监控系统没有及时发出报警信号,而是在几个小时之后才有所反应。在系统中处理的优先级远低于遥信信号,当大量信号产生时,有可能产生延时和漏发现象。故加装3U0 接地监视继电器,采用其硬接点为小电流告警信号;第二,单元事故总信号。值班员正常要监视十几个变电站,如果发生事故,要靠监控系统及时推出事故画面,而这依赖于单元事故总信号。建议采用软件控制异常情况报警系统。对中低电力系统的保护,可在电路闸门出增设双保护装置,充分发挥位置不对称的作用来提高事故总信号的运行效。

1.2 遥测的完善

遥测技术主要帮助工作人员诊断变电站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为了保证收集到的工作参数客观准确,主要增加如下技术功能:将原本为二相110KV开关升级为三相闸门;输电主干线路使用三相电压;将直电流与交流电流分开通行;变压器增设温度监控器;站用变低压侧三相电压。经过采用上述技术升级后,变电站遥测效果得到很好的提升:在实践中,经过上述技术改造过的220 kV变电站,在断开220 kV E8供电开关后,监控显示开关处于断路状态,工作人员发现一相电流大于0,经查为单相连杆拉断,从而避免了一次带负荷拉刀闸的恶性误操作事故。

1.3 遥控和遥调的完善

变电站的正常运转必须高质量的控制电压波动,因此要对各分线路进行有效切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伴随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刀闸的频繁操作,故结合改造,实现了主变中心点接地刀闸的遥控。为了方便检修和调试,防止误控开关,在每个开关上安装了远方/ 就地切换开关,只有切至“远方”位置时才能进行遥控。为配合市政输电工程,变电站的供电线路十分复杂,因此要工作人员反复执行电路闸门关启、继电保护、备自投等操作,为这些工作频繁往返变电站显然不合算,故对大部分保护实现了以上功能的远方投退。

2.装设安全视频监控系统

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制度后,需要做好火灾预警工作,而现有的安全监控系统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火灾报警、动态巡查、值班记录以及故障诊断等多种功能,为变电站无人值守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公司在所有220 kV变电站改造中安装了该系统。系统包括摄像机等监视设备,红外对射、红外双鉴、高分贝声光告警装置等防盗设备,以及主机及数据采集和控制单元。主要在围墙配置红外对射,在主要出入口配置红外双鉴,在主建筑或者围墙上装设高分贝声光告警装置,并且对灯光进行控制。通过主机实现图像的压缩和远传、告警和连动、图像的记录、与消防主机互联。值班员可以在监控中心对变电站进行可视化监控。

3.改进计算机电源系统

无人值守系统部分设备需要用交流电供电,例如电脑主机、信号交换机、通信电路等,如果上述设备电路一旦被断开,会让变电站的监控立即失效,让工作记录损害,因此必须保证不间断对这类设备供电。传统的电源都采用UPS,但实践证明,由于UPS 的电池得不到及时的维护,电池的容量在1~2 年后将大幅度减少,在市电失去后,不能保证供电时间。故在改造中,经过对站用蓄电池容量验算后,安装了在线式逆变电源。在运行中还严格要求非重要负荷不能接到逆变电源上,保证了这些重要设备的不间断供电和切换。

4 .对一、二次设备进行改造

无人值班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良好的设备性能支持,性能过硬的设备能够为工作人员节省大量时间精力,大大提高对变电站系统故障的检修效率。根据实际经验,本次改造工程重点更换了一些关键设备,主要对开关进行了无油化更换。改造以后,公司110 kV及以上开关的无油化率达到了100%;在原运行的保护中,还存在一批电磁型和晶体管、集成电路保护,其运行寿命已接近设计值,又不能实现通信功能,很难和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相连,且这类保护维护校验复杂,费时费力,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对于这些保护一般都进行了更换,35 kV 及以下保护都更换为四合一保护,110 kV保护更换为微机保护加数字测控装置。

结束语:

在改造220 kV变电站监控系统时,对现有四遥功能进行完善,装设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完善通信处理功能和电源系统,并进行大面积的一、二次设备改造,大大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减少了运行值班员的工作量,为真正实现无人值班,为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个人工作错误整改报告范文 下一篇:个人工作失误整改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