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2 21:41:33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1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回顾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5)10-0021-05

党内直接选举是指党员直接投票选举党内公职人员的选举方式。与之相对应,党内间接选举是指由党代表或党委委员选举党内公职人员的选举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取得了明显进展,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的探索历程,反思问题,总结经验,对于党内选举改革乃至党内民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的萌芽和初步探索

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世纪90年代末,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

1.“两票制”:直接选举村党支部成员的发端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各地村民委员会在组建过程中开始尝试用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村民委员会。1987年11月24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是第一部确认和明确规范村民自治制度的全国性法律。该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由此,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在农村开始大规模推开。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以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为表征的村民自治的普遍展开,农村基层党组织一度遭遇权威性与合法性问题。作为法定的村级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村党支部成员主要由乡镇党委任命或由党员选举产生,而村民委员会成员则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由此,在村级事务上,出现一些村民“只听村主任的话,不买村支书的账”的现象,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之间的矛盾开始产生。为解决这个矛盾,一方面开始推行两委“一肩挑”试点;另一方面,开始考虑实行村党支部书记的直接选举。在此背景之下,源于山西省河曲县直接选举村党支部委员会的“两票制”应运而生。

1991年年初,山西省河曲县城关镇岱狱殿村干群关系紧张,一些村民不断上访,要求清查财务、撤换党支部书记。为平息事端,镇党委派出一个工作组进村调查。工作组经过反复讨论,构思出一种新的选举办法:村里每户派一名代表参加全村会议,大家以“推荐票”的形式推荐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然后由党员按照村民“推荐票”的结果确定正式候选人,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正式选举。最后,选举结果获得了村民的认可,村里的矛盾也得以化解。随后,在矛盾冲突较多的旧县乡纸房沟村,用大致相同的办法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只是将村民的“推荐票”改成了“信任票”。1991年10月,城关镇党委出台了“两票制”试行方案,并于1992年上半年对城关镇所属村党支部进行了“两票制”改选。1992年3月,河曲县组织部颁布了《关于推行“两票制”建设农村党支部的选举办法》,对“两票制”作了进一步规范,制定了17条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的规则,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此后,山西省晋城市、朔州市、长治市、晋中地区和吕梁地区也采用了这一做法,其他省份如内蒙、河南、安徽、四川、河北等地开始推广这种做法。“两票制”是基层党组织适应群众要求,为解决棘手的现实问题,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的结果。“两票制”的做法是把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机制引入到村党支部的选举中,旨在增强村党支部的民意基础。

2.村党支部和乡党委领导班子的“公推直选”

20世纪90年代末,四川省出现了以“公推直选”的方式选举村党支部成员和乡党委领导班子的新探索。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①这就为探索党内基层直接选举提供了合法性依据。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对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保障农民直接行使民利”②。1998年11月4日,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使暂行了10年的试行法成为正式法律。该法用了4条8款对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程序作了较为具体详细的规范,使之更具有操作性。此后,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推行开来。党的十五大之前,基层民主主要是发展村级民主。党的十五大后,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的民主建设也日益引起关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③。1999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五条规定:“村党支部、总支部和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④虽然这一规定只是原则性的,没有相应的具体程序保障,但它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直接选举探索预留了发展空间。

为了改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的现状,应对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问题,推动农村的改革发展,从1998年初至1999年初,四川在全省33139个村中(占全省总村数的60.2%),采取党员和群众公推,党员直接选举的方法,创造了以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原则为主的“公推直选”村党支部成员的新机制。其基本做法大致分成宣传动员和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当众演讲和民意测评、党内直接选举、按程序报批五个步骤,其中候选人产生和投票方式两个环节最为关键。先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群众推荐的办法产生初步候选人,之后经过当众演讲和民意测评、乡镇党委审批、党员大会无记名投票预选等环节,产生正式候选人,最后将正式候选人名单提交党员大会差额直接选举产生村党支部书记和委员。⑤四川的做法及其经验得到了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充分肯定。

在此前后,乡级党委的直接选举改革也在四川拉开序幕。与村级直接选举中村民委员会走在村党支部委员会前面不同,乡镇党委和乡镇长直接选举改革基本上是同时启动的。1998年12月,四川省遂宁市步云乡采取村民直接投票的方式选出了乡长。1998年9―11月,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在东禅镇和莲花乡进行了“公选”乡镇党委书记的试点。虽然这次试点并非党内直接选举,也不是完全的“公选”,群众、党员的意见仅供参考,但它成了乡镇党委书记直接选举的先声。1998年11―12月,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南城乡在进行选民直接选举乡长、副乡长试点的同时,也搞了党员直接选举乡党委书记的试点(12月25日投票选举)。这次选举进行了乡党委、纪委、政府三套班子“公推直选”试点,由全乡党员直接选举党委、纪委班子成员。1999年4―5月,山西临猗县卓里镇“海推直选”产生党委书记、镇长。2002年8月,湖北省在全省范围内选取宜城市孔湾镇,谷城县南河镇,保康县马桥镇,宜都市姚家店乡、湾潭镇,大冶市茗山乡等11个乡镇进行乡镇党委书记和党委委员的“两推一选”试点。

二、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的进一步探索和深化

进入21世纪后,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的探索开始得到中央明确的支持,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无论是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1.党代表和社区党组织直接选举的探索

党的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重要命题和“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等具体任务后,基层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迅速铺开。2002年11―12月,四川省雅安市在雨城区和荥经县进行的常任制试点工作中,重点抓代表选举、代表大会、代表日常行权三个重要环节。2002年12月,雨城区和荥经县最早进行了党代表直接选举的试点。2003年10―11月,湖北省宜都市和罗田县紧随其后进行了党代表直接选举。2004年11月至2005年3月,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也实施了党代表直接选举工作。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规定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直接推动了党代表选举改革走向深化。四川、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甘肃、安徽、福建、陕西、广东、广西、上海、重庆等省(区、市)分别推进了乡镇、县、区、市党代表的“公推直选”。2010年3―4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深圳市率先进行了“公推直选”党代表的试点。其中,创维集团、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深圳市律师协会及光明新区等4个单位公推直选产生了14名市级党代表;此后,这种试点从市级向区级层面扩展,其中盐田区成为深圳市首个实现区党代表全部由“公推直选”产生的行政区。

相对农村而言,城市的基层直接选举相对滞后。自山东青岛四方区于1998年夏天出现了两个全体居民直接投票产生居委会的案例后,青岛、上海、南京及广西等地都先后进行了直接选举的试点。2002年,北京九道湾社区的居委会直接选举被媒体广泛报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次直接选举被认为是基层民主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重要标志。城市社区党组织的直接选举改革,比社区居委会的选举更迟一些。2004年12月,城市社区党委的“公推直选”率先在南京市白下区淮海路社区进行了试点,引起了广泛关注。之后,由于党的十七大为“公推直选”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城市社区党委的“公推直选”改革迅速发展,杭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社区党委的公推直选试点陆续开展起来。

2.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改革开始由“点”向“面”转化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⑥时任中组部部长贺国强会后明确表示:“要认真总结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两推一选’(即分别由党员和村民民主推荐党支部委员候选人,经上级党组织考察后进行党内直接选举)的成功经验,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⑦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⑧十七大把第三十条中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选出的书记、副书记,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修改为“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书记、副书记选举产生后,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提出:“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这些规定都是对各地直接选举基层党组织实践成果的充分认可和吸收。

值得关注的是,湖北、四川、江苏和云南等省都进行了由点到面的大规模的乡镇党委书记的直接选举试点。2002年9月,湖北省京山县杨集镇开展了“两推一选”乡镇党委书记的试点。从2005年初开始,乡镇党委书记直接选举在湖北全省范围内全部推开。2003年12月,成都市新都区木兰镇选出了全国第一位“公推直选”的镇党委书记。随后,新都区在2004年底完成了全区所属11个镇的党委书记“公推直选”。成都市在此基础上又在全市扩大试点范围。2005年8月,四川省委组织部下发文件,在全省18个市(州)和30个县(市、区)普遍推开乡镇党委书记的直接选举。江苏省从2003年起先在宿迁市宿豫县进行试点,得到中央领导和中组部的认可后,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从2004年底开始,宿迁市在所属区、县展开了较大规模的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试点;到2005年7月,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乡镇党委书记直接选举。2006年1月20日至3月22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全州2市10县共126个乡镇党委进行了换届直接选举,成为当年国内地市级中第一个进行大规模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换届直接选举的州,也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首先进行乡镇党委“公推直选”改革的州。从2004年起,中共南京市委开始在单个社区试点“公推直选”。2006年,又将“公推直选”推广到南京市高淳县所辖的8个镇。2009年8月底,南京的363个城市社区全部采用“公推直选”方式选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委员。此举得到了中组部的肯定。在中组部举办的全国组织部长培训班上,南京市作了经验介绍。2010年5月,南京的806个村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产生村党组织领导班子。至此,南京成为中国首个实现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全覆盖的城市。

党的十修订的《中国共产程》第30条,沿用了十七大的相关规定,这就给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改革提供了施展的空间。党的十之后,不少基层党组织在继续进行直接选举试点的同时,更加侧重于总结经验。三、几点思考

回顾和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的历程,可以得到几点有益的启示。

1.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任重道远

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试点虽然搞了20多年,但由于基层党组织点多面广,各地的具体情况复杂多样;一些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的做法还不完全科学合理,具体选举程序和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地方基层党组织选举失真和形式主义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甚至把推动直接选举改革当作是贯彻中央发展党内民主精神的“政治秀”;有的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从候选人产生到公开演讲等环节,都存在恶性竞争性等不良现象。基于此,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仍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总结经验。

2.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需要坚持“不唯票”和“重视票”的辩证统一

按照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干部选拔有“四不唯”,其中之一就是“不唯票”。有个别人认为,“不唯票”实质是反对选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实践证明,如果只“唯票”,选的干部可能不能干(不干事不得罪人)、不愿干(避免得罪人)或不敢干(怕得罪人),可能导致个别干部把很多的精力花在人情往来上,甚至可能出现“贿票”等腐败现象。“不唯票”是为了推进选人用人环境的良性运转,而并非“不认票”或“不重票”,更不是否认选举。自民主集中制诞生以来,选举从来都是其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无论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关规定还是从中国共产程的有关规定看,选举都是选人用人必须坚持的普遍原则。只有坚持做到既重视选票又不简单“唯票取人”,才能真正充分体现广大党员和党组织的共同意愿。

3.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应允许竞争性选举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和发展

竞争性选举同世间万事万物一样,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没有缺点不符合辩证法,看问题要从大方向来看。实行竞争性选举,主要是为了解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竞争、公正等价值观念必然要反映到上层建筑上来。当然,竞争性选举决不能照搬西方的做法,决不能走西方的老路,不能搞“金钱选举”,不能搞“互相攻讦”,更不能允许有人利用竞选来挑战共产党的领导。

4.基层党组织选举应坚持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有8600万党员,42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党内直接选举不能无限推广,间接选举和直接选举相结合是基本的选举格局,二者各有其适应的范畴。至于直接选举应该到哪一级,还需要在实践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按照规定,党的基层组织设在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按照当前党内法规,党总支、党支部的委员,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由直接选举产生;基层党委、纪委的委员,可以直接选举产生,也可以间接选举产生;基层党委的书记、副书记、常委,是间接选举产生。在各地探索中,候选人的提名方式一般包括组织推荐、党员自荐和党员群众联名推荐等多种方式,突破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上届委员会提出,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的提名方式,最终投票环节也变成广大党员的直接选举。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党代表候选人由选举单位组织全体党员酝酿提名,根据多数人的意见确定,提交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进行选举。这个规定给基层党代表的直接选举预留了空间。

5.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改革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党长期以来坚持的干部政策是一脉相承的。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管干部这个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党管干部原则需要充分发挥党委(党组)在干部使用问题上的主导权、话语权。党管干部原则与充分发扬民主是统一的。党管干部的主体是党组织,是集体说了算而不是个人说了算。在干部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党委(党组)既不能完全以票取人、以分定人,成为群众的尾巴,也不能偏离群众路线,忽视群众的选举权。党的基层组织直接选举改革,既要充分发挥党委(党组)强势的引导和宣传作用,又要发扬民主,充分尊重基层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6.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改革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最根本的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抛弃。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党内直接选举改革必须在科学理解和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大框架下,才能找到正确的定位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需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结合。在民主集中制统一体中,民主和集中是矛盾的统一体,有时候,集中有可能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时候,民主可能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民主集中制在这种矛盾的不断变化发展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当民主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更强调民主,当集中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则更强调集中,但既不能片面强调民主而忽视和否认集中,也不能片面强调集中而忽视和否认民主。具体侧重民主还是侧重集中,取决于人民群众整体利益的需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应结合最近的中央精神,将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改革与党的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将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公认原则有机结合起来,将扩大民意基础与发挥上级党组织的领导结合起来。

注释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2

 内容提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在全国居于领先的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四川省党内民主建设实践中的制度创新为视角,较为系统地回顾和总结近十多年来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历程,通过研究,着重对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制度创新经验加以总结和概括,进而探讨其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对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党内民主   制度创新      制度完善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特别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创新,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从严治党,把我们的党建设好,这是我们在新的世纪面临的最重大的课题。而发展党内民主,“以完备的制度保障党内民主”,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关键之关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普遍兴起和推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很快,这些都促使党内民主建设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并且取得到了可喜的进步。           近些年来,四川省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尤其是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不久前,香港《大公报》发表文章指出:“近年以来特别是去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四川激活的一连串党内改革试点,比如党代会常任制、党委书记直选、党委全委会票决干部、减少党委副书记职数等,使四川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中共党内改革的‘试验田’”(1)。随后,《南方周末》也发表长篇文章,详细回顾了1990年代以来,四川省在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方面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认为“四川的政改步伐一直比别人‘快半拍’”,“其缓进型风格使整个政治框架更为牢固地嵌入社会。”(2)虽然“试验田”的说法难以印证,但是,从近年四川常常成为中组部一些调研课题的第一站,以及几次重要会议屡作经验发言的情况来看,四川扩大党内民主的很多思路已经得到了高层的肯定。这表明,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在全国居于领先的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以四川省党内民主建设实践中的制度创新为视角,较为系统地回顾和总结近十多年来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历程,通过研究,着重对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制度创新经验加以总结和概括,进而探讨其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对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四川省农村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兴起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深度转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利益阶层的分化,而随着市场经济中人的主体意识的日益觉醒,导致了市场经济对政治民主的诉求增加,迫切要求改革高度集中的政治模式,从而促使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党的十六大及四中全会及时地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为地方党委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改革创新的动力,也拓宽了改革的空间和范围,有力地推动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蓬勃发展。           四川省是我国的农村大省。早在改革初期,四川省就走在改革前头,率先废除人民公社体制。19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推进,四川省的农村村民自治进展很快。特别是以村民自治为起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扩展,党内民主建设不断进步,并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因而得到了新闻界、学术界乃至党内高层领导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正如不久前香港《大公报》撰文所述,在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历史上,四川是最值得记录的一个省份。早在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不久,其他省份还刚掀起村委会主任“海选”热潮的时候,四川巴中市就开始了直选村支书的实践。四川省委当年就在巴中召开了现场会,在总结推广直选村干部经验的同时,鼓励试点公推公选乡镇党政领导,在全国率先将公推公选工作推进到乡长、乡党委书记的层面。1990年代末期国内类似的零星试点不少,但是,没有哪个地方像四川一样如此大面积地悄然试验。1998年底那段时间,四川选出了413名乡镇领导。而到2001年底乡镇换届选举时,全省除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外的3871个乡镇,有近一半的乡镇“公推公选”出5447名乡镇领导,其中三分之一是党政一把手———787名乡镇党委书记和942名乡镇长。而在试点地巴中、泸州、雅安这几个市的所有乡镇党委书记则全部是通过公推公选产生的。           十六大以来,四川省在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在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取得了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四川省进一步在改革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委会工作制度,以及扩大基层党内民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和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如四川雅安市雨城区和荥经县的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巴中地区尝试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在党员群体中的直选制,成都新都区全区299个村差额直选村党支书和11个镇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等等,在全国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都可以说是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在制度创新方面的一些突破,为我们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践经验。国内很多政治学专家也一直对此甚为关注。一直关注四川改革的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认为:“四川的基层民主走得比较早,对很多问题有相当思考,因此,后来的各项改革都较成系统,制度化水平也比较高。”“在整个政治体制中,组织这一块是核心,”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最赞赏群众提名权的做法,“四川的改革很成系统,同时又‘刀刀见血’,特别是群众提名权的做法,还有党代表直选,把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结合起来,确实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3)           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之所以在1990年代后期能够迅猛发展,是由于随着村民自治在全省农村的普遍推行,农民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多年来实行村委会主任民主选举的成功经验,为公推直选村党支书提供了实践基础。为适应来自于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99年2月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这又为探索新的农村党组织负责人的选任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正是由于实践需求和理论支持两方面条件的具备,同时加之四川省主要领导的鼎力支持以及职能部门的锐意改革,和四川各地一大批基层领导干部“讲究实际,不唯上也不唯理论”的大胆创新精神,于是,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很快得到了蓬勃发展。而这一时期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任制度面临的挑战又为推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时代契机。因而,准确把握住这一机遇, 大胆变革原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任机制, 是有着充分的现实和理论根据, 也有着深厚的群众和实践基础的。(4)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任制度面临的挑战,为改革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方式提供了现实基础。从总体上看, 大多数村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能力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年龄大、文化低、能力弱, 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不适应领导新时期农村工作需要等问题在相当多的地方还较为普遍地存在。这是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症结所在。从制度创新入手, 用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机制去拓宽选人视野, 畅通选人渠道,采用科学的选任机制去吸引农村优秀人才, 挑选农村优秀人才, 深度开发农村人才资源, 从根本上解决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存在的问题, 建设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 用强用力的村党支部去贯彻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原则, 是农村工作的总抓手和源头工程。同时也应当看到, 由上级党组织任命村党支部书记或上级党组织确定候选人、再由党员选举村党支部书记的方法, 是适应计划经济需要的选任方法。而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和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客观上要求代之以与市场经济的特点和需要相适应的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精神的公推直选新机制。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改革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 尤其是基层民主建设理论有了质的飞跃。在对民主的本质和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的认识上, 已由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表现而发展为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并且将民主的重要地位提高到了社会主义的旗帜和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高度。与此同时, 在民主的地位、功能、形式、内容的认识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扩大基层民主, 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 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要进一步扩大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并把“四个民主”作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1998年11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级“四个民主”的实施办法作了具体规定, 并将民主建设延伸到村民小组。1999年2月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 村党支部“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为切实履行领导村级民主的职责, 要求村党支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必须增强民主意识, 懂得民主的原因和技能, 学会民主的程序和方法, 提高民主的综合性素质。这就为改革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农村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 为改革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方式提供了群众基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富余。户籍管理制度的松动,为富余劳动力的流动提供了可能。而劳动力的富余和富余劳动力的流动, 则促使农村社会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社会结构急剧调整。据统计,仅1998年四川省转移农村劳动力就多达400万, 其中进入城市的310.3万,占77.5%, 到异地农村就业的89.6万, 占22.5%。与劳动力富余相伴的是产品和资金富余; 与承包经营自主权相伴的是富余产品和资金的自决权; 与农民外出流动日趋增加相伴的是农村社会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信息交流与农民自身观念的变革进一步增强。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那种传统的单纯的行政命令或任命式的管理关系将被契约关系所取代, 绝对服从的臣民意识和心理将被自主、自立、自爱的公民意识和心理所代替, 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将成为现代农民。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如果缺乏民主, 就很难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认同和认可; 村党支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如果缺乏群众基础和民主法制意识, 也就很难将农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党委的要求上来。因此,村党支部书记的产生及其工作的开展, 只有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充分考虑农民的意见和要求, 主动接受农民的经常监督, 才能具备领导农民的资格, 也才能在政治上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通过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方式的现代化, 促进村党支部建设的现代化, 以现代化的村党支部继续推进农民的现代化进程, 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这是一个难得历史机遇。           第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探索和村民自治的普遍推行,为变革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方式提供了实践基础。四川省自1953年以来,共集中整顿农村的后进村5次, 而每次整顿的后进村之所以后进的主要原因,都是村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的。特别是在1994—1997年的三年集中整顿中, 一方面确有一批农村优秀人才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 促使后进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这还不到全省总村数的1/5; 另一方面是, 占全省总村数一半以上的中间状态村, 虽然年年喊“带动”, 但有相当一部分工作起色不大。究其根本原因,从干部角度讲, 多数也是由于村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打破这种局面, 为改革村党支部书记的产生局限于本村、本乡, 由少数人协商, “矮子里面选将军”的现象, 近年来, 不少地方采取公开招录等方式, 从操作层面上对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方式进行了实践探索, 为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积累了经验。同时,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十年中, 一些地方大力推行民主选举, 一改过去“上面定名单,下面画圈圈”的做法, 村主任和村委会其他成员由村民直选产生, 其直选的成功及其直选班子的工作能力和出色业绩, 不但得到上级党政和上下方方面面的肯定, 而且为上级党组织在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机制的改革,提供了具体思路和操作方式上的启发和借鉴。而农村“四个民主”的推行, 特别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执行, 则为党员群众全面了解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 正确评判和选择村党支部书记提供了前提。1998年初至1999年2月, 在四川省委的领导和决策下, 开始大胆引入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新机制, 在全面直选村主任的基础上, 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33139人, 占村支书总数的60.2%。 实践证明, 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 既是解决当前农村许多问题的一个有效突破口, 又不失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长远之策, 对深化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历程及其制度创新                   1、村民自治的横向扩展: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           如上所述,1990年代以来,随着村民自治在四川省的全面推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得到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村委会成员特别是村主任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方式产生的面在不断扩大,从而增强了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提高了他们民主参与的能力,民主的要求和呼声日渐高涨。这就导致了同样是直接面对农民群众的村党支部书记的产生方式提出了挑战。因此,党支部书记的产生方式也必须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进行相应的改革。同时,四川是农业大省,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 核心是人, 基础则是农村基层干部, 首先是村干部, 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而抓住制约村党支部书记素质提高的“瓶颈”问题, 从“入口”抓起, 以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机制作保证, 让群众公推、党员直选村党支部书记, 这是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素质,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长远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公推直选,最早就是从村党支部书记开始的。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行,四川省委当年3月在巴中召开现场会,提出全省农村党组织负责人特别是党支部书记选举要普遍实行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并要求把“群众参与、民主推荐、竞争上岗、承诺就职”等公推公选村干部的做法扩大到选拔乡镇领导上来。“巴中会议,在我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省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这样评价。(5)           作为四川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试点之一,新都区在2004年就率先完成了全区所有村党支部书记的公推直选,全区299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全部由党员公推直选产生,结束了全区范围内村党支部书记委任制的历史。就在这一年,结合村(居)党支部换届工作,四川省开始全面推行村(居)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全省有41387个村党组织书记(占总数的74%)通过公推直选方式产生。2005年8月25日,省委组织部在成都市新都区召开全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深化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座谈会,确定除民族地区外,乡(镇)、村和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的产生,原则上要实行公推直选。           近些年来,四川省在全省大面积进行了公推直选村党支书的工作,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首先使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切实保障了党员的民主权利。当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一是在公推直选中如何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二是如何把大胆创新的精神与按章依法办事的原则结合起来,防止宗族、宗教、地方恶势力和非法组织的干扰破坏。三是如何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保证公选出来的干部既能与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又能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念。四是公推公选村支书与直选村委会主任的衔接等。            2、党内基层民主的纵向延伸:公推公(直)选乡镇党委书记           随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不断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普遍推行,村党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公推公(直)选逐步推开,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民主参与的愿望日趋迫切。因而,要求进一步提升党内选举层次的民主诉求日益凸现和强烈。而大面积实行公推直选村党支书工作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探索,也为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提供了现实条件。于是,在公推直选村党支书的实践基础上,四川省又开始了对乡镇党委书记选任制度的改革,先后在达县、南充、巴中、遂宁、眉山等地的部分乡镇进行了公选乡镇党委书记的试点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试点和总结推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从而为大面积推行这项工作创造了条件。正如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川所说:“一系列的试点探索和总结推广,使我们在公选乡镇领导干部的组织领导、操作程序、工作方法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更为重要的是,选人用人必须坚持群众公认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同时,公选干部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和较高的群众公认度、支持度,增强了省委进一步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信心。”(6) 到2001年底,四川省委决定结合乡镇换届选举,在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乡镇公推公选乡镇领导干部。全省除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外的3871个乡镇,有1792个实行了公推公选,占总数的44.6%,共公选产生乡镇领导干部5447名,占全省乡镇领导干部的17.5%,其中乡镇党委书记787名,占总数的17.5%。泸洲、雅安、巴中等市的所有乡镇领导干部全部由公推公选产生。           从2004年开始,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的试点面又进一步扩大。四川省进一步在成都、德阳、遂宁、宜宾、绵阳、广元、达州、攀枝花、凉山等10个市州的30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直接选举产生乡镇党委书记45名。就在这一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范围”。四川省委很快作出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扩大乡(镇)党委负责人公推直选范围,全面推行农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直选,提倡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直选。(7)           而作为试点单位的成都市新都区在2004年底就完成了全区所属11个镇的党委书记公推直选。并且,值得关注的是,在制度设计上,新都区还赋予了当选镇党委书记提名镇党政领导班子人选的权力。3月9日新当选的石板滩镇党委书记邓志发说:“这和以前不同,变化主要体现在用人权的变化上。以前,镇长、副书记、副镇长的人选也是由上级任命的,现在改由我提名。”这个提名并非走过场。事实上,新都区11个镇当选的镇党委书记提名“组阁”人选都获得了区委组织部的认可和通过。党建专家认为,这是扩大基层党内民主中最具实质性突破的一项内容。“这不仅仅是减少了班子的内耗,更明确了权力对谁负责、权力如何监督的问题。被提名的镇班子成员必须要对镇党委书记负责,而镇党委书记则要对选举他的党员和公推他的全镇百姓负责,老百姓则是对权力最后实现监督的人。因为按照选举办法选举出来的镇党委书记的权利。这其实是‘权力回归了权力’”。(8)           四川省委组织部 2005 年8 月又宣布,将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的试点工作,扩大到全省18个市(州)和30个县(市、区)全面推开。“这在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中,绝对是一个大突破。”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教授严强这样评价。(9) 来自省委组织部的调查显示,公推直选的党员领导干部,85%以上被组织和群众评价为“好”。(10)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魏宏认为,选举权是一个综合的民主权利,既体现对重要事务发表意见,又体现充分的参与决策,同时还体现先监督和制约党的领导干部的权利。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对县一级和县以下基层党组织来说,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绝大多数都与推进党内基层民主不够有关。比如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就特别需要形成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又比如解决领导机关和干部脱离群众问题,就需要拓展和畅通党内民主渠道,使群众的意见得到反映; 又如解决目前干部任用工作的一些突出问题和腐败行为,也需要把干部提名权、选举权、交给群众。“过去是领导提名字,党员划圈圈。现在是先过群众关,再过党员关。”一位曾经参与选举的党员这样讲述区别。(11)四川省在这方面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四川省公推公(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一,激活了农村人才资源,为农村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新机遇,这对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社会基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激活了干部动力资源,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了乡镇党委工作能力和运转效率。第三,激活了基层民主政治资源,为进一步推动和扩大党内民主,带动和示范人民民主提供了实践经验。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新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是需要尽快建立公推直选的统一规则,减少民主的成本; 二是完善公推直选的配套制度,保证候选人公平地参与竞争; 三是完善公推直选的程序设计,使其更加科学和完善; 四是疏通公推直选的渠道,改革现有干部人事管理制度造成的体制障碍。(12)           3、党内基层民主的纵深推进:扩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           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必须以发展党内民主为先导,这在客观上又促进了党内民主的新发展。近些年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愿望很迫切,发展党内民主的呼声渐高,参与民主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2002年以来,雅安市雨城区和荥经县又进行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在理顺党内权力授受关系、加强分权制衡方面,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探索。试点工作在程序上也进行一系列创新:首先设计了“自愿报名”和“竞争承诺”两个必经环节,通过党内民主选举,产生代表党员行使权力的党代表。而党代表每年将要接受党员的信任投票,未获信任者将被罢免党代表资格。另外,党代会专门设置了监督委员会,对党委、纪委的工作进行监督。在雅安市进行的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取得经验后, 四川省决定把试点工作扩大到眉山市、自贡市大安区等17个市(县、区),探索多种切实可行的模式。(13) 党代会常任制是充分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反映党员意愿的一种制度安排。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扩大在市、县进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根据中共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就是要通过试点,逐步使市、县党代会成为充分有效的同级党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市、县党委每年必须向它报告工作。这不仅有利于广大党员代表充分行使其党内民主权利,为他们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实施监督提供了可靠的制度途径和有利条件,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地方党委进行重大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提高其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浙江等地过去进行过零星的实验,而这种大规模的试点工作也在四川得到了顺利开展。           雅安市完成的试点工作以直接选举党代表而受人瞩目。四川省党代会常任制试点之所以搞得比较顺利,这与近些年四川省大规模实行村党支书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的成功实践是分不开的。四川省委组织部在认真总结雅安及省外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党代会常任制的《试行意见》,以指导各地的试点工作,确保党代会代表在5年的任期内可以充分行使选举权、审议权、评议权、监督权和建议权。《试行意见》规定,党代表大会可以每年召开一次,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举行,党代表的职责是审议当地党委、纪委的年度工作报告,在换届期间选举当地党委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委委员,选举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或党员代表会议的代表,听取上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决议事项的落实情况以及党代表提出的提案、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实行常任制的党代会代表可对本地的重要工作、重要项目和企业进行视察。对党员群众关注或者反映强烈的问题,10名以上的党代会代表联名,就可向当地党委以及辖区内的各级党组织提出提案或质询。上级党委的组织部门每年可以组织党代表对当地党委班子及主要成员进行测评,以此作为考察班子和干部的重要依据,当地党委也应组织党代表对重要部门和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进行评议和测评。四川今年将大范围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希望积累五种模式的经验,即市县乡三级联动型、县乡二级联动型、单一的县级常任型、单一的乡镇级常任型和企业党代表常任型。(14)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3

署,深入扎实地开展学会工作,开拓进取,争先创优,全力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促进我县教育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坚持“三个致力于”的学会工作总体思路,创造性的开展学会工作,认真抓好目标教学、新一轮高中课改试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初高中毕业班教学指导、第四届中青年教师“双优课”和第八届教研教改“双成果”论文评选等项工作。

二、总体工作目标:各学段各学科教研工作都要立足于出成绩、出成果、出队伍、出名师、创一流,为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研究的长远发展而有序的开展工作。

三、工作方法:抓住两头、当好中介、深入实践、调研分析、把握整体、突出重点、网络联系、集思广益。

四、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积极围绕素质教育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

本学期,教研室要多次召开工委、乡镇(校)业务校长会,各学段各学科要多次召开中心教研组长和兼职教研员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传达上级精神、布置工作任务、传递教改信息,并通过不同形式组织好全体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举行教材教法辅导和专题讲座。(1)小学学段进行新教材辅导。(2)初中学段除暑期对六年级教师进行培训外,还要分阶段对六年级语、数、外新教材进行辅导和初三年级教学辅导。(3)各学科教研员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写出本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部分学科举行“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题讲座。(4)如何撰写教改试验方案和加改实验报告。

积极探索“轻负高质”的途径和措施。教师要按照《天津市九年义务教育学科素质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认真钻研大纲,吃透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突破备课和讲课两个环节,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学期初,教研室将制定《蓟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以此作为我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狠抓课程计划的落实。各校要切实上好考查科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准随意增、减课时,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课外作业总量。教研员下乡检查指导教学,要把检查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并将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向主管领导汇报。小学学段结合上学期县教研室对全县小学考查学科质量考查的检查情况进行一次总结,向全县通报。

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设好活动课,加强中小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教研室要加强对活动课的研究与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指导学校把活动课程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上。要认真开展“创新周”活动。各校要根据县教委要求,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做到“活动时间、内容、指导教师、学生”四落实。创新成果包括: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研究性论文、科技方案设计、科幻作品等。要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9月上旬,乡镇中小学以工委为单位(国办校以校为单位),将创新成果集中展示与交流。9月中旬,将优秀创新成果报教研室参加县级评选。

根据县教委关于开展第四届中青年教师“双优课”评选活动的通知精神,认真开展好“双优课”评选活动。各工委、乡镇教委和国办校要制定好实施计划,成立评审小组,广泛发动。做到人人展示,层层评选,发现典型,推出优秀。本学期完成工委和国办校级的评选工作,并将参加县级评选的“双优课”人选报县教研室。要结合评选市、县级教改积极分子活动,深入开展“名师创名法”活动。要结合评选市、县级教改积极分子活动,深入开展“名师创名法”活动。要结合评选市、县级教改积极分子活动,深入开展“名师创名法”活动。

根据市局精神,继续举办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今年的竞赛范围为小学五年级语文、数学,初三年级语文、外语四科。各校要认真组织,做好辅导工作,加强对特长生的培养,力争取得好成绩。加强对山区、库区和边远地区学校的教学指导,教研员要多听推门课,从中发现问题给以及时反馈和指导。把教研工作重点放在教学基础薄弱校的指导上,各学段要在较短时间内有计划有重点的改变1——2所教学基础薄弱校的面貌,以提高我县整体教学水平。

(二)以教研工作的创新,促进教学工作的创新

各乡镇、校向教研室申报立项的教研课题要认真研究运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已取得那些经验和成果,还存在什么问题数据资料是否归档?下一步怎样做?在基层自查的基础上,县教研室要进行抽查。进一步加强考试评价的研究。在试行县教委下发的《蓟县小学考查学科教学质量考查指导意见》的同时,本学期制定《蓟县小学考试学科分项检测、等级评价的指导意见》。各工委、乡镇、校除组织好在小学就读的六年级教师参加县级教研活动外,还要协本学片六年级教师的二级教研活动。乡镇、校认真组织所属六年级教师的教研活动,(1)组织六年级教师到初中听课观摩。(2)本片初中教师送课到六年级。(3)提倡学片集体备课,共同开展教材分析、教法研究等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讨活动。进而避免六年级教师教学的小学化弊端,大幅度提高初中整体教学质量。

认真搞好第八届教研教改“双成果”论文评选活动。各乡镇、国办校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动,进行层层评选,以此调动广大教师撰写教研教改论文的积极性。各工委、国办校按要求于11月20日前将评选的优秀论文统一报县教研室办公室。充分发挥各级教研组织的作用,开展教学研究。各级领导要切实抓好各学段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工委、国办校的中心教研组要定期开展活动,学校学科教研组利用教学研究时间,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理论,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提倡集体备课、听课、说课和评课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确定重点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教师依据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改革教学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课题,选定其中一项进行研究与实验,也可联系教学实际,围绕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来选题,题目宜小不宜大。

(三)深化素质教育目标教学与推广工作

继续抓好中小学目标教学试验校的教学指导工作。中小学分别对5所不同层次的目标教学试验校的目标教学盯住不放,进行经常性指导,同试验校领导和教师一起进行成果总结,并在面上推广,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课题研究需进一步深化。在学生的情感、动作技能的评价上还需认真研究与实验,完善实践操作技能与学习情感的测评要求,逐步完善各学科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各学科都要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继续加强教学检测与评价的研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有关学科教研员要按照大纲和教材要求,拟好单元(章)形成性检测题和终结性检测题,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

引导教师充分认识目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准确恰当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加强学科德育和美育。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要面向全体。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注重学生“五种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加强目标教学管理。教研室要加强对目标教学的过程管理,要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发现典型,总结经验,适时举行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进行推广。县教研室及各学科教研员要全面掌握全县中小学目标教学情况。

(四)认真搞好新一轮高中课改试验

全面做好首轮课改总结。各学科要对高质量的课改成果和典型经验进行推广,适时举办课改成果展示活动,为新教师传经引路。开好新一轮高中课改试验推动会,认真学习上级精神和课改文件,进一步明确新一轮的课改任务和工作思路。搞好新大纲新教材的培训工作。高一各学科教师要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暑期新大纲新教材的培训活动。县教研室高中组教研员有计划的进行学科培训,或进行教学研讨活动。高一教师要认真学习新大纲,研究新教材,对新、旧大纲和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进而把握新大纲、新教材的内容要求,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加强专题研究。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以专题研究为切入点,加强优化教学过程、研究性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的研究,采取滚动发展式的研究模式推进研究工作,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新一轮高中课改试验的质量。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分类辅导、分层讲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对于分层讲评,各校要认真研究试验,争取早出成果。教研室对高一教学加大宏观调控和指导。每月召开一次学科会,通报教学情况,解决前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讨下段的教学进度。在学进度的基础上,加大教学调控力度,组织期中、期末两次统一练习、统一评估,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五)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研究与推广

搞好《信息技术》新教材的培训,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学纲、掌握教材内容体系,研究相关理论与技术,为开好信息技术课打好基础。教研室和各高中校要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创造学习机会,并搞好《信息技术》新教材的使用指导工作。本学期还要组织教学实况的摄录像技术培训,以提高学校摄像人员的技术水平。各学科组在教学研究与指导中,要积极倡导把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教学,把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指导帮助中青年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注意引导示范,有层次地逐步推进。要把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技能和使用效果列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以激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继续抓好中学有关学科参加市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课”评选人选的跟踪指导,迎接市级验收。为发挥其示范作用,举行初中数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展示课2—3节。认真做好部级、市级和县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日常指导工作。部级、市级实验校要做好试验结题的准备工作,学期末完成学校和实验教师的课题实验报告,总结出本学科和学校的整体实验成果(包括优秀课、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软件。优秀论文等)。县级实验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实验计划,加强实验课题的过程管理,力争做出成果。乡镇、校也要抓好自己的典型。加快我县教研网建设,构建学科教育信息资源库。各校要尽快完善学科组计算机的配备,逐步建立学科网页,加大学科教研创新力度。各校装备信息技术室要执行县教委的统一标准。初中校要做好信息技术室的装备工作,为20*年秋季开设信息技术课做好准备。

深入基层校检查指导。通过查看教学设备、听课、与教师和学生座谈等形式了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情况,指导教师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搞好课堂教学。努力促进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力争使中小学常规电教媒体普及率达到90%,高中信息技术普及率达100%,初中信息技术配备率达30%。并发挥其实效性。

(六)搞好初、高中毕业班工作及高中会考研究

认真做好中考试卷及考试情况的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初中各学科将举行九年级教学讲座和教学研讨课,以引导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教研的进一步深化。高中校要认真分析今年高考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研究解决的方法。各校要结合教学实际,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夯实基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适时召开20*年毕业班经验交流会。

根据20*年我市高考将实行“3+X”科目设置的要求,认真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发挥高考改革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为学习研究“3+X”高考方案,教研室将组织高中校领导到外地考察学习。地理、生物已为高考学科,两科教师要认真研究高考动向,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高三各科分别搞1—2节研讨课,以达统一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高二年级面临六科会考,这些学科要狠抓学生“五大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六科会考全部过关,优秀率上新台阶。

教研室将经常深入高中校听课调研,了解掌握各校的教学情况;经常召开研讨会,交流经验,传达上级有关高考和会考的精神和信息。教研室对高二和高三个课教学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学期末进行一次统一练习,统一评估,了解各校的教学情况。10月份高三语文学科举行话题竞赛;12月政治学科开展一次对社会和现实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的演讲比赛;根据“3+X”高考模式,将组织一次学科与学科间的小综合竞赛活动。

(六)进一步加强教研室内部建设

认真学习江总书记关于“三讲”、“三个代表”的有关论述以及《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学习全教会文件,深刻理解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有关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县教研室《端风正纪“五不准”守则》及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师德修养,增强事业心和使命感。

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业务,更新知识,特别是学习掌握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练好教研基本功,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按照市教研室《区县教研室专职教研员业务工作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县教委《教职工岗位责任考核暂行办法》,完成好本职工作。继续开展“五个一”活动。(1)每位教研员重点联系一个乡镇,了解掌握教学工作的各种情况。(2)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搞一个系列讲座。(3)每位教研员有重点的培养一批学科典型。(4)每人确定一个教科研课题,一年出阶段性成果,三年出终结性结果。(5)每人每年搞一个阶段性教科研报告。继续办好《教研导报》,进一步做好全县中小学教研教改的宣传报道工作。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试点,拓展了党内民主渠道,创新了党内民主形式,丰富了党内民主内容,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着眼于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从1997年起,江苏一些地方就开始探索乡镇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到**2年底,全省已有100多个乡镇推行了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在部分乡镇试点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以后,省委决定在苏州的吴江市和盐城的射阳县先行开展县(市、区)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并从**5年起,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在继续抓好县(市)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基础上,选择1个省辖市(淮安市)、每个省辖市选择1个县(市、区)进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各试点市县区积极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建立党代表提案的处理和回复机制;建立党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通过党委领导同志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形成“党群联系链”;进一步拓宽党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组织党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安排党代表列席党委会,参与干部评议和监督,取得初步成效。试行党代会年会制的地方,赋予每年举行的党代会审议党委、纪委工作报告,增补党委、纪委委员,接受代表提案等职能。这一做法改变了过去党代表只能在五年一次的党代会召开期间发挥作用,全委会难以向党代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监督的状况,提高了党的代表大会的权威,促进了配置和运行的科学化、民主化。

——着眼于完善党的委员会制度,建立健全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近年来,江苏把完善党的委员会制度作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从体制机制入手积极探索发挥全委会作用的途径和形式。一是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3年10月,江苏省委制定并实行了省委常委会讨论干部任免事项投票表决办法和省委全委会对省辖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的表决办法等两项制度,为发挥全委会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作用,扩大和规范干部任用决策环节的民主提供了制度保证。二是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不断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使党内民主在党的领导体制中得到真正的体现。三是建立健全党委会议事的具体制度和运行机制,普遍推行领导班子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3年以来,省委全委会以征求意见、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通过了104名省辖市党政正职人选和省级机关部门正职人选任用。**8年4月,省政府组成部门集中换届和部分省辖市党政正职调整过程中,所有正式任职的人选均两“过”全委会。目前,全省13个省辖市、71个县(市、区)委均试行了干部任免全委会票决制。

——着眼于保障党员民利,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党员民利的实现程度,标志着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核心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证党员民利得到切实行使。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前提。只有实行党务公开,党员主体地位才能落到实处,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规定的党员各项民利才不会落空。党的十五大提出“党的各级组织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以来,江苏各级党组织着眼于提高党内工作的透明度,在实践中不断从一些具体工作入手,逐步推进党务公开,为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开辟了新的途径。**4年初,镇江市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成为率先在全国推行党务公开的省辖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后,江苏省委专门下发《关于逐步推进党务公开的意见》,党务公开工作在全省各地稳步推进。发端于沭阳的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得到中组部的充分肯定,得以在全国推开;无锡、连云港等地打造党务政务“阳光工程”,正在成为党务公开的一种重要形式;省国资委等部门实行“开放式”民主生活会制度,丰富了党务公开的内容。

——着眼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公信度,大胆探索并推广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竞争上岗等改革举措。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全国目前已普遍推行的任前公示制度的首倡地——江苏,较早启动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0年8月,江苏省委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选拔省级机关副厅级领导干部,这为当时平均年龄51岁左右的省级机关厅局领导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江苏公推公选改革始于宿迁市,**3年4月到**4年4月,宿迁先后出现了“公推竞选”党政正职、“公推差选”乡镇长、“差额直选”和“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等模式。全国第一位公推公选的县长就是在江苏徐州市的沛县产生的,首开了县处级党政正职领导公推公选的先河。短短三个月内,江苏的“公推公选”由公开竞选乡镇干部到公推公选省管干部、由科级递进至副厅级、由中小城市推进至中心城市,改革力度在全国首屈一指。**4年9月,江苏省组织公推公选22名省管领导干部,经过两轮民主推荐、驻点调研、演讲答辩和差额票决等环节,21人胜出,这是江苏首次引入驻点调研和演讲答辩,省发改委副主任一职的演讲答辩还通过卫星电视进行现场直播。**7年4月,江苏公开选拔20位省管干部和省属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则是江苏首次定向公选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女干部。**8年2月,南京市47个政府组成部门“一把手”全部公推公选,如此“选干”规模全国不多见。

——着眼于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创造并推广“两票制”、“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成功做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基层党内选举是基层党内民主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江苏一些地方率先在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选举党支部书记和委员,这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的成功探索。**4年,宿迁市在全面推行村党支部委员会“公推直选”的基础上,先后在宿豫区黄墩镇、蔡集镇进行了由普通党员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的试点,实现了从选“一个人”机制的探索到选“一个班子”制度创新的跃升,此举在全国首开先河。泗洪等地由普通党员“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的尝试,是党内民主进程的标志性跨越,开了党的建设史上的先河。在**6年全省乡镇换届选举中,江苏对891名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公推直选”,为全国首创。淮安市在农村推行的“党群议事会”、盐城市推行的“任期制党代表群众工作法”、溧阳市试行的“村级工作参事制”、南京市创造的非公企业党建“沃尔玛经验”,以及近年来在全省范围内选聘大学生“村官”等探索,均是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有益尝试。

江苏的探索与实践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对于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具有重要的启示。

启示一: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以保障党员民利为基础。党员的主体地位是通过党员的民利来实现的。离开党员民利的充分行使和切实保障,党内民主就无从谈起。推进党内民主建设,首先要求各级党组织切实把保障党员民利摆在突出位置。只有围绕保障党员民利来发展党内民主,才能营造党内讲真话、讲心里话的良好氛围,逐步解决一些党员中存在的不愿民主、不会民主、不敢民主的问题;才能贯彻落实好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内法规关于保障党员民利的一系列规定,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监督权、申诉权等各项权利,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激发党员的内生动力。

启示二: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为重点。完善的党内民主制度是党内民主建设扎实有效推进的保障。邓小平同志总结“”的惨痛教训后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文选》第2卷333页)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是党内民主走向成熟的关键。江苏的经验表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关键是健全制度,改革体制,完善机制,特别是要加快推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重点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建设,切实做到用民主科学的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物。

启示三: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统一。我们党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党的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民主和集中是有机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归宿。如果民主发展得不好,集中就会失去广泛的基础,就难以保证其正确;如果没有正确的集中,就不能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形成全党的统一意志。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防止个人专断;又要加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统一思想认识,保持步调一致,防止出现软弱涣散和极端民主化。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5

近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经研究论证,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共计117项。其中,取消行政审批项目71项,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20项,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0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3项;取消或下放管理层级的机关内部事项和事项13项。另有16项拟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是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国务院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规定。《决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做好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切实加强后续监管。要按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审批等事项,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行政审批权运行的监督,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4月2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第一部法律。旅游法共设10章112条,除总则、法律责任和附则外,分别对旅游者、旅游规划和促进、旅游经营、旅游服务合同、旅游安全、旅游监管、旅游纠纷处理等内容作了规定。旅游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旅游业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旅游法的实施,将为实现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基础性的法律环境。

国务院决定成立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

近日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通知》指出,为加强对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领导,国务院决定成立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任组长。通知明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协调解决普查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统计局,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研究提出需领导小组决策的建议方案,督促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加强与有关地区和部门的沟通协调,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通知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不作为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任务完成后自动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开始实施

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5月1日起开始实施。《精神卫生法》强调了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规范了防治经费的落实,规范了医疗机构诊治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行为,从医疗机构资质,人员资质到诊断、再次诊断和鉴定程序上和可以采取何种约束措施,包括禁止何种医疗行为,都给予了很明确的规定,精神障碍的诊断只能根据精神健康状况为依据,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不能违背本人的意愿进行确定和对是否有精神障碍的医学检查。精神卫生法明确诊断精神病一定要具有精神科医生职业资格的医生进行诊断,做心理辅导的人不能进行精神病诊断,如果家里有人不服,再次诊断必须要两名以上专业人员,而且初次诊断的医生不能再次参与诊断,如果对两次鉴定还有异议,可以提出来要求做司法鉴定,鉴定也必须由具有法定资质的鉴定机构,而且必须有两名以上的鉴定人进行鉴定。《精神卫生法》在30条明确规定,非自愿只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已经发生伤害自身安全的行为。第二种是已经发生伤害他人安全的行为。只有这两种情形属于非自愿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强制措施,已经发生伤害自身行为的时候,家属、监护人应该把患者送到医院诊治,已经发生伤害他人安全的行为,相关公安部门可以把患者送到医院诊治。

《关于依法严厉打击编造虚假恐怖信息威胁民航飞行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

经过公安机关全力工作,近日多起编造虚假恐怖信息威胁民航飞行安全案件全部告破,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被公安机关抓获。针对连续发生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公安部日前发出《关于依法严厉打击编造虚假恐怖信息威胁民航飞行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对于编造虚假恐怖信息威胁民航飞行安全的行为,各地公安机关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从重从快打击,严格按照刑事案件立案侦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不得以治安管理处罚等形式降格处理。《通知》指出,民航是国家公共交通运输工具,承担着运输旅客和物资的重要职责,近期接连发生多起犯罪嫌疑人给有关部门打电话谎称飞机上有炸弹的案件,造成多架次航班紧急备降或长时间延误,严重地扰乱了民航飞行和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给广大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公布

国务院办公厅5月16日公布《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大力促进就业公平,规范国有单位招聘行为,完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其主要内容为:一、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二、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三、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四、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五、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六、大力促进就业公平;七、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八、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领导。《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精神,抓紧制定实施办法,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进出口乳制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开始实施

5月1日起,进出口乳制品监管新规《进出口乳制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办法》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对向中国出口乳品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注册制度。乳品的出口商或者商及相关进口商,都要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名单应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进口预包装乳品还应有符合我国相关标准的中文标签和中文说明书。向中国出口的乳品,要附上出口国家或者地区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卫生证书。需办理检疫审批手续的,应在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后方可进口。境外乳品生产企业要能够提供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项目的检测报告。进口乳品进口商应当保证乳品符合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并公布其种类、产地、品牌。在此基础上,检验检疫机构将对进口乳品实施检验。进口乳品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若涉及安全、健康、环境保护项目,检验检疫机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由进口商办理退运手续。其他项目不合格的,经技术处理、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使用。此外,《办法》还要求,进口乳品存在安全问题,进口商应当主动召回并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

《消防工作考核办法》公布实施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消防工作考核办法》。《考核办法》共12条,分别明确了考核原则、对象、方式、等级和结果运用、责任追究等具体要求,根据《考核办法》规定,考核工作由公安部牵头,会同中央综治办、发改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住建部、文化部、安全监管总局组成考核组,每年4月底前对各省级政府上一年度消防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实地考核。考核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每发生一起重大亡人火灾责任事故扣20分,不得评为“优秀”等级;发生特别重大亡人火灾责任事故直接认定为“不合格”。据了解,这是首次提出每年考核省级政府消防工作。经国务院审定后的考核结果,交中央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各省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八部门部署开展整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专项行动

工商总局、、国务院新闻办、工信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4月22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整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专项行动。这次专项整治的重点是:有关媒体和网站的医药广告、信息,开办的各类专题类健康资讯节目、栏目。八部门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强广告环节和源头的整治力度,斩断虚假违法医药广告利益链条,采取联合告诫、联合公告、联合检查、挂牌督办等形式,综合运用经济处罚、行政处理、刑事追责等手段,严惩违法主体。另据了解,作为专项整治行动的牵头单位,各级工商部门主要负责整治以新闻形式和健康资讯节目(栏目)变相医药广告的行为,对监测发现的虚假违法医药广告责令停止,对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财政部启动“营改增”试点专项调查

财政部日前组织北京、天津、广东等12个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开展“营改增”试点政策执行情况专项调查。据悉,此次专项调查对象是试点地区财政、国税、地税、人民银行国库部门,以及试点企业。调点是试点政策运行情况,试点对地方经济、财政、企业产生的影响,试点的政策效应等。据介绍,调查将采取动态跟踪的方式进行,自2013年4月初开始,12月底结束。对试点方案确定的“1+6”行业,每个行业均要选取不少于10户典型企业确定为跟踪企业。从调查内容看,一是全省(市)试点工作开展情况。二是动态跟踪企业相关情况。三是财税政策执行情况。财政部要求相关专员办加强与地方财政、国税、地税、人民银行国库及跟踪企业的沟通协调,结合当前经济财政形势和本地实际,深入实地调查了解“营改增”试点政策执行情况,动态跟踪政策执行效果。突出反映试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和重要情况,深入分析问题成因,为下一步试点政策的全面推开和补充完善提供对策建议。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所形成科技资源正式向社会开放服务

近日,“国家科技计划资源开放共享服务系统”在试运行基础上正式开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科技资源信息通过国家科技平台门户(“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向社会公布并提供共享服务。本次开放的主要是通过人口健康领域和农业领域科技计划资源汇交工作所收集的各类科技资源,包括研究实验报告、科学数据集(库)、论文、论著、专利、标准、新品种、成果等资源信息。本次“国家科技计划资源开放共享服务系统”的开通,标志着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所形成的各类科技资源与成果不再束之高阁,分散在各个项目(课题),而是持续地整合和共享,形成合力,为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我国首次大规模集中清理司法解释

为维护法制统一,保证法律正确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经过近两年时间,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现行有效的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首次全面集中清理。资料显示,两高迄今的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共4200多件。这次集中清理,共有755件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被废止,约占这些规范性文件的18%。两高已先后分三批单独或者联合了废止决定。经过这次集中清理,基本解决了现行司法解释和具有司法解释性质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中存在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相互之间不协调以及形式不规范的问题。清理工作成效显著。据悉,两高还联合了通知,重申地方“两院”一律不得制定在本辖区普遍适用的司法解释性质文件,制定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在法律文书中援引,要求地方“两院”对已制定的司法解释性质文件进行自行清理。

《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 5月1日实施

从今年5月1日起,《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正式实施。已注册机动车“在检验有效期届满后连续3个机动车检验周期内未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的”被强制报废。而对于购买超过15年的老旧车,连续三个检测周期(即1年半)未获得合格标志,同样强制报废。此外,车主驾驶逾期未年检车辆上路行驶,统一受到罚款200元,驾驶证扣3分的处罚。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部署打击网络谣言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近日在全国范围内集中部署打击利用互联网造谣和故意传播谣言行为,关闭了一批造谣传谣的微博客账号,公安机关对相关人员处以了治安拘留等处罚。有关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有多部法律对惩治网络谣言作出规定。我国刑法对以造谣等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交易的虚假信息、捏造并散布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虚伪事实、编造恐怖信息等行为作出有罪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正根据网民的举报和日常工作中掌握的线索,会同各地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对一些经常传播不实信息的网站和微博客账号、微信账号进行深入核查,将会同公安机关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有关负责人还强调,遏制和打击网络谣言,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将进一步查处不落实法定责任,致使谣言传播,造成恶劣影响的违法违规网站。欢迎社会公众及时举报谣言,对举报有功者予以奖励。

五部门联合公布第一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等五部门联合《第一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目录公告》。《公告》指出,为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管理的相关要求,保障人民群众参与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人身安全,根据《全民健身条例》第三十二条第四款的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第一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目录公告如下:一、 游泳;二、 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三、 潜水;四、 攀岩。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单位和相关部门应按照《全民健身条例》的规定,做好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的申报和管理工作。本公告公布前已经开展目录所列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的,经营单位应当在其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本公告,对消费者进行提示,并于公告公布后6个月内按照相关规定办理许可手续。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特点,服从经营单位工作人员的劝诫和指导。

首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易会开幕

经国务院批准,由商务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易会5月8日开幕。从今年起“上交会”每年在上海举办。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为国际技术贸易设立的展会,现在,我国形成了四大部级展会格局,即以货物贸易为主的“广交会”、以服务贸易为主的“京交会”、以投资贸易为主的“厦洽会”,以及以技术贸易为主的“上交会”。首届“上交会”以“创新驱动发展,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贸易”为主题,以“新技术、新市场、新网络”为口号,旨在打造我国首个以技术为展示和交易标的的部级、国际性、专业型展会。

民政部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

民政部日前印发《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规程明确,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人数应当根据村民居住状况、参加选举村民的多少决定,不少于3人,以奇数为宜。除拥有本村户籍的村民外,户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1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也可参加选举。规程对选举竞争作了详细规定。按照规程,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当组织候选人与村民见面,由候选人介绍履职设想,回答村民提问。村民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选举竞争活动,包括在指定地点公布候选人的选举竞争材料、组织候选人与村民见面并回答村民问题,有闭路电视的村,可以组织候选人在电视上陈述。选举竞争材料和选举竞职陈述主要包括候选人的基本情况、竞争职位及理由、治村设想、对待当选与落选的态度等。根据规程,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中应当有适当的妇女名额,没有产生妇女候选人的,以得票最多的妇女为候选人。在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罢免方面,规程规定,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可以提出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要求,启动罢免程序。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须有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过半数投票,并须经投票的村民过半数通过。

国家民委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近日,国家民委确定在长治市、沈阳市、延吉市、芜湖市、泉州市、银川市开展第四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将从建立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和服务管理平台;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趋势及需求调查;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开展少数民族创业、就业、语言等培训,积极帮助少数民族特别是流动人口解决医疗保障、子女上学、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建立少数民族事务服务中心,开办少数民族服务热线,编印适应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需求的双语服务手册,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急难救助;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开展社区民族工作,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特殊风俗习惯,支持少数民族开展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区生活;探索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沟通协作机制;组织和发动社会力量,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相关社会团体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等八个方面入手,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统筹兼顾,综合规划,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发挥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合力,切实提高服务管理水平,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殊困难和需要,积极给予引导和帮助。

我国将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5月7日,我国卫生部门公布了专项整治抗菌药物活动方案。专项整治将在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展开,重点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按照该方案,中国将加大对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责任人的处理和惩罚力度,并加大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行为的奖励力度。根据该方案,卫生行政部门也将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中国还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方面,方案对各类型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都相应作出明确的上限规定。

中纪委公布群众举报方式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6

无疑,民主选举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的关键环节,它是实现村民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基础和前提。村民自治自实施以来,全国农村的民主氛围大为高涨。仅有3.6亿农村人口参与了村委会选举,50%左右的村委会实行了民主选举。但尽管如此,仍还有少数一些村委会的选举仍停留在“上边定调调,下边画圈圈”,个别乡镇干脆指选、派选,或在选举以后随意更换、调整村委会干部。

《村委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必须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但却没有具体规定应采取何种途径、方式、进行直接选举。因此,全国各地在推行村民自治过程中,除了上述的的指选、派选以外,还出现以下几种选举模式:

在提名方式上,主要有海选、自荐、联名、户代表、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选举领导小组、村党支部等几种提名方式。由于海选具有公平、平等、民主和透明的特点,深受人们的欢迎,已在一些地方推广。

在投票选举程序上,主要有平行式、职次式、叠加式和累计式四种投票选举方式。

1、平行选举,就是分别提名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候选人,同时投票选举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与基层人大选举方式相同)。目前,各地大多采取这种选举方式。由于一位候选人只能竞选一次职位,这种选举方式对于高职位落选者不公平,没有机会参加较低职位的竞争,容易导致“能者下、庸者上”的不正常现象。

2、职次选举,就是依次选举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或是先选委员,再从委员中推选村委会主任和副主任(与各级党委选举相似)。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高职位落选者有机会参加较低职位的选举,缺点是操作复杂,社会成本太高。

3、叠加选举,就是三项职位一次投票,高职位候选人同时也是低职位候选人。这种方式保证了高职位候选人的入选机会,但选举缺乏竞争性,由于高职位候选人挤占低职位候选人的选票,容易导致一次性选举失败,复选机率较大。

4、累计选举(倒叠加式),就是每位候选人可以同时竞选三种职位,一位候选人可能有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三种职位的选票。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易行,缺点是职位竞争意识模糊,民意不清,不同的统计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选举结果,容易发生争议。

以上四种选举方式,从选举制度本身来看,均重视了个体素质的选择,是从传统“选贤举能”政治理念中产生出来的。其最大的缺点是忽视了整体的优化组合,并形成如下民主的悖论:在提名上越是充分发扬民主,越是难以形成协调合作的班子。在实践层面上分析,容易产生班子不团结,聚合力差,工作效率低等现象。据一项权威调查表明,全国农村处于“松散、瘫痪”状态的村委会占了1/3以上。我们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与选举制度本身深层次的不合理性不无关系。

事实上,选举方式和选举程序是否科学合理,是民主选举成败的决定性环节。为此,我们对村民自治选举制度进行了长达13年的探索和试验,积累和创造了村委会“组合竞选制”的经验。

二、村委会“组合竞选制”试验基本情况

早在十三年前,我们遵照中共安徽省委负责同志的指示,在岳西县莲云乡腾云村开始了村委会“组合竞选制”试验。所谓“组合竞选制”,指首先由村民自由民主推选村委会主任候选人,按得票多少确定3—4名正式候选人,各候选人提出自己村委会其他组成人员的名单并在竞选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公布于众,接受村民审查,然后投票选举村委会主任,最后对当选人提出的“组合”名单中的村委会其他委员候选人进行差额选举。村委会“组合竞选制”在历次试验的基础上不断的和总结完善。

第一次试验是在1989年元月17日。在岳西县莲云乡腾云村进行的这次选举的特点是打破过去上级提名、村民举手通过的老框框,采取选区推荐、联名推荐和本人自荐的办法,不限额地产生村委会主任候选人并张榜公布,让选民们评头论足加以比较,经过各村民小组会议民主投票,最后确定4名正式村委会主任候选人,竞选村委会主任。然后召开全村选举大会,4个村委会主任候选人在会上一一发表竞选演说,讲自己为村民服务的诚意和施政宏图,同时把自己的“组合”名单公布于众,一一介绍他们每人的优缺点,并接受选民们的质询,让全体村民鉴别审查。经过两轮无记名投票,一名农民技术员击败了原村长和另外3名候选人,当选为腾云村首任民选村委会主任。选举大会从上午8时开始到下午4时结束,外面下着雪,室内却是暖洋洋的,285名选民忍着饥饿,一直坚持到底,唱票一结束,村民们纷纷议论:“这样选举才是真选举,上面不定框框,我们自由选择,硬抵硬选出的干部,我们信服!”选举取得完全成功。

腾云村民主选举出来的村委会没有辜负村民的信托,1989年元月,这个民选的村委会上任伊始,就建立了一个专门监督村委会的机构(监事会),还聘请了本村离退体干部担任顾问,指导村委会工作。继而又成立了财务清理小组,对该村“学大寨”以来的从未公开过的村财务账目进行了清理,通报全村,实现了财务公开。他们还收回了前任村干部占用的一笔茶叶款,用这笔钱使多年架不起电线的西岭组当年腊月通了电。随后,村委会又带领村民大搞杂交稻制种,修复了4处年久失修的河岸田坎,加强了山林管理,当年全村粮食产量比前3年平均产量翻了一番,经济收入是常年收入的2倍。民主选举村委会,既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腾云村这次选举是在《村委会组织法(试行)》刚公布不久仅半年就进行的,这在全国来说应该是最早的。

腾云村第二次试验是在1995年4月25日、第三次试验是1998年5月。这两次腾云村选举比第一次有了较大的改进,即村委会主任候选人在竞选大会上提出的“组合”成员也必须经过村民差额投票选举,从而完全吻合了村委会所有成员都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村组法》规定。值得一提的是,地处贫困山区的腾云村前后三次选举出来的村委会主任都不是本村大族,而是单门独户,这就充分说明了即使如腾云村这般封闭落后的山村,也并不是某些人担心的那样:宗族宗派势力如何严重干扰民主选举。

后来《组合竞选》试验扩大到一个乡的范围。1998年3月,我们应原滁洲市委书记张春生同志之邀,在安徽省来安县邵集乡进行村委会“组合竞选制”试点,对全乡8个村同时进行了换届选举。从宣传发动到最终竞选投票,一共10天时间,顺利完成了试点任务。邵集乡通过“组合竞选”村委会,重新选出的村委会班子年龄、文化结构都有了较大改善,新班子中党员干部占总数的86.6%,文化程度全部为初中以上,其中高中以上18名,8名女同志当选,班子平均年龄降至34.9岁。

《组合竞选》对于鼓于群众的选举热情十分有效。从这几次选举来看,广大村民不但十分珍视自己手中的民主权利,而且还表现出极大选举积极性。在邵集乡选举过程中,北涧村赵学东等9名在外打工的农民,在选举前夕连夜赶回家参加投票选举。在3月2日选举日那天,全乡3165户农民的参选率达99%。广大村民“组合竞选”不但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还能选举出比较得力的村委会班子,这表明当今中国农民不仅具有成熟的民主意识,而且有成熟的民主参政能力。

转贴于 三、村委会民主选举为什么要采用“组合竞选制”?

众所周知,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明显区别之一是城市社区居民的人口流动率比农村高的多。在中国农村,农民大都是世代相居一地,由于这一基本特点,村民之间遍布血亲网,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宗族和血缘关系;也是由于这种世代相居一地,某些邻里、门户之间往往世代冤仇,见面就眼红,说话就顶撞。如果采用“海选”模式或其他选举方法选举村委会,选民选择的个人,而无法顾及其班子组合情况,一些血亲很近的人,如父子、兄弟、郎舅等很可能同时选到一个村委会班子里,这固然不妥,违反了近亲回避的原则;而把世代冤家对头选到一个村委会班子里,也无法工作。由此可见,如果采取传统的选举办法,是无法克服上述些弊端的。

而采取“组合竞选制”,就能避免这种弊端。首先由村民推选村委会主任候选人3—4人,每位村委会主任候选人提出自己的“组合”名单,在竞选大会上,他们在发表“竞选演说”的同时,公布自己“组合”的村委会其他委员候选人的名单。为了争取村民的信任,谁也不敢把自己“九亲六族”拉进来,更不会把名望不好、明显带有某种集团利益和经济利益关系的人,作为自己的竞选伙伴,否则他就会丢失选票。当然,为了他当选后能做好工作,取得成绩,他们也不会把同自己谈不拢的人和不会把缺才少德的人“组合”到自己的班子中来,这样,当选后的村委会不会是“软”班子、“散”班子;而将是深受众望的,优化的,能干事的团结班子。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组合的村委会其他成员,最终都必须经过投票选举来决定。当某一村委会主任候选人“竞选”成功后,在同一大会上,我们将这一当选村委会主任的“组合”名单位作为村委会其它成员候选人,进行差额选举。这等于是把村委会主任同他提名的“组合”班子进行“联选”,得票过半数者当选,否则落选。由此可见,“竞选”充分发扬了民主,“组合”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而“组合竞选制”则是民主与集中完美的结合,达到了优化组合班子的目标。

四、“组合竞选制”试验引起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国内外反响

安徽省村委会“组合竞选制”试验,经过广播、电视和报刊等传媒的宣传报道,已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引起理论界的高度重视。

1998年7月中旬,上海社会科学院派出了以副院长左学金博士为首的专家考察组,专程来安徽省考察文化扶贫与村委会“组合竞选制”。7月17日,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与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文化扶贫与村民自治研讨会”。经过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上海市专家们认为,“组合竞选制”所设计的程序十分科学,由此选举出来的村委会工作效率好。它是理论结合实际、是对传统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创新。与会专家、学者还建议安徽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并希望把安徽省首创的这一经验及时报告给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利于新的《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和完善。1999年9月,日本著名研究中国问题专家早稻田大学毛里和子教授、日本静冈县立大学菱田雅睛教授、日本东京女子大学茂木敏夫副教授在上海市社科院吴书松研究员陪同下到安徽省岳西县、来安县考察文化扶贫和村民自治,他们认为辛秋水教授的这种社区实验在社会学学科建设上很有价值。对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采取“组合竞选制”方式表示充分肯定,认为“组合竞选制”对于优化班子,加强团结,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001年4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杨希雨所长、岳颂东副部长、周戎研究员、卞晓春副主任一行四人专程到安徽省岳西县莲云乡,对文化扶贫与村民自治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他们走村串户,访问了许多因受益于文化扶贫与“组合竞选制”选举村委会而脱贫致富的农民,大量生动的事实证明了“组合竞选制”对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贫困封闭的山乡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具有重要意义。考察组的专家们对此做了充分的肯定。我们相信,新的《村委会组织法》在广泛充分吸收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必将进一步推进中国乡村民主化进程,中国式“草根民主”终会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7

我县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自200x年上半年换届后,至今已3年了,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以及新修改的《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有关规定,将进行换届选举。根据县委的总体部署,先在**乡开展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试点工作。这次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指出的农村党支部建设“五个好”的要求,紧紧围绕我县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通过换届,全面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为全县村级组织顺利换届提供经验。这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十分重视,县委县政府报告都提出要加强引导,切实抓好村级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县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情况汇报。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乡党委还派人外出学习取经。我相信,只要全乡干部、党员、群众紧紧团结在乡党委周围,思想高度重视,认识高度统一,步骤高度一致,我们就一定能把这次试点搞成功,一定能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光荣任务。现在我就如何搞好这次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做好试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选出一个好班子,加强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尤其要选出一个好“班长”。就具体目标而言,一要力求班子成员素质进一步提高。二要力求班子结构进一步改善。三要力求班子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这次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村级领导班子,对全面推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大家要充分认识搞好这次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环节。村级组织是党和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市委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重点是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有明显提高,即要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改革创新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狠抓落实的能力,提高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提高保一方平安的能力。县委十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这些能力的提高,要通过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广大党员体现出来的,必须抓基层、打基础。几年来,通过开展实施先锋工程、后进整转等活动,全县村级组织的面貌有了较大变化,涌现出一批村级组织先进典型,造就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党员、干部队伍,广大村级组织的党员干部,在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也发现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部分村级班子不够协调,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村干部、党员素质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关键是班子问题、人的素质问题。所以,通过村级换届选举,选出让人民群众满意、上级党委政府放心的村两委班子,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着眼全局,着眼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把今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作为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际行动,切实抓紧抓好。

2、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我县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通过“工业立县”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工程”建设的启动,我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工业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加大改造传统农业力度,农业产业化之路越走越宽。一大批“双带”能力强,群众中有威信的农村党员和干部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选什么样的人出来担任村干部是广大农村党员和群众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县农业人口还占相当比例,农民人均收入还不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归根到底要由村级组织、农村干部去落实。因此,通过村级换届,选出公道正派、公正办事、“双带”能力强、群众满意的人到村干部岗位上来,显得尤为重要。抓好这次村级换届工作,把那些“双带”能力强的人选进村级班子,为农村改革发展,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

3、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是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实践。农村选举是农民参与最广泛、最实际、最生动的一项民主政治教育和实践。党支部换届选举实行“两推一选”,村委会换届选举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做法,有利于选出群众满意的“当家人”,从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利,增强当家作主的责任感,而且可以增强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和提高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的能力,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这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我们一定要顺应党员和群众的民主要求,积极引导好、保护好广大党员群众的民主热情,切实把村级班子选好配强,并通过换届不断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比如**乡去年实行的村务决策“五步法”等。要健全以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使农村基层民主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4、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是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建设“平安**”的重要举措。从总体上看,我县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是好的,战斗力是强的,广大基层干部长期奋战在一线,奉献在一线,在发展经济、致富群众、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中做了大量工作。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村出现了村班子“不强、不合、不廉、不公、不良”的现象,群众很有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改革、稳定和发展。为此,要通过村级换届,选强班子、选好干部,整顿转化一批后进村班子,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同时,通过民主推荐和民主选举,促使村干部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建立起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党群干群关系,对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将起到积极作用。

5、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明年上半年第三批抓农村和部分党政机关。虽然离农村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还有一定的时间,但要早准备、早谋划。搞好村级换届工作,就是为明年农村全面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打好基础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村级换届,一方面为明年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奠定组织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广大农村党员打好思想基础。在换届过程中,要按照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把什么是先进性、怎样体现先进性的要求落实到工作当中去。特别是村党组织的先进性如何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如何体现,要通过换届落到实处。

当前,我们开展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有许多有利条件。如通过这几年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多年的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所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换届选举工作的要求更高了。换届选举事关村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无论是在选什么样的人还是在怎么选人的问题上,群众关注程度、参与积极性和要求都更高了,选举竞争将更加激烈。二是法制化程度更高了。现在关于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内容、程序,有许多新的规定,特别是《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在去年作了较多的修改和完善,我们要在实践中吃透精神。三是工作难度加大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人口流动的加快,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大量增加,对选民资格界定、委托投票管理、候选人的资格条件、候选人的产生方式等方面都提出新的课题,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如何教育引导广大选民选好选准候选人,需要我们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四是要在二个月完成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时间紧、要求高、工作量大。这些都将是我们这次试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既要看到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要看到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工作基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责任感,确保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圆满成功。

二、把握原则,明确要求,扎实开展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试点工作

1、把握原则,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要加强党的领导,这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所在和重要保证,是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管农村工作重大原则的具体体现。对这个问题,大家一点都不能含糊,村级换届绝对不能放弃或削弱党的领导。不论从的角度还是从法律的角度看,都必须贯彻落实党对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强有力的领导。在换届选举工作中,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整个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始终,乡村党组织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加强领导。二是坚持充分发扬民主。发扬民主是搞好村级换届的重要途径。只有把广大党员、群众的民主意识、民主要求引导好、保护好,村级换届就会呈现良好的局面。在整个换届选举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民主执政观念、群众观念,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保证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扩大识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广开进贤之路,让群众依法自主选择当家人;各项程序要公开、公正、透明,需要公开的有关内容、环节都要向党员群众公开,充分发动党员和群众参与,提高党员群众参与度。三是坚持严格依法办事。严格依法按章办事,是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重要保证。在换届选举过程中,要认真按照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工作,确保选举程序的合法性和选举结果的有效性。要坚持法定的程序不变通,规定的步骤不减少,决不允许出现违法现象,决不允许随意简化程序,坚决杜绝操作上的不规范行为。要尊重并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善于运用法律法规解决换届选举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三者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加强党的领导是前提和保证,充分发扬民主是途径,严格依法办事是保障,我们要正确理解、正确把握和正确实施。各级党组织要敢于领导,善于领导,把握方向,管好大事。要把党在选举工作中的活动,建立在广泛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按章办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2、精心组织,做到“五个确保”。一要确保部署周密。在换届选举前,乡党委政府要指导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对三年来所做工作进行认真总结,认真考察现任村班子队伍的状况。要组织力量深入各村开展调查摸底,重点了解各村村民对本村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可能影响选举工作的情况。乡村两级要配备精干人员,认真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选举方案,乡党委要根据各行政村的实际情况,逐个分析排队,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在时间安排、选举组织、领导力量等方面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形成乡党委政府总揽全局、村党支部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二要确保宣传到位。要采取多种途径大力宣传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换届工作的目的意义讲清楚,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讲清楚,把村干部的标准和任职条件讲清楚,把选举的操作程序讲清楚,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换届选举工作营造良好氛围。要在广大村民代表、党员中开展一次党性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做党的意志的宣传者、执行者;要在广大群众中集中开展一次民主集中制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民利。一个好的班子、一名好的村干部,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导向,具有强大的带动力量,就能打开工作局面,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而一个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的班子、一名庸官、贪官、懒官,如一块绊脚石,会阻碍当地各项事业的发展,甚至还会损害群众的利益,使群众对党丧失信心。各级组织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到细处,加强培养,创造条件,切实把素质高的干部推选出来。关键是要加强引导,不能顺其自然,如果不闻、不问,放松领导,村级换届就不会取得满意的结果。乡村两级党组织和各级指导组要特别重视把好候选人资格条件关。三要确保规范操作。换届选举工作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多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提高群众公认度。此次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总的要求是要按照“两推一选”和“一法两办法”进行,但为适应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体现党的领导原则,今年的换届选举特别突出了自荐报名、竞职演说等环节。县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指导组和乡选举指导组成员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把选举工作的各项要求和程序不折不扣地完成,做到重实际、求实效;在选举工作中,要敢抓敢管,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触及矛盾,勇于解决难题,善于明辨是非,以党的优良作风影响民风;要齐心协力抓落实,及时研究抓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靠前指挥,协调各方,推动换届选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四要确保纪律严明。要围绕换届选举工作中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有针对性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要引导广大群众正确领会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关于换届选举的有关精神,正确行使自己的民利,不凭个人感情、人缘关系投票,更不能拉关系,搞串联,拉选票。对换届选举过程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和非组织活动,尤其是家族势力、宗派势力的干预和贿选等问题,要严格防范、严肃查处;对某些人的不正当活动,要大胆开展批评教育,一旦发现妨碍选举的活动,要理直气壮,及时制止和纠正,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对通过不正当手段当选的,一经查实,就宣布无效;对恶意干扰和破坏选举的,坚决查处,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要加强对村集体财物的管理,严禁在换届选举前突击花钱、私分集体财产,重大问题及时报告上级党委政府。五要确保顺利过渡。选举结束并不意味着换届选举工作完全结束,后续工作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新老班子能否顺利交接过渡,直接关系到农村工作的稳定。乡党委政府要做好退下来和落选的干部的工作。在换届选举中,将有部分同志因不同的原因退下来,他们当中有的熟悉农村,经验丰富,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有利于承前启后,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妥善安置离任的村干部,有利于保证新班子顺利开展工作。乡党委政府对离任的村干部要在思想上安慰他们、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让他们“下”得服气、“下”得舒心,要教育这些同志立党为公、顾全大局、真心实意支持新班子的工作。乡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健全机制,监督新老班子工作交接,培训新一届村两委会成员,保证新班子成员尽快进入角色,保证新班子依法履行职责,实现班子平稳过渡,使各项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搞好选举之后,要着力抓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落实,建立健全有关制度,规范村级班子的工作;要及时抓好团、妇、民兵、治保调解等配套组织的建设;要及时抓好村干部的上岗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工作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担负起工作职责。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试点工作顺利完成

这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试点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乡村两级党组织要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加强领导,把这次换届选举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1、加强领导。县委办、县府办已转发了《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县里已建立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并向**乡派出了强有力的试点工作指导组,今天试点工作指导组的成员也都参加了动员会。乡镇也要相应建立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小组。乡镇党委对每个选举村都要派人指导。乡党委要切实增强主抓意识,落实主抓职责。换届选举工作必须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实施。同时,村党支部也要加强领导,发挥好核心作用,及时掌握情况,为党委当好参谋。

2、落实责任。换届选举工作是一项程序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乡村两级组织要把最精干力量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要细化责职,落实责任,乡村干部要把强化责任意识贯穿到换届选举工作的始终,要把问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对策想得周全一些,有的放矢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建立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责任制和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对思想不重视、力量不到位、措施不落实,造成不良影响、产生严重后果的有关责任人,要追究责任。

3、坚持“五讲”。广大乡村干部在换届选举工作中要讲政治、讲原则、讲纪律、讲团结、讲奉献。在座的乡村干部长期工作在第一线,为**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尽心尽职,实践证明,你们是有战斗力的,是值得信赖的。在村级换届期间,大家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一如继往地把工作做好,确保思想、组织、人员、精力到位。乡党委要在村级干部队伍中开展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进退去留问题。广大村干部要以村集体事业为重,忠于职守,尽心尽责,认真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集中精力抓好当前各项工作。一年之际在于春,这次**乡换届选举试点正值春耕备耕之际,农村工作很多,换届选举工作要与其他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做到选举工作和其他工作互相促进。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8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通知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全省乡级人大换届选举问题的决定,我省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自去年9月部署以来,经过认真准备、宣传发动和选民登记核对、提名推荐和协商确定代表候选人、投票选举代表,以及召开乡镇新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等阶段的工作,于今年3月底已顺利完成。全省有1092个乡镇参加换届选举,共选出新一届乡镇人大代表72094名,依法选举产生乡镇人大和政府领导人员__名。下面,我代表省人大常委会选举工作办公室,就全省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一、这次全省乡镇人大换届选举的主要成效

从这次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实际看,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通过换届选举,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参选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各地通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激发了选民的参选积极性。据统计,不少地方参加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的选民人数达*%左右,全省由选民依法联名推荐的初步代表候选人总数达____*名,为应选代表名额的__倍,南通市达__倍;各地参加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的选民人数一般在70%左右,在协商确定的正式代表候选人中,由选民联名推荐的为93782名,占全省正式代表候选人总数的895%,无锡和常州两市达93%;全省参加这次投票选举乡镇人大代表的选民共2970多万人,占选民总数的9532%,最高的无锡市为983%;在全省31971个选区中,一次选举成功的占975%,

最高的扬州市为989%。这次乡镇人大换届选举的参提率、参商率、参选率和一次选举成功率都比较高,充分反映了选民参选的政治热情。不少选民还通过各种方式向选举机构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有的选民还勇于检举选举中的某些违法行为,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法制意识。

二是通过换届选举,乡镇人大代表的总体素质得到提高、整体结构更加优化。与往届相比,代表的文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在选出的代表中,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69%,比上届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为274%,比上届提高了10个百分点,苏州市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36%。代表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35岁以下的占219%,55岁以下的占97%。各方面的代表比例更为优化。在新选举产生的代表中,妇女代表占24%,南通市达294%;非中共党员代表占348%,最高的宿迁市为378%。代表中工人、农民等生产和工作第一线人员占638%,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占232%,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13%,一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人物被选为乡镇人大代表,较好地体现了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代表总体素质的提高和整体结构的优化,为乡镇人大更好地行使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通过换届选举,乡镇国家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这次换届选举中,各地都能按照省委文件的要求,把选好新一届乡镇国家机关领导班子作为大事来抓。这次全省共选举产生新一届乡镇人大主席和副主席1932名,其中专职人大主席和副主席1416名,占733%,比上届提高94个百分点。新选出的专职人大主席和副主席的文化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83%,比上届提高308个百分点;新选出的专职人大主席和副主席的年龄不超过55岁;同时,全省有不少专职人大主席担任了乡镇党委副书记,已经配备专职人文秘资源的乡镇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全省新选出的5579名正副乡镇长中,40岁以下的占58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56%,比上届提高了188个百分点,其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达28%;妇女占113%。全省乡镇国家机关领导班子的进一步加强,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和乡镇政权建设,促进全省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这次全省乡镇人大换届选举的主要做法

为了确保这次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取得圆满成功,各级人大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搞好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是圆满完成乡镇人大换届选举任务的重要前提。去年省里就乡镇人大换届选举问题,专门到30多个县(市、区),近90个乡镇,召开各种座谈会50多次,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起草了省委批转各地执行的《关于全省乡镇人大换届选举问题的意见》。这个意见针对全省换届选举工作中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如对因 行政区划调整而新建的乡镇,是否参加这次换届选举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划出了具体的时间杠子,使全省已依法重新进行人大选举的283个新建乡镇中的272个乡镇,可以不参加这次换届选举,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县级机关和县属企事业单位以及县级开发区,是否参加选举乡镇人大代表的问题,规定由县级人大常委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定。市、县两级人大通过认真调查研究,都明确了这次换届选举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淮安、盐城、扬州、宿迁等市通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支队伍,两个机构;一同部署,两种计划;五同五分,整体推进”的做法,较好地解决了乡镇人大换届选举与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同步进行的问题。针对县级机关和县属企事业单位可以不参加这次乡镇人大换届选举的问题,各地都在认真听取县级机关和有关单位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意见,确保了城关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搞好业务培训,着力提高工作水平。为了不断提高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水平,全省上下都注意加强对选举业务骨干的培训工作。去年7月省里专门举办了为期5天的全省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培训班,各市、县和有乡镇的区的人大常委会人代联委负责人共113人参加了培训,这样的培训在我省是第一次。培训班认真学习了同志“七一”讲话,传达了全国人大举办的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培训班的有关精神,并进行了法律辅导和经验交流。通过培训班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参加培训人员的法律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各地在换届选举工作中,都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选举业务骨干的培训。南京、常州等市在举办培训班时,还把培训对象扩大到全市所有的乡镇人大主席和副主席。在换届选举的过程中,各地都结合选民登记、推荐代表候选人、投票选举代表等阶段的工作内容,采取

专题培训、逐级轮训、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认真对选举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正确理解和掌握每个环节的法律规定和具体操作方法。据抽样统计,这次全省仅乡镇一级培训的选举工作人员就超过了53万人次,这有力地推动了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开展。

三是推广试点经验,加大指导工作力度。在换届选举工作过程中,各级人大不仅注意抓好先行试点,而且更注意将先行点创造的新鲜经验,及时加以总结推广,以带动整个工作的开展。徐州、苏州、连云港、盐城等市在确定先行试点的乡镇后,市人大常委会的分管领导和选办的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到试点单位,对试点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省选办对各地先行点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注意认真进行总结和推广。在换届选举的关键阶段,省选办在南京市江宁区召开会议,侧重推广了江宁区先行点上坊镇组织正式代表候选人与选民代表见面,谈体会打算,回答选民代表提问的做法,这对全省改进宣传介绍代表候选人的工作,扩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的交流途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了进一步规范乡镇人大会议,省选办又组织各市选办负责人现场观摩了射阳县新坍镇如何开好新一届乡镇人大一次会议的做法,这不仅促进了全省新一届乡镇人大一次会议的议程、程序、审议和选举工作的规范化,而且为进一步提高乡镇人大会议的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是积极开拓进取,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各地在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换届选举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以适应新形势下做好选举工作的需要。如在选民登记方面,基本上做到每个选区至少设立一个选民登记站,这有利于增强选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和当家作主的主人翁责任感。南通市的一些乡镇,将选民登记情况输入电脑,建立资料库,这种做法操作准确简便,便于资料保存,提高了选民登记工作的科学管理程度。有的地方对原来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做法,作了必要的改进,使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的程序更加规范、透明、合理,又便于操作。南京市的一些乡镇在召开新一届乡镇人大一次会议时,组织乡镇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正式候选人与代表见面,发表供职演说,回答代表提出的问题,同时还邀请公民旁听会议,这样做既提高了人代会的透明度,又增强了代表和公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感。

三、这次全省乡镇人大换届选举的主要体会

回顾这次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实践,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点体会。

——党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是搞好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根本保证。乡镇人大换届选举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省委及时批转有关文件,在召开全省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会议时,省委的有关领导同志还到会作重要讲话。市、县、乡三级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并及时召开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对这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同时做到党委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党委分管书记具体负责。乡镇党委都把人大换届选举作为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抓紧抓好。实践证明,在换届选举工作中,各级党委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就能从根本上保证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人大精心组织,认真履行职责,是搞好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关键。组织和指导好乡镇人大换届选举,是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责。全省各级人大及其选举工作机构在工作中做到全力以赴,认真履行职责。省人大常委会及时作出全省乡级人大换届选举问题的决定,同时通过调查了解、召开座谈会和现场观摩会、编发《乡镇人大选举简报》等形式,加强对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具体指导。市、县、乡三级人大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经常深入换届选举工作第一线,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认真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乡镇人大组织建设方面,各地努力抓好省委有关规定的贯彻落实。在换届选举的整个过程中,乡镇人大主席和副主席都按照选举工作部署要求,尽心尽职,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各方积极配合,努力形成合力,是搞好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条件。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要圆满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工作中,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能按照各自的职责,积极做好工作。党委的组织部门根据换届选举工作的需要,做到班子早考察,方案早确定,使人事安排工作与换届选举的进程相衔接。党委宣传部门及时提出搞好换届选举宣传工作的意见,并要求有关新闻单位认真搞好宣传报道工作。司法机关认真做好正在被羁押、受侦查、、审判,以及正在服刑的罪犯和被劳动教养人员的选民资格审查工作。据统计,这次司法机关对全省50432名上述人员进行了选民资格审查,为其中48470人办理了可以参加选举的证明,保证了这部分人选举权利的行使。 财政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了必要的选举经费。乡镇各基层单位都能按要求积极做好选举工作。

——充分宣传发动,

营造舆论氛围,是搞好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必要前提。乡镇人大换届选举涉及千家万户,广大选民参与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选举工作的成败。在这次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各地都十分重视搞好宣传舆论工作。在换届选举工作开始时,各级人大和党委宣传部门以及有关新闻单位,都制定了宣传工作计划。为了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省选办组织省有关新闻单位的记者,采访报道了丹阳和张家港市有关乡镇的选举工作;不少市、县两级的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以及乡镇选举委员会负责人,通过广播或者有线电视发表讲话,动员广大选民积极投入到选举活动中去。不少市、县的日报、电台、电视台专门增加换届选举的专题报道或系列报道。许多乡镇利用广播和有线电视,及时宣传报道换届选举各阶段的内容,较好地发挥了新闻媒体的作用。各地还普遍采用标语、横幅、专栏、画廊、宣传车,以及开展选举专题讲座、问卷调查和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通过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激发了选民参加选举活动的积极性。

——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是搞好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基本要求。依法选举乡镇人大代表和乡镇国家机关领导班子,事关选民和代表的民利,也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在这次换届选举过程中,各地都注意坚持做到每一个步骤、每一项程序、每一道环节都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在选民登记核对阶段,各地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每一个具有选举权的人都能依法行使选举权利。在提名推荐和协商确定代表候选人阶段,各地都能广泛发动选民提名推荐,并注意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在投票选举代表前,各地都注意加大宣传介绍代表候选人的力度。在投票选举代表时,都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组织选民进行投票选举。在召开乡镇新的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时,各地除了认真组织代表审议好会议的各项议程,还注意依法做好乡镇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选举工作。实践证明,在换届选举中,只有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才能使换届选举既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又能沿着法制的轨道有序进行。

在充分肯定这次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个别地方对换届选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满足于过得去;有的地方宣传发动工作缺乏广度和深度,影响了选民的参选积极性;有的地方在提名推荐和协商确定代表候选人的过程中,广泛发动选民参与不够,存在少数人包办代替的现象;个别地方没有很好地处理乡镇人大换届选举与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关系,影响了乡镇人大代表的选举;一些地方配备乡镇人大专职秘书的工作与规定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总结,以便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克服和改进。

鉴于这次全省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已经完成,根据省选举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省人大常委会选举工作办公室随之撤销。

上一篇:舞蹈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学校总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