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0 17:26:25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1

制定全面小康指标是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

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六个更加”、“一个惠及”的总体要求。但对全面小康的具体形态和量化标准,国家没有明确统一的要求,国外也没有现成的指标。对于江苏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制定全面小康指标,就成为贯彻中央要求、指导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

1.“两个率先”是党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明确要求。1983年,邓小平同志在我省苏州考察后,引发了他关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构想,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六个方面的主要特征。1992年,小平同志指出:“江苏应当比全国平均发展速度快”。

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同志、同志先后来到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提出了“两个率先”的明确要求。2004年“五一”期间,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再次强调,“江苏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实现“两个率先”,是党中央赋予江苏的历史使命。从邓小平同志的嘱咐到党中央两任总书记的要求,反映出党中央对江苏发展的高度关注,寄托着党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殷切期望。不失时机地推进“两个率先”,成为江苏工作的鲜明主题和江苏发展的不懈追求。

2.江苏有条件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抓住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两次大的机遇,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前列。进入新世纪,江苏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2003年全省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2005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全省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步伐加快,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初具规模,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加速,中心城市的发展活力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高增长,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去年社会公众安全感认可程度位居全国第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全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分别占到全国的1/3、2/3、1/5和1/4。对于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的江苏来说,只要能够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发挥好自身优势,就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3.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是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江苏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根据党中央对江苏的发展要求,基于对江苏发展阶段的准确判断,2003年,中共江苏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作出决定,明确把“两个率先”作为新世纪之初江苏发展的总定位、奋斗前进的总目标、各项工作的总要求,提出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建成全面小康;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明确把实现第一个“率先”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不仅进度上要先于全国,而且水平上要高于全国。

为科学指导全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省委省政府决定依据党的十六大精神,结合省情实际,制定江苏全面小康指标。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委研究室、省统计局、省社科院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在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的直接指导下,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2003年3月,全国“两会”刚结束,李源潮同志带队赴昆山调研,研究全面小康指标,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核心指标值的确定。在制定指标的过程中,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经过反复论证,前后用了三个月时间,对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时序进度作了总体考虑,界定了比较科学合理、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明确了制定指标体系的五个原则:一是体现党的十六大精神。二是体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即实现的时间要早于全国,实现的位次要在全国处于“第一方阵”。三是体现百姓生活水平。强调富民优先,以百姓得到实惠为依据,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四是体现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江苏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和趋势,对三大区域分别提出不同的实现时序。五是体现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导向性。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研究成果,在指标选取和目标值的确定上,与我省提出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注意与国际国内的可比性,在保证指标的综合性强、涵盖面广的前提下,力求通俗易懂、便于获得、易于测算。《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于2003年7月经省委十届五次全会讨论通过。

江苏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六个更加”、“一个惠及”为基本框架,共有四大类18项25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经济发展指标。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等。二是生活水平指标。包括居民收入、居民住房、居民出行、恩格尔系数等。三是社会发展指标。包括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以及社会安全、城乡居民依法自治率等。四是生态环境指标。包括绿化水平、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其中,“一、二、三”人均经济指标是核心指标,即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美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00美元。这个指标体系体现了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江苏实际的结合,反映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色,贯彻了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原则,勾勒了江苏全面小康的蓝图。

昆山是江苏全面小康指标的样本区和全面小康建设的先行区

制定全面小康指标,需要现实样本;验证全面小康指标,需要先行实践。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发展的昆山市,成为江苏全面小康指标的样本区和全面小康建设的先行区。

1.昆山是江苏全面小康指标的样本区。改革开放以来,昆山以自费创办开发区为起点,走出了一条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昆山之路”,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昆山是江苏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在全面小康建设实践中涌现出的一个先进典型。

20多年来,昆山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的奠基阶段,实现了“农转工”的历史性跨越。第二阶段,90年代初至中后期的开创阶段,实现了“内转外”的格局性转变。第三阶段,90年代后期的拓展阶段,实现了“散转聚”的阶段性变化。第四阶段,新世纪以来的提升阶段,开始呈现出“低转高”的又一次跨越态势。

伴随着发展阶段的演进,昆山经济社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综合实力不断跨上新台阶。1992年,昆山人均GDP达到800美元;1999年,达到3000美元;2003年,达到5000美元。不仅经济快速增长,而

且社会事业也加快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开始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全省来看,昆山最有条件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3年多来,李源潮同志、梁保华同志多次到昆山调研,研究全面小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探索中的成功经验,用来指导全省的工作。

2.昆山走在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列。在实践中,昆山根据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确定工作重点和难点,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抓什么,自觉地解决发展中不够全面、不够协调的问题,大力实施富民工程,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昆山以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养活了占全国万分之五的人口,吸聚了占全国23‰的到账外资,实现了占全国20‰的进出口总额,创造了占全国4‰的GDP。2005年,昆山被国家统计局评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百强县”第一名,2006年,蝉联第一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的“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三项测评中,昆山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第一名、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第一名、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第二名。

据国家统计部门调查,2005年底昆山达到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基本达到了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全市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三项核心指标分别达到78553元(按常住人口计算)、16809元和8519元。据昆山市11万户农民自行申报收入专项调查显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的家庭占65%,低于2000元的仅占1.1%。据江苏省统计局开展的“昆山百姓话小康”民意调查显示,有73.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昆山已经达到了全面小康社会标准。

昆山创造了一个全面小康的具体形态。他们以其创造性实践展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动景象。在发展动力上,由依靠外资带动为主向内资外资“双轮驱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由以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并举转变;在空间布局上,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转变;在社会阶层结构上,由“宝塔型”向“橄榄型”转变;在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上,由注重经济增长向三个文明协调共进转变。

昆山探索了一条全面小康的现实路径。昆山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昆山之路”。

3.昆山经验为全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了示范。昆山作为江苏“两个率先”实践中涌现出来的生动典型,其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上的活样本,昆山经验使全省各地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本质内涵、具体形态和实现路径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昆山经验坚定了全省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

2005年11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了开展“学习昆山经验,推进两个率先”活动的《通知》。2006年1月6日,省委省政府举办了学习昆山经验报告会,并在全省进行电视现场直播。2月、4月和6月,又先后在昆山召开了苏南、苏中、苏北部分县(市)委书记座谈会,李源潮同志主持会议,对各地学习昆山经验、加快全面小康进程提出了具体要求。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市县联系本地实际学习昆山经验,重点学习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昆山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二是学习昆山咬定全面小康目标不放松,努力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三是学习昆山在实践中形成的以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为核心内涵的“新昆山精神”,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活力源泉。学习昆山经验,已成为江苏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

明确建设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检验标准

江苏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引导全省努力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高水平全面小康。为此,还对具体考核各地建设全面小康成效确定了三条检验标准:

1.达标率“严”: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县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只有以县为单位全面小康达标,才算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实实在在的全面小康;只有多数县全面小康达标,全省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可靠的基础。省委省政府明确,检验省、市是否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不仅要以省、市为单位算总账,更要以县为单位算细账,看大多数县是不是达到了全面小康指标。

2.惠及面“广”:多数群众达到全面小康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考核全面小康,不仅要看平均数,更要看大多数,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如果只是少数群众达到全面小康的生活水平,就不是惠及全体群众的全面小康,也不是高水平的全面小康。检验一个县(市)有没有达到全面小康,除了各项指标必须达到标准外,还要看是不是有半数以上的群众达到全面小康收入水平,是不是达到全面小康的生活质量。

3.认可度“高”:大多数群众认可全面小康的实际成果。群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主体,是不是’实现了全面小康,群众最有发言权。考核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不仅要看统计数据,还要看老百姓的主观感受。为此,省统计局专门成立了“江苏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采用计算机随机抽取固定电话用户的方式,进行电话访问,调查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的认可程度。根据调查的结果,来验证达到的全面小康指标是不是实实在在,是不是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全面小康指标成为引领江苏科学发展的鲜明导向

江苏全面小康指标不仅用来对发展的结果进行检验,更重要的是用来对发展的实践进行科学引导。

团结全省人民奋斗前进的重要导向。制定和实施全面小康指标,使全省各地对实现全面小康的时间表和时序进度更加明确,干部群众对怎样才算实现全面小康有了深刻的认识。省委省政府依据全省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三大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目标进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苏南地区在2007年前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中地区在2012年前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北地区在2017年前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县(市)根据发展阶段、发展条件也确定了实现全面小康的进度表。苏州、无锡等已经实现全面小康指标的地区,要在巩固和提高全面小康成果的基础上,开始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

考核各级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在工作中,省委省政府将全面小康进展情况的考核作为衡量区域发展状况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市、县干部工作实绩评价的重要依据。每年年初,由省有关部门对省、市、县三级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监测,并将各项指标实现程度和时序进度完成情况向社会公布。各地根据全面小康的监测结果,查找差距.明确重点,将目标具体化和项目化,一项一项地对照。

一项一项地落实,补短补软补缺。在全面小康指标的引导下,全省各地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更加扎实和富有成效。

推动全省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江苏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民主法制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反映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运用这一指标体系来引导发展实践,考核干部的工作实绩,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约束力。在指标体系的引领下,各地认真落实省委提出的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发展方针,着力推动发展模式转换.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注重速度和质量并举,经济和社会同步,城乡和区域协调,资源和环境良性循环,努力把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和谐降到最低限度。

全面小康指标是对发展实践深化认识的结果

江苏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是对江苏发展实践的认识深化,是对江苏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江苏近年来发展理念、发展模式转变的集中体现。

体现了对全面小康内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从我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朴素的小康思想,到邓小平同志的小康社会发展战略,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的内涵不断拓展。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江苏到2000年底以县为单位达到总体小康,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相对而言,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建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三个转化”升级的过程:一是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转化,二是不全面向更全面转化,三是不平衡向更平衡转化。江苏以制定和实施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为标志,将全面小康目标具体化,充分体现了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建设一个更高水平、更加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的发展方向。这既是对全面小康内涵不断深化认识的结果,也是对全面小康理论积极探索的结果。

体现了对江苏发展阶段的准确把握。1992年以来,江苏经济已经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明显增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区域共同发展也出现了多年来期盼的好势头。2005年以实现人均GDP3000美元为标志,江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总体上看,进入了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国际化提升期、市场化完善期。江苏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目标值的确定,反映了江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序进度安排兼顾了不同区域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并注意与基本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相衔接,体现了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深刻分析,反映了对江苏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的准确把握。

体现了江苏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近年来,江苏先后提出了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境优先、节约优先的发展方针,推出沿江开发、加快苏北振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生态省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目的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江苏制定和实施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是近年来江苏发展理念转变的重要体现,由注重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变为更多地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由注重经济增长转变为更多地注重社会的全面进步,由把GDP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转变为人文、资源、环境发展质量的综合考核,引导经济社会加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体现了领导方式方法的积极创新。江苏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制定和实施,在衡量区域发展水平、考核干部工作实绩、评价干部能力标准上,提供了一个准确客观、明确具体、可以把握的价值尺度。不因领导人的调整而调整,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通过指标体系来抓全面小康,工作主动了,目标明确了,要求全面了,考核具体了,既增强了各级党委政府的紧迫感,又能给全面小康建设以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有利于引导各级干部尽快转变发展观、致力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2

关键词:全面小康 成功经验 对策建议

为借鉴小康达标县市成功经验,加快推进全市小康建设步伐,最近我委会同市统计局对年初通过省验收达标的××*、××*、××*3市进行小康专题调研,对推进小康工作有了较为全面了解和认识。现将相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地主要做法和经验

根据《××*省县级全面小康监测统计工作组织实施办法》,25个指标达标率和小康认可度是评定小康实现程度的重要依据。就指标达标看,20xx年底,××*分别有23个、23个和24个指标达标,其中6个小康核心指标全部达标;就小康认可度看,3市受访百姓对当地全面小康达标认可度普遍较高,其中××*高达91.2%,××*、××*分别为85.6%、77.6%。就推进小康进程看,3市措施得当,推进有力,成效显著,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强化协调推进,为小康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各地将建设全面小康作为党政工作的重要大事来抓,无论是年初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还是年终政绩考核内容,都与小康建设紧密相连。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创新机制,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

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责任部门为成员的全市全面建设小康领导小组,园区、乡镇成立相应机构,逐层逐级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市领导小组下设协调推进、进程监测、宣传发动和督查考核四个小组。建立了工作例会和联络员制度,及时研究部署推进小康各项工作。提供财力保障,××*市每年安排推进小康办公经费150万元,××*、××*分别安排100万元和200万元,特别是在进入申报验收阶段后,涉及到相关工作的经费都予以满足。

2、强化组织推进。没有将小康建设停留在会议强调、文件汇报上,而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通过组织领导,不断深化推进,在全市上下形成全民建设小康良好氛围。××*市召开全市小康建设万人动员大会,并通过电视向全体市民直播;××*、××*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小康专题会议,分析形势排找不足,及时解决小康建设过程中问题和困难。

3、明思路定方案。结合实际,明确小康推进工作思路,制定详细的全面建设小康推进、监测、宣传、考核工作方案,对全面小康建设从组织实施、责任分工、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总体部署,排定总体推进方案和阶段性方案,对各阶段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提出明确要求。

(二)强化宣传发动,为百姓认可小康提供舆论保障

建设百姓普遍认可的小康社会,宣传工作至关重要。3市在创建过程中,坚持进村入户、广纳民意,做了大量深入细致工作,营造出媒体宣传、环境宣传和社会宣传的浓烈氛围。

1、突出媒体宣传,媒体聚焦小康,使小康入耳。在运用电视、电台宣传外,还有力地借助省、市级媒体重点报道当地小康建设动态,集中报道当地全面小康建设的成就,更直观、更感性地展现在群众面前,增强群众对宣传内容的亲切感和认知感。××*市在电视台开设了“达小康、促和谐”、“百姓看小康”、“小康巡礼”等专栏;××*市在电台开设专栏,推出“百姓访谈活动”、“领导访谈活动”等系列报道。

2、突出环境宣传,社会感知小康,使小康入眼。以广告牌、灯箱、车身、电子屏幕为载体,刊登全面达小康宣传语和公益广告,借助报纸、政府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建设全面小康的重要意义、目标内容和政策举措;制作大量印有小康内容的生活用品和宣传画册,结合各类公益活动,免费发放到百姓手中,××*市制作《小康××*》宣传手册30万份发到千家万户,使小康社会宣传深入百姓日常生活,形成强烈的小康宣传视觉冲击力。

3、突出社会宣传,百姓共话小康,使小康入心。通过开展领导干部主题讲座、小康宣讲团进村入户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眼睛感受小康、用自己的言语评述小康,激发共建小康的热情。××*市开展《全面小康在眼前》百场专题报告会,到会群众达到11万人次;组织“万人看××*”参观活动,先后组织2万多的农民居民、外来务工人员、机关干部参观××*市城建工程、民心工程、重点企业等;开办“小康讲坛”,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部门主要领导上小康讲坛,畅谈建设小康社会。××*市举办全市小康征文活动、老干部小康书法比赛、小康摄影展等活动,开展小康知识竞赛和短信竞答活动。

(三)强化富民惠民,为建设殷实小康提供基础保障

坚持把富民惠民作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落脚点,把全面小康 建设当成一个系统的民生工程来做。通过创建,让普通百姓进一步了解小康、参与小康、认识小康、享受小康,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在富民方面,各地通过树立了“创业就业促增收、机制体制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出台了鼓励全民创业实施意见,在税收、用地、人才支持等方面给予扶持;畅通城镇职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政府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进城就业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等。同时以提高农业高效化、创业全民化、农民非农化方式带动农民增收,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在惠民方面,各地坚持把老百姓最关注、最急盼解决的各种问题放到工作的重点,每年出台实施一批民心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这些民生工程覆盖社会事业的各方面,主要包括村庄建设纳入城乡统一规划,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村庄垃圾袋装化处理,农村水利道路实施改善,提高医保、低保、残疾人补贴标准等。××*市对五保户人均每年拨款供养金2600元,××*市对当地60岁以上无保险人员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30元,仅这一项每年财政需支付资金4000多万元。

二、我市建设小康社会现状及难点分析

20xx年市委十一次党代会一次会议根据省、市党代会要求,结合仪征实际,提出“三年倍增、四年小康、五年再上新台阶”奋斗目标,其中“四年小康”是指到20xx年全市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比省定时间20xx年达标提前3年。

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全市小康创建工作进展顺利,组建了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同时下设协调推进和督查考核组、进程监测组、宣传报道组。对照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20xx年底,全市已有19个指标达省定小康标准,比20xx年新增4个指标;尚未达标的6个指标中有5个指标达序时要求。

根据《××*省县级全面小康监测统计工作组织实施办法》,创建全面小康社会认定程序要经过申请、检查、民意调查、公布四个阶段,对照20xx年全市达小康时间节点,明年7月份市委市政府需联合向省发改委、省统计局、省委研究室提交验收申请,随后上述3部门将组成检查组对全面小康指标达标情况开展检查,20xx年元月份省统计局组织开展民意调查,若指标达标、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认可度超过60%,方可认定全面小康达标。

从小康指标达标看,难点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根据统计部门预测,至20xx年底全市25个小康指标将有23个达标。未达标的2个指标分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根据小康达标县市验收结果,若绝大部分指标达标(6个核心指标必须达标),非核心指标可有1-2个指标不达标,即可认为该地区小康指标总体达标。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属核心指标必须完成;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属非核心指标,对小康指标达标影响不大,这次去调研的3市均没有完成此项指标,但是我们仍应继续努力力争达标。综合上述分析,在指标达标方面我市的难点集中在农民人均纯收入,20xx年该项指标值达6219元,与目标值相差1781元。若按明年达标测算,今明两年需年递增13.5%,完成目标压力较大。

从百姓认可度看,难点在宣传发动。目前我市建设小康工作仍侧重于数据统计监测方面,对深度研究、广泛宣传以及制定具体措施方面工作力度还不够深入,没有一整套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全市上下创建小康工作浓烈的工作氛围还没有形成。由于宣传工作刚刚起步,宣传力度不够深入、不够到位,广大干部群众对全面小康的知晓度认可度不高,部门、乡镇在建设小康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小康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混淆。因此,要确保百姓认可度达到60%以上,必须要加大宣传发动的力度、深度和广度,让群众真正认识小康和感受小康。

三、做好下一阶段全市小康工作建议

为加快全市小康建设步伐,确保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根据近期到部分达标县(市)调研情况,立足仪征实际,对下阶段全市推进小康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健全上上下下组织网络,形成全员抓小康的强大合力

完善组织网络。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全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建议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副组长,配强领导班子力量,加强对小康工作的指导。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小组,协调推进和督查考核组设在市发改委,负责全面小康协调推进和全面小康考核工作;进程监测组设在市统计局,负责全面小康监测工作;宣传报道组设在市委宣传部,负责全面小康宣传工作。同时小康建设组织架构向部门、乡镇、街道、社区、村延伸,各责任部门、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1名分管领导负责,明确职能科室和1-2名同志负责具体工作,要根据各自的任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机制,具体进行组织实施;街道、社区、村也要明确专人负责小康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工作网络和机制。

(二)明确扎扎实实推进措施,形成全体促小康的良好机制

当前我们应增强创建全面小康社会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找准工作的重心,尽快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并以市委市政府文件下发,用于指导全市小康创建工作。一是尽快制定完善工作方案。根据市领导小组分工,市发改委要尽快制定出全市小康推进工作方案和小康考核方案,市统计局拟定出全市小康监测工作方案,市委宣传部制定全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宣传活动方案。方案中要对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从组织实施、责任分工、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对各阶段的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明确工作思路,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市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制度,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后期冲刺阶段可每月召开例会,听取责任部门指标测算、小康推进等方面的工作汇报,集中研究小康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标监测动态管理制度,当前要对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对已达标的指标,要加强巩固提高,坚决防止刚性指标出现反复下滑;对未达标的指标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各相关部门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序时进度、提出攻坚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同时,各部门应梳理近年来全市、部门围绕小康建设已经出台的惠民政策和取得成效,建立较为完整的小康建设台帐,以便于省验收检查。三是加强协调沟通。小康指标数据达标需要省级部门的确认和考核。因此,各责任部门不仅对内要加强沟通联系,同时要加强与省、市两级全面小康监测对应牵头部门的工作协调和沟通,及时汇报我市小康指标完成情况、小康建设进展情况,客观反映全面小康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请上级专家把脉会诊,必要时请上级相关部门实地指导工作,争取上级部门的了解和支持,为全市小康创建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实施实实在在惠民工程,形成全民奔小康的强劲动力

要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感受到小康建设带来的利益和实惠。一是加大财力投入,实施惠民工程。明年继续加大对基层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方面投入,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尤其要在通组道路、扩大区域集中供水和垃圾袋装化处理覆盖面,扩大新型农村养老覆盖面、提高新型农村医疗报销比例和保障水平,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加强村级文体中心建设、加快城乡公交建设等改善民生方面,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并落到实处,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二是加大帮扶工作力度。掀起新一轮全市农村扶贫帮困工作新攻势,制定下发全市全面开展农村扶贫帮困工作实施意见,实行市、镇(乡)、村、个人四级挂钩帮扶机制,明确帮扶内容和标准。

(四)加强方方面面宣传发动,形成全面推小康的浓厚氛围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实现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共奔小康和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奋斗目标。全面发动、全部开展、全员培训、全力以赴,确保我县达到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各项工作标准,圆满完成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的创建任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

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各镇场区、各有关部门要将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形成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县财政局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经费列入预算,加大投入,支持残疾人康复工作全面快速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共同推进。

2.坚持全面开展、规范运行的原则

要全面设计、精心操作、统筹规划康复服务体系和相关保障制度建设。

3.坚持社区康复的原则

要把残疾人康复的重点转移到社区康复上,重视社区康复,形成“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管理完善、指导和服务统一协调的基层康复工作体系。

4.坚持全面康复的原则

以医学康复为重点,兼顾教育、职业、社会康复。

5.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要从县、镇、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从残疾人基本康复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投入、全面覆盖,最大限度地扩大残疾人康复的服务面和受益面。

三、组织领导

1.成立*县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代县长陈兵任组长,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残联,办公室主任由县残联理事长牛宝库兼任,副主任由县残联副理事长李敏兼任。办公室负责组织创建的日常工作,并检查、指导、落实各项任务指标,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创建工作联席会议。

2.成立*县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办公室。县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局、残联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办公地点设在县残联,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县残联副理事长李敏担任,副主任由县残联康复股股长王海宁、县卫生局医政股股长周媛、县民政局基层政权办主任杨喜荣担任。县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负责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推动落实《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2005—2015)》有关要求,参与审评工作,做好日常督导检查。县审评办公室在县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制定审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审评,并承担审评工作培训及审评相关资料、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上报与保存。县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的总体领导和协调。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朱玉光负责审评工作。

3.成立*县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指导组。县卫生局和残联负责成立由康复医学、社会医学、公共卫生管理学、统计学、社区康复学以及政策研究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技术指导组,负责人员培训,提供技术指导,承担相关工作。

4.成立创建活动督导巡回检查组。由县残联、民政局、卫生局抽调人员组成巡回检查督导组,负责对基层创建活动中各个环节的指导检查和督办,及时沟通情况,反馈信息,确保创建活动健康有序进行。各镇场区、村、社区依据上述组织领导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四、工作目标

到2010年12月底前,全县有康复需要的残疾人基本得到康复服务,使1.5万名残疾人得到有效的康复服务,达到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标准,提前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五、标准与条件

(一)标准

1.工作标准

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标准》实施。

2.审评标准

依据《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2005—2015年)》确定的14大项21分项指标,逐项评价计分,不得漏项,总分为100分,最小分值差0.5分。审评总分≥80分为“实现目标”;60至80分(不含80分)为“基本实现目标”;60分以下(不含60分)为“未实现目标”。21个分项指标中,有5项为“0”分的,也视为未实现目标。

(二)条件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县,示范村,示范社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1.明确责任

各镇场区、村、社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县、示范村、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融入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社区建设,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协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各镇场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正常开展。

2.健全机构

要建立并完善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层、家庭为依托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要健全县各类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机构,村和社区要配备社区康复指导员,社区要建立非盈利性质的残疾人康复站。

3.开展全面

各个行政村,社区要100%开展规范化社区康复工作,社区康复站(室,点)设置和康复协调员服务水平要满足辖区内残疾人康复需要。

4.培训到位

采取不同形式对康复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基层康复人员培训率达100%,培训合格率不低于95%。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及家庭康复知识普及率达100%。

5.满足需求

要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普遍建立残疾人康复需要和康复服务档案,残疾人康复需求筛查率不低于残疾人总数的60%,社区康复人员要有计划地开展康复知识的普及宣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提供转介服务。

六、工作步骤

(一)充分准备

准备工作要由上而下、循序渐进,项目要细,工作要实。各镇场区、村、社区要按照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要求,逐一落实。县残联要抓好试点镇、村的建设工作,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广实施。

(二)组织实施

8月1日至12月30日,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组织实施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1.各镇场区、各街道、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据本方案,及时制定开展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领导小组,要将方案和领导小组名单报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县民政局要将创建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工作计划,指导各镇场区、村、社区做好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康复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县卫生局要将创建工作纳入社区卫生工作计划,按照《关于进一步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的意见》(中国残联、卫生部、民政部〔2005〕3号)的要求和创建标准,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并进行质量监控;县残联要将创建工作纳入县残疾人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创建工作的实施,对各镇场区、村、社区的创建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联系电话:4823043)。

3.县内挂牌的各种康复机构,要依据本次创建工作的要求,利用自身技术和人才优势,发挥康复机构对社区康复的带动、示范、指导和培训作用。

4.参与创建工作的各镇场区、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积极主动地提供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确保创建工作全面落实。

5.创建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镇场区、各有关部门、村、社区一把手作为本次创建工作的第一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亲力亲为,组织落实好创建的各项工作。

(三)检查督导

在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活动中,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创建活动巡回检查督导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参与创建工作的各镇场区、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

(四)自查总结

2010年5月1日前,参与创建工作的各镇场区、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据《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标准》,完成自查总结工作,接受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的检查,于5月30日前完成检查和自查工作,并写出自查报告。

(五)申报验收

2010年10月30日前,向省、市“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达标区县培育活动领导小组提出验收申请,验收合格后,做好迎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培育活动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工作。

七、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网络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评审工作办公室、评审工作技术指导组以及巡回督导组,要严格履行职能,形成创建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三个工作网络。

1.组织管理网络

(1)各相关部门要实行目标管理,按各自职责分工,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狠抓落实。(2)县民政局、卫生局、残联等部门要将此次创建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3)县残疾人康复办公室要切实发挥作用,指定专人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分解任务指标,协调相关部门,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完成方案规定的各项任务。建立康复站、点,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实施康复训练,为康复训练对象提供康复服务,并进行康复工作的统计检查。(4)各镇场区残联理事长负责创建培育工作,建立规章制度,规定工作计划,指导本镇场区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5)各社区设康复协调员一名(须持有社区康复协调员上岗证),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的信息采集,建立康复档案,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信息和转介服务,协调社区有关机构,相关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相应的支持。

2.技术指导网络

(1)建立县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确定相应医疗机构为各类残疾康复技术资源中心,融合和有效利用全县区域内及周边地区建立的康复机构和资源优势,培训技术骨干,深入社区指导,参与检查评估验收。各级康复机构要面向基层开展康复咨询、指导培训等服务,积极发挥技术指导作用,形成门类齐全、运作规范、衔接顺畅和效果明显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技术指导网络。(2)各镇场区、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立残疾人康复站,履行“六位一体”职能。明确经培训考核取得任职资格的在编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区康复指导员。配置30平方米以上康复训练场地并挂牌服务。其主要职责是在自身开展康复服务的同时,加强对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的指导。

3.训练服务网络

(1)建立以康复机构、医疗机构、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康复训练与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现有机构、设施、人员的作用,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提高整体服务功能,为残疾人提供就地就便、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与服务。(2)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实行创建工作负责制,依据《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标准》,明确镇场区、村和社区居委会在创建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制定考核办法,由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

(二)搞好培训

采取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康复机构多级培训的形式,提高康复从业人员和残疾人对康复工作应知应会能力,提高社区康复质量。一是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由县康复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培训的内容是:康复工作的意义、工作原则、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基础康复训练常识;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康复服务记录的填写和评估方法;康复器械使用及咨询转介服务等,使其能直接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从事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有培训记录。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社区康复指导员培训应根据其承担的任务分别确定。培训的内容是: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的方法,康复服务的内容、方式和要求;功能评定、训练计划的制定、评估,训练技术、训练档案和评估标准以及训练器材的应用等。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有记录。三是社区康复协调员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是:区别残疾的程度、残疾人的心理、残疾人康复需求,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科学的康复训练和评估方法、康复器械使用以及康复表格的填写等,使其能直接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社区康复协调员上岗前应搞好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需持证上岗。四是残疾人亲友、助残志愿者(义工)的业务培训。培训的内容是:区分残疾的程度、残疾人的心理、残疾人的家庭护理、康复服务的内容、康复训练的方法和训练器械的应用等。

同时要保持基层残联干部队伍、从事康复工作管理、技术人员和社区专干的稳定性,确保康复工作健康发展。

(三)充分发挥镇场区、村、社区开展创建工作的积极作用

1.镇场区、村、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根据创建要求,配备和调整好管理人员。

2.建立健全社区内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器械和活动的场所。

3.了解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进行康复评估筛查。

4.开展康复服务,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指导。

5.开展康复知识宣传和整改工作。

(四)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体作用

1.对所辖社区残疾人进行健康档案的建设、管理和应用,通过残疾人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及时了解社区内残疾人群体的健康状况、生命质量和康复需求。

2.做好各类残疾人检测和跟踪服务。

3.为有康复需要的各类残疾人提供“送康复服务上门”、心理疏导、基本保健知识介绍、康复方法传授和转介等服务,做好服务记录,康复效果评估。

(五)充分发挥舆论作用

各镇场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各种媒体,有计划、有目的地向百姓宣传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的重要意义。

(六)充分发挥资金的保障作用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4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坚持认真研读与其相关的图书、有关学习资料和各级党报党刊,始终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院里的统一学习和自主学习,使自己对党的各项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当今国内国际形势和发展趋势有了更为理性的分析。从而丰富了自己依法办事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自己实践“三个代表”、“两个务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的自觉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我个人在廉洁自律方面,能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规定办事,对党中央和省、市委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要求和各项规定,能严格执行。

二、业务工作方面

2009年工作思路: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重点,全力推进我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大赛、班主任育人风格展示、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努力提升全市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育人能力;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生活化德育体系。在大德育观的指导下,主要完成的具体工作有:

(一)加强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设,注重专业培训,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09年,德育教研部通过*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建设,各区、县(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建设和各学校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设,聘请专家对全市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送教下乡等活动,全力推进了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在3月初建设完成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页”。该网页由最新动态、理论文献、辅导中心、心育名校、名师风采、学生园地、互动交流七大板块组成。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页运行分工方案》,将网页运行工作做了具体的分工。省市新闻媒体、*市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该网页的建立为学生、家长、教师提供了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创设了总结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的经验和典型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渠道,对引领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建设完成了*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研究网内共90所成员学校,形成覆盖八区十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络,引领区域内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时还举行了*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一中、三中、四中、六十中、九十九中、*中学、*小学七所学校校长做了论坛发言。

三是12月的全市心理辅导室建设检查。按照省、市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的要求,截止到2009年哈市共建设完成了70所规范化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12月份我们对各区、县(市)规范化心理辅导室申报学校进行了检查验收,确定了全市首批70所规范化心理辅导室。

四是聘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郑日昌、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秘书长、心理学博士刘视湘到我市对八区、十县(市)近500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

五是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

7月在香坊区第15职业中学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研讨、总结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的研究成果,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

11月召开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哈一中现场会”。总结和推广了哈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哈一中心育工作经验对其他学校心育工作以很好的示范和启示,对心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即领导要重视,定位要准确,形成完善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途径体系;构建团队,齐抓共管,形成校长负责、政教处直接领导,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机制,建立以心理教师为指导,以班主任为主力军,以科任教师为辅的心育网络;大力投入,完善设施,规范辅导室建设,完善其功能;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适合学生主体。新晚报等媒体对会议及哈一中的心育工作予以报道。

六是对来自四川的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5月27日至6月24日,由德育教研部组织牵头,委托黑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对6名灾区小学生进行了五周的心理救援。这是我们以自己的方式给予灾区中小学生的支持。此次活动由省心理学会、*教育局、*教育研究院、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主办。得到了来自省心理学会、*教育局、*教育研究院、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道里进修学校德育部、基层学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通过对6名孩子的心理救助,使孩子们初步摆脱创伤带来的痛苦,能够正确认知和面对创伤。一些心理教师、班主任也在学生心理救助理论和实践经验上受益非浅。

七是送教下乡。6月18日组织哈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到宾县“送教下乡”。宾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德育部全体成员和各中小学主管德育工作领导及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市六十中孙林莉、新阳路小学刘芳、*小学周志东三位老师上了三节示范引领课。我部教研员与参加活动的教师就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话交流,有效地指导了教师的教学,对提高宾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起到引领辐射作用。

八是采取走访、召开座谈会及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市各区、县(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0月27—29日,教育部组织召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交流研讨会”,我们推荐了*小学刘会校长作为*市中小学唯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刘会校长介绍了我市及*小学心育工作概况,反映了*市心育工作开展的历程,反响强烈,赢得与会者一致好评。生活报等省内媒体予以报道,获得社会赞誉。

(二)深入开展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努力提升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

为落实《*市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我们制定并下发了《*市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比武展示活动方案》。依据方案要求我们在全市和各区县(市)两个层面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了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比武展示活动。

一是督促各区县(市)组织开展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优秀班主任论坛、班级文化展示、学生社团建设评比、班主任育人风格展示等活动。班主任岗位练兵活动分三个层面:以案例、教育叙事为切入点,提升年轻班主任工作素养;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全体班主任综合育人能力;以开展班主任育人风格为示范引领,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二是深化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第六届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在各区县(市)开展第六届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期间,设区域赛课专场,我们德育教研部联合区县(市)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考核、验收、评比,并作为班主任岗位练兵比武展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区县能积极贯彻落实,工作卓有成效,几乎全部设立了赛课专场,且精心筹划,准备充分。我们检查、指导、服务到位,工作不流于形式。在进一步推动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是对广大班主任的一次又一次的有效培训,提升了广大班主任与人理念,发展了广大班主任的育人技能。其别值得称道的有道里、南岗、香坊、平房、尚志、五常、宾县、依兰、等区县,领导重视,教师参与积极,切实推进了班主任岗位练兵工作的开展。

11月28日,我们在*市第二职业中学举行了由南岗区筹备的市级德育实践活动课展示活动,这是全市班主任岗位大练兵展评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总结、交流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扎实推进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岗位育人能力。会上南岗区就德育实践活动课开展情况做了很好的总结和经验介绍,南岗区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出了“生态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课的途径和模式。同时将班主任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与操作技能的培养与班主任基本功训练相结合,与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和班主任个人特色的德育工作思路,提升了班主任育人能力,形成了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育人风格。南岗经验对于各区县开展好德育实践活动课,深化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会上冯院长和省教育学院张晓明院长做了重要讲话,就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德育理念和功能给予高度评价,并就今后德育实践活动和班主任岗位大练兵工作的开展做了重要指导和部署。南岗现场会使与会者对德育实践活动课加深了认识,达成了共识,在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的实质、原则、方式方法等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和思考。会后,黑龙江晨报对会议及*市德育实践活动课开展情况予以报道。

道里区德育部正在积极筹备市级的班主任育人风格特色展示活动会议,会议预计09年4月上旬召开,相信此次会议对全市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特别是班主任育人风格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展示和促进作用。

(三)其它特色工作

一是联合视导。上半年我们会同培训、干训、科研、规划等部门联合视导了道里安阳小学、康富小学、工程小学;道外34中学、团结小学;南岗文林小学、团结小学;香坊*小学、民生路小学;平房99中学;松北130中学。本部门单独对共同体学校红阳小学、安静小学、阳明小学、60中学、33中学,以及阿城、五常、宾县进修学校进行了视导,详细了解了学校德育常规工作、课程德育、德育评价、新课程改革工作、班主任培训情况。调研中了解到各学校德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基本能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部分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按规定纳入课表,设立心理辅导室,有专、兼职心理教师,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各校基本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德育实践活动,学校注重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同时也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二是与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班”。邀请了原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现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王殿卿教授做了《中华传统美德》讲座,市委讲师团副团长艾立华做了十七大报告辅导,南岗区介绍了部级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德育课题”的经验,风华中学介绍了养成教育经验。

三是由市妇联、市教育研究院主办,我们与儿少中心联合承办了“迎奥运、迎大冬、放飞梦想”道德实践图片成果展活动。全市中小学校的3000多名少年儿童参加了活动。市委副书记王颖同志为成果展揭幕,我院党委副书记王晓波同志出席会议,并同少年儿童一起度过快乐祥和的节日。此次展出的17所中小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成果,从不同侧面全面展示了我市广大少年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喜迎奥运、大冬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是7月6日至7月21日对*市贫困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40课时的免费培训。

五是组织协调*市第一中学、49中学和*小学参电视访谈活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决定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二套节目(cetv-2)]共同组织实施“学校特色经验访谈”大型系列活动。10月我们组织*市第一中学、49中学和*小学参与了访谈活动。哈市第一中学做了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经验介绍,49中、*小学做了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经验介绍,该节目寒假期间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播出。通过此次活动,三所学校可以同时享有卫星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形式全方位的展示,更多的教育同仁将分享哈市德育工作成功经验,增进大众对我市德育工作改革、发展的了解与认同。此次活动适时总结教育改革中的创新理念、管理经验、发展模式对于更好地把握教育规律,发掘与提升教育创新的价值具有深远意义。

六是召开了全市教研员工作会议。为落实市教育局和院里关于开展课程改革五年回顾及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我们召开了全市德育教研工作例会。会上听取了各区县(市)德育教研工作汇报,布置落实市教研院关于开展课程改革五年回顾及班主任岗位大练兵展示活动有关事宜,并就全市德育工作广泛开展沟通和交流,讨论和反思,规划和展望,对全市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调动热情、端正态度的作用。

七是在省级大赛中取得的成绩

11月20日—28日,在黑龙江省首届心理学科uc说课大赛活动中,由于我们前期培训得力、组织到位,赛课教师准备充分,我市31位赛课教师取得骄人的成绩,全省一共33人获特等奖,我市有12人获得特等奖。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有效开展工作,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结果。

在11月3日结束的全省首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展示与研讨活动中,3人荣获综合能力展示特等奖,1人获“班会课说课”单项能力展示特等奖。还有16人荣获综合能力展示一等奖。这次活动展示了*市班主任教师的精神风貌,也充分反映了我市中小学班主任岗位练兵的初步成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的不够深入;思想不够解放,学习劲头不足,创新意识不强。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5

在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区“两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开启“十一五”发展新征程的重要时刻,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学习昆山经验,推进两个率先”活动,这对于我区加快推进“两个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富民强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区委决定在全区开展“学习昆山经验,推进两个率先”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学习昆山经验,推进两个率先”活动的重要意义。

昆山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特别是在勇当江苏“两个率先”排头兵的征程中,三年翻两番,三年连跨三大步,2005年荣登“全国百强县”榜首。昆山人咬定全面小康目标不放松,不断赋予“昆山之路”新的内涵,昆山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经验具有普遍启示。认真学习昆山经验,对于做好全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学习昆山经验,是率先发展之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昆山是江苏“两个率先”的排头兵。推进“两个率先”,实现“率先发展”是常州高新区(新北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实现“率先发展”,既是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新北区)的要求,也是我区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区与全市一样都面临着极为艰巨的发展任务、空前激烈的区域竞争和日益严峻的社会稳定压力,面对着标兵渐远、追兵更近的境况,唯有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更好发展,才能摆脱被动局面,才能为全市挑更大更重担子,才能为常州再创辉煌作出更大贡献。学习昆山经验特别是“率先发展”的经验,并将其真正学到家、学到手,必将有力推动我区“率先发展”的进程。

学习昆山经验,是顺利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之需。前不久召开的区委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区“两会”,明确了今后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奋斗目标和关键措施。要顺利实现“十一五”目标,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与汗水,必须要有创新尤其是科学的思维和举措,必须要靠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同舟共济。这方面,昆山人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招商引资不动摇,坚持发展民营经济不动摇,坚持富民优先不动摇,坚持创新不停步,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要结合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区委(扩大)会议和区“两会”精神,认真学习消化昆山精神,通过学习,要将昆山经验真正变成为新北人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推动“十一五”发展的强劲动力,从而确保“十一五”目标的顺利实现。

学习昆山经验,是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之需。实现全面小康是我们党对全体人民的一个承诺,也是广大老百姓的一个期盼。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和区一届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今年我区要完成实现全面小康之目标,从实际情况来看,任务还十分艰巨。昆山在建设全面小康方面,已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全区各级要学习昆山人咬定全面小康目标不放松,认真对照全面小康的目标体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扬长补短,加快推进,确保各项指标达到时序进度,真正建成一个具有较高标准、人民从心底里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

二、把握本质,充分理解学习昆山经验的核心内涵。

昆山是江苏率先发展的一个典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样板。昆山在发展实践中所形成的核心内涵和本质是:咬定全面小康目标不放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三创”精神,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

新时期“昆山之路”是科学发展之路。昆山坚持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培育自主创新企业,促进“昆山加工”向“昆山制造”,进而向“昆山创造”转变,成为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坚持集约发展、节约土地资源,在昆山出口加工区,1平方米土地承载580美元投资,创造4800美元出口额和7000元地区生产总值;坚持教育与人才优先发展,举办了6个地方高等教育项目;坚持以环保优先的理念规划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新时期“昆山之路”是和谐发展之路。昆山把“富民优先”作为第一导向,以“六管齐下”推进富民进程,近年来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和10%以上。把“亲民、安民、富民”与“亲商、安商、富商”结合起来,以利益协调求和谐。昆山在处理政府与群众的利益关系时,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解决好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制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强化社会治安,以社会稳定保和谐,积极融合新老市民,全力建设“平安昆山”,刑事犯罪发案率连续下降,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持续上升,被命名为省“社会治安安全市”,实现了既有经济快速发展,又有社会安全稳定的好局面。

新时期“昆山精神”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强音。昆山之路与时俱进,昆山精神历久弥新。党的十六大以来,昆山人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面对困难有豪情,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志气;面对事业有激情,始终保持勇于创新的勇气;面对工作有热情,始终保持争先创优的锐气为核心内涵的“新昆山精神”,这是昆山发展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学习先进创己之新,坚持走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昆山以其创造性的实践诠释了全面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和实现路径,为我们加快推进“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区和开启“十一五”新征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示范指导。

学习先进创己之新,努力在率先发展上求特色。“昆山经验”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坚持速度率先、水平率先和进程率先。结合高新区实际,就是要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紧紧围绕全区发展总目标,以提质增速为核心,大力弘扬争先抢位意识,抓住一切有利条件,在提升发展质量的基础上,学习先进,瞄准更高目标,努力做到能快则快,能超则超,能先则先。坚持在拓展外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上齐头并进,把招商引资的目光从招资转向选资,转向现有外资企业的增资扩股,转向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转移,转向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对外合资、合作,尤其要加快产业链招商、服务业招商、研发基地招商和总部经济招商。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政策和服务环境,大力鼓励全民创业,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努力提升民营经济综合竞争力。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创新能力,围绕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尤其是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咨询及其他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型商贸、现代旅游、休闲文化产业。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并进,大力提高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区域竞争的新优势。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力争到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进入全省开发区前8位,主要经济指标跻身前5位,基本形成全市最大的经济增长极。

学习先进创己之新,努力在科学发展上求特色。“昆山经验”给我们的启示之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结合高新区实际,就是要在科技优先、环保优先上做文章。要以产业升级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加速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做强优势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化步伐,做大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促进高新产业集聚,尽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产业为支柱、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把建设“创新型高新区”作为重要战略目标来抓,响应省委号召,扎实开展“创新年”活动,大力加强自主创新源头工程建设和创新主体的培育,提升现有工程技术中心的研发水平,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新的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积极引进新的企业研发中心,组织实施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作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包括投融资服务、公共设计、公共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等在内的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服务功能和区域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效果。围绕重点园区,突出产业特色,强化必要投入,增强园区产业服务功能和产业承载能力,积极引进龙头型、基地型、产业链长的大项目,加速构建技术水平先进、产业特色鲜明、具有规模效应和核心竞争力的一流精品园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创新用人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科学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加快建立统一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为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在优化规划布局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行会事业发展,整合好区内外资源,采取灵活的投资和运作方式,加快重点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水平,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需求。加大环保执法和环境整治力度,坚决禁止污染企业进区,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依法予以关、停、并、转。围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加快推进“两路四口”道路绿化改造工程,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区形象。

学习先进创己之新,努力在和谐发展上求特色。“昆山经验”给我们的启示之三是:坚持富民优先、走共同致富的路子。结合高新区实际,就是要在集中力量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把富民放在首位,关注民生,帮助民富,真正做到富民优先。深入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岗位,精心组织好失地居民、失地农民培训,帮助更多群众就业;完善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各类保障制度,着力提高保障面和保障水平,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保障。开展“法治新北”创建活动,完善“大调解”机制,稳妥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积极探索社会公共安全指挥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加大对违法犯罪分子和社会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努力创造群众放心、企业安心、社会稳定和谐的“平安新北”。

学习先进创己之新,努力在统筹发展上求特色。“昆山经验”给我们的启示之四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要把农民增收作为第一要务统筹促进,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结合高新区实际,就是要在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建设和统筹城乡保障上实现新的突破。扩大总体规划特别是专业性规划对农村的覆盖面,加大对农村尤其是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设施的投入,提高西部地区从而全区的城市化水平。积极探索东部乡镇带动西部乡镇的做法,通过东西部资源共享、信息联通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抓住市行政中心北移,进一步优化高新区布局,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集聚、辐射能力。加大城市对乡村、工业对农业反哺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镇村道路改造、农村改水改厕及农桥加固、重建等为民办实事工程。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行城镇从业人员“五保合一”的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医保,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尽快建立符合我区实际、标准统一的失地农民保养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落实扶贫帮困措施,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四、奋发有为,切实将昆山经验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

学习昆山经验,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科学谋划并实施好“十一五”发展,“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头年看开局”。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区委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区“两会”精神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思路,优化环境,以创新的举措,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各项工作之中。

要创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唯有创新的思路,才有超前的出路。学习昆山经验,就是要将他们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化为实际行动。只有从思想上、思路上、机制上实施大力度的创新,才能实现工作成效、工作目标上的大突破,才能顺利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大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创业、一切为了投资者,努力将“思路创新”体现在思想有新境界、创新有新举措、工作有新业绩、机关有新形象上,以一流的团队,创造一流的业绩。

要创优环境。政府就是服务,服务就是环境。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全区创大业、环境创新优、工作创新高”的目标要求,全力营造加快发展的浓郁氛围,千方百计服务好基层、企业和百姓。以提升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人性化水准为目标,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中心、投资服务中心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真正做到把方便留给投资者、留给老百姓,把麻烦留给自己,以一流的服务,创出一流的环境。

要真抓实干。学习昆山经验,关键是要真抓实干。要振奋精神,保持创大业争一流的昂扬斗志,只要有利于发展的事情,都要保持三股劲: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闯劲,咬住目标、百折不挠的韧劲,破解难题、敢担责任的钻劲。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少议论、多干事,想大事、干大事、成大业,努力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多办实事,真正将昆山经验转变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创业创新创优的自觉行动和实际效果,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要抓好开局。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开局之年,抓好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对我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至关重要。要牢牢抓住今年工作的关键和重点,把全区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全区的中心工作上来,集中精力、集聚合力,抓好有效投入、自主创新、园区建设、外资民资、拆迁安置等重点工作的落实。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坚持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与基层的联系点制度,深入所联系的地区、企事业单位、重大项目,察实情,解难题。要加大对区委、区政府重大工作部署、决定、决议贯彻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定期了解进展情况和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各项重点工作有议有决、决而必行、行必有果。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6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联动协作作用

一四团自“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团党委高度重视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创建工作思路和措施,并将“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到团场建设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之中,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考核。始终保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工青妇牵头,各部门组织协调,基层党支部具体负责,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的工作格局,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工作有序。

二、拓宽宣传引导渠道,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开展“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的主体是家庭,基础是干部职工群众,做好宣传,发动、提高每个家庭参与意识尤为重要。为此,团工会利用每年“科技之冬”培训,在基层单位进行专题讲解和宣传,进一步学习宣传师、团关于开展“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的实施办法,解读创建活动 “十争十创”标准,使广大职工群众加深对“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评选范围、基本条件和程序的了解及认识,使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的思想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参与“创建活动”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三、丰富创建内容,提升职工参与热情

为丰富“创建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团工会结合团场开展的“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年”、“创先争优”、“四百”及其他各项活动,进一步推动“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一是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教育活动。在职工中大力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屯垦戍边、唱响兵团精神、实践兵团精神意识教育。二是结合工会“维权月”和“廉政文化进连队”活动,举办法制集中宣传日活动。三是利用“科技之冬”培训、经验交流报告会、现场观摩会,技术员、种植示范户在田间亲自操作、传授经验,有力地推动了职工运用科技增收致富的进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四是发挥工会“职工书屋”作用,积极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多读书、读好书,使职工书屋真正成为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平台。五是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围绕职工多元增收,进一步提高职工创业技能。六是各单位从抓军事训练入手,大力开展职工军政训练,加强兵团精神内涵、理想信念、道德诚信、民族团结的教育,着力培养职工树立“兵”的意识,履行“兵”的职责,发挥“兵”的作用和维稳戍边责任感,真正打造一支适应跨越式发展的职工队伍,职工培训率达95%。七是通过举办“新城欢歌”职工文化艺术节、迎新年“春之声”文艺联欢会、阿肯弹唱会,职工篮球赛等文体活动以及职工书法、摄影、手工艺作品展比赛等,充分展示了我团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风貌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激情。八是是通过开展“净化环境、美化家园”活动,团、连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

四、考评制度有依据,职工参与有方向

为进一步规范“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考评机制,一四团党委制定印发了关于《一四团“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考核办法》以及农牧连队和企事业单位、连队职工和城镇居民参与创建活动考核评分表。同时在农牧连队还将“创建活动”纳入工会网格化管理中,充分发挥各级“和谐小康家庭”在班组中的作用。形成了“团工会―连工会―工会小组长―和谐小康家庭―职工家庭”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员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各基层工会结合本单位的创建方案,制作了达标台、评比表、申请表,严格按照程序评选。进一步完善了《连规民约》、《职工考核奖惩办法》、《职工绩效积分评分表》和《入职积分制考核办法》等配套制度,有力加强了职工群众的组织纪律性,使连队、家庭的环境面貌、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转变。

通过开展“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团场连队环境大变样,道路通畅、绿树成荫,职工住房宽敞明亮,房前屋后整洁干净;广大职工群众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节约治家、环保绿家、勤劳发家、和谐兴家的理念不断增强;职工精神大变样,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蔚然成风;社会风气大变样,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社会治安得到根本好转。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7

一、以系统培训、开展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在全市推广宁江区教育局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培训的经验,协调各县(区)全面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培训计划,力争三年内全市每所中小学(包括村小)至少有一名经过培训并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举办第二届全市中小学德育干部职业技能竞赛、全市中小学德育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大赛。

二、以“十心”教育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大讨论活动。筹备召开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各地、各学校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出台《松原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

三、以营造书香校园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认真抓好“建设幸福中国”、民族团结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我读书,我文明”主题道德实践征文活动。

四、以家长学校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深入落实《全国家庭教育“xx”规划》和《松原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努力提高家长学校办学水平。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优质课评选活动和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研活动,继续开展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创建活动,年内创建10所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

五、以建立校外教育活动场所与学校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通过开展调研活动,举办校外教育论坛、开展校外活动场所优秀课程评选等活动,积极推进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8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

0 前言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析和研究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加强心理品质的提升,为成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消除大学生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应该如何?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总结出围绕高职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八项核心能力,形成“个性与共性、教学与学工、课内与课外”三融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1.1 面对个别学生的咨询性个体心理辅导形式

个别心理辅导(咨询)是单独与咨询师面对面的交流,这种稳定的关系本身就有疗愈的作用。个别辅导(咨询)有利于解决来访者深层的问题,咨询师可以对来访者的生活史,现在的主要心理矛盾、心理结构、心理发展阶段、主要防御机制等指导今后咨询的关键点做非常系统的判断和评估。特别是刚开始进行心理咨询时,以个别咨询开始将使来访者较快地获得稳定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一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在校生达到了15000人。如何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环境,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拥有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充分发挥潜能,是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学校于1999年就组建了“聆灵心声”心理健康咨询组织,采取信函式的一对一的个别咨询方式。并于2004年正式组建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现有专兼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二十名,实行心理咨询师联系院系制度,建立有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心理咨询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网络制度。新生入学期间,利用SCL90量表和大学生人格问卷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对得分高的学生专门建立特异体质学生档案,给予重点关注并提供专门的心理支持服务。

1.2 面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

个别辅导有利于解决来访者深层的心理问题,但由于世俗的偏见和对心理咨询缺乏了解,使许多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顾虑并望而却步。一方面,心理普查的结果不容乐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大量存在,一方面,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又门可罗雀,少有人问津。如此情形让心理咨询师们也很困惑,是坐在咨询中心等学生来访,还是走出去,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心灵相通呢?面对全体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更能发挥其教育优势。

发展性心理辅导着眼于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与潜能开发,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尽可能圆满地完成各自心理发展历程,妥善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开发其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由于较少提及心理问题和障碍,使广大学生更易接受。此外,团体辅导中更多地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

基于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的优势,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以课题为依托、以校园为实验场所、以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性实验研究。

2.1 时附锥

团队成员自课题申报开始就着手前期的准备工作:组建课题小组、整理课题申报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组织教师赴北京大学分期分批进行拓展师资培训学习并取得相关资质、组织教师进行体验式学习模式理论学习和探讨、组织教师进行团体辅导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课题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后,团队成员于2009年5月正式启动研究工作,6月份开始设计拓展项目及实施方案。成立学生社团――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协会完成招募实验组成员。

2.2 心理拓展训练阶段

2009年7月召开论证会,进一步明确培养方案和计划、调整成员分工、细化教育内容;9月在医学院新生中招募实验组成员,从268名志愿者中随机分层抽样选择55名同学作为实验组学生,并确定了对照组学生。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课题组对09级实验组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培养。按照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进行循序渐进设计,分别围绕环境适应、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自我认知、自我控制、情绪管理、创新实践核心能力模块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心理拓展训练并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全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心理测量,作对比分析研究,总结实验组中出现的问题,并调整相应的培养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3 任务和项目驱动活动阶段

在设计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在“边研究、边试验、边修改”基础上进行探索,收集效果反馈资料;为了达到“先行后知、知行结合”的目标,特制定出“任务驱动计划”和“项目驱动计划”让学生的健康积极发展――核心能力,通过活动体验与参与得以真正的提高与升华。

“任务驱动计划”是指给实验组学生设定特定的任务,不给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在指定的期限内,让学生们自行想办法解决问题与冲突,最终完成任务。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筹经费拍摄校园情景DV剧并举行全校首映礼、组织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组织首届PPT达人大赛、首届阅读经典读书创意秀大赛等一系列的“任务驱动计划”,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前期心理拓展训练的学习成果。最终,校园情景DV剧《安放青春》在全校成功首映,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首届PPT达人大赛、首届阅读经典读书创意秀大赛等都好评如潮。

“项目驱动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第三学期时由实验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的项目组接受不同的挑战,培养深层次的心理品质和创新精神。分别组建:助教组、创业组和科研组。助教组负责协会新成员的纳新及承担新成员部分课程的授课任务。开设“学生大讲堂”,定期面向学校全体师生作专题讲座;创业组学生自由组合,又细分为若干小组,书写创业项目立项书,进行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调查,建立严格财务及分配制度,组建团队真金白银、自负盈亏进行创业项目活动,各创业小组均取得了较好的战绩;科研组也遵循自由组合和兴趣相投原则,细分若干小组,首先进行文献查新,小组进行头脑风暴法,确立研究方向。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研究进展,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活动,并撰写学术论文并公开发表。

此阶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方式――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学习方式,鼓畈⒅傅伎蒲行∽榈难生分别在《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等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形成了“教学与学工、课内与课外、共性与个性”三融合的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3 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推广

3.1 学生积极参与高度认同

心理拓展训练虽然都安排在学生课余时间,但学生们却有着高度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每次都提前半小时到达场地等候,分享单中有许多同学写到“期盼一周的活动终于来到了”,“望眼欲穿的团队活动终于开始了”,在轻松、活泼、自在的气氛中,学生们充分地感受着体验式学习的魅力,在“小游戏大道理”中分享着各自的心路成长历程,坚持在每天的感恩簿中记录着点点滴滴的感动。这些都让学生对心理拓展训练产生了高度的认同感和吸引力。任务、项目驱动主题活动的进一步推进,对学生践行学习内容和技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增强综合能力和素质,自信心和成就感不断提升,对活动参与度的热情也不断增加。

3.2 学生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经过三年的教育培养,实验组学生在参加了一系列的发展性团体辅导活动后,其心理测量数据显示,他们在“环境适应、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自我认知、自我控制、情绪管理、创新实践能力”八种核心能力上均有显著提升。实验组与对照组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在未参加活动之前,八项核心能力差异不明显,但参加系列心理拓展活动后,实验组学生的八项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在学业、科研、就业等项目上均优于对照组。

3.3 开发教育课程全校推广

上一篇: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老年教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