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敌“老康”

时间:2022-05-07 01:12:31

在收藏界,人们习惯称康熙年制的瓷器为“老康”,把光绪年仿制康熙的瓷器称“小康”。同样一个“康”字,但“小康”与“老康”不在一个等级上,价格也相差许多。

有人以为捡漏,把“小康”当“老康”买,打了眼。有人不识“老康”,误作“小康”出手,悔之晚矣。鉴别文物是需要有眼力的,眼力高低的根基是文化,文化内涵又重在熟悉了解历史。康熙时期是清代强盛之时,国力似朝日向上,光绪时期则内外交困如夕阳残照。瓷器虽无语,无语胜有声。我听业内人士讲,比如“老康”的器皿如盘子很“硬”,重量大,像个硬汉子;光绪时期偏“肉”,整体发软,有点奶油小生的味道……

在承德避暑山庄,展有康熙用过的甲胄和强弓等,看一眼便知道玄烨强健威猛大树迎风,若将这行头给载套上,d许连走路都费劲,更不要说纵马山野、击熊射虎。如果论治国,这位后朝君主比他的先祖就差得更远了。

康熙与光绪,“老康”与“小康”。从君王到瓷器,从康熙大帝到窝囊天子,有些事情是学不来的。与其如此,倒不如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不玩花活,不学皮表,不图热闹,不霍钱财。

人如此,事亦然。说来古时民间牌坊,多是上方恩赐或民众自发,真名实姓为某方面的典型建立。内容或表彰其功勋、科第、德政,或向世人昭示其忠孝节义。石牌石坊,不同书籍。纸张易损,坚石不灭。故此,刻于牌坊上的人物、事迹、书丹及墨宝,需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和众口评说。怕就怕草率出误差,麻烦就大了:毁之可惜,存之尴尬;移之不动,立之添堵。可能也正因这一点,后来凡建牌坊都十分慎重,少有“任性”。除新建庙寺建几道明示路径层层迎引,民间已少见耗费巨资大兴建牌坊之举了。

但“任性”者依然有。某贫困县耗资1.3亿元建1.7公里87座牌坊群。最大的一座碑高达37.7米,上面群龙环绕、气派十足。但麻烦已接踵而至。且不说一个贫困县该不该花这么多钱搞这么一个“新景观”,单说牌坊上题字官员有的已经锒铛入狱,就令建牌坊者十分尴尬:不凿,有损当地形象;凿吧,才建成就凿,太伤颜面。

如果把古牌楼比作“老康”,这新牌坊群亦可比作“小康”。“老康”石心石表重在教诲,“小康”水泥挂面喜饰华容;“老康”字字千钧方正可敬,“小康”行草混杂让人难认;“老康”人物过硬有口皆碑,“小康”雷同一色,不知表彰他人还是为自己树碑立传……

当下贫困县的首要任务是带领群众奔小康。奔小康的路子很多,没有必要像“小康”那样仿学“老康”,学也学不像。说是通过了各程序以后才建的,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若不是决策者“任性”,搞这么大的一组不伦不类的建筑,且在建前就有反对的声音,又占了很多耕地,不可能说建就建起来。

“任性牌坊”如拿到鉴宝节目,专家会说:“是不是钱多得没处花了?”

(摘自《中国文化报》 图/陈明贵)

上一篇:门口开了生鲜超市 下一篇:人类学的阿里月亮西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