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员年终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9 11:28:43

农技员年终总结

农技员年终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工作原则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与“三级联创”、“先锋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进一步探索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有效手段,大规模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工作目标:

到200*年3月底前,完成省委提出的:全县通达有线电视的乡镇、行政村的终端接收站建设率达到80%,再通过2年的努力,至200*年6月底前,完成中央提出的:全县所有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形成以利用有线电视网络为主、互联网为辅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体系;建设××江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分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基本建立教学课件制作开发、综合利用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一个责任明晰、制度健全、有序运行的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确保广大党员干部真学真用;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和技术服务骨干队伍,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取得实效。

3、工作原则: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认真探索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形式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二是整合资源,加强协调。要整合、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要加强工作协调,充分调动和发挥部门和乡镇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三是量力而行,稳步推进。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试点工作,必须与经济承受能力统一起来,不搞“一刀切”,不增加农民负担。

四是突出重点,注意实效。要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同步推进,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教学资源建设;在加强骨干队伍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服务工作。

五是分层进行,分级管理。部门和乡镇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县级有关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各项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完善,前端播出平台和辅助教学平台的建设、运行与管理工作,“乡土教材”的开发制作,对试点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各乡镇负责基层接收站点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实施,骨干队伍的建设与培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六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坚持“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创特色”,对上回答好问题,对下解决好问题。全面统筹“建、管、学、用”,探索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

二、主要任务和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主要任务

1、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层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根据《××江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试点实施方案》和《××水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试点实施方案》,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从2005年6月开始,到2006年3月底前,全县通达有线电视的14个乡镇全部建立终端接收站点,建点率达到100%;通达有线电视的79个行政村建立64个终端接收站点,建点率达到80%。到2008年6月底前,全县170个行政村建立终端接收站点153个,建点率达到90%,有条件的乡镇逐步实现终端由村到户的延伸。各乡镇在基层终端接收站点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同时注意与“安家工程”,以及行政村区划调整等活动相衔接。

2、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参照省、市远程办制定的教学大纲,根据我县农村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在充分利用上级已有资源和整合全县现有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开发一批适合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资源综合开发网络。现有远程教育课件资源的整合、开发,原则上采取行政手段,将需制作开发的教学课件,根据工作职能和任务,请有关部门和乡镇分别承担。在××党建、××互动点播频道、农技110网等资源库的基础上,建设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资源库。

3、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的建设。以省、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传输系统为主教学平台,将中央发送的教学节目和省、市制作的教学内容传输到基层接收站点,2006年年底前,完成××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分平台的建设,插入适合本县需求的教学内容。2006年6月底前,依托整合县政府电子门户网、农村科技远程教育网,以及农业部门的“农技110”等,建立县级互联网辅助教学平台。形成以有线电视网为主、互联网为辅的××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传输系统。

4、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农业、党校、共青团、教育、广电等部门和农村工作指导员、青年志愿者、农村中小学教师以及乡村党员干部的人才优势,组建专兼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教学和技术服务骨干队伍,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骨干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5、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机制的建立。探索并建立健全一套符合××实际的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与机制、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效果评估和激励约束机制。将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效果纳入农村基层党组织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二)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是教学资源如何整合的问题。要认真研究教学课件的制作、使用和管理,积极探索建立教学课件开发与制作的长效机制,满足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学习需求。

二是各项资金如何筹措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物理资源和教学资源,探索多渠道筹措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资金,合理确定各方面的投资比例,有效解决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日常运行与管理维护的经费。

三是教学组织和管理如何优化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形成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育成效评估体系,促进农村基础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素质,加快农村奔小康的步伐。

四是群策群力的工作机制如何形成的问题。要积极探索形成各级党政机关和相关部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上下协同的工作格局,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五是辐射功能如何发挥的问题。要研究全面铺开的时机,在稳步推进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覆盖面,将现代远程教育延伸到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工作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从2005年7月开始,建立县乡两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委领导的指示和远程教育相关会议精神,明确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组织力量对现有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以及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乡镇和村级经济基础、领导班子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层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分为两期三个批次进行:第一期到2006年3月底前,完成省、市委提出的:全县已通达有线电视的14个乡镇和64个行政村完成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共建立终端接收站78个;第二期至2008年6月底前,完成中央提出的:全县所有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具体分三个批次:有线电视已通达的14个乡镇和12个依托中小学校建点的行政村作为第一批次,于2005年底前完成建点工作;根据目前条件好差确定52个已通达有线电视的行政村作为第二批次,于2006年3月底前完成建点工作;其余15个已通达有线电视的行政村和91个目前尚未通达有线电视的行政村作为第三批次,视条件成熟情况于2008年6月底前完成建点工作,先通达有线电视,然后再建站点。极少数地处高山、确实无法通达有线电视的行政村,采用卫星数据接收等方式建站点。

3、实施教学阶段:从2005年7月开始,已建基层终端接收站点,利用省、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传输系统主教学平台,和县级互联网辅助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探索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建立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和基层终端接收站点设备使用管理等制度,逐步建立远程教育学习激励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

4、评估总结阶段:各乡镇要坚持边试点、边总结,及时做好阶段性的总结回顾,到2005年底,要对接收站点建设、教学和管理模式、工作运行机制、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等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估,在此基础上,向县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报告试点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从2006年10月开始,对试点工作整体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四、组织领导和管理

1、建立机构,加强工作指导。根据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试点工作会议的精神和省、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县委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县委副书记××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峻、副县长王新荣同志任副组长。县委办公室、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卫生(计生)局、县司法局、县农业局(农办)、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气象局、县委党校、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综治办等19个单位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名称为××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简称县远教办),与县委组织部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合署,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和县委组织部部务会议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承担全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检查监督、指导服务等职责。各乡镇也要建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切实加强对本乡镇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

2、明确职责,加强组织协调。按照“四到位”和“五落实”(即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及资金到位,和传输网络建设落实、教学资源落实、乡镇和村接收站点建设落实、各级经费投入落实、技术方案和技术骨干培训落实)的要求。县远教办制定县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职责任务表,在终端站点建设、互联网辅助教学播出平台建设、设备配置、教学资源整合和开发、资金筹措、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具体任务要求。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总体设计、协调和规划,统筹兼顾地开展工作,要切实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相关任务,既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发挥好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作用,对上及时汇报,对下及时沟通,部门之间及时协调。同时各成员单位要联系一个乡镇,具体负责一个乡镇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

3、多方筹措,落实工作经费。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有关规定,全县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所需经费,在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县财政有计划拨付专款,党费适当补助的基础上,按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多部门多单位共建的原则进行筹措。一是各乡镇和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的行政村建立终端接收站点,所需经费原则上自行解决;二是充分利用教育部门现有设备,整合资源,依托中小学校建立终端接收站点;三是将财政拨款付有关用于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民培训等相关项目,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设施;四是把乡村基层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作为各级领导和部门与乡村对口帮扶联系及派驻农村指导员等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五是在自愿的前提下,鼓励社会力量出资共同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层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工作。同时,各级要建立规章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保证专款专用。项目实施、设备采购要严格按照《采购法》的规定程序进行,确保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试点工作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成“放心工程、廉洁工程”。

4、抓好培训,加强队伍建设。按照全国远教办远通字[2005]9号《关于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试点工作中骨干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县级工作骨干参加省里负责的培训,乡镇、村两级工作骨干由县里负责培训,时间5-7天,约40-50学时。乡镇、村两级工作骨干的培训,要以终端接收站点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内容为重点,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站点工作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操作站点设备,有效地使用和管理教学课件,独立排除一般性故障。要根据终端接收站点建设的进度,依托人事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的“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合理安排乡镇、村两级工作骨干培训时间。

农技员年终总结篇2

关键词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对策;江苏南通;通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78-02

南通市通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江苏省东南部。通州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全区辖17个镇(区、园、街道),208个行政村,64个社区,38.36万农户。耕地面积7.02万hm2,人均耕地面积560 m2。201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93.23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361元。2015年,通州区继续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不断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为农服务效能,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1 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1.1 发展过程

近十几年来,全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经历了2001年、2002年、2005年、2008年4次镇事业单位改革和2010年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区各镇设立了镇农业服务中心,与镇畜牧兽医站合署办公,由区农委和镇政府双重管理,人员、经费由镇人民政府管理,区农委负责业务管理。建立了一个以区农技推广服务队伍为核心,镇农技推广队伍为骨干的融各专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1.2 组织机构

2015年,通州区部分行政区进行了调整,现有西亭等7个镇、金沙等4个街道、锡通科技等5个产业园,全区共有镇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14个,其中镇农业服务中心7个,镇畜牧兽医站7个。各个街道、产业园设有农村工作局(高新区、南通空港产业园除外),从事农业服务与农技推广工作。

1.3 人员结构

通州区核定镇(区、园、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农村工作局编制233个(兽医站编制单列),目前实有216人。从年龄结构看,整个镇级农技推广体系以中青年为主。29岁以下2人,占总数的0.93%;30~39岁之间81人,占总数的37.5%;40~49岁之间75人,占总数的34.7%;50岁以上58人,占总数的26.9%。但镇畜牧兽医站现有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核定编制60个,实有28人。其中,50岁以上的14人,占总数的50%;40~50岁之间3人,占总数的10.7%;40岁以下11人,占总数的39.3%。从学历结构看,以大中专为主。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38人,占总数的15.6%;大专学历129人,占总数的52.9%;中专学历43人,占总数的17.6%;中专以下学历33人,占总数的13.5%。从职称结构看,以中初级为主。其中,高级职称12人,占总数的4.9%;中级职称78人,占总数的32.0%;初级职称154人,占总数的63.1%。2017年前有5人退休(其中2016年有2人退休,2017年有3人退休)。

2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主要成效

2.1 建立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

2012年,全区17个乡镇按照“有先进的服务手段、有优良的专业人员、有规模的示范基地、有严格的责任制度、有稳定的财政保障”五有标准建设,都建立了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修缮或改扩建了办公用房,添置必要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及乡镇履行公益性职能必需的其他设施设备,改善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手段,提高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

2.2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通州区从2007年开始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和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2015年,根据通州实际围绕粮食作物、园艺业、纯畜牧、渔业、蚕桑业5个主导产业,筛选主推品种与主推技术,遴选出2 830户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重点选择一批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挂钩对接,强化科技服务,辐射带动更多农户。精心选聘责任心强、专业技能扎实、学习能力突出的农技指导员257名。推行农技人员聘用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一村一名农技指导员制度、多元化农技推广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和知识更新制度等制度。建设“五统一”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站,建立“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通过农技指导员手把手、面对面地技术培训指导,提高了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自我发展、辐射带动”3个方面的能力,使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成员,成为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大力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入棚、入场入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1]。

2.3 实施农业三新工程

为加快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根据江苏省农委的全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通州区农委积极组织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申报三新工程项目,成为三新工程实施主体,建立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示范基地依托扬州农业大学、江苏农科院、南通农校等科研单位,秉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宗旨,组织周边的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等到基地现场观摩、培训。

近几年,通州区实施的三新工程有蔬菜种苗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肉羊高架舍饲适度规模养殖模式示范与推广、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精品葡萄优质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油菜机械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力生产率,从而提升现代农业整体水平[2]。

2.4 分层分类地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2.4.1 农业技术指导员培训。通州区农委每年从科技入户的指导员中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指导员参加农业生产技术部级班、省级班、县级班培训。2015年,全区共有107名技术指导员参加了由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无锡渔业学校、扬州大学农学院等农业科研院校组织的省、县级班培训,通过培训,加深对农业科技理论的认识,了解国家最新的农业技术与发展政策,转变落后的农业科技推广理念,提高了理论知识水平。

2.4.2 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程。按照“干什么、学什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省级开设重点骨干班、市级开设县乡农技人员培训班、县级开设乡村农技员培训班,重点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培训,围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亟需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农民急需的科技信息,对农技人员开展重大实用农业新技术等培训。农技人员每2~3年就能接受1次4 d以上的集中培训,切实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为农服务水平。

2.4.3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2015年通州区农委共举办高效粮食种植、蔬菜园艺高效种植、插秧机手、畜禽饲养员、农资营销员、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各类农业技能培训班19期,培训职业农民3 238人,培养出一批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3]。

2.5 运用信息手段推进科技快速入户

2.5.1 手机报。通州区农委为每一位科技示范户与技术指导员开通了《农家致富》手机报,定时地为广大农户发送最新的种养殖技术、农业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资讯。

2.5.2 网络书屋。区、镇级的农技推广人员开通了“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它以丰富、权威、实用的科学知识和供求信息为主要内容,提供有针对性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于农民朋友和农业技术人员。

2.5.3 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为全面提升通州区基层农技推广公共服务能力,从2013年10月起,在欧美同学会的牵头下,通州区农委与中国农科院信息研究所密切合作,搭建起覆盖全区的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平台设有一万个为什么、农事黄历、点子大王、田间课堂、专家会诊、农技问答、诊验交流、技术明白图等22个专栏,区、镇两级专家以及种养大户共100人为云平台终端用户,专家指导员在下乡服务时利用信息终端,为农民、基地、园区等解决产前、产中、产后问题。种养大户在种养殖生产过程中,碰到任何疑问,随时可在平台上请求专家帮助,在最短的时间得以解决。

2.5.4 学习讨论群。建立通州区农资群、葡萄种植群、家庭农场主群、农产品电子营销群等微信群、QQ群,方便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农技推广队伍年龄老化、知识陈旧

推广队伍中年轻人较少,招聘的年轻人才留不住,人员编制空缺,将会出现断层。而现有的农技推广人员,大部分专攻于传统农业,对现代高效农业仍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亟须增加精通现代高效农业的“复合型”技术骨干人才,才能将日新月异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至千家万户[4]。

3.2 “乡镇管人、区级管事”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农技推广

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的具体人事由乡镇统一调配,普遍存在农技人员被随意调用或借用的情况,在岗的技术人员还要应付和承担乡镇的一些中心工作,导致农委下达的工作任务无法按时高质量完成。虽区农委就农技推广情况对乡镇人民政府有考核项,但分量小、力度不够,应加大考核分数的占比,从而提高乡镇政府对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农技推广人员在编在岗,集中精力专心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3.3 农业技术培训效果不明显

通州区每年有3 000人的职业农民培训计划,每年都请相关专家以及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农业大学、江苏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教授来集中授课,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较少。许多农业生产大户忙于田间生产管理,没有时间来听课。这就更需要农技人员多学习先进农技知识,多下乡指导。因此,要加强对区级和镇级的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多参加一些高等院校的培训,并且多组织农技人员去先进的农业科技园区参观,以提高农技人员的技能水平。

3.4 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通州区农技推广依托科技入艄こ毯突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补助项目,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绩效评价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发放补贴。但2016年2个项目均取消了此项补贴,仅有下乡公共交通及通讯费用支出,通州区虽已镇镇通有公交车,但还没有达到村村通公交,况且近几年乡镇合并,几个村合并为一个村,范围非常大,乘公交车去为农服务不太现实,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应增加工作经费,配备下乡交通工具或是增设下乡交通补贴,解决农技人员来往交通不便之苦,提高农技人员下乡的积极性。

3.5 农业技术岗位设置机制有待调整

通州区现行的事业单位技术岗位设置的比例为初级∶中级∶高级=6∶3∶1,由于中级与高级的比例较小,导致许多农技人员评到了职称而无法聘用,有的甚至到退休仍是初级岗位。新招聘的研究生初定为中级,因岗位不足只能聘为初级,使得高材生不能安心于基层工作,这些人最终辞职或考上公务员就离开了。应适当调整岗位设置比例,增加中、高级岗位的聘用人数,解决农技人员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 参考文献

[1] 线全忠,王振成,刘洪祥.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3):113-114.

[2] 王冰.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361-362.

[3] 田艳平.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J].当代农机,2012(6):73-74.

农技员年终总结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任务,着眼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城乡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以通信网络及互联网为主要载体,使远程教育的各种资源惠及广大人民群众,逐步在全市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大规模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起“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构建和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工作目标

在今明两年时间内,依托网通公司的通信网络及技术力量,在我市各乡镇(街道)、行政村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完成全市565个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其中,20*年9月底前,完成首批286个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任务,余下的279个接收站点于20*年9月底前完成,接收站点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初步建立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形成管理科学、运行规范、学用结合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长效机制。

三、基本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个中心和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把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

2、加强协调,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现有设施、技术,人才等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

3、勇于创新,务求实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要注重把中央、省委、*市委的精神与我市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对上回答问题”与“对下解决问题”统一起来,不断研究试点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统筹“建、管、学、用”,重实际,讲实用,求实效,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长效机制。

四、主要任务

1、建设一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依托网通公司的网络资源,采用基本型(宽带网+机顶盒+电视机)和扩展加强型(宽带网+机顶盒+计算机+投影仪)两种建设模式,以基本型模式为主,建设我市终端接收站点。乡镇(街道)按扩展加强型模式建设,有条件的行政村也可按扩展加强型模式建设。

2、建成一组支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工作平台。依托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市分公司,建设我市教学资源库和辅助教学网站等工作平台,逐步实现与中央、省、*市教学资源库和辅助教学中心网站的互联互通。

3、整合开发一批适合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有关单位、部门优势,采取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开发教学资源,形成上下协同、互相补充的教学资源开发协作网络和机制。除按时完成中央、省、*市下达的教学资源建设任务外,还要积极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符合*本地实际的乡土教材,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提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数量充足、通俗易懂、调用灵活的教学资源。

4、建设一支服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队伍。依托现有的党员电教、党校、农村学校和网通公司等各方面的科技、人才力量,组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和技术服务队伍,逐步建成全市专业的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骨干队伍,最终实现终端管理规范化、播放制度标准化、管理人员专业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

5、建立一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包括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管理体系、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效果评估和激励约束机制,以及相关部门、社会力量的配合、协作等工作机制。

五、注意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整合多方资源,有效地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建设、骨干队伍建设、终端接收站点的日常管理维护等经费保障问题,探索共建、共管、共享的模式和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

二是抓好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教学和技术服务队伍的组建、培训和管理,实现现代远程教育骨干队伍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是坚持部门建设为主,市场开发为辅,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努力满足我市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学习需求。

四是建立科学的“学、用”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终端接收站点的作用,准确评估农村党员干部接受教育培训的成效,真正把“学、用”落到实处。

五是把握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与特点,探索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长效机制,逐步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六、实施步骤

按照市委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全市第一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从20*年4月开始,大体分四个阶段:

1、准备和动员阶段(20*年4月):4月30日前,组织力量对全市现有的基础设施情况、教学资源存量和党员干部对教育内容需求情况,各乡镇(街道)、行政村的经济状况、班子状况等进行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各项具体建设工作方案。召开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2、全面建设阶段(20*年5月至20*年9月):从20*年5月开始,在全市开展终端接收站点基础设施建设,组建管理、教学和技术骨干队伍,并分级分类开展培训。5月底前,初步建成辅助教学网站。20*年9月底前,完成全市565个接收终端建设任务。首批286接收终端在20*年9月前完成,余下的279个接收终端在20*年9月前完成,使全市接收终端覆盖率达到100%。市远程办按照基础设施建设的设备、技术与质量等标准对全市接收终端逐一验收。

3、组织教学阶段(20*年5月份开始):按照“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的原则,在已建成的终端接收点,及时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探索教学与组织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要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把党员干部的学习与农民群众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辐射功能,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要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和科技人员深入农村,现场为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教学辅导,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4、总结评估阶段(20*年9月开始):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对全市首批建成的286个站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骨干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工作机制研究等进行总结评估,对全市的接收站点进行检查验收,上报工作报告,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迎接下一步上级检查验收。

七、经费筹措

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所需资金,按照分级管理、共同负担原则,主要由省、*市、*市三级财政承担。同时,要积极探索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建的新路子、新模式,广开渠

道,多方筹措,减轻财政负担,但绝不能增加农民负担。

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基本型终端接收站每个站点建设费用为2950元,省、*市财政对每个终端接收站点各补贴500元,剩余1950元由我市财政解决;扩展型终端接收站点超出基本型部分的建设费用,由站点自行解决;工作平台及网络建设费用,由网通公司负责。

基本设施运行维护费用:每个终端接收站点的年通信费用由省委组织部从代省委管理的党费中支出;工作平台运行维护费用由网通公司负责。

骨干队伍培训费用:管理人员培训费用由组织部负责协调,教学人员培训费用由各相关业务部门负责,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费用由网通公司负责。

教学资源建设费用:主要由承担制作任务的部门和单位解决,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八、组织管理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件功在当前、利及长远的大事,是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工程,全市各级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组织,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领导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指导督查组、基础设施建设组和教学资源开发组,具体负责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综合协调、试点建设指导、基础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各乡镇(街道)也要建立领导协调小组和工作机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2、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市委组织部负责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牵头抓总和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市委党员电教中心负责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并负责统筹安排各部门教学资源开发和制作;市财政局负责远程教育专项经费的落实和监督划拨;市教育局、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卫生局、科协等单位负责协助相关部门建立教学辅导队伍;网通公司负责教学资源库和教学网站以及终端接收站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训远程教育专业技术人员,为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其他成员单位要按照领导协调小组的安排部署,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和配合。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制作和提供各自领域的远程教育教学课件,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提供服务和保证。

网通公司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并建立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工作台帐。按照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的技术指标要求,进行线路架设以及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乡镇(街道)和行政村要做好终端接收站点建设的各项准备和配合工作。具体要做到“三个落实”:一是落实责任。建立和落实党委、政府抓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目标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力争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二是落实场地。终端接收站点的场地要按照“八有”“四防”的标准建设。“八有”即有固定用房、有规范的标志牌子、有遮光用窗帘、有稳定的交流电源、有足够的桌椅和电视柜、有声像资料保管柜、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规范的活动记录簿;“四防”即防尘、防潮、防漏、防盗。三是落实管理人员。每个终端接收站点至少要选配一名管理员,具体负责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保持站点的安全和整洁,及时与网通公司沟通设备运行状况。村级接收站点管理员的选择,原则上从负责日常工作的村党支部委员中选配。

3、坚持学用结合,务求取得实效。各党委、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狠抓管理、教学和运用,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科学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适用性。要加强教学辅导,通过多种形式,面对面地为党员干部和群众解疑释惑。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辐射功能,把党员干部学习和农民群众学习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党员电教农村科技致富工程示范基地的作用,增强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农技员年终总结篇4

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20人,其中:妇女党员5人,60岁以上党员4人,中专1人,高中2人,初中16人,小学1人。FFF党总支自2000年村级体制改革以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为目的,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本村地处城郊、背靠“两山两水”的优势,狠抓科技兴农和“菜蓝子”、“米袋子”和“猪沼”工程以及退耕还林工作,并多渠道筹集资金兴办公益事宜,使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完善,“三个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全村呈现出经济增长、粮食有余、民放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在今年的“云岭先锋”工程开展中,党部支这面旗帜充分发挥了作用,全体党员干部争当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兵”,涌现出了一批致富能手和积极分子要求参加党组织,使大围山脚下这面党旗更加新红。

一、树好总支这面旗帜,狠抓基层组织

2000年农村体制改革以后,为树好党总支这面旗帜,新上任的党总支“一班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他们在群众面前许下诺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把老百姓要求办的事办好,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共产党员。”在抓基层组织建设中,党总支始终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五个好”要求加强自身建设,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转变作风、制定和完善各种职责和制度,发挥了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当好“带头兵”。在经济发展中,围绕“两山两水”优势(即:大围山、团坡火山、红旗水库和团坡水库),理清经济发展思路,提出了“三抓住、三提高”的经济发展思路,即:抓住县委、县政府实施以国家大围山原始森林为主的旅游业开发机遇,提高村民的旅游服务意识;抓住省农业厅在该村组织实施“科技示范村”的机遇,提高村民的科技意识;抓住县级农村生态示范村的机遇,提高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党总支“一班人”带领群团组织兴办公益事宜,重点把“民心工程”逐项落到实处。通过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又充分发挥了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一心为民,争当致富百姓的“带头兵”

FFF村党总支忠实履行一心为民的神圣职责,自觉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执行者。三年来,始终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严格按照“”制度和民主生活、民主评议制度,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听取群众意见,分析研究,统一党员干部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一心为民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上,三年来,FFF村过去的网状羊肠泥路变成了整齐光滑的水泥卫生路,一条长1040米,宽6米的水泥道路贯穿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围绕大围山旅游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居住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结合旅游服务业,办起了“农家乐”,吸引外来旅客到农家食宿,既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党总支举办的农函大科技培训班,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了各种种植、养殖等科学技术和管理技能,党员干部在脱贫致富中,率先搞好种养业,在他们的带动下,仅种植草果、灵香草就有200余户,养殖专业户20余户,2003年,FFF村经济总收入291万元,人均纯收入1372元。

三、重教育、打基础、兴科技、求发展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的提高,科技的发展。FFF村党总支认为,人民群众要脱贫,教育是基础,经济要发展,科学技术是动力。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必须从教育抓起,为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改变教学环境,党总支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出售了村委会办公地点,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同时向外争取资金,教育建设先后投入资金30余万元,改变了FFF小学的教学环境。在科技发展方面,于2001年争取省农业厅在本村组织实施“科技示范村”的机遇,组织党员、群众参加农函大班二期,66人参加农函大科技培训班,学习各种种植、养殖技术,为本村的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为农民的增产增收创造了条件。在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狠抓农村“猪沼”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三年来全村新建沼气池220口,占总户数的71%,团坡火山退耕还林800余亩,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农民的教育意识已得到增强。

四、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三个文明”健康发展

由于村委会办公环境受限制,党建目标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为改变办公条件,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于2001年动工,2002年初竣工,投资18.5万元,新建了364平方米的办公楼,进一步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筹集资金2万多元,完成了碾房沟和龙树桥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粮食增收创造了条件,为“三个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FFF党总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心开展工作,通过“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健全了工作机制,完善了基层党组织各项目标、职责和制度,党员自觉成为宣传政策、遵纪守法、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先锋,通过各项制度的落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排头兵”作用,调动了广大积极分子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

党总支为丰富农村民族文化生活,在抓好党建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注重抓好农村业余文化的宣传教育,在共青团、妇女、民兵中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农村业务文艺队伍,在党的正确引导下,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体育、科普活动,为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既宣传了党的政策,又丰富了农村文化,这支文艺队还积极参加全县“云岭先锋”进行“三下乡”活动,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农技员年终总结篇5

【关键词】农业科技人才;问题;对策

农业科技人才是推动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作为农业大省,农业是湖南省的支柱性产业。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13年,湖南省各类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为26941人,占全省科技人才数量的12.9%。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仍有不少的提升空间。如何正视这些问题并探索解决办法,是一个重要课题。

1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发展历史、体制结构、经济环境等一系列原因的影响,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总量不足,严重影响发展后劲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总量不足,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不相适应。从数据来看,每百亩耕地平均有农业科技人才0.065人,略高于全国0.0491的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总量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后劲。

1.2农业科技人才的结构不合理,缺乏应有的活力

结构不合理表现于学历、职称、年龄和专业等四个方面:从学历来看,高学历人员少,低学历人员多;从职称来看,高职称人数少,低职称人数多;从年龄来看,断层情况严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从专业结构看,单一专业技术人员多,能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复合型技术人员和拔尖技术人才少;传统农业产业人员多,新兴产业的人员少;种植业中育种技术人员多,耕作栽培技术人员。

1.3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从学历教育来看,尽管湖南省拥有湖南农大、中南林科大为代表的高等院校,但总体来说,学历教育处于整体滑坡状态;从农业相关培训活动来看,培训频次不够,培训内容脱离实际;从农业科技人才的管理方式来看:一是,管理体制不合理,配套机制不到位;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留不住人才;三是,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得制定农业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

1.4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不足,影响技术创新和转化的顺利进行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科研单位的人均投入远低于全国科研单位的平均水平,农业科研的投入强度不到1%,而发达国家的比例达到了4%;二是,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错位明显。一是,农业院校毕业生“跨专业”就业现象突出,不愿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二是,现有农业科技人员流失现象普遍;三是,大批具有初、高中学历的潜在科技人员流失严重。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错位,加剧了农业科技人才的流失,影响了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成果转化。

2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农村和农业的根本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特别是具有一定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的农业科技人才,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要做好农业科技人才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更新人才观念,构建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

首先,更新人才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人才观念必须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需求,要求我们克服人才浪费的短视观念,改变“重使用,轻培养”的传统做法,切实重视人才培养工作,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正确观念。其次,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政策扶持机制。一是,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二是,加大在农业科研领域的政策倾斜程度,建立在项目审批、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机制。最后,完善法律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机制。通过建立地方性的政策法规,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保障农业科技人才开发、利用的具体实施,保障科学探索和科技发明的知识产权,为农业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2.2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环境

首先,加强学科教育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一是,要做好农业科研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做好农业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质量,提高创新能力;二是,拓宽农业学科生源渠道,优化专业结构,实行有针对性的岗位培养机制,建设农民大学,着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三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涉农专业的职业教育中大力发展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提高涉农专业学生的质量水平。其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科技培训水平。一方面,强化农业科技基地的作用,在实现科技服务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另一方面,要创新培训模式,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培训水平。

2.3设计评价体系,建立完备的人才保障环境

首先,建立人才评价机制,提高人才管理水平。通过在管理目标、制度、评价标准、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以业绩、品德、知识和能力为重点的人才绩效评价体系。其次,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是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先进的信息化环境是农业科技人才发挥自身才能、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条件。利用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着力推广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物联网以及电子货柜等信息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快农业与信息化的融合。最后,建立激励制度,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建立全面的激励制度,政策上从优,经济上重奖,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一方面,通过完善薪酬体系突出物质奖励,进一步提高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待遇,加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的奖励力度,使知识价值与经济价值等价起来,避免“脑体倒挂”的现象出现;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科学奖惩机制强化情感激励,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创造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

3结语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农业科技人才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农业科技人才的结构要更为优化,国际经济一体化要求农业科技人才质量不断提高。要实现科技强农战略,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做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

【参考文献】

[1]杨莉.关于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4).

[2]罗鹏,杨学德.浅析农业科技人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1(6).

[3]曹首娟.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实践与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2.

农技员年终总结篇6

**县以“创五好村党组织”为主线,把五项“工程”贯穿始终,注重创新,狠抓落实,力争把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是把“素质工程”贯穿始终,突出提高村干部素质。经常对农村干部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度培训面达到60%以上,使每名村干部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着力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依托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各级党校、农广校、农函大等院校,开展农村干部正规化学历教育,每年组织一定数量村干部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到**年基本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推行“学校+场园”培训模式,筹划建立县级培训基地,组织农村干部分批分期培训。组织强村培育对象村党支部书记参加“素质工程”大专以上学历教育,强村党支部书记必须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木井乡曹庄村党支部书记曹立江利用本村及周边地区小麦种植多的优势,带头办起了全村第一家面粉加工企业,在他的示范引导下,全村已发展面粉厂11家,推动全村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李石门村党支部书记赵义对依靠本村建材业的优势,带头大力发展运输业,全村运输车辆达85辆,成为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二分村党员村主任刘东来投资30万元创办了罐头厂,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个体私营企业53家。

二是把“规范工程”贯穿始终,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行“两推一选”、“一制三化”、村务公开等项制度,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党员坚持依法办事,杜绝各种违法行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和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以规范制度入手,建立健全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机制,扩大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及时沟通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稳定与和谐。

三是把“活力工程”贯穿始终,发挥农村党员的“双带”作用。结合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党员中普遍开展一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通过电化教育、现场指导、定期培训等形式,力争使全县农村党员“学一技,懂一技,带一批”,使50%农村党员至少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并通过专业户帮助一批农户共同致富,形成链式效应。陈官屯乡前官地村党员张香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井机制造业,几年来,他不仅每年有六七万元的收入,还把自己摸索出来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周边的村民,带动了该乡井机制造业的迅猛发展。

四是把“四培双带”工程贯穿始终,解决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即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农村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村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或党总支)书记,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注重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每村经常保持3—5名后备干部,其中包括1名村党支部(或党总支)书记后备人选。据不完全统计,在去年新发展的重点培养对象、入党积极分子或党员中,致富能人达20多人,占所有发展对象的30%以上。

农技员年终总结篇7

1、加强宣传方针政策,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建设氛围。我县电视台开设新农村建设专栏,加强方针、政策和建设典型的宣传。

3、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转移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面向城市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的方向,根据市场的导向,强化对新型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开展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制定免费培训农民工实施方案,到目前,技能性培训2600人,引导性培训3.7万人,转出劳务人员5.5万人,劳务收入1.51亿元。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程进展有序。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3103.992万元。其中,投入2462万元建设通乡通村公路42公里,投入资金362.35万元,修建村内白色水泥路面25823延长米。投入资金48万元,修建u型水泥边沟6500延长米;投入资金42.66万元,安装过户入水桥涵1524节。投入资金99.542万元, 铺修村内沙石道路84460延长米,铺垫达到标准砂石路面;投入资金6000元,修建厕所一座。投资6.8万元,修建院墙240米,投入资金10.6万元,铺设人行道砖3150平方米;投入资金3.5万元,修建井房围墙;投入50.4万元,用于自来水改造工程;投入0.54万元,建设浴池煤仓一处。投入5万元,修水渠400米;投入4万元,焊接铁垃圾箱40个;投入8万元,打自来水1口。

乡镇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乡镇水利站年终工作总结

2012年扶贫工作总结

2012年“三支一扶”工作总结

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促农业事业大发展

2012年新农村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总结

到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8、发展农村新能源,加快沼气池建设进度。加大了对沼气池建设的宣传,发放张贴画120份,使用手册850套,永久性标语13处。投入资金30万元购进沼气灶、净化器 9、实施社会帮建,全社会共同建设新农村。我县现有省级帮建单位2家,市级帮建单位9家,县级帮建单位86----家。帮扶单位共帮扶资金46.27万元,其中,省级帮建单位帮扶资金27万元,市级帮建单位帮扶资金8.45万元,县级帮建单位帮扶资金10.82万元。 省地税局帮扶省级试点村福利镇长征村,投入20万元,建设玉米烘干加工厂和生产高分子秸杆环保装潢板项目。双矿集团帮扶省级试点村兴安乡庆生村,投入资金5万元,抗旱打井50眼,投入2万元,为村里安装4盏路灯。市移动公司帮扶省级试点村永安乡兴源村,投入1.7万元用于抗旱打井。建设银行双鸭山支行帮扶省级试点村某某镇同意村,帮助5户贫困户,每户500元,共计2500元。市信用联社帮扶市级试点村兴安乡永乐村6.5万元。县湿地局帮扶省级试点村腰屯乡常胜村1万元,县工商联帮某某镇扶红光村1万元,县统战部帮扶福利镇东发村30节涵管(折合7xx元), 升平煤矿帮扶永安乡幸福村煤矿石500立方米(折合xx元),县建设局帮扶腰屯村1000元,分给10户贫困户,每户100元,县审计局帮扶升昌镇丰林村6000元,县技术监督局帮扶丰乐镇东风村7000元。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工作采取单位、部门、乡镇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抓具体工作,领导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深入村屯实地考察,与村领导和村民共同商讨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做法。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乡镇也建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帮建单位也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帮建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安排人员具体抓帮建工作,组织专人驻村入户进行指导。

(二)广泛宣传发动。利用电视台开展新农村建设专栏,每周两期。县

委、县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发动全县上下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放宣传单,大力宣传新农建设的工作内容、重大意义、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派选副科级后备干部深入各乡镇,帮助乡镇的新农村建设。各乡镇设立一名宣传员,及时报道乡镇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新动态。

(三)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筹、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县政府今年整合各类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向试点村倾斜,县财政设立新农村建设资金,建立筹资机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整合政策项目资金,拓宽投资建设资料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四)建立民主管理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使农民自觉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尊重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试点村建设方案经过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村民出资出劳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各村相继建立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具体负责各工程项目申报、实施和监督管理,逐步形成农民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

乡镇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乡镇水利站年终工作总结

2012年扶贫工作总结

2012年“三支一扶”工作总结

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促农业事业大发展

2012年新农村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总结

农技员年终总结篇8

近年来,我村党总支面对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民群众想致富、盼技术、要服务的需求,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理念,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支部抓合作社、抓帮带,使农民得实惠的新路子,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找到了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不仅实现农民得实惠的目标,而且更好地加强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取得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的效果。

一、主要做法

(一)支部创建小农场,引导农民种植。以前我村由于地理位置的偏僻,交通非常不便,招商招不进来,村里没有一分可支配资金,没有一家企业,穷得叮当响,还欠银行10多万贷款。村里的农民大多靠种植西甜瓜维持生计,但因缺技术、没市场,农民收入少,相当一部分农民生活还比较贫困。

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给贫困的塘北村带来了转机,带来了希望。学教活动中,村党总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广泛倾听群众的呼声,深切地感受到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种植难”、“销售难”。面对群众的所想所盼,村党总支通过调查研究,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思路,由党总支创建小农场,作示范,引导农民种植,利用村里集体的18亩土地和通过“夏统秋分”从农民手中流转来的20亩土地办起了村级集体小农场,由村干部负责承包经营,开始种植西甜瓜。

在小农场发展初期,村干部们总是身先士卒,哪里最困难、最艰苦,哪里就有村党支部一班人的身影。没家底,缺资金,许多村干部毫不犹豫地带头拿出家里的积蓄,投入到小农场的建设中去。没经验,缺技术,村干部利用休息日坐公交车,自费到区农委、区农校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方式和技术。瓜果成熟时,村干部还义务在田间轮流值班,全身心扑在小农场上,顾不上自家的自留地种植的西甜瓜。由于村干部们的无私奉献,辛勤耕耘,第一年小农场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创造利润20余万元,使村级经济开始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小农场西甜瓜种植的成功经验,给村党总支带来了信心。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小农场基地的辐射效应,积极引导农民种植。在栽培西甜瓜时期,村党总支请来市、区农业科技专家,到田头为农民上课,这种“直观型”的科技传授方法使农民很快学到了许多科学种田的知识。农民说:“到田间来讲课易听、易懂,我伲学得会。”通过示范、培训、指导,如今小农场已被建成村推广农业新科技和带领农民致富的示范基地,小农场种植规模也由最初的38亩发展到200亩,年产瓜果8万余箱,年销售突破600多万元,被上海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列为“上海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上海市农业标准化基地”,并打出了“田博”品牌,成了上海市民关注的农产品品牌。

(二)支部领导合作社,帮助农民销售。引导了农民如何种植,但如何帮助农民销售,这一问题摆上了村党总支的议事日程。村党总支深感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只有把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纳入整个市场体系,才能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只有把农民自产自销的单个产品纳入整个产业链,才能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的格局。针对农民面对市场销售难的无奈,村党总支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想方设法帮助农民销售,确立了“内抓质量,外树品牌”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上海田博瓜果合作社。村党总支始终坚持“支部组织领导、指导经营合作社、党员示范带动、农户积极参与”的管理理念,对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参与但不干预,主要负责指导、制订发展规划和具体目标,合作社重大事务由村党总支研究决定,确保合作社在规范中运行。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田博瓜果合作社专门负责为村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村党总支规定合作社必须坚持“五不”: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不得搞强迫命令,在有偿收费过程中不得违背农户的意愿,在营销过程中不得低于市场价格压价压级收购农副产品,在包装、宣传产品过程中不得向农户摊派费用,在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时不得撕毁与农户的“定单”,从而确保了合作社在规范中运作和发展。每年合作社发挥“田博”品牌效应,以高于市场价30%~50%的价格收购农户优质的西甜瓜。这不仅减少了农户的市场风险,也保证了农民的收入。目前,西甜瓜种植户户均纯收入提高到每亩近1万余元。一年下来,原贫困户每户纯收入都能超过2万元,达到了脱贫致富的目的。

(三)支部开展帮带活动,带领农民致富。村富不算富,民富才是富。在艰苦的创业中,党总支是创业的核心组织。村党总支把一些技术骨干党员确定为党员示范户,使他们不仅自己带头致富,还要帮带群众发展西甜瓜种植,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形成了在党总支牵头下的一名骨干党员带多名普通党员,一名普通党员带多名群众的工作网络。目前该村已有32名党员与43名群众结对帮带。同时,村党总支以合作社为舞台,大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鼓励广大党员要带头学技术,全村党员个个有岗位,人人能干事,许多党员成为了示范户,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老党员周银祥,舍小家为大家,把自己掌握的先进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农户,帮助20多户瓜农掌握了种植技术。

为了使村里的贫困户尽快富起来,村党总支积极开展了“科技扶贫工程”,邀请专家前来开设“田头课堂”、室内课堂。8户贫困户被招收到小农场瓜果基地工作,学习种瓜技术。在技术员的精心指导下,分别获得了好收成,经济收入最高的一户达到4万余元,一般也有2万余元。针对贫困家庭较多的状况,村党总支还专门建立了“幸福工程”基地,让贫困家庭优先到基地就业,村里为他们免费提供种植投入,包括大棚、土地,并采取党员结对、三年连续扶助的方式,第一年帮助他们脱贫,第二年夯实基础,第三年使他们真正致富。农民真的富起来了,全村农民把种瓜当作一项主要的经济来源,种瓜热情高涨。许多农民动情地说,“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是农民的“靠山”、农民的“富山”、农民的“金山”。

二、取得的一些成效

自创办小农场,实施“支部+合作社+农户”以来,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斗,我村终于摆脱贫困。目前,村年可支配收入达到10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7300元。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镇工作先进村”、“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幸福工程先进集体”、“上海市平安小区”等荣誉称号。

一、找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使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了巩固。“支部+合作社+农户”创新了村级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和组织形式,站到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沿,积极依托合作社,抓市场、抓管理、抓服务、抓发展,实现了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村党总支在抓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把合作社和小农场作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重要基地,开展了“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户挂牌”等活动,找到了基层党建和经济工作的结合点,找到了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又能经常得实惠的连接点,对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推进了农村产业化进程,使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得到了提高。“支部+合作社+农户”把村党总支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的优势和合作社的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把分散的农户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起了资源共享、生产互助、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机制,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塘北村种植业结构得到了及时地调整,西甜瓜种植面积突破了千亩大关,500多家农户都种上了西甜瓜,目前,种植西甜瓜已经成为塘北村的优势主导产业。

上一篇:村妇联年终总结范文 下一篇:环卫所年终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