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11-04 19:53:40

农技交流材料

农技交流材料篇1

逐层提高,经济势力逐渐增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渐明显。一批经济实力较强、效益显著的农技协脱颖而出,成为县上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和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的载体。县科协在抓农技协工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全县农村基本情况及农技协发展状况

**县辖4镇1乡2个农牧场,59个行政村,面积1204平方公里,全县共有1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万人。目前,全县共发展各级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5个,会员9399人,涉及种植(农作物、蔬菜)、养殖(畜牧、水产)、运销、加工等诸多专业,年创产值 1.3亿元,带动农户28845户。这些农技协多以四种形式存在,即技术服务型、技术交流型、技术经济实体型、技术经济企业型。

二、领导重视、加强指导、规范管理,推动农技协稳步健康发展

近年来,**县委、政府加强了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的领导,出台了关于扶持和推进农技协发展的政策,制定了相关措施。各相关部门也把发展农技协,实施产业化经营纳入了议事日程,并为农技协发展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XX年3月份,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科协引导全县16个实力较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服务手段和功能齐全的农技协,成立了“**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进一步促进了农技协的联合协作和发展壮大。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还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指导,为农技协排忧解难。县委组织部门也高度重视农技协的积极作用,在总结支部+协会、协会带农户经验的基础上,把加强农技协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农技协作为乡村两级党组织抓经济工作的载体,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县科协在抓农技协工作方面重点突出了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抓规范化管理。县科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注重加强对筹划、组建、运行几个重要环节的指导,从制定章程、组建协会班子、协调服务等方面加强指导,并严格审查、审批,凡属科技类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都必须经过科协审核,然后由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农技协从申报到调查、指导、审定、审批、登记注册各个环节都具有严密性、规范化。同时,县科协还加强对农技协的组织管理,适时给予引导和指导,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是抓宣传鼓动。针对农技协在社会上知名度不高,社会各方面对农技协的功能及作用不甚了解的现状,县科协抓住银川地区农作物蔬菜种子技术协会获得“全国百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称号的机会,通过有关会议,并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发展农技协的指导思想和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农技协的地位、作用及政府对农技协发展的政策支持等有关政策和知识,扩大了农技协的社会影响,为农技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舆论环境。

三是抓典型示范。抓典型就是树旗帜,立标兵,用典型引路的方法推动我县农技协健康发展。近年来,县科协本着有产业特色,有发展潜力,有组织活动,有创新思路的“四有”原则,在农技协中认真筛选一批示范典型,进行重点宣传,促使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如对银川地区农作物蔬菜种子技术协会,积极帮助其健全规范协会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并积极为协会出谋划策,帮助制定发展规划,适时总结,该协会现拥有会员3000多人,长期聘请农业专家顾问6人。几年来,协会共引进新品种113个,建立科技示范点106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200户,良种繁育户386户,种粮大户48户,累计繁育良种1780万公斤,推广面积为62.4万亩,增加社会效益8000余万元。以示范点、示范户为媒介向广大农民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对我县农业产业的科技贡献率。宁夏**兴民渔业技术协会从北京、天津、大连等地聘请专家为广大会员进行技术指导,引进新品种,提高了会员的养殖技术和产量,推动了全县水产业的发展。这些协会都为全县农技协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四是抓学习交流。为了沟通情况,相互学习,针对农技协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县科协不定期组织召开全县农技协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和座谈会。促使各农技协了解先进做法,学习先进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在自我完善中健康有序地发展。

五是抓培训提高。充分利用我县农村科普的品牌工作“农函大”培训优势,对农技协骨干带头人及会员进行培训。专门聘请农业专家对他们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使其保持技术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使各协会的骨干带头人和会员能及时掌握新信息和新技术并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促进了协会的健康发展,使协会增强了凝聚力和吸引力,提高了知名度,也使“农函大”的后续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函大”教育培训促进了协会建设,协会推动了“农函大”培训工作,两者互相促进,在促进农村科普、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是抓表彰奖励。在农技协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优秀人物。为推动农技协工作,提高农技协的地位,科协与县委组织部联合组织调研,研究探讨培养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措施,建议县委、政府对农技协中先进人物进行表彰奖励。今年5月科技周期间,有2名农技协理事长被列入全县优秀科技工作者表彰奖励范畴,受到县委、政府的表彰奖励。

三、农技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各方面有利条件的积极推动下,农技协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技协一方面在产业化经营上进行大胆探索,把重点放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上;另一方面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发展规模经营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满足市场对产品的批量需求,农技协将自己成功的技术和经验,通过会员不断传播到周围的群众中去,形成了“发展一个协会,带出一群能人,创办一个实体,服务一方农民”的局面,加速了农村产业机构的调整和优化,为农村经济注入核心的活力。通过协会运作,全县农作物种植、蔬菜栽培、畜禽、水产养殖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已基本形成。

二是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农技协的突出特征是技术的先进性,农技协的科普示范基地是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基地、辐射基地、研究基地。农技协通过能人效应和示范效应,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迅速传播到广大会员和农户,打通了科技通向千家万户的渠道。

三是促进了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协会都采取了聘请专家讲课、进行技术指导、与科研单位挂钩、组织会员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和方法,帮助会员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水平。如**县习岗镇新胜村、经济桥村、金贵镇银河村三个蔬菜种植协会,通过聘请自治区农科院、农技推广总站专家到现场对会员进行培训,使会员的蔬菜种植技术迅速提升。现在,这三个村的农民种植的蔬菜大棚不论在品种的选择上还是产量上均优于全县其他蔬菜种植农户,新胜村的设施蔬菜种植还经常吸引周边县市种植户前来观摩、学习。

四是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我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依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组织原则,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统一销售,避免了产品相互压价和技术封锁,搭起了农户的分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桥梁,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民加入了农技协,就增加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筹码,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是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技协把农民共同的致富愿望和经济利益联结在一起,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配套服务,大大增加了农民的商品生产量,并在市场销售中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宁夏**性民渔业技术协会成立于1999年,现有会员480名,该协会以养殖基地为依托,围绕渔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为会员和广大养殖户提供了水产养殖技术、鱼病防治、育苗、鱼需物资供应、渔业科技培训、水产品市场销售信息等服务。该协会每年为会员和广大养殖户提供8000余万尾优质水产苗种,经协会联系每年向外销售养殖户水产品达1000吨以上,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也为推动本地水产养殖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真正发挥了协会的带动作用。

六是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事业的全面发展。农技协的建立与发展,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农民。他们不但对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而且也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向前发展。广大的农民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眼界更宽了,强化了商品观念、人才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民主观念、参与观念,发扬了团结协作、扶贫帮困精神,涌现出了大量的好人好事,对农村的社会稳定、民风村风的好转以及对密切党和政府与广大农民的关系等,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四、农技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对全县农技协基本状况的调查,发现在农技协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亟待认真研究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些基层领导重视不够,政策扶持力度弱。一些基层领导和个别部门对农技协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没有到位。没有把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作为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和新的市场环境的有效途径来认识,没有把发展农技协组织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来抓,任其自生自灭。

二是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协会带头人队伍。一部分农技协管理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协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龙头企业或能人。部分农技协理事会成员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市场经济知识和经营管理才能,而且大部分理事又忙于自己的产业,为会员服务质量不高。因此,相当一部分农技协还处于比较低的发展阶段,偏重于单一的技术服务,能维护员提供全程系列化服务的还是少数。

三是自律机制不畅,内部管理不规范。从组织管理来看,大多数协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一些协会没有进行社团登记,不具备法人地位,社会信誉度、社会影响力较低,遇到矛盾、纠纷无法处理。

四是个别农技协运行机制不稳,抵御风险能力弱。有的农技协起点不高(主要是技术交流型和技术服务型),提供生产资料和销售渠道(即技术实体型)的协会还没有达到足够数量;组织化程度差,协会与会员之间没有经济利益捆绑,有些有实体牵头的协会,组织仍较松散,凝聚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弱;一些协会没有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机制,无法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因而做不大做不强。

五、加快农技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协会的组织化程度。按照《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管理办法》和《宁夏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章程》,进一步规范农技协的组织机构和运行规则,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增强“服务、协调、自律、维权”职能。特别是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农技协发展的相关政策,明确科协在农技协服务和管理中的职责,并积极争取落实农技协工作经费。

二是积极引导,规范管理。鉴于农技协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加强对农技协自身发展趋势的认识和内部组织机制、运行机制的研究,在总体发展目标上,引导全县农技协向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商品化发展。

三是突出重点,树立典型,抓好试点工作。继续做好树立典型农技协的工作,用典型带动农技协健康发展。制定县级典型试点标准,重点抓好示范典型,以点带面,择优扶强。

四是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技协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鼓励并积极协助农技协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实行联姻,了解最新农业发展动态和市场信息,引进市场前景好、农民需求的新技术、新成果。抓好优势项目,培育特色产业,打造自己的品牌,注册自己的商标,壮大自身的发展实力。

农技交流材料篇2

根据有关部门、地方和专家的意见,2004年度“指南”提出了当前应优先发展的信息、生物及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先进能源、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航空航天、农业、现代交通及其他共十个方面的134项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其中信息25项,生物及医药17项,新材料22项,先进制造11项,先进能源14项,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11项,航空航天6项,农业12项,现代交通8项,其他领域8项。与2001年版“指南”相比,新增了30项重点领域,删除了37项重点领域,调整了75项技术变化了的领域,对29项内容作了简要文字修改。

先进能源

76、燃料电池

重点:1000W~100KW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品及电催化剂、电极、Nafion-PTFE复合膜和双极板等电池用材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电池,融熔碳酸盐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电池。

77、氢的制取和贮运

重点:天然气制氢、甲醇制氢、生物质制氢、微生物制氢技术以及相关的金属贮氢、高压容器贮氢、化合物贮氢技术及氢燃料电池补充加注设备。

78、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重点:生物质气化发电和供气技术,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750kW级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及生产技术,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部件,高效率、低成本的太阳能光伏电池,中、高温太阳能发电设备、地源热泵与采暖、空调、热水联供系统。

79、煤炭的高效安全生产

重点:大直径重介旋流器、动筛跳汰机、空气重介和复合式干法选煤机等高效洗选、配煤装备,能适应我国煤矿地质和生产条件的新型成套生产装备(高产高效综采机械、快速掘进机械,机械化支护装置、安全技术装备等),水煤浆专用设备及高性能添加剂,型煤加工及利用设备,大型煤炭气化及煤、化、电多联产装置,煤粉燃烧污染控制技术,中、小型低污染煤气锅炉,煤矿全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煤矿地质灾害勘探技术装备,煤矿瓦斯高效抽放设备,煤矿用高性能抢险救灾装备。

80、石油勘探技术及设备

重点:山地、沙漠、浅海和深海等复杂地区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多波地震勘探技术,高性能数控、成像测井技术,特殊水平井、欠平衡等钻井综合配套技术,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及装备,复杂深井钻井技术及装备,凝析油气田、稠油、超稠油等复合驱工业化应用配套技术及装备,新型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新型浮式生产储油轮。

81、油品加氢技术及设备

重点:加氢裂化催化剂和相关技术,中压加氢裂化技术,柴油深度脱硫加氢技术,20万吨级油加氢处理装置,20~40万吨级稠油、渣油悬浮床加氢装置。

82、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重点:高效益、低成本的煤层气勘探技术,煤层气规模开发与采煤一体化技术等。

83、高效、低污染燃煤发电系统

重点:100MW级循环流化床锅炉及辅助设备,200~300MW等级循环流化床锅炉,低NOx燃烧器、气体燃烧再燃、超细煤粉再燃等低NOx燃烧技术,300MW热电联产机组。

84、大容量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和水电机组

重点:600MW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600MW空冷火力发电机组,700MW级水电机组,300MW抽水蓄能机组。

85、核电及核燃料设备

重点:60万千瓦级核电设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气体离心铀浓缩、核燃料后处理、铀钚混合氧化物燃料、高性能核燃料元件。

86、长距离高压输气设备

重点:输送压力12MPa以上的输气设备,钢材、管材及施工机具的制造,管道监测机器人,网络监测系统、控制系统和安全维护装备,天然气脱硫、脱水技术及设备等。

87、长距离高压输变电设备

近期产业化重点是:直流输电系统及设备,750KV交流输电系统及设备,高海拔复杂环境地区电网电气安全运行新技术,大型变压器、直流换流变压器、开关设备和电抗器,无工补偿设备,柔流输电系统及设备,变电站及电气设备的智能化、在线监测及诊断装置等。

88、半导体照明器件

近期产业化的重点:高亮度外延片,半导体照明装置以及蓝、白光技术。

89、天然气资源的优化利用

重点: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催化活化,甲烷部分氧化(包括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甲烷直接氧化制甲醇、甲醛及甲烷脱氢芳构化等高性能催化剂,燃气轮机技术。

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

90、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重点:植物生长型水源生态保护技术,原水生物预处理、水厂生物强化过滤及生物活性炭等好氧微生物水处理技术,有效除藻技术,有机物的高级氧化及催化氧化技术,高效膜过滤技术,广谱优化消毒技术,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技术以及有机物的高效吸附剂。

91、海水、苦咸水利用技术

重点:海水、苦咸水利用(热法和膜法)技术与装备,海水直接利用及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

92、工业和城市节水技术

重点: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处理后再生水回用技术以及配套水处理化学品,高效生物填料,薄膜负载型光催化材料,膜材料及组件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水的重复利用、高效率循环冷却水、高效洗涤技术及装备;城市节水器具和设备,供水管网的防漏技术等。

93、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设备

近期产业化重点为:工业生产排放中有一定毒性和难降解污染物的工业废水处理稳定达标排放技术和设备(农药、染料、医疗造纸、皮革、印染等);湿式催化氧化技术;高浓度有机废水成熟可靠治理技术和设备(酒精发酵废液等);各类采油废水回注技术、高效石油炼制废水处理技术;高效水处理药剂的研制与开发(混凝剂、稳定剂、消毒剂、消泡剂、脱色剂等);工业废水处理中污泥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技术。

94、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技术及装备

重点:危险废物高效、安全、可靠的焚烧技术及设备,焚烧渣、飞灰熔融技术和设备;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技术及设备;危险废物固化技术、设备和固化药剂;医疗废物收运、高温消毒处理技术与设备;有害化学品处理技术;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整备技术和装备;电子产品和家电废物的回收和处理技术及设备,危险废物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设备等。

95、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

重点:用废弃物生产复合材料、尾矿微晶玻璃、轻质建材、地膜、水泥替代物、工程结构制品等技术及设备,资源化处理成套设备,矿山尾矿整体利用管理系统。

96、机动车排气净化装置和降噪技术

重点:机动车排气净化器,机动车排气净化用高性能蜂窝载体、柴油车排放碳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净化催化剂,油品添加剂检测技术和设备,低噪音处理技术和设备。

97、生态环境建设技术及装置

重点: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沙漠化防治技术,植被恢复、补植、补造和重建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抗风、抗寒、抗旱优良林草品种,林草综合加工技术及配套机械设备,矿山生态恢复、污染土壤修复、污染水体修复及富营养化防治技术。

98、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重点: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总氮、总磷、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在线、自动监测系统以及样品采集、处理和数据的传输技术及设备;环境空气质量和地面水连接自动监测仪器以及系统;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便携式现场快速测定仪以及预警、警报仪器;危险废物特性鉴别专用仪器及系统;空气中细微颗粒物、有机污染物等采样分析技术和仪器,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富集装置,二恶英分析技术及设备。

99、清洁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

重点:产业规模大、资源能耗高及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钢铁、电力、建材、有色、化工、造纸、酿造、纺织、石油等行业新工艺和设备的清洁生产技术。

100、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设备

重点:垃圾分选技术和设备,大型垃圾焚烧处置设备及热能回收利用系统、设备;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技术和设备;垃圾填埋气(甲烷气)的回收、利用技术和设备。

航空、航天

101、支线客机

重点:30-100座级新型涡扇支线客机,并对现有型号进行适应性改进、改型。

102、民用直升机和通用飞机

重点:适用于交通运输、紧急救援、电力工程、消防、公安执法、资源考察、城市规划、农林监测、地质勘探、海洋观测、环境监测及防灾减灾、目标搜索、反恐侦察和旅游等领域的民用直升机(包括无人驾驶直升机)和通用飞机(包括小型和超小型、中距和短距无人驾驶飞行器)。

103、运载火箭

重点:新一代高可靠性、低成本、无毒和无污染的运载火箭,并形成通用化的系列运载火箭型谱。

104、民用卫星

重点:第二代导航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有效载荷技术,大容量的广播(含电视直播)、通信卫星公用平台,卫星遥感系统的综合应用平台等。

105、卫星导航系统

重点: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芯片组和嵌入式软件,自导航终端设备系列,高精度定位测量系统,基于位置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及应用系统,车辆通信导航系统。

106、卫星遥感应用系统

重点:集中式数据接收、定量化处理、模式化应用的公用共享平台,卫星遥感系统在气象服务、资源考察、城市规划、农林监测、地质勘探、环境监测及防灾减灾等专业领域的应用。

农业

107、动植物新品种

重点:主要农作物、林草、畜禽、水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及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特有或稀有珍贵种质资源,雄性不育杂交制种技术体系,分子育种技术平台,森林、草地生态保护及城市绿化用草、花卉种苗,优质肉牛、肉羊、绒羊、家禽等新品种及其快速繁殖技术。

108、设施栽培技术

重点:设施环境控制技术,工厂化专用品种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专用肥料、新型缓控释肥料及平衡施肥技术,以生态和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绿色农产品标准化全程控制技术等。

109、农林节水技术及设备

重点:适用于大田、温室大棚和园林生产的低成本、智能型节水灌溉关键技术及设备,多功能、实用型中小型抗旱节水机具,高效环保节水生化制剂(保水剂、抗旱剂、植物蒸腾抑制剂、抗旱种衣剂等),新型环保覆盖材料(液体地膜、渗水地膜、可降解地膜)等。

110、安全高效畜禽养殖技术

重点: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畜禽精准饲养技术,草食家畜高效舍饲及轮牧技术,水禽和特种畜禽高效养殖技术,养殖环境控制技术,产品质量全程控制技术,环境融合型畜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草原亚表层浅松改良机具,草籽和优质牧草收获、加工设备,草原保护设施以及虫鼠害防治技术等。

111、新型饲料

重点:主要氨基酸、酶制剂、微生态制剂、植物提取添加剂、幼龄畜禽饲料生产技术及设备等。

112、新型农、兽药

重点:高效、低毒、低残留物、使用安全的绿色化学、微生物、植物源、蛋白质、抗生素新品种和制剂,生化、兽药及渔药新品种,多农药(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及设备等。

113、农业信息技术

重点:用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专家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多媒体产品和数字农业技术产品,信息技术在资源监测、资源管理、灾害监测预报、作物估产、粮食安全预警及农业宏观决策等领域的配套应用,农产品质量标准及安全监控系统,农业技术及农产品信息服务系统。

114、农业机械

重点: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精细整地、精少量播种、精量施药的农机具,保护性耕作和播种的复式作业机具,水稻工厂化育秧及机械栽插设备,新型采收和烘干机械,大型种子成套加工设备,果蔬产地加工设备,草籽和牧草的采集、收割、加工设备等。

115、农产品加工设备

重点:粮食储存、果蔬贮运和深加工、畜产品(水产品)精深加工中涉及的高效分离、保鲜、杀菌技术和成套设备,食品加工质量全程控制技术及设备,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的生产技术及设备,新型方便食品的生产技术及设备以及农副产品资源化非农业用途综合利用技术及设备。

116、水产品标准化养殖技术与装备

重点:深水养殖用抗风浪网箱设施、配套设备及养殖技术,优良新品种引进及配套繁育技术,陆基工厂化集约式高效养殖技术,池塘、滩涂等高效养殖和资源综合利用。

117、林业特产资源的高效利用

重点:工业用昆虫原料和特种经济林产品的高效利用,松香和松节油的深加工技术,植物生化产物及其衍生物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技术,植物油料的高附加值利用技术,林木生物制药原料的分离、提取、纯化及利用技术,用树木落叶生产天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技术等。

118、人工林木材的深加工

重点:木材-塑料复合材料、木纤维-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木材-金属复合材料和木材-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新型木基复合材料的生产技术以及实体木材的功能改进和深加工。

现代交通

119、智能运输系统

重点: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城市交通综合管理系统,高速公路控制、指挥、管理及联网收费系统,视频检测设备,路侧及广域通讯设备,车辆定位及信息采集、终端设备,道路自动收费设备,停车设备及停车指挥系统,新型交通信号控制机,交通规划和交通特性分析软件等。

120、大型交通基础设施

重点:大型交通设施施工设备,大型公路养护设备,大型桥梁施工设备,大型隧道施工设备,高性能工程用车,建筑用复合材料和改性材料等。

121、高速铁路

重点:时速300公里的高速轮轨列车动车组技术,高速铁路安全监控技术,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及施工设备,高速磁悬浮列车试验线的建设及相关技术研究,时速为200公里的列车用高速动车组和摆式列车组。

122、城市轨道交通设备

重点:轨道车辆、牵引传动装置以及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新型车体材料的设计和制造,防灾报警系统及配套设备等。

123、物流系统技术及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

重点:物流园和货运枢纽的选址、规划设计用成套软件,超大规模原材料、零部件和商品的信息系统,物流公众信息服务平台,物流配送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集装箱运输信息传输及管理系统,水上运输、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一体化的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自动识别技术及相关设备,通关检测及监控设备,专用集装箱、铁路/公路集装箱专用车辆以及大型高效集装箱装卸、分拣设备。

124、高速客船

重点:水翼船、气垫船、穿浪双体船和高性能小水面船等各类高速客船的整体设计及制造。

125、大型高附加值船舶及船用关键机电设备

重点: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经济环保型散货船,大型液化天然气船,液化石油气船,大型集装箱船,新型化学品船,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船,海上车客渡船,海洋工程辅助船,高效滚装船及高效疏浚工程船,环保型船用柴油机、曲轴、废气涡轮增压器、疏浚设备、发电机组、船用环保设备、船用自动设备及电子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等,船用导航定位、信息网络及控制系统。

126、洁净能源汽车

重点:压缩天然气汽车,液化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汽油汽车,乙醇汽油汽车,二甲醚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低硫合成、超低排放清洁汽车及其零部件。

其他

127、民用非动力核技术

重点:核探测和成像系统(工业用CT机和爆炸物探测系统),大功率辐照加速器,辐照改性高分子材料(发泡材料、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放射性诊断和治疗装置及创新药物,烟道气辐射脱硫、脱氮技术及设备,饮用水的辐射净化技术,废水辐射处理技术,稳定同位素生产及应用技术。

128、墙体材料及建筑制品

重点:非粘土类砖、砌块和板材,高性能轻质混凝土,具有憎水、中强、轻质、防火、无毒、无味等特点的全无机保温隔热材料及制品,具有承重、保温、装饰功能的复合承重墙体制品,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较高、能耗较低的新型墙体材料及制品,高品质建筑装饰材料,新型节能门窗及建筑五金配件,中空玻璃、保温隔热玻璃及建筑陶瓷制品,建筑用集中供热系统的分户计量和调节设备,地板采暖节能技术,电采暖节能技术及设备等。

129、新型建筑体系

重点:多层钢结构体系,轻型钢结构体系,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体系,预应力混凝土大开间结构体系,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大中跨度新型空间结构体系,新型隔震和减震结构体系,智能建筑体系等。

130、绿色建筑技术

重点:国家绿色建筑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技术与产品,绿色装饰、装修材料,具有自洁和防菌功能的饰面材料,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及技术规范,民用建筑节能保温、隔音技术及产品,绿色照明技术及设备,民用建筑节水技术及设备,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渗水地面和道路、材料等技术,屋面和墙面的绿化技术以及人工湿地技术等。

131、复合超细短纤维及产品

重点:碱溶性聚酯,超细复合短纤维,高性能超细纤维合成服装革和车辆内饰革,与高强丝等复合而成的超细过滤材料。

132、重要产业用纺织品

重点:汽车配套用纺织材料(汽车轮胎帘子布、气囊、内饰材料、新型蓬盖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车用非织造布和新型涂附磨具材料等),过滤材料(高效过滤材料和阻燃、抗静电、耐高温型高性能过滤材料),医疗卫生用功能性、舒适性防护材料,新型建材(水泥阻裂纤维,结构性加固修复材料),农用纺织品以及与之配套的高性能纤维材料。

133、新型纺织材料及印染后整理技术

重点:新型纺丝技术,少水、少污染的清洁生产技术,微悬浮体染色技术,数字喷射印花技术和自动制网技术,四原色印花技术,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小浴比染色技术,生物酶加工技术,多功能染后整理技术,天然纤维织物的防皱整理技术以及环保型、功能性助染剂。

134、聚酯及纤维加工设备

重点:日产500吨级的聚酯生产设备,单线年生产能力5万吨的直接纺涤纶短纤维生产设备,单线年生产能力2万吨的直接纺涤纶长丝成套设备。

农技交流材料篇3

关键词:农村公路;路面;结构

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农村公路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交通运输部门~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宁夏地处我国家西北地区东部,农村公路路面交通设施薄弱,建设资金短缺。为此,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针对区域环境的特点,研究探索农村公路路面结构型式方案,对加快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沥青混合料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在这里,主要对其它几种路面型式作一概述。

一、油砾石路面

油砾石技术是一种冷拌沥青路面公路修建技术,起源于瑞典,在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适用于寒区中小交通量公路。我国黑龙江省率先引进此项技术并成功推广,甘肃省也于近年组织借鉴应用。

油砾石路面是用类似于沥青混合料的油砾石材料作面层铺筑在基层上的路面。油砾石材料由低粘度结合料和破碎砾石或碎石以及增粘剂组成。油砾石材料孔隙较大、强度较低,但在常温及低温下流动性优良,适应变形和抵抗裂缝能力强,并具备一定的透水能力,与无结合料的粒料类基层组合,具有优良的抵抗低温开裂的性能。

(一)主要特点

1、造价低。由于油砾石路面能够充分利用地方性材料,沥青用量较低,拌和温度较低等,工程造价同比一般可降低20{6左右。

2、抗低温开裂能力与变形适应能力强,且具有良好的裂缝自愈能力。据黑龙江省试验路对比观测结果,改进油砾石路面的平均开裂间距为普通沥青表处路面的近9倍。

3、维修养护方便、后期费用低。可实现预制贮存、人工加简易机具维修及冷再生,进而实现建养结合。

此外,油砾石路面能够延长寒冷时节施工工期,在节约能源与环保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二)关键技术

油砾石路面技术的关键在于配制出合格的结合料。油砾石材料的结合料由沥青材料和外掺剂所组成。添加外掺剂后沥青质胶团间的吸引力减弱,呈溶凝胶状,粘性较基质沥青下降,在低温下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油砾石的结合料中最多的成分是基质沥青,沥青的性质仍起决定作用。结合料的粘性决定了其适用的交通类型,对油砾石路面的性质影响最大。

黑龙江交科所利用盘锦110号沥青和盘锦重油成功配置出油砾石路面结合料,并在借鉴芬兰冷拌沥青路面铺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油砾石路面结合料技术要求。

甘肃交科所选取兰炼油浆作为轻质溶剂对甘肃省境内常用的兰炼110号沥青和克拉玛依90号沥青进行降粘处治,通过测定不同比例油浆和沥青掺配结合料的60℃运动粘度和15℃的针入度,确定油浆的用量,其中对于兰炼110号沥青需30%的油浆用量,对于克拉玛依90号沥青需37%的油浆用量。

(三)施工工艺

1、油砾石的拌和,先将结合料与粗集料拌和,再加入细集料和部分结合料。

2、冷拌沥青路面摊铺,施工中须保持一定的摊铺速度,并注意连续性。

3、压实。一般采用静力压路机,压实三遍即可。最终压实是在24小时之后和开放交通后完成。

二、弹石路面

农技交流材料篇4

论文摘要: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部署及关于中部地区“三个基地和一个枢纽”的定位要求,结合中部六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中部六省的科技发展战略进行了比较研究。中部六省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十一五”期间的科技任务进行了 科学 的规划。

0前言

在我国全面部署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中部六省(即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根据我国的科技规划纲要。相继出台了各省的“十一五”科技规划。为了深入研究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中部崛起的问题,有必要结合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各地的实际情况。对中部六省的科技发展规划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我国中部地区科技发展战略提供借鉴。本文比较的重点是中部六省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和重大专项。比较的核心是中部六省科技体制改革、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具体政策措施。

1中部六省科技规划的总体特点

1.1在指导思想上紧扣自主创新的主题

中部六省都强调以邓小平理论、“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遵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自主创新为主线,为当地的 经济 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指导思想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大体上是一致的。

1.2在定位上略高于中央的要求

中央在《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指出,“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中部地区加强科技发展能力建设”。但是中部六省在科技规划中都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规划的基点。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重要任务,这种定位略高于中央的要求。

1.3在规划上体现了各省的特色、在科技项目部署上突出了重点

从规划的体系结构上来说。中部六省的科技规划内容、体例大都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框架大体一致。主要的区别在于由各自的科技基础和实力不同所导致的具体科技攻关领域和项目、科技体制改革、配套措施等方面的差别。

中部六省的科技项目规划主要是两个重点领域:一个是集中于“农业、能源原材料、 现代 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领域的科技项目布局。在中部各省的发展战略中大都把新型 工业 化作为重中之重,提出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个重点是人口和生态领域,主要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生态建设、防灾减灾等方面。

具体说来,各省规划的重点和特色是:

山西省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新材料、 电子 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以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为核心。

安徽省加快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巩固在电子基础材料和元器件等方面的优势。将生物技术作为迎头赶上的重点。促进新材料向功能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江西省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着力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河南省在电子信息方面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化产业发展优势。在生物工程方面加强医药生物、微生物发酵、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的重点研究。在新材料方面加快新材料的制备和成型加工两大关键技术的研发。

湖北省发挥电子信息和生物技术优势,提高汽车、钢铁、化工等支柱产业和农业的创新能力.将能源、资源、环境技术放在重要位置。

湖南省将重点放在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现代 交通 运输业等领域,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2中部六省科技发展战略背景和目标比较

2.1发展战略背景比较

中部六省在“十五”期问,科技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为各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 企业 尚未完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不紧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科技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区域创新体系还不健全。“十一五”时期,中部六省将面临许多 历史 机遇和挑战。无论是实现中部崛起、促进社会和谐,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都需要以科技为支撑。

2.2具体指标比较

中部六省发展的总体目标大都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总体实力”等等。湖北、湖南、江西和山西4个省都提出要达到全国或中部地区上游水平。

从具体目标来看,各省不统一.反映了各省对科技发展规划目标认识的差异性。此外,在少数可比性较强的指标中,各省大体上差不多。如:“全社会研究与发展投入(r&d)占gdp的比例”、“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等指标各省大体相同。

3中部六省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及重大专项比较

中央对中部地区的定位是“三个基地和一个枢纽”.也就是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3.1粮食生产方面

中部六省都是农业大省,各省在农业领域的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和基础研究都很多。根据中央的要求.中部六省大都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种子工程和动植物保护工程,不断加强动物疫病防治,继续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

各省除了在重大专项上还能体现出一定的区域特色之外,彼此之间农业科技规划的差异并不显著。农业(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繁育)技术、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信息化技术、农业生态安全(农产品安全技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现代农业技术装备与设施等,大都被中部六省作为重点。

各省还根据区域特色选取了一批重大专项。山西省的重点是: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工程;红枣、马铃薯、优质小杂粮等特色农业产业化技术研究。江西省的重点是:东乡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定位及育种研究:红壤区域治理与生态农业技术研究及开发:猪重要经济性状主基因的鉴别与优质种猪的选育研究。湖北省的重点是:名特水产品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畜禽良种培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双低油菜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湖南省的重点是:超级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大宗农产品综合深加工技术及关键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3.2能源原材料方面

中央关于中部地区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的要求是,“加强能源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山西、河南、安徽等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山西省根据自身是煤炭大省的优势,大力加强和煤炭安全生产、开发、利用有关技术的研究。安徽针对“两淮地区”煤炭的开发利用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部署了煤炭高效安全清洁生产和煤化工专项。河南充分发挥豫北地区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煤和石油生产及其深加工技术研究。

而湖北、湖南和江西把重点放在高效节能研究上面。湖北强调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电);江西强调鄱阳湖风能开发和生物质能研究:湖南强调新能源(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并把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作为重大科技专项。这些规划符合中央关于“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生物质能发电和风电建设工作”的要求。

中部省份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中央提出“加强原材料基地建设,发挥中部地区铁矿石、有色金属、黄金、磷和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优势,建设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安徽以铁、铜、金等资源为重点,着重开发高效开采和冶炼技术,特别是深部隐伏矿床找矿技术。湖北重点加强对特色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技术的研究,部署了磷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湖南着重加强矿产资源高效分选提取与矿山接替资源探查技术的研究。

中央还提出要“重点支持钢铁、石化、化肥、有色、建材等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形成精品原材料基地”。山西主要是和冶金有关,其重大专项是:无镍不锈钢、优质合金钢连铸及热轧工艺技术。安徽省主要是新型特种建材、非金属矿深加工和精细化产品开发。河南省主要是冶金建材。江西主要是钢铁冶炼与加工、有色金属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湖北重点是开发高性能冶金材料.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端板材的需要,开发化工关键技术及其产品.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关键技术与装备。湖南加快用高新技术提升陶瓷、轻纺、钢铁、建筑等传统材料行业,以技术优势形成产业优势,其重大专项是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

和农业规划不同,各省之间的能源原材料规划很不均衡。能源集中在山西、安徽两省,特别是山西省仅在煤炭领域就设置t4个重大专项。矿产资源集中在安徽、湖北两省。材料集中在湖南、湖北和江西。江西省总共只安排了16个专项,但仅在材料领域就有6个重大专项。能源、资源和原材料是紧密相关的3个领域。山西、安徽和河南省对于能源和资源规划得多,而对于材料贝4较少涉及。安徽、河南在材料方面规划得很简单,而湖南、湖北规划得较详细。

3.3现代装备制造方面

中部六省在现代装备制造领域规划了许多重点和专项。

山西省突出重型装备制造工艺及技术、智能高效采煤设备和工艺技术、铁路机械和专用机械生产工艺技术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矿山机械、重卡汽车生产装备制造技术、公路改性沥青快速制备技术。安徽省突出汽车整车产品开发、关键零部件及汽车电子、混合动力汽车、绿色制造、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智能信息家电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节能环保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专项、制造业信息化专项。江西省突出先进工业流程标准化示范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及应用、新型运载工具制造技术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民用航空关键技术研究。河南省突出汽车、摩托车关键零部件和轿车车身开发技术、超精密加工及超高速加工技术与装备、新型输变电成套设备、新型机械设备。湖北省突出电动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现代装备制造技术与设备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电动汽车、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湖南省突出现代工程机械、新型轨道交通设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安排的重大专项是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型换流变压器及特高压直流输变电系统重大装备、轿车无级变速器(crv)产业化关键技术。

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建设现代装备基地的要求是:“建设具有自主创新的现代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发展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装备、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矿山开采设备、石化设备、大型施工机械、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新型农业装备、高速铁路列车、大功率铁路机车、新型地铁车辆、汽车及零部件、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

从上面各省的规划可以看出,中部六省在现代装备制造的某些领域过于集中。如汽车领域,除江西侧重于民用航空领域以外,其余5个省都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安徽、湖北、湖南、河南都将汽车作为重点领域,湖北、湖南还将电动汽车作为重要发展项目。而在国家所列举的l2个中部地区重点发展领域中,只把汽车及零部件作为第11个列举项目。

对于国家所列举的其它领域,各省关注程度普遍不高。如关于“输变电设备”项目,只有湖南和河南列入规划;“大型矿山开采设备”只有山西列入规划;关于“高速铁路列车、大功率铁路机车、新型地铁车辆”只有湖南的“新型轨道 交通 设备”和山西的“铁路机械”涉及到。而“高效发电技术装备、新型农业装备、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项目,中部六省都没有列入规划。江西省侧重 发展 的民用航空项目不是国家所列举的项目。

中部六省除湖北省 现代 装备制造种类较多以外,湖南侧重于工程机械、输变电和轨道交通:江西侧重于民用航空;山西侧重于煤炭机械和运输;安徽侧重于汽车整车生产;河南的特色不明显,重点不突出。

3.4高技术产业方面

中央关于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是:“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国家对 电子 信息、生物工程、现代中药、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给予重点支持”。

相比现代装备制造基地来说.中央对中部六省高技术的规划不是很具体.没有列举什么项目.而是着重对促进 企业 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国家工程中心和实验室进行了说明。这就说明,中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不同,还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中央的着眼点是“如何培育高技术,加快产业化”。但是由于高技术产业对 经济 的带动性十分显著,加上中部六省普遍对自身创新能力期望很高,因此,在各自的规划中都将发展高技术作为重中之重。

(1)信息产业。山西省以光机电一体化、微电子、新型元器件、软件、现代通信为重点,以数字化、智能化、 网络 化为核心。安徽省突出软件和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和片式元器件、自动化装置与系统,安排的重大专项是电子信息材料专项、 计算 机软件专项。江西省突出信息技术应用工程、软件技术、光电子产品技术.安排的重大专项是应用软件研究开发。河南省突出计算机网络高速路由器、交换技术与产品、各种宽带网络的接入技术及产品.加强信息化的开发应用,研制开发新型农业信息系统。湖北省突出光通信技术及下一代网络、无线通讯系统与终端、激光技术及应用、数字视听(3c技术及融合)产品、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等。湖南省突出新型显示器件技术、数字视讯与媒体技术、软件、信息网络与现代物流技术,安排的重大专项是数字卡通内容制作及传播应用关键技术。

从上面可以看出,湖北侧重于光电子技术:湖南侧重于数字卡通,其它各省重点不明显。除河南以外,其余5省都强调软件研发,特别是江西和安徽将软件开发列为重大专项。

(2)新材料。在新材料领域,中部六省主要是集中于纳米技术的研发。新材料领域和原材料领域联系较紧密.不少省都集中于传统原材料领域的新材料研发,而对于高技术领域的新材料研发实际上并不多。如:山西的重大专项是纳米、永磁、多晶硅及镁合金新材料制备技术开发;安徽的重大专项是纳米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江西的重大专项是纳米新材料研究开发;河南的重大专项是新材料的制备和成型加工技术;湖北的重点是新材料技术研究与开发;湖南的重点是先进电池材料、先进硬质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纳米功能材料。

(3)生物工程、现代中药。山西省以中药现代化综合技

术开发为主攻方向,加强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工艺技术和集成工艺技术开发,重大专项是中药现代化技术。安徽省突出酶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重大专项是新药创制。江西省突出生物医药、化学药新药、中药新药、中药现代化技术聚焦工程.重大专项是江西道地和特色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河南省在医药生物、微生物发酵、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形成产业化发展的群体优势。湖北省突出生物医药技术、生物农业技术、生物 工业 技术、生物医用材料技术、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技术。湖南省突出生物安全技术、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现代中药技术、创新药物技术。

从上面的项目名称可以看出,在生物工程和现代中药领域,中部地区主要是依托当地的中药材资源优势,进行现代中药开发。

3.5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中央关于将中部地区建设成为交通运输枢纽的要求更多地是从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体系、交通运输重点项目的角度进行规划的。因此,中部省份在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方面的科技立项十分少.只有湖南和安徽将发展“智能交通技术”列为优先主题.但是具体内容也不是很多。

3.6人口和生态重点科技领域

中央指出.中部地区发展面临着“人口和生态环境压力大、 自然 灾害频发,抗灾能力较弱”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很具体,因此,中部六省在科技规划中,对优生优育和人口控制、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自然灾害预报等领域都设立了优先研究主题。

结合自身的特点.山西将工矿区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研究与示范、煤烟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示范、重大矿山灾害事故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作为重点。安徽将巢湖、淮河水污染综合治理作为重大专项。江西将鄱阳湖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相关技术研究作为重大专项。河南加强对艾滋病和地震灾害的研究。湖北强对血吸虫病、洪水预警和防治的研究。湖南把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作为重大专项,并加强对水旱灾害防治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研究。

4中部六省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体系建设和对策措施比较

作为省一级的科技规划.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也得到了各省的高度重视。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和对策措施的关系十分紧密。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规划,各省差异较大:有的将创新体系和体制改革作为对策措施中的一部分:有的没有对策措施,只有创新体系建设。这种差异反映了各省对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和进行科技体制改革认识上的不同。各省都强调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相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只是在具体表述上有所不同。从具体对策来看,各省主要从财政投入、政策法规、优惠政策、人才培养、加强领导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央并没有单独就中部地区问的科技协作进行要求,只是把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放在一起,指出中部地区要“加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技术合作,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建设若干科技基础平台”。这就说明,中央认为中部地区高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体系的建设。

在区域经济布局上,中央也只是提出“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为重点”,“支持中部地区与东、西部地区在粮食、能源、原材料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中部地区与毗邻的沿海地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因此,从中央来说,关注的重点主要在于中部各省份内部的增长极建设和东、中、西部问的互动。

农技交流材料篇5

笔者认为,意见的出台将对河南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建材市场的发展与稳定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未来河南建材市场将出现新的亮点,中原地区的建材市场将会迈向一个新时期,步入发展的新阶段。一提到河南的建材产业,给人的感觉就是该省的建材市场太多了,几乎每个市都有一个专业的建材市场,郑州更是大大小小各类建材市场超过半百之数。多年来河南以其地处中原腹地的地理优势成为了我国中西部建材贸易批发中转基地。与此同时,河南也不甘于仅仅作为承担建材行业销售流通的地理载体,一直大力发展本省的建材工业,以完善本省的建材产业链条并在整个中国的建材产业中掌握话语权。目前河南建材工业的利润和利税总额以及投资总额都位居全国前列,建材工业已经成为该省的优势产业。而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使建材产业在河南产业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建材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经济中一个颇具分量的重要砝码。笔者认为,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将使中原这片热土面临发展的新机遇。在意见的指引和鼓舞下,中原的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将会有大的改变,未来,党和国家的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将会继续强化,这些政策将如暖暖阳春温暖着中原大地。那么,在“三化”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未来河南建材的发展将会出现勃勃生机,中原建材市场的氛围将出现新的改变,一切都将明媚起来。随着意见的实施,河南建材市场也将出现新的景观,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交易形势将会出现拐点,新一轮建材市场巨变将随时展开。那么,意见的出台对未来河南建材市场影响几何,中原建材市场前景如何,将会出现哪些变化?一是意见的出台将会大大的改善河南经济发展环境,而发展环境改变将越来越利好于河南建材的发展与建材市场的繁荣,尤其是意见把中原经济区定位为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更是给中原建材市场提供了想象空间。意见提出,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探索建立工农城乡利益协调机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和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全国同类地区发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意见还把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

提升中原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人力资源高地,成为与长江中游地区南北呼应、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之一,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支撑全国发展的重要区域。所有这些将会大大改善河南建材发展环境,优化市场环境。同时,中原地区是我国发展农业的优越地区之一,地处黄河流域内的河南,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气候适宜,发展农业条件得天独厚。河南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大省。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人口9488万人,下辖18个省辖市、21个县级市、89个县。大部分县市都是以发展农业为主,走进河南,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绿色的长廊,玉米棉花,瓜菜杂粮,五谷飘香,农业发展成为最大的景观。意见围绕加快中原地区农业发展,进行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这就要求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将为建材市场留下了需求空间,有利于建材市场的稳定和繁荣。意见为中原农业的发展绘就了蓝图。未来,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将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快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稳定播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挖掘秋粮增产潜力,建成全国重要的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稳定达到1300亿斤。优先安排并重点支持重大控制性水利工程、低洼易涝地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大中型灌区建设,加大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力度,增强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在保护地下水的前提下,在井灌区因地制宜实施“机井通电”和“以电代油”工程。推进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项目中央补助力度,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将直接拉动中原建材市场的繁荣。笔者相信,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编制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规划到2020年,通过实施兴利除害水利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创新体制机制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河南省的粮食生产能力由目前的1000亿斤提高到1300亿斤。因此,加强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将成为当前与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意见提出,坚持兴利除害并举、防灾减灾并重,统筹协调区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由南水北调干渠和受水配套工程、水库、河道及城市生态水系组成的水网体系。进一步推进黄河、淮河大江大河治理,支持河口村、出山店、前坪等大中型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蓄滞洪区建设,加快山洪灾害防治。在深入论证的基础上,适度开展引黄调蓄工程建设,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水平。严格地下水管理,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及配套工程建设,研究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问题,实施总干渠防洪影响工程,建立渠首、沿线地区与受水地区经济协作机制,确保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水质。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及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深化黄河小浪底枢纽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贯通工程前期工作。建立和完善水权制度,研究设立黄河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水权交易中心,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建设黄河中下游沿线综合开发示范区,打造集生态涵养、水资源综合利用、文化旅游、滩区土地开发于一体的复合功能带。所有这些,都将大大拉动建材市场,促进建材需求的增加,河南建材产业与市场将大有作为。二是意见的出台将会促进河南工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而随着调整工业结构的加快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将会逐步催变中原建材市场,促进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未来河南建材市场的繁荣、健康和稳步发展奠定基础。意见提出,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高成长性的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型建材等产业,改造提升具有传统优势的化工、有色、钢铁、纺织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群。加快培育一批家用电器、家具厨卫等特色轻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绿色建筑材料。这对于建材产业来说,尤其迫切!近年来,河南建材工业在解决量的短缺的同时,结构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建材工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规模结构的不合理状况仍然存在,大部分建材产品总量过剩,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因此,在意见的指引下,未来中原建材结构调整将拉开序幕。在发展建材工业规模经济的前题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优质旋窑水泥、优质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坚决淘汰落后工艺的小玻璃厂、小水泥厂,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化学建材和非金属矿加工制品,提高建材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品的加工链,提高建材企业经济效益。组建一批大集团,加强科技开发和人才培养,为实现建材工业的战略目标打好基础。通过调整结构,可以预见,通过结构的调整,将极大地促进河南建材工业的发展,稳定建材价格,保持市场的繁荣。其实,结构调整早在进行中,2010的《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明确公示,将水泥生产线、实心粘土砖生产项目、铂金坩埚球法拉丝玻璃纤维生产线、页岩烧结实心砖生产线、100万m2/a及以下的建筑陶瓷砖生产线、50万件/a以下的隧道窑卫生陶瓷生产线、2000万m2/a以下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3000万标砖/a以下的煤矸石等建材工业项目列入限制承接产业的目录之中。目前,宏观经济对建材工业和市场的影响增强,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不断增强;建材市场的影响因素增多,不确定性、复杂性大大增强,同时建材市场的波动周期以及波动幅度也在改变。为应对这些变化,必须依据生产力水平和市场需求的多层次、多样性,科学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面向国内外市场与发挥建材自身优势结合起来,针对市场的近期需求和远期需求,把市场需求与资源深加工结合起来,把瞄准国际市场和国内城市消费市场与开拓农村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拓宽建材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河南建材工业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科技进步作为结构调整的推动力,用先进技术更新落后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用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取代多年一惯制的老产品,使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将改变发展建材工业单纯靠投资、上项目、高投入、低产出的外延粗放方式,尽快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将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开发非金属矿资源和资源的加工工业,积极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改变生产技术单调化、产品初级化、市场单一化、企业小型化的落后面貌,通过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改变营销方式,使非金属矿工业产品实现技术和市场的多元化,注重发展深加工技术和市场开发,使非金属矿工业摆脱资源型的发展模式。这样将会使中原建材产量在总量控制下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品种,建材工业产品将与国际标准并轨,促使企业按国际标准的质量生产产品,国际质量标准,将对水泥产品结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使水泥工业有新的发展。市场在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下向深处发展,增加高档产品品种,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企业经济效益及建材社会效益将会明显提高。

河南建材产业与市场还大有潜力可挖。三是意见出台的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和积极推进城镇化将成为河南建材发展的推动力,促进未来建材市场的繁荣,促进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拉动建材工业与市场向纵深发展。意见提出,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升郑州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发挥洛阳区域副中心城市作用,加强各城市间分工合作,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支持郑汴新区加快发展,建设内陆开发开放高地,打造“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形成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推进教育、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电信、金融同城,加快郑汴一体化进程。加强郑州与洛阳、新乡、许昌、焦作等毗邻城市的高效联系,实现融合发展。推进城市群内多层次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建设,促进城际功能对接、联动发展,建成沿陇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全国重要的城镇密集区。意见还提出,增强城镇承载能力。科学编制城镇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护,建设集约紧凑、生态宜居、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支持中心城市优化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县城和功能区为组团的空间格局。增强郑州综合服务功能,提升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能力,建设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制定覆盖全行政区的城乡规划,建设内涵发展、紧凑布局的复合型功能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将促进建材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因为,上述政策将会带动河南建筑业,而建筑业的兴旺也令整个建材产业蓬勃发展建筑业是建材的最大用户。笔者预计,在“十二五”,建筑业发展看好,“十二五”时期,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将在2010年4399.80亿元基础上逐年提高,产业规模达到新的历史高点。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将会使河南建筑业的规模持续扩大,直接壮大河南的建材产业,膨胀建材市场的空间。大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发展,城镇化和城市群建设将更进一步推动河南各方面的建设步伐,交通、市政、化工、冶金、电力、房地产等工程建筑项目都将不断增加对建材的需求,从而刺激中原经济区建材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容量之大令人生叹。四是意见出台将会强化中原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与物流,而区位优势和物流、交通等条件的改变也将会带来中原建材批发交易市场的繁荣和活跃,有望成为我国建材价格和市场供求关系的‘晴雨表’。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是东西南北经济交通的枢纽,又是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交通运输优势非常明显,在我国经济由东向西部战略转移中,又是连接东部和西部的桥头堡,这些都为河南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机遇。为此,意见对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之一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强化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和南北区域交流合作的战略通道功能;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形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意见提出,巩固提升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强综合规划引导,按照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要求,把郑州建成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推进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加快建设郑州机场二期工程,积极引进和培育基地航空公司,增开连接国际大型枢纽机场的客货运航线,扩大航权开放范围,大力发展航空物流,把郑州机场建成重要的国内航线中转换乘和货运集散区域性中心。提升郑州铁路枢纽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推进郑州东站、郑州机场站和郑州火车站三大客运综合枢纽建设改造。统筹航空、铁路、公路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促进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对接,加强与沿海港口和各大枢纽的高效连接,推进空路运输一体联程、货物多式联运。改造提升洛阳、安阳、商丘、南阳、信阳、三门峡、漯河、新乡等地区通枢纽,形成与郑州联动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意见还提出,构筑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网络建设,提高通达能力,强化与沿海地区和周边经济区域的交通联系,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覆盖城乡、连通内外、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开工建设郑州至万州铁路,研究规划郑州至济南、郑州至太原、郑州至合肥等快速铁路通道,逐步形成促进大区域间高效连接的铁路通道网络。推进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建设。加快内蒙古西部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建设,完成宁(南京)西(安)等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形成多条出海运输通道。统筹研究洛阳、南阳、商丘、明港以及豫东北、鲁山机场建设,支持发展通用航空,适时试点开放低空空域。完善内联外通的高速公路网,实施京港澳、连霍等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建设部级区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和路网协调中心。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加快县乡道改造和农村连通工程等建设。推进淮河、沙颍河、涡河、沱浍河等跨省航道建设。意见强调建设全国现代物流中心。实施大交通大物流战略,建设以郑州为中心、地区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专业物流企业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优化郑州物流功能区布局,支持郑州干线公路物流中心、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和航空港物流园等建设,强化国际物流、区域分拨、本地配送功能,促进交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共建共享,建设内陆无水港,成为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内陆型现代物流中心。大力发展食品冷链、粮食、邮政等专业物流,建设全国性快递集散交换中心、铁路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洛阳、安阳、商丘、濮阳、信阳、南阳等区域物流枢纽。推动国内外大型物流集团建设区域性分拨中心和配送网络,大力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研究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上述各种交通、物流等大项目将会陆续上马,将会大大拉动中原建材工业和建材市场,如果上述意见的规划能够如期实现,其区位优势和交通物流将是堪称一流,更会强化省会郑州这个全国闻名铁路十字路口的枢纽作用,也更能突出京九和陇海铁路在商丘交汇后的第二个十字路口的枢纽副作用,河南的公路、航空等交通将会有更大的改观,到那时,中部特有区位优势尤其是交通和物流的便利,将会带来以郑州为中心的建材市场的繁荣,对于建设建材大市场,构筑建材大流通,将起到巨大的作用。郑州是中国中西部建材贸易批发中转基地,是中西部的建材物流中心,每年建材贸易额达260多亿元。郑州建材市场数量之多、面积之大,足以让国内建材行业的人士惊叹。郑州现有较大规模的建材市场近20家左右。建材市场总量迅速膨胀的过程,也是各市场之间争夺优质商户的过程。河南在承接建材行业产业转移方面的优势相当明显。除了土地、劳动力等诸多优势之外,资源优势非常突出———有统计数据称,河南建筑装饰原材料的生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未来,河南发展建材物流时,应该把初级产品的个性化二次加工作为重要内容。

河南建材工业要依托资源优势,加大对建材生产工业设计的研究和投入,逐步实现建材生产的集约化和柔性化。总之,意见的出台将会促进中原地区加快建设一批全国性和区域性建材批发交易市场,提升市场水平,降低交易成本;郑州、开封、洛阳以及一些地级大市如南阳、新乡、焦作、商丘以及安阳等将成为建材交易的大集市,市场交易将会空前活跃。这些批发交易市场将会成为反映全国建材市场价格的动态,准确传递市场价格信号,成为建材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晴雨表’。五是农村建材市场将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靓点,中原经济区建设或催生农村建材消费大市场。意见提出,提高以城带乡发展水平。发挥县(市)促进城乡互动的纽带作用,把中小城市作为吸纳农村人口就近转移的重要载体,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分配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增强县城发展活力,支持有条件的县城逐步发展为中等城市,提高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按照合理布局、适度发展原则,支持基础较好的中心镇逐步发展成为小城市,强化其他小城镇对周边农村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成城镇居民,享有平等权益。鼓励城市骨干企业与农村建立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同时,意见还提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规划,优化村庄布局,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原则,积极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就近就业、农村环境改善。支持新乡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通乡通村道路建设,同步推进村庄内外道路硬化。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沼气建设,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所有这些,则有望成为拉动城镇和农村市场增长的“双翼”。对水泥、玻璃、陶瓷、涂料、地板、五金、家具、灯饰等产品的销售将产生巨大拉动作用。未来,中原经济区建设将直接拉动建材需求,同时,河南建材工业发展已经具备了腾飞的基础。就说水泥工业吧,截至目前,河南省水泥大小生产企业超过200家,年产量继江苏、山东之后,位居全国第三位。同时河南水泥行业技术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干法生产已经占据了大部分水泥生产比重。本省的天瑞水泥和同力水泥两家企业占据了本地大部分市场份额,且已经走出省内、布局全国。玻璃工业作为河南建材产业的另一个支撑点,其整体规模在全国居于前列。时至今日,河南生产平板玻璃的企业数量在2009年初十家左右的基础上翻番,质量上经过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高玻璃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形成了以上市公司“洛玻股份”为首的中西部生产能力最大的综合性玻璃深加工集群。工艺先进的浮法玻璃已为大部分河南企业采用,世界三大浮法玻璃工艺之一的"洛阳浮法"就诞生在河南洛玻集团。为适应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和建筑市场发展的需要,河南对改造传统建材产品、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墙体建筑材料、保温材料和绿色装饰材料不遗余力。河南狠下决心在全省所有省辖市和30个县(市)“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后,新型建材行业迅速崛起且不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全省新型建材每年可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约500万吨以上,预计全省2011年以粉煤灰、煤矸石、黄河泥为材料的新型墙材产量超过300亿标砖,新型墙材应用比例达75%以上。另外,河南还是全国最大的优质高效耐火材料生产基地之一,全省耐火材料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优质合成耐火原料产量达100万吨以上,普通耐火材料下降至30%以下,不定形耐火材料比例增至40%以上,特种功能及优质高效耐火材料占35%以上。

农技交流材料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主导产业;专业设置

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最为敏感的环节,专业设置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涉及到教育与经济体制之间的适应性。现实中河南职业教育仍存在专业设置与支柱产业不适应的问题。

一、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支柱产业不适应

1.专业设置与农业主导产业不适应。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体现在就业结构与产业需求间的适应。2007年农、林、牧、渔业中专业技术人员约占农业从业人员的0.054%。2010年,109所高职院校中仅5所设立了农林专业,占4.6%,与河南省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布点过少、招生数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使河南省距离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2010年高职高专仅5所院校设置了畜牧、畜牧兽医、饲料与动物营养、猪生产与疾病防治、设施农业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植物保护、观光农业、作物生产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加工、水产养殖技术、水生动植物保护等17个专业,只涉及动植物的生产、疾病防治等环节。在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仅开设食品加工技术、农畜特产品加工、食品生物技术3个专业。可见,在农产品加工、流通及新产品开发、农业产业化市场运营、外向型农业竞争力等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缺乏专业特色人才,专业结构雷同,缺乏特色,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2.专业设置与工业主导产业不适应。河南省工业主导产业增加值在100亿元以上的支柱产业排名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烟草制品业、皮革、皮毛及羽毛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但高职高专专业大类的排名则为:财经类、电子信息类、艺术类、文化教育类、医药卫生类、土建类、农林牧渔副类、公安司法类、制造类、生化药品类、交通运输类、资源开发与测绘类、轻纺食品类、公共事业类、水利类、环保气象安全类、旅游类、体育类、材料与能源类。由此可见,有色金属、化工、煤炭、食品制造加工、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等对经济贡献较大的产业没有在河南省职业教育的专业布点占据主导地位。总体分布上,职业教育在专业布点的总数量难以满足工业化的发展需要。

3.专业设置与第三产业主导产业不适应。交通运输、仓

储、邮电通信业及批发和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物流,仍将长期占据河南省第三产业的主体地位,而房地产业、家庭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2009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也是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及专业设置重复率最高的专业,与河南省第三产业主导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专业设置重复率最高的专业小类是会计、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企业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

二、适应产业结构现状,调整河南省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河南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以主导产业为依据,应在专业总量控制的情况下,牢牢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与三大产业支柱产业相关的专业,积极设置主要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服务业的专业。

1.河南省农林牧渔类仍有相当大的目录内尚未设置专

业,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考虑在现有专业基础上增加现代畜牧业、高效农业、农产品产后机构、储藏、流通等方面的专业布点和招生数;增加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农畜特产品加工、食品生物技术等专业数量;增设农副食品包装、营销等专业。提升农业产业化、专业化水平,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把农业大省转化为农业强省。积极促进农业科技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高科技农业。

2.扩大与工业主导产业相关的专业规模。与制造业、采矿业、非金属矿物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业及核燃料加工业等主导产业相关的专业应扩大规模;推进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的专业开发,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层次和效益,充分发挥在工业中的主导和支撑作用,须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环保的要求进行专业调整,提升专业层次,加快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科研力度。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一般采取三种方式:一是针对某一职业设置专业(如会计、经理、护理等);二是针对岗位群设置专业(如工业管理、环境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等);三是专业设置与某种技术有关(如制造技术、能源技术、木材技术与化工技术等)。我们也可针对第二产业中的某一职业、岗位群或某种技术设置专业,如建筑业所紧缺的工程咨询、工程管理、投资顾问类等,可考虑相关学校和学科专业的整合,增设相应专业。尽量使各专业集中在少数学校,可针对某些扶植产业(如饮料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等)设置专业,以适应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3.增加第三产业中占重要地位行业的相关专业数量。高职院校可增加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与传统服务业相关的专业数量;增加旅游、现代物流业、家庭服务业等与现代产业相关的专业数量;增加工商企业物流专业数量。大力促进粮食、棉花、煤炭、建材、汽车、食品、农资等物流专业的发展,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物流发展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物流品牌。适当增设区域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所需专业(如司仪、婚纱摄影、家政服务、消费导购等)。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相关产业则需适当压缩甚至停招某些不合理专业。

参 考 文 献

[1]宋海涛.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09,(1):1~4

[2]杜锐,王庆锋.宁夏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5):181~183

[3]李艳红,曹晔.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现状调查与调整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8):13~16

[4]熊光慈.河南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6):10~13

[5]陈大鹏,李晓莉.河南省主导产业选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4):206~208

农技交流材料篇7

关键词:机械化;农业机械;环保;节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农业生产也是深受其益,各种先进机械在农业上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力的水平。机械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到来,农业机械的节能与环保设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的交点。农业机械的环保与节能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它是基于原有机械化的水平上,再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局面而提出来的一种人们普遍关注的领域。以为首的党的领导集体提出了建设“五位一体”的新型社会,这多的“一体”便是生态文明建设,农业作为国民生存的根本,因此相应党的要求,开展环保与节能设计思考是新时期农业机械发展的发展方向。

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的机械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发展农业设施、为农业增添新的先进设备是许多国家实现机械化的首选方法。近年来,农业机械规模呈逐步扩大的趋势,几乎每家都有机械化的农具,而且农业用具机械化的档次也越来越高。比如联合收割机的广泛使用、自动化药械农具的使用等都为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加快了步伐。

信息技术和高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农业的装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的机械化进程有了技术上的保障。现在是21世纪,早已不是古代的小农经济模式,农业与工业和旅游业的关系也越加密切,农产品实现了工业化和观赏性的结合发展。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在机械化的农具的帮助下逐步实现全自动化,在农业药械方面机械化的水平也是很显著的。网络媒体是近年来新起的一种传播与推广手段,它为农业机械化的及时研发和改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加速了各国各地之间农业机械化的交流与借鉴,推动了多方面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的研发。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我国目前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社会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各方面、各行业的发展状况,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如统一的机械化播种、施肥、撒药和收割,但在我们国家这一任务还是很艰巨的。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加强全国农业机械化建设,积极交流和借鉴好的发展经验,从整体上推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

2. 农业机械的环保与节能设计

当我们在选择农业机具时首先看到的是农业机具的使用材料,它的使用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因此对于农业机械的环保与节能设计首先得从材料上进行选择。材料的选择对其它的环节来说是最基础的,要考虑环保与节能设计在材料上必须的下工夫。绿色材料才能打造出绿色无害的产品,对环保来说,选择无污染或污染小的材料是关键,要尽量避免重金属和具有放射性材料的使用,选择方向趋向于低碳、无毒害和资源相对广泛的材料;对节能来说,避免贵重稀缺材料的使用、尽量用可持续生产的材料代替是关键,在生产的过程要降低浪费,多余的脚边料要重新利用,还要实行废旧物品的回收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环保与节能。

农业机具在材料上符合环保与节能后,内在的动力机制也同样要实现环保和节能。目前绝大多数的农业机械选择的是一次性能源,如实现大规模撒药的机具大多需要能源的带动,这些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从环保和节能的方向出发,未来的农业机械产品要优先考虑电力,同时还要加快清洁能源如天然气和太阳能等的开发,让各种农业机械在实现机械化的水平上向着对环境危害最低的方向发展。像在农业药械方面,还要确保材料和化学药剂不会发生反应而生成对人体和环境有危害的新成,将不良因数降到最小。

农业的生产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农业机具的使用频率非常频繁。春季开始,农业机械开始大面积的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有些零件会遭受磨损需要进行维修,这就要求农业机械的组件要简便易拆。对农业药械也是如此,应为其相对较灵活零件也易受损,因此对易拆卸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设计农业机械的时候,要想办法克服以往的一整块的设计,要将机械设计成可拆卸的模块组分。不同的模块使用合适的材料和规格,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农业机械的拆装变得容易,还能从使用材料和成本上减少资源的使用,达到节能的效果。农业机械产品旧的组件及时更新然后回收在利用,这样农业机具得到了及时的维修和更新,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副作用,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

总之,农业机械的环保与节能设计是新时期下对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是建设环境友好社会和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农业机械的质量和功能提高到更高的档次,更好更彻底的利用资源产生动力,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农业药械要积极研究新型材料,确保化学药剂的安全,不释放对人体和环境又危险的物质,实现机械化与环保节能的共同发展。我们要发展,但是不可盲目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将环境放到文明进步的蓝图中来考虑,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3. 结语

环保设计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们拥有高质量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生活的必然要求,在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上,加强农业机械的环保与节能设计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决定着我国农业在国际领域中的位置,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度、使农业机械朝着环保与节能的方向走,这既是未来技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使得农业机械的环保设计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慧敏,张佳丽.浅谈农业机械的环保节能设计[J]. 中国农业信息,2013,3

农技交流材料篇8

为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家和*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针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通过地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对本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予以引导和支持,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就*年度*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本年度地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重点支持以下领域:

(一)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

本技术领域以保障粮食与食物安全,提高农林种植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主要农林植物高产、稳产及优质、高效生产为目标。本年度重点支持:

1、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及高效安全生产集成配套技术;

2、高附加值花卉、名特优瓜果、蔬菜新品种及配套种植技术;

3、农林作物种子与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种子综合加工技术、质量检测技术和种质资源检测保护技术;

4、农业标准化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

(二)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

本技术领域以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业发展,促进畜禽、水产养殖业从数量向质量、从效益向生态方向转变,以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营养、美味为目标。本年度重点支持:

1、畜禽、奶牛、水产、特种养殖新品种及良种快速扩繁与规模化、规范化饲养技术;

2、河口水域养殖和淡水养殖技术及产品;

3、远洋渔业和海上储藏加工技术和设备;

(三)重大农林植物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

本技术领域以提高农业抵御重大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的能力,有效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为目标。本年度重点支持:

1、农作物主要植物病虫害及抗药性检测、诊断技术及产品;

2.环保型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绿色农药的创制、高效安全施用与区域性农林重大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技术;

3、新型、环保肥料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创制及高效安全施用技术;

4、烈性动物传染病、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高效特异性疫苗生产技术及产品开发。

(四)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本技术领域以延长农业产业链和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为目标。本年度重点支持:

1、果蔬、畜禽产品、水产品增值加工技术及设备;

2、鲜活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配送及相应的冷链运输系统技术与配套产品;

3、乳制品深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

4、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快速检测监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二、申报主体与支持方式

*年*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先支持具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转化资金支持对象原则上以涉农科技型企业为主,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科技成果持有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成果转化。鼓励科研单位和大学承担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公益性强的转化资金项目。

(一)转化资金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农业产业政策和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增强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

2、属于*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重点支持领域。

3、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或良好市场开发前景。

4、所申请项目的技术水平高,核心知识产权归申请单位;或者属于已经引进但需熟化、以利于掌握其核心技术的农业科技成果。

5、涉及到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的成果,必须出具有关部门或其指定的法定资质机构审定或出具有关检验、检测、认证等证明。

6、已获*年度国家农转项目支持的企业今年不予立项。

(二)承担转化资金支持项目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1、主要从事农业科研、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业务,有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农业科技开发业绩。

2、在*市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产权清晰,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3、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并具有持续创新的意识。

4、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0%。

(三)支持方式

1、*地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采用无偿资助支持方式。

2、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3、申请单位项目资金来源确定,投资结构合理。

4、申请企业需有与申请转化资金数额相等的自有资金匹配,事业单位需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匹配。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组织

1、*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市生物医药和农业领域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受理和审查*年度地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申请材料。

2、各区(县)科委、各高校、各科研院所作为推荐单位,负责组织本区(县)、本单位*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组织、审核、推荐等工作。申请单位提出的项目申请须经网上提交成功并打印,打印材料报送到推荐单位审核,由推荐单位汇总后向*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推荐。

3、各推荐单位需对申请单位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审核。

(二)进度要求

项目实施期限:二年;年12月30日前完成。

四、申报方式

(一)凡符合申报主体要求、有意承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任务的单位均可以从“*科技”网站)进入网上办事栏目“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在线受理”及在线打印相关表格《*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版)》,按照要求认真如实填写。

(二)本专项课题申请起始日期为*年7月16日,截止日期为*年7月30日。

(三)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材料如下:

1、申报推荐项目汇总表提交一份,需加盖推荐单位公章。

2、在线提交成功后打印出的《*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四份,报送的书面材料需与网上提交内容一致;

3、附件材料各一份(网上提交时,需提交原件扫描稿)

(1)申请单位为企业的需提交法人证明(复印件);

(2)成果证明复印件

——新品种:区试报告,或审定证书,或同等效力的证明(转基因品种需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审批证明);

——新兽药:安全性评价与药效试验报告;

——疫苗:临床试验批件;

——新农药(含植物生长调节剂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田间试验报告与安全性评价报告;

——饲料添加剂:安全性评价报告;

——新肥料:田间试验报告及肥料检测报告;

——机械类:样机检测报告与其他证明文件;

——仪器类:样机检测报告与其他证明文件;

——其它能证明成果情况的材料:认定证明、专利证明、或版权证明、验收证书。

(3)能说明项目知识产权归属及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技术转让合同等的复印件)。

(4)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

申请项目的企业要提供*年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含附注)及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年注册的企业,须报送申请单位注册时的验资报告(复印件)和申请前最近一个月的会计报表(复印件)。

(5)企业章程(企业申请者须提供)。

申请单位提交的所有书面材料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6、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3)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五、联系方式: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交流会材料范文 下一篇:汇报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