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04 22:54:54

水电站专业技术总结

水电站专业技术总结篇1

溪洛渡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溪洛渡电厂)筹建于2009年4月,2012年11月正式成立,负责溪洛渡水电站的运行管理,是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力生产和成本控制单位。自筹建起,溪洛渡电厂按照长江电力确定的“强化电站责任、优化资源配置、深化精益管理、创建国际一流”的电力生产管理总体思路,以“创建国际一流水电厂”为愿景,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采取超常规培养方式加速青年员工快速成才,保障了电站高强度接机对人才的批量需求。

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的背景

电力生产筹备与高强度接机发电的严峻形势

溪洛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出线电压等级最高、总装机容量名列前茅的特大型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电力生产筹建时间紧、任务重、难题多、条件艰苦,其全部18台77万千瓦机组的投产均集中在12个月内完成,强度之高、难度之大,史无前例。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高强度的机组投产速度、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等诸多难题,是溪洛渡电厂面临的现实考验,也对电力生产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员工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电力技术人才培养是知识与经验的组合,需要较长的实践锻炼,应届高校毕业生一般至少需要4-5年的培养才能成长为成熟的技术人才。2011年到2013年,溪洛渡电厂3年内新增人员500余人,且大多数员工工作时间不足5年,占员工总数的75%,工作时间不满3年的新员工也超过半数。面对青年员工比例大、工作经验严重缺乏的人力资源现状,加大培养力度,探索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就显得尤为重要并具有现实意义。

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的内涵

面对高强度接机发电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严峻形势,溪洛渡电厂以“人才强企”为发展战略,充分考虑电厂生产管理方式、地域特点和人员招聘进度等因素,紧密结合电厂筹建、接机发电、运行管理各个阶段的具体特点,在系统总结行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加速人才培养。超常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人才培养的范围和比例超出常规。溪洛渡电厂员工队伍平均年龄不足30岁、工作经验严重缺乏,人才培养涉及全厂所有专业、各个岗位层级,培养对象涵盖电厂几乎所有员工,员工参训比例接近100%,很多人既是师傅也是徒弟。

二是人才培养的周期和力度超出常规。大多数员工从到岗到接机发电的培养时间不足两年,短时间内就要将其打造成一支作风优良、技能突出、善打硬仗的员工队伍,人才培养的周期和力度超出常规。

三是人才培养方式多样超出常规。面对人才培养的紧迫形势,需要建立起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采取面授、岗位实践、技术比武、网上学习以及导师带徒等多种培训方式,强化人才培养过程控制,着力建设技术技能型、骨干型、专家型三支人才队伍,促进团队整体技术与技能的提升。

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

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规划

溪洛渡电厂的人才培养规划以服务电厂战略目标为立足点和依托,将培训贯穿员工职业发展的全过程,重点抓好高质量的生产技能人员队伍、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和高水平的专业领军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储备,大力开展以岗位技能培训为核心的培训项目,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员工培训开发体系;优化岗位管理,建立注重实绩、逐级培养、梯次推进的人才考评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心员工的思想动态,持续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探索有效的激励方式,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在“十二五”期间内,实现全员技能达标、持证上岗,每个专业面至少有1-3名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关键岗位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健全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

规范管理,全面建立培训管理基础体系

1)制度体系:溪洛渡电厂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涵盖了人才的选用、培养和激励的全过程,通过对人才开发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溪洛渡电厂制定出台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员工培训管理办法》以及《员工外派培训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编制了《生产作业人员技能标准与岗位培训大纲》,规范了员工培训组织管理、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评估考核、培训经费管理等标准和流程,为全厂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运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2)组织体系:为规范培训管理工作,落实培训管理工作责任,结合大规模、高强度接机发电任务的工作需要,溪洛渡电厂成立了培训组织体系,由厂长直接领导和协调,从专职培训管理人员辐射扩散到各部门、分部的兼职培训人员,形成归口管理、层层落实、覆盖全员的管理格局,为溪洛渡电厂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备的组织支持。

3)师资体系: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是溪洛渡电厂师资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也是溪洛渡电厂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新台阶的基石。为规范内部培训师选拔及管理工作,溪洛渡电厂研究出台了《导师带徒活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科学的考评手段选拔建立起覆盖各专业的内部培训师、专业技术专家队伍。不断壮大的内部培训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帮助员工有效提高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水平。

4)课程体系:溪洛渡电厂结合技术规程、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设备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依据《生产作业人员技能标准与岗位培训大纲》,逐步推进内部课程体系的开发,形成了一批现场操作录像片、技能培训教材、专业题库、音像培训教学片等多种形式的标准化课件和题库,覆盖生产作业和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并利用公司网络学习平台和电厂网站等载体,实现内部课程的资源共享,巩固了培训效果,促进了集体学习氛围的形成。

强化落实,有效打造内部培训运转模式

1)规范的培训管理机制。员工培训工作以“依靠内部资源、采取多种手段、注重实践技能、逐步提高水平、最终一专多能”的原则,以“服务于电力生产和员工自身发展,着力打造电站营运、设备维修、技术创新、队伍建设、标准制定五项核心能力”为目标,指导各部门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实施、全员覆盖”的管理方式有序开展工作,形成定期信息报送、沟通反馈、台账报表等管理长效机制。

2)畅通的联系协调机制。分年度制定贴近实际的培训工作计划,并将年度培训计划细化分解为月度培训计划。为保证培训参训率,又不影响正常的业务工作,电厂将培训活动主要安排在业余时间,紧抓教育培训、岗位培养、实践锻炼等关键环节,通过集中授课、技能竞赛、员工自学等形式,按计划组织实施培训项目,重点强化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参训率、效果的“五落实”,电厂统一负责通用型培训,各部门负责技术技能培训,形成畅通的联系和协调机制。

3)严格的监督评估机制。通过培训月报、台账抽查、专项汇报等形式监督培训执行情况,每半年开展培训检查与反馈,实现了“培训台账网上实时更新、员工培训报告上网共享、培训计划与费用执行专人跟踪”的监督考核方式,并将培训执行、检查情况纳入月度、年度绩效考核,有力促进了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加强了培训过程监督与效果评估机制。

各专所长,深化应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

在借鉴三峡电厂等国内外大型电站运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生产技术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设备管理为主线、以专业设备主任为中心”的生产管理模式。

通过成立5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和10个专业组,明确了设备管理主任与专业分部之间的业务指导关系,设备管理主任在工程建设、设备接管、运行维护以及设备检修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设备主任全面负责技术管理体系的策划、建设和贯彻执行,将技术管理工作贯穿于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参与设备选型设计、关键设备的联合开发、项目监理和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维修部门负责编制施工方案、现场记录、检修报告,维修人员更多的精力专注于设备的检修维护。技术层与作业层分工更加明确、职责更加清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监督、相互制衡,不仅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强化了技术管理的力度,而且拓宽了技术人才的发展通道,促进了专家型人才的提升成长。

通过机组调试投产、运行维护和首轮岁修工作,证明创新的生产管理模式更加贴近电站实际需要,设备管理主体与责任更加清晰,技术管理与作业管理结合更加紧密,设备安全运行水平和检修质量进一步提高。

注重引导,逐步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措施

1)文化引领,强化员工队伍作风建设。结合企业文化建设进程,溪洛渡电厂不断加大员工思想作风建设力度,为电力生产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理念指导和精神动力。通过溪洛渡精神大讨论、主题征文、组织演讲等方式,努力培育员工树立艰苦奋斗、精益求精、严谨细致、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以搭建广阔的事业平台和良性的职业发展通道为依托,使员工个人目标与电厂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2)关爱员工,加大激励保障力度。坚持“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竞聘、选聘、电力生产支援等方式分层次、有重点地补充不同层次的人员,在工作中委以重任,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以“需要层次论”为指导,制定合理的奖金分配制度,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对在电力生产筹备、接机发电、首轮岁修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加大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力度,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热情;制定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工作方式,降低了工作强度,确保员工身心健康,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做好生产、办公、食宿、交通等相关资源保障措施,推进“员工健身房”“员工阅览室”“爱心哺”等各种后勤服务设施,创造一个有利于员工的知识、技术、能力以及良好的心智模式培养和提高的环境,使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岗位达标,加快高质量的生产技能人员队伍成长

面对投产发电的严峻形势,结合生产作业岗位员工普遍缺乏工作经验的特点,溪洛渡电厂探索出一条“通用型培训与专项培训互补、安全培训与标准宣贯并重、导师带徒与实战练兵相结合、最终全员技能达标上岗”的生产技能型员工培养模式。

针对生产作业岗位员工,溪洛渡电厂采用统一组织通用型培训与部门针对性专项培训相结合,为员工量身定做培训“套餐”,全面开展高强度的岗位技能培训。电厂通过统一组织开展“走进溪洛渡”专家讲坛、工程实战课堂、设备专题讲座、运行管理技术交流、科技创新讲座、应急预案演练等培训活动,使员工尽快适应岗位对基本技能素质的需求,促进电厂学习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同时,员工所在部门结合岗位工作实际,通过桌面演练、“模拟工单”演练、模拟事故案例分析、“动手大练兵”、反事故演习、设备缺陷学习、技能竞赛等高强度专项培训,有效提升运行人员的巡检、操作、发受令、事故处理、应急响应能力和设备检修人员对所辖设备的巡检、故障处理、缺陷消除等业务技能。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素质,是溪洛渡电厂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结合青年员工比例大和参与工程建设的特点,加大安全基础知识教育力度,并结合施工安装现场实际组织开展专项安全培训、安全警示教育、安全规程考试、应急预案演练等活动,员工现场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得到提升。同时,组织青年员工参与编制各类技术、管理标准,进一步提高员工对标准化管理思想的理解和体系文件的认知;加强作业与技术标准的宣贯,要求员工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岗位工作标准,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形成遵章作业的工作习惯。同时在实践中持续优化改进相关作业标准,有效解决了青年员工实战经验不足的状况,为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为加快青年员工成长步伐,充分发挥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的技术技能优势,根据青年员工专业和技能特点开展导师带徒活动,自电厂筹建以来累计结成407对师徒,并通过定期评选优秀师徒加以激励。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青年员工制定培养计划,在工作实践中带领青年员工快速提升技能。通过导师在实践中的传帮带作用,加上难得的参建学习平台,青年员工提前掌握了相关专业技术,熟悉了新设备性能,提高了设备的管理能力,在实战中锻炼成才,同时减少了培训时间,降低了培训成本。

为保障圆满完成高强度接机发电任务,针对电厂人力资源实际特点,溪洛渡电厂于2012年初启动员工岗位技能达标活动。按《溪洛渡电厂筹建处员工技能达标总体方案》总体要求,组织各生产部门对作业岗位人员分层、分级编制《生产作业人员岗位技能标准与培训大纲》,明确全厂205个生产岗位技能标准,使生产岗位员工技能培训、考核、岗级水平认定等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印发了《溪洛渡电厂筹建处生产作业岗位人员技能达标认定方案》,明确了认定范围、认定时间、认定程序等,进一步规范了员工岗位达标认定与管理工作;结合接机发电需要和岗位定员,按照电力生产所需岗位结构进行定岗对标培养,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的培养体系,采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培训计划和“专家课题、实践课堂、考问讲解、技能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手段,开展系统全面的岗位培训,全面提升员工业务技能水平;分层次、分批次逐步落实员工岗位技能达标考核工作,以笔试、面试、实际操作、模拟演练等形式,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分类考核,全面检验员工技能水平。截至2013年5月底,在高强度接机发电工作全面开展之前,362名生产作业人员全部达标上岗。

实践锻炼,推动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

为促进优秀青年员工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提升计划,加强设备诊断分析能力、运行维护检修能力、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3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有效推动了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

深入贯彻“建管结合”的先进理念,选派青年技术骨干参与设计、招标、制造、验收、安装、监理等各个环节,利用参建平台熟悉工程信息、协助做好安装质量控制的同时,明确现场实践学习的培训目标,学习、掌握相关安装工艺和标准,促进员工拓展专业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掌握设备管理核心技术,带动本专业人员在实际岗位中锻炼提高。根据机电设备安装进度,溪洛渡电厂适时选派生产技术人员256人次参加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参与面涵盖了电厂全部工种,在接机发电期间,保持每台机组120人左右的规模参与机组调试和试运行工作。结合电站设备设施长期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及时提出对8号机组转轮出现贯穿性裂纹、出线竖井渗漏以及10号机组发电机中性点CT型号不符等748项切实可行的设备制造或安装改进建议,掌握了缺陷处理方法、加工工艺以及处理结果评估方法,为今后开展设备诊断性检修做好了技术准备。

为系统学习兄弟单位大型电站和巨型机组的运行管理经验,溪洛渡电厂充分利用公司技术管理资源优势,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实际需求,合理制定人员跟班学习计划。结合电力生产筹建工作进度共先后派出近80名技术骨干赴三峡电厂、检修厂、向家坝电厂等单位进行跟班学习,全面学习了解先进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有效提升技术骨干的设备维护检修与运行管理能力,为探索溪洛渡电厂生产技术管理体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组织技术骨干积极开展科技创新。针对溪洛渡水电站工程施工难度大、机组安装节奏快、设备接管强度高、运行调度关系复杂的特点,溪洛渡电厂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工作组,由技术专家带领核心技术骨干积极推进电站投产初期厂用电运行方式研究、右岸电站孤岛运行方式研究等重点技术攻关和专题研究工作,优化设备控制流程,制订运行策略和风险防范预案,以增强高强度接机发电的运行管理能力。技术骨干在参与重点技术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相关技术资料和先进管理经验,研究电站安全风险及其对策,增进了对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认识,提高了技术研发能力。

任人唯贤,加强高水平的专业领军人才队伍培育

为适应公司发展和溪洛渡电厂生产管理需要,建立一支具有合理梯队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溪洛渡电厂在精心选拔培养骨干员工队伍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掌握核心技术的技术专家和领军人才。

溪洛渡电厂依托“以设备管理为主线”的生产技术管理体系,优化管理职责和组织机构设计,创建技术和管理“双通道”,引导和激励员工专注于某项专业技术领域,拓宽了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建立各专业的技术专家库,通过安排参加各类技术交流会议、设计联络、招评标、合同谈判、机电安装监理等工作,在协助做好工程质量控制的同时,为其提供参与学习交流、技术决策、专业咨询、项目管理的机会,丰富实践经验。通过优先安排各类内外部培训、技术论坛、学术交流等活动,推荐技术专家到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兼任有关职务,促进其开阔眼界、掌握新的信息和技能,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扩大技术专家的行业影响力。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挥技术专家的作用,在孤岛运行方式、外送通道运行方式转换策略研究、圆筒阀运行风险分析及预控等重大技术课题研究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并逐步在电站运行管理中得到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技术专家的快速成长。

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取得的效果

经受了高强度接机、运行维护和岁修工作的检验

从2013年6月溪洛渡电厂首台机组启动有水调试,到12月第12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溪洛渡电厂半年内圆满完成了接管12台机组的高强度接机发电任务,创造了单月投产容量突破300万千瓦的世界新纪录,累计发电100亿千瓦时,保持并形成了新投产机组运行“零非停”的良好态势,2013年度投产超百日的7台机组全部实现“首稳百日”,9台机组高标准通过并网安评,首轮岁修有序推进,经受住了史无前例的高强度接机发电、运行维护和岁修工作的考验。

推进了职工队伍素质建设,促进了青年员工快速成长成才

通过构建与实施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溪洛渡电厂在短时间内打造了一支作风优良、技能突出、善打硬仗的员工队伍,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不仅满足了现阶段的人才需求,还有效地进行了金沙江水电建设的电力人才储备。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青年骨干脱颖而出,业务技能和工作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部分2012年入厂员工已成长为机组调试和设备运行维护工作中独当一面的工作负责人,快速成长为电力生产的中坚力量,为高强度接机发电和安全稳定运行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收获了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

溪洛渡电厂通过针对性的开展各类专项培训学习、技术交流、应急预案演练等培训活动,有效推动了自主科技创新工作的持续开展,促进了电站运行管理核心能力的形成。2012-2013年,溪洛渡电厂组织技术专家和青年骨干对19项专业技术课题进行攻关,已超额完成23项(含新增项目),获得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便携式综合调试工作台等30项国家授权专利,在国家核心期刊以上杂志上发表技术论文50篇,2项技术革新获三峡集团科技创新三等奖,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研发与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水电站专业技术总结篇2

关键词:水电站;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V7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电站作为我国重要的水利枢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是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要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提升水电站的整体管理水平,使水电站更好的为人民、为社会服务。

一、常见的水电站施工技术

(一)、拦河坝消力池的施工

决定拦河坝安全的首要条件是拦河坝的坝址地质条件。但在对坝址选择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后,通常发现地质条件不可能特别理想。所以,在地质条件差、坡降大的拦河坝常常出现垮坝现象,这主要是对消力池施工不重视的原因。受投资和地形的影响,很难满足消力池的深度和长度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用两级消能的施工方法,达到拦河坝的工程量的成功以及降低坝基开挖量的成功。除此之外,还要重点在消力池中做好排水系统。

(二)、引水渠道

中高水头水电站的傍山渠道均存在塌方、滑坡、漏水等病害,这会巨大的造成,并且加固维修难度也比较大。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有10多种渠道的防渗施工技术。通过多年的运行经验,总结出采用现浇10cm厚的砼防渗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在施工中(在土质渠道内)应搞好内水压力的排放,同时在内外边坡应防止雨水渗入砼与土堤之间造成内水压力顶破砼层。因此,在渠顶应有0×10的砼盖板。施工中,在地质条件允许的地点多建溢流侧堰。傍水渠道在经过山沟时,必须要选用暗涵的形式,将山沟发洪水时夹带的枯枝败叶和沙石从暗涵顶送出渠外。

(三)、压力管道的放样和安装

压力管道都必须进行施工放样,这主要是为了管床的开挖、砌筑以及支墩的现浇。根据设计图纸精确地找出管线的弯点座标,之后再用经伟仪角度控制的方法进行施工放样。具体放样方法是:在管线的弯点处,打固定桩,并测量桩顶高程,然后安装经伟仪,对中后用设计角度照准压力前池的前墙,用中丝在前墙上画出水平线,固定经伟仪。依据管线伸入前墙的座标校核地形的准确度与设计图纸(如有误差还可以修改角度)。然后在管线两侧打桩(根据设计的支墩位置),并拉线,该线应垂直管轴线。再用经伟仪的中丝,控制该线的水平和高度。

二、水电站的施工管理

(一)、做好施工准备

在水电站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考察,对当地的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建筑范围和方位等进行勘察,加大对当地水库存储水量和泄洪量的观测力度,为水电站施工技术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进行考察和分析且项目得到审批后,根据具体情况拟定包括小型拦河坝消力池、引水渠道、压力管道的施工放样和安装等一系列施工技术方案,在初步方案确定后设计简易水电站进行考察和施工检测,确定最终施工技术方案后方可进行施工;由于水电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对于水电站的建立必须考虑建设规模和建设质量,保证高新技术的投入,这就需要对与设备、材料、施工人员等有关的资金进行合理预算,只有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和合理的预算才能保证水电站的有效施工,才能推进施工技术管理步上一个新台阶。

(二)、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保证体系

1、健全组织机构

在这里以构皮滩水电站为例,构皮滩水电站位于贵州省余庆县构皮滩镇上游1.5km的乌江上,上游距乌江渡水电站137km,下游距河口涪陵455km,控制流域面积43250km 2,多年平均径流量226亿m 2。构皮滩水电站以联营体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核心,工程技术管理部、工程机电管理部及工程质量管理部为指导,试验室、测量队、作业厂队技术员为主体的三级技术组织保证体系。总经理、总工程师、副总工(专总)、技术部和质量部主任组成重大工程技术决策机构,对重大工程技术进行审批决策。联营体技术管理按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三层划分,测量队和试验室既是管理层,又担负着作业层的日常任务。

2、成立专家组和科技攻关小组

根据构皮滩工程的特点,成立专家组,由联营体责任方总工程师为组长,成员为联营体两个母体局众多技术专家。由专家组指导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编制重大技术方案和措施,把住第一道质量关;同时根据工程进展和施工技术的需要到联营体指导技术和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技术质量难题,提出指导性的解决办法。

3、加强、完善总工负责制

联营体总工为工程技术第一负责人,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重大施工方案的拟订、策划及实施,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三新技术和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积极贯彻ISO9001:2000质量体系,负责保障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监督施工质量的检查和检验工作,组织和协调内外关系。根据工程特点和要求,设立两名副总工程师(专总)直接对总工程师负责。土建副总工负责土建施工技术和质量,机电副(专)总负责机电设备的安装、预埋,施工机械设备维修等。副(专业)总工程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助总工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三)、加强运行技术管理

高水平、严格化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水电站建设,而要确保水电站运行技术的安全运行就必须加强运行技术管理。水电站的运行技术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首先,要对各类设备运行进行监视和记录,掌握仪表的运行状态和继电器的报警情况,明确水电站与电力系统之间的关系,还要掌握水电站设备和输电线路的检修和施工情况;在对电站各类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视的时候应有主次和轻重之分,要特别注意设备的负荷能力和状态调整的极限;详细分析危险点,对潜在危险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可能出现的事故或紧急状态应及时制定应急处理措施;在施工期间,采用运行日志和记录表的方法对水电站设备运行的各种测量、检测结果进行记录,使工作人员掌握发电厂中每一种情况,保证设备和装置的最佳运行。其次,在设备运行的时候,加强巡视性和跟踪性的检查,检查水电站施工过程中设备有无潜在危险点、有无火灾隐患、有无人为或环境因素带来的破坏等,特别是对于经过一定时间运行的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而设备运行的薄弱环节,应增加巡视和检查次数,在检查中应对设备进行适当的维护,确保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在对设备巡视和检查完成后,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将水电站投入生产运行。

(四)、加强对运行设备故障和缺陷的管理

加强对运行设备故障和缺陷的管理设备故障不仅影响着设备的运行,还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并且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对运行设备的故障管理,将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中。此外,设备缺陷对人身和设备安全也会带来严重威胁,建立基于缺陷管理的制度非常有必要,运行人员必须对已发生的缺陷进行原因、类别分析,做好缺陷记录,按照设备管理权限分别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告。设备缺陷可分为三类,一类缺陷为危机缺陷,当出现危机缺陷的时候,必须及时处理,或者改变设备的运行方式,停止设备运行,避免缺陷引发的事故;二类缺陷为严重缺陷,三类缺陷为一般缺陷,当设备出现严重缺陷或一般缺陷的时候,必须将缺陷列入消除计划,必要时可作紧急消除。实行设备缺陷的分级管理,明确各级管理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使设备的管理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控力度

水电站的施工离不开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人员、建筑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施工现场涉及的专业多,工期较长,作业繁杂,这就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控力度,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隐患,保证每个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使水电站为人们谋取更多福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合理建造水电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保障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我们应坚持以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施工技术为指导,对水电站做到精细化管理。使水电站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贤忠. 水电站建设施工管理实践[J]. 装备制造,2009,11:128+134.

水电站专业技术总结篇3

一、思陇电站简介

思陇电站位于思陇镇古陋关,建于1973年9月,2004年5月进行更新改造,2005年7月改造完成并网发电。思陇电站装机容量2*250千瓦,利用六盘水库下灌区非溉期和灌期多余水量,进行发电的引水式水电站。电站设计设计水头是36m,安装二台卧轴式混流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500千瓦。电站主要由。厂房、前池、压力池、压力管道、与发电设备、尾水渠及输变电工程等组成,主要进行并网发电

二、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

技术管理是对电站生产中的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效益。技术管理又是一门集知识、智力、技术密集型的专业。思陇电站从2004年改造建成至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技术管理。

1.思陇电站实行分级负责管理

思陇电站实行分级负责管理,责任到人,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到实处。同时,建立技术信息收集,事故预警及故障分析反馈制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经验交流。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话活动成果进行分析,归类并组织技术攻关。

2.建立设备运行、维护、检修的统计分析制度

由于思陇电站装机规模及机组容量较小,在运行中往往忽视对机组设备的运行、检修、和事故或故障的统计分析。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及事故或故障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交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减少设备损坏率,起到增收节支的作用。

3.加强电站的技术质量管理是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保障

主要体现在保证机组检修质量,思陇电站在每次设备检修后,都严格实行班组首检与互推结合的质量验收制度。其检收的内容包含检修项目、更换设备名称、数量、部位、技术参数等的记录。质量评定的及检修人员,验收人签名,并提交设备检修记录,试验报告及大修总结等资料,并分类归档保存。

4.技术档案管理

技术档案由专业人负责管理,确保其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收集和整理归类有关文字、数据、图表、机组的原始数据资料(设计、施工、安装 、调试 、试运行记录、 设计图纸、

运行 、检修 、试验 、检验记录等)。特别注意收集工作面班组的数据,并将其分类汇编归档,同时建立健全文档查阅制度。

5.严格考核

组织编写《电站运行操作规程》和《电站安全管理制度》等有关运行规程,并要求严格按规程执行,定期对运行员,检修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

三、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1.制定生产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的法律和电力行业的有关规程,结合思陇电站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了《思陇电站安全生产责任制》、《思陇电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思陇电站运行人员岗位责任制》等以适应生产管理的需要。在运行中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改正不良操作行为避免习惯性违章。同时建立了运行制度,即对运行找出产生各种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及对策进行处理。

2.优化运行提高效益

思陇电站在平时的运行中要处理好发电用水与灌溉、防汛的关系,实行优化调度,科学运行。及时准确掌握水情,作好决策,优化运行方式,灵活调整机组的运行方式,按高效低耗的原则,保证机组在高效区运行,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配合调度和上级部门做好运行方案,充分利用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电效益。

3.抓安全促生产,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思陇电站技术管理工作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健全了安全组制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实,用强有力的制度来约束人。同时,对每个职工的安全生产与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相关,增强职工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并对各类大小事故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开展调查分析,及时写出调查报告和通报。用安全规章制度约束人,用事故教训教育人,以奖优罚劣激励人,从而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4.在遵循管理局政策贩前提下不断改革

根据思陇电站工作实际和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思陇电站效挂钩暂行办法,将每个人对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业务考试全部写入全年发电量分别按不同比例考核,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四、加强技术监督和维护检修管理

在平时运行中,利用各种方法对所有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和检验,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行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主要对仪表,绝缘,金属三项进行强化监督。仪表监督是对各类电器仪表定期进行校验、调整、修理、保证仪表的准确性。绝缘监督是为防止电气 绝缘损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电气设备、防雷和接地等进行预防性,检测和试验,并对其运行状况进行监督,金属监督是各种多金属部件在运行中的性能变化,特别是水轮机的气蚀和泥沙对转轮的破坏和磨损,以及易磨部位的磨损情况等。

思陇电站的维护及检修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在“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结合思陇电站的实际,进行技术更新,技术改造工作。逐步把恢复性能转变到设备性能上来,延长检修周期,缩短检修,保证检修质量,不断利用新技术,掌握新工艺,改革传统的检修步骤和方法,制定检修网络,使检修质量搞高,工期缩短,耗材降低。

五、加强职工培训,提高全员整体素质

提高职工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是保证电站安全运行的基础,思陇电站为了提高职工的技能及至素质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派站长等技术员参加市级水电部门举行的各种专业培训;利用停机间隙举办水电技能培训;鼓励职工参加大中专校函授学习,接受成人继续教育;结合思陇电站的职工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培训,站长,或值班班长以传帮带的方式进行。通过几年的努力,职工的技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确保了水电站的安全规范运行。

六、结语

水电站专业技术总结篇4

[关键词]变电运行 技术培训 问题 对策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城乡电网技术改造的大力推进和实施,是电力工业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建设变电所最多的时期。大量的高新技术设备在变电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电网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变电所,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甚大。因此,搞好在岗变电运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素质,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环节。借此,笔者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就如何搞好运行职工培训工作,谈一些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 变电站运行人员现状及存在问题

(1)新站不断地建成投运,运行人员相对缺员。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运行工,因年龄原因面临退休,年轻运行工缺乏相应实际工作经验,变电站运行工队伍在技术层次上面临青黄不接现象。

(2)根据工业项目的分布和区域负荷的特点,大多数变电站建在郊区及外县乡镇偏远的地方,变电运行生活单调乏味,尤其是女职工的小孩在当地入托、就学上存有诸多不便,多数的孩子放在家中,由爷奶照护,现实生活压力重,自学精力不集中。同时,因各站配备的人员较少,集中轮训难度较大。

(3)新投变电站,由于高新设备、高新技术的大量应用,有些专业技术超过运行工的实际接受能力,特别是年龄偏大的运行工在常规保护的变电站值班时间较长,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中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原理的学习兴趣不大,急需在方法上合理引导在新技术知识上充电。

(4)常规培训流于形式。过去的定期考问讲解、技术问答、事故预想及反事故演习,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曾促进过运行工业务的提高,但年年用这种方法培训,人员易产生疲劳厌烦心理,虽然大部分情况下能按时按计划完成,但所开展的活动内容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应付上级检查现象,其最终效果是要我做好而不是我要做好。是被动的而不是自觉的用心来做好上述工作。再者由于平时电气设备运行稳定,事故发生较少,运行实践经验匮乏。在进行事故预想时对事故特征及处理措施,不能结合现场设备及运行实际情况而有的放矢,所制定的预案可操作性较差。

(5)运行值班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原始学历专业对口的大、中专生的占少数,大多数是八零后和九零后的技校毕业生或复转军人,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2 应采取的对策

2.1

合理配备运行人员编制数额

变电工区要根据变电站运行人员配编情况,应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结合设备核对定员,配备足够的运行值班员。另外,从发展眼光出发,要考虑到新建变电站技术人才的储备,及早动手做好技术培训。

2.2 稳定运行工队伍,解决后顾之忧

公司在已给予运行工一定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应再视政策允许情况给予再优惠:如将偏远地区运行工浮动一至两级岗位工资;奖金向运行人员倾斜20%;边远站全部配齐交通通勤车。职工家居市区的留守儿童,上幼儿园期间由公司提供专车负责接送或报销一定的接送费用。

2.3 采用多元形式搞好技术培训

其原则是:坚持做好新职工的安全、技术启蒙教育;转正上岗前的岗前教育;岗位调动的应知应会教育;典型案例举一反三的现场教育。培训中要始终贯彻以岗位练兵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与自学相结合;集中轮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用先进的典型引导人,用事故案例警戒人,用规章制度规范人,用言传身教感化人。要求在理论学习上下功夫,在运行实践上见水平。

(1)针对各变电站的设备、保护配置不同,变电工区应组织小范围的技术讲课,将有同类设备、同种保护配置的变电站的运行人员集中在一起,聘请保护班或检修班的专责,进行3~10天的技术讲课,专题问题专题解决,增加针对性,减少盲目性,这样既增加了运行人员学习的兴趣,又减少了不必要的往返台班车辆浪费。

(2)扎实做好新上变电站的运行准备。一是要提前派变电运行人员进驻变电站,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让运行人员跟着厂家或安装人员学习,力争在新站投运前将新技术学到手。二是派运行人员到厂家去学习。回单位后,进行考试,强调成绩不及格不予报销差旅费。三是聘请有关专家或首席工程师专门对新上站的新设备进行技术辅导讲座,力求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授课,达到熟悉系统基本原理,熟悉倒闸操作、事故处理,熟悉本岗位规章制度、标准。能分析设备运行状况,能分析故障、排出故障,能掌握一般维修保养技能。

(3)利用仿真培训,使学习更加逼真直观。

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在传统的岗位培训中,主要是通过对实际事故的总结分析或对预想事故的分析以及对正常运行方式的观察、操作来培训运行人员处理事故的能力。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使运行人员对事故的发生和发展及后果有亲临现场的实际感受,而且对假想的安全控制和处理措施的正确性缺乏实际的考核。尤其是随着电力系统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系统中实际发生故障的机会是很少的,所以不可能以实际的事故或制造人为的事故来积累经验。实践证明,积极创造条件采用模拟仿真培训是实现从理论到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重要手段,可以使人员体验事故现场,区别事故特征,对事故处理过程加以熟悉,提高事故发生时正确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

(4)签订师徒合同,搞好传帮带

针对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利用本站的现有资源进行“传帮带”。许多老职工运行经验丰富,他们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处理异常、故障、事故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不是我们在哪一本书中所能学到的,新职工跟他们学,拜他们为师,可以避免少走弯路,避免企业重新花钱买教训。根据新学员的素质状况确定师徒合同的期限,一般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签3个月合同,复转军人签6个月合同,合同规定师徒的义务及徒弟的学习内容,合同期满工区组织考试,徒弟考试优秀,要对师傅进行奖励。同时,站上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将技术娴熟者与技术一般或生疏者,学习接受能力较强者与较弱者,勇于改革创新与富有实践经验者等不同能力类型的组员合理安排在同一项任务中,这样对人员素质的提高也是十分有益的。

对职工不好理解的问题进行现场培训,就地提问,就地解答,留下问题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巩固,根据运行人员倒班的特点,在其下一个工作日重新提问强化记忆,这样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对强化职工的记忆和理解帮助很大。

(5)推行“技术讲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让每个职工结合现场实际,每月自己出一道题,要求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各站汇总后上报工区把关,工区审核批准后,让每个人自己对照题目找答案,工区领导和相关专责到站上,让全站职工集中起来,让每位职工自己当老师,将已准备好的题目讲解给大家听,工

区领导和站上的职工既是听众又是评委,听完后,大家再对所讲内容进行提问。推行技术评讲有四大好处:一是一人讲解,多人受益,如果一个站有10个人,等于学会了10道题。二是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三是避免培训走过场。四是新老搭配,互相促进。

(6)以岗位培训为主,集中轮训为辅。

岗位培训着重立足于本岗位专业技术的难点、疑点开展培训,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选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各种学习班、轮训班,让他们把新技术、新思路带回来,再给全站职工进行二次讲课,使变电运行技术培训工作始终与企业的整体工作接轨;也可以定期的开展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反事故演习等活动,或者是利用现场培训将理论知识更好的指导或应用在运行实践中。对于十分偏远的变电站的运行值班,在确定站长、副站长的前提下,其运行值班人员可否不予以固定,在变电工区系统内部从所辖各站值班人员中统一安排,定期到该站进行轮流值班,以便于各站的业务技术以及管理方法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2.4 扎实开展技术竞赛活动

技术竞赛是激励员工学业务、提高业务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是检阅员工队伍文化素质、技术素质、精神面貌的有利时机。应以“学为基础,练为核心,以赛促练,以考促学”为宗旨,坚持开展“大练基本功,技术大比武”活动,其活动内容应包括基础理论;设备巡视;倒闸操作;事故分析与处理等。把技能教学与技术比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运行人员在复杂的情况下正确的应变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

3 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巩固培训成果

3.1

实行动态定岗考试强化约束机制

运行工种是集设备运行、继电保护、设备检修、高压试验知识于一体的复合型工种,除了熟练掌握倒闸操作、巡视设备、事故处理三大专业技术外,还必须对其他相关工种有所了解,运行岗位肩负的安全职责要求运行工必须有过硬的业务技术素质。因此,要积极开展并实行动态定岗考试。每年年初将指定的培训教材和考试题目下发到站(100题),由职工系统的学习。每年10月份组织全工区符合条件的运行工(男45岁,女40岁以下)参加考试。工区组织考核小组,从出题、监考、改卷全过程负责,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工区对考试的前三名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给予相应级别岗位岗级待遇。对后三名实现降岗使用,待三个月补考及格后恢复原岗位。总之,动态定岗考试是督促运行工学技术的手段之一,通过考试可以检验运行工平时的学习效果,也可以促进后进职工向先进职工转变。

3.2 广开渠道完善激励机制

对三次以上在变电运行技术竞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公司应把获奖人员纳入公司技能人才库。是专业技术人才的获奖选手,将在首席工程师的评选中享受加分的待遇,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将在公司开展的首席班长、首席作业手的评选中,享受相应加分待遇;其三是扩大宣传,营造氛围,使获奖人员能在职工大会露脸、领导颁奖、众人敬仰,从而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切实起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激发职工的岗位成才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水电站专业技术总结篇5

论文关键词:水电站设备检修 多媒体仿真 管理系统

论文摘要:为了提高水电站设备检修的专业化、产业化以及检修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保证设备检修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在总结当前设备检修情况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将水电站检修培训与业务管理结合起来,按照专业检修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流程的要求,设计开发了水电站设备检修仿真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通用程度高、培训效果生动具体、实用性强等优点,为设备检修培训和专业检修管理提供了一套高效、实用的辅助工具。

1 引言 根据目前设备检修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专业检修产业等发展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检修人员培训周期长:设备检修是一项专业要求较高的工作,对检修人员专业素质要求也较高,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才能保证检修工作的质量和要求。目前,检修人员一般只能在项目检修过程中长时间的现场培训才能独立开展检修工作,缺乏有效的培训手段。 1.3 水电站设备相关资料的管理不完善:设备的基本参数、运行状态、检修历史记录等相关资料是设备检修的最重要的信息,对设备检修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是设备检修人员需要参考的第一手资料。然而,由于电站的运行周期较长,上述资料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或无法得以完整的保存,其调取过程也相对繁琐。此外,对于发电设备的专业检修单位来说,需要同时对多个工程的大量设备相关资料进行有效管理。

2 系统设计思想

针对目前设备检修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不足,本系统采用如下的设计思想。

2.1 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架构,服务器上存储设备检修记录等重要信息,客户端存储电站基本资料、机组技术参数、规范规程等公共数据信息。

2.2 用户权限分级控制,针对不同的用户等级设定不同的权限。如临时用户对系统资源仅具有访问权限;检修员用户可以添加检修记录;审核员用户对检修员的检修计划进行跟踪审核;管理员用户可以添加、修改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资料。

2.3 将检修人员培训与业务管理结合起来,形成相对较完整的检修管理信息系统。

2.4 将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检修培训中,直观、生动的展现关键检修技术。

2.5 同时对任意多个水电站的检修信息进行单独管理,使系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2.6 系统能够使专业检修单位进行检修项目的标准化管理。

2.7 系统针对检修业务的管理应覆盖检修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3 系统的主要功能

用户按照系统管理员设定的不同权限进入系统后,可以对任意检修项目相关信息进行管理。系统共包括九大功能模块,相关功能说明如下。

3.1 电站基本概况:通过文本、图片和影音文件对电站概况进行说明。

3.2 设备检修仿真多媒体培训:通过3D动画和虚拟互动展示,将发电设备的结构特点、安装过程、拆卸过程、检修要点等信息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使用户快速的了解和掌握发电设备的检修技能。

3.3 检修规范标准:该功能模块用来存储检修相关的规范标准信息等文档资料,包括规程规范、公司制度、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检修模板、常用标准表格等,用户可以根据标准和需求自定义文档结构。

3.4 检修准备:该模块主要对检修项目的基本信息、工作计划、机组状态、施工计划组织(包括组织机构、施工方案、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图纸资料、施工网络图等、验收清单、特殊项目验收标准;专用工器具及设备、备品备件、消耗性材料和办公用品生活设施、车辆)、管理制度、现场准备、检修费用申请、合同文件等内容进行管理,采用标准业务管理流程,具有新增、修改、提交、审核、退回、删除检修项目等功能,按照用户在检修项目中的职能采用按流程控制,达到检修项目管理的要求。

3.5 检修过程管理:该模块主要应用于已经启动检修项目的管理,包括出勤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安排、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工期管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检修记录分析、检修启动、工程竣工交接、大修简报等内容。

3.6 检修记录及总结:该模块对任意工程的设备检修记录、检修项目竣工报告等信息内容进行管理,包括工程项目检修的历史缺陷记录、文档、图片等重要资料,作为项目检修的重要参考。

3.7 检修评价:包括职工评价、管理者评价、顾客评价、综合评价等。

3.8 资料统计打印:系统提供的一个单独的模块,可以按照本企业的情况定制的工程及检修资料的汇总,用于保存和打印所需的文档资料。

3.9 条目管理以及用户管理:该模块属于定制模块,管理员用户可以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管理系统中标准文档分类、检修项目流程、文档模版等内容;此外,还可以按照不同检修人员在检修项目中的具体职能分配和调整不同的系统操作权限。

4 系统特点开发完成的水电站设备检修仿真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4.1 可系统地反映某一固定区域发电企业典型建筑物及发电设备的分布情况、基本信息。

4.2 为区域发电设备检修标准化、规范化检修管理提供了平台;实现了发电设备检修的全过程管理。即含检修准备、检修过程管理、检修记录与总结、检修评价四大模块。

4.3 典型发电设备检修仿真多媒体动画,随时为检修或生产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学习。

4.4 开放的模块化结构设计,适应性强;各用户根据自身情况,由其管理者自由进行权限管理。

4.5 界面友好、操作简便。

4.6 可方便地进行网络化使用和管理;管理者不必亲临现场,由点检人员上传各种信息到系统,管理者便可及时掌控现场情况,对事故抢修决策赢得宝贵时间。

4.7 用户、现场作业人员、管理者三个层次的综合评价,可客观、准确地反映项目管理水平。

5 结语

水电站专业技术总结篇6

关键词:地铁;常规设备安装工程;接口管理

工程接口管理是指对工程各系统和各专业之间,系统内部及之间,专业内部及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互关系的管理。由于地铁工程规模大、常规设备安装工程综合程度高、与各施工单位接口多、涉及专业多、组织协调工作繁重、协调难度大,协调管理能力要求高,因此有必要对接口进行全面分析和正确处理,才能达到协调地铁工地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确保项目顺利建设目的。笔者根据在深圳地铁三号线从事常规设备安装工程监理的工作经验,对如何做好地铁常规设备安装工程接口的管理与协调进行了分析、总结。

一、地铁常规设备安装工程接口概述

1、常规设备安装工程包括:一、环控与通风系统: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和排烟系统、车站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和排烟系统、空调冷冻和冷却水系统。二、低压动力照明及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车站动力、照明设备配电和控制、接地系统。三、给排水及消防系统:室内(站内)给水系统、室内排水系统、室内消防系统、室外给水系统、室外排水系统、室外消防系统等。

2、常规设备安装工程接口

2.1与土建结构接口:在结构墙、柱、板上预留的孔洞,大型设备如:供电设备、环控设备(风机、冷水机组、组合空调箱等)、电扶梯等的运输吊装孔及运输通道;通风管道、电缆桥架、槽、消防水管等穿越墙体、楼板的孔洞;在站厅层、站台层的顶板、设备房的顶板上进行用于大型设备起吊安装的吊装孔的预留和吊钩的预埋;环网电缆、电缆支架、消防水管等在隧道内穿越人防隔断门上方的预留孔洞;强、弱电缆井、电缆沟、槽、孔、洞、风道、风井的位置及断面尺寸。

2.2与建筑装修专业接口:大型设备运输通道的预留及封闭时间;穿墙孔洞的预留及封堵;消防栓箱与装修接口;天花上灯具,风口的位置、颜色及开口安装等。

2.3与甲供设备和材料供货商接口:甲供设备的进场、开箱检查;或者安装、通电试运转、单机调试等全过程,供应商均要安排专人进行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二、主要技术接口和工程管理接口分析

常规设备安装工程需要关注的主要技术接口和工程管理接口有:

2.1 通风空调系统

2.1.1与设备监控系统(BAS)、防灾报警系统(FAS)的技术接口;

2.1.2与给排水及消防系统之间的技术接口;

2.1.3与供电系统的技术接口;

2.1.4通风空调系统的管道与综合管线布置的工程管理接口;

2.1.5空调系统与供电、通信、信号、防灾报警及设备监控系统、自动化集成系统等设备机房的工程管理接口。

2.2 给排水及消防系统

2.2.1与市政自来水管网、排水管网的(接管)技术接口、工程管理接口;

2.2.2与设备监控系统(BAS)、防灾报警系统(FAS)的技术接口;

2.2.3与通风空调系统的技术接口;

2.2.4与低压配电系统的技术接口。

2.3 低压配电与照明

2.3.1与供电系统(降压变电)的技术接口

2.3.2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电力监控系统(SCADA)的技术接口;

2.3.3与综合接地网的技术接口。

2.3.4低压配电提供机电设备的动力电源;照明系统提供设备区照明、站厅站台公共区照明、出入口通道照明、(隧道)区间及站台板下照明、户外照明。因而,与相关机电设备、相关的需设置照明的场所均有接口。

三、接口的管理与协调工作的方法和要点

3.1 施工准备阶段接口的管理与协调

工程建设初期,监理组织专业人员与业主团队及相关单位协商,以便明确接口部位,确定接口边界条件,建立接口规范。

3.1.1熟悉并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划清工程接口界面,明确接口各方责任。

3.1.2组织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关键的技术接口和工程管理接口,要突出重点加以详细说明。

3.1.3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时,对工程相关接口要列为专题进行审查;要求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在设备安装、装修施工阶段要重点关注各专业系统间的施工工序的衔接和工程接口的处理。

3.1.4要求施工单位认真执行由业主管理团队所制定的相关接口管理规定,实施规范化操作。

3.2施工阶段的接口管理与协调

3.2.1积极组织施工为各系统承包商的按期进行创造条件

对各关键用房的施工内容优先安排加大人、材、机的投入力度,克服专业间的交叉干扰,合理安排工序为各系统承包商按期进场创造条件。

3.2.2与各系统承包商在综合管线布置方面的协调

同各系统承包商一起召开技术联络会共同对综合管线进行确认。对综合管线图纸有不完善之处提出修改意见,提交设计单位确认。在施工工序方面按先上后下、先大后小的原则编排工序和施工计划。在管线布置方面按照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电气在上其他在下的原则,合理布置各专业管线交叉。

3.2.3对各系统承包商的安全文明施工成品保护的协调管理。

3.2.4在施工监理过程中认真负责督促、监控承包商按工程接口的相关要求展开接口的实施工作。

3.2.5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按施工规范和图纸要求及时解决各系统、各专业之间在施工中必须解决的各种技术接口和工程管理接口问题。

3.2.6安排专职人员检查接口实施记录,落实接口任务完成情况。

3.2.7相关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对承包商的接口实施情况进行确认。

3.2.8组织协调工作方法,一是专题协调会议:按照工程进度、针对具体问题组织专题协调会议;二是中间交接验收会议:及时组织各承包商做好各项中间交接验收,如:安装装修(总承包商)向各系统承包商移交各系统设备房;安装装修(总承包商)向公共区装修承包商移交作业面等。此为顺利实现工序转换、完成节点工期的关键。

结语

接口管理的协调和处理是保证工程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确保工程质量、防范工程风险、控制工程投资、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工期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就地铁常规设备安装工程接口的管理与协调进行了简要分析总结,对于提升地铁常规设备安装工程的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运峰. 地铁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协调管理[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05:22-25

[2] 张思宁.浅议地铁设备安装与土建施工常见接口[J].城市建设,2012,22

水电站专业技术总结篇7

【关键词】水电站;运行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水电事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水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水电站管理朝着国际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对我国居民生活带来各种威胁。因此,深入分析水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势在必行。

1 水电站运行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1.1 难以完善技术培训制度

水电站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管理中培训制度并不完善,导致管理中存在各种漏洞,难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在实际管理中,水电站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没有全面掌握各种先进设备管理知识,导致水电站管理工作中存在各种设备隐患,难以及时排除各种隐患。

1.2 工作流动性较强

水电站大多处于较为偏远的区域,工作环境比较复杂艰苦,员工福利水平偏低,导致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强,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水电站工作人员流动性过强,难以真正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

1.3 监管工作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水电在监控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导致我国水电站监管力度比较低。水电站监控管理不严,使得我国水电站工作人员在运行管理中难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能确保有序的水电站管理程序。

1.4 难以落实设备巡查维护管理制度

水电站设备巡查制度缺乏合理性,严重阻碍水电站工作的正常运行,导致在巡检过程中无法制定有效的制度标准,难以对设备运行状况和设备安全性实施全方位的监控措施,且各项辅助设备的检验也难以顺利展开。

2 加强水电站运行管理的高效对策

2.1 健全技术培训制度

为了水电站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进行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在施工中对施工技术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最终进行总结相关的工作经验,实现标准化的技术规程。在实际的施工中根据工作人员的特长,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根据成绩考核结果,实施合适的奖惩措施,全面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合理减少工作人员的流动性。

2.2 完善各项监督制度

在水电站运行管理中,必须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完善管理监督制度,并确定最终的管理目标。在运行管理中严格遵循相关的管理制度,可对施工人员进行约束,要求施工人员严格遵循各项技术标准,加强对技术的指标检查,确保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完成制定的预期目标,从根本上提高水电站运行管理效率。最终严格执行施工设计质量监督和检查工作,采取可行性、经济性的施工管理方案。同时,落实工程技术交底制度、绩效奖惩制度、施工现场的会议制度等,确保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2.3 加强企业巡查监视的力度与设备的维护工作

水电站运行管理的关键在于增强水电站的巡查监视力度,落实企业中设备的维护与养护工作,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运行管理中,必须及时处理设备出现的缺陷与损坏,努力消除设备的安全隐患。同时,加强水电厂的安全巡视工作,全方位跟踪和记录设备存在的重大隐患和缺陷,确保水电厂设备健康稳定运行。检修维护检修人员必须不断引进全新的工艺水平,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为了增强技术管理的规范性,必须不断更新先进的施工技术,加强工程验收标准,从根本上保证水电站管理水平的提高。

2.4 正确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关系

在运行管理中,必须正常处理好水电站自身、国家、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水电站要建立完善的水库水情测报系统,处理好发电、防洪、灌溉、用水等关系,进行营造良好安全的施工环境,确保水电站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危险隐患,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而影响到安全管理水平。因此,必须加强沟通与联系,进行宣传安全隐患管理措施,严格遵循法律规范内容,最大限度地平衡各方的利益。

2.5 加强自身企业的技术监督工作

在水电站运行管理中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并做好相应的技术监督记录。为了加强自身企业的技术监督工作,必须详细施工现场的情况,按规定的科学方法进行试验,明确各项设备运行事故的原因与处理方法,并做好各项技术交底工作,落实全方位的技术监督工作,保证设备处于健康状态。尤其是加强对水电厂的仪表技术监督工作,确保仪表与计量的精确性。

2.6 完善巡检制度

在水电站运行管理中进行安排专人进行巡查与记录设备维护情况,在检验维修工作中,可完善专家巡检制度,也就是进行组织组长、技术专责、高级技术顾问等专家进行每天巡查设备分区分片运行情况,统一清理设备周围环境卫生。同时,运行人员每天在电网负荷高峰期对全站设备进行熄灯检查一次,并加强注油、黄油等维护工作。

2.7 落实严格的水工设施监视措施

水电站必须严格管理水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居民与事业单位发供电。因此,在实际的运行管理中可进行构建完善的监管水工设施制度,采取全方位的管理措施,进行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避免外部人员破坏水工设备。同时,监管人员还必须做好水电站的地质、地形变化的监视工作,定期做好启闭机室里的卷扬机的维护工作。

3 结束语

水电站运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以水电站资源的充分利用为依据,采取不同的改进措施与发展手段,加强各项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才能充分保障水电站的稳定高效发展。综上所述,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加强各项技术施工管理,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技术要求,从而提高水电站工程的整体质量,高效维护人民群众安全,树立我国水电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丁昌秋.水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

[2]胡敏霞.试论水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电源技术应用,2012(14).

[3]荣树平.浅析小水电站建设与运行安全管理[J]. 四川水力发电,2013(11).

[4]高丽岩.中小型水电站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22).

水电站专业技术总结篇8

关键词:电网信息;网络技术;数据;SDH;MSTP

1 电网信息网络技术特点

电网信息网络技术是电力系统的最重要的一项技术之一,而电力系统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涉及面广: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五个环节;

(2)专业化程度高:除一般的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之外,还包含众多的电力系统专业业务知识;

(3)各地均具有自身的特点:各国、各地区在电网运行、经营管理上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在电网信息网络技术系统上,更难做到完全标准化、产品化;

(4)受国家政策保护,国产化是主要方针。

2 信息业务分析

2.1 调度电话及行政电话。属于传统的语音业务,是电力调度及行政工作的重要通信平台,必须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快速接续速度。

2.2 变电站视频监控信息。为了对“四遥” 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变电站视频监控信息多采用TCP/IP与10/100Base-T网络接口方式。

2.3管理信息系统(MIS)。提供日常业务查询功能,各个部门之间的计算机信息联网均基于电力信息通信专网。

2.4 电网调度自动化实时数据。其作用为调度控制中心采集实时数据,可靠性要求高,并需要较小的时延。

2.5 继电保护信号。对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可以通过PCM设备的G.703/64kbps接口接入SDH传输平台。

2.6 视频会议业务。基于H.323的运行在分组交换网络的IP视频会议系统,已经逐步被电力企业用户所认可。今后将更多采用TCP/IP的接入方式。

2.7 通信支撑网及通信监控信息等附属业务可以通过TDM或IP两种方式进行承载。

上述各类业务的特性如表1所示。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力通信网正在由基于TDM的语音通信为主逐步转变为承载越来越多的IP数据业务。与此同时,传统的基于TDM的重要业务仍然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存在。

3 信息技术体制分析

随着国家电网改造项目的实施,很多县级电力企业建成了具备一定规模的、基于SDH的电力专用通信网络。但是, 目前通信网的网架结构普遍存在薄弱环节。此外,随着网内的IP数据和图像等多种业务所占比重的日益增加,以支持单一TDM业务为主的SDH技术体制也难以高效地支持此类业务。

3.1链状网络,可靠性低目前的电力通信网网络拓扑整体上依赖于输电线走向,大体上呈星形或链状拓扑结构,其可靠性很低。根据电力通信网络目前的状况, 只能采用线路保护倒换,无法实现环形网保护。

3.2不支持IP业务,在电网系统中,传统的SDH体制主要传输语音等TDM业务。SDH是一个以复杂的集中式供应和有限的扩展性为特征的体系结构,难以处理以突发性和不平衡性为特点的IP业务,无法满足IP业务的需要。

4 技术体制的选择与发展思路

基于以上的技术需求,为了在将来的网络中更好地支持比重日益增加的IP业务,县级电力系统运营者在建设自己的通信专网或对现有的SDH网络进行扩容与升级时,均把目光投向以下的技术体制,即DWDM波分复用技术、RPR弹性分组环和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等。此外,纯IP宽带网络、NGN下一代网络和软交换也受到更多的关注。

对于已经建成SDH网络的地区,从保护投资的角度考虑,应该尽量以现有设备与技术体制升级到适合承载IP业务的通信网络,寻找一种方案,从现在的静态TDM复用模式过渡到动态IP网络模式;对于尚未建设本地电网电力通信网络的地区,应该充分结合业务需求,选择一种适合的技术体制。对几种较多采用的技术体制的分析与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可知,MSTP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既需要传输TDM业务,又需要处理数据业务的矛盾。它是在大多数县级及以下电力分公司已经建设了大量SDH网络,而且语音业务(尤其是电力系统实时调度语音信息)仍然占有重要位置的情况下,对网络进行优化的较好选择。

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 (Multi Service Transport P1atform)技术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数据业务动态变化的特点,在传统SDH设备上增加了数据处理的功能。它将传统的SDH复用器、数字交叉链接器(DXC)、网络二层交换机和IP边缘路由器等多个独立的设备集成为一个网络设备,即基于SDH技术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因此,MSTP既能够兼容目前的TDM业务,又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IP数据业务的要求,同时采用了SDH成熟的组网和保护技术。可以说,MSTP体制为电力通信专网建设提供了合适的解决方案。

5 电力信息数字化的展望

随着我省电网的不断发展,总公司相关领导提出加强电网结构,提高装备水平,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信息化水平”的思路进行电网建设,以提高大电网的驾驭水平。深入开展配网自动化技术研究运用,不断提高配网自动化水平;提高各级调度自动化的应用水平,逐步实现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2011年底前,主要城市核心区域实现配网自动化。

到2013年,佛山等重点城市的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4.82小时,城市配电网综合线损率低于4.5%。其他地区供电可靠性大幅提高,达到南方电网公司有关技术导则要求。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无人值守率2012年达到100%。

建立业务系统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以业务部门为主体推动业务系统的应用率和实用化,提高信息化系统实用化水平。加强通信主网网络结构,提升主网光通信环网率;综合数据网覆盖全部地区局,主干网千兆到地区局,地区局百兆到分县局;建设光传输B网,与地埋光缆、卫星通信系统构成立体化通信网。建设配电GIS、DMS和配电生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配电生产管理信息化。2011年底前,110千伏及以上站点、新建35千伏变电站和分县局光缆覆盖率达到100%,城市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逐步实现双环网;光通信网络覆盖全部35千伏变电站。”

6 结束语

电力通信专网最新发展趋势是:在保证可靠传输TDM业务的前提下,支持IP和以太网业务的接入。对于已经敷设了大量SDH网络的县级及以下电力分公司,MSTP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分组数据业务,从而在保护了原有的SDH设备巨大投资的同时,保证了电力专网的可持续发展。第3代MSTP已经针对不同的应用融人多种接人功能,可以根据农电通信业务的实际需求,通过多种功能的综合应用,对网络实现低成本优化,同时保持其高可靠度。

此外,应遵循环网为主的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光纤环网的可靠性,依托电网建设,打破行政管理地域限制,尽量将各变电站都连入环网中。应利用电力系统特有的电力杆塔线路资源进行光缆敷设,优先采用OPGW及ADSS光缆敷设方式,从而根据电网一次网架的建设及通信网的发展需要,使电力通信专网与一次电网结构和管理模式相适应,满足电力通信业务发展需要的骨干网架,提供电网信息传输与交换的高速、可靠平台。

上一篇:政工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下一篇:普外科专业技术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