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30 17:13:05

水电工专业知识

水电工专业知识篇1

电气工程师竞聘演讲稿一

尊敬的企业领导、专业前辈:

大家好!

我叫xx,xxxx年6月即将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编程与开发专业。

得知贵公司正在招聘一名自动化专业的电气工程师,我就赶来应聘了,虽然我深知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内容与招聘要求相去甚远,但我还是满心希望地参与竞聘,理由有三:

一、熟悉公司电气设计的职责范围及设计各阶段任务;电气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分工;电气专业设计各阶段工作程序等等;能够协同主题专业参加现场勘察。选站、选址、选线及收集有关本专业的各种基础资料(包括供电电源、电压等级、功率因数要求、外部线路走向及当地气象条件等);能够论证供电方案,根据工程项目的用电负荷,进行负荷等级划分及用电负荷估算,确定工程项目电气设计的原则,选择变配电所的配置;能够完整的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熟悉各专业接口分工问题,确保分工明确。在设计审核方面,有我师傅和其他工程师负责,确保设计无误。

二、熟悉单位电气设备的运行方式及检修工艺是我的一个明显优势,我从1996年到单位,从刚开始设备的安装、调试及运行,至今一直都工作在一线,能够熟练地从事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及预防性试验等,特别是公司从二期工程以来,采用了许多新型的电气设备及全自动微机控制,电气设备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我对电气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及保护等方面都比较熟悉,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网络知识与能力,经过努力和加强学习我完全可以胜任。

三、在公司两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参加了很多工程项目。其中包括:在刚来的时候,抚顺项目部的一、二、三厂及洗化厂的污泥脱水工程、高升轻烃项目等设计都是由我师傅设计,我负责施工前设计交底及竣工图。今年的主要项目有:大庆聚南八放水站沉降罐气浮改造工程及大庆南Ⅱ沉降罐加气浮技术处理含油污水现场试验工程,虽然电气方面的内容工作量不是很大,对撬块内的用电设备配电,但我依然能够细心完成;华锦集团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四台500方气浮及加药系统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等;KBM油田采出水回用蒸汽发生器源水处理中试试验项目,集装箱内用电设备配电,照明、接地等;新疆油田风城油田重32井区1号特稠油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撬块配电及过滤管管线电伴热;陆梁作业区水厂水处理设备优化改造工程,撬块内配电。

四、在目前的企业实践中,专业对口招聘虽是常规,但专业人才的成长和杰出好些都来自专业外的精英。大学教育的重点是在灌输专业基础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大学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专业基础,也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专业理论知识,这是教育的主流,目的是理论灌输和专业素养浸染以提升专业能力;二是教育学生如何利用专业工具(包括文献、著作等)快捷、方便地为现实专业服务以提升应用能力。而好多历史故事甚至当下现实告诉我们,应用能力的快速提高才是职场竞争中获胜的重要法宝。

五、我认为,刚出校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工作中,不管是专业对口的还是专业不对口的,都需要重新再学习,几乎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不过专业对口者有事半功倍的优势而已),而这种学习的效果以及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绩效可以说千差万别,甚至与专业本身相去甚远的现象都会发生。所以,我想自己的优势是:学习能力强,悟性较高,学习速度快,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电气工程师所要求的一些基础知识,同时可以结合自身的专长,把一些电气开发程序等固化成软件,从而为公司自动化专业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平台。

六、我认为,事情绩效的体现主要取决于做事者的意识思维,因为意识决定思维,思维影响行为,行为产生结果,结果体现绩效。在实践工作中,意识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哪怕是专业能力极强的人,没有大局意识,没有全局意识,没有协同意识,没有事必做于细的系统性意识,只是埋头苦干,带给企业的可能是伤害而不是利好。而意识的培养,与是否是专业出身,关系不是最大,与个人的性格、习惯和修为关系最大。

爱岗敬业,我会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使我们的企业蒸蒸日上,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地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基于这些,所以,我希望满怀地来参与竞聘,讲述了上面这些。不对的地方,恳请指正。谢谢!

电气工程师竞聘演讲稿二

各位领导:下午好!

我叫##,毕业于抚顺石油学院,学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我在招聘会上了解到我们公司,并通过面试进入到公司任电气设计一职,通过六个月的试用期转为正式员工。

我XX年7月进入公司,在师傅许林昌的带领下,我逐步了解了电气设计的每个步骤,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知识,之所以竞聘这个岗位,是因为我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熟悉公司电气设计的职责范围及设计各阶段任务;电气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分工;电气专业设计各阶段工作程序等等;能够协同主题专业参加现场勘察。选站、选址、选线及收集有关本专业的各种基础资料(包括供电电源、电压等级、功率因数要求、外部线路走向及当地气象条件等);能够论证供电方案,根据工程项目的用电负荷,进行负荷等级划分及用电负荷估算,确定工程项目电气设计的原则,选择变配电所的配置;能够完整的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熟悉各专业接口分工问题,确保分工明确。在设计审核方面,有我师傅和其他工程师负责,确保设计无误。

二、在公司两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参加了很多工程项目。其中包括:在刚来的时候,抚顺项目部的一、二、三厂及洗化厂的污泥脱水工程、高升轻烃项目等设计都是由我师傅设计,我负责施工前设计交底及竣工图。今年的主要项目有:大庆聚南八放水站沉降罐气浮改造工程及大庆南ⅱ沉降罐加气浮技术处理含油污水现场试验工程,虽然电气方面的内容工作量不是很大,对撬块内的用电设备配电,但我依然能够细心完成;华锦集团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四台500方气浮及加药系统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等;kbm油田采出水回用蒸汽发生器源水处理中试试验项目,集装箱内用电设备配电,照明、接地等;新疆油田风城油田重32井区1号特稠油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撬块配电及过滤管管线电伴热;陆梁作业区水厂水处理设备优化改造工程,撬块内配电。

水电工专业知识篇2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育职能是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专业型技术性人才。为了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优势及教学质量,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教学方针,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合理改良创新,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及教育理念可以适应新市场经济条件对于人才素质要求的动态变化。技工学校中许多专业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专业基础,电工专业亦是如此。电工知识的应用面很广,所涉及的知识也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对于物理知识、电工专业技能等专业基础的融合掌握。电工专业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态度的培养无疑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其积极意义的量化指标,即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极大程度上仍取决于电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先进科学。

一、技工学校电工教育现状

目前,技工学校电工教育水平不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跨入高等教育的门槛不断降低,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受到影响,学生的物理基础普遍十分薄弱,没有掌握合理有效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较弱,欠缺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则是中职学校电工专业教学存在问题,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并且大多数技工学校在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会将这两部分独立分开,理论与实际操作联系紧密性不高,学生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并且理论教学与实习期安排间隔很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遗忘造成实习课程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进程的推进十分有必要。

二、电工一体化教学概述

2.1 电工一体化教学概念

电工一体化教学是指在电工专业学习过程中将专业技术理论课与实习课有机结合,即学习到某一模块,就对模块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随后进行现场操作的实习环节,而不是传统教学安排中理论课与实习课程独立进行。实行一体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使得电工教学课程更具层次性及逻辑性。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优点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为教师及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都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可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一体化教学进程的推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专业素质。

2.2 可实行电工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课程

在学生掌握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的前提下,对于电子仪表与测量、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等专业课的学习,合理进行统筹规划,将书本理论知识讲解与维修电工生产实习中的内容有机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

(1)在电工仪表与测量课中,前半部分为电工仪表及测量机构的理论知识讲解,主要包括理论分析与公式推导内容,而后半部分则涉及到电工仪表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操作,例如功率表、电度表的安装等模块,可实行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将电表构造、工作原理、如何安装调试等知识融入生产实习课程之中。

(2)电机与变压器课的理论性较强,主要涉及电机及变压器结构、工作原理、各型号特性及应用特点等相关知识。但其中也涉及到很多需要安排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各种型号(三相异步电机、单相异步电机、直流电机)的电机绕组学习中,教师可先行讲授电机绕组方式,绘制绕组展开图例,而后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进行实际绕制、接线、通电工作。

(3)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常用低压电器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等知识,以及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机床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线路,可编程序控制器等内容。其中前三章内容与维修电工生产实习课中的电拖实习内容相对应,可实行一体化教学;而后两章内容主要以理论分析为主。

三、实行一体化教学的注意要点

3.1 模块化教学的合理安排

模块化教学要求技工学校相关负责人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应依据课程内容的重要程度进行课时的合理安排,首先将电工专业课程设计知识进行梳理,将内容相近、可流水化操作教学内容编排在一起,令知识构架完整详实;在安排模块与模块教学顺序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可将难度较大模块与难度较小模块做适当搭配,设置阶梯式难度课程,给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过程。同时,在进行一个模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扩充相关知识,完善模块知识体系,方便学生构建专业知识架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

3.2 对师资水平的要求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课教学与实习课教学单独进行,因此实习内容与理论知识学习中所配备的老师是不同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需要准备自己负责部分的内容。电工一体化教学使得理论课与实习课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对教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工专业教师需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充分了解掌握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将书本上理论化的知识融入实习教学中,要求教师对于行业标准及规范化操作熟稔于心,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指标。

3.3 教学安排的协调

一体化教学要求实习环节穿插于理论教学之中,这与传统模式中实习期单独进行相比,给教学时间的安排及各实习场地之间协调都带来了难度。因此,电工一体化教学要求相关教学管理阶层充分做好协调工作,因为一旦一体化教学进程开始实施,就要求实习与理论课程配伍性高,各环节紧密配合,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于其他模块教学安排都会造成影响。因此,电工各专业课程设置、每个专业课的不同模块设置之间应统一协调,做好沟通,一体化教学一旦实施,则各专业应一同进行,有利于教学进程的规范化与统一化管理。

3.4 加强实验室与技术车间建设

技工学校电工专业学习涉及到的内容与实践操作联系十分紧密,市场对于技工学校毕业生的要求是技术型服务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专业化电工设备的检修能力。这就要求技工学校在学校资金规划中加大实验室及技术车间建设经费投入比重,注重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紧密关注行业动态,了解市场先进技术水平建设情况。实验室与技术车间的建设可加大实践环节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这也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技工学校电工专业应持续改革创新的方向所在。

结束语

水电工专业知识篇3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顺应国家生产和人们生活现代化需要的一个新专业,社会对高级电气工程师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然而,合格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却非常缺乏。究其原因,一是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是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比较年轻的新专业,因为年轻,使得该专业的师资谈不上资深,特别是自动化方向;二是旧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传统轻创新,束缚和局限了该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首先,本专业的师资来源,科班出身的不多,许多教师都是相近专业学科转化而来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尽管是相近学科,要转化也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其次,大多数教师是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由学校到学校,理论上或许很强,但自身缺乏实践经验,让他们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似乎有点不切实际。第三,高校扩招,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科研、教学工作量过重,压力太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二、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

人才培养,教师为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结合的非常紧密的一个专业,对师资的要求也很高。而且,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在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就必须要有理论基础坚实、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过硬的集素质高、内涵深、能力强于一体的教师群体。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其途径与方法大致如下:

1、完整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或计划。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师资队伍建设是长期性、渐进性的一项工程,必须有一个总体规划、培养目标和方案。也就是说,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把高素质、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培养作为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要继续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在几年内,本专业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通过何种办法和措施来保证目标的达成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有一个远期规划和近期计划。

2、夯实理论基础,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广泛应用,我们教师仍然抱着旧的书本知识教学生是不够的,教师就应该走在学生的前面,夯实理论基础,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掌握最新前沿知识,才有资格教学生。除了自学外,应该定期地、有计划地让教师继续深造,读研、读博或专业培训;开展教学比赛,通过相互观摩、评议,研讨教学内容、实验方法,取长补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3、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实践是工科专业的根本,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就像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光有理论或光有技能都是不行的,教师除理论知识外,还要多到生产一线参与企业技术开发,积极申报科研课题或参与校企合作工程项目。在实践中加强学习,让理论回归实践,反过来实践又强化了理论,打造和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加强学术梯队的建设。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一定要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教学水平高、效果好的教授、副教授要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青年教师,同时在进行课题研究或解决企业实际问题项目中,要组织团队攻坚,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梯队和学术梯队。

5、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学生自动化,而自己不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的教师是不称职的。作为该专业教师,除了基于计算机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外,还要掌握网络教学,远距离教学等多种形式。通过图像、动画、影片等形式演绎出来,使学生能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就需要一批掌握该专业现代化教学方法的教师队伍。因此,要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相关教学技术培训和研讨会,提高职业素养和现代化教学方法运用水平。

三、结语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师资队伍的质量决定着优秀电气工程人才的培养,只有建设好一支科研工程能力和教学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技术过硬的高级电气工程师。

水电工专业知识篇4

关键词:技工院校;电气专业;专业技能;职业素养

电气专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这些年来一直在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专业涉及各行各业,小到家用开关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现在技工院校的学生不仅聪明而且有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的优势来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

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校企结合”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等。传统课堂教学重视每一门课程内容的系统性,注重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但没有突出学生的自我操作水平及工厂中的应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授课方式为主导,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校企结合”教学模式在很多学校试行时,仅为学生提供参观或短期实习,没有开展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学生无法在工厂中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学习专业技术。笔者学院电气专业教学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是按当地企业的招工需求和学校学生就业专业趋势来确定。学生在必备的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心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和电工基础、电工技能训练、电机与变压器、电子电路的焊接与调试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电气专业领域在工厂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端正世界观和价值观。专业和课程充分体现当今人们生活的需求。2016年,笔者学院电气工程系新设置了两个专业: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和维护、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现在淄博市的高层小区越来越多,电梯行业的检修和维护将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笔者学院根据广泛的市场调研后增加了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和维护专业,为今后学生的发展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现在很多家用电器需要连接无线网使用,具备在异地用手机APP控制的功能,工业机器人技术也由此更加广泛地融入了日常的家庭生活。现在淄博市城区的高档小区已经开始打造智能小区,即每家每户都会配有一个机器人来操作这些可以连接无线网的家用电器。工业机器人技术以后的平台也会越来越广。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学习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知识时围绕专业知识实训,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即以电气专业就业为定向,培养电气专业技能强、职业素养强的高技能人才。笔者学院学生毕业后还可以取得“维修电工中级技工”“维修电工高级技工”及以上职业技能证书,在工厂工作中可以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学生从事电气专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

二、专业实训场地建设

笔者学院的实训中心是电气工程系下设实训场地之一,筹建自2010年,一期投资四百余万元,是集无线电调试、电子设备装接、机床维修、数控机床维修、机电一体化等多个领域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实训场地,主要用于校内技师班、高级班等高年级学生的日常实训教学,同时面向校外承接企业培训和省市各级技能大赛。场地建成之后,先后承接了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中国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共计三次省级大赛八个项目的比赛。电子设备装接工场地主要功能是教给学生通过电脑软件画图、制作电子线路板、焊接元件,并实现电路的某种控制。机电一体化设备模拟了工厂企业里自动化流水线的控制过程。由于设备先进且颇具规模、培训能力强、参赛成绩好,笔者学院电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两个项目已经被省劳动厅确定为省级大赛培训基地。专业实训场地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进一步加强校内实习与生产的融合,提升产学研互动融合的能力。

三、全国技能大赛

全国技能大赛吸引了全国技工院校师生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参与。技能大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学院要用技能大赛促进大赛培训,用技能大赛促进日常教学,用技能大赛促进教师培训,用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就业。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除了表现为高超的技能技巧以及过硬的基本功外,还在比赛中表现出稳定的心理状态、规范的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增加了自己的阅历,提高了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还可以为其他学生做出榜样,鼓励大家都参与进来,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技能大赛过程对职业素养形成有很多方面的影响。参加技能大赛过程中,学生培养形成了认真、务实、拼搏的精神和规范、严谨、安全的职业习惯。同时,参赛选手们也见识了其他学校的高水平竞争对手,理解了裁判员和教练员的苦心。选手在比赛中遵守纪律、服从裁决,才会在比赛中放平心态,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参加技能大赛培训的学生,暑假耐着酷热在实验室学习,寒假不顾寒冷来突破自己的一道道难关,发挥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笔者学院在大赛中也取得了很优异的成绩,将进一步强化核心团队建设和要素保障,坚持专家主导、选手主体的建设思路,把握好训练标准、规则要求、技术规范、训练考核、信息收集、管理保障等核心要素,充分发挥了学院外聘教授专家、技术顾问、合作企业的作用,努力做到精准集训,打造高水平的训练团队和比赛团队,为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齐鲁工匠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职业素养考核评价原则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我们用木桶理论来解释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木桶由很多木板组成,有一块木板是职业素养。要想木桶装更多的水,不仅要提高专业水平,还要增加职业素养。《资治通鉴》中提到“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我们要培养有德有才的高技能专业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导,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中心,以一体化教学为突破口,通过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职业素养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笔者认为,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评价原则有以下三个方面。一要坚持全面发展,不仅掌握知识,还要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二要鼓励学生们多在平时学习中培养职业素养。比如课本要保持干净整洁,实训时实验台最后要打扫干净等。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三要坚持学习、生活、学校活动等多方面的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一方面,还要结合他在宿舍卫生等情况表现。教师要多鼓励代表班级参加学校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把学生职业素养考核变成多元考核评价。在坚持这三个原则的前提下,学生的职业素养会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教师在上课时需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水电工专业知识篇5

关键词:高职;水电站建筑物设计与施工;项目化;课程;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96-02

课程改革的背景与任务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精品专业。《水电站建筑物设计与施工》是本专业的核心职业岗位能力课程,于2010年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水电站建筑物设计与施工》课程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已不能够完全适应当前水利水电建设的需要。在课程内容设计过程中,应打破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模式,变革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能力养成为目的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应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相应职业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初步具备水电站建筑物设计与施工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相关的职业能力,培养对学生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通过对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所处设计、施工、工程管理等各工作岗位对本课程知识体系和技能的应用剖析,发掘典型工作项目,校企合作共同分析、研讨、凝练《水电站建筑物设计与施工》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设计教学内容,构建包括职业能力养成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内容。以实际水电站建筑物设计与施工为背景开发和设计该课程的学习项目。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调研得知,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主要工作岗位是水电工程设计与施工岗位。水电站建筑物设计与施工主要包括土建工程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水电站其他建筑物施工技能的培养已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重力坝设计与施工》等课程中完成。根据工作岗位要求、水电站建筑物建设过程和认知规律,本课程设立了水电站建筑物导论、水电站建筑物构造及设计与施工、水电站厂房主要机电设备布置、水电站厂房施工4个学习项目,如图1所示。而基于工作过程又把4个学习项目划分为实际水电站建筑物背景资料分析及水电站建筑物基础知识、进水建筑物设计与施工、引水建筑物设计与施工、压力水管设计与施工、调压室设计与施工、厂房设备布置、水电站厂房施工7个工作任务,并根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选取教学内容。

课程组织与实施

(一)课程内容组织

本课程根据完成学习项目的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选取教学内容,并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由单项到综合,能力逐步递进的规律,组织课程内容,合理设计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对于学生而言,教学场地出现的大致顺序是工程现场——学校——工程现场。具体如表2所示。

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7个任务由简单到复杂,每一任务都是按照任务布置、学生思考预习、教师讲授、分项任务实训、考核等步骤进行,前面任务完成即进入下一任务,所有任务完成时,汇总得到项目总成果。

(二)课程实施

教学前先把每班学生按照每组6~7人和成绩优劣合理搭配分组,以便于学生学习讨论。由2~3名专职教师和1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依次开展基于工作过程设计的教学任务的教学实训。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实际训练为主,以教师讲授辅导为辅,专兼职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实施教学,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进行学习,将“教学练做”融为一体,采用“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实践训练完成的同时,课程也就完成了。

根据实训成果形成的过程和成果完成的质量、项目综合答辩评判成绩,再结合试卷的测试成绩综合衡量课程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技能水平,如图2所示。

总之,《水电站建筑物设计与施工》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理地组织项目课程,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习与项目、任务联系起来,实现“教学练做”合一,实现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综合素质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徐伟,闫滨,胡志华.《水电站建筑物》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

[2]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2006(8).

[3]程凌.高职高专“项目课程”的开发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雷恒(1980—),男,河南驻马店人,工学硕士,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水电站方面的设计与施工教学。

水电工专业知识篇6

关键词水电站;课程改革;调查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水利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最新印发的《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以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增强防汛抗旱减灾和水资源配置能力为重点,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的要求。强调了水利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治国安邦的关键之一。国家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做保障,而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可很好的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1-2]。南昌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部级特色专业,水电站这门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且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该课程是水电站建筑物、水力机械及电气设备的综合体[1-2],课程内容较多且复杂,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较高的综合应用能力。本文主要通过个案研究,以南昌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样本,针对水电站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后期水电站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奠定基础,提供依据。

1研究过程

1.1研究目的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水电站教学的现状,本研究依托南昌工程学院为研究个案,对其在水电站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环境(评价体系,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因素展开调查。之所以选择南昌工程学院,是因为南昌工程学院前身是江西水利电力学院,老牌水利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因此在水工类课程教学方面,南昌工程学院在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南昌工程学院2012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学习水电站课程),以及2013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学习水电站课程)。

1.3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为了编制出比较合理、有效的问卷,在问卷编制阶段,笔者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和老师做了前期的访谈和一些资料的收集,作为预调查。1)编制问卷。在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及相关教师进行了访谈,根据其中发现的问题,初步编制了问卷,旨在调查现状,并为之后的对策寻找现实依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作问卷:教材选用,课时安排,课时内容,课程实验,教师授课方法。2)选取样本。根据南昌工程学院近三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水电站课程教学情况统计表,对在校的2013级水电站课程教学的的本科学生以及已经毕业的2012、2011级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的调查。3)实施调查。由于时间、地域、经济等条件的限制,问卷主要采取亲自现场发放纸质版和通过网络传送电子文档两种方式填写。整个问卷的发放、填写及回收工作共历时3个月,对在校学生发放纸质问卷65份,回收50份,回收率77%,其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100%;对已毕业学生发放电子问卷100份,回收80份,回收率80%,其中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100%;4)数据分析处理。利用EXCEL及SPSSforwindows11.5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主要是将在校生问卷结果与已经毕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学生问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问卷调查主要从教材建设、理论教学内容及课程安排、课程实验及课程设计、教师教学方法及态度等4个方面来制定。问卷调查表包含20道题,其中第3、10、20题为简述题,其余为单选题。分别对在校生和已工作学生的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将每道题的得分率最高的选项进行绘图统计对比。如图1、图2及图3所示;题型归类如表1所示。说明:纵坐标表示该选项选择人数的百分比;横坐标对应问卷调查表中的题号;蓝色表示在校生的结果,土黄色表示已经毕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工作生)的结果;字母表示该题选择答案最多的选项。从上述图表可直观的看出,第1、2、4、5、19题,二者选择的答案不同。第1题在校生认为该教材总体上较好,工作生认为教材总体上好;第2题在校生认为不好说教材是否为任务引领型教材,工作生认为该教材是任务引领型教材;第4题在校生认为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容量上偏多,工作生认为教材在教学内容容量上适当,稍有不足;第5题在校生认为该教材能较好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工作生认为该教材能很好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第19题在校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适量,工作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其他选择题二者的选择结果都一致。所有选择题当中,只有第4题在校生结果百分比超过了工作生。上述结果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工作生经历约大半年的工作,通过工作实践,结合自己的现场工作经验,切实感受自己所学知识的用处,自己缺哪些,需要哪些,哪些学的对自己很有帮助。例如第4题在校生还未踏入社会工作,还比较难认知清楚工作到底会用到多少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工作生就会发现学的知识不够用,才会选择教材知识容量适当偏不足;另一方面工作生上水电站课程中的水力机械部分内容时没有做过课堂作业,在第19题选择时会选择作业不多;而在校生的水力机械是笔者上的,因此布置了相关的水力机械作业,以及后期相关的水电站建筑物作业,因此在校生觉得作业适量偏多。

3结论

通过对水电站课程教学的详细调查研究,可知目前水电站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方式过于保守和传统,基本以教材以及多媒体课件为主,考试的方式仍然采用试卷形式,而该课程中水力机械部分以及厂房内部构造部分内容抽象,学生较难理解,且由于课时有限,无法将教材知识在课堂全部传授给学生,因此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满足新形势下高等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后期的教学改革中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上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素质高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启钊.水电站[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马善定,汪如泽.水电站[M].2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水电工专业知识篇7

一、培训目标

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电子政务工作水平和应用能力,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工作效能和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建立一支训练有素、专业技能过硬、管理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管理队伍,促进我市电子政务工作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二、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

以县(市、区)、市级部门为基本培训单位,分类、分层、分批对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电子政务知识培训,加强对各类维护人员的换岗培训。

1.专业培训。主要针对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内容为计算机技术知识与操作培训,信息化、电子政务技术知识,提高操作水平,具体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库、中间件、服务器、存储等相关内容。

2.业务培训。主要针对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政府门户网站编辑和OA系统管理员等。业务培训主要以协同OA、政务外网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及其它相关应掌握的知识为主。

3.普及培训。主要针对机关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对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分管电子政务工作的领导和一般工作人员进行电子政务知识普及培训,有利于提高对电子政务工作重视性的认识,提升全市机关信息化整体水平。培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相关电子政务政策、法规的解读,提高电子政务基础知识水平;(2)计算机普及型知识培训,包括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日常计算机的安全防范等;(3)对政府门户网站、协同OA等业务系统进行普及推广的操作培训。

三、培训形式与师资

采用自学、专题讲座、集中培训、网上培训等多种形式,其中专题讲座主要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企业资深工程师等,解读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介绍国内外电子政务前沿、电子政务新技术、新产品,同时穿插就某个应用系统专门开展的讲座;集中培训主要包括国内外知名企业资深工程师对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实际操作和应用操作能力培训,市信息中心有关普及计算机应用、推广应用系统的专题培训和业务培训等。

四、培训教材

由外聘老师和邀请的技术人员自带,关于证书的培训由市信息中心帮助购买相关书籍,市信息中心自行组织的培训,由市信息中心自拟教材。

五、培训措施

1.组织管理。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总体规划和协调,市信息中心承担具体工作,负责制定培训计划,设置培训内容,选定、编撰教材和辅导读物,开展培训工作。

2.培训要求。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培训工作,把对本地区、本单位的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电子政务培训工作长期纳入机关工作人员能力培养要求,并根据全市统一安排,切实做好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电子政务培训人员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水电工专业知识篇8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王晓蓉,女,1980年9月出生,汉族,山西人,中级职称,硕士,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工作,单位: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性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日渐提升,然而当前,在我国的高等学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只重视了学生基本知识教授,忽略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严重阻碍了学生的长期发展。因此,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且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作为一项极具专业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对于计算机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这些工作人员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求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科研能力。然而,笔者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们国家的高校中普遍存在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教学总体水平较低的情况,严重制约了高校的有效发展。具体来说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我们高校在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欠缺科学的工作知识和理念,轻实践重理论,致使学生无法掌握真正的实践技能,使得教师无法有效开展各项实践教学工作,严重制约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面对学生的提问以及相关的科研和课题研究工作时就会显得手足无措,十分茫然。

因此,不断提升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积极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和方法,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一是高校教师应当针对自身的短板和问题,在工作之余制定科学有效的复习计划,增强自身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二是,高校应当为教师创造丰富的条件,积极开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培训班,聘请更为专业的人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三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之间也应当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在有效的竞争学习之中,不断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有效提升,为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不仅有利于高校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而且对于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二、创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进行,以及社会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一些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欠缺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视力度,一些人甚至认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工作,严重限制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工作培养人才职能的有效发挥,对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因此,针对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当前,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对于人才的实践水平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承担着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不仅要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还应当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而高校的教师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应不断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教学任务和目标,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综合性人才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泽斌,孙玉坤,谭伦农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1).

[2]华红艳,楚随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3]蔡琴,王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5,(1).

[4]王艳松,张加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02).

[5]程明,李扬,黄学良.江苏省品牌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04).

[6]唐志平,过军,田鸿发,史建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03).

[7]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05).

[8]李广凯,李庚银,赵成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05).

[9]陈小虎,刘志远.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思考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上一篇:心理学相关基础知识范文 下一篇: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