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试用期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1 13:03:22

电梯试用期总结

电梯试用期总结篇1

关键词:电梯光幕检测;自动化装置;具体设计

全球化趋势下,自动检测电梯光幕的相关技术也日益成熟,电梯检测配备了更齐全的成套设备。在这之中,高层建筑保有的电梯总量在日益增加,大量运用了各类型的电梯。作为保护性装置,电梯光幕被看作必要的。从目前来看,光幕产品表现出较稳定的总体性能,然而仍不可缺失配套性的检测。对于光幕检测,常用方式包含了动态式的人工模拟检测方式,这种方式仍受到较大的人为干扰。因此,有必要从根本入手来提升光幕检测流程的设计水准,优先采纳自动式的光幕检测设计。

1 自动化光幕检测的必要性

从现状来看,多数电梯门都设有光线式的特定结构,同时也配备了电梯光幕。电梯光幕设置为电梯必要的保护,这类装置包含了发射器、接收器、电源盒、电梯的电缆等。在各类装置中,两侧轿门设有红外式的接收及发射装置,电缆设置为柔性的。若有乘客进入,那么扫描时的红外光幕将会被遮挡。在这时,控制系统探测了遮挡的状态,轿厢将会接收明确的输出信号。电梯门关闭后即可反转并且开启,这样做就保障了电梯内的乘客是安全的[1]。电梯光幕应当符合设定的性能,唯有如此才能确认光幕是合格的。具体来看,检测项目包含了检出的最大距离、水平以及垂直的偏差、纵横向两类的角度偏差、检出的程度等。对于各类指标,分别设置为4000毫米、正负15毫米、3毫米、10°、5°、60毫米的检测指标。达到如上指标,才能确定合格。制作电梯光幕的制造商总数是较多的,在各个年度内可供应的总量也相对很大。然而不可否认,电梯设置的安全防控构件并没能包含光幕,现今的标准仍没能把光幕归入检测范围。这就可以表明:光幕表现出来的优质性仍缺乏必备的重视。某些光幕在投运后,历经多年运转而仍没能符合拟定的指标。在这时,只好借助于人工方式予以检测。相比来看,手动检测可获得的实效是偏低的。即便检测获得了数值,也很难符合精确的光幕特性。在这种状态下,光幕产品日益呈现为多样的质量状态,运转的进程中也很易引发故障。由此可见,转变为自动式的电梯检测是必要的,亟待探析新式的自动检测设计。

2 设计总体的装置结构

从性能检测来看,电梯光幕设有终检性的步骤。检测装置的对象包含了遮挡性的光幕部分、滑台的部分、检测横向角度的部分。从综合布局来看,自动化检测设置了较合适的综合性布局。具体而言,光幕的骨架可用来支撑横向的光幕本体,这样更利于安放或者取出光幕。对于上下结构,分别配备了龙门式检测装置,这种配置将不会干扰到各流程的电梯运转[2]。

2.1 分配的检测流程。在自动化思路下,检测某一电梯光幕的要点即为上料以及下料的电梯机构。此外,还包含特殊设置的检测光幕机构。检测的对象设置为电梯滑台、光幕的横向角、光幕的遮挡状态等。检测横向的光幕角度时,更注重测量细微的角度偏差。在这个步骤中,光幕偏转性的运动可由步进电机来测定。因此,执行机构设置为步进电机。滑台的角度代表了水平及垂直形态的光幕偏差,有必要测出纵向的整体性光幕偏差。对于执行机构,设置了额外的气缸用来辅助检测。从整体运动来看,伺服电机可用来调控滑台的运行。借助于遮挡机构,模拟得到遮挡光幕的状态,这个步骤检测也可交给步进电机。

2.2 设置自动性的滑台。在检测过程中不可缺少滑台,电梯滑台经常呈现为垂直的、水平的或者纵向的偏差角度。自动化检测中,合并了如上三类的检测指标,这种基础上设置了新式的滑台检测方式。详细来看,直线性的双列导轨安装了检测的滑台并且可用来驱动伺服电机。在4米的尺度内,可自由移动伺服电机。检测遮挡的过程中,设置了4米的最大遮挡。从滑台本身来看,设有三层的结构。移动光幕至夹紧的滑台以便于检测上下料的电梯结构。检测滑台包含了旋转、左右或者上下移动的自动化流程。滑台上侧配备了接收端,可以检测实时性的电梯光幕状态。传感器经过测量可以判定光幕已经到位,这种状态下即可夹紧光幕及气缸。上移3毫米的电梯光幕距离以便测定水平的偏差,而后左右移动检测垂直的光幕偏差。这个步骤内,接收端可用来设置水平或者垂直式的移动。此外,接收端还设有纵向可调整的15°偏差角度,可以环绕轴承的滚子圆锥形中心来移动。经过全面的布置,就完善了检测光幕偏差的步骤。确认检测完成以后,恢复上电气缸的运转,退回光幕接收端至原先的上下料角度。

2.3 设置横向检测台。电梯光幕设置的检测过程应当注重横向角度的测定。然而,若要测定精确的横向角度还是很难的,有必要设置多步骤的复杂流程。对此设置了整体式的检测布局,可以用来测量横向的光幕旋转偏差。具体在检测时,先要翻转并且抬升光幕,然后直线导轨以及气缸即可完成设置的检测。步进电机可以驱动光幕的翻转,顺利完成检测。自动化设计的流程中,借助于上下料的装置来运送光幕。达到给定的位置后,气缸将会投入运转。定位孔可用来插入随行的定位支架,在这其中的第一叉架衔接了电机轴,第二叉架用来固定光幕的定位。完成了初期的定位后,气缸投入运转因此推动了上下移动的支撑板[3]。在这时,可以抬升50毫米的光幕并且带动步进电机,旋转至5°的发射端。完成了检测后,复位步进电机然后退回气缸。

3 设计控制系统

自动化检测配备的装置应能力求简易,便于日常的操控。设计总体的控制系统时也应确保可靠并且简单,这种新式设计更符合了配套的自动操作。后期在具体设置时,还需要兼顾开发软件的简易程度以及消耗的总体成本。在新式设计中,设置了PLC调控下的自动式触摸屏用来提供交互式的人机界面。从机械角度来看,依照给出来的检测流程予以完成光幕检测。初期在选型时,选型的要点为I/O的通讯模块、CPU的电源以及主要框架。方案设计时的控制器包含了精确的I/O接口总数,这种基础上解析了稳定性及实效性。从PLC精确的模块分布来看,模块化包含了子程序以及总体性的主程序。检测光幕性能以及调控上下料的性能都可以交由子程序。

3.1 新式的装置性能。PLC框架下的工控机设有特定的网络体系,依照设置好的光幕检测流程予以执行。PLC调控的思路下,控制中心设置为工控机,同时配备了双层式的上下结构。在双层结构内,上层模块包含了数据管理和工控机,下层设有执行机构和传感器。在双层之间,配备了通信的OPC协议。相比于常见式的控制结构,数字仪表可以替换为新式工控机,机械键盘替换成软键盘的人机界面。经过全方位的改进,设置了更精确的灵活光幕控制进而也加快了解析数据的速度。工控机设有自动操控的界面,可以发出指令。PLC接纳了OPC传递过来的精确指令,驱动器可以调控执行机构。依照拟定的指令来调控运行,完成了自动式的机械光幕检测。具体在测试中,传感器可用来获得实时性信息,返回OPC的上位机。与此同时,数据库保留了人机界面传送过来的软件信息。经过自动计算可得解析的数据,进而获取了测试结果。完成了拟定的测试后,打印并且存储报告。

3.2 系统内的硬件。从PLC角度来看,光幕检测系统设有特定型号的硬件。具体设置时,还需衡量综合性的开发成本以及软件的特性。选型过程中可以优选CPU控制下的通讯模块,初期的选型还包含了电源以及I/O式的模块。CPU包含了实时性的功耗状态、主频处理性能、指定的内存容量。此外,也不可忽视初期开发进程中的简易程度。针对I/O的配套模块,选型的要点为输出功率、驱动的电压等级、模块通道的紧密程度。电源应能确保可调控的稳定性,维持于一致的输出输入。硬件检测光幕的系统可输入如下精确的数字量:紧急状态下的光幕启停、选择的计数器方向、步进电机调控的光幕状态、遮光物的状态。触摸屏设有实时的可调信号,包含了状态显示的光电开关及警示灯。在各个阶段内,输出的模拟量包含了双点的电源信号,控制信号都设置了可编程的信息。此外,初期设计也不可缺失交流伺服,设计了精度更优的光幕运转控制。在给定的条件下,可以设置为精度更高的光幕检测定位。OPC设定了客户端及服务器的衔接方式,全程性的管理表现为无缝链接的特性。

3.3 系统内的软件。自动式的电梯检测配有模块性的PLC流程,软件包含了细化的子程序。从设计角度来看,自动测试光幕的项目可分成性能测验、错位的光幕测验、光幕功能的测试、适应度的测试。同时,自动测试覆盖于最小的光幕距离,可用来探测最高和最低的两类光束状态。在测试阶段内,先要按照纵轴方向来移动遮光物,稳定十分钟后再去观察测验的光束值。反复三次后,完成测试项目。

4 结束语

检测电梯光幕的过程应当表现为自动化的流程,这样才能吻合现今的检测需要。PLC设置的自动式光幕检测可用来模拟各类的电梯动作,设置了各步骤的自动工序。从根本上看,也提升了检测光幕获得信息的精准度。此外,自动化设置的电梯检测还配备了终检的流程,这个步骤包含了交叉式以及直线式两类的扫描。自动化设计后,减低了电梯运转消耗掉的综合性成本,自动化新式技术也更符合了先进性。提升电梯质量,获得更高层次的检测效益,这种思路下设计的自动化光幕检测表现出必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卢华兵,张海鸥,王桂兰.电梯光幕检测过程自动化装置的设计与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5(21):9-11.

[2]郑松鹤,吴振,刘鸣.一种电梯光幕保护系统的设计[J].电脑与电信,2014(3):54-56+71.

电梯试用期总结篇2

【关键词】电梯;制动器;结构型式;检验检测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建筑业发展不断壮大,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物内主要的垂直运输工具,也因此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电梯已经超过压力容器而成为第一大特种设备。在电梯不断普及的同时,电梯事故也不断的发生,为了确保电梯不发生溜车和坠落事故,电梯必须设有制动系统,而且必须是一个摩擦型的机-电式制动器[1]。制动系统能否有效可靠的动作,关系到整个电梯、使用人员以及维护保养人员的安全,是电梯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安全保护装置。

1 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与工作原理

1.1 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

电梯最常用的制动器是电磁制动器,俗称抱闸。电磁制动器的结构型式各种各样,通常有机-电摩擦型常闭块式直流电磁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碟式电磁制动器[2]。但是不论哪一种结构型式,其工作原理是相同的。电梯制动器一般由制动电磁机构、制动臂、带有制动衬瓦、盘车装置、弹簧等组成[3]。其结构型式如图1所示:

图1 电梯制动器结构型式

制动器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构成:产生制动力的有导向的压缩弹簧、产生释放力的电磁铁装置、在制动轮上施加制动力的制动瓦和制动带、传动和调整机构。

电梯制动器所有参与向制动轮或盘施加制动力的机械部件应分两组装设。如果一组部件不起作用,应仍有足够的制动力使载有额定载荷以额定速度下行的轿厢减速下行。电磁线圈的铁心被视为机械部件,而线圈则不属于制动器的机械部件。

1.2 电梯制动器工作原理

制动器的工作原理为当制动器的电磁线圈通电时,将产生电磁吸力,该吸力使铁芯吸合,带动制动臂克服制动弹簧压力而绕支点旋转,带动制动瓦脱离制动轮,制动器实现松闸。当制动器的电磁线圈失电后,在制动弹簧压力作用下,制动瓦紧压制动轮,制动器落下抱闸从而实现制动。

2 电梯制动器的检验

因为电梯制动器的可靠性,密切关系到乘客等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对电梯制动器按要求进行检验。对于电梯制动器的检验,其主要依据为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及第1号修改单的要求。

首先,参与制动的机械部件应当分两组装设。

其次,当电梯正常运行时,至少应当用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切断制动器的电流,当电梯制停时,如果其中一个接触器的主触点未打开,最迟到下一次运行方向改变时,应当防止电梯再次启动运行。电梯制动器的电气控制,最为常见的控制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电梯制动器电气控制

再次,制动器应当动作灵活,制动时制动闸瓦或制动钳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或制动盘上,电梯运行时制动闸瓦或制动钳与制动轮或制动盘不发生摩擦;并且制动闸瓦或制动钳以及制动轮或制动盘工作面上没有油污[4]。

在检验制动器时,首先应当对照型式试验报告,查看制动器。然后查看电气原理图和控制柜内电气元件,判断制动器是否是由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控制,查看其触头是否串在制动器控制电路中。最后观察电梯运行停止时,是否有两个电气装置是否释放。

如果通过查看电气控制原理图的方法不能判定制动器是否由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控制,可通过模拟试验来进一步确认。模拟试验方法为:在电梯运行时按住制动器的一个接触器的主触头不放,在到站停梯后再令其反向运行,此时电梯应不能起动,如果此时出现溜车现象,则说明制动器不是由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控制。

此外,电梯制动器的制动闸瓦与制动轮的工作面上一定不能有油污,否则将会造成制动失效,从而导致溜车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在维护保养给制动销轴加油时,一定不能把油滴到闸瓦和制动轮工作面上。

3 总结

本文对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以及工作原理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总结了电梯制动器的检验方法,以及模拟实验的方法,从而可以判定电梯制动器是否有效可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1.

[2]李洪.浅谈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与检验检测[J].沈阳:电气开关,2012-06-15.

[3]魏孔平,朱蓉.电梯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

电梯试用期总结篇3

关键词: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性 抗辐射

中图分类号:TN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09-01

1.简介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电梯的性能越来越好并且可靠性大大提高。然而,电梯广泛的应用电子产品和数字电路,系统被电磁信号干扰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杭州是浙江的省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电梯也跟着高速增加,电梯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某些特殊的重要场所,也会有突发的电梯故障,对社会公众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影响。在发生故障后,我们也对相关电梯进行了检查。从分析所有的故障现象中发现有一些强电磁信号干扰,我们认为可能是一些强电磁干扰信号影响了电梯控制系统,造成这些电梯发生故障。因此,我们有必要做电梯抗辐射干扰的研究。

2.实验方法

2.1技术途径

用一种模拟电磁干扰信号的电子系统,并建立该电梯的测试平台。通过对电梯的辐射测试,找出电梯无法正常运行或失去的整体功能的频率范围和电场强度。研究屏蔽和按地在电磁辐射抗干扰测试的效果。因为在《电梯程序测试》中没有要求有关电梯的电磁兼容性,所以这个实验进行的是抗电磁辐射干扰的基本测试。

2.2实验项目

实验依据:IEC61000-4-3 A2(2000)ENl2016-2004。

对电梯发出的电磁干扰信号,使用两种不同极化的辐射天线――水平方式和垂直方式。在整个实验中,调制80%AM,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在80MHz-166MHz的频率范围内的电场强度为10V/m和在166MHz-1GHz的频率范围内的电场强度为30V/m。并且四种情况下做了实验:受检设备配备齐全;按地禁用;屏蔽禁用;接地和屏蔽两个都禁用。

2.3实验设备

受检设备为上海三菱电梯GPS-III,2层2站。这台电梯可以设置成正常运行和司机操作。模拟电磁干扰系统包括电磁干扰设备,如信号发生器,放大器,辐射天线等。

3.现场测试

3.1电梯门开启和关闭的测试

电梯轿厢停在一楼,天线放置在电梯门前地面上1.5m的高度,电磁干扰信号覆盖了整个电梯门;天线放置在朝向电梯轿厢顶部的操纵箱,高度为2.5m,电磁干扰信号覆盖电梯轿顶所有范围。测试结果:(1)当天线的高度为1.5m时,没有检测到灵敏的频率变化。(2)当天线的高度为2.5m时,没有检测到灵敏的水平极化的频率变化。但是有电梯不开门或者门关闭的情况,在295MHz-301MHz的频率范围内,电梯门没有关闭到合适的位置,并在272MHz-274MHz的频率范围内,电梯无法正常运行并无法恢复正常。(3)当天线的高度为2.5m时,实验中禁用光幕,没有灵敏的水平极化的频率变化,但有同样灵敏的垂直极化的频率变化。因此,证明光幕不影响整个实验。故障排除:①故障排除重点主要是垂直极化的频率范围在230MHz-350MHz之间。②当受检设备和电线都被屏蔽,没有检测到灵敏的变化。③主要敏感源为电动机的线圈,手动控制器和电梯轿顶操纵箱。本章结论:(1)主要敏感源为电动机的线圈,手动控制器和电梯轿顶操纵箱。(2)当金属屏蔽网覆盖住电梯轿顶操纵箱及其相关的电线时,没有检测到灵敏的变化。(3)当受检设备没有被屏蔽时,有灵敏的变化。(4)受检设备有可能会恢复到正常情况,但有时却无法恢复。因此,进行强干扰是必要的。

3.2电梯控制柜在主控制室的测试

辐射试验在RS103闭环的军用标准下进行的。电场强度可以是一组值(电场强度10V/m,频率范围80MHz-1GHz),用电场强度探头来监控。我们将测试四种情况:受检设备配备齐全,接地禁用,屏蔽禁用,接地与屏蔽两者都禁用。电梯应测试三种状态:电梯运行;门的开启和关闭;两者同时进行。测试结果:(1)当受检设备配备齐全,电场强度为10V/m时,在80MHz-166MHz的频率范围内,双锥形天线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没有灵敏的变化。(2)当受检设备配备齐全,电场强度为10V/m时,在80MHz-166MHz的频率范围内,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没有灵敏的变化。(3)当按地禁用,电场强度为10V/m时,在80MHz~166MHz的频率范围内,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垂直极化,控制电路板损坏并无法重新启动。(4)电气强度为10V/m,在80MHz-166MHz的频率范围内,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垂直极化。在252MHz-274MHz的频率范围内,当控制柜盖板打开时,受检设备有灵敏变化。在239MHz-272MHz的频率范围内,电梯停止运行并且门不能关闭。当控制柜盖板关闭时,受检设备无灵敏变化。

故障排除:(1)故障排除主要是垂直极化天线的灵敏频率。(2)当所有的受检设备被屏蔽时,有灵敏的变化产生。

本章结论:(1)在门的开启和关闭的测试中,设备可以从最灵敏的频率范围内恢复正常。(2)在电梯运行的测试中,灵敏测试设备不能恢复,需要通过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来解决。(3)电梯接地是必要的。如果禁用,当受到电磁干扰时电梯不能恢复正常。(4)当受检设备的所有部件都被屏蔽且电场强度为30V/m,仍然没有灵敏的变化。(5)10V/m的电场强度是控制柜抗干扰的极限值,如果在某些电场强度大于10V/m的范围是会失效的。

4.结语

电梯试用期总结篇4

关键词:电梯;安装检测;探讨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analyses and introduces the elevator installation detection method, elaborated do on-site detection safety measures.

Key words: elevator installation detection; 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电梯产品是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质量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乘客的生命安全,影响到电梯的安全性。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保是影响电梯质量的五个环节,如同人的五官一样,每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而安装过程动态性较强,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安装质量就有可能不相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了电梯的安装过程要实施过程监检。作为一名电梯检验人员,深感电梯安装过程监督检验的重要性,笔者认为:电梯安装过程的监督检验,应从电梯的可靠性、安全性、功能性、经济性和舒适性等几方面入手,分别从井道机房土建、开箱验收、轨道安装、主机安装、厅门安装、轿厢安装、慢车运行、快车运行调试、功能试验等全方位对电梯的整个安装过程实施过程监督检验,明确安装监督检验过程的停止点,确保安装质量达到国家对电梯安装验收的相关规范,做到未雨绸缪。

电梯是指电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平行运送人和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等。目前,垂直升降的电梯和自动扶梯是电梯行业的主流品种,其中垂直升降的电梯占现有电梯总量的80%左右。在我国电梯属于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范围。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对电梯实施强制性的监督检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先后于2002年和2003年颁布实施了《电梯监督检验规程》(以下简称检规)《液压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监督检验规程》和《杂物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电梯的监督检验包括对新装电梯的验收检验和在用电梯的定期检验,定期检验每年进行一次。我国电梯的制造安装主体标准等效采用了欧洲标准,如GB7588-2003标准等效采用了欧洲标准

EN81-1:1998《Safety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and installation of lifts》,GB16899 -1997《自动扶梯和行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等效采用了EN115-1995 《Safety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and installation ofescalators and passenger conveyors》等。这些监督检验规程和标准的实施,对我国电梯安全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从事故发生概率上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梯事故仍呈高发态势。

1 目视检测

电梯的目视检测主要是外观检查,通过手动各种功能开关的动作试验以及利用游标卡尺、钢直尺、卷尺和塞尺测量并通过计算来检查或试验电梯相关设施和零部件设置的有效性、功能开关的可靠性以及各种安全尺寸的符合性。在检测工作开始前,检验量具需经计量部门按照有关标准校准,且只能在校准期内使用。

2 检测现场安全管理的特点

电梯检测同其它特种设备检测具有不同的特点,其检测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检测的绝大部分时间,设备都是处于运动状态,而检测地点大多数还不具备电梯运行条件,如机房通道、机房孔洞、机房照明等电梯运行必须具备安全条件还有待完善,因此,检测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并不是立即投入检测,而应当由检测负责人召集有关方面人员了解电梯前期测试有无异常情况、电梯安装过程中有无安全事故发生、电梯运行环境是否良好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对检验现场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在检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

3 电梯曳引钢丝绳的漏磁检测技术

电梯曳引钢丝绳承受着电梯全部的悬挂重量,在运转过程中绕曳引轮、导向轮或反绳轮呈单向或交变弯曲状态,钢丝绳在绳槽中承受着较高的挤压应力,因此电梯曳引钢丝绳应具有较高的强度、挠性和耐磨性。钢丝绳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应力、摩擦和腐蚀等,使钢丝绳产生疲劳、断丝和磨损。当强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不能安全地承受负荷时应报废。

目前,我国电梯钢丝绳的判定依据正在制订。钢丝绳无损检测采用漏磁检测方法。早期的仪器主要是检测钢丝绳的局部缺陷即LF检测法(主要是断丝定性和定量检测)。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开始出现金属截面积损失(LMA)检测法,此法弥补了LF检测法不能检测磨损和锈蚀的不足,但对局部缺陷(小断口断丝和变形)检测灵敏度低。为弥补该两种方法检测的不足,出现了LF和LMA双功能检测仪器,满足对LF和LMA两条曲线的同时检测并与距离对应。

电梯曳引钢丝绳检测的探头采用了永久性磁铁,钢丝绳内穿过磁铁,通过霍尔元件或感应线圈等探伤传感器采集漏磁场的变化信号,检测信号经放大和滤波等处理后由计算机采集和判别,钢丝绳运行的位置由光电编码器编码后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对位置编码器发出的脉冲信号计数,通过计算处理后得到钢丝绳当量断丝数和当量磨损量的具体情况和相应的位置。

目前国内外生产电梯钢丝绳检测仪器的型号有我国的MTC,TCK和KST系列、波兰的 MD 系列、美国的 LMA 系列以及俄罗斯的INTROS系列等。

4 检测现场安全管理

4.1 检验现场安全对检验员的要求

检测工作开始以前,检验负责人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检测方案,同时应将检测步骤告知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之间必须随时保持联系,做到相互有回应后再做下一步,这一点对检测人员尤其重要,例如我们在对某医院一台电梯进行新安装验收时,因检测人员之间一时疏忽,在机房检测人员做完缓冲器实验后,未及时通知底坑内的检测人员而是直接将转换开关转为正常,此时,轿外正好有一呼梯信号,使电梯在底坑人员不知晓的情况下突然起动,险些发生事故。检测方法应依据“电梯监督检验规程”上的有关内容进行,对可能造成人员安全和健康损害时,检验人员应中止检验,为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检测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125%载荷下行急停试验应在安全钳试验有效,平衡系数测定合格、底坑内无任何人员后方可进行。当检测现场无配合人员、电梯技术资料欠缺时,检测人员不应贸然行事,应在相关配合人员到达现场后进行检测,这样做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设备的安全。检测人员到达底坑等危险区域时应保证两人以上前往,在进人底坑时厅门外必须留人。检测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严禁酒后检测,若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检测,检测负责人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作为检测现场的组织者及指挥者,有权对妨碍检测工作进行的人员进行制止。

4.2 检测现场安全对安装单位要求

在电涕检测中安装单位通常扮演着配合检测的角色,由于目始至终都要参与到检测中去,他们本身若有一丝马虎同样也会给自己和检测人员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安装单位在电梯验收前应对电梯进行自检,并针对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这一点对保证检测人员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对某大学一台改造电梯检测中发现,更换的限速器竟然装反了,如果发生断绳事故,安全钳将无法动作,检测人员的生命无法得到保障。如实将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向检测人员作技术交底,是每一个安装单位应尽的责任。电梯检测时安装单位应安排安装该梯的人员配合检测人员对该梯进行检测,安装单位配合人员应了解检测步骤及配合要领,随时和检测人员保持联系。安装单位应定期对安装人员进行现场安全培训,使其树立安全意识。

4.3 检测现场安全对使用单位要求

电梯使用单位虽然大多数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检测现场,但他们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安全的检测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电梯使用单位应在电梯验收前贴出安民告示,以避免一些闲杂人员进人检测现场

。同时,应确保机房通道畅通,及时填补机房大的孔洞,接通机房照明,保证底坑干燥清洁等前期准备工作,以保证检测现场环境的安全。在检测过程中应听从检测人员的指挥,不到危险的检测区域逗留。

5 电梯综合性能测试技术

电梯综合性能测试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通过一台便携式设备实现多种性能测试。电梯在运行中,利用专用电子传感器采集信号,经专用软件的分析处理,能够得到电梯安全参数的测试结果。德国检验机构 TUV 开发的 ADIASYSTEM 电梯诊断系统以专用电子传感器、数据记录仪及 PC 机获取与在线电梯安全相关的参数,是一种测量、存档有关行程、压力、质量、速度或加速度,钢丝绳曳引力和平衡力,电梯门特征及安全钳设置的综合测试设备。可快速准确地测量和处理相关安全数据,测量结果可方便地进行存储并与特定准则进行比较。

6 结束语

电梯检测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职业,检测过程中大部分时间设备都是处于运行状态,通常电梯检测的时间较长,涉及的人员也较多。设备的本身也存在着许多不可预知的不安全因素。如何保障电梯检测的安全性是我们每一个从事这项事业的从业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在电梯安装阶段,进行现场综合调试和对电梯安装质量的全面自行检查,合格与否是保证电梯安全可靠运行的一项极其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S].

[2]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电梯监督检验规程[S].2002.

电梯试用期总结篇5

提高电梯从业人员素质,关键在于提高电梯从业人员培养质量。目前的电梯工程技术专门在理论课程设置方面相对完整,而针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体系也相对完善,但缺乏一套面向岗位的高职学生电梯工程实训教学体系,所以需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电梯作为特种设备的特点,在前两者基础上进行优化。电梯维保人员培养应该注重人员的实践技能的培养,电梯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面向电梯工程中的具体岗位,故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应当有相适应的实训教学。

一、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构建

经过与电梯制造企业、电梯安装企业以及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等多名技术人员讨论、修改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课程体系。根据电梯行业目前所需的紧缺岗位,将课程体系分为电梯安装与调试、电梯维护、电梯维修和电梯检验四个模块,并建立如图1所示的实训课程结构。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到,高职电梯实训课程根据电梯从业人员所从事岗位来制订,以电梯安装和电梯维护为基础,以电梯维修和电梯检验为发展方向。在培养前期(第一学年),对学生完成电梯从业人员上岗证的培训,后期(第二学年,第三学年)根据学生的兴趣及企业所需进行电梯安装工和维修工的考证培训,使学生在进人企业之前就具备了对特种设备操作所必须的技能证书。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如表1所示。

二、实训课程体系特征

1.政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实现工学结合

在确定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课程体系时,由企业技术人员、特检院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参与,一起就企业所需人才进行首岗、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探讨。

2.校企共同参与选拔,实现双向选择

对于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来源,由校企双方共同进行面试。考虑到电梯的特殊性,在完成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摸底考试后,同时进行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性格类型测试。在学生正式进人学校之前,就能根据个人的性格、偏好来考察一个人是否适合电梯专业的工作,从来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在岗率。

3.企业师傅带徒弟,实现双师共育,建立师徒结对,试行共同考核

实训课由企业师傅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在校实训基地进行的实训课程实行小班化,每班不超过12人。在外实训场地实行1名师傅带3名学生。按照双向选择的模式进行,选择完毕进人工地之前,举行“拜师”仪式,使师徒共荣共辱,学生有违规或操作不当的地方,首先纳人师傅的考核系统。这种同提高、共育人模式在操作1年以后就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第二年学院更是大刀阔斧地推广。

4.工作本位,实现教室、模拟实验室向真实工作场合的转换

自我院实训基地所在的企、IV投资建设了电梯培训中心以后,学生的实训场地得到了大大改善,从原来的实验室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学生实训和企业培训同时进行,双方按照企业员工的培训模式对学生进行职业训导,共同承担教学实训任务。

5.关键技能在学校期间就通过从业资格证的获取而掌握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从业人员需具备特种设备从业资格证方可进人电梯工地。除此以外,目前行、IV还要求从、IV者必须获得电梯安装工或电梯维修工资格证书方可进人相应岗位工作,而这些培训及考证考前辅导工作均在电梯实训基地完成。

三、实施效果

1.实现了学生的初次就业高起薪,体面就业

从实施基于现代学徒制两年以来,我院大部分学生一毕业就进人到电梯企业,以电梯维护、安装、改造和检验为主要从事岗位。从2015年起,企业与学生签订协议起薪大都在4000元以上,逐年增加,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对口率,同时也提高了我院的声誉。

2.缩短了学校培养的高技能型人才的时间

现代学徒制下培养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服务产业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发挥政府、企业及学校三共赢的优势,缩短了学校培养高技能技术型人才的时间,与学生进人企业工作实现了无缝对接。

电梯试用期总结篇6

关键词:电梯;安全性;运行

引言

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国有电梯三百多万台,共发生电梯事故70多起。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尽管国家出台有各种安全规范标准,从设计制造到安装,严把电梯质量关,预防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使用者安全意识淡薄,维保单位对设备的维护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事故频频发生,甚至呈现上升趋势。

1 电梯是一种高安全系数的机电设备

为保证电梯安全使用,防止一切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电梯即有一套机械安全保护装置,还有一套精准的电气安全保护装置,两者结合,共同组成了完善的电梯安全保护系统,来保障了电梯的安全运行,垂直电梯设计有一套主要由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端站保护装置、门联锁装置、门安全保护装置、停电应急装置、称重装置、报警装置等组成的安全保护系统。

2 电梯中各个保护设施的作用

2.1 限速器:能反映电梯实际运行速度,当电梯速度超过允许值时,能发出电信号及产生机械动作,切断安全回路或迫使安全钳动作,安装在机房中。

2.2 安全钳:能与限速器产生连动,以机械动作将轿厢强行制停在导轨上,安装在轿厢或对重的两侧。

2.3 缓冲器:当轿厢或对重撞击底坑时吸收能量,保证轿厢安全制停,有弹簧式及油压式之分,安装在底坑中。

2.4 端站保护装置:一组防止电梯超越上、下端站的开关或强迫换速装置,能在轿厢或对重碰到缓冲器前,切断控制回路或总电源,使电梯安全制停。

2.5 门联锁装置:当电梯的安全窗、安全门、层门或轿门未关闭,以及层门或者轿门关门不到位的状态下,门联锁装置动作,曳引机不启动,电梯不能运行。

2.6 门安全保护装置:当轿厢出入口有乘客或货物时,停止关门并反向开启,避免夹人及其人身伤害,目前常用的有光幕和安全触板。

2.7 停电应急装置:停电时使轿厢慢速移动,就层,开门放人。

2.8 称重装置:电梯超载时,发出报警信号,电梯开门,停止运行。

2.9 报警装置:五方对讲,电梯应故障停止运行,电梯司机与乘客能有效的向外界求援。

电梯技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安全保护的技术也日臻完美,目前的电梯都设有完善的安全保护系统,以防止任何不安全的情况发生。所以,我们对电梯的安全应该是抱有十足的信心的。

3 电梯使用中的安全设施保护作用

3.1 电梯运行前起作用的安全保护

电梯运行前起作用的安全保护主要有接地,曳引绳,制动器,轿厢的超载装置,直驶功能及满载保护等保护装置为了保证制动器的可靠工作,静载试验和运行试验都必须在电梯交工前进行,也就是把额定载重的1.5倍放入轿厢内,经过10分钟后,如果各种部件都没有损坏,曳引绳没有打滑现象,制动可靠,为了保证电梯在设计的载重量范围内能够正常运行,还在轿厢上加入了超载装置。一般情况下,当载重量达到额定的110%时,超载装置开始起作用,超载蜂鸣器鸣响,这时轿厢的门会关不上,控制电路被切断,电梯就无法起动,只有轿厢内的重量减少到额定范围时,电梯才能关门运行。

3.2 电梯运行中起作用的安全保护

电梯运行中的安全保护设施主要包括厅门和轿门,还应进行超载试验。在电梯完成安装之前,已经做过了超载试验,也就是在把110%额定载荷断开超载保护电路通电持续率40%加入轿厢的情况下,在全行程范围内反复运行30次,如果电梯的各项操作都正常,这时才能进行交付使用。这一试验为以后电梯的正常运行做了保证。

3.3 电梯运行中出现事故时起作用的安全保护

电梯运行中出现事故时起作用的安全保护主要包括照明线路和动力线路分开,限速器与安全钳,轿顶安全窗及安全窗开关,上下终端超越层保证装置,上下终端超越层保证装置,缓冲器和通讯设备等设备装置。

4 电梯常见安全事故

4.1 冲顶或蹲底事故:大多数情况下,电梯的制动器出现故障是这类事故发生的原因,制动器是电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制动器失效或者存在不安全因素时,电梯就会处于失控状态,无安全保障,特别是当电梯运行在高层建筑上时,冲顶事故的后果十分严重。

4.2 门系统事故:电梯系统的结构特点造成了门系统事故发生率较高。究其原因,电梯每运行一次,都要经过两次开门和两次关门动作,门锁工作频率快,老化速度快,长期以往,使门锁机械或电气保护设备的可靠性降低。如果工作人员不及时维修更换,就会使电梯的运行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之下,致使事故频繁发生。

4.3 坠落电梯井道事故:就在用电梯发生相关的安全事故而言,已经集中反映在误入坠落井道事故,在用电梯发生坠落井道事故基本都是一个原因造成,那就是误入。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打开电梯外面的层门,进行相关操作,在这种状况下,稍有不慎就会坠入井道。近年来,发生误入坠落井道事故很多,坠落井道事故的产生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误入所致,即通过专用的三角钥匙开层门时,轿厢在别的层;另一方面是由于当事人不慎所致,当电梯离开这一层,层门没有关闭,当事人不慎坠入井道;另外,电梯故障或停电也可导致坠落井道,乘员为了离开轿厢,在打开轿门及层门后,跳出轿厢时而又坠落井道。

4.4 开门溜梯造成的事故:如果轿厢移动是由于机械失控所致,而这时电梯门又是敞开状态,那么这种情况就是开门溜梯,其中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机械故障;另一方面是轿厢超载。由机械制动所导致的开门溜梯,一旦发生,当事人的身体就有可能被轿厢剪切,有些开门溜梯事故具有前兆,特征就是事故发生之前,平层超差问题频现,和预防开门走梯事故类似,一旦出现在开门时轿厢移动与楼层地坎具有一定的偏差,电梯处于不能正常运行状态,马上报警,通知维修人员对电梯进行检修,则是一个积极而效的预防措施。

结束语

电梯时常发生一些安全事故,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总的来说,电梯事故主要在于人为操作和电梯自身质量两个大的方面的原因,电梯的构成复杂,在实际的运行中,由于各种原因的确会处于一些不安全的状态,比如超速运行,不受控制,操作按钮不起作用,电梯门夹到人等,但电梯本身具有较高的完善程度,设计人员在考虑到了多种安全因素,加入多种安全装置来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只要正确使用和定期检修电梯,就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显峰.浅谈电梯安全知识[J].活力,2009(4).

[2]刘中华.浅谈如何提高电梯的检验安全性[J].科技与生活,2010(6).

电梯试用期总结篇7

关键词:新版液压电梯 检验 监督

随着电梯功能和用途越来越广泛,其分类也越来越细,如果根据电梯传动结构形式的不同,目前最为广泛的的电梯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曳引电动机直接驱动的曳引电梯;另一种是液压传动的液压电梯。对于前者,电梯上下运行依靠钢丝绳与曳引轮槽之间产生的摩擦力驱动;对于后者,利用油缸直顶支撑轿厢(直接顶升),或者侧置支撑轿厢(间接顶升),通过油缸柱塞杆的伸缩来驱动轿厢的升降。

由于液压电梯相比较传统的曳引驱动电梯有很多优点。比如在建筑机构方面上的优势,不需要在井道的上方设立要求较高的机房;在技术性能上有着安全性较好,可靠性高、结构也相对简单的优点,基本没有冲顶和蹲底事故,载重量也相对较大;由于下行时靠重力作用,在能耗节约方面更是其最大优点。因此,液压电梯在21世纪的今天飞速发展,在很多场合地点有着无可代替的趋势,但早期对于液压电梯的监督检验并没有针对其设定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技术规范,只有原2002年12月的《液压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试行)》(国质检锅[2002]358号)(以下简称02版规程)来对液压电梯的监督和定期检验做了要求,在经历了长达11年的操作,以及国标的更新之后,现在此试行规程早已不能达到对新设备的检验要求。随着《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早期以及取得不错实践效果的大环境下,因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2年7月1日起颁布实施了《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液压电梯》(以下简称新版规则)(TSG7004――2012),同时,原2002年12月的《液压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试行)》(国质检锅[2002]358号)废止。这对于液压电梯的检验是一场全新的革命,相比早起的试行规程是一场重大的变革。

在这里我主要分析几项《新版规则》中新增的项目和一些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忽视的项目。

首先是2.6项对于主开关的检验。此项在检验内容中增加了以下内容“当液压电梯具备电气防沉降系统,应当在主开关或近旁标示‘当轿厢停靠在最低层站时才允许断开此开关’”。液压电梯的缺点之一是由于液压油温度变化或者液压元件老化引起的液压油泄漏原因导致的轿厢在长时间停在平层位置时会产生下沉现象。增加了此项内容是为了防止轿厢如果在底层以上楼层停层时,断开主电源后由于上述的液压电梯缺点可能会造成轿厢沉降并离开平层区域,由此在层门处可能会出现危险空间。如果此时主开关没有被切断,即时轿厢下沉,电梯的电气防沉降功能会启动使轿厢恢复到平层位置,也就没有层门处所谓的危险空间。而当轿厢处于最底层时切断主开关,即使轿厢下沉,其最大的下沉距离不会超过0.12m(《新版规则》7.2项要求规定),此时在层门处也不会产生可能的危险空间。此项要求只是针对采用电气防沉降系统的液压电梯,其他采用机械式的防沉降措施(如采用棘爪)无论是否断开主开关都可保证轿厢始终保持在平层位置,层门处也就没有所谓的危险空间,因此也就不必对于主开关标示上述要求。目前上海市液压电梯大都是采用电气防沉降系统,由于使用单位或者电梯安装维保单位的不重视,在监督检验中常常会遇到此类标示的缺失,因此我们检验人员在日常的检验过程中要做到细心仔细,万万不能忽视这类问题。

第二是3.12柱塞极限开关的检验。《新版规则》增加了极限开关复位要求的内容,即“当极限开关动作时,应当使液压电梯驱动主机停止运转并保持其停止状态,当轿厢离开其作用区域时,极限开关应当自动闭合”。为了维修方便和安全,液压电梯极限开关在轿厢离开动作区域时,应能自动复位。这与曳引式电梯检验规则(TSG T7001-2009)的要求是一致的,但《02版规程》中没有相关要求,只有关于功能上的要求,即“极限开关动作后,即使轿厢以爬行的方式运行而离开了动作区,液压电梯不能应答呼梯及指令而运行”。其正确的理解应是液压电梯发生冲顶时,因液压系统泄漏可能会使轿厢自行下降而使极限开关自动复位,极限开关自动复位后,此时电梯控制系统应当设置不能应答呼梯及指令,必须经专业人员检查处置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但《02版规程》中没有关于自动复位要求的描述,从字面上理解会使检验人员误认为液压电梯的极限开关需要采用非自动复位的电气安全装置才能满足要求,导致目前在用的液压电梯有相当一部分极限开关是采用非自动复位的电气开关(如UKS开关)。《新版规则》给极限开关做出了明确的定义,这样使我们检验人员在理解认识上也不会出现偏差。

第三是3.1项防止坠落、超速下降和沉降的组合措施。此项目是《新版规则》新增项目,《02版规程》中没有类似项目。由于液压电梯结构的多样性,对于防坠落、超速措施及防沉降措施都有多种。而防坠落、超速下降措施与防沉降措施的组合选用必须符合《新版规则》附表3的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检验过程中对于不同组合方式需注意到以下几点问题:⑴ 对于直接作用式液压电梯,防止轿厢的坠落或超速下降可以采用三种方式之一,分别是由限速器触发的安全钳、破裂阀或节流阀,需要注意的是,前两种方式起作用时均可单独使轿厢停止,而单纯依靠节流阀是无法使轿厢停止的。不能停止轿厢仍采用节流阀的原因是液压电梯运行速度低,在意外情况下如能将轿厢的下落速度控制,可再通过采用其它的措施彻底消除危险。⑵ 对于直接作用式或间接作用式液压电梯,如采用节流阀作为防止轿厢坠落或超速下降的预防措施,则其防沉降措施只能采用机械防沉降措施,而不能采用电气防沉降措施。然而电气防沉降措施相对简单,市面上在用液压电梯绝大多数采用电气防沉降措施,所以使用节流阀作为防止轿厢坠落或超速下降的预防措施并不多见。⑶ 对于间接作用式液压电梯,如轿厢不是采用由限速器触发的安全钳方式防止轿厢的坠落或超速下降,则破裂阀或节流阀必须配置由悬挂机构失效或安全绳触发的安全钳两者同时作用才能满足要求。此项目为新增项目,因此需要我们检验人员在学习熟悉此项要求的前提下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去理解掌握。

第四是7.4项轿厢和平衡重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此项对试验载荷加载的要求相比较《02版规程》有一些区别,《02版规程》的试验载荷要求“监督检验时,对于液压载货电梯,当轿厢有效面积与额定载重量的关系符合附表1的规定时,轿厢装载均匀分布的额定载重量;当轿厢有效面积大于附表1规定值时,轿厢装载均匀分布的125%额定载重量,但不得超过附表1中与该液压电梯轿厢有效面积相对应的载重量”。《新版规则》中试验载荷要求“监督检验时,对于液压载货电梯,当轿厢有效面积与额定载重量的关系符合附表1规定时,轿厢内装均匀分布的额定载重量;当轿厢有效面积大于附表1规定的值时,对于瞬时式安全钳轿厢内装均匀分布的根据轿厢实际面积按附表1规定所对应的额定载重量;对于渐近式安全钳轿厢装均匀分布的125%额定载重量与根据轿厢实际面积按附表1规定所对应的额定载重量两者中的较大值”。区别在于《新版规则》对试验载荷的要求对于轿厢面积超出附表2的液压载货电梯而言,试验载荷的要求远远的高于《02版规程》。

电梯试用期总结篇8

限速器是载人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当电梯出现意外情况超速运行时、轿厢速度达到限速器设定的最大值时,限速器安全钳动作使电梯及时制停,起到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国家质检总局《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规定,电梯限速器每使用两年应当检验一次,其动作时的线速度应该符合标准规定。

 

限速器检验时,需每个运行方向的动作速度需测试两次,若均在范围之内,则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校验值。校验结束后,需要出具限速器检验报告,并将测试数据记录在限速器原始记录中。国内目前采用的限速器检验仪器虽然可以具有自动限速器动作速度的功能,但测试数据的记录和输出是采用纸带的方式,需要检测人员事后将测试数据与结果再录入校验报告与校验原始记录中,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大大增加监测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录入时容易产生差错,给检验工作留下隐患。

 

为此,我们开发了一套网络环境下运行的电梯限速器检测软件,以提高限速器检验的工作效率,并使限速器检验的管理更加科学化。

 

1 软件的基本架构与工作流程

 

本系统由管理端软件、测试端软件、SQL Server数据库和Accesss数据库构成,管理端软件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数据,通过网络,与测试端软件进行数据交换,测试端软件后台用Accesss数据库存储测试数据。

 

下图1所示为系统软件的基本架构。

 

管理端软件安装在办公电脑上,检验前将待检验限速器的基本参数录入(使用单位、电梯安装地点、限速器出厂编号、档案号、制造单位、出场日期、额定速度等)并分配检验编号。检验编号具有惟一性,由年份加检验流水号构成,如:2015-00001,每个校验编号对应一个限速器的检验任务,所有检验任务通过网络写入服务器上的SQL Server数据库中。

 

测试端软件安装在仪器配套的电脑上,通过网络读入服务器上SQL Server数据库中的待检验任务,并将其存储在后台的Accesss数据库中。检测过程中,软件能自动显示测试数据,并将每个检验任务的测试数据与检验结论存储在后台的Accesss数据库中,连接上网络后,将所有检测数据与检验结论上传到服务器上的SQL Server数据库中,再由管理端软件自动生成限速器检验报告与检验原始记录。

 

下图2所示为检验软件的基本工作流程图。

2 软件功能设计

 

1)管理端软件功能。

 

管理端软件设计有“校验任务管理”、“文档管理”、“校验历史调阅”与“相关信息配置”四大类功能,下图3所示为管理端软件的功能设置图。

 

管理端软件界面从左到右分别为基本信息录入栏、功能按钮区和待检验任务列表栏三个区域,界面简洁,功能按钮作用一目了然,软件的使用非常简便。

 

下图4为管理端软件主界面设计。

 

2)测试端软件功能设计。

 

测试端软件整合了接收待检验任务、检验测试、数据上传、服务器数据库配置、检验仪器设置等功能,软件的核心是实现检测数据的自动识别与保存,并将测试数据与检验结论上传至服务器上的SQL Server数据

 

库中。

 

下图5为测试端软件的功能设置图。

 

测试端软件界面风格和特点与管理端基本一致,其主界面见下图6所示。

 

选中即将要实施的检验任务,其参数将显示在左面的基本信息栏中,如果信息中有差错,检验人员可以现场进行修改。在对基本信息核对无误后,点击“开始校验”按钮,将进入下图7所示的测试界面。

 

测试数据与结论将自动保存到本机后台的Accesss数据库中,在网络环境下,点击“数据上传”(见图6),所有检验结束任务的测试数据与检验结论将通过网络写入服务器上的SQL Server数据库中。

 

点击管理端软件上“文档管理”(见图4)按钮,将弹出下图8所示界面。

 

在文档管理功能模块中,可以预览限速器检验报告与检验原始记录,并能够直接输出打印。检验报告可以通过网络进入审核和签发流程,检验报告中的检验员、报告审核与审批人员均使用电子签名签署检验报告。

 

3 结论

 

这套电梯限速器检验软件人机界面友好,操作使用非常简便,能大幅度提高电梯限速器检验的工作效率。2014年11月,软件在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无锡分院投入使用,使用证明:它能使得检验人员每天节省3~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把检验人员从繁琐的重复录入工作中解放出来,并基本杜绝了工作差错,并得到检验人员的高度评价。

 

上一篇:试用期自评总结范文 下一篇:运营试用期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