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8 12:10:18

计算机网络实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实习总结篇1

(新疆医科大学 医学工程技术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改良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和改革考试方式四方面,结合教学的实践与经验,探讨了医学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关键词】医学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中国分类号】R312.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54-01 计算机网络是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的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交叉学科,具有概念多、理论复杂、应用广、技术更新快等特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践能力。[1]随着当今社会计算机的普及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及其他卫生部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学生应当较为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当中通过网络获取所需的各种信息,解决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故障,并为搭建合理高效的医院信息化管理平台打好坚实的基础。1、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活动中,多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讲述网络层次结构,协议,算法和计算机网络原理。[2]由于其内容丰富,理论性较强,抽象的概念较多,以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枯燥无味,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感觉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把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讲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以搞“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应当因地制宜,有的放矢,除了要让学生们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需要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改革与实践2.1 改良教学内容: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学以致用的原则。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把医学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功能、分类及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模型,包括OSI和TCP/IP参考模型的概念和比较。(2)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知识点:数据通信系统的通信方式、传输介质、网络互联设备、信道的概念和性能指标、多路复用技术。(3) 局域网。知识点:局域网的基础知识,组网设备及工具,CSMA/CD访问控制方式,在局域网内资源共享和局域网内的消息传递。(4) 广域网。知识点:广域网的基础知识(包括TCP/IP的工作原理及配置方式、IP地址结构及类型、IP路由、子网与子网掩码、网关的工作原理及配置方式、DHCP服务、常见的网络命令)。(5) Internet技术与应用。知识点:Internet介入方式、局域网共享上网、Internet上的服务(包括域名服务、Web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送服务、搜索引擎、BBS、即时消息传递、个人主页、网络视听、电子商务等)、网络安全。(6) 网页制作基础。知识点:Javascript语言基础、简单网页的制作和。根据教学计划的不同,可对上述内容适当进行调整。在调整时,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能力。2.2 改革教学方法:计算机网络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大多都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常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影响最终学习效果。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授课中,对本次课程的结构体系、重要知识点等可采用板书的形式,以便学生及时查看,对课程有整体的把握。而对于一些抽象的、需要动态表示的知识点,可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比如将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流程制作动画在幻灯片上展示给学生看,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2) 尽量多地采用实物教学。初次接触计算机网络的学生,对一些仪器设备常感到陌生,认识层面仅仅停留在书本或者幻灯片的图片上,教师上课时应当配以实物展示,比如在讲导向传输媒体时,可截取一小段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给学生们互相传阅,观察其中的结构,再结合书本和老师的讲解可大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3) 以实际案例进行授课,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DNS域名解析系统时,教师可事先删除已联网的计算机上DNS服务器地址,然后在浏览器中分别输入百度域名地址(www.省略)和输入百度服务器的IP地址(119.75.217.56)让学生们观察不同的结果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前者打不开网页而后者却可以打开。以此为例,使学生们知道DNS的工作原理,以后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可独立解决。通过引入这样的案例,可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论结合实际的思维能力。(4)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利用网络工具进行解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计算机网络在医学领域内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让学生们利用网络观看其他名校老师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利用网络收听BBC广播、收看中央台新闻等等。针对难度较大的作业,也可适当地加以引导和提示,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3 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实现“学以致用”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授完每章理论知识后,安排有针对性的实验课。实验内容应当涵盖本章节的知识点,而且要尽量贴近日常生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报告中应包含具体的步骤,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结论与总结等环节。比如,配置局域网内的文件夹共享实验,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设置共享文件夹的步骤,访问权限的设置、访问方法以及要注意的事项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笔后,可大大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2.4 改革考试方式:传统的考试方式使学生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3]为此应当在考试中加入实验成绩,实行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比如,理论成绩,可通过试卷的形式考核得出,试卷内容应当以最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为主,并将此成绩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实验成绩,可参考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而得出,这样理论成绩结合实验成绩最终确定学生的总成绩。这样可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对理论知识和实践都引起充分的重视,有利于提升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的质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3 总结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提高,势必要求高校教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授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探索。参考文献[1]李慧,汪华斌,陈朝华.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 西部大开发,2010,(3):135-137.[2]程向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改革方案. 计算机教育[J] . 计算机教育.2011(14):28-32.[3]王春东,张桦,莫秀良.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深化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机教育.2010 (5) :147-149.

计算机网络实习总结篇2

[关键词]课程改革非IT类计算机网络课程分层次多模块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Internet的广泛应用,网络技术及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高级人才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以及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具备相应的网络应用能力,本课程作为非IT类计算机基础教育典型核心课程之一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状况

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主要在非IT理工、人文及医学类大一或大二开设,虽然现在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都比较早,但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都不太了解,掌握的程度很浅。对于非IT类的学生,网络课程学习前所学习的计算机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并不具备很好的计算机知识背景,而且这些学生专业后期课程与计算机网络衔接不大,而长期以来,计算机网络课程都是将重点置于基本理论的讲解上,一般来讲教材也比较适合IT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因此这门课程常常使得非IT类的学生学起来感到很枯燥,实用性较差。因此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提出创新的适用非IT类学生学习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三、根据各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培养方向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创新能力、网络应用能力为导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教学内容的选取要与时俱进,删除过时落后的部分,同时根据非IT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网络课程的需求,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采用多层次、多类别的分类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兴趣、理解、实践、应用”的递进方式,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将网络课程内容按照1+X+Y的模块构建,1是核心内容包括网络的基本知识、网络的基本应用和TCP/IP基础,是各个专业学生学习网络课程必须掌握的内容,X是限选,理工类学生需要掌握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计算机局域网的组建与配置及TCP/IP协议的较深入的理解,网络安全知识的掌握。对人文类专业的学生在上述基础上,略去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重点应放在互联网的应用于维护及网络安全与管理上,相应实验教学也应按学生的类别有不同的要求。Y是任选部分,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专业需求进行选择。

具体方法是将课程的学习分为两个层面:基础篇、应用篇。

基础篇是各个专业的学生学习网络课程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与TCP/IP协议基本要点、基本的数据通信的概念、局域网的基本知识、主要组网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太网组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交换与虚拟局域网、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IP地址以及网络安全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技术。并加强网络新技术介绍。

基础篇课程学习的总目标

应用篇由基础应用与专业应用两部分组成分,人文、医科类基础应用学习的内容包括WWW、FT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网页设计及。理工类基础应用学习的内容包括WWW、FTP、邮件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网络设备在组网中的应用(静态、动态路由的配置与实现)。NAT、VPN技术的实现,

人文、医科类基础应用学习的总目标

理工类基础应用学习的总目标

专业应用学习的内容均包括网络信息搜索、分析与整理及网络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典型应用。

专业应用学习的总目标

人文、医科专业领域的应用选题:

1)医院HIS系统简介;

2)Internet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3)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4)Internet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5)电子商务技术如EDI、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商务平台等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

理工专业领域的应用选题:

1)人工神经网络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2)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3)数学模型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课堂组织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立足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改变过去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基础篇的教学使用多媒体的高质量课件,把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有机整合,突出重点难点,对比较难理解的概念使用案例入手,并配以相应的动画。通过“设疑-自学-提问-释疑-总结-练习”的模式,加强师生互动。

应用篇的教学结合网络实验的分组采用合作学习法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分组人数4人,即通过小组内学生之间的沟通、讨论、评价等一系列合作互动过程,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一起实现学习目标,从而共享探索成就、体验合作的快乐。

应用篇侧重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对于应用性较强的内容,避免理论课课堂枯燥,以问题入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随着知识点的深入,问题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扩充。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布置讨论的题目,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问题讲评,演示案例的解决过程,并总结归纳。例如多层交换技术、防火墙技术、路由器技术等几个热门方向,可在教师的综合指导下,以分组提交论文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进行归纳总结式的自学,使其自学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及对专业新动向的敏感度都会有较大的提高。

五、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实验是该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建立了较完善网络实验室,为实验开展奠定了基础。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内容经过几年的逐步改进,学生的满意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实验内容的组织上,将实验划分为验证、综合、设计三个层次,同时根据专业不同,理工和人文医科设置不同的实验内容,验证试验主要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综合实验主要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设计实验主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通过实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学生做实验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也就进一步提高了学习该课程的热情。

六、评价体系的改革

创新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学生会更注意网络应用能力提高,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大,同时加强对理论教学过程(如内容预习、课内互动、课后讨论、课程论文等)及实践教学过程(如实验方案制定、相关知识预习、实验操作情况、学习态度、结果报告等)进行多元综合考核。并加强阶段性的考评,

考评的具体方式:

七、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授课的学生每年有两千以上,覆盖理工、人文、医科等各大专业,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对网络认识的提高,使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学习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课程教学中以社会、学生的需求为主导,不断创新和探索。教学改革涉及到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一个逐步深化的长期过程,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益才等.多模式智能教学系统教学规划与模式调度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4)

[2]吴京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方式的研究.计算机教育:学术版 2007(11)

[3]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6-158

计算机网络实习总结篇3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二十一世纪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核心主题。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顺应时代的要求,很多高校为非计算机专业安排了“计算机网络”的选修课程。同时,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现在被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列为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六门核心课程之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学科交叉等特点,教学难度大。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又有着教学学时偏少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讲透讲深,而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际网络技能是每个任课教师的一个艰巨任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应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转变过时的教育观念与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以往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如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手段单一、知识讲解重理论轻实践、实验方法落后等问题,我们从注重实用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强化素质教育入手,深入进行了教学改革,将人才培养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强调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全面发展并重的模式上来。近几年来,笔者在任课的班级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尝试,并结合“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收获。

1注重网络实用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高年级的选修课,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之前,通过大学前几年里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及计算机网络的实际使用,就对如何上网很熟悉了,学生每天都在感受着网络技术的变革以及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并且抱着对计算机网络的浓厚兴趣选修这门课程;而对于这门课程,单纯按照课本知识填鸭式的教学,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工作原理到应用这样的教学安排,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是因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等内容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学生就会感到很困惑。学生从一开始感兴趣到逐渐失去信心,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针对这种状况,可以采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自顶向下”的教学方法,以Internet的应用入手,在课程的开始阶段,让学生们自由讨论上网时遇到的实际问题、疑惑,操作中出现的技术故障,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在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传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接触到的网络技术进行讲述,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掘学生对知识获取的好奇心。使学生对理论课的内容同样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学生兴趣的引导和激发是我们进行教学时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双方的互动性。笔者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即以实验和实践来带动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先让学生进行上网冲浪熟悉网络操作,然后针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比如:通过调查了解到,高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有了自己的计算机,学生们对如何组建局域网、进行网络共享、配置网络、配置路由器、网络安全、建立各种网络服务器具有非常强烈的兴趣,并且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遇到大量的实际问题。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加强了课程中局域网络的组建与配置这方面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简单设备来建立以宿舍为单位的局域网,指导他们学习使用各种网络软件,切实提高网络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介绍各种网络服务的组建和配置。

2调整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计算机网络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互联网络、无线网络、网络安全等领域内的新技术、新概念、新协议层出不穷,往往教材、教学大纲等教学资料的更新难以跟上技术的发展,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跟踪国内外经典教材,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调整。

教学内容调整的另一个重要依据是针对不同专业在未来工作科研方面的实际需要展开,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懂、建、管、用”网络。“懂”是理解网络原理、相关协议和标准;“建”是掌握组建网络的工程技术;“管”是学会管理、配置和维护网络;“用”是在学会基本应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将网络作为信息和管理的平台。结合以上目标,给各不同专业教授网络课程时以TCP/IP网络体系结构作为主线,以Internet作为实例来讲解网络原理和应用。使学生应用从网络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为目前的学习及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提高应用网络的能力。

3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灵活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较多,要突出重点和难点,着重介绍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能够分析和解决有关网络及其应用问题,初步设计有关网络系统解决方案。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点多、覆盖面宽、系统要素多、各种协议实体交互复杂等特点,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 动画演示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课程中涉及到的组织结构、工作原理和信息流程等较为抽象的概念通过Flas、仿真软件进行演示,把采用传统方法需要几十分钟才能讲清楚的内容,采用动画解析后只需3~5分钟,就可以讲得更清楚透彻。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动画演示教学法,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教师创设教学情景,提出任务(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分析任务引出新教学内容讲授新概念、新知识、设计项目总结评价动手完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将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延伸到课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能力。

(3)“大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网络工程案例引入到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以校园网为“大案例”组织教学,融合项目管理的系统理念,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按照大案例项目的展开而在课程中循序递进,逐步扩张到有关深层原理、概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创新精神。在日常教学中,课程组教师经常将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各种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搬到课堂上,对照实物现场进行讲解,同时将学生带到网络教室或校园网中心,在现场给学生演示如何配置交换机、路由器等,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的原理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将计算机网络原理、习题和思考题与实际工程案例相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开设了一些工程性和创新性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配置网络设备,组成网络系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4) 虚拟实验先行教学法: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我们通过校园上的思科网络及锐捷网络培训模拟实验软件以及网上实验课堂,让学生在模拟软件及网上实验课堂先熟悉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方法和过程,最后才让学生到实验室,在真实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上进行配置实验。这样节约实验教学时间,提高了实验室使用的效率。

4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开启“学网用网”的局面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全程使用多媒体授课方式,通过大量的动画演示软件、网络软件和网络工具,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校园网上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学习网站、网上虚拟实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进行查阅和学习,充分利用网络的电子邮件、BBS论坛、网络模拟实验室等各种功能带来的便利,学生作业通过网络递交,达到“学网用网”的局面,使“计算机网络”教学变得内容充实、生动形象,使学生学有兴趣,理解全面,记忆深刻,提高了教学效果。

5改革考试方式、评价依据多样化

为了鼓励学生更好的学好“计算机网络”课程,我们改革考试方式,将课程考核融入到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平时成绩和创造性的作品在总评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使得总评成绩既反映了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又反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以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提高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并且鼓励学生在期末可以自愿提交自己的作品来提高总评成绩。鼓励有创造性的、对网络兴趣浓厚的学生组成项目小组,让他们自主查找文献资料与利用网络工具,积极动手设计自己的作品来提高自己最终的课程成绩。这对提高学生的课程综合素质,并且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6结束语

“应用”是非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由于课程内容和学生个体都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方法、采用新思路,不断去探讨更加切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温志萍.基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08(22):12-13.

[2] 郑良斌,何薇.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5 (8):33-34.

[3] 刘鹏,夏士雄.谈以“兴趣引导”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J]. 煤炭高等教育,2005(1):120.

[4] 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 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 冯博琴,陈.计算机网络[M]. 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吴功宜,吴瑛.计算机网络教程[M]. 4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计算机网络实习总结篇4

《计算机网络》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相间的方法(一次理论课,一次上机实践课);二是多媒体演示加练习的方法。这两种方法主要存在下列弊端:(1)角色的错位。以教师为中心,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而学生只是作为“观众”,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2)无法适应学生的个别化需求。由于学生基础和素质的差别,存在“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的情况。(3)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缺少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和动力。(4)对计算机网络实验的认识不足。一直以来,人们观念中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系统,形式松散,随意性大,结果使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学以致用。学生迫切希望教师以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来传授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在学科教学中更自觉地推进素质教育。另外,有必要在帮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使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的欲望和精神,学会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并重视解决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征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自然、社会和专业领域中发现问题并选择研究课题,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形成理念、提高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趣、习得方法、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研究性学习一般包括如下五个环节: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形成解释、评价结果、检验结果。研究性学习的特征主要包括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掌握各种网络操作系统软件的使用与互连、网络功能组件配置、网络性能的调整方法和网络安全的设置,具有分析和维护二、

三、四层网络设备产品的能力,以及学习、掌握和应用现有网络设备和软件,特别是具有组织构造系统应用环境的集成摘要: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提出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并列举了“校园网络规划与设计”课题的应用实例。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能力和故障排除能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本文以“校园网络规划与设计”课题为例,对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作简要论述。

(一)研究课题的目标

对“校园网络规划与设计”课题的学习与实践,通过实际的开发与研究活动,加深学生对枯燥的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计算机网络中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的素质;从实践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课题的内容

“校园网络规划与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校园网络的规划为即将建立的网络系统提出一套完整的设想和方案,其中应包括网络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网络中软硬件设备的选择、网络系统的选择、网络结构设计的确定、投资估算、网络建立文档的规范等等,即它是网络系统集成的整体规划。校园网络的设计指根据用户的需求,充分考虑到建网环境,对网络系统进行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确定开发方法或对原有系统的升级改造、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的选型、系统的结构化布线、网络系统的集成、应用软件的集成与开发等。

结构化布线与设计综合布线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符合楼宇管理自动化、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计算机网络化等多功能需要。

设备选型设备选型是指根据前面的分析和设计,选择合适的路由器、交换机、网络传输介质、集线器、服务器、配套设备(如电源等)等各种硬件设备。

软件及网络应用系统设计除了规划硬件平台、选择硬件产品外,还需要认真选择软件产品,完整的网络环境应该是软硬件的有机组合。软件系统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单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综合办公系统、防病毒系统等。投资预算网络投资预算包括硬件设备、软件购置、网络工程材料、网络工程施工、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网络运行维护等所需费用。

编写网络系统文档系统文档是整个网络系统的文档资料,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国内各大网络公司提供的文档内容也不一样。一般包括用户需求说明书、可行性分析报告、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图、网络布线设计图、设备配置表、网络建设费用预算表等。网络系统性能评价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网络基本应用测试、可靠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网络负载能力测试等。

(三)研究课题的实施

该课题的实施可以分四个阶段进行:课题引导阶段、课题准备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和课题总结评价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活动形式如下:课题引导阶段介绍课题的研究意义,提出主题课题或系列小课题供学生选择。如主题课题“校园网络的规划”,系列小课题:校园网络的规划、校园网络的设计、结构化布线与设计、设备选型、软件及网络应用系统设计等。

题准备阶段让学生对该课题进行多方面考察和思考,主动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以下问题:该课题具体要实现什么?怎样来完成课题?具备了什么基础?哪些方面需要加强与充实?对有可能出现的难题是否有相关的解决措施?等等。课题研究实施阶段由学生分工协

作完成以下内容:网络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网络中软硬件设备的选择、网络系统的选择、网络结构设计的确定、投资估算、网络建立文档的规范等等;在研究和测试的基础上,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在课题准备阶段和研究实施阶段,教师要跟踪活动进展,检查课题组成员活动日志的填写情况,了解学生对文献、软件及仪器设备的理解与运用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归纳提炼能力、假设验证能力等。课题总结评价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评价与展示交流。在对研究课题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定性的评语式评价与定量的记分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语式评价主要指出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特点和有创意的地方,记分式评价则从内容、方法、总结报告三个方面来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其中,“内容”、“总结报告”两点重结果,而“方法”主要考查研究过程。为了突出研究过程的独创性,还可以设计附加分,与以上三点不挂钩,重在考查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是否有独特的观察视角、选用知识是否超前、所用方法是否有创新。教学效果分析

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主动建构认知结构、合作切磋、协作学习的平台。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设计、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体会到了自学和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和乐趣。学生在选择课题后,对很多技术都不是很了解,必须进行讨论、搜集资料、咨询老师、自行实验、再讨论、再搜集资料,充分领略了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为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2)改变了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状况。改“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改变了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呈现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实现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综合培养。(4)增强了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其实是一个模拟实际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的不同,从实践的角度培养了工程意识,提高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5)学生充分意识到了团队协作、合作的重要性。研究课题的内容覆盖面广,各环节环环相扣,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他环节,学生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实践证明,实施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学生以单纯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对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了直接经验,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谭立容.研究性学习在高职“微波技术”教学中的尝试[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1):18-20.

[2]彭后生.高职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4,(8):8-9.

[3]吕立坚,赵明,李静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6,(13):138-139.

计算机网络实习总结篇5

1.认识局域网的组网设备、掌握局域网组网方法;

2.了解网线(双绞线与rj—45接头)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3.参观计算机教学实习中心机房网络结构,对计算机网络组成、硬件设备等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局域网的拓扑结构(重点掌握总线型和星型结构的特点)和局域网组网方法;

4. 初步了解网卡和协议的安装配置。

二、实习内容

1. 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

2. 认识网卡、网线、集线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3. 讲解网线(双绞线与rj—45接头)的制作工具、制作方法;

4. 讲解局域网组网方法;

5. 参观并讲解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教学实习中心机房局域网组成;

了解网络协议和网络配置。

三,实习的基本方法

本次实习主要采取参观的形式,有我们的代课老师(杨老师)把全班三十二人次分为了两组。

首先是对局域网的组网设备进行认识和街扫局域网的组法。其间,杨老师通过实物分组进行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网卡、网线、集线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用途,局域网组建的方法,具体讲解了以太网的组网方法,包括网卡安装、网线认识和制作方法、集线器连接形式和方法等内容。我们大家都在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并做好了作好了相关的记录。

其次,参观了实习机房网络的组成,这与使得实习与局域网 的组成、安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计算机教学实习中心机房作为网络实例,观察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并画出了网络拓扑结构图 。观察了机房内联网计算机的数量、配置、使用的操作系统、网络连接方式,交换机间的连接关系,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建成的时间等数据。记录了网络中使用硬件设备的名称、用途及连接的方式。画出了实习中心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参照的是信息工程学院网络教学网站。并进行分析了网络使用的结构及其所属类型。(后附实习机房网络结构示意图与

交换机连接示意图)

第三步,.对计算机网络的参数设置的观察。

做这部实习时,首先要启动计算机,然后查看计算机的网络参数,并记录主要网络配置参数。 具体有如下几步操作。

a.在windows系统的桌面上选中“网上邻居”图标,单击右键,在弹出得菜单中单击“属性”选项对话框(或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网络”图标,即出现“网络”配置)。了解网络配置。

b.单击“标识”选项卡,了解计算机名字、工作组名和计算机说明等信息。

第四步,了解双绞线、rj—45接头的制作方法。

在做完前三步后我们的实习任务是了解双绞线、rj—45接头的制作方法。老师给我们言传身教,亲自给我们演示了双绞线、rj—45接头的制作方法。首先、认识五类双绞线的结构:观察双绞线的对数,颜色标识等。

实习使用的双绞线是5类线。由8根线组成,颜色分别为:【橙白,橙】,【绿白,绿】,【蓝白,蓝】, 【棕白,棕】

试验用的rj-45水晶头由金属片和塑料构成,特别学要注意的是引脚序号,当金属片面对我们的时候从左至右引脚序号是1-8, 这序号做网络联线时非常重要,不能搞错。

了解双绞线与rj—45接头连接方式,直通线、交叉线制作方法。

下面介绍rj-45连接器和双绞线线序及几种应用环境下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工程中使用比较多的是eia/tia打线方法,线序如下:

(1)直通线或正线(即标准568b):两端线序一样,用于:pc与hub、hub与hub普通口-级连口、hub(级联口)与switch、switch与router机器与集线器连接。

1 2 3 4 5 6 7 8

a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如图568b male)

b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如图568b male)

(2)交叉线或反线(568a):所谓的交叉线即指双绞线两端的发送端口与接收端叉相连,一端为正线线序,另一端为反线,568a线序: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用于pc与pc、hub与hub普通口、hub与hub级连口到级连口、hub与switch、switch与switch、router与router。

1 2 3 4 5 6 7 8

a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如图568b male)

b端: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如图568a male)

实习机房网络结构示意图

连接主交换机

支干交换机

。。。

pc01

pc20

。。。

a区

交换机1

交换机n

pc01

pc20

。。。

d区

。。。

工作组

交换机n

工作组

交换机1

支干交换机

交换机连接示意图

连接主交换机

四.实结:

计算机网络实习总结篇6

关键词: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给人们带来各种方便,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有相对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针对独立学院计算机类大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够促进该课程的教学。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课程教学经验,针对教学设计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分析、课程教学系统设计和课程评价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探索。

1.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教学系统设计也称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是教师为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一种手段,是对所授教学内容如何传递给学习者的整个过程的一种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包含了多个教学要素,教师需要详细考虑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教师和学习者以及教学环境的联系,通过运用教育理论、系统理论并探讨教学系统中的各个教学要素,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教学设计要根据课程和教学大纲制定好相应的教学目标,对学习者进行相应的学习特征分析,再根据教学目标进一步确定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最后通过对教学整个过程的评价,完成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分析。

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学习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课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习到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把学到的网络知识迁移到其他课程中去,成为其他课程的前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能够培养学习者本身的网络素养,把计算机网络当成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该课程着重培养学习者在TCP/IP协议以及局域网中的实践问题的动手能力,能够搭建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网络环境,并具备相应的对于新技术的自学能力。

根据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特点,课程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为:(1)以计算机网络理论为基础,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和设计,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相应的教学要求。(2)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新的应用不断涌现,积极地把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新理论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拓展学习者的视野。(3)以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思想,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积极为学生创建“情境”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系统过程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是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包括4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教师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时重复考虑到这4个步骤以及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点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活动中,应首先调查、了解学生整体的网络素养水平,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通过调查问卷、征答等方式来了解。该课程安排在大二上学期讲授,这个阶段的学习者已经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相应的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课,也有了相当丰富的上网经历,已经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有了一个表面层次的认识,对于年轻人,计算机网络本身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也使学习者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一种探索的向往。

由于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所以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相对较高,学习者在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进行相应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操作,包括网络技术架构以及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程序开发技术进行网络程序开发。为了使学生工作后能够较好地运用网络技术,笔者认为网络技术的实践应用应该适当扩展,课程应该延伸至园区网搭建、常见的诸如HTTP,DHCP,FTP,SNMP等网络服务架构、网络程序开发等内容上。

该课程内容和其他专业课程联系紧密,且地位重要,在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情景教学和协作教学积极创建相应的环境。教学活动重点包括:从计算机网络理论基础来构建网络知识体系结构,向学习者明确教学和学习目标;理论联系实际,设计各种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兴趣,并使其热情长时间保留;积极营造可视化感官刺激的情景,比如网络设备实物展示,网络实验室配置交换机路由器设备,参观学校网络数据中心,对学生产生感观上的刺激,取得并维持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关注;运用网络媒体和材料等学习素材进行多方位加工,并适度应用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手段;“任务驱动”式课程教学,教学环节需安排学习者任务,学习者通过分组协作共同完成,教师对分组进行总结和评价。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应放在TCP/IP协议的理解和应用上。TCP/IP协议是一切网络设备和网络终端互联的基础和标准,不管将来学习者从事网络架构还是网络开发都离不开对TCP\IP协议的深入理解。而教学的难点这应该放在TCP上,这部分内容是网络可靠传输的基础,涉及的内容和概念较多,比较不容易理解,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考虑通过动画展示和WIRESHARK软件抓包分析来完成整个内容的讲授,通过抓包的操作,学习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TCP的数据包的传输过程,增加学习者对协议的理解。

4.《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分析

课程良好的评价机制将持续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评价机制分成2种:一种是形成性评价,一种是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两者都是该课程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手段。

为了及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积极地与学习者互动,这样才能及时获取反馈,进而调整教学过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包含了大量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过程后,要求学习者分组协作完成实验报告即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教师通过对实验报告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学习者的掌握程度。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完成都要对学习者进行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习者掌握的程度,也可以评定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笔者认为课程的考核不限于试卷作答,可以尝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让学习者完成有关的计算机网络的预设问题来考查学习者对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的程度。

5.结语

计算机网络实习总结篇7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教学 网络资源 重要作用

基于高等学校课程安排轻松,学校教室、寝室条件设备齐全,大学生在校学习以及生活基本与网络合体,区分不开。对此现象,教师不能强制斩断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而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网络资源带入教学之中,特别是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上,教师要学会将网络资源和教学合体,让网络资源的的丰富性充分被计算机教学应用,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

一、网络资源的特点及优势

(一)网络资源的特点

所谓网络资源就是计算机网络中各方面信息的汇总,集合一起的资源库。网络资源的信息量全面、覆盖面广的特点显而易见,除此基本特点之外,网络资源还具有动态更新速度快、资源共享性能、沟通反馈性能等特点。

(二)网络资源的优势

网络资源的优势体现在对其特点的应用之上。1.网络资源动态更新速度快,高速处理各方面的信息,让民众能第一时间得到社会信息以及学习资源,及时性的掌握最新信息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2.网络资源在网络平台的共享性,使资源的应用上方便快捷。3.网络不仅仅是存储信息的作用,其微博、贴吧、各种聊天工具、电邮等网络工具,帮助使用者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信息反馈。网络资源的是集信息存储、信息、信息共享、信息反馈于一身的大平台,不仅仅帮助群众增长见识,提供便捷服务,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

网络资源特有的优势,决定了其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一)传统大学计算机教学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课程。传统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是教师在讲台上讲,适时配合在黑板上演示。其讲述的内容都是围绕书本或者辅助教材,其信息面狭窄以及缺乏实践操作,学生无法在实践中领会课程,消化课程。更严重的是,不能进行实践操作,导致学生根本不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薄弱,不能有针对性的提升和完善。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没有网络平台,导致学生获取的知识落后,在见识上“out”。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有其固定的流程模式,即先对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后上机操作。然而上机操作也只是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演示,并没有扩充教材以为的知识信息。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总结来说就是死板的教学生书本上的内容。没有扩充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无法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劣势显而易见。

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

(二)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想突破传统教学的狭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引进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可以从四个方面体现。①为教师提供教学素材: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的备课工作。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课程最新的资料,在对网络资料和课程内容整理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的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案,帮助教师灵活教学,高效的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终端平台,将课程需要的备课资料通过网络共享资源库,直接在课堂上输出,为教师课前准备提供了方便。同时,网路共享平台对信息资料的储存,可以随时对已搜集资料进行编辑,更新和补充。②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网络资源以其快速的网页浏览、网页搜索系统,帮助学生有目的性的收集资料。网络资源对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实践操作,还是一项课外学习。在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同时,也扩充了对社会的认识,扩宽了视野。同时,学生应用网络资源可以在对信息的搜索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③超链接的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通过对Internet的远程登录,FTP、超级链接等手段,可跨地区的检索信息,教师可以随时登录系统网址,通过学生储存的网络资源,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教学。④远程教学[2]:远程教学就是远距离教学,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的可在课堂之外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在自己方便的地方,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连接计算机,“面对面”进行教学,并由网络资源库上的教学资料,做到真实的教学效果。

(三)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

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具有丰富的资源内容、强大的交换信息功能,同时还不受时空的限制,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优势。通过网络资源的特点优势,以及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简单总结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下:

网络资源辅助计算机课程设计工作。在课程方案设计中,教师针对当前课程内容,在网络资源中检索资料,综合分析制定教学方案。如果教学方案的设计脱离了网络资源,那么教学方案的设计只能全部依赖于书本上的内容,然而书本是每个学生都有的,只依赖书本做教学方案设计,犹如多此一举一般。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是大人了,自主理解能力很强,在教材的理解上不需要老师深刻提点,老师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上,只能要自己的思想比学生超前,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结合网络资源做优秀的教学方案,从教学魄力以及教学能力上征服学生。网络资源促进了学校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网络平台上,教师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可以建立QQ群、BBS论坛如此类的互动平台,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全面掌握学生的动态,在长期的交流中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朋友关系,促进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

三、结语

由于网络资源与计算机平台息息相关,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网络资源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利有弊,在网络资源的使用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会对网络资源过分的依赖,从而教学目的可能会被忽视。所以,在对大学生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学生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力度,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文富.基于网络资源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J].金山,2009,(12).

计算机网络实习总结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现代教育理念发展的产物,它符合素质教育以及时代的需求,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以及课内外协作互动的方式,提高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成果。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有利于实现课程的目标,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1翻转课堂的内涵和特点

翻转课堂又被称为“颠倒课程”,是相对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而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进行知识传授,而知识的内化则在课堂外完成,而翻转课堂模式则是学生在课堂外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上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进行知识的内化,它颠倒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它主要有3个新的特点:第一,它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主要进行问题解决和知识内化,课堂外则主要进行新内容的学习,这与传统教学模式是截然相反的。第二,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负责知识传授,而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督促者和指导者,帮助学生便利的获取教学资源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成为教师的核心任务。第三,学生的地位发生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育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而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需要自主安排学习计划,并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积极的交流以掌握学习内容,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交互性加强,这促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地位发生改变。

2翻转课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2.1翻转课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首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课程学习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学生能自己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对自身学习节奏的掌控。其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内外能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并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总体而言,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对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具有很大的优势,从而最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2.2翻转课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局限性及应对策略

(1)翻转课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局限性。由于外部条件的限制,现阶段翻转课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还有着较大的局限性。第一,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限制了翻转课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很多教师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能接受,不愿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同时,传统教育理念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而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必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受自身知识结构的影响,很多问题教师不一定能当场回答正确,因此很多教师害怕丢面子,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会导致自身权威性的降低,因此对这种教学模式持反对态度。第二,教师的个人能力限制了翻转课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组织课堂讨论的能力,视频课件制作的能力等,而现阶段很多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还较为欠缺,不利于翻转课堂的实施。第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限制了翻转课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运用。长期以来我国学生都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因此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强,而翻转课堂的实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因此,现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欠缺限制了翻转课堂的实施。(2)翻转课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局限性的应对策略。要打破翻转课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局限性,就是要优化翻转课堂模式实施的条件,主要有3点。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让教师认识到自身在教育双方中的功能定位,确立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加大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势的宣传,让教师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主动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其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是要提高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使教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二是要求教师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如视频的制作、剪辑等,能开发出生动的视频课件。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实现,一方面是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和针对性,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是加强对新进教师的筛选,提升新进教师整体的专业素养水平。最后,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翻转课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构建

要切实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流程,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主要可分为以下3个方面。

3.1课前设计

在课前设计阶段,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开发出时间长短、内容难易程度都较为适中的教学视频课件,并发送到资源共享平台上,以便于学生课前学习。而学生在接收到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课件后,就要在课前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依托教材、视频课件以及网络资料库对需要掌握的内容展开自学,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值得分享的经验提出来。

3.2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在进入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之后,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课堂需要讨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必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实现,学生要根据自己课前自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障碍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而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重难点来对问题进行筛选和调整,从而最终确定出需要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在问题确定以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要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了保证小组讨论的效果,每个小组的人数要控制在6人以下,确定出每个小组的组长,并且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小组讨论环节结束之后,每个小组要推选一名代表作总结汇报,对小组讨论的结果和讨论中值得分享的经验进行详细的讲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由于翻转课堂中涉及学习过程的内容较多,因此各个环节的评价要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方法,不仅要包含教师的点评,还要有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自身的自评以及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确保评价结果能真实地反映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成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动力量。

3.3课后总结反思

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进行交流和沟通,发表自己对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看法和意见以及改进的措施,以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与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4结语

总之,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发展和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的产物,它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被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有巨大的优势,同时由于外部环境的限制,也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因此,在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不断优化翻转课程实施的外部条件,并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流程,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静.基于翻转课堂的技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模式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1):156.

[2]李燕君.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20):18-22.

[3]王政锋.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J].通讯世界,2016(5):230.

[4]莫伟志.基于翻转课堂的技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模式[J].职业,2016(18):34-35.

[5]丁康健,李钰,邢婷,等.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授课模式的探索实践[J].数字通信世界,2015(10):216.

[6]肖立志.“翻转课堂”视域下的远程开放教育式课程教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158-160.

上一篇:幼儿园跟岗实习总结范文 下一篇:人力资源实习生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