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开学值周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2 11:28:02

春季开学值周总结

春季开学值周总结篇1

关键词 气温;降水量;变化;特征;吉林和龙;1961―2010年

中图分类号 P4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301-03

IPCC第五次报告指出,过去的130年全球升温0.85 ℃,温度升高将导致冰川减少、海平面上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带来的是极端天气的增加,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1]。诸多研究表明,我国也是气温升高较明显的国家之一[2-4],贺伟等对东北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研究表明:1961―2005年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8 ℃/10年。降水整体呈现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5.71/10年[5]。王江山等分析了气候变暖和农业的关系,指出气候变暖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导致某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农业受损严重,农业生产布局、结构、生产条件变化,更增大了农业生产的脆弱性[6]。和龙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东麓,境内地貌多山区、丘陵、台地、谷地、河谷平原,总面积5 069 km2,农作物(玉米、水稻)的耕作面积仅占全市总面积的5%左右,却供养着全市23万人,在全球、全国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分析和龙市的气候变化特征十分必要。

历史经验证明,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果顺应气候变化规律,就能推动社会发展,有利于完成各项活动,在不同的天气、气候条件下,做到顺天时、量地利,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对1961―2010年和龙市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性,为今后的短期气候预测和服务“三农”提供参考依据,为指导农业生产和服务地方经济贡献绵薄之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选用1961―2010年和龙市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资料来源于和龙市气象站近50年资料,选用的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已经通过了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的检验。本文对四季的划分遵照气象学常规的定义: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至翌年2月)。

1.2 研究方法

1.2.1 温度与降水的趋势分析。利用一元线性方程对温度、降水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方程为:

■i=a+bti(1)

式(1)中,用xi表示样本量为n的某一气候变量,ti表示所对应的时刻,建立xi与ti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a为回归常数,b为回归系数,即气候倾向值。

1.2.2 突变分析检验。利用累积距平和Mann-Kendall方法结合对数据进行突变分析检验,Mann-Kendall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遵从一定的分布,且不受异常值的干扰,结合累积距平法使突变分析更直观。其公式分别如下:

累积距平算法:对序列x,其某一时刻t的累积距平表示为:

■t=■(xi-x)(t=1,2,…,n)(2)

其中,

x=■■xi(3)

Sk=■ri(k=2,3,…,n)(4)

式(4)中,当xi>xj时,ri=+1,当xi

UFk=■(k=1,2,…,n)(5)

式(5)中:UF1=0,Var(Sk)、E(Sk)是累计量Sk的均值和方差,在x1、x2、…、xn相互独立,且有相同连续分布时,可得出:

E(Sk)=n(n-1)/4

Var(Sk)=n(n-1)(2n+5)/72

1.2.3 周期分析。利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小波分析对数据进行周期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候年变化趋势

2.1.1 气温变化趋势。通过对1961―2010年气温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图1a),和龙市50年来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34 ℃/10年,相关系数通过了0.02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上升速率低于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增长速率[5]。和龙市50年间的年气温平均值为5.2 ℃,20世纪60年代初期气温明显偏低,气温以1985年为分水岭,1961―1985年的气温偏低,但气温总体仍然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87/10年,25年中共计6年气温高于本市的年气温均值、17年气温低于50年气温均值;1986―2010年的气温偏高,气候倾向率为0.246/(10年・℃),其中仅4年的年气温略低于50年气温均值,说明自1986年开始和龙市气温偏高明显。

2.1.2 降水变化趋势。通过对1961―2010年降水量数据分析可知(图1b),近 50年和龙市降水量变化基本平稳,总体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097 mm/10年。和龙市年均降水量为547 mm,降水以1983年为分水岭,1961―1983年降水量偏少明显,降水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1.576 mm/10年,1973―1983年为降水量偏少最明显,且1980年年降水量下降到历史最低点;1984―2010年降水量较前期(1961―1983年)增多明显,但整体趋势仍呈现下降,气候倾向率为-40.173 mm/10年,1986―1995年的降水量偏多明显,1995年降水量达到历史最高点。

2.2 气候季节变化趋势

2.2.1 气温季节变化趋势。和龙市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四季的平均气温变化幅度不同(表1),对气温上升趋势的贡献不同。春季升温趋势不明显,总体仍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 ℃/10年,20世纪90年代春季气温回升最明显,21世纪00年代春季气温下降趋势最明显;夏季气温较为平稳,略有上升,气候倾向率为为0.01 ℃/10年,20世纪90年代气温上升趋势明显,60年代气温下降趋势明显;秋季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4 ℃/10年,其中80年代气温回升趋势最明显,气候倾向率为1.45 ℃/10年。冬季气温上升趋势最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52 ℃/10年,明显高于年气温的涨幅趋势,在80年代冬季气温回升最明显,气候倾向率为1.96 ℃/10年。50年来和龙冬季气温上升了2.6 ℃,对气温整体回升的贡献最大,其次为秋季。这与虞海燕等关于中国不同区域季节气温的研究结果略有不同[6],冬季对东北地区增暖贡献最大,其次为春季,分歧主要出现在和龙市秋季增温贡献大于春季,可能与和龙市地处长白山区,境内多丘陵、盆地、山区、谷地和河谷平原等地貌有关。

2.2.2 降水季节变化趋势。由和龙地区四季的降水趋势(表1)可知,春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73 mm/10年,在20世纪70―80年代春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在剧烈波动中下降,进入2000年以后快速上升;夏季降水基本平稳,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2 mm/10年,其中20世纪70年代、21世纪00年代下降趋势最明显,10年间降水量分别累积下降了130.7 mm,其他年代也不同程度地呈下降趋势;秋季降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6 mm/10年,其中20世纪60―70年代呈现下降趋势,70年代气候倾向率达到了-14.17 mm/年,在80年代开始秋季降水呈现上升趋势;冬季由于降水性质决定降水量是四季中最少的,在过去的50年冬季降水整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99 mm/10年,对降水整体呈上升趋势的贡献列第2位。

2.3 气候突变分析

2.3.1 气温突变分析。利用累积距平和Mann-Kendall方法对气温数据进行处理,从累积距平(图2a)来看,1961―1989年年平均气温累积距平曲线整体呈下降趋势,表示有负距平值,1990―2010年平均气温累积距平曲线整体呈上升趋势,表示有正距平值,其中1986―1991年累积距平曲线波动明显,气温下降到最低点,自1986年开始气候回升趋势较为明显。从Mann-Kendall分析图(图2b)来看,在±1.96的临界区域内,UF值>0,呈上升趋势,UF线与UB线的在临界区域内的交点在1961年和2007年,可以认为这2年为气候突变年。2种方法结合说明和龙市50年气温基本没有发生突变。

2.3.2 降水突变分析。利用累积距平和Mann-Kendall方法对气温数据进行处理,从累积距平(图3a)来看,1961―1983年年累积距平曲线整体呈下降趋势,表示有负距平值,1984―2010年降水累积距平曲线整体呈上升趋势,表示有正距平值,其中1981―1986年、2001―2006年累积距平曲线波动明显,降水下降到最低点和上升到最高点,其间可能是气候突变年份。从Mann-Kendall对降水数据的分析图(图3b)来看,UF线和UB线相交于1983年、2003年,且交点在临界区域之内,那么此年可能是降水突变开始时间。结合2种方法基本可确定1983年、2003年为和龙市降水突变开始时间。

2.4 周期分析

2.4.1 气温的周期分析。前面分析表明,和龙市气温在各个季节存在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特征,为了进一步分析气温的变化特征,本文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气温数据进行统计,小波分析不仅可以给出气候序列变化尺度,还可以给出变化的时间位置。和龙市气温存在多时间周期尺度变化(图4a),存在4、7、11、16年的周期变化,在4年的周期变化里存在1963―1965年、1968―1971年、1979―1981年的气温偏低期;在7年的周期变化里存在1969―1972年的气温偏低年;在11年的周期变化里存在1983―1987年的气温偏低年。在7、11、16年的周期变化中,2005―2010年周期振荡的等值线里均存在未闭合的等值线,表明未来的几年温度变化将在波动中保持升温趋势。

2.4.2 降水的周期分析。通过前面对降水数据的分析表明,降水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进一步利用Morlet小波对降水时间周期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图4b),和龙市降水也存在4、7、11、16年的周期变化,降水在准11年的周期变化里存在1963―1970年、1975―1981年、1988―1993年、2003―2009年的降水偏少年,2009―2010年在11年和16年的周期振荡的等值线里均存在未闭合的等值线,在11年的周期变化里,降水偏少年份基本结束,将迎来降水偏多的年份,这与2012―2013年和龙市降水量偏多的实况非常吻合。

3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0年和龙市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增温趋势最明显,四季平均气温趋势与年变化一致,但各个季节增温趋势程度不同,冬季最强,对气候变暖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秋季。

1961―2010年和龙市降水量基本平稳,略有上升,降水

在20世纪80年代上升趋势最明显,四季降水的年变化趋势也略有不同,夏季降水略有下降趋势,春季、秋季、冬季呈上升趋势,春季上升趋势最明显,对年降水呈上升趋势的贡献率最大[7-8]。

从气温和降水突变分析来看,和龙市50年来的气温没有发生突变,在波动中持续上升;降水经历了1983年由少到多、2003年由多到少的突变。从周期分析来看,气温和降水均存在4、7、11、16年的周期变化。

4 参考文献

[1] IPCC.Climate Change 2013: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Summary for Policymakers,Technical Summary and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EB/OL].[2015-03-01].http://globalchange.gov/browse/reports/ipcc-climate-change-2013-physical-science-basis.

[2] 左洪超,吕世华,胡隐樵.中国近50年气温及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J].高原气象,2004(2):238-244.

[3] 王遵娅,丁一汇,何金海,等.近50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特征的再分析[J].气象学报,2004(2):228-236.

[4] 任国玉,初子莹,周雅清,等.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4):701-716.

[5] 贺伟,布仁仓,熊在平,等.1961―2005年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J].生态学报,2013(2):519-531.

[6] 虞海燕,刘树华,赵娜,等.1951―2009年中国不同区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4):1-11.

[7] 徐兴波,韩庆红,任晓峰,等.1951―2008年吉林市气候变化特征[J].气象科技,2011(5):575-581.

春季开学值周总结篇2

2014年春夏Y-3会在暗淡灯光和宽敞而简陋的场地上演出,身着品牌新装的模特们仿佛在灯火阑珊的城市夜色中寂寞行走,突出了此季山本耀司强调“都市感”与“街头感”的设计概念。

从新系列中不难看出,此秀设计着眼点落实在两大方面:一方面,因品牌定位因素,而继续诠释运动休闲style,运动、休闲式样服装的诸多经典要素,如帽衫、棒球夹克、棒球帽和宽松长外衣等就注定成为此季系列的基本设计元素;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此秀的最大看点,即大师对于那些斑斓而迷幻色彩的“痴迷”。

据悉,这些犹如云彩般的色彩及其图案是由艺术家Peter Saville操刀而来,无疑属于“跨界”合作之举。当它们与山本耀司的标志性的黑色邂逅时,则在秀场上形成了一种戏剧化极强的视觉效果,这样也极大地强化了人们对于新系列时装的深刻印象。

Tommy Hilfiger

作为美式风格的重要代表者,2014年春夏Tommy Hilfiger会在纽约时装周登场。以“Sport Style”与色彩设计著称的Tommy Hilfiger,此季的设计亮点主要表现在色彩运用方面。

一是继续应用品牌招牌式的蓝红二色,为此整个系列色谱主要是由冷暖对立的两大色系构成。红色调是以庄重的酒红色为基调,而在冷色调中沉稳的蓝色与平和的军绿色则占据了主导地位。二是此季在色彩匹配上突出两大倾向:首先是和谐的同类色组合,另外是富于动感的“撞色”组合。

三是注重于色彩的细节变化,设计师良好的色彩创造力和色彩美学造诣被展现无余,此秀也是2014年国际四大时装周上色彩应用最美的会,其色彩设计方法与效果完全可以作为国内时装设计师们认真研读及学习配色的教科书。四是T台被布置为海滨沙滩场景,此举也为品牌Sport Style和靓丽色彩的完美呈现营造了绝佳氛围。所以说,一场成功的会必定是一个整体规划的过程。

Burberry

作为伦敦时装周上最受瞩目的一场会,有着“英国第一品牌”之誉的Burberry 2014年春夏秀在海德公园的玻璃房里重磅上演。作为英国时装领域的领军人物,设计总监贝利此季呈现出3个趋向。一是服装式样的设计核心主要是对品牌传统式样,即“风衣style时装”的新演绎,贝利对品牌经典与设计传统的敬意可见一斑;二是粉彩色系大比例的应用,包括淡玫瑰色、勿忘我蓝色、醉鱼草绿色、薄荷色、淡第戎色、淡灰色等,尽显柔和而浪漫之美;三是简洁大气的波普图案,如条纹、波点等的重点使用。

与前几季富于创意和视觉感染力的会系列(如2012年和2013年春夏等)比较,Burberry此季在设计上显得有些平淡无奇,缺乏新意。纵观近年贝利的设计表现,似乎他总是在“前卫”与“守旧”的状态中纠结不已。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该现象是否是商业压力使然?对于一个才华横溢,并被时尚界寄予厚望的设计师而言,贝利此季的设计表现难称完美。

Dolce & Gabbana

尽管意大利是顶级品牌云集之地,不过将意大利风情与国际时尚潮流巧妙结合的Dolce & Gabbana最为耀眼,每场会都不负众望。在米兰时装周上举行的2014年春夏Dolce & Gabbana会,显然没有受到“逃税风波”影响,照例是惊艳出场。

归结起来,此季系列的廓型特点依旧走简约洗练的设计路线,锥形大衣、连衣裙和上衣搭配沙漏形状等成为新系列的核心,斜剪裁吊带裙外搭胸衣式上衣等呈现新意。色彩特点,主要以耀眼的金色与艳丽的罂粟红为主打,而黑色、天蓝、青柠绿、蔚蓝、孔雀石绿和酪乳白也是此季调色板上的重要颜色。图案特点,主要表现在手绘感壁画、油彩杏仁花、古钱币头像、罗马建筑和波点等方面,西西里元素永远都是Dolce和Gabbana设计里的核心主旨。材料和装饰特点,主要是对于各种镂空和肌理面料、夸张造型的项链和腰带等的应用上。

Dior

万人瞩目的2014年春夏Dior会在看似五颜六色的植物园的秀场中华丽上演。经过几季系列的“洗礼”后,一向推崇简约的比利时设计师Raf Simons,此季似乎开始向着迪奥先生开创的“华丽”风格与前任John Galliano时期所形成的“不羁”设计方向急速“觉醒”,华丽、优雅、街头等成为此季系列的显著标识。

整体而论,此季注重于加长轮廓,注重腰部和臀部设计等,一些作品也是可圈可点,如背部使用的花卉折扇式衣褶插片、灯笼型的带状连衣裙等。实事求是地讲,此季系列因为风格特点不明,显得杂乱无章。另外,秀场舞美做得如此花俏也大有喧宾夺主之嫌。在时装会上,毕竟只有时装才是永远的主角。

总之,Raf Simons要想成为Dior品牌的真正传承者,还需要更多的设计才华以及不断的探索和历练,否则难堪重任。怀念John Galliano时代那种富于想象、充满激情和个性飞扬的“Dior Style”。

Chanel

在2014年春夏巴黎时装周即将落幕之际,由有着“时尚大帝”盛誉的拉格菲尔德操刀的Chanel会在罗丹美术馆高调举行。此季系列继续保持香奈儿女士开创的那种“优雅+简约”的设计style,这也是“时尚大帝”被一致认为是品牌最完美承传者的重要因素。

应该说,此季Chanel大秀的最大看点不是服装式样,更多集中于手绘彩虹色图案、蕾丝面料、硕大的珍珠项链等方面。在此当中,色彩设计最为引人注目,颜色均是Chanel不常见的彩虹系列,如品红、橘黄、祖母绿、宝蓝、金丝雀黄和紫水晶色等,看来近年大师的“色彩革命”还在延续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被布置成为画廊场景,而且最有噱头的是,“画廊”陈列的全部绘画或雕塑、装置作品均出自于拉格菲尔德之手。如此看来,大师想借此展示自己艺术的多面性。术业有专攻,客观地讲这些秀场上“展览”的作品缺乏应有的艺术含金量,只能够称得上是秀场“道具”。

Alexander McQueen

在巴黎时装周上举办的2014年春夏Alexander McQueen会称得上是惊艳亮相,近年来一直热度不衰的“非洲style”应该说是“坏孩子”McQueen生前的得力助手,也是其品牌继任者和守护神――萨丽女士此季的设计灵感所在。

手工编织、图腾纹样、流苏、饰珠、颈圈、臂环等非洲部族要素均被设计师悉数拈来,打造了一个干练帅气的部族女战士的新形象。其中,最后出场的既似中式的灯笼又像盛开的一样的“串”字型服装给人留下深刻记忆。另外,金色颈圈项链、金属臂环、金色头盔,以及黑红组合、黑蓝组合和黑白组合都是此季系列的创新点和看点。

总之,无论是款式、色彩、图案,还是工艺、材质的应用,包括舞美的设计上,Alexander McQueen会都称得上是2014年国际四大时装周上最具创新意味和艺术质感的会。

Louis Vuitton

在外界盛传“小马哥”Marc Jacob将要离开Louis Vuitton的敏感期,2014年春夏Louis Vuitton会于国际四大时装周的收官之日盛大举行。就服装而论,此季系列是由黑色、漆光材料、涂鸦字样、孔雀羽毛、透明织物、褶皱装饰、牛仔裤、短款夹克等要素充斥而成,借此打造了一个融汇哥特、摇滚、魅惑、街头、复古、军装等多种风格的复杂形象。其中,模特们头顶着Stephen Jones设计的那种形似印第安酋长戴的孔雀翎羽制成的黑色头饰最为吸引眼球。

总体来说,此季服装系列创意有余,而商业价值到底如何,则值得拭目以待。与Chanel相同,这场秀最令人瞩目之处不是服装,而是独具匠心的舞美设计。或许是因为此秀为“小马哥”为Louis Vuitton服务16年的谢幕之作,整个秀场的基调如同服装一样,全部为黯淡的黑色构成,整场会笼罩在一种神秘、梦幻、颓废和伤感交织的氛围之中。

春季开学值周总结篇3

关键词 紫叶稠李;生长量;物候期;新疆乌鲁木齐

中图分类号 S6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160-01

紫叶稠李(Prunus wilsonii),是蔷薇科稠李属高大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30 m。单叶互生,叶缘有锯齿,近叶片基部有2个腺体。总状花序,花白色,核果。初生叶为绿色,叶表有光泽,叶背脉腋有白色簇毛,进入5月后随着温度升高,逐渐转为紫红绿色至紫红色,叶背脉腋白色簇毛变淡褐色或消失,整个叶背有白粉,秋后变成红色,整个生长季节,叶子都为紫色或绿紫色,变色期长,成为变色树种。花序直立,后期下垂,总花梗上也有叶,小叶与枝叶近等大。花瓣较大,近圆形。花期4―5月,开花较稠李稍晚近1周。果球形,较大,果径1.0~1.2 cm,成熟时紫红色或紫黑色,果皮光亮,涩,稍有甜味,果熟期7―8月。6―10月,随着果实逐渐成熟,果色由浅绿到淡黄再到橘红,秋季呈紫红色或紫黑色[1-2]。

1 紫叶稠李物候期观测

2013年4月22日,乌鲁木齐市种苗场栽种紫叶稠李3 000株,种植在种苗场307条田。从早春植株发芽抽叶至晚秋休眠生长停止,生长期间连续观测,结合本地区的气候资料,总结出紫叶稠李在乌鲁木齐市的生长物候期[3]。

1.1 物候观测方法

1.1.1 观测时间。从3月开始,每周观察记载1次,遇有物候相的转折时期每1~2 d观测记载1次,秋季落叶后观测结束。

1.1.2 观测的内容和标准。物候期观测采用田间目测,萌芽期从田间5%以上植株开始萌发算起;展叶期以新梢迅速生长,树冠上10%的新生叶展开,呈平面状为准;开花期从5%植株开放到90%以上花谢为止;果实成熟期从5%植株果实成熟到90%以上果实成熟为止;枯叶期以观测树木的全株叶片有5%开始呈现为秋色叶时为准到全部变色;落叶期特征是树冠上10%的叶片脱落到90%以上的叶片脱落。

1.2 观测结果

观测表明,紫叶稠李的萌芽期为4月8日,抽梢展叶期为4月13日,开花期为4月20―30日,果实成熟期为6月12―26日,枯叶期为10月20―25日,落叶期为11月2日。

紫叶稠李的花期在乌鲁木齐市和早春开花的山桃同时,花为白色,为乌鲁木齐市的早春增添了景致。果实成熟时为紫红色或紫黑色,鸟喜食,是吸引鸟类的佳品。

2 紫叶稠李叶色变化观测

紫叶稠李处于茂盛生长的时间在春季,从春季发芽到开花结果为第一阶段,该阶段叶片相对于后期生长的叶片较小,为绿色,待果实逐渐成熟紫叶稠李进入第二个生长阶段,枝条继续伸长,此时生长的叶片较大,这时处于6月上旬,前期和后期生长的叶片都变为紫红色,此时紫叶稠李生长出顶芽,整个夏季处于休眠状态,直到秋季落叶。因此,紫叶稠李的生长量较小。春夏之交或夏初移栽紫叶稠李,能打破紫叶稠李的休眠,叶色变绿并生长出嫩叶。紫叶稠李叶色变化和休眠时间。

种苗场栽种的紫叶稠李,有2株出现返祖现象。返祖的紫叶稠李果实小,成熟晚,整个夏天都没有休眠,遇夏季高温时整株叶片脱落,但温度下新长出新叶,因此生长缓慢。

3 生长量调查

因引种紫叶稠李需长途运输,为了保证成活率,每一株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重剪,基本只有主干和2~3个长10~15 cm的主枝,没有冠幅。因此,紫叶稠李主要通过基径增加表现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2014年4月18日至11月19日基径增加0.36 cm,2014年11月19日至2015年11月24日基径增加0.38 cm。

4 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紫叶稠李花期早,对乌鲁木齐市早春增添春意方面有较大意义,同时鸟类喜食其果实,是吸引鸟类的佳品。叶色从春季绿色逐渐变为紫红色,在整个夏季至落叶时都为紫红色,为夏季增添了色彩。冬季在无保护的露天情况下能安全越冬。

紫叶稠李在乌鲁木齐市生长缓慢,且整个夏季都处于休眠状态,对于园林绿化树种要求短时间成景方面,紫叶稠李不能达到要求。经观察,紫叶稠李有返祖现象,且返祖后更不能适应乌鲁木齐市环境,夏季高温,整株叶片脱落,说明紫叶稠李叶色改变是适应环境的结果,而人工培育的彩叶树种,返祖后都较彩叶生长量大,紫叶稠李的代谢和叶绿体功能值得更进一步研究。

5 参考文献

[1] 王庆菊,李晓磊,王磊,等.紫叶稠李叶片花色苷及其合成相关酶动态[J].林业科学,2008,44(3):45-49.

[2] 杨艳清.紫叶稠李引种栽培与繁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6):20-21.

春季开学值周总结篇4

关键词 太阳能资源;特征;评估;甘肃临夏

中图分类号 P4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282-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在增加能源供应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太阳能和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不同,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和全球性气候变化,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正因为如此,太阳能的利用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大家正在竞相开发各种光电新技术和光电新型材料,以扩大太阳能利用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近10余年来,在石油可开采量日渐见底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两大危机的夹击下,越来越企盼着“太阳能时代”的到来。临夏地区属于太阳能很丰富的区域,但由于地处西北边陲,经济欠发达,各方面的因素导致该地区的太阳能利用仅局限于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方面。2015年临夏地区委州政府“十三五”规划中也将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作为重点能源开发项目提上日程。该文根据2014年9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正式的新国标《GB/T 31155―2014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和《GB/T 31155―2014 太阳能资源测量总辐射》标准[1]进行临夏地区太阳能资源的光热特征分析及评估,为临夏太阳能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利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部,位于中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介于北纬34°57′~36°12′,东经102°41′~103°40′之间,总面积为8 169 km2,占甘肃省总面积的1.78%。共辖临夏市、永靖县、广河县、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8个县、市[2]。

临夏回族自治州深居内陆,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递降,呈倾斜盆地状态,属高原浅山丘陵区。临夏地区气候的最显著特征是气温日较差大,日照时数时间长,降水少,太阳辐射强。南部太子山区阴湿多雨,气温低,无霜期短。中北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时数达2 300~2 600 h,无霜期260~280 d,属太阳辐射资源很丰富地区[3]。

1.2 资料来源

收集了临夏地区6个站点1968―2013年逐月、年日照时数资料,根据气候学计算方法推算1968―2013年全地区所有站点的逐日太阳辐射及月年总量,并根据太阳能资源分级标准进行评估。

1.3 太阳辐射计算方法

由于我国太阳总辐射观测站点稀疏,太阳辐射资料缺乏,目前,国内外有关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有多种,本文采用基于天文辐射的方法进行计算[4-6],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ag和bg为回归常数;G为日太阳总辐射(单位为MJ/m2・d);Ra为天文辐射(单位为MJ/m2・d),由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订正项、太阳赤纬、纬度、日没时角和该日在1年中的序数来估计;n为实际日照时数(单位为h);N为可能日照时数(单位为h);n/N为日照百分率。

式(3)中,Gsc为太阳常数,取值0.082 0(单位为MJ/m2・min)。

式(4)中,dx为日地平均距离订正项,δ为太阳赤纬(rad)。

式(5)中,J为日序,1月1日为1,取值范围为1~365或366(闰年),φ为当地纬度(rad),ωs为日落时角(rad)。

ag和bg为随大气状况和太阳赤纬而变化的参数,当没有实际的太阳辐射资料和经验参数可以利用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ag=0.25,bg=0.50[7],利用6个站点(1968―2013年)逐日日照时数、月日照百分率,根据(1)~(6)式计算各站逐日太阳总辐射,月、季节、年总太阳辐射。将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四季和年内逐日太阳总辐射求和即可计算出四季和年的太阳总辐射。

1.4 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根据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国标《GB/T 31155―2014 太阳能资源等级 总辐射》,对临夏地区太阳能资源进行评估。

2 结果与分析

2.1 太阳能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2.1.1 年太阳总辐射分布特征。临夏地区各地年太阳总辐射平均值在5157.3~6 161.2 MJ/m2范围内,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1 003.9 MJ/m2。其中,广河1994年出现最多为6161.2 MJ/m2,临夏地区1989年最少为5157.6 MJ/m2。与全省相比,临夏地区总辐射属中等水平(河西最多)。

临夏地区北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包括永靖、东乡县年总辐射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增成幂函数关系(表1)。临夏地区南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年总辐射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表现在2 200~2 400 m以下地区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降水迅速增多,日照减少,年总辐射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减,积石山、太子山2 200~2 400 m沿山地区、康乐南部阴湿区域总辐射最小,在5 100 MJ/m2左右。2 400 m以上地区,总辐射又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增(图1)。整体趋势从中部向四周扩散,逐步减小,北部大于南部。

3 结论

(1)年太阳总辐射分布特征:整体趋势从中部向四周扩散,逐步减小,北部大于南部;季节分布为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1―6月逐月增大,7―8月达极值,9―12月逐月减小。

(2)太阳能可利用天数分布情况与太阳能资源分布相吻合,即中部最多,北部偏多,东南和西部相对偏少;有利月份为5―7月,其次为8月、4月、3月、9月,最少月份为11月至次年1月。

(3)临夏各地的太阳能资源属于很丰富区,上午和下午为最佳利用时段,且很稳定,适于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11]。

4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GB/T31155-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2] 李柯,何凡能.中国陆地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区域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0(9):27-32.

[3] 尹宪志.临夏气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 翁笃鸣.试论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J].气象学报,1964,34(3):304-315.

[5] 陈渭民,高先庆,洪刚.由GMS卫星资料获取我国地面辐射收支[J].大气科学,1997,21(2):238-246.

[6] 李晓文,李维亮,周秀骥.中国近30年太阳辐射状况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1998,9(1):24-31.

[7] ALLEN R G,PEREIRA L S,RASE D,et al.Crop evapotranspiration guideines for computing crop water requirements[J].FAO Irrigation and drainage:FAO,1998(56):8-10.

[8] 任国玉,郭军,徐铭志,等.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学报,2005,63(6):942-956.

[9] 彭云峰,王琼.近50 年福建省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业气象,2011,32(3):350-355.

[10] 虞海燕,刘树华,赵娜,等.我国近59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温度、风速、降水的关系[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1,16(3):389-398.

春季开学值周总结篇5

关键词:降水量;需水量;水平衡;旱涝指数;大连市

中图分类号:S1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1-2774-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1.016

旱涝灾害的影响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1-3],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粮食生产安全。极端降水事件是旱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因子[4-6],所以研究降水变化才能掌握旱涝灾害发生规律,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减轻旱涝灾害的威胁。随着防灾减灾工作的不断深入,旱涝灾害风险研究评估也得到了长足进展[7-9],张国林等[10]分析了近50年辽宁西部地区干旱成因和发生规律;安昕等[11]利用有序聚类方法分析了辽西地区降水趋势演变和周期变化规律;卢路等[12]、周丽等[13]分别分析了海河流域、内江地区旱涝变化趋势及演变特征;李渝等[14]研究了州喀斯特山区季节性干旱特征并提出防御对策,对指导地方农业生产具有实际意义。近年来气象灾害频发,尤其干旱灾害因影响范围广、频率高,引起了学者的足够重视[15-17]。

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辽宁省大连市极端天气及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率有增加趋势,尤其降水波动较大,旱涝灾害较为突出,该地区旱涝指标还不完善。因此,本研究针对大连市农作物生长栽培期间的气候变化,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水平衡、干湿指数等方法,研究该地区大气降水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旱涝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以期为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平台、农业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为“三农”及粮食生产服务。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大连市位于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地理位置为120°58′-123°31′E、38°43′-40°10′N。全市总面积12 574 km2,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2.8%,林业用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3.1%,滩涂面积占总面积的5.2%。大连市主要有黄海流域和渤海流域两大水系,境内最大的河流为碧流河。大连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 ℃左右,无霜期180~200 d,年平均降水量在550~950 mm,年平均日照时间2 710 h左右;6级或6级以上大风时间,沿海每年90~140 d,内陆35~50 d,冬、春季较多,夏、秋季较少。

1.2 数据来源

采用1951-2013年大连市气象监测站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分别计算各月、春季(4-5月)、夏季(6-8月)、秋季(9-10月)和农作物生长季(4-10月)的平均气温以及>10 ℃积温、降水量等相关统计量。

1.3 研究方法

1.3.1 气候倾向率 用一元线性函数的一次项系数表征气象要素的趋势变化特征[18]。

y=ax+b (1)

式中,y为气象要素,x为时间序列号(x=1951,1952,1953,…,2013年),b为常数项,a为线性倾向值,也称气候倾向率,一般用每10年的气候倾向率来表示。a的大小反映了上升或下降的变化速率。a

1.3.2 旱涝指数 旱涝指数是用同一时期的降水量与农业需水量之比来表示[19,20]。

K=R/Q (2)

Q=0.16∑ti (3)

式中,K为旱涝指数;R为降水量;∑ti为同期>10 ℃积温;Q为可能蒸发量,也称农业需水量。依据旱涝指数可将干湿程度分为7个等级,见表1。

1.3.3 标准偏差 用于衡量数据值偏离算术平均值的程度,数据分散程度的标准,可确定极端事件发生几率[21]。

式中,S为标准偏差,N为样本数,yi为第i年的值;y为总体平均值。

1.3.4 统计分析 在Excel程序支持下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业降水量变化

2.1.1 各季节降水量 春季降水量历年平均值为79.7 mm,占年降水量的12.7%,占农作物生长季的14.0%。最少降水量为19.7 mm(1981年),最多为231.7 mm(2009年),标准偏差为44.7 mm。降水正常值为35.0~124.4 mm,异常偏多(>124.4 mm)有9年,几率为14.3%;异常偏少(

夏季降水量历年平均值为392.1 mm,占年降水量的62.4%,占农作物生长季的68.8%。降水量最少为132.1 mm(1999年),最多为676.8 mm(2011年),标准偏差为133.0 mm。降水正常值在259.1~525.1 mm,异常偏多(>525.1 mm)有12年,几率为19.0%;异常偏少(

秋季降水量历年平均值为97.9 mm,占年降水量的15.6%,占农作物生长季的17.2%。降水量最少为6.7 mm(1982年),最多为328.7 mm(1992年),标准偏差为59.4 mm。降水正常值为38.5~157.3 mm,异常偏多(>157.3 mm)有7年,几率为11.1%;异常偏少(

2.1.2 农作物生长季降水量 农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历年平均值为569.7 mm,占年降水量的90.6%,降水量最少为213.2 mm(1999年),最多为888.0 mm(1951年),降水极差为674.8 mm,标准偏差为172.2 mm。农作物生长季降水正常值在397.5~741.9 mm,异常偏多(>741.9 mm)有11年,几率为17.5%;异常偏少(

2.2 农业需水量变化

2.2.1 各季节需水量 春季需水量历年平均值为101.9 mm,占农作物生长季需水量的17.2%,最大值为149.1 mm(1989年)。经线性趋势分析,需水倾向率为2.294 mm/10年,呈增加趋势,即近63年春季需水量线性增加14.5 mm。各个年代平均需水量见表2,其中20世纪50、60年代需水量最少,20世纪90年代最多,年代最大相差17.0 mm。近33年(1981-2013年)需水量比前30年(1951-1980年)平均增加9.3 mm。

夏季需水量历年平均值为331.5 mm,占农作物生长季需水量的56.0%,最多为364.8 mm(2000年),需水倾向率为3.017 mm/10年,呈增加趋势,夏季需水量线性增加19.0 mm。其中20世纪60年代需水量最少,20世纪90年代最多,年代最大相差18.9 mm。近33年(1981-2013年)需水量比前30年(1951-1980年)平均增加12.3 mm。

秋季需水量历年平均值为158.5 mm,占农作物生长季需水量的26.8%,最大值为188.4 mm(1998年),需水倾向率为3.290 mm/10年,呈增加趋势,秋季需水量线性增加20.7 mm。其中20世纪50年代需水量最少,21世纪90年代最多,年代最大相差16.4 mm。近33年(1981-2013年)需水量比前30年(1951-1980年)平均增加10.1 mm。

2.2.2 农作物生长季需水量 农作物生长季需水量历年平均值为591.9 mm,最大值为675.1 mm(2001年)。由图2可以看出,农作物生长季需水量呈增加趋势,序列相关系数为0.512 9(P

2.3 水平衡及旱涝分析

2.3.1 各季节水平衡及旱涝 同时期降水量与需水量之差称为水平衡。春季水平衡为-22.2 mm,降水不足,占春季需水量的21.8%。1951-2013年降水盈余的有17年,几率为27.0%;降水亏缺的有46年,几率为73.0%。分析各个年代平均水平衡得出,降水亏缺最多的是20世纪80、90年代,水平衡分别为-43.7、-43.6 mm;21世纪前10年降水盈余3.9 mm。由表2可知,春季总体表现为轻旱类型,其中20世纪80、90年代为中旱类型,2001-2013年表现为正常类型。K倾向率为0.022/10年,呈上升趋势,即春季湿润程度有所增加。由表3可知,近63年春季中旱出现概率为22.2%,轻旱、正常、湿润为34.9%,中涝、重涝出现频率为14.3%,重旱出现频率高达28.6%,约占样本数的1/3,约10年3遇。

夏季水平衡为60.6 mm,降水盈余,占夏季需水量的18.3%。1951-2013年降水盈余的有41年,几率为65.1%;降水亏缺的有22年,几率为34.9%。分析各个年代平均水平衡得出,降水盈余最多出现在20世纪50、60和70年代,1951-1980年平均盈余89.3 mm;1981-2010年平均盈余14.5 mm;由于近13年(2001-2013年)降水有所增加,水平衡为53.5 mm。由表2可知,夏季总体表现为为湿润类型,1951-1980年表现为湿润、中涝类型;1981-2013年表现为正常、湿润类型。由表3可知,夏季中旱、重旱出现概率为11.1%,约10年1遇;中涝、重涝出现频率为36.5%,重涝出现频率为23.8%,约10年4遇。K值气候倾向率为-0.029/10年,说明夏季气候向干燥方向发展。

秋季水平衡为-60.6 mm,降水不足,占秋季需水量的38.2%。1951-2013年中降水盈余的有11年,几率为17.5%;降水亏缺的有52年,几率为82.5%。分析各个年代平均水平衡得出,降水亏缺最多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平均为-76.8 mm;而50年代最少为-30.4 mm。由表2可知,秋季旱涝指数为中旱类型。从各个年代分析结果看,除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轻旱类型,其他各年代均表现为中旱类型。由表3可知,秋季中旱、重旱出现概率为66.7%,其中重旱出现频率为42.9%,约4年1遇;中涝、重涝出现频率为6.4%。K值气候倾向率为-0.035/10年,说明秋季气候向干燥方向发展。

2.3.2 农作物生长季水平衡及旱涝 农作物生长季水平衡为-22.0 mm,降水略显不足,仅占需水量的3.8%。1951-2013年降水盈余的有33年,几率为52.4%;降水亏缺的有30年,几率为47.6%。在近63年里,降水异常盈余的有9年,几率为14.3%;降水异常亏缺的有14年,几率为22.2%。分析各个年代平均水平衡得出,20世纪50、60和70年代降水盈余,分别为9.4、31.7、26.5 mm,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降水亏缺,亏缺最多的在80和90年代,分别为-88.8 mm和-98.9 mm。由此计算,前30年(1951-1980年)降水盈余22.5 mm,后30年(1981-2010年)降水亏缺82.0 mm。由图3可知,水平衡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4.887 mm/10年。因近5年(2009-2013年)连续出现较大降水,水平衡平均值高达107.0 mm,使水平衡整体线性趋势上扬。

经K值分析,农作物生长季干湿程度总体表现为正常类型(K为0.97)。从各个年代分析结果看,20世纪80-90年代表现为轻旱类型,其他各年代均表现为正常类型。由表3可知,农作物生长季中旱、重旱出现概率为23.8%,其中重旱出现频率为4.8%,约20年1遇;中涝、重涝出现频率为14.3%。前30年(1951-1980年)K为1.04,表现为正常;后30年(1981-2010年)K下降至0.87,表现为轻旱类型。由图4可知,K值气候倾向率为-0.024/10年,说明农作物生长季气候在向干燥方向发展。而近5年(2009-2013年)由于降水较多干湿指数位于较高水平,平均值为1.18,成为湿润类型,减缓了气候继续朝着干燥方向发展的趋势。

3 结论

1)农作物生长季4-9月间各个时间段降水量历年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春季(4-5月)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夏季(6-8月)和秋季(9-10月)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经线性趋势分析,春季降水量增加20.7 mm,夏季降水量减少38.4 mm,秋季减少21.9 mm。农作物生长季降水量总体表现出下降趋势,减少39.6 mm。

2)随着气候变暖,农作物生长季的各个时间段农业需水量均表现出增加趋势。经线性趋势分析,春季需水量增加14.5 mm,夏季增加19.0 mm,秋季增加20.7 mm,全生长期(4-10月)增加54.2 mm。

3)经水平衡分析可知,农作物生长季各月中除4、7、8月降水量盈余外,其他各月均表现不足。春季降水亏缺21.8%,夏季降水盈余18.3%,秋季亏缺38.2%,农作物全生长期降水亏缺3.8%。

4)因降水变化幅度较大,大连地区旱灾、涝灾同时存在,春季的4、5月,夏季的6月,秋季的9、10月均以旱灾为主,7、8月则以涝灾为主。春季中旱、重旱频率为50.8%,中涝、重涝频率为14.3%;夏季中旱、重旱频率为11.1%,中涝、重涝频率为36.5%;秋季中旱、重旱频率为66.7%,中涝、重涝频率为6.4%;全生长期中旱、重旱频率为23.8%,中涝、重涝频率为13.3%。

4 讨论

大连市降水年际、季节变化较大,旱、涝灾害同时存在。分析结果得出,大连地区春、秋两季以干旱灾害为主,夏季则以涝灾为主。随着气候变暖,降水量和需水量呈逆向变化过程,即降水量在减少,需水量在明显增加,暖干旱化日趋严重。从各年代来看,各个季节降水离散度较大,旱、涝成灾严重,例如:1995年4月降水量7.6 mm,2012年5月0.2 mm,发生了严重的春季干旱,2009年4-5月连续降水231.2 mm,发生了严重的春季涝灾,严重影响了春季播种和苗期生长;2013年7月降水517.1 mm,出现了夏季涝灾,而同年的8、9月连续两个月降水只有14.1 mm,又出现了秋季重旱灾害。因此,大连地区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旱灾、涝灾的防御工作应同时进行。

旱涝灾害防御应从以下4点抓起:①提高认识。切实掌握大连市降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提高职能部门及百姓对自然灾害的风险防控意识,要清楚认识到大连市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的严重性,如2009年秋季干旱造成大面积秋季蔬菜绝收,菜价上涨等实际案例。②工程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是防灾减灾的基础工程。山地、河滩植树种草可减少径流和蒸发,对洪水和干旱具有长效抑制作用。因地制宜建设台田、平整土地,设计遇干旱能灌溉、遇多雨能排涝的多功能农田。③掌握信息和新技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建立天气预测预报信息平台,通过通讯、电视、电台,农村大喇叭、电子屏幕等方式,扩大覆盖区域,让公众在第一时间掌握天气变化动向和未来趋势,做到提早预防。引进人工影响天气新技术,开发云水资源,人工增雨可提高有效降水缓解干旱程度,人工消雹消云可驱散积雨云减轻冰雹暴雨洪涝的危害程度。④协同联网资源共享。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防灾减灾服务平台,单一作战能量发挥有限,建立监测系统网络资源共享,防灾减灾能力和效果、效益倍增。自然灾害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灾害的发生可引发次生灾害,如暴雨可引发山洪和泥石流。所以加强监测和信息传输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大连市旱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建立灾害预警机制及信息共享平台,做到快速反应,联合作战,减少受灾损失则非常必要。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旱涝发生规律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 丽,冯宝平,张书花.国内外干旱及干旱指标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8):345-348.

[2] IPCC. Climate Change 2007:Synthesis Report[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3] 王丽媛,于 飞.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及区划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11):84-88.

[4] 尹洪涛,张国林.1953-2012年辽宁省西部大气降水资源的变化[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9):102-105.

[5] 王声锋,张展羽,段爱旺,等.豫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序列特性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3):13-16.

[6] 唐湘玲,吕 新.近5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582-4585.

[7] 孙培良,刘 项,曹东浩,等.基于自然降水条件下的冬小麦生育期干旱频率及应对措施[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460-4462,4469.

[8] 华 蓉,安裕伦,杨广斌.贵州“十一五”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及对社会环境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4):59-62.

[9] 张国林,戴海燕,隋景跃.近60年农业生产期干旱发生风险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2):227-231.

[10] 张国林,梁 群.近500年辽宁西部地区干旱成因分析及防御[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增刊):215-218.

[11] 安 昕,张国林.辽宁西部半干旱区近50年降水趋势及周期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5):214-220.

[12] 卢 路,刘家宏,秦大庸.海河流域1469-2008年旱涝变化趋势及演变特征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1,29(9):8-11.

[13] 周 丽,谢贤健,王 芳,等.1971-2009年内江地区的旱涝特征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8):110-113.

[14] 李 渝,蒋太明,王静贵.州喀斯特山区季节性干旱特征及对策:以桐梓县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5):43-46.

[15] 张旭晖,徐 萌,居为民,等.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苏省农业干旱演变特征[J].江苏农业科学,2009(3):357-360.

[16] 张淑杰,张玉书,李广霞,等.辽宁省旱灾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5):199-203.

[17] 王文举,崔 鹏,刘 敏,等.近50年湖北省多时间尺度干旱演变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9):279-284.

[18]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19] 亓来福.国内外农业气候区划中的水分指标[J].气象科技,1980(4):33-37.

[20] 亓来福,王继琴.从农业需水量评价我国的干旱状况[J].应用气象学报,1995,6(3):356-360.

春季开学值周总结篇6

关键词:猪;产仔;季节;胎次;性别比例

中图分类号:S8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1)11-0013-03

中图分类号:S81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73X(2011)11-0013-03

动物出生时表现出来的雌雄性别比率即性别比例。根据群体遗传学理论,性别比例应等于或接近于1,即群体中雌雄比率基本相等,但在实践中,性别比例的明显差异可能与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其他因素有关。如动物的品种、产仔年份、产仔季节和母畜年龄等均可能与性别比例有关。在本研究中,主要分析了母猪产仔季节、胎次对仔猪雌雄性别比例的影响。通过研究影响性别比例的相关因素,就可以通过调控这些因素来提高雌性(或雄性)个体在群体中的比例,这不仅对遗传学和繁殖学的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整体效益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某种猪场2006~2007年不同阶段的产仔母猪及产仔记录。

1.2方法

1.2.1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1)统计窝初生仔猪的性别。性别比例的计算公式为:公仔猪数/母仔猪数。

(2)按产仔季节进行统计。把1 045头PIC种猪按分娩季节分成春季(3~5月份)、夏季(6~8月份)、秋季(9~11月份)、冬季(12~2月份),分别进行比较分析。

(3)按产仔胎次进行统计。将其所产13 034头康贝尔仔猪按其所产胎次分为初产(一胎)、经产(二至七胎)、老年(八胎以上),然后分开进行比较分析。数据处理用χ2检验。

1.2.2饲养管理方法该场按现代集约化养猪的要求,分别设有空怀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等。其中上述三舍内为双列式结构,空怀配种舍中设有种公猪舍,并在其附近设有公猪跑道。晴天,种公猪要求每天运动1~2h。空怀配种舍和妊娠舍为水泥地面结构,两侧设有运动场。分娩舍为高床位漏缝式地板结构,内设机械降温设备。母猪妊娠期为1~2头/栏饲养,在产前4~6d转入分娩舍单栏饲养。妊娠母猪饲用5#料,粗蛋白12.5%,妊娠前期及空怀期消化能11.26~11.72MJ/kg,妊娠后期消化能12.64MJ/kg;哺乳猪饲用的5#料其粗蛋白为14.0%,消化能12.14 MJ/kg。母猪采用定时定量的饲喂方法,早晚各一次,在温度较低或适宜时,空怀妊娠母猪8∶00、16∶00饲喂,每天用料2.00~2.75kg;分娩舍母猪分别在7∶00、16∶00饲喂,每天用料4.5~5.0kg;在炎热夏天,空怀妊娠猪和分娩母猪于每天8∶00、17∶00饲喂两次。

1.2.3配种方法公母比例为1∶20,一头青年公猪(8.5~12月龄)一天一次或每周7次,一头成年公猪(超过12月龄)一天可两次,每周不超过10次。母猪后,在开始后12h内进行一次人工辅助配种,每头母猪配2~3次,每次间隔时间8~12h,即:早-晚-早或晚-早-晚。

2结果与分析

2.1母猪不同产仔季节对性别比例的影响

母猪不同产仔季节对性别比例的影响结果见表1。该猪场实行的是周期性轮产,每周大约有56头母猪配种,配种率达82%。由表1可以看出,春季产仔性别比例的χ2检验值为0.725 6,夏季产仔性别比例的χ2检验值为0.199 4,秋季产仔性别比例的χ2检验值为3.877 0,冬季产仔性别比例的χ2检验值为4.011 2,根据χ2检验结果,春季与夏季性别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秋季与冬季差异显著(P<0.05),说明产仔季节对性别比例有较大影响,秋季与冬季产公仔猪比例高于春季与夏季。但总的性别比例的χ2<χ20.05(1)(P>0.05),差异不显著。说明其总的遗传规律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中1∶1的遗传比例。

表1结果并不排除疾病的影响,因为在一年的不同季节猪所易感染的疾病存在一定的差别,特别是对繁殖存在危害的疾病,如蓝耳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乙脑等导致部分母猪在妊娠期间流产,有的产下死胎或木乃伊胎,且不同年份的季节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2母猪不同胎次产仔对性别比例的影响

产仔母猪各胎次对仔猪性别比例的影响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母猪不同胎次所产仔猪的性别比例也存在差异。以第8胎以上及第1胎的性别差异最高,其所产公仔猪数明显高于所产母仔猪数,差异显著(P<0.05)。第2~7胎的公母仔猪数差异不显著(P>0.05)。这表明胎次对仔猪性别比例有影响,即第1胎及高胎次所产仔猪雄性性别比例较高。但总的性别比例的χ2<χ20.05(1)(P>0.05),差异不显著。说明其总的遗传规律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中1∶1的遗传比例。

这种结果的产生主要是与其年龄有关,第1胎与第8胎在产公仔数多的同时,也能看出其窝产仔数的平均数较其他胎次低。这可能与其生理结构的调整有关,在母猪妊娠的过程中有3个胎儿死亡高峰,特别是在第二死亡高峰时(妊娠后约第3周),正处于胚胎器官形成阶段,胚胎争夺胎盘分泌的营养物质,在竞争中强者存弱者亡[2]。对于初产与老龄母猪而言,其对胎儿的营养供应较低,这便使强壮的公仔存活的多,而总体数量较少。

3讨论

3.1环境的影响

方宗熙[3]指出,环境对性别发育有很大影响。谢成侠[4]也认为,性别比的明显差异显然与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其他许多内外因素有关。孙玉民等曾根据在辽宁和山东各地种猪场5个品种1 938窝次统计分析,得出了猪品种、生仔月份和母猪年龄均与性别比有关的结论。且受授精环境pH的影响,pH影响的理论依据为Y头小而圆,体积也小,在相同的动力下比X运动快,但寿命短,尤其不耐受疲劳和酸,X则与之相反。因此改变授精环境的pH可达到性别控制的目的。黑木常春将精氨酸用生理盐水稀释成高、中、低三种浓度(分别为10%、5%、3%),输精前20~30min注入某一浓度的精氨酸液1mL,结果以中浓度的产雌率为最高[5]。王念功[6]利用该方法对牛进行试验,结果雌犊率为55.07%(最高为73.97%),差异显著,但结果很不稳定。段恩奎等在兔子输精前经过阴道输入不同浓度(5%、10%)、不同构型(L型、D型)的精氨酸用来改变生殖道环境的pH方法来控制性比率,其结果为后代雌性比率与精氨酸构型无关,而与所用精氨酸pH有关[7]。有研究表明,应用5%和8%的精氨酸在输精前15~30min处理母牛的子宫,对提高母牛产雌率效果显著[8,9]。这方面应该对母猪产仔的雌雄比例存在一定的影响,因为不同生理阶段及季节母猪的阴道酸碱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别。在本研究中发现,只是个别产仔季节、胎次对仔猪性别比例有显著的影响(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前人的观点。

3.2营养的影响

造成母猪不同产仔年份和产仔季节间仔猪性别比例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气候和营养的影响。据报道,在荒年饲料条件低劣时,仔畜多为雄性;而在丰年饲料条件好时,仔畜中雌性个体多,说明性别比例与营养水平有关[10]。不难理解,不同年份饲料条件及营养水平难免有差异,而一般说来,秋季饲料条件较春季好,因此,在不同年份及季节所产仔猪的雌雄性别比例难免有差异。但限于条件,我们未就不同年份和季节间营养水平的确切差异进行分析。且对于大型养殖厂来说,饲料的供应是非常充足的,饲料的配方几乎也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营养方面的影响应该不大。

3.3产仔年龄(胎次)的影响

Rothschild等[11]在对猪、马及牛多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认为,家畜年轻时所产后代雄性多,壮年家畜的后代以雌性多,老年家畜的后代也以雄性偏多。其他学者也有类似报道。本研究虽然未对公母猪年龄与仔猪性别比例的关系进行分析,但由于胎次与年龄紧密相关,因此所得出的初产及高胎次所产仔猪性别比例较高,3~6胎性别比例最低的结论与前人总结的性别比例随年龄而变化的观律相吻合[12]。由此看来,在猪的繁殖和养猪生产中,应注意猪群的更新,对胎次高特别是8胎以上的老龄母猪应及时淘汰。

本研究就窝产仔数与性别比例关系的分析证实,随着窝产仔数的上升,母猪年龄和胎次与仔猪性别比例的关系是相符的。因为一般说来,初产母猪及胎次高的老龄母猪窝产仔数较少,而壮年经产母猪窝产仔数较多。

3.4不同排卵期授精的影响

Drew[12]研究表明在二次配种时分别在母猪尾动脉采血,测定血清中雌二醇和促黄体素含量。22窝母猪的试验结果表明,排卵前授精得母仔55.6%(69/124),排卵后授精得公仔60.5%(75/124),P<0.05。其中有1窝只在排卵前授精(母仔占69.2%,9/13)和5窝只在排卵后授精(公仔占67.4%,29/43),更加显著地表现出对仔猪性比的影响。激素测定表明,排卵前授精时血清中雌二醇和促黄体素水平分别比排卵后授精高2.3和6.3倍,对测定结果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母猪在授精当时血清中雌二醇含量较高时,后代母仔的比例较高[13]。这方面的研究受到查情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配种次数的干扰,对母猪排卵的时间不好把握。且该场所实行的是以肉眼观察为主,每天早晚认真观察两次,结合随时观察和压背试验法来随时配种。

参考文献:

[1]黄秉信.中国农业发展报告[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2]杨公社. 猪生产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方宗熙. 普通遗传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4]谢成侠. 家畜养殖原理[M]. 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3.

[5]李馨,杨隽,郭志光,等.家畜性别控制研究现状与展望[J]. 内蒙古畜牧科学,1997(2):15-18.

[6]王念功.奶牛繁殖学[M]. 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2.

[7]梁子安,杨玉霞.论哺乳动物性别控制[J].高等函授学报,2000, 13(5):58-60.

[8]聂光军. 奶牛的性别控制[J]. 中国奶牛,2002(5):39-41.

[9]赵宗胜,代江生,李大全,等. 绵羊性别控制试验[J]. 中国草食动物,2000,2(3):6-8.

[10]宋成义,经荣斌,高波.动物性别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1999(5):17-18.

[11]ROTHSCHILD M F,RUVINSKY A. The genetics of the pig[J]. Nature,1998,40:201-205.

[12]DREW T W. A review of evidence for immunosuppression due to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vatory syndrome virus [J]. Vet Res,2000,31:27-39.

春季开学值周总结篇7

[关键词]生活饮水;水质理化性质;四季变化;居民小区

中图分类号:R1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357-01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生活饮用水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乏的一部分,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都愿意选择在城市居住,加上城市是各大企业的集中地,除了冶金、煤矿等企业建设在偏远山区,大部分企业都建设在人口聚居的城市中,这样城市也集中了污水排放源。水质不良或受到污染,饮用后可引起某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生活污水直接随意排放,造成地下水及流经水源的严重的污染,一些小区的饮水可能受到了污染。为了了解某小区饮用水水质状况,使有关部门关注饮水情况及早采取一定的措施,现对其理化性质四季变化进行检验并进行分析。

1 检验的基本思路

本次某小区生活饮水水质理化检验研究检验使用的水(来自小区居民的水龙头接出),通过pH试值、溶解氧、总硬度、氯化物、氟化物五项指标对小区居民生活饮用水进行水质检测,并对各水样水质理化检验四季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为更好的保护水资源以及保障小区居民健康安全地使用饮用水提供水质参考。

2 样品搜集

聚乙烯瓶先用洗涤剂洗去油污,用自来水冲净,再用10%盐酸浸洗,自来水冲净备用。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个季节采集各采样点的水样,采集水样时先用该采样点的水样冲洗备好的取样瓶3~5次,然后装满水样至水溢出,盖紧瓶盖带回实验室。用玻璃电极法、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硝酸银滴定法、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水样pH值、硬度和氯化物、氟化物的含量。并进行记录。

3 检验方法

3.1 pH值测定

校准数显pH计后测定水样的pH试值,测定小区100户居民的标本,取平均试值,并作记录。

3.2 溶解氧的测定

在采样点装满水样瓶,加入30滴硫酸锰溶液和30滴碱性碘化钾溶液,盖好瓶盖颠倒混合数次。带回实验室,轻轻打开瓶塞,立即用移液管插至液面下加入2.5ml浓硫酸,小心盖好瓶塞,颠倒混合至全溶,放置暗处5min。量取该液50.0ml于250ml碘量瓶中,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呈淡黄色,加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退去,既为滴定终点

3.3 总硬度的测定

量取澄清水样100ml置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缓冲液5ml,指示液3滴,用0.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纯兰色,即为终点

3.4 氯化物的测定

用吸量管吸取50.00ml水样,加入1ml50g/L的铬酸钾溶液,用0.014 1mol/L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砖红色沉淀刚刚出现即为滴定终点

3.5 氟化物的测定

用混合磷酸盐溶液校准数显pH计。分别吸取2.00、6.00、10.00、20.00、40.00ml氟化物标准溶液,分别置于5个1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线,插入电极连续搅拌溶液,取搅拌状态下的稳态电位值,计算出结果。取50ml水样,置于塑料烧杯加入10ml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插入电极连续搅拌,读取搅拌状态下的稳态电位值,由标准曲线求出水中氟离子浓度

3 结果

3.1 水样pH值的四季变化

某小区取水点水源水和自来水厂水的pH值四季变化均明显。pH值测定分析结果为:季节对水样的pH值有影响。

3.2 水样的溶解氧四季变化

某小区取水点水源水和自来水厂水中溶解氧的四季变化均明显。溶解氧的测定分析结果为:季节对水样中溶解氧含量有影响。

3.3 水样总硬度四季变化

某小区取水点水源水中的总硬度四季变化不明显,自来水厂水中的总硬度四季变化明显。总硬度的测定分析结果为:季节对水样中总硬度有明显影响,水源水的总硬度明显低于自来水厂水。

3.4 水样中氯化物的四季变化

某小区取水点水源水和自来水厂水中的氯化物四季变化均不明显。氯化物的测定分析结果为:季节对水样中氯化物含量没有影响,水源水中氯化物含量远远低于自来水厂水。

3.5 水样中氟化物的四季变化

某小区取水点水源水和自来水厂水中的氟化物四季变化均明显,且自来水厂水较水源水变化更明显。氟化物的测定分析结果为:季节对水样中氟化物含量有明显影响。

4 结论

通过此次实验可知,某小区取水点水源水的pH值、溶解氧及氟化物四季变化明显,总硬度和氯化物四季变化不明显;自来水厂水的pH值、总硬度和溶解氧四季变化明显,氟化物四季变化非常明显,氯化物四季变化不明显。某小区取水点水源水中总硬度明显低于自来水厂水,而氯化物含量远远低于自来水厂水。水源水和自来水厂水中溶解氧冬、春季节含量均较高,这是由于冬季春季水温较低,水中溶解氧含量就相应较高。而氟化物含量在夏季、秋季较高,这是由于夏季秋季温度较高,水中微生物和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了一些含氟的物质以及雨季雨水中所含氟化物造成的。总体来看,某小区取水水源水水质理化检验四季变化较自来水厂水小。从本次调查的水质各项目看,总的水质良好,虽然部分指标已达生活饮用水的标准,适合饮用。但由于小区管线老化小区地下水管,受一定程度的周围环境影响,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加以管理,注重小区周围的液态污染物,不得有渗漏的污染源。而且应该定期进行水质测定。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

参考文献

[1]范冬梅,王金荣,崔心刚.离石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分析与测定[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

[2]费晓东,桂芳.自来水行业水泵运行工人噪声性听力损伤调查研究[J].甘肃科技.2009(03)

[3]胡庆兰.生活饮用水中一般化学指标的检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2)

春季开学值周总结篇8

春节刚过,为保障迎峰度夏,确保世博会安全供电,为全年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国家电网公司部署开展“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刚才,李庆林安全总监宣读了《关于开展“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的通知》,时家林助理就开展好活动作了重要指示。公司各单位、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充分认识开展百日安全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网公司的决策部署上来。

下面,就贯彻落实好公司总部的布署,以及结合公司近期的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一、巩固安全生产周活动成绩,进一步领会百日安全活动的重要意义

公司从 2月 22日至 2月 28日(正月初九到十五),开展了为期一周的 “安全生产周”活动,从开展情况看,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都能按照公司的五项活动内容和三项工作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有特色的活动。如福州局开展“责任、家”为主题的“关爱员工四季平安活动”;厦门局深入开展以“扎实固基础,平安迎两会”主题活动;永安公司及永安供电局对全员组织了安规考试,要求达到“双百分百”;××局、××局、××局等认真对照省公司安监部在节前下发的永安“1.11”事故违章剖析,精心收集事故案例,组织员工学习,促进了员工学安规,执行安规的意识。总体看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国家电网公司在春节刚过,春检开始前,开展百日安全活动,同样,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全面加强生产组织计划环节的风险管控;加强电网运行环节的风险管控以及现场作业环节的风险管控。(三个管控)确保春检安全生产平稳有序,确保设备检修质量,消除隐患,实现“三个不发生”,为迎峰度夏、确保世博安全供电和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奠定坚实基矗这个活动与公司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和实际紧密结合。公司系统各级干部和职工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意义,在公司“安全生产周”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好“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全力抓好百日安全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实施

(一)强化百日安全活动的组织保障

省公司将成立以李卫东总经理、张磊书记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全面加强活动领导和协调。成立活动工作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安排、督促检查和监督整改以及活动的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等。公司所属各单位均要成立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组织、落实、协调“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等工作。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要求,3月10日前各网省公司要上报活动具体方案、春季检修计划安排和本单位“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到岗到位规定”。会后省公司将立即下发活动方案,各单位要根据公司统一部署,结合实际细化活动方案,并于3月7日之前将活动方案和本单位3—6月重点检修计划、隐患排查情况表、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岗到位计划表报省公司安全监察部。

(二)按系统分层次,全面全员开展

“三个不发生” 百日安全活动

1、调度系统

一是全面开展调度五大专业的春季安全大检查。分别制定检查计划,深入开展电网安全隐患排查,对电网网架结构不合理、用电卡脖子、重要变电站供电可靠性不高、变电站单供问题、地区主变容载比不足等电网结构性问题,进行重点排查,明确电网运行及管理的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重点进行监控,从管理上加强。对存在问题要一一列出清单,制定整改计划,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做好临时的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二是以防范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为首要任务。对电网薄弱环节如大莆断面潮流受限、晋江变供电可靠性低、汛期水闽断面潮流受限等电网薄弱环节要加强监控;做好电网运行方式校核、电网风险分析及预控等工作。要统筹协调好基建、技改、检修等停电计划,对迎峰度夏的重要工程如厦门进岛一通道改造工程、华能电厂出线改造工程、××梅岭变工程等要重点管控,优化停电计划,重点抓好临时方式、检修方式、过渡方式的运行风险管控,杜绝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

上一篇:春季值周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学第一值周总结范文